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合集下载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重要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重要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重要知识点小学三年级数学在整个小学数学教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一定要好好掌握它的知识点。

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 1分=60秒半时=30分 60分=1时60秒=1分 30分=半时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二)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读数和写数 (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一、数与代数(一)整数的认识1、万以内数的认识能够正确数出 10000 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读写 10000 以内的数。

会比较 10000 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数的组成和数位的名称。

2、近似数结合实际情况,体会近似数的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境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二)数的运算1、加法和减法掌握三位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路程等。

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

2、乘法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

能运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计算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三)常见的量1、时、分、秒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 1 时=60 分,1 分=60 秒。

能准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会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如经过时间的计算。

2、质量单位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 1 千克=1000 克。

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会进行简单的质量单位换算和计算。

二、图形与几何(一)图形的认识1、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能辨认出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2、平行四边形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其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行四边形。

(二)测量1、周长理解周长的概念,能指出封闭图形的周长。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公式计算图形的周长。

2、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

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会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和简单的测量。

三、综合与实践(一)数学广角——集合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数学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如测量、拼摆等活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在学习三年级上册数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多做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大数一、认识万以内的数1、万以内数的读写: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读数时,中间有一个零或连续有两个零,都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写数时,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2、万以内数的组成:千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千,百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百,十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十,个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一二、认识一万10个一千是一万。

一万写作:10000或1万三、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可以先比较它们的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比较最高位(千位)上的数字,千位上的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千位上的数字相同,再比较百位上的数字,百位上的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依次类推四、近似数一个数与准确数相近(比准确数略多或略少),这个数称为近似数五、估算1、加法的估算:先把两个加数看成与准确数接近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2、减法的估算:先把被减数和减数看成与准确数接近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第二单元两三位数乘以一位数一、口算乘法1、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先把整十、整百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计算出积后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在分别与原来的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二、笔算乘法1、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两、三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像先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的末位就写在那一位下面。

2、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乘到哪一位是0,0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如果有进位数,进几这一位就写几。

3、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先用一位数去乘另一个乘数0前面的数,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三、估算先把三、四位数看作与它们最接近的整百、整千数,然后用口算的方法算出近似的结果;或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它们个位上的数,在与一位数相乘,口算出结果。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一、数与计算1. 整数的认识- 认识自然数和整数,了解正数、负数和零的概念。

- 掌握100以内的整数比较大小。

- 学习并运用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则,进行100以内的加减运算。

2. 多位数的乘法- 学习乘法表,掌握1-9的乘法口诀。

- 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

- 学习并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3. 除法的初步认识- 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认识除号和除法算式。

- 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计算。

- 理解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平均分配。

4. 四则运算的初步- 学习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

- 掌握基本的四则运算顺序。

二、几何图形1. 平面图形- 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基本平面图形。

- 学习计算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2. 空间与立体- 认识基本的立体图形,如立方体、长方体、球体和圆柱。

- 理解空间位置关系,如上下、左右、前后。

三、量与计量1. 长度、质量、容量- 学习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 了解质量的概念,学习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 认识容量单位,学习使用量杯测量液体的容量。

2. 时间与日历- 学习读时钟和手表,了解时间的概念。

- 学习日期和日历的基本知识,能够计算日期。

四、应用题1.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学习解决与生活相关的简单数学问题。

- 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逻辑推理与解题技巧-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 通过练习提高解题技巧和速度。

五、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小组合作、实际操作等活动,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具体的教学大纲和知识点应以当地教育部门的要求和学校使用的教材为准。

教师和家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除法一、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1.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其中一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

2.笔算除法时,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表示几个十,所以商要写在被除数十位的上面。

3.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二、除法的验算1.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被除数=商×除数。

2.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3.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全班的总人数÷组数=每组的人数5.玩具的总数-送出的数量=还剩的数量三、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十位上余下的数要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以除数。

①书的总页数÷看的天数 = 每天看的页数②付出的钱数 - 找回的钱数 = 实际用的钱数实际用的钱数÷物品的个数=物品的单价③全班人数÷单打(2人)=单打的组数④全班人数÷双打(4人)=双打的组数⑤轮子的总个数÷每辆车的车轮数=车辆的数量⑥电池的总节数÷人数=平均每人收集的节数⑦老师的人数+学生的人数=总人数总人数÷车辆的数量=每辆车坐的人数⑧玩具的总个数-送出的个数=还剩的个数还剩的个数÷班级数=每班分得的个数⑨一班的人数+二班的人数=总人数总人数÷每组的人数=组数四、商末尾有0的除法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刚好整除,且被除数个位上的数除以除数不够商1时,一定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占位。

第二单元:认数一、认识整千数1.千位上是几,就表示几千,10个一千是一万。

2.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五)位是万位。

3.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二、认识几千几百几十几1.中间或末尾有0的万以内数的读写法:读数时,一个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两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论有几个0,都不读;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占位。

三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归纳

三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归纳

三年级上册数学重点知识归纳
三年级上册数学的重点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与计算:
一位数的乘、除法。

两位数的乘、除法。

四则混合运算。

分数的初步认识,包括分数的读法、写法、大小比较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 量与计量:
千米(公里)、毫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吨、克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3. 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

4. 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5. 其他知识点:
认识整千数(例如:10个一千是一万)。

读数和写数的方法,包括如何读数和写数,以及数的大小比较规则。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三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内容,但具体的教学内容可能会因教材版本和地区差异而有所不同。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需要注意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如加减乘除的运算顺序、单位换算、图形识别等,这些对于后续的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

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时、分、秒。

1. 钟面的认识。

-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 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走1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2. 时间单位的换算。

- 1时 = 60分,1分 = 60秒。

- 例如:3时=(180)分,因为1时 = 60分,3×60 = 180分;4分=(240)秒,4×60 = 240秒。

3. 计算经过时间。

- 可以用数格的方法,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是5分钟。

- 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

例如:小明8:30开始写作业,9:10写完,经过时间是9时10分 - 8时30分 = 40分钟。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 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分别相加。

例如:35 + 24,可以把35拆成30和5,24拆成20和4,先算30+20 = 50,再算5 + 4 = 9,最后算50+9 = 59。

2.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 同样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

例如:56 - 23,把23拆成20和3,先算56 - 20 = 36,再算36 - 3 = 33。

3.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或减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10,和本位上的数相加后再减。

例如:340+160,个位0+0 = 0,十位4+6 = 10,满十向百位进1,百位3+1+1 = 5,结果是500;450 - 260,个位0 - 0 = 0,十位5 - 6不够减,从百位退1当10,15 - 6 = 9,百位4 - 1 - 2 = 1,结果是190。

第三单元:测量。

1. 毫米、分米的认识。

- 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1厘米 = 10毫米。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一、两、三位数乘一位数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用0前面的数去相乘,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来计算;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来计算。

3、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去乘两、三位数的每一位,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哪一位乘得的积满了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4、估算:把两、三位数看作整十数或整百数去和一位数相乘,乘得多少就约等于多少。

5、0乘任何数都得0。

二、质量单位1、千克:称比较重的物品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

用kg表示2、克: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用克作单位。

用g表示3、它们的进率是1000,即1千克=1000克三、长方形和正方形1、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长边的的长叫长,短边的长叫宽。

2、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都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每条边的长叫边长3、周长:一周边线的长度。

4、长方形的周长:先求出长与宽的和,再用和乘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四、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笔算:从最高位算起,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哪一位不够除就商0占位,余下的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用商×除数,看看是否等于被除数;有余数的除法,用商×除数+余数,看看是否等于被除数。

3、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等于0。

4、判断商有几位数的方法:看被除数的最高位和除数的关系,当被除数的最高位大于或等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和被除数的位数一样多;当被除数的最高位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就比被除数的位数少一位。

五、解决问题的策略1、分析法:可以通过列表、画线段,画图或其他的形式呈现。

2、解题的思路:弄清题目的意思,知道题目告诉我们什么已知条件,要我们求什么;从问题入手,去找相关的已知条件,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列式解答六、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1、平移:沿直线运动,位置发生改变,但形状、大小不会发生变化;2、旋转:围绕中心转动;3、轴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

三年级上学期数学知识点汇总

三年级上学期数学知识点汇总

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数的运算1、元、角、分与小数的初步认识2、元、角、分背景下一位小数的比较大小数的认识1、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2、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的两步混合运算3、一位数乘两、三位数4、在元、角、分背景下,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常见的量年、月、日与24 时计时法图形的认识1、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形状2、体会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范围和形状不同测量1、周长的认识2、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第一单元混合运算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四种运算。

(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1、一个混合算式中只有乘法和减法两种运算的计算方法:先算乘法,后算减法。

2、在乘加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第一步不参与运算的数要抄下来。

(除加、除减混合运算及其应用)1、一个混合算式中只有除法和减法两种运算的计算方法: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2、在除加混合运算中,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及其应用)1、在混合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2、混合运算中既有除法,又有加法,如果想先算加法,就要给加法加上小括号。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从相对位置观察一个物体)1、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面都不一样。

2、站在一个位置上观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的相互关系)知识点:观察两个物体时,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物体的相对位置可能是不同的。

第三单元加与减( 三位数连加运算 )1、在计算脱式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用一个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字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不要认为满十进一。

2、在计算三个三位数连加时,如果哪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百,整千数,就先将这两个数相加,再加另外那个数。

(三位数连减运算)用脱式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减第三个数。

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写在小括号里面,再用第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三年级数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必背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必背知识点一、测量。

1. 长度单位。

- 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千米(km)。

- 1厘米 = 10毫米,1分米 = 10厘米,1米 = 10分米,1千米 = 1000米。

- 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毫米、厘米、分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或距离时用米、千米作单位。

例如,铅笔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而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用千米作单位。

2. 质量单位。

- 克(g)、千克(kg)、吨(t)。

- 1千克 = 1000克,1吨 = 1000千克。

- 计量较轻物品的质量用克作单位,如一枚硬币的质量;计量较重物品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如一袋大米的质量;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用吨作单位,如一辆卡车的载重量。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 加法。

-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例如计算345+236,个位上5 + 6 = 11,向十位进1,十位上4+3+1 = 8,百位上3+2 = 5,结果是581。

2. 减法。

-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10,和本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减。

例如计算567 - 348,个位上7 - 8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17 - 8 = 9,十位上6退1后是5,5 - 4 = 1,百位上5 - 3 = 2,结果是219。

三、四边形。

1. 四边形的特点。

- 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2. 长方形和正方形。

- 长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 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3. 周长。

-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 长方形的周长=(长 + 宽)×2,例如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的长方形,周长=(5 + 3)×2 = 16厘米。

- 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4,例如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周长 = 4×4 = 16厘米。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大全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大全

第七单元 图形的周长
• 四边形:有4个角,有4条直边,封闭的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 边行、梯形)
• 长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且对边相等(长边叫长,短边叫宽); • 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且4条边都相等。 • 平行四边形特点: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边平行(典型的:倾斜平行)。
(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 பைடு நூலகம்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封闭图形各条边长相加)。 •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 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周长=2×长+2×宽=(长+宽)×2 • 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边长:(长+宽)=周长÷2
• 重叠图形(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只要算外围边长的和) • 方法1:将每条外围边长直接相加 • 方法2:几个单独图形的周长的和 - 重叠边长×2 • 方法3:平移成规则图形再计算 • 多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拼成大长方形或长方形,拼成接
笔算的要求: 1、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数位多的写在上面,数位少的 写在下面; 2、从个位开始乘,用1位数依次与多位数的每个数相乘, 与谁相乘积就写在谁的下面。 3、相乘满“几十”(56)就向前一位进“几”(5),前一位一 定要先乘再与“进位几”相加。 4、“0”乘任何数都得“0”,末尾有“0”的乘数,计算时先用 乘数中的“非0”数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 “0”,就在得数(积)后面加几个“0”。
末尾有“0”的乘数,计算时先用乘数中的“非0”数相 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得数(积) 后面加几个“0”。
如:900X3=2700 先算3X9=27 再在27后加2个0 5400X6000=32400000 先算54X6=324 再在324后加5个0 400X500=200000 先算4X5=20 再在20后加4个0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的认识:三根针,时针、分针和秒针。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60小格)是60秒;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60小格)是60分,也就是1时;时针走1大格是1时,走1圈是12时。

3、1时=60分 1分=60秒(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半时=30分一刻=15分3时=(180 )分想:1时=60分,3时就是(3)个60分,也就是(3)个60分相加,即(180)分。

300分=( 5 )时想:1时=60分,300分里面有(5)个60分,也就是(5)时。

4、单位的应用(根据平时的经验来填空,教师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1秒钟、1分钟、1小时的长短。

)一节课45()眨眼一次大约1()小明睡了9()5、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1)数格法:可以看钟面,数格后再计算。

(2)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拓展: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时刻”表示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没有长短,只有先后。

“时间”表示两个日期或两个时刻的间隔。

终止时刻:如果时间拖后,要用加法;如果时间提前,要用减法。

易错点:比较大小:3时○300分(没有掌握时间单位的进率)经过时间:一列火车晚上8:30从甲地开出,第二天早上6:30到达乙地。

这列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终止时刻:一辆汽车3:20开出,5:25分到达终点。

由于天气原因,现在晚点13分,这辆汽车今天何时到达终点?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知识点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1: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用另一个两位数先加整十数,最后加一位数。

例如:35+34=69 把34分成30和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方法2:把两个两位数分别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加起来。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知识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1~9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的认识:三根针,时针、分针和秒针。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60小格)是60秒;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60小格)是60分,也就是1时;时针走1大格是1时,走1圈是12时。

3、1时=60分 1分=60秒(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半时=30分一刻=15分3时=(180 )分想:1时=60分,3时就是(3)个60分,也就是(3)个60分相加,即(180)分。

300分=( 5 )时想:1时=60分,300分里面有(5)个60分,也就是(5)时。

4、单位的应用(根据平时的经验来填空,教师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1秒钟、1分钟、1小时的长短。

)一节课45()眨眼一次大约1()小明睡了9()5、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1)数格法:可以看钟面,数格后再计算。

(2)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拓展: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时刻”表示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没有长短,只有先后。

“时间”表示两个日期或两个时刻的间隔。

终止时刻:如果时间拖后,要用加法;如果时间提前,要用减法。

易错点:比较大小:3时○300分(没有掌握时间单位的进率)经过时间:一列火车晚上8:30从甲地开出,第二天早上6:30到达乙地。

这列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终止时刻:一辆汽车3:20开出,5:25分到达终点。

由于天气原因,现在晚点13分,这辆汽车今天何时到达终点?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知识点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1: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用另一个两位数先加整十数,最后加一位数。

例如:35+34=69 把34分成30和4,先算35+30=65;再算65+4=69方法2:把两个两位数分别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加起来。

三年级上册 数学 知识点 归纳3篇

三年级上册 数学 知识点 归纳3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一.数的认识1.数的读写数字是人类语言中表示数量的符号,阿拉伯数字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阿拉伯数字0,1,2,3,4,5,6,7,8,9。

这些数字可以组合成不同的数,表示不同的数量。

我们可以通过数字来进行计算,如加减乘除等。

2.数的比较数的比较可以通过大小关系来进行,可以用<、>、≤、≥来表示。

例如,3<4表示3比4小,4>3表示4比3大。

比较数的大小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数的排序,比较大小还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数的加减乘除等运算。

3.数字的逆运算数字的逆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四种运算。

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合并成一个整体,减法是指将一个数从另一个数中减去,乘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得到一个积,除法是指将一个数分成几部分,每部分的数量相等。

4.数字的应用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可以用来表示时间、温度、长度、重量等各种量。

数字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日常生活,还可以应用于各种科学研究中,数学、物理、化学等科学的研究都需要数字的支持。

二. 量的认识1.长度长度是指物体的长或短,可以用尺子、卷尺等工具进行测量。

长度的单位有厘米(cm)、米(m)、千米(km)等。

2.重量重量是指物体的重或轻,可以用秤等工具进行测量。

重量的单位有克(g)、千克(kg)、吨(t)等。

3.容积容积是指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可以用量杯等工具进行测量。

容积的单位有毫升(ml)、升(L)、立方米(m³)等。

4.温度温度是指物体的热度,可以用温度计等工具进行测量。

温度的单位有摄氏度(℃)、华氏度(℉)等。

5.时间时间是指物体发生变化所需要的时长,可以用时钟、计时器等工具进行测量。

时间的单位有秒(s)、分(min)、时(h)等。

三. 数的运算1.加法加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得到一个和。

例如,3+5=8,表示将3和5相加得到8。

2.减法减法是将一个数从另一个数中减去得到差。

例如,7-2=5,表示将7减去2得到5。

3.乘法乘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得到一个积。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上册(集锦18篇)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上册(集锦18篇)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上册(集锦18篇)三年级数学知识点上册第1篇(一)口算除法1、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用表内除法计算:先用被除数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

(2)用乘法来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2)想口诀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二)笔算除法1、牢固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步骤与格式,尤其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算式的写法。

(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法则,除数是一位数,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不够除,再除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被除数那一位的上面。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用0占位。

每一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会判断商是几位数。

比较除数与被除数最高位的大小,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那么商一定比被除数少一位;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大或相等,那么商和被除数的位数相等。

3、除法的验算方法:(1)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2)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4、关于0的一些规定:(1)0不能作除数。

(2)相同的两个数相除商是1。

(既然能相除这个数就不是0)(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0乘任何数都得0。

5、乘除法的估算:4舍5入法。

数学进位加法的简单计算方法不管多大的数相加其最基本的原则都是20以内的加法原则,20以内进位加法的速算口诀为:几加九进十减一、几加八进十减二、几加七进十减三、几加六进十减四。

由于加法具有交换律,所以我们只需要记住这几句就可以了,在101以内的加法中,先观察两个各位数字,找出他们中间较大的数,按口诀进行计算可以很快的算出答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一、数与计算1. 认识千以内的数- 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 掌握数的读法和写法。

- 学习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

2. 四则运算- 加法:两位数与一位数、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

- 减法:两位数与一位数、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减法。

- 乘法表的熟练掌握,特别是1-9的乘法。

- 除法的初步认识,了解除法的意义。

3. 应用题- 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时间计算等。

- 学习列式计算,理解等量关系。

二、几何图形1. 平面图形- 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等基本图形。

- 理解图形的对称性。

- 学习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2. 空间与立体- 认识常见的立体图形,如立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等。

- 理解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如面、边、角。

三、量与计量1. 长度单位- 掌握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 学习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2. 重量单位- 了解克和千克,掌握基本的重量换算。

- 学习使用天平秤测量物体的重量。

3. 时间与金钱- 学习时钟的读法,理解小时、分钟的概念。

- 认识人民币的面值,学习简单的货币计算。

四、数据处理1. 统计与概率- 学习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 制作简单的条形图和表格。

- 初步了解概率的概念,进行简单的概率实验。

2. 逻辑推理- 培养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 解决简单的逻辑推理问题。

五、综合应用1. 解决问题-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数学游戏- 参与数学游戏和竞赛,提高学习兴趣。

- 通过游戏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六、学习策略1. 学习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期复习、主动提问等。

- 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 自我评价- 学会自我检查作业,发现并纠正错误。

- 定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学习方法和进步空间。

结语:三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阶段,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测量
(1)长度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一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大人母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1千米有10个100米,5个200米,400米的跑道要跑2圈半。

(2)重量单位:吨(t)、千克(kg)、克(g)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克(约1枚1分硬币的质量)1千克(约1包盐的质量)
1吨(约2头牛的质量)
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生活中一般说一颗鸡蛋、一个苹果、一粒图钉等用克做单位。

一般说一袋洗衣粉、一个人的体重等用千克做单位。

一般说一辆车的载重、一只大象的体重用吨做单位。

(3)换算方法:从大单位化小单位用乘法(个数×进率)从小单位化大单位用除法(个数÷进率)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列加法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计算时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2)列减法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退“1”,当10,与本位上数要加后,继续减。

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

(看到0,往前走,看看哪一位上有,借到了往后走,0上有点看作9。


3)、公式。

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
(4)加法的验算方法
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

②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

(5)减法的验算方法
①被减数—减数=差②减数+差=被减数
(6)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7)、估算:把加数看成接近它的整十、整百的数,再进行口算。

( )、公式:大数—小数=多的或少的数大数=小数+多的或少的数小数=大数—多的或少的数
第三单元四边形
由四条直的边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四边形。

(1)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四个角。

不稳定,容易变形。

长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

4个角都不是直角
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具有不稳定性。

(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2)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3)求周长的方法:不规则图形:绳测法。

规则图形:尺测法
如何在一个长方形中截取一个最大的正方形,通常以长方形的宽为正方形的边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长= 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 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 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 周长÷4
第四单元有余数除法(平均分一些物品,有时有一些剩余)
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

(1)没有余数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 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
(2)有余数除法
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被除数= 除数×商+余数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
商= (被除数-余数)÷除数
第5单元时分秒
1天=24时 1时= 60分1分= 60秒半时= 30 分
念一个数字,眨一下眼晴大约就是1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 )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 )个大格,也就是(5 )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 )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 5 )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 )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 )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 )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 )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8、我们要注意区分时间和时刻。

开始时刻结束时刻
(几时几分)(几时几分)
开始的时刻+经过的时间=结束的时刻
结束的时刻-经过的时间=开始的时刻
结束的时刻-开始的时刻=经过的时间
第6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1)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可以用因数中的“0”前面的数和另一个数相乘,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如:400×2,先算2×4=8,400后面有2个“0”,就在8的后面添两个“0”,得800。

(2)列乘法竖式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不要忘记进位,也不要忘记加进位数)
(3)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4)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把二位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把三位数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再和另一个因数相乘,用“≈”连接。

而不能用“=”。

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第7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几份就是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二分之一,写作:1/2。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三份,每份就是这块月饼的三分之一。

写作:1/3。

3、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分数中间的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面的数是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数线上面的数是分子,表示取其中的几份。

4、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分数,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较大。

分子相同的分数,看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5,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6、1可以写成分子和分母相同分数。

第8单元可能性
1、不可能和一定’,都表示确定的现象。

‘可能’,表示不确定的现象。

可能性有大有小,以“摸棋子游戏)为例,哪种颜色的棋子多,可能性就大,哪种棋子的颜色少,可能性就小。

2、请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一说。

一定:太阳一定从东边升起;月亮一定绕着地球转;地球一定每天都在转动;每天一定都有人出生;人一定要喝水……
可能:三天后可能下雨;花可能是香的;明天可能有风;下周可能会考试。

……
不可能: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地球不可能绕着月亮转;我不可能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鲤鱼不可能在陆地上生活;空中不可能盖楼房;我不可能比姐姐大。

附:1、20以内进位加减法表
20以内进位加法口诀表
20以内退位减法口诀表
九九乘法口诀表
1×1=1
1×2=2 2×2=4
1×3=3 2×3=6 3×3=9
1×4=4 2×4=8 3×4=12 4×4=16
1×5=5 2×5=10 3×5=15 4×5=20 5×5=25 1×6=6 2×6=12 3×6=18 4×6=24 5×6=30 6×6=36
1×7=7 2×7=14 3×7=21 4×7=28 5×7=35 6×7=42 7×7=49
1×8=8 2×8=16 3×8=24 4×8=32 5×8=40 6×8=48 7×8=56 8×8=64
1×9=9 2×9=18 3×9=27 4×9=36 5×9=45 6×9=54 7×9=63 8×9=72 9×9=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