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学院: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姓名:夏茹

学号:2009110224

浅谈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

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摘要: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它以一种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弘扬民族精神,对丰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全球化,世界交流不断加强,许多西方节日逐渐在我国流行起来。加上商家的利益驱使,许多洋节日在中国华丽地登场,受到年轻人的热烈追捧。反观中国的传统节日,一些传统习俗逐渐流于形式,连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端午节也不知怎么变成了“舌尖上的粽子”,其中的那些深层次的文化的厚重的东西却被渐渐遗忘。对此,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公布对国家法定节假日进行调整,明确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目为法定假日。笔者认为此举是及时而有效的。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一种行为层面的传统文化,它根植于古代农业社会文明,有着丰富而厚重的文化内涵。其中的许多优秀的精神内容为我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而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可以吸收传统节日文化的优秀资源,也必定会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体系的精神内涵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透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传统节日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节日文化的生成是一个不断演进,多种文化元素综合与提炼取其精华的过程。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和谐的节日体系。我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凭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和丰富的精神内涵

1、贵和尚美,团结统一

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以和为贵,这种和谐思想贯穿整个历史,而传统节日是人们期盼和谐思想的具体体现。春节从过小年到大年三十除夕夜,从初一到初七再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春节有开始有尾声,有思想有仪式,无一不表达了人们期盼合家团圆,和谐美好的愿望。整个传统节日体系中,通过探亲、团拜等仪式活动,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透出追贤思孝、认祖归宗的家族民族认同感,这些都能够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社会更加安定。节日也调节了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一方面,通过节日,一个民族可以用和平的方式向其他民族展示自己的强大,弘扬本民族精神;另一方面,不同民族的人聚在一起庆祝节日,能增进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

2、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指人与自然的和谐。传统节日中,春节的郊祀、春祀、秋祀以及腊祭,都集中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先民们认为“天”是有意志的人格神,是自然和社会的最高主宰,“天”、“人”之间是相通的。先民们在春节等节日中,都要祭天祭地,以示祈求和感激。这种朴素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使先民们与自然始终保持和谐、协调的关系,这对于生态环境保护不无启迪。中国传统节日根植于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文明。几乎每个节日都是一个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总结大自然的运行规律而逐渐产生的。在节日的选择上无一不体现了人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进行农业生产的这种天人合一的理念。中国传统节日是以自然为取向,春节、新年伊始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宵节、清明踏青、中秋赏月、重阳辞青等,都是踩着自然的节拍。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是中国古老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集中表现。

3、贵人伦

“伦理本位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处处流露出“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显著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伦理和礼俗,成为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等价值理念充分体现在传统节日的诸种表现形态之中。清明节——具有独特的人文景观。它是一个庄重的日子,祭祖扫墓,一家人、一族人乃至整个民族,追贤思孝、认祖归宗。从祭奠亲人的扫墓活动、祭祀祖先和民族始祖的祭祖活动,发展扩及缅怀英杰,包括民族英雄、杰出历史人物、革命先烈。我们经常说,清明到,儿尽孝。我们要孝顺父母,懂得感恩,不能忘本,内在是孝道的传递、弘扬,以及亲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这表现了强烈的道德感,首先是爱惜自己的身体,这是孝的表现,进而是孝敬祖先、忠于民族等等。我们民族忠与孝的传统就得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中秋节代表了一种特别的期盼。中秋团圆,家国和谐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理念和永恒追求。对重阳节,人们追求和表达的是完美、完善,登高敬老,所以又叫敬老节。表明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体现在我们节庆活动当中达千百年而绵绵不绝。

二、传统节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2005年,中宣部等部门明确指出:“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虽说现行制度古代的社会制度天差地别,但是我们可以利用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为新社会服务。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体现,有着丰富而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的追贤思孝,重视亲情伦理,尊重自然规律,和谐相处,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等等优秀的精神内涵都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资源。

1、传统节日有利于对青少年进行“贵人伦,重亲情”的教育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减少,甚至连家人之间也缺乏必要的沟通而变得越来越陌生。很多家长只顾得给孩子更好的物质生活,缺乏情感交流。很多独生子女只知索取不懂回报,漠视父母的辛苦付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也越来越深。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亲情伦理,这种理念也反映在传统节日文化中,清明节的祭祀扫墓、重阳节的登高敬老、中秋节的团员和睦都体现了这种“贵人伦,重亲情”的思想。传统节日为亲人之间周期性的团聚提供了可能。节日期间,家庭成员在一起吃团圆饭、认祖归宗、进行情感交流,关系才会更加亲切和谐。因此利用传统节日的德育资源让青少年感受亲情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