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文化对精神疾病的影响及启示

合集下载

论传统文化宣传教育中的有神疾病观

论传统文化宣传教育中的有神疾病观

论传统文化宣传教育中的有神疾病观【摘要】传统文化中的疾病观念深深影响着人们对疾病的认知和处理方式。

在传统文化中,疾病与神灵有着密切的关联,被认为是神灵的惩罚或试炼。

这种观念影响着人们对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方式,导致了许多不科学的做法。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神疾病观的不合理性。

传统文化宣传教育在这个时候显得尤为重要,需要针对这一观念进行引导和教育,以促进人们正确对待疾病。

未来,传统文化宣传教育需要更加注重科学性和合理性,引导人们正确理解疾病,推动社会对疾病的认知发展。

传统文化对神疾病观的重要性正在逐渐凸显,需要更多关注和探讨。

【关键词】传统文化、宣传教育、神疾病观、疾病观念、神灵、治疗、预防、现代社会、影响、重要性、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传统文化一直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礼仪习俗等。

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对疾病有着独特的认识和观念,其中就包括了神疾病观。

神疾病观是指在传统文化中认为疾病是由于神灵或邪魔的侵扰所致,需要通过祈祷、祭祀等方式来治疗和预防的观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医学在疾病治疗和预防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传统文化中的神疾病观依然在一些地区和群体中存在,并且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研究传统文化宣传教育中的神疾病观,对于加深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促进社会卫生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传统文化中的疾病观念、神灵与疾病的关联、传统文化对疾病治疗和预防的影响以及现代社会中的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探索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1.2 研究意义研究神疾病观在传统文化宣传教育中的意义,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对疾病的认知方式,并且可以对当前的医学实践和宣传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通过研究传统文化中的疾病观念和神灵与疾病的关联,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健康和疾病的态度,为跨文化医学研究和卫生宣传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宗教文化的思想价值

宗教文化的思想价值

《宗教文化》作业宗教文化的思想价值教师教育学院22130725 陆楚雅世界上有很多种宗教,从一神教到多神教,从有神教到无神教,从自然宗教到神学宗教,再从神学宗教到社会宗教,宗教的种类多种多样。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每一种宗教,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我们要从宗教的起源和本质谈起。

宗教的起源一般都是自然宗教,也就是说,是人们在自然力量的压迫下将其神化的结果,而神学宗教则是将社会力量神化结果。

也就是说,宗教来源于一种原始的崇拜,《狼图腾》中草原民族的图腾崇拜就是这其中一种。

随着宗教的发展,它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同时也具有更多的价值。

第一,宗教大多褒扬真善美的价值观。

在一神教中,神灵往往是真善美的化身,它褒扬善良,惩治罪恶,如基督教中的上帝。

而在二神教中,一般分为善神和恶神,惩恶扬善,规劝信徒皈依善神,一般也让信徒有一种积极向善的信念。

至于像佛教这样的无神教和婆罗门教这样的多神教,也在教旨中劝导向善。

宗教律法和道德对人们的行为发挥着强大的规范功能,这一功能通过宗教教义、教规和宗教戒律的神圣来实现。

第二,宗教是由无数信徒构成的一个严密组织,组织内部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宗教组织一方面能使信徒具有宗教组织一部分的归属感和所有感,能够使他们在组织的领导下将信念、目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宗教组织的总体目标统一起来,将共同目标和个人目标统一结合,另一方面可以在社会阶层中造成影响以吸引新成员。

因此正常的宗教能够通过使人们对现存社会关系、社会秩序以及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角色的接受和认同而具有维护与稳定社会现状的功能。

第三,宗教能够调节心理的健康状态,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治疗一些心理疾病。

宗教能够通过特定的宗教信念把人们原来心态上的不平衡调节到相对平衡的心理状态,并由此使人们在精神上、行为上和生理上达到有益的适度状态。

这主要是通过对世俗价值的贬抑和对神圣价值的推崇以及宗教的忏悔来实现的。

第四,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在精神文化方面具有多方面的文化功能,其中包括解释功能,文化交流功能,艺术功能,教育功能和宗教文化习俗功能等。

精神疾病与文化差异理解不同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观念

精神疾病与文化差异理解不同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观念

精神疾病与文化差异理解不同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观念精神疾病与文化差异:理解不同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观念在全球范围内,精神疾病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尽管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对精神疾病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是在文化与社会的影响下,不同地区和文化对精神疾病的理解和处理方式存在差异。

本文将探讨精神疾病与文化差异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理解不同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观念。

第一部分:精神疾病与文化认知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对精神疾病有着不同的认知和解释。

例如,在一些西方国家,精神疾病被视为生理或神经系统的异常,通常使用医学方法进行诊断和治疗。

而在一些传统文化中,精神疾病往往被解释为超自然力量的影响,可能通过宗教或超自然手段来治疗。

这种文化认知的差异导致了对精神疾病的定义和治疗方法的差异。

因此,了解不同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观念对于改善精神疾病的认知和对策至关重要。

第二部分:文化差异对心理健康观念的影响文化差异对于心理健康观念有着深远的影响。

不同文化中的价值观、信仰体系、社会结构等因素塑造了人们对心理健康的看法。

举例来说,一些东方文化强调内敛和克制的美德,而一些西方文化则重视自我表达和个人独立。

这种差异会反映在对精神疾病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上,可能导致不同文化中对患者的理解和支持程度不同。

因此,跨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是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方向之一。

第三部分:推动文化交流和心理健康观念的整合为了推动不同文化中心理健康观念的整合,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积极促进跨文化交流:通过组织文化交流活动、学术研讨会等形式,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有机会相互了解和交流,以促进心理健康观念的相互影响和学习。

2. 促进专业人士的培训和交流:医生、心理学家和其他专业人士可以通过跨文化培训和研究合作等方式,提高对不同文化中心理健康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强化教育和宣传工作:通过在教育体系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提高公众对不同文化中心理健康观念的认识和理解水平。

精神疾病的文化差异不同文化对疾病的理解和治疗方法

精神疾病的文化差异不同文化对疾病的理解和治疗方法

精神疾病的文化差异不同文化对疾病的理解和治疗方法精神疾病的文化差异:不同文化对疾病的理解和治疗方法在全球范围内,精神疾病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

然而,不同文化对于精神疾病的理解和治疗方法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影响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还对全球精神卫生领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精神疾病的文化差异,并分析不同文化对于疾病的理解和治疗方法的影响。

一、对精神疾病的理解差异不同文化对于精神疾病的理解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社会观念与文化背景不同文化的社会观念和文化背景对于精神疾病的认识产生了深刻影响。

例如,在一些文化中,精神疾病被视为"神圣的"或"超自然的"现象,患者被认为是"被附体"或"被诅咒"。

这种观念不仅使患者面临社会歧视和排斥,还导致了对疾病的错误理解。

1.2 宗教信仰宗教信仰也对不同文化对于精神疾病的理解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在一些宗教中,精神疾病被解释为"灵魂的困扰",而非生理或心理问题。

因此,治疗方法往往倾向于进行"心灵的解放"或"祈祷疗法",而非传统的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

1.3 语言和表达方式不同语言和表达方式对于精神疾病的理解和诊断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在一些文化中,对精神疾病的诊断往往基于非正式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而非临床诊断标准。

这导致了对疾病的误诊和治疗方法的不当选择。

二、对精神疾病治疗方法的差异不同文化对于精神疾病的治疗方法存在着显著差异。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例证:2.1 草本疗法与传统治疗一些文化中,草本疗法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精神疾病。

例如,中医药中的某些草本药物被认为具有舒缓抑郁或焦虑的作用。

此外,传统的心理疗法,如冥想和瑜伽,也被用作对抗精神疾病的手段。

2.2 神圣仪式和仪式性治疗在某些文化中,神圣仪式和仪式性治疗被认为具有治愈精神疾病的力量。

宗教文化对精神疾病的影响及启示开题报告

宗教文化对精神疾病的影响及启示开题报告

闽南师范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宗教文化与心理治疗的相关研究及启示姓名:徐胜学号:1107020150系别: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专业:社会工作年级:11级指导教师:余瑞萍2014 年月日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1、背景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的心理问题。

心理障碍、心身疾病、神经精神疾病及社会适应不良等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影响现代人健康的主要因素,其危害性呈迅速上升的态势,对于这类疾病,单纯的药物治疗往往是不够、甚至是无效的,而心理治疗却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随着宗教心理学和心理治疗方法的发展,宗教文化对心理治疗的影响逐渐被人们所关注。

2、意义(1)理论意义本文系统挖掘了宗教的心理健康思想,对心理治疗和心理健康理论的建立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宗教的心理健康思想给现代心理治疗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2)现实意义宗教的心理健康思想对现代人的心理健康维护有着诸多的启示。

对探索促进国人心理健康特有方法大有裨益。

二、研究的内容及目标1、内容:(1)宗教文化与心理治疗的概述1、宗教文化与迷信的区别2、心理治疗(2)宗教文化与心理治疗的比较1、宗教文化与心理治疗的相同点2、宗教文化与心理治疗的异同点(3)宗教文化对心理健康的影响1、宗教文化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2、宗教文化对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4)宗教文化对心理治疗的启示2、目标:从宗教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入手,针对人们的心理健康现象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探讨宗教文化对心理治疗的影响,宗教文化对心理治疗的的启示,促进心理治疗的发展。

二、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包括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已有的主要设备、软件、资料等说明)(1)文献分析法。

本文进行对宗教文化经典理义研究和文献分析,尽可能多的参考和吸收国内外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

立足于心理学,将现代心理学的方法与传统的宗教学、哲学及社会学中的研究方法紧密结合起来。

(2)归纳整合法。

精神分裂症的文化差异与症状表现

精神分裂症的文化差异与症状表现

精神分裂症的文化差异与症状表现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症状表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可能存在差异。

本文将探讨精神分裂症的文化差异与症状表现,并分析这些差异的原因。

一、文化差异的背景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症状包括幻觉、妄想、思维紊乱和情感障碍等。

然而,不同文化对于这些症状的理解和解释可能存在差异。

在某些文化中,幻觉和妄想被视为超自然现象或灵性体验,而在其他文化中,这些症状可能被视为疾病或精神错乱。

二、文化差异的症状表现1. 幻觉和妄想在一些非西方文化中,幻觉和妄想的内容可能与宗教、神话或超自然现象有关。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患者可能声称与神灵对话或被神明附体。

这与西方文化中对幻觉和妄想的理解有所不同,西方文化更倾向于将这些症状视为疾病的表现。

2. 社会交往困难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社会交往方面可能存在困难。

然而,这种困难在不同文化中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方式。

在一些文化中,患者可能被视为与社会规范和价值观不符,导致他们被边缘化或排斥。

而在其他文化中,患者可能被视为有特殊能力或受到尊敬。

3. 情感表达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感表达可能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

在一些文化中,患者可能表现出情感平淡或迟钝的症状,而在其他文化中,患者可能表现出情感过于激动或不稳定的症状。

这些差异可能与文化对情感表达的期望和规范有关。

三、文化差异的原因1. 信仰和价值观不同文化对于宗教、灵性和超自然现象的信仰和价值观可能影响对精神分裂症症状的解释。

在一些文化中,幻觉和妄想被视为与神明或灵性世界的联系,因此被认为是正常的体验。

而在其他文化中,这些症状则被视为疾病或精神错乱。

2. 社会支持系统不同文化中的社会支持系统也可能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表现。

在一些文化中,家庭和社区可能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和理解,从而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

而在其他文化中,社会支持可能不足,导致患者更加孤立和困惑。

3. 语言和文化框架语言和文化框架对于症状的描述和理解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护理学关注患者的文化差异

护理学关注患者的文化差异

护理学关注患者的文化差异护理学是一门以人为本的科学,它的核心在于关注和照顾患者的身心健康。

然而,在实际的护理实践中,我们常常需要面对患者之间的文化差异。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对患者的健康问题、病情及治疗方案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作为护士,我们需要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以更好地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本文将探讨护理学关注患者的文化差异,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

一、文化差异对患者护理的影响1. 语言障碍:在跨文化护理中,患者和医生之间常常会因为语言不通而产生沟通障碍。

这不仅会影响医患之间的交流,还可能导致患者信任度降低、就医体验不佳等问题。

2. 价值观差异:不同文化对疾病的认知和态度存在差异。

例如,在一些亚洲文化中,精神疾病往往被视为丢脸或家庭不幸,这可能导致患者和家属对治疗方案的抵触情绪,增加护士的沟通难度。

3. 宗教信仰:宗教信仰对患者的疾病观念、就医方式和治疗期望等都有着重要影响。

当护士无法理解和尊重患者的宗教信仰时,可能会给患者造成困扰和痛苦。

二、如何应对患者文化差异1. 建立跨文化敏感性:护士应该积极学习和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价值观和宗教信仰等,增强自身对跨文化护理的敏感性。

这将有助于护士更好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和相互理解。

2. 尊重患者和家属:护士应该通过尊重、倾听并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来满足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需求。

尊重患者的信仰、价值观和观念,并提供相应的文化敏感护理,才能真正达到关怀患者的目的。

3. 打破语言壁垒:为了克服语言障碍,护士可以提前准备好常用的跨文化护理工具,如翻译设备、翻译手册等。

同时,借助专业翻译人员或流利的多语言护士来实现有效的沟通。

此外,护士还应该学习一些基础的外语,以便与患者进行简单的对话。

4. 灵活的护理计划:在制定护理计划时,护士应该充分考虑到患者的文化背景和信仰,尽可能地与患者协商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比如,在一些非西方文化中,中医和其他非传统疗法常常被患者接受和使用,护士需要关注并整合这些资源。

人们对文化与宗教的认同感在当今社会中有何重要作用?

人们对文化与宗教的认同感在当今社会中有何重要作用?

人们对文化与宗教的认同感在当今社会中有何重要作用?1. 增强社会凝聚力文化与宗教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所独有的精神财富,它们是人们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观。

对文化与宗教的认同感可以带来社会共同的团结和凝聚力。

在宗教中,人们信仰同样的神明,奉行相同的道德规范,这种共同的信仰将人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凝聚力。

而文化也同样发挥着这样的作用,共同的文化和传统使人们心灵相通,有了同样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有利于强化人们对于自己所属群体的认同感。

2. 促进心理健康人类总是希望有归属感,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寻找安全感,而文化与宗教是寻求内心安宁的重要途径。

通过寻求共同愿望和信仰,人们不仅可以增加对外界的适应性,还可以在每一次价值冲突的时候得到平静。

相信宗教或文化也可以减少人际关系不和以及更严重的疾病,如郁闷和忧郁症等的出现,提高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3. 引导生活的方向对文化与宗教的认同依赖于个人主观的意愿,但是一旦形成了认同,就会对日常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

例如,宗教信仰的人会按照神明嘱咐去做,文化认同的人会受文化的影响在言语上、衣着上、文化传承上发生改变。

这种影响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关注自己的行为方式,提供日常行为方式上的指导。

4. 促进人的情感关系对于宗教信仰者来说,除了信仰的宗教教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基督教徒相信爱是最重要的教义,基督教朋友之间通过爱互相支撑,减轻生活的困难,增加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支持。

文化同样也能有这种交流的作用,文化认同者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同为文化认同者的人,就能从中获得不少帮助,减轻生活的孤寂感。

5. 推动文化传承文化传承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独具特色的精神财富。

而这种传承重要的前提就是当前的人们对于自己所属文化与宗教的认同感。

对于这种认同感的强化可以更好地推动文化传承,让文化精髓一代接着一代走下来,强化对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更好地保护与传承文化上的传统,也是社会向着更优越文明的迈进,结合当下的文化与宗教认同,让恢复传统成为更加容易的一件事。

精神疾病的文化因素和跨文化治疗

精神疾病的文化因素和跨文化治疗

精神疾病的文化因素和跨文化治疗精神疾病是指一系列心理和行为异常的疾患,其发生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文化因素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精神疾病和其治疗方式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存在差异。

因此,跨文化治疗的实施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精神疾病的文化因素以及跨文化治疗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

一、文化因素对精神疾病的影响1.1 文化定义和认知方式不同文化对于精神疾病的定义和认知方式存在差异。

在一些文化中,精神疾病被视为一种与超自然力量或邪术有关的现象,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其被视为一种生物学和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种对精神疾病的不同理解会影响人们对该疾病的态度和对待方式。

1.2 社会观念和社会支持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面对精神疾病时,其社会观念和社会支持系统也会有所不同。

一些文化中,人们普遍把精神疾病视为耻辱或是家族的不幸,这会导致社会排斥和孤立感的增加。

在另一些文化中,人们对精神疾病持有更加包容和接纳的态度,并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

1.3 宗教和信仰体系宗教和信仰体系在不同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可以影响对精神疾病的看法和治疗方式。

在一些文化中,人们倾向于将精神疾病解释为宗教或灵魂的问题,而在另一些文化中,人们可能将其视为生物化学的异常。

二、跨文化治疗的重要性2.1 精神疾病的诊断和评估跨文化治疗能够帮助医生和专业人员更好地理解患者的文化背景,从而更准确地诊断和评估精神疾病。

了解患者的文化信仰、价值观和社会支持系统,有助于医生制定更合适的治疗计划。

2.2 患者参与和依从尊重患者的文化背景和意愿有助于增加他们对治疗的参与度和依从性。

通过提供符合患者文化认知特点的治疗方式,可以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任感和情感支持,提高治疗效果。

2.3 考虑文化差异的治疗策略跨文化治疗需要设计适用于不同文化的治疗策略。

例如,通过使用患者熟悉的语言、符合其文化价值观和信仰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治疗的可接受性和效果。

流行病学中的宗教信仰研究探索宗教对疾病的影响

流行病学中的宗教信仰研究探索宗教对疾病的影响

流行病学中的宗教信仰研究探索宗教对疾病的影响流行病学中的宗教信仰研究:探索宗教对疾病的影响宗教信仰作为人类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信仰和行为方式。

在流行病学领域,研究者们开始关注宗教信仰对疾病的影响,并试图探索宗教信仰在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方面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宗教信仰对于流行病学研究的启示以及其对疾病的影响。

一、宗教信仰对疾病预防的作用宗教信仰在疾病预防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首先,宗教信仰可以促使信徒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遵守饮食规定、禁烟限酒等,从而减少疾病的患病风险。

其次,信徒们通常会积极参与宗教活动,增加社交互动和社区凝聚力,这种互动可以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

再次,宗教信仰给予人们希望和勇气,使他们更加坚强和乐观面对疾病,从而增强自身抵抗疾病的能力。

二、宗教信仰对疾病治疗的影响宗教信仰在疾病治疗方面发挥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首先,宗教信仰可以提供心灵慰藉,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焦虑感,提高治疗效果。

许多研究发现,宗教信仰能够帮助患者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安宁,增强对疾病的应对能力,这对于加速康复过程具有积极的影响。

其次,宗教信仰可以为患者提供社会支持,借助宗教团体和神职人员的帮助,患者可以获得身心方面的支持,改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再次,宗教信仰还可以启发患者的内在力量,激发出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斗志,帮助他们克服疾病带来的困难,努力向康复迈进。

三、宗教信仰对疾病康复的促进宗教信仰在疾病康复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首先,宗教信仰可以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面对疾病时保持乐观的心态,这对于康复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其次,宗教信仰可以提供患者满足精神需求的途径,激发他们内心的力量和勇气,从而积极参与康复过程。

再次,宗教信仰能够帮助患者寻找到对疾病的解释和理解,从而减少他们的恐惧和焦虑感,促进身心健康的恢复。

总结起来,宗教信仰在流行病学中的研究中展示出了一定的优势和积极作用。

精神疾病的文化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病症表现和治疗

精神疾病的文化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病症表现和治疗

精神疾病的文化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病症表现和治疗在全球范围内,精神疾病是一种影响人类健康和幸福的严重问题。

然而,精神疾病的病症表现和治疗方式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可能存在显著差异。

本文将讨论不同文化背景下精神疾病的文化差异,并探讨这些差异对病症表现和治疗的影响。

一、文化差异对精神疾病病症表现的影响不同的文化背景会对精神疾病的病症表现产生影响。

例如,某些亚洲国家的文化中,对情绪低落或抑郁的表达可能会更加内敛和掩饰。

这可能会导致在精神疾病评估中忽略或低估患者的情绪问题。

此外,一些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病症的理解和描述可能也存在差异。

举例来说,在部分非西方文化中,病理学的观念可能不像西方那样被重视。

这可能导致人们对于精神疾病病症的描述更加倾向于使用符号或隐喻的方式,这对于心理健康专业人士的理解和判断可能带来挑战。

因此,对于精神疾病的病症表现,我们需要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避免对患者的评估和诊断产生偏见或误解。

二、文化差异对精神疾病治疗的影响除了病症表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精神疾病治疗方式也存在差异。

首先,文化因素可能会影响人们对于治疗的态度和接受程度。

例如,一些文化可能认为精神疾病是一种“耻辱”的体验,因此患者和家属可能不愿意接受专业的治疗,而更倾向于通过宗教仪式或传统疗法来寻求帮助。

其次,不同文化中,对于治疗的期望和偏好也可能存在差异。

在一些文化中,家庭和社区的支持被认为是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其他文化中,个体主义的观念可能更为突出,更加强调独立性和自我决策。

最后,文化差异还会对治疗方式本身产生影响。

不同文化可能拥有独特的医疗传统和疗法,这些传统和疗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精神疾病的治疗方式。

例如,一些非西方文化中广为接受的心灵疗法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西方的心理治疗方法存在区别。

综上所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精神疾病病症表现和治疗存在显著的文化差异。

我们需要意识到这些差异,以更加全面和准确地评估和治疗精神疾病。

苗族原始宗教信仰及其治病养生的运用与思考

苗族原始宗教信仰及其治病养生的运用与思考

苗族原始宗教信仰及其治病养生的运用与思考【摘要】苗族原始宗教信仰在治病养生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其信仰体系影响了苗族人民对疾病的看法,认为疾病来自于神灵的惩罚或妖魔的侵袭。

苗族传统理念在治病养生中得以应用,包括祭祀、草药疗法和针灸等疗法。

苗族特有的治病养生方法如病毒侦测术也显示出一定的疗效。

苗族民间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为治疗提供新思路。

苗族原始宗教信仰在当代社会中依然具有现实意义,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苗族原始宗教信仰对治病养生起到积极作用,展望未来,苗族传统方法将继续发展并融合现代医学,为苗族人民带来更好的健康保障。

【关键词】苗族、原始宗教信仰、治病、养生、影响、传统理念、特有方法、民间医学、现代医学结合、现实意义、作用、发展方向、当代社会。

1. 引言1.1 苗族原始宗教信仰的概述苗族原始宗教信仰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

苗族人民虔诚地信奉着许多自然神灵和祖先,认为这些神灵和祖先可以保佑他们的生活安宁和健康。

在苗族社会中,宗教信仰贯穿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苗族原始宗教信仰强调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尊重生命和平衡。

他们相信万物有灵,尊崇大自然的力量,遵循自然规律。

苗族人民通过祭祀仪式和祈祷来表达对神灵和祖先的敬畏和感恩之情,希望得到他们的保佑和庇护。

苗族原始宗教信仰还包含丰富的神话传说和宗教仪式,这些都是苗族人民传承文化和历史的珍贵遗产。

宗教信仰在苗族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精神寄托,更是社会团结的纽带。

苗族原始宗教信仰是苗族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深深影响着苗族人民的生活和思想。

在接下来的篇章中,我们将探讨苗族原始宗教信仰对治病养生的影响,以及它在当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1.2 苗族治病养生的重要性苗族的治病养生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苗族人民相信疾病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问题,更是与精神、心灵等方面息息相关的。

他们注重在治病养生过程中保持身心的平衡与和谐,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宗教信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宗教信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宗教信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幻觉、妄想、思维紊乱等症状。

在研究精神分裂症的影响因素时,宗教信仰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变量。

宗教信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问题,涉及到心理、社会和文化等多个层面。

首先,宗教信仰可以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产生积极的影响。

研究表明,宗教信仰可以为患者提供一种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他们减轻焦虑和抑郁的症状。

宗教信仰可以给患者带来一种信心和希望,使他们更加乐观面对疾病的挑战。

此外,宗教信仰还可以提供一种社会支持网络,让患者感到被接纳和理解,从而减少孤独和自卑感。

然而,宗教信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一些研究发现,宗教信仰可能加剧患者的幻觉和妄想症状。

宗教信仰中的神秘和超自然元素可能与患者的幻觉内容相吻合,导致病情加重。

此外,一些宗教信仰中的教义和规范可能会对患者的思维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使他们更加困惑和不稳定。

在研究宗教信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时,还需要考虑到个体差异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不同个体对宗教信仰的态度和接受程度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宗教信仰对病情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此外,不同文化对宗教信仰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也存在差异,这可能会对患者的病情产生不同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宗教信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首先,可以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探索宗教信仰对患者症状和功能的具体影响机制。

其次,可以比较不同宗教信仰对患者的影响,以了解不同信仰体系对病情的差异影响。

此外,还可以研究宗教信仰与其他心理因素(如个体信仰强度、宗教参与度等)的交互作用,以揭示更为复杂的影响关系。

总之,宗教信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问题。

宗教信仰既可以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减轻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也可能加剧幻觉和妄想症状,导致病情恶化。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宗教信仰对患者的具体影响机制,并考虑个体差异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为什么人们有宗教信仰?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为什么人们有宗教信仰?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为什么人们有宗教信仰?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在现代世界,宗教信仰与科学、文化等方面共同构成人们的价值观体系。

但是,有一部分人对宗教信仰持有怀疑、不信任或否定态度。

那么,为什么人们有宗教信仰?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这个话题。

1. 生命困境与对未来的追求引发宗教信仰人们的生命存在各种各样的困境,例如:疾病、贫穷、家庭关系问题等等。

这些困境中,有些状况人类科学难以解决,人们因此会寻求超出自然规律、超越物质层面的生命救赎。

宗教信仰中“神”或其他神性力量便满足了这一需求。

同时,在寻找未来的意义时,人们也会寻求宗教信仰。

一些宗教教派认为,生命的终点不是死亡,而是更高层次的存在,例如天堂、转世等等。

这种对未来的追求,使得不同文化、地域和社会背景的人们都会有所信仰。

2. 宗教信仰有助于规范人们的行为宗教信仰不仅仅是生命救赎的希望与未来探寻的方向,同时也可以具有规范人们的行为作用。

在一些宗教或教派中,信仰要求信徒遵从特定的教规,例如道德规范及日常生活举止等等。

这一规范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它可以通过一些礼仪、节日、仪式等等的体现被发扬光大。

因此,人们通过宗教信仰可以理性地观察、学习宗教教规,用以规范自己并且影响他人。

3. 宗教信仰可以提高人们的精神力量在信仰中,“神”可以被认为是超越人类精神能力的力量。

持有宗教信仰的人会有一些精神干预的效应。

按照现代神经科学的发展,人类的思想可以影响身体的机能。

当人们面对生命困境时,通过信仰,他们可能会感受到主张支持的进而增加自我效能心理学。

这使得信徒们有更强大的意志力和相应的心态创伤修复力。

4. 宗教信仰可以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在信仰中,信徒可以形成一个共同体,并在某种程度上达到“同宗同源”的效果。

对于信徒而言,由于宗教共同体的认同,他们之间具有互助互爱、关怀以及社会支持的特点,这为和睦相处提供了一个平台。

换言之,他们可以在共同的信仰下,促进社会交往,互通有无。

《以人类学的角度探究科尔沁萨满治疗精神病的巫术与过程》范文

《以人类学的角度探究科尔沁萨满治疗精神病的巫术与过程》范文

《以人类学的角度探究科尔沁萨满治疗精神病的巫术与过程》篇一一、引言科尔沁萨满文化,作为一种深深植根于草原的独特传统文化,其在疾病治疗尤其是精神病治疗中具有一席之地。

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科尔沁地区的人民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萨满治疗文化,而其中心——萨满巫术便在许多病症治疗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以人类学为视角,旨在探究科尔沁萨满巫术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实践与过程。

二、科尔沁萨满文化背景科尔沁,作为中国东北的一个主要草原地区,历史悠久,环境独特。

萨满教作为一种流传于此地的宗教信仰形式,它的出现、存在和流传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

科尔沁萨满巫术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被当地人视为治疗疾病、驱邪避害的重要手段。

三、萨满巫术与精神病治疗科尔沁地区的精神病患者通常被认为是被神灵或者鬼怪附体所致。

在科技并不发达的过去,科尔沁人民往往选择萨满巫术来进行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包括一系列复杂的仪式和咒语,其目的在于通过与神灵的沟通来驱赶附体的鬼怪或者神灵。

四、萨满治疗精神病的巫术过程1. 诊断:首先,萨满会通过观察患者的行为、言语以及梦境等来诊断病情。

他们相信这些信息可以揭示出患者是否被鬼怪或神灵附体。

2. 仪式准备:诊断完成后,萨满会进行一系列的仪式准备,如设立祭坛、制作祭品等。

这些准备都是为了在接下来的仪式中与神灵进行沟通。

3. 仪式过程:在仪式过程中,萨满会通过歌唱、舞蹈、咒语等方式与神灵进行沟通。

他们相信这样可以帮助他们了解病因并找到治疗方法。

4. 治疗过程:根据仪式的结果,萨满会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这可能包括净化患者的身体、安置驱邪符咒等。

五、人类学视角下的萨满治疗精神病的文化意义从人类学角度看,科尔沁萨满治疗精神病的巫术不仅是一种治疗方法,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它反映了当地人民对自然、生命和疾病的独特理解方式。

同时,它也体现了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和信仰,是人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体现。

六、总结与展望总的来说,科尔沁萨满巫术在精神疾病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苗族原始宗教信仰及其治病养生的运用与思考

苗族原始宗教信仰及其治病养生的运用与思考

苗族原始宗教信仰及其治病养生的运用与思考【摘要】苗族原始宗教信仰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苗族的治病养生方式和健康影响深远。

本文通过对苗族原始宗教信仰的概述,治病和养生方法的探讨,以及对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进行研究,揭示了苗族原始宗教信仰对健康的重要影响。

通过总结对苗族原始宗教信仰及其治病养生的运用与思考,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可以更好地了解苗族文化对健康的价值和作用,促进苗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苗族、原始宗教信仰、治病、养生、传承、发展、健康、现代社会、总结、研究展望。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其原始宗教信仰深受自然万物的崇拜和影响。

苗族原始宗教信仰是苗族文化的核心,贯穿于其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苗族人相信万物皆有灵性,山川河流、树木花草都是有灵魂的存在,因此他们对自然界的崇拜与敬畏贯穿于其信仰体系之中。

苗族原始宗教信仰对于其治病养生实践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苗族人认为疾病的根源大多是由于外界恶灵的入侵或是身体内部的失衡,因此在对疾病的治疗中,他们往往借助祈祷、祭祀等仪式来祈求神灵的庇护与拯救。

苗族人也注重身心的平衡与调和,在日常生活中注重饮食、运动、精神修养等方面,以此来预防疾病与保持健康。

通过对苗族原始宗教信仰及其治病养生实践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与联系,从中汲取启示,为促进跨文化交流与合作提供借鉴。

也可以为我们借鉴苗族的智慧与传统经验,探讨新的健康理念与生活方式,更好地应对当今社会面临的健康挑战。

1.2 研究意义苗族原始宗教信仰及其治病养生的运用与思考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苗族原始宗教信仰是苗族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研究苗族原始宗教信仰,可以更好地了解苗族文化的传统和历史。

苗族治病养生方法是苗族人民长期实践的传统医疗方式,研究其有效性和原理可以为现代医学提供新的启示和思考。

苗族原始宗教信仰对健康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通过探讨苗族信仰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可以为改善健康和预防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苗族原始宗教信仰及其治病养生的运用与思考

苗族原始宗教信仰及其治病养生的运用与思考

苗族原始宗教信仰及其治病养生的运用与思考苗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在苗族的日常生活中,原始宗教信仰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且对于治病养生也有着独特的运用和思考。

本文将就苗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及其在治病养生中的运用与思考进行深入探讨。

苗族的原始宗教信仰是一种自然崇拜的宗教形式,他们尊崇自然、山川、河流、树木等自然界的一切事物。

在苗族人的世界观中,自然界被看作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他们相信自然界的力量可以影响人类的命运和健康状况。

在面对疾病和养生时,苗族人会秉承着原始宗教信仰的理念,借助自然的力量来进行治疗和保健。

在苗族传统文化中,信仰神灵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他们认为某些神灵具有驱邪治病的能力,可以帮助人们摆脱疾病之苦。

当人们生病时,会寻求神灵的庇佑和祈祷,希望能够得到康复。

在苗族社区中,还流传着一些祭祀活动,通过举行祈福祭祀仪式来祈求神灵保佑村民们的健康。

这种信仰神灵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苗族人对原始宗教信仰的延续和传承,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在治疗疾病时的信仰和依赖。

除了信仰神灵,苗族人还善于运用草药治病,这也是他们治疗疾病的一项重要手段。

苗族地区的气候湿润,植被丰富,因而各种草药资源十分丰富。

苗族人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积累,总结出了许多草药治疗疾病的经验。

他们往往会采集一些具有驱邪消毒功效的草药,制成药物进行治疗。

在治疗疾病时,他们也会搭配一些特定的仪式和祈祷活动,认为这样更有利于药物的疗效发挥。

除了治疗疾病,苗族人还通过草药来进行养生保健。

他们相信草药具有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等功效,因此会经常食用一些草药制成的汤水或药膳。

在苗族社区中,还存在着一些保健医生,他们擅长利用草药进行保健养生指导。

这些保健医生会根据村民的身体状况和季节变化等因素,为他们制定出相应的草药保健方案。

这种以草药为主要保健方式的养生实践,延续了苗族人对自然的敬畏和依赖,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健康的重视和追求。

心理变态的文化差异探讨不同文化对异常心理行为的理解与应对

心理变态的文化差异探讨不同文化对异常心理行为的理解与应对

心理变态的文化差异探讨不同文化对异常心理行为的理解与应对心理变态的文化差异探讨——不同文化对异常心理行为的理解与应对心理变态是指个体心理状态发生明显异常或畸形的情况,其表现可以是精神疾病、人格障碍等。

然而,人们对于心理变态的理解和应对方式往往会因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

本文将探讨不同文化对于异常心理行为的理解和应对,以增进对心理变态的跨文化认知。

第一部分:文化对异常心理行为的理解在不同文化中,对异常心理行为的理解存在着显著差异。

以下将从社会观念、宗教信仰、历史背景等方面进行介绍。

1.社会观念的影响不同文化对异常心理行为的认知与其社会观念密切相关。

比如在某些亚洲文化中,精神疾病常常被视为家族的耻辱,家人往往会将患者隐藏起来,不愿意公开谈论。

这种观念源于对家族荣誉和面子的过分关注,导致患者缺乏获得适当治疗和支持的机会。

而在一些西方文化中,精神疾病的认知更加开放和接受。

社会上广泛存在着关于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教育活动,人们更愿意接受和寻求专业帮助,从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2. 宗教信仰对心理变态的影响宗教信仰对异常心理行为也具有一定的塑造作用。

在某些宗教文化中,心理问题可能被视为超自然力量或恶灵的入侵,而不是简单的疾病。

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往往被视为被附身或受到邪恶的折磨,可能会被排斥或受到进一步的伤害。

相比之下,其他文化中,特别是现代文化中,更多地倾向于将精神疾病视为生理或心理原因而非超自然力量的结果,从而促进了心理健康的关注与治疗。

3. 历史背景对心理变态的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背景也对人们对于心理变态的认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比如,在某些经历过战争和创伤的文化中,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异常心理行为的人更容易得到理解和同情。

而这种理解和同情正是基于对历史事件的共同记忆和对创伤经历的认同。

第二部分:文化对异常心理行为的应对不同文化对异常心理行为的应对方式也因文化差异而存在差异。

以下将从治疗方法、社会支持等方面进行介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教文化与心理治疗的相关研究及启示摘要心理疾病对人们的影响不断加大,心理健康渐渐被人们所关注。

随着宗教心理学的创立与研究不断深化,人们逐渐意识到宗教文化对心理治疗的影响。

本文将复习和回顾宗教与心理治疗的国内外文献,结合目前宗教心理治疗领域的现状,探讨宗教文化与心理治疗的相关问题及启示。

关键词宗教文化心理治疗前言心理障碍、心身疾病、神经精神疾病及社会适应不良等,已成为影响现代人健康的主要因素,其危害性呈迅速上升的态势,对于这类疾病,单纯的药物治疗往往是不够、甚至是无效的,而心理治疗却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

宗教经过不断的改革与完善,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宗教文化对心理疾病的影响逐渐被人们所关注。

而宗教文化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本文将就宗教与心理健康的关联、宗教文化对心理疾病积极影响,来探讨宗教文化对心理治疗的启示。

既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现代宗教心理学的发展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对传统心理学资源的继承和发展,对于拓宽的心理治疗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主体一、国外文献研究现状有研究发现人们用宗教应对孤独、精神极度紧张、帕金森症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一类的疾病,以及家庭成员的死亡等突发事件。

从社会认知角度看,宗教信仰为理解世界提供了规则[1]。

帕格门特总结的130个关于宗教应对的有效性的研究中,34%的研究发现,宗教应对对沮丧、焦虑等情绪有明显的积极影响,4%的研究显示出消极的影响,其他研究则显示出没有明显的影响[2]。

Bergin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前此领域的研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47%的研究发现宗教信仰和心理健康之间是一种正向的关系,即宗教信仰有利于心理健康;23%的研究表明两者之间是一种负向关系,即宗教不利于心理健康;还有30%的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没有关系。

1991年Gartner,Larson和Allen对近200个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认为在某些方面宗教信仰同心理健康之间是一种积极的关系,但在很多方面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不明确的[3]。

koening等人(2001)在《宗教与健康手册》中分析发现,在93个关于宗教与抑郁的研究中,有60个报告说宗教信仰有利于减少抑郁情绪;86%的临床研究发现,宗教信仰有助于减少焦虑和恐惧[4]。

koening等人(2001)在《宗教与健康手册》中,分析了100个宗教与幸福感的研究,有将近80%的研究发现两者之间有积极的相关。

宗教信仰使人感到更幸福的主要原因在于:教会团体的社会支持、体验到与上帝的亲密关系、信仰的确定性以及意义感和目的感的获得[5]。

koening等人(2001)在《宗教与健康手册》中的主要结论:68个关于自杀与宗教的研究中,有57个研究发现有宗教信仰的人自杀率更低;86个关于饮酒与宗教的研究中,有76个发现信教者饮酒或酗酒的比例明显低于其他人;52个研究中有48个发现,信教者滥用药物的比例明显低于其他人;36个研究中有28个发现,信教者犯罪的比例明显低于其他人[6]。

Genia所进行的研究发现:内在宗教取向与抑郁呈负相关,与精神的和生存的幸福及自尊的测量呈正相关。

Stark的研究也发现,从不去教堂的人或不信教的人更有可能存在心理上的障碍。

McIntosh等人对124个经历过孩子突然死亡的人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那些定期上教堂做礼拜的人报告说,他们获得的社会援助更多,并且在他们的失落中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7]。

二、国内研究现状张世勋等从精神病学的角度,对137例精神障碍患者敬神拜佛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敬神拜佛在特定情况下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特别是对潦症患者可取得暂时疗效,同时他还肯定,如果一个人能以善恶观作为精神支柱.支配自己的言行,还是可取的[8]。

张敬悬等在《宗教文化与心理卫生》中通过对宗教文化与自杀、宗教文化与禁欲、宗教文化与精神疾病、宗教文化与心理治疗的考察认为:宗教与自杀的关系非常密切而又十分复杂,宗教的禁欲主义对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心理健康发展曾产生过诸多不利的影响[9]。

杨彦春、段明君撰写的《宗教文化与心理治疗的相关问题》一文中,通过复习和回顾宗教文化与心理治疗的国内外文献,发现宗教文化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宗教文化在心理疾病的发病及康复中具有双刃剑的作用:一方面,使个体脱离现实进人一种改变了的意识状态,表现出异常的精神活动,另一方面,使个体系统走向进一步的发展成熟,达到更进一步的人格成熟和更良好的社会适应[10]。

徐光兴先生在《玄心理禅-东方人的心理疗法》中,从心理学角度来解释禅宗文化,并将东方的禅与西方的现代科学及精神分析学进行比较研究,指出禅与精神分析相同的地方在于指明了要解决心理危机,首先要深人人的内心,精神危机的解脱在于自身的认知和醒悟,在急功近利的和浮躁的当下社会,细细品味禅的文化,有助于获得一种清新的、富有激发性的感悟,从而点亮人生的心灯以成就未来[11]。

程志立和张其成在《禅宗牧牛图对现代心理治疗技术的启示》中认为用于禅修中思维锻炼和心理调伏的禅宗牧牛图,对彻底消除心理问题,永断烦恼之根而达到解脱之境是有借鉴意义的,同时指出坐禅与冥想等禅法是可以运用于现代治疗技术中[12]。

陈光幕在《论中国传统心理文化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指出佛教把生存困惑化解为其他方面,以来生化苦、超脱轮回来解决人的困境和问题[13]。

彭莉在《中国文化蕴涵的心理学思想探析》一文中认为佛学关注人与心灵的关系,重视改变人的内心世界;佛学的空和慈悲思想指导人们处理人与他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关系,提高人对社会的融入和适应能力,是非常有利于人的心理健康的[14]。

郭齐勇在《儒释道三教中的心理学原理》中指出禅宗的返本归源、明心见性、自识本心和见性成佛等思想都有益于启发人内在的自觉,培养一种伟大的人格;而佛的成佛就是一种对人格意境的追求[15]张海滨指出佛学通过禅的修习可以探究身心世界的奥秘,认识自己从而挖掘自心本性的潜能;生起般若智慧从而解脱生死系缚;达到常乐我净的涅槃彼岸,净化人心和国土” [16]。

严冬指出禅定是佛家保持心理健康的一种主要的修行方法[17]。

许抗生在《禅宗佛学的解脱论与现代人的心理健康》中指出“无念”解脱法是一种心理的自我调适学说。

它对调谐人的心理,保持心态平衡有重大的作用[18]。

原春燕在《佛教调心理论与心理健康》中阐述了佛教的核心调心理论及佛教调心修行的具体方法[19]。

栗伟在《禅宗思想与现代人的心理健康》中指出禅宗追求真实、自然、自由、超越、悟和解脱的修心之道。

对于迷茫、彷徨、焦虑和忧郁的人,禅宗思想能起到“去掉心灵枷锁,展翅翱翔宇宙”的作用,引导人们过一种身心更加健康和谐的新生活[20]。

刘俊明在《佛教文化中的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思想初探》中指出禅学中“空”的智慧、慈悲的精神、禅定的心身保健和对自我的认识及对烦恼的深刻认识都有利于心理健康的维护[21]。

郭永玉在《静修与心理健康》中实证研究了静修在增进心理和身体健康对现代人的作用沃希等认为静修通过对注意力的培养和操练形成一种特殊的心理品质,从而帮助人达到最佳的意识和心理健康状态[22]。

刘燕在《通往心灵的福祉——佛教思想对心理健康的启示》中分析了禅的人性假设、正念训练和顿悟体验及戒定慧三学对现代心理健康的启示意义[23]。

总结不管是宗教还是心理治疗,二者都在寻求拯救,解决问题,并寻找更好的生活方式。

宗教对很多人的生活非常重要,它是人认识自己和外部世界的一种方式。

宗教信徒试图通过皈依宗教从而达到终极意义的获得和实现更美好的生活。

心理治疗则是试图通过改变患者的认知和归因方式,让患者自主探索和判断,获得良好的应对技巧,从而摆脱困扰,达到心理的和谐与幸福。

作为某一宗教和文化的旁观者,咨询师的观点和看法并不总是令人信服的,任何试图强加给患者的观点都可能会打乱患者的价值观体系和文化习惯,也会妨碍治疗关系。

作为信仰宗教的个体,不同的宗教在特定的价值体系中的表现不尽相同,宗教文化中的核心信念、认知图式、行为方式通过文化的认同而内化到个体的心理结构中,决定了个体的社会适应方式,也是影响个体对待生、死、幸福和苦难最有力的因素。

所以,要了解患者,就需要深入评估其宗教文化背景。

从职业的角度看,为了更好地理解特定个体的心理疾病,心理学家及其他心理健康工作者需要对宗教信仰与心理治疗的关系有个更好的理解。

宗教应该和其他文化方面一样被看作是患者身份的一部分。

治疗者的责任是了解有关患者历史和当前问题的宗教因素,利用宗教对心理治疗的积极作用,同患者一起开发利用这个资源,同患者一起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心理咨询师不需要谈论宗教,但有时得机智地运用宗教信仰中的心理学知识来辅助治疗。

参考文献[1]Domirtic A.Carone,Jr.David F.Barone,“A Social Cognitive Pempective on Religious Beliefs:Their Functions and Impact on Comping and Paychotherapy”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21(7),2001.[2]Pargament K I,Koenig H G,Perez L M.The Many Methods of ReligiousCoping:Ceveloment and Initial Validation of the RCOPE[J].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00,56:519-543.[3]Gartner J,Larson D B,Allen G D.Religious Commitment and Mental Health:A Review of the Empirical Literature[J].Journal of PsychologyandTheology,1991,19:6-25.[4][5][6]Koening,Mccullough,Larson.Handbook of ReligionandHealth[M].New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7]崔光成,赵阿勐,陈力.宗教行为与人的心理行为[J].齐齐哈尔学报,2008,29(14):1747.[8]张世助.137例精神障碍患者敬神拜佛的调查分析[J]中国民政医学杂志,1995,1.[9]张敬悬.宗教文化与心理卫生[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96,1.[10]杨彦春,段明君. 宗教文化与心理治疗的相关问题[J].中国临床康复,2008,9(23).160[11]徐光兴.玄心理禅:东方人的心理疗法[M].文汇出版社,2007.[12]程志立,张其成.禅宗牧牛图对现代心理治疗技术的启示[J ].医学心理学,2010,31 (3): 46-48[13]陈光磊.论中国传统心理文化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26 (3):64-69[14]彭莉.中国文化蕴涵的心理学思想探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6,28(3):88-90[15]郭齐勇.儒释道三教中的心理学原理[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08,35(3)[16]张海滨?禅与心理健康[J].中国宗教,2005,31 (3) :30-31[17]严冬.禅定与心理健康[J].宗教与文化,1997,(1): 41-42[18]许抗生.禅宗佛学的解脱论与现代人的心理健康[J]宗教与文化,1994-2010:105-106[19]原春燕.佛教调心理论与心理健康[D].济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5): 1-61[20]栗伟.禅宗思想与现代人的心理健康[J].理论观察,2010(6): 49-50[21]刘俊明.佛教文化中的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思想初探[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13 (4): 69-74[22]郭永玉.静修与心理健康[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9 (5):75-81[23]刘燕.通往心灵的福祉——佛教思想对心理健康的启示[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7 (1): 95-97闽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论文题目:宗教文化与心理治疗的相关研究及启示院(系):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专业:社会工作姓名:徐胜学号: 1107020150指导教师:余瑞萍完成日期:2014.05.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