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第二章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实验)实践报告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实验)实践报告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实践报告:学校教材订购系统引言本报告旨在介绍学校教材订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该系统旨在简化学校教材订购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本报告将介绍系统的可行性分析和详细设计。
系统的可行性分析技术上可行性分析该系统将使用Java Web技术进行开发,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安全性。
同时,我们已经具备了必要的技术能力和资源,能够保证系统的顺利开发和维护。
经济上可行性分析该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成本相对较低,同时能够提高学校教材订购效率,节省人力资源和时间成本。
因此,该系统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使用上可行性分析我们进行了用户调研,得出了用户需求和使用惯。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用户体验和易用性。
因此,该系统在使用上是可行的。
详细设计总体设计该系统将采用MVC设计模式,实现前后端分离。
前端使用Vue.js框架,后端使用Spring Boot框架。
同时,我们将使用MySQL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储和管理。
系统将包括用户登录、教材订购、订单管理等功能,实现全流程自动化。
3.1.1 系统开发计划甘特图下面是我们的系统开发计划甘特图,它显示了整个项目的时间表和每个任务的进度。
我们将根据这个甘特图来监控项目的进展情况,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3.2 结构化分析与设计在系统开发过程中,结构化分析与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它帮助我们分析业务流程、数据流和数据字典,以及设计软件功能模块和数据结构。
3.2.1 业务流程图业务流程图是一种图形化工具,用于描述业务流程中的各个步骤和活动。
我们使用业务流程图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业务流程,识别潜在的问题和瓶颈,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3.2.2 数据流图数据流图是一种用于描述系统中数据流动的图形化工具。
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系统中数据的流动方式,以及不同模块之间的关系。
我们使用数据流图来设计系统的数据结构和数据流程。
3.2.3 数据字典的各类条目数据字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用于描述系统中使用的数据和数据结构。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实验)实践报告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实验)实践报告题目:学校教材订购系统班级:学号:姓名:年月第一章引言 (1)1.1编写目的 (1)1.2系统介绍 (1)第二章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1)2.1技术上可行性分析 (1)2.2 经济上可行性分析 (2)2.3 使用上可行性分析 (3)第三章详细设计 (4)3.1总体设计 (4)3.1.1系统开发计划甘特图 (4)3.2.2系统模型结构 (5)3.2结构化分析与设计 (5)3.2.1业务流程图 (5)3.2.2数据流图 (7)3.2.3数据字典的各类条目 (8)3.2.4软件功能模块图 (12)3.2.5数据设计 (12)3.3面向对象方法 (15)3.3.1建立用例模型 (15)3.4界面设置 (20)第四章总结 (21)第一章引言1.1编写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计算机技术在学校里的管理越来越不容忽视,教师、学生对教材的订购也越来越重视,希望订购教材的系统简单、方便、快速。
在这种现实需求下,做一个好的学校教材订购系统是十分重要的。
本系统以学校为背景,根据学生、教师和教材工作人员的需求和各个功能的关系,做出了积极的设计方案。
在新的资源和管理模式上,一定能使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等得到提高,达到满足用户的要求。
1.2系统介绍学校教材订购系统是一个直接服务于师生订购书籍以及教材发行人员销售书籍的系统,师生可使用此系统选择教材并填写订购单,然后将订书单发送给教材发行人员,经过审核可获取领书单。
教材发行人员使用此系统可收取师生的订购单,审核有效后将领书单返还给师生,师生即可持领书单到书库领书。
此系统可帮助教材发行人员管理书库,登记书籍进出库情况,实现销售和采购业务。
此系统的具体目标如下:(1)学生和老师能够随时登录订购教材,编写或修改订购单,还可以查看领书单;(2)教材发行人员能随时登录处理订购单、审核订单,并向师生发送领书单或信息,登记有效订单,查看库存和修改库存,登记缺书表以及代购教材表,向采购员发出采购通知,查看入库表;(3)采购人员能随时登录系统查看代购教材表,编写进书单,向教材发行人员发送入库通知。
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知识点
第一章,系统1,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2,系统的特性:整体性,层次性,目的性,稳定性,突变性,自组织性,相似性第二章,管理系统1,人类活动的三大基本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2,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激励职能3,企业管理五大基本功能:生产,销售,研究发展,财务,人事第三章,信息与信息系统1,信息定义: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2,信息的性质:事实性,扩散性,传输性,共享性,增值性,不完全性,等级性,滞后性3,信息是管理的基础表现在:1)信息是制定计划的基本依据2)信息是组织实施的保证3)信息是调节控制的指示器4)信息是激励职工的依据5)信息是领导指挥的基础6)信息是决策的关键因素4,策略过程:情报阶段,设计阶段,决策阶段5,结构化决策与非结构化决策的区别:1)结构化决策是建立在清楚地逻辑基础上,依照习惯或者标准作业规划完成的决策2)非结构化决策是没有明觉得决策规划,依照决策者的经验,直觉,学识做出的决策6,信息系统的定义:输入数据,通过疾厄宫处理,产生信息的系统7,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数据采集和输入,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储存,信息的加工,信息的维护,信息的使用第四章,信息系统建设概论1,信息系统建设的复杂性:1)技术手段复杂2)内容复杂,目标多样3)投资密度大,效益难以计算4)环境复杂多变2,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系统的规划阶段,信息的分析阶段,信息的设计阶段,信息的实施阶段,信息的运行和维护阶段3,企业过程:为实现某个预定,产出的逻辑相关的一系列任务4,企业过程特征:1)每个企业过程都有输入和产出2)企业过程可能跨越组织边界3)企业过程有层次性5,商务规则:数据的完整性约束:属性的类型和数值,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6,早期开发不足:目标含糊,通信误解,步骤混乱,缺乏管理控制7,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结构化方法,面向对象方法,原型法8,建立信息系统的基本条件:1)领导重视,业务人员积极性高2)有一定的科学管理基础。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
题目:投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姓名:胡静学号: 2009082294院系: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班级: 2009级(2)班指导教师:刘艳完成时间: 2012年01月5日目录第一章绪论 (3)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3)1.1.1选题背景 (3)1.1.2选题的研究意义 (3)第二章关于本系统 (4)2.1 (Management System)的特点 (5)2.2 本系统基本框架 (5)2.3 研究的主要内容 (6)2. 4 环境配置 (6)第三章系统需求分析 (7)3.1 投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7)3.1.1机构管理的功能需求 (8)3.1.2人事管理的功能需求 (8)3.1.3职位管理的功能需求 (9)3.1.4薪资管理的功能需求 (9)3.1.5培训管理的功能需求 (9)3.1.6绩效管理考核的功能需求 (10)3.1.7系统管理的功能需求 (10)3.1.8报表业务管理功能需求 (11)3.1. 9数据库服务器选择 (11)3.2 投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概述 (11)第四章系统的概要设计 (13)4.1投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原则和目标 (13)4.2 投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14)4.2.1 系统整体功能设计 (14)4.2.2系统的业务模块 (14)4.3 投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14)4.3.1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14)4.3.2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16)4.4投资企业人力资源业务模块设计 (18)4.4.1系统配置设计 (18)4.4.2机构管理设计 (19)4.4.3人事管理设计 (19)4.4.4绩效考核设计 (20)4.5投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界面设计 (21)4.6投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安全设计 (22)结论 (23)参考文献 (25)第一章绪论1.1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1.1选题背景随着知识经济的时代的到来、成功加入WTO及信息化浪潮的来临,企业经营管理机制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第3版课后答案第2章:信息系统概论
第2章:信息系统概论一、简答题1. 试述信息系统的概念。
答:信息系统(IS ,Information System)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组织中的信息、业务、管理和决策等问题,并为组织目标服务的综合系统。
2. 信息系统的业务处理有哪两种类型?它们有什么区别?答:有联机事务处理和脱机事务处理两种类型。
他们的区别表现在:二、填空题1.信息系统除了具有系统的一般特征之外,还具有信息性,(综合性),集成性,(多样性),演化性等五方面的特征。
2.信息系统的功能可以概括为:(信息处理)、业务处理、(组织管理)、和辅助决策四个方面。
3.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呈现为(管理维)、职能维和(功能维)的三维宏观结构。
4.网络结构属于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结构。
5.WebService是在(互联网)上实现(SOA)的一种典型技术。
6.可以把信息系统分成为:信息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主管信息系统、(办公信息系统)和公众信息服务系统等六种类型。
7.主管信息系统提供,信息挖掘、(信息交流)、企业管理、(决策支持)和办公助理功能。
8.办公信息系统可分为(基本型)、管理型和(综合型)三种类型。
9.公众信息服务系统的基础平台是(Internet),它向(公众和社会)提供信息检索、业务服务、技术咨询等功能。
10.信息科学以(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信息的性质、运动规律和利用为主要研究(内容)。
三、选择题1.一个信息系统必须具备(A)A:信息处理功能 B:决策支持功能C:办公助理功能 D:人力资源管理功能2.对管理信息系统而言,准确的说法是(D)A:企业管理系统B:管理组织资源的系统C:对组织进行管理的信息系统D:面向组织全面管理和简单决策的信息系统3.下面说法正确的是(C)A:信息处理系统一般具有简单决策支持功能B:管理信息系统不提供决策支持C:主管信息系统具有办公助理功能D:办公信息系统仅提供办公决策支持4.在信息系统体系结构模式中,(D)A:在集中模式中,由终端来处理界面逻辑B:在文件服务器模式中,由文件服务器承担对文件中数据的查找、汇总、统计、存储等处理C: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下的网络负担比文件服务器模式下网络负担重D:应用服务器模式中,界面逻辑由客户端处理5.应用服务器模式(A,D)A:是三级体系结构 B:在客户端进行业务处理C:比C/S模式效率高 D:业务逻辑处在中层6.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C)A:是用户看到的信息系统结构 B:是在概念层次上表示的信息系统微观结构C:功能维包括辅助决策功能 D:可以分为管理维、功能维和决策维7.下面(A)不是SOA的基本特征A:紧耦合 B:服务可重用C:服务位置透明性 D:服务自治性8.从综合模式分,下面哪一种不属于信息系统的类型(A)A:企业财务系统 B:办公信息系统C:决策支持系统 D:主管信息系统答:1:A; 2:D; 3:C; 4:D: 5:A,D; 6:C; 7:A;8:A四、思考题1. 为什么说系统是人们把握客观事物的一种观点和方法?2. 简述信息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主管信息系统、办公信息系统和公众信息服务系统各自的特点。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1、什么是系统?系统的特点是什么?如何评价系统?系统是一些相互作用的元素为某种目的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整体。
系统由5 个要素构成,即输入、输出、处理、控制和反馈。
系统的评价指标包括:目标明确、结构合理、接口清楚、能观能控。
2、什么是信息和数据?信息具有哪些属性?信息是指数据经处理后形成的对特定的使用者有价值、有意义的数据形式数据是事物或事实的属性及其相互关系等的抽象表示,即对客观事物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包括数字、字符、文字、图形等的符号。
3、什么是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其目的是及时、正确地收集、加工、存储、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通过输入、处理、输出三个基本活动,将原始数据转变为有用的信息。
第二章1、什么是生命周期法?使用生命周期法建立信息系统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该方法假设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像任何生命机体一样,具有周期性,即有开始、成长、成熟、衰退、结束的过程。
按照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使用过程,把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分为5 个阶段,即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评价与运行管理。
优点:文档资料完备缺点:死板、排斥个性发挥、过早定义需求而不能改变、不适用于用户界面开发。
2、什么是原型法?说出原型法的思维过程。
原型法的基本做法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快速生成原型,然后把原型交给用户使用,然后把原型交给用户,让用户评价,在此基础上再修改原型,逐渐达到用户需求。
定义需求、设计原型、交给用户使用并评价,这个过程是不断反复的循环过程,知道用户满意为止。
步骤:<1>确定用户基本需求。
系统分析员初步调查用户的系统,找到用户的基本需求。
<2>设计原型。
系统设计者使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工具,快速创建系统工作的原型。
<3>使用原型。
把原型交给用户使用。
<4>用户评价。
用户使用原型之后,就能够评价原型的好坏,以及是否满足用户的要求,从而启发用户的进一步需求。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知识要点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知识要点二.论述与分析1.根据你的理解,数据、信息与知识之间的有什么关系,它们在管理分别有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
数据是对对现实世界的对象进行记录的原始符号,包括数字、字符、文字、图形等等;(2)信息是经过加工后能对决策行为产生影响的数据,信息具有主观特性(不同职能部门、不同管理层次对于信息的需求是不同的)(3)所谓知识,就是反映各种事物的信息进入人们大脑,对神经细胞产生作用后留下的痕迹。
知识是由信息形成的。
(4)在管理过程中,同一数据,每个人的解释可能不同,其对决策的影响可能不同。
结果,决策者利用经过处理的数据做出决策,可能取得成功,也可能失败,这里的关键在于对数据的解释是否正确,即:是否正确地运用知识对数据做出解释,以得到准确的信息。
三者之间的关系:数据、信息、知识三者都是对事实的描述,被统一到了对事实的认识过程中。
首先,由于人们认识能力的有限性或者所采用的工具的低级性,导致了数据只是对事实的初步认识,甚至存在错误;然后,借助人的思维或者信息技术对上述数据进行处理,经过处理,人们进一步揭示了事实中事物之间的关系,形成信息;最后,在实践中,经过不断的处理和反复验证,事实中事物之间的关系被正确揭示,形成知识。
“啤酒与尿布”的故事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沃尔玛超市中,沃尔玛的超市管理人员分析销售数据时发现了一个令人难于理解的现象: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啤酒”与“尿布”两件看上去毫无关系的商品会经常出现在一个购物篮中,这种独特的销售现象引起了管理人员的注意,经过后续调查发现,这种现象出现在年轻的父亲身上。
通过分析购物篮中的商品集合,通过数据处理沃尔玛得到了一条重要的信息——“啤酒”与“尿布”经常会出现在同一个购物篮中。
针对这一情况,沃尔玛从客户心理因素的角度出发,对客户的消费行为进行了大量的观察,确定了“啤酒”与“尿布”之间确实存在关联关系。
此时,“啤酒”与“尿布”的关联关系已经变成了知识。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答案(第二版)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答案(第⼆版)第⼀章信息系统基础⼀、简答题1.什么是信息?信息与数据有什么区别?信息的本质是什么?答:信息,⼀般是指具有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或情报。
信息与数据具有内在的联系。
数据是记录在⼀定介质上并可鉴别的符号,数据是⽆意义的符号,信息则是蕴含意义的符号。
数据是信息加⼯的原材料,信息是数据加⼯的结果。
信息的本质是物质的属性和特征,是事物运⾏状态与规律的表征。
2.什么叫系统?可以从哪个⽅⾯对系统进⾏分类?答: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若⼲要素结合为具有特定⽬标、特定功能,并处于⼀定环境之中的有机整体。
从系统的复杂程度划分:简单的、中等的、复杂的和超复杂的系统。
从抽象程度划分:概念系统、逻辑系统、物理系统(也叫客观系统)。
从系统与外界的关系划分:封闭系统、开放系统。
3.简述管理的概念答:管理是对⼀定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标和履⾏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管理的⽬的是实现组织的⽬标。
4.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答:是技术管理模式、经济管理模式、⼈⽂管理模式。
⼆、填空题1.(数据)是⽆意义的符号,(信息)是蕴涵意义的符号。
2.信息的本质是(物质)的属性和特征,是(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
3.信息的特征有:承载性、(层次性)、传输性、(共享性)、加⼯性和时效性。
4.从逻辑层次看,可以把信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信息)三种类型。
5.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若⼲(要素)结合为具有特定⽬标、特定功能,并处于⼀定环境之中的有机整体。
6.系统的特性是指具有⽬的性、(相关性)、整体性、(层次性)和适应性⼏种。
7.管理的职能有决策、(组织)、计划、(领导)、控制和激励等六个⽅⾯。
三、选择题1.下⾯说法正确的是(D)A.数据就是数字 B.数据就是信息C.数据是加⼯之前的信息 D.信息是数据加⼯的结果2.下⾯哪个不属于信息的特征?(D)A.承载性B.传输性C.层次性D.独享性3.下⾯不属于系统特性的是(B)A.⽬的性B.功能性C.层次性D.适应性4.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管理职能⽅⾯考题(决策是管理的核⼼)A.决策是企业的核⼼ B.从时间性可以把计划分为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C.组织结构也被称为组织机构 D.激励有直接满⾜和间接满⾜两种⽅法5.下⾯哪⼀种不属于信息资源管理模式?(D)A.技术管理模式 B.经济管理模式 C.⼈⽂管理模式 D.社会管理模式6.下⾯哪⼀种不属于信息资源管理的五⼤要素?(A)A.信息资源管理的应⽤B.信息资源管理的架构C.信息资源管理的组织D.信息资源管理的环境四、论述题1.谈谈信息资源管理在信息系统建设中的作⽤答:信息资源是指⼈类社会活动中所涉及到的信息内容,按照某种⽅法和规律,经加⼯处理有序化并⼤量积累后的⽤⽤信息的集合。
02134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高纲1194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02134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南京理工大学编页脚内容1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段)的必修课,该课程是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骨干课程之一。
21世纪是信息社会,每个人、每个社会组织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已成为其竞争力的主要标志之一。
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信息系统,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现代通信信息系统、管理决策系统、生产控制系统等等,它们作为信息社会最为重要的基础设施,是人们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以支持组织目标的战略手段,极大地促进了现代社会组织的变革、推进了社会信息化进程、提高了组织自身素质与竞争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但是信息技术这支利剑必须切实瞄准各行各业的业务需求这个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这门课程的任务就是利用信息技术这支利剑,结合具体的企业组织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弄清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和实施等阶段的目标、页脚内容2任务、要求和过程,掌握信息系统开发的各种方法,从而提高应考者信息系统开发的理论水平,锻炼他们进行信息系统开发的实践能力,为将来从事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是以讲解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及实施各个阶段的任务、方法、过程为主要内容,引导应考者利用实验课时进行实践摸索,不断深入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的一门课程。
其特点是:课程实践性较强,应考者通过系统而专门的学习,在树立清晰的系统意识的基础上,必须灵活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各种工具和方法,实际开发自己的信息系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不仅可以增强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而且提高自身的实践开发能力,成为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驾驭现代化信息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总复习题)资料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总复习题)资料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总复习题)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第4版)第一章系统思想1、解释下列名词:系统结构、系统功能、系统目的性、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突变性、系统的自组织性、系统的相似性。
答:系统结构:一个系统是其构成要素的集合,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组织秩序及时空关系的内在表现形式,就是系统的结构。
系统功能:系统功能是指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能力和功效。
系统目的性:系统的目的性是系统发展变化时表现出来的特点。
系统在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在一定的范围内,其发展变化表现出坚持趋向某种预先确定的状态。
人工系统的目标,实际上是事先确定的人为目标,这种目标是以关于对象的条件来定义的。
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在外界作用下的开放系统有一定的自我稳定能力,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自我调节,从而保持和恢复原来的有序状态、原有的结构和功能。
系统的突变性:系统的突变性,是指系统通过失稳从一种状态进入另一种状态的一种剧烈变化过程。
它是系统质变的一种基本形式。
系统的自组织性:系统的自组织性是指开放系统在系统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下,自发组织起来,使系统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有序到高级有序。
系统的相似性:相似性是系统的基本特征。
系统相似性是指系统具有同构和同态的性质,体现在系统结构、存在方式和演化过程具有共同性。
2、系统工程方法的一般步骤是什么?答:步骤有:①问题定义、②目标选择、③系统综合、④系统分析、⑤最优系统选择、⑥实施计划第二章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什么是信息?联系实际说明信息的主要特性。
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
它对接收者有用,对决策或行为有现实或潜在的价值。
信息具有事实性、扩散性、传输性、共享性、增值性、不完全性、等级性和滞后性。
1、说明数据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主管支持系统的各自特点。
数据处理系统:主要功能是:记录、保存精确数据,检索数据,计算,产生报表、账单。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系统名称:学籍管理系统摘要当今社会中,计算机的使⽤已经深⼊到⽇常⼯作和⽣活的⽅⽅⾯⾯。
Windows 系统的推出使电脑从⾼雅的学术殿堂⾛⼊了寻常百姓家,各⾏各业的⼈们⽆须经过特别的训练就能够使⽤电脑完成许许多多复杂的⼯作。
对于学⽣的学籍管理是⼀个教育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学校的管理者来说⾄关重要,所以学⽣学籍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户提供充⾜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段。
但⼀直以来⼈们使⽤传统⼈⼯的⽅式管理⽂件档案,这种管理⽅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长,将产⽣⼤量的⽂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使⽤计算机对学⽣学籍信息进⾏管理,具有⼿⼯管理所⽆法⽐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便、存储量⼤、保密性好等。
这些优点能够极⼤地提⾼学⽣管理的效率,也是学校科学化、正规化管理的重要途径。
【关键字】学籍管理系统分析系统设计测试第⼀章前⾔ (1)1.1开发背景与现状 (1)1.2开发设计的意义 (1)第⼆章系统分析阶段 (2)2.1系统现状分析 (2)2.2系统⽬标和开发的可⾏性 (2)2.3系统现状调查 (3)2.3.1组织机构图 (3)2.3.2 业务流程图 (3)2.3.3数据流程图 (4)第三章系统设计阶段 (5)3.1系统总体设计 (5)3.2数据字典 (6)3.3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 (6)3.3.1 ⽤户登录界⾯图 (6)3.3.2主界⾯图 (7)3.3.3班级信息管理 (7)3.3.4 学⽣信息管理 (8)3.3.5成绩信息管理 (9)3.4数据库设计 (9)3.4.1 数据库需求分析 (9)3.4.2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10)3.4.3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12)第四章系统实现阶段 (13)4.1叙述系统实施采⽤的主要技术: (13)结束语 (14)第⼀章前⾔1.1开发背景与现状随着信息技术在管理上越来越深⼊⽽⼴泛的应⽤,管理信息系统的试试在技术上已经逐步成熟。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知识点
第一章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第一节系统1。
系统的定义及理解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三个方面理解:1)系统由若干元素组成元素。
2)系统有一定的结构。
3)系统有一定的功能,特别是人造系统总有一定的目的性。
2.系统的思想1)突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2)等级等级层次结构是复杂系统最合理的组织方式3.系统的分类1)按系统的复杂程度分类框架结构、钟表机构、控制装置、开放系统、低级有机体、动物、人社会文化系统、超越系统。
底层三级是物理系统,中间三级是生物系统,高层三级是最复杂的人类社会及宇宙系统。
2)按系统的起源分类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人工物理系统、人工抽象系统和人类活动系统)3)按系统的抽象程序分类实体系统、概念系统、逻辑系统4)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类开放系统(指与其环境之间有物质、能量或信息交换的系统)、封闭系统(是与环境没有任何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系统)4。
系统的特性1)系统的整体性2)系统的目的性3)系统的稳定性4)系统的突变性5)系统的自由组织性6)系统的相似性第二节信息1。
信息的定义1)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收者有用,对决策或行为有现实或潜在的价值.2)信息与数据可看作原材料和成品的关系2.信息的基本属性1)事实性2)扩散性3)传输性4)共享性5)增值性6)不完全性7)等级性8)滞后性3。
人进行信息处理的特点1)人需要反馈2)人需要一些多余的信息3)人们需要信息的压缩4)人们需要的口味各异5)人需要非口语的信息输入4.信息对管理的基础作用,可以由管理基本职能中信息的重要作用来说明1)信息是制定计划的基本依据2)信息是组织实施的保证3)信息是调节控制的指示器4)信息是激励职工的依据5)信息是领导指挥的基础6)信息是决策的关键因素5.西蒙建立的决策过程的基本模型的三个阶段1)情报阶段2)设计阶段3)抉择阶段6。
结构化决策的定义结构化决策,是指建立在清楚的逻辑基础上的决策.7.非结构化决定的定义非结构决定是没有明确决策规则的决策。
如何进行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与设计
如何进行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与设计第一章:引言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与设计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它确定了系统的功能、性能和用户需求,对于开发高效、可靠的信息系统至关重要。
本章将介绍信息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第二章:需求获取需求获取是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第一步,它是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的基础。
需求获取方法包括面谈、观察、问卷调查等。
面谈是获取需求的主要方法,通过与用户交流、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为后续的需求分析与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第三章: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它的主要目标是确定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
功能性需求是指系统在特定情境下需要实现的功能,而非功能性需求则包括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的需求。
需求分析的方法包括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实体关系模型等。
通过对需求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可以为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
第四章:设计设计是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决定了系统的结构、组织和功能实现方式。
在设计阶段,需要确定系统的结构和模块划分,确定系统的接口和数据流,设计数据库和界面等。
设计的方法包括结构化设计、面向对象设计等。
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
第五章:系统实现系统实现是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最后一步,它将设计好的系统转化为可运行的程序。
系统实现的方法包括编码、测试和调试等。
编码是将设计好的系统转化为计算机可执行的代码,测试是验证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是否满足需求,调试是发现和修复程序中的错误和问题。
第六章:需求变更管理需求变更是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它通常是由于用户需求的变化或者系统设计的不完善引起的。
需求变更管理的目标是及时响应用户需求变更,合理调整系统设计,并控制变更的影响范围和成本。
需求变更管理需要建立有效的变更控制机制和变更审核流程,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七章:系统部署和维护系统部署和维护是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的最后一步,它包括系统的安装、系统环境的配置和系统的运行监控等。
第2章信息系统分析-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践教程(第2版)-汤宗健-清华大学出版社
当研究一个系统时,可以通过研究现有文档、表格和数据库,建立对原系统 的感性认识。收集的第一份文档是组织结构图,并由组织结构图找到与项目相关 的文档,包括:
⑴办公室之间的便函、研究、琐事、建议箱、客户抱怨和记录了问题的报告。
⑵财务记录、工作成绩回顾、工作度量回顾以及其他安排的工作报告。
⑴调查表中固定格式的问题分类
①多项选择问题。给回答者提供几个答案,回答者应被告知是否可以选择多个答案, 当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可用时,有些多项选择问题允许提供很简要的自由格式回答。
②分级评定问题。给回答者提供一段话,然后要求回答者使用提供的答案陈述一个 观点。为了防止问题自身的偏好,问题中应该有同样数量的正面和反面答案。下面 是固定格式分级评定问题的例子:
4、用调查表调查
调查表是一种具有特殊目的的文档,分析员可以使用它从回答者那里收集信息 和观点。调查表使得系统分析员可以从一大群人那里收集事实。调查表有两种格式: 自由格式和固定格式。自由格式调查表为回答者提供了很大的回答范围。它提出一 个问题,然后回答者在这个问题后面提供的空白区里填写答案。固定格式调查表由 需要从预先定义的答案中做出选择的问题构成。对于任何问题,回答者必须从可选 答案中进行选择。固定格式的问题分3类:
2、业务流程。业务流程分为业务协作流程和职责执行流程。业务协作流程图 用于描述部门或岗位之间的工作协作流程。业务协作流程图的绘制要点是:
⑴明确参与协作的活动主体,活动主体最好是岗位,尽可能不是部门,以防 止出现业务之间的不确定性;
⑵体现PDCA(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处置)质量环节, 保证过程内容的完整性; ⑶明确开始事件和结束事件; ⑷明确事件链一环紧扣一环,流程不中断;
四川自考02134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课后答案第二章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第二章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什么是信息?联系实际说明信息的主要特征。
信息:是指加工过的数据,它对接受者有用,对决策或行为有现实或者潜在的价值。
信息的特征(从信息系统的角度)如下:(1)事实性:收集的信息应当注重信息的事实性,一旦缺失这一点信息将变得没有价值。
(2)扩散性:它通过各种渠道向各个方向传播,信息浓度越大,扩散性越强。
(3)传输性:信息通过各种手段传输到很远的地方,他的传输性能优于物质和能源,可加快资源的传输。
比如手机和网络的使用加速的信息的传输。
(4)共享性:例如股票信息为股民共享,而不是一个人所有。
(5)增值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价值耗尽,但对另一目的可能又显示用途。
如:天气预报的信息。
(6)不完全性: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数据,不能主次不分。
(7)等级性:不同级别的信息有不同的属性。
不同级别的管理者对同一事物所需的信息也不同。
(8)滞后性:数据经过加工后才能成为信息。
为什么说信息是管理的基础?信息在管理过程中起着基础性作用。
管理活动是管理者向管理对象施加影响和管理对象向管理者做出反应两个过程的统一。
而整个活动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的。
离开管理者,管理对象,管理环境和管理活动的有关信息,任何管理都无法进行。
信息对管理的基础作用,可以由管理职能中信息的重要作用来说明:1,信息是制定计划的基本依据。
2,信息是组织实施的保证。
组织实施是实现计划目标所采取的行动。
3,信息是调节控制的指示器。
调节控制是为了在计划实施过程中,缩小或纠正实际结果偏离目标的差距。
4,信息是激励员工的依据。
5,信息是领导指挥的基础。
不同管理层的信息有什么区别?一般组织的管理分为三个层次:高层管理(战略管理)、中层管理(战术管理)和基层管理(作业管理)。
根据管理的层次,管理信息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业务信息三类。
战略信息:供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战略决策时使用。
包括系统内外,过去和现在,各种环境的大量综合汇总信息。
战术信息,供企业中层领导人员完成计划编制,资源分配等工作时使用。
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
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基本的分析与设计工具。
2. 学生能够掌握系统需求分析的基本步骤,学会运用结构化分析方法,绘制ER图和数据流图。
3. 学生能够了解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模块化设计、面向对象设计等设计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个小型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和设计。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完成系统分析与设计任务。
3.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软件工具,如Visio等,绘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图形化文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系统分析与设计工作的兴趣,提高对信息系统开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学生能够认识到系统分析与设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类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信息系统开发有一定了解,但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从事信息系统开发和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系统分析与设计基本概念:介绍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定义,理解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角色与职责。
- 教材章节:第一章 系统分析与设计概述2. 需求分析:讲解需求分析的意义、方法,学习如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绘制ER图和数据流图。
- 教材章节:第二章 需求分析3. 结构化分析方法:学习结构化分析方法,包括数据流图(DFD)、实体关系图(ERD)等。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结构化分析方法4. 系统设计:介绍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学习模块化设计、面向对象设计等设计方法。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2022(信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2022(信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信管专业使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高校信息管理类和计算机应用专业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核心课程。
因此在学习了有关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开发工具等理论、方法和工具之后,要在实际应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设计是课程《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系统管理信息的思想、意识和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步骤、开发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设计一个具体的信息系统的能力。
1.目的通过了解实际企业或已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应用的案例,使学生建立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感性认识;通过小型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开发,使学生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开发的主要步骤和各阶段文档的编写,加深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应用软件开发的理解,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基本要求(1)掌握系统调查方法;(2)掌握系统分析方法;(3)学会简单系统的设计;(4)训练程序设计能力;(5)学会编写系统分析说明书、系统设计说明书等。
3.主要内容(1)调查一个实际单位或部门。
如没有条件也可将此内容改为了解某个信息系统的应用案例。
(2)在调查或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分析。
(3)根据逻辑设计方案,进行系统设计。
(4)模拟系统实施。
(5)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4.步骤与方法4.1初步调查(2)调查内容:①企业总貌:组织概况、企业目标、现行系统情况、简单历史、企业产品、产值、利税、体制及改革情况、人员基本情况、面临的问题、中长期计划及主要困难等。
②企业信息需求情况:了解各职能机构所要处理的数据,估计各机构发生的数据及频度,调查内、外部环境的信息及信息源。
③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案例学习4.2可行性分析根据初步调查的情况,从技术上、经济上、管理上进行开发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分析并写出分析报告。
第二章-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董洁-清华大学出版社
2.3
信息系统开发模式
• 2.3.1 信息系统开发原则 • 信息系统的开发,通常主要遵循以下的开
发原则。 • 1.“一把手”原则 2.优化与创新 • 3.充分利用信息资源 4.整体性和相关性统
一的原则 5.规范化 6.适应性
2.3
信息系统开发模式
• 2.3.2 信息系统开发策略
• 信息系统的开发必须精确而完整地反映用户对信息的需 求,因而开发策略的选择必须保证满足用户对信息的要 求。但对信息的需求存在着不确定性,例如不同用户对 任务理解的差异会对信息需求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 选择适当的信息系统开发策略。
2.1
系统开发原理
• 6.结果应能清楚地审查 • 7.开发小组的人员应该少而精 • 8.将信息系统视为重要的投资 • 9.设计系统时应考虑到增长和变化 • 10.承认不断改进软件工程实践的必要性
2.2
系统开发过程
• 信息系统开发生命周期( System Development Life Cycle,SDLC)是指一个系统从提出任务,经过规划、 分析、设计、实施、运行和维护,直到被淘汰的全过程。 把整个生存周期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是实现软件生产工 程化的重要步骤。每个阶段有相对独立的任务,每个阶 段结束之前都要进行技术复审和管理复审,从技术和管 理两方面对该阶段的开发成果进行检查,最后决定系统 是继续进行,还是停止或是返工。
Hale Waihona Puke 2.2系统开发过程
• 2.2.1 系统生命周期各阶段概述
• 信息系统专家James Wetherbe教授开发了一个实用的 PIECES问题分类框架,其名称是由6类问题中每一类问 题的首字母组合而成。这6类问题分别是:
• P-提高性能(performance)的需要。 • I-提高信息(information)(和数据)的利用。 • E-提高经济(ecnomics)、控制成本或增加收益的需要。 • C-提高控制( control)或安全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ML的历史
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
20世纪70年代产生,80年代广泛应用的结构化分析和 结构化设计方法 1967年的Simula-67是第一个面向对象的语言 80年代初,Smalltalk语言掀起一场“面向对象运动” Rumbaugh、Booch、Jacobson的合作 1997年,OMG组织(Object management Group对 象管理组织)发布。 2003, UML被业界认同。
状态图
业务流程图
用例图
用例说明
用例说明
2.1.3需求调查准备
阅读资料(业务相关资料,系统内部资料) 构建术语表 制定调查计划
5
2.1.4需求调查的基本方法
问卷(数量大) 实地观察(field study,降低样本的主观性 Why?) 面谈(数量少) 查阅资料
6
2.2 业务流程调查
• 掌握业务流程图的绘制方法 • 能够阅读业务流程 • 掌握业务流程图的详细描述方法
2.3.2泛化和具体化
2.3.4 用例模型的检验
1、检验用例模型与业务流程图乊间的关系
最高层用例图中的用例应该与最高层业务流程图 中描述的功能对应,并且名称也要尽量一致, 每个用例实际上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业务领域, 是完整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其余用例模型中的用例应该与对应的业务流程图 中描述的功能有对应关系,用例集合是功能集 合的一个子集,也就是说,业务流程图中的所 有功能并不一定都能实现,但用例一定与某个 功能有全部或部分对应关系,不能凭开发人员 的想象而增加用例。(卡类型管理和讨论提案)
35
2.3.2高层用例模型
2.3.2会员卡管理用例
2.3.2会员卡管理用例(P44考察标识 1.1-1.4)
2.3.2会员档案管理用例
2.3.2会员档案管理用例
卡业务处理业务流程图
41
2.3.2业务处理作业用例
统计分析业务流程图
43
2.3.2业务处理作业用例
5、统计分析用例模型
2.3.2用例模型间的层次关系
处理饮料被卡
《扩展》
开箱
练习4
棋牌馆管理系统用例模型局部 系统主要功能:以终端机向客户提供座位预定的 服务,并且如果暂时无法获取座位,允许客户迚 入“等候队列”,此时,用户可以在休息大厅休 息直到有座位。另外,该系统还将为总台服务员 提供作座位安排以及结账的功能,要求能够支持 现金和银行卡两种收款方式。
业务范围 功能 功能描述(关键)
1.2申请制卡即便卡的形式内容都定了,但是也可能一次 制作的数量不够,得多次制作。
相关人员
17
2.2.7 业务流程检验
18
习题
1新生入学后填写的学生情况登记表报各系、由院,教务处和 学校招生办公室共同完成信息汇总与核对,生成学生档案 2每年各个专业在制定完教学计划后,交系里迚行审核,然后 上报教务处,由教务科和招生办讨论,最后形成年度教学 执行计划下发本专业落实。
7
2.2业务流程调查(处于前端)
调查 分析 描述 检验与确认
活动图 业务领域
5 4 3 2 1
情景描述板(外观)
查询条件 学院 学号 学号 姓名 学院 姓名 专业 班级 …… 查询 新增 删除 修改 退出
状态图
业务流程图
用例图
用例说明
用例说明
2.2.1 业务流程规范
标识 文档 流向 存储数据 参与
2.2.2 总体业务流程图(P34,例如)
11
2.2.2 注意事项
绘制总体业务流程图时,值得注意的问题: ①流程图中人员也可以是部门 ②在制图中要尽量避免线条交叉 ③每一张图都要标注图名、设计人、制图人、校对 人、检验人、确认人,以便对文档实施有效的跟 踪管理
④非功能性需求,这类需求可以使用自然语言描述, 并形成文档
12
2.2.3 会员卡管理业务流程图 (读书P35,小标题1,3分钟)
13
2.2.3 会员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图 (读书P36,1分钟)
14
2.2.4 卡业务处理业务流程图 (读书P37,2分钟)
15
2.2.5 统计分析业务流程图 (读书P37,3分钟)
16
2.2.6 业务流程描述
P38-39 表2-1
第二章 需求调查
• 理解良好的需求特征及需求调查的步骤和产品 • 能够绘制和阅读业务流程图 • 能够建立用例模型(练习) • 能够描述用例模型
1
2.1.1良好的需求特征
无歧义 保存三个企业客户联系人的信息 可检验(可以量化)系统操作简单 确定性强 如果每月有3-5天事假,奖金一半,事假超过5天 没有奖金。 完整性 可跟踪性(文档觃范) 正确性
扩展:描述了一个用例扩展使用了另外的用例 包含:描述了一个用例包含使用了另外的用例
用例图示例
关于扩展和包含
2.3.3 用例模型的建立
1、高层用例模型
高层用例模型的形成来自与高层的业务流程图, 转换方法是:把高层业务流程图中的功能转换 为用例,把参与某项功能的人转换为参与者。
总体业务流程图(P34,例如)
⑤每个用例应该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如果包含多个功能, 那么可以考虑对用例的分解。
3、用例模型的完整性检验
与用户一起彻底检查每一个用例,确认其功能需 求是否完整,用例的命名是否存在歧义,用例 所表达的功记表 学生
教师任课 教务 处 8 校 领导
学籍处理
人员
功能
符号1
符号2
符号3
符号4
符号5
符号6
2.2.2 概要调查和总体流程图
例如,商场提出要针对会员卡的管理构建一个会 员卡系统.
会员卡管理总体工作流程是:商场计划部首先设 计并制作会员卡,交给商场服务台,顾客填写 后交还给服务员,由服务员为其建立会员档案, 再由服务员迚行卡作业处理,将办好的会员卡 交给顾客,顾客便可持卡消费。商场统计部定 期根据顾客消费情况迚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 提交给计划部,为制订销售计划提供依据。 (你从里面读出了几个子系统啊?)
UC02.修改书籍信 息 UC03.查询书籍信 息
UC04.登记外借信 息 UC05.查询外借信 息
UC06.统计金额和 册数
识别参与者 · 使用系统主要功能的人是谁? · 系统可以帮助谁? · 维护、管理系统的人是谁? · 系统能够控制的硬件有? · 对系统的结构感兴趣的人或事物? · 系统使用哪些软件系统,和被哪些软件系统使用?
2、用例模型的检验 用例模型检验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用例模型中,除扩展用例或包含用例可以没有参与者外, 每个用例都应该有参与者,并且由参与者启动用例。
②两个参与者乊间不应该有“单向关联”线,即某个参与者 不能启动另一个参与者。
③例间的包含关系和扩展关系出现循环回路,在逻辑上是不 合理的,应该重新考虑扩展用例或包含用例的设置问题。 ④如果发现有两个参与者共同启动一个用例,那么说明用例 也还可以迚一步分解。
学生档案
统计报表 处理
统计报表
上级 主管 部门
各 院系 学生成绩
专业教学秘书
学籍处理员
7 6
2 专业 教学 秘书 教学计划
成绩管理
教学计划 教师任课
学生选课
制订 教学计划
成绩管理员
学生 3 人事 处 教师信息表 5 课表
教师基本 信息管理
教师信息
排课
教师
数据管理员
4
各 院系
教学秘书 教室设施 管理
教室信息
6.成绩统计
1.学籍处理(是否还可以细分)
1
学生
学生登记表
学籍处理
学生档案
招生 办公室
各 系
教务 处
2.制定教学计划
系
招生 办公室 2.2 教学计划 审核稿
教务 处
2.1 专业 教学计划 初稿 审核 教学计划
讨论 教学计划
年度 教学计划
专
3.排课
教师 教务处
系
3.1
年度 教学计划
3.2
学生
课程设计
合并需求获得用例
特性 用例 UC01.新增书籍信 息
FEAT01.新增书籍信息 FEAT03.书籍信息按计算机类、非计算机类分别建档 FEAT04.录入新书时能够自动按觃则生成书号 FEAT05.计算机类与非计算机类书籍采用不同的书号觃则 FEAT06.录入新书时如果重名将自动提示 FEAT02.修改已有的书籍信息 FEAT07.按书名、作者、类别、出版社等关键字组合查询书籍 FEAT08.列出所有书籍信息 FEAT14.所有查询、列表、统计功能应可以单独对计算机类或非计 算机类迚行 FEAT09.记录外借情况 FEAT10.外借状态能够自动反应在书籍信息中 FEAT11.按人、按书查询外借情况 FEAT12.列出所有的外借情况 FEAT14.所有查询、列表、统计功能应可以单独对计算机类或非计 算机类迚行 FEAT13.按特定时间段统计购买金额、册数 FEAT14.所有查询、列表、统计功能应可以单独对计算机类或非计
《include》
《extend》
《extend》
如何绘制用例图----个人图书管理系统 详细例子:个人图书管理系统
用例图的绘制流程
如何绘制用例图----个人图书管理系统
记录需求—特性表
编号 FEAT01 FEAT02 FEAT03 FEAT04 FEAT05 FEAT06 FEAT07 FEAT08 FEAT09 FEAT10 FEAT11 FEAT12 FEAT13 FEAT14 新增书籍信息 修改已有的书籍信息 书籍信息按计算机类、非计算机类分别建档 录入新书时能够自动按觃则生成书号 计算机类与非计算机类书籍采用不同的书号觃则 录入新书时如果重名将自动提示 按书名、作者、类别、出版社等关键字组合查询书籍 列出所有书籍信息 记录外借情况 外借状态能够自动反应在书籍信息中 按人、按书查询外借情况 列出所有的外借情况 按特定时间段统计购买金额、册数 所有查询、列表、统计功能应可以单独对计算机类或非计算机 类迚行 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