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家学说对后世的影响
儒家文化对当代中国弊大于利
关于儒家文化在当今中国弊大于利的资料一、前言自春秋战国以来。
儒法斗争至今。
过去帝王们是阴法阳儒,是为法是不可不用,儒亦不可无者。
显然如今之形势似是阳法阴儒者。
提倡法者国治。
提倡儒者国危。
自古自今不一而道,春秋战过数国可论。
商鞅变法帝。
吴起兴法强。
汉以来以法治国兴。
武帝倡儒正是由兴渐衰的征兆。
试问哪朝哪代建国伊始不是以法而是以儒兴国者。
这样的事我还没有听说过。
可见建国欲兴必以法。
往往是由盛渐衰的时候帝王们才希望以儒家思想。
忠孝礼仪来稳固统治。
来挽救不治。
可见儒家思想往往是被动的。
是历来统治者为稳固挽救统治而不得不采用的,消极的东西。
能够保多久就保多久的心态。
倡法则是主动有效的。
法制盛没有不国强的。
法制盛还没有见过国乱的。
往往是乱了法制的时候才而造成国乱身危的时候。
西方国家没有中国儒家思想之深现在渐变为如此体制。
为什么中国没有同步甚至走在前面呢。
批儒倡法国家大治。
何以论之呢。
我想这和中国的影响深远的儒家思想不无关系。
二、儒家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从春秋时期孔丘创立儒学,后经孟轲、荀况、董仲舒、王阳明、朱熹等人的开展,2500多年来,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甚至至今都长期处于独尊地位,现在仍影响到每一个中国人的人生。
先说说儒家思想的精华:一、儒文化的一个根本概念是"仁〞。
"仁者,人也〞,就是说"仁〞是人的本性。
对人的本性的探讨既是儒文化的独特起点,又是儒文化的主要容。
儒主要探讨的是人的本性中的"人情〞,即"仁者爱人〞。
人情中,儒是从亲情入手进展探讨的,仁以爱父母亲为大,这就是"孝〞。
亲情是情的起点,这是人的本性,这是仁;父子之情母子之情是亲情的起点,这也是人的本性,这也是仁。
一个人不爱父母怎么会爱其他人呢?"孝〞作为人的本性是儒文化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亲情从爱父母延伸到爱兄弟就是"悌〞。
由爱父母爱兄弟延伸到爱夫妻、爱亲情中的所有成员,延伸到家中的每一个成员。
儒学对现代的积极意义
儒学对现代的积极意义儒家学说的真正内涵,则是教人以正直的东西,抛开君臣关系这些过时的思想不说。
儒家学说没有否定人的欲望,而是教人克制自己的欲望,并且努力学习,培养自己的兴趣,做符合自己正确理念的事情,从而淡化自己的欲望,达到身心的和谐。
比如,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抱负,就是一种体现。
儒家的一些思想非常积极,如果一个人光说不做,那就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下,我们必须在社会中坚持自己的原则,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才能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标,达到思想的飞跃。
和谐,是儒家思想的一种世界观。
如果把地球的时间比作24小时,那么23小时人类都在打仗,之前的战争造就了今日的格局。
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我们更应该发扬和谐的精神,这是现代文明的标志。
儒家思想,将会改变世界。
天下大同,作为儒家思想一种理想中的社会。
有点像共产主义,又有点像无政府主义。
但它的核心,就是建立一个天下为公的社会。
很明显,这种思想是对的,但实现起来却异常艰难。
因为,人类自私的基因是牢牢扎根在脑海中的。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核心思想,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过多干预、顺其自然的一种状态。
综合起来看,天下大同和无为而治都是中国古代值得自豪的思想,但放到如今社会,我们也可以从两者中间找到现实意义。
比如,天下大同可以用作亲朋好友之间,强调四海之内皆兄弟,提倡这种和谐的人际关系。
无为而治可以用在个人修行方面,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人文领域,儒家的知天命,尽人事是一种特别好的做法。
天时、地利、人和,顺天时、处地利、用人和,凡事只要努力去做了就好。
仁者爱人,作为人,我们必须学会关爱别人,也要学会关爱自己。
做到了这些,只是有了追求,一个人要不断地完善自己,才是生命的意义。
所以,儒家提出了希贤希圣,内圣外无的理论,所谓内圣,就是修身,外无就是致用。
孔子思想学说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孔子思想学说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
“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
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
“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孔子还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就是校正等级秩序,达到贵贱有序。
这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保守一面。
例如,我们现在提倡要“尊重他人”、“五讲四美”、“精神文明”等等,如果不把它和长久影响中国社会的伦理思想体系联系起来,那怎么能让它有个根基呢?“尊重他人”(“爱他人”)这样的道德观念正是和儒家的“仁学”相联系的。
如果我们抛弃了孔子的“仁学”理论,天天批判“仁政”,鼓吹“己所不欲要施于人”,提倡什么“与人奋斗其乐无穷”,那么你能真止地“尊重他人”吗?你能真正地爱护别人吗?所以任何对人们的社会规范的具体要求它都必须有—套伦理学理论作支撑,而这套伦理学理论又是内传统积累而成的。
这里不能全面的讨沦儒家的伦理问题,它无疑有许多方面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但它的核心内容“爱人”思想无论如何是我们今天仍应继承和发挥的。
照我看,孔子把“仁”解释为“爱人”,是基于“亲亲”思想,《中庸》引孔子的话说:“仁音,人也,亲亲为大。
” 《论语。
学而》:“有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爱人”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从爱自己的亲人出发,是爱人的基础,但是“为仁”不是仅止在“亲亲”上,而必须“推已及人”,要作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而要作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得把“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的“忠恕之道”作为“为仁”的准则。
如果要把“仁”(“仁政”)推广到整个社会,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克已复礼曰仁,—日克已复礼,大下归仁。
为仁由已,而由人乎!”我认为,对“克己复礼”的解释常有误。
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儒家思想)
孔子之后儒家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就要说孟子了,孟子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到了西汉,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的思想主要集中在《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之中。
儒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孔子、孟子、荀卿、董仲舒、程颐、朱熹(他是继孔子后最博学的大儒)、陆守仁、王阳明。
儒家的特征主要有五点:
一、以孔子为思想领袖。
二、以《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等书为经典。
三、在思想上讲究“仁、义、礼”,形成了一种张力结构。
四、由内圣而外王,通过内体心性成就外王事功之学。即所谓“尽性知命”,这就是儒家的“性与天道之学”,认为应该“先修心再修身”。
到了五四时期,时人发愤于国之积弱,诟龟呼天。一批深受西学影响又急欲救亡图强的激进青年,以胡适、陈独秀为主,发起了一场中国近代以来反孔非儒的高潮“五四运动”。抱着“打倒孔家店”的决绝姿态,否定了作为中华两千多年文化主流的儒学。
在“文革”时期,儒学遭到最惨重的打击。这场充满强烈政治目的色彩的“儒法斗争”、“批林批孔”的“文革”运动,使儒学历经空前的厄运。亿万人民(其中不乏文育工作者)高喊"打倒孔老二"的噪音充斥在中国的大地上,就这样使儒学乃至孔孟本人蒙上了不白之冤。
其影响一直绵延至今。经五四、文革后的儒家所有学说,似乎全是恶名昭著,不屑一提。甚至于一些人一听说是“儒学”、“孔孟之道”,就怒斥为“腐儒”、“孔老二”,神经紧张地似拉上弓弦的箭矢,不分青天红皂白大加诋毁。
介绍孔子和儒家学说作文
介绍孔子和儒家学说作文孔子,这个名字可是家喻户晓啊!他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被誉为“万世师表”,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他的学说,也就是儒家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孔子和他的儒家学说。
我们要了解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孔子长得有点儿帅,哈哈,这是真的!他的眼睛大大的,鼻子挺挺的,嘴巴有点儿小,笑起来像个孩子。
他的性格呢,既刚烈又和蔼,有时候像个严厉的父亲,有时候又像个慈祥的爷爷。
他生活在春秋时期的鲁国,那时候的国家政治动荡不安,民不聊生。
孔子看到这个情况,心里可着急了,他想:我得想办法让国家安定下来,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于是,他就开始了他的教育事业。
孔子的教育事业可大了去了!他提出了“仁、义、礼、智、信”这五种道德品质,认为这是做人的根本。
他说:“仁者爱人”,就是要关心别人,尊重别人;“义者正己”,就是要端正自己的行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礼者安人”,就是要遵守社会的规矩,维护社会的和谐;“智者明理”,就是要有智慧,明白事理;“信者守约”,就是要讲信用,言而有信。
这些道德品质,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依然是非常重要的。
孔子还提出了“教无类贵”的思想,就是说,教育是面向所有人的,不分贫富贵贱。
他说:“有教无类”,就是说,只要愿意学习的人,都可以来上学;“因材施教”,就是要根据每个人的特点,给他们提供适合的教育方法。
这种教育观念,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的教育事业来说,也是非常有启发意义的。
孔子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的学生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孟子、颜回、子路等。
他们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后来都成为了一代名儒。
孔子的教育事业不仅影响了当时的中国,还影响了后世的世界。
很多国家和地区都设立了孔子学院,学习儒家文化。
孔子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他的儒家学说对于我们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很高的价值。
我们要学习孔子的道德品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们要学习孔子的教育观念,为我们的后代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为什么说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什么说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作为一种重要的哲学流派和价值观体系,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的核心理念包括仁爱、忠诚、孝道等,这些思想观念渗透到各个领域,塑造了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风貌和社会结构。
本文将从政治、教育和家庭伦理等角度来探讨儒家思想为什么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1. 政治影响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儒家推崇仁爱和孝道,强调理性思考和礼仪规范。
这些思想观念影响了古代统治者的政治理念和行为方式。
儒家强调君主与臣民之间的道德契约,要求君主以仁爱和孝道来治理国家,臣民则要忠诚和尽责。
这种道德伦理的约束对于推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至关重要。
2. 教育影响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主张培养仁德和人格的完善。
儒家教育以经典教学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这种教育方式注重规范和礼制,培养学生遵循各种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儒家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才,使其能够胜任各种社会角色并为社会作出贡献。
3. 家庭伦理影响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家庭伦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儒家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崇尚孝道和敬老。
儒家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内部的和睦形成了社会整体的和谐。
儒家教育鼓励子女孝敬父母和长辈,推崇家庭价值观念。
家庭伦理观念的传承和弘扬,使得中国社会在家庭关系上保持着一种特殊的亲密和情感。
总结来说,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它通过在政治、教育和家庭伦理等领域塑造了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这种思想观念的传承和发展,使得中国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能够保持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
儒家思想的影响延续至今,深入人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仍然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儒家对当今社会的作用
儒家对当今社会的作用中国儒家学说是中国文化中最为国际广泛而受敬仰的学说之一,它涵盖了不同种类的知识,以及思想和应用层面的实践。
儒家崇尚天道自然的本源,主张谦虚待人的仁义道德价值观,反对暴力和弑君的意识形态。
从教育角度来看,儒家以其良好的学习精神和古老保守的思想价值观以及良好的道德观念,建构了一套睦邻团结的社会普遍价值体系, objcively改善着中国社会的文化素质,有力维护了国家的稳定。
从政治角度来看,儒家认为,政治实践应当以真实的道义为先导,对政府政策反映出诚实守信、节俭自律、廉洁无私的行政精神,以及国家的礼仪文化的重视。
由于中国的政治历史大多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因此,未来一段时期,儒家思想也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从经济角度来看,儒家认为,政府实践应具备合理务实的目标,并对阶级之间的收入差距和经济不平衡提出系统的解决办法,以及坚持精心管理和有序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要求。
儒家思想也在当时就提出了许多宏观经济政策措施,如实施宏观政策,鼓励劳动利用的最大化,物质产出的最优化,以及税收的合理分担等,它们仍然在当今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国家的发展和维系中国的社会稳定。
从文化角度来看,儒家认为,文化与道德素养密切相关,要提高人民的文明素质,必须坚持儒家文化价值观,树立一种“忠诚勤勉敬业”的伦理价值观,以“学习”和“实践”为根本,注重“仁义礼”,张扬“气节端正、无私”的文化精神,以带动中国社会文明大发展。
总之,儒家学说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特别是儒家礼仪文化可以起到健康调节社会秩序的作用,可以起到文明和社会稳定的作用。
特别是建立在仁爱、和谐和多元文化之上的儒家学说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以及开展国际社会的良性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传统儒家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浅谈传统儒家⽂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浅谈传统儒家⽂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摘要:儒家⽂化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化流派。
儒家学说为春秋时期孔丘所创,倡导⾎亲⼈伦、现世事功、修⾝存养、道德理性,其中⼼思想是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其核⼼是“仁”。
儒家学说经历代统治者的推崇,以及孔⼦后学的发展和传承,使其对中国⽂化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在中国⽂化的深层观念中,⽆不打着儒家思想的烙印。
儒家⽂化不仅是⼀门哲学,还是⼀种⽂化的产物,在不同的⽂化背景下和不同的时期,它呈现鲜明的特⾊。
儒家⽂化的基因早已扎根在每⼀个中国⼈的⾏为、思维和价值观之中,它的思想理念对我国当今社会仍有很重要影响。
关键字:健康美⾷;儒家⽂化;⼈与⾃然;关系;⼈⽣引⾔:改⾰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很⼤的发展。
但是,经济的发展却与社会的进步不相符合,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只顾物质⽂明的建设⽽忽视精神⽂明的发展。
因此,我想通过撰写这篇⽂章,唤起更多的⼈去发掘我传统⽂化中的优秀成分,以此来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我想在改⾰开放的浪潮中,在市场经济深⼊发展的环境下,我们才有资本去拼搏,才能有能⼒去迎接明天的挑战。
⼀、历代变迁汉朝以后,历朝历代四书五经被⽆数次修订,孔⼦原作已⾯⽬全⾮。
儒学在魏晋时期演变成⽞学。
唐代政权基本上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但是也渗透了道教和佛教。
宋代时发展为理学,尊周敦颐、程颢、程颐为始祖,朱熹为集⼤成者。
后取得官⽅地位。
现在所说的儒家思想,绝⼤部分来⾃宋朝(960 AD-1279 AD)的⽂献。
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都以朱熹的理学内容为考试题⽬,对思想产⽣了很⼤的束缚。
直到五四运动才取消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孔⼦是儒家学派创始⼈,他提出“仁”,具有古典⼈道主义的性质: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儒家⽂化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正统⽂化。
(⼆)、孟⼦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张施⾏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定的⼟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儒家学说对中国历史的积极影响
儒家学说对中国历史的积极影响
儒家学说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维护政治稳定:儒家文化中倡导的“仁政”思想,强调君主应以德治国,以民为本,反对暴政。
这种思想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对维护政治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促进文化传承:儒家学说重视文化传承和教化,主张“礼乐文化”,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这些思想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推动经济发展:儒家学说提倡“经世致用”,强调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这种思想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同时,儒家文化也强调“节俭”,主张在经济发展中注重可持续性和节制。
4.促进教育普及:儒家学说重视教育,主张“有教无类”,推动教育的普及。
在中国历史上,儒学教育成为了重要的教育体系,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5.推动社会和谐:儒家学说强调“和为贵”,主张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这种思想促进了社区的凝聚力和整合力,推动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总之,儒家学说对中国历史产生了积极的政治、文化、经济、教育和社会的多方面影响。
在未来,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儒学思想仍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儒家思想的影响与传承的作文范文
儒家思想的影响与传承的作文范文儒家思想的影响与传承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延续至今。
它不仅影响了政治、社会、教育等各个领域,同时也对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产生了深刻的塑造作用。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出发,探讨儒家思想的影响与传承。
儒家思想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价值观念,深深根植于中国人民的心灵深处。
自儒家学说诞生以来,它一直被看作是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支柱之一。
儒家思想强调个体责任感和公共道德,主张以仁爱为核心价值,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这种思想贯穿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伦理观念、政治制度和教育方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首先,在政治层面,儒家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王朝的统治理念。
儒家强调君王的仁德和贤能,主张君主以德治国,以人民的福祉为重。
这种思想观念在历代王朝中得以体现,通过对君主和政府官员的道德要求,整个社会形成了以德治国的传统,促进了政治稳定和社会契约的建立。
其次,在社会层面,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面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强调家族道德、父权制和仁爱之间的平衡关系,倡导个体应尽己所能地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
这种思想观念不仅在古代家庭伦理关系中起到了指导作用,也在整个社会中形成了尊敬长辈、互助互爱的价值观念。
再次,在教育层面,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教育理念产生了深刻影响。
儒家重视教育的作用,认为通过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德行和道德品质。
儒家的经典著作《论语》和《大学》等成为中国古代教育的基石,塑造了中国古代的传统教育模式。
这种思想观念在古代帝国科举制度中得以体现,通过严格的考试和选拔制度,培养了大量的儒者和文化精英,推动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思想的传承是文化传统延续的关键环节。
儒家思想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传承并与时俱进。
虽然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种种挑战,但仍然有许多传统仪式、典籍和名人名言等代代相传。
同时,在21世纪的中国,儒家思想也在不断进行着新的解读和应用。
儒学对人生的意义
儒学对人生的意义
儒家学说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曾深刻
地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儒家学说对中国的
知识分子有深远的影响,也对普通民众的人生观有深刻的影响。
首先,儒家学说强调“孝道”,因此,敬老尊贤、友善他人、处
处以谦虚以待是个人发展必备的素质之一。
孝道,不仅仅是对父母的
尊敬,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感。
儒家学说主张“三仁”,即尊重仁者、
服侍仁者、以仁报仁。
在当今社会,仁义两难的时代已经到来,仁义
之师,才能把握未来的乐观力量。
其次,儒家学说的“仁义”,对于人的精神追求至关重要,仁义
指的是勇敢且正义的行为,他们崇尚君子,以勤奋好学和实践精神为
榜样,所以他们认为学习是一切美德和真理的源泉,从而获得一种自信。
有了自信可以获得内心的力量,获得克服困难的能力。
同时,儒
家学说崇尚义,所以他们称习惯如何形成人的性格,认为人要有贞操
和守礼的观念,以事必躬亲,以礼待人。
最后,儒家学说主张“尊明”,他们的理念“天下为公”更是被
新时代的人赞叹不已。
深信人人平等,每个人都应该维护公平正义,
都应该参加社会共事,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这是中国古
代对今天存在着最大的启发。
总之,儒家学说对人生意义深远,它崇尚孝慈、勤奋好学和以义
报义,主张“三仁”、“尊明”,这些道理虽然古老,却深入人心,
以及影响几千年。
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导人们做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不怨天尤人,只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成功的人生。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对中国和对世界的影响在人类历史上,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古代文明。
在过去几千年里,儒家思想的发展道路虽然相当曲折和坎坷,但其强大的生命力始终没有减弱和停息过。
究其原因,儒家思想及其价值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因素,那些关于做人、处事和立国的名言早已深入人心,并在潜移默化中传播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并对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当我们回首历史,应该能够发现,孔子的地位无人可以替代。
而儒家思想的发展,也依然一代又一代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它不仅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也使得人类精神文化更进一步优化,让人类的社会与社会之间更加密切,使得国与国之间更安稳地合作与发展,促使世界的和平,因此,儒家思想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的影响都是巨大的、积极的。
一、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主流价值观。
“礼、义、廉、耻、仁、爱、忠、孝”的儒家思想基本价值观一直是指导绝大部分中国人日常行为的基本意识规则。
中华民族礼貌友善、温良忠厚和认真刻苦的气质,也是在儒家的教化下逐渐形成的。
虽然儒家思想成形于两千多年前,发展于封建社会,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及必须舍弃和批判的观念,但儒家思想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它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巨大贡献儒家思想是铸就中华民族精神的先驱。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连续不断发展的历史文化,正是这一文化的精华铸就了我们民族的优秀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品格、道德观念和价值准则的总和,是中华民族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发展过程的文化积淀,其中,儒家思想中的有为主义,在我们民族精神的形成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儒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其他任何学派所无法比拟的。
首先,儒家以“求道即求真-自强不息的精神”为终极价值目标,儒家注重积极有为的人生实践,儒家求道、求真、求诚的价值本体论培育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孔子对后世地影响
孔子对后世的影响摘要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少时家境贫寒,15岁立志于学。
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
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
孔子的思想包括方方面面,非常广泛,我们应该对他的思想进行逐一的了解,了解其对后世的深刻影响。
关键字孔子论语儒家仁礼一孔子的核心思想:仁与礼儒家的仁爱思想是儒家思想最为重要的内容。
孔子"仁爱"思想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在孔子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并且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
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
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
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
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
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
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说文解字》中仁是一个会意字,从人,从二。
“二”即“一加一”。
“人”与“二”联合起来表示“一个中国之人加一个四夷之人”,或“一个文明人加一个野蛮人”。
本义:文明人同化野蛮人。
转义:人与人相互亲爱。
说明“仁”字中的“二”就是“云”字中的“二”。
“云”字从二从厶,意为“复制自我”、“拷贝自我”,而其中的“厶”可以指“我自己这个文明人”,那么对文明人进行“复制”、“拷贝”的结果就是扩大了文明人群体的数量,达到天下大同,同一于中华文明的最高目标。
作文范文之儒家思想的利弊作文
儒家思想的利弊作文【篇一: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文章摘要】文学是一个广泛而深远的概念,文学自起源起,就成为人类社会生活和思维心理的重要反映。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学反映着思想,而思想反过来哺育着文学,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集大成者,它虽然比文学产生晚,但它对中国文学发展以及成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文学中无不体现着儒家仁、义、礼、治的思想,无论是唐韩愈领导的儒学“复古运动”,还是现代“国学”教育的火热进行,都可见儒学思想在几千年的浮浮沉沉中凭借其强大的生命力保存下来。
【关键词】文学;儒家;政治;早在几千年前,孔子论诗便指出诗有“兴、观、群、怨”之作用,可见儒家思想积极入世,重视实践的思想已深入人心,与其相符的文学作品更是数不胜数。
但我们应知道的是,在“文学”诞生之初,它的种种社会功用是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只是人们口耳相传的,记录光怪陆离神奇之事,多是神的故事及英雄传说,但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王朝的建立,儒家思想的产生,原先的神话故事在儒家学子的改造下逐渐被“理性化”,原先的神变成了“人”,原先的“英雄”变成“帝王将相”,文学被人们重新认识、加工、包装,从此有了新的社会功用,就像统治者手里的权杖,指挥着社会的伦理道德,纲常教化。
那么儒家思想究竟对中国文学有怎样深刻的影响呢?那就不得不说以下三个方面1 文以载道,为政治教化服务《诗序》中提出的“六义”“美刺”等说,都是与政治教化息息相关的。
《诗大序》有云:“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这一段不仅对诗、歌、情、志的关系有了深刻的阐释,而且充分肯定了诗对于国家政治、社会教化的重要推动作用。
孔子与儒家学说
孔子与儒家学说儒家学说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历经千年不衰。
而其代表人物孔子更是被习以为常,成为了中国人民心中的敬仰之源。
那么,孔子和儒家学说究竟是什么?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一、孔子的生平经历孔子,名丘,字仲尼,出生在今天的山东曲阜。
他的祖先是帝舜的后代,是春秋时期鲁国的贵族。
孔子内心志向高远,年少之时就追求学问,探究人生真谛。
他曾先后拜师学习,最终创立了“儒家学派”,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
孔子还有很多颇具典故的人生经历,如“三月不识肉味”,“子路请益”等等,这些经历不仅表现了他高尚的道德品质,也给我们展示了他深厚的学问。
二、什么是儒家学说?当前的形势下,不少人把儒家学说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儒家学说其实是中国古代人们对于社会规范、道德伦理、政治理论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究。
儒家学说的核心价值在于五种道德品质——仁、义、礼、智、信,这五种道德品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
在儒家思想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非常重要,人们之间必须彼此尊重、守信用、敦亲睦邻,才能达到“大同世界”的理想。
三、儒家思想在今日的影响儒家思想虽然在现代已经不再当做公共的思想信仰,但其在中国社会和文化中的影响非常深远且根深蒂固。
儒家文化已经被融入中华文化的血脉中,在很多领域内仍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如教育、文化、社会道德、国家治理等等。
另外,儒家思想的影响力也已经超越了中国边界,在国际舞台上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四、孔子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受到尊敬的圣人,他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学问和深刻的思考。
我们可以从孔子的思想中汲取智慧,在生活和事业中获得质变的提升。
首先,我们可以学习孔子的道德思想,强调个人的道德塑造,提高道德素质。
其次,我们可以学习儒家文化中的人伦关系,强调家庭、友谊、爱情等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最后,我们可以学习孔子的理论思想,扩展自己的思考范围,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总之,儒家学说是中国文化中珍贵的财富,传承至今已经千年之久。
儒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简介
儒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简介
(1)儒家学说是由孔子创立,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
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因此长期被封建统治者奉为正统思想。
(2)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所传授的《四书》《五经》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儒家思想和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
(3)儒家思想得以发展与其十分有益于封建统治者的政治稳定有着脱不开的关系。
在儒家思想中,尊卑思想是维护政治稳定与人际关系的主线。
(4)儒学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潜在影响。
儒家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儒家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儒家文化对后世的影响可以从多个方面来阐述。
首先,它是一种重要的思想资源,为中国文化的连续发展提供了可资利用的观念、信仰、理想和价值。
儒家的伦理观念,如仁、义、礼等,都是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影响了人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判断。
其次,儒家文化对中国艺术、文学和审美意识的影响深远。
例如,其重人伦、尚品德的思想渗透到中国的诗词、绘画等各种文艺形式中,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主题和精神内涵。
此外,儒家的政治哲学思想,尤其是关于君臣父子尊卑有序的天命观,也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以及权力关系。
再者,儒家文化作为东亚地区传统文化的主干,其影响力已经超越了国界,辐射到了整个东亚地区。
可以说,儒家文化是东亚地区共同的文化根源,也是推动这些地区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要纽带。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儒家文化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魅力,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中,人们对它的理解和应用也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对于儒家文化的研究和理解,需要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和现实需求,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以上所述只是儒家文化对后世影响的一部分,可以参考更多相关资料或专家访谈来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儒家思想的价值和对后世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价值和对后世的影响儒学,自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以来,经过历代大儒的丰富发展,形成了一整套儒家价值观的观念体系。
孔子谈得最多的是仁与礼,但也论及义、知、圣、和、忠、恕、敬、恭、宽、信、敏、惠、温、良、俭、让、中庸等价值观念。
孟子讲得最多的是仁、义、礼、智,但也多次阐述了恻隐、恭敬、辞让、善恶、诚信、良知、民本等价值观念。
而自西汉至清末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基本上把儒家的核心价值观概括为“三纲五常”,即所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和“仁义礼智信”,但实际上只注重贯彻“三纲”伦理,而没有真正落实“五常”道德。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的精华——某省书法家协会顾问思想地位《儒家思想导论》主要介绍了先秦儒家思想、孔子的仁与礼、从前孔子时代的礼乐制度到孔子的仁礼思想、孔子的仁、孔子的礼、孔子的孝道、《论语》中的孝、《孝经》论孝、孔子的命观、孔子命观形成的背景、孔子命观的特征与内涵、“修身俟命论”的人生指导意义、孔子的人生问题论、乐——孔子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境界、孔子与弟子论志向、立身行事中的言与默、孟子的性善论与仁政说、孟子的使命、孟子的性善论、孟子的仁政学说、以及荀子的性恶论与礼治说、儒家思想的流变、贯通天人——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性即理”——周、张、程、朱的理学思想、“心即理”——象山、阳明的心学思想、新儒家——西学东渐的文化回应、儒文化圈的崛起——儒学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的可能等内容。
、省书协主席团全体成员以及来自文化机构的专家、学者100多人参加了研讨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学者张辛博士作了学术报告。
张辛博士在讲话中对中庸文化作了探讨他认为发源于山东的“中庸文化”是孔孟对世界的重要文化贡献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儒学具体是什么呢?儒家经典形成于春秋战国时代但是不同时代对儒家经典的解读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很难对儒家思想下一个面面俱到的定义。
儒家思想的价值和对后世的影响资料
儒家思想的价值和对后世的影响
儒学,自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以来,经过历代大儒的丰富发展,形
孔子谈得最多的是仁与礼,但也
恭敬、辞让、善恶、诚信、良知、民本等价值观念。
基本上把儒家的核心价值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
儒
《儒家思想导论》主
孔子的仁与礼、从前孔子时代的礼乐制度到
中国人发明了罗盘,是看风水的(用来协调人、鬼、神关系的),
牛顿下世英国举行了国葬。新中国成立后,
“遗风”依然存在,“文革”中批判知识分子为“臭老九”,
成千上万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等,都
因为它引导人们,做事首先关心的是
甚至引导人们把精力投放到与工作没有任何关系的人际关
还能得到专门干事业的人所得不到的好处。直到现在,
《论语》中的
《孝经》论孝、孔子的命观、孔子命观形成的背景中
“心即理”——象山、阳明的心学思想、新儒家——西学东渐
儒文化圈的崛起——儒学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的可能等内
、省书协主席团全体成员以及来自文化机构的专家、学者100
著名学者张辛博士作了学术报告。张
是孔孟对世界的重要文化贡献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仍然具有非常重
人类的理性又是人的自然权利的依据.提倡"以农为本",是符合
. (4)提倡以"礼"治国,"伦理
"思想.如果说西方文化是"智"型文化,那么我们中国文化就是"
"型文化,这一德型表现在政治上,也有积极的一面:忠于国家,抵御
,刺杀暴君,直谏犯上.很了不起的民族精神! (5)儒家思想
,统治有力,贯穿了中华民族的大部分时期,给社会历史的起了安
心即理"--象山、阳明的心学思想、新儒家--西学东渐的文化回应、
孔子以及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孔子以及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孔子和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主要影响:
1. 强调道德伦理:儒家学说强调道德伦理的重要性,主张个人应该修养自身的德行,追求天人合一。
这种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鼓励人们遵守道德准则,以公正、诚实和尊重他人的态度对待他人。
这种强调道德伦理的态度对中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互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 建立官僚制度:孔子提倡官吏选拔制度,强调道德才能和资格来选拔官员,并强调君主应该以德治国。
儒家的这一理念奠定了中国传统的官僚制度,官员的选拔和任免主要基于他们的品德和才能。
这种制度在中国的历史中一直存在,并且产生了相当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 重视教育:孔子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并主张普及教育,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受到教育。
儒家学说强调知识和儒家经典的学习,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提供了基础。
这种重视教育的态度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培养了许多杰出的学者和领导人。
4. 维护社会稳定:儒家学说主张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
孔子认为,通过个人的修养和行为规范,可以在社会中创造出秩序和和谐。
儒家的这一理念促进了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总体而言,孔子和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
响。
他们的思想和理念不仅塑造了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同时也为中国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提供了一种基本模式。
儒家学说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持续存在,并对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变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儒家学说对后世的影响
“儒”字本是古代对学者的尊称,字义是“雅”、“优”及“和”的意思,从“人”从“需”,指他们的思想学问能够安定别人,说服别人,为人所需。
“儒”,从来都是一个高频词。
因为,它代表着儒家学说。
儒家学说简称儒学、儒家,或称为儒教,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
做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它是中华法系的法理基础,对中国以及东方文明发生过重大影响并持续至今的意识形态,儒家思想是东亚地区的基本文化信仰。
儒家最初指的是冠婚丧祭时的司仪,自汉代起指由孔子创立的后来逐步发展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儒家学说对后世的影响是众所公认的。
而儒家学说对后世的影响,当然少不了儒家经典的研究。
毕竟,儒家经典也是儒学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
儒家经典主要有儒家圣教十三经。
儒家正典化始自孔子治六经。
孔子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即《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
其中诗书礼乐又称古之四教,周朝贵族的教科书。
《诗经》教以言语文学,《尚书》教以政事,《礼记》教以宗法纲纪、君子修养;《易经》《春秋》教以道义是非智慧。
在稍浅地了解过儒家经典之后,我们现在就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条主线真正研究儒家学说对后世的影响了。
首先是横向主线:
一、伦理学
伦理学上儒家注重自身修养,其中心思想乃“仁”,意谓人与人之间应注重和谐的关系。
对待长辈要尊敬尊重;朋友之间要言而有信;为官者要清廉爱民;做人有自知之明,尽分内事。
统治者要仁政爱民,对待其他人要博爱。
对待上司要忠诚,对待父母亲属要孝顺,人要有抱负而有毅力。
尊重知识,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
二、政治学
儒家政治思想是“仁政”、“王道”以及“礼制”,其理想是“大同”、“大一统”,其政治学主要阐述君臣关系、官民关系。
孔子“君事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是儒家政治学的代表性主张。
在现实政治的问题上,儒家要求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双方都要承担义务,从理论上说,被统治者有权利反抗不正常承担义务的统治者。
“仁政易行”则提倡分清“不能”与“不为”之间的区别,即“不去做”与“做不到”之间的差异。
而其“无恒产,因无恒心”也体现了民本思想。
在国际政治方面,儒家主张“华夷之辨”。
华夷之辨在古代促进了中原先进文化的传播,在近代则成为中国现代化的障碍。
三、历史学
儒家有一个重视编修历史的悠久传统。
孔子编修《春秋》,不单纯记载史事,而且也通过遣词用字的方法,借此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称之为“微言大义”。
由于历代儒家学者的努力,中国的编年史从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开始,一直到今天,一年也没有中断过。
四、经济学
儒家重义轻利,重官轻商,重本抑末,与现代商品经济不相适应。
儒家典籍《礼记》中所描述的大同社会是儒家思想大道之行的描述。
五、科学观
儒家不重视分科领域专业知识的研究。
子曰: “君子不器。
”朱熹的解读是:“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
成德之士,体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
”这是儒家轻视专门人才的思想根源。
明代撰写《天工开物》的宋应星,也是六次科举不中,才转而研究科技专业知识的。
而纵向主线还分为古代中国和现代国际:
对古代中国:
一、西汉:儒学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学派。
《汉书·艺文志》:“儒家者流……游文於六经之中,留意於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必使理有典刑,辞有风轨,总法家之式,秉儒家之文。
”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四章第九节:“ 孔子学说含有多面性,所以儒家学派总能适合整个封建时代各个时期的统治阶级的需要,从孔子学说中演绎出各种应时的儒家学说来。
”
二、程朱理学:自汉以来至今,儒家思想在绝大部分历史时期是中国的主流价值观,但是也有低迷时期。
魏晋时期儒学的地位被道教玄学替代。
唐代政权基本上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但是也渗透了道教和佛教。
宋朝时程朱理学为儒学主流,尊周敦颐、程颢、程颐为始祖,朱熹为集大成者,后取得官方地位,但陆九渊与程朱理学不同,另有一套“明心见性”、“心即是理”的哲学观点,经明朝王阳明又发展为心学。
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都以朱熹的理学内容为考试题目,对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陆王心学:中国宋明时期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哲学流派。
南宋时,陆九渊倡言心即理,针对朱熹等人的“理”在人心之外、“即物”才可“穷理”的理论,提出“发明本心”、“收其放心”的“简易”、“直捷”主张。
他还同朱熹辩论过“无极”、“太极”等问题,成为与朱熹一派理学相持对立的一家,被称为“心学”。
陆九渊弟子很多,著名的有杨简、袁燮等人,杨简将“心即理”进一步发展成为“万物唯我”的唯我主义。
宋代以后,由于程朱理学成为官方统治思想,陆学影响不如朱学大。
四、明代中期:陈献章由朱学转向陆学。
王守仁更是集心学之大成,并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即是理”的命题,在认识论上推行“致良知”的方法,认为“良知”就是“天理”,“致良知”就是“明明德”同时提出“知行合一”的革命性观点,反对宋儒知先行后的说法或知而不行的做法。
王守仁是陆九渊以后影响最大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
明代后期,王学大盛,出现了众多流派,其中以王艮为代表的泰州学派和李贽等人影响较大。
泰州学派内部各人思想不尽相同,但有个共同的趋势,就是强调儒家的“圣”、“贤”是人人可成的,即便是“农工商贾”也可以成圣成贤,声称“人人天地性,个个圣贤心”。
李贽还提出“是非无定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禁锢。
对现代国际:
一、中国:文化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社会,所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
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专制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
二、东亚:儒家思想在东亚各国都有广泛的影响。
儒学和汉字、律令以及佛教一样,很早就传播到周围国家,并对那里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韩国和日本,伦理和礼仪都受到了儒家仁、义、礼等观点的影响。
)
三、朝鲜:在朝鲜半岛,早在公元1世纪初,儒学早已传入朝鲜半岛。
三国时期,统治阶级非常重视儒学,把它视为维护秩序、加强王权的思想武器,采取各种措施加以引进和推广。
高句丽于372年设立太学,传授儒家学说。
百济于4世纪建立儒学教育制度。
儒学在新罗传播,大约在6世纪。
新罗统一后,进一步发展儒学教育,在中央设立国学,置博士、助教,招收贵族子弟传授儒家经典。
为了推动学习儒学的热潮,国王甚至亲“幸国学听讲”。
与此同时,还向中国派遣留学生,其中一些人考中状元,出现了一些著名儒学者,如强首、薛聪、金大向、金云卿、金可纪、崔致远等。
朝鲜王朝通过科举,选拔人才,任用官吏。
总之,程朱理学作为统治思想,在朝鲜王朝的500年间,起到了维护和巩固封建制度的作用。
四、日本:儒学传入日本,大约是在5世纪以前。
继体天皇时期(507—531)曾要求百济国王定期向日本派遣五经博士,传授儒家思想,于是儒家迅速发展。
圣德太子制
定的“冠位十二阶”和“十七条宪法”,主要体现了儒家思想,甚至所用的词汇和资料亦大多是取自儒家典籍。
圣德太子还多次向中国派遣使节和留学生,积极摄取中国文化,于是儒学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贵族官僚必修的教养。
大化改新的首领中大兄皇子和中臣镰足都大范围地引用儒学,促进大化改新的成功。
儒学(朱子说)更曾被规定为官方哲学,成为德川幕府的正统思想体系,对维护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发挥了极大作用。
五、欧洲: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首次将《论语》翻译成拉丁文,1687年利玛窦译本在法国巴黎出版。
以后《论语》被转译成法文、英文等。
1691年,法国耶稣会传教士李明从中国回到法国,出版了《中国近事报道》和《论中国礼仪书》,向西方世界介绍东方的儒家思想并批评西方的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