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虚拟环境与现实社会良性对接的青少年成长研究_翟瑞

合集下载

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研究

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研究

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而网络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青少年们在网络上进行社交活动的频率越来越高,这也引发了人们对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影响的关注。

研究表明,网络社交不仅可以帮助青少年扩展社交圈,提升社会技能,还可以促进情感交流和认知发展。

网络上也存在着虚拟身份、信息泄露等问题,给青少年的社会化带来一定的挑战。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网络社交的普及,青少年在网络上的行为也日益复杂多样。

他们可能会受到网络暴力、虚拟身份带来的身份认同困扰等问题的影响。

深入研究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这一群体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建议。

这也是本文研究的背景和动机所在。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究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分析网络社交在青少年社交行为中扮演的角色,探讨网络社交对青少年社会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为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网络在青少年社会化中的作用机制,揭示网络社交对青少年人际交往、情感表达、社会认同等方面的影响模式,从而为教育和家庭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引导青少年正确利用网络平台,培养健康的社会化能力,增强青少年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本研究旨在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推动构建健康网络环境,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积极、健康、和谐的成长。

1.3 研究意义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社会化过程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成为了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探究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研究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有助于了解当代青少年的社会化现状。

随着社交媒体的盛行,青少年的社会化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面对面交流逐渐被网络社交所取代。

通过研究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可以清晰地描绘出青少年的社会化特点和趋势。

虚拟社交平台的流行对青年人的成长利大于弊总结陈词

虚拟社交平台的流行对青年人的成长利大于弊总结陈词

三辩总结陈词谢谢主席,大家好!(直到对方的最后的陈词结束,他们都没有向我们解释一些逻辑。

第一,既然虚拟世界已经是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什么虚拟社交平台上的成长就不算是成长?第二,为什么交流广度的增加就不算是增加,偏偏只有交流深度的增加才是增加?难道从0到1不是增加,从1到2才算增加吗?)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在一张白纸上涂上一个黑点,大部分人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在那个黑点上,而忽视了周边的白色。

这说明看待事物时,我们容易被少数的缺陷、污点所吸引从而忽略了事物的主体特性对于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来讲,没有人能够离开虚拟世界,在我们成长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享受着虚拟社交平台所带来的更快捷的交流方式,更广阔的交际对象,更多元的交流内容。

但是我们可能真的是太过于习惯而忽视了这些好处。

就像现在我们不会觉得跟千里之外的家人朋友随时随地的聊天是一件多么难得的事情,虽然在以前,这至少就需要高昂的长途电话费;我们也不会觉得在网上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虽然在过去,大家都是觉得人生难得一知己;我们同样不会觉得在第一时间知晓天下大事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情,虽然在以往,我们要等待每天的新闻联播。

所有的这些大家都觉得太稀疏平常了,也许这本身就意味着成长。

另外对方辩友今天所说了很多弊端,却不能论证弊大于利,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把一些弊端强加因果,生搬硬套,(比如粗暴的把使用手机等同于使用虚拟社交平台)。

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实际存在的弊端,比如说低俗信息,虚假消息的存在,我们却可以也正在不断通过规范制度和教育引导来解决。

但是,虚拟社交平台快速、便捷、多元、自由的这些特征,却是其他旧事物不能取代的。

既然弊端可以规避,而优点无法替代,这难道不是利大于弊吗?其实我们今天讨论辩题的现实意义就在于,面对虚拟社交平台这样一个新事物的流行,它给我们青年人的成长造成了复杂而深刻的影响,这里面有利也有弊,所以我们到底是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它呢?这让我想起100多年前清朝人看见火车运行,他们恐惧至极,认为火车的轰鸣声打扰了地下祖先的灵魂,于是把铁轨拆得一干二净,最后英国的坚船利炮打开的中国的大门。

虚拟网络背景下高中生健康心理的塑造研究

虚拟网络背景下高中生健康心理的塑造研究
高中阶段学习压力大袁父母尧老师对学生学习的关注较多袁形成了 野高势位冶袁学生认为自己处于野低势位冶遥 这种心理的落差袁急需得到释 放遥 而互联网对于一切网民来说没有阶层之分袁任何人都可以野畅所欲
. Al言l冶袁并R且i不gh受t时s间和R空e间se的r限v制e袁d可.以随时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袁获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袁网络制作内容及其展现形式不断改进袁翔实 的文字材料尧生动的影视图像尧悦耳的音乐旋律尧友好的界面形象及巧 妙的连接机制袁都对高中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遥 而新颖刺激尧参与性极 强的网络游戏更是让学生产生难以抗拒袁越来越多的学生沉迷于网络袁 形成野网瘾冶遥 野网瘾冶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袁消磨了学生的意志和 毅力袁失去了学习和生活的兴趣袁导致学生情绪低落尧思维迟钝遥 这种 脱离现实生活袁生活在虚幻世界的生活袁往往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袁对 现实生活抱有不满和失望的情绪袁这些都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严 重的损害遥 2.3 沟通靠网络袁形成自我封闭的心理
学校要根据高中生的需求袁举办学生喜爱的活动袁调动学生积极 性袁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遥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袁创造良好的校园 文化氛围袁充实高中生的业余生活袁避免课余时间无所事事袁避免学生 把精力都放在网络上遥 学校要开展多种业余活动袁主动填充学生的课 余时间袁使学生在课余时间远离网络遥 在家庭里袁父母尽量避免在孩子 学习时间上网袁以免给孩子暗示尽快完成好作业便可遨游网络袁作为 学生家长应主动管控网络袁起到带头作用遥 在学生完成学习的空余时 间袁家长主动设计孩子的活动袁让学生走出家庭袁避免野宅在家中冶遥
3 高中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对策
3.1 因势利导袁疏导为先 智能手机的普及袁使上网无处不在袁高中学生野网民冶越来越多遥
野网络是把双刃剑冶袁一方面袁有些学生有比较强的自控力袁可以合理利 用网络资源袁也为高中生的心理发展带来很多积极的影响袁另一方面 有些学生自控能力相对较差袁容易沉迷网络无法自拔袁存在诸多消极 隐患遥 面对这一现象袁教师尧家长必须转变传统的心理教育观念和模 式袁不能一味的野堵冶袁认为关掉网络尧没收学生手机才放心遥 这种简单 的管理方式将学生化为监管对象袁双方互不信任袁容易引发学生的逆 反心理遥 老师尧家长应学会尊重学生野网民冶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网络袁 帮助他们正确使用网络袁而不是仅停留在说服尧说教或灌输遥 3.2 监控不良信息源袁净化网络空间

网络发展对青少年的影响研究实践报告

网络发展对青少年的影响研究实践报告

网络发展对青少年的影响研究实践报告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青少年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媒介驯化·时空节奏——虚拟现实媒介与青少年用户的互构研究

媒介驯化·时空节奏——虚拟现实媒介与青少年用户的互构研究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理论探索94 传媒∷MEDIA 2021.1(上) 媒介驯化·时空节奏——虚拟现实媒介与青少年用户的互构研究文/蔡竺言摘要:青少年是虚拟现实媒介的核心用户,数字化生存已成为其生活常态。

本文从媒介技术和日常生活多重嵌套的现实背景出发,尝试探讨虚拟现实技术研究与青少年用户研究的一种新视角。

新媒介研究需要突破虚拟现实的伦理困境及竞争叙事逻辑,从媒介技术与媒介用户的互构逻辑出发,通过时空节奏分析呈现出青少年的媒介驯化过程,从而进一步讨论网络新生代的数字化生存模式问题。

关键词:虚拟现实 青少年 伦理 媒介驯化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理念始于20世纪60年代,到了21世纪初逐渐从尖端科学发展成为大众化传播媒介。

虚拟现实理念泛指由电脑网络形成的各种文本性或图像性展示所建构的世界。

从技术应用层面而言,它包括了VR、AR、MR、裸眼3D、虚拟漫游、仿真和全息投影等分支。

作为数字原住民(Digital Natives),今天的青年及少年群体主动拥抱此类新技术,积极接触虚拟现实游戏、虚拟现实新闻、虚拟现实电影等应用,构成虚拟现实媒介的核心用户。

一、虚拟现实的伦理困境与竞争叙事逻辑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日渐广泛,然而在伦理层面,它却长期遭受着一种负面评判,即要求虚拟现实所激发的体验或情感必须是“健康”“正确”的,尤其是对于未成年用户而言。

所谓的“健康”“正确”,是指它必须有利于人们对现实世界的合理探索与诠释,而不能对真实生活进程或切实人际交往造成干扰。

如鲍德里亚对模拟和仿像(simulation and simulacrum)的批判——认为媒体所建构的超现实遮蔽了人们对真实事件的认识,发生在真实世界的战争成为一场视觉奇观,由此激发了诸如“海湾战争从未发生过”的反讽。

建立在这种伦理批判基础上,多年来的虚拟现实媒介或沉浸化传播研究,倾向于把媒介使用放置在与日常生活相对抗的位置,多遵循着竞争的叙事逻辑。

从虚拟中回归现实中职生转化案例——一位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无法自拔的后进生的转化

从虚拟中回归现实中职生转化案例——一位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无法自拔的后进生的转化

从虚拟中回归现实中职生转化案例——一位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无法自拔的后进生的转化发布时间:2021-06-17T16:42:31.37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5月下作者:张励何亮[导读]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许多青少年被五彩缤纷的网络虚幻世界所吸引,由于认知水平和辨别能力的缺乏,大部分青少年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以致于身心健康受到影响,严重的产生心理病变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成都市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张励何亮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许多青少年被五彩缤纷的网络虚幻世界所吸引,由于认知水平和辨别能力的缺乏,大部分青少年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以致于身心健康受到影响,严重的产生心理病变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所以,帮助他们脱离虚幻正视现实,引导其健康成长,刻不容缓。

下面就如何帮助中职生戒掉网瘾谈自己的做法与思考。

一、案例介绍薛某,男,15岁,高一学生,智力正常,对学习不感兴趣,成绩极差,性格孤僻,撒谎成性。

沉迷网络游戏与网络小说,上课目光呆滞,喜欢睡觉,一天睡五、六节课,任课教师对此也无计可施;沉默寡言,易暴易躁,让人捉摸不定,经常与同学发生口角,导致同学们都怕他、远离他;无视班规校纪,犯了错误爱撒谎、狡辩,不认错,不改正,给班级管理带来难度。

二、案例分析经过与该生初中班主任、初中同学、学生父亲多方了解到,该生在初三时就已上网成瘾,已分不清虚拟与现实,喜欢在虚拟中逃避现实,在虚拟中找成就感。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家庭教育中父爱的缺失与隔代过分的溺爱在薛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虽然判给了父亲,但基本上是爷爷奶奶带大的。

父母离婚不久爸爸再婚,并给薛某添了个妹妹,导致孩子心理失衡,觉得父亲偏爱妹妹不爱他;父亲平时忙于挣钱养家,与薛某交流少之又少,父亲一味的满足其物质要求而忽略了对其成长的关爱,初二时应薛某要求,给其买了一部手机,从此手机就成了薛某的全部;爷爷奶奶怜其父母离异,也比较宠爱他,事事都顺着他。

关于网上虚拟组织对青少年影响研究的调查报告

关于网上虚拟组织对青少年影响研究的调查报告

关于网上虚拟组织对青少年影响研究的调查报告前言:参加者:侯秉树实践主题:网上虚拟组织对青少年影响研究时间:2月8号形式:网络现将此次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活动内容:通过网络从各角度调查网上虚拟组织对青少年影响二、调查资料:针对网上虚拟组织进行调查三、调查结果目前网上虚拟组织现状:由于互联网基础平台和基于互联网的交流、联系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互联网内容的极大丰富,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网上虚拟组织已经无所不在。

网上虚拟组织都是由在某方面有共同语言和爱好的人自发形成的,按组织管理紧密程度可分为四种形式:1、脱胎于最初BBS一类的虚拟组织,这类组织是最松散的,而且完全是基于网络进行交流和讨论,一般不会组织任何线下活动。

这类虚拟组织一般会向门户网站转变,有潜在的较大影响力,但总数呈下降态势。

例:斗牛士/,成员及访问者主要是关注信息技术的人,目前注册用户数超过50万人,网站全球排名1367名,此网站目前在信息产业、尤其是游戏行业影响力很大。

由于此类组织关注的内容倾向于学术方面,所以很少有负面影响。

2、基于某种共同爱好、只是部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开展线下活动而组建起来的虚拟组织。

此类虚拟组织管理比较松散,总数缓慢发展。

例:绿野(/),主要由喜爱户外活动的人构成,目前注册用户数43494人,网站全球排名13844名。

由于此类组织关注于某些正常的爱好,也很少有负面影响。

3、以共同使用的某种即时通讯工具为手段,基于朋友、亲戚、战友、校友或者某种共同爱好等关系建立起来的虚拟组织。

例:腾讯QQ()的“群”,就是按亲友等类型由用户自发创建的虚拟组织,由于技术限制,目前每个虚拟组织最多容纳200人,但可以用树型管理方式组织起无数人。

目前腾讯QQ注册用户数超过3.5亿人,同时在线人数超过1000万人,“群”数量超过1000万个,拥有潜在的巨大影响力。

目前大部分“群”的创建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更方便的开展工作,或者为了偶尔交流或亲朋好友偶尔的联系,这类虚拟组织有着明确的目的性,管理模式比较紧密,发展势头很猛。

虚拟社交网的流行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利大于弊 四辩陈词总结

虚拟社交网的流行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利大于弊 四辩陈词总结

谢谢主席,再次问候在场各位。

虚拟网络社交所带给我们春风化雨式的便捷生活方式,对于思维活跃的青少年而言,益处是十分明显的:我们从QQ上联络亲情友情、利用微博平台记录生活点滴、在乐乎上参与话题讨论,知乎上对于各类专业话题的热烈讨论中闪现真知灼见,甚至是你在刷某部剧时弹幕上一闪而过的贴切吐槽......它满足了青少年探知世界的欲望、密切社会交往的需要,每时每刻都是那么的精彩纷呈。

今天对方辩友一个劲向我方宣扬,这种碎片化的虚拟社交网对于青少年成长的毒害。

首先,在谈论今天的辩题前,我们要先将对于“虚拟”二字的不信任观点暂时摒弃。

那么,问题来了——青少年在利用虚拟社交网站的同时忽略了面对面的人交往了吗?就如我方二辩之前提到的,80%的青少年在调查中表明他们并不会在使用QQ、微信的同时忽略正常的人际交往,虚拟与现实结合的社交模式是当代的理智选择。

虚拟社交网站会向青少年灌输不良思想吗?我们可以看到,常用社交网的页面,如QQ、豆瓣、微博、贴吧,都是比较干净的,即使是部分的植入广告也都会排除可能毒害青少年心灵的不良内容;同时,身为十多岁的青少年也应当已经树立起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有正确的辨识能力,看到不良信息时自觉忽略,而不是由此被勾起了心底的“兽性”。

虚拟社交网站的碎片化信息阻碍了青少年深度思考的能力了吗?对于自身有学习任务的青少年而言,社交网站本来就是作为能够高效利用碎片化时间的现代沟通交流模式而流行的。

所以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显然应该贡献给学业,而这正是留给青少年深度思考的时间。

对于一个叫嚷着“社交网站毁了我的宁静生活”的人,他的理智大概就是像风、像雾、又像雨——是不自制使他沦为了成了互联网的附庸。

xxxxxxx(视临产情况删补以上归谬观点)下面请允许我再一次总结我方观点:首先,虚拟社交网的流行有利于青少年思想上的成熟与先进,我想这点不用我过多赘述了,社交网站是一只“天眼”,使我们“见多而识广”。

其次,“成长”则是一个太过宏大的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成长的标准也是在时代变迁中不断改变更新。

浅谈虚拟社区交往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浅谈虚拟社区交往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实证调研Em pi r i c al R es ea r ch 浅谈虚拟社区交往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朱佳颖(嘉兴市建筑工业学校浙江嘉兴314051)摘要互联网早已在大中城市普及,移动互联网亦迅猛发展,基于网络的虚拟社区人际交往正与现实人际交往一起,成为青少年交往的两大主要方式。

本文通过网络虚拟社区人际交往与现实人际交往的比较分析,阐述虚拟社区人际交往的流行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关键词人际交往网络环境青少年社会化O n t he I m pact of V i r t ual C om m uni t y C ont act onY oung Peopl e Soc i al i z at i onZ H U J i ayi ng(Ji a xi ng C ons t r uct i on I ndust r y School,Ji a xi ng,Zhej i a ng314051)A bs t r act T he popul a ri t y of t he I nt er ne t has l o ng been i n t he ci t i es,t he m obi l e I nt em et al so devel ops r ap i dl y,based on vi r—t ua l c om m uni t y net w or ks w or k i ng w i t h t he r ea l i t y ofi nt e r pe r sonal t oget her,becom e t he t w o m a i n w a ys of yo ut h exchange s.T hr ough a com parat i ve a nal ysi s of vi r t ua l com m uni t i es and r ea l i nt erpe rsonal,des c ri be s t he i m pact of vi r t ua lcom m uni t i eson t he pr eval en ce ofi nt er per s onal soci al i zat i on of young peopl e.K ey w or ds i nt erper s onal;net w ork envi r onm ent;young peo pl e soci al i zat i on互联网早已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而随着Q Q、人人网、微博、微信等的出现,互联网依靠手机等终端设备更深入地渗透在了我们的生活中。

网络虚拟社区对青少年角色社会化的影响分析

网络虚拟社区对青少年角色社会化的影响分析

网络虚拟社区对青少年角色社会化的影响分析[摘要]中国互联网的发展非常迅速,网络已成为青少年社会化的广阔空间。

在这网络虚拟社区中,由于其所具有的隐匿性、虚拟性、超时空性等特点,对青少年的角色社会化有着巨大的影响。

文章通过对近十年学者们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并对虚拟社区中青少年社会化的特点及其虚拟社会化对青少年角色社会化的影响方面进行论述与分析,并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虚拟社区;青少年;角色社会化一、前言社会化问题一直是青少年研究的一个核心,是当前社会学界热门的话题,同时在网络时代中网络对青少年的角色社会化的影响也成为了社会所关注的焦点。

(一)研究背景中国网络建设在十几年的时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统计数据显示,至2009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了3.84亿人,较2008年底增加了8600万人,年增长率为28.9﹪,而10—29岁的网民占全国网民的60.4﹪。

而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突破5亿,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

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

社会化问题一直是青少年研究的核心问题,而在网络时代中青少年的社会化也是社会学界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话题。

自1980—1990年以电脑和IE为标志的网络化、信息化出现之后,对青少后社会化的研究也扩展了,网络这一虚拟社区成为了与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及工作单位并列的社会化机构。

(二)研究现状王卫(1999)认为网络的“时空聚缩”现象引发青少年社会化的“时间尺缩”——历时态过程的缩短和共时态坐标的“世界历史图景”。

将现实世界早早地呈现在青少年乃至儿童面前,于是在现代社会,青少年知识早熟、对成人社会时尚反应敏锐、世俗化倾向增强,“社会性意识”促发。

另一方面,网络把“世界一网打尽”,跨越传统的空间局限,以整个世界为背景,从而使青少年社会化一开始便注入世界意识而要求具备现代人的素养。

虚拟社交网络对青少年的成长利大于弊一辩稿

虚拟社交网络对青少年的成长利大于弊一辩稿

虚拟社交网络对青少年的成长利大于弊一辩稿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大家晚上好!我方认为虚拟社交网络对青少年的成长利大于弊。

开宗明义,虚拟社交网络是通过网络这一载体实现的|与现实生活中面对面交流方式相异的人际交往\所形成的关系网和交际平台。

而青少年是心理尚未成熟,易受外界影响,可塑性强的人群。

虚拟社交网络作为影响力极大的新生事物,势必会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对此我方的标准是,在虚拟社交网络的流行下,当今青少年是否仍有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大趋势,在存在着少许弊端的情况下,大多数青少年是否能能从中获益,吸收营养,成长为能够担负起相应社会责任的有用之人。

第一,虚拟社交网络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虚拟社交网络已存在四十余年,并于期间蓬勃发展,如今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事物的发展趋势都不是偶然的。

由于人类的社会性,社交网络存在于整个人类的发展史。

而当下的虚拟社交网络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下的必然产物。

现代人社交方式的改变只是因为有了更新更便捷的技术。

通过对虚拟社交网络的利用,青少年能对信息技术和网络有基本认知,并增强自身科学素养,开拓科技视野,培养从外界迅速、及时获取有效科学信息的能力,紧跟时代的脚步,以更快地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

第二,虚拟社交网络有其存在的实用性。

网络资源共享打破了时空界限,我们可以从中迅速找到想要的信息。

人们的互相交流使得信息处理更为系统和全面。

一方面,青少年可以通过这一平台获取有用的信息,拥有广博的见识,更加自由地表达交流观点,并促进创造性思维的。

另一方面,青少年可以在知乎豆瓣一类的兴趣社交网站培养自己的个性和爱好,并找到一群现实中难以遇到的志同道合的朋友。

第三,虚拟社交网络能够加强人与人间的交流并缓解现实带来的压力。

首先通过虚拟平台青少年能够扩大交际范围,与不同地区的人交流沟通,获得新的思想。

其次,他也巩固和维系了现实中已有的人际关系,为青少年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提供了无限便利。

网络与青少年社会化研究综述

网络与青少年社会化研究综述

网络与青少年社会化研究综述
吴德群
【期刊名称】《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年(卷),期】2009(000)011
【摘要】文章对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网络与青少年,从研究背景、网络对青少年影响的性质和对策,作了较全面的回顾。

【总页数】2页(P239-240)
【作者】吴德群
【作者单位】百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3.5
【相关文献】
1.网络社会时空转型与青少年社会化风险规避 [J], 翟光勇
2.网络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研究 [J], 许泊舟; 郭晓蓓
3.虚拟社会与青少年社会化模式的变迁——从网络传播看青少年社会化问题 [J], 贾秀娟
4.浅析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J], 赵丽颖
5.网络短视频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探讨 [J], 胡治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网上虚拟组织对青少年影响研究的调查报告

关于网上虚拟组织对青少年影响研究的调查报告

关于网上虚拟组织对青少年影响研究的调查报告网上虚拟组织对青少年影响研究的调查报告调查者:刘崇亮调查主题:网上虚拟组织对青少年影响研究的调查报告时间: .2月地点:扬州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网上虚拟组织的概念虚拟组织这一概念来自于经济学领域,我们认为,社会学、组织行为学意义上的网上虚拟组织的概念应该理解为,网民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或利益等聚集在互联网上的一些公共领域,遵循一定的规则,建立或紧或松的联系,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经过网络进行交流互动,从而形成的带有一定组织形态的非正式群体。

在特定条件下,网民间所进行的交流互动甚至还会延伸到网下,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组织。

这些网络公共领域包括BBS、论坛、虚拟社区和公会、联盟等。

二、网上虚拟组织形成的心理学基础心理学认为,在人的各种心理现象中,需要、动机、兴趣等是个体行为动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个体需要的产生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生理状态、心理活动和外界刺激。

动机是一个人发动和维持活动的心理倾向,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推动力。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只有在某种需要的强度达到一定水平后才能转化为动机并推动或阻止某种活动。

另外,动机的产生要有适当的客观条件,即诱因的存在。

而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

它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

结合以上理论,我们能够看出,网上虚拟组织满足了参与者交流、娱乐、交际等需要和兴趣。

参与者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等构成了网上虚拟组织形成和存在的心理学基础。

三、网上虚拟组织对青少年的心理影响(1)、网上虚拟组织对青少年心理的正面影响1.促进青少年在平等、自由的环境中发展自我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青少年在家庭、在师长面前总是受支配、被管理、受限制的对象。

而在网上虚拟组织中,社会地位没有任何作用,青少年能够张扬自己的个性,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不用担心会受到什么约束与惩罚。

虚拟与现实:网络世界对青少年的影响-高中作文800字

虚拟与现实:网络世界对青少年的影响-高中作文800字

虚拟与现实:网络世界对青少年的影响-高中作文800字标题:虚拟与现实:网络世界对青少年的影响在21世纪的今天,科技日新月异,互联网已经深深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

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说,网络世界既是他们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他们社交娱乐、休闲放松的主要场所。

然而,虚拟与现实的交织也给青少年带来了许多影响。

首先,我们不能否认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

通过网络,他们可以接触到全球最新的科研成果,了解到世界各地的文化风俗,还可以在线学习各种技能和知识。

此外,网络也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表达观点的平台,他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自我认同感。

然而,网络世界的虚幻性也可能让青少年陷入困境。

网络上的信息真假难辨,一些不良信息可能会误导青少年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同时,过度依赖网络可能导致青少年忽视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影响他们的社交能力发展。

更严重的是,网络成瘾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不少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或社交媒体,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业成绩。

因此,面对网络世界带来的挑战,我们需要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

一方面,家长和学校需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教育,让他们了解网络的利弊,学会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避免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培养青少年的自律意识,让他们懂得合理安排上网时间,避免网络成瘾。

总的来说,网络世界既为青少年打开了通往知识的大门,也给他们带来了一些困扰。

我们应该正视这个问题,以科学的态度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使其既能享受到网络带来的便利,又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心理状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他们在虚拟与现实的世界中健康成长。

关于网上虚拟组织对青少年影响研究的调查报告

关于网上虚拟组织对青少年影响研究的调查报告

网上虚拟组织对青少年影响研究的调查报告调查者:刘崇亮调查主题:网上虚拟组织对青少年影响研究的调查报告时间:2011.2月地点:扬州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网上虚拟组织的概念虚拟组织这一概念来自于经济学领域,我们认为,社会学、组织行为学意义上的网上虚拟组织的概念应该理解为,网民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或利益等聚集在互联网上的一些公共领域,遵循一定的规则,建立或紧或松的联系,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互动,从而形成的带有一定组织形态的非正式群体。

在特定条件下,网民间所进行的交流互动甚至还会延伸到网下,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组织。

这些网络公共领域包括BBS、论坛、虚拟社区和公会、联盟等。

二、网上虚拟组织形成的心理学基础心理学认为,在人的各种心理现象中,需要、动机、兴趣等是个体行为动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个体需要的产生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生理状态、心理活动和外界刺激。

动机是一个人发动和维持活动的心理倾向,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推动力。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只有在某种需要的强度达到一定水平后才能转化为动机并推动或阻止某种活动。

此外,动机的产生要有适当的客观条件,即诱因的存在。

而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

它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

结合以上理论,我们可以看出,网上虚拟组织满足了参与者交流、娱乐、交际等需要和兴趣。

参与者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等构成了网上虚拟组织形成和存在的心理学基础。

三、网上虚拟组织对青少年的心理影响(1)、网上虚拟组织对青少年心理的正面影响1.促进青少年在平等、自由的环境中发展自我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青少年在家庭、在师长面前总是受支配、被管理、受限制的对象。

而在网上虚拟组织中,社会地位没有任何作用,青少年可以张扬自己的个性,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不用担心会受到什么约束与惩罚。

这样使得一些青少年可以获得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情感、尊重和满足感,他们不必压抑个性,可以使个性与潜力得到更多的发挥。

虚拟社交对青少年成长弊大于利一辩稿

虚拟社交对青少年成长弊大于利一辩稿

虚拟社交对青少年成长弊大于利一辩稿(总1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辩题:虚拟社交对青少年成长弊大于利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开宗明义,概念先行,“虚拟社交”是指区别于现实交往,以社交网络为平台的人际交往。

“青少年”是由无忧无虑的幼年转为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实现自我价值的成年的转折阶段,都是处于心理尚未成熟的蓬勃发展的十多二十岁左右的人群。

“成长”就是青少年向成熟阶段发展的过程。

虚拟社交作为一个新事物大规模流行,其盈利对象和目标客户主要为青少年,其对青少年的成长造成的影响无法忽视。

因此对于此辩题我方给出的判断标准是:虚拟网络社交的流行会妨碍青少年迈向成熟,会影响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接下来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证我方的观点:一、青少年是人类发育过程中的黄金时期,虚拟社交会对青少年的生理成长产生消极的影响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数都是低头族,每天不上社交网络就会感到难受,我们每天的时间积少成多中就被社交网络占去很多,睡眠时间得不到保证、视力下降,甚至还会对我们的颈椎、腰椎造成伤害。

同时,青少年对虚拟社交的依赖往往会耽误太多精力,这意味着我们本应用来学习运动和休息的时间严重缩水,况且收获与时间还不一定能成正比。

学生明知道不应该浪费时间在虚拟社交网络上却仍然这样做,这是自制力的下降和对学习工作和身体的不负责任,结果是浪费了大量青春,这让我们谈何健康成长所以我方始终坚持认为虚拟社交对青少年的成长弊端远大于利二、青少年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个性鲜明,情感多变,充满矛盾与变化,虚拟社交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存在弊端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罗森研究表明Facebook使用频率较高的青少年有着更高的自恋倾向,表现出更多的心理障碍,如反社会行为、狂热和攻击倾向等。

他们在网络社交表现自己,寻求存在感,获得满足感,却羞于在现实中的表现自己,易产生焦虑、抑郁以及其它心理障碍。

其次,他们花费大量时间去查看大量的动态消息,漫无目的,这会增大他们的空虚感与无目标感。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调查与重构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调查与重构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调查与重构
翟瑞
【期刊名称】《职业圈》
【年(卷),期】2007(000)005
【摘要】在社会转型时期,东西文化日益交融,传统的价值观、人生观被多元文化撞击得支离破碎,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很大影响。

文章以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为指导,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分析这些新变化、新问题的基础上对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重构作了一些探讨。

【总页数】2页(P)
【作者】翟瑞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绵阳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
【相关文献】
1.社会转型期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以龙川县田家炳中学为调查对象[J], 张金勇;陆剑峰;黄小龙;张建东
2.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调查与重构 [J], 翟瑞
3.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调查与重构 [J], 翟瑞
4.社会转型期女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北京三所高校学生的
实证调查 [J], 王舒圆
5.“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状况调查分析 [J], 陈祝;喻学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冯务中. 网络环境下虚拟与现实关系研究[D]. 北京: 清
华大学,2006.
( 责任编辑: 陈 树)
本文摘自改革与战略
基于网络虚拟环境与现实社会良性对接的青少年成长研究
翟 瑞a,李彦晶b,唐良虎c
( 西南科技大学 a. 法学院; b.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c. 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
摘 要: 网络时代,当网络成为青少年学习生活中的必要部分,网络在呈现了信息化便利的情况下,一些问题也
— 153 —
改革与战略投稿邮箱ggyzl5@
现在他们的闲暇时间中,有大部分的青少年在家庭中也是如 此,他们将更多的时间用于网络活动中,不愿与家人分享美 好时光。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改变了青少年与家人之间传 统的面对面社交方式; 而同时,青少年与家庭之间的网络社 交关系尚未建立,这就直接导致了青少年与家庭成员之间的 疏离。这对于他们的社会支持系统是一种削弱,对其成长是 极为不利的[6]。
三、青少年网络 虚 拟 环 境 与 现 实 社 会 表 现 对 接 困 难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1. 家庭原因及解决对策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组织单位,在网络时代未来临之前 作为个体的社会支持系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网络时代遭 受到网络虚拟 社 会 的 重 大 挑 战,但 是 家 庭 的 社 会 支 持 应 加 强,这样才能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才是社会发展的长久之 计。通过对现代家庭关系的调查研究发现,青少年与家庭紧 密性减弱的原因主要由家庭成员的距离感以及家庭成员之 间沟通交流渠道的不同而造成,距离感使得其交流的困难增 大,传统方式的面对面交流无法克服空间问题,而交流方式 及渠道不同则使他们之间形成了两个平面,家庭成员部分依 靠传统交流,部分使用网络交流,自然不利于其进行沟通,如 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加强青少年与家庭支持系统的关键。 加强其家庭支持系统,使其与家庭对接是其与社会对接的一 个重要部分。 通过对部分青少年的调查发现,利用 QQ、微信、微博等 软件进行网络交往的方式日益受到青少年的喜爱,那些不刷 微博、不聊微信、不 发 状 态 就 难 以 入 眠 的 青 少 年 越 来 越 多。 他们与朋辈之间也已经建立了此类交往系统,他们获得社会 认可和归属感的途径也正从现实社会转向网络社会[9]。 2. 学校应发挥教育者优势,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学校作为青少年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能够及时反映学
就随之而来。网络内容的丰富多样使得自制力及分辨力不够强的青少年深陷其中,对网络虚拟社会的沉溺与依赖
甚至使部分青少年无法适应现实社会的生活; 而现实社会是每个生命个体生存的基础环境,只有网络环境而没有现
实社会,生存也无从谈起。所以,加强其网络虚拟环境与现实社会对接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青少年; 网络; 现实社会; 对接
2. 同学、朋友友情关系疏离 社交软件的普及,使得青少年可以通过借助移动互联网 建立起人际关 系,但 是 这 种 人 际 关 系 与 现 实 有 着 很 大 的 区 别,主要表现在它的匿名性、虚拟性、便利性、超时空性和不 稳定性。对网络的适当使用有助于消除个体暂时的孤独感 和疏离感,并且建立便利的人际交流,但如果使用过度则会 使个体逐渐疏远现实生活中的同学、朋友,从而引起更强烈 的疏离感、孤独感、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以及发展为对现 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无法适应,不能建立正常的朋友间的社 会支持系统[7]。 3. 社会交往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减弱 长期的网络行为使得青少年的社会能力下降,这已是现 在青少年中存在的普遍现象。网络活动是其生活的主要部 分,购物、交际等都可以在网络环境中进行,也就致使部分青 少年不愿意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宅男”“宅女”的增加就 说明了这一问题,而网络环境中他们的社会交往方式也因网 络的匿名性而随意一些。就使得其社会交往能力下降,不能 独立完成工作任务,进而对其独立生活能力也产生了消极影 响[8]。
中图分类号: G4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7836( 2016) 02-0153-02
一、青少年在网络虚拟环境中的不良现状
1. 沉溺于网络虚拟环境 研究表明,网络成瘾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 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 会、心理功能损害。沉溺网络环境,网络行为成瘾都是危害 青少年学习生活的社会问题,青少年不仅对网络游戏、影视 内容较为沉迷,甚至对网络中的不良信息也产了生更加强烈 的沉迷,这些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都不利[1]。另外,青少年 交际的网络化趋势加强,其交友与交流使用网络软件平台更 加普及化,现实社会的交流减少。这些都促使了青少年生活 网络化的加强,部分青少年的思想意识也发生了一些改变, 认为网络社会环境就是全部生活环境,也逐渐变得与现实社 会脱节[2]。 2. 将网络环境的虚拟行为直接作用于社会生活的趋势 加强 网络环境下,一些趣味性的小游戏为了吸引大众,会有 一些逾越道德界限的规则设置,旨在使体验者能够摆脱现实 社会的规则,做出一些现实社会所无法进行的行为,有一定 的减压功能,但 也 止 于 网 络 环 境。 而 另 外 一 类 如 暴 力 类 游 戏,则是融血腥、暴力、残忍于其中,有的甚至还加入色情元 素,这些就不仅仅是一种超越道德界限的游戏了[3]。对于上 述内容,成年人有的尚且没有抵抗能力,会将网络行为直接 转化为生活行为,而作为心智尚未完全稳定的青少年就更是
[2]徐夫真. 关于青少年疏离感研究的理论分梳[J]. 山东师
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 2) : 134—137.
[3]陈霞,肖之进. 网络成瘾与非成瘾大学生现实社会支持
和网络社会支持比较[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
科学,2014,( 5) .
[4]聂伟. 网络影响下的青少年生活方式研究[J]. 当代青年
科学校学报,2004,( 4) .
[8]裴芳芳. 青少年网络德育研究综述[D]. 武汉: 华中师范
大学,2011.
[9]甘志频. 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的冲突及协调[J]. 武汉理
工大学学报,2004,( 8) .
[10]王青松. 虚拟社会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及对策[J]. 四川
理工学院学报,2011,( 10) .
研究,2014,( 7) .
[5]唐智松. 网络文化中学生主体性的迷失与重塑[D]. 重
庆: 西南大学,2004.
[6]曾国屏,李宏芳,张再兴. 网络空间中主客体关系的演化
规律及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来自2006,( 1) .
[7]屈驱. 浅议网络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保定师范专
如此。他们会直接模仿网络环境的内容在现实社会中做出 相应的行为,诸如此类的案例比比皆是,游戏中的砍人、杀人 等行为对其有潜在的影响,而他们在生活中有不满或者受到 强烈刺激后就会失控去直接模仿这些犯罪行为。有的青少 年在做出此类行为的时候会将网络与社会现实混淆,在其潜 意识中,他们就是在进行网络行为,殊不知这已经是逾越法 律的行为,是对其个体和社会都产生不良影响的行为[4]。
— 154 —
生学习生活方式及习惯,加强这一环节中学生网络虚拟行为 与现实社会的对接具有重要意义,而学校作为育人的前沿阵 地,开展这一研究与工作也是责无旁贷的[10]。
( 1) 加强线上线下活动的结合 线上活动即青少年在网络虚拟世界中的活动行为,其虚 拟活动在网络环境中进行得如火如荼,而怎样将其线上活动 与线下的社会现实活动联系起来就显得较为重要。利用网 络平台建立学生教师信息源,充分了解学生的相关心理及生 活状况,适时地组织一些积极有意义的活动,比如热点问题 的交流、疑难问题的解决等,将线上活动拓展至线下,让其在 网络中的行为与现实社会进行一定的对接,从而预防其与社 会的脱离。 ( 2) 加强思想教育及价值观的引导,将网络虚拟行为与 现实社会责任进行对接 针对网络中的那些不良的信息内容以及由此诱导青少 年可能会进行的犯罪活动,学校要加大教育力度,对相关的 法律法规进行普及,并且对相关责任有所了解,让网络环境 中的不良影响与现实社会的及时矫正进行对接,预防青少年 犯罪[11]。 网络时代给大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不 良的影响。针对不良影响加强青少年的教育刻不容缓。家 校共建的教育体系能够产生更好的效果,实现网络虚拟环境 与社会现实的良性对接才能使青少年在充分享受网络时代 科技发展成果的同时健康成长,这也是时代的要求。
二、青少年网络虚拟环境在现实社会中的映射
1. 家庭关系疏离 疏离感是指个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正常关系发生疏远, 甚至被其支配或控制,从而产生的孤独感、无意义感、不可控 制感、压迫拘束感和自我疏离感等消极的情感。随着互联网 的发展以及手机、ipad 等移动终端的普及,青少年中的“低头 族”“手机控”“触屏控”数量也在不断上升,这种行为不仅表
3. 利用网络虚拟社会进行不良行为以及犯罪活动 如今,通过网络进行犯罪活动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网络 的隐蔽性和匿名性为网络诈骗犯罪提供了有力的条件,成为 滋生犯罪的温床。作为对网络操作较为熟悉的青少年,部分 青少年利用网络制造与传播计算机病毒,侵入公共和私人网 站,破坏计算机应用系统,利用网络技术窃取他人信用卡或 银行账号; 更有甚者利用网络的虚拟性,进行情色交易。他 们沉溺其中享受着不劳而获的感觉,也就越来越不愿在现实 社会中去努力[5]。
收稿日期: 2015-11-03 基金项目: 四川省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中心 2014 年度课题( SCQSN2014B15) ; 2014 年西南科技大学学生教育管理及 改革研究项目( 14sxb215) 作者简介: 翟瑞( 1964—) ,女,陕西周至人,教授,从事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 李彦晶( 1987—) ,女,河南三门峡人, 助教,硕士,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唐良虎( 1986—) ,男,四川简阳人,助教,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法学教育研究。
参考文献:
[1]S. Kiesler,J. Siegal. & T. W. McGuire. Social psycholog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