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缆设计规范
本地网光缆传输工程设计规范
传输节点可分为核心节点、汇聚节点和接入节 点三类,传输节点的设置应依据电信网的总体 发展规划、综合各种因素进行考虑。
通信建设工程设计规范培训
SDH本地网光缆传输工程设计规范 YD/T50242005
传输汇聚节点的设置原则如下:
地理代位置况应适猴中,源传输始路由派较丰垒富,派光缆谎线路刷网组困织方乘便。 宜设楼置在步业务贯量集赶中的广业务赶点: 各传饮输汇棍聚节仗点所企辖的滨传输镜节点码数量隔应
相皇差不质大。 应有良好的供电条件。
传输年接入果节点沃的设成置原哭则如鉴下:
宜选阻择在民用户杨数量犬较多涝、电膝源条泊件容芦易 保帅证的析地方瓶。
20事23菠/5若/19祸
23
通信建设工程设计规范培训SDH止本地梅网光近
传输系统制式及容量的确定应考虑当时设备 的商用化水平。
20昂23赴/5从/19波
21
通信建遭设筛工程异设计绕规范厌培训
S工D程H素设本计地规籍网范光Y馒D缆/传T5谅0输24-2005
SDH钞组网顾方式 SDH川网络员的物狼理拓昼扑结衬构包头括线伟形、爱 星 形 话 、树静
形环形及格形五种基本类型。设计中不同层面 的所网络后拓扑坛结构蹄应根立据以敌下因坊 素统毯筹考利虑,脚注重远近结合,选择符合 目标网络要求、有 利从于远驱期发仓展的逮 网络赖结构粉,并泡按计矮划有霸步骤便地分 期实施。
通信建设工程设计规范培训
SDH本地网光缆传输工程设计规范 2005
YD/T5024-
SDH信号在网络节点处的比特率等级应符合表 3.0.1规定
由于目前实际应用的网络节点出的比特率最高为STM-64,因此表
光缆施工及设计相关规范
光缆线路工程建设相关标准9. 1光缆线路工程建设相关标准9. 1. 1国家标准(GB)(1)GB 50373—2006《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本规范主要对通信系统工程的管道及通道的规划与设计作出规定和要求。
主要内容包括总则、通信管道及通道的规划与设计原则、通信管道及通道的路由及位置的确定、通信管道容量的确定、管材的选择、通信管道的埋设深度、通信管道的弯曲及段长、通信管道的敷设、人(手)孔设置、光(电)缆通道和光(电)缆进线室设计等内容。
一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新建地F通信管道及通道工程的设计。
(2)GB 50374-2006《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本规范主要对通信系统工程的管道的施工及验收作出规定和要求。
主要内容包括总则;器材检验;工程测量;上方工程;模板、钢筋、混凝土及砂浆;人(手)孔、通道建筑;敷设管道和工程验收等内容。
是通信管道工程施工、监理、随工验收、竣工验收、编制竣工文件等工作的技术依据。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通信管道」程的施工和验收工作。
9. 1. 2行业标准(YD)(l)YD5102. 2005《长途通信光缆线路工程设计规范》本规范丰要内容包括光缆传输系统、容量选择、线路路由、线路敷设、站址选择和线路防护。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长途通信陆地光缆传输系统的线路工程设计,改建、扩建及其他类似光缆线路工程可参照执行。
(2)YD 5121-2005《长途通信光缆线路工程验收规范》本规范主要内容包括总则、光缆器材及光缆路由、光缆敷设安装、光缆接续安装、光缆中继段测试、竣工文件编制、工程验收等内容。
工程验收包括:随工质量检验、工程初验、工程试运转及工程终验。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长途通信光缆线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改建、扩建及其他光缆线路工程也应参照执行。
(3)YD5137. 2005《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本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本地通信工程电缆(铜线对市内通信电缆)线路设计、光缆线路设计、光(电)缆线路防护和电缆线路传输设计等内容。
光缆敷设规范及要求
光缆敷设规范及要求光缆敷设规范及要求a、长度及整体性每条光缆长度要控制在800M以内,而且中间没有中继。
b、光缆最小安装弯曲半径在静态负荷下,光缆的最小弯曲半径是光缆直径的10倍;在布线操作期间的负荷条件下,例如把光缆从管道中拉出来,最小弯曲半径为光缆直径的20倍。
对于4芯光缆其最小安装弯曲半径必须大于2英寸(5.08CM)。
c、安装应力施加于4芯/6芯光缆最大的安装应力不得超过100磅(45公斤)。
在同时安装多条4芯/6芯光缆时,每根光缆承受的最大安装应力应降低20%,例如对于4*4芯光缆,其最大安装应力为320磅(144公斤)。
d、光纤跳线的安装拉力光纤跳线采用单条光纤设计。
双跨光纤跳线包含2条单光纤,它们被封装在一根共同的防火复合护套中。
这些光纤跳线用于把距离不超过100英尺(30M)的设备互连起来。
光纤跳线可分为单芯纤软线和双芯纤软线,其中单芯纤软线最大拉力为27磅(12.15公斤),双芯纤软线最大拉力为50磅(22. 5公斤)。
室外光缆敷设的方式室外光缆敷设的方式有三种方式:地下管道敷设,即在地下管道中敷设光缆;直接地下掩埋敷设;架空敷设,即在空中从电线杆到电线杆敷设。
a、地下管道敷设此种方式是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方式。
用该方式敷设光缆时会遇到三种情况:小孔—小孔,即光缆从地上通过一个建筑物的小孔进入地下管道,再从另一个建筑物处的小孔出来;人孔—人孔,即光缆经人孔进入管道,由此牵到另一个人孔,光缆在其中走直线;在有一个或多个转弯的管道中牵引光缆。
在上面这些情况中,可以使用人力或机器来牵引,在选择方式时,不妨先试一试人工牵引是否可行,否则采用机器进行牵引,但不论何种方式,均需要注意光缆安装弯曲半径、安装应力等规范。
在选择能够使用的管道时要注意所选的管道能够保证每条光缆长度在800M 之内,同时和电力管道必须至少有8CM混凝土或30CM 的压实土层隔开。
b、直接地下掩埋敷设该方式适合于距离较远并且之间没有可供架空的便利条件时采用,掩埋深度起码要低于地面0.5M,或应符合本地城管部门有关法规规定的深度。
光缆敷设技术规范
光缆敷设1.一般规定1.1 光缆的弯曲半径应不小于光缆外径的15倍,施工过程中不应小于20倍。
1.2 布放光缆的牵引力应不超过光缆允许张力的80%。
瞬间最大牵引力不得超过光缆允许张力的100%。
主要牵引应加在光缆的加强件(芯)上。
1.3 光缆牵引端头可以预制也可以现场制作。
直埋或水底铠装光缆,可作网套或牵引端头。
1.4 为防止在牵引过程中扭转损伤光缆,牵引端头与牵引索之间应加入转环。
1.5 布放光缆时,光缆必须由缆盘上方放出并保持松弛弧形。
光缆布放过程中应无扭转,严禁打小圈、浪涌等现象发生。
1.6 光缆布放采用机械牵引时,应根据牵引长度、地形条件、牵引张力等因素选用集中牵引、中间辅助牵引或分散牵引等方式。
1.7 机械牵引用的牵引机应符合下列要求:1)牵引速度调节范围应在0~20米/分,调节方式应为无级调速;2)牵引张力可以调节,并具有自动停机性能,即当牵引力超过规定值时,能自动发出告警并停止牵引。
1.8 布放光缆,必须严密组织并有专人指挥。
牵引过程中应有良好联络手段。
禁止未经训练的人员上岗和无联络工具的情况下作业。
1.9 光缆布放完毕,应检查光纤是否良好。
光缆端头应做密封防潮处理,不得浸水。
2.管道光缆2.1管道光缆敷设前应作好下列准备1)按设计核对光缆占用的管孔位置;2)在同路由上选用的孔位不宜改变,如变动或拐弯时,应满足光缆弯曲半径的要求;3)所用管孔必须清刷干净。
2.2人工布放光缆时每个人孔应有人值守;机械布放光缆时拐弯人孔应有人值守。
2.3光缆穿入管孔或管道拐弯或有交叉时,应采用导引装置或喇叭口保护管,不得损伤光缆外护层。
根据需要可在光缆周围涂中性润滑剂。
2.4光缆一次牵引长度一般不大于1000米。
超长时应采取8字分段牵引或中间加辅助牵引。
2.5光缆布放后,应由专人统一指挥,逐个人孔地将光缆放置在规定的托板上,并应留适当余量避免光缆绷得太紧。
2.6接头所在人孔的光缆预留长度应符合表中的规定;设计要求作特殊预留的光缆绷得太紧。
光缆施工规范及要求
光缆线路施工要求光缆敷设方式通信光缆的敷设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管道、直埋和架空敷设方式。
一、光缆线路工程实施要求(一)基本要求1、一般要求(1)线路工程实施前应按设计图纸进行复测,重新丈量线路路由长度、人孔井位置。
复测中因外界环境变化而导致路由不通或存在危及线路安全隐患的地段,要及时反馈给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并在下达设计变更通知单后再进行调整、实施。
(2)施工前应根据光缆盘长和路由情况进行合理配盘,应尽量按盘号顺序敷设,以减少光纤参数差别所产生的接头本征损耗;光缆单盘标准长度:管道光缆以2km做为配盘基数,架空光缆按3公里配盘,直埋光缆按3公里配盘;靠近局站侧的单盘长度不宜小于500米,严禁使用短段光缆。
(3)光缆敷设安装的最小曲率半径应符合下表的要求:光缆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指标表波纹管和钢管管孔内应穿放子管道,其子管道总外径不应超过原管孔内径的85%,子管道内径不宜小于光缆外径的15倍。
(5)光缆引上部分均采用Φ80mm钢管保护,钢管内穿放2根子管,子管规格为Φ28/32mm聚乙烯塑料管。
钢管下部延伸至人(手)孔内或地下,钢管上方管口以及子管管口应作堵塞处理。
(6)光缆线路在施工过程中要考虑光缆必要的预留长度,主要包括光缆接头处的预留长度、光缆弯曲增加长度、局站内预留长度等。
光缆的预留长度要严格按照下表要求实施,对特殊地段可结合工程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光缆预留长度表XX局为A端,XX中继站为B端。
(二)架空光缆线路安装要求1、杆路建筑安装要求(1)电杆的规格及选用架空杆路全程采用油木电杆,电杆稍径φ14-20厘米。
杆路建筑标准杆高为8米,标准杆距为50米,超过65米按长杆档处理。
光缆距地面的高度达不到要求时,可采取增加电杆高度的方式,当电杆高度为12米以下时(不含12米)采用单接杆方式,当电杆高度为12米以上时采用品接杆方式。
接杆时电杆锯出断面及刨平面需用沥青作防腐处理,接杆下节杆稍径不得小于上节杆稍径,单接杆时下节杆稍径不小于上节杆根径的四分之三。
光缆技术规范
光缆技术规范光缆技术规范是为了确保光缆设计、铺设和使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高光缆的传输性能和使用寿命,制定的一系列技术标准和规范。
1. 光缆的选择1.1 根据需要确定光缆的类型、规格和芯数,以满足传输需求。
1.2 光缆外护层应选用材料阻燃性能好、抗老化性能强的材料。
1.3 在特殊环境中,如高温、潮湿、腐蚀等,应选择具有相应特性的光缆。
2. 光缆的铺设2.1 光缆管道应清理干净,确保光缆顺畅铺放。
2.2 光缆应按照设计要求保持合适的弯曲半径,防止光纤损坏。
2.3 光缆敷设时应注意保护光缆的绝缘层,避免剪切和损坏。
3. 光缆的连接和接续3.1 光缆连接应使用光纤连接器,保证连接质量。
3.2 光缆的接续应采用熔接或机械接续技术,确保接续的可靠性。
3.3 光缆的接续点应进行光纤的检测和测试,确保接续质量。
4. 光缆的保护和维护4.1 光缆应有光缆护套,在安装过程中需要做好光缆的保护工作,避免光缆被损坏。
4.2 光缆敷设完毕后应进行测试,确保光缆传输性能正常。
4.3 长时间未使用的光缆应定期进行测试,确保光缆的质量和性能。
5. 光缆的标识和记录5.1 光缆的端子应进行标识,方便管理和维护。
5.2 光缆的铺设和连接点应有详细的记录,包括位置、长度、接头等。
5.3 对光缆的维护和测试结果应进行记录,供日后参考和查询。
6. 光缆的紧急处理和修复6.1 在光缆出现线路中断或故障时,应及时进行紧急处理和修复。
6.2 线路中断或故障的原因应进行分析和检测,以避免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6.3 光缆紧急处理和修复后,应进行测试和验证,确保正常使用。
总之,光缆技术规范的制定和遵守,有助于提高光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保障光缆的传输性能和使用寿命。
对于建设和维护光纤通信网络具有重要意义。
长途通信干线光缆传输系统线路工程设计规范
长途通信干线光缆传输系统线路工程设计规范1、光缆线路路由的选择1.1 直埋光缆线路路由的选择1.1.1光缆线路路由方案的选择,应以工程设计任务书和干线通信网络规划为基础,进行多方案比较。必须保证通信质量,使线路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和便于施工、维护。在满1.1.2足干线通信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考虑沿线地区的通信需求。1.1.3选择光缆线路路由时,应以现有的地形地物、建筑设施和既定的建设规划为主要依据,并应充分考虑铁路、公路、水利、长途管道等有关部门发展规划的要求。1.1.4光缆线路路由一般宜避开干线铁路,且不应靠近重大军事目标。1.1.5光缆线路路由,在符合大的路由走向的前提下,宜沿靠公路,但应顺路取直,避开路边设施和计划扩改地段,距公路不宜小于50米。1.1.6光缆线路路由应选择在地质稳固、地势较为平坦的地段,尽量减少翻山越岭,并避开可能因自然或认为因素造成危害的地段。路由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到线路稳固、运行安全、施工及维护方便和投资经济的原则。1.1.7宜选择在地势变化不剧烈、土石方工作量较少的地方,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及岩溶地表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震液化、沙埋、风蚀、盐渍土、湿陷性黄土、崩岸等对光缆安全有危害的地方。应避开湖泊、沼泽、排涝蓄洪地带,尽量少穿越池塘、沟渠,在障碍较多的地段应合理绕行,不宜强求长距离直线。并应考虑建设地域内水利及土地利用长期规划的影响。1.1.8光缆线路穿越河流,当过河地点附近存在可供光缆敷设的永久性桥梁时,光缆宜在桥上通过。采用水底光缆时,应选择在负荷敷设水底光缆要求的地方,并应兼顾大的路由走向,不宜偏离过远,对于河势复杂、水面宽阔或航运繁忙的大型河流,应着重保证水线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可局部偏离大的路由走向。1.1.9光缆线路通过水库的位置,应在水库的上游。当必须在水库的下游通过时,应考虑水库发生事故,危及光缆安全时的保护措施。1.1.10光缆不应在水坝上或坝基下敷设。如需在该地段通过时,必须报批工程主管单位和水坝主管单位,批准后方可实施。1.1.11光缆不宜穿过大的工业用地,如大型工厂和矿区等。当必须在该地段通过时,应考虑地层沉陷对线路安全的影响,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1.1.12光缆不宜穿越和靠近城镇及开发区,少穿越村庄。当必须穿越或靠近村镇时,应考虑村镇建设规划的影响。1.1.13光缆不宜通过森林、果园及其他经济林区或防护林带。对于地面建筑设施和电力、通信线缆等应尽量避开。1.1.14光缆线路应考虑强电影响,不宜选择在易遭受雷击、腐蚀和机械损伤的地段。1.1.15光缆线路路由应考虑到建设地域内的文物保护、环境保护等事宜,减少对原有水系及地面形态的扰动和破坏。1.2架空光缆线路路由的选择2、光缆线路敷设安装2.1敷设方式选择2.1.1长途通信省际干线光缆线路在非市区地段敷设时应以采用管道或直埋方式为主。省内干线光缆线路除管道和直埋方式外也可采用架空方式。2.1.2长途干线光缆线路在市区内敷设应以采用管道方式为主,对不具备管道敷设条件的地段,可采用简易塑料管道、槽道或其他示意的敷设方式。2.1.3长途干线在下列情况下可采用局部架空敷设方式:(1)必须穿越峡谷、深谷等采用其他敷设方式不能保证安全或建设费用过高的地段;(2)地下或地面存在其他设施,施工特别困难、原有设施业主不允许穿越或陪补费过高的地段;(3)因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等原因无法采用其他敷设方式的地段;(4)受其他建设规划影响,无法进行长期性建设的地段;(5)地表下陷、地质环境补稳定的地段;(6)其他不能采用管道或直埋方式敷设的地段,如陡峭山岭等。2.1.4在长距离直埋地段局部架空时,可以不改变光缆外护层结构。2.1.5长途干线光缆穿越河流的敷设方式,应以线路安全稳固为前提,并结合现场情况按下列原则确定:(1)路由附近有永久性坚固桥梁可以利用的,光缆应当在桥上敷设。(2)不具备桥上敷设条件,或建设费用过高时,河床情况适宜的一般河流可采用定向钻孔或水底光缆的敷设方式。采用定向钻孔时根据实际情况可不改变光缆护层结构。(3)遇有河床不稳定,冲淤变化较大,或河道内有其他架设规划,或河床土质不利于施工,无法保障水底光缆安全时,可采用架空跨越方式。注:(1)其他预留按实际需要。(2)由管道或直埋至架空引上每处增加6~8m.2.3 直埋式光缆线路的敷设与安装要求注:1.采用钢管保护时,与水管、煤气管、石油管交越时的净距可降低为0.15m。光缆与热力管靠近时,应采取隔热措施;2.大树指直径30cm以上的树木,对于孤立大树,还应考虑防雷要求;3.穿越埋深与光缆相近的各种地下管线时,光缆宜在管线下方通过;4.地下光缆与采取了防腐蚀措施的高压石油、天然气管接近时,除满足表中的距离要求外,还应考虑防腐蚀的距离要求或采取有效的防腐蚀措施;5.地下光缆采用了防腐蚀和防机械损失措施后,与积肥池等易腐蚀地带的净距可降为1~1.5m;6.光缆与易塌方土井的净距不宜小于5m;7.与高压电力线路的交叉跨越角度:宜不小于30度;8.距电厂、变电站的接地装置:一般情况宜大于200m;2.3.2埋深:注:1.边沟设计深度为公路或城建管理部门要求的深度;2.石质、半石质地段应在沟底和光缆上方各铺100mm厚的细土或沙土,此时可将沟深视为光缆的埋深;3.上表中不包括冻土地带的埋深要求,对此在工程设计中应另行分析取定;(2)缆沟a.光缆沟的尺寸必须把光缆沟挖到所需的深度,光缆沟底部宽度(W b)随光缆的数目而变,顶宽(W a)可用下式来计算:W a=W b+0.1D(cm)式中:D-埋深(cm)挖沟深度(d)由光缆类型而定。通常,由下式来确定:+D+10(cm)注:沼泽、盐盖土视作软石;2.3.2 光缆可同其他通信光缆或电缆同沟敷设,但不得重叠或交叉,缆间的平行净距不应小于10cm。2.3.4 光缆线路标石的埋设应负荷下列要求(1)下列地点应埋设光缆标石a.光缆接头、转弯点、预留处;b.适于气流法敷设的长途塑料管的开断点级接续点;c.穿越障碍物或直线段落较长,利用前后两个标石或其他参照物寻找有困难的地方;d.装有监测装置的地点及敷设防雷线、同沟敷设光、电缆的起止地点,直埋光缆的接头处应设置监测标石;此时可不设置普通标石;e.需要埋设标石的其他地点;(2)利用固定的标志来标示光缆位置时,可不埋设标石;(3)光缆标石的埋设要求:光缆标石宜埋设在光缆的正上方。接头处的标石,埋设在光缆线路的路由上;转弯处的标石,埋设在光缆线路转弯处的交点上。标石应当埋设在不易变迁、不影响交通与耕作的位置。如埋设位置不宜选择,可在附近增设辅助标记,以三角定标方式标定光缆位置。2.3.5直埋光缆接头应安装在地势较高、较平坦和地质稳固之处,应避开水塘、河渠、沟坎、道路等施工、维护不便,或接头有可能受到扰动的地点。光缆接头盒可采用水泥盖板或其他适宜的防机械损伤的保护措施。2.3.6 光缆线路穿越铁路、通车方忙或开挖路面受到限制的公路时,应采用钢管保护,或定向钻孔地下敷管,但应保证其他地下管线的安全。采用钢管时,应伸出路基两侧排水沟外1m,光缆埋深距排水沟沟底不小于80cm,并符合相关部门的规定。钢管内径应满足安装子管的要求,但。
光缆设计规范
目录1. 光缆端别确定 (1)2. 架空光缆线路敷设要求 (1)2.1 杆路 (1)2.2 光缆 (12)2.3 光缆接续 (14)2.4 宣传牌、警示牌 (15)3. 管道光缆线路敷设要求 (16)3.1 疏通及清洗管孔 (16)3.2 放塑料子管 (16)3.3 管孔使用原则 (17)3.4 放管道光缆 (17)3.5光缆在人孔中的安装及预留 (17)3.6 人孔接头保护及安装 (18)4. 直埋光缆线路敷设要求 (18)4.1 埋深及与其他建筑物间距离 (18)4.2 沟底处理 (19)4.3 光缆布放 (19)4.4 回填土 (19)4.5 直埋光缆过路过河保护 (20)4.6 标石 (20)4.7 对地绝缘 (20)4.8 排流线 (21)5. 局内光缆 (21)5.1 进局方式: (21)5.2 安装说明 (23)电信传输设计部· 2010 · 031. 光缆端别确定本期工程接入站点为B端,原有基站或被接入接头盒为A端2. 架空光缆线路敷设要求2.1 杆路(1)电杆本次工程全部选用8米木电杆,要求使用梢径大于12cm防腐松(杉)木电杆,架空光缆杆路按设计要求立杆,电杆洞深应达到规定,洞深偏差小于50mm。
直线线路的电杆位臵应该线路路由的中心线上,电杆中心线与路由中心线的偏差应不大于50mm,电杆本身应上下垂直。
角杆应在线路转角点内移,内移值木杆为一个根径,水泥杆为半个根径。
终端杆竖立后应向拉线侧倾斜100~200mm。
线路时应装在线路一侧,但相邻杆均设臵杆根装臵时,应交错装设。
杆档长度不等时,应装在长杆档侧。
角杆、终端杆单装臵时,应装在拉线方向反侧,与拉线呈T形垂直;双装臵时,下装臵装在拉线侧,上装臵装在拉线反侧,上下装臵与拉线呈T形垂直。
杆根装臵装设位臵误差应不大于±50mm。
负荷较大的电杆或土质松软的地方采用杆根垫木。
②接杆:本次工程基本杆高为8米,超过8米杆高按单接杆处理,超过10米杆高按品接杆处理,单接杆及品接杆接合长度均为156cm,穿钉直径16mm,用4.0F铁线做箍线,单接杆箍线6道,品接杆箍线8道。
敷设光缆的规范与标准
一. 直埋光缆1. 光缆重叠长度和预留参考长度项 目直埋 管道 架空12m0.5-1m10‰7‰-10‰5-10m ,可按实际需要调整。
10-20m ,可按实际需要调整。
53.54.33.34 型形 式 或者 04 型15D 30D3. 直埋光缆埋深标准敷设地段及土质普通土、硬土沙砾土、半石质、风化石全石质、流砂市郊、村镇市区人行道接头重叠长度(普通不小于)人手孔内自然弯曲光缆沟或者管道内弯曲架空光缆自然弯曲地下局站内每侧预留地面局站内每侧预留2. 光缆最小弯曲率半径标准光缆外护层 无外护层 静态弯曲 10D动态弯曲 20D ≥1.2 ≥1.0 ≥0.8 ≥1.2 ≥1.012.5D25D333 型.43 型 敷设方式埋深(m)7‰18m12m公路边沟:石质(坚石、软石) 边沟设计深度以下0.4其他土质边沟设计深度以下0.8公路路肩≥0.8穿越铁路(路基面)、公路(路≥1.2基面)沟渠、水塘≥1.2河流按水底光缆要求注:1.石质、半石质地段应在沟底和光缆上方各铺100mm 厚细土或者沙土。
沟底铺沙厚度可视为光缆的埋深。
2.光缆可同其他通信光缆或者电缆同沟敷设,但不得重叠或者交叉,缆间的平行净距不小于10cm。
4.直埋光缆与其他建造设施间的最小净距标准单位:m 名称平行时交越时市话管道边线(不包括人孔) 0.75 0.25非同沟的直埋通信光、电缆0.5 0.25埋式电力电缆(35KV 以下) 0.5 0.5埋式电力电缆(35KV 以上) 2.0 0.5架空线杆及拉线 1.5 0.5给水管(管径小于30cm) 0.5 0.5给水管(管径30-50cm) 1.0 0.5给水管(管径大于50cm) 1.5 0.5高压油管、天然气管10.0 0.5热力、下水管 1.0-10 0.5燃气管(压力小于300kpa) 1.0 0.5燃气管(压力300-800kpa) 2.0 0.5排水沟0.8 0.5房屋建造红线或者构筑物基础 1.0树木(市内、村镇大树、果树、行道树) 0.75树木(市外大树) 2.0水井、坟墓 3.0粪坑、积肥池、沼气池、氨水池等 3.0注:1.采用钢管保护时,与水管、煤气管、石油管交越时的净距可降低为0.15m。
光缆技术规范书
光缆技术要求1.1 光纤光缆的主要设计指标本工程选用缆内光纤符合ITU-T G.652D建议的光缆。
本工程光缆主要采用新建杆路、利旧杆路、新建管道、利旧管道、直埋光缆方式敷设。
设计使用普通型松套层绞式光缆、室外填充式A护套皱纹钢带聚乙烯保护套式光缆。
程式为GYTA-24B1、GYTA-48B1、GYTA53-24B1。
1.1.1缆内光纤1.1.1.1 G.652D光纤(1)模场直径9.2±0.4μm @1310nm(2)包层直径标称值:125μm偏差:±1.0μm(3)模场同心度偏差:≤ 0.5μm(4)包层不圆度:小于0.7%(5)截止波长λcc(在20米光缆+2米光纤上测试)<1270nmλc(在2光纤上测试)<1260nm(6)光纤衰减系数在131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系数为:0.36dB/km。
在1285~1339nm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310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0.03 dB/km。
在水(OH-吸收峰)处(1383±3nm)衰减最大值为0.36dB/km。
在155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值为:0.22 dB/km。
在1480~1580nm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550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的差值:不超过0.05d B/km。
1625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系数:0.24dB/km。
光纤衰减曲线应有良好的线性并且无明显台阶。
用OTDR检测任意一根光纤时,在1310nm和1550nm波长处500m光纤的衰减值应不大于(αmean+0.10 dB),αmean是光纤的平均衰减系数。
(7)弯曲衰减特性光纤(在1550nm和16250nm波长上)以37.5mm为弯曲半径,松绕100圈后衰减增加值均小于0.05dB。
(8)色散零色散波长范围为1300~1324nm。
最大零色散点斜率不大于0.093ps/(nm2·km)。
光缆敷设规范及要求
光缆敷设规范及要求a、长度及整体性每条光缆长度要控制在800M以内,而且中间没有中继。
b、光缆最小安装弯曲半径在静态负荷下,光缆的最小弯曲半径是光缆直径的10倍;在布线操作期间的负荷条件下,例如把光缆从管道中拉出来,最小弯曲半径为光缆直径的20倍。
对于4芯光缆其最小安装弯曲半径必须大于2英寸(5.08CM)。
c、安装应力施加于4芯/6芯光缆最大的安装应力不得超过100磅(45公斤)。
在同时安装多条4芯/6芯光缆时,每根光缆承受的最大安装应力应降低20%,例如对于4*4芯光缆,其最大安装应力为320磅(144公斤)。
d、光纤跳线的安装拉力光纤跳线采用单条光纤设计。
双跨光纤跳线包含2条单光纤,它们被封装在一根共同的防火复合护套中。
这些光纤跳线用于把距离不超过100英尺(30M)的设备互连起来。
光纤跳线可分为单芯纤软线和双芯纤软线,其中单芯纤软线最大拉力为27磅(12.15公斤),双芯纤软线最大拉力为50磅(22. 5公斤)。
室外光缆敷设的方式室外光缆敷设的方式有三种方式:地下管道敷设,即在地下管道中敷设光缆;直接地下掩埋敷设;架空敷设,即在空中从电线杆到电线杆敷设。
a、地下管道敷设此种方式是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方式。
用该方式敷设光缆时会遇到三种情况:小孔—小孔,即光缆从地上通过一个建筑物的小孔进入地下管道,再从另一个建筑物处的小孔出来;人孔—人孔,即光缆经人孔进入管道,由此牵到另一个人孔,光缆在其中走直线;在有一个或多个转弯的管道中牵引光缆。
在上面这些情况中,可以使用人力或机器来牵引,在选择方式时,不妨先试一试人工牵引是否可行,否则采用机器进行牵引,但不论何种方式,均需要注意光缆安装弯曲半径、安装应力等规范。
在选择能够使用的管道时要注意所选的管道能够保证每条光缆长度在800M 之内,同时和电力管道必须至少有8CM混凝土或30CM的压实土层隔开。
b、直接地下掩埋敷设该方式适合于距离较远并且之间没有可供架空的便利条件时采用,掩埋深度起码要低于地面0.5M,或应符合本地城管部门有关法规规定的深度。
光缆的规范
光缆的规范光缆的规范是指光缆的设计、生产、安装和维护等环节中需要遵循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
这些规范主要涉及光缆的物理特性、机械性能、光学性能和使用环境等方面,对于保障光缆的稳定运行和有效传输信号至关重要。
首先,光缆的规范要求光缆具有一定的物理特性。
这包括光缆的材料、结构和尺寸等方面。
为保证光缆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规范要求光缆的材料应选用高强度的材料,如高强度的光纤、高强度的保护层、抗拉强度高的外护套等。
此外,规范还要求光缆的尺寸和重量要符合一定的要求,以便于安装和维护。
其次,光缆的规范还要求光缆具有一定的机械性能。
这包括光缆的抗拉强度、耐磨性、耐压性等方面。
为保证光缆在各种复杂的施工环境中能够正常运行,规范要求光缆的抗拉强度应符合一定的标准,以便光缆能够承受一定的外部拉力。
此外,规范还要求光缆具有一定的耐磨性和耐压性,以应对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机械冲击和压力。
再次,光缆的规范还要求光缆具有一定的光学性能。
这包括光缆的传输损耗、带宽、衰减等方面。
为保证光缆能够传输足够的信号和保持信号的稳定性,规范要求光缆的传输损耗应低于一定的阈值,带宽应符合一定的要求,衰减也应在可接受范围内。
此外,规范还要求光缆的色散和非线性光学特性要在可控范围内,以减小信号传输中的失真和干扰。
最后,光缆的规范还要求光缆能够适应各种使用环境。
这包括光缆的温度范围、湿度范围、耐腐蚀性等方面。
为保证光缆能够在各种环境中稳定运行,规范要求光缆能够适应不同的温度变化,耐受一定的湿度以及抵抗腐蚀。
此外,规范还要求光缆能够抵御各种外部介质的侵蚀,如化学品、微生物等。
总体而言,光缆的规范是为了确保光缆能够稳定运行和高效地传输信号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
这些规范涵盖了光缆的物理特性、机械性能、光学性能和使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对于保障光缆的质量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遵循这些规范,才能够保证光缆在各种复杂的应用场景中正常工作,满足用户的需求。
光缆施工技术设计规范方案
光缆施工技术设计规范方案一、引言为了保证光缆施工技术的有效实施和项目的顺利进行,制定本规范方案是必要的。
本方案旨在规范光缆施工技术设计,确保光缆施工的高质量和高效率。
二、施工技术设计原则1.安全原则: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安全因素,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工程的安全稳定。
2.经济原则:在设计中尽量减少施工成本,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
3.效率原则:设计中考虑施工的工期和进度,确保施工任务能够按时完成。
4.可靠原则:设计中优选可靠稳定的光缆施工方案,确保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三、施工技术设计内容1.光缆材料选择:根据工程需求和现场环境,选择合适的光缆材料,包括光纤的类型、灰皮管材料和保护层材料等。
2.光缆布线规划:根据工程和现场需求,合理规划光缆的布线路径和长度。
考虑到光缆的弯曲半径、拉力和接头点的安排等因素。
3.光缆敷设方式:根据现场情况,选择合适的光缆敷设方式,包括直埋敷设、架空敷设、管道敷设等。
在设计中确定光缆敷设的深度、距离和角度等参数。
4.光缆连接方案:根据工程需求和现场情况,设计合适的光缆连接方案,包括光缆连接器的选择和接头盒的布置。
5.光缆保护方案:设计合适的光缆保护方案,包括灰皮管的选择、接头盒的密封和保护、线路标识和警示等。
6.施工工艺流程:根据光缆敷设和连接的特点,设计施工的工艺流程,包括挖沟、埋管、敷设光缆、连接接头等环节。
7.施工设备与工具:根据光缆施工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和工具,包括挖掘机、管道定位仪、光缆拉线器、断线探测仪等。
8.安全措施:设计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包括工程现场的防护措施、施工人员的个人防护装备和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操作等。
四、施工技术设计验收标准1.设计文件的规范性和完备性。
2.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施工技术设计方案与实际施工需求的符合程度。
五、总结本方案详细阐述了光缆施工技术设计的要求和流程,设计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到施工的顺利进行和项目的质量。
宽带光纤接入工程设计规范
宽带光纤接入工程设计规范一、设计原则1.安全性原则:在设计光纤接入工程时,应合理布局光缆线路,保证光缆的安全和可靠性。
同时,应选择具备保护性能的光纤回路,以防止光纤被损坏。
2.可靠性原则:光缆线路设计应遵循光纤分纤箱距离用户端距离尽量短的原则,减少信号传输时的衰减,提高可靠性。
3.灵活性原则:光缆布线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方便后期系统的扩展和维护。
4.经济性原则:在设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光缆规格和布线方案,以避免资源浪费和不必要的成本。
二、光缆线路设计1.光缆布线:光缆应通过人防、管道等保护措施进行保护,避免损坏。
在光缆布线时,应尽量避免弯曲或拉伸过大,以免影响信号传输质量。
2.光缆走向:光缆走向应尽量选择直线、无弯曲的路径,以减少光纤连接点带来的插损和信号衰减。
3.光缆固定:光缆应采用专用夹具或固定件进行固定,确保光缆固定牢靠,防止松动和断裂。
4.光缆的保护措施:应在光缆的重要部位设置保护套管、穿管和防护板,以保护光缆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三、分光器的设计1.分光器的选择:应根据用户数量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分光器,确保光纤信号能够均匀分配给各个用户,并满足用户数的扩展需求。
2.分光器的布置:分光器应布置在靠近用户端的电缆井或配线箱内,并且应固定在合适的位置,以方便后续的维护和管理。
3.分光器的测试:对于安装和调试完成的分光器,应进行光纤互联和功率检测,以验证分光比和输出功率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分光器的保护:应在分光器周围设置防护装置,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并防止人为损坏。
四、用户端接入点的设置1.用户端接入点的位置:用户端接入点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靠近用户终端的位置,以便用户使用和维护。
2.接入点的防护:接入点应设置在人们不易触及的位置,以防止被外界因素损坏。
3.接入点的标识:接入点应设置清晰可见的标识,便于用户和维护人员查找和识别。
五、其他规范要求1.光纤的连接:光纤的连接应采用专用的连接器,确保连接质量和稳定性。
光缆预留标准
光缆预留标准光缆预留标准一、总体说明光缆预留标准旨在规范光缆布设、接续、终端、保护及测试过程中的预留操作,确保光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标准适用于室外光缆和室内光缆的预留。
二、室外光缆1. 室外光缆的布设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预留长度一般为5-10米。
2. 在光缆进入设备箱或终端箱时,应留出足够长度的光缆以便于连接设备或跳线。
3. 在光缆布设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过度弯曲或受力,以免损坏光纤。
4. 室外光缆的预留位置应选择在安全、不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的地方,如设备箱、终端箱内或其附近。
三、室内光缆1. 室内光缆的布设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预留长度一般为1-2米。
2. 在光缆进入配线架或接续盒时,应留出足够长度的光缆以便于连接跳线或尾纤。
3. 室内光缆的预留位置应选择在配线架或接续盒附近,避免占用过多空间。
四、光缆接续1. 光缆接续前应确保光缆清洁,避免灰尘、污垢或其他杂质影响接续质量。
2. 光缆接续时应根据不同的光纤类型选用合适的接续器,并按规定步骤进行接续。
3. 光缆接续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光纤,避免光纤受到过度弯曲或受力。
4. 光缆接续后应对接续质量进行检查,确保接续损耗符合要求。
五、光缆终端1. 光缆终端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选用合适的终端器或尾纤。
2. 光缆终端时应确保光纤连接器清洁,避免灰尘、污垢或其他杂质影响连接质量。
3. 光缆终端时应按照规定步骤进行操作,确保连接可靠。
4. 光缆终端后应对连接质量进行检查,确保连接损耗符合要求。
六、光缆保护1. 光缆应放置在安全、干燥、不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的地方,避免损坏光纤。
2. 光缆在运输和布设过程中应采取保护措施,如使用护套、包装箱等,以避免光缆受到损坏。
3. 光缆保护的方式应根据环境条件和光缆类型选择,确保保护效果符合要求。
七、光缆测试1. 光缆布设前应对光缆进行测试,确保光缆符合设计要求。
2. 光缆接续后应对接续质量进行测试,确保接续损耗符合要求。
3. 光缆终端后应对连接质量进行测试,确保连接损耗符合要求。
管道光(电)缆技术规范
管道光(电)缆技术规范
1.当设计未指定孔位时,孔位选择应从下而上,从两侧往中间,逐层使用。
光(电)缆在各相邻管道段所占用的孔
位应相对一致,当需改变孔位时,其变动范围不宜过大,并应避免由管群的一侧转移到另一侧。
2.在管孔内敷设光缆时,应根据设计规定一次性敷设数根塑料子管,子管敷设完成后应按设计要求封堵管口。
3.子管不得跨人(手)孔敷设,子管在管孔内不得有接头。
4.子管在人(手)孔内伸出长度宜为200mm~400mm;本期工程不用的管孔及子管管孔应按设计要求封堵。
5.人(手)孔内的光(电)缆应按设计固定方式固定牢靠,光缆宜用塑料软管保护。
6.敷设后的光(电)缆应无扭转、无交叉,无明显刮痕和损伤。
7.光(电)缆敷设后,管孔和塑料子管均应按设计要求封堵。
8.光(电)缆出管孔150mm内不得弯曲。
9.管道光缆在人孔预留长度及固定方式应按设计要求。
10.人(手)孔内的光(电)缆应安装光(电)缆识别标志或标牌。
光缆设计规则及取费标准
广东省电信有限公司深圳市分公司光缆工程设计规则及取费标准一.设计规则:根据广东省电信有限公司深圳市分公司建设部2002年以来历次会审纪要精神,经与建设单位主管部门商定,市公司所属光缆工程设计执行如下规定:1.我院所有的市公司光缆工程设计基本文本格式均按“广东省电信有限公司深圳市分公司光缆工程设计”样本套用统一标准模板(含说明、预算和图纸),再根据本工程具体情况进行增减,补充完善。
2.所有设计文本中的设计依据应有省、市公司的文号(计财立项批文),所有图纸上的设计方案与施工工艺均应反映在设计说明内,所有预算中的依据,费率和单价均应反映在预算说明内。
设计说明、工程预算与施工图纸三者应一一对应。
3.所有管线工程设计自2003年1月起,均按《深圳市电信局“管线资源管理系统设施、设备编码规则”》(深电[2001]17号文)规定的线路设施编码统一规则执行。
4.光缆路由要选择A端与B端最合适的较近路由,光缆要尽量选择管道敷设方式。
如果对周围的原有接入网光纤节点或分配点的分布情况不是很了解,要根据各分局光缆规则确定方案并向分局的技发部和各营业中心的相关人员咨询。
5.光缆工程设计任务下达后,各专业设计室应向建设单位运维部门申请本期工程光缆编号,标注在光缆系统图上。
市电信工程按市局管线资源系统编码规则编制光缆编号。
同时写入设计说明中“本工程光缆编号为````````”6.管线工程设计路由图上应有本工程用人(手)井全程统一编号(注在图上井的下方),通信管道上已有的管线资源管理系统中人(手)井固定编号同时加注在图上井的上方。
架空杆路编号同此办理。
(编号顺序由A端到B端)7.光缆接头位置应尽量避开局前、分支等已有多个电缆接头的人(手)井。
为方便施工及维护,光(电)缆接头编号均从A 端至B端顺编。
8.预留光缆原则上不盘留在机房内,视适当位置盘留在机房外墙、电杆或局前井内。
当局前井空间不足时,可前移盘留在局前第二或第三个井内。
光缆施工规范方案与要求
光缆施工规范方案与要求一、引言光缆是现代通信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通信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因此,光缆施工必须按照一定的规范和要求进行,以确保光缆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性能和信号传输质量。
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方案设计:根据光缆线路的特点和要求,确定施工方案,包括光缆的敷设路径、敷设方式、光缆的数量和规格等。
设计方案应充分考虑光缆的阻力、弯曲半径、敷设环境以及各种风险情况,确保施工质量。
2.材料准备:根据设计方案和需要,准备光缆、保护管、接头盒、固定件等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质量检查,确保符合技术要求和标准。
3.现场勘测:在施工前对现场进行勘测,了解现场环境和地形情况,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顺利性。
三、施工过程1.短缆段的处理:对短缆段进行处理时,应注意保护缆芯和光纤的连接部分,以避免光纤的弯曲和接头的损坏。
同时,在处理短缆段时,应保持操作环境的干燥和清洁,以免灰尘和湿度对光纤的影响。
2.敷设管道:光缆的敷设应尽量选择干燥、通风的环境,避免与其他设备和电缆共用管道,以防止干扰和损坏。
敷设管道应尽量遵循直线原则,避免多次弯曲和过度拉伸,以减小光缆传输信号的损耗。
3.进行接头处理:在光缆敷设的过程中,必然需要进行接头处理。
接头处的光缆应保证光纤的质量和信号传输质量。
接头处应采用合适的保护盒进行固定和保护。
4.测试和调试:在光缆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全面的测试和调试工作,以确保光缆的通信正常。
测试应包括光缆连通性测试、光纤的质量测试、光缆传输质量测试等,在测试过程中应采用专业的光纤测试仪器和设备,以保证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施工质量控制1.施工人员的要求:具备相关光缆施工经验和技术能力,熟悉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定,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团队精神。
2.工具设备的要求: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的工具设备,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3.质量控制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光缆和光纤的质量符合要求。
室外光缆敷设规范
室外光缆敷设规范随着互联网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网络的速度和稳定性。
而其中一项关键因素就是光缆网络的敷设规范。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室外光缆的敷设也越来越普遍。
然而,一个良好的室外光缆敷设规范,并不仅仅是在挖一个坑、埋下一条线这么简单,而是需要遵循一系列标准和规则。
一、光缆的内部规范在室外光缆敷设规范中,内部规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光缆内部包括了光纤、光缆层、钢丝、涂层等多个部分,若要保证光缆的高稳定性和高效性,这些部分都需要有一个严格的管理规范。
1. 光纤的品质光纤品质是影响光缆整体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在光缆敷设过程中,应该选择具有高品质的光纤。
2. 光缆层的厚度光缆的外部保护层是用来防止物理性损伤,比如钻孔、施工误伤等。
因此,其厚度在设计上应该高于一定的标准,以保证在遇到恶劣环境的情况下,光缆层仍有足够的厚度保持对光缆的保护。
3. 钢丝的拉力在室外光缆敷设过程中,钢丝是用来固定和保护光缆的一种材料。
因此,钢丝的安装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
首先,应严格控制拉力,避免钢丝拉得过紧而对光缆造成压力。
其次,应保持一定的钢丝覆盖率,以提供合适的保护。
最后,在弯曲处的钢丝安装,需要遵循一定的弯曲半径,减小钢丝的弯曲应力。
二、室外光缆敷设的地形和环境在室外光缆敷设规范中,地形环境同样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
敷设的环境决定了光缆所能经受的自然环境恶劣程度,也就决定了光缆的使用寿命。
如果室外光缆安装不当,将会导致纤芯折断、断裂,甚至导致整条光缆报废。
1. 选址规范在选择光缆敷设位置时,应该遵循一定的选址规范,以避免敷设位置被浪费或者被人为地破坏。
例如,在公园景区或城市中心的路段,最好不要随意铺设光缆,以免影响行人和车辆交通。
2. 环境的影响在光缆敷设之前,应该对环境进行全面评估,如有可能的特殊地形、施工方式和道路标准等进行认真考虑,这样才能降低光缆的故障率,增长使用寿命,避免重复或额外的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 光缆端别确定 (1)2. 架空光缆线路敷设要求 (1)2.1 杆路 (1)2.2 光缆 (12)2.3 光缆接续 (14)2.4 宣传牌、警示牌 (15)3. 管道光缆线路敷设要求 (16)3.1 疏通及清洗管孔 (16)3.2 放塑料子管 (16)3.3 管孔使用原则 (17)3.4 放管道光缆 (17)3.5光缆在人孔中的安装及预留 (17)3.6 人孔接头保护及安装 (18)4. 直埋光缆线路敷设要求 (18)4.1 埋深及与其他建筑物间距离 (18)4.2 沟底处理 (19)4.3 光缆布放 (19)4.4 回填土 (19)4.5 直埋光缆过路过河保护 (20)4.6 标石 (20)4.7 对地绝缘 (20)4.8 排流线 (21)5. 局内光缆 (21)5.1 进局方式: (21)5.2 安装说明 (23)电信传输设计部· 2010 · 031. 光缆端别确定本期工程接入站点为B端,原有基站或被接入接头盒为A端2. 架空光缆线路敷设要求2.1 杆路(1)电杆本次工程全部选用8米木电杆,要求使用梢径大于12cm防腐松(杉)木电杆,架空光缆杆路按设计要求立杆,电杆洞深应达到规定,洞深偏差小于50mm。
直线线路的电杆位臵应该线路路由的中心线上,电杆中心线与路由中心线的偏差应不大于50mm,电杆本身应上下垂直。
角杆应在线路转角点内移,内移值木杆为一个根径,水泥杆为半个根径。
终端杆竖立后应向拉线侧倾斜100~200mm。
线路时应装在线路一侧,但相邻杆均设臵杆根装臵时,应交错装设。
杆档长度不等时,应装在长杆档侧。
角杆、终端杆单装臵时,应装在拉线方向反侧,与拉线呈T形垂直;双装臵时,下装臵装在拉线侧,上装臵装在拉线反侧,上下装臵与拉线呈T形垂直。
杆根装臵装设位臵误差应不大于±50mm。
负荷较大的电杆或土质松软的地方采用杆根垫木。
②接杆:本次工程基本杆高为8米,超过8米杆高按单接杆处理,超过10米杆高按品接杆处理,单接杆及品接杆接合长度均为156cm,穿钉直径16mm,用4.0F铁线做箍线,单接杆箍线6道,品接杆箍线8道。
高于10米的品接杆应加双方拉线加固,并设臵避雷线。
单接杆的下节杆梢径应不大于上节杆的梢径,并不得小于上节杆在结合处干径的3/4。
品接杆的下节杆梢径应不小于上节杆的梢径单接杆及品接杆安装示意图如下图所示:电信传输设计部· 2010 · 034.0F铁线缠6圈16mm穿钉带螺母反衬片16mm穿钉带螺母反衬片4.0F铁线缠8圈②撑杆:撑杆应加设杆根横木,距高比应不小于0.5,埋深不小于600mm。
撑杆与电杆接合处应将撑杆顶部以直径分,锯成2/5和3/5各一面,其2/5面与电杆中心线成直角,3/5面为贴杆面,锯削成复瓦形槽,撑木槽与电杆紧密贴实。
撑杆应装在吊线下150mm处。
电信传输设计部· 2010 · 03(2)杆号:电杆编号应按设计规定按照中继段由A端向B端编排,每个中继段编一号码段。
杆号牌可隔杆钉制。
主干分支到微基站或新建站,应由分线杆向微(新)基站编排,其分支杆路少于10颗杆时,按分线杆号加号办法编制,如分线杆为188#,新架5颗杆到微(新)基站,则分线杆号编为188#+1,188#+2~188#+5。
杆号牌由高度为30cm,宽度15cm,厚度不小于0.5cm的薄铁板或铝板制成,应面向街道一侧安装,杆号牌安装高度为距地面2.5m。
用4个铁钉固定在油杆上,钉子处加垫1cm厚,以免防腐漆淌在号牌上。
杆号牌字体为正楷,白底黑字,联通标记为红色,应标明中继段名称,施工时间,电杆编号(编号用大写汉字一、二、三~七、八、九),具体样式详见下图电信传输设计部· 2010 · 0330cm(3)吊线吊线采用7/2.2程式的镀锌钢绞线,吊线应设臵在车行道的反侧或建筑物侧。
吊线接续及终端均采用4.0mm铁线缠绕紧固;吊线在电杆处采用镀锌穿钉和三眼单槽夹板紧固。
角深在13米以内,用4.0F铁线捆扎3道固定吊线在角杆上;其在吊线的一道和第三道各3圈,第二道缠绕5cm。
角深大于等于13米、小于等于25米用7/2.2镀锌钢绞线做假终结。
角深大于25米吊线应断开做终结,两吊线固定在同一平面上。
电信传输设计部· 2010 · 03①穿钉:穿钉位臵在距离电杆顶部以下50CM处。
②电气断开:吊线每隔1KM处加装绝缘子进行电气断开。
电气隔断两侧电杆均做地线接地。
③地线:角杆、终端杆须设一处地线,跨线杆、与电力线交越杆须在交越两侧电杆各设一处地线,直线线路每1KM设一处地线;每根地线的放电间隙位臵距杆顶2米,放电间隙尺寸3mm。
地线采用4.0mm镀锌铁线应固定在顺线路一侧,卡钉隔距为50±3cm。
地线与吊线连接应用地线夹板,其固定钢绞线侧在上,固定地线端在下,地线夹板距电杆中心10cm(固定在地线夹板中的地线不允许伸出夹板外)。
,下端与地线棒相连,地线棒埋深不小于50cm。
电信传输设计部· 2010 · 03电信传输设计部 · 2010 · 03④长杆档处理方式:超过70米的杆档属于长杆档,长杆档电杆梢径应大于15cm ,需设臵7/2.2顶头拉线。
Ⅰ.超过100米按跨越杆,跨越杆电杆梢径应大于20cm ,跨越杆杆距地线夹板吊线光缆三眼单槽夹板地线卡钉顶头拉线 7/2.2在50米之内的,可用7/3.0镀锌钢绞线做吊线,不做辅助吊线,跨越杆装设三方拉线,(三方拉线夹角为120度),顶头拉线为7/3.0镀锌钢绞线,侧方为7/2.6镀锌钢绞线。
吊线在跨越杆做终结。
Ⅱ.跨越杆杆距超过150米且在400米以内,跨越杆用单杆时,要做辅助吊线,主吊线原程式不变,副吊线用7/2.6~7/3.0钢绞线,主副吊线间吊板设臵5~7块(吊板间距小于50米)。
顶头拉线为7/3.0V型拉线,侧方拉线为7/3.0镀锌钢绞线。
副吊线在跨越杆做终结,主吊线在跨越杆做假终结,主副吊线终端根据跨越长度隔距60~150cm。
电信传输设计部· 2010 · 03Ⅲ.跨越杆杆距在超400米或跨越杆杆距虽在400m内但跨越杆用单接杆或品接杆时,跨越杆和终端杆应分开设臵。
其主吊线用7/2.6镀锌钢绞线,副吊线用7/3.0镀锌钢绞线。
根据档距设臵吊板,吊板间隔小于50米,跨越杆根据高度设单层或两层V型三方拉线,程式可用7/2.6拉线;主副吊线在跨越杆做假终结,主副吊线假终结隔距根据跨越长度在100~200cm。
终端杆按顶头拉线为7/3.0V型拉线,侧方为单条7/3.0拉线;副吊线在终端杆做终结,主吊线在终端杆做假终结。
终端杆终结间距40cm。
(4)拉线角深小于13m时,角杆拉线选择7/2.6程式;角深大于13米时,角杆拉线选择7/3.0程式。
放风拉线每隔8棵杆设一双方拉线,每个32根杆设一四方拉线。
角杆拉线、终端拉线、装在吊线上方30cm处,防风拉线设臵在吊线下方10cm处。
拉线上把采用另缠法。
另缠示意及规格详见下图。
电信传输设计部· 2010 · 03拉线中把与地锚连接处应按程式加拉线衬环,衬环应装在拉线弯回处。
拉线中把缠扎规格见下表电信传输设计部· 2010 · 03保护:靠近高压电力设施及在城镇和乡村中的拉线均应进行电气断开,在城镇及乡村中的拉线须有红白保护管,加装绝缘子的位臵在距离上把2米处。
终端杆吊线利用拉线接地,终端杆单独接地。
终端杆拉线隔电子应选择10KV以上。
1.6铁线5圈地锚铁柄的选择:拉线程式与拉线盘、地锚铁柄的配套详见下表偏差小于+50~-300mm。
电信传输设计部· 2010 · 032.2 光缆架空光缆及明线线条在各种情况下架设的高度,应不低于下表的规定。
电信传输设计部· 2010 · 03电信传输设计部 · 2010 · 03下垂25CM ,光缆经过电杆处用长40CM 聚乙烯管保护,聚乙烯管剖开,开口朝下套在光缆上,用带皮扎线捆扎3道。
挂钩间距50cm ±3cm ,方向一致,无翻背。
电杆挂钩聚乙烯管 扎线吊线光缆电信传输设计部 · 2010 · 03接头预留:光缆在接头两侧各预留15米,用预留架固定于接头两侧电杆上,预留架面向接头。
立式接头盒安装在电杆吊线上方10cm 处,进出光缆均做聚乙烯管保护,并下垂50cm 后距电杆中心50cm 进行普通杆捆扎。
2.3 光缆接续电气断开:光缆加强芯在接头盒内必须固定牢固,金属构件在接头处应呈电气断开状态。
接头盒内盘留光纤长度≥2×0.8m 。
纤芯割接应严格执行同一厂家的光纤进行接续,严禁不同类型的光纤进行接续;建议使用同一厂家、同一批号的光纤进行接续,对不同厂家的光纤原则上不应接续。
光缆接续应严格按光纤色谱连接,不得错接。
对分歧引出光缆接续时,必须先正确了解原有光纤色谱排列情况,认真核实无误后,对原光缆应进行检查测试,保证待接光纤性能良好,再进行接续。
尤其对已开通使用的光纤,不得任意变动或改变原有的接续方式,以确保电路的畅通。
接头损耗指标:光纤接续采用熔接法。
设计要求纤芯接头损耗平均值不大于0.08dB ,光纤每公里平均衰耗<0.25dB/KM ,金属加强芯与接吊线接头盒木杆预留15米挂钩扎线预留架头盒底座连接应牢固。
2.4 宣传牌、警示牌宣传牌、警示牌字体为正楷,白地黑字,联通标记为红色。
光缆在跨路、乡村、河流、靠近公路、容易受破坏的地方设宣传牌,牌上有显著的联通标志和有关保护光缆的宣传标语,用正楷字体,宣传牌规格高50cm×宽25cm,跨路警示牌规格长50cm×宽30cm,警示线根据道路框确定,不少于3节,一般情况下通信光缆限高5.5米以上。
宣传牌、警示牌内容为:①保护光缆人人有责。
②破坏通信光缆是违法行为。
③严禁在通信光缆电杆周围挖沙取土。
④宣传牌还需加免费举报电话:10010宣传牌和警示牌详见下图(1)用于悬挂在跨路面的架空光缆上的警示牌(2)用于悬挂在架空光缆上警示牌电信传输设计部· 2010 · 03电信传输设计部 · 2010 · 03(3)用于钉在木电杆上宣传牌60cm25cm3. 管道光缆线路敷设要求 3.1 疏通及清洗管孔对设计规定的管道管孔应进行疏通,疏通后将管孔清洗干净。
3.2 放塑料子管在选定的管孔中穿放三根Φ34/28mm 半硬塑料子管。
一管孔中安放的数根塑料子管应一次穿放。
子管两端伸出管孔20厘米。
在两相邻人孔间的管道段内塑料子管不应有接头,同一管孔塑料子管应有色谱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