区域与城市规划_04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2解析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 城市的构成及用地规划第1-2节培训课件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 城市的构成及用地规划第1-2节培训课件

城市系统的构成
二.城市社会系统的构成 三.城市产业系统的构成
政治系统构成 人口系统构成 文化系统构成
按 产业构成分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按产业结构分
主导产业 配套产业 一般服务性产业
四.城市空间系统的构成 :包括各种城市用地(平面和空间)
五.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包括各种动、植物及生态环境 六.城市基础设施系统的构成:包括交通,水、电,教育,
二、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一)城市与自然环境 (二)自然环境条件分析
影响的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影响的城市的物质生活 影响的城市的职能 影响着城市社会的生活方式 对城市建设有制约
组成城市自然环境的要素有地质、水文、气候、 土壤、地貌、动植物等。
1.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的分析主要表现在与城市用地选择和工程建设有关的工程地质
(2) 水文地质条件 包括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含水层厚度、水中矿物质成份、硬度、水
温及水的动态变化情况等
地下水也是一种资源,城市建设应注意保护地下水资源防止污染!
3.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对城市规划与建设有着许多方面的影响,尤其在为居民创造适宜的生活环 境、防止环境污染等方面,关系十分密切。包括:太阳辐射、风象、温度、降水与湿 度等。
医疗,服务等
第二节 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
Urban Land and Its Assessment for Usability
一、城市用地概述
1.城市用地的概念
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包括 已建设用地和待建用地。除此之外,泛义的城市用地,还可包括按城市规划 法所确定的城市规划区内的非建设用地。
一)城市作为系统的特性 二)城市系统的构成

城市规划原理_04a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

城市规划原理_04a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

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
二、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一)、自然环境条件分析 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自然环境的作用与影 响是作为一项条件而存在并给予考虑的,通常称 之为自然环境条件或简称为自然条件。城市自然 条件的分析,包括资料的勘查、搜集和按规划阶 段的需要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这是城市规划 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影响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自然 条件是多方面的,如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等。 组成的自然环境要素有地质、水文、气候、地形、 植被,以及地上地下的自然资源等。
(4)地震 地震是城市规划必须考虑的问题 之一。它对城市用地选择、规划布局、具 体的建筑布置,以至于各项工程的抗震设 防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
《城市规划原理》
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
城市规划中的防震措施
1) 确定建设地区的地震烈度,以便制定各 项建设工程的设防标准。 2) 避免在强震区建设城市。一般规定,在 地震烈度 7 度以下,工程建设不须特殊设防; 在9度以上地区则不宜选作城市用地。
《城市规划原理》
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
(4)降水与湿度
我国大部分地区是受季风影响,夏季多雨, 且时有暴雨。雨量的多少及降水强度对城 市排水设施有较为突出的影响。此外,山 洪的形成,江河汛期的威胁等也给城市用 地选择及防治工程带来问题。《城市规划原理》ຫໍສະໝຸດ 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
4、地形条件
《城市规划原理》
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
自然环境条件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影响分析,还须考 虑下列一些情况: (1) 由于地域的差异,自然条件的相殊,有的可能是 气候条件为主,有的也许是地质条件较为突出。而且 一项环境要素,往往可能对城市产生既有利又不利的 两方面影响。对此,在城市自然环境条件的分析中应 着重于主导要素,研究它的作用规律与影响程度。 (2) 有些自然条件的影响,须要超越所在的局部地域, 从更大的区域范围来评价其利弊。如江河洪水侵害等 的水文情况,常受上游或下游区域的自然与人为的条 件所制约。 (3)各种自然环境要素之间,有的有着相互制约或抵 消的关系;有的则相互配合加剧了某种作用。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一、引言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是现代城市发展和管理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它们在城市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包括定义、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二、区域规划的定义与目标区域规划是指对一个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资源配置、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方面进行综合规划和管理的过程。

其目标是实现区域内各要素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城市规划的定义与目标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内的土地利用、建设布局、交通网络、公共设施等方面进行规划和管理的过程。

其目标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四、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1. 相互依赖关系: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是相互依存的,彼此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

区域规划为城市规划提供了空间基础和发展方向,而城市规划则是区域规划的具体实施和落地。

2. 目标一致性: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两者都致力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3. 内容互补性: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内容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为了城市发展的全局。

区域规划主要关注区域内不同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和资源配置,而城市规划则更注重城市内部的土地利用、建设布局等方面。

4. 方法相互借鉴: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在方法上也存在相互借鉴的关系。

区域规划的方法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经验和指导,而城市规划的实践也可以为区域规划提供案例和启示。

五、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协同发展1. 优化空间布局:区域规划应该与城市规划相结合,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城市扩展方向的引导,实现城市的有序发展。

2. 统筹资源配置:区域规划要与城市规划协同,合理配置区域内的资源,避免城市之间的恶性竞争,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

3. 加强交通联通: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应该共同关注交通网络的建设,加强城市之间的联通,提高区域内的交通效率。

城市地理学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分析(1,2)

城市地理学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分析(1,2)
④地形坡度较大,修建建筑物时,除需要采取一定 的工程措施外,还需动用较大土石方工程;
⑤地表面有较严重的积水现象,需要采取专门的工 程准备措施加以故善;
⑥有轻微的活动性冲沟、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需 采取一定工程准备措施等。
三类用地即不适于修建的用地: ①地基承载力极低和厚度在2m以上的泥炭或泥砂 层的土壤,需要采取很复杂的人工地基和加固措施. ②地形坡度超过20%,布置建筑物困难; ③经常被洪水淹没,淹没深度超过1.5m ④有严重的活动性冲沟、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若 采取防治措施得花费很大工程量,工程费用; ⑤农业生产价值很高的高产农田和具有开采价值的 矿藏,属给水水源卫防护地段,存在其他永久性设施和 军事设施等。
2.2.3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是综合各项用地的自然条件以及整备用地的工程措 施的可能性与经济性,对用地质量进行的评价。 (1)用地评定的要求
城市规划的基础工作和依据,总规和详细规划有不 同内容和深度
注意区域环境背景影响的可能性:地震、洪水、 泥石流、地下水等方面的关联性。
因地制宜,抓主导因素。 从环境整体意义上考察其相互作用和结果.
2.3 城市用地的选择 2.3.1 影响因素
建设现状;基础设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 环境;文化遗存;社会问题 2.3.2 选择原则
遵照法律有关土地利用的规定 满足建设空间与环境的需要,要预留余地,考虑 城市功能布局的合理性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文化遗产。
(2)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
水文条件: 采水和防洪
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漏斗
(3)气候条件
太阳辐射、风象(风玫瑰图)、温度、降水与湿度
(4)地形条件 影响城市规划的布局、平面结构和空间布局; 地面高程和用地各部分之间的高差是对制高点的利 用、用地的竖向规划地面排水及防洪的设计依据 地面坡度 地形与小气候的形成有关 地貌对通讯和电波的影响。

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关系

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关系

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关系一、引言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布局,包括城市的空间布局、功能布局、交通规划等,旨在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土地规划是指对土地利用的规划和管理,包括土地的分类、分区、用途等,旨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

本文将详细探讨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之间的关系。

二、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的定义和概念1. 城市规划的定义和概念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发展进行综合、系统和科学的规划,包括城市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等。

城市规划的目标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住质量。

2. 土地规划的定义和概念土地规划是指对土地利用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包括土地的分类、分区、用途等。

土地规划的目标是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的关系1. 相互依赖关系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是相互依赖的关系。

城市规划需要土地规划提供合适的土地资源,而土地规划需要城市规划提供土地利用的指导和框架。

两者相互配合,共同推动城市的发展。

2. 目标一致性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的目标是一致的,即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来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而土地规划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和保护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空间整合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需要进行空间整合。

城市规划需要将土地规划的结果纳入到城市的总体规划中,确保城市的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合理性相一致。

土地规划需要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进行土地利用的分区和用途划定,确保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4. 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都需要考虑环境保护的因素。

城市规划需要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来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土地规划需要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和保护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四、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的实践案例1. 深圳市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的关系深圳市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之一,其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的关系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引言概述: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是现代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环节。

区域规划是指对一个地理范围内的城市、乡村和自然资源进行综合性规划,而城市规划则是对城市内部的土地利用、建筑设计和交通布局等进行规划。

本文将探讨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之间的关系,并从五个方面阐述其相互影响和互动。

正文内容:1. 区域规划对城市规划的影响:1.1 土地利用规划:区域规划可以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发展区域,为城市规划提供了土地利用的基础。

城市规划需要根据区域规划的指导,合理规划土地的用途和分配,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2 交通规划:区域规划可以确定城市的交通网络布局和交通枢纽的位置,为城市规划提供了交通基础设施的依据。

城市规划需要根据区域规划的交通规划,合理规划城市内部的道路、公共交通和交通设施,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和便捷性。

2. 城市规划对区域规划的影响:2.1 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可以影响区域规划中的建筑设计。

城市规划需要根据区域规划的要求,合理规划建筑的高度、密度和布局,保证城市的景观和风貌统一,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

2.2 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可以影响区域规划中的环境保护。

城市规划需要根据区域规划的环境要求,合理规划城市的绿地、水系和生态保护区,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品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协调性:3.1 综合性规划: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都是综合性规划,需要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两者之间需要密切协调,确保规划目标的一致性和可行性。

3.2 规划层次: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在规划层次上存在关联。

区域规划是对整个地理范围进行规划,城市规划是在区域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内部进行规划。

两者需要相互配合,确保规划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4.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互动性:4.1 数据共享: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需要共享数据,相互交流信息。

区域规划可以提供城市规划所需的地理信息、人口统计和经济数据等,为城市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

三.城市产业系统构成
• 按国民经济产业构成的分类方法:
1)第一产业是城郊区的农、林、牧、副、渔,它为城市供应农副产品。对 城市第一产业更完整的定义除了包括以上部分,还应包括采掘业,这一点对 于一些以采掘业为主的城市非常重要。 2)第二产业是指制造业和加工业,使现代城市中最活跃的发展以因素。城 市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第三产业是为主导产业服务而发展起来的。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 展,第三产业在城市中的地位作用逐步上升,其服务对象应经远远超出了城 市自身的范围。
2)地形条件
• 不同城市的地形条件,对城市规划布局、道路走 向和线型、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建筑群体的布 置、城市的形态与形象等,均会产生一定影响 • 例如:在平地常要求不小于0.3%的坡度,以利 于地面水汇集、排除,但地形过陡也将出现水 土冲刷等问题 • 地形坡度的大小对道路选线、纵坡的确定及土 石方工程量的影响尤为显著
一.城市系统构成的概念
(一)城市系统构成特征
整体性、综合性 层次性、结构性 动态性 环境联系性
(二)城市系统的构成
城市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事物,是一个典型的巨系统, 其所有的系统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层次性、结构 性、动态性以及与环境的联系性。城市系统内部是一 个具有自身变化规律的结构严密的整体。一般我们可 以从城市的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空间系统、生态系 统和基础设施系统等几个主要方面分析城市的构成。 因此,城市的系统构成的概念,就是指构成城市的各 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系统总和。
按城市产业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的不同分: 1)主导产业; 2)配套产业; 3)一般服务性产业
四.城市空间系统的构成
• 城市空间系统是城市范围内社会、生态 以及基础设施各大系统的空间投影及空 间关系的总和。(决定着城市的集聚效益和各构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

3.4 仓储用地 W (Warehouse) A 用地分类: ●普通仓库用地 W1 ●危险品仓库用地 W2 ●堆场用地 W3 B 使用分类:储备、转运、供应、收购 C 规划布局:交通组织、安全性、占地规模
3.5 绿地 G (Green Space) A 用地分类: ●公共绿地 G1 :公园G11; 街头绿地G12 ●生产防护绿地 G2 :园林生产绿地G21; 防护绿地G B 用地指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m2 ;占建设用地比 绿地率(Greening Rate):城市一定地区 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例。 绿化覆盖率(Green Covering Rate):城 垂直投影总面积占该地区总 C 规划布局: ●构筑城乡一体的生态绿化大环境
R3
三类居住用地
R31 住宅用地
R32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R33 道路用地
R34 绿地
R4
四类居住用地
R41 住宅用地 R42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R43 道路用地 R44 绿地
大类 中类 小类
C
C1

C11

C12
设 施 C2

C21

C22
C23
C24
C25
C26
C3
C31
C32
C33
C34
C35
C36
➢ 风速与污染危害的关系
污染系数=风向频率/平均风速
➢ 静风 (三)城市热环境 ➢ 热岛效应 ➢ 逆温层 (四)降水与湿度 ➢ 干岛效应 ➢ 城市湿岛 ➢雾 ➢ 酸雨
三、水文与水资源
(一)水文与水文地质 ➢ 水文 ➢ 水文地质: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含水层的厚度、矿化度、硬度、
水温及水的流动状态等条件。 地下水的分类:

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

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

第四章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第一节城市的系统构成一、城市作为系统的特性1、整体性和综合性2、层次性和结构性3、系统的动态性4、系统的环境联系性二、城市的系统构成构成城市的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总和。

空间系统社会系统经济(产业)系统基础设施系统生态系统1、城市社会系统的构成政治系统构成(政治团体、市民之间的政治关系)、文化系统构成、人口系统构成2、城市产业系统的构成(1)按国民经济结构的分类方法:·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2)根据城市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主导产业·一般服务性产业·配套产业3、城市空间系统城市范围内社会、生态及基础设施各大系统的空间投影及空间关系的总和。

三要素分析:·空间位置——选址是城市各大构成系统的要素关系的反映,各要素的空间选址从总体上决定了城市内部的空间布局和结构。

·集聚程度·城市形态——是城市总体布局形式和分布密度的综合反映。

它包括城市的三维(平面和高度)空间形态。

4、城市其他系统构成·城市市政设施系统,一个城市由供电设施、给排水设施、供热设施、燃气供应设施、废弃物处理设施、电讯信息网络设施等构成。

·社会设施系统,又可以由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商业服务、行政管理设施等构成。

第二节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一、城市用地1、城市用地的概念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范围内有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

包括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和规划区范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

2、城市用地的属性(1)自然属性·空间定位——不可移动性·永久性·不可再生性(2)社会属性隶属性——依附于一定的社会权力及机构;集约利用及社会对土地强力的调控作用明显反映其社会属性。

(3)经济属性·区位价值·经济效益(投资效益)(4)法律属性土地作为不可移动的资产和资源,其归属及使用权的转让受法律和保护或经过合法途径表现为明确的法律属性3、城市用地的价值(1)使用价值城市空间的载体——实现城市功能。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一、引言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是现代城市发展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域规划是指对一个相对大范围的地理区域进行综合性的规划,包括土地利用、交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划。

而城市规划则是对城市内部进行规划,包括城市布局、建筑设计、公共设施等方面的规划。

本文将详细介绍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包括其定义、目标、方法和相互影响等方面。

二、区域规划的定义和目标区域规划是对一个相对大范围的地理区域进行综合性的规划,旨在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其主要目标包括:1.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通过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确保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避免浪费和过度开发。

2. 促进经济发展:通过合理的产业布局和交通规划,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3. 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通过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措施,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4. 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通过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改善区域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

三、城市规划的定义和目标城市规划是对城市内部进行规划,旨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其主要目标包括:1. 合理城市布局:通过科学的城市布局规划,实现城市不同功能区的合理划分,提高城市的空间效率和生活质量。

2. 优化交通系统:通过交通规划,建设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3.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通过保护和修复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提升城市的文化吸引力和竞争力。

4. 提供公共设施和服务:通过规划和建设公共设施,如学校、医院、公园等,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相互影响1. 区域规划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区域规划为城市规划提供了整体框架和指导方针。

区域规划中的土地利用规划和交通规划等内容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布局。

城市规划必须与区域规划相协调,遵循区域规划的总体要求,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 城市规划对区域规划的影响:城市规划是区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一、引言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是现代城市发展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区域规划是指对一个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规划,而城市规划则是对城市内部的土地利用、交通、建筑布局等方面进行规划。

本文将详细探讨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二、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定义和目标1. 区域规划的定义和目标区域规划是指对一个相对较大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资源分配、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规划。

其目标是实现区域内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2. 城市规划的定义和目标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内部的土地利用、建筑布局、交通、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规划。

其目标是实现城市内各项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三、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1. 区域规划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区域规划对城市规划起着指导作用。

区域规划确定了一个区域内的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为城市规划提供了基础。

城市规划需要根据区域规划的要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确保城市的发展与区域的协调一致。

2. 城市规划对区域规划的影响城市规划对区域规划起着具体实施的作用。

城市规划根据区域规划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建设方案和规划措施,实施城市内部的土地利用和建设活动。

城市规划的实施对区域规划的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协调性1. 协调性的意义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协调性是指两者之间的一致性和互动性。

只有两者之间能够实现协调,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

2. 协调性的实现(1)信息共享: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制定应该建立在充分的信息共享的基础上,确保双方的规划目标和内容能够相互匹配。

(2)协同工作: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制定应该进行协同工作,相互协调,确保两者之间的一致性和互动性。

(3)资源整合: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需要共同整合资源,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实现协调发展。

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关系

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关系

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关系一、引言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是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环节。

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布局,包括城市的发展方向、空间布局、功能分区等内容;而土地规划则是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规划,包括土地的用途划分、土地利用强度等内容。

本文将详细介绍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的关系,包括二者的定义、目标、相互关系等。

二、城市规划的定义与目标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整体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和布局的过程。

通过城市规划,可以合理利用城市的空间资源,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功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城市规划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使城市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通过规划城市的公共设施、绿地和交通网络等,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3.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通过规划城市的商业区、产业园区等,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吸引投资和人才。

4. 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规划城市的文化遗产保护区、历史建筑等,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城市的历史记忆。

三、土地规划的定义与目标土地规划是指对城市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规划的过程。

通过土地规划,可以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土地规划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通过土地规划,合理划分土地的用途,确保不同土地用途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2.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规划土地的开发强度和建设密度,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减少土地浪费。

3. 保护土地生态环境:通过规划土地的生态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等,保护土地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4. 促进土地经济发展:通过规划土地的产业园区、商业用地等,促进土地的经济发展,提升土地的价值。

四、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的相互关系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两个环节,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 城市的构成及用地规划第3-4节培训课件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章 城市的构成及用地规划第3-4节培训课件

生活小区
居住单元
佩里的“ 邻里单位”
英国的“居住村”
日本的“近邻住区” 图 4- 4- 3 日本大阪泉北新城规划
图4- 4- 4 前苏联的“居住小
按邻里单位理论规划
按小区理论规划
图4- 4- 6 济南市佛山苑小区
2、居住用地的选择 居住用地选择的原则
环境优良(包括:地质、水文、日照、通风,风景等) 与其它功能用地相协调 合适的规模与用地 环境保护 与已有公共设施的联系 市场需求与建设效益 留有发展余地
3、指标确定的方法
千人指标法(规范) 行业要求 地方传统和习俗
(四)公共设施的分布规划
分布应考虑的因素
1.项目要合理配置 2.合理的服务半径 3.考虑城市道路与交通要求 4.考虑公共设施对环境的要求 5.考虑城市景观组织 6.考虑建设顺序 7.考虑原有设施的布局
(五)城市主要公共设施的分布
1、主要公共设施的分 物
3、城市绿地的分类及用地指标 (1) 城市绿地分类:6大类,11中类,10小类
(2) 城市绿地指标
93年标准 现行标准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绿地率 绿化覆盖率
人均公园面积 G1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绿地指标 城市建设用地绿地率
4、城市绿地规划布置的原则
把绿地作为重要的城市环境要素 城乡一体化绿化原则 共享、均衡、就近原则 绿化规划形态与城市用地相适应 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适应
1、 影响居住用地的因素: 自然条件 城市用标准
居住用地占城市总用地的比重,一般为(20~32)% 2、居住用地指标:
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一般为18~28 m2, 大城市不得小于16 m2。
(三)、居住用地的规划与布置
1、居住区规划的理论发展过程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引言: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从定义、目的、内容、方法等方面详细探讨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并分析其相互影响和互补性。

一、定义1. 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指对一个相对连续的地理区域进行综合性的规划,包括对该区域内的城市、乡村、交通、环境、经济等方面进行协调和整合,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内部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建筑设计等方面进行规划,以实现城市的有序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目标。

二、目的1. 区域规划:区域规划的目的是促进一个地理区域的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保护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2.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的目的是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内部的空间布局、交通网络、公共设施等,提高城市的功能性、美观性和可持续性,满足居民的需求。

三、内容1. 区域规划:区域规划的内容包括对区域内的城市、乡村、交通、环境、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规划,涉及土地利用、产业布局、交通网络、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等方面。

2.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的内容包括城市内部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建筑设计、交通规划、公共设施规划等方面,涉及城市的功能分区、建筑高度、道路宽度、绿化率等具体要求。

四、方法1. 区域规划:区域规划的方法包括调查研究、数据分析、专家评估、公众参与等,通过综合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经济条件、社会需求等因素,制定出合理的规划方案。

2.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的方法包括空间分析、城市设计、交通模拟、环境评估等,通过对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交通流动、环境质量等进行研究和模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

五、相互影响和互补性1. 相互影响: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相互影响。

区域规划的制定需要考虑城市规划的要求,如城市的发展方向、城市的功能布局等。

而城市规划的制定也需要考虑区域规划的要求,如区域内的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与城市规划
第二节 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
一 城市用地概述

城市用地概念
四 章
已列入城市规划区域内的土地,包括已建设利用的 土地和尚待开发利用的土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 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Βιβλιοθήκη 城 市 构城市用地属性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经济属性 法律属性
与 用 地
城市用地区划

行政区划 用途区划

产权区划 地价区划
用地归属与管理
区域与城市规划
第二节 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

二 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
四 章
❖ 城市自然环境条件分析及评价
城 市
❖ 城市用地建设条件分析及评价
构 成
❖ 城市用地综合评价与用地选择
与 用



区域与城市规划
❖ 自然环境条件的分析与评价
(一)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影响用地布局
影响城市分布:水深、水速
港口布局
影响城市环境景观
影响市政设施建设:流量、洪水位
考虑河流洪水位,重要城市、工业中心、大城市应 按100年一遇的洪水位来定防洪标准(高于最高洪水 位0.5~1米)
按城市规划布局要求,一般造 成水污染的工业企业、 污水 处 理设施及排污管道出口, 应布置在城市的下游河段;相 反,城市居住地、水源地特别 是取水口应安排在城市上游河
1 自然环境影响城市规划建设

(1)自然环境是城市形成发展的外部条件之一

(2)影响城市发展规模、用地布局 (3)自然条件影响城市个性
市 构 成
(4)影响土地利用、工程建设、投资效益

2 城市活动影响自然环境
用 地
(1)改变自然地形与地表构造,破坏植被

(2)形成特殊的“城市气候”(热岛效应)

(3)大量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下沉
市 构

一般服务性产业

各要素的空间位置

的 构
城市空间系统
城市的空间集聚程度 城市空间形态
用 地 规
市政基础设施 供电、给排水、供热、燃气、电信 划

社会设施系统 文教医疗卫生、商业服务行政管理
区域与城市规划
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
第一节 城市的系统构成 第二节 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 第三节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用地构成 第四节 不同用途的城市用地
段。
安徽省铜陵市港口选址
(2)水文地质条件
含义:地下水=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地表水 沼泽水
潜水
土壤水 上层滞水 潜水面
潜水来自地表, 受大气降水补给, 潜水位与地面状 况有关。
承压水
隔水层 隔水层
承压水受大气影 响小,不易受到 地面污染,是城 市主要水源。
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① 地下水影响城市选址与工业项目选址 ② 过度开采,易形成“地下漏斗”,引起地面沉降 ③ 地下水流向决定城市用地布置 ④ 地下水埋藏深度影响建筑物的布局
(3)冲沟
(4)地震
确定地震烈度,制定各项建设工程的设防标准
烈度≤6°,对城市建设影响不大。 烈度7°-9°,应考虑防震工程和措施。 烈度>9°,一般不宜作为城市用地。
合理规划用地与设施
避开危险地带:如强烈褶皱带、活动断裂带、矿藏采空区、 大型水库下游等。
9°以上的强震区,不能布局易产生次生灾害的工业项目和 基础设施项目
区域与城市规划
自然环境影响城市发展规模和布局(兰州)
自然条件影响城市个性
雪域高原 江南水乡 山城重庆
城市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过度开采地下水 带来地面沉降, 造成大雁塔倾斜
(二)自然条件分析
1 工程地质条件


(1)建筑地基

不同物质,建筑承载力不同

同一物质,建筑承载力随物理性状而改变
市 构
防风----西北地区,植树造防风林 通风----华南地区,建筑结构,天井设计 ,绿地 ,道路 建筑抗风设计------台风,暴雨 环保要求------工业区应当地盛行风向位于居住区下风向
风向对城市规划布局的影响
盛行风向: 道路、绿地平行于盛行风向布局,以利于通风
工业区按照当地盛行风向布局于居住区下风向
静风污染:
盛行风向
地方风: 海陆风 山谷风
日:海风
城市风
夜:山风
(3)温 度
气温:与纬度、海拔和经度有关 气温对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影响
热岛效应
为减弱“热岛效应”, 应注意城市规划布局 和城市人口、建筑密 度的控制,以及开敞 空间的建设。
第四章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
第一节 城市的系统构成 第二节 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 第三节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用地构成 第四节 不同用途的城市用地
区域与城市规划
第一节 城市的系统构成
一 城市作为系统的特性

整体性和综合性
四 章
层次性和结构性

动态性

环境联系性
构 成
二 城市系统构成的概念
与 用
地震断裂带上一般可设置绿化带,不能作为城市建筑用地, 同时也不能布置城市的主要交通地段。
限制建筑高度,加大楼间距离,降低建筑密度。 加宽主干道,修建多条通向市郊的通道,供震时求援疏散
2 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
(1)水文条件
含义:江河湖泊等水体 作用:水源运输、排水、改善城气候/洪水、冲淤 影响: 城市分布、用地布局、市政工程建设环境景观
不同的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要求不同

a.工业建筑 >15-20t/m²

b.民用建筑 一层:5-7t/m²

二层:7-12t/m²

三、四层:12-15t/m²

>四层:>20t/m²

c.道路: 5t/m²
区域与城市规划
(2)滑坡与崩塌
多发区:丘陵、山区、河道、路堤 防 治:选择建设用地时应避免不稳定的坡面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城市系统内部是一 个具有自身变化规律的结构严密的整体。城市 系统构成是指构成城市的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
地 规 划
间的关系总和。
区域与城市规划
第一节 城市的系统构成
政治系统


城市社会系统 人口系统
文化系统:教科文卫体广电
四 章

依产业结构:第一、二、三产业


城市产业系统
主导产业 依产业地位: 配套产业
3 气候条件
(1)太阳辐射
日照影响建筑物的朝向和间距。我国大部分地区建筑物布 置以东南向为宜。建筑最佳朝向:上海为南偏东15°,重庆 地区为南偏东10°,广州为南偏东15 °和南偏西5 °。
(2)风象
风象包括风向(风吹来的方向)和风速(平均风速) 风向频率=该风向出现的次数/风向的总观测次数*100% 风玫瑰图:(风向频率图和风速图)(P73 图4-2-17) 盛行风向:又称主风向,以城市不同风向的最大频率来确定 风对城市规划建设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