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特征
小学生心理特点所谓小学生心理发展是指小学生个体心理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
小学生的心理主要包括学生的认识、情感和意志、个性三个方面。
(一)认识特点1、感知感知包括感觉与知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反映。
总体来说,小学生的感知能力较差,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形成,思维形式以感觉运动模式为主,模仿能力较强,学生往往对新颖动作的示范感兴趣,而对老师的讲解缺少热情。
2、注意注意是心理过程对有关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在小学阶段,注意的发展主要有以下表现:(1)由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步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小学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他们的有意注意基本上是被动的。
[(2)对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的注意占优势,对抽象材料的注意处于逐步发展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言语水平很有限,具体形象思维占重要地位。
(3)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
总体来说,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水平低,注意的范围狭窄,注意的稳定性、分配和转移能力以及自觉性和灵活性都较差。
3、思维思维能力发展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低级到高级,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发展变化过程。
(2)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
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不断提高,思维中抽象的成分日渐增多,但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中表现出不平衡性。
(3)抽象逻辑思维从不自觉到自觉。
(4)辩证逻辑思维初步发展。
小学儿童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小学一、二、三年级是辩证逻辑思维的萌芽期,四年级是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的转折期。
整个小学阶段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水平尚不高,属初级阶段。
(二)情感和意志特点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
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小学阶段学生情感体验丰富、生动、表现强烈、鲜明,但是对情绪和情感的控制不够。
学生情绪波动比较大,反应强烈、变化快、波动起伏大,他们富于激情,一旦环境适宜,他们的激情更易爆发出来,常为一些小事狂喜或悲痛。
小学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学科特点
小学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学科特点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一年级学生有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等特点,教学应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
教师在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流程时应注重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自主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
二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脑功能发育处于“飞跃”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大脑神经活动的兴奋性水平提高,表现为既爱说又爱动。
他们的注意力不持久,一般只有20-30分钟。
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导,逻辑思维很不发达,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
三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学习时容易被新颖的内容所吸引,兴趣十分广泛,几乎任何游戏活动都喜欢。
注意不够稳就需要在课余进行一些补充。
四年级学生心理特点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
身体练习时容易被新颖的内容所吸引,经常忘记练习的主要目的。
兴趣十分广泛,几乎那项体育活动都喜欢,感知动作的要领比较笼统,容易把相近的动作混淆起来,时间和空间感较差。
注意力不够稳定,不易持久,有意注意虽有发展,但还很不完善。
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较好,交换练习的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内。
无意记忆还占相当优势,因此,讲解不宜过长,叙述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要提纲挈领。
情感容易外露,爱争论问题,容易激动,动不动就提出批评意见,但仍愿意依靠老师,希望老师来做主。
男女生之间开始出现界限,男女生之间容易保持一定的距离,站队时的间距都比低年级大了,不愿意站的很近。
自我评价意识开始形成,担心自己体育成绩不佳、担心自己在练习中影响集体。
开始能分辨同学中体育能力的高低及学习态度的好坏。
愿意听表扬,要求老师采取公平态度,老师批评不当,就不乐意,特别是女生。
五年级学生心理特点感知觉属于少年阶段的特点,但相对比较,五年级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性已发展到一定水平,感知事物的目的性比童年阶段明确,感知事物的精确性也有所改善,因此,。
身体练习时应相对提高难度和标准。
集中注意能力有所发展,集中注意、专心致志的时间可达25分钟左右。
小学各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孩子们在这个阶段形成了他们未来性格和心理发展的基础。
下面是小学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1.依赖性强:一年级的学生通常对老师和父母具有很高的依赖性,他们需要他人的指导和关心。
2.基础性学习:他们开始接触识字、算数等基础知识,并且对学习充满了热情。
3.适应性较差:一年级的学生可能对新的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感到不适应,需要时间来适应新的情况。
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1.独立性增强:二年级的学生逐渐开始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不再完全依赖老师和父母。
2.对待学习的态度: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可能有所下降,对于一些学科可能产生抵触情绪。
3.社交能力的培养:他们开始与同学们建立友谊和完成小组任务,学会与人相处。
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1.自尊心的提高:三年级的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自我意识,开始对自己有一定的自信和自尊心。
2.学习能力的提升:他们对于学习有了更多的自信,开始接触更加复杂的学科和知识。
3.同伴关系的发展:他们更加注重同伴关系,并且可能会产生较强的群体荣誉感。
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1.学习压力增加:四年级的学生开始面对更多的学习任务和考试压力,需要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科兴趣的培养:他们开始发展对于一些学科的兴趣,并且可能会选择参加一些兴趣班或者培训。
3.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异,开始进行自我评价,并且渴望获得他人的认可。
4.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他们开始对社会问题有所关注,并且可能会积极参与到一些公益活动中。
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1.自主性的培养:五年级的学生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有自己的作为和决策。
2.情感的体验和表达:他们开始对自己的情感有更多的体验,并且能够表达出来。
3.规则意识的建立:他们开始意识到行为规则的重要性,逐渐建立起对道德和纪律的认识。
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1.转变的适应:六年级的学生面临着升学压力和角色的转变,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社会关系。
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
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一)生理发育特点1、一年级学生一般为6---7岁,在生理上有所发展。
身高大致为110厘米到120厘米,体重约18公斤到20公斤。
骨骼肌肉茁壮成长,特别是下肢骨骼的增长,比身体增长还要快。
2、一年级学生肌肉发育尚不完全,含水份多,肌肉纤维较细,肌腱宽而短,关节的软骨较厚,关节囊韧带薄而松弛,关节周围肌肉较细长,关节的伸展性活动范围较大,牢固性较差,容易发生脱臼。
因此在体育活动和锻炼时不易进行剧烈运动。
3、一年级学生神经系统调节心脏活动的功能已发展完成,血液循环比较快,心跳较快,应防止心脏负担过重和体力活动过度。
(二)心理发展特点1、一年级学生心理水平还停留在不随意性和具体形象阶段;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目的性虽有所发展,但仍以不随意性为主。
2、一年级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时的集体意识比较模糊,还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意识不到班级是一个集体,意识不到班级的荣誉。
败不会放到心上,但喜欢听表扬的话,对批评的话语不放在心理,一会就恢复到原始状态。
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一)生理发育特点1、二年级学生一般为7---8岁,在生理上有所发展。
骨骼肌肉茁壮成长,特别是下肢骨骼的增长,比身体增长还要快。
2、二年级学生肌肉发育尚不完全,含水份多,肌肉纤维较细,肌腱宽而短,关节的软骨较厚,关节囊韧带薄而松弛,关节周围肌肉较细长,关节的伸展性活动范围较大,牢固性较差,容易发生脱臼。
因此在体育活动和锻炼时不易进行剧烈运动。
3、二年级学生神经系统调节心脏活动的功能已发展完成,血液循环比较快,心跳较快,应防止心脏负担过重和体力活动过度。
(二)心理发展特点1、二年级学生心理水平还停留在不随意性和具体形象阶段;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目的性虽有所发展,但仍以不随意性为主。
2、二年级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时的集体意识比较模糊,还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意识到班级是一个集体,意识到班级的荣誉。
不同年级段学生的一般心理特点(小学、初中)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一年级儿童刚入学不久,对小学生活既有新鲜感,但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对学习有好奇感,却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很乐意和同学进行接触、交谈却不懂礼貌,有些还比较自私;特别信任老师,相信老师的话,尊重老师的行为和评价;很多人生活不能自理,没有相应的劳动习惯,对其父母的依赖性很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变化无常,容易疲倦;行为动摇不定,不善于控制,容易冲动和特别敏感;对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都很强烈;有当好学生的愿望,只是不熟悉学校的生活,不了解学校常规,常会无意中做错事。
他们渴望参加光荣的少先队组织。
他们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
二年级二年级学生已基本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他们知道学校的规章制度,懂得一些行为常规,而且愿意努力遵守。
在上课听讲、完成作业、遵守公共秩序,尊敬师长、简单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从总体上说,对常规的认识不深刻,动作不到位,行为不规范。
他们习惯过集体生活,喜欢和小伙伴一起活动;开始有了自我控制的能力,好表现自己,竞争意识和上进心有所发展,能树立近期的奋斗目标,都想争取成为好学生,并希望参加少先队的一切活动。
好奇、好动、好模仿,思维的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仍然是其共同的特点。
三年级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强,是非观念淡薄;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和再现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过渡;集体主义感情有所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正在形成,但极不稳固。
感情容易激起和爆发,不善于控制,不考虑行为后果,虽已能从事需要一定意志支配的工作,但意志还很薄弱,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较差,遇到困难和挫折,往产生动摇。
三年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发展,逐渐学会道德原则的评价标准,评价能力开始发展起来,往往是提出自己的见解,但不善于全面地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表现。
道德感、正义感开始萌芽,但道德认识水平仍较低,辨别是非的能力也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
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一、一年级学生特点。
(一)生理特点。
1. 身体发育。
- 一年级学生年龄通常在6 - 7岁左右,身体正处于快速发育阶段。
他们的骨骼比较柔软,肌肉力量较弱,所以在进行一些体力活动时容易疲劳。
例如,长时间站立或进行简单的体育活动后,可能会出现体力不支的情况。
- 他们的手部小肌肉群发育还不完善,握笔写字等精细动作可能会比较吃力,需要逐步训练。
2. 感官发展。
- 视觉方面,他们的视力还在发育过程中,对于颜色鲜艳、对比强烈的事物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 听觉较为灵敏,但在区分复杂声音或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听某一声音时存在困难。
例如在课堂上,周围环境稍微有一点嘈杂声就可能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二)心理特点。
1. 认知发展。
- 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
他们更多地依赖于具体的事物和直观的图像来理解知识。
例如在学习数学时,通过数小棒、看实物图片等方式能更好地掌握数字概念。
- 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一般在15 - 20分钟左右。
他们的注意力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如窗外飞过的小鸟、同学的新文具等。
2. 情感发展。
- 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感和信任感。
老师的表扬或批评对他们的情绪影响很大。
得到老师的小红花或者表扬会非常高兴,而受到批评可能会沮丧甚至哭泣。
- 开始初步建立集体意识,但在与同学相处时可能会因为一些小事发生矛盾,比如争抢玩具或者座位等,并且不太懂得如何妥善处理。
3. 学习特点。
- 学习习惯处于初步养成阶段。
他们需要在老师和家长的引导下,逐步学会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听讲习惯等。
- 对学习充满好奇心,但缺乏学习方法。
往往是按照老师的要求一步一步做,还不能主动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二年级学生特点。
(一)生理特点。
1. 身体发育。
- 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有所提高。
相比一年级,他们在进行体育活动如跳绳、跑步时动作更加协调,摔倒的情况相对减少。
- 手部小肌肉群进一步发育,书写能力有一定提升,但与高年级学生相比仍有差距。
不同年级段学生的一般心理特点(小学,初级中学)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一年级儿童刚入学不久,对小学生活既有新鲜感,但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对学习有好奇感,却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很乐意和同学进行接触、交谈却不懂礼貌,有些还比较自私;特别信任老师,相信老师的话,尊重老师的行为和评价;很多人生活不能自理,没有相应的劳动习惯,对其父母的依赖性很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变化无常,容易疲倦;行为动摇不定,不善于控制,容易冲动和特别敏感;对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都很强烈;有当好学生的愿望,只是不熟悉学校的生活,不了解学校常规,常会无意中做错事。
他们渴望参加光荣的少先队组织。
他们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
二年级二年级学生已基本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他们知道学校的规章制度,懂得一些行为常规,而且愿意努力遵守。
在上课听讲、完成作业、遵守公共秩序,尊敬师长、简单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从总体上说,对常规的认识不深刻,动作不到位,行为不规范。
他们习惯过集体生活,喜欢和小伙伴一起活动;开始有了自我控制的能力,好表现自己,竞争意识和上进心有所发展,能树立近期的奋斗目标,都想争取成为好学生,并希望参加少先队的一切活动。
好奇、好动、好模仿,思维的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仍然是其共同的特点。
三年级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强,是非观念淡薄;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和再现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过渡;集体主义感情有所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正在形成,但极不稳固。
感情容易激起和爆发,不善于控制,不考虑行为后果,虽已能从事需要一定意志支配的工作,但意志还很薄弱,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较差,遇到困难和挫折,往产生动摇。
三年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发展,逐渐学会道德原则的评价标准,评价能力开始发展起来,往往是提出自己的见解,但不善于全面地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表现。
道德感、正义感开始萌芽,但道德认识水平仍较低,辨别是非的能力也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一年级:1.学生对学校和学习的兴趣开始产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2.学生对规则、时间表和纪律的重要性开始有更深入的理解。
3.学生对自我控制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有所提高,可以更好地完成任务。
4.学生的理解力和语言能力提高,开始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5.学生对社交关系的重要性有更强的意识,开始积极与同学交往。
二年级:1.学生的语言和阅读能力迅速发展,开始逐渐独立阅读和写作。
2.学生开始关注同龄人之间的友谊和社交,更加注重集体活动。
3.学生对自己的责任和角色有更清晰的认识,能够更好地遵守规则。
4.学生的认知能力进一步提高,开始发展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5.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进一步增强,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年级:1.学生开始对自己的兴趣和才能有更清晰的认识,愿意尝试并发展自己的特长。
2.学生对时间的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3.学生更加注重成就感和自我肯定,对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有更高的期望。
4.学生开始发展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能够更好地分辨对错。
5.学生对待同龄人的态度更加理解和宽容,能够与不同类型的人建立友好关系。
四年级:1.学生开始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更好地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2.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更强烈,有更高的目标和努力。
3.学生的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进一步提高,能够独立思考和寻找解决方法。
4.学生对自己的身份和社会角色有更清晰的认识,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5.学生的情感世界开始丰富多样,有时会出现情绪波动和挫折感。
五年级:1.学生开始独立学习和思考,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方法有更深入的认识。
2.学生对同龄人的评价和群体认同感更加重要,更加注重自己的社会形象。
3.学生开始对未来的规划和职业选择有更明确的想法。
4.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进一步增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问题。
5.学生开始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注重自己的声音被聆听。
六年级:1.学生对自己的成绩有更高的期望,对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更高要求。
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08初教赵潇潇028、李胜男018、安然027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大致有三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即我们常说的小学低年级段(一、二年级),小学中年级段(三、四年级).小学高年级段(五、六年级)。
虽然,在这每两年的—个时间段里,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仍然在发展变化着,但总体上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一.二年级)的生理.心理特点。
(一)生理特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最大的心理特点是骨骼处于发展期易弯曲。
作为教师要格外注意他们的坐姿老师上课的时候要常强调:眼要离书本一尺远,胸要离书桌一拳远,手要离笔尖一寸远。
但是不管怎么嘱咐,总有孩子做不到。
坚持不到10分钟,很快就又把身子贴到了桌子上。
因此,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坐姿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还有他们小肌肉的动作的协调性还较差。
因此,教师要教给孩子们正确的执笔方法:大拇指的指肚和食指的指肚弯曲地从笔杆的左右两侧捏住笔杆,中指的第一关节的左侧从笔杆的下方抵住笔杆,无名指、小指依次紧贴中指,自然弯曲,拇指指尖朝着正前方,和食指尖应留有间隙。
拇指和食指的各骨节自然突起,握笔的高度约离笔尖2~2.5厘米(如果使用铅笔,应在削笔削成斜面的上方),不要握得太紧。
笔杆的角度大约是45度,笔杆大约搭在食指根部的左侧。
?正确的书写姿势:头部端正,不向左右偏侧,肩膀自然下垂;上身自然挺直,略往前倾;前胸不要挨在桌沿上;双臂对称张开,自然弯曲;臀部稳坐在椅子的前半部;双腿自然弯曲(90度);双脚分开,脚尖朝前,与肩同宽,平放在地上;写字本放正。
(二)心理特点1 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是各方面都不稳定,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从注意的广度来说,他们观察事物往往只注意整体,比较笼统。
例如,老师讲数学课时使用幻灯片,小学生只对整体的画面感兴趣,而教师主要是想通过幻灯片的放映来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但学生的思维往往只停留在整体的画面上。
这就要求教师了解这一特点进而不断地反思改进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
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一)生理发育特点1、一年级学生一般为6---7岁,在生理上有所发展。
身高大致为110厘米到120厘米,体重约18公斤到20公斤。
骨骼肌肉茁壮成长,特别是下肢骨骼的增长,比身体增长还要快。
2、一年级学生肌肉发育尚不完全,含水份多,肌肉纤维较细,肌腱宽而短,关节的软骨较厚,关节囊韧带薄而松弛,关节周围肌肉较细长,关节的伸展性活动范围较大,牢固性较差,容易发生脱臼。
因此在体育活动和锻炼时不易进行剧烈运动。
3、一年级学生神经系统调节心脏活动的功能已发展完成,血液循环比较快,心跳较快,应防止心脏负担过重和体力活动过度。
(二)心理发展特点1、一年级学生心理水平还停留在不随意性和具体形象阶段;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目的性虽有所发展,但仍以不随意性为主。
2、一年级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时的集体意识比较模糊,还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意识不到班级是一个集体,意识不到班级的荣誉。
败不会放到心上,但喜欢听表扬的话,对批评的话语不放在心理,一会就恢复到原始状态。
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一)生理发育特点1、二年级学生一般为7---8岁,在生理上有所发展。
骨骼肌肉茁壮成长,特别是下肢骨骼的增长,比身体增长还要快。
2、二年级学生肌肉发育尚不完全,含水份多,肌肉纤维较细,肌腱宽而短,关节的软骨较厚,关节囊韧带薄而松弛,关节周围肌肉较细长,关节的伸展性活动范围较大,牢固性较差,容易发生脱臼。
因此在体育活动和锻炼时不易进行剧烈运动。
3、二年级学生神经系统调节心脏活动的功能已发展完成,血液循环比较快,心跳较快,应防止心脏负担过重和体力活动过度。
(二)心理发展特点1、二年级学生心理水平还停留在不随意性和具体形象阶段;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目的性虽有所发展,但仍以不随意性为主。
2、二年级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时的集体意识比较模糊,还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意识到班级是一个集体,意识到班级的荣誉。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标题: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引言概述:中小学生是处于心理发展关键阶段的群体,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认知、情感、社交、性格和行为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一、认知发展特点:
1.1 中小学生的思维逐渐从具体向抽象发展。
1.2 学生开始具备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1.3 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逐渐增强。
二、情感发展特点:
2.1 中小学生情感波动较大,易受外界影响。
2.2 学生开始形成自我认同和自我概念。
2.3 学生对家庭和社会环境有着不同的情感体验。
三、社交发展特点:
3.1 中小学生开始建立同伴关系,重视友谊。
3.2 学生逐渐学会合作和分享。
3.3 学生对于集体生活和群体活动有着强烈的需求。
四、性格发展特点:
4.1 中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开始显现。
4.2 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
4.3 学生的性格发展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五、行为发展特点:
5.1 中小学生的行为逐渐趋向规范化。
5.2 学生开始形成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
5.3 学生的行为受到奖惩制度和社会规范的引导。
结语: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助于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成长。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该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支持。
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一年级:一、一般心理特点1、独自进入新环境:无拘无束地去干自己想干的事,新鲜感充满了孩子的头脑。
2、注意多变的事物:一年级学生很敏感,容易学会过去自己不懂的东西,所以提出的问题特别多3、熟悉学校环境。
三、学习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从生活中玩耍中学到的知识,要比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更重要。
四、不愿意上学的孩子。
开学以后两三个月左右,大部分孩子都习惯了学校生活,但有少数孩子不愿意上学。
原因可能有:其一,被小朋友欺负。
其二:不能完全理解老师的讲课内容,自己又不敢发问,呆在那里,慢慢造成恐惧心理。
其三:活动缓慢而落后于人。
这一般是家庭溺爱造成的。
由于家长总是帮助孩子做事,使孩子的手脚和感官接受锻炼的机会很少,等到和其他动作准确快捷的小朋友一起做某件事时,就显出活动不协调,速度缓慢。
其四:为上厕所而为难。
一年级教育目标:孩子能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学习生活,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初步建立人际关系;认识角色任务,培养积极乐观的学习情趣,建立良好行为习惯。
二年级:一、一般心理特点1、逐渐稳定: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十分活跃,语言和行为欢快活跃。
可以熟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并能把自己的想法简单地记下来。
由于个人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二年级学生心理趋向稳定,显示出一定的个性特征,个人能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自信心不断增强。
2、出现竞争意识:因为已经能够判断自己的能力大小,所以在发现别人的表现比自己好或者差时,相应地会引起心理的变化。
3、二年级学生产生了集体荣誉感。
二、学习三年级教育目标: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培养集中注意的能力,有计划地提高注意品质;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在班队活动中善与更多的同学交往,萌发集体意识,树立正确的偶像观;养成参与家务劳动的习惯,全面学习作为普通人应该掌握的教养和习惯。
四年级:四年级学生开始转变思想方法,从过去笼统的印象判断转变为具体的分析。
小学生性格特征
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特点分析小学一年级学生特点一、一般心理特点1、独自进入新环境:孩子进入小学后就开始独立处理周围环境的事情,摆脱对大人的依赖了。
由依恋不舍到轻松愉快,这是一年级学生的共同特征。
过去听父母讲的一些事,现在可以独自去看,去听,无拘无束地去干自己想干的事,这种新鲜感充满了孩子的头脑。
2、娇宠儿在增加:上学以后少数孩子还离不开妈妈,这是心理没有断乳的表现。
这种孩子看不见母亲会感到不安,在众人面前不敢说话,回家后就大喊大叫,恢复本来面目。
家长强迫孩子按大人的意志上学,这种意志行为恰好给孩子增加了不安的心理成分3、注意多变的事物:一年级学生很敏感,容易学会过去自己不懂的东西,所以提出的问题特别多。
有人认为孩子爱提问题是善于思考的表现,其实这个阶段的孩子都有这个特点,只不过有的孩子爱说,有的孩子把疑问藏在心里,不表达而已。
4、亲社会行为增长显著:亲社会行为指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行为及趋向,如帮助、安慰或救助他人,与他人合作、分享、谦让、甚至包括赞扬他人,使他人愉快。
二、入学后的适应期。
1、以什么心态对待入学:孩子到了新环境中会拘谨或害怕。
对待孩子的情绪变化,只给予适当的引导就可以了2、熟悉学校环境。
三、学习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从生活中玩耍中学到的知识,要比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更重要。
这在发达国家已是共识。
通过自身体验获得知识能使头脑更加活跃。
保持愉悦的学习情趣。
孩子首先要保持愉快乐观的学习情趣。
不要把学习知识当作负担。
小学二年级学生特点一、一般心理特点1、逐渐稳定: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十分活跃,语言和行为欢快活跃。
二年级生可以熟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并能把自己的想法简单地记下来。
无论写字、绘画还是课余时间的游戏都比较自如。
小学各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小学阶段是儿童进入正式学校教育的起点,每个年级的学生心理特点有一定的差异。
以下是小学各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的简要描述。
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一年级学生通常为六七岁,刚刚进入学校环境,对新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感到新奇和兴奋。
由于之前的生活主要是在家庭和幼儿园中度过,所以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和不适应。
一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有限,他们常常通过哭泣、发脾气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
同时,一年级学生也开始注意到同伴之间的差异,他们可能会出现攀比和竞争的心理,感到自卑或自豪。
二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二年级学生通常为七八岁,已适应了学校生活,并渐渐习惯了学习的方式和节奏。
二年级学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成绩和社交能力,展现出一定的自信心,愿意积极参与班级和学校的活动。
他们往往对外界充满好奇,并对新事物抱有较大的兴趣。
同时,二年级学生也开始在同学和老师的评价中建立自我形象,对自己的评价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
三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三年级学生通常为八九岁,正处于小学阶段的中期。
他们渐渐认识到自己与别人之间的差异,并开始对自己做出相应的评价。
在学习方面,三年级学生开始有意识地掌握学习技巧,并希望自己取得更好的成绩。
他们也逐渐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对各种课外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此外,三年级学生对友谊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开始追求更深层次的友谊关系。
四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四年级学生通常为九十岁,已经适应了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他们具有更强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对学习和社交活动都表现出更大的积极性。
四年级学生开始思考问题的不同方面,对于问题的解决也更加全面和深入。
他们对个人成就有较高的期望,喜欢接受挑战并追求进步。
与此同时,四年级学生也开始逐渐认识到成功与失败的存在,对失败可能感到挫折和自卑。
五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五年级学生通常为十十一岁,已经接近小学阶段的尾声。
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有较高的要求,并开始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
五年级学生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逐渐增强,善于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小学生各年级的心理特点
小学是儿童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每个年级都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
下面将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依次论述他们的心理特点。
一年级的小学生(6-7岁)主要的心理特点是对新环境的适应和分离焦虑。
一年级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是从幼儿园进入正式学校的阶段。
他们会面临新的学习环境、教学模式和社交圈子。
在这个阶段,他们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适应这种变化,同时也要与父母和亲人的分离焦虑进行抗衡。
二年级的小学生(7-8岁)主要的心理特点是逐渐形成自主性和自我意识。
他们开始逐渐养成做事情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能够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问题。
此时,他们的自我意识也开始增强,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和自己的想法。
三年级的小学生(8-9岁)主要的心理特点是兴趣广泛而快速地变化。
在这个年龄段,孩子们的兴趣非常广泛,他们可能对各种各样的事物都感兴趣,但同时也很容易转移兴趣。
他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但也容易因为兴趣的变化而导致学习的不稳定。
四年级的小学生(9-10岁)主要的心理特点是逐渐培养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
在这个年龄段,他们开始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尝试进行改正。
同时,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也逐渐增强,开始能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
五年级的小学生(10-11岁)主要的心理特点是关注社会环境和同伴关系。
在这个年龄段,他们开始对社会环境产生兴趣,并会参与到一些社会活动中来。
他们还经常和同龄人进行交流和互动,对同伴关系非常重视。
六年级的小学生(11-12岁)主要的心理特点是逐渐形成自我认同和自我价值感。
在这个年龄段,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人格特征和价值观念,并开始对自己的未来有了一些规划和设想。
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和他人的评价也开始有了一定的认识,并逐渐学会如何去应对和处理这些评价。
小学生各年级的心理特点对于教育者和家长来说都非常重要。
了解这些特点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指导孩子的成长,并提供专门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资源。
同时,对于小学生自身来说,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可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和学习,培养自己的个性特点和优势。
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学生生理
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一)生理发育特点1、一年级学生一般为6---7岁,在生理上有所发展。
身高大致为110厘米到120厘米,体重约18公斤到20公斤。
骨骼肌肉茁壮成长,特别是下肢骨骼的增长,比身体增长还要快。
2、一年级学生肌肉发育尚不完全,含水份多,肌肉纤维较细,肌腱宽而短,关节的软骨较厚,关节囊韧带薄而松弛,关节周围肌肉较细长,关节的伸展性活动范围较大,牢固性较差,容易发生脱臼。
因此在体育活动和锻炼时不易进行剧烈运动。
3、一年级学生神经系统调节心脏活动的功能已发展完成,血液循环比较快,心跳较快,应防止心脏负担过重和体力活动过度。
(二)心理发展特点1、一年级学生心理水平还停留在不随意性和具体形象阶段;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目的性虽有所发展,但仍以不随意性为主。
2、一年级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时的集体意识比较模糊,还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意识不到班级是一个集体,意识不到班级的荣誉。
3、一年级学生还不具备自我评价能力,对活动的成功与失败不会放到心上,但喜欢听表扬的话,对批评的话语不放在心理,一会就恢复到原始状态。
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一)生理发育特点1、二年级学生一般为7---8岁,在生理上有所发展。
骨骼肌肉茁壮成长,特别是下肢骨骼的增长,比身体增长还要快。
2、二年级学生肌肉发育尚不完全,含水份多,肌肉纤维较细,肌腱宽而短,关节的软骨较厚,关节囊韧带薄而松弛,关节周围肌肉较细长,关节的伸展性活动范围较大,牢固性较差,容易发生脱臼。
因此在体育活动和锻炼时不易进行剧烈运动。
3、二年级学生神经系统调节心脏活动的功能已发展完成,血液循环比较快,心跳较快,应防止心脏负担过重和体力活动过度。
(二)心理发展特点1、二年级学生心理水平还停留在不随意性和具体形象阶段;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目的性虽有所发展,但仍以不随意性为主。
2、二年级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时的集体意识比较模糊,还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意识到班级是一个集体,意识到班级的荣誉。
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
家校合作与沟通机制
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 增强家校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 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
进展和问题。
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及时了 解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的表现。
加强家校之间的情感交流, 建立互信关系,共同促进学
生的健康成长。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针对不同年级 学生的生理、 心理特点,制 定个性化的教 育策略,以满 足学生的个性
化需求。
在教育过程中, 注重学生的全 面发展,培养 学生的综合素 质,包括学习 能力、社交能 力、创新能力
等方面。
根据学生的兴 趣、特长和潜 力,制定个性 化的学习计划 和职业规划, 帮助学生发掘 自己的潜力和
优势。
建立师生互动、 家校合作的教 育机制,加强 对学生学习、 生活、心理等 方面的关注和 指导,促进学 生的健康成长。
小学一至六年级 学生心理特点
认知发展
感知能力:随着年 龄增长,小学生的 感知能力逐渐提高, 能够更好地接收和 处理信息。
注意力:小学生的 注意力水平有限, 需要采用多种教学 方法来吸引他们的 注意力。
记忆力:小学生的 记忆力逐渐增强, 能够记住更多的信 息,但仍然需要采 用有趣的方式进行 记忆。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解决身 体健康问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这个阶段的学生需要注意营养均衡,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学生的 生长发育情况,提供必要的指导和 帮助。
性别差异
生理特点概述: 小学一至六年 级男生和女生 在生理发展上 开始出现差异
身高和体重: 男生相对女生 来说,平均身 高和体重增长
小学生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及特点
小学生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及特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阶段,他们正处于成长的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的身体、心智和社交能力都在逐渐发展壮大。
本文将就小学生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及特点进行探讨。
一、小学生身体发展及特点在小学阶段,孩子的身体发育快速,体重和身高都在逐渐增长。
以下是小学生身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特点:1. 小学一年级: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通常身体相对较瘦弱,他们的体力强度较低,耐力相对较差。
因此,需要更多的休息时间来适应学校环境,并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家长的照料和关注。
2. 小学二年级: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开始逐渐适应学校生活,他们的肌肉力量和耐力得到增强,并且开始培养一些体育锻炼的兴趣。
此时,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学业和体育活动。
3. 小学三年级: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身体逐渐发展壮大,他们的体力和平衡能力明显增强。
他们开始参加更多的体育运动和户外活动,也具备更好的协调能力。
4. 小学四年级: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身体协调性进一步提高,他们可以更好地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身体,具备较高的灵活性。
此时期是培养孩子运动技能和兴趣的重要时期。
5. 小学五、六年级: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明显长高,身体发育进一步完善。
他们的肌肉力量、体力和耐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可以更好地参与执行较为复杂的体育活动。
二、小学生心智发展及特点小学生的心智发展也是在这一阶段进行的,他们逐渐具备了一些认知和思维能力。
以下是小学生心智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特点:1. 小学一、二年级: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开始逐渐培养注意力和思维的能力。
他们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能够记住一些简单的信息,并开始理解一些基本的逻辑关系。
2. 小学三、四年级: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思维逐渐发展成为了更加抽象和系统的形式。
他们开始具备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解决更加复杂和抽象的问题。
3. 小学五、六年级: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开始逐渐发展出较强的自主思考和判断能力。
他们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信息,进行推理和归纳,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理能力的锻炼。
如果这方面不过关,也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
2、认识老师:“老师可怕吗?”许多孩子都关心这个问题。
3、熟悉学校环境。
三、学习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从生活中玩耍中学到的知识,要比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更重要。
这在发达国家已是共识。
通过自身体验获得知识能使头脑更加活跃。
保持愉悦的学习情趣。
不论成绩如何,孩子首先要保持愉快乐观的学习情趣。
不要把学习知识当作负担。
四、不愿意上学的孩子。
开学以后两三个月左右,大部分孩子都习惯了学校生活,但有少数孩子不愿意上学。
原因可能有:其一,被小朋友欺负。
其二:不能完全理解老师的讲课内容,自己又不敢发问,呆在那里,慢慢造成恐惧心理。
其三:活动缓慢而落后于人。
这一般是家庭溺爱造成的。
由于家长总是帮助孩子做事,使孩子的手脚和感官接受锻炼的机会很少,等到和其他动作准确快捷的小朋友一起做某件事时,就显出活动不协调,速度缓慢。
其四:为上厕所而为难。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目标:适应新的环境、新的学习生活,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初步建立人际关系;认识角色任务,培养积极乐观的学习情趣,建立良好行为习惯。
二年级一、一般心理特点1、逐渐稳定: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十分活跃,语言和行为欢快活跃。
二年级生可以熟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并能把自己的想法简单地记下来。
无论写字、绘画还是课余时间的游戏都比较自如。
在此之前,与成年人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不会用文字表达思想。
由于个人能力的提高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二年级学生心理趋向稳定,显示出一定的个性特征,个人能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自信心不断增强,一年级的恐慌心情已经很少见到,即使遇到了什么困难,也不会像一年级学生那样马上哭泣起来。
2、出现竞争意识:因为已经能够判断自己的能力大小,所以在发现别人的表现比自己好或者差时,相应地会引起心理的变化。
当别人不如自己时,内心暗暗感到自豪得意。
这是较早出现的竞争心理。
3、二年级学生产生了集体荣誉感。
例如开运动会时,一年级学生对自己班级的运动员的胜负并不太关心,老师说咱们班胜利了,快鼓掌,孩子们才会跟着鼓掌。
参加比赛的学生也不知道自己的胜负对班级会有什么影响。
但是二年级学生就不同了,他们很清楚其中的关系,表现出来的行为很明显。
自己班级运动员赢了,他们会欢天喜地,如果对方赢了,他们会默不作无论在教室活动还是室外游戏,孩子都会表现出争先恐后的特点。
教师让做一件事比如擦桌子,马上会出现竞赛似的场面,最先擦完的学生会高高举起手,等待教师表扬自己。
二、学习看待二年级学生的学习,不能单一地看学习成绩。
从心理发育看,这个阶段的孩子虽然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但是,自觉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分析问题时注意力的稳定性远远不够。
由于个体的差别,有的孩子稍微好一些,而大部分孩子对待学习仍带有游戏的态度,所以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要领有其独特之处。
二年级学生能够有效地连续学习30分钟相当不易,学习一段时间孩子便想出去游玩一会儿,这是很正常的。
不过,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玩一会儿能自觉回到书桌前继续学习,二是玩起来没完没了,忘记课本,只想游戏。
许多家长、教师认为对贪玩的孩子应该加强管教,有的家长甚至施以过分的教育手段。
其实,过分的放任与过分的管教都失之偏颇。
二年级学生有意识地抵制学习的心理机制并不成熟,同样,完全自觉地投入学习的心理机制也不完善,所以,不应该对孩子过于苛刻,能基本完成学习任务即可。
三、应掌握的行为习惯1、不打扰别人:孩子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言行,就会出现一些令老师家长难堪的场合。
应该利用多种场合让孩子理解:家庭是父母和孩子共同组成的,每个人都要为他人着想,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一下,不要只想着自己。
家里来了客人,或其它事需要安静,应自觉和同学们小声说话或先学习,等客人走后再大声玩闹。
孩子也不能总是安静沉闷,那也不利于孩子成长。
要让孩子学会心理换位思考,从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
二年级学生应该理解和自觉运用这些规则和习惯。
大声说话令人不愉快,因为影响他人的交谈或者办事。
说话时能够让对方听到便可以了。
孩子从小就要在这方面加以培养。
2、外出应注意的问题:离家时间稍长时,要给家长打电话,告诉自己的情况,以便让家长放心。
3、不说谎话:二年级学生贪玩,是生理和心理活跃的表现。
由于贪玩,孩子经常忘记做应该做的事,耽误学习。
为了避免被指责,有时会说谎话。
一年级学生想去玩时,会直接提出要求:让我出去玩一会儿吧!但是,二年级学生便改变了方法:作业完成了!可以玩了吧。
或者说:今天没有作业。
刚开始发现孩子说谎话,不要太认真,假装和孩子说别的事,暗示或引导他明白相关的道理。
引导的目的是,让孩子想说什么就直接说,不要隐瞒自己的想法。
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感受集体活动与学习知识的乐趣,形成初步的集体荣誉感;在好行为好习惯的训练中培养“做一个好学生”的意识;学会体谅他人,诚实待人。
三年级:在学校表现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在三年级学生看来是最重要的事。
一、一般心理特点。
1、外向性-活泼、开朗。
三年级学生的共同特点是积极做事,什么都想听一听、看一看、干一干,但又缺乏耐心。
愿意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开朗活泼。
这是求知欲旺盛、身体发育迅速的表现。
与二年级孩子明显不同的是,朋友“突然”多起来了,互相联系,成群结队地玩耍,看上去他们的关系非常好。
2、受批评也不生气由于行为多变好动,对什么都想看个究竟,所以去什么地方手脚都不稳当,按铃、看相册、摆弄人家的玩具等等,因此常常受到指责和批评。
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指责只起短时间作用,孩子不生气,过一会儿就故态复萌。
3、初步懂得趋利弊害三年级学生开始表现出趋利弊害的心理特点,对自己有利的事就做,有利的话就说,不利的事就躲避。
这是道德观念形成过程中一个重要时期。
与同学吵架时,当老师询问吵架的理由,双方只拣对自己有利的说,不利的话则不说。
这个阶段还不懂得如何合理反驳。
这个特点比二年级时故意说没有作业,想出去玩的表现还要不好,因为二年级时的动机很简单,而且不是有准备的、恶意的,是单一的眼前动机造成说假话。
三年级学生是有意识地回避对自己不利的一面。
所以,不管是家里人之间发生争执,还是和别人吵架,家长、老师一定要听双方的意见,做出自己的判断。
在做完一件事时,要从失败的地方开始总结,告诉孩子: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是世界上最不勇敢的人。
4、推崇有力量的英雄三年级学生绝对崇拜有力量的英雄人物。
除了动画片中的英雄之外,电影,电视中的主人公形象、影视明星、体育明星、歌星舞星,都会成为他们的偶像。
这个阶段推崇学者、科学家的孩子很少,对于自己班级学习优秀的学生,也并不崇拜。
对崇拜的人物有时会达到入迷的程度。
在高年级有力量、个头高的学生面前,表现出服服帖帖,孩子们对这种“孩子王”言听计从,经常聚在一起活动,仿佛是校园小团伙。
二、学习三年级学生的压力感相当明显,老师的授课量很大,又有许多家庭作业。
指导孩子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便成为家长老师共同的义务和责任。
三年级学生有一定观察能力,要提示孩子观察自然生物和地貌、河流等景观,写出自己的体会,提高孩子的综合观察思考能力。
三年级学生已经表现出创造力倾向,家长和老师应有意识地注意孩子的创造性活动,必要时可以按照测量表来测试一下创造力情况,以便鼓励孩子更好地成长。
三年级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计算是一个难关。
在三年级数学教材中还增加了一些过去高年级出现的内容,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学习语文课时,需要记忆、背诵大量的汉字和诗词,应采用灵活实用的方法。
关于学习方法,目前的教学中主要采用听觉手段进行灌输式教学。
据调查,学生中有70%是用听觉学习,30%用视觉学习。
一旦改变方式,大部分内容用电视或图片演示给学生时,反而无所适从。
三年级时,一些重要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开始产生,家长、老师要及时观察学生的变化,不要随意改变孩子的行为。
要从他的角度体会当时的心理状态,协助孩子解决存在的问题。
鼓励孩子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能打电话求助他人,也不能总是等着老师第二天的讲解。
三、应具备的习惯三年级学生应该懂得并能够做到帮助大人做一些辅助劳动。
这个年龄的孩子兴趣很难持久,只能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马上就可以完成的事情。
花费时间较多时,告诉他怎么做或者让他干一会儿就可以了,不能作为劳动力长时间使用。
三年级学生不懂得自己的真实力量有多大,有时候在别人面前逞能。
在大人面前会成为笑话,但是在比他小的孩子面前或在家看门时容易发生意外事件。
总之,三年级学生应当全面学习作为普通人应该掌握的教养和习惯。
应注意的问题:由于三年级学生的求知欲较强,加上空间和时间概念的模糊不清,容易发生离家远走或丢失事件。
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培养集中注意的能力,有计划地提高注意品质;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在班队活动中善与更多的同学交往,萌发集体意识,树立正确的偶像观;养成参与家务劳动的习惯,全面学习作为普通人应该掌握的教养和习惯。
四年级:四年级学生开始转变思想方法,从过去笼统的印象判断转变为具体的分析。
这些分析主观性较强,偏重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认真分析。
在作文中分析一件事情,开始有了条理,尽管许多看法显得幼稚,但是这种分析方法是可贵的。
在心理学上,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是抽象思维的前提。
分析问题就是独立认识问题的过程。
相对比较,女孩子比男孩子稍早一步。
这是女孩子生理发育特征决定的。
一、一般心理特点1、难以引导时期。
公认四年级学生非常难以引导,有些专家认为在学习期间的十多年里,四年级学生的个性差别最大。
一方面身体发育表现出明显的高矮、胖瘦差别,发育快的已接近中学生的指标,发育最慢的还像一二年级的小孩子。
心理方面也是如此,由于家庭环境和其它条件的差异,孩子对事物的体验差距很大。
心理发育较快的孩子,小时侯看不懂、听不明白的一些事情,现在很快就可以搞明白,视野开阔、知识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去的地方多、见识多的孩子甚至表现出老成的样子。
而条件不好,每天仅限于家庭、学校活动的孩子显得孤陋寡闻。
有些精力充沛的孩子已经开始阅读成人书籍,由此,个人知识面也迅速拉开差距,可以对老师的指导提出更深的要求。
有的老师感叹:这些孩子根本管不了,知道的事比我还多呢!四年级学生在读书方面表现出自主意识增强的特点。
他们不只是寻找热闹的漫画或故事书,而且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书籍,对理科感兴趣的孩子开始注意自然科学方面的科普类读物。
意志行为中体现出比较完善的选择性。
这时候表现出来的爱好还不稳定,无论是学习科目还是游戏项目。
说明四年级学生总体上没有达到成年人所具有的稳定的自主能力。
2、开始意识到“自己”。
思维形式向抽象思维过渡,四年级学生可以进行比较复杂的分析,分析问题时开始确立“自己”的位置。
如,这样不合适,那样又有妨碍。
在反复比较、衡量的过程中开始认识自己的行为与他人行为的关系,并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等同于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