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鲁周公世家》学案(含答案)
鲁周公世家导学案
师生共用导学案年级:高二学科:语文执笔:汪艳梅审核:备课组课时及内容:《鲁周公世家》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使用时间:11月22日学习目标:能够流畅地朗读出课文。
了解《史记》“世家”的体例。
适当积累文言知识。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知识一、预习检测1.注意难读的字。
•笃()、伐纣()、大钺()、召公()、缪( )卜()•箕子()、曲阜()、秉圭()、罔()、俟()开龠()、金縢( ) 匮()、屏()璧有瘳()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太公、召公乃缪卜()无坠天之降葆命()我以其璧与圭归()周公藏其策金縢匮中()二、课堂自学指导1、朗读第1段原文和译文,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
需识记。
•笃仁:及武王即位•辅翼:用事•周公把大钺以夹武王•使管叔、蔡叔傅之:•周公不就封2、朗读第2段原文和译文,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需识记。
•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武王有疾,不豫:自以为质:•戴璧秉圭:惟尔元孙王发:•勤劳阻疾: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罔不敬畏:无坠天之降葆命:•以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
•于是乃即三王而卜发书视之:•信吉:兹道能念予一人:•武王有瘳:3、解释下列文言虚词•以继殷祀()•以夹武王,衅社()•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王其无害()4、找到词类的活用,并解释。
理解并识记。
•东伐至盟津•未可以戚我先王•史策祝曰•用能定汝子孙与下地•周公北面里学习札记班级小组姓名5、文言句式,理解识记。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
•告纣之罪于天,乃殷民。
•维长终是图。
•周公藏其策金縢匮中。
6、翻译•(1)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以俟尔命。
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
•(2)王其无害,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
三、能力自测(1)对下面加线的字解释错误的一组是:()A、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
克:攻克B、未可以戚我先王。
戚:使……感动C、危素、张起岩并荐(他),不报。
报:答复(2010年全国卷1)D、及再遇(人名)阵没。
语文一轮精品复习之选修史记4鲁周公世家Word版含答案.doc
(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面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岁则大孰B.异母同颖C.武王蚤终D.知小人之依解析A项“孰”同“熟”;B项“母”同“亩”;C项“蚤”同“早”。
答案 D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武王有疾,不豫.豫:安适,快乐B.未可以戚.我先王戚:忧愁,悲伤C.发.书视之,信吉发:拿出D.东土以集.,周公归报成王集:集中解析B项应为“感动”;C项应为“启封,打开”;D项应为“安定”。
答案 A3.与“作此以诫成王”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周公于是乃自以为质B.若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于天,以旦代王发之身C.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D.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解析D项和例句均为“连词,来”。
A项为“介词,把”;B项为“介词,用”;C项为“连词,表顺承”。
答案 D4.下面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我之所以..质..弗辟而摄行政者B.周公于是乃自以为C.惟尔元孙王发,勤劳..于国..阻疾D.管叔及其群弟流言解析A项指“……的原因”;B项“把……作为”;D项“散布流言”。
答案 C5.下面句中加点词与“平易近民”中的“近”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卜居焉,曰吉,遂国.之B.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C.宁.淮夷东土D.诸侯咸服宗.周解析形容词作动词。
A项为名词作动词;C项为使动用法;D项为意动用法。
答案 B6.下面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3分)A.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B.奸神命者乃旦也C.我文王之子D.周公乃奉成王命解析D项为一般陈述句,其余三项均为判断句。
答案 D7.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公不避嫌疑,摄行朝政,显示出了他胸怀坦荡、光明磊落的性格。
B.管叔及其群弟看出了周公的真实想法,同时也是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才散布流言,诬陷周公。
C.周公告诫伯禽,礼贤下士,应真心诚意,不可倨傲怠慢。
《史记选读》之《鲁周公世家》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史记选读》之《鲁周公世家》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史记选读》之《鲁周公世家》教案(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引言《史记》是中国古代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一部文献史书,被誉为古代史学之典范。
它以严谨、详尽的文字记载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可以通过选读史记,开展历史文化教育与语文教育的交叉教育,使学生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增长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本文将阐述《史记选读》之《鲁周公世家》教案 (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旨在帮助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运用教材,提高教学质量。
一、文本背景《鲁周公世家》载于《史记》中,是其“世家”篇章之一。
通过对周公旦的描写,展现出他的高尚品德与卓越治理才能。
文章结构清晰,文笔优美,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相辅相成。
二、文本解析1.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鲁周公世家》的基本内容和文化内涵,开发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语文素养。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鲁周公世家》的基本内容和文化内涵,探究周公旦的治理理念和方法。
难点:理解古代社会制度,理解古人的思想和行为。
3.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互动交流、演讲、阅读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4. 教学过程(1)导言为学生介绍《鲁周公世家》的文本背景和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阅读学生独立阅读《鲁周公世家》,理解其基本内容和文化内涵。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用笔标记重点内容和问题,以便后续讨论和讲解。
(3)课堂交流让学生根据阅读的内容,交流他们的认识和理解。
可以分小组讨论、PPT展示等方式展开交流,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4)分享让学生集中精力听讲,来自教师或其他同学分享个人见解或对文本的独特解读。
在分享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促进学生的互动和交流。
(5)练笔通过写作引导学生理解古代社会制度和治理理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可以探讨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高中语文 第4课 鲁周公世家2课时作业(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第4课 鲁周公世家一、基础巩固1.以下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B .无坠天之降葆命C .成王少,在强葆之中D .及成王用事,人或谮周公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 傅:辅助 B .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 放:放走 C .人或谮.周公,周公奔楚 谮:说坏话诬陷别人 D .岁则大孰. 孰:同“熟”,丰收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 成王发府,见周公祷书,乃泣,反.周公伯禽即位之后,有管、蔡等反.也A .两个“无以”相同,两个“反”也相同B .两个“无以”相同,两个“反”不同C .两个“无以”不同,两个“反”相同D .两个“无以”不同,两个“反”也不同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告纣之.罪于天 ②使管叔、蔡叔傅之. ③以旦代王发之.身 ④子孙骄奢忘之. ⑤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 ⑥发书视之.,信吉 ⑦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⑧于是伯禽率师伐之.于肸 ⑨使太保召公先之.洛相土 ⑩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 A .①③/②④⑥⑧⑩/⑤/⑦⑨B .①③⑨/②④⑥⑧/⑤/⑦⑩C .①③⑦⑨/②④⑥⑧/⑤/⑩D .①③⑦/②④⑥/⑤⑧/⑨⑩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B .奸神命者乃旦也C .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D .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之中。
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
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
”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史记〉选读》教案:第二专题《鲁周公世家》含答案
《鲁周公世家》教案江苏省丁沟中学陈庆德教学设想:本文位于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第二专题“学究天人体贯古今”的板块,这个板块的学习,旨在了解《史记》的体例。
本文属于“世家"的体例。
仍属于比较难懂的篇目,选文较长,也附了译文。
选修教材的学习,旨在增加阅读,提升素养。
本文的教学宜了解有关常识,通晓大意,基本理解内容,能够有所思考探讨。
以指导阅读的方式来处理选修教材。
在理解疏通时,对于那些浅易的文本,可以用全文总结的方法,一下子全部提取出来处理;对于连教师看一两遍尚不能全部理解的文本,本人的做法就是一段一段来“清障”,这样的课虽然不好看,但实用.专题目标:1、能够流畅地朗读出课文。
2、了解《史记》“世家"的体例。
3、适当积累文言知识。
教时设置:3教时第1教时要点:了解有关内容,流畅朗读,对照译文,基本弄懂,积累文言知识过程:一、导入《史记》中的“世家”实际上就是诸侯作的传记,这是因为诸侯开国承家,子孙世袭,也就给了他们的传记叫做“世家”。
从西周的大封建开始,发展到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先后称霸称雄,盛极一时,用“世家”体裁记述这一情况,是非常妥当的.司马迁把孔子和陈涉也列入“世家",算是一种例外。
司马迁将孔子列入“世家”反映了思想领域的现实情况。
将陈涉列入“世家”,把他的功业和汤放桀,武王伐纣,孔子作《春秋》相比,将他写成为震撼暴秦帝国统治、叱咤风云的伟大历史英雄,又反映了作者进步的历史观。
《史记》中共有世家30篇。
今天我们学习《鲁周公世家》二、题解本篇内容主要是详细地记述了西周开国重臣周公的生平事迹。
周公是所制定的“礼乐行政”,对我国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也具有开山的意义,至今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之中,仍涓涓流淌着西周时代那种重伦理、轻逸乐、好俭朴、乐献身的君子风度和集体精神。
作者饱含着激情,详尽赅赡地叙述了周公的一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胸怀博大、深沉果断,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的高岸君子形象,感人至深。
《鲁周公世家》(学案 活动单)教师版
4.《鲁周公世家》是《史记》三十世家中的第三篇,全文详细地记述了西周开国重臣周公的生平事迹,并择要记载了鲁国经历三十四代君主、历时千余年的历史发展过程。课文节选部分主要记述了周公幼年时代的笃仁纯孝和代理国政时的忍辱负重。
翻译指点:本句的翻译要点是:“若”“负子之责”“以”。
2、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以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
参考译文:你们如果能答应我的要求,我将圭璧献上,恭候您的吩咐。你们若不答应,我就把圭璧收藏起来。
翻译指点:文言文的翻译一方面要注意词语的一一照应,另一方面还要注意语气和关系的照应。本句是两个假设关系的句子,翻译后要体现这一特点。当然,本句中的“以”要翻译好。
慎无以国骄人:慎,千万。无以,不要因为。骄人,在别人面前骄傲。
五、朗读全文,整理积累文言知识。
第二课时
要点:流畅朗读,对照译文,继续疏通弄懂,积累文言知识
过程:
一、朗读未教的课文
二、继续疏通
1、朗读第4、5、6、7段原文和译文,注意积累的词语
看注解和译文,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
果率淮夷而反——放蔡叔——以奉殷祀——宁淮夷东土——毕定——天降祉福——异母同颖——嘉天子命——为诗贻王——未敢训周公——王朝步自周——相土——营成周洛邑——卜居焉——遂国之——南面倍依以朝诸侯——北面就臣位
发书视之:发,打开。
信吉:信,确实,果然。
王其无害:其,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
维长终是图:是,宾语前置的标志,维,只是。图,规划。
第4课《鲁周公世家》学案(含答案)
第4课《鲁周公世家》学案(含答案)第4课鲁周公世家与孔子并称的圣人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知识,重点是古今异义词及“其”的用法。
2.思维概括并评价周公的人品人格,体会司马迁对周公那种深厚的景仰之情。
3.审美赏析写人手法。
学法点拨本文记载了西周时的诸侯国鲁国历经34代国君,历时千余年的历史兴亡过程。
课文节选部分主要记述了西周开国重臣.鲁国开国之君.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做出重要贡献的周公旦的生平事迹,重点突出了他幼时的笃仁纯孝,辅佐武王时牺牲个人的义无反顾,辅佐成王时代理国政的忍辱负重,平定叛乱的果断坚决,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
然而,节选部分文字艰涩.篇幅较长,给同学们阅读带来困难。
那么,如何克服困难,争取学有所得呢1.采取先看译文,后看原文或者边读原文边看译文的办法,整体把握内容,重点把握他作为一个辅臣如何执政,做了哪些事。
2.有所取舍。
全文共15段,对于叙事性强.文字平易的段落要边疏通文字边概括大意,慢慢理解;对于较难的第9段.第14段.第15段可略读,甚至可以不读。
诗美晨读周公庙并序苏轼庙在岐山西北七八里,庙后百步许,有泉依山,涌冽异常,图史所谓“润德泉”,世乱则竭者也。
吾今那复梦周公,尚喜秋来过故宫。
翠凤旧依山硉兀,清泉长与世穷通。
至今游客伤离黍,故国诸生咏雨蒙。
牛酒不来乌鸟散,白杨无数暮号风。
注故宫周公庙。
硉兀硉矹,形容危石高崖。
作者见山石硉兀而想象翠凤曾栖息于此。
凤是传说中的高贵的.祥瑞的.不易见到的鸟,有圣贤出,它才出现。
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据诗序说是周大夫出差过周故都,见宗庙宫室长满了禾黍,有感而作。
诗经豳风东山“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东山诗是咏周公东征事的。
牛酒祭品,指牲畜和酒醴。
“牛酒不来”言其久已无祀。
赏析诗人初来拜谒周公庙,“喜”,表明自己对周公的仰慕,心中想象庙的华贵。
“至今”一转,借景抒情,又为周公庙荒凉.罕有人迹而感伤,有物是人非之感。
《鲁周公世家》教案(苏教版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鲁周公世家》教案(苏教版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鲁周公世家》教案(苏教版选修教案设计)1《鲁周公世家》教案(苏教版选修教案设计)一、教材内容简介《鲁周公世家》是《史记》中的一部纪传体史书,共有三十三篇。
本书主要讲述了鲁国周公旦的家世背景、成就事迹以及后代子孙,以及鲁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等方面的内容。
这部书可以说是了解中国春秋时期社会历史、政治制度等的重要资料。
二、教学目标1.了解《鲁周公世家》的作者、写作背景及历史价值。
2.理解故事背景和历史人物性格特点。
3.掌握故事情节和具体细节,能在生活中运用。
4.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1.《鲁周公世家》的作者、写作背景及历史价值。
2.让学生了解故事背景和历史人物性格特点,并掌握故事情节和具体细节。
四、教学难点1.学生对于《鲁周公世家》的背景了解不够。
2.对于古汉语的理解难度较大。
五、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有针对性的简要讲解经典部分内容,使学生能够对每个人物的外部特征、性格优良之处以及事件过程有一定了解。
2.朗读法:教师朗读故事让学生在文学和语言上有一定的感悟,同时获得语音美的鉴赏能力提高。
3.分析法:教师简单分析故事背景、情节,引导学生深度思考。
4.练习方式:课内互动、小组讨论。
六、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位著名的古代人物鲁国周公旦,并简单介绍他的生平事迹。
2.分析《鲁周公世家》教师在学生已有的文化知识基础上,通过教授古代典籍《鲁周公世家》来进一步带领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
首先,讲解这本典籍的作者和写作背景,简单介绍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特点,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书的内涵。
3.讲解故事背景和历史人物通过各篇章的解读,还原历史的脉络,让学生清晰感受那个时代的社会形态、人物性格等。
讲解诸侯间的关系、婚姻政策、文化传承等。
4.情节剖析把整章故事分小节,分析小节中的人物情节。
在分析中要突出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讲述各自的心路历程。
《鲁周公世家》(学案 活动单)学生版
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畔,同“叛”,反叛。
摄行政当国:摄,统管。行政,国政。当国,主持国家大权。
将以成周:成周,使周的事业完满,成,使动用法。
卒相成王:卒,始终。相,辅佐。
我于天下亦不贱矣:贱,地位低。
一沐三捉发:洗一回澡三次揪自己的头发(提醒自己)。
一饭三吐哺:吃一次饭三次来不及咽而吐出(接待或者找寻他人)。
二、题解
本篇内容主要是详细地记述了西周开国重臣周公的生平事迹。周公是所制定的“礼乐行政”,对我国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也具有开山的意义,至今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之中,仍涓涓流淌着西周时代那种重伦理、轻逸乐、好俭朴、乐献身的君子风度和集体精神。作者饱含着激情,详尽赅赡地叙述了周公的一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胸怀博大、深沉果断,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的高岸君子形象,感人至深。文章也揭露并鞭挞了腐朽没落的统治者淫乱、凶残、委琐的丑恶行径。
祝于神:祝,祈祷。
藏其策于府:策,祈祷的文稿。
成王病有瘳:瘳,(ch6u)病痊愈。
人或谮周公:谮(zan)说坏话诬陷别人。
成王发府:发,打开。
反周公:反同“返”使动;“召回”的意思。
以亡其家:亡,失去。
自度治民:自度,以法度自律。
飨国:飨国,拥有国家。飨,同“享”,享有。
言乃欢:(其)言(百姓)乃欢,省略句。
缪()卜归()开籥()金縢()
匮()有瘳()箕()子践阼()
弗辟()蚤()终祉()福鸱()鸮()
倍依()竆()揃()其蚤()
谮()严()奸()神命飨()国
鳏()寡诞淫厥佚()昃()不暇食百姓说()
将没()肸()伤牯()寇攘()
歭()尔刍茭()糗()粮濞()立
鲁周公世家学案
鲁周公世家学习目标:1、能够流畅地朗读出课文。
2、了解《史记》“世家”的体例。
3、适当积累文言知识。
相关链接:1、鲁:始建国于公元前十一世纪,其辖地在今山东省西南部,都城在曲阜。
公元前256年为楚所灭。
2、周公:姬旦,亦称叔旦。
以其曾祖太王所居周地为采邑,故称周公。
周公是我国政治史、文化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
他帮助周武王开创了周王朝八百年的基业,从而也把我国的第一个文明社会形式推向了巅峰,为我国民族融合、政治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他所制定的“礼乐行政”,对我国民族文化传统的形式,也具有开山的意义,至今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之中,仍涓涓流淌着西周时代那种重伦理、轻逸乐、好俭朴、乐献身的君子风度和集体精神。
3、世家:《史记》体例之一,主要记述世袭封国诸侯的事迹。
4、《鲁周公世家》:《史记》三十世家中的第三篇,全文详细地记述了西周开国重臣周公的生平事迹,并择要记载了鲁国经历三十四代君主、历时千余年的历史发展过程。
原文共有八个部分,分别是周公辅政,西周强藩,长幼之乱,隐公居摄,三桓兴起,公卿争权,楚国灭鲁,史家评论。
课文节选自一二部分,主要记述了周公幼年时代的笃仁纯孝和代理国政时的忍辱负重。
整体感知:第一部分(1-12段)详细记述鲁国公的主要事迹。
第1层——1段——辅助武王,伐纣灭殷。
——笃仁纯孝第2层——2段——。
——义无反顾第3层——3段——临危受命,代理国政。
——忍辱负重第4层——4-6段——。
——坚决果断第5层——7-10 段——。
——胸怀博大第6层——11-12段——周公作为,感动成王。
第二部分(13-15段)交代鲁国公后世君臣无道,与周公的品德形成强烈对比。
字词释义:周公不就封以俟尔命发书视之人或谮周公摄行政当国发书视之,信吉使太保召公先之洛相土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东伐至盟津史策祝曰于是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2.使动用法曰吉,遂国之见周公祷书,乃泣,反周公密靖殷国3.名词作动词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4.意动用法以明示小子不敢臣周公也诸侯咸服宗周文意理解:1、周公旦是一个伟大的人,他在历史上从那几个方面树立了自己的丰功伟绩?(6分)2、曹操《短歌行》一诗的结尾用了周公“一饭三吐哺”的典故:“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020版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专题二 第4课 鲁周公世家 Word版含解析
第4课鲁周公世家——与孔子并称的圣人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知识,重点是古今异义词及“其”的用法。
2.思维:概括并评价周公的人品人格,体会司马迁对周公那种深厚的景仰之情。
3.审美:赏析写人手法。
学法点拨本文记载了西周时的诸侯国鲁国历经34代国君,历时千余年的历史兴亡过程。
课文节选部分主要记述了西周开国重臣、鲁国开国之君、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做出重要贡献的周公旦的生平事迹,重点突出了他幼时的笃仁纯孝,辅佐武王时牺牲个人的义无反顾,辅佐成王时代理国政的忍辱负重,平定叛乱的果断坚决,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
然而,节选部分文字艰涩、篇幅较长,给同学们阅读带来困难。
那么,如何克服困难,争取学有所得呢?1.采取先看译文,后看原文或者边读原文边看译文的办法,整体把握内容,重点把握他作为一个辅臣如何执政,做了哪些事。
2.有所取舍。
全文共15段,对于叙事性强、文字平易的段落要边疏通文字边概括大意,慢慢理解;对于较难的第9段、第14段、第15段可略读,甚至可以不读。
诗美晨读周公庙(并序)苏轼庙在岐山西北七八里,庙后百步许,有泉依山,涌冽异常,图史所谓“润德泉”,世乱则竭者也。
吾今那复梦周公,尚喜秋来过故宫①。
翠凤旧依山硉兀②,清泉长与世穷通。
至今游客伤离黍③,故国诸生咏雨蒙④。
牛酒不来⑤乌鸟散,白杨无数暮号风。
[注]①故宫:周公庙。
②硉兀:硉矹,形容危石高崖。
作者见山石硉兀而想象翠凤曾栖息于此。
凤是传说中的高贵的、祥瑞的、不易见到的鸟,有圣贤出,它才出现。
③《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据诗序说是周大夫出差过周故都,见宗庙宫室长满了禾黍,有感而作。
④《诗经·豳风·东山》:“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东山》诗是咏周公东征事的。
⑤牛酒:祭品,指牲畜和酒醴。
“牛酒不来”言其久已无祀。
[赏析]诗人初来拜谒周公庙,“喜”,表明自己对周公的仰慕,心中想象庙的华贵。
周鲁公
《鲁周公世家》教案2007年1月24日教学目标:1、了解西周开国重臣周公的生平事迹,理解作者对周公的崇敬之情,在此基础上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
2、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文言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3、与本纪比较,明确“世家”所记述的是哪些人的事迹。
教学重点:1、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2、通过概括周公的生平事迹来体会学习周公的崇高精神。
教学难点:部分文言字词的理解教学设想:本文准备上四课时左右,前三课时疏通全文字词注音、字义及句子理解,了解全文主要内容。
第四课时以概括归纳为主。
分析周公事迹及精神,总结文章主题、艺术特色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解题:“世家”,《史记》的重要组成部分,共30篇。
周公是我国政治史、文化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
他帮助周武王开创了周王朝八百年的基业,从而也把我国的第一个文明社会形式推向了巅峰,为我国民族融合、政治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他所制定的“礼乐行政”,对我国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也具有开山的意义,至今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之中,仍涓涓流淌着西周时代那种重伦理、轻逸乐、好俭朴、乐献身的君子风度和集体精神。
司马迁对周公不但有一种深厚的景仰之情,而且把周公作为“立德立功立言”的楷模来学习仿效,要为中国文化发展作出贡献。
在《太史公自序》中,他激动地回忆了父亲临终时的嘱托:“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
”可见,周公的榜样力量是激励司马迁完成《史记》创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篇内容主要是详细地记述了西周开国重臣周公的生平事迹,并择要记载了鲁国经历三十四代君主、历时一千余年的历史发展过程。
但是,历史唯物主义地来看,周、孔所创立的儒家文化也有其消极的一面:泯灭个性,过于保守,强调等级,以及由此带来的繁缛的礼仪……凡此种种,要批判地对待。
另外,司马迁对周公的极度褒扬之中,也表现出司马迁思想的局限。
本篇内容主要是详细地记述了西周开国重臣周公的生平事迹,并择要记载了鲁国经历三十四代君主、历时一千余年的历史发展过程。
《鲁周公世家》学案1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课题《鲁周公世家》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并能翻译浅易的句子。
2、体会作者塑造的周公胸怀博大、深沉果断、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的高岸君子形象,司马迁对周公那种深厚的景仰之情。
3、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二、重点: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并能翻译浅易的句子。
难点:1、体会作者塑造的周公胸怀博大、深沉果断、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的高岸君子形象,司马迁对周公那种深厚的景仰之情。
2、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三、导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了解世家的相关内容。
2、流畅朗读,对照译文,基本弄懂,积累文言知识。
(二)自主学习1、了解文题、体例及背景。
(1)鲁,始建国于公元前十一世纪,其辖地在今山东省西南部,都城在曲阜。
公元前256年为楚所灭。
(2)周公,姬旦,亦称叔旦。
以其曾祖太王所居周地为采邑,故称周公。
周公是我国政治史、文化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
他帮助周武王开创了周王朝八百年的基业,从而也把我国的第一个文明社会形式推向了巅峰,为我国民族融合、政治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他所制定的“礼乐行政”,对我国民族文化传统的形式,也具有开山的意义,至今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之中,仍涓涓流淌着西周时代那种重伦理、轻逸乐、好俭朴、乐献身的君子风度和集体精神。
(3)世家,《史记》体例之一,主要记述世袭封国的诸侯的事迹。
(4)《鲁周公世家》是《史记》三十世家中的第三篇,全文详细地记述了西周开国重臣周公的生平事迹,并择要记载了鲁国经历三十四代君主、历时千余年的历史发展过程。
课文节选部分主要记述了周公幼年时代的笃仁纯孝和代理国政时的忍辱负重。
(5)解决字音笃()伐纣()大钺()召公()箕子()曲阜()秉圭()罔()俟()开龠()瘳()伯禽()大诰()祉福()贻王()鸱鹗()洛邑()谮()飨国()鳏寡()嗣王()诞淫厥佚()缪卜()甲胄()伤牿()逋逃()攘()峙尔刍茭()糗粮()桢干()肸()炀公()濞()立(6)理清文章的思路(三)导学与探究1、朗读第1段原文和译文,注意积累的词语(看注解和译文,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笃仁:辅翼:用事:使管叔、蔡叔傅之:2、朗读第2段原文和译文,注意积累的词语(看注解和译文,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天下未集:自以为质:敷佑四方: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罔不敬畏:无坠天之降葆命:今我其即命于元龟:以俟尔命:发书视之:信吉:王其无害:维长终是图:兹道能念予一人:3、朗读第3段原文和译文,注意积累的词语(看注解和译文,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强葆: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摄行政当国:将以成.周:卒相成王我于天下亦不贱矣: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慎无以国骄人:第二课时学习目标:流畅朗读,对照译文,继续疏通弄懂,积累文言知识学习过程:一、朗读未教的课文二、继续疏通1、朗读第4、5、6、7段原文和译文,看注解和译文,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果率淮夷而反:放蔡叔:以奉殷祀:宁淮夷东土:毕定:天降祉福:异母同颖:嘉天子命:相土:为诗贻王:()未敢训周公:王朝步自周:营成周洛邑:(句式)卜居焉:遂国之:南面倍依以朝诸侯:北面就臣位:2、朗读第8、9段原文和译文,注意积累的词语。
选修语文《鲁周公世家》教案
选修语文《鲁周公世家》教案选修语文《鲁周公世家》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并能翻译浅易的句子。
2、体会作者塑造的周公胸怀博大、深沉果断、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的高岸君子形象,司马迁对周公那种深厚的景仰之情。
3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一、导入新课并介绍文题、背景。
1、鲁,始建国于公元前十一世纪,其辖地在今山东省西南部,都城在曲阜。
公元前256年为楚所灭。
2、周公,姬旦,亦称叔旦。
以其曾祖太王所居周地为采邑,故称周公。
周公是我国政治史、文化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
他帮助周武王开创了周王朝八百年的基业,从而也把我国的第一个文明社会形式推向了巅峰,为我国民族融合、政治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他所制定的“礼乐行政”,对我国民族文化传统的形式,也具有开山的意义,至今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之中,仍涓涓流淌着西周时代那种重伦理、轻逸乐、好俭朴、乐献身的君子风度和集体精神。
3、世家,《史记》体例之一,主要记述世袭封国的诸侯的事迹。
4、《鲁周公世家》是《史记》三十世家中的第三篇,全文详细地记述了西周开国重臣周公的生平事迹,并择要记载了鲁国经历三十四代君主、历时千余年的历史发展过程。
课文节选部分主要记述了周公幼年时代的笃仁纯孝和代理国政时的忍辱负重。
二、范读课文。
1、注意字词读音、断句,扫除字词障碍。
2、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三、给加横线的词正音并释词。
笃(dǔ)仁钺(yuè) 召(shào)公名奭(shì) 缪(bù)卜归(kuì) 开籥(yuè) 金縢(téng)匮(guì) 有瘳(chōu) 箕(jī)子践阼(zuò) 弗辟(bì) 蚤(zǎo)终祉(zhǐ)福鸱(chī)鸮(xiāo)倍依(yǐ) 竆\竆\(qióng) 揃(jiǎn)其蚤(zhǎo) 谮(zèn) 严(yǎn) 奸(gān)神命飨(xiǎng)国鳏(guān)寡诞淫厥佚(yì) 昃(z è)不暇食百姓说(yuè) 将没(mò) 肸(bì) 伤牯(g)ù寇攘(rǎng) 歭(zhì)尔刍茭糗(xiǔ)粮濞(bì)立四、对照注释、译文,自由朗读课文。
《鲁周公世家》导学案和作业纸 (苏教版高一)共3篇
《鲁周公世家》导学案和作业纸 (苏教版高一)共3篇《鲁周公世家》导学案和作业纸 (苏教版高一)1《鲁周公世家》导学案和作业纸 (苏教版高一)《鲁周公世家》是《中国古代史》中的重要篇章,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周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鲁周公世家》的导学案和作业纸。
一、导学案一、古鲁国与周朝的关系及“仲氏之乱”1. 了解古鲁国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其在周朝中的地位。
2. 掌握“仲氏之乱”的起因和结果。
3. 思考:你认为“仲氏之乱”在周朝政治中的意义是什么?二、周公的治国理念及政治成就1. 了解周公的家族背景和政治理念。
2. 认识周公重要的治国思想和政策,如仁政、礼仪等。
3. 掌握周公的重要政治成就,如巩固周朝统一、削弱诸侯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等。
三、周公的先进文化思想及其影响1. 了解周公对于文化教育的重视及其先进思想。
2. 认识周公重要的文化成就,如《诗经》的编纂、礼制的整顿、改革教育制度等。
3. 思考:你认为周公的文化思想和成就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哪些贡献?二、作业纸1. 根据你对古鲁国的了解,结合《鲁周公世家》中的记载,对古鲁国在周朝中的地位进行分析和评价。
2. 比较周公的治国思想和政策与现代政治思想,探究其之间的共性和不同之处。
3. 认识《诗经》的重要性,并分析其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贡献。
4. 如果你是当时的一名文化官员,请你设计一项改革教育制度的方案,并提出你的具体实施计划。
通过以上的导学案和作业纸,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鲁周公世家》的内容,加深对于周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了解,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完成每一项作业,并从中受益匪浅通过学习《鲁周公世家》,我深刻认识到周公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的仁政、礼仪思想、以及对于文化教育的重视,对于周朝的统一、中央集权的加强、文化的繁荣发展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于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了解,我们更能够理解中国的过去和现在,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
鲁周公世家 教案 最终定稿 优秀实用
《鲁周公世家》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并能翻译浅易的句子。
2、体会作者塑造的周公胸怀博大、深沉果断、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的高岸君子形象,司马迁对周公那种深厚的景仰之情。
3学习对比手法的运用。
课前预习一、通假字1.太公、召公乃缪卜(同“穆”,虔诚)2.无坠天之降葆命(同“宝”,宝贵的)3.我以其璧与圭归(同“馈”,奉送)4.金縢匮(同“柜”,柜子)5.武王蚤终(同“早”)6.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中(同“襁褓”)7.反周公(同“返”,召回)8.治有所淫佚(同“逸”,安乐)9.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同“爪”,指甲)10.故中宗飨国七十五年(同“享”,享有)11.岁则大孰(同“熟”,丰收)12.异母同颖(同“亩”)13.东土以集(同“已”,已经)二、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东伐至盟津(名词作状语,向东)史策祝曰(名词作状语,用简策)于是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名词作状语,在郊外)2.使动用法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使动,使……安定)曰吉,遂国之(使动,使……成为国都)见周公祷书,乃泣,反周公(使动,使……返回)密靖殷国(使动,使……安定)3.名词作动词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名词作动词,散布流言)4.意动用法以明示小子不敢臣周公也(意动,以……为臣,把……当作臣子)诸侯咸服宗周(意动,以……为宗,把……当作宗主)三、古今异义词1.用事具多(古义:当权,处理政务;今义:凭感情、意气等行事。
)2.周公于是乃自以为质(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3.久为小人于外(古义:平民,百姓;今义:人格卑鄙的人。
)4.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古义:现在上天;今义:说话时的这一天或现在。
)5.平易近民,民必归之(古义:简便易行;今义:性情态度和蔼或文章浅显易懂。
)四、一词多义即今我其即命于元龟(立即)于是乃即三王而卜(接近,走近)信发书视之,信吉(果然)信有,昔周公命我勿敢言(确实)作作其即位,乃有亮暗(及,等到)作《毋逸》(写)五、虚词积累于异于群子(介词,跟)告纣之罪于天(介词,向)乃命于帝庭(介词,在)周公乃还政于成王(介词,给)以以续殷祀(连词,来)以旦代王发这身(介词,用,拿)我以其璧与圭归(介词,把)慎无以国骄人(介词,因为)起以待士(连词,相当于“而”)东土以集(同“已”,已经)六、特殊句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鲁周公世家》学案(含答案)第4课鲁周公世家与孔子并称的圣人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知识,重点是古今异义词及“其”的用法。
2.思维概括并评价周公的人品人格,体会司马迁对周公那种深厚的景仰之情。
3.审美赏析写人手法。
学法点拨本文记载了西周时的诸侯国鲁国历经34代国君,历时千余年的历史兴亡过程。
课文节选部分主要记述了西周开国重臣.鲁国开国之君.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做出重要贡献的周公旦的生平事迹,重点突出了他幼时的笃仁纯孝,辅佐武王时牺牲个人的义无反顾,辅佐成王时代理国政的忍辱负重,平定叛乱的果断坚决,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
然而,节选部分文字艰涩.篇幅较长,给同学们阅读带来困难。
那么,如何克服困难,争取学有所得呢1.采取先看译文,后看原文或者边读原文边看译文的办法,整体把握内容,重点把握他作为一个辅臣如何执政,做了哪些事。
2.有所取舍。
全文共15段,对于叙事性强.文字平易的段落要边疏通文字边概括大意,慢慢理解;对于较难的第9段.第14段.第15段可略读,甚至可以不读。
诗美晨读周公庙并序苏轼庙在岐山西北七八里,庙后百步许,有泉依山,涌冽异常,图史所谓“润德泉”,世乱则竭者也。
吾今那复梦周公,尚喜秋来过故宫。
翠凤旧依山硉兀,清泉长与世穷通。
至今游客伤离黍,故国诸生咏雨蒙。
牛酒不来乌鸟散,白杨无数暮号风。
注故宫周公庙。
硉兀硉矹,形容危石高崖。
作者见山石硉兀而想象翠凤曾栖息于此。
凤是传说中的高贵的.祥瑞的.不易见到的鸟,有圣贤出,它才出现。
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据诗序说是周大夫出差过周故都,见宗庙宫室长满了禾黍,有感而作。
诗经豳风东山“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东山诗是咏周公东征事的。
牛酒祭品,指牲畜和酒醴。
“牛酒不来”言其久已无祀。
赏析诗人初来拜谒周公庙,“喜”,表明自己对周公的仰慕,心中想象庙的华贵。
“至今”一转,借景抒情,又为周公庙荒凉.罕有人迹而感伤,有物是人非之感。
全诗虚实对比方法运用得分恰当。
语言积累与梳理一.基础梳理1.通假字1太公.召公乃缪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无坠天之降葆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3我以其璧与圭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4周公藏其策金縢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成王少,在强葆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武王蚤终,成王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8周公乃自揃剪断其蚤沉之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故中宗飨国七五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0作立政,以便百姓。
百姓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岁则大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12唐叔得禾,异母同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成王乃泣,反周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同“穆”,虔诚2同“宝”,宝贵3同“馈”,奉送4同“柜”,柜子5同“襁褓”,包裹婴儿用的被子和带子,代指极年幼6同“叛”,背叛7同“早”,早早地8同“爪”,指甲9同“享”,享有10同“悦”,高兴11同“熟”,丰收12同“亩”,代指土地13同“返”,这里是“召回”的意思2.一词多义1戚2克3国答案1亲戚/感动2战胜/能3封国/国都/建都3.虚词归纳其答案代词,那些/代词,他的/语气副词,表推测,可译为“当,可以”/语气副词,表推测,可译为“恐怕”/语气副词,表肯定期望,可译为“一定”/语气副词,表未来时,可译为“将”4.古今异义词1用事居多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周公于是乃自以为质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3久为小人于外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4今天动威以彰周公之德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5平易近民,民必归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6明日,武王有瘳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古义主持朝廷政事。
今义行事。
2古义把当作。
今义认为。
3古义地位低的人。
今义人格卑鄙的人。
4古义现在上天。
今义说话时的这一天;现在,目前。
5古义简便易行。
今义性情或态度谦逊,和蔼;文章浅近易懂。
6古义第二天。
今义明天。
必备知识古今异义的五种情况古汉语中有大量的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概括起来,古今异义大致有以下五种情况1词义扩大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又包括在今义之中。
如“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扩大为泛指一切河流;“中国”本义只指中原地区,现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2词义缩小词的古义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的现象。
如“金就砺则利”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
3词义转移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
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中的“牺牲”,古义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多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4感情色彩变化古今词义在演变的历史过程中,出现了褒贬意义相互转化的现象。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已变为贬义词。
5名称说法改变如“目”改称“眼睛”,“日”改称“太阳”。
5.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并解释一下1东伐至盟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2史策祝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3于是成王乃命鲁得郊祭文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见周公祷书,乃泣,反周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密靖殷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7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曰吉,遂国之___9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诸侯咸服宗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答案1名词作状语,向东2名词作状语,用简策3名词作状语,在郊外4使动用法,使安定5使动用法,使返回6使动用法,使安定7名词作动词,散布流言8意动用法,把当作国都9意动用法,以为臣,把当作臣子10意动用法,以为宗,把当宗主6.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1维长终是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2异于群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3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宾语前置句2状语后置句3判断句4判断句7.翻译下面的句子1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