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既然物理网络只是一个通信载体,自己又不专业、管不好,而信息资源是信息社会最基本的战略资源,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又必须行业、单位自己建设、研究,并且是自己最需要的,那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如果不是信息资源、信息服务还能是什么呢!还能把物理网络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和重要成就来看吗?
诚然,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各个单位、学校大多自己建了园区网络,而且不少单位不管是否需要,在不断翻新网络追求着豪华、时髦。他们却很少愿意在信息资源、信息服务上投资和努力。信息资源与信息服务建设被严重忽视了。要知道,可以买来世界上最贵的交换机、服务器,但是却买不来师生需要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就像不能说学校有了十万亩土地,就理所当然是世界最好的大学一样,也不会因为买了个最牛的交换机就可以吹牛说取得了信息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这只会被人笑话。遗憾的是,如今仍然有不少人在引人发笑,我们已经笑得有点麻木了!
三、关于信息化促进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这里有两个问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信息化能不能促进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学校是干什么的第一是教书育人,第二是科学研究,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更好地教书育人。所以毫无疑问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教学、科研。那么信息化可不可以对教学、科研产生积极的影响呢?当然可以。国外已经证明这一点,但是在国内则不然。
首先是在理论上不承认“信息化促进学校核心竞争力提高”的命题。近两年,笔者遇到一些致力于“信息化促进学校核心竞争力提高”研究的人,他们把论文投到国内在信息系统、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核心期刊,送审后专家们持否定意见(不是文章本身),认为这不能成为理论,没有意义。这一方面反映了某些专家的霸道和浅薄,不允许不同观点发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学校在信息资源建设的研究上做得太少。
其次由于大多学校在信息资源、信息服务建设方面进展甚微,师生得不到有效的信息服务,缺少有效的信息资源,所以对“信息化促进学校核心竞争力提高”没有什么感觉。
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根本的办法就是加强信息资源与信息服务建设。正因为信息化在促进学校核心竞争力提高上还远远不够,我们才要不断深化信息资源与信息服务建设,才能给师生提供良好、有效的信息服务。比如:利用信息化对师生教学进行跟踪服务,为科研提供信息跟踪服务等等,这些都需要高质量的信息资源做后盾。而做好了这些服务,就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学质量、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四、结语
不管从哪一方面来看,我们都迫切需要改变信息化建设重硬件轻信息资源的观念,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把信息化建设推向前进。信息化建设绝不等于建网!筅
教育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正推动着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的全面创新和深刻变革。为了全面掌握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状况,在2008年度教育部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及政策研究重大课题“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研究”中,特设置教育信息化现状调研子课题,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进行全面调研。
高校信息化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
蒋东兴1,宓詠2;郭清顺3
(1.清华大学,北京100084;2.复旦大学,上海200433;3.中山大学,广东广州510275)
摘要:高校信息化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当前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高校信息化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当前信息化进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依据对于全国高校信息化的抽样调查结果,分析了我国高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宏观政策与微观措施两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校级统一信息系统IT治理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5-0027-04
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筅
2008年6月-9月,教育部科技司组织对全国10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校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范围包括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湖南省、湖北省、陕西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云南省、吉林省等10个省市自治区的全部高校。调查内容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及应用情况、资源建设及应用情况、应用系统建设及应用情况、标准规范建设及应用情况、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情况等五方面的客观数据调查,以及学校和信息化部门情况分析、学校信息化应用情况分析、学校信息化的实施效果和评价等三方面应用效果的主观感受调查。本文即是根据此调研结果对高校信息化进行的分析。
一、我国高校信息化发展状况调研
本次调研有效回收《中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问卷335份(每校一份),《中国高校信息化应用效果》问卷825份(320所学校),回收率分别为49.56%和47.34%,下面是主要的统计数据。
1.基础设施建设及应用情况
调研高校已经全部建成了校园网络,校园网在学生宿舍、教学、科研与管理楼宇的覆盖率达到85.32%,学校无线网覆盖学校公共区域的比例达到15.82%,学生人均信息点数达0.59个;校园网主干带宽达到1391.64Mbps,出口带宽均值为365.26Mbps,出口带宽利用率为74.58%。拥有10万元以上的服务器的数量平均每所高校为5.77台,其中“211”高校31.84台,普通本科院校5.39台,专科院校0.86台;拥有个人电脑的数量平均每所高校达到3214.77台,其中“211”高校12076.46台,普通本科院校3804.93台,专科院校1159.14台;从学生拥有的个人电脑比例来看,平均每所高校34.03%的学生都拥有个人电脑,其中“211”高校达58.47%,普通本科院校为35.69%,专科院校只有28.34%。多媒体教室比例各类高校差不多,平均为44.4%。
2.数字资源建设及应用情况
图书馆电子资源以电子期刊和电子图书为主,电子期刊平均104.7万份,电子图书平均32.2万册;已加入国家或地方网络图书馆的学校达46.2%;图书馆电子资源购置经费校均68.99万元。在教学资源方面,44.2%的学校提供了专用的教学资源编辑软件,45.9%的学校有统一的教学资源制作规范;53.4%的学校建立了全校统一的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校均教学资源的容量为486.98GB。在科研资源方面,仅22.8%的高校提供支持科研项目的专业工具软件;仅10.5%的高校建立了可服务全校的高性能计算系统;仅14.9%的高校有大型仪器设备的网上信息查询或预定。在管理信息资源方面,92.5%的高校建立了学生信息数据库,88%建立了财务信息数据库,86.6%建立了教职工信息数据库,83.6%建立了设备资产信息数据库,47.6%建立了科研项目信息数据库。
3.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情况
在基础应用方面,70.8%的高校建立了电子邮件系统,37.1%的高校建立了校园公告系统(BBS),60.2%的高校建立了校园一卡通系统;26.6%的高校统一提供了网上个人存储空间,42.3%的高校提供了校内信息资源搜索工具。在教学应用方面,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平均为53.36%;有52.7%的学校有统一建设的网络教学或辅助教学平台,校均采用网络(辅助)教学平台的课程数为117.99门。在科研应用方面,只有18.7%的学校建立了科研项目协作交流平台,有21.9%的学校建立了不同程度的科研知识共享平台。在电子校务应用方面,85.5%的学校建立了服务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等方面的电子校务系统,其中30.3%的学校实现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人事管理和财务管理等主要校务的信息化,8.9%的学校建立了集成、统一的校级管理信息平台。
4.标准规范建设与应用情况
有52.9%的学校在信息编码标准制定中应用国家或行业数据标准,有43.9%的学校建立了统一的信息编码标准。信息编码在学生管理方面的应用最高(达91.9%),其次是教职工管理(79.7%)和教学管理(77.2%),之后是资产管理(64.2%)、财务管理(61.0%)、学校概况(52.8%)、办公管理(52.0%),最低的是科研管理(低至28.5%)。
5.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情况
只有39%的高校有单列信息化规划,45%的高校分散在总体规划中,16%的高校无成文的信息化规划。有37%的高校将信息化经费预算单列为全校统筹信息化预算,40%的高校纳入各部门分项预算中,23%的高校没有成文的信息化预算。调研高校的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总额年均达到851.49万元,年度运行维护费为104.76万元,培训及研究经费为24.2万元。65%的高校定期对人员进行信息化技能培训,年均参加学校组织的信息化培训的人次达到188.36人次。信息化建设、管理与服务队伍平均为19人。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我国高校信息化还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在不同省市、不同类型学校间差距较大。网络运行安全保障系统尚未形成,仅有41.67%的高校建有网络故障实时报告系统,近一半的高校没有建立信息过滤系统,仅有48.66%的高校建有入侵检测系统,仅有19.78%的学校具有自动锁定跟踪功能,自动反击功能只有12.09%;只有4.4%的高校通过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