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练习及参考答案.doc
初二语文《大道之行也》课后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资料
![初二语文《大道之行也》课后练习及答案-word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36f6ee19ec3d5bbfd0a7497.png)
初二语文《大道之行也》课后练习及答案
【编者按】要想学好语文,多做试题是难免的,这样才能够掌握各种试题类型的解题思路。
在考试中应用自如,使自己的水平得到正常甚至超长发挥。
一、回答下面的问题,并背诵这篇课文
1、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初中生学习本文不宜要求过高,能粗知内容大意即可,但一定要熟练地背诵全文,为将来进一步消化它创造条件。
此题是据课文第二层内容设计的,这一层内容比较复杂。
设题目的是理清文章的思路,帮助理解和记忆。
参考答案见整体把握。
2、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
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养了(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也同样受到社会的照顾)。
还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例如:你对桃源中社会的整体印象是什么?从渔人在村中受到热情接待一事你看到了什么?用分组讨论
的形式最好,使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不同的意见都可以讲出来,不搞统一答案。
二、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并作解释
1、选贤与能;
2、男有分,女有归;
3、货恶其弃于地也;
4、陶后鲜有闻。
目的是积累词语,使学生养成因声求义的习惯。
1、与,通举,读jǔ,选拔。
2、分,读 fn,职分、职业。
3、恶,读 w,憎恶。
4、鲜,读xiǎn,少。
文言文大道之行也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大道之行也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27eb280975f46526d3e172.png)
文言文大道之行也阅读练习及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14题。
(7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不必为己叹为观止为富不仁碌碌无为B.幼有所长拔苗助长茁壮成长草长莺飞C.讲信修睦信以为真信口开河通风报信D.废疾者大声疾呼疾风劲草讳疾忌医13.翻译文中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翻译: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的人都是替大家着想的。
理解:这句话言简意赅地阐明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以此为纲,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其具体表现。
B.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翻译:因此奸邪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
这就是所谓的理想社会。
理解:这两句是顺承前文得出的结论,“大同”社会中,现实社会的黑暗现象不复存在,从而形成“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局面。
14.从下面两则链接材料中任选一则,找出材料所展现场景与上文相对应的句子,判断其形成原因是否与上文相近,并阐明理由。
(3分)【链接材料一】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链接材料二】上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
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 《大道之行也》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 《大道之行也》中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7e215d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91.png)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大道之行也》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大道之行也》阅读练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解释加色的词语。
①男有分.,女有归②是. 谓大同2.翻译句子。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对你有什么启示?答案:1.①职分、职守②这2.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3.示例:这句话体现了一种社会的博爱精神,启示我们要想实现天下大同的理想,就要从自己做起,真诚地关爱、帮助他人,为营造社会的博爱、互助氛围而努力。
试题2:《大道之行也》(2021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选贤与. 能与:同“举”,推举B.故人不独亲. 其亲亲:亲人C.女有归. 归:女子出嫁D.是故谋闭而不兴. 兴:兴起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大道之.行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吴广者. ,阳夏人也C.不必藏于.己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D.力恶其.不出于身也其.如土石何3.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选自《礼记》。
《礼记》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
B.文中“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C.本文描绘了一个普遍仁爱、安定和谐的太平盛世,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
《大道之行》练习题及答案
![《大道之行》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feb569941ea76e58fa049d.png)
《大道之行也》练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一、加线字词解释:1、选贤与能:贤:能:与:2、讲信修睦:修:3、不独亲其亲:亲:4、不独子其子:子:5、有所终:6、有所用:7、矜:8、寡:9、孤:10、独:11、废疾者:者:12、男有分:分13、女有归:归14、谋闭而不兴:15、盗窃乱贼而不作:乱贼:作:14、外户:15、闭:二、翻译句子: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3、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4、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三、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选贤/与能,讲信/修睦B.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C.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四、选择1.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远贤与能与:同“举”,推荐、选举B.不独子其子子:儿子C.男有分分:职分,职守D.盗窃乱贼而不作作:兴起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选举B.讲信修睦修:培养C.不独亲其亲亲:亲人D.女有归归:女子出嫁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大道之行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B.天下为公山峦为晴雪所洗C.是故谋闭而不兴出淤泥而不染D.力恶其不出于身也其远而无所至极邪?4.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大道之行也何陋之有B.天下为公项燕为楚将C.货恶其弃于地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D.不独子其子其如土石何5.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天下为公”,是说政权(包括社会财富)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
《大道之行也》练习题(含答案)
![《大道之行也》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02c273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06.png)
《大道之行也》练习题(含答案)《大道之行也》练题(含答案)一.阅读课文注释,完成下面基础题1.解释划线的词。
①选贤与能()②男有分,女有归()③货恶其弃于地也()④天下为公()⑤故人不独亲其亲( )⑥盗窃乱贼而不作( )⑦是故谋闭而不兴( )⑧故外户而不闭( )⑨是谓大同( )2.翻译下列语句。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3)壮有所用,幼有所长(4)男有分,女有归。
(5)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7)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XXX.阅读语段,回答问题: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
⑴故交不独亲其亲(故:⑶女有归(归:)⑵废疾者(废疾:)))⑷谋闭而不兴(兴:)⑸讲信修睦(睦:)⑹故外户而不闭(闭:2.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
⑴选贤与能。
⑵矜、寡、孤、独、废话者皆有所养。
3.《大道之行也》选自,这是的经典著作之一。
是西汉对1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4.研读课文填写:大道的内涵是、、。
“大同”社会用人的标准是:,社会成员之间交往的要求是:。
5.《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
6.“大同”社会的基本原则有哪些?7.“大同”社会跟XXX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8.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XXX.课外阅读管仲、隰明①从XXX伐孤竹②,春往冬返,迷途失道。
XXX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XXX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而水③。
”乃掘地,遂得水。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阅读训练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f1e554be1e650e53ea990d.png)
大道之行也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注释1. 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2.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3. 为:是,表判断。
4.〔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与,通“举”,推举,选举。
5.〔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修:培养。
6.〔亲〕意动用法,用如动词,以……为亲,抚养。
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7. 子:以.......为子8.〔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
矜,通“鳏”。
寡,老而无夫的人。
孤,幼而无父的人。
独,老而无子的人。
废疾,残疾人。
9.〔男有分(fèn)〕男子有职务。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10.〔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
归,指女子出嫁。
11.〔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意思是,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恶(wù),憎恶。
藏:私藏。
于:在。
货恶:宾语前置。
1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意思是,人们憎恨在公共劳动中不出力的行为,却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力恶:宾语前置。
13. 是故:即“故是”,可译为“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14.〔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
闭,杜绝。
兴,发生。
15. 独:单独。
16. 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第二个亲,父母。
17. 养:供养。
《大道之行也》阅读训练六篇(含答案)
![《大道之行也》阅读训练六篇(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fabf9189eb172dec63b722.png)
《大道之行也》阅读训练六篇班级:姓名: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共13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培养)C.是故..谋闭而不兴(因此)D.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大家一样)2. 解释加点的词(2分)①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___ ②女有归.:____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4分)(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对上面文段的理解,谈谈你对“大同”社会的看法。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实现“大同”社会,从古到今有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在追求,请结合历史知识举一个你熟悉的名人的事例。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阅读《大道之行也》含答案
![阅读《大道之行也》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031a17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f3.png)
阅读《大道之行也》,完成1~6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大道之行也》)【乙】温州人李庭等,大历六年,入山斫树,迷不知路,逢见深水。
中有人烟鸡犬之候,寻声渡水,忽到一处,有好田泉竹果药,连栋架险,三百余家。
四面高山,回环深映。
有象耕雁耘①、人甚知礼,野鸟名鸽,飞行似鹤。
人舍中唯祭得杀,无故不得杀之,杀则地震。
有一老人,为众所伏②,容貌甚和,岁收数百匹布,以备寒暑。
乍见外人,亦甚惊异。
问所从来,乱贼平未,时政何若。
具以实告。
因曰:愿来就居得否?云此间地窄,不足以容。
此中人为致饮食,申以主敬。
既而辞行,斫树记道。
还家,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
(选自顾况《仙游记》,有删改) 【注】①象耕雁耘:大象、大雁耕田播种。
这是作者想象的天外世界的耕种方式,人已经从繁重的农耕劳动中解脱出来了。
②伏:同"服",信服。
1.(2021海淀一模)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天下为.公不以为.然为.众所伏B.讲信.修睦小信.未孚背信.弃义C.女有归.云归.而岩穴瞑殊途同归.D.盗窃乱贼而不作.其中往来种作.作.奸犯科2.(2021海淀一模)翻译文中两处画直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做出进一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翻译:因此人们不单敬爱自己的亲戚,不单疼爱自己的子女。
理解:这句话阐述了"大同"社会的特征,指出每个人除了敬爱亲人、疼爱子女外,还应该按照社会要求承担起照顾矜、寡、孤、独等弱势群体的责任。
B. 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
翻译:等到(李庭)再次寻访上一次的踪迹,但重峦叠嶂,再也找不到(以前去过的村落)了。
《大道之行也》阅读练习与答案
![《大道之行也》阅读练习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34845ae518964bcf847ceb.png)
大道之行也一.词类活用。
1.故人不独亲.()其亲2.人不独子.()其子二.通假字。
1.选贤与能 _______通_______,音:________,义:____________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_______通_______,音:________,义:____________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文章的结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章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个方面说明了“大同”社会的优越性。
3.文章的中心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本文体现作者什么样的理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大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1.总分总2、社会制度社会道德3.天下为公4.三个方面;一是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二是人人都能安居乐业,三是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大道之行也》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大道之行也》阅读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039e5ed0d233d4b04e6968.png)
《大道之行也》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内容简介:《大道之行也》表达的是孔子在战乱非常多的春秋时期,迫切希望有一个太平盛世的出现这一感情的吧?他认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定能形成一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一个大同社会.但在当时的战乱时期下那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挟太山以超北海,语①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②,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③?(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注:①语(y):告诉。
②王(wng):统一天下。
③与:语气助词,无义。
【阅读提示】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
上述短文中,孟子认为,国君只有使人民生活有保障,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称霸天下。
当然,这一观点带有明显的阶级、时代的局限性。
孟子善于运用比喻说理的写法,需要我们好好体会。
【练习】6、请摘出与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一语意思相同的一句。
7、孟子擅长以事作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文中运用什么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8、与课文相比,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主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9、翻译下列句子。
①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②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参考答案:1、就是说,政权(或者包括社会财富)都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
2、有三条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3、有。
《桃花源记》其实就是大同社会生活的艺术再现。
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就体现出文中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4、①通举,推举②以为亲③职份,指职业、职守④此⑤发生⑥从5、①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大道之行也》-阅读练习(word版有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大道之行也》-阅读练习(word版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838857bceb19e8b9f6ba22.png)
人教版语文八下《大道之行也》阅读练习班级姓名学号(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5题。
(17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闲,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①屋舍俨然..交通( )..( ) ②阡陌③不独子.其子( ) ④货恶.其弃于地也(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B.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事无大小,悉.以咨之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D.大道之.行也长跪而谢之.3.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2分)①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②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5.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精 《大道之行也》基础训练(含答案)
![精 《大道之行也》基础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f4671884868762cbaed51b.png)
基础训练一、基础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选贤与.能(jǔ)B.讲信修睦.(mù)C.货恶.其弃于地也(wū)D.男有分.(fèn)2.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大道..之行也(大道理)B.选贤与.能(“与”通“举”)C.讲信修.睦(培养)D.是谓大同..(指理想社会)3.《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盗窃乱贼而不作.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故.外户而不闭C.是.谓大同自是.指物作诗立就D.不足为外人道.也大道.之行也二、阅读理解(一)阅读课文《大道之行也》,完成5~7题。
5.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6.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7.大同社会有什么特征?(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礼论(节选)荀子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①。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②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③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注:①穷:困境。
②分:区分,辨别。
③屈:竭尽。
8.为下面语句加上标点符号。
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9.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人生而有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礼之所起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写出下面语句的大意。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
11.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一语段的内容。
参考答案1. C解析:C项有误,“恶”应读“wù”。
2. A解析:A项中“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课文《大道之行也》课后练习及相应答案
![课文《大道之行也》课后练习及相应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7d162e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b7.png)
课文《大道之行也》课后练习及相应答案
课文《大道之行也》课后练习及相应答案
1.回答下列问题,背诵课文。
1.本文从哪些方面阐释了“大同”社会的特征?
初中生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不要要求太多,这样可以对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但是一定要熟练背诵全文,为以后进一步消化创造条件。
这个问题是根据正文的第二层设计的,比较复杂。
标题的目的是阐明文章的思路,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参考答案见“整体把握”。
2.“大同”社会和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按照“大同”社会的制度构思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方式。
有必要通过桃园的生活现象来启发学生认识这个社会。
比如从“黄毛垂危,自得其乐”可以看出,桃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而极度幸福,这是大同社会的“老有所养”“幼有所养”(由此也可以推断出他们的骄傲、丧偶和孤独。
也可以提问,引导学生讨论,比如你对桃园的社会整体印象如何?从村里渔民的热情接待中你看到了什么?以小组讨论的形式,X好,让大家都有发言的机会;可以表达不同的意见,也没有统一的答案。
其次,注意下列句子中添加的单词并解释它们。
1.选拔人才和人才;
2.男人有积分,女人有回报;
3.货物被遗弃在地下;
4.陶器后几乎没有气味。
目的是积累词汇,使学生养成以声求义的习惯。
1、还有,通过“举”,读j化身,选择。
2、分,读fn,职称,职业。
3、恶,读鲁,恨。
4、新鲜,读Xi m: n,少。
1。
大道之行也练习题及答案 (1)
![大道之行也练习题及答案 (1)](https://img.taocdn.com/s3/m/d54d88b0376baf1ffd4fad0c.png)
大道之行也练习题及答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选贤与.能()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编纂.()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故:)⑵废疾者(废疾:)⑶女有归(归:)⑷谋闭而不兴(兴:)⑸盗窃乱贼而不作(作:)⑹故外户而不闭(闭:)⑺大同(同:)3.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
⑴选贤与能。
⑵矜、寡、孤、独、废话者皆有所养。
4.《大道之行也》选自,这是的经典著作之一。
是西汉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5.研读课文填写:大道的内涵是、、。
6.《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
7.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
8.译句: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⑶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9.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0.释词: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睦:)⑵不独子.其子(子:)⑶矜、寡、孤、独(孤:)⑷盗窃乱贼而不作(贼:)11.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大道:大同:12.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⑴⑵⑶13.文中哪些句子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14.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第三部分19.“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20.为实现“大同”社会,从古到今有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在追求,请结合历史知识举几个名人的事例。
《大道之行也》答案1.略2.⑴所以⑵残废人⑶女子出嫁⑷发生⑸兴起⑹用门闩插门⑺有和平的意思3.略4.《礼记》、儒家、戴圣5.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6.鳏寡孤独、夜不闭户7.没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
八下语文《大道之行也》精选题含答案
![八下语文《大道之行也》精选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d3a52f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7b.png)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1)男有分 (2)货恶其弃于地也 (3)盗窃乱贼而不作 (4)敝之而无憾
分:_职__分__,__职__守_ 恶:_憎__恶_______ 作:_兴__起_______ 敝:_破__旧_______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 、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 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 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 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①对举(对偶也可)。如:货恶其弃 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
②排比。如:老者安之,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
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 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 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3、乙文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句与 甲文中_老__有__所__终__,__壮__有__所__用__,__幼__有__所__长___所 表达的内涵是相同的。(3分)
4、[甲]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 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5分)
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 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艺术地再现“大同 ”社会的生活风貌。如:“黄发垂髫,并 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 和孩子因受到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 ,这就是“大同”中的“老有所终,幼有 所长”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大道之行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
)
• • • ♦
编纂()
.
2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故:)
⑵废疾者(废疾:)
⑶女有归(归:)
⑷谋闭而不兴(兴:)
⑸盗窃乱贼而不作(作:)
⑹故外户而不闭(闭:)
⑺大同(同:)
3.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
⑴选贤与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矜、寡、孤、独、废话者皆有所养。
4.《大道之行也》选自,这是的经典著作之一。
是
西汉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5.研读课文填写:大道的内涵是、、o
6.《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
是、O
7.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FI答即是o
8 .译句: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⑶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9.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
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0.释词:
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睦:)
.
⑵不独子其子(子:)
⑶矜、寡、孤、独(孤:)
⑷盗窃乱贼而不作(贼:)
11.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
大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把女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14.为实现“大同”社会,从古到今有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在追求,请结合历史知识举几个名人的事例。
挟泰山以超北海,语①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 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故王之不王②,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③?
(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
注:①语(yu):告诉。
②王(w务ng):统一天下。
③与:
语气助词,无义。
【阅读提示】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发展了孔了“仁”的思想。
上述短文中,孟子认为,国君只有使人民生活有保障,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称霸天下。
当然,这一观点带有明显的阶级、时代的局限性。
孟子善于运用比喻说理的写法,需要我们好好体会。
【练习】
15、请摘出与“人不独亲其亲,不独了其子”一语意思相同的一句。
16、孟子擅长以事作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文中运用什么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
17、与课文相比,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主张的真正H的是什么?
18、翻译下列句子。
①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②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1.略
2.2.⑴所以⑵残废人⑶女子出嫁⑷发生⑸兴起⑹用门闩插门⑺有和平的意思
3.略
4.《礼记》、儒家、戴圣
5.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6.鳏寡孤独、夜不闭户
7.没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
8.(1)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扶育自己的了女。
⑵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要不为私利的劳动。
⑶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9.第一方面,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第二方面,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第三方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10.(1)和瞠⑵以……为了⑶幼而无父的人⑷指害人
11.“大道”指古代政治上最高理想,“大同”指理想社会。
12.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
”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
大同。
”总结全文。
13.“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理念构想出来的, 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例如从“黄发垂耆,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14.孙中III的“三民主义”,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国
1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6.用了两个事例,一是“挟太山以超北海”,一是“为长者折枝”,说明一个人是否想有所作为,关键要看他有没有真正付诸行动。
17.尽管孟子提出的这一主张有其进步的倾向,但从“天下可运于掌” 来看,其主要目的还是为统治阶级称霸天下服务的,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18.①(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北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
” 这确实是做不到。
② 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好处,这是什么原因呢?
译文:孟子说:“要一个人把泰山夹在胳膊下跳过北海,这人告诉人
说:’我做不到。
’这是真的做不到。
要一个人为老年人揉揉胳膊这人告
诉人说:’我做不到。
’这是不愿意做,而不是做不到。
大王您没有做到用道德来统一天下,不是属于把泰山夹在胳膊下跳过北海的一类,而是属于为老年人揉揉胳膊的一类。
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
(照此理去做)要统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
所以,推广恩德足以安抚四海百姓,不推广恩德连妻子儿女都安抚不了。
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
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好处,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