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大道之行也》(含答案解析)
《大道之行也》文言现象、翻译、选择、阅读习题
![《大道之行也》文言现象、翻译、选择、阅读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d72a0986770bf78a6529548e.png)
《大道之行也》精品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2课】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赏析辨识选择题】【课外阅读训练】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4、使老有所终。
5、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三、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选贤与能与(jǔ)B.矜、寡、孤、独、废疾者矜(guān)C.男有分,女有归分(fēn)D.是故谋闭而不兴兴(xīng)2.下列加点的词语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寻向所志,遂迷.。
C.大道.之行也。
D.男有分,女有归.。
3.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贤与.能:通“举”,选拔B.盗窃乱贼.而不作:小偷C.男有分.,女有归:职分,指职业、职守D.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A.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D.所恶有甚于死者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修(崇尚、培养)C.是故谋闭而不兴是故(因此)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大家一样)6.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A、故人不独亲其亲. / 故人不独亲.其亲B、大道之行. / 复前行.C、讲信.修睦/与朋友交而不信.乎D、女有归. / 壮士十年归.7.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A.是谓大同..小异 B.选贤与.能 / 神情与.苏、黄不属.. / 大同C.是故谋闭而不兴. / 兴.致勃勃 D.盗窃乱贼不作. /风雨大作.8 .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A.老有所养. / 养.生送死B.天下为.公 / 此为.何若人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不独.子其子D.是故.谋闭而不兴 / 故.外户而不闭9.下面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的主旨是阐明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B.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C.“天下为公”是说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要有公心,为人民多做好事D.“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阐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10.选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大道之行也所指的大道,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B.男有分,女有归的意思是说,人人都能够安居乐业,有稳定的工作,有安定和谐的家庭,男耕女织丰衣足食C.文章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从三个方面,从理想观念谈到物质生活D.文章运用大量的排比句,气势强盛,一气呵成,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11.选出下列有误的一项()A本文选自礼记礼运,礼记是汉代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是其中的篇名,不是孔子所写。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专题06 《大道之行也》(实战训练)(解析版)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专题06 《大道之行也》(实战训练)(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530d8c64cc7931b765ce15ec.png)
《大道之行也》实战训练一、(2019年贵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曱)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乙)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_____)(2)不独子.其子(_______________)(3)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4)寻.病终(_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1)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文构想的大同社会理想包含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
大道之行也-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解析版)
![大道之行也-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792d3e1b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66.png)
比较阅读7 大道之行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1.解释加点的词。
(1)选贤与.能(与:)(2)女有归.(归:)【答案】(1)与:通“举”。
(2)归:女子出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与:通“举”。
2.请将文中与下面意思相近的语句写出来。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2)路不拾遗。
译文:。
【答案】(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2)路不拾遗——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型题,要对原文言文内容透彻理解,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的比较、筛选,写出符合题意的句子即可。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2)路不拾遗——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3.本文描述大同社会的人才选拔制度与福利保障体系是怎样的?人才选拔:。
福利保障:。
【答案】人才选拔: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福利保障: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
人才选拔: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福利保障: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4.现代汉语中还保有许多古代语言的含义。
请从下列字中,选三字写出三个成语来。
皆、恶、兴、作、谓、藏、闭,信、弃答:。
《大道之行也》阅读训练六篇(含答案)
![《大道之行也》阅读训练六篇(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fabf9189eb172dec63b722.png)
《大道之行也》阅读训练六篇班级:姓名: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共13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培养)C.是故..谋闭而不兴(因此)D.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大家一样)2. 解释加点的词(2分)①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___ ②女有归.:____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4分)(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对上面文段的理解,谈谈你对“大同”社会的看法。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实现“大同”社会,从古到今有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在追求,请结合历史知识举一个你熟悉的名人的事例。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大道之行也文言现象、默写、选择习题带答案
![大道之行也文言现象、默写、选择习题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8bd2ad49649b6648d7478e.png)
《大道之行也》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2课】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理解性默写】【赏析辨识选择题】3、判断文言句式: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判断句。
二、理解性默写:①、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两句是: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②、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与之相近的语句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③、大道的内涵是实行民主体制、共同管理公共事务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④、“大同社会”是各尽所能,即: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⑤、社会”实行各取所需,即: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⑥、“大同社会”社会安定和平,即: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是全文的总括句。
三、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C )A.选贤与能与(jǔ)B.矜、寡、孤、独、废疾者矜(guān)C.男有分,女有归分(fēn)D.是故谋闭而不兴兴(xīng)【解析】C分(fèn)2.下列加点的词语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B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寻向所志,遂迷.。
C.大道.之行也。
D.男有分,女有归.。
【解析】A古今异义,交错相通。
B迷失方向。
C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D女子出嫁。
3.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选贤与.能:通“举”,选拔B.盗窃乱贼.而不作:小偷C.男有分.,女有归:职分,指职业、职守D.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解析】B古今异义,害人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B )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A.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D.所恶有甚于死者【解析】例句是在。
A和,与。
B在。
C给。
D比。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修(崇尚、培养)C.是故谋闭而不兴是故(因此)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大家一样)【解析】D儒家在《礼记·礼运》中提出的一种理想社会。
阅读《大道之行也》含答案
![阅读《大道之行也》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031a17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f3.png)
阅读《大道之行也》,完成1~6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大道之行也》)【乙】温州人李庭等,大历六年,入山斫树,迷不知路,逢见深水。
中有人烟鸡犬之候,寻声渡水,忽到一处,有好田泉竹果药,连栋架险,三百余家。
四面高山,回环深映。
有象耕雁耘①、人甚知礼,野鸟名鸽,飞行似鹤。
人舍中唯祭得杀,无故不得杀之,杀则地震。
有一老人,为众所伏②,容貌甚和,岁收数百匹布,以备寒暑。
乍见外人,亦甚惊异。
问所从来,乱贼平未,时政何若。
具以实告。
因曰:愿来就居得否?云此间地窄,不足以容。
此中人为致饮食,申以主敬。
既而辞行,斫树记道。
还家,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
(选自顾况《仙游记》,有删改) 【注】①象耕雁耘:大象、大雁耕田播种。
这是作者想象的天外世界的耕种方式,人已经从繁重的农耕劳动中解脱出来了。
②伏:同"服",信服。
1.(2021海淀一模)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天下为.公不以为.然为.众所伏B.讲信.修睦小信.未孚背信.弃义C.女有归.云归.而岩穴瞑殊途同归.D.盗窃乱贼而不作.其中往来种作.作.奸犯科2.(2021海淀一模)翻译文中两处画直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做出进一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翻译:因此人们不单敬爱自己的亲戚,不单疼爱自己的子女。
理解:这句话阐述了"大同"社会的特征,指出每个人除了敬爱亲人、疼爱子女外,还应该按照社会要求承担起照顾矜、寡、孤、独等弱势群体的责任。
B. 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
翻译:等到(李庭)再次寻访上一次的踪迹,但重峦叠嶂,再也找不到(以前去过的村落)了。
大道之行也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
![大道之行也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0c8ffdd4d8d15abe234e8e.png)
《大道之行也》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2课】
班级:姓名:
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4、使老有所终。
5、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四、课内简答题:
1、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
答: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2、文中所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的特征?
答:a.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
b.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c.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3、你对文章所描写的“大同”社会有怎样的认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大同”社会能存在吗?
答:文中描述的“大同”社会是一个至善至美的社会,那里的人们有着纯洁无邪的心理,互助合作,和睦相处,没有勾心斗角,更没有盗窃乱贼,人与人之间平
等,公正,互爱。
这样的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4、“大同”社会与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有相似之处吗?请你对“大同”社会、“世外桃源”做出评价。
答:“大同”与“世外桃源”有相似之处。
人与人之间都是自由,平等互爱,和睦相处,是一个理想社会。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大道之行也》复习资料(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大道之行也》复习资料(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93f804e53a580217fcfe11.png)
《大道之行也》复习资料导入(进入美妙的世界啦~)《桃花源记》中那个美、乐、奇的世界大家还记得吧,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没有权、利的纷争,没有名誉的搏斗,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和睦相处、各尽其责,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是快乐的,陶渊明《桃花源记》一个人人幸福快乐,个个相处融洽的理想社会。
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就已经对这样的时代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这样理想社会命名为——大同。
今天我们就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
知识典例(注意咯,下面可是黄金部分!)一、文学常识:《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礼运是《礼记》的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题目中的"大道"指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它是由西汉(朝代)的戴圣(人名)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全书共有49 篇。
你知道的儒家经典著作有《论语》《孟子》等。
二、单字解释、全文翻译:【参考课堂笔记和课件】三、中心思想:文章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词类活用:①不独子其子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②故人不独亲其亲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③选贤与能 (形容词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有才能的人)④谋闭而不兴动词用作名词,奸邪之谋⑤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壮年人、幼童⑥盗窃乱贼而不作动词用作名词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五、一词多义:1、修(1)讲信修睦:培养(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修长2、为(1)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雕刻(2)天下为公:是(3)不必为己为了3、能(1)选贤与能:能人(2)能以径寸之木:能够4、分(1)男有分:职业(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单位5、闭(1)谋闭而不兴:杜绝(2)故外户而不闭:关闭6、归(1)女有归:女子出嫁(2)归来见天子:回7、亲(1)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2)其亲:父母8、谓(1)是谓大同:叫做(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认为9、兴(1)谋闭而不兴:发生(2)水波不兴:起10、独(1)矜寡孤独废疾者:老而无子的人(2)故人不独亲其亲:单单,仅仅,只 11、故(1)是故谋闭而不兴:因为(2)故外户而不闭:所以12、乱(1)盗窃乱贼而不作:造反(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战乱13、子(1)不独子其子以……为子女(2)不独子其子子女14、于(1)货恶其弃于地在(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从六、古今异义:古义今义1、矜、寡、孤、独:古义:是两个词一个词,独自一人、孤单的意思。
《大道之行也》课后练习及解析
![《大道之行也》课后练习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7689f0b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24.png)
《大道之行也》课后练习及解析
一、回答下面的问题,并背诵这篇课文
1、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点的?
初中生学习本文不宜要求过高,能粗知内容大意即可,但一定要熟练地背诵全文,为今后进一步消化它制造条件。
此题是据课文第二层内容设计的,这一层内容比较复杂。
设题目的是理清文章的思路,关心明白得和经历。
参考答案见“整体把握”。
2、“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画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点?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
“世外桃源”的境域明显是依照“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那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能够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小孩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确实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养”了(由此还能够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也同样受到社会的照管)。
还能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例如:你对“桃源”中社会的整体印象是什么?从渔人在村中受到热情接待一事你看到了什么?用分组讨论的形式最好,使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不同的意见都能够讲出来,不搞统一答案。
二、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并作说明
1、选贤与能;
2、男有分,女有归;
3、货恶其弃于地也;
4、陶后鲜有闻。
目的是积存词语,使学生养成因声求义的适应。
1、与,通“举”,读jǔ,选拔。
2、分,读fèn,职分、职业。
3、恶,读wù,憎恶。
4、鲜,读xiǎn,少。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礼记二则》 (大道之行也) 课时练习试题试卷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礼记二则》 (大道之行也) 课时练习试题试卷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a2d97da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74.png)
②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4)《诗经》中提到的“乐土”和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以及《礼记》中勾勒的“大同”社会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参考例句,结合【甲】【乙】两文,分析理想社会的特点。
(两点即可)示例:社会安定,比如【甲】文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乙】文中“盗窃乱贼而不作”。
4.回答下面的问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选贤与⋅能和B.男有分⋅,女有归职分、职业C.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D.盗窃乱贼而不作⋅兴起(2)下列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人不独亲⋅其亲A.皆披发文⋅身 B.无丝竹之乱⋅耳C.虽乘奔⋅御风 D.稍稍宾⋅客⋅其父(3)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B.“选贤举能,讲信修睦”这句话的意思是: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C.“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这句话的意思是:因此关上门就不会有坏事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也不会不发生。
D.“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这句话的意思是: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
(4)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B.本文从两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一是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二是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C.“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大道之行也》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大道之行也》课后练习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f0e7a6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41.png)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大道之行也》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选贤与.能()男有分.()讲信修睦.()货恶.()矜.寡孤独()幼有所长.()2、文中有两个通假字,找出来,并解释(1)(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 B 矜、寡、孤、独、废疾.者(病)C女有归.(回家) D故外户而不闭.(用门闩插门)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1)选贤与.能()(2)男有分.()(3)谋闭而不兴.()(4)货恶.其弃于地也()(5)故外户..()..而不闭()(6)是谓大同5、找出下列各句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B货恶弃其于地也,不必藏于己C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D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二、教材探究1、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2“、大同”社会管理者是怎样产生的,社会成员关系是如何呢?请用原文回答。
3、本文体现作者什么样的理想?4、“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三、读写链接桃花源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思出来的,是艺术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请你用流畅语言描绘一下“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吧!(语言概括简洁,150字)答案:一、1、jǔ fèn mù guān zhǎng2、(1)矜通鳏(2)与通举3、D4、(1)与通举,选拔(2)职业、职守(3)发生(4)憎恶(5)从外面把门扇合上(6)和平5、B二、1、三个方面;一是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二是人人都能安居乐业三是货尽其用,人尽其力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3、体现作者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的理想愿望4、世外桃源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思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三、略。
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道之行也》课文详细解析(部编本)
![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道之行也》课文详细解析(部编本)](https://img.taocdn.com/s3/m/226ebb35cc7931b765ce153e.png)
《大道之行也》课文详细解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选出那些有贤德、有才能的人(给大家办事),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因此人们不只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只抚养自己的父母,不只抚养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老有所养,中年人能够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所以(家家户户)大门不用上锁,这就是“大同”社会。
【注释】之: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为:是。
与(jǔ):通“举”。
故:因此。
归:指女子出嫁。
是故:因此。
谋:奸邪之心。
作:兴起。
【段析】①“道之行也”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②从第二层来看,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③第三层从全文看有何作用? ④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⑤文中“大道”“大同”各指什么? ⑥“大同”社会的理想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那么这种“大同”理想有什么积极意义呢? ⑦“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哪些相似之处?) “讲信修睦”是说社会成员间应该建立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消除欺诈。
全文共分三层,以上为第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男有分,女有归”是说男人承担起家庭和社会的担子,女人相夫教子,以达到家庭和睦,人人安居乐业。
“货恶其……不必为己”是说社会的财物,都能用到公众事业上,而不被私人无偿占有,没有不劳而获现象;人人都愿意为公众事业竭尽全力,不为个人谋私利。
《大道之行也》阅读训练五篇(含答案)
![《大道之行也》阅读训练五篇(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68cf7249649b6649d7478a.png)
《大道之行也》阅读训练五篇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共8分)【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北冥有鱼》)【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下面句中加下划线的词,在意思上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其.远而无所至极邪∕不独子其.子B.鹏之.背∕大道之.行也C.南冥者.,天池也∕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D.亦若是.则已矣∕是.谓大同2.翻译句子。
(4分)①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文庄子笔下的大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B.乙文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各社会阶层都互相关爱、安居乐业、人尽其力、物尽其用。
C.甲文想象雄奇瑰丽,多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文章气势磅礴。
D.乙文善用整齐的对偶句式,排比的修辞,文章也气势磅礴.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语文试题带解析1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语文试题带解析1](https://img.taocdn.com/s3/m/beeba8dc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25.png)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语文试题带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礼记》)(1)给下面划线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选贤与能男有分(2)解释下面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不独子其子①子:________②子:________(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现实生活充满了缺失和苦难,才使得人们憧憬着“大同”的理想社会。
请从下面备选作品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反映的具体社会现实,说说在《大道之行也》中描绘了怎样相对应的理想图景。
备选作品:《马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①决焉?(选自《孟涂文集》)【注】①奚:怎么。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不知其旨也________②然后能自强________③君子之学必好问________④舍问,其奚决焉________(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划两处。
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4)【甲】【乙】两段文字的中心论点分别是什么?(用原文作答)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部编版八下语文《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知识点归纳(含最新译文)
![部编版八下语文《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知识点归纳(含最新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51eac09076eeaeaad1f3305f.png)
22《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句读划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够善终,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自己想私藏;力气,(人们)憎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只是把门从外面带上而不关闭。
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重点字词①:施行。
②②天下为公:是,表判断。
②(jǔ):通“举”,推举,选举。
③信:诚信修:培养。
⑤故: 因此。
⑥亲其亲:以……为亲人。
亲其亲:指父母⑦子其子:以……为子女。
子其子:指子女⑧矜(guā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寡:老而无夫的人⑨孤: 幼儿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
废疾: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者:…的人⑩分(fèn ):职分,职守。
⑾归:女子出嫁。
⑿恶(wù):憎恨。
⒀是故:即“故是”,可译为“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⒂乱贼:指作乱害人的事。
⒂作:兴起。
(16)是:这。
课文理解:1、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文中"大道"就是指政治上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大同”是指理想社会,是因为施行了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才会有理想社会,也就是大道之行造就大同。
2020部编版八年级文言文专题06 《大道之行也》(知识梳理) (解析版)
![2020部编版八年级文言文专题06 《大道之行也》(知识梳理) (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8746a4b75a8102d276a22fa1.png)
《大道之行也》知识梳理一、作者作品《大道之行也》出自《礼记·礼运》。
《礼记》,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是十三经之一,与《周礼》《仪礼》全称为“三礼”,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共四十九篇。
《礼运》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礼记》是儒家五部经典之一。
“五经”包括:《诗》、《书》、《礼》、《易》、《春秋》。
“四书”包括:《大学》《中庸》《孟子》《论语》二、文章背景资料。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
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
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
因此,孔子的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
三、课文内容概括。
全文可分三层:第一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
"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大道之行也”是总提,以下分述:①天下为公②选贤与能③讲信修睦。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
"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共有三个方面:①故人不独亲其亲……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②男有分,女有归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
"这一层是全文的总括。
在与现实社会的对比中突出"大同"社会的特点。
四、字音字形天下为(wéi)公,选贤与(jǔ)能,矜(guān)、寡、孤、独,男有分(fèn)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为(wèi)己五.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礼记》二则之《大道之行也》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礼记》二则之《大道之行也》](https://img.taocdn.com/s3/m/acd22701b9f3f90f77c61ba3.png)
翻译课文
大道之行 也,天下为
公。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选
贤与 能
,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给大家办事),
讲 信 修睦 。 (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大道: 指儒家推崇的上 古时代的政治制 度。
之: 用在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的独立 性。
行: 施行。
贤: 指品德高尚。
能: 指才干出众。
文言积累
词类活用
①谋闭而不兴。 动词用作名词,奸诈之心。 ②盗窃贼乱而不作。 动词用作名词,盗窃、作乱害人的事。
③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形容词用作名词,老年人、壮年人、幼童
④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意动作法,以……为亲人;以……为子女
文言积累
文言句式
判断句: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也”表判断)
③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 害人的事
今义: 偷东西的人 。
文言积累
一词多义
亲 不独亲其亲 以……为亲。 不独亲其亲 父母。
子 不独子其子 以……为子。 不独子其子 子女。
独
不独子其子 仅,只有。 矜、寡、孤、独 老而无子。
闭
谋闭而不兴 杜绝,闭塞。 外户而不闭 关闭。
为 天下为公 动词,是。 不必为己 介词,为了。
恶:憎恶 于:在,到
力恶其
不出于身 也, 不必为己
。 是故:因此,这样一来
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谋:奸诈之心
是故谋
闭而不 兴 ,盗窃乱 贼
而不 作 , 乱贼:作乱、害人的事
因此奸诈之心闭塞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兴起, 作:兴起
故
《大道之行也》阅读以及答案
![《大道之行也》阅读以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4221b3be1e650e53ea9936.png)
《大道之行也》阅读及答案挟太山以超北海,语①人曰:我不可以。
是诚不可以也。
为长辈折枝,语人曰:我不可以。
是不为也,非不可以也。
故王之不王②,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 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天下可运于掌。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老婆。
古之人因此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③?(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注:①语 (y ù):告诉。
②王 (wàng) :一致天下。
③与:语气助词,无义。
【阅读提示】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
上述短文中,孟子认为,国君只有令人民生活有保障,才能获得人民的拥戴,才能称霸天下。
自然,这一看法带有显然的阶级、时代的限制性。
孟子善于运用比喻说理的写法,需要我们好好领会。
【练习】6、请摘出与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一语意思同样的一句。
7、孟子善于以事作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文中运用什么案例,说了然什么道理 ?8、与课文对比,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主张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9、翻译以下句子。
①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可以。
是诚不可以也。
②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参照答案:1、就是说,政权 ( 或许包含社会财产 ) 都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
2、有三条基本特点:人人都能遇到全社会的关爱 ; 人人都能安家乐业 ;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3、有。
《桃花源记》其实就是大同社会生活的艺术再现。
如此中来往种作,男女穿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就表现出文中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4、①通举,推选②认为亲③职份,指职业、职责④此⑤发生⑥从5、①在大道实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 ( 给大家做事 ) ,( 人人 ) 讲究诚信,崇尚友善。
②因此, ( 家家户户 ) 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道之行也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故人不独亲.其亲(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3)不独子.其子( )(4)男有分,女有归.(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相与步于.中庭C.达于.汉阴D.告之于.帝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当前创建和谐社会的实际,谈谈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构想的理想社会具有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乙] 韩休为相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①,同平章事②。
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
及为相,甚允③时望。
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
上常临.镜,默默不乐。
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
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选自《涉史随笔》) [注] ①门下侍郎:官职名,为皇帝近侍。
②同平章事:唐代制度,君主在大臣中选任数人,给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义,即为事实上的宰相,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
③允:符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盗窃乱贼而不作.( ) (2)上常临.镜(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现大同社会是每个人的愿望。
请你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谈谈如何才能实现大同社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乙] 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屋舍俨然..( )..( ) (2)阡陌交通(3)不独子.其子( ) (4)货恶.其弃于地也(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1)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甲文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荫,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乙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大道之行也》中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以及“(男女)往来种作”相对应的有关美好社会愿景的描写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6·福州]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花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阅读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顺义者,艺之分、仁之节也。
协于艺,讲于仁,得之者强。
仁者,义之本也,顺之体也,得之者尊。
故治国不以礼,犹无耜①而耕也;为礼不本于义,犹耕而弗种也;为义而不讲之以学,犹种而弗耨②也;讲之于学而不合之以仁,犹耨而弗获也;合之以仁而不安之以乐,犹获而弗食也;安之以乐而不达于顺,犹食而弗肥也。
四体既正,肤革充盈,人之肥也。
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
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
天子以德为车,以乐为御,诸侯以礼相与,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
是谓大顺。
(节选自《礼记·礼运》) [注] ①耜(sì):古代一种翻土农具,安在耒的下端,形状像今天的铁锹,最早是木制的,后用金属制成。
②耨(nòu):锄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义之本.也( )(2)犹.无耜而耕也( )(3)肤革充盈.( )(4)大臣法.(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仁之.节也大道之.行也B.故.治国不以礼故.外户而不闭C.为义而.不讲之以学温故而.知新D.大夫以.法相序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协于艺,讲于仁,得之者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文中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大顺”的境界,它应该符合什么标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原道(节选)博爱之谓.仁,行而宜①之之谓义,由是而之②焉之谓道,足乎己无恃于外之谓德。
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
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彼以煦煦③为仁孑孑④为义其小之也则宜。
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
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