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自然学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自然学科学

我记得一个生动的故事:一个参加小学科学课程编写的女教师在给我们培训时讲的亲身经历的事。她说她的孩子在科学课上,老师讲了蚯蚓喜欢“潮湿、阴暗”的环境,她的孩子回家后,到了晚上,就在自己家的阳台上洒上水,熄灭灯,专心的等蚯蚓到来。你说在城市里,钢筋水泥的地面上,孩子能等来蚯蚓吗?这位女教师说,她作为小学科学课程的编写者,看到这样的现象很痛心,这也充分说明了我们科学教师没有带着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学习科学,而只是“纸上谈兵”。

通过以上故事可以看出,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存在头脑里的知识和现实生活相脱离的现象,看来我们科学课教学上的弊病已经影响了几代人,课堂教学单纯地传授知识,确切地讲只传授课本上的知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严重脱离,长期下来,学生形成了只记住课本知识、读“死书”的习惯,不能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大自然想联系,更不能把课本知识应用于生活,当然谈不上什么科学探究精神了。

萨其曼坚信人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心,这种倾向促使人们面对陌生现象时,尽力找到其发生的原因。天文学家卡尔也说过“每个孩子在他们幼年的时候都是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都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好奇和敬畏。”其实,孩子们天生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只要我们教师引导得法,会让学生发现许多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大自然里。例如:牛顿受苹果落地的启发,发现了万有引力;阿基米德洗澡时,受到启发,发现了浮力定律,等等。我们要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激发学生迫切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

《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还表现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作为科学课程的教师,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应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里去学习科学。

1.到大自然中去体验

大自然不仅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而且还是人类永远都学不完的“大教材”,大自然里面活生生的虫、鱼、鸟、兽;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瞬息万变的电闪雷鸣和客观存在的岩石、土壤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探究对象,如果我们只在教室里学科学,单凭课本、标本、教具是远远不够的,这样会削弱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乐趣。因此,要带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体验,如教学三年级《科学》中的《蚂蚁的观察》《蜗牛的观察》等课时,我们如果把学生束缚在教室中,把课本与大自然隔离开,很有可能把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白白浪费,而让学生将“书中的蚂蚁”和“大自然中的蚂蚁”隔断,这样难免使学生把书中学到的知识与

大自然相脱离。农村学生对蚂蚁、蜗牛都很熟悉,很多同学都玩过蚂蚁、蜗牛,我们把学生带到自然中去观察活生生的蚂蚁、蜗牛,经过感官刺激,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还使学生有类似一个小小“科学家”的体验,他们也会在愉快的环境中尝到成功的喜悦!

2.在家庭生活中学科学

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家中度过,对家庭生活也是最熟悉的。课本是教材,大自然是教材,生活更是一部最现实的大教材,学生可以在生活中学到许多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把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体会知识力量的强大。

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进行探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深冬,我们这儿的孩子都是从田边路间来到学校的,一个很冷的早晨,孩子们来到学校就围着我唧唧咋咋的说:“老师,田埂的草全白了,怎么回事啊?”“老师,豆苗也低下了头?”“老师,我们学校的草坪上也白了?”学生能提出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我非常欣喜,但我没有回答,决定把这个问题抛向全体同学,让学生自己回家做实验:晚上,在碗里盛一小部分水,并放上一截线,把碗放到院子里或田埂上,第二天早晨再去看有什么?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做,并请教父母为什么?(因为我们小的时候都会做,还把它当“冰块”吃)。第二天早上,学生带来了他们的“杰作”,并纷纷汇报自己的发现,气氛异常激烈。最后经过讨论后,大家形成统一意见:热的水蒸气碰到冷的东西,当温度在零度或零下时,就会形成小冰晶,也就是我们说的霜。这时,我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学习了水的三态变化,我想,这块内容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印象深刻的,因为这是他们自己从生活中发现的。

知识只有运用起来才是活的,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最好地方就是家庭生活了。比如学了《食物的营养》之后,让学生回家给自己和家人合理地搭配食物,合理地补充营养;学了《植物和环境》《动物和环境》之后,他们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家里和周围宣传买菜不用塑料袋,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废旧电池不能乱扔,会污染水和土壤等等。像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活动,不但在生活中学到了知识,而且还提高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3.在其他媒体中补充

有线电视几乎进入了每个家庭,许多家长都为怎样能让孩子不看电视而发愁,其实,只要通过正确的引导,在电视中还可以学到许多最新的科学知识。我鼓励学生在做完作业后,可以看看“人与自然”、“探索发现”、“走近科学”等栏目,这些节目的内容、图文、解说对学生产生的教育效果,都是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很难达到的。再有,可以利用网络教室,让学生带着对宇宙的神秘向往自主收搜信息,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比如:“恐龙是怎样灭绝的?”,对于这个问题许多书上有不同的说法,究竟怎样回答才能让学生满意呢?还不如让学生到网络教室,自己去找答案,学生最后得到的肯定要多于“恐龙灭绝问题”的本身。还有,三年级《科学》中有一课是《大树的观察》,由于季节、时间等条件的限制,学生不能观察到大树四季的变化,但在网上,学生都可以查到。还有许多自然现象是很难见到的,如火山、地震等。这些都可以利用网络资料来弥补。

总之,我们小学科学教师们,应该带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进家庭生活、走进网络、走向更广阔的空间去学习科学知识,我们应该为孩子们提供自由成长的乐土。

这样做了,难道还会出现“洒水、熄灯、等蚯蚓”的故事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