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研究
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研究1.课前准备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教师应预习教材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并梳理教材知识点的关联性和难易程度,确保课堂教学的连贯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教具和实物展示等辅助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例如适当引入有趣的数学智力游戏,设计有挑战性的问题,提供实际应用的数学案例等等。
同时,教师应关注每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尊重他们的个性,为学生打造一个积极、开放的学习氛围。
3.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针对小学生群体特点,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示范教学、讲解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游戏教学等等。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教学内容的抽象化和具体化,通过多种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4.设置适当的课堂互动与讨论构建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
教师可以设置小组合作学习、同桌合作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互相讨论和交流。
同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度。
5.分层次教学,个别差异化教学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教师应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灵活组织学生,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进行个别差异化教学,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和支持,帮助他们充分发挥潜力,全面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6.结合实际生活,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数学作为一门实际应用广泛的学科,教师应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并提供相应讲解和指导。
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7.评价与反馈及时的评价和反馈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提高小学数学优质课堂教学的路径探究
提高小学数学优质课堂教学的路径探究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和基础能力的关键阶段。
优质的数学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以下是提高小学数学优质课堂教学的几个路径探究:一、充分准备数学课是需要精心设计和充分准备的。
教师应提前研究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师要做好备课,准备好教材、教具和课件等教学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二、启发式教学法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决定了启发式教学法是非常适合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指通过提出问题、设计情境、引导思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自主探索和发现解题方法和规律。
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教学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多种教学情境下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示范、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形式,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结合故事、游戏等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乐趣。
四、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提高数学优质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探究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合作、交流和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学生的情感态度对数学学习的影响非常重要。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负面情绪和消极态度。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赞扬、表扬等方式,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提高小学数学优质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准备和教学能力,并且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策略,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研究一、内容概览在当今社会,教育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快,特别是小学数学教育。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许多教师都在努力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提质增效来改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首先我们要关注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一个成功的课堂应该包括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合理的教学结构、丰富的教学手段以及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数学知识。
其次我们要关注教学方法的创新,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
例如可以采用小组合作、项目式学习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相互合作和竞争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课堂之外也能自觉地进行数学思考和实践。
此外我们还要关注评价体系的完善,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不断提高自己。
因此教师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要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情况,也要关注他们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让他们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关注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评价体系的完善,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快乐的数学世界中茁壮成长。
1. 研究背景与意义首先我们要明确研究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教育质量和效果。
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方法和策略,还可以为其他学科的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其次我们要认识到研究的紧迫性,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关注的焦点。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实践研究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实践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初中数学教育在学生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方式难以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时会遇到困难,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教育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
针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需要探索新的教学策略和实践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
通过引入现代技术手段如数字化教学资源、互联网教学平台等,可以使数学教学更加生动和趣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加强课堂互动和讨论,利用实践案例来强化数学概念的理解,也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本研究旨在探索和总结既有的关于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实践,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参考和指导。
通过对现有研究的综合分析和总结,可以为未来的教育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不断创新和进步。
1.2 问题意义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他们在后续学习中的表现。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深、学习动力不足、课堂效率低下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学习效果的不佳,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业成绩和数学素养的提升。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和实践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优质的数学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深入研究并实践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2. 正文2.1 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教学现代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学研究: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自由展现。
具体流程:先让学生自学课本例题,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小组汇报。
在这个过程中,我结合学生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和疑惑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然后总结提升。
二、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激发学生潜能
运用小组合作可以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得到相应的发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升了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使每一位学生在与他人协作、分享、共进的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与提升,使数学课堂真正发挥其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和启迪学生思维的作用,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数学课堂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结合
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起来,能提高数学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帮助学生感受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应用到生活中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
四、巧设练习,伴随课堂
数学课堂应该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挖掘,个性得
到充分发挥,质量得到充分提高。
在课堂练习中,我经常把练习设计成开放性练习,使习题的叙述方式多样化,问题情境生活化,解题策略灵活性。
这样不仅可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且能启迪思维,使学生学有创见,充满个性化。
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开放性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
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开放性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知识掌握不牢固等问题,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综合性发展的需求。
为了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开放性教学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教学模式。
开放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深入理解与运用。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探索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开放性教学效率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开放性教学的定义和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探讨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
利用互动教学工具和合作学习模式,为教师们提供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成效性。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为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改革和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1.2 研究意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兴趣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只是灌输式的传授知识,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合作学习,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发展。
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开放性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开放性教学效率,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开放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探究问题、思考解决方案,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研究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开放性教学效率,对于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为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2. 正文2.1 开放性教学的定义和特点开放性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参与、探索和合作的教学方式。
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构建和应用,而非被动接受和记忆。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高效性,我们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一、因人而教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看教师教,还要看学生学,只有将两者结合,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甚至比其更高,更有效。
1.了解学生个性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中愿意得到老师的夸奖。
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竞争中共同前行。
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方式的竞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参与热情,让全体学生能够共同进步。
2.了解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
教师应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再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二、优化过程是高效课堂的关键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而高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应是在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更高层次追求。
1.课前导入,出示目标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一进课堂就可以或让学生听听与课文有关的录音、音乐;或讲一个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或展开一段与课文有关的精彩对话;或利用视频短片导入等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设置提纲,引导自学课前写好小黑板,课上通过小黑板让学生看,明确自学要求(如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如何检测等),并指导学生的自学方法(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问题等等)。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实践研究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实践研究1、注重学生兴趣,营造真实的教学氛围。
可以从教材的选用,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当中,着重选择与学生及其兴趣特点相吻合的内容,不断创设更加有趣的情境,从而丰富学生学习经历,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保持较高的积极性及兴趣,以此提升整节课的有效性。
2、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将学生组织成有限数量的小组,让每个学生具有一定角色,让学生负责互相反馈,指导,协同解答问题,也可以定义课堂竞争性,与此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注重教师教学技能的优化。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以灵活而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为载体,在教学时注重条理化的引出,全面的归纳,内容灵活多样,在多种教学方法的多种组合之下,让学生从更多角度去感受数学,提出自己思考问题并讨论,把控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实践研究1、以「测量与几何图形」的课程的初中一年级为例,以一组20个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前,通过访谈查看学生的兴趣特点,选择有趣的教材与情境,并制定相应研学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情境式学习,充分发挥小组属性,学会互相合作与协作,在实验后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思考分析能力,课堂表现,独立完成任务能力等方面受益程度,从而证明提出的策略及实践方案在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有良好的效果。
2、在实践过程中,可以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增加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及对不同学生的激励,参与探究式学习及2b2c模式互动,激发学生多方位的想象力及研究式思维,实现课堂教学中的目标与知识融会贯通,以此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结论如何有效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通过注重学生兴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以及教师尽量及时的教学技能的优化,可以有效地达到将初中数学课堂学习效率提升的目的。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教学质量是高中数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为了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几个策略:
1. 优化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研究需求,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可以使用案例分析、讨论、合作研究等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自主研究能力。
2. 强化基础知识:高中数学的研究是建立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的。
教师要注重教授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并通过例题和题训练 consolida学生知识。
3. 提供实践机会: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教师可以设计实践性的任务或项目,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研究动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4. 鼓励互动和合作:高中数学学科的研究需要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相互交流
和分享解题思路。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及时反馈和评价: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监测,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可以通过课堂测验、作业评定等方式,发现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及时调整研究策略。
总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需要教师采取多种策略,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才能够不断提高高中数学教育质量。
巧用大数据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
巧用大数据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在数学教育中,如何利用大数据提高教学效果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巧用大数据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并结合一些研究案例进行说明。
一、大数据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1. 个性化教学大数据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度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为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通过大数据分析,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发现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教学资源优化大数据可以帮助教师优化教学资源,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特点,精准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大数据分析也可以帮助学校评估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进一步优化学校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学评估大数据可以帮助学校对教学效果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学习动态等方面的数据,为教学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大数据分析教学效果,学校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二、研究案例分析案例一:某中学利用大数据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某高校数学教育研究团队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消极情绪,因此研究团队引入了情感计算技术来分析学生的情感状态。
通过大数据分析,研究团队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及时发现学生的消极情绪,并采取合理措施加以干预。
研究结果显示,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和情感态度有了较大的改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1. 教师培训学校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大数据应用培训,提高教师对大数据应用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大数据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2. 学生参与学校和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大数据分析,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 数据保护在应用大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时,学校需要加强对学生个人隐私的保护,保证学生个人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素质教育的实施使得小学数学课堂的主体由教师转变成了学生,课堂的重点从“教师教”变成了“学生主动学”。
让“一切为了学生”成为课堂的最终目的,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如今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是决定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而学生是反映课堂效果的主体,怎样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从而真正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已成为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分析(一)教学方式缺少灵活性课堂教学是一整个教学环节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效果。
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方式方面存在着一定问题。
一是导入形式单一。
在一整节数学课中,导入非常重要,取决学生能否对所学数学知识产生兴趣。
小学生学习主要依靠直观感知。
因此,兴趣是建立学习的基础,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经常性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多以提问法辅以多媒体课件创设肤浅的情境进行教学,导致教师主导课堂,学生的参与度下降,对所学数学知识难以产生浓厚兴趣。
以《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片段为例,教师起初使用复习法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帮助建立与新知识的联系,这是值得肯定之处,但“吨”是一个大单位,光靠多媒体的展示是难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的。
因此,在导入时就应该引出小单位来帮助学生建立与大单位的联系,而小单位应当是学生可以接触的实物,这既是课堂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年龄特点的需要。
二是教学风格缺少趣味性。
小学生认知水平不高,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注意能力差,而教师教学缺少趣味性,不经常利用趣味性的游戏与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是导致教学不尽如人意的原因之一[1]。
绝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时仍旧遵循传统教学模式,多以讲授法辅以其他1 ~2 种教学方法,这种类型的教学方法好处在于知识性强,可以在较短时间教授较多知识。
但是,这类方法缺少趣味性和活动性。
(二)教学评价不足且片面经观察,许多教师为图省事,尽量省略自评与他评的过程,普遍使用师评生的方式,这样的方式仅仅只是教师自己在唱独角戏,没有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缺少大量学生的主动性活动,导致学生对评价过程变得无所谓,最后会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2]。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的研究》课题方案一、课题的提出1、社会发展需要数学教育改革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数学研究的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然而,在我们之前的数学教育中,数学在某些方面成了封闭的系统,成了固定的逻辑联系。
不是数学成为人的工具,而是数学教育使人成了数学的工具,成了解题的工具。
因此,面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现实社会,我们只有改进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才能使数学教育适应社会的需要。
2、课程改革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要求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数学研究的主人,教师是数学研究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其有效性势在必行。
3、我校目前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及时需要改变目前我校数学课堂教学,还没有完全解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学中的低效、无效征象还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目前有部分教师缺乏理论支撑,在教育教学观念上,往往还停留在“讲授——接受”的层面上,拿着材,唱着老歌谣。
学生的能力、素质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2)不能结合实际,因材施教,照搬照抄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案例,不管本地实际,不研究学生特征,教学时心中无学生,满足于是否把教案完成了,忽视学生的动态生成,呈现一种教学形式化的趋向。
(3)课堂效率不高,招致学生的作业量增加。
大量的作业,给学生加重了课业担负,同时也使得教师陷于繁重的批改任务之中,很少有工夫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研究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形成一种教师越忙、学生越苦的征象。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一个重要课题,旨在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一些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一、明确教学目标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前,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与目标紧密相关。
同时,教学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以便教师能够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激发学生兴趣小学生往往对感兴趣的事物更容易投入学习。
因此,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游戏、故事、实物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小学数学是数学学科的基础阶段,因此教师应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知识点的串联和整合,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特点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对于概念性较强的知识点,可以采用讲授法;对于需要实际操作的知识点,可以采用实验法或探究法。
五、注重评价与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通过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反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数学问题。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需要教师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下功夫。
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基础知识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评价与反馈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措施,可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一、前言二、问题现状1. 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高。
由于数学内容的抽象性和难度,许多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了厌恶和畏惧的情绪,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2. 课堂教学形式单一。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中,仍然以传统的讲解和习题演练为主,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
3. 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不足。
传统的数学教学过于注重计算和应试,缺乏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4. 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多样。
部分教师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通过增加数学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使学习变得有趣和愉快。
2. 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包括小组合作、课堂互动、游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4. 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应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四、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1. 引入数学启发性实验课。
通过进行一些有趣的数学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同时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2. 多媒体辅助教学。
结合多媒体技术,引入一些生动形象的教学资源,使数学知识更加直观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运用游戏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与数学相关的游戏活动,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鼓励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学习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5. 注重语境教学。
在教学中注重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数学的应用和意义。
六、结语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和实践的过程,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反思和调整。
通过不断努力,我们相信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将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会不断增加,为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高效课堂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我国教育工作的重点。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我校数学教研组特此开展数学高效课堂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深入探讨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2.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 课堂教学观摩教研活动期间,组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观摩,选取优秀课例进行展示。
通过观摩,让教师们了解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借鉴其经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2. 课堂教学研讨观摩课后,组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研讨。
针对观摩课例,分析优点和不足,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教学设计交流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交流,分享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通过交流,让教师们了解不同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拓宽教学思路。
4. 教学经验分享邀请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教学经验分享,介绍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心得。
通过分享,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提高教学水平。
5. 专题讲座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针对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深入讲解。
通过讲座,让教师们掌握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四、活动实施1. 制定活动计划:明确活动时间、地点、主题和内容,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 组织教师参与:邀请全校数学教师参加活动,确保活动覆盖面。
3. 精心准备课例:提前选取优秀课例,确保观摩课例的质量。
4. 组织研讨活动:安排时间进行课堂教学研讨,让教师们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
5. 撰写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组织教师撰写活动总结,总结活动成果和不足。
五、活动效果1. 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高:通过观摩、研讨、交流等活动,教师们掌握了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了教学水平。
2. 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提升:教师们将所学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基于提升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提升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一、研究背景(1)基于社会发展对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出新的要求.在急剧变化的时代,为了个体适应社会而全面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共同的数学要求,数学核心素养作为现代人的基本素质,成为其生活、工作、学习、交往的需要.数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已经成为培养具有数学核心素养的社会人,只有将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核心素养作为目标,才能使良好的数学教育得以实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即提高了学生适应社会、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2)基于对目前教学现状的分析与革新.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数学教育重智轻能、重少数尖子生忽视大多数学生、重视理论价值忽视实际应用价值的现象非常严重.理论与实际脱节,知识与能力脱节,无法跟上时代的要求.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数学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所必需的工具,数学思维水平与数学能力日益成为影响生产生活的重要因素.传统“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数学教育使人们难以应付当今复杂的工作环境,因此,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学生发展的迫切需求.(3)基于对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一是长期以来重视了“双基目标”,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不同程度的被忽视,使得国家课程目标未得到全面落实,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受到损害.为了打破学科教学过分注重学科知识点的传授和操练,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学科教育目标.然而,由于理论和现实中的种种原因,“三维目标”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演变成只剩“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未能充分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被形式化和虚化.核心素养可以使新时期素质教育目标更加清晰,内涵更加丰富,也更加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在本质上是应对和解决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的综合性品质.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反思与改进.有助于重新审视“三维目标”的整合问题,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蕴含了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二是在当前的数学教学实践中,培养高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尽管已得到教师的广泛认可,但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并没有真正得以体现和落实.所以,我们想通过该课题研究进一步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引领数学素养的落实,提升学生数学素养.(4)基于本校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作为一所普通农村高中来说,对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六大数学学科素养的实践能力有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的服务、指导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因此,探索一条具有本校特色的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模式的道路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二、理论思考1、概念界定(1)素养及核心素养:2014年3月教育部在相关的文件中提出:“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价值观念……并依据总体框架研制不同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结构模型,进一步形成可操作、可测量、可评价的指标体系.”(2)数学核心素养:王尚志、史宁中等专家依据教育部的研制计划,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对数学核心素养给出了界定: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共六个方面,更一般地还包括学会学习、数学应用、创新意识等;从学习评价的角度看,数学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情境与问题、知识与技能、思维与表达、交流与反思的综合运用能力上.(3)教学: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积极、自觉地学习和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实践活动.广义的“教学”就是一切时间、地点、场合下的传授经验的活动,即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狭义的教学是在学校中传授经验的活动,即是指在学校教育活动中,以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和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为基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活动.本课题采用的是狭义上的教学.2、理论依据(1)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论综合国际经验以及我国国情和教育实践,构建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目标需要指向全面发展的人.基于“全面发展的人”的内涵与本质,为了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目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理论结构必然包含着主体性、社会性、文化性这三个方面.“主体性”主要涉及自我发展方面的素养,主要包含身体(生理) 、精神(心理)、智能、个性品质等多方面的素养.“社会性”主要涉及社会交往方面的素养,需要发展能处理好个体与他人、家庭、社会、国家乃至国际等多种社会关系的素养.“文化性”主要涉及文化学习方面的素养,强调发展能学习与传承内含“人类智慧成果”的优秀文化的相关素养.需要强调的是,“全面发展的人”这一教育目标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全面、自由、和谐、充分地发展这三类素养.因此,个体的主体性、社会性和文化性虽各有差异,但彼此关联,三者互为补充、相互影响、互相支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2)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认为教育目标是一种预期的教学效果,应能反映出学生在认知、情感、思想、行为等方面实现的变化.复杂的行为可以分解为比较简单的行为,教学目标可以用可见的行为来表示,以使教学效果能清楚鉴别,变成可测量的东西,从而把握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通过教育目标有意义、明确的表述,总目、细目的制定,使其成为教学与评价的指南.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体系由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部分共同组成的,各个领域进一步又细化为若干层次,整体构成了一个完整统一的目标分类体系.这是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教学目标分类学,它兼顾教学领域中认知、情境和动作技能三大层面,纠正了传统教学中偏重认知层面的失误,而且又详细地指出了每一目标领域所涵盖的具体目标.它采用具体明确的行为动词来叙述目标,为教学评价提供了较具体的指标,而且改变了教育测量始终沿用常模参照测验的单一做法,促进了标准参照测验的实现.(3)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系统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根据学习情景、学习水平和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识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这五种学习不存在等级关系,其顺序是随意排列的.前三种学习结果属于认知领域,第四种学习结果属于动作技能领域,第五种学习结果属于情感领域.加涅的学习结果的分类研究反映了最新的心理学和教学研究的成果,并且在综合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他不仅将信息加工的学习和记忆的理论与教学实践联系起来.而且系统地描述了学习结果和教学事件的关系,揭示出了教学事件的本质.(4)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在1983年的《智力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一书中,加德纳把智力定义为“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他认为,一方面,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另一方面,智力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存在的.在此基础上,他阐述了他的关于智力的种类及其基本性质的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以多维度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5)多伊尔的有效教学评价理论美国的多伊尔综合各方面研究成果,提出了19项重要的教师教学行为特征作为有效教学行为特征:帮助学生识别学习中的重点与非重点;帮助学生维持学习兴趣;适合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采取措施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了解教学的目的;帮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新材料;清楚地讲述教学内容;提供数量合适的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加以有效指导;给学生提供有益的反馈;帮助学生把已学过的知识、技能运用到新情境之中;帮助学生有效地巩固学习成果;使学生感到容易接近;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努力保持学生的好奇心;熟悉所教学科的教学内容;恰当处理重点难点.总之,教师不仅要明确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正确处理,还要帮助学生准确识别;指导学生自主将已有知识运用到新情境中去.尊重理解学生,保持学生学习兴趣.3、研究动态近年来,随着世界教育改革浪潮的推进,世界各国(地区)与国际组织相继在教育领域建立学生核心素养模型,以此推进教育目标的贯彻与落实,改革教育评价方式,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2007年英国修订《国家课程》对核心素养有了更为清晰和全面的表述,其分别从课程目标、学科重要性、关键概念、关键过程和内容范围几个方面,对跨领域和学科特异性的学生发展所需具备的素养和能力进行了系统而完整的阐述.国内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在2015年11月举办的第五届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月霞在报告中描绘了数学学科素养的构成: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通俗的说,就是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除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或者说从数学的角度看问题以及有条理地进行理性思维、严密求证、逻辑推理和清晰准确地表达的意识与能力.4、课题创新之处(1)有可能探讨出适合“基于提升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这一主要教学模式,明确并解决其中的“教师应该教些什么?”和“教师应该怎么教?”两个关键性的问题;(2)通过提升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实践,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人;(3)有可能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校特色的提升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4)有可能探究出有针对性的、个别化的、有效地促进教师真正成为教材的再设计者和课堂教学的创新者的相关策略.三、研究目标1、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和策略;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促使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数学基本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善学生学习方式,逐渐形成和发展数学化思维意识与数学化观察世界、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提升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实践的有效评价策略;4、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和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我校教师从“经验型”向“探究型”方向发展.。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 问题是数学 的心脏 。” 从教学角度讲 , 问题应是 能够引起学 生思考 的 , 学生想弄清楚或力 图说明的事实 , 问题情境 的设计是 针对数学问题完成教学设计 的关键。在数学教学 中, 应该借助趣
投入 , 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 实现特定 的教学 目标 , 满足社会
周龙 江
自主学 习能力提高 了, 么课堂教学也就有效 了。 那
四、 充分 利 用 教 材 。 创 自由 空 间 开
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 、
开发教材 , 现在则可以 自己“ 教材了。教材中编入 了一些 让学 改” 生猜测和想象的 内容 , 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各种不 同的思维取 向。教材 中提供 了大量供学生 自由阅读的栏 目以及课题学习。有 很多知识教师可 以把它们改成学生课外学习研究材料 , 让学生通
味性材料( 故事 、 谜语等 ) 可以使学生不 由自主地走进数学 内容 的 情境 , 从而积极地主动思考 、 寻找解决 的方法 。例如在“ 平方根” 教 学 中, 引进关 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希伯斯发现无理数的故事
来创设情境 。在讲解 方程 和函数的应用 的时候 , 从学生 日常生活 中所关注的实际例子引入 。 教师也可 以根据学生认知规律 、 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等学习 实际, 遵循“ 循序渐进 ” 的原则 , 将学生存在 的问题解 剖成 一个 个 有序 的小 问题 , 通过这些小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一步步地 向大问
的学生 , 在小范围 内也 留给 了他表现的空间 , 这不仅有利 于学生 思考问题 , 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 。学生的学习体验是快乐 的, 是幸福的 , 而且在小组这种宽松氛围下大家 的参与是积极的 ,
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
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迫在眉睫。
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资源的优化、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家校合作的加强以及评价体系的完善,可以有效地改善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并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研究背景】部分将从这几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为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供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小学数学教育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还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匮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家校合作不够密切、评价体系不够科学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研究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对于改进现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是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传授知识和讲解概念,学生只是被动接受。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教学方法也在逐渐演变。
教师们可以尝试引入多媒体教学、合作学习、问题解决等新方法,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是项目式学习。
通过设立有挑战性和质量要求的项目,让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数学项目,如设计一个迷宫游戏、通过编程制作一个小游戏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反转课堂也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一些视频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课前先自学,课堂时间则用来进行讨论、练习和深化理解。
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师生互动和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专家评议意见(开题)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专家评议意见评议组对威信县长安乡中心学校王忠稳老师主持的昭通市市级课题《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的开题报告进行认真分析、讨论,提出如下评议意见:一、可行性评估意见:1、该课题研究选题得当,学科特点鲜明,研究目标明确、内容具体、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方法灵活,论证充分。
该课题研究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低效行为表现进行理性分析,以学生长远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探究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操作策略,进而大面积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富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研究的现实意义。
2、完成该课题研究的人力、物力、财力有保障。
首先,课题负责人是小学高级教师,大专学历,乡中心学校业务副校长,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17年,曾主持市级一般课题《小学高年级“四步式”习作教学研究》地研究,参与省级电教立项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减轻小学高年级习作课业负担实验研究》的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经验支持。
其次,课题研究的主要参加者学历本科1人,大专8人,中专1人,均长期从事教学教研工作。
其中,有4位教师曾参加过省市级课题研究,有2位教师长于现代教育技术研究,8位长于数学教学研究,对本课题的研究有时间保证和质量保证。
最后,乡中心校对课题研究必要经费给予全额划拨,学校有课题研究所需的多媒体教室等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有丰富的关于课1题研究的书籍、杂志等研究资料10余种,确保了课题研究的物力和财力有保障。
二、改进性建议:1、进一步加强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成果的学习,进一步丰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2、适当调整研究进度计划,细化分工,加快研究步伐,促使预期目标如期更好地达成。
总之,该课题研究选题得当,学科特点鲜明,富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研究的现实意义,完成该课题研究的人力、物力、财力有保障,建议科研管理部门同意开题研究。
2。
浅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常规的研究策略
浅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常规的研究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常规也在不断地进行改进和提升。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和兴趣,教师需要制定相应的研究策略。
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较低,理解力有限,因此教师需要采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进行讲解,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游戏、实验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常规。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厌倦感,教师可以尝试采用互动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常规。
教师可以利用课件、教材和多媒体等教学资源,丰富课堂内容,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也能够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还可以邀请一些数学专家或者相关行业的从业者来讲述数学的应用案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常规。
启发式教学是指通过引导学生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和实践,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教学。
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存在差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差异化教学的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给予一些拓展性的数学题目,提高其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可以采用个别辅导或小组辅导的方式,帮助其突破学习难点。
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常规的研究策略包括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制定教学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启发式教学方法和个性化教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16-03-29T10:43:34.023Z 来源:《未来教育家》2016年2期作者:高丽深[导读] 长期以来,学科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学生被动机械的接受,缺少对内容的感受和理解,没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河北省景县梁集中学高丽深 053500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学习方式;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在当今新课程改革中,数学的课时减少,而内容方法并没有太多删减,这就给?来教熟了的老套路、老方法提出了挑战.在45分钟内教学生相应更多的内容,那么每句话都要说到点子上,讲练得精,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一、学科教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学科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学生被动机械的接受,缺少对内容的感受和理解,没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师往往忽视了所教学科的特点,在课堂上侧重于对内容的条分缕析上,忽视了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对学生缺乏必要的了解,把握不住学生的心理,不顾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知识接受能力,一味的加压加量,单纯的进行学科知识传授;忽视了师生情感的交流,造成了师生间不应有的隔阂,学生失去了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对所学学科没兴趣,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这些弊病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因此,探索一种新的课程模式势在必行。
而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追求目标的研究性学习,对我们学科教学来说,可谓是久旱逢甘霖。
二、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步骤
学科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在研究方法和学习条件方面教师要给学生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1、提出问题.学生根据自己学到的学科知识和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和确定几个可行性的研究专题,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这些问题可以是教师提供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选择和确定的;可以是课堂内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也可以是对校外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探究。
2、组织研究.课题确定以后,要指定研究计划,划分课题小组,明确研究任务、目标及时间安排,作好一切准备工作。
课题小组一般由2--5人组成,由学生自己推选研究和组织能力强的同学担任组长,并根据所选课题聘请在此一领域中有一定专长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
要求每一位小组成员要明确应如何进行调查,需要那些信息,通过哪些途径获取信息。
成员之间的分工要科学合理,要最大限度的发挥人力物力的作用。
几个小组之间学生的知识、能力要尽可能的均衡,组内各成员在各个方面可有差异。
目标的设立要以小组成员的总体水平为依据。
三、学科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1、指导思想
学科研究性学习评价重在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所以,对有创意的研究性论文或有创新的设计方案应给予优秀等级,等级一般分为优秀、良好、及格。
2、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可分为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
学生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和所在组内各成员之间的评价;教师评价是对研究小组的总体评价以及对小组内学生个人的评价。
四、时间要用在刀口上
“效率”的含义,就是指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45分钟的利用率.例如,我在讲解析几何中的直线问题时,每节课一定要留相应下节要讲的几个问题,让学生回去做为作业完成.开始的时候学生觉得有些吃力,因为我教的学生数学成绩在理科班中处于比较偏下的位置,后来逐渐的培养,一个星期后,已?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能够独立的完成这部分作业了.之所以选择直线,也是因为学生在初中就学习过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知道它们的图像就是直线,所以在做起来的时候比较得心应手.这样教,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总之,学科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过程,而不是研究成果;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是掌握知识的深度;重在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而不是一般的接受别人传授的?验;重在全员参与,而不是只关注少数尖子学生。
只有真正作到以上几点,才能从容应对新世纪学科教学所面临的挑战,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