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部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疗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原发性脑内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
广东医学
20 0 9年 2月 第 3 0卷 第 2期
Gu nd n a g o gM ei l o r a Fb 2 0 , o.3 ,N . dc un l e . 0 9 V 1 0 o 2 aJ
-
23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原 发性 脑 内淋 巴瘤 的影 像 学表 现
刘 红 艳 ,张 雪 林 , 士 军 邱
1 ~ %。国内外 文献 报道 虽 较多 , 诊率 仍 较 高。 % 2 误 本组收集 20 -2 0 0 2 0 8年经 手术病 理或 穿刺活 检证 实 的1 6例 P L资料 , B 结合 文献复 习, 探讨 其 C , I T MR 及
P TC E / T影 像学 特 征 , 以提 高 对 该疾 病 的认 识 。 1 资料 与 方 法
m ,E 1 ~ 0 ms T E T WI T 0 s T 4 2 )、S 2 ( R 40 0~50 0 ms 0 ,
T wI , 呈等低信号 、 及 F A R呈 等信号 或稍低 信 TWI LI 号; 2例病灶 内见小点状长 T 长 T 信号影 , 。 余病灶 信
南 方 医 科 大 学南 方 医 院 影像 中心 ( 州 50 1 ) 广 155
【 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脑 内淋 巴瘤( B ) 摘 P L 的影像学特征 。方法
回顾分析 经手术或 穿刺病理证 实的 l 6
例 P L患 者 的 临床 及 影 像 学 资 料 。 l 均 行 MR 检 查 , 中 5例 行 C B 6例 I 其 T检 查 、 行 P T C 4例 E / T检 查 。 结 果 l 6例 患者 均 无免 疫 力 缺 陷 。单 发 1 3例 、 多发 3例 ; 发 病 灶 幕 上 多见 (0 1) 额颞 叶居 多 (/ 3 ; 单 1/ 3 、 9 1 ) 多发 病 灶 偏 一 侧 半 球 近 中线部 位 生长 、 弥漫 分 布 。C T平 扫 呈 等 密度 或 稍 高 密 度 , 强 后 轻 中度 均 匀 强化 。MR 上 T WI 等 低 信 增 I , 呈 号 ,, 呈 等信 号 或 稍 低信 号 , WI 高信 号 ; d—D P TWI D 呈 G T A增 强 后 2例 病 灶 中 心伴 有 小 囊 变 区 , 均 明 显 均 匀 强 余 化 ,WI 等 低 灌 注 。较 大病 灶 可见 “ 角征 ” “ 凹征 ” 轻 中度 瘤 周 水 肿 和 占位 效 应 。P T C 示 与 MR P 呈 尖 、脐 、 E/ T I强化
20 0 9年 2月 第 3 0卷 第 2期
Gu nd n a g o gM ei l o r a Fb 2 0 , o.3 ,N . dc un l e . 0 9 V 1 0 o 2 aJ
-
23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原 发性 脑 内淋 巴瘤 的影 像 学表 现
刘 红 艳 ,张 雪 林 , 士 军 邱
1 ~ %。国内外 文献 报道 虽 较多 , 诊率 仍 较 高。 % 2 误 本组收集 20 -2 0 0 2 0 8年经 手术病 理或 穿刺活 检证 实 的1 6例 P L资料 , B 结合 文献复 习, 探讨 其 C , I T MR 及
P TC E / T影 像学 特 征 , 以提 高 对 该疾 病 的认 识 。 1 资料 与 方 法
m ,E 1 ~ 0 ms T E T WI T 0 s T 4 2 )、S 2 ( R 40 0~50 0 ms 0 ,
T wI , 呈等低信号 、 及 F A R呈 等信号 或稍低 信 TWI LI 号; 2例病灶 内见小点状长 T 长 T 信号影 , 。 余病灶 信
南 方 医 科 大 学南 方 医 院 影像 中心 ( 州 50 1 ) 广 155
【 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脑 内淋 巴瘤( B ) 摘 P L 的影像学特征 。方法
回顾分析 经手术或 穿刺病理证 实的 l 6
例 P L患 者 的 临床 及 影 像 学 资 料 。 l 均 行 MR 检 查 , 中 5例 行 C B 6例 I 其 T检 查 、 行 P T C 4例 E / T检 查 。 结 果 l 6例 患者 均 无免 疫 力 缺 陷 。单 发 1 3例 、 多发 3例 ; 发 病 灶 幕 上 多见 (0 1) 额颞 叶居 多 (/ 3 ; 单 1/ 3 、 9 1 ) 多发 病 灶 偏 一 侧 半 球 近 中线部 位 生长 、 弥漫 分 布 。C T平 扫 呈 等 密度 或 稍 高 密 度 , 强 后 轻 中度 均 匀 强化 。MR 上 T WI 等 低 信 增 I , 呈 号 ,, 呈 等信 号 或 稍 低信 号 , WI 高信 号 ; d—D P TWI D 呈 G T A增 强 后 2例 病 灶 中 心伴 有 小 囊 变 区 , 均 明 显 均 匀 强 余 化 ,WI 等 低 灌 注 。较 大病 灶 可见 “ 角征 ” “ 凹征 ” 轻 中度 瘤 周 水 肿 和 占位 效 应 。P T C 示 与 MR P 呈 尖 、脐 、 E/ T I强化
脑部肿瘤的影像诊断 ppt课件
ppt课件
8
ppt课件
9
3) 脑实质:(图)分三部分 大脑(额、颞、顶、枕叶)、小脑、脑干 *基底节:(为脑出血好发部位)(图) 尾状核 豆状核 内囊 苍白球(可钙化)
基底节
壳核
丘脑
ppt课件
10
ppt课件
11
4)脑室系统:(图) 双侧侧脑室、三脑室、四脑室 侧脑室分为体部、三角区和前、后、 下角 脑室内可见脉络丛钙化
ppt课件 15
2、脑CT:病变表现分为直接征象和间接 征象 1)直接征象:主要看密度(还有其他-略) 平扫密度改变: 高密度(图)出血、钙化 等密度(图)软组织 低密度(图)水、气、坏死 混杂密度(图)以上各种混合存在
ppt课件
16
ppt课件
17
增强: 均匀强化(图) 不均匀强化 环形强化 不强化 2) 间接征象: 占位效应、脑萎缩、脑积水、颅骨改 变
ppt课件 26
(二)肿瘤的间接征象:
1、占位效应: 肿瘤及其继发脑 水肿具有占位作 用,表现为相邻 脑室和(或)脑 池、脑沟的狭窄、 变形和移位,重 者可见中线明显 移位。
ppt课件 27
2. 骨质改变: 脑膜瘤可发生骨增生和破坏(图) 垂体瘤可发生蝶鞍扩大、破坏(图)
ppt课件
28
3. 脑水肿:影像上为肿瘤周围的低密度 区,一般沿脑白质分布,很少累及脑灰 质。水肿带常以肿瘤为中心,多与正常 脑组织分界不清,增强后扫描水肿区无 强化。
ppt课件
12
ppt课件
13
MRI :也以断层解剖为基础,解剖结
其T1WI、T2WI表现也不同。
构和形态与CT一致,但表现形式有差别,
ppt课件
14
脑部常见肿瘤影像学表现ppt课件
组织学分为:上皮型、纤维型、过渡型、砂 粒型、血管瘤型等15型。
MR表现
肿瘤:T1等或略低、T2略高信号可伴钙化、囊变等 肿瘤周围:边界光滑、锐利,有时伴瘤周水肿 占位效应: 静脉窦侵犯: 邻近颅骨改变
增强扫描:均匀强化、临近脑膜强化 “脑膜尾征”
CT平扫
右侧额区脑膜瘤 CT平扫及增强
CT增强
右侧顶区脑膜瘤 MR平扫及增强
左侧听神经瘤CT平扫及增强
右侧听神经瘤MR
右侧听神经瘤MR
右侧听神经瘤MR
左侧听神经瘤+脑膜瘤
鉴别诊断
桥小脑astatic tumors)
好发于中老年人,多来自肺癌、乳腺癌、前列 腺癌、肾癌和绒癌等,经血行转移而来。常为多发, 易出血、坏死、囊变。
垂体正常平片
垂体瘤平片
垂体正常MRI表现
垂体瘤 CT增强扫 描
平扫
增强 垂体微腺瘤
垂体大腺瘤
垂体腺瘤
垂体微腺瘤
垂体微腺瘤
鉴别诊断
垂体脓肿 垂体癌 鞍区脑膜瘤
颅咽管瘤 女性青春期生理改变
手术病理证实:垂体脓肿 病人伴有下丘脑综合征
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
起源于胚胎颅咽管残留细胞,属于良性肿瘤。儿 童多见,常位于鞍上,肿瘤分囊性和实性,囊性多 见,肿瘤多有钙化。
MRI表现 囊性病变为水样信号,壁清楚,钙化明显时,T2WI
有条状低信号。增强扫描囊壁明显强化。 囊实性病变为混杂信号,实性病变有明显强化。 病变区出血时,T1WI表现为高信号。
囊性颅咽管瘤 囊实性颅咽管瘤
左侧顶区脑膜瘤 MR平扫及增强
CT平扫
CT增强
MR平扫
MR平扫T2
MR增强
MR表现
肿瘤:T1等或略低、T2略高信号可伴钙化、囊变等 肿瘤周围:边界光滑、锐利,有时伴瘤周水肿 占位效应: 静脉窦侵犯: 邻近颅骨改变
增强扫描:均匀强化、临近脑膜强化 “脑膜尾征”
CT平扫
右侧额区脑膜瘤 CT平扫及增强
CT增强
右侧顶区脑膜瘤 MR平扫及增强
左侧听神经瘤CT平扫及增强
右侧听神经瘤MR
右侧听神经瘤MR
右侧听神经瘤MR
左侧听神经瘤+脑膜瘤
鉴别诊断
桥小脑astatic tumors)
好发于中老年人,多来自肺癌、乳腺癌、前列 腺癌、肾癌和绒癌等,经血行转移而来。常为多发, 易出血、坏死、囊变。
垂体正常平片
垂体瘤平片
垂体正常MRI表现
垂体瘤 CT增强扫 描
平扫
增强 垂体微腺瘤
垂体大腺瘤
垂体腺瘤
垂体微腺瘤
垂体微腺瘤
鉴别诊断
垂体脓肿 垂体癌 鞍区脑膜瘤
颅咽管瘤 女性青春期生理改变
手术病理证实:垂体脓肿 病人伴有下丘脑综合征
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
起源于胚胎颅咽管残留细胞,属于良性肿瘤。儿 童多见,常位于鞍上,肿瘤分囊性和实性,囊性多 见,肿瘤多有钙化。
MRI表现 囊性病变为水样信号,壁清楚,钙化明显时,T2WI
有条状低信号。增强扫描囊壁明显强化。 囊实性病变为混杂信号,实性病变有明显强化。 病变区出血时,T1WI表现为高信号。
囊性颅咽管瘤 囊实性颅咽管瘤
左侧顶区脑膜瘤 MR平扫及增强
CT平扫
CT增强
MR平扫
MR平扫T2
MR增强
脑肿瘤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颅内肿瘤发病情况在小儿与成人不同。 婴儿及儿童期以幕下肿瘤常见,其中髓 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发生 率较高。成人中约70%的颅内肿瘤位于 幕上,中年人最常见为胶质瘤和脑膜瘤, 老年人则最常见为脑膜瘤和转移性肿瘤。 临床表现因肿瘤类型和部位不同而各不 相同。
(一)胶质瘤(glioma)
〔影像学表现〕
X线:平片见鞍区钙化,蝶鞍异常,颅内压增 高征,颈内动脉床突上段伸直抬高,等。
CT:1、平扫见鞍区囊性或囊实性伴有不规则 钙化的肿块;
2、肿瘤的实质部分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
〔影像学表现〕
X线:内听道扩大;
CT:平扫见桥小脑角内占位,呈圆形 或半圆形,等密度占50~80%,肿瘤可 囊变、坏死和出血,出血后可呈高密度 改变,瘤周水肿轻;局部脑池扩大;50 %~80%的病例有内听道漏斗状扩大或 骨质破坏;脑干和四脑室受压移位,幕 上梗阻性脑积水。
CT增强扫描50%~80%呈明显均匀或
不均匀强化,单环或多环状强化,囊变 坏死区不强化;
MRI:1、肿瘤多呈不均匀的长T1、T2 信号,多有囊变;
2、肿瘤出血时,血肿与囊变处
可形成液平面;
3、能清晰显示内听道内的肿瘤,
以T2显示最好;
4、注射Dd-DTPA后肿瘤实质
部分明显强化,囊变处不强化。
(右侧)听神经瘤CT表现
(发生于桥小脑角的脑膜瘤需余听神经瘤 作鉴别)
(左额)恶性胶质瘤CT表现
3.MR表现:
(1)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T1加权呈低信号, T2加权呈高信号,信号强度均匀,由于血脑屏 障受损轻,水肿轻、占位效应轻,肿瘤无强化 或强化轻。
(2)高度恶性星形细胞瘤:由于肿瘤发生间 变,细胞密度及多形性增加,肿瘤血管增多以 及瘤内大片坏死、出血而占位效应明显,水肿 广泛,血脑屏障受损重,肿瘤T1加权呈混杂信 号,以低信号为主,间杂更低、更高信号,T2 加权混杂性高信号,肿瘤坏死灶和灶周水肿信 号,强化明显,坏死灶不强化。恶性度越高, T1和T2值越长,囊壁和壁结节强化愈明显。
颅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影像诊断课件
放疗:利用放 射线照射肿瘤, 缩小肿瘤体积
靶向治疗:针对肿瘤细 胞特定基因或蛋白进行 治疗
免疫治疗:激活或增强 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对 抗肿瘤细胞
颅脑原发性恶性 淋巴瘤影像诊断
影像学检查方法
计算机断层扫 描(CT):对 颅脑原发性恶 性淋巴瘤的诊 断具有较高的 敏感性和特异
性
磁共振成像 (MRI):对 颅脑原发性恶 性淋巴瘤的诊 断具有较高的 准确性和分辨
别诊断。
04
预后评估:根据影像 学表现和病理学检查 结果,对患者的预后 进行评估,以指导治
疗方案的选择。
诊断难点和误区
影像学表现多样, 易误诊为其他疾病
缺乏特异性影像学 表现,需结合临床
资料综合分析
影像学检查技术选 择不当,影响诊断
准确性
影像学诊断经验不 足,易出现误诊和
漏诊
影像诊断在临床中的应用
误诊病例
病例1:患者出现头痛、 恶心、呕吐等症状,影像 诊断为脑膜瘤,实际为颅 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病例3:患者出现癫痫发 作、意识障碍等症状,影 像诊断为脑炎,实际为颅 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病例2:患者出现肢体无 力、言语不清等症状,影 像诊断为脑梗死,实际为 颅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病例4:患者出现头痛、 头晕等症状,影像诊断为 脑积水,实际为颅脑原发 性恶性淋巴瘤。
颅脑原发性恶性 淋巴瘤影像诊断 总结
诊断要点总结
01
影像学表现:颅脑原 发性恶性淋巴瘤在影 像学上具有特征性表 现,如脑实质内多发 结节、脑膜强化等。
03
治疗方案:根据影像 学表现和病理学检查 结果,制定个性化的 治疗方案,包括手术、
放疗、化疗等。
02
鉴别诊断:需要与 脑转移瘤、脑膜瘤、 脑炎等疾病进行鉴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与治疗PPT
放疗
放疗原理:利用放射线杀死肿瘤细胞 放疗方法: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调强放射治疗等 放疗适应症:对放疗敏感的肿瘤,如淋巴瘤、脑膜瘤等 放疗副作用: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脱发等副作用,需要及时处理
手术
手术目的:切除肿瘤,缓解症状
手术风险:脑损伤、癫痫、认知 功能障碍等
手术方式:开颅手术、立体定向 放射外科手术等
术后护理:预防感染、控制癫痫 发作、康复训练等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PD-L1 抑制剂、CTLA-4抑制剂等
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阿仑单 抗等
细胞因子:白介素-2、干扰素等
疫苗:肿瘤疫苗、病毒疫苗等
过继细胞疗法:CAR-T细胞疗法、 NK细胞疗法等
免疫调节剂:环孢素、他克莫司等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预后 及随访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 免疫学等
病理学检查:组织活检、细 胞学等
诊断标准:符合上述临床 表现、影像学、实验室和 病理学检查结果,并排除 其他疾病可能。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治疗
03
化疗
化疗药物:常用药物包括甲氨蝶呤、阿霉素、长春新碱等
化疗周期:通常需要6-8个周期
化疗副作用:可能包括恶心、呕吐、脱发等 化疗效果:化疗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但 效果因人而异
康复指导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如MRI、CT等,以监测病情变化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如化疗、靶向治疗 等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 的心态等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预防 及注意事项
颅脑恶性淋巴瘤的影像诊断
影像学表现
MRS表现 病灶MRS显示Cho峰升高、Cr 及NAA峰降低或消失,出现Lip峰或Lac峰, 放疗后病灶复查,其波谱表现可恢复正常, Cho峰较放疗前明显下降,NAA表现为最 高峰,Lip峰及Lac峰均消失。
Cho峰升高反应肿瘤组织的高细胞组成及 膜转换的加速,NAA峰的降低提示神经元 的受损,Lip峰的升高则是因为中枢神经 系统淋巴瘤内富含Lip小体。
临床表现
主要取决于病变部位和大小。 颅高压症状+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 发生于颅骨者多表现为头皮无痛性肿
块。 中老年多见。 病程相对短。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影像学表现
平扫CT表现: 特征为高密度肿块(原因:淋巴瘤细胞密集,
核浆比例大)。 CT增强扫描:大部分均匀一致显著强化(肿瘤
周围的血管壁明显破坏—BBB受损),部分不 均匀强化。 发生颅骨者表现为颅骨内外弥漫软组织肿块, 颅骨破坏相对轻微,外形基本完整。
动脉期
2005-12-19CT平扫
延迟扫描
男,60岁,右下肢僵硬、乏力、麻木20 多天,左侧丘脑及基底节区多发病灶。 CT平扫呈略高密度,增强后明显强化。
CT平扫
动脉期
病理
原发性者绝大多数为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 瘤,T细胞极为少见。
继发性者可为霍奇金淋巴瘤。 组织学上淋巴瘤细胞的生长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围着血管向外浸润形成袖套状结构; 另一种是肿瘤细胞呈弥漫性浸润生长。 肿瘤无包膜,边界多不清楚。
脑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无明显新生肿瘤血 管,肿瘤周围的血管壁明显破坏导致脑血 管屏障严重受损。
50
男 , 岁 , 小 脑 蚓 部 及 左 侧 额 颞 叶 多 病 灶
MR-0046887,女,46岁,间 歇性头痛3年,加剧6天伴呕吐
医学交流课件: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磁共振诊断
脑淋巴瘤 的MR PWI
• 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成像是一种快速 的MRI技术用于评价颅内血流灌注情况,通 过相对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 MTT)、清除率、摄取分数、相对脑血流 量(rCBF)等参数,可以提供血管内皮增生
、血管密度、血管生成等病理生理学信息 。
脑淋巴瘤的MR PWI表现
其余少数为其它结外淋巴瘤,包括T细 胞淋巴瘤(约占5%),淋巴浆细胞淋 巴瘤,滤泡性淋巴瘤, NK/T-细胞淋巴 瘤,Hodgkin淋巴瘤,粘膜相关性淋巴样 组织的结外边缘带淋巴瘤(简称MALT 淋巴瘤)等。
PCNSL为一种少见恶性肿瘤
PCNSL约占原发脑恶性肿瘤的6%,占全身 淋巴瘤的1-2%。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有免疫能力者发病高 峰为50-60岁,免疫低下者好发年龄为30 岁左右。 PCNSL预后不佳,近年来开发的放、化 疗医治,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 长了患者生命。因此,定性诊断十分重要。 不作活检时,主要依靠影像诊断。
PCNSLs
0.547
high-grade gliomas 0.470
• ADC avg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1)
TDLs
1.362
PCNSLs
0.990
high-grade gliomas 1.216
淋巴瘤
肿瘤样脱髓 鞘
• 高级别胶质 瘤
PBL的病灶形状
病灶形状:
①圆或类圆形,最多见。 ②不规则形,次多见; ③条带形,最少见,为肿瘤沿白质 纤维浸润所致。
PBL的病灶轮廓
病灶轮廓:
①光滑、整齐,较多见。 ②分叶状、不规则状,次多 见。
典型PBL的MRI表现
颅内淋巴瘤影像诊断PPT课件
• Secondary: metastases to the nervous system in lymphoma affecting other organs
11
PCNSL: Epidemiology
• Once rare (~1%), now becoming increasingly more common
25
90-year-old woman with normal immune status who presented with right-
sided weakness and difficulty finding words.
•Axial T2-weighted MR image shows ill-defined T2 hyperintensity (arrows)
CASE DISCUSSION
WANG LIJUN 2008-7-14
1
• Case 1: Female, 66y
2
• Case 1: PLAIN MRI
3
• Case 1: POST-CONTRAST MRI
4
Case 2: F 66Y
5
• Case 2: POST-CONTRAST MRI
– Head CT detects most lesions (~90%) – Brain MRI may detect lesions missed on CT
15
Diagnosis
• Primary lymphoma may arise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the brain
22
50-year-old immunocompetent man with primary CNS non-Hodgkin's Bcell lymphoma. • Axial T2-weighted MR image shows infiltrative hyperintense mass expanding genu and splenium of corpus callosum in butterfly pattern. • contrast-enhanced axial T1-weighted MR image shows homogeneous enhancement of lesion.
11
PCNSL: Epidemiology
• Once rare (~1%), now becoming increasingly more common
25
90-year-old woman with normal immune status who presented with right-
sided weakness and difficulty finding words.
•Axial T2-weighted MR image shows ill-defined T2 hyperintensity (arrows)
CASE DISCUSSION
WANG LIJUN 2008-7-14
1
• Case 1: Female, 66y
2
• Case 1: PLAIN MRI
3
• Case 1: POST-CONTRAST MRI
4
Case 2: F 66Y
5
• Case 2: POST-CONTRAST MRI
– Head CT detects most lesions (~90%) – Brain MRI may detect lesions missed on CT
15
Diagnosis
• Primary lymphoma may arise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the brain
22
50-year-old immunocompetent man with primary CNS non-Hodgkin's Bcell lymphoma. • Axial T2-weighted MR image shows infiltrative hyperintense mass expanding genu and splenium of corpus callosum in butterfly pattern. • contrast-enhanced axial T1-weighted MR image shows homogeneous enhancement of lesion.
脑部肿瘤的影像学PPT课件
• CT增强扫描50%~80%呈明显均匀或
不均匀强化,单环或多环状强化,囊变 坏死区不强化;
• MRI:1、肿瘤多呈不均匀的长T1、T2 信号,多有囊变;
•
2、肿瘤出血时,血肿与囊变处
可形成液平面;
•
3、能清晰显示内听道内的肿瘤,
以T2显示最好;
•
4、注射Dd-DTPA后肿瘤实质
部分明显强化,囊变处不强化。
• (一)胶质瘤(glioma)
• 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属脑内肿瘤,占 颅内肿瘤40%。包括星形细胞瘤、少枝胶 质细胞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等,最 常见者为星形细胞瘤。
• 星形细胞瘤(astracytoma):占颅内肿瘤的 30%—35%,又分为星形细胞瘤、间变型及多 形胶母三个亚型。肿瘤分级采用4级分类法, Ⅰ、Ⅱ级偏良性,Ⅲ、Ⅳ级为恶性,现在国际 上倾向于三分法:既: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星 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组织学分型有纤维 型、原浆型、肥胖型和间变型。成人多发于大 脑半球,儿童多见于小脑。星形细胞多呈浸润 性生长,无包膜,与正常脑质分界不清,肿瘤 常有囊变,囊内有肿瘤结节,恶性者易发生坏 死和出血,血管形成不良,可见钙化。
池。较大的肿瘤因缺血或出血而发生中心坏 死或囊变。偶可钙化。临床表现有压迫症状, 如视力障碍、垂体功能低下、阳痿、头痛等。 内分泌亢进的症状:泌乳素(PRL)腺瘤出现 闭经、泌乳、生长激素(HGH)腺瘤出现肢端 肥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出现 Cushing综合征等。
[影像学表现]
• X线:平片显示蝶鞍扩大,前后床突骨质吸 收、破坏,鞍底下陷,偶尔可见鞍内钙化。 部分病例可见颅高压征象及颅骨增厚等。
脑膜瘤钙化
顶叶脑膜瘤
三、听神经瘤(acoustic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磁共振表现 ppt课件
分子在组织内的扩散能力,而扩散的主要贡献来自 于
细胞外的水分子。
PPT课件
21
有作者通过测量中枢神经淋巴瘤的细胞密度 以及细胞核与细胞浆的比值与ADC的相关性发 现,ADC值与淋巴肿瘤组织的细胞核/细胞浆比呈负 相关。
PPT课件
22
由于淋巴瘤具有较高的细胞密度,因此淋 巴瘤组织细胞外间隙明显减少,水分子弥散 运动呈降低的改变。
PPT课件
10
文章内容主要包括五大方面
一、PCNSL的好发人群、好发部位;
二、PCNSL的影像病理及生长特性;
三、PCNSL的MRI表现,包括
1、PCNSL常规MRI信号特点
(T1WI、T2WI、FLA IR)
2、功能MR特点,包括:
(DWI、MRS)
PPT课件
11
四、鉴别诊断(胶质瘤、转移瘤等) 五、作者总结归纳,得出观点
PPT课件
25
Lac 升高与肿瘤组织的无氧代谢有关,此外,肿瘤局
部低灌注以及局部微循环障碍也是造成Lac升 高的原因。
Lip 升高可能与PCNSL富含脂质以及局部有小的
坏死有关。高L ip峰被认为是淋巴瘤的特征性 改变
PPT课件
26
四、 PCNSL的鉴别诊断
胶质瘤: 在无坏死的胶质瘤很少出现Lip峰,可以作为 鉴别的一个指标。
PPT课件
8
概述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 PCNSL)是一种仅 局
限于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的非霍奇金氏淋巴
瘤。约占所有原发性脑肿瘤的1%(有的文献报道占
2%,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PPT课件
脑肿瘤的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广泛,血脑屏障受损重,肿瘤T1加权呈混杂信 号,以低信号为主,间杂更低、更高信号,T2
加权混杂性高信号,肿瘤坏死灶和灶周水肿信
号,强化明显,坏死灶不强化。恶性度越高,
T1和T2值越长,囊壁和壁结节强化愈明显。
•
-
29
三脑室后部胶 质瘤
-
30
右颞恶 性星形 细胞瘤
(VI级)
-
31
多形 胶质 母细 胞瘤
•
-
15
影像学表现
• 1.颅骨平片:主要观察颅高压和肿瘤定位征。 • 2.CT表现: • (1)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平扫多为脑内边
界较清的低密度灶,可见斑点状高密度钙化灶, 瘤周水肿轻,占位效应轻,病灶轻微强化或不 强化。
-
16
平扫
左额叶良性 星形细胞瘤
增强扫描
-
17
-
18
-
19
-
20
-
-
26
恶性胶质瘤CT表现
-
27
-
28
• 3.MR表现:
• (1)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T1加权呈低信号,
T2加权呈高信号,信号强度均匀,由于血脑屏
障受损轻,水肿轻、占位效应轻,肿瘤无强化
或强化轻。
• (2)高度恶性星形细胞瘤:由于肿瘤发生间
变,细胞密度及多形性增加,肿瘤血管增多以
及瘤内大片坏死、出血而占位效应明显,水肿
桥小脑角、大脑镰或天幕,少数位于脑
室内。组织学分为合体型、纤维型、过 度型、沙粒型和成血管细胞型。
-
35
• [影像学表现] • CT表现:
• 1、平扫:(1)肿瘤呈均匀高密度(占
75%)、等或低密度,边界清
影像科经典读片脑淋巴瘤课件
手术治疗:切除肿瘤,缓解症状
放射治疗:局部放疗,控制肿瘤生长
化疗:全身化疗,抑制肿瘤生长
靶向治疗:针对特定基因或蛋白进行治疗,提高疗效
免疫治疗:激活免疫系统,增强抗肿瘤能力
综合治疗:多种治疗方法联合使用,提高疗效和生存率
脑淋巴瘤影像学读片要点
观察病变位置:脑淋巴瘤通常发生在大脑半球、小脑、脑干等部位
03
肿瘤扩散:PET-CT可以显示肿瘤的扩散情况,有助于判断肿瘤的分期和预后。
04
治疗效果评估:PET-CT可以显示治疗前后肿瘤的变化,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05
脑淋巴瘤诊断标准
影像学表现:脑部肿块,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1
病理学检查:淋巴瘤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检查阳性
2
03
病例4:患者女性,30岁,头痛、头晕,CT显示脑膜瘤,MRI显示脑淋巴瘤
04
病例5:患者男性,70岁,头痛、恶心,CT显示脑膜瘤,MRI显示脑淋巴瘤
05
病例6:患者女性,50岁,头痛、呕吐,CT显示脑膜瘤,MRI显示脑淋巴瘤
06
01
继发性脑淋巴瘤:起源于其他部位的淋巴瘤,通过血液或淋巴管转移到脑部
02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最常见的脑淋巴瘤类型,占脑淋巴瘤的50%以上
03
滤泡性淋巴瘤:占脑淋巴瘤的20%左右
04
套细胞淋巴瘤:占脑淋巴瘤的10%左右
05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滤泡性淋巴瘤:占脑淋巴瘤的80%以上
06
脑淋巴瘤临床表现
脑淋巴瘤PET-CT表现
脑淋巴瘤PET-CT表现:PET-CT是脑淋巴瘤诊断的重要手段,可以显示肿瘤的代谢活性和形态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4 矢状位 T1WI增强扫描示左额叶半圆形强化病灶,边缘
强化更明显,缺口指向硬膜面。(半月征)
3/31/2021
脑部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疗
3
典型征象
图5 轴位 T1WI增强扫描示胼胝体压部病灶呈蝶翼状明 显强化,边缘强化更明显。(蝶翼征)
图6 CT增强扫描示额叶病变呈握拳样强化。(握拳征)
3/31/2021
脑部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疗
4
典型病例
3/31/2021
脑部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疗
5
脑大B细胞淋巴瘤
女,72岁。意识障碍一月。
3/31/2021
脑部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疗
6
3/31/2021
脑部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疗
7
3/31/2021
脑部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疗
8
左额叶弥漫性大B细胞来源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概述
PBL一种少见的颅内肿瘤,约占全部颅内 肿瘤的1%左右。指仅局限于脑内的非霍奇 金淋巴瘤,以B细胞型为主,T细胞型罕见。
PBL可发生于颅内任何区域,好发于邻近蛛 网膜下腔的脑表面、中线两旁的深部脑实 质及脑室周围。病灶囊变范围较小,钙化 罕见。肿瘤增强时实质部分从周边开始向 中央呈均一明显的强化,囊变部分不强化。 病灶经强化后边界更清楚。
25
3/31/2021
脑部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疗
26
3/31/2021
脑部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疗
27
3/31/2021
脑部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疗
28
颞叶非霍奇金淋巴瘤
男,50岁。术后病理确诊非霍奇金淋巴瘤。
3/31/2021
脑部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疗
29
3/31/2021
脑部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疗
16
3/31/2021
脑部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疗
17
胼胝体膝部淋巴瘤
女,51岁。头痛、头晕半月。
3/31/2021
脑部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疗
18
3/31/2021
脑部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疗
19
3/31/2021
脑部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疗
20
3/31/2021
脑部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疗
女,60岁因头痛、头晕行CT检查,“脑部 肿瘤疑胶质瘤” 。
3/31/2021
脑部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疗
9
3/31/2021
脑部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疗
10
3/31/2021
脑部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疗
11
右基底节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女,45岁,无意发现口角歪斜舌伸左偏半月 余,头痛进行性加重5天。MR平扫疑胶质瘤。 术后病理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3/31/2021
脑部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疗
34
鉴别诊断
2、胶质母细胞瘤:CT平扫胶质母细胞瘤常 为低密度或等密度,肿瘤内可有钙化,有 明显瘤周水肿,增强扫描常不均匀强化, 有时环状强化且有壁结节。
3/31/2021
脑部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疗
35
3/31/2021
脑部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疗
30
额颞叶淋巴瘤
女,70岁。
3/31/2021
脑部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疗
31
3/31/2021
脑部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疗
32
脑淋巴瘤影像表现
(1)肿瘤形态以团块状多见;大小不定;好发于 脑表面及中线附近脑实质内。(2)平扫时实性部 分CT为稍高密度,MRI呈T1WI呈等、低信号, T2WI以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多见;囊变范围较小, 多呈斑点、斑片状,CT呈低密度,MRI呈长T1长 T2信号。钙化罕见。(3)增强扫描肿瘤出现结节
21
右小脑淋巴瘤 男,71岁。手术后病理确诊脑淋巴瘤。
3/31/2021
脑部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疗
22
3/31/2021
脑部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疗
23
3/31/2021
脑部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疗
24
脑实质多发淋巴瘤
女 ,36岁。以头痛3月,癫痫发作一次。
3/31/2021
脑部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疗
状、握拳状、团块状强化,边缘多有“棘状” 突起及分叶,出现 “缺口征”、“尖角征”及
“脐凹征”,囊实性病灶囊性部分周边可见线样 强化。(4)肿瘤周围有轻、中度水肿带。
3/31/2021
脑部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疗
33
鉴别诊断
1、脑膜瘤:单发的均匀强化的与脑表面接触的淋 巴可酷似脑膜瘤,两者CT与MRI所见相似,脑膜 瘤瘤体增强效应较淋巴瘤更明显,MRI多方位扫 描重建图像可显示瘤体与脑膜的关系密切,MRI 可见脑外肿瘤的特征,T2WI上邻近蛛网膜下腔增 宽,肿瘤周围有高信号的脑积液包绕,增强可见 脑膜尾征,此有利于对脑膜瘤的诊断;另外二者血 管造影表现不同,脑膜瘤染色均匀呈雪团状,而 淋巴瘤与此相反,可资鉴别。
3/31/2021
脑部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疗
12
3/31/2021
脑部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疗
13
右颞枕叶淋巴瘤 女,48岁。
3/31/2021
脑部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疗
14
3/31/2021
脑部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疗
15
左额叶淋巴瘤
女,55岁。
3/31/2021
脑部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疗
3/31/2021
脑部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疗
1
典型征象
图1 轴位T1WI增强扫描示右枕叶不规则团块状强化 病灶,有切迹及棘状突起。(棘征)
图2 矢状位T1WI增强扫描示右豆状核3/31/2021
脑部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疗
2
典型征象
图3 冠状位T1WI增强扫描示右小脑半球不规则团块状强化 病灶,紧贴小脑幕生长,有分叶,硬膜明显强化。(分叶征)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