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空巢:反思中国计划生育政策
对国家生育政策的看法
对国家生育政策的看法
国家生育政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评估。
以下是对国家生育政策的看法:
1.生育水平的高低既受政策因素的影响,也受经济、社会、文化等
因素的影响,后者的影响力在逐步增强。
2.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生育政策调整完善关
系千家万户。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口问题,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形势,作出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大决策,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3.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人民的幸福感
和安全感提供更好的保障。
同时,中国政府也在积极推进各项政策和措施,包括计划生育政策、教育改革等,以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和国家的发展。
总之,国家生育政策是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计划生育政策的改革与反思
计划生育政策的改革与反思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计划生育政策也在逐步改革与调整。
计划生育政策在中国的实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引发了一系列争议和问题。
本文将对计划生育政策的改革与反思进行探讨,分析政策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一、计划生育政策的历史回顾1979年,中国政府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旨在控制人口数量,缓解资源压力,推动经济发展。
政策规定,城市夫妇可生育一个孩子,农村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严格限制了人口增长。
二、改革措施的引入然而,40多年的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在实践中暴露出一些不合理和不尽如人意的方面。
为此,中国政府开始着手进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改革。
一方面,政府逐渐放宽了计划生育政策,允许符合条件的夫妇生育两个孩子。
另一方面,政府鼓励晚婚晚育,提高全民计划生育的意识水平,以实现人口数量稳定的目标。
三、改革的原因及背景计划生育政策的改革是基于多方面的原因和背景。
首先,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比许多其他国家更严重。
老龄人口增多,社会养老压力加大,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进行养老保障。
其次,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出生人口减少,劳动力供给不足。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的不断减少,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不合理的计划生育制度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性别失衡、家庭结构变化等。
四、改革带来的影响计划生育政策的改革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一方面,适当放松计划生育政策,允许符合条件的夫妇生育两个孩子,有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提高劳动力供给。
另一方面,改革后的政策注重鼓励晚婚晚育,有利于提高妇女社会参与度和职业素质,促进社会进步。
此外,计划生育政策的改革也有利于改变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提高女性地位的重要性。
然而,计划生育政策的改革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一方面,放松政策是否会导致人口过快增长,增加资源压力,仍然需要深入研究。
另一方面,改革后的政策如何公平合理地实施也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努力。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中的困境及应对措施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中的困境及应对措施2023年,中国已经实施了近50年的计划生育政策。
这个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中国人口的增长,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困境。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中的困境,以及应对措施。
一、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困境1. 人口老龄化问题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的生育率不断下降,导致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据统计,到2023年,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3.8亿,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7%。
这样高的老龄化率将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2. 明显的男女性别失衡计划生育政策中限制生育次数和男女比例是非常严格的,导致出现明显的男女性别失衡问题。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这种情况更加突出。
同时,这种不同性别比例的差异还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
3. 人口聚集问题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给年轻人的选择带来了一定的限制,他们不得不在有限的资源和环境下生存和发展。
这就导致了大量的人口聚集在城市或者沿海地区,这种情况还可能会导致就业压力和社会安全问题的出现。
二、应对措施1.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和男女性别失衡问题,可以考虑适当放宽计划生育政策。
这一政策调整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不同地区的政策要适当区分,实现灵活的层级管理。
2. 推广晚婚晚育针对人口聚集问题和生育率下降的问题,可以适当推广晚婚晚育的理念。
这一方面可以提高人口的素质,提高就业率和人均收入,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城市化带来的压力。
3. 鼓励多元化生育在政策调整的基础上,可以适当鼓励多元化生育,包括家庭的或者个人的子女数目。
这样可以更加灵活地适应社会和个人的需求。
4. 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针对社会老年化问题,需要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包括保险、养老金、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
这些制度可以切实保障老年人的生活,从而平衡社会的结构。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中确实存在一系列的困境。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需要完全放弃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
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反思
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反思内容摘要: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效果显著使世界人口数70亿关口推迟5年,有效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但是正如没有任何一项政策是十全十美的一样,中国在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本文从人口与社会以及国际人权标准方面来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进行反思。
关键词:计划生育政策,人口老龄化,性别比例失调,人口政策,经济发展,社会问题引言自20世纪70 年代,我国执行以控制人口增长为目标的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已经走过了两代人的时间,由于城乡之间政策本身、推行力度、经济水平以及生育观念的差异,我国乡村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要高于城市,这导致我国人口发展存在着潜在的逆淘汰倾向。
计划生育政策将我国的出生率在短期内强制性地压了下来,这种迅速的人口转变导致了人口老龄化的提前到来以及出生婴儿性别比例失调等社会问题。
一、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是人口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它的发展状况制约着人口的发展,而人口作为经济社会中的主体,又从生产和消费两方面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结构。
作为人类社会的基础问题之一,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长久以来就被激烈地争论着,持不同见解的学者们又基于自己的理论提出了不同的人口政策。
诸如“马尔萨斯人口陷阱理论”,凯恩斯用的“有效需求不足论”以及坎南的“适度人口论”等都有其合理性,但由于各自在特定背景下提出,它们反映的都是西方不同历史阶段的人口经济发展实际。
就我国来说,应该从实际的人口经济状况出发,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人口政策。
建国初期我国大力实行鼓励生育政策,这导致人口恶性增长,给经济发展带来了阻碍。
因为人口增长过快会占用经济发展的资源。
人口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出生率高,这使得人口年龄结构越来越年轻,人口负担系数过大。
那些本可用于经济发展的资源却被大量增加的人口消费掉了,从而降低了资本积累率和经济增长率。
如果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我国的人口将迅速膨胀,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不可能成为现实。
对计划生育政策的反思
对计划生育政策的反思目录一.计划生育的历史背景1.1949年至1961年:节制阶段2.1962年至1969年:提倡计划生育试点阶段3.1970年至1980年:“晚,稀,少”阶段4.1980年至今:现行生育政策二.人口现状及其带来的问题1.现状1.1 城市现状1.11独生子女1.12失独人群1.13丁克一族1.2农村现状2.问题2.1 环境和资源2.11粮食短缺2.12水资源紧缺2.13其他资源2.2劳动问题2.3老龄化的问题2.4出生婴儿性别比例偏高三.十八大关于计划生育的政策四.个人观点1.计划生育需坚持但也要适当放宽2.要逐步趋于法制化,规范化3.严禁胎儿鉴别,避免婴儿比例失调4.完善我国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五.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对计划生育政策的反思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间,计划生育政策出现过了巨大的波折,从解放初期的鼓励生育到后来的控制生育数量,直至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为稳定本国和世界人口的发展,促进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贡献。
但是随着中国人口,社会经济的变化,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需要作出适当的调整,继续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创建良好的人口环境。
一.计划生育的历史背景在50年代,毛泽东同志相信及宣传“人多力量大”的观念,而且鼓励女性多生育来创造世界,并且生育10个以上的女性成为“光荣妈妈”,因此,1960年前后增长率为20%,使中国70年代所面临人口膨胀的严重问题。
政府之所以实行严格计划生育政策是因为当时30岁以下的人口占总数的65%以及农民占总人口的80%,而且由于每年进入婚育期的人口大数加快了人口膨胀,这造成了更严重的吃穿住行、卫生、教育、就业等问题。
因而1978年邓小平开始实行控制人口的计划生育政策,也指出:“中国对人口的增长实行严格控制,是从我们的切身利益出发的。
这是中国的重大战略决策。
国外的人希望中国不实行计划生育,这是想让中国永远处于贫困状况。
《大国空巢》出版-全面否定中国计划生育
《大国空巢》出版-全面否定中国计划生育《大国空巢》出版信息(目录、序言、后记、致谢):/product/978-988-99725-3-0.aspx应王小强老师(老资格改革家、著名经济学家、剑桥博士,原中国体改所常务副所长,/product/978-988-99725-1-6.aspx)等社会贤达和广大网友的建议和支持,易富贤将近5年关于人口问题的文章系统化整理成《大国空巢—走入歧途的中国计划生育》,该书全面系统反思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茅于轼先生(中国当前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prize/brt/maoyushi.shtml)、仲大军先生(著名的经济观察家、社会评论家,/zdj.htm)为《大国空巢》作序。
杨支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学教授)等将写书评。
全文42万字,已经于2007年9月由香港大风出版社出版(/default.aspx)。
大风出版社是南怀瑾老先生(一代国学宗师)支持、王小强先生主持的出版社,其宗旨是正面利用香港的言论自由,参与严肃认真的思想交流,追求真理是一个摸索碰撞的过程。
中国大陆读者可通过北京的银行邮购,港、台地区的读者,亦可于当地各大书店直接邮购:/catalog/0fb0a755-5a44-4c53-97eb-95 2638ac0eec.aspx《大国空巢》摘要导读作者:易富贤familyyi@1、要保证人口相对于上一代不增加也不减少(世代更替),在目前发达国家的寿命和死亡情况下,妇女平均得生育2.1个孩子。
而由于非正常死亡率和出生人口性别比都比发达国家要高,中国的世代更替水平生育率应该在2.3以上。
考虑到不孕不育症、单身、丁克等人群,一个正常的社会应当是主流家庭生育三个孩子,部分家庭生育一两个孩子,部分家庭生育四五个孩子。
要是一个国家的主流家庭不愿意生或者养不起三个孩子,标志着这个国家已经失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人口有其内在调控机制。
在古代通过“左手”(瘟疫、战争、饥荒、自然灾害等)调控人口。
反思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反思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09公管仇晶090107005一、中国人口真的很多吗?中国人口真的很多吗?中国的城市人口真的容量超限了吗?环顾全球看看东京,看看纽约、伦敦和巴黎等,这些大城市哪个不是人口超级都市?香港1200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生活着700万人,1200平方千米也就相当于东部的一个小县城,而通常一个县城的人口不到100万;新加坡有半个香港那么大,人口三四百万,但是也没有人说新加坡和香港都应该大量削减人口,反而是人口每年都在增加。
即使很多适宜人居住的地方,也因为交通不变,而受到冷落。
山村占据了多少地盘?大山在现代的社会还算是个障碍吗?我们现在不需要愚公,有的是搬山的工具。
有路,有企业,就可以兴起城镇,有城镇就可以容纳人口。
提起西藏就是青藏高原,就是高原反应,不适合人居住?真的是这样吗?有人去过察隅吗?有人去过林芝吗?有多少地方是适合人居住的人间仙境?只是我们的目光,过多的集中在大都市,忽视了山区,忽视了边疆。
边疆城市被我们忽略了,去看看伊犁地区,平坦的土地,宽大的伊犁河,难道这不具备一个大城市的条件吗?就因为是一个边疆城市,如果是东部沿海城市,这一地区得容纳多少人口?二、中国面临最大的人口问题,不是多,而是少。
人口倍减太吓人。
打个比方,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人的寿命在75,25岁生孩子。
也就是说一个75岁的老人,儿子是50岁,孙子是25岁,曾孙是0岁。
这就意味着,当一位曾孙出生,意味着得死掉4个家庭的8位老人。
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才能维持人口平衡,多了就会增加人口。
而现在城市里基本上都一个孩子。
城乡生育政策的不同,影响城镇化率。
城市里生一个孩子,农村里生两个孩子,如果没有农转非,那么农村人口会越来越多,城市人口会越来越少。
如果城市生两个孩子,农村生一个,即便没有农转非,那么城市化率提高也会很快。
当然国家实行这种政策,是考虑到农村的养老问题。
假如,换个思路,把投入到城市里的养老资金,部分投放到农村里,农村的养老问题得以解决,那么谁在意男孩女孩,不在意男孩女孩,农村人为什么非要生第二胎?而现在的情况是,农村出来的人越来越多,而且都拥挤到了城市,而这些农村出来的青年又缺少城市居民的各种保障,生活艰难可想而知。
关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反思
果不加限制得这么发展下去,最后有可能多出环境容量的人口将 无处安生,房子只会越建越高,因此我们只能够从根本上来解决问 题。
2.计划生育政策已经不适应我国的国情需要我们反思 2.1 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 在多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下,我国的人口增长已经得到了 良好的控制,同样地计划生育政策也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问题,人 口老龄化就是其中亟待我们解决的问题之一。人口老龄化问题是 许多发达国家都在面临的一个问题,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已经 提前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状态中,这一现象与计划生育政策的多 年实行有密切关系。 2.2 独生子女的养老压力以及他们的意外死亡对家庭造成的 冲击 独生子女将来需要独自一人承担父母的养老,加上配偶一方 的父母就是夫妻两人需要承担四个老人的养老负担,而我国对于 老年人的福利政策目前还不完善,所以独生子女的养老压力是史 无前例的,而且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意 外,有的人甚至因此失去了生命,他们往往处于生命最美好的年 纪,而他们的父母也已经踏入了中年,失去自己唯一的孩子对一个 家庭来说是无法愈合的伤痛,父母很难再有精力去养育一个孩子 了,他们的余生都将在痛苦中生活。而且空巢老人问题如今也为 社会广泛关注。 2.3 单独二孩政策应该得到推广 从“单独二孩”这个在政策的名称来看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个政 策的科学性,首先必须要男女双方有一个是独生子女才能生第二 孩子,但是在计划生育推广了这么多年的今天人们的观念已经和 以往不一样了,有很多年轻的夫妻不愿意再生一个孩子来增加自 己的经济负担,所以这就需要国家进行鼓励和支持,而且二孩政策 是国家对计划生育政策明显放松之后的产物,为了缓解人口老龄 化问题,只有从根本上解决才切实有效,单独二孩政策当然也有很 多父母愿意响应,一个家庭有两个孩子虽然负担会重一些,但是带 给父母的欢乐也是双倍的,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划生育政策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它脱离了那个时 代是无法生存下去的,而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对它进行反思,思考它 为什么不再适应如今的时代,我们应该针对如今的时代做出什么 样的调整政策,计划生育政策曾经为我们带来了很多好处,我们不 应该否认它的历史功绩,而是清醒地认识它的功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主要数据公报 (第 1 号)[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1,(8) [2]王桂新.生育率下降与计划生育政策的作用——对我国实 行计划生育政策的认识与思考[J].南京社会科学,2012,(10) [3]本刊编辑部.以贯彻落实中央《决定》为新机遇和新起点努 力 开 创 新 时 期 —— 全 面 解 读 中 央《决 定》[J]. 人 口 与 计 划 生 育 , 2007,(2) 作者简介:杨虹(1966-),女,山东省海阳县人,本科,毕业院 校专业: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单位:吉林省卫生 计生委项目资金监管服务中心,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人口与经济, 教育管理。
计划生育政策该反思了
计划生育政策该反思了当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时候,政策制定者就说过,三十年后应该进行检讨。
现在,三十年已经过去了,这封公开信对于这些学者们来说,就好像掉在海绵上的一根针,没有产生任何的迴响。
人口增加并不会分薄经济收益,为何这样的讨论不能大大方方的展开?应该是两年前,朋友约我吃饭,说起了他的一个打算:要做一部纪录片,关于计划生育问题的,然后準备放到网上去。
因为我是做电视的,所以来寻求一些专业建议。
我很惊讶,因为朋友是一名企业家,这个话题,学界关心的人更多一些。
当然,他也算得上半个学界人士,当时他正在美国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而人口政策和创新能力的关係,正是他手中进行的课题。
仔细想想,倒也就不奇怪了,因为自己创业作企业,自然对创新这个问题非常敏感,而创新说到底是人,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的变化,自然对创新也有关联。
虽然我没有经济学背景,但是朋友拿出来的资料和推导的过程,对我来说,很有说服力。
这和之前我所获取的一些观点当然很不相同,人口红利,分子分母的关係,是证明人口多的弊端的最多被人提起的理由。
我当时提醒朋友,这可能是一个敏感的题目,我甚至无法确定,是不是可能在网路上传播。
我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就在几个月后的两会,有人大代表提议,开放二胎,準备就这个话题做一期节目进行讨论,结果,嘉宾都来到演播室门口,一个**,节目临时换题。
也因为这样,当朋友自己撰稿的纪录片,半年后在网路上出现的时候,又有点惊讶,然后开始揣摩:难道口径开始鬆一点了?至少从经济学的角度讨论人口政策,应该算是安全了吧?于是,做了一期关于人口政策的节目,从丁克家庭,生了二胎面临罚款的家庭,到老人院,很婉转的讨论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三十多年之后,目前面对的问题。
都不敢提前预告,担心“午夜凶铃”,不过,节目播出之后,一切都没有发生。
不久前,朋友把他的研究结果写成了书。
关于这本书,也有点波折,最后被归类在学术书籍当中才最终出版。
新书释出来了很多家**,好奇搜寻了之后的相关报道,寥寥无几。
生育政策调整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生育政策调整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反思一、本文概述生育政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在特定历史时期所采取的人口调控策略,其目的在于通过调节生育率,实现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生育政策也经历了一系列的调整。
本文旨在深入剖析生育政策调整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反思,以期为我国未来的生育政策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文章首先将对生育政策调整的背景进行简要回顾,阐述我国生育政策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前生育政策调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随后,文章将重点分析生育政策调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生育政策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公众对政策的认知与接受度不高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反思,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这些问题对生育政策调整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生育政策的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以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共生。
二、生育政策调整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在生育政策调整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一系列重要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政策调整的效果和社会发展的方向。
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复杂性。
生育政策的调整涉及到众多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影响,使得数据收集和分析变得异常复杂。
由于历史原因,一些早期的生育数据可能存在误差或遗漏,这进一步增加了分析的难度。
政策执行的不均衡性。
尽管生育政策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调整,但由于地区间的发展差异,政策的执行力度和效果存在明显的差异。
一些地区可能由于经济、文化等原因,政策的执行力度较弱,导致政策效果不理想。
社会认知的滞后性。
生育政策的调整往往伴随着社会观念的转变,但社会认知的转变往往滞后于政策的调整。
这可能导致一些人在执行政策时存在抵触情绪,影响政策的顺利实施。
政策评估体系的缺失。
目前,对于生育政策调整的效果评估,我们还没有一个完善的评估体系。
这使得我们无法准确判断政策的效果,也无法为未来的政策调整提供有效的参考。
计划生育总结反思文案学习
计划生育总结反思文案学习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着庞大的人口基数,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旨在控制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增长速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一政策对中国的人口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议和讨论。
本文将从计划生育政策的历史背景、政策实施效果、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反思,探讨计划生育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一、历史背景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人口增长速度迅猛,人口问题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国政府开始了一系列的人口控制措施,包括普及避孕知识、推行计划生育等。
1979年,中国正式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即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孩子。
这一政策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一方面被认为对于控制人口数量,缓解社会压力具有重大意义;另一方面则被指责剥夺了公民的生育权利,引发了一系列弊端和不公。
二、政策实施效果40多年来,计划生育政策在中国实施了几代人,对中国的人口发展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首先,明显地降低了人口增长速度,有效控制了人口数量的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在政策实施后的20年里,中国人口增长率从每年1.3%下降到0.6%,这使得中国人口总量增速有所减少。
其次,政策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降低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更好的发展了教育和就业等社会方面。
此外,政策还有效地提高了孕产妇的保健情况,降低了人口资源的过度消耗,保护了环境资源,为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制度体系的变迁,计划生育政策也渐渐显露出一系列的弊端和负面影响。
首先,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出现了老龄人口数量过多,劳动力供给不足,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其次,政策也产生了严重的性别失衡问题,尤其是农村地区更为明显,很多家庭迫于政策压力选择性别,并有着严重的封建思想及婴儿溺死现象。
此外,政策也导致了一些家庭的孩子缺乏兄弟姐妹的陪伴,对个人心理健康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计划生育反思和认识
计划生育是中国政府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开始推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其目的是通过控制人口的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这项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控制了中国人口的过快增长,缓解了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计划生育政策也推动了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了人口素质,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然而,计划生育政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家庭结构的变化导致养老问题突出。
此外,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限制,一些家庭可能会面临孩子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压力。
对于计划生育政策,我们需要进行全面的反思和认识。
一方面,我们要肯定计划生育政策在过去几十年中所取得的成就,同时也要认识到政策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人口政策,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未来,我们可以考虑调整计划生育政策,例如放宽生育限制,鼓励家庭生育,以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建设,提高人口素质,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划生育政策之间的矛盾的思考
同时,应该关注政策与社会、文化等 多方面的关系,加强跨学科合作,为 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计划生育政策
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该文献指出,计划生育政策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 负面影响,如老龄化加剧、男女比例失调等。文章还探讨了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 方案。
02 计划生育政策概 述
计划生育政策的发展历程
1950年代初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为控制人口 数量和缓解资源压力,政府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
1970年代
政府开始实行强制性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 少生、优生”,并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生育限制措施。
1960年代中期
由于经历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动荡,人口增长过 快,政府重新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提出“晚、稀、少”的 生育政策。
生育政策对女性地位产生影响 ,例如一些生育政策可能对女 性的职业发展和教育机会产生 影响。
生育政策对性别比例也产生影 响,例如一些地区的生育政策 可能存在性别歧视的问题,导 致男女比例失调。
04 解决方案与建议
调整生育政策以适应人口老龄化
总结词
适应老龄化,优化生育政策
详细描述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计划生育政策应作出相应调整,以平衡人口数量与结构 的关系。具体措施包括:适当放宽生育限制,鼓励生育;完善生育保障制度,提 高生育福利水平;加强老年人口服务体系建设,满足老年人口的需求。
的矛盾。
生育政策的实施导致出生率下 降,从而使得老年人口比例相 对增加,进一步加剧了人口老
龄化问题。
在生育政策逐渐放宽的情况下 ,高龄产妇的比例也在逐渐上 升,这给母婴健康带来了一定
计划生育政策严重动摇中国国家安全基石
计划生育政策严重动摇中国国家安全基石计划生育政策对中国国家的巨大风险新疆7。
5事件只是一个开端。
今天同胞还沉醉于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洗脑迷梦中,但我不能任由我们国家走向万劫不复与全社会的麻木不仁。
在昨天,历史已经见证了我的远见与爱国心;在今天我也全力以赴,反抗计划生育政策在今天的中国是要冒巨大的政治风险的,但我无所畏惧。
只因为我,陈天,高凉陈君并不想我的祖国一如苏联那样走向最终的崩溃解体;明天,历史必将会再次证明我陈天的人格与丹心!主体民族的减少必将会导致到多民族国家的彻底崩溃解体,这个结局放于任何一个从事辽阔地理空间统治控制的国家都合适。
不要笑话我了,只是因为我比你看得更远点也才更感到痛心疾首!陈天的名作《帝国学与陆权战略》已经在中国互联网广为流传了,热心的读者早已经将其编成电子书供大家下载与阅读。
可以预见的将来,如果中国历史最终能够长久“记住”陈天这个人,第一原因就是因为我写过一部叫《帝国学与陆权战略》的书。
那些高高在上自以为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历史将会叫你最终食血。
新疆的7。
5事件只刚刚是个开始而已。
现在的计划生育委员会就实际上等同于纳粹组织,但纳粹德国也有崩溃的一天,历史将会证明强制实施三十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对中国国家已经造成了多么重大的伤害。
我长期研究苏联帝国崩溃解体的根源。
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国内的声音几乎都是一片歌舞升平,以为从此就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苏联内的民族冲突问题了,一个“真正的苏联人民”从此诞生于人类历史。
而历史已经证明了这种理想主义思想已彻底破产。
中国三十多年来持续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对中国国家安全所造成的巨大安全威胁,就表现于计划生育政策让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民族占中国国家总人口成份比例的“绝对优势地位”出现了动摇,这可是危害国本的真正大问题。
至于中国的“上层阶层”是否还铁板一块绝对支持计划生育政策,事实已经表明完全不是这样,如军方就已经对计划生育政策存在巨大的怨气,毕竟维护中国国家真正统一的核心力量是军方,是枪!至于高凉陈君日后是否会移民新疆,如果国家有这个需要与请求,在下义不容辞,当为国赴汤蹈火!新疆作为帝国统治的“前沿地带”,需要的不仅仅是热血还要有真正一流的“政治运作与管理技巧”。
如何看待中国计划生育政策
如何看待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如何看待中国方案生育政策中国方案生育政策作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掌握措施之一,长期以来引发了广泛的争论和争议。
该政策于1979年开头实施,旨在应对当时中国浩大的人口压力,推动经济进展和社会进步。
随着时代的演进和社会变迁,人们对于该政策的看法也发生了肯定的转变。
值得确定的是,中国方案生育政策在肯定程度上的确有效地缓解了当时中国浩大的人口压力。
作为一个进展中国家,中国在上世纪面临了人口快速增长的挑战,这给资源安排、社会福利、教育医疗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通过掌握人口数量,政府有效地提高了人均资源安排的水平,为经济进展供应了有力的支持。
中国方案生育政策也为女性供应了肯定的权利和保障。
在过去,女性普遍担当了过多的生育责任,这限制了她们的个人进展和职业机会。
方案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女性有了选择生育的权利,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追求教育、工作和事业。
这无疑为女性的解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乐观的贡献。
中国方案生育政策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争议。
一些人认为该政策剥夺了个人的生育自由和权利,对于夫妻打算生育的权利进行了干预。
政策的一些执行细则和措施也可能导致一些不公正和不人道的现象,如强制堕胎和方案生育罚款等。
这些问题引发了组织和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批判。
随着时代的进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政府也渐渐调整了方案生育政策。
2023年,中国宣布放宽方案生育政策,实行全面两孩政策,以适应人口结构的变化和社会需求的变化。
这一政策调整被认为是对人口政策的乐观回应,体现了政府对人口和社会问题的关切。
所以中国方案生育政策是一个简单而有争议的议题。
它在肯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压力,为经济进展供应了支持,同时也为女性给予了肯定的权利和保障。
政策的执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进展,信任中国将会连续调整人口政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挑战。
中国方案生育政策的影响及其评价中国方案生育政策自1979年开头实施以来,对中国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计划生育政策的回顾与反思】计划生育政策
【计划生育政策的回顾与反思】计划生育政策编者的话。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当前计划生育政策是否需要调整,人口红利是否已经消失,老龄化问题与因计划生育政策而产生的对中国家庭结构与社会人口结构的影响等问题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
那么,如何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及其效应,如何调整计划生育政策,人口操纵政策调整的标准或者影响因素有什么呢。
坚持唯物史观,以科学的态度回归到当年的历史语境中去客观评判计划生育政策的演进与实施,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搞时空穿越,要尊重历史。
保持人口与社会经济长期均衡进展,无疑是未来计划生育政策的要紧方向。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一直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最近的“安康”事件又把计划生育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计划生育,至今只是40年的时间。
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及其效应,应着眼长远,着眼未来,由于在多数民众生育态度并没有完全改观的背景下,计划生育在微观上改变了中国家庭连续几千年的生育行为方式;宏观上,计划生育与其他要素组合,完全改变了中国人口的进展方式与轨迹,且速度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快。
因此,中国的人口问题有着区别于他国的长期性、复杂性与艰巨性的特征。
评述计划生育政策不能搞时空穿越计划生育政策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其产生具有特殊的社会经济、历史与政治背景,充分认识中国为什么要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务必还原到政策产生的时代历史环境与特殊国情中。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类政治运动不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导致社会经济各个方面失控,人口进展当然也不可能幸免于难。
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推算出建国初期的人口总量为5.42亿,之后经历了“大跃进”与“三年困难”时期,总人口在1964年达到7亿以上,净增加1亿人口用时10年。
紧接着,1969年总人口超过8亿,1974年超过9亿,平均每5年净增加1亿人口,净增1亿人的时间比前一时期缩短了一半,呈现出人口增长失控的局面。
个人对2023年计划生育政策的感悟
个人对2023年计划生育政策的感悟年计划生育政策的感悟2023年,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经历了新一轮的调整和完善。
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我对这个政策的感悟不仅仅是对个人的影响,更是对整个社会发展以及人类命运的深思。
我要感叹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过去,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的调控和管理上。
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口统计学的精确度提高,政府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掌握人口信息,从而更好地制定和实施计划生育政策。
例如,今天,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和分享信息,政府也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全面了解并响应人口变化趋势,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政策措施。
这种科技与政策的结合,让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更加科学、精准、有效,从而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
我为我国在科技与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而感到自豪。
我要强调计划生育政策对个人和家庭的积极影响。
计划生育政策的核心目标是实现人口数量的合理控制,以此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国相继实施了独生子女政策和二孩政策,取得了显著的人口控制和共同发展的效果。
而今,根据未来发展的需要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决定在2023年继续调整和完善计划生育政策,实行更加灵活的生育政策。
这将为个人和家庭提供更多选择和自主权利,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规划家庭生育事宜,更好地平衡事业和家庭,提高家庭幸福感、生活质量和个人满意度。
然而,我也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负面影响和挑战保持警惕。
长期以来,计划生育政策在实行过程中也曾经导致了一些问题和争议。
一些地区和单位过于强调计划生育目标的完成,出现了违规操作和人权侵害的现象,给一些家庭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和痛苦。
因此,对于2023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我希望政府能够在实施过程中更加注重人民的权益和尊严,加强对政策的宣传解读和执行监督,确保政策的公正性和可持续性。
另外,我认为计划生育政策需要与其他相关政策相互配合。
计划生育政策只是一个方面,要实现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合理控制还需要其他政策的支持和配合。
“大国空巢”的忧与思
“大国空巢”的忧与思摘要: 支柱着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两大支柱:其一是物质再生产,其二是人口再生产。
人口安全决定了政治、经济、国防、文化以及民族心理的安全;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若是人口的可持续发展脱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空谈。
易富贤老师的《大国空巢》,它以全新的视角反思了在中国计划生育和独生子女政策。
笔者对《大国空巢》中,否定计划生育政策的观点提出了几点疑问,主要围绕着自然规律在调节人口问题的作用方面、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的关系,还有计划生育是否直接导致我国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对易先生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并在文章最后提出计划生育政策应同可持续发展政策有机结合,适应时代的发展,重视人口数量的同时着重提高人口质量,最大限度地将“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
关键词:《大国空巢》、计划生育、可持续发展、人口老龄化易富贤老师的《大国空巢》一书和数学、生物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遗传学、统计学、法学等十几门学科融会贯通,以较为详尽的叙述和严谨的论证向在中国实行了三十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提出了挑战。
总所周知,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已经深入国民内心。
刚开始读这本书时,我的思想意识一时难以接受这种有悖计划生育政策的观点,但细读之下,发现本书中的许多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说作者提倡开发新能源以解决资源短缺以及看到了人才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对于易富贤先生完全否定计划生育政策的观点,我持相反的意见,接下来我从三个方面阐述我对本书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理解。
一、完全按照自然选择的规律可行吗?自然界的最高法则乃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类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优胜劣汰”的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易富贤先生也在书中指出“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调控着人口的数量,来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与文明的兴衰更替” ①。
当然,我们承认易先生所说的大自然不会让人口无限制地增长,但是人口的增长真的完全依赖自然的调控,而不需要人为的控制而吗?易先生认为人口增长有神秘的“两手”自控规律,由刚性的左手(自然灾害、疾病、气候危机等)以及柔性的右手(避孕措施、养老逐步社会化、养孩子成本高等)自然调节,而中国强制性的计划生育是多出来的“第三只手”,如果这三只手同时出击,中华民族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灾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国空巢:反思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易富贤,1988~1999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获得临床医学学士、药理学硕士、博士学位;1999~2002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威斯康星医学院做博士后;2002年起为威斯康星大学scientist。
2000年开始研究中国人口问题,率先掀起反思计划生育思潮,2007年在香港出版《大国空巢》。
2013年3月新版《大国空巢:反思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由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被新华网评为“2013年3月十大好书”。
我的《大国空巢》当年被评为禁书,今年评为新华网十大好书。
第一部分是世界人口的历史和展望。
人口增长是有规律的,1820年之前全世界人口从来没有超过10亿。
春秋战国时期到秦朝初期,这2000年的时间中国人口一直只有几千万的水平。
在古代,制约人口的因素一个是粮食,一个是收入。
那时候粮食有限、人的寿命很短,再加上自然灾害、猛兽、瘟疫等,人均寿命只有20多岁,所以人口很难增加。
最近这两三百年,世界人口快速增加,从1820年的10亿增加到现在的70亿。
人口增加有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粮食,一个是寿命。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导致美洲逐步种植土豆、玉米,这些作物对土地的要求比较低,旱地荒坡都可以种植,并且可以和水稻、小麦进行套种。
我们熟悉的很多粮食蔬菜有一大半是来自美洲的,就导致粮食不断增长。
中国的人口从清朝初期由几千万增加到清朝末期的四五亿。
还有就是粮食的肥料,氮肥钾肥,氮肥来源非常有限,主要靠动物的粪便,所以90%的农民需要干农活才能够保证有饭吃。
现在,粮食所需的氮肥90%是合成的,所以我们现在用不着干农活,可以从事其他一些行业。
还一个人口增加的原因是寿命延长,古代人的寿命只有20多岁,天花导致婴儿死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自从天花接种以后,寿命大幅提高,从20多岁上升到40多岁。
人口增加到10多亿的时候,马尔萨斯就提出人口如果快速增加的话,就会导致资源短缺,生活水平不断下降,整个世界将会陷入战乱之中。
但是事实正好相反,1820年之前,人口增加非常缓慢,人均gdp增加也非常缓慢,但从1820年到现在这100多年时间,人口增加到70亿,人均gdp增加10倍,就是说科技的进步远远超过人口的增长。
很多人担心我们的人口会不会一直增加下去,到100亿、150亿啊?实际上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
一方面,生活压力很大。
古代一个妇女平均养六个小孩,当时虽然很穷,但是心理压力没有现在大。
现在父母供孩子上大学,交学费,还要给他们买房子,带孩子。
现在养一个小孩成本比古代养三个小孩还要大。
养小孩是多子多福的,是合算的。
但现在养小孩投资在父母,从经济学角度讲,越养越穷,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养小孩。
以前没有避孕,妇女平均生6个孩子。
现在有了避孕,到30岁还没有结婚,离婚率也很高。
还有生育能力,古代的不孕率比较低,只有1%到2%。
改革开放以来,不孕率提高了10倍。
发达国家原来的不孕率也很低,只有1%到3%,现在达到了15%到20%。
精子和卵子结合导致怀孕,精子是男子身体最小的细胞,到达卵子要经历“万里长征”。
现在发现,精子是首尾相连的,就像火车,能够突破妇女产道的障碍,增加速度。
精子的数量要求很严格,1940年男性平均每毫升有1亿多个精子,1992年的时候只有6000多万个精子了,现在只有4000多万了。
精子的质量、活力也在下降。
如果下降到2000万以下的话,生育就成问题了。
现在,不孕症就成了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疾病。
通过研究中国历代的皇帝,发现皇帝的生育率是很低的,很多皇帝根本没有孩子,靠兄弟的孩子接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不孕率水平也在提高,雌激素的水平在改变。
现在如果保证上一代和下一代人口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发达国家妇女平均要生2.1个孩子,生2个孩子就够了,但是部分小孩会出现死亡。
正常情况下男女比例是105:100。
女性要多生一点点,才能保证人口不增加也不减少。
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由于婴儿的死亡率比较高,所以平均每个妇女要生2.5到3.3个孩子。
中国的话,性别比是120:100,中国是平均每个妇女要生2.3个孩子,正常的状下,我们国家的生育率也会像西方一样下降。
世界人口有三个增长方案,如果按照高方案的话,本世纪末,世界人口会增加到150亿;按照中方案,会增加到100亿;由于生育率沿着低方案走,那么世界人口也是沿着低方案走,世界人口只能增加到80亿,且会下降。
20世纪是个人口大爆炸的时期,21世纪面临的是人口塌陷的世纪。
第二部分是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时代背景。
达尔文的优生学在以前是非常时髦的,提倡按等级生孩子。
美国的桑格在1912年提出实行计划生育,目的是提高上等阶层的数量。
洛克菲勒家族等非常推崇这个理论,现在已经有150个家庭成员了。
但是大萧条时代是对这一理论的打击,因为上等人很多变成了下等人,而且希特勒实行大屠杀,理由也是人种优等论。
二战后,美国设计国际格局,建议穷国实行少生快富,符合美国的利益,避免日本、巴西等国因为人口增加而使美国受到威胁。
台湾、韩国、新加坡在美国的忽悠下于20世纪6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
日本战后人口是增加的,经济也在不断发展,但是随着实行计划生育,日本的劳动力下降,经济开始放缓。
美国也有婴儿潮时期,当时经济也是增长的。
后来基辛格来中国游说,说你们穷的原因是人太多了。
在美国的主导下,通过联合国人口基金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推广。
美国也曾实行过温和的生育政策,但是已经导致美国生育率下降了。
卡特上台后,人口政策开始转向,认为人口是资源,不是负担。
中国也有人出来主张计划生育,威胁说中国如果不进行计划生育,到本世纪末人口要达到40亿,整个社会就乱套了,领导人非常恐惧。
我们到2000年的目标是gdp翻两番,所以邓小平说要实行计划生育。
但是当时没有必要实行计划生育。
在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大陆妇女生6个孩子,当时台湾、韩国、泰国、印度等,每个妇女也生六个孩子。
随着经济发展,人的生育率会下降,现在台湾是0.9个孩子,泰国是1.6个孩子。
如果我们不实行计划生育的话,我们的人口也会下来。
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没有考虑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生育率会自己下来的因素。
1980年我们停止计划生育的话,只会增长到16亿人口,根本不可能达到40亿人口。
第三部分要使中国的人口下降到7亿?现在我们的人口结构是一个纺锤形结构,我们现在社会不稳定的原因是我们的人口结构的不稳定。
印度和美国的人口结构是很稳定的。
所以我们的人口结构很丑,印度的人口结构非常优美。
有人说我们中国人口最好在两到三亿,但是我说牛从一百斤涨到四百斤可以,但是如果大象从4吨减少到1吨的话肯定会死亡。
我们可以减肥,但不应该把心脏减掉。
2010年,中国人口27岁以上的占了5亿,37岁以上的人有7亿。
即便2010年我们一个小孩不生的话,2053年我们人口才能下降到7亿,到2064年才能下降到5亿,但那时我们最年轻的妇女已经58岁了,就没有生育能力了。
我们到2075年会进一步降到3亿,整个国家就完了。
联合国的统计还很乐观,他说2050年中国人口还有7亿,但是我们人口普查显示,已经剩1.18个孩子了,就是说我们人口降低到7亿和5亿的时间比联合国预测的要早。
根据联合国的方案,2010年我们是9个劳动力养1个老人,2080年是1个劳动力养1个老人,怎么养?那时候有一半是在60岁以上,怎么可能达到理想的水平?所以,人口减少不一定是好事。
比如说俄罗斯,地广人稀,1992年人口就减少了,中小城市就没有活力了,人口就向大城市聚集,导致大城市拥挤不堪,人均住房只有22个平方,济南是30个平方,比北京、上海还要挤。
以北京为例,1978年人口800多万,人均住房面积是4.5平方米,现在北京人口是2000万,住房面积是30平方米。
所以,人口增加,住房面积也在增加。
美国也是一样。
我们现在很多县城已经没有活力了,小城市人口向大城市聚集。
北京、上海是按照每平方公里1.5万人规划的,美国的费城、芝加哥的规划是每平方公里只有4000人,济南是芝加哥的三倍,所以会导致交通拥挤、环境污染。
2013年中国的城市化率是52%,但是城市面积只占中国领土总面积的0.7%。
如果中国按美国的4000人规划的话,中国的土地是足够的。
我们限制城市的土地和限制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是一样的。
耕地面积是一定的,我们要控制人口,控制耕地。
实际上,全球的人口和耕地分布是不平衡的。
我们的粮食亩产1950年只有60多公斤,现在增加了5倍,成350公斤了。
我们的粮食亩产虽然比以前有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如果达到荷兰的水平的话,亩产能增加70%。
我们现有的耕地养活20亿人口是必然的。
我们还有8亿亩后备耕地,很多沙漠地区经过改造,可以变沙漠为耕地。
我们还有11亿亩海洋耕地。
我们耕地资源养活30亿人口是没问题的。
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从1973年开始已经40年了,当年预测中国不会出现老龄化危机、劳动力短缺,现在看来当时的预测是错误的。
我们的小学、初中、高中生源已经下降,高校资源在2020年开始下降。
2003年以前,中国有“民工潮”,2003年以后出现“民工荒”,有些专家认为是结构化短缺,但是我当时预测就是劳动力不足。
城市需要的是20、30岁的人口,我们这方面的人口比下降了5%,对我们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到2035年,这部分人口将会比2002年下降30%以上,对我们各行各业的冲击会是非常大的。
印度每年出生的人口是中国的两倍,所以印度以后在兵源、劳动力、综合国力等方面都会超过中国。
中国在2016年之后,购房人口和总人口都会下降,我们的房地产将面临很大打击。
从人口学的角度说,我们的人口已经出现问题了,但是很多人说不用怕,我们的城市化人口只有52%,当年日本、韩国达到中国目前这个水平的时候,往后的30年年增长率是7%到8%,所以说我们不要怕,今后20年我们会保持9%以上的增长率,2030年我们的经济将是美国的两倍。
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日本、韩国主要是靠劳动力推动的,但是我们的劳动力已经在2014年开始下降了,所以我们不可能重演当年的奇迹。
另外,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中国的性别比很快出现了失衡,中国的性别比现在是120:100,很容易爆发“光棍危机”。
很多人说中国有重男轻女思想,事实上,生1个小孩,1/2可能性没儿子;生2个小孩,1/4可能性没儿子;生3个小孩,1/8可能性没儿子。
所以没有必要选择性别。
1973年的时候,性别比是合理的,但是后来就变了。
要男孩是人天生的需求,美国的调查也符合这个观点。
第四部分是人口危机全面爆发。
有人口才会有需求,有需求才会有消费,有消费才会有生产,有生产才会有就业。
当人口减一半的话,需求也减一半,消费减一半,就业机会也减一半。
比较全世界主要国家,基本上两个人的消费提供一个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