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作业—徐光启 (2)
(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科学家成长故事_近代科学的先驱者徐光启
徐光启,字子光,号元扈,溢文定,上海徐家汇(今属上海市)人,他是明末著名的科学家,第一个把欧洲先进的科学知识,特别是天文学知识介绍到中国,可谓我国近代科学的先驱者。
1562年,徐光启出生在上海县城。
先祖由苏州迁至上海,务农为生。
祖父弃农经商致富,因倭寇之乱而家道中落,父亲仍务农为业,祖母尹氏、母亲钱氏勤于纺织贴补家用。
他们把光大门楣的希望全寄托在聪颖健壮的徐光启身上,含辛茹苦加以培养。
徐光启从小就很独立,他胆量大,也很顽强。
冬天天很冷,地上有冰,很滑,别的小朋友们都怕摔跤。
可他不怕,他一边跑,还一边叫嚷着:“我要跑第一!”他很调皮。
有一次,“龙华塔” 上有鸽子,他竟然爬上了这座塔,去捉鸽子。
看到他爬上去,大家都吓得闭上了眼睛,生怕他跌下来。
可是他自己一点也不怕,若无其事,嘴里边还嘟囔着:“鸽子,都是你害得我爬到塔顶上来抓你!”到了小光启上学的年龄,家里决定省吃俭用,供他上学。
于是东凑西筹,凑够了学费,送他去念书。
父亲对他说:“家里并不宽裕,但是为了你将来有出息,省吃俭用也要供你读书,进学堂很不容易,一定要好好学习呀!”自从进学堂读书后,小光启就再也不贪玩,不淘气了。
天还不亮,他就起来背书;放学后,回到家里就躲进自己的房间做功课,经常到了吃饭的时候还得母亲去叫他,有时候还要叫好几遍。
由于勤奋和努力,每次考试,徐光启的成绩都名列前茅。
父母都为徐光启的成绩而高兴。
他们表示,哪怕是吃不上饭,也要供光启读书。
徐光启对书本以外的知识也很关心。
他非常注意观察生活。
有一天,看到奶奶在纺线,纺车上有三个纱锭,他便问道:“奶奶,为什么你的纺车有三个纱锭,而外婆用的纺车只有一个?” 奶奶说:“你外婆用的纺车是一般的纺车,我用的纺车是黄道婆发明的,一个人可顶三个人呢。
” 徐光启问:“黄道婆是谁呀?” 奶奶说:“黄道婆是南宋人。
她出身很苦,少年时流浪到海南,开始向当地黎族人学习纺织技术,后来回到家乡,就把技术传授给了大家。
文言文《明史徐光启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
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
由庶吉士历赞善。
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
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诸书。
杨镐四路丧师,京师大震。
累疏请练兵自效,神宗壮之,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
练兵通州,列上十议。
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
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
未几,熹宗即位。
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
辽阳破,召起之。
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
帝善其言。
方议用,而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邱兆麟劾之,复称疾归。
天启三年起故官,旋擢礼部右侍郎。
五年,魏忠贤党智铤劾之,落职闲住。
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
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
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
光启言屯政在乎垦荒,盐政在严禁私贩。
帝褒纳之,擢本部尚书。
时帝以日食失验,欲罪台官。
光启言:“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帝从其言,诏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推算历法,光启为监督。
四年春正月,光启进《测天约说》二卷、《大测》二卷、《黄道升度》七卷、《黄赤距度表》一卷。
是冬十月辛丑朔日食,复上测候四说。
其辩时差、里差之法,最为详密。
五年五月,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与郑以伟并命。
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
光启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及柄用,年已老。
值周延儒、温体仁专政,不能有所建白。
明年十月卒。
赠少保。
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
帝纳之,乃谥光启文定。
久之,帝念光启博学强识,索其家遗书。
子骥入谢,进《农政全书》六十卷。
诏令有司刊布。
加赠太保,其孙为中书舍人。
(节选自《明史》)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B.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C.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D.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乡试,又称“秋闱”,明代乡试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
徐光启:大明朝的异类官僚
徐光启:大明朝的异类官僚1562年4月24日,徐光启出生在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上海市)。
他是明朝著名的全能型科学家,编译《几何原本》和《农政全书》等巨著,横跨天文学、数学、农学等多个领域。
那么,徐光启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首先,他是明朝官僚集团中的异类。
徐光启出生两年之后,“自然科学之父”伽利略在意大利出生。
他们都为自己的国家带来了天文历法、数学理论和武器制造方面的革新,是不折不扣的近代科学先驱者。
奇妙的是两位科学家的命运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伽利略在欧洲被认为是宗教异端,徐光启同样也被视为明朝官僚集团中的异类。
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以开放的态度对待西学。
欧洲人沿着新航路将传教热潮带到了中国,但中国人并不接受,群众排外情绪高涨,朝中也有不少官员反感,认为传教士有颠覆国家的嫌疑,时任礼部尚书的沈榷曾连续三次上书攻击传教行为,并下令拆除教堂,遣返传教士,史称“南京教案”。
而徐光启却看到西方先进科技对于解决数学理论缺失、历法失准等问题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充分肯定了传教士的学术水平,最后,朝中只有徐光启挺身而出,竭力为传教士辩护。
第二,不看儒经看兵法、购火炮。
复原的红衣大炮徐光启的家乡饱受倭寇侵扰,导致他家道中落,就这样,一个翰林不看儒经看上兵法了。
徐光启通过传教士了解到欧洲在火器制造方面已经远远超过中国。
他指出:“方今制敌利器,火器第一。
”但这种说法没有得到朝廷的支持,于是只好私下和友人众筹了一些资金,前往澳门采购葡萄牙人的火炮和火铳。
直到萨尔浒之战,明朝辽东地区被后金突破,徐光启才经朝廷授意正式采办西洋火器。
袁崇焕在宁远大战中,听取了徐光启早在5年前就提出的意见,将红衣大炮架设在城墙上,连轰数日,大败后金。
西洋火炮的威力第一次让侵略者吃到了苦头,明军士气大振。
然而此时的熹宗任用阉党魏忠贤,朝中刚正的大臣悉数遭到排挤,徐光启也被罢官。
第三,改革陈旧历法,科学修历。
中国古代日食的发生是一件祭祀大事,这代表灾难将至,需要天子携百官一同“救护”,到了崇祯朝,钦天监的官员尸位素餐,沿用陈旧历法导致多次日食失准。
中考历史作业本 中国古代史 第七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B.驻藏大臣的实权已变得越来越小
C.驻藏大臣全权管理西藏政教事务
D.清朝政府重点掌管西藏地方军务
8.(2022·长沙)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 1 亿多,乾隆末年全国人口
发展到 3 亿。顺治十八年,全国耕地面积 549 万余顷,到乾隆三十一年,
全国耕地面积达到 741 万余顷。这反映了清前期
( A)
——摘自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观点: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 体现。 论述:明朝修建的万里长城规模大,历时久,技术先 进,工程质量优异,现在的长城的主体是明代修建的, 它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明代的北京城有宫城、 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紫禁城,今称故宫,它由 木匠出身的蒯祥等人设计,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宏大、 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结论:综上所述,中国保留下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古代 建筑,这些建筑显示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技术,
表现:农业发展超过前代;手工业发展迅速,形成 一些以手工业为主的城镇;商业繁荣;城市经济发 展水平高。
17.【中国古代的建筑】 材料 中国古代涌现出许多建筑大师和建筑杰作,营造了许许多多传世 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民宅……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我国现代建 筑设计的借鉴,而且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 产。欣赏中国古建筑,就好比翻开一部沉甸甸的史书。那洪荒远古的传 说,秦皇汉武的丰功,大唐帝国的气概,明清宫禁的烟云,还有史书上 找不到记载的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聪明才智,都一一被它形象地记录了下 来。
通好的意愿,然后与当地居民和平贸易。郑和航海期间,许多国家的首
脑和使臣,搭乘中国宝船来华访问。材料表明郑和远航
【推荐】《徐光启,历史给明朝的最后一个机会》阅读答案-推荐word版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徐光启,历史给明朝的最后一个机会》阅读答案徐光启,历史给明朝的最后一个机会明朝一共277年,入过内阁、掌过相权的人不胜枚举。
可取了英文名,信了天主教,写了一部《农政全书》的科学家徐光启,只此一位,别无他人。
随便拿本数学书来,点、线、面、直角、四边形……这些名词,统统都是徐光启翻译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徐光启影响了历史400年,注定还要影响一代代更多的中国人。
1593年,已经31岁的徐光启,受聘到广东教书。
这成为他命运的转折点。
在此徐光启认识了他平生第一个传教士朋友——意大利传教士郭居静。
徐光启从郭居静那里知道了天主教的教义和西方科学知识。
于是,徐光启当机立断,邀请郭居静到自己家乡传教,西方传教士正式登上了上海的舞台。
天主教也向好学又好客的徐老师打开了大门。
徐光启38岁那年,他赴京参加会试途中,又有机会认识了耶稣会士利玛窦。
三年后,已过不惑之年的徐光启,不仅在科举考试的阶梯上渐行渐高,而且在宗教信仰上也找到了坚定的方向,他接受了葡萄牙传教士罗如坚的洗礼,成为天主教徒,教名Pual(保罗)。
徐光启对西学的钟情,毫无疑问是受益于朋友。
比起两个世纪之后,西方传教士在殖民地不甚光明的形象来说,徐光启所认识的传教士朋友,是如此地富有人格魅力。
那是一群圣贤之徒,悲悯而智慧的目光凝视着世人,宣扬着忠孝慈爱、改过自新,这和中国的先儒何等相似。
与其说徐光启膜拜了上帝,不如说他膜拜了朋友——传教士有他的国度,但真理没有国度,大可拿来“补益王化,左右儒术,救正佛法”。
他看到,这群朋友身上有中国先儒所没有的特点:学有专长,技术兴国。
当时的晚明,海外贸易快速发展,社会思想多元化,但政治日趋衰败,女真族的军队在步步紧逼,农民起义的烽火在点点燃烧。
徐光启深深地感到,只有关注农兵、崇尚实践,才能延长明朝微弱的呼吸。
高中历史课题15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作业
十五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40分钟60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2021·德州模拟) 据史料记载,清初曾大肆圈占京畿地区汉族田地,分给“东来诸王、勋臣、兵丁人等”。
从顺治到康熙年间曾前后三次大规模进行类似的“圈地运动”。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经济动因超过了政治动机B.满足手工工场的发展需求C.一度破坏了汉族农耕经济D.大大推动了资本原始积累【解析】选C。
由材料“清初曾大肆圈占京畿地区汉族田地,分给‘东来诸王、勋臣、兵丁人等’”可知清初圈地主要是圈占汉人土地,分给满人,汉人失去土地或沦为流民,或成为满洲的依附民,严重破坏了汉族农耕经济,故C正确;分析题干,清初曾大肆圈占京畿地区汉族田地,分给“东来诸王、勋臣、兵丁人等”,可见清初圈地主要是安抚满洲贵族,解决八旗士兵的军饷问题,安置其眷属,尽管也有民生方面的考虑,但主要目的是确保满洲贵族的特权,维护统治基础,故政治动机超过经济动因,故A错误;清初圈地主要是安抚满洲贵族,解决八旗士兵的军饷问题,安置其眷属,并不是满足手工工场的发展需求,而且清朝仍然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也不是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而且清朝仍然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故B、D错误。
【拔高训练】明清时期,江苏松江府、太仓州、海门厅因“种花者多,而种稻者少,每年口粮全赖客商贩运”。
嘉定“其民托命于木棉,因而县不产米,仰食于四方”。
据此可知,明清江南地区( )A.农家副业占据主导地位B.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C.粮食供应主要依靠北方D.粮食手工加工业发展滞后【解析】选B。
材料“种花者多,而种稻者少”“其民托命于木棉……仰食于四方”说明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经济作物种植普遍,粮食靠市场供应,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故B正确。
2.(2021·天津模拟)据史书记载:万历年间,浙江嘉兴府崇德县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
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
其就募者,类赤身亡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
徐光启
贡献:
徐光启在数学方面的最大贡献当推《几何原本》的翻译。这部世界古 代的数学名著,以严密的逻辑推理的形式,由公理、公设、定义出发, 用一系列定理的方式,把初等几何学知识整理成一个完备的体系。 《几何原本》是我国最早第一部自拉丁文译来的数学著作。历时一年, 《几何原本》译出六卷,刊印发行。到清朝末年废科举、兴学堂之后, 几何学方成为学校中必修科目之一。
评价
许多学者认为《几何原本》所代表的逻辑推理方法,再加上科学实验, 是世界近代科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换言之,《几何原本》的近 代意义不单单是数学方面的,更主要的乃是思想方法方面的。徐光启 就正确的指出: “此书为益,能令学理者祛其浮气,练其精心,学事 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故举世无一人不当学。……能精此书者,无 一事不可精,好学此书者,无一事不可学。”
成就:
徐光启在数学方面的成就,概括地说,有三个方 面,原因;
(2)论述了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3)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一起翻译并出版了《几何原本》。
几何:
“几何”名称的由来 学过数学的人,都知道它有一门分科叫作“几何学”,然而却不一定 知道“几何”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在我国古代,这门数学分科并不 叫“几何”,而是叫作“形学”。那么,是谁首先把“几何”一词作 为数学的专业名词来使用的,用它来称呼这门数学分科的呢?这是明 末杰出的科学家徐光启。
徐光启
2015级小学教育4班 201511516422
杨凤
简介:
徐光启(1562年~1633年)明末科学家,农学家,数学家。他主持编 译的《崇祯历书》,是我国天文历算学中一份完整可贵的遗产。他还 和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他参加翻译的《测量全 义》。三角函数表也是经徐光启等首次介绍到我国的。
明朝数学家科学家徐光启
明朝科学家徐光启信奉天主教的宰相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
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属上海市)人。
出身于商人兼小土地所有者家庭。
父徐思诚“尝业贾”,继弃而“课农学圃自给”。
徐光启出生那年,上海县“遭倭燹”,松江府又发生灾荒。
徐家的生活更为窘困。
祖母、母亲都得“早暮纺绩,寒暑不辍”,为了生活而从事农业、手工业的生产。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徐光启幼年常常接触到具体的生产知识。
同时,也培养了他以后“富国强兵”的思想,以及勤劳俭朴和旺盛的求知欲。
万历九年(1581),徐光启二十岁时,考中了秀才。
在家乡教书,并参加一些农业生产劳动。
万历十六年(1588),二十七岁,到太平府去赶乡试,未考中。
万历二十四年(1596),三十五岁,在赵凤宇家教私馆,并随之由韶州到广西浔州。
这次长途跋涉,俯仰于“崇山峻岭间,文日益奇益富”①。
在韶州时,遇见了耶稣会传教士郭居静,第一次听到有关西洋的自然科学学说。
万历二十五年(1597),三十六岁,春,由广西返广东上北京,赴顺天乡试。
他的试卷已被阅卷官摈斥,幸主考官焦竑是个有实学的人,从“落卷”中看到了徐光启的试卷,“击节称赏,阅至三场,复拍案叹曰:此名世大儒无疑也,拔置第一”②。
但以后万历二十六、二十八年两次赴京试进士,均落第。
在第二次赴北京时,徐光启途经南京,结识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
他从利玛窦处了解到天主教,可以“补儒易学”,而“格物穷理”之学更使他神往,于是加入了天主教。
万历三十年(1604),他四十三岁时再赴北京应礼部试,以第八十八名中进士;殿试三甲,列第五十二名,授翰林院庶吉士。
这时,利玛窦也在北京,从此向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学、地理学和水利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尤注意于数学。
万历三十四年(1606)与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由利玛窦口述,他笔译。
经过两年努力,译成前六卷。
以后,又合译《测量法义》。
另与熊三拔合译《泰西水法》等书。
万历四十六年(1618),后金破抚顺,警报迭至。
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调研考)
2024年广州市一般中学毕业班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2024.1224.依据周初礼制,周王用九鼎,诸侯用七鼎。
1982年湖北随州周墓出土了制造精致的九鼎八簋。
据此可知该墓主所处的时代A.周统治中心在随州B.分封制遭破坏C.青铜冶炼技术成熟D.宗法等级森严25.汉安帝时,某地方官犯罪,大臣们认为应给以“禁锢二世”的惩罚,太尉刘恺指出:“《春秋》之义,善善及子孙,恶恶止其身,所以进人于善也。
”于是安帝下诏禁锢罪臣本人,不株连子孙。
汉代多次出现这种援引《春秋》判决案件的状况。
这反映了当时A.地方吏治废弛B.试图重建礼乐制度C.君主专制加强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26.据史书记载,南宋时期太湖洞庭山区“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
这反映了南宋时期该地区A.区域间的长途贩运兴盛B.社会财宝安排不均C.农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D.传统农业精耕细作27.明代君臣冲突激烈,官员常常尖锐地指责皇帝所为,敢于自请辞官,还多次群体性的干脆上朝抗争;皇帝好用廷杖,很多官员因建言而死于杖下。
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A.统治阶级的政治腐败B.丞相制度被废除C.三纲五常受到了批判D.商品经济的发展28.1858年中美《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大清国大臣与大合众国大臣公文来往,应照平行之礼,用“照会”字样;领事等官与中国地方官公文往来,亦用“照会”字样。
这一规定A.扩大了美国在华的领事裁判权B.表明中美两国起先同等外交往来C.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D.反映中国被迫接受近代外交规则29.上海轮船招商局筹建时,商人入股并不踊跃,清政府拨款20万串钱以“示信于众商”。
此后,招商局还获得了清政府的大量缓付利息的借款,以及减免部分税费的优待。
这反映A.政府推动了中国早期工业化的发展B.“官”与“商”的冲突越来越尖锐C.轮船招商局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D.政府对民间资本的限制日渐加强30.1938年10月,中共中心提出“有安排的与敌人发行伪币与破坏法币的政策做斗争,允许被割断区域设立地方银行,发行地方纸币。
历史小报 古代徐光启
人物生平2
• 光启先生为官清廉、生活简朴,这在当时 的官宦之家,是难以想象的。徐光启官做 得越大,为人处事越低调。徐光启70岁生 日时,按习惯,大小官员、亲戚朋友都得 送贺礼。徐光启早已写信叮嘱自己在家乡 上海的小辈,所有送来的礼物,一概辞谢 不受。就是自己的亲朋好友送来的贺礼, 也婉言谢绝。上海的儿孙辈知道老爷子的 脾气性格,照办不误。
中心
• 徐光启官做得很大,官级曾相当于丞相。 当然他的仕途有起起伏伏,最后任礼部侍 郎,也都是很高级别的官职。据记载,他 非常清廉,在他去世的时候,身边只有不 到十两银子。身居高位,最终如此拮据, 他的气节、他的作风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崇 敬的。
图片
人物成就2
• 徐光启除了在数学方面发挥过关键的历史作用 之外,其实他也是一个很好的、非常务实的官 员。他著了《农政全书》,据说山芋被引入中 国也和他有关。山芋是从美洲过来的,当时是 禁运的,因为它是很重要的粮食。据说当时把 山芋的藤编成了一个提篮的把手,这才混过了 外国的检查,带回了中国。后来,大家知道, 山芋在中国传播以后,确实对我们农业、粮食、 饲料各个方面都起了很大的作用。这说明他很 务实,他管理国家事务的时候,确实是一直在 为国家的、人民的利益考虑。
人物成就3
• 《农政全书》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汉族农业生产 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 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明崇 祯元年(1628年),徐光启官复原职,此时农书完 成初稿,但由于忙于负责修订历书,无暇顾及,直 到死于任上。便由他的门人陈子龙等人负责修订, 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亦即徐光启死后的6年, 刻板付印,并定名为《农政全书》。全书分为12目, 共60卷,50余万字。12目中包括:农本3卷,田制2 卷,农事6卷,水利9卷,农器4卷,树艺6卷,蚕桑 4卷,蚕桑广类2卷,种植4卷,牧养1卷,制造1卷, 荒政18卷。
明朝科学家徐光启
明朝科学家徐光启信奉天主教的宰相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
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属上海市)人。
出身于商人兼小土地所有者家庭。
父徐思诚“尝业贾”,继弃而“课农学圃自给”。
徐光启出生那年,上海县“遭倭燹”,松江府又发生灾荒。
徐家的生活更为窘困。
祖母、母亲都得“早暮纺绩,寒暑不辍”,为了生活而从事农业、手工业的生产。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徐光启幼年常常接触到具体的生产知识。
同时,也培养了他以后“富国强兵”的思想,以及勤劳俭朴和旺盛的求知欲。
万历九年(1581),徐光启二十岁时,考中了秀才。
在家乡教书,并参加一些农业生产劳动。
万历十六年(1588),二十七岁,到太平府去赶乡试,未考中。
万历二十四年(1596),三十五岁,在赵凤宇家教私馆,并随之由韶州到广西浔州。
这次长途跋涉,俯仰于“崇山峻岭间,文日益奇益富”①。
在韶州时,遇见了耶稣会传教士郭居静,第一次听到有关西洋的自然科学学说。
万历二十五年(1597),三十六岁,春,由广西返广东上北京,赴顺天乡试。
他的试卷已被阅卷官摈斥,幸主考官焦竑是个有实学的人,从“落卷”中看到了徐光启的试卷,“击节称赏,阅至三场,复拍案叹曰:此名世大儒无疑也,拔置第一”②。
但以后万历二十六、二十八年两次赴京试进士,均落第。
在第二次赴北京时,徐光启途经南京,结识了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
他从利玛窦处了解到天主教,可以“补儒易学”,而“格物穷理”之学更使他神往,于是加入了天主教。
万历三十年(1604),他四十三岁时再赴北京应礼部试,以第八十八名中进士;殿试三甲,列第五十二名,授翰林院庶吉士。
这时,利玛窦也在北京,从此向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学、地理学和水利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尤注意于数学。
万历三十四年(1606)与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由利玛窦口述,他笔译。
经过两年努力,译成前六卷。
以后,又合译《测量法义》。
另与熊三拔合译《泰西水法》等书。
万历四十六年(1618),后金破抚顺,警报迭至。
虚心好学的徐光启日记
虚心好学的徐光启日记
徐XX出生于嘉庆四十一年(1562年),老家在今天的上海。
早几年倭寇横行,经过戚XX和俞XX的不懈努力,以及后来隆庆年间取消海禁,出海经商已然成为一股风尚。
但是徐光启的父亲不喜从商,加上农业连年遭遇自然灾害,所以光启幼年时的家境并不好。
而且在之后的十几年里,这种状况越来越差。
小孩都是相当淘气的。
记的有一次,我就将注射器的针管不幸贯穿了拇指,还好未伤筋骨。
可笑的是,那时我竟一点儿也不感到疼痛,现在回想起来却十分后怕。
可巧之处在于,徐光启也与我有相似的经历。
他为了捉鸽子而逃学。
用梯子爬上校旁的古塔顶上,不小心失足落下。
众人吓得面无血色,忙上前抚问他伤在何处?小光启却让大家将手拿来,免得弄伤了他的小鸟。
道来只叹是是同道中人。
长到六七岁,他父亲见他如此贪玩。
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拉着他下地干活。
这时母亲也是整夜纺织操劳,XXX甘下务农之心,也培养了那最初对农业的热爱。
文言文《明史徐光启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H (本题共4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
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
由庶吉士历赞善。
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
遂遍习兵机、屯田、盐乗、水利诸书。
杨镐四路丧师,京师大震。
累疏请练兵自效,神宗壮之,超擢少底事兼河南道御史。
练兵通州,列上十议。
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
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
未几,熹宗即位。
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
辽阳就,召起之。
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
帝善其言。
方议用,而光启与兵部閒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邱兆麟劾之,复称疾归。
天启三年起故官,旋擢礼部右侍郎。
五年,魏忠贤党智铤劾之,落职闲住。
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
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
帝忧国用不圧,敕廷臣献屯盐善策。
光启言屯政在乎垦荒,盐政在严禁私贩。
帝褒纳之,擢本部尚书。
时帝以日食失验,欲罪台官。
光启言:'‘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帝从其言,诏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推算历法,光启为监督。
四年春正月,光启进《测天约说》二卷、《大测》二卷、《黃道升度》七卷、《黄赤距度表》一卷。
是冬十月辛丑朔日食,复上测候四说。
其辩时差.里差之法,最为详密。
五年五月,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与郑以伟并命。
寻如太子太保,进文渊阁。
光启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及柄用,年已老。
值周延儒、温体仁专政,不能有所建白。
明年十月卒。
赠少保。
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赏,请优恤以愧贪墨者。
帝纳之,乃谥光启文定。
久之,帝念光启博学强识,索其家遗书。
子骥入谢,进《农政全书》六十卷。
诏令有司刊布。
加赠太保,其孙为中书舍人。
(节选自《明史》)1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 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B-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C. 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 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D. 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1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乡试,乂称“秋闱”,明代乡试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
徐光启——农田水利深钻研
徐光启——农田水利深钻研徐光启,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尤其是在农田水利领域,他的贡献和钻研精神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徐光启生活的时代,农业是国家的根本,而农田水利则是农业发展的关键。
他深刻地认识到,水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收成的多寡,进而影响到百姓的温饱与国家的稳定。
于是,他毅然投身于农田水利的研究之中,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毅力,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徐光启注重实地考察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他常常深入田间地头,亲自观察水流的走向、土地的地势、土壤的质地等各种自然条件。
他不满足于仅仅从书本中获取知识,而是坚信只有亲身感受和了解,才能真正掌握农田水利的奥秘。
在考察的过程中,他详细记录下每一个细节,包括不同地区的灌溉方式、水利设施的构造和使用情况等。
这些第一手的资料成为他研究和改进农田水利技术的重要依据。
他深入研究了古代的水利著作,并对其中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批判性的继承和发展。
他发现,许多古代的水利技术虽然有着一定的价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有些已经不再适用。
于是,他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对这些技术进行了改进和创新。
例如,他对传统的灌溉渠道进行了优化设计,使其更加合理地分配水资源,提高了灌溉效率。
在徐光启的研究中,他还特别关注了水利工程的规划和建设。
他认为,一个好的水利工程不仅要能够满足当下的需求,还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和变化。
因此,在规划水利工程时,他充分考虑了地理、气候、人口等多种因素,力求做到科学合理、长远有效。
他提出的一些规划理念和建设原则,即使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徐光启深知,农田水利的发展离不开农民的参与和支持。
因此,他积极向农民传授水利知识和技术,帮助他们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他编写了通俗易懂的水利教材,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农民讲解水利的重要性、灌溉的方法以及水利设施的维护等知识。
他还亲自示范,手把手地教农民如何修建和使用水利设施。
徐光启
“ 哈 哈 ,我去 告诉爸爸 ”徐 光启立 刻朝 自己家 的棉 田跑去 。 但爸爸 不在棉 田里 ,徐光 启便 自作 主张 地摘起 棉花的顶 心来 。等爸 爸发现 时 ,
__-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 1-
| ≮
.
1 5 6 2 年 ,徐 光启 出生在 上海 一个贫 寒的 家庭 里 。困窘 的 生活 ,让 年幼 的徐光 启早
, 早就 懂事了。进入学堂后, 他学> - - 3 非常勤 奋。
一
天, 夜 已经很深 了 , 徐光启 还在写作文 。妈妈心疼地说 : “ 不要写 了 , 早 点睡吧 ! ” “ 不 ,我 必须把 它写完 ,这是先 生要求 的作业呢 ! , ’ 小徐 光启坚 定地说 。那一晚 ,
露 精
.
』 妻
≯
他 已经把 顶心 摘得 差不多 了。 “ 臭小 子 ,你 在干 什 么 ? 我 辛 辛苦苦 种 的棉花 全 要
被你 弄死 了 爸爸又 气又 急 ,真 想把徐光 启揍一 顿 。
徐光 启将 手伸 进 巢 内 ,抓住 一只 鸽子 向塔 内的 伙伴 们晃 了晃 。伙伴 们 见 了 ,立 刻
l 欢呼起来, 一个个伸出手臂大叫: “ 徐光启, 把鸽子给我 ! ”“ 给我 ! 给我
过去 再 说 ! ”说 着 ,他 把鸽 子 往
,
意 外的 事情 发生 了 :他 的脚 下
明史·徐光启(2)原文
明史·徐光启(2)原文崇祯元年被召回朝廷,又提出练兵建议。
不久,以左侍郎负责礼部事务。
崇祯考虑国家财政困难,命朝廷大臣提出整理屯田和盐政的好办法。
徐光启说,屯政的关照在于垦荒,盐政在于严禁私盐的贩卖。
崇祯帝赞扬并采纳了他的意见,升他为礼部尚书。
当时,皇帝因为日食预报发生错误,想要处分钦天监台官。
徐光启说:钦天监预测天象是本照着郭守敬的方法,元代已经出现了应当发生日、月食而没有发生的情况。
郭守敬尚且如此,所以不能责怪钦天监台官计算出差错。
我听说,任何一种历法使用久了,就必定会出现差错,宜于及时修正。
崇祯帝听从其言,下诏请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来推算,进行改历的工作。
徐光启任监督。
案被四年春季正月,徐光启送上《测天约说》二卷、《大测》二卷、《黄道升度》七卷、《黄赤距度表》一卷。
当年冬季十月初一日,发生日食,又进上测候四说,其中以论述时差里差的方法最为详细周密。
崇祯五年五月,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要事务。
随即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
徐光启颇有治国经世的才干,而且立志用于当世。
不过,到被信任而掌权时年纪已老,又恰逢周延儒、温体仁独断专政,不能够有所倡议。
第二年十月去世。
赐诰封少保。
御吏说,徐光启盖棺下葬时,口袋中没有多余的钱财,请朝廷加以优厚抚1恤,以使贪赃枉法者感而羞愧。
崇祯帝采纳御吏意见,于是赐徐先启谥号为文定。
过了较长一段时候,皇帝想到徐光启博学强识,要他的家属把遗留下的著作送上。
徐光启的儿子徐骥入朝谢恩,进献上《农政全书》六十卷。
崇祯帝下诏命令有关部门刊刻颁布,加赠太保,并录用他的孙子为中书舍人。
2。
徐光启——农田水利深钻研
徐光启——农田水利深钻研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杰出的人物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人类前行的道路。
徐光启,便是其中一位在农田水利领域深耕钻研,为后世留下宝贵财富的伟大先驱。
徐光启出生于明朝嘉靖四十一年,他的家乡上海当时虽已较为繁华,但农业生产仍面临着诸多问题。
自幼聪慧好学的徐光启,对农业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深的关切。
徐光启深知农田水利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在那个时代,水利设施的不完善常常导致农田遭受旱涝之灾,农作物产量不稳定,百姓生活困苦。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他开始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他广泛阅读古代的农书典籍,从《齐民要术》到《农政全书》,汲取前人的智慧和经验。
同时,他并不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而是亲自深入田间地头,观察农田的地形地貌、水流走向,与农民交流,了解他们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和需求。
徐光启发现,传统的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着诸多弊端。
例如,灌溉渠道设计不合理,导致水资源浪费;排水系统不畅,容易引发洪涝灾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理念和方法。
在灌溉方面,他主张根据不同的农作物和土壤条件,合理规划灌溉渠道,采用科学的灌溉方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他还提倡修建水库和池塘,储存雨水,以备干旱时期使用。
在排水方面,徐光启强调要疏通河道,加固堤岸,防止洪水泛滥。
他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排水方案,包括设置排水闸、开挖排水沟等,有效地解决了农田积水的问题。
为了推广他的农田水利理念和技术,徐光启不辞辛劳,奔走于各地。
他亲自指导农民修建水利设施,传授他们科学的农业生产方法。
在他的努力下,许多地区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显著改善,农作物产量大幅提高,百姓的生活也逐渐富裕起来。
徐光启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他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更在于他的精神和态度。
他对待科学的严谨认真,对待农业的热爱和执着,都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农田水利,投身于农业科学研究和实践。
他的著作《农政全书》,成为了中国古代农业科学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农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19版高中历史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训练卷(二)新人教版选修4
3.【解析】结合所学,李四光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建者和奠基人,故D正确;华罗庚是中国解析数论创始人和开拓者,排除A;吴有训是中国物理学研究的“开山祖师”,排除B;竺可桢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排除C。
【答案】D
4.【解析】根据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特别是其中提出的钟慢尺缩论断。当一个物体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时,物体周围的时间会迅速减慢、空间会迅速缩小,这可以作为人类实现“穿越时空”梦想的科学依据,故选B;量子论与时空没有关系,故排除A;牛顿力学正确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故与穿越时空没有关系,所以排除C;日心说也与题干无关,故排除D。
——胡化凯《“文革”期间的爱因斯坦批判》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与“革命飞跃”的联系。提倡爱因斯坦主义在当时的中国有何积极作用?(12分)
(2)材料二反映中国人从哪两个角度对爱因斯坦进行了批判?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导致中国人对爱因斯坦评价不断变化的因素有哪些?(8分)
1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0分)
A.中国解析数论创始人和开拓者
B.中国物理学研究的“开山祖师”
C.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D.中国地质力学的创建者和奠基人
4.电视剧《神话》是国内首部“穿越”题材电视剧,让历史人物蒙毅大将军和公主穿越古今。目前,人类实现“穿越时空”梦想的科学依据主要是
A.量子论
B.相对论
C.牛顿力学
D.太阳中心论
詹天佑在一次演讲中指出:“吾人居官者,世人恒讥之为刮地皮,孰知铁路工程师真乃刮地皮者。鄙人忝为工程师二十年之久,刮地皮之多,似以鄙人为第一,而天下肯以刮地皮第一自居,殆鄙人一人矣。化学家能将各种物质分化而变幻之,使人不知其原质为何物,亦能变异各种颜色,不啻所谓颠倒黑白也。然所谓政治家、法律家者则无庸费此种种手续,而亦能颠倒黑白也。则其学问既非化学家所能及,尤非工程师、矿学师所可能矣 。”
徐光启传
明史徐光启传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
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
由庶吉士历赞善。
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
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诸书。
杨镐四路丧师,京师大震。
累疏请练兵自效。
神宗壮之,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
练兵通州,列上十议。
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
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
未几,熹宗即位。
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
既而以疾归。
辽阳破,召起之。
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
帝善其言。
方议用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邱兆麟劾之复移疾归天启三年起故官旋擢礼部右侍郎。
五年,魏忠贤党智铤劾之,落职闲住。
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
光启言屯政在乎垦荒,盐政在严禁私贩。
帝褒纳之,擢本部尚书。
时帝以日食失验,欲罪台官。
光启言:“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
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
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
”帝从其言,诏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推算历法,光启为监督。
四年春正月,光启进《测天约说》二卷、《大测》二卷、《黄道升度》七卷、《黄赤距度表》一卷。
是冬十月辛丑朔日食,复上测候四说。
其辨时差里差之法,最为详密。
五年五月,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与郑以伟并命。
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
光启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
及柄用,年已老,值周延儒、温体仁专政,不能有所建白。
明年十月卒。
赠少保。
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
帝纳之,乃谥光启文定。
久之,帝念光启博学强识,索其家遗书。
子骥入谢,进《农政全书》六十卷。
诏令有司刊布。
加赠太保,其孙为中书舍人。
(节选自《明史》,略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B.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C.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D.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举”,在明清时期乡试考中者为举人;在本文中指参加科举考试,与《张衡传》中“举孝廉不行”中“举”的意思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约是在万历二十一年(1593),徐光启受聘 去韶州任教,二年后又转移至浔州。徐光 启在韶州见到了传教士郭居静 (L.Cattaneo)。 这是徐光启与传教士的第一次接触在同郭 居静交往的时候,徐光启听说到中国来传 教的耶稣会会长利玛窦精通西洋的自然科 学,就到处打听他的下落,想当面向他请 教。1600年,他得到了利玛窦正在南京传 教的消息,即专程前往南京拜访。。
仕途
万历三十二年(1604)徐光启考中 进士,开始步入仕途。徐光启20 岁时中秀才,36岁中举人,考中 进士时已是43岁,为科举功名共 用去了23年时间。
徐光启坐姿画像
徐光启在未中进士之前,曾长 期辗转苦读,在破万卷书、行万 里路之后,深知流行于明中叶以 后的陆王心学,主张禅静顿悟、 反对经世致用。
在天文历法上,徐光启介绍了古代托勒玫旧地心说和以当代 第谷的新地心说为代表的欧洲天文知识,会通当时的中西历 法,他引进了圆形地球的概念,明晰地介绍了地球经度和纬 度的概念。他为中国天文界引进了星等的概念;根据第谷星 表和中国传统星表,提供了第一个全天性星图,成为清代星 表的基础;在计算方法上,徐光启引进了球面和平面三角学 的准确公式,并首先作了视差、蒙气差和时差的订正。
历史活动小结—科学先驱—徐光启
人员名单
人物简介
徐光启(1562年4月24日(明嘉靖四十一年)- 1633年11月10日(明崇祯六年)),字子先, 号玄扈,教名保禄,汉族,明朝南直隶松江府 上海县人,中国明末数学和科学家、农学家、 政治家、军事家,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 士。赠太子太保、少保,谥文定。
《农政全书》共分12门(农本、田制、 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蚕桑 广类、种植、收养、制造、荒政),60 卷,70余万言。
徐光启还大力宣扬管仲“八无敌”(材料、工艺、 武器、选兵、军队的政教素质、练兵、情报、指 挥)和晁错的“四预敌”(器械不利、选兵不当、将不 知兵、君不择将”。做到“八无敌” “求精”和“责实”是徐光启军事思想的核心。
徐光启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之一,是上海 地区最早的天主教徒,被称为“圣教三柱石”之 首。
徐光启一生著作颇丰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1603年《毛诗六贴讲义》4卷 1607年《几何原本》前6卷 (与利玛窦合译)、《测量法义》(与利玛窦合译) 1608 年《测量异同》、《甘薯疏》 1609年《勾股义 》 1611年 《简平仪说》 1612年《泰西水法》(与熊三拨合译) 1613年—1618年《农书草稿》(北耕录) 1614年《定法平 方算数》2卷、《刻同文算指序》 1619年《考工记解》、 《选练条格》 1620年《农遗杂疏》5卷 1625年—1628年 《农政全书》60卷 1627年《徐氏庖言》5卷 1629年—1633 年《崇祯历书》137卷
入天主教,与意大利人利玛窦研讨学问。四 十年,充历书纂修官,与传教士熊三拔共制 天、地盘等观象仪
• 《崇祯 历书》
• 《几何 原本》
天文 农学
• 《农政 全书》
数学 军事
• “八无 敌”
万历三十八年(16l0)十一月日食,司天监再次预报错误, 朝廷决定由徐光启与传教士等共同译西法。但不久又不了 了之。直至崇祯二年五月朔日食,徐光启以西法推算最为 精密,礼部奏请开设历局。以徐光启督修历法,改历工作 终于走上正轨,但改历工作在明代实际并未完成。徐光启 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主要集中于《崇祯历书》的编译 和为改革历法所写的各种疏奏之中。《崇祯历书》的编译, 自崇祯四年(1631)起直至十一年(1638),始克完成。全书 46种,l37卷,是分五次进呈的。前三次乃是徐光启亲自 进呈(23种,75卷),后二次都是徐光启死后由李天经进呈 的。其中第四次还是徐光启亲手订正(13种,30卷),第五 次则是徐氏“手订及半”最后由李天经完成的(10种,32卷)。
徐光启一生关于农学方面的著作甚多,计有《农 政全书》(大约完成于1525—1528年间,死后经 陈子龙改编出版于1639年)、《甘薯疏》(1608)、 《农遗杂疏》(1612,现传本已残)、《农书草稿》 (又名《北耕录》)
《农政全书》主要包括农政思想和农业技术两 大方面,而农政思想约占全书一半以上的篇幅。 徐光启的农政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垦荒和开发水利的方法来力图发展北方的 农业生产。 (2)备荒、救荒等荒政
他撰写了《选练百字诀》、《选练条格》、《练 艺条格》、《束伍条格》、《形名条格》(列阵方 法)、《火攻要略》(火炮要略)、《制火药法》等 等
农业技术
(1)破除了中国古代农学中的“唯风土论” 思想。 (2)进一步提高了南方的旱作技术 (3)推广甘薯种植,总结栽培经验。 (4)总结蝗虫虫灾的发生规律和治蝗的方 法
徐光启“释义演文,讲究润色,校勘试验”。负责《崇祯历书》 全书的总编工作。此外还亲自参加了其中《测天约说》、 《大测》、《日缠历指》、《测量全义》、《日缠表》等书 的具体编译工作。
徐光启在数学方面的成就,概括地说,有三个方面,即: (1)论述了中国数学在明代落后的原因; (2)论述了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3)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一起翻译并出版了《几何原本》。
”
“
徐光启在一次关于修改历法的疏奏中,详细论述了 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他一共提出了十个方面(“度数旁通 十事”),即(1)天文历法;(2)水利工程;(3)音律;(4)兵 器兵法及军事工程;(5)会计理财;(6)各种建筑工程;(7) 机械制造;(8)舆地测量;(9)医药;(10)制造钟漏等计时 器。可以说把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讲述得十分完备。在 300余年前,徐光启就能达到如此的认识,实属难能可 贵。徐光启还曾建议开展这些方面的分科研究。如果每 个学科都设置相应的机构,那将形成一个相当可观的 “科学院”。
远事夫曾世往而卒来神妄实理有年特他十因后衰后成宋 矣,间不利昔实于,理之事之二间废说分,局废继果元 。尽,能用圣者神靡,术;儒。耳于:精徐面。无却数 逊而得之人亡者所能谬其士其。近算辟光的对人几学 于术之大研一无不知言一苴一废代术的启形这,乎的 古业士法以存一效往数为天为之数之分曾成种逐全许 初政大,制,效。藏有妖下名缘百学析有原落渐都多 , 。
相 关 介 绍
邹漪《启祯野乘· 徐文定传》记载说:(徐光启)尝学 声律、工楷隶,及是悉弃去,习天文、兵法、屯、盐、 水利诸策,旁及工艺数学,务可施用于世者。公初筮 仕入馆职,即身任天下,讲求治道,博极群书,要诸 体用。诗赋书法,素所善也,既谓雕虫不足学,悉屏 不为,专以神明治历律兵农,穷天人指趣。青少年时 代的徐光启,聪敏好学,活泼矫健,当时人们说他“章 句、帖括、声律、书法均臻佳妙”,喜欢雪天登城,在 龙华寺读书时喜登塔顶,“与鹊争处,俯而喜”。万历 九年(1581)中秀才,“便以天下为己任。为文钩深抉奇, 意义自畅”,他曾说道“文宜得气之先,造理之极,方 足炳辉千古”。这是由神童到才子的形象。 二十岁考中秀才以后,他在家乡和广东、广西教 书,白天给学生上课,晚上广泛阅读古代的农书,钻 研农业生产技术。由于农业生产同天文历法、水利工 程的关系非常密切,而天文历法、水利工程又离不开 数学,他又进一步博览古代的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 著作。
徐光启上海徐家汇墓
上海徐家汇徐光启墓园 前的牌坊
1: 近代科学的先驱--徐光启 2:中西文化交流先驱 《徐光启全集》 /2011/01/07/875 1711.html
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 彰功勋、科第、德政以 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 物。也有一些宫观寺庙 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 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 又名牌楼,为门洞式纪 念性建筑物,宣扬封建 礼教,标榜功德。牌坊 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 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 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 祖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