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高中语文创新设计同步必修二人教全国版讲义 第一单元 自然-人类的精神家园 Word版含答案
【创新方案】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第1课 荷塘月色配套课件 新人教必修2
1925年任清教授。1948年8月病逝于北京。
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 作品 记》《伦敦杂记》,杂文集《论雅俗共赏》《标
准与尺度》。 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
评价 知识分子。
二、人物颂歌 散文泰斗和骨气英雄——朱自清
您,既非天才,又无贵族之气,却用农民般的质朴和 诚实,一次又一次地铸就辉煌的作品,让全世界五分之一 的心灵,随着您文章的节奏而跳动!淡淡的笔墨中,流露 出一股深情,没有半点矫揉造作,却有动人心弦的力量。 您,用自己的笔流淌父子离别之泪,用自己的笔绽放月色 下的荷花,用自己的笔书写光明的到来。您用写景缜密的 美文,显示了白话文学的实绩;您用至真至情之作,树立 了文质并茂的散文典范。您感悟人生的真谛和价值,领会 情感的忠诚和自然,您就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散文泰斗—— 朱自清!
2.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 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比喻词,下列 几种情况,虽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同类相比,例如, 她的性格很像母亲;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 像要下雨了;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 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 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 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向秀丽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类似点。
第 一 单 元
第 一 课
晨读识记板块
语篇全解板块 领悟发现板块 落实应用板块
读美文·滋养心灵 读人物·知人知情 背语基·厚积薄发 领读课文 精读课文 深读课文 写法领悟借鉴 素材发现应用
思念故乡 我的思念从明月中来。月朗星稀的夜晚,我常常站 在钢筋和水泥堆砌的阳台上,望着银盘似的明月发呆。 今夜的故乡,天空也会如此明朗么?今夜的故乡,月亮 也会散发如此迷人的清晖么?千里之外的故乡,有我少 年时代的梦想。在那里,我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2018-2019版新设计语文同步必修一人教全国版讲义:第一单元 第1课 Word版含答案
第1课 沁园春 长沙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并背诵这首词,注意把握情感和节奏。
2.赏析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其炼字的艺术。
3.理解本词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单音字①沁.园春( ) ②百舸.( ) ③寥廓.( ) ④峥嵘..( ) ⑤方遒.( ) ⑥浪遏.飞舟( ) 答案 ①qìn ②ɡě ③kuò ④zhēnɡ rónɡ ⑤qiú ⑥è (2)多音字①曾⎩⎪⎨⎪⎧ 曾.经( )曾.孙( ) ②劲⎩⎪⎨⎪⎧劲.头( )劲.旅( ) 答案 ①cénɡ/z ēn ɡ ②jìn/jìnɡ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 沁( )泌( ) (2)⎩⎪⎨⎪⎧惆( )稠( ) (3)⎩⎪⎨⎪⎧ 遏( )竭( ) 答案 (1)沁人心脾/分泌 (2)惆怅/稠密 (3)遏止/竭力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1)风华正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指点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峥嵘岁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风采才华正盛。
(2)词中指同学们意气奔放。
现在一般指读书人所表现出来的意气风发,但实际上所谓“书生意气”,就是只懂“书”,不懂“事”的意思。
(3)评论国家大事。
(4)不寻常的日子。
峥嵘,这里是不平凡、不寻常的意思。
2018-2019版语文高一、高二同步系列课堂讲义人版必修312第1课时
二、文题解读 “动物游戏之谜”意为探索动物之间游戏行为的奥秘。动物学家认为动物 之间的一些行为跟人类一样,都在做游戏。然而对于动物游戏的目的,动物学 家们的看法各不相同。本文是一篇综合性的科技小论文,用“动物游戏之谜” 为题,既点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引发读者的兴趣。 三、作者简介 周立明,国际行为分析协会会员,曾任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辑。现代科 普作家,作品有《萤火虫发光之谜》《动物游戏之谜》等。
我们一贯认为,人类是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物,然而人并不是这个星球上 惟一拥有智慧和文化的物种!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智慧和文化不是自然对人 特别的恩赐!许多动物同样拥有智慧和井井有条的生活规则,同样有自己的游 戏。
五、合作讨论 1.第1至3自然段都采用疑问句来结尾,这样表述的作用是什么? 我的见解:“它们是在打架吗?”“它们是在表演吗?”“露脊鲸又是在 干什么呢?”这三个疑问句,紧扣题目“动物游戏之谜”提出疑问,将读者迅 速引入与本文将要探讨的命题有关的情境中。 2.第7自然段的“厮打”一词使用得生动形象,好在哪里? 我的见解:“厮打”是相互扭打的意思,用在此处恰当地表现了动物战斗 游戏的“激烈”和动物游戏的特点。
课内动脑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嬉.闹( xī ) 反馈.( kuì) 即.兴( jí)
坠.地( zhuì) 羱.羊( yuán ) 汲.取( jí)
船帆.( fān ) 潜.力( qián )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2018-2019语文创新设计同步必修二人教全国版课件:第一单元+自然-人类的精神家园+第2课
16
晨读导学
课前预习
课堂探究
拓展延伸
观点二:与作家个人气质和抑郁善感有关。从身世命运来看,“郁达夫三岁丧父,家 道衰贫”,后来又经过两次婚姻失败,再有两次丧子之痛,在日本十年的异地生活使 他饱受屈辱和歧视,他的身世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有悲伤压抑的性格,从而
影响着他在创作上的情趣倾向。
观点三:与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有关。在杭州期间,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 过着闲散寂寥的生活,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多是“静如止水似的遁世文学”。 观点四:与中国文人传统的悲秋情结有关。郁达夫作为一个现代文人,由于所受教 育的影响,始终没有完全摆脱中国旧式传统文人的积习,因此,当他写故都之秋时,
有体会,着重于理性上的了解。 【运用】 ①一座座造型别致、象征吉祥美好的冰雕作品,将带着人们“穿越时空”, ________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化。 ②我们要深刻________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精髓,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明确行动路径。
答案 ①领略 ②领会
10
晨读导学
课前预习
课堂探究
拓展延伸
插入议论,丰富了内容,拓宽了视野,给读者全新的感受。
②从行文章法上看,这里宕开一笔,纵横议论,显示行文思路的开阔,显示文采
的灵秀, 章法更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 ③从情感主旨上看,尽管肤色、语言、地域不同,但是人们对秋的情感是相同的。 对此,中国人感情最浓,体验最深,表达最绝,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4
晨读导学
课前预习
课堂探究
拓展延伸
二、作者连线 抗日救国的爱国主义作家——郁达夫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1913年留学日 本,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
【12份】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同步教学课件
语 文 必修2
第一单元
触景生情
晨读案—心灵点灯 预习案—聚沙成塔 研读案—多维探究 训练案—巩固训练
荷塘上虽然不见了荷花,但让人分明感到是有荷花的。
因为朱自清已将
它牢牢根植于人们的头脑里;我已从想象中活生生移植其上。看吧,这满塘袅 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的不是荷花吗?那层层叠叠铺展在那里的不是荷叶 吗?月光正像当时那样流泻在荷花、荷叶上。微风在那里吹拂,依然将那清新 的荷香弥散。 前面是石拱桥了。站在桥边向荷塘对面望去,近春园中那些大大小小的树 林蓊蓊郁郁,白杨树最为高大。它的身影连同高处丛生的灌木被月光切割在塘 水中,显得黝黑而错落。我沿着塘边昔日的小煤屑路向前,不时有骑车人闪过。
语 文 必修2
第一单元
触景生情
晨读案—心灵点灯 预习案—聚沙成塔 研读案—多维探究 训练案—巩固训练
1.赏析美景 (1)体会景物片段。在景物片段上多体会,以得到更鲜明的印象, 更充分的感受。 (2)分析写景角度。有远景、近景,有俯视之景、仰视之景,有动 景、静景,有定点观景、移步换景…… ◇学法指津◇ (3)抓住景物特点。 应赏析富有特点的景物和写景状物的多样艺术 手法, 这是进入课文情景的重要手段, 也是借鉴写法的重要途径。 2.体会深情 写景状物散文描写景物的形象、特征,其间又伴随着作家情感的 波动、情趣的流露,情感贯穿始终。我们鉴赏时,不但要理清写 景状物的线索,还要理清作家的情感。
语 文 必修2
第一单元
触景生情
晨读案—心灵点灯 预习案—聚沙成塔 研读案—多维探究 训练案—巩固训练
晨读案—心灵点灯
语 文 必修2
第一单元
触景生情
晨读案—心灵点灯 预习案—聚沙成塔 研读案—多维探究 训练案—巩固训练
2018-2019语文创新设计同步必修二人教全国版课件:第一单元+自然-人类的精神家园+第3课
②邓华德不是一位没有水平的教练,虽然有时________,但他对比赛的阅读能力毋
9
晨读导学
课前预习
课堂探究
拓展延伸
(2)流连· 留恋 【辨析】 二者都有“不愿离开”的意思。“流连”指受吸引而不愿返回,对象仅限于 自然景色、名胜佳迹等可供游乐观赏的处所、环境。“留恋”指心存依恋而不忍离去。 对象通常是故乡、母校、亲人等与自己的经历有过密切关系的人或事物。
一、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咏物抒情的写法,了解本文的构思,体会它结构精巧、变化多姿的特点。
2.了解有关语句的深刻含意和表现手法,感受本文语言含蓄优美的特点。
3.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事迹的介绍,深入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
4
晨读导学
课前预习
课堂探究
拓展延伸
二、作者连线 大义凛然的爱国作家——陆蠡 陆蠡 (1908—1942) ,原名陆考原,字圣泉。 1931 年大学毕业后与 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1935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业余从 事散文创作和翻译。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1942年
人来写的。
14
晨读导学 课前预习 课堂探究 拓展延伸
4.课文既然划分为寻绿、观绿、囚绿、放绿和怀绿五个层次,可为什么作者给文章 命名“囚绿记”?
答案
选定“囚绿”来给文章命名,这与文章想要表现的主题有关。文章的五个层
次中,“囚绿”写绿枝条最艰难的状况,这暗示着艰难的国运家运;“囚绿”表明作
者复杂的心情,这是在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我国领土的时代
华的外表。它没有表层的妩媚炫耀,而是透着骨子里的强硬和浩然正气!它天然去
雕饰,素面朝天,面对骄阳、面对暴雨、面对风雪,依然执着坚定;如清水出芙蓉, 一如初装,淡雅的氤氲之气,如雾如露,一如仙尘;它不依恋繁华,也不需要衬托, 不怕抛弃和遗忘,坚守着自己的家园和理想,坚守着一生与之共存的追求。
2018-2019语文创新设计同步必修二人教全国版课件第一单元自然-人类的精神家园第1课
2.字形
)点缀 缀(zhuì 掇(duō)掇拾 辍(chuò )辍学
敛(liǎn)敛裾 n)殓葬 殓(lià
n)惦记 惦(dià 掂(diān)掂量 踮(diǎn)踮脚
o)峭楞楞 峭(qià o)俏生生 俏(qià
3.词语
(1)清净· 清静 【辨析】 二者都有“安静、不喧闹”的意思。“清净”指没有事物打扰。如:耳根清 ①张老将军退休以后就回到了在湖南的农村老家,过着________的日子。 ②清静 净。“清静”指安静、不嘈杂。如:环境非常清静。 【运用】
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在《一封信》中他表白说:“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
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 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荷塘 月色》就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不能的“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
五、归纳整理 1.字音
①煤屑 (xiè ) . ④渺 茫(miǎo) . ⑦斑驳 (bān bó) .. ⑩幽僻 (pì ) . ②弥 望(mí ) . ⑤霎 时(shà ) . ⑧点缀 (zhuì ) . ⑪酣 眠(hān) . ③袅 娜(niǎo) . ⑥宛 然(wǎn) . ⑨惦 记(dià n) .
其实,疲惫了,就离开你的书桌,放下所有的忧愁和烦恼,到屋外去看看春梅 绽雪、秋菊披霜。就让这短暂的美景装饰你空荡的心灵。站在户外的天地里,闻一 闻淡淡的青草香,伸开双臂拥抱一下向你奔来的和风。若是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 就抬起头,让淘气的小雨滴吻一吻你紧皱的额角。仰望蓝天,让春愁随云散;俯视
江河,看飞花逐流水……总有一点美会驱散你的疲惫。
第1课 荷塘月色
心灵的荷塘 荷塘月下,秉一支心烛,驻足荷塘,静观游鱼拨动水的涟漪,轻闻荷花细瓣上 的幽香,聆听小草休憩时的呼吸,还有那里星月的私语……就在这月下,赏玩花间,
2019秋语文高中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一单元 单元整合
考点对接 真题再现 写作导引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笔触细致,表露出观看者对 他们的陌生与好奇,并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 B.既然所有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永远都只在窗子之外,那 么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 认识。 C.本文写“时髦的学者”架上“科学的眼镜”,到陌生的地方“瞭望”,是 以调侃的方式来讥刺他们的“考察”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 D.开头的“话从哪里说起”一句看似多余而突兀,但读完全文之后,就 会明白作者正是从那种渺茫之感开始梳理自己思路的。
考点对接 真题再现 写作导引
技法点拨 本单元写作训练对应的是“表达交流”部分的《亲近自然 写景 要抓住特征》,属于文章的表达技巧问题。写景,就是用语言文字 把人们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具体地、生动地 描绘出来,以此来烘托环境气氛,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衬托人物的心 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是怎样才能把景物写出特色呢?我们 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考点对接 真题再现 写作导引
一、学会观察,多感官并用,捕捉事物的特征。要走进自然,留心 观察山岳河川、花草虫鱼,了解城乡各地的风土人情等。要把眼、 耳、鼻、舌、身的窗户统统打开,感受生活中的各种形象,经过综 合加工,把自己的认知和情感融进去,从而获得对景物的深入理解。 如朱自清的美文《荷塘月色》就是充分调动了视觉、听觉、触觉 和嗅觉等多种感官去感受事物的特征,绘声绘色,描形摹状,让塘上 月色和月下荷塘具有立体感,构成了宁静、朦胧、淡雅的意境,具 有令人陶醉的美感。
在将军的眼中,秋是威武的,似乎有一种天然的杀气。秋天粮草 丰足,兵强马壮,正是将军们杀伐建功的大好时机。“八百里分麾下 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 登临意。”“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 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在这些千古传诵的名句里,我们分明感受 到了将军们不畏生死、誓守边疆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情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标·重点】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
一、典文·赏析
快阁的紫藤花
徐蔚南
细雨蒙蒙,百无聊赖之时,偶然从《花间集》里翻出了一朵小小的枯槁的紫藤花,花色早褪了,花香早散了。
啊,紫藤花!你真令人怜爱呢!岂仅怜爱你,我还怀念着你的姊妹们——一架白色的紫藤,一架青莲色的紫藤——在那个园中静悄悄地消受了一宵冷雨,不知今朝还能安然无恙否?啊,紫藤花!你常住在这诗集里吧,你是我前周畅游快阁的一个纪念。
(1)
快阁是陆放翁饮酒赋诗的故居,离城西南三里,正是鉴湖绝胜之处,去岁初秋,我曾经去过了,寒中又重游一次,前周复去是第三次了。
但前两次都没有给我多大印象,这次去后,情景不同了,(2)快阁的景物时时在眼前显现——尤其使人难忘的,便是那园中的两架紫藤。
快阁临湖而建,推窗外望,远处是一带青山,近处是隔湖的田亩。
田亩间分出红黄绿三色:红的是紫云英,绿的是豌豆叶,黄的是油菜花。
一片一片互相间着,美丽得远胜人间锦绣。
东向,丛林中,隐约间露出一个塔尖,尤有诗意,桨声渔歌又不时从湖面飞来。
(3)这样的景色,晴天固然极好,雨天也必神妙,诗人居此,安得不颓放呢!放翁自己说:“桥如虹,水如空,一叶飘然烟雨中,天教称放翁。
”是的,确然天叫他称放翁的。
我们一踏进后花园,便有一架紫藤呈在我们眼前。
这架紫藤正在开得最盛的
时候,一球一球重叠盖在架上的、俯垂在架旁的尽是花朵。
花心是黄的,花瓣是洁白的,而且看上去似乎很肥厚的。
更有无数的野蜂在花朵上下左右嗡嗡地叫着——乱哄哄地飞着。
(4)它们是在采蜜吗?它们是在舞蹈吗?它们是在和花朵游戏吗?(5)……
我在架下仰望这一堆花、一群蜂,我便感觉这无数的白花朵是一群天真无垢的女孩子,伊们赤裸裸地在一块儿拥着,抱着,偎着,卧着,吻着,戏着;(6)那无数的野蜂便是一大群的男孩,他们正在唱歌给伊们听,正在奏乐给伊们听。
他们是结恋了。
他们是在痛快地享乐那阳春。
他们是在创造只有青春只有恋爱的乐土。
离开这架白紫藤十几步,有一围短短的冬青。
绕过冬青,穿过一畦豌豆,又是一架紫藤。
不过,这一架是青莲色的,和那白色的相比,各有美处。
但是就我个人说,却更爱这青莲色的,因为淡薄的青莲色呈在我眼前,便能使我感得一种和平、一种柔婉,并且使我有如饮了美酒,有如进了梦境。
很奇异,在这架花上,野蜂竟一只也没有。
(7)落下来的花瓣在地上已有薄薄的一层。
原来这架花朵的青春已逝了,无怪野蜂散尽了。
我们在架下的石凳上坐了下来,观看那正在一朵一朵飘下的花儿。
花也知道求人爱怜似的,轻轻地落了一朵在膝上,我俯下看时,颈项里感得飕飕地一冷,(8)原来又是一朵。
它接连着落下来,落在我们的眉上,落在我们的脚上,落在我们的肩上。
我们在这又轻又软又香的花雨里几乎睡去了。
(9)
临去时,我总舍不得这架青莲色的紫藤,便在地上拾了一朵夹在《花间集》里。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每取出这朵花来默视一会儿。
(10)
(1)开头即抒发感情,表达对紫藤花的爱,吸引读者。
(2)使用对比手法,表现紫藤花给我的深切感受。
(3)观察极其细致,比喻恰切,“飞”字神妙。
(4)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写,鲜活如在目前。
(5)排比、设问、拟人并用,情趣盎然。
(6)拟人,细致地描写了花的各种形态,真切自然。
(7)细致,可见作者之精心。
(8)细节描写。
(9)人融自然,情入紫藤花。
(10)首尾照应,进一步抒发感情。
【赏析】作者的观察非常细致,把握住了景物的特征,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将自己的喜爱之情酣畅淋漓地表达了出来。
人只有亲近自然,才能忘却人间的纷扰,物我两化。
二、技法·点拨
自然是人类之友,我们也常常为许多作家笔下描绘大自然的美景而陶醉——其景致描写之形象,之逼真,之活灵活现,令人赞不绝口。
虽然各自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也许不同,观察景物的角度和切入点迥异,甚至作者笔下的自然风光和融入的思想感情也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抓住了景物的特征来描写,来临摹大自然。
那么,如何在写景时抓住景物特征呢?
(一)用心观察,多角度摹写。
观察不是单纯地去看、去寻找,而是要把自己融到观察对象里去,在生活中去看,去听,去闻,去触摸,去品尝,把自己的认知和情感融进去,获得新鲜的感受和印象,从而获得对景物的深入理解。
而真正要做到抓住景物特征,将景物独有的特色和个性展现出来吸引读者,需要综合运用以下方法。
1.五觉并用法
写景状物时,视觉描写和听觉描写是主要的,如果视、听、嗅、味、触五觉并用,将会产生更加细腻、逼真的描写效果。
如果我们对所需要描写的相对静止的状态加以每一种感觉的分解、描摹,便会联想得更加丰富多彩,描写得更加生
动形象。
问题(1):朱自清的美文《荷塘月色》是怎样多角度写景的?
答:
【提示】《荷塘月色》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和嗅觉等多种感官去感受事物的特征,绘声绘色,描形摹状,让荷塘月色和月下荷塘具有立体感,构成了宁静、朦胧、淡雅的意境,具有令人陶醉的美感。
2.立足点变换法
观察景物,要选好观察的角度,要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固定立足点和变换立足点观察景物的方法,或远观,或近觑,或仰视,或俯瞰,作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
问题(2):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水帘洞天》选段,试分析小作者是怎样多角度写景的。
远远地,就听到人声鼎沸,跌瀑的轰鸣声不绝于耳。
及至到了眼前,只见一条银练悬空而下,迸起的水珠四处飞溅,验证了《西游记》中所描写的:“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
答:
【提示】远处,“轰鸣声不绝于耳”,从听觉角度描写瀑布的声态。
近处,从视觉角度描写瀑布的美态:“一条银练”,比喻,摹其形态;“悬空而下”“四处飞溅”,绘其动态;“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引用,歌其美态。
由远及近,写活瀑布。
问题(3):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小桥流水人家》选段,试分析小作者是怎样多角度写景的。
江南最美的,便是绵绵不断的雨水之间的悠然。
柔情似的雨,点开清澈的流水,一圈圈地荡开,升腾起似有似无的水雾,如烟似梦。
一株株的垂柳,沐着雨
水,倚着轻柔的风,斜着身儿立在河道旁,在碎了的明镜中寻找自己的倩影。
长长的柳枝还时不时地抚过行船的篷顶,似调皮,又似怨恼,只为打扰了她的梳妆。
答:
【提示】写江南的美,小作者巧妙选取“江南的雨”作为描写的主体,再辐射开去,写流水,写涟漪,写水雾,写垂柳,写柔风,还写乌篷船,于是就写出江南富有独特神韵的美来,让人很是神往。
(二)妙用修辞,融情入景。
1.妙用修辞
要写好景物,仅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还不够,发现了景物的特点并不等于能把这些景物的特点描绘出来。
因此,我们在注意观察、培养自己的观察力的同时,还应注意通过阅读、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丰富自己的词汇。
要注意炼字炼句,学会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问题(4):阅读下面的郁达夫《故都的秋》选段,分析作者是怎样运用修辞来描写景物的。
(南国之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答:
【提示】这是一组经典的运用对比来描写景物特征的语句。
这句话整体是说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的区别,属于对比手法,这是第一层;在进行对比时,为了形象,选取四组喻体,靠喻体的区别来写两种秋天的区别,属于比喻,这是第二层;这四组喻体对比时,其结构一致,都是“……之与……”,属于排比中的成分排比,这是第三层。
所以说,这段话属于辞格套用,而且是两次套用,三种修辞。
问题(5):阅读下面的朱自清《春》选段,分析作者是怎样运用修辞来描写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