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合集下载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二、精神文化,它是由人类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长期 絪蕴化育出来的价值观、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构成 的心态文化层。这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第三、行为文化,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 行为定势。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于日常起居之中, 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的行为模式。 第四、制度文化,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 范、社会组织构成。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 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国家、经济、 政治、宗教社团、教育、科技、艺术组织等。
国人的是一连串的反思。
正当中国的论坛上却还在为应不应该祭孔吵个不 停,很多人对孔子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之时,韩国人 已经在准备拿祭孔大典去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下一步 就是把孔子彻彻底底地变成韩国人了。韩国人论证孔 子是韩国人还有这样的论据:朝鲜半岛最早建立政权 的是商朝贵族箕子。箕子是商朝纣王的亲戚,西周武 王伐纣。箕子不愿意接受西周统治。于是率领5000名 商朝人逃跑到朝鲜半岛和辽东半岛,建立了政治难民 国家—箕子朝鲜。而商朝大部分人都留在了中国,分 布在西周封建的宋卫等多个国家。宋国的第一个国君 就是箕子的亲戚—微子,孔子是宋国贵族后代,当然 也就是韩国祖宗箕子的后代了。
年,韩国历史小说《蚩尤天皇》再次戏说中国历史,最 近该书内容被披露后引起议论纷纷——书里不但将中华民 族始祖之一的蚩尤追溯为祖先,更在描述争夺中原的‚涿 鹿之战‛时,称蚩尤征服轩辕黄帝,让对方在剑下屈膝投 降,不禁令国内读者大跌眼镜。
韩国计划在2008年之前完成"风水申遗"的收集 整理等准备工作,如果没有特别的原因,则可 能会申报成功的。种种迹象表明,韩国从总统、 联合国秘书长到平民都将风水摆上桌面,而我 们对风水文化的提倡还多为民间行为。在最新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35项文化遗 产中,中国"风水申遗"无一席之地。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三重动力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三重动力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三重动力□李雪竹【内容摘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优秀传统文化、先进西方文化、科学的时代文化等为重要内容的,代表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社会文化。

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应当从需要、目标、创新三方面分析先进文化的发展动力,构建以国家文化安全需要和人民群众文化需要为根本动力、以核心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思想为重要动力、以文化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内在动力的动力系统。

【关键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需要;文化创新【作者简介】李雪竹(1991 ),女,河南新乡人;河南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优秀传统文化、先进西方文化、科学的时代文化等为重要内容,以“四有”为文化建设目标的面向未来的大众的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总体趋势,代表了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

在先进文化建设中,应当深入分析先进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探究先进文化建设的影响因素,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

一、需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动力文化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也是人的需要的重要表现形式,人对文化的需要往往随着文化发展以及人的需要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符合中国的社会性质及社会理想的社会文化,它不仅具有自觉性、前瞻性、包容性、开放性、科学性等特征,还拥有无尽的生命活力和深厚的社会基础,在鞭挞丑恶、揭露愚昧、批判腐败、推动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就源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需要,源于人民群众不断发展变化的文化需要[1]。

(一)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需要是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动力。

对一个国家而言,国家安全、政权稳定等是国家的核心利益和基本需要,也是国家和政府最为关心的事情。

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从未放弃对中国的“分化”和“西化”,试图通过文化入侵、意识形态渗透等方式颠覆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环境和互联网时代下,自由主义、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普世价值等西方思想文化肆意泛滥,给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带来严峻挑战,并严重威胁着我国文化安全。

浅论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浅论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形 态 的文 化 ) 是一 定社 会 的 政治 和经济 的 反 映, 又给 予 伟 大影 响 和作用 于 一定 社 会 的政 治 和经 济 : 而经
济是 基 础, 治则 是经 济 的集 中的表 现 。” 政 …我们 党
维普资讯
第 2期 总 第 7期 20 0 2年 6月 南京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A T N V R IA I DCIALSN N I G (o i cec C A U I E ST TSME I N I A JN Sca S ine l
文 化 是社 会 历史 变 革 的有 力杠 杆 ,文 化建 设 在 社会 建 设 中具 有 重要 意 义 。在 当今 社会 ,文化 已经
是基 础 , 开放 性 是精 神 风貌 , 具体 体 现 在如 下 方 面 。 1 坚持 和巩 固马克 思主 义 的 指导 地 位 是建 设 先进 文化 的根 本 马克 思 主义 的指 导 是 我们 党 始终 代 表 先进 文 化 前 进方 向 的根 本 保证 ,也是 我 们文 化 先 进 性 的科学
v nc d c lur t Chi s aace sis s o r a te r tc la r ci a sg fc n e F o a e u t e wih ne e ch r t r tc i fg e t h o e ia nd p a tc i l ini a c . r m te a e o h o o n f te i h n ft e c mp ne to h
化 建设 构 成要 素 角度 和 社 会 主 义 的 制 度要 求 出发 , 者 从 社 会 主 义 文 化 建设 的 指 导 思 想 、 础 工 程 、 作 基 重要 内容 、 中心 环 节 、 竭 不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深入人心,提升文化素质,促进人民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思想引领、文化传承、产业发展和国际交流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思想引领思想引领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和源头。

党的指导思想和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

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其融入到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同时,我们要充分发挥党的宣传部门的作用,加强对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文化传承文化传承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注重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加强对青少年的文化熏陶,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此外,要大力支持优秀文化作品的创作和传播,通过文艺作品传递正能量,引导社会风尚,建设和谐文化环境。

三、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有力支撑。

我们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同时,要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培育,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此外,要推动文化科技创新,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拓展文化产业的边界,加快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让优秀的文化产品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四、国际交流国际交流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互鉴。

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的渠道和范围,加强对外文化传播,增进国际间的友谊和互信。

同时,要适时向世界传播中国的文化成果,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总结起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支撑。

思想引领、文化传承、产业发展和国际交流是其重要方面。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理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社会生活的重要领域,是人类实践和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旨在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就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理论进行综述。

一、文化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意识和社会关系的产物。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与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相适应,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第一,文化是阶级斗争的产物。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文化是由统治阶级所掌控和塑造的,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和利益需要。

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文化要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反映劳动人民的价值观和利益诉求。

第二,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

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具有推动作用,它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促使社会发展和进步。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注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第三,文化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支撑。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文化要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经济、政治、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发展。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注重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是以人为本、发展全面、科学民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它以以下原则为指导: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科学指导,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守真理、科学和人民性,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

第二,推动文化的大众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贴近人民群众,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普及教育、普及科学知识,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文化的红利。

第三,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考点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涵(是什么,作为背景了解即可) 所谓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

这种力量既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还表现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主义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确立这个宏伟目标依据(新书P96)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

2、意义:文化的一般作用中去思考建设文化强国的意义。

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路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关键: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4、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5、内容、要求:(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体措施)(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具体措施)(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体措施P113)6、可以从一、二、三单元思考怎么做。

具体看问题和材料考点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什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新书P96)如何判定:站在时代前列,符合历史潮流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

我国的先进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主义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当代中国)二、为什么:1、当前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坚持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始终不渝地面向广大人民群众。

这是由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决定的,也是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要求。

文化建设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我们的文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充分体现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满足人民不同层次的、多方面的、丰富的、健康的精神需要,激发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我们的文化必须充分表现我们人民的优秀品质,赞美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所取得的伟大胜利。

我们的文学家、艺术家应当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着力塑造社会主义的新人,要塑造社会主义建设的创业者,表现他们那种有革命理想和科学态度、有高尚情操和创造能力、有宽阔眼界和求实精神的崭新面貌。

我们的文学家和艺术家要深入生活,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中吸取思想营养,使其创作获得真正的艺术生命。

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

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不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双百”方针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要努力创造一种勇于探讨和创新的气氛,增进不同学术和艺术观点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借鉴。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精简篇)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精简篇)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满足全国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新期待,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文化建设的新高潮。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蓝图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意义从文化自身来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由文化自身的特性和本质所决定的: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是流动的血脉、民族的基因;文化是温馨的家园、精神的寓所。

从国际来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由文化在当今国际竞争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决定的: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

约瑟夫奈说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它通过吸引而非强制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对内它包括文化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对外它包括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对历史和未来则表现为文化的辐射力和生命力。

我们来看一个悬殊的对比:全世界100本图书,85本从发达国家流向不发达国家;全世界100小时音像制品,74个小时从发达国家流向不发达国家;美国是第一文化大国,文化产业规模在GDP中占比排第二,美国电影占全球电影10%,却占有全球50%的观影时间;日本仅次于美国,文化产业规模比电子、汽车业还要大,其动漫产业占世界市场63%,游戏领域占世界市场1/3;而我国文化产业在世界市场中的份额不足4%。

美国有一个关于国力的L.S克莱因评价方程:即 P=国力=硬实力软实力其中C 资本 S 目的 E 经济 M 军事 W--意志在一个国家硬实力一定的条件下,软实力越强,综合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从国内来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由文化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和功能决定的:必须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所谓引领风尚,是指文化的引领导向功能;教育人民,是指文化的教化育人功能;服务社会,是文化服务社会各方面功能;推动发展,是文化推动科学发展的功能。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精神家园,也是一个国家走向富强的有力支撑。

当今中国文化发展迅猛,对外,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对内,文化的凝聚力显著增强。

文化以“文”化人,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的素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近五年,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已成为社会的共识,涌现出一批反映民族精神和时代气韵的优秀文化作品,它们弘扬主旋律,体现多样化,记录民族复兴足音,反映社会前进步伐,讴歌时代精神。

那么,在新时期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如何建设和谐文化?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这是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必须认真研究和回答的问题。

第一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文化的内涵“文化”一词有多种含义。

中国古代最早对文化的解释出自《周易》:“观乎人文以化天下”,强调文化的教化人的作用,而在西方,英国的泰勒则认为:“文化或文明从一种广泛的人种学意义上说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他所有人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

”这里的文化主要反映人的属性以及人化的过程。

总之,文化的含义是丰富的,不能简单化的理解。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实践活动的成果的总和。

也就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的、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总和。

就其本质而言,文化也就是人化,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化的过程,也是文化的过程。

一部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也可以说是文化积淀的历史。

文化作为人在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成果,就其构成形态而言,包括三个层次:一是物质层面的文化,即通过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及其成果来体现的人类文化。

它构成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文化中最为活跃和易变的因素。

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在全球化迅猛发展条件下,中国的文化经济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成为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

我们要充分利用我们所具有的发达国家所不具有的文化资源优势,高度重视全球化为我国的文化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把我国的文化建设放在全球化的坐标中进行科学的历史定位,从而制定相应的文化经济发展战略。

中国的文化经济要适时地融入世界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和互动使文化在全球的传播速度和规模空前增加,各民族文化都将在与他族文化的交往中吸收他族文化的精华来优化自己民族的文化,进而又会出现不同文化的相互融合趋势,全球文化也就会在冲突与融合的交互中走向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新阶段。

我们在文化建设中要积极吸取国际上的优秀文明成果。

要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

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这不仅是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世界文化的发展方向。

将市场和计划两种体制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在全球化进程中,市场经济法则成为世界经济规则和相同的制度语言。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由市场经济派生出来的与其相适应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等文化要素逐步得以确立,进而形成市场经济体制文化。

而与此同时,应当认识到中国长期以来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些观念,如重视社会公平的理念、大公无私的胸怀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并没有过时,不仅不能被抛弃,还应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予以发扬光大。

在经济全球化这一背景下,我们在制定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时,首先就是要将这两种体制文化有机地进行整合,将市场经济的优秀理念与计划经济的优秀理念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形成有机统一的新型文化。

抓住机遇,实施经济文化一体化战略,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

经济文化一体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经济发展离不开人的文化素质的提高,一定的经济土壤必然生长出与之相适应的文化。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其成果的文化,是源于人民大众实践又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是继承人类优秀精神成果的文化,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

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五大报告作了十分明确而简洁的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这是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综合国力剧烈竞争,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中国国民素质和人才资源开发的现状,面对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面对中国40多年特别是近20年来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而提出的科学概念。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强弱不仅要看物质财富的多寡和社会发展速度的快慢,而且要看文化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水平,要看人才资源和智力资源开发的程度。

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的转化,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是文化建设和人的素质的提高。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文化建设是现代化事业的决定性因素。

正如十七大报告指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

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位一体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党的根本性质的内在要求,是我们党始终保持自身先进性的集中表现。

浅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浅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浅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作者:张学军来源:《神州》2012年第26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魂。

先进文化是人类之文明进步的先导和旗帜。

先进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中代表时代前进方向,体现时代精神的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指与先进生产力和生产相适应,能够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文化;是指能够提升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伦理道德,促进人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文化;是指能够满足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的文化。

先进文化的内容决定了它具有时代性、实践性、科学性、民族性、开放性、创新性等一系列基本特征。

2002年2月22日,作为第374位登上八达岭长城的外国元首;美国总统布什感叹道;‘长城依旧,而中国却今非昔比’。

近十年来、中国的巨变为世人所瞩目。

这里有表层的、看得见的感自身受的变化。

城市和乡村日新月异,生活方式已与父辈大相同;但更有深层的,不易察觉却将福射来的变化。

近年社会的高速前行正逐步勾勒出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清晰轮廓。

文化一方面是人类精神价值的体现,是一个民族精神的生存状态;另一方面也是精神产品生产的庞大的社会部门,是一种特殊的和具有巨大利益的产业。

文化发展一方面标志了一个民族的精神状况,另一方面也标志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文化的发展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及竞争在冷战后的‘全球化’的语境之中更成为了世界不同社会和民族发展的关键课题。

1908年8月,中国现代文化的伟大先驱者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中表达了他对于中国文化发展的期望;‘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后非失国有制血脉,‘屹然独立于天下,’他的期望在一百年后正在变成现实。

文化走向市场走向世界文化的市场化是十年来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市场文化带来的大众文化兴起,带动了文化产业和消费的发展,又给文化精神价值的发展带来了问题;既给我们的文化带来了巨大活力,也产生了许多不可回避的矛盾,如何发展文化市场和规范文化市场是我们在新世纪文化建设中的重要课题。

事实证明,有序的市场才是文化起飞的契机和前提。

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胡锦涛同志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讨论时讲话时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一是要提高全民族素质。

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民族素质竞争。

要充分发挥教育对提高人的素质的基础性作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大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力度,加大对义务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使每一个适龄青少年都能接受良好教育。

要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在全社会树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的学习培训,使每个人都不断获得新知、增长才干,跟上时代前进步伐。

要在全体人民中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观念、提倡科学方法,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学习科学、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良好氛围,促进全民族科学素质的提高。

要牢牢把握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积极推动文化创新,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充分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

二是要培养大批优秀人才。

国家兴盛,人才为本。

要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工作措施,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努力造就大批优秀人才。

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的环境,不拘一格选人才,建立健全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体制机制,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氛围,开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人才辈出的局面。

三是要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

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

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

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

当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是多元的,这是社会生活多元性决定的;而用先进修饰文化,就是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问题了,所以“先进文化”是一元价值取向的。

一般来说,先进文化就是指科学的、健康的、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和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文化。

那么,在当前,什么是先进文化呢?江泽民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可见,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其价值取向是有利于个人、家庭、国家、全人类的和谐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人们在心灵自由、身体健康、财富自由等方面获得最大满足,全球一体,最终实现多民族、多文化相互尊重竞和并存而共荣。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载体。

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它与具体的国家、民族的具体历史条件相联系,因而具有自身的特点。

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其内容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致的。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鼓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又根植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带领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对发展先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解

对发展先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解

对发展先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解发展先进社会主义文化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

在当今世界多元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发展先进社会主义文化,成为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深入探讨先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特点以及发展路径,并分享我对这一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一、先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些价值理念旨在引领全体人民积极向上的行为准则,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2 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先进社会主义文化的表现之一是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这包括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追求和伦理道德素养,提高国民的道德水平和精神追求。

1.3 创新驱动发展先进社会主义文化需要与时俱进,积极借鉴和吸收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注重创新驱动发展。

这包括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使先进社会主义文化不断与时代同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二、发展先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特点2.1 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发展先进社会主义文化要培养人民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这意味着人们需要具备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能够思考和分析社会问题,并勇于探索新的理念和方法。

2.2 多元化与包容性先进社会主义文化不仅要尊重个体的多样性,还要鼓励包容性发展。

这意味着无论是文化表达形式还是文化观念,都应该给予多元化的空间,让不同的观点和声音得到尊重和平等对待。

2.3 人民主体地位发展先进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将人民视为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和受益者。

文化应该服务于人民,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提高人民的文化素养和满意度。

三、发展先进社会主义文化的路径3.1 教育的重要作用教育是培养先进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途径。

要构建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念,加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创新,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重要内容。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精神,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求我们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要特点,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积极探索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要特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目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它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和发展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代表时代进步潮流和历史发展要求,在多样化的文化观念和社会思潮中居于主导地位。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现实性与理想性的有机统一。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服从服务于亿万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

如果脱离这一实践基础与现实需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

同时,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精神支撑,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具有理想性。

科学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础之上,符合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体现了人类文化发展趋势,具有科学性。

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握和运用文化建设的客观规律。

同时,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文化权益为基本价值追求和评判标准,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具有鲜明的人文性。

民族性与开放性的有机统一。

一方面,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制度、发展道路等高度契合,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为广大中国人民所认同和接受。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关键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关键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关键【摘要】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有两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一是如何铸就精神和灵魂,二是如何“推”和如何“行”。

【关键词】文化建设;精神;灵魂;推行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

全党全国要为实现这些目标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目标是否能够实现,笔者认为以下两个方面至关重要。

一、文化建设贵在铸就精神和灵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

文化建设必须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防止精神迷失。

道德溃败、精神匮乏、诚信缺失等等归根到底都是精神迷失。

因此,加强文化建设应把共有精神家园的塑造放在优先位置,着力建构起能够统领全国、为国人所信仰的文化精髓、精神价值和道德准则,如公平正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共同富裕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建构体系,使之成为国家、民族的灵魂,促使全体国民矢志不渝地追求。

中特 文化建设论文

中特 文化建设论文

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对于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首先,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

其次,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再次,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

第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建设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和谐精神为核心,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的一种精神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文化建设将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对发展经济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所以,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要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以经济发展促文化建设,以文化建设促经济发展。

必须防止和克服这样的倾向,因发展经济而忽视文化建设,因文化建设而放松经济发展。

这是必须牢牢把握的一个基本原则。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

当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局势发生了空前剧烈的变化。

要在新的形势下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方位,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对全球化的狭义理解,主要指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世界市场的一体化,国际金融的一体化等等。

广义的全球化的理解则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一体化,指人类克服自然地理因素的限制,在世界范围内全方位的联系、沟通、交流和互动。

与时俱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与时俱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与时俱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作者:申联红来源:《科学导报》2022年第19期关键词:与时俱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梳理党百年来的历史,党总能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始终把先进文化建设作为工作重心,以此引领人民把握方向,凝聚力量。

回望走过的百年历程,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在发展经济、增强国力的同时,要充分挖掘、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独特魅力和强大影响力。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复兴,当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

系统论认为文化在整个国家系统中是协调政治、经济、社会及其它要素的关键,当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时,会推动经济发展。

否则就会起迟滞甚至相反作用。

可见,发展先进文化,持续保障文化先进性,大大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纵观中华民族发展史,从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汉魏六朝的风云际会、唐宋大家的绚丽篇章,到明清之际的时代变迁,仁爱知礼等为代表的向上向善优秀文化理念已深深融入中华文化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基因图谱。

从人类历史广阔视角来看,时代变迁抑或王朝更迭,无不是文化重构且与时俱进的过程。

很明显,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化的作用是重要的,是潜移默化的。

没有它的支撑,发展将变得黯然失色,强盛更无从谈起。

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岁月,毛泽东同志从来没有放松文化建设工作。

他认为,任何社会没有文化就建设不起来。

由此,党领导开展了促进文化建设的工作,产生了延安文化、左翼文化、抗日文化等,开辟了促进革命胜利的第二条战线,起到了“轻骑兵”作用。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文化建设工作与其他工作一样放在了重要位置来抓,社会各个领域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各种人才相继涌现,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得到大力提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市场竞争和有序开放的持续深入,使发展要素被充分调动,促使中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但也出现了一些精神颓废、道德滑坡的客观现象。

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坚持发展好经济,还需抓好文化的建设,抓好精神文明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题:人类历史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任命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升华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发展。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党的十六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路。

对于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正文: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励的复杂局面,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怎样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谐文化,这是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开创社会主义新局面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先进文化是健康的科学的向上的,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

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它影响人的精神和灵魂,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是否拥有先进文化,是否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决定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的素质、能力和兴衰。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

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我们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的极端重要性。

其次,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引起世界各种思想文化,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展开了相互激荡,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

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不但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积极吸取世界其它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是关系广大发展中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

关于文化建设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作用的深刻揭示,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体现了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觉。

再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要实现这个目标,不仅要发展经济,完善民主法制,而且要使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所有这些,都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是: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 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党的十五大制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纲领,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任务,明确地把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规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文化的作用越来越大。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我们党在领导文化建设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指导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方针和原则。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坚持以什么为指导、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危化建设的根本问题。

不仅决定着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也决定着文化的性质。

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主线,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促进人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努力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文化利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双百方针是对文化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反映了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

要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努力营造生动活泼,求真务实的良好氛围,存分发扬学术民主和艺术民主,在学术问题上提倡不同的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流派的争鸣和切磋,提倡健康说理的批评和反批评。

尊重文化发展的规律,尊重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的繁荣发展。

注意区分学术问题,思想认识问题,政治问题的界限。

对政治问题,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

对学术问题,要提倡学术民主,平等讨论,相互切磋。

对思想认识问题,要加强有针对性的引导,努力解释疑惑,分析事理。

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鲜活的实际,火热的生活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是文化发展与创新的丰富土壤和不竭源泉。

只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文化建设才能回答和解决现实问题,反映生活本质,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时间,在时代的高起点上,不断发展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准确把握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发展的特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多给人民群众提供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做到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特色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文化成果。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和互动使文化在全球的传播速度和规模空前增加,各民族文化都将在与他族文化的交往中吸收他族文化的精华来优化自己民族的文化,进而又会出现不同文化的相互融合趋势,全球文化也就会在冲突与融合的交互中走向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新阶段。

我们在文化建设中要积极吸取国际上的优秀文明成果。

要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

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这不仅是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世界文化的发展方向。

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繁荣是文化建设的永恒主题,管理是文化繁荣发展的有力保障,两者紧密联系相互促进。

要坚持重在建设,把文化建设作为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要坚持科学管理和依法管理,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行业等自律手段,推进文化领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要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转化文化发展方式,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

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在全球化进程中,市场经济法则成为世界经济规则和相同的制度语言。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由市场经济派生出来的与其相适应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等文化要素逐步得以确立,进而形成市场经济体制文化。

而与此同时,应当认识到中国长期以来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些观念,如重视社会公平的理念、大公无私的胸怀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并没有过时,不仅不能被抛弃,还应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予以发扬光大。

在经济全球化这一背景下,我们在制定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时,首先就是要将这两种体制文化有机地进行整合,将市场经济的优秀理念与计划经济的优秀理念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形成有机统一的新型文化。

经济文化一体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经济发展离不开人的文化素质的提高,一定的经济土壤必然生长出与之相适应的文化。

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当代产业结构中的重要一环,具有极大的经济潜力,对于丰富文化生活、提高公民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绩,但由于自然、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与发达国家比较仍有较大差距。

崭新的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模式为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这一趋势,大力促进我国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着力培育文化力,提升经济力,这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重要途径。

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文化领域的行业,单位的特性也不一样。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既要积极又要稳妥。

要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足部推开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统筹兼顾。

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分阶段,分步骤的推进。

总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繁荣昌盛。

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题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的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深社会主义的位大师阿金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