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下乡养儿读后感
三下乡家庭教育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深入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我参加了“三下乡”活动,深入农村地区开展家庭教育调研和实践活动。
通过这次活动,我对家庭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1.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性格、习惯、价值观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 家庭教育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关键家庭教育不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孩子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和社会能力。
3. 家庭教育是促进家庭和谐的重要途径家庭教育是家庭和谐的基础。
通过家庭教育,家庭成员之间可以增进相互了解、沟通与支持,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
二、三下乡活动中的家庭教育实践1. 深入了解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在活动中,我们走访了多个农村家庭,了解了农村家庭教育现状。
我们发现,农村家庭教育存在以下问题:(1)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对孩子的期望值不高。
(2)家庭教育观念陈旧,家长普遍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足够了。
(3)家庭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缺乏科学性。
2. 开展家庭教育讲座和培训为了提高农村家庭教育水平,我们组织了家庭教育讲座和培训活动。
讲座内容包括:(1)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2)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3)如何与孩子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通过讲座和培训,家长们的家庭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 开展亲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我们组织了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增进亲子关系。
活动内容包括:(1)亲子阅读: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2)亲子游戏:通过亲子游戏,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进城下乡感悟家长
进城下乡感悟家长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已经在城市生活了二十多年。
那一天,我带着家人回到老家,实地走一回农村。
进城下乡的经历让我对家庭、学校和社会有了更深的感悟。
在农村的田野间,我看到了一片片翠绿的稻田,一棵棵挺拔的稻穗,从未有过的宁静和安详感涌上心头。
我又看到了农民叔叔们在地里辛勤劳作,晒着牛车在田间来回穿梭。
他们蹲在地上,埋首于自己的田地,大汗淋漓却满脸笑容。
这一切让我想起了小时候,那个父亲犁地、母亲种田的场景,温暖又感人。
作为家长,我觉得这次经历让我更加深刻地明白了“勤劳致富”的道理。
农村的父母们虽然生活简朴,但是他们有勤劳的双手和无尽的努力。
他们不怕吃苦、不怕辛劳,不会投机取巧,而是坚持种地、耕田,把农民这份职业从代代相传。
我深深地被这种坚守和执着所感染着。
这次进城下乡也让我对孩子的教育有了新的体悟。
在农村的学校里,我看到了孩子们正在上课,听课或做题,都是非常认真和专注的。
虽然他们的教室朴实简陋,但教师和学生的精神风貌却是那么的崇高和敬业。
这种精神是不分城乡,不分贫富的。
我常常想,如果在城市的学校里,我们的孩子们能够像农村孩子们那样认真对待学习,是否就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呢?农村的孩子们没有太多的物质条件,但他们有健康的身体、纯真的心灵。
他们注重实践,注重体验,通过实地走访、共同劳作等方式,培养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而城市里的孩子们则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实际操作层面的能力相对较弱。
回顾我的家庭教育,我发现自己也给孩子灌输了太多的书本知识,忽略了实际操作的重要性。
现在的社会变化多样,我们的孩子应该掌握更多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此外,进城下乡的经历也让我明白了如今社会上尊师重教的重要性。
在农村的学校里,老师们受到孩子们家长、学生们的尊敬,他们是孩子们的力量、榜样和引领者。
而在城市的学校里,却常常出现师生关系紧张、媒体报道的诸多问题。
想想我们的家庭教育,很多家长一味溺爱孩子,不尊重老师,怀疑和挑战教育的价值。
家长下乡养儿读后感
家长下乡养儿读后感家长下乡养儿读后感读完一本书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家长下乡养儿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实话,《下乡养儿》这本书从买来到看完我用了三四个月的时间。
并不是因为这本书难读,而是因为从一开始,我和很多读者一样,觉得作者的文字就像一个小学生记流水账,读着读着有种读不下去的感觉。
直到前段时间,重新拿起这本书,本打算用来打发时间的,结果有了新的发现。
接着便一口气把剩下的内容全读完了,对此书也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
首先,还是说说作者的文字。
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一开始看到作者记录的就是他们一家人每天的日常生活,我觉得这样的文笔实在不足以出书,我甚至认为这本书的出版也许只是一次炒作而已。
而且,书中前面部分的天天是那么的脆弱,那么的痛苦,作为一位母亲,我不禁为这个孩子感到难过,同时也为这对父母的教育感到气愤,怎么就能把孩子养成这样呢?有了这种情绪在里头,所以也顺带增加了我对作者的不满。
但是,当我后来看到作者夫妇为了孩子搬到农村生活时,当我看到天天的成长与变化时,当我看到乔老师对一家三口的指引时,特别是当我看到作者对天天的极大信任与放手,不再焦虑的时候,我改变了想法,觉得这是一本家庭教育的好书。
我把自己感触最深的几点总结如下:第一点还是要说说作者的文字。
作者将描述事实的方式应用到了极致。
虽然作者记录的就是他们一家人每日的生活场景,看似像流水账。
但是,在这种记录里面,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采用的是客观地描述事实的方式。
她只描述事实,而不评论任何东西,甚至没有掺杂个人情感。
从作者的叙述中,我们能够判断出房东奶奶一家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作者始终没有进行任何评论,这是难能可贵的。
正如童书妈妈三川玲在《序》中所说:”冯丽丽在书中没有推销观点,没有抱怨批评,没有推崇赞美,她有非常强烈浓郁的情感,却能一直控制住自己不去表达,不去说破。
家长养育孩子的酸甜苦辣感悟
家长养育孩子的酸甜苦辣感悟
作为一个家长,养育孩子的经历是丰富而多样的。
酸甜苦辣交织在一起,不断地挑战我们的能力和智慧。
首先是甜。
当我们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孩子时,那种从内心深处涌起的幸福感是无与伦比的。
每一次亲密接触、微笑、牵手,都会让我们的心情变得异常愉悦。
然而,这份甜蜜也伴随着酸。
孩子的哭闹、吵闹、叛逆期,让我们时常感到焦虑和不安。
有时我们也会犯愁,思考怎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
在育儿的过程中,更有苦难。
孩子的病痛、磨难、挫折,让我们感到自己的无力和无助。
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坚定信念,给孩子以依靠和支持。
最后是辣。
孩子教会我们很多东西,其中之一就是耐心。
他们贪玩、捣蛋、犯错,这些都需要我们的耐性和智慧才能解决。
虽然会有些辛苦,但这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
总的来说,孩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我们也学会了成长和进步。
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尽力而为,培养出一个健康快乐、有爱心的孩子。
2024年读《下乡养儿》心得感悟范本(2篇)
2024年读《下乡养儿》心得感悟范本《下乡养儿》是一本我们从来没见过也无法归类的亲子书。
在此之前,我们看到的个案都以成功者的面目出现。
书里的孩子都是成功的,都上了哈佛耶鲁或北大清华;家长在书里也是成功的,拥有强大的内心、生活的智慧。
然而,《下乡育儿》里的角色却是软弱无力的。
一对有社交障碍的夫妻,带着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孩子。
孩子连续换了几个小学都无法适应,结果辍学在家一年,最后变得连睡觉都害怕,因为总是噩梦连连,一家人晨昏颠倒,以至于很久都没见过太阳。
书中的父母看上去懦弱____,没有单位,从事的工作是出版业的兼职校对……作者不加隐讳地记录了一家人的焦虑、____、怯懦与缺陷,记录了小家庭和外面世界的冲突、矛盾、妥协与算计。
2024年读《下乡养儿》心得感悟范本(2)《下乡养儿》是一本描写中国城市家庭农村养儿的作品。
作者通过真实的故事,展示了城市家庭将孩子送到农村养育的现象,并带来了一些启示和思考。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感受到了城市与农村的差异,也反思了当代家庭教育的问题。
接下来,我将分享我的心得感悟。
首先,书中展现了城市与农村的差异。
城市中的孩子们生活在现代化的环境中,但他们却缺乏自由、亲情和天然的生长环境。
他们受到金钱和物质的诱惑,却失去了和农村孩子们一起成长的机会。
相比之下,农村孩子们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们能够在大自然中探索,享受更多的自由和纯真。
他们学会了勤劳和坚韧,也有更多的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这本书,我意识到了这种差异,并深思城市孩子在物质上得到了满足,但精神上却可能缺失了一些重要的东西。
其次,书中引起了我对当代家庭教育的思考。
在现代社会中,很多家庭都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生活而不惜代价。
他们忙于工作,为了孩子的教育投入大量的精力和金钱。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家长们也更加焦虑和急躁。
他们往往过度关注孩子的成绩和能力培养,忽视了对孩子的情感关怀和家庭的陪伴。
这也导致了很多孩子的心理压力过大和情感上的缺失。
读《下乡养儿》:我不是个弱小孩
读《下乡养儿》:我不是个弱小孩“遵循爱与生命的教育”。
都说孩子的事无小事,教育是每个家庭的头等大事,于是,我们对市面上海量的亲子教育类书籍趋之若鹜,希望那些观点理念能引领我们走向成功的大道。
然而,孩子是个体的,没有哪种法则人人适用,那些千篇一律的标榜、口号,似曾相识的案例,只会让家长们更加迷茫,更加无所适从。
冯丽丽的《下乡养儿》却不是,那是她潜在生活的最深处记录的最真实的文字,细致到琐碎。
毫不讳言,它是流水账,如一些人所言,语言不华丽,文字技巧也乏善可陈,可是,它的真实还是那样深切地触动了我,不,是震撼。
我是从一本育儿杂志上读到它的,两千字的节选很快吸引了我:一对因成长环境导致缺乏安全感的夫妻造就了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女儿天天,面对越来越焦虑、害怕,不肯跨进校门一步、害怕和老师同学相处的女儿,无奈之下,冯丽丽夫妻选择了退学。
退学路上,“她大哭,我也眼泪哗哗流。
”退学后,情况更糟了,尽管夫妻俩辞掉全职工作尽可能地多陪天天,可天天害怕的事还是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惶恐的地步,到最后,连睡觉都不敢了,因为一睡觉就会做噩梦。
夫妻俩想尽各种办法都无济于事,晨昏颠倒的日子苦不堪言,以至冯丽丽只要一跨进楼门就有大哭的冲动。
辍学一年后,他们走投无路,绝望至极。
后来,在搞幼教的好友乔老师的建议下,夫妻俩做出一个无奈而大胆的决定:下乡养儿。
接下来发生了什么?那些完全白描的、不加烘托没有渲染的文字让我欲罢不能,就这样,《下乡养儿》以最快速度来到我的枕边。
简单干净的封面,寥寥几笔勾勒的三轮车以及三轮车上的夫妻,头顶是有星星、月亮的宁静的天。
就是用这样一辆电动三轮车,丈夫戎先生载着一家人租住到乡下,梦一样的生活开始了。
在乔老师的引导下,8岁的天天从不满、抗拒到学会了做饭,并且要承担一家人的午饭,这让冯丽丽既心疼又觉得乔老师不尽人情;在天天要求下,冯丽丽给天天买了一只羊,当她帮天天放羊时,受到乔老师严厉的批评;天天和房东家孩子闹矛盾,回家后大发脾气,还狠狠咬妈妈,冯丽丽“知道孩子难受,就让她咬”,乔老师坚决要求天天道歉;天天烫伤了脚,冯丽丽狠着心看她蹒跚着脚步在厨房一边哭一边做饭时内心的痛与纠结……在天天痛苦接受的过程中,一切悄无声息地改变了――两个月后,天天不是那个只会说“妈妈,你陪我”的胆小孩子了,她可以独立去商店买菜,用大柴锅烧火做饭,自己洗衣服,养鸡鸭羊兔,和小伙伴相处并想办法解决矛盾,爸妈不在时除了安排好自己还能照顾好满院的小动物,她开始主动要求看书,做数学题……天天的改变,对三个大人,同样是一次洗礼,冯丽丽和丈夫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从担心忧虑到勇敢放手,乔老师也从弱不禁风到成功怀孕,意志、信心、责任心的重新建立,让每个人都变得强大起来。
孩子下乡干农活家长感言
孩子下乡干农活家长感言
近年来,许多城市家庭纷纷将孩子送到农村体验生活、接受教育,尤其在假期间,不少家长会组织孩子去乡村中体验农民生活和干农活。
对于这种活动,家长们对孩子能够参与到农村生活中,感到十分欣慰。
他们认为,孩子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好地了解农民生活,增强体
力和意志力,也更好地培养孩子勤劳节俭的好习惯。
在乡村体验中,孩子们将会面对许多挑战和困难。
其中最大的还
是根据农民的工作需要,要求孩子不怕苦、不怕脏、勇于接受挑战,
发挥自己的力量与智慧,在不断实践中领悟生命本质。
在干农活的过
程中,孩子们学会了搬运稻草、插秧、收割、挑担子等农村劳动,并
体验到农民为了维持生计而不断努力的生活状态。
这不仅增强了孩子
的体力、意志品质,更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了农村劳动的辛苦,更加
珍惜家庭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此外,在和农民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还可以丰富自己的社交圈,增强沟通能力。
面对着不同的习惯、语言和文化,孩子们要用心倾听,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获得了自信
和勇气,同时也学会了欣赏、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和儿时不曾接触到
的他们。
总的来说,家长们感到非常欣慰,也非常感谢那些提供像这样机
会的老师和农民工作人员。
家长认为,这种体验式教育和锻炼,能够
帮助孩子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农村文化,更好地了解本质的人生价值。
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增强勤劳、自信、耐心、恒心,成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才。
农村带娃心得体会
农村带娃心得体会农村带娃心得体会农村带娃是一项艰巨而又充满挑战的任务,我作为一个农村家庭的母亲,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心得体会。
下面我将分享我带娃的一些经验和感悟。
首先,农村的环境相对简单,距离大城市较远,缺乏一些现代化的资源和教育条件。
然而,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对孩子的培养。
我认为,农村带娃最重要的是在孩子们身上培养一种厚重的乡土情怀,让他们了解农村的辛勤劳动和朴实生活。
我经常带孩子们参与田间劳动,让他们亲自体验种植和收获的艰辛和喜悦。
这样的经历不仅能增强孩子们的体力和耐力,也能培养他们勤劳和愿意付出的品质。
其次,农村带娃需要我们更注重孩子的自主能力的培养。
由于农村的交通和资源条件有限,孩子们经常需要自己解决问题和独立生活。
我在孩子们小的时候就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做事,比如自己穿衣服、吃饭和洗漱。
这不仅能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还能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农村的生活环境也更适合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孩子们经常与邻居和同学一起玩耍,这样能增加他们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再次,农村带娃更需要我们关注孩子的思维发展和艺术素养的培养。
虽然农村教育资源有限,但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我经常读书给孩子们听,让他们接触各种不同的故事和知识。
在周末,我也会带他们去参观农村的文化展览和艺术表演,让他们了解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
此外,我也会鼓励孩子们参加各种艺术培训班,培养他们的音乐、舞蹈、绘画等方面的才华。
最后,我觉得农村带娃最重要的是要给孩子们一个健康和快乐的成长环境。
农村虽然条件有限,但我们要尽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家庭环境。
我会陪孩子们一起乘凉,一起看电视,一起出去玩。
我鼓励孩子们多参加户外运动,增强他们的体质和健康意识。
同时,我也注重孩子们的情感沟通和家庭教育,给予他们充分的爱和关怀,让他们永远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
这些都是我在农村带娃的一些心得体会,虽然艰辛,但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教育孩子,他们一定能成为有用的人才。
成长需要力量r——读《下乡养儿》有感
成长需要力量r——读《下乡养儿》有感
彭凤
【期刊名称】《湖南教育(上旬刊)》
【年(卷),期】2016(000)005
【总页数】2页(P52-53)
【作者】彭凤
【作者单位】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培训是一种成长成长是一种喜悦r——汉中市"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有感[J], 路秀兰
2.成长需要理由——读《教师专业发展之道》有感 [J], 刘祥
3.教育中不可小觑的男女有别——读《男孩穷着养,女孩富着养》有感 [J], 游龙芳
4.迈向卓越,你需要这本成长指南——读《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有感 [J], 柯晓珊
5.读史书养风骨明得失知兴替——读《史记》等历史巨著有感 [J], 牟雪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下乡养儿》之“教”和“育”
《下乡养儿》之“教”和“育”群里家长们反复强调了不要提要求、不要布置阅读任务,而要让孩子们唱主角,家长配合,我觉得这些家长很有水平,他们自觉不自觉地采用了“育”的模式,符合中高年龄段孩子的身心特点。
下面是一篇谈论“教”和“育”的旧文,和大家分享。
我很喜欢《下乡养儿》,这是一本纪实性小说,作者冯丽丽因女儿“天天”的心理问题,在朋友乔老师的建议下,辞职下乡,带孩子来到距离北京30多公里的顺义,在农村生活了4年。
通过在乡下亲近自然、种地养鸡、做菜烧饭的生活,7岁多的“天天”慢慢疏通了心理郁结,回归到了自然、健康的成长状态,并学会了承担责任和勇敢面对世界。
作者冯丽丽将这个过程用日记记录了下来,最后结集成书。
《下乡养儿》不谈“教育”应该说,天天父母带着孩子移居乡下,特别是乔老师对天天的关心,带有强烈的教育目的和意味。
可是纵观全书,大段大段的是关于日常生活的描写,作者冯丽丽对于他们的教育思路、教育方法等着墨甚少,书中没有任何给孩子补习一年级课程的记述,也没看到天天父母和乔老师对天天进行什么说教。
比如,一直被大人们视为培养孩子自信心和责任感的烧午饭一事,天天遇到过各种问题,还偷过懒、打过退堂鼓,可是天天爸妈和乔老师很少对孩子谈到什么责任感、坚持到底、不怕困难之类的大道理。
一本关于儿童教育的书,从表面上看,极少有任何关于教育的讨论,很有意思,也值得思考。
“教”和“育”的区别教育从施教者老师好家长的角度,有所谓“教”和“育”之分,从受教者学生角度,则有“学”和“习”两种模式。
简而言之,“育”和“习”是一种通过组织实践活动、提供环境熏陶,让受教者在实践和环境中,无意识地体会、摸索并获取知识的教育模式。
举几个粗浅的例子,“学中文”就是老外拿着课本,有板有眼地了解和掌握中文语法、发音、词汇,以掌握这门语言;“习得中文”就是婴儿在母亲和家庭的语言环境中,假以时日,从咿呀学语慢慢到能用中文流畅对话。
“学游泳”就是看着教科书理解并练习游泳动作,“玩游泳”就是乡下孩子在村边的小河里嬉戏玩水、无师自通地成为'浪里白条'。
下乡养儿读后感
下乡养儿读后感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下乡养儿读后感》。
本课主要讲述了作者跟随父母下乡养儿的生活经历,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快乐、困惑和成长。
文章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农村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深入体会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会本课生字词,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感恩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课件、生字词卡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盒。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农村的生活场景,如田野、村庄、牲畜等,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农村生活的印象。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并尝试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究(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享感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课堂讲解(15分钟)教师讲解课文内容,重点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生字词,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教师评价并给予鼓励。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下乡养儿快乐困惑成长感恩七、作业设计1. 请根据课文内容,以“我心中的农村生活”为主题,写一篇读后感。
2. 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农村的生活场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下乡养儿》一文,使学生了解了农村生活,培养了学生的感恩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课堂讲解环节,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解答不够详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下乡养儿读后感
下乡养儿读后感下乡养儿读后感这个故事我完整地读了两遍,第一遍完全被这个另类的亲子故事吸引,很为他们夫妇着急,有时甚至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第二遍,我觉得非常感动,冯丽丽诚实的表达,让我看到她如何努力挣脱自己内心中的阴影。
偶然在微信上读到著名童书出版人三川玲老师写的序言,有句话深深吸引了我——“这是一本我们从来没见过的那种亲子书……这是一对有社交障碍的夫妻,带着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孩子。
”果然,一口气读下来,我深深地沉浸在书中。
更曾一度被这两个不得不下乡养儿的爸妈气得不行,恨不能冲到他们面前,摇醒这两个善良又软弱的家伙。
事情从天天(作者冯丽丽的女儿,也是本书的主人公)无法适应幼儿园生活说起,接连换了四五个幼儿园,小女孩一直在无法适应的焦虑中度过,好不容易挨到了小学,焦虑更甚,每天回来都哭,晚上不敢睡觉,甚至到了走到校门口就身体僵硬、脸色苍白的地步,只好退学。
退学的日子对全家人来说都不好过。
为了陪伴退学的女儿,冯丽丽夫妇辞掉全职工作,做了编外校对员,竭尽全力陪伴女儿。
天天常做噩梦,不敢睡觉,常常要玩到疲惫才睡,一家人的作息渐至于黑白颠倒,冯丽丽夫妇二人也日渐消瘦。
就这样过了整整一个冬天。
有一天,冯丽丽丈夫戎先生的一位朋友——乔老师的电话,把一家人从困境中唤醒。
乔老师建议他们搬到她家附近的农村租住,这样天天可以种菜、养鸡、养狗,有事可做。
她也正好请假在家休养,可以帮些忙,也可以做些指导。
就这样,两夫妻开始了“下乡养儿”的生活。
他们到了乡下,租了一位大妈的房子,有菜地,可以自己种菜,大妈送了天天一对兔子,天天还养了一条因长久不见人格外胆怯的小黑狗。
日后,家人渐渐把家具添置得齐整些,还买了小羊小鸡小鸭小鹅,有了在乡下过日子的味道。
接下来,作者事无巨细地记述了他们在农村生活的点滴。
而正是在这一段段忠诚、细致的叙述中,这对夫妻和他们的女儿天天存在的问题暴露无遗。
一开始天天做任何事情都要爸爸或者妈妈陪着,哪怕是去给小兔子捡菜叶,甚至逗小兔子玩耍。
读《下乡养儿》心得感悟3篇
读《下乡养儿》心得感悟3篇《下乡养儿》是一本我们从来没见过也无法归类的亲子书。
本文是小编读《下乡养儿》心得感悟,欢迎大家阅读。
读《下乡养儿》心得感悟一:第一次看到下乡养儿的一半的文章,是在《读库》上,只登载了一半,看后搔头想找另一半,却又看不到,心里甚为焦急。
我对儿童教育心思敏感,尽管这是一篇争议颇多的纪实故事,自己心里也说不好对错,但还是非常想看到后续。
这个故事具有一定的极端性,在一个哭闹不止,束手无策的孩子面前,我看到了一个温柔的,慢慢的,极具耐心的教育过程。
文中的乔老师,与其说是一个贵人,不如说是一个大胆的实践者,她看到了一个孩子的心理,以及作为一个人的小小的力量。
她愿意承认并施展的,是一个孩子对生活所有的感知与认知,而不仅仅是学习,这一点难能可贵。
当我看到一个8岁的孩子可以每天围着灶台给父母做饭的时候,惊讶的下巴都要掉下来。
我现在28岁,还做不出三道菜来。
在一个强调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没有什么家长愿意让孩子了解书本之外的世界。
事实上,知识是可以改变命运,但也可以把一个人搞抑郁。
我收到过很多同学的来信,大部分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
他们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总结起来,基本是迷茫,没有目标,不知道从哪里努力,看不到未来,没有耐心,害怕失败等等,甚至于很多高中的孩子被高考折磨的想要自杀,因为怕考不好对不起爸妈,怕考不到好大学没有未来。
起初,我会写给他们一些回信,但渐渐的我发现了问题的根源。
这一切根本不是20岁才发生的事,这些行为心理性格的问题,从是从小长大的过程中留下来的问题,是每一天每一秒父母的家庭教育中逐渐形成的阴影。
说实话,没有洗心革面的勇气,这一切都是改不掉的,不是看两篇心灵鸡汤,读两句卡耐基语录就能解决的。
这让我很难过,并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当很多人都把教育的责任交给了学校,大家只会对课本负责,没人去管心里的伤。
那些产自原生家庭的伤害,父母又可曾知道?二胎放开的时代,每个家庭都为孩子吃好喝好奔忙,不惜去高价去国外生产,但有多少家庭愿意为孩子的心理与品质建设花一点钱呢?换句话来说,有多少人真的能因为看了一本书只好拖延症了?如果有机会让你养一个孩子,你会如何去做呢?前几天我收到一个12岁女孩爸爸的来信,说自己的女儿写了一本书,想送给我一本看看,如果可以的话点评一下。
《下乡养儿》读后感
《下乡养儿》读后感《下乡养儿》读后感《下乡养儿》读后感1最近读了一本叫做《下乡养儿》的书:天天,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因为无法适应学校生活,辍学在家一年,后来变得连睡觉都害怕,总是噩梦连连。
书中的父母看上去有社交障碍,显得懦弱无能,甚至没有正式单位。
后来,在作者的一位搞教育工作的朋友乔老师的建议下,一家三口选择了下乡养儿,天天在乡下做的,是买菜、做饭、洗衣、放羊、养狗……这些琐碎的事情。
可没想到一年的乡下生活改变了天天,也改变了作者夫妇,一家三口都长大了、正常了。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作者就是天天的母亲,她把这段真实的经历记录下来,让我们看到了一对“菜鸟爸妈”如何让“弱孩子”变强大的过程。
读了这本书,我有三点比较深的体会。
一、蹲下身子才能读懂孩子这本书中有一个重要的灵魂人物,那就是乔老师。
她因病休养在家,帮助作者夫妇一起教育天天。
在这样一个遇事就害怕,只会哭闹的孩子面前,我看到了一个温柔的、耐心的乔老师。
她的教育方式是那么循序渐进、润物无声。
她蹲下身来,充分看到了一个孩子的心理与她身上潜在的力量。
她没有强迫孩子一定要去完成一件事情,而是有意识地慢慢引导,她做饭,先是让天天帮忙打下手,慢慢开始让她自己去买东西,到了最后甚至让她变成可以自己掌勺,独立生活。
乔老师的教育实践是成功的,也让作者夫妇领悟到教育孩子不仅仅是爱就可以了,很多事情需要孩子自己去处理,很多问题需要孩子自己去面对,这才能让孩子变得强大。
这个故事让我感受到要想成为一个好老师,教育好孩子,首先得蹲下身来去了解孩子,了解他们的心理,了解他们的困惑。
当孩子不做作业了,害怕上学了,无端哭泣了,不能一味的批评,或者简单的忽略,我们要尝试着去走进孩子,蹲下身来感受他们,有耐心的帮助他们,让他们变得快乐强壮。
二、适合儿童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在三川玲为本书写的序中,有这么一段乔老师的独白:“最后,我明白了,这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是不健康的,把智力,也就是学习知识,放在了首位,而忽视了身体、意志、情感这些最重要的东西,其实这些才是基础。
《下乡养儿》心得感悟3篇
《下乡养儿》心得感悟3篇用一天的时间翻看了《下乡养儿》。
这本书最早是在同学的微信里看到的。
文字很简单,只是流水账一样的记录,也可以说是很原生态的再现了一对有社交障碍的父母带着有同样问题的孩子,在乡下渡过的一段安静日子,不再读书、上学,只是放羊、种菜,养小鸡小鸭小狗,却在琐碎的重复中慢慢恢复了能量,孩子本来就有的力量。
本文是小编《下乡养儿》的心得感悟,欢迎大家阅读。
《下乡养儿》心得感悟一:很多人不喜欢《下乡养儿》白开水式的叙述。
说实话,我初读也极为不适应。
但后来想,也许这就是天天妈的用心良苦,将平淡的生活付诸每日的坐息、谈话、活动,给读者敞开一片任其想象、思考、回味的天地,不会把我们的思想拴起来牵着走,人从其中往往得到的感悟反而更丰富。
通过字里行间、通过日常对话、通过看似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生活场景,让你看透人情冷暖、让你知晓育儿坎途、也让你能够尝到身为父母对儿女呕心历血的滋味。
起码,我便是如此。
请先别急着去指责天天父母在很多事情上的失误。
毕竟,我们都是初为人父人母。
相反,我自认为对女儿尽职尽责。
她从小身患先天性心脏病,六个月便接受开胸手术治疗。
因此体质极差,三天两头生病,一生病就是半个来月。
身体受罪不说,从小为了保护她不被传染感冒导致肺炎,很少与同龄孩子玩耍,导致交往能力迟缓,胆小如鼠的个性常常使我们为她的将来担忧。
因此,对于天天凡事都害怕、仿佛天要塌下来的个性,对她父母的心情感同身受。
但我真的很佩服他们对孩子的坚持、爱心和耐心,繁忙的工作之余,依然还拖着疲惫的身体陪孩子玩到凌晨一两点,并且周而复始,试问多少母亲能承受得了如此煎熬?为了能帮助天天,夫妻两人来到陌生的乡下,即使那意味着要付出每次骑三轮车到车站,再倒两趟公交车到杂志社的往返四五个小时的辛苦,当最后看到天天可以晚上一个人在大院子里看家时,很是惊讶,我想晚归的天天妈一定和我一样,心疼她的成长!面对乔老师提出的建议,身为读者的我,有时都觉得过份而气愤无比,但天天的父母却虚心接受、敢于自我反省、自我挑战。
下乡养儿读后感范文
下乡养儿读后感下乡养儿读后感范文为人父母要学会面对问题,对孩子放手这本书在群里流传了很久,持久而沸腾的讨论激起了我的内心多次涟漪,早早地将它纳入当当购物车,但最后因勉励自己“学习为重”又移回到收藏夹,三个多月后忍不住再次放到购物车,直到快过年终于购买。
于是远大理想抛之脑后,连着两天熬夜将它读完,从起初的心情沉重,感受到最终的释放。
为人父母不要害怕问题,因为就如读库经营者老六所言”生活还在继续,问题层出不穷“,我们要学会面对问题,学会对孩子放手,孩子一次看似”悲痛欲绝“的哭泣不一定是”立马行动,急于改变“的信号,我们首要做的是情感上理解,学会等待,这个等待也许1个小时、1天、1个月、1年……等待着孩子敏感的觉察力和处理问题的思辨。
可贵的.是,父母两人诚实、努力、耐心,也不自以为是看到《下乡养儿》这书名,本以为是家长对现有教育环境和理念的不认可、不接受,主动选择了乡下养儿,事实上是一个有社交障碍的孩子被现有环境所排斥、所抛弃,家长不得已而为之。
父母不仅不善交,而且还过于溺爱孩子,这种对孩子过分爱护成为孩子交往障碍的致命杀手。
可贵的是,父母两人诚实、努力、耐心,也不自以为是,当有着改变现有教育理念远大抱负的乔老师出现时,他们愿意接受、改变。
竟然孩子害怕学校、害怕学习,索性给孩子另一种生活,感受自然、养殖动植物、在相对简单的社交环境中,让孩子自然体验、自然思考和解决问题。
也因此,孩子在父母放手、培养责任感的基础上慢慢变得自信而善交,并从不能上学到成为同学们乐于交往的班长。
人是社会性动物,他最终是要合作,是要沟通的回到实际中,其实极少的孩子会严重到无法上学、见到书本就害怕、见到老师就恐慌、遇到挫折就哭闹的程度,而且有的孩子生命力极强,即使遇到很多不幸叠加,也能很顽强地在逆境中生活下来,并表现出色。
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冯老师在最初推出自己的故事时遭受如洪水般批评。
然而,仔细想想,有多少看护人会随意让6岁以内的孩子尽情的在公园里玩耍,更多的是挖土不能用手,玩耍的前提是衣服不能弄脏,家务活有退休的爷爷奶奶、甚至外公外婆或者保姆,爸爸妈妈,更是轮不上孩子,他们的责任是学好、玩好,而上了小学之后甚至连玩好也成了奢侈,小学六年、中学六年都在各种能力评级、各种成绩考核中度过,和我们是上了初三开才始忙碌相比,真是差别太大,全国上下始终在喊“给孩子减负,给孩子减负!”,教育局终于决定小学3点放学,可是孩子依然没有减负,各种特长班、辅导班排着长队,总之父母不能让孩子闲着。
进城下乡感悟家长
进城下乡感悟家长What is a classic? It takes about 100 years to become a classic.
“进城下乡”感悟今年暑假期间,我有幸参加了三班的“进城下乡”活动;虽然到现在已经过去一个月有余的时间了,但孩子们在劳动时汗流浃背的身影、劳动后开心快乐的画面仍时刻萦绕在我的脑海;这次活动,让我和孩子们在沟通感情的
同时收获了知识,在体验劳动的同时收获了快乐,在一起合作的同时收获了
信任……;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个复杂而又艰辛的过程,这其中也总会留下许多难
忘的记忆;回想在这次活动中,当我和孩子们一起劳动、一起快乐、一起交
流的一刹那,埋藏在心底多年的童真童趣也瞬间迸发,感觉自己好像回到了
少年时代;活动中,通过与孩子们真诚的交流与沟通,使我懂得了他们真正缺失的不是漂亮衣服,而是父母的理解、支持、关心和关爱;真正需要的不是美味佳肴,而是父母的鼓励、信任、温暖和在乎;
什么是朋友,朋友就是能够讲真心话的知己;在这次活动中,我把自己当
作孩子们中的一员,真正融入他们,和他们一起劳动,一起开心,一起完成任务,他们自然就把我当作朋友,自然就愿意向我吐露他们的真实想法;于是,
我就能够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他们,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开导教育他们;这次活动使我认识到,父母只有在平时多花点儿时间与孩子们真诚沟通,才
能真正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让彼此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
这次“进城下乡”活动,还让我和孩子们在感受大自然美丽风光、享受
劳动成果带来喜悦、收获人生最真挚亲情和最难得教育的同时,目睹了城市与农村的差距,体会了农民伯伯的艰苦,感知了食品安全与保护环境的重要
性……;总之,这次活动对我和孩子们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相信会使我们受益终生;。
学生家长三下乡心得体会
此次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组织的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的孩子杨帆有幸得以参与其中,并从中得到了锻炼,对此我对重庆三峡职业学院表示感谢。
自己的孩子,我们做父母的肯定是希望以后孩子能够成长成为一个栋梁,而一个人在成功之前必须得首先得到锻炼,此次学校组织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便给了我的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让他能够提前对这个社会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度。
我觉得看一个活动是否成功便是看参与活动的人收获到了什么,而我便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我的孩子的变化,经过这次活动,我觉得我的孩子更加的体谅我们,知道的生活的不易。
而且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我的孩子在对待事物的时候变得更加认真,学会了团队协作,也学会了独立思考。
感谢学校给我的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让我感受到了孩子的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长下乡养儿读后感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另类育儿方式给我的启发
——《下乡养儿》读后感
彤彤妈妈
说实话,《下乡养儿》这本书从买来到看完我用了三四个月的时间。
并不是因为这本书难读,而是因为从一开始,我和很多读者一样,觉得作者的文字就像一个小学生记流水账,读着读着有种读不下去的感觉。
直到前段时间,重新拿起这本书,本打算用来打发时间的,结果有了新的发现。
接着便一口气把剩下的内容全读完了,对此书也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
首先,还是说说作者的文字。
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一开始看到作者记录的就是他们一家人每天的日常生活,我觉得这样的文笔实在不足以出书,我甚至认为这本书的出版也许只是一次炒作而已。
而且,书中前面部分的天天是那么的脆弱,那么的痛苦,作为一位母亲,我不禁为这个孩子感到难过,同时也为这对父母的教育感到气愤,怎么就能把孩子养成这样呢?有了这种情绪在里头,所以也顺带增加了我对作者的不满。
但是,当我后来看到作者夫妇为了孩子搬到农村生活时,当
我看到天天的成长与变化时,当我看到乔老师对一家三口的指引时,特别是当我看到作者对天天的极大信任与放手,不再焦虑的时候,我改变了想法,觉得这是一本家庭教育的好书。
我把自己感触最深的几点总结如下:
第一点还是要说说作者的文字。
作者将描述事实的方式应用到了极致。
虽然作者记录的就是他们一家人每日的生活场景,看似像流水账。
但是,在这种记录里面,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采用的是客观地描述事实的方式。
她只描述事实,而不评论任何东西,甚至没有掺杂个人情感。
从作者的叙述中,我们能够判断出房东奶奶一家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作者始终没有进行任何评论,这是难能可贵的。
正如童书妈妈三川玲在《序》中所说:"冯丽丽在书中没有推销观点,没有抱怨批评,没有推崇赞美,她有非常强烈浓郁的情感,却能一直控制住自己不去表达,不去说破。
"众多的育儿理念告诉家长,我们对孩子的问题需要描述事实,不做评论,作者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再从家庭教育方面说一说。
虽然作者将孩子带回农村生活的这种教育方式比较另类,但是回到农村以后,乔老师和作者夫妻俩的教育方式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乔老师虽然没有孩子,但是她教育孩子的方法很好:等待时
机,不强迫,不勉强;坚持原则;不主动提供帮助。
刚到农村的时候,天天和很多孩子一样,都是深受父母宠爱的、从没干过家务活的孩子,乔老师想锻炼天天干家务的能力,于是邀请天天一起去买菜做饭,天天拒绝了。
但是乔老师没有强求,而是给天天时间。
以后每天仍旧邀请天天一起去买菜,还邀请天天帮忙打下手,并及时给与天天鼓励。
后来,天天愿意去买菜,但是不敢一个人去的时候,乔老师仍然没有强迫她,而是陪着她一起去。
再到后来,天天学会做饭而想偷懒时,乔老师才加重了一点语气,让天天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我们总说,教育需要等待时机。
乔老师就是这样,在恰当的时机进行恰当的教育,才让天天慢慢变得强大起来。
坚持原则也是乔老师的教育中给我印象很深的一点。
当她发现,天天妈妈答应帮天天放羊,而天天帮妈妈洗衣服时,乔老师很严肃地批评了妈妈。
她认为,既然羊是天天自己要求买的,放羊理所当然就是天天的工作。
她说:"小孩子能做的事一旦决定,就要让她坚持,父母不应帮忙,也不能交换。
因为这是她分内的事,是她应该做的。
"我想,孩子的意志力应该就得这样培养起来。
作为父母,面对孩子的要求,我们往往容易心软,狠不下心来拒绝他们的要求。
乔老师的话,也许我们真的需要好好消化消化。
乔老师的教育可圈可点,但是如果没有天天父母的努力,天天也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书的最后,看到作者对孩子的信任和放手,我非常感动。
当天天爸爸出差,作者因为要去杂志社看校样,不得不把天天一个人留在家里的时候,因为那是天天第一次一个人独自在家,作者心里各种忐忑。
没想到,回家之后看到的却是"地上放着尿盆,床上铺得干干净净,蚊帐也放下了。
"厨房还有给她留下的饭菜。
于是,当她和天天爸爸去市里收拾房子时,她做到了真正的放手和信任,放心地把天天一个人留在家里。
从一个焦虑不安的妈妈,成长为一个不再焦虑的妈妈。
作者的这种转变,正是因为她相信乔老师、相信天天,敢于放手。
正如乔老师所说:"天天本来就是棵小草,是你们两棵大树使劲给她遮风雨,也遮住了阳光,她才没有长壮。
现在你们让出了空间,天天才开始自己成长。
""是你们的爱和勇气让天天成长。
"
天天是幸运的,她遇到了给他们指路的乔老师,她有愿意为她改变的爸爸妈妈。
中国一定还有很多天天这样的孩子,如果他们愿意为孩子做点什么,不妨看看这本另类的亲子教育书籍,也许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最后真的要谢谢作者,她让我看到了为人父母的伟大,看到了父母教育方式改变的重要性,也让我从中收获了那么多的育儿
方法。
祝福天天,祝福作者一家,祝福乔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