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施工监测
顶管施工监测方案
顶管施工监测方案嘿,朋友们!咱今天就来聊聊顶管施工监测方案这档子事儿。
顶管施工啊,就好比是在地下进行一场神秘的冒险。
你想想,要在地下挖出一条通道,还不能让地面上有啥大动静,这得多难啊!那监测方案就是这场冒险中的指南针啦!首先呢,咱得对地面沉降进行监测。
这地面就跟咱人的脸似的,稍微有点不对劲都能看出来。
要是沉降得太厉害,那可不得了,就像脸上长了个大痘痘,谁看了都不舒服。
所以得时刻盯着,看看地面有没有啥异常变化。
还有啊,管道的位置也得看好咯!就像你走路得知道自己往哪儿走一样,管道要是跑偏了,那可就出大乱子啦!这时候就得用那些先进的仪器,像给管道装上了眼睛,让它乖乖走在该走的路上。
顶管施工的时候,那些土压力啥的也不能小瞧。
这就跟你背着个大包袱似的,太重了压得你喘不过气,太轻了又觉得没底。
得找到一个合适的度,让施工顺顺利利的。
咱再说说地下水位。
这地下水位就像个调皮的小孩子,一会儿高一会儿低。
咱得时刻留意着,别让它捣乱。
要是水位太高了,就像小孩子玩水玩过头了,得赶紧管管。
施工过程中,那些设备的运行状态也得关注啊!这可都是咱的宝贝疙瘩,要是它们出了啥毛病,那不就跟战士上战场没了武器一样嘛!得经常给它们做做“体检”,让它们一直保持良好的状态。
你说这顶管施工监测方案重要不重要?那肯定重要啊!这就好比是给施工上了一道保险,让咱心里踏实。
总之呢,顶管施工可不是闹着玩的,监测方案可得好好做,每一个细节都不能马虎。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咱可不能拿安全开玩笑,对吧?大家都得重视起来,让顶管施工顺顺利利的进行,给我们的城市建设添砖加瓦!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暗挖顶管施工监测专项方案
暗挖顶管施工监测专项方案一、背景和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地下管线越来越密集,但由于地面的交通、建筑等因素,地下空间的利用越来越难以进行。
暗挖顶管施工技术作为一种地下管线施工的新技术,在城市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地下管线的复杂性以及暗挖顶管施工施工的特殊性,对其施工过程进行监测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制定一套有效的暗挖顶管施工监测专项方案,有助于保障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二、监测内容和方法1.暗挖顶管施工监测目标(1)地下管线的承载情况。
监测地下管线的受力情况,包括沉降、位移等,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土层的变形情况。
监测暗挖顶管施工对土层的影响,包括沉降、压缩等,以确保施工不对土体结构造成破坏。
(3)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监测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位的变化,防止水位下降导致井沉,或是水位上升导致施工困难。
2.监测方法(1)传感器监测。
利用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对暗挖顶管施工过程中的地下管线、土层以及地下水位进行监测,并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实时监测变化情况。
(2)地下影像监测。
利用地下探测技术,如地下雷达、电磁法等,对施工区域进行扫描,通过图像获取相关信息,包括地下管线、土层以及地下水位的情况。
(3)人工巡检。
在施工现场设置巡检人员,定期巡查施工区域,观察地表沉降、井沉以及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并及时上报。
三、监测措施和责任分工1.监测设备安装与调试(1)安装传感器设备,并进行校准和调试。
(2)设置数据采集系统,并确保与传感器设备的联通。
(3)确保设备安装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数据采集正常工作。
2.监测数据采集与处理(1)负责监测数据的采集,并进行实时处理和存储。
(2)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形成监测报告。
3.巡检和监测报告(1)负责巡检施工现场,关注地表沉降、井沉以及地下水位变化情况,并及时上报。
(2)编写监测报告,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提出合理的处理建议。
四、监测频次和应急措施1.监测频次地下管线的监测频次主要根据施工工期和地下管线的复杂程度来确定。
顶管工程监测方案
顶管工程监测方案一、项目背景和目标顶管工程是一种新兴的管道敷设或替换方法,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河道、隧道等地下管道的建设和维修。
由于顶管工程直接对地下结构进行施工,因此,监测工作对确保工程施工安全和顶管质量至关重要。
本方案旨在提供一种全面、系统和科学的顶管工程监测方案,以确保工程安全和质量。
二、监测内容和方法1.监测内容(1)地下结构变形监测:包括顶管段沉降、水平位移、纵向位移等。
(2)地下水位监测:包括监测顶管周围水位变化,以控制地下水对于施工影响。
(3)土壤变形监测:包括土体速度、应力变化等,以提供施工环境和顶管受力情况的信息。
(4)顶管机械性能监测:包括刀盘转速、扭矩、进给压力等,以评估机械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性能。
2.监测方法(1)地下结构变形监测:采用现场观测法和测量仪器等,以实时监测顶管的变形情况。
(2)地下水位监测:采用水位测量仪等,以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
(3)土壤变形监测:采用挖孔测量、变形测量、压力力学等,以监测土壤的变形情况。
(4)顶管机械性能监测:采用传感器和仪器等,对顶管机械设备进行实时监测。
三、监测程序和方法1.前期准备(1)确定监测目标和内容。
(2)调查研究工程现场地质、水文地质等情况。
(3)选择监测仪器和设备,并组织设备安装和调试。
2.施工前监测(1)进行基准点的测定和标定,以提供施工前地下结构和土壤的参考数据。
(2)安装监测设备,进行仪器校准和检测。
3.施工过程监测(1)实施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记录工程施工过程的变化情况。
(2)根据监测数据分析,提供及时的监测报告和预警。
4.施工后监测(1)对施工后的地下结构、土壤和顶管机械设备进行再次检测和评估。
(2)比对监测结果和前期测量数据,评价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四、监测人员和责任1.项目经理:负责整个顶管工程监测的组织与协调。
2.监测员:负责现场监测仪器的安装、操作和数据采集。
3.数据分析员:负责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报告编写。
顶管监测方案
顶管监测方案1. 简介顶管是一种常见的管道敷设方式,常用于城市地下管网的建设和维护。
顶管监测方案是指在顶管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的稳定运行,采取的一系列监测措施和方法。
本文将从顶管监测方案的必要性、监测内容和方法、监测设备、数据分析与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2. 顶管监测的必要性顶管作为一项关系到城市基础设施和民众安全的工程项目,其施工质量和运行稳定性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通过科学合理的顶管监测方案,可以实时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性。
3. 监测内容和方法顶管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沉降监测、位移监测、应力监测、渗流监测、裂缝监测等。
其中,沉降监测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可以通过设置监测点,采用精密水准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进行定期测量。
位移监测主要通过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技术实现,可以实时获得顶管的位移情况。
应力监测主要是通过应力计进行实时监测,了解顶管所承受的力学应力变化情况。
渗流监测可以通过地下水位计进行,监测管道周围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裂缝监测可以通过高精度测量仪器进行,检测顶管周围土体的裂缝情况。
4. 监测设备顶管监测中需要使用的设备有:精密水准仪、全站仪、GNSS测量仪器、应力计、地下水位计、高精度测量仪器等。
这些设备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的特点,可以满足监测要求。
在选择设备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监测内容和工程要求,选用合适的设备。
同时,在设备使用过程中,需要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校准,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5. 数据分析与应用顶管监测数据的分析与应用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
首先,对监测数据进行比对分析,与设计施工方案进行对比,判断工程进展是否符合预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其次,可以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到丰富的工程信息,为类似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和经验总结。
6. 使用案例以某城市地铁顶管工程为例,施工单位在进行顶管施工过程中,采用了全面的监测方案。
顶管施工监测
顶管施工监测方案工程名称:水头污水处理厂配套干管第三标段编制单位:深圳市建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日期:年月日目录1.工程概况2.监测方案的编制依据3.监测方案的编制原则4.顶管施工监测内容和要求5.监测的方法和监测点布置6.目测巡视7.监测频率及报警值8.信息反馈及质量控制9.监测点布置图1.工程概况水头污水处理厂配套干管工程第III标段位于南澳及大鹏街道,起点为南澳富民路,终点为王母河南岸,包括管线工程、截流井、路面破除及恢复、提升泵站和共同沟隧洞等,本方案主要涉及MW23~MW29段管道施工,本段原设计从王母河右岸埋管,右岸为华泰兴厂厂区,由于征地协调困难,将管道改为从王母河左岸埋设,埋管横穿王母河后从污水处理厂外围墙与河堤之间的狭长空地穿过, MW23~MW25段为过河围堰施工,MW25~MW29段考虑埋深达7.3~8.5m,为避免开挖伤及污水处理厂及河堤,该段采用顶管施工.MW25~MW29段顶管长度为300m,采用钢筋混凝土顶管专用管。
设置φ8000工作井一座,φ4000接收井2座,均为沉井施工。
工作井及接收井埋深分别为8.7m、9.3m、8。
0m。
富民路到同富路顶管沿同富路顶进施工,到富民路止顶管长630m,其中437m为DN1200管径,另外193m为DN1350管径,本段地处南澳老街市场,路面宽为12m左右,街道两边建筑密集。
采用机械顶管,设置φ8000工作井2座,φ4000接收井3座,均为沉井施工,工作井及接收井埋深分别为8。
2m、12。
7m、7.5m、13。
1m、12。
6m.2.监测方案的编制依据制定本监测方案的主要依据为:(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3)《城市测量规范》(CJJ8-99);(4)《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CJJ/T76—98);(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6)本工程招标、设计等有关资料。
顶管施工监测
9. 附图 (详见顶管周边环境图)
水头污水处理长配套干管工程第三标段
测资料还可作为检验和评价支护结构稳定性的依据。结合本工程实 际,监测项目主要内容如下 :
1. 顶管通过路线的路面水平位移监测。 2. 顶管通过路线的路面沉降监测。 3.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 4. 目测巡视。
5.监测的方法和监测点布置 5.1 顶管施工通过路线路面的水平位移监测。
5.5 观测精度: (1)根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 8 -2007 )中的有关规 定,确定沉降观测按二级变形测量级别的技术要求施测, 观测点测站 高差中误差为±0.5mm ,基辅分划读数之差限差为 0.5 mm ,基辅分 划所测高差之差限差为 0.7 mm ,环线闭合差不大于 1.0 mm ,单程 双测站所测高差较差不大于 0.7 mm ,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不大于 1.5 mm(n 为测段站数 )。 (2)沉降观测使用苏州一光仪器有限公司产 DSZ2 型(编号 248704 )自动安平水准仪 +FS1 型(编号 105507 )测微器,配合 2 米铟瓦水准尺进行,使用前均检校。 5.6 质量控制措施: (1)现场人员安排:专业测量人员 1 名,专业技术人员 1 名,熟 练工人 1 名。 ( 2)观测前对所有仪器和设备进行检验校正,确保其精度。 现场观测时仪器架设牢固。
水头污水处理长配套干管工程第三标段
取相应措施确保施工和周围环境的安全,监测方则以最快方式提交 “日报表”,在日报表上对超限数据会以明显的示警标记提示。
8.2 质量控制 (1)在进行测读监测数据之前,对各种仪器进行全面检查和
标定,保证仪器的正常工作,消除不应有的误差; (2)岗位责任到人,定人定仪器进行测量,减少人为误差; (3)测读取得的数据必须进行检查和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
顶管工程施工监测专项方案
顶管工程施工监测专项方案一、前言顶管工程是一种重要的地下结构工程,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地下管线的安全稳定和工程的长期使用。
为了保障顶管工程的施工质量,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必须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测和控制。
本方案主要对顶管工程施工监测的内容、方法和程序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以确保施工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保证工程质量。
二、监测内容1. 地质条件监测:包括地质勘探和土层参数测定。
地质勘探主要是进行地质钻探和取土样进行分析,确定顶管工程的地质特征和土层性质,为施工提供依据。
土层参数测定主要是对土层的承载力、抗剪强度等参数进行测定,以便对施工过程中土层的变化进行监测。
2. 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位是影响顶管工程施工的重要因素,必须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水位变化对施工的影响。
3. 地表沉降监测:地表沉降是顶管工程施工中一个常见的问题,必须对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进行监测,以确定沉降的范围和速度,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偿或加固。
4. 顶管姿态监测:顶管的姿态是影响顶管工程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必须对顶管的姿态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纠正偏差。
5. 管内应力监测:在顶管施工过程中,管体受到的应力是影响顶管工程安全的重要因素,必须对管内应力进行监测,确保管体不会出现断裂或破损。
6. 排水情况监测:在顶管工程施工过程中,排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必须对排水情况进行监测,确保排水顺畅,并及时处理排水问题。
7. 施工质量监测:包括对施工材料、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的监测,以确保施工过程的质量符合要求。
三、监测方法1. 地质条件监测:地质勘探可以采用钻探和取样进行分析,土层参数测定可以采用现场和实验室的测试方法。
2. 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可以采用井孔水位监测仪、水位计等设备进行实时监测。
3. 地表沉降监测:地表沉降监测可以采用水准测量、GPS测量、卫星遥感等方法进行监测。
4. 顶管姿态监测:顶管姿态监测可以采用激光测距仪、倾角仪等仪器进行实时监测。
顶管施工监测监控措施
顶管施工监测监控措施为保证施工安全,并做到及时报警需进行基坑、地表变形观察。
通过监测资料与设计参数的对比,可以分析设计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科学合理地安排下一步工序。
必要时,通过及时修改设计,使之更加合理,施工也更加安全。
工程的现场监测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1监测仪器水准仪、全站仪、棱镜2工作井沉降监测2.1测点布置2.2监测与巡视根据《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对基坑进行监测,监测报警值及监测频率如下:基坑及支护结构监测报警值本工程基坑安全等级为三级,根据规范要求,顶管工作井监测周期如下:(1)顶管工作井开挖深度≤5m时,为1次/2天;(2)顶管工作井开挖深度>5m至槽底时,为1次/1天;(3)顶管施工时间≤7d,1次/1天;(4)顶管施工时间7~14d,1次/2天;(5)顶管施工时间14~28d,1次/5天;(6)顶管施工时间>28d,1次/10天。
(7)基坑工程的现场监测采用仪器监测与巡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开挖后每天派人到现场巡视,巡视工作内容如下:1)基坑有无涌土、流砂、管涌。
2)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3)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及分层厚度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有无超长、超深开挖;4)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状况是否正常5)基坑周围地面堆载情况,有无超堆荷载。
6)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7)基准点、测点完好状况;8)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9)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
巡视检查对自然条件、支护结构、施工工况、周边环境、监测设施等的检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委托方及相关单位。
巡视检查记录应及时整理,并与仪器监测数据综合分析。
3地表沉降监测地面最终沉降控制值按照隆起不大于10mm,沉降不大于30mm控制,沉降速率不大于3mm/天。
3.1监测范围本工程施工范围内均为规划拆迁范围,并结合以往类似工程的一些经验,确定本次监测范围为顶管中心轴线处地面。
顶管施工监测
现代监测技术
自动化监测技术
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和计算机分析技术,对顶管施 工过程中的各种参数进行实时监测、自动记录和数据分析。
远程监控技术
通过建立远程监控中心,实现对多个顶管施工现场的远程实时监测 和数据采集,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智能化预警技术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监测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 析,实现施工风险的智能化预警和决策支持。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化监测技术将得到更 广泛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监测技术将在 顶管施工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提高施工效 率和安全性。
多源数据融合分析成为趋势
未来顶管施工监测将更加注重多源数据的融合分析 ,综合利用多种监测手段和数据,提高决策的准确 性和科学性。
环保要求推动绿色施工技 术发展
决策依据。报告中应包括数据表格、图表、结论和建议等内容。
06
预警机制建立
预警级别划分标准
01
02
03
04
05
根据顶管施工的 实际情况…
一级预警
二级预警
三级预警
四级预警
一级(特别严重)、二级 (严重)、三级(较重) 和四级(一般),每个等 级对应不同的预警颜色和 相应的应对措施。
当监测数据超过安全控制 指标的50%或施工现场出 现重大险情时,发布一级 预警,启动应急响应程序 。
07
总结与展望
本次项目成果总结
成功应用顶管施工技术
通过本次项目,成功应用了顶管施工技术,验证了该技术在特定 地质条件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实时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通过实时监测系统的建立,获取了大量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为施 工过程中的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
顶管工程测量方案
顶管工程测量方案一、测量目的顶管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严格测量保障施工质量和安全。
因此,测量方案的主要目的是确定顶管的位置、姿态和变形情况,确保顶管可以准确无误地安装到设计位置,并在施工过程中保持稳定。
同时,测量方案还需要保证施工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二、测量方法1.初始测量首先,需要进行地面的初始测量,确定顶管的起点和终点,以及其他关键点的位置。
这一步需要使用全站仪、测距仪等仪器进行测量,同时还需要进行地形的测量,以便后续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顶管位置测量在顶管安装过程中,需要对顶管的位置进行准确测量,确保其与设计要求一致。
这一步需要使用全站仪等仪器对顶管进行定位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实时记录和分析,以便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3.顶管姿态测量顶管在安装过程中需要保持水平或垂直姿态,因此需要进行顶管姿态的测量。
这一步需要使用倾斜仪、水平仪等仪器对顶管的姿态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进行及时调整。
4.顶管变形监测顶管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需要进行变形监测。
这一步需要使用位移传感器等仪器进行监测,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及时分析和处理,以确保顶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施工过程控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需要对顶管的位置、姿态和变形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以确保顶管可以安装到设计位置,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稳定。
这一步需要配备专门的测量人员和仪器,并制定详细的施工控制方案。
三、测量结果处理在进行测量过程中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及时处理,包括数据记录、分析和报告。
需要将测量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并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同时,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报告,确保相关人员可以及时了解工程进展情况。
四、安全措施在进行测量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确保测量过程中不发生安全事故。
需要对测量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并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以确保测量过程安全可靠。
五、总结顶管工程测量方案是复杂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施工质量的保障。
市政工程顶管施工路面沉降监测及防治方案及措施
市政工程顶管施工路面沉降监测及防治方案及措施目录1. 项目概况 (2)1.1 工程背景 (3)1.2 受影响路段概况 (4)1.3 施工方案 (5)2. 路面沉降监测 (6)2.1 监测点设置及选取依据 (7)2.2 监测仪器及方法 (8)2.3 监测数据采集及分析周期 (9)2.4 沉降监测数据处理及分析软件 (10)2.5 监测成果汇报方式 (12)3. 路面沉降预测 (13)3.1 沉降预测模型构建 (14)3.2 预测参数确定 (15)3.3 沉降预测结果分析 (16)4. 路面沉降预防与治理措施 (16)4.1 施工工艺优化 (18)4.1.1 上覆土处理 (19)4.1.2 顶管施工顺序及方法 (20)4.1.3 发力控制及安全措施 (21)4.2 土工材料应用 (21)4.2.1 顶管管 bedding (22)4.2.2 支护结构设计及材料选用建 (23)4.3 沉降控制措施 (25)4.3.1 路面提升措施 (26)4.3.2 沉降预填料 (27)4.3.3 排水控制及防处理措施 (29)5. 应急处理方案 (30)5.1 沉降超标报警系统 (31)5.2 沉落治理方案 (32)5.3 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 (33)6. 成本控制 (35)6.1 项目预算 (36)6.2 成本控制措施 (36)7. 监理与验收 (37)7.1 监理机构职责 (39)7.2 验收标准 (40)1. 项目概况本项目是针对某城市的市政工程顶管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路面沉降问题,进行详细的路面沉降监测及防治方案的研发。
项目背景为现代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地下空间利用日益增多,顶管施工作为一种新型的地下空间开拓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发展中的空间限制问题。
顶管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引起地下水位变化、地层结构受扰动等问题,进而导致地面沉降。
采用科学的监测技术和防治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及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就成了至关重要的课题。
顶管工程监测方案
顶管工程监测方案一、前言顶管工程是一种在地下开挖管道或隧道并将管道或隧道顶部加盖的工程。
顶管工程是一项涉及地下开挖、地质条件、结构安全等多个领域的综合工程,对其施工过程和工程质量的监测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对顶管工程的监测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为相关工程的监测提供参考。
二、监测目的1. 确保施工过程安全:监测施工过程中的地下开挖、支护、拱顶建设等工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2. 确保工程质量:监测工程施工后的变形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变形过大的情况,确保工程质量。
3. 收集数据:监测过程中需收集大量数据,为后续分析和评估提供依据。
三、监测内容1. 地质条件监测:包括地下岩土条件、地下水情况等。
2. 施工过程监测:包括地下开挖、支护、拱顶建设等过程的监测。
3. 工程变形监测:包括管道或隧道变形监测、地表变形监测等。
4. 工程安全监测:包括地下水位监测、地下排水监测等。
四、监测方法1. 地质条件监测方法:使用地质雷达、地质钻探、水文测量等方法进行监测。
2. 施工过程监测方法:使用集中式监测系统、立体测量仪等设备进行监测。
3. 工程变形监测方法:使用全站仪、GPS定位仪、倾斜仪等设备进行监测。
4. 工程安全监测方法:使用水位计、泵站监测系统等设备进行监测。
五、监测频次1. 地质条件监测频次:根据地质条件的变化情况进行灵活调整,通常为每周至每月进行一次监测。
2. 施工过程监测频次:施工过程中需实时监测,特别是在关键节点的监测频次需增加。
3. 工程变形监测频次:工程变形监测需持续进行,特别是在关键阶段的监测频次需增加。
4. 工程安全监测频次:工程安全监测需持续进行,特别是在风险较高时需加强监测。
六、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1. 地质条件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地质条件监测数据需要进行地质图绘制、地下水位分析等处理与分析。
2. 施工过程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施工过程监测数据需要进行监测曲线绘制、变形分析等处理与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顶管施工过程的监测方法与流程
基于bim技术的顶管施工过程的监测方法与流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简称BIM)已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土木工程中,BIM技术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并实现施工过程的监测与控制。
本文将针对顶管施工过程,介绍基于BIM技术的监测方法与流程。
一、BIM技术在顶管施工过程的监测优势2.模拟仿真:BIM技术能够建立三维模型,并通过模拟仿真对各种情况进行预测和评估,实现施工过程的优化和调整,减少错误和风险。
3.空间协调:BIM技术能够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构件进行空间协调和碰撞检测,减少因空间冲突造成的变更和延误,提高施工效率。
4.施工监测:BIM技术能够对顶管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包括施工进度、质量控制、安全评估等,提供全方位的施工管理和控制。
1.数据采集与建模通过激光扫描、导线测量等手段,采集顶管施工区域的现场数据,包括地形地貌、地下设施、建筑结构等,并基于采集的数据建立三维模型。
2.工程规划与协调在建立好的三维模型上,规划顶管施工工序和工作流程,并进行空间协调和冲突检测,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各个构件和设备之间的协调性和安全性。
3.施工监测与控制利用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包括顶管安装过程中的变形、位移、应力等数据,并将数据输入到BIM系统中进行分析和评估。
4.信息共享与协同将监测数据与三维模型进行关联,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协同,使各个相关人员能够实时了解施工进度、质量情况等,并在需要时进行调整和控制。
5.模拟仿真与预测利用BIM技术对顶管施工过程进行模拟仿真和预测,包括施工进度的预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评估等,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减少风险和损失。
6.现场协调与指导根据BIM模型中的信息,对施工现场进行协调和指导,包括施工工序的安排、施工设备的操作等,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7.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评估通过BIM技术对施工过程和结果进行质量控制和安全评估,包括对施工质量的检查和评价、对施工安全的预警和控制等,确保顶管施工的可持续和安全。
顶管监测方案
顶管监测方案顶管监测方案6.6.1 监测目的及意义监控量测的目的是为了及时掌握顶管的运行情况,确保其安全运行。
此外,监测量测还可以提供数据支持,帮助工程师进行顶管的设计和改进。
监测量测的意义在于及时发现顶管运行过程中的问题,避免事故的发生,并可借此优化顶管的设计和运行方式,提高其效率和安全性。
6.6.2 监测项目顶管坑/接收坑监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地表沉降、地下水位、土压力、渗流量、顶管变形等。
这些监测项目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顶管的运行情况,为后续的维护和改进提供数据支持。
地面监测项目和地下管线监测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措施。
监测方法包括使用传感器和设备对工程进行实时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控制网的布设和监测点的布置是监测的关键步骤。
在地面监测项目中,我们使用传感器来监测地面沉降和变形情况,以及地下水位和地震等自然因素对工程的影响。
通过实时监测,我们可以及时发现任何问题并采取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在地下管线监测中,我们使用设备来检测管道的运行情况,包括流量、压力和温度等参数。
我们还会对管道进行定期检查,以确保其完整性和安全性。
监测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工程情况和监测目的。
我们可以使用传感器、设备和其他技术手段来进行监测。
在选择监测方法时,我们需要考虑监测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成本等因素。
控制网的布设是监测的关键步骤之一。
我们需要在工程周围布设控制点,以便对工程进行实时监测。
控制点的布设需要考虑地形、地貌和工程特点等因素。
监测点的布置也是监测的关键步骤之一。
我们需要在工程周围布置监测点,以便对工程进行实时监测。
监测点的布置需要考虑地形、地貌和工程特点等因素。
对于顶管坑及接收坑监测点布设,我们需要在顶管坑周围布置监测点,以便对顶管坑的沉降和变形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在接收坑周围布置监测点,以便对接收坑的变形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监测点的布置需要考虑地形、地貌和工程特点等因素。
控制值确定在进行监测之前,需要确定监测的控制值。
顶管施工安全监测
顶管施工安全监测概述顶管施工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活动,然而,由于其复杂性和潜在的风险,安全监测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介绍和说明顶管施工安全监测的关键方面和要点。
监测目的顶管施工安全监测的目的是有效预防和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和事故。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确保施工人员和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
监测内容顶管施工安全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施工现场的安全环境监测:监测施工现场是否存在隐患,如地质条件、材料堆放、施工设备等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2. 施工过程的安全监测:监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操作是否符合规范,如挖掘、支护、注浆等工艺过程是否安全有效。
3. 施工设备的安全监测:监测使用的施工设备是否经过检查和维护,并确保其正常运行,防止设备故障引发安全事故。
监测方法顶管施工安全监测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实地巡查:监测人员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数据采集:使用现代化的监测设备,采集和分析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数据,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3. 视频监控:设置摄像头对施工现场进行24小时监控,以便实时观察施工进程和可能的安全风险。
监测报告为了及时总结和归纳监测结果,监测人员应编写监测报告。
监测报告应包括以下要点:1. 监测期间的重点关注事项和发现的安全问题。
2. 对问题的分析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3. 对整体安全情况的评价和建议,包括改进措施和加强安全管理的建议。
监测报告应及时向相关责任方提交,并保存归档,以备后续参考和审查。
结论顶管施工安全监测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和人员安全的重要工作。
通过采取有效的监测方法和及时的报告,可以减少施工风险,保障施工人员和现场工作人员的安全。
顶管施工监测技术交底
顶管施工监测技术交底
介绍
本文档旨在就顶管施工监测技术进行交底,确保施工人员了解
并正确操作监测设备,以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监测设备
1. 监测仪器:使用XXXX型号的监测仪器进行施工监测,该
仪器能够准确测量顶管施工中的各项数据,如XXXX。
2. 数据传输设备:使用XXXX型号的数据传输设备,将监测
仪器获取的数据传输到监测中心进行实时分析。
操作步骤
1. 将监测仪器正确连接至顶管施工现场,确保仪器与施工设备
之间的准确对应关系。
2. 打开监测仪器的电源,进行系统自检,并确保仪器处于正常
工作状态。
3. 开始施工过程后,监测仪器将自动采集并记录数据。
4. 当需要查看数据时,将数据传输设备连接至监测仪器的数据
接口,并将数据传输到监测中心。
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5. 在监测中心,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记录,并根据分
析结果做出及时调整和决策。
注意事项
- 操作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认真阅读并遵守监测仪器的使用说
明书,确保正确操作。
- 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或设备故障,立即停止施工,并及时报告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 施工人员应定期对监测仪器和数据传输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工作。
- 本文档仅为技术交底,不包含法律要求及限制,请按照相关
法律法规进行施工操作。
请所有施工人员务必仔细阅读并理解本文档,如有任何疑问,
请咨询相关负责人。
施工人员应按照文档内容进行操作,确保施工
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以上为顶管施工监测技术交底,谢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顶管施工监测方案工程名称:水头污水处理厂配套干管第三标段编制单位:深圳市建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日期:年月日目录1.工程概况2.监测方案的编制依据3.监测方案的编制原则4.顶管施工监测内容和要求5.监测的方法和监测点布置6.目测巡视7.监测频率及报警值8.信息反馈及质量控制9.监测点布置图1.工程概况水头污水处理厂配套干管工程第III标段位于南澳及大鹏街道,起点为南澳富民路,终点为王母河南岸,包括管线工程、截流井、路面破除及恢复、提升泵站和共同沟隧洞等,本方案主要涉及MW23~MW29段管道施工,本段原设计从王母河右岸埋管,右岸为华泰兴厂厂区,由于征地协调困难,将管道改为从王母河左岸埋设,埋管横穿王母河后从污水处理厂外围墙与河堤之间的狭长空地穿过, MW23~MW25段为过河围堰施工,MW25~MW29段考虑埋深达7.3~8.5m,为避免开挖伤及污水处理厂及河堤,该段采用顶管施工。
MW25~MW29段顶管长度为300m,采用钢筋混凝土顶管专用管。
设置φ8000工作井一座,φ4000接收井2座,均为沉井施工。
工作井及接收井埋深分别为8.7m、9.3m、8.0m。
富民路到同富路顶管沿同富路顶进施工,到富民路止顶管长630m,其中437m为DN1200管径,另外193m为DN1350管径,本段地处南澳老街市场,路面宽为12m左右,街道两边建筑密集。
采用机械顶管,设置φ8000工作井2座,φ4000接收井3座,均为沉井施工,工作井及接收井埋深分别为8.2m、12.7m、7.5m、13.1m、12.6m。
2.监测方案的编制依据制定本监测方案的主要依据为:(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3)《城市测量规范》(CJJ8-99);(4)《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CJJ/T76-98);(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6)本工程招标、设计等有关资料。
3.监测方案的编制原则根据本工程特点和对监测的技术要求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监测工作应按以下要求进行:(1)顶管本身及其周围60°角范围内的建筑物作为本工程监测对象;(2)设置的监测内容和监测项目必须符合有关规范及设计要求,并能结合现场实际全面反映工程施工过程中顶管本身和工程环境的变化情况;(3)采用的监测方法、仪器、材料和监测频率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4)监测数据的测试、采集应做到全面、及时、准确;监测数据的整理和提交应满足信息化施工的要求。
4.顶管施工监测内容和要求现场施工中,要求通过适当的监测手段,随时掌握周边环境的变化以及顶管通过路面的稳定状态,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信息。
通过反馈,及时修改,优化支护方案,改善施工工艺,预防事故;同时,监测资料还可作为检验和评价支护结构稳定性的依据。
结合本工程实际,监测项目主要内容如下:1.顶管通过路线的路面水平位移监测。
2. 顶管通过路线的路面沉降监测。
3.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
4.目测巡视。
5.监测的方法和监测点布置5.1顶管施工通过路线路面的水平位移监测。
对处于顶管施工影响范围内的路面直接埋设监测点进行监测,监测点固定好后,用水准仪测得监测点的初始标高。
由于顶管的施工过程中受挤土效应,施工顶管会产生相应位移,故在顶管施工路线通过的路面直接进行水平位移监测,对判定顶管支护结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路面位移监测点设置要求为纵向间距20m,横向间距5m。
仪器:科力达KTS422RL型精密免棱镜全站仪加对中杆;精度:±0.2″5.2顶管施工通过路线路面的沉降监测同时在顶管施工影响范围内的路面还需要进行沉降监测,对判定支护结构的竖向沉降具有重要作用。
在顶管施工路线通过的路面直接埋设监测点用水准仪直接测定其标高,通过其监测判定推进和支护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路面沉降监测点设置要求为纵向间距20m,横向间距5m。
仪器:苏一光DSZ2+FS1型精密水准仪;精度:±0.7mm/km。
5.3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1、对处于顶管施工影响范围以内的建筑物埋设直接监测点进行监测,监测点固定好后,用水准仪测得监测点的初始标高,定其建筑物的沉降。
由于华泰兴顶管处于王母河左岸,顶管施工影响范围以内没有建筑物,故不考虑建筑物的沉降监测,同富路到富民路顶管处于南澳市场街,道路狭窄,两侧为居民楼及商铺,故距离管线60°角范围内的建筑物均需设置沉降观测点。
仪器:(1)苏一光DSZ2+FS1型精密水准仪(配FS1测微器装置);精度:±0.7mm/km。
(2)2米铟钢水准尺。
2、建筑物沉降观测采用二级水准测量,观测设备所采用的观测方法,沉降点的布设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中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基准控制点要保持其稳定性,应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之外的位置且不少于3个。
现场采用长、宽40×60cm混凝土浇注埋设基准点。
3、观测点则需选设在变形体上能反映变形特征的代表性位置和变形明显的部位。
4、沉降观测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
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
5、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米-20米处。
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具体沉降观测点位参见设计要求)。
6、降观测点的观测采用以水准基准点为起始点的水准闭合环线进行观测,同时采取固定专人,固定仪器设备,固定观测路线等措施,提高观测精度。
7、观测时仪器应避免安置在有空压机、搅拌机、卷扬机等振动影响的范围内,塔式起重机等施工机械附近也不宜设站。
8、每次观测应记载施工进度、建筑物倾斜裂缝等各种影响沉降变化和异常的情况。
5.4观测周期及稳定阶段判定:(1)本工程沉降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施工开始之前,按沉降观测点位设计图纸埋设择沉降观测点并记录初读数;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根据顶进情况进行观测:埋设好沉降观测点。
(2)施工过程中若暂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
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星期观测一次。
(具体情况视现场而定)。
(3)在观测过程中,若有顶管施工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减、施工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等情况,均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
当建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行一天2次或一天1次的连续观测。
(4)当发现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重复观测以加以证实,并提高观测频率。
在认为有发生危险事故征兆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
(5)建筑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
当最后100d的沉降速率小于0.01~0.04mm/d,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地基土的的压缩性确定。
5.5观测精度:(1)根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中的有关规定,确定沉降观测按二级变形测量级别的技术要求施测,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为±0.5mm,基辅分划读数之差限差为0.5 mm,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限差为0.7 mm,环线闭合差不大于1.0 mm,单程双测站所测高差较差不大于0.7 mm,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不大于1.5 mm(n为测段站数)。
(2)沉降观测使用苏州一光仪器有限公司产DSZ2型(编号248704)自动安平水准仪+FS1型(编号105507)测微器,配合2米铟瓦水准尺进行,使用前均检校。
5.6质量控制措施:(1)现场人员安排:专业测量人员1名,专业技术人员1名,熟练工人1名。
(2)观测前对所有仪器和设备进行检验校正,确保其精度。
现场观测时仪器架设牢固。
(3)观测资料、原始记录、计算数据和图表成果要校核无误后方能使用。
5.7观测成果提交:(1)沉降观测点位置图;(2)沉降观测成果表;(3)沉降速率、时间、沉降量曲线图;(4)沉降观测分析报告;6.目测巡视采用仪器进行监测是基坑监测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但由于仪器监测毕竟有限,不可能覆盖基坑变化的所有地方,因此,作为补充,由有经验的工程师定期进行现场目测巡视检查是非常必要。
6.1、支护结构(1)支护结构成型质量;(2)支护有无裂缝出现;(3)顶管施工过程中有无涌土、流沙、管流。
6.2施工工况(1)顶管施工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2)场地地表水地下水排放状况是否正常;(3)顶管周边地面有无超载。
6.3周边情况(1)周边建筑有无新增裂缝出现;(2)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6.4监测设施监测频率应根据实际受施工影响的情况进行调整,遇到较大降雨时以及观测值达到预警值时观测加密。
当顶管施工全线贯通后,整个管线监测工程遂告结束。
其它未详部分由有关方面(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各方共同研究后决定。
具体实施中,将以上述有关警戒值的80%作为预警值,此举可为有关单位和部门分析情况和采取制止险情的措施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8.信息反馈及质量控制8.1 信息反馈监测数据经整理后以“日报表”的形式上报相关部门;当实测数据达到(或超过)“报警值”时,即刻向相关负责人口头报警,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施工和周围环境的安全,监测方则以最快方式提交“日报表”,在日报表上对超限数据会以明显的示警标记提示。
8.2 质量控制(1)在进行测读监测数据之前,对各种仪器进行全面检查和标定,保证仪器的正常工作,消除不应有的误差;(2)岗位责任到人,定人定仪器进行测量,减少人为误差;(3)测读取得的数据必须进行检查和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4)公司质检部门将随时对监测数据进行抽查。
9.附图(详见顶管周边环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