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艺术》
浅谈艺术鉴赏
浅谈艺术鉴赏艺术鉴赏是一种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是人类审美情趣的体现。
它不仅涉及到对作品外在形式的理解,还包括对作品所传递的意境、情感及背后的文化内涵的理解。
艺术鉴赏是一种文化修养,是一种心灵对话,也是一种思辨与思考。
艺术鉴赏的核心是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当我们欣赏一幅画时,不仅仅是简单地看画面上的图案和色彩,更重要的是去感受画家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艺术作品往往通过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结合来表达内在的思想和情感,这就需要鉴赏者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理解能力。
只有通过深入的观察和感悟,我们才能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
艺术鉴赏的过程也是一种审美体验和思辨的过程。
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我们不仅仅是被作品所呈现的美感所吸引,更重要的是通过艺术家对于形式和内容的选择、表达方式的创新等因素来思考和探讨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追求的个性、独特性和创造力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评判的。
艺术鉴赏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和了解艺术,深化我们对艺术的理解与认识。
艺术鉴赏也涉及到背后的文化内涵。
每一个艺术作品都有其所处的历史背景、文化环境和社会背景。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鉴赏,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的视角和表达方式,拓宽我们的艺术视野。
艺术作品也是文化传承的一种媒介,通过鉴赏艺术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时代和文化的艺术风貌和特点,体验到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审美取向。
艺术鉴赏是一种开放的过程,它不依赖于专业知识和学术背景,而是因人而异的主观体验。
不同的人对于艺术作品的鉴赏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解读和观点,这恰恰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艺术作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感受,同时也让我们体会到艺术的无限可能性和创造力。
艺术鉴赏是一种心灵之旅,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我们可以释放内心的情感与思想,拉近我们与艺术家之间的距离。
艺术鉴赏让我们感受到美的力量和影响,激发我们对于美的追求和创造力的思考。
无论是欣赏绘画、音乐、雕塑还是舞蹈等艺术形式,艺术鉴赏都是一种独特的享受和体验,它让我们与艺术作品和艺术创作者建立起了一种特殊的情感纽带,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尽的乐趣和意义。
浅谈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特色
浅谈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特色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有五千年悠久历史。
在这五千年经历风风雨雨不断演变,年年岁岁不断摸索着符合中国精神内涵。
不同的艺术文化,有着其不同的鉴赏特点,下面我浅谈一下书法、诗歌、绘画及戏曲的审美特色。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
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
书法欣赏的审美标准,是正确进行书法欣赏的基础;掌握书法欣赏的方法,是进行书法欣赏的关键。
书法欣赏时应该纵观全体,以大局意识为主。
对其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有一个大概的印象。
进而注意局部,观察内容用笔、结字、章法、墨韵等局部是否兼顾,表现力是否生动活泼。
局部欣赏完毕后,再远处统观全局,校正最初鉴赏获得的“大概印象”,重新从理性的高度予以把握。
注意书法的艺术表现手法与艺术风格是否协调一致,掌控作品精彩绝妙之处、分析作品尚有不足之处,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充分地进行鉴赏与分析。
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不仅语言凝练而且具有极强的形象性,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但也要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诗歌表达情感的审美性。
情感性是诗歌的主要审美特征。
情感是诗的天性中一个重要的活动因素;没有情感。
就没有诗人。
也没有诗。
”因此,情感充沛,思想正确,是创作诗歌的重要条件。
绘画,是中国的传统艺术之一。
特点:追求神似,注重意境;以墨线为造型的主要手段;诗、书、印密切结合。
情景相生气韵生动的意境,中国传统绘画要求情与景合、现实中无限丰富的景象,绘画家以强烈的形象感染力。
画家凭借着这种感受,激起描绘这些景象的激情,于是作品作为情景交融,融情于景,使情景交融在一起。
至于气韵生动,即是画家所创造的艺术灵境,不同于一般的写生画,应成为富有生气,新鲜而活泼,有诗一般的韵味,使观者神往无穷。
近几年来,由于开放政策,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大为加强,西方现代绘画各种流派对我国都有所影响。
浅谈对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经济政策研究
浅 谈 对 文 化 艺 术 事 业 发展 的 经 济政 策研 究
i 宏 鹏
( 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 , 甘肃 兰州
摘 要: 最近 几年 的 经 济发 展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改 变 了人 们 的 生活 方 式 , 与 此 同 时还 改 变 了人 们 的精 神 追 求 , 人 们 更 多地 开 始 向往 精 神 层 面上 的享 受。 在 这 一 背景 下 , 文 化 艺术 作 为 与 我 国 历 史发展 共 同生 存 的 重要 一 部 分逐 渐 引起 了人 们 的 重视 。一 个 国 家在 进 步 的 同 时必 须 也 要 实现 文 化 艺 术 的 发 展 , 而 文 化 艺 术 的发 展 则是 需要 经 济 政 策作 为 重要 实施 保 障 的 。对 此 , 本文 阐 述 了我 国文化 艺 术事 业 的 发 展 现 状 , 从 多 个方 面 分 析 了其 中存 在的 问题 , 并提 出了完善文化艺术事业经济政 策的建议 。 关键词 : 社会 ; 文化艺术; 经 济
7 3 0 0 0 0 )
人们都知道 , 中华 民族经过了非常悠久 的发展历程 , 而在如 此 长 的 历史 长 河 中积 累下 了大 量 的 文化 艺 术 。我 国文 化 艺 术 的 种类多种多样 , 可 以说它不仅是我 国的一大笔无价财富 , 更是整 个 社 会 与 国家 的凝 聚 力 的 重 要 表 现 。 … 但 是 现 今 我 国 的 文 化 艺 术却在发展过程 中出现 了问题 , 这在 一定程度上对其今 后的发 的丰 富 。在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日益 发 展 的今天 , 人们 的业余 生活也在逐渐变得 丰富多彩。生活节奏 的 加快使得人们对业余生 活有了更多 的向往 , 而各种各样 的娱 乐 活 动早 已成 为 了人 们 日常 生 活 中一 项 十分 重 要 的 内 容 。从 文 艺 舞台的角度 出发 , 国内很 多艺术家都充 分发 挥了 自身的专业 能 力, 成功制作 了多部优秀的文艺作 品, 其 中更有一些作 品获得了 世 界范 围 内的 关 注 。 … 调 查 资 料显 示 , 2 0世 纪 末 期 , 我 国 文化 部 门艺术表演团体在一年的时间里进行 了 1 6 0 0场新剧 目, 同年进 行 了将 近 4 3万 次 的演 出 。从 公 共 图 书馆 的角 度 出 发 , 馆 内藏 书 数量有 了极大地增加 , 并 且基本上每个 县市都建设有公共 图 书 馆 。站 在 文 化科 技 成 果 的 角 度来 看 , 自改 革 开 放至 今 , 我 国 所 获 得 的科 研 成 果 超 过 了六 百 项 , 同时 涉及 了表 扬 奖 、 管 理 奖 等 多 种 奖励 。 2 文 化 艺 术事 业 发 展 中存 在 的 问题 ( 1 ) 国家投入偏低 。尽管最近几 年我国相关部 门都提起 了 对 文 化 艺术 产 业 的重 视 力 度 , 但 是 在 这 一 产 业 的 人 力 与 物 力 投 入 上仍 然 不 足 。这 一 不 足 主要 表 现 在 三 大 方 面 , 1 ) 相 关 研 究 人 员 对 文 化艺 术 的 重视 逐 渐淡 化 , 也 正是 如 此 对 这 一 产 业 所 进 行 的资源挖掘也就停 滞不前 了。2 ) 研究 文化 艺术 的人 才 十分 缺 少 。3 ) 相关部 门与社会组织等对文化艺 术的资金 投入非常 少。 正是由于上述三方面主要 原因 以及其他 因素的影响 , 现今 我 国 的 文化 艺 术 的开 发层 次 明 显 降 低 , 而 且 对 这 一 重 要 产 业 也 没 有 提起足够 的重视 , 不论是在人力还是在资金问题上都存 在问题。 除 此之 外 , 用 于 文 化 艺术 开 发 的 资金 投 入 更 是 少之 又少 , 而 这 一 系列的问题都严重制约了我国文化艺术产业 的顺 利发展 。 _ 7 其 中, 调查资料显示政府部 门对文化事业 的投 入资金与财政 总支 出两者的比例总是在 0 . 6 %左右浮动, 然 而其浮动幅度并不大 。 ( 2 ) 基建投 资 比例过低 , 文化 设施欠 账现 象严 重。在 “ 六 五” 这一段时间内, 我 国文化事业 的基建投 资与基建总投 资之间 的比例 为 1 : 2 5 0 , 但是从 这以后其 比重却有增无减。在 2 0世纪 9 O年代 初 期 , 我 国文 化事 业 基 建 投 资年 总额 大 约 为 7 . 9亿 元 , 而 国家基建投资总金额则达到了 3 0 0 0亿元 , 与此同时文化事业基 建投资与国家基建投资之问的 比例则 为 2 7:1 0 0 0 。相关资料显 示, 在2 0世纪末期 , 国内还有 2 6 8 个 县没有建设公 共图书馆 , 而 已经 建设 完 工 的 图 书馆 不 论 是 从 占地 规 模 还 是从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来说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在两千八百多个县 级文化馆 内, 占有 半 以 上 的文 化 馆 的 占地 面 积 都 过 于偏 小 , 而 且 还 有 相 当 一 部 分 图书 馆 出现 了“ 有 馆无 舍 ” 的 现 象 。除 此 之 外 , 很 多 文 艺 演 出 场所的设施 十分陈旧 , 也没有先进的技 术设 备 , 到2 0世纪 9 0年 代末 , 已经有 1 0 %演出场所不得不停止表演 。 ( 3 ) 经 费短 缺 。现 今 , 我 国艺 术 表 演 团 体 正 在 面 临 非 常 艰 难 的困境 , 尤其是 品味较高的艺术 , 在演出过程 中往往会 只有数 量 较 少 的 观众 , 所 以演 出获 得 的 收 入 与 成 本 相 比就 显得 微 不 足 道 的 。因此 , 这就 导 致 了 多 个 艺 术 表 演 团 体 面 临 逢 演 必 赔 的 困 境 。不 仅
浅谈文化创意产业下荆楚汉绣艺术的发展与创新
浅谈文化创意产业下荆楚汉绣艺术的发展与创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化艺术的需求日益增长,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绣艺术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潜力。
本文将从发展现状、创新模式和发展前景三个方面对浅谈文化创意产业下荆楚汉绣艺术的发展与创新进行探讨。
一、发展现状1.传统技艺的传承汉绣作为中国传统的刺绣工艺,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国十三绝”之一。
汉绣在荆楚地区尤为兴盛,因其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独特的创作风格而备受瞩目。
许多优秀的汉绣艺术家通过世代相传,使汉绣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
2.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近年来,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荆楚汉绣艺术逐渐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关注。
在经济和文化的双重推动下,荆楚汉绣艺术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了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
二、创新模式1.技术创新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是推动荆楚汉绣艺术发展与创新的重要保障。
通过引进现代化的刺绣技术和设备,结合传统的刺绣工艺,可以提高汉绣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也可以拓宽汉绣艺术的表现方式和领域。
2.设计创新设计是文化创意产业中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推动荆楚汉绣艺术发展与创新的关键。
通过引进优秀的设计师和刺绣艺术家,结合当地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可以创作出更具创新性和时代感的汉绣作品,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和艺术价值。
3.产业创新三、发展前景1.市场需求的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化艺术的需求日益增长,荆楚汉绣艺术在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在国际市场,汉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都具有独特的市场价值和艺术魅力,能够满足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追求和个性化需求。
2.政策支持的加强为了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政府对相关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政策优惠。
荆楚汉绣艺术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也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政府加大对荆楚汉绣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力度,为荆楚汉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机遇。
浅谈古琴艺术文化及其传承
浅谈古琴艺术文化及其传承
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性乐器之一,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古琴艺术文化不
仅包括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艺术,还涵盖着广泛的哲学、文学、绘
画和礼仪等方面的文化内涵。
古琴奏者在演奏中不仅是表达自己的
情感和思想,也是传承着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使者。
古琴的传承困境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现代社会的
节奏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口味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古
琴文化难以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和审美趋势。
另一方面,传统古琴文
化的传承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更多的人投入时间和精力,以
此才能将这一珍贵的文化传承给下一代。
传承古琴文化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一方面,需要加强学校教育,将古琴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使更多的年轻人接触到古琴文化,
并进一步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另一方面,重视古琴文化的
普及教育,通过举办古琴音乐会、古琴展览、音乐课程等活动,将
古琴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
此外,还需要推广古琴文化,让更多的
人了解并喜欢古琴,从而促进古琴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总之,传承古琴文化需要我们不断地投入时间和精力,使其与
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欢古琴文化,从而实现
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和传承。
浅谈西方文化艺术
浅谈西方文化艺术西方艺术往往让人觉得驳杂繁芜,高深莫测,让人不明就里,不知所措。
对西方数千年艺术发展概况的解读,体验到西方艺术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领略到西方艺术典雅精致的风格和浓浓的人文情怀,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深入艺术的现场,感悟艺术之趣、历史之真,知性之美。
西方美术发展的精神基点,始于与自身的认识上。
“美术”一词,在西方指非功利主义的礼堂艺术,或主要指为纯审美而创作出的有形艺术。
艺术是人们把握现实,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的特殊方式。
纵观整个西方美术的发展历程和存在状态,由于不同的民族历史传统和相异的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使之呈现出丰富而又相对复杂的艺术景观。
西方美术的真正起点在希腊。
尽览西方美术发展的线索,有过三次高峰时期。
第一,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第二次,文艺复兴时期;第三次,19世纪。
对于文艺复兴,在我学这门课以前的记忆里,留下足迹的仅仅是文学作品,远远不知道美术作品的丰富、无限和逼真。
到此刻才了解到艺术的无垠天地。
历史的继承性是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革新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中世纪是基督教统治西方的一千年,人们的思想,生活都受到基督教义的全面渗透和压抑。
这个时期的人们缺乏创造力,缺乏自主思想,只为了上天国而活着,而文艺复兴唤醒了西方人的创造力。
文艺复兴为世界文化史的新阶段奠定了基础,恩格斯说:“这是人类前所未有的最伟大的进步的革命。
”就文艺复兴在发展文化艺术方面所具有的意义而言,只有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繁荣时代可以和它相提并论。
文艺复兴的艺术文化,是人类无与伦比的不朽的珍品。
而近代先进的艺术文化,是在文艺复兴艺术文化的基础上诞生,成长起来的。
虽然文艺复兴是一次内容复杂多变的艺术风潮,但它创造了一系列独特的典型和共通的原则,方法以及形式。
文艺复兴-----这个人类终于迎来的属于自己的曙光,这个时期的人们尽情地歌颂人,歌颂人性,歌颂人的美是文艺复兴美学观的主旋律。
美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艺术大变革中充当了主角,出尽了风头,走在了运动的最前面,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大画家,大雕刻家。
浅谈书法文化的艺术欣赏与传承
浅谈书法文化的艺术欣赏与传承作者:刘景云来源:《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年第9期刘景云(夏邑县文化局,河南夏邑476400)摘要: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统,是中华民族文明智慧的结晶,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她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文化血脉和人文精神,它是最具有经典标志的民族符号,它是用毛笔书写汉字并具有审美惯性的艺术形式。
书法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仪式感和大众参与性,故五千多年来,各时期代表人物灿若星河,最重要的人物有王羲之、赵孟頫、祝允明、王铎等。
技法上讲究执笔、用笔、点画、结构、墨法、章法等,与中国传统绘画、篆刻关系密切。
因此,中国书法文化艺术的欣赏与传承具有重大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书法文化;欣赏;传承一方面,中国书法文化历史悠久。
书法艺术从甲骨文到现在的文字记载,也都不难看出我国文字在发展变化着,她在每一时期的演变都对研究我国文字发展提供了真实的资料。
中国书法也概要地标示了中国文化史段。
如小篆则是秦代统一文字的标志,隶书是汉代书体的标志等。
楷书随着我国历史发展阶段变迁,涌现出了众多的流派和书法家。
涌现了一大批伟大的书法家如王羲之、颜真卿、怀素这样的书法艺术人物,流传给我们数以万计的宝贵遗产,可以说是精彩纷呈。
另一方面,中国书法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主要表现在书法的抽象艺术性,不同的书法能给人们带来无限遐想,如书法的线条美,法度美、墨法美等。
同时,书法在我国目前的收藏市场上,与中国画并称为中国艺术的两朵奇葩,深受国内外艺术爱好者的喜爱。
由于书法是文字书写艺术,她具有艺术的特殊性,因此在欣赏书法作品上也能够表现出她的独特性。
一、对书法艺术鉴赏的特性(一)从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来欣赏,欣赏书法是一个从低到高、由浅入深的过程。
首先,对其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有一个大概的印象。
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这种过程是不断循环往复、不断上升的。
从而你会注意用笔、结字、章法、墨韵等局部是否法意兼备,书法字体是否生动活泼。
浅谈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创意与策划
文化与艺术159作者简介:苏凡琪(1990— ),女,汉族,陕西府谷人,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文学艺术。
随着经济发展和基本物质条件的改善,我国广大地方群众形成了在文化艺术活动方面的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该相应地推广群众广泛参与的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但现在大部分地区在这方面的工作都缺乏创意,在策划过程中局限于以往简单陈旧的模式,难以充分发挥群众文化活动的作用。
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和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全面地研究改进方法,从而取得更大的工作成效和社会效益。
一、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创新举措(1)了解群众需求。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要以人为本,群众才是活动的主体。
要从群众的需求出发,认可群众的个体需要,使群众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为群众进行更好的服务。
在举办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之前,文化工作者要积极走访、调查,深入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还可以进行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青年人的文化需求。
这样,文化馆、政府等部门就可以面对不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的群众文化艺术创新策划活动。
(2)鼓励文化融合。
在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创新的策划的道路上,我们不能固步自封。
要向国外、少数民族的群众活动方式合理借鉴。
因此文艺工作者要在平时多关注其他国家、其他地区的优秀群众文化艺术服务活动,与本身的活动进行对比,及时反思、总结,积极学习、实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优秀的文化元素不断的融合到传统的群众活动中,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帮助传统文化与西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相融合,促进国家的交往、民族的团结。
二、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创新与策划的基本方法(1)注重创新。
当前人类正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群众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到各种信息,因此单一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形式和内容很容易使群众产生审美疲劳,无法有效的吸引群众参与其中,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必须注重创新。
只有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足够新颖,才能吸引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其中,才能使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作用得以有效发挥。
浅谈社会文化艺术对社会的重要性作文
浅谈社会文化艺术对社会的重要性作文你有没有想过社会文化艺术就像咱们生活里的调味剂?有时候,感觉它无处不在,可真要说它到底有多重要,还得好好唠唠。
就拿咱老北京的胡同文化来说吧。
那些弯弯绕绕的胡同,就像是北京城里的毛细血管。
胡同里的四合院儿,一砖一瓦都透着文化味儿。
小时候,我跟着爷爷在胡同里溜达,爷爷指着那些雕花的门墩儿,给我讲着以前的故事。
什么这家出过状元啦,那家的老太太特别会剪纸啦。
这就是文化艺术在生活里的呈现,它就像一个记忆力超强的老人,把过去的事儿都给记着,还传给咱。
文化艺术也是一种凝聚力。
你看那些个民族歌舞,像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大家聚在一起,赛马、摔跤、唱歌跳舞。
这时候,文化艺术就像一条看不见的绳子,把族人们紧紧地拴在一起。
不管你是啥身份,在这个活动里,大家都为了自己的文化传统欢呼雀跃。
我想啊,要是没有这些文化艺术,社会就像一盘散沙,大家各过各的,多没劲儿。
社会文化艺术对社会有多重要?这问题就像问水对鱼有多重要一样,也许乍一听觉得有点懵,但仔细想想,那可是至关重要的。
我记得有一次去看画展。
走进那个展厅,墙上挂着一幅幅风格各异的画,有抽象得像小孩乱涂乱画的,也有逼真得像照片一样的。
当时我就在想,这些画有啥用呢?后来慢慢看下来,我发现每一幅画背后都像是有一个小世界。
画家把他看到的、想到的,通过色彩和线条表达出来。
这就像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懂的人一看就明白。
这时候,文化艺术就像是一座桥梁,连接着画家和观众的心。
文化艺术还是社会的创新源泉。
比如说街头涂鸦,这在以前可能被看作是破坏城市环境的行为。
但是现在呢,好多地方专门划出区域来给那些涂鸦爱好者。
他们用喷漆罐在墙上创造出各种奇妙的图案,有的像科幻电影里的场景,有的像神话中的仙境。
这些涂鸦就像城市里的野草,充满了生机和野性,给城市带来了不一样的活力。
它让我们看到,原来文化艺术还可以这样玩,也许这就会启发更多的人在其他领域进行创新呢。
但是呢,文化艺术有时候也挺让人纠结的。
浅谈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文化艺术的保护与繁荣
管理观察 >>272浅谈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文化艺术的保护与繁荣杨通云贵州省黔东南州文化馆摘要: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创造了风格各异,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艺术遗产,保护好非物质文化艺术遗产是守护住中华民族文化多元性精神的历史使命。
文化艺术遗产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生存与发展的根基,是使该民族真正成为世界民族大家庭中平等一员的能量之源。
对于民族文化艺术来说,没有保护就没有传承,没有传承就没有发展。
只有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繁荣民族文化艺术。
关键词:民族文化;保护;繁荣一、民族文化的艺术在历史上,贵州长期实现“土流并治”,对多远文化艺术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苗族文化艺术得到了充分发挥,因此在我省由于民族分布,地理环境与历史条件环境的分割并不能完全阻止文化艺术的交流。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省各族人民相互交流,相互取长补短,融合、和谐、创造了很多宝贵民族文化艺术,建造并留下了众多独特风格独具特色的传统苗寨。
这些传统的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先们流传下来的瑰宝,是难以再生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遗产,其融入自然山水,传统道德,乡风民俗,乡土建筑理念于一体,具有重要历史,民族文化艺术,建筑,旅游等价值,至今仍保持着极为丰富多彩的历史记忆和根脉。
据有关资料来看:全球具有600多年历史的传统村寨就41800多个,到目前为止贵州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即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界级名录就有12项,国家级名录就有62项,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6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98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形成权社会共同参与。
为了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我省民委,联合省教育部门及文化部门开展了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进校园工作,将当地各少数民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民间音乐、器乐、舞蹈、体育、图画、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传统工艺等引进学校教学活动中,并编制乡土教材。
众多的民族与他们的细分构成了贵州文化的多姿多彩、多样、多元文化的特征及其明显而个性化,“文化多样化”是世界文化的原生形态,是人类文化恒久而普遍的特征,千百年来,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们创造出各具特色的文化,共同构成了人类丰富多彩的文化图景。
浅谈中国陶瓷文化
浅谈中国陶瓷文化中国陶瓷文化可谓源远流长,深厚丰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陶瓷制作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誉为“瓷器之国”,拥有着众多独特的陶瓷艺术技法和传统工艺。
中国陶瓷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韵味,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和世界文化交流的瑰宝,今天我们就来浅谈一下中国陶瓷文化的魅力所在。
中国的陶瓷文化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不同地域的文化发展造就了多种多样的陶器,中国陶瓷由此形成了多元化的地域特色。
陶瓷的代表性工艺就是青铜器时代的龙泉青瓷、南北朝时代的汝窑陶和唐代的三彩陶等。
这些陶瓷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装饰风格成为了中国陶瓷文化的代表作品,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中国陶瓷文化的魅力不仅在于其悠久的历史,更在于其丰富的艺术内涵和创造力。
中国陶瓷的工艺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瓷器的制作工艺一直为世界所称颂。
中国陶瓷的烧制釉色技艺,釉下绘画技艺,景泰蓝技艺等都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高的声誉,并且对其它国家的陶瓷工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陶瓷的工艺技术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除了历史传统、艺术创造之外,更在于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匠心独运。
他们世代相传,继续创新和发展传统技艺,使得中国陶瓷文化得以生生不息。
中国陶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含义也是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魅力所在。
中国陶瓷富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无论是明清的瓷器还是宋元的青瓷,都是艺术品市场上的宠儿。
而陶瓷的文化内涵也是其重要的魅力所在。
中国陶瓷在其制作和装饰过程中融入了丰富的文化精神,既有儒家的道德格言,也有佛家的禅意哲思,还有道家的天人合一,这些丰富的文化内涵赋予了中国陶瓷更为深刻和持久的文化价值。
陶瓷器不仅仅是一种日常生活用品,更是一种文化载体,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思想。
中国陶瓷文化的魅力还在于其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魅力。
中国陶瓷在造型、纹饰、釉色等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风采。
浅谈文化创意产业与艺术设计
0 引言
文化创 意产业是 当下较热 门的话题。这个产业是一个政
文化创意产业指的是文化资源与其他生产要素紧密结合 , 文 化、 科技与经济 互相渗透 、 互相交融 、 互为条件 、 优化 发展的 经济模式 。因此 , 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 更多地体现在文化产 业化和产业文化化上 。文化创意产业 和知识经济 的运 行模
13 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运行机制 .
1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
11 文化创意产业的概 念 .
文化创意产业在知识经济大背景下 , 成为一种新 的运行 模式。例如 , 规划后 的旧建筑群 , 原本是老 旧的厂房 , 但它 又 在城市发展 的相对 中心地带 , 改革开 放 , 国家对城市建设 的 快速提 升 , 新建 筑群新楼盘不断 出现 , 断从 城市 中心为 半 不
径扩展 , 环 、 二 三环 、 五环地建设 。如何保留和继 承一 些老旧
文化创 意产业是一种新型经济 , 有别 于知识经济 。它 的 兴起 , 对社会 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 首先 , 了解什么是 要 文化创意产业 ? 从字面 的含 义上理解 , 不难看 出 , 是文化 、 创 意联系起来的这么一个产业 。是以文化为基础 的抽象事物 , 通过人的构思 , 创作在形体构造上。并与社会 经济体结合起
建筑是 一个问题 , 一个 国家一个 城市要有历史 的积 淀 , 样 这
的城市才有文化底韵。把一些值 的保 留下来 的旧建筑体 , 作 好精心设计和规划, 并做到继承与发扬并存 , 很好地保 留一些
来 , 到社会各领域 , 扩展 发挥具 有高度经济价值 的产业功能 ,
即可以称之 为文化创意产业。 这是一种 以知识 与智能创造产 值的过程。换言之, 就是要将知识的原创性与变化性 , 融入具 有丰富内涵 的文化之 中。
浅谈木雕艺术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
浅谈木雕艺术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承一、木雕艺术的文化内涵1. 丰富的历史意蕴中国的木雕艺术源远流长,可以追溯至史前时代,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
古代的木雕作品多为宫廷工艺和家具装饰,具有深厚的历史意蕴和文化内涵。
这些作品生动地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成为研究古代文明的珍贵资料。
2. 易学易传的材料和工具木雕艺术使用的材料和工具简单易得,易于学习和传承。
木材是大自然的馈赠,具有天然的美感和纹理,而木雕的工具也非常简单,主要是一些刀具和雕刻刀。
这使得木雕艺术成为一门易学易传的技艺,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传承和发展。
3. 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4. 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木雕艺术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底蕴,反映了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审美情趣。
无论是民间的木雕器物还是雕刻工艺,都融合了深厚的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展现了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和多元的文化风貌。
二、木雕艺术的历史传承从古至今,木雕艺术一直在中国传承发展,并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艺术遗产。
木雕艺术的历史传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传统技艺的传承中国的木雕艺术源远流长,各个历史时期都有着不同的传统技艺和工艺特点,被不断传承和发展。
这些传统技艺在传承中不断吸收创新和进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风格和民间工艺。
2. 硕果累累的艺术作品在中国的各个历史时期,都留下了许多精美绝伦的木雕艺术作品,例如敦煌的佛像、故宫的红木家具等。
这些作品以其形态优美、工艺精湛、题材丰富、内容深刻等特点,成为中国木雕艺术的瑰宝,为后人传颂不衰。
3. 文物保护与传承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文物的保护与传承,尤其是对于木雕艺术的珍贵遗产更是如此。
通过不断的修复、整理和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中国木雕艺术的瑰宝,进而促进其传承和发展。
4. 创新与时代融合传统的木雕艺术并不停滞不前,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迁,木雕艺术也在不断进行创新与时代融合。
现代的木雕作品结合了当代审美情趣和材料加工技术,呈现出更为丰富多样的艺术风貌,为木雕艺术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浅谈文化(文化是什么)
浅谈文化文化是一种把人类社会的价值观、思想观念、审美观念、道德准则和行为准则等历史积累的结果被概括为一种人类社会学习取得的结果。
文化是一种文明的产品,是人类思想可以改变和调节现存社会和自然现象的社会性载体,它涵盖了人类社会中各种现象,包括多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文化是一种智慧,具有包容性。
它可以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思想,通过对对方文化的了解和尊重,彼此之间可以建立良好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文化是一种行为,可以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它渗透到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中,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意识形态上的变化。
文化是一种多元性,它可以使人们蜕变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从而使社会保持多样性,从而形成多元文化的多种文化,增强文化的多样性,从而形成多元文化的多维度版本,使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们在学习中相互碰撞,彼此上受益。
文化是一种融合,它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融合各种文化元素,使不同的文化有机的巧妙的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环境,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主动选择和更多的探索。
文化也可以让人们在思想上得到拓展,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认知水平,还可以拓展人们的想象范围,从而提高人们的认知水平。
文化是一种发展,它不仅可以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世界,更好地掌握当代的技术和科学,也可以推动和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促进政治、经济、社会、法律、军事、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发展。
总之,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具有深远影响力的社会力量,它可以提高和拓宽人们的思想视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乐趣和情趣,可以影响人们的行为和价值观念,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只要我们能够珍惜文化,尊重文化,认识文化,发掘文化,学习文化,并正确理解文化,就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播,使优秀文化延续和弘扬,使每一个文化产业发展得更加健康、充满活力。
浅谈民间剪纸艺术的民俗文化
这类剪纸,民间妇女称为“刺绣花”,即用于刺绣装饰底样。实用性很强,有鞋花、枕头花、衣袖花、肚兜花、烟袋花等,是剪纸在服饰上的运用。各民族的服饰、刺绣、剪纸都以民族地区所崇拜的动物或植物为主要内容,形成了各自的地方风格。
(五)纯观赏性的剪纸
它是在窗花的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观赏性剪纸。这种剪纸具有较单纯的审美价值。做工精湛,风格高雅,经过装裱或装框放于室内观赏。它的形式与窗花关系密切,虽然不承担窗花的民俗作用。但是精湛的技艺与完美的形式又对窗花挂笺、炕围花等实用剪纸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促进了窗花创作的提高与深入。
剪纸艺术是中国群众性最广泛,地域最鲜明,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和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形态,大多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求而进行的一种朴素的表意创造。剪纸存在于劳动人民生活、生产中,从而体现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虽然它的材料——纸的发明只有两千年的历史,但它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形态却是中华民族从原始社会到今天长达六七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它的价值也已经远远地超越了剪纸艺术本身,不仅美化生活、装点人生,在一年四季的各种节庆及人生礼仪中,负载着百姓对蓬勃生命的热烈寄托,已积淀成民族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
美,直接起源于功能
之中,在中国“美”和“好”是不可分离的,民间剪纸艺术追求更是审美标准和功用标准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体现在民俗剪纸的审美价值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
对于民间剪纸艺术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挖掘的地方,返璞归真的独特艺术魅力是需要我们传承的。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民俗文化已经发生了变化,也会适应社会的发展。有人曾经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由此可见那些古老的传统艺术尤其珍贵。
浅谈民间剪纸艺术的民俗文化
论文关键词:民俗 文化 剪纸 艺术
浅谈中国艺术中的龙凤图腾文化(设计导论)
浅谈中国古代传统艺术-龙凤图腾谈到龙凤图腾,就得首先说说什么是图腾:“图腾”一词源于印第安语“totem”。
是原始人群体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
低下的社会生产力和原始民族对自然的无知是图腾产生的基础,它产生于母系社会时期,并在父系社会出现后逐渐走向衰败。
然而,许多国家的民族艺术、习俗、文化中依然存在着那些古老图腾的姿态与身影,反映着那些民族对其信仰的最虔诚的崇拜与眷恋,并深深地镌刻出一个个民族的面貌、个性及特色。
在中国,这样令人心生敬仰的图腾,即是龙与凤!首先浅谈“龙”图腾。
对“龙”图腾的崇拜是在中国历史上绵延了数千年的特殊现象,为什么中国人对龙有着几乎疯狂的膜拜?为什么龙能够长久地萦绕在中国艺术文化之中?龙对中国人意味着什么?下面,我就以上三点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新石器时代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中华大地上的原始先民不仅仅与自然的接触越来越多,对自然中的种种现象也越来越好奇,为什么毒蛇猛兽拥有那么强大的力量?为什么天总有晴有阴、变化不定……对他们而言,这些动物和种种自然现象是无法科学解释的,因此他们模糊地猜测着,冥冥中有一种强大的“神物”,能够主宰着那些毒蛇猛兽、风雨雷电,就像一个氏族中有一个首领一样,而这些动物与现象则是“神物”主导的体现。
抱着对这种不可思议的“神物”的理解,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龙”形象模糊地诞生了!龙的最初形象是“蛇”,之后渐渐发展为全面的“龙”形象:马头、蛇身、鹰爪、能腾云驾雾,亦能潜水遁地;且拥有强大的自然力。
对自然的崇拜越深,对龙的崇拜就越明显,早期的旗帜、族徽中就不乏“龙”图腾的身影,而由于“龙”是“首领”的象征,他也大多数出现在领导者的服饰、用具以及贡品中,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喜以“真龙天子”自居,且其生活用品中大量的出现诸如“龙纹”、“龙徽”、“龙印”之类的图案。
龙是最高权力与地位的象征,是统治者的代表,因此,历代帝王皆用“龙”来宣扬自己。
浅谈对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认识
间祭祀 、 庶民歌舞及民间诗歌的兴盛, 形成 了与统治阶级宫廷文
化相 对立 的传 统 民间文化 , 就是 我 们常说 的群 众文 化 。原始社 也 会的 民间 文化 . 受客观环 境和 条件 的制 约 , 视 野较 为狭窄 。 其 表现 形式 较 为简 单 ,一般 把生 产 对象 和 劳动 过程 作 为主 要 的表现 题 材, 随着 社会 生产 力 的不 断提 高 , 这种 民间 文艺逐 步扩 大 了反 映
地域 特征 的语 言和文字 ; 世代 相传 , 流程 完整 . 有鲜 明的 民族风 具 格或 地区特 色 的生产 工艺及 其制 品 ; 具有 民族 特征 和地 域特 征 的
文学 艺术 表 现形 式 : 映某 一民族 或 区域风 俗 习惯 的礼仪 、 日 反 节
和庆典 活动 、 游艺 活动 、 民族体 育活动 等 民间 习俗 ; 中反 映 某一 集
有着鲜 明时代 特征 的文化活动 。
我 国人 民在长期 的生产 和生活 实 践 中。 造 了辉煌 的 民族 民 创 间文化 艺术 , 民族 民问文 化艺 术 的形成 和 发展 , 而 它贯穿 于 整个
中华 民族 的文 明史 ; 涉及 到社 会生 活 的各个 领域 , 并 渗透 在我 们
的生 活方式 之 中。 笔者 认为 , 它有广 义 和狭 义之分。 义是 即由某 广
浅 谈对 民族 民间文化 艺术 的认 识
张 勇
( 齐哈 尔市群 众 艺术馆 黑龙 江齐 齐哈 尔 11 0 ) 60 0
在存 多以 【 要】 摘 民族民间文化 艺术是 中华民族世代相传 的文化 式 的群 众 流传 ; 在方 式上 具有 不 可分 割 性 。 无形 与有 形 财富 , 是人 民群 众 创 造 的 精神 资 源 , 民族 之 魂 , 发 展 选 进 是 是
浅谈剪纸艺术的文化价值
浅谈剪纸艺术的文化价值摘要:剪纸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的展现形式,它不仅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而且还具有史学价值。
这项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艺术和价值传承的民间艺术目前已经被列入非遗项目。
而众所周知陕西地区地处三秦大地,境内有仰韶文化以及龙山文化等传统文化的延续,特定的环境背景造就了独特的民间剪纸艺术。
所以本文将以剪纸文化为基础,讨论剪纸艺术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剪纸文化;传承;艺术特色1 引言剪纸文化作为一种民间的艺术形式存在于广大的劳动人民之间。
剪纸通过独特的表现方式表现了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不同内容,同时也满足了劳动人民对于自身精神追求和艺术追求的需要,成为一种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
从事民间剪纸艺术的创造者大多数都是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他们的文化程度并不高,但是他们创造出的剪纸作品却富有深厚的感情。
一方面他们希望寄托剪纸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通过剪纸艺术来表达他们对生活和自然环境的认知。
2 民间剪纸的哲学与文化内涵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其早期的产生和应用过程中,民间剪纸承载着无数下层社会人们的憧憬,他们把美好的憧憬用具象或意象的表现形式寄情于剪纸之上。
用自然界中现有的形象来表达自身的愿望和憧憬,作者将这些表现对象纳入到作品结构中时,只是作为一种特定观念意义上的符号将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投射其中诉诸表现的形式。
他们在使用这些感性形象的时候又要将自己主体自身的认识和现实的感受贯注其中,追求一种较为朦胧的自然物象与人相结合的韵味,充满着物我合一的本源哲学意味。
剪纸艺术中的题材、图案、色彩成为特定内涵的替代物而具有象征性寓意的“符号”在民间最为普遍。
如:在剪纸中,婚俗里面寓意子孙繁衍后代阴阳相交的“阴阳鱼”、“鱼咬莲”,寓意幸福美满的“福(蝙蝠)在眼前”等,就是用自然界中相关联的物象予以解释说明,表达自身的愿望。
它们是民众求生、趣利、向往、追求、歌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愿望,是寓意吉祥、幸福美满的真实写照。
它们用具有象征性的自然界中的物象寓意反映了人们质朴、真诚、坦率的心理。
浅谈文化创意产业下荆楚汉绣艺术的发展与创新
浅谈文化创意产业下荆楚汉绣艺术的发展与创新荆楚汉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荆楚汉绣艺术正在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创新发展成为了业界关注的重点。
一、荆楚汉绣的传承与创新荆楚汉绣是汉族民间传统手工刺绣艺术的代表,盛行于中国湖北、河北、山东、陕西等多个省份。
其起源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
经过千年时间的沉淀,荆楚汉绣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技法和风格,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二、荆楚汉绣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应用在文化创意产业中,荆楚汉绣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
比如服装、家居、礼品等领域都可以运用荆楚汉绣的技法和图案进行设计和制作。
同时,荆楚汉绣还可以与其他创意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更加新颖的艺术品或商品。
比如汉绣文化艺术馆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它将荆楚汉绣和现代展示设计相结合,为观众呈现出一系列充满创意的汉绣艺术品。
1、提升设计创新能力。
荆楚汉绣需要新的设计元素和创意注入,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和消费者的品味。
2、拓展应用场景。
在服装、家居、礼品等领域之外,荆楚汉绣还可以应用于软件、游戏等数字化领域。
3、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
荆楚汉绣需要像其他品牌一样,进行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高其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4、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创新。
荆楚汉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同时也需要根据时代的需要进行创新和发展。
总之,荆楚汉绣的发展与创新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需要业界不断努力和创新。
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荆楚汉绣才能在文化创意产业中持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浅谈秦淮灯彩文化艺术价值
浅谈秦淮灯彩文化艺术价值秦淮灯彩艺术风格独特,是南京民间艺术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灯彩艺术中一支耀眼的奇葩。
从明代开始,秦淮灯彩即已形成规模,在每年元宵节前后吸引民众前来观看。
灯彩成节成为南京年节文化的一大特色,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灯彩文化艺术价值的发展。
秦淮灯彩品类超过四百种,在市场经济推动下已形成了灯彩经济,产品远销皖、浙、赣等地。
同时,秦淮灯彩被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收录,2016 年2 月,秦淮灯彩非遗馆正式开馆,文化、艺术、社会、学术等方面的价值不可忽视。
一、秦淮灯彩的品种及文化艺术内涵秦淮灯彩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表达了南京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希冀与盼望。
灯彩制作工艺上,引入了织染、丝绸、国画等多种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形成了多元化的艺术表现手法。
秦淮灯彩有着丰富的品类,不同品类的灯彩风格迥异,表现形式多样。
传统灯彩可以分为照明类、乡土类和娱乐类等类型。
照明类包括传统宫灯,乡土类则包括民族意蕴十足的莲花灯、南瓜灯、金鱼灯等,娱乐类的灯彩包括青蛙灯、金牛灯等。
发展到现代,灯彩主要以生肖、各种卡通形象为主,还有各种组合式灯彩。
虽然当地灯彩形态不同,但是制作工艺却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沿袭着构思- 捏骨- 裱糊- 装饰的制作流程,制作工艺一丝不苟。
由于秦淮灯彩做工精良、造型美观新颖,因此不少学者将秦淮灯彩的特点归纳为:灵气、朴实、轻盈、俏皮、靓丽,这些突出的特色形成了秦淮灯彩特有的艺术内涵。
灯彩在表现内容上,与其社会环境、民众意愿等有着直接关系。
民俗元素与艺术元素的融合,赋予了秦淮灯彩更广泛的艺术文化内涵。
正因为灯彩承载着民众的美好愿望,因此其融合了趋吉避凶、迎祥纳福、子孙繁盛、家族平安等寄托,与公众生活的联系更加密切。
二、秦淮灯彩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金陵岁时记》曾记载了清代光绪年间秦淮灯彩盛况,当时在评事街附近是有名的灯市,灯彩造型多样,主要有西瓜灯、莲花灯、八仙灯等品种。
在楼船灯彩中,已经应用玻璃等当时较为新颖的材质,在壁灯中则镶嵌各种人物,其中做工最为精巧的是走马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文化艺术》各种不同的艺术用来塑造形象的方式和使用的材料各不相同。
如绘画,雕塑,建筑,采用的是线条,色彩,泥土,砖瓦。
而音乐,舞蹈采用的是音响,节奏,旋律,人体动作……文学塑造形象的材料是语言。
所以是“用语言来表达和造型的艺术”。
或者称为“语言艺术”。
哪些形象塑造是语言艺术呢。
小说,诗歌,剧本,散文,等等。
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体会,认识,理解。
用语言来表达出来,构成文学形象。
读者通过作品的语言,经过一番理解,感受和再创造,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文学形象。
因此语言成了作家与读者心灵沟通的桥梁。
文学的艺术形象是借助语言而塑造形成的。
所以她有其他艺术无可比拟的优势。
如画家可以画出一个人的相貌和神态,却很难画出这个人头脑中思维活动的复杂过程。
如世界名画《蒙娜丽莎》。
全世界吵吵嚷嚷这么久。
谁也说不清画中人的表情是什么意思。
但一篇小说就不同了,它不仅可以描写人物的肖像,衣着,表情等外表的东西,而且还可以表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细致的心理活动。
如鲁迅先生描写的人物,祥林嫂,孔乙己等等。
文学的表现形式十分宽广深远。
她的艺术手段,如海洋,如广阔的天空。
她可以从人类的远古说到人类的未来。
因为语言可以状物抒情,叙事议论,可以把事物的复杂发展过程描绘的淋漓尽致。
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可以自由灵活地表达过去和未来,现实与虚幻的各种各样的情境。
综上所述,用语言塑造形象的艺术——文学,是所有艺术门类中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艺术。
她来源于民众,用于民众。
是任何人不可缺少也离开不了的艺术表现。
因为你要生活你要学习和工作,就必须用语言来沟通表达。
第二篇:文化艺术风俗观音山香会观音山香会起源于明代,兴旺于清代。
据农历六月十九日是观音得道之日,这天观音山香火最为旺。
亦为扬州最盛的庙香会。
春节旧时新年初一子时一过,便有人带上猪头三牲、香烛、鞭炮,赶到土地庙去烧头香。
烧完香回家不再睡觉,等待天亮。
天刚一放亮便天”财门”(大门),点燃香烛、鸣放鞭炮”接年”。
接着晚辈起床给长辈拜年,长辈给晚辈吃桔子和云片糕,叫”走大局”、”步步高”。
然后吃早饭”汤圆和面条。
早饭后,中青年人出门向街坊邻居拜年,家中备有香烟、瓜子、糖果、糕点等食物,由老年人接待来拜年的客人。
中午不做新饭菜,吃除夕晚餐余下的饭菜,叫”隔年陈”(”隔年陈”有的一直吃到正月初四)。
新中国成立后,烧香敬神之俗在不少家庭中已经不见,初一这天,有些单位举行团拜,人民群众还开展向烈军属拜年及各种文化活动。
清明节这天早晨,不少人家吃自制的烧饼,有的烧饼还和嫩柳叶和面做,说是吃了不生灾,此俗现今仍然可见。
不少家庭还有清明上坟祭扫和踏青(野外郊游)的习惯。
重阳节扬州人爱在重阳节登高祛邪。
这天,不少人爬上平山堂、观音堂或文峰塔等高处,欣赏秋景,不出门登高的便在家以吃重阳糕象征登高。
旧时每逢重阳节,作坊老板都要办酒请工人,席间每人最少两只螃蟹。
工人们吃了重阳酒,更加劲地做工。
旧有”吃了重阳酒,日夜不停手”之说。
扬州婚俗订婚。
扬州习俗称订婚为“下茶”。
订婚又叫“定婚”。
有大定、小定之分。
小定又称”稳亲”,是在男女尚年幼情况下的定婚形式。
大定就是正式定婚。
现在自由恋爱,只要双方谈定了,男方请女方父母上门聚宴,便算是定婚。
结婚:结婚选择“吉日”,旧时选黄道吉日,现在选在农历逢双(尤喜逢六,不选十四)的日子,或“五一”、国庆、元旦这些法定节日。
迎亲前一天,新郎的兄弟等人到女家去发铺盖(嫁妆)。
到了女家后,要先吃三道茶(甜茶、清茶、点心),然后发铺盖。
铺盖中的马桶、脚盆由新郎弟弟挑。
马桶(现改为痰盂)内放五子:子孙蛋(红鸡蛋)、红枣、染成红绿色的白果、莲子、花生、象征“五子登科”。
箱子里除衣物外,还放有:为公婆做的孝顺鞋,为丈夫和小叔子做的新鞋,给姑子的手帕和给未来孩子做的“小狗鞋”。
由新娘的舅父或弟兄背新娘上轿。
花桥抬起后在门前转三转,女家向轿子泼水(示意新娘不要再留恋娘家)、撒筷子(预祝新娘快生贵子)。
轿子回转,新娘的哥哥或弟弟跟着送亲。
送亲人进门和新娘下轿后,要坐下吃三道茶。
奶奶经新正月,打的春,过了初五才下生。
早就想到婆婆家拜年去,左捱右捱捱到落了灯。
习惯在旧历新年元旦至初五,每天都吃宿菜,过了初五才有新烹调。
第一次烹新味,名叫“下生”。
女子离开娘家,路程远的,正月不许空房,于是必须捱到正月十八落灯以后,才能回去拜年。
疼姑娘,害姑娘,大新正月不空房。
明日叫姑娘写张押租贴,套房里代你们铺张床。
嫁出门的女儿,正月间女儿、女婿双双回来拜年,不能让他们分宿,叫女婿写张租贴,以四个铜板作租金,便令他们同居。
嫂子穷,无冬夏,姑子穷来有一嫁。
将就些个吞婚做,怕的她要嫌姑爷岁数大。
前三句说媳妇是家里人,女儿总有嫁的时候。
姑娘大了把婆家,乾宅有不合婚的,草纸庚贴烧灰吃下肚,名叫“吞婚做”,就算定局。
但是旧式做亲,女八字满天飞,男八字不出门,往往两家已做亲,女儿还不晓得丈夫年岁,等到晓得年岁相差太多,总少不了要咕咕唧唧。
穿人新,穷断筋,不算身价算礼金。
说明是个两头人,新剪做的天青衫子大红裙。
前两句是骂一味喜欢穿新不惜物的人,与后文不是一事。
后文是说穷人嫁女,既要多得礼金,又不肯使女儿居妾位。
有钱的男子可以重婚,年龄虽大,只要有加倍的聘金,便可娶得处女。
女儿在做亲时,议定过门后不与元室同居,算做“两头人”,结亲时也要穿天青衫子大红裙子,就不是妾。
美食扬州十大名点。
三丁包子、千层油糕、双麻酥饼、翡翠烧卖、干菜包、野菜包、糯米烧卖、蟹黄蒸饺、车螯烧卖、鸡丝卷子。
十佳风味小吃。
笋肉锅贴、扬州饼、蟹壳黄、鸡蛋火烧、咸锅饼、萝卜酥饼、鸡丝卷子、三鲜锅饼、桂花糖藕粥、三色油饺。
十佳特色小吃。
四喜汤团、生肉藕夹、豆腐卷、笋肉小烧卖、赤豆元宵、五仁糕、葱油酥饼、黄桥烧饼、虾籽饺面、笋肉馄饨。
节日春:4月18日——5月18日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暨万花会(中国十大城市旅游节庆品牌)夏:6月15日——8月31日“扬州的夏日”、农历6月19日观音山香会秋:9月26日左右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冬:12月31日迎新年撞钟祈福活动重要旅游节庆扬州烟花三月经贸旅游节(扬州)中国双黄鸭蛋节(高邮)中国邮文化节(高邮)绿杨春早茶文化节(仪征)江都花卉节(扬州)方言扬州话是江淮官话的代表方言,它的存在至少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
它曾经是明朝时期的官话,至今还有很多古汉语词汇,以及一些生动的、有意思的口头语。
以扬州方言为载体的曲艺有扬州清曲、扬州评话、扬剧等。
这些曲艺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特产扬州炒饭、牛皮糖、馋神风鹅、黄珏老鹅、平山绿茶(郊区)、仪征绿杨春茶、十二圩五香茶干(仪征)、高邮双黄蛋(高邮)、秦邮董糖(高邮)、界首茶干(高邮)、宝应藕粉(宝应)、江都方酥(江都)、樊川小肚、韶关老鹅、嘶马的拉豆腐(江都)、琼花露酒、邵伯菱角、三丁包、扬州煮干丝、扬州酱菜、扬州三头宴(清蒸蟹粉狮子头、扒烧整猪头、拆烩鲢鱼头)第三篇:《文化艺术》习题第22课艺术文化一、选择题1.曾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著有《离骚》《天问》等优秀诗篇的是a.屈原b.王昭君c.孔子d.孟子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记载了a.从战国到五代3000多年的历史b.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3000多年的历史c.从传说中的炎帝到五代3000多年的历史d.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景帝3000多年的历史3.魏晋时期贡献最突出、被后人誉为“书圣”的书法家是a.王羲之b.顾恺之c.柳公权d.张怀素4.下面有关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我国雕塑艺术的起源可上溯至8000年前的原始农耕时代②秦汉时期已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③汉代墓葬中的青铜俑是当时的代表作④北朝的敦煌、云冈、龙门石窟,都在传统中融入了艺术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二、简答题5.请你概括出我国雕塑艺术在原始农耕时代、秦汉时期、汉代、北朝时期较为典型的特点。
三、材料解析题6.阅读材料:“后皇嘉树,桔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这四句诗句节选自屈原的《桔颂》,意思是:天地间嘉美的桔树,适应南方肥壤沃土。
禀受天命不可迁植,只肯永远生地南楚。
请回答:①屈原写这些诗句的背景何。
②联系所学知识,说说屈原的诗具备什么特点。
答案:1.a2.b3.a4.c5.原始农耕时代:在表现人物和动物的形象时,善于把握各种形体的主要特征,对次要部位和某些细节,往往作省略或虚化的处理;秦汉时期:已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有的雄浑深厚,气势宏阔;汉代:造型夸张诙谐;北朝:在传统风格中融入艺术。
6.①他生活在战国时期,立志报国兴楚,却遭到当权者排挤,长期被流放;②满怀忧愤,将蔑视权贵、忠贞不渝、爱国、爱人民的深情融化在诗歌里。
第四篇:甘肃文化艺术甘肃省是一个有丰厚文化底蕴的省份,有悠久的文化传承。
史前时期,就有我们的先民活动。
秦安县大地湾文化遗址出土大量的新石器时代器物,境内还多处出土大量彩陶,显示了甘肃仰韶文化、齐家文化和辛甸文化的不同特色。
甘肃拥有丰富绚烂的石窟艺术。
驰名中外的“中国四大石窟”甘肃占两席:敦煌莫高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还有榆林窟、炳灵寺石窟、马蹄寺石窟等。
丝绸之路横贯甘肃东西,延绵1600余公里,嘉峪关、古阳关、古玉门关、大漠、长河是特有的景观。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丝绸之路以独有的特色,闪烁出耀眼的光彩。
甘肃的舞台艺术创作,50-60年代,话剧《在康布尔草原上》、歌剧《向阳川》、陇剧《枫洛池》等曾轰动国内。
改革开放初,又出现以舞剧《丝路花雨》、话剧《西安事变》、京剧《南天柱》为代表的一批好剧目。
“八五”期间,一批反映时代精神、地方特色、思想性和艺术性较高的剧、节目脱颖而出,全省新创作剧目140多个。
陇剧《天下第一鼓》、京剧《夏王悲歌》、乐舞《敦煌古乐》、秦剧《西域情》、舞蹈诗《西出阳关》获得了文华奖。
从xx年到xx年全省共获得全国性奖励43项,其中“五个一工程”奖3项,文华奖10项,梅花奖5个。
舞剧《丝路花雨》开创了舞蹈中的敦煌舞派,被评为20世纪经典舞蹈作品,从70年代诞生起,在国内演出近千场,还先后到1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受到盛赞,至今盛演不衰。
席臻贯先生解译敦煌古乐而创编的《敦煌古乐》,引起众多专家和海外人士的关注。
甘肃的民族民间艺术丰富多彩。
民歌有:陇东的信天游,甘南藏民歌,肃南裕固族山歌,河州和洮岷的花儿。
民间舞蹈有:陇东的大秧歌,陇南白马藏族面具舞,兰州太平鼓,武威攻鼓舞,陇西云阳板等。
民间戏曲有:陇东道情,花儿剧,皮影戏,兰州鼓子,藏戏等。
甘肃的文化也不断对外开放和交流,文物、戏剧、舞蹈、音乐、民间民俗艺术、书画等先后到亚、欧、美、非、澳五大洲的近30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和交流,为宣传甘肃、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丝绸之路文化长廊建设工程”,计划到xx年,把古丝绸之路沿线的9个地、市,24个县、市、区,172个乡镇连接贯通成一条文化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