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海绵宝宝

合集下载

小班科学活动:神奇的海绵宝宝(物体与物质)

小班科学活动:神奇的海绵宝宝(物体与物质)

小班科学活动:神奇的海绵宝宝(物体与物质)【活动目标】
1.乐意玩海绵,体验摆弄或探索的乐趣。

2.注重动作所产生的结果,感知、发现海绵柔软、能变形等特性。

【活动准备】
(一)材料准备:海绵宝宝音乐及影片,海绵,一大一小的小罐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音乐导入,引起探究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
幼:(海绵宝宝)
师:对了,这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海绵宝宝,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很多的海绵宝宝,现在请你们去把它找出来好吗?
二、探索海绵,感知海绵的柔软性。

师:现在每个小朋友手上都有一个海绵宝宝,他有很多的本领,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本领吧!
(一)播放片段一,感知海绵宝宝的柔软性。

1.师:你们猜,海绵宝宝会受伤吗?为什么?现在请你们拿出自己的海绵宝宝摸一摸、捏一捏、试一试吧。

2.集体交流。

师:刚刚你玩了海绵宝宝,你发现了什么?他摸起来怎么样?
3.小结(播放影片后半段):电视里的海绵宝宝和你们手上的海绵宝宝一样轻轻的,摸起来软软的,怎么打也不会受伤。

三、探索海绵,感知海绵宝宝能变形的特点。

(一)播放片段二,感知海绵的可变形性。

师:刚刚大家知道了海绵宝宝的第一个本领:柔软,那海绵宝宝还有其他本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1.师:海绵宝宝能够变得像房子一样大,那他能够变小吗?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小罐子,你们觉得大大的海绵宝宝能够装到小小的瓶子里去吗?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小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海绵宝宝》活动反思

小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海绵宝宝》活动反思

小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海绵宝宝》活动反思《小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海绵宝宝》活动反思》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活动目标1、感知海绵的轻软、能变形、吸水的特性。

2、乐意参加探索活动,愿意大胆猜想并实验。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6、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7、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1、海绵、纽纽棒若干,海绵做成的毛毛虫一只。

2、活中的海绵制品若干。

活动过程一、出示海绵宝宝,引起探究兴趣。

师:老师带来了一个朋友,看看是谁?(海绵宝宝)二、玩海绵,感知海绵的特性。

1、和海绵宝宝握握手,抱一抱,初步感知海绵的轻、软的特性。

2、第一次探索。

(玩海绵)(1)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2)集体交流。

师:刚才你用什么方法和海绵玩的?你玩的时候有什么发现?3、第二次探索。

(海绵变形)(1)幼儿自由探索。

(2)集体交流。

师:你把海绵变成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变的?小结:我们能把海绵变成各种形状,但只要一松手,(教案出自:幼儿园学习网教案网)它就又变回原来的样子,真神奇。

4、变毛毛虫。

(1)出示海绵变的毛毛虫(辅助材料:纽纽棒),引起幼儿兴趣。

(2)幼儿动手操作,把海绵变成毛毛虫。

(3)和毛毛虫玩一玩。

三、参观海绵展览馆,了解海绵在生活中的用处。

教学反思一、从兴趣出发,联系生活进行选材。

海绵在我们生活中是常见、常用的材料,孩子们对此既熟悉又陌生,虽常见常用,但是对于海绵的特性却不了解,因此,本次活动我们选择了“海绵”作为活动题材。

活动一开始以动画片《海绵宝宝》中“海绵宝宝”作为导入,带领孩子们走进海绵世界。

由于这个动画片是幼儿感兴趣的,它的出现使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很自然地进入下一环节。

二、以“幼儿探索操作”贯穿始终。

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自己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孩子们与海绵宝宝“玩一玩”、“变一变”,让他们用完整的简单句表述自己的发现,符合《纲要》中指出的“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

小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海绵》

小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海绵》

小班科学《神奇的海绵》【活动目标】1.运用感官感知和了解海绵柔软、富有弹性。

(重点)2.对海绵的特性感到好奇,愿意大胆猜想并积极实验(难点)【活动准备】1.知识经验:幼儿在活动前有玩过瓶中塞物的游戏。

2.物质准备:海绵、密封罐子。

【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感知海绵的柔软性1.出示海绵宝宝的图片,引发兴趣。

指导语: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位熟悉的客人,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谁吧!2.引导幼儿摸摸海绵宝宝,感知海绵柔软的特性。

提问:海绵宝宝摸上去是什么感觉呀?教师小结:海绵宝宝摸上去是软软的。

2、玩捉迷藏,感知海绵的弹性1.躲起来——藏在身上——海绵宝宝最喜欢玩躲猫猫的游戏拉!想办法把你手中的海绵宝宝藏起来吧!——让我来找找,海绵宝宝到底藏在哪里了?2.引导幼儿猜测海绵藏入杯子里的可能性。

提问:你们觉得这个大大的海绵宝宝能藏进这个小小的杯子里吗?为什么?3.幼儿第一次操作,把海绵藏进杯子里。

教师为每个幼儿提供了罐子和一块海绵。

提问:你的海绵宝宝藏进罐子里了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让它藏进去的呢?小结:哦,原来我们用小手可以将软软的海绵宝宝变小,然后用大拇指挤一挤、压一压,海绵宝宝就可以躲进罐子了。

——看看躲进玻璃房的海绵宝宝还和原来一样吗?小结:通过用力挤压,海绵宝宝都变型了。

4.引发幼儿猜想海绵从杯子里出来的状态。

提问:海绵宝宝从杯子里出来是变成原来大大的样子,还是现在小小的样子呢?四、活动延伸,巩固海绵的弹性——如果我再邀请几只海绵宝宝在一起躲进去,你们说可以吗?我们一起试试吧!观察指导:①教师观察幼儿在操作中有什么困难?②引导幼儿观察海绵宝宝躲进罐子后有什么变化?小结:你们真厉害!可以让海绵宝宝变得这么小躲进罐子,太神奇了!。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海绵宝宝教案反思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海绵宝宝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1、感知海绵的轻软、能变形、吸水的特性。

2、乐意参加探索活动,愿意大胆猜想并实验。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1、海绵、纽纽棒若干,海绵做成的毛毛虫一只。

2、活中的海绵制品若干。

活动过程一、出示海绵宝宝,引起探究兴趣。

师:老师带来了一个朋友,看看是谁?(海绵宝宝)二、玩海绵,感知海绵的特性。

1、和海绵宝宝握握手,抱一抱,初步感知海绵的轻、软的特性。

2、第一次探索。

(玩海绵)(1)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2)集体交流。

师:刚才你用什么方法和海绵玩的?你玩的时候有什么发现?3、第二次探索。

(海绵变形)(1)幼儿自由探索。

(2)集体交流。

师:你把海绵变成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变的?小结:我们能把海绵变成各种形状,但只要一松手,(教案出自:幼儿园学习网教案网)它就又变回原来的样子,真神奇。

4、变毛毛虫。

(1)出示海绵变的毛毛虫(辅助材料:纽纽棒),引起幼儿兴趣。

(2)幼儿动手操作,把海绵变成毛毛虫。

(3)和毛毛虫玩一玩。

三、参观海绵展览馆,了解海绵在生活中的用处。

教学反思一、从兴趣出发,联系生活进行选材。

海绵在我们生活中是常见、常用的材料,孩子们对此既熟悉又陌生,虽常见常用,但是对于海绵的特性却不了解,因此,本次活动我们选择了“海绵”作为活动题材。

活动一开始以动画片《海绵宝宝》中“海绵宝宝”作为导入,带领孩子们走进海绵世界。

由于这个动画片是幼儿感兴趣的,它的出现使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很自然地进入下一环节。

二、以“幼儿探索操作”贯穿始终。

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自己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孩子们与海绵宝宝“玩一玩”、“变一变”,让他们用完整的简单句表述自己的发现,符合《纲要》中指出的“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

同时,我还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的机会,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地去探索并发现海绵的特性。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反思《神奇的海绵宝宝》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反思《神奇的海绵宝宝》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反思《神奇的海绵宝宝》一、背景介绍本次科学活动是针对幼儿园小班的儿童设计的,活动主题为《神奇的海绵宝宝》,旨在通过对海绵宝宝这个动画形象的介绍,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

二、教学目标1.让孩子们了解海洋生物的特点和特征。

2.让孩子们了解海洋环境和海底地形。

3.让孩子们明白保护海洋生物和环境的重要性。

4.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准备1.《神奇的海绵宝宝》动画片。

2.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的图片。

3.海洋环境的模型。

4.涂色纸、颜料和画笔。

5.教学反思表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目的:引导孩子们认识和了解《神奇的海绵宝宝》。

步骤:1.引导孩子们观看《神奇的海绵宝宝》的部分片段,介绍其中的人物和情节,并询问孩子们对于动画片的感受和看法。

2.引导孩子们讨论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的特点和特征。

2. 探究环节目的: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

步骤:1.通过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的图片,引导孩子们认识和了解不同的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的特点,如珊瑚礁、海底火山等。

2.展示海洋环境的模型,引导孩子们观察和发现海洋环境的特征和特点。

3.引导孩子们用涂色纸和颜料,根据自己对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的理解,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

3. 总结环节目的:总结本次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并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

步骤:1.引导孩子们分享自己画的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并让其他孩子猜测是什么生物和环境。

2.让孩子们归纳总结本次活动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如海洋生物的特点和特征,海洋环境的种类和特征等。

3.引导孩子们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填写回执表反映本次活动的收获和不足。

五、教学反思本次科学活动旨在通过介绍《神奇的海绵宝宝》这个动画形象,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许多互动式教学的形式,如观看动画片、讨论、展示模型和画图等,让孩子们充分参与和互动。

小班科学有趣的海绵教案(3篇)

小班科学有趣的海绵教案(3篇)

小班科学有趣的海绵教案小班科学有趣的海绵教案(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科学有趣的海绵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班科学有趣的海绵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及动手操作,使幼儿掌握理解海绵的性能,知道海绵的用途。

2、学习词语:软软的、轻轻的、吸水、弹性等。

3、激发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1、大型海绵积木一套。

2、各种形状、大小不一的海绵块若干。

3、广口瓶子若干与幼儿人数同。

4、彩色颜料水每组一盘,毛线每组一团。

活动过程一、导入1、幼儿随意的拼搭海绵积木。

2、教师提示幼儿摸一摸这种积木有什么感觉,它和别的积木有什么不同。

二、展开1、教师:刚才大家玩了积木,谁能告诉老师这种积木和别的积木有什么不同?2、幼儿相互交谈议论。

3、教师:你知道这里面装的是什么吗?(拉开拉链让幼儿观察)告诉幼儿这叫“海绵”。

4、教师: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海绵,请4—6位幼儿说一说见闻。

5、通过玩一玩,做一做,看一看,让幼儿说一说,发现了什么?幼儿分组,每组桌面上放有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海绵块、彩色颜料盒,广口瓶子、毛线等。

教师巡回观察幼儿操作活动,提示幼儿思考,海绵宝宝能干什么?6、幼儿活动10分钟后,请幼儿说一说你是怎么玩这些物品的,发现了什么?7、教师肯定幼儿的做法和语言表述,表扬做的好的幼儿。

三、结束教师小结:海绵能把颜料水变少,说明海绵能吸水,具有吸水的功能;我们能把海绵捏成一团或扎成蝴蝶,但松开后它又能恢复原样,说明海绵有弹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海绵的用途也很广,如我们做操用的体操垫、睡觉时铺的海绵垫等。

延伸活动让幼儿仔细观察社会上、家庭里还有什么东西是用海绵做的。

小班科学有趣的海绵教案2设计意图水对于每位幼儿来说对非常的喜欢玩,一次幼儿在洗手的时候,发现拿着海绵球在水池边玩。

吸引了不少幼儿,于是我将海绵吸水的特性和水联系起来,一方面让幼儿了解海绵的特性,另一方面让幼儿利用海绵的特性来玩水,抓住了孩子的兴趣点,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神奇的海绵宝宝小班科学教案

神奇的海绵宝宝小班科学教案

神奇的海绵宝宝小班科学教案第一章:认识海绵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绵的特性,知道海绵是一种多孔的吸水材料。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认识海绵的特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海绵的多孔结构。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海绵若干块。

2. 滴管若干。

3. 彩色笔若干。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展示海绵宝宝动画片片段,引导学生关注海绵宝宝的生活环境。

2. 观察海绵:请学生触摸海绵,观察海绵的表面特征,引导学生思考海绵的吸水能力。

3. 实验一:用滴管向海绵滴水,观察海绵的吸水现象,引导学生总结海绵的吸水特性。

4. 实验二:用彩色笔在海绵上作画,观察颜色是否能够被海绵吸收,引导学生了解海绵的多孔结构。

5. 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教师总结海绵的吸水特性和多孔结构。

第二章:海绵宝宝的家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绵宝宝的家园——海洋,知道海洋中的基本生物。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认识海洋中的基本生物。

2. 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认识海洋中的基本生物。

2. 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海绵宝宝动画片片段。

2. 海洋生物图片。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展示海绵宝宝动画片片段,引导学生关注海绵宝宝的家园。

2. 观察海洋生物:展示海洋生物图片,请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引导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3. 小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海洋生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4. 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讨论中的发现,教师总结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第三章:海绵宝宝的伙伴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绵宝宝的伙伴,知道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认识海绵宝宝的伙伴。

2. 培养学生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认识海绵宝宝的伙伴。

【原创】小班科学活动《神奇的海绵宝宝》

【原创】小班科学活动《神奇的海绵宝宝》

活动内容:神奇的海绵宝宝(物体与物质)活动目标:1、乐意玩海绵,体验摆弄或探索的乐趣。

2、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感知、发现海绵柔软、能变形、吸水等特性。

活动准备:物质材料准备:不同形状,颜色的海绵,小杯子(小瓶子,小盒子),颜料水各若干。

活动过程:一、出示海绵宝宝,引起探究兴趣。

师:老师带来了一个朋友,看看是谁。

二、探索海绵,感知海绵的特性。

(一)第一次探索:和海绵宝宝握握手、抱-抱(感受海绵的轻软)。

1、幼儿通过握握、抱抱、压压、捏捏的方式自由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2、集体交流,感知海绵的有趣:刚才你用什么方法玩海缩的?玩的时候有什么发现?3、小结:原来海绵宝宝是轻轻的、软软的,摸起来很舒服。

(二)第二次探索:游戏“海绵宝宝变变变”。

1、引导幼儿通过卷一卷、扭扭、弯一弯、捏紧、放开的方式探索海绵,并观察海绵所产生的变形结果。

师:海绵宝宝可顽皮了,要和我们小朋友玩“海绵宝宝变变变”的游戏。

2、分组游戏“小房子里的海绵宝宝”,把海绵放进小杯子(小瓶子、小盒子)里。

3、交流分享.师:你的海绵宝宝成功地钻进小杯子(小瓶子、小盒子)里了吗?看看海绵宝宝和原来的一样吗?如果现在让海绵宝宝出来,它还会变回原来的样子吗?师小结:我们能把海绵变成各种形状,海绵柔软又有弹性,因此,通过挤压它能变得很小,但只要一松手,它就又变回原来的样子,真神奇!三、幼儿动手操作,体验海绵会吸水。

师:仔细地观察一下海绵宝宝,它的身上有什么呢?(小孔。

)如果海绵宝宝跳进颜料水里,会有什么变化呢?师小结:小海绵跳进颜料水里,变重了,也变颜色了,原来海绵还能吸水。

2024年小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海绵》

2024年小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海绵》

2024年小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海绵》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神奇的海绵”。

通过学习海绵的特性,让学生了解海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海绵的吸水性和柔软性,掌握海绵的基本特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索生活中科学奥秘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海绵的吸水性和柔软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掌握海绵的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海绵、水、盆、毛巾、剪刀等。

2. 学具:每组一份海绵、水、盆、毛巾、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湿漉漉的海绵,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海绵为什么会吸水。

2. 例题讲解:讲解海绵的吸水性和柔软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验证海绵的特性。

3. 随堂练习:(1)将海绵放入水中,观察海绵吸水的过程。

(2)将吸满水的海绵挤出,观察海绵的柔软性。

(3)讨论:海绵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海绵》2. 内容:(1)海绵的特性:吸水性、柔软性(2)生活中的应用:清洁、吸水、过滤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中的海绵制品,描述其用途。

(2)思考:海绵还有什么其他的用途?2. 答案:(1)例如:海绵用于清洁碗筷、擦拭家具等。

(2)答案不唯一,如:可以作为化妆海绵、制作手工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掌握了海绵的特性和应用。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海绵的作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实践情景引入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板书设计的内容布局4. 作业设计的题目和答案开放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入挖掘一、实践情景引入1. 使用色彩鲜艳、形状各异的海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幼儿园小班科学神奇的海绵宝宝(三篇)

幼儿园小班科学神奇的海绵宝宝(三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小班科学神奇的海绵宝宝(三篇)目录:幼儿园小班科学神奇的海绵宝宝一幼儿园小班科学神奇的鸡蛋二幼儿园小班科学秋天的树叶三幼儿园小班科学神奇的海绵宝宝一活动目标:1.感知海绵的轻软、能变形、吸水的特性。

2.乐意参加探索活动,愿意大胆猜想并实验。

活动准备:1.海绵、纽纽棒若干,海绵做成的毛毛虫一只。

2.生活中的海绵制品若干。

活动过程:一、出示海绵宝宝,引起探究兴趣。

师:老师带来了一个朋友,看看是谁?(海绵宝宝)二、玩海绵,感知海绵的特性。

1.和海绵宝宝握握手,抱一抱,初步感知海绵的轻、软的特性。

2.第一次探索。

(玩海绵)(1)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2)集体交流。

师:刚才你用什么方法和海绵玩的?你玩的时候有什么发现?3.第二次探索。

(海绵变形)(1)幼儿自由探索。

(2)集体交流。

师:你把海绵变成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变的?小结:我们能把海绵变成各种形状,但只要一松手,它就又变回原来的样子,真神奇。

4.变毛毛虫。

(1)出示海绵变的毛毛虫(辅助材料:纽纽棒),引起幼儿兴趣。

(2)幼儿动手操作,把海绵变成毛毛虫。

(3)和毛毛虫玩一玩。

三、参观海绵展览馆,了解海绵在生活中的用处。

反思:一、从兴趣出发,联系生活进行选材。

海绵在我们生活中是常见、常用的材料,孩子们对此既熟悉又陌生,虽常见常用,但是对于海绵的特性却不了解,因此,本次活动我们选择了“海绵”作为活动题材。

活动一开始以动画片《海绵宝宝》中“海绵宝宝”作为导入,带领孩子们走进海绵世界。

由于这个动画片是幼儿感兴趣的,它的出现使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很自然地进入下一环节。

二、以“幼儿探索操作”贯穿始终。

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自己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孩子们与海绵宝宝“玩一玩”、“变一变”,让他们用完整的简单句表述自己的发现,符合《纲要》中指出的“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

同时,我还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的机会,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地去探索并发现海绵的特性。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海绵宝宝》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海绵宝宝》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海绵宝宝》一、课程概述本次科学课程的主题是《神奇的海绵宝宝》。

本课程旨在让小班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和实验等方式,了解海绵的形态、特征以及生长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此次课程计划总时长为30分钟,适合3-4岁的小班学生进行学习。

本课程课前需要准备土壤、海绵、水等实验材料,课后需要进行课程反思和总结。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海绵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等基本知识;2.通过观察、探究和实验等方式,深入了解海绵的生命活动和神奇之处。

2.实践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和实验能力;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敬畏之心;2.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步骤1.引入环节1.播放海绵宝宝的视频,引起学生的注意;2.让学生通过观察海绵宝宝的外貌和行为来猜测海绵宝宝是属于哪一类生物。

2.探究环节1.准备海绵、土壤、水等实验材料;2.让学生先观察海绵的形态和特征,然后用水轻轻擦拭海绵,并观察水的变化;3.继续让学生在海绵上滴水,然后观察水滴在海绵上的扩散情况;4.最后,让学生试着将海绵放置在不同的环境下观察其变化情况。

3.实验环节1.准备好海绵、水以及其他实验器材;2.让学生把海绵放入水中,观察海绵的变化;3.让学生试着将海绵压缩,然后再看它变成什么样子。

4.总结反思1.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到的知识;2.回顾本次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3.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多观察、多探究、多实验,深入了解自然界的神奇之处。

四、教学反思本次小班科学课程旨在通过观察、探究和实验等方式,深入了解海绵的生命活动和神奇之处。

在本次课程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得非常活跃和好奇,他们也能够快速地吸收所学的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

不过,还是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首先,本堂课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就是实验过程可能比较复杂,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这也可能会让一些年龄较小的学生比较困难。

神奇的海绵宝宝小班科学教案

神奇的海绵宝宝小班科学教案

神奇的海绵宝宝小班科学教案第一章:认识海绵宝宝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绵宝宝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对海洋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海绵宝宝的外貌特征:方形身体,圆眼睛,大笑脸。

2. 海绵宝宝的生活习性:生活在海底,以微生物为食,能吸收水分。

教学活动:1. 观看海绵宝宝动画片,引导学生关注海绵宝宝的外貌特征和生活环境。

2. 教师展示实物海绵,让学生触摸感受海绵的吸水性。

3. 学生动手制作海绵宝宝手工艺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二章:海绵宝宝的家园——海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的特点和生态环境。

2. 培养学生对海洋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海洋的特点:广阔、神秘、丰富。

2. 海洋生态环境:珊瑚礁、海底草原、深海洞穴等。

教学活动:1. 观看海洋生物纪录片,引导学生关注海洋生物的生活环境。

2. 教师展示海洋生物标本,让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第三章:海绵宝宝的生存技能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绵宝宝的生存技能。

2. 培养学生对海绵宝宝生存策略的兴趣。

教学内容:1. 海绵宝宝的吸水能力:通过细胞间隙吸收水分。

2. 海绵宝宝的繁殖方式: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海绵宝宝的吸水原理,引导学生动手实验验证。

2. 观看海绵宝宝繁殖的视频,了解海绵宝宝的繁殖方式。

3.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海绵宝宝的生存优势。

第四章:海绵宝宝的朋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绵宝宝的同类和它们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海洋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海绵宝宝的同类:海綿、海藻、海星等。

2. 同类海洋生物的特点:生活习性、生存技能等。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同类海洋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它们的特点。

2. 观看同类海洋生物的生活视频,了解它们的生存技能。

第五章:保护海绵宝宝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保护海绵宝宝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海绵宝宝的生活威胁:污染、过度捕捞等。

小班科学《神奇的海绵宝宝》

小班科学《神奇的海绵宝宝》

科学活动:神奇的海绵宝宝(三研)【设计意图】本次科学活动《神奇的海绵宝宝》选自小班科学领域活动,目标具体明确、材料贴近生活、可操作性强;让幼儿通过自主操作探索、观察比较、调动各种感官来发现和了解海绵的特性;运用感官或动手去探索物体,让孩子们了解海绵的特性, 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发现海绵具有柔软、弹性、吸水的特性。

【活动目标】1.能用压,卷等形式进行观察,发现海绵柔软、能变形等特性。

2.乐意玩海绵,愿意大胆猜想并进行实验。

【活动准备】材料准备:人手一块海绵,小杯子(小瓶子、小盒子)。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玩海绵的生活经验。

【活动过程】一、出示海绵宝宝,引起探究兴趣。

引导语:小朋友们,你们看谁来了?(海绵宝宝)昨天老师已经请小朋友们和海绵宝宝握握手,抱一抱,那你们有什么感觉呢?(柔柔的、软软的)二、第一次探索海绵,感知海绵的特性。

师:今天海绵宝宝还想和你们一起玩。

看,老师给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块海绵,请你和海绵宝宝玩一玩,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玩的?你发现了什么?集体交流分享:感知海绵的有趣,刚才你用什么方法玩海绵的?玩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小结:原来海绵宝宝是轻轻的、软软的,摸起来很舒服。

三、第二次探索:游戏“海绵宝宝变变变”师:那今天海绵宝宝要和小朋友们玩个游戏,它要把它的大身体躲进小瓶子里,你觉得有可能吗?让我们来试一试吧。

分组游戏“小房子里的海绵宝宝”:幼儿通过卷一卷、扭一扭、弯一弯、捏紧、放开的方式探索海绵,把海绵放进小杯子(小瓶子、小盒子)里,并观察海绵所产生的变形结果。

集体交流分享:海绵宝宝成功地钻进小杯子(小瓶子、小盒子)里了吗?现在的海绵宝宝和原来的海绵宝宝一样吗?如果现在让海绵宝宝出来,它还会变回原来的样子吗?小结:海绵柔软又有弹性,因此,通过挤压它能变得很小。

但只要一松手,它就又变回原来的样子,真神奇!三、海绵吸水1.观察海绵特征师:海绵宝宝除了能够“变形”,它还有一个大本领。

你们看,海绵宝宝身上有什么?这些小孔除了能让海绵有弹性外,还能做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2.播放实验视频,了解海绵吸水的特性师:小海绵变重了,盒子里面的水不见了,说明海绵宝宝还有吸水的本领。

小班科学优质教案《神奇的海绵》

小班科学优质教案《神奇的海绵》

小班科学优质教案《神奇的海绵》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章“有趣的物体”,具体内容为第4节“神奇的海绵”。

通过学习海绵的吸水原理,了解海绵的结构与功能,培养孩子们观察生活、探索科学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海绵的基本结构,掌握海绵吸水的原理。

2.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合作精神。

3.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海绵吸水的原理。

难点:如何通过实验让孩子们理解海绵的吸水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海绵、水、盆、滴管、剪刀、放大镜等。

2.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尺子、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展示海绵吸水的现象,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

2. 例题讲解讲解海绵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思考,揭示海绵吸水的原理。

3. 实验操作(1)将海绵放入水中,观察海绵吸水的过程。

(2)将海绵捏干,观察海绵释放水分的过程。

(3)用剪刀剪开海绵,观察海绵的内部结构。

4. 随堂练习(1)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描述海绵吸水的原理。

(2)讨论海绵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何利用海绵的特性。

(2)拓展延伸:探讨其他具有类似特性的物质,如纸巾、布料等。

六、板书设计1. 海绵的基本结构2. 海绵吸水原理3. 实验步骤及观察结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哪些物品具有类似海绵的特性,并简单描述其原理。

2. 答案:例如,纸巾具有吸水性,原因是纸巾的纤维结构使其能够吸收水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实验操作等环节,让孩子们了解了海绵的结构与功能,掌握了海绵吸水的原理。

课后,教师应关注孩子们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并针对孩子们的兴趣和疑问,进行拓展延伸,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同时,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为孩子们提供更优质的教学体验。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操作中的观察与引导2.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与讨论3.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一、实验操作中的观察与引导1. 观察海绵吸水过程:引导孩子们注意观察海绵由干燥到湿润的变化,以及海绵体积膨胀的现象。

《神奇的海绵宝宝》活动设计方案

《神奇的海绵宝宝》活动设计方案
《神奇的海绵宝宝》活动设计方案
设计者
专业班级
学号
活动名称
《神奇的海绵宝宝》
年龄班
小班
一、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并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材料。结合《纲要》要求与小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我设计了此次活动—《神奇的海绵宝宝》。在活动中我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让幼儿通过感官认知表面现象,感知海绵的特性,整个活动都是以幼儿操作为主,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教师小结:今天小朋友们表现得非常不错,我们知道了海绵宝宝是柔软的、有弹性的、遇到水会变膨胀,今天的活动到此结束了,请小朋友们整理材料。
1、美工区:画一个属于自己的海绵宝宝
2、家庭:与家长分享今天的科学活动
1、幼儿和教师一起念手指谣
2、幼儿摸海绵、感知海绵柔软的特性
3(1)、幼儿进行第一次操作,把海绵藏进杯子里,操作完成后与同伴分享交流,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教师小结:海绵有弹性
4、长大盆栽,感知海绵吸水会变膨胀的特性
(1)教师先进行演示,让幼儿观察,激发幼儿长大的原因
提问:这个神奇的盆栽怎么会突然就长大了呢?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小结:海绵宝宝遇水会变大边膨胀,所以小盆栽才会长大。
六、参考文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七、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一、导入
(1分钟)
二、进行
(13分钟)
三、结束
(1分钟)
四、活动延伸
1、导入(手指谣导入)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神奇的百宝箱,现在让我们一起念咒语,看看百宝箱里有什么吧!(百宝箱里有什么,左摸摸右摸摸,上摸摸下摸摸)诶,摸出了一张图片。

2021年公立普惠性幼儿园通用幼教教师课程教学指南小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海绵宝宝》含反思

2021年公立普惠性幼儿园通用幼教教师课程教学指南小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海绵宝宝》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海绵宝宝》含反思《活动目标:1、感知海绵的轻软、能变形、吸水的特性。

2、乐意参加探索活动,愿意大胆猜想并实验。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1、海绵、纽纽棒若干,海绵做成的毛毛虫一只。

2、活中的海绵制品若干。

活动过程一、出示海绵宝宝,引起探究兴趣。

师:老师带来了一个朋友,看看是谁?(海绵宝宝)二、玩海绵,感知海绵的特性。

1、和海绵宝宝握握手,抱一抱,初步感知海绵的轻、软的特性。

2、第一次探索。

(玩海绵)(1)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2)集体交流。

师:刚才你用什么方法和海绵玩的?你玩的时候有什么发现?3、第二次探索。

(海绵变形)(1)幼儿自由探索。

(2)集体交流。

师:你把海绵变成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变的?小结:我们能把海绵变成各种形状,但只要一松手,(教案出自:教案网)它就又变回原来的样子,真神奇。

4、变毛毛虫。

(1)出示海绵变的毛毛虫(辅助材料:纽纽棒),引起幼儿兴趣。

(2)幼儿动手操作,把海绵变成毛毛虫。

(3)和毛毛虫玩一玩。

三、参观海绵展览馆,了解海绵在生活中的用处。

教学反思一、从兴趣出发,联系生活进行选材。

海绵在我们生活中是常见、常用的材料,孩子们对此既熟悉又陌生,虽常见常用,但是对于海绵的特性却不了解,因此,本次活动我们选择了“海绵”作为活动题材。

活动一开始以动画片《海绵宝宝》中“海绵宝宝”作为导入,带领孩子们走进海绵世界。

由于这个动画片是幼儿感兴趣的,它的出现使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很自然地进入下一环节。

二、以“幼儿探索操作”贯穿始终。

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自己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孩子们与海绵宝宝“玩一玩”、“变一变”,让他们用完整的简单句表述自己的发现,符合《纲要》中指出的“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

同时,我还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的机会,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地去探索并发现海绵的特性。

小班科学神奇的海绵宝宝教案

小班科学神奇的海绵宝宝教案

小班科学神奇的海绵宝宝教案活动目标:
1、感知海绵的轻软、能变形、吸水的特性。

2、乐意参与探究活动,情愿大胆猜测并试验。

3、培养幼儿观看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情愿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爱好。

2
活动预备:
1、海绵、纽纽棒若干,海绵做成的毛毛虫一只。

2、活中的海绵制品若干。

3 活动过程:
一、出示海绵宝宝,引起探索爱好。

师:教师带来了一个伴侣,看看是谁?(海绵宝宝)
二、玩海绵,感知海绵的特性。

1、和海绵宝宝握握手,抱一抱,初步感知海绵的轻、软的特性。

2、第一次探究。

(玩海绵)
(1)幼儿自由探究,老师观看指导。

(2)集体沟通。

师:刚才你用什么办法和海绵玩的?(文章出自.屈教师教案网)你玩的时候有什么发觉?
3、其次次探究。

(海绵变形)
(1)幼儿自由探究。

(2)集体沟通。

师:你把海绵变成了什么?用什么办法变的?
小结:我们能把海绵变成各种样子,但只要一松手,(教案出自:教案网)它就又变回本来的形状,真奇特。

4、变毛毛虫。

(1)出示海绵变的毛毛虫(辅助材料:纽纽棒),引起幼儿爱好。

(2)幼儿动手操作,把海绵变成毛毛虫。

(3)和毛毛虫玩一玩。

三、参观海绵展览馆,了解海绵在生活中的用处。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神奇的海绵宝宝》教案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神奇的海绵宝宝》教案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神奇的海绵宝宝》教案反思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神奇的海绵宝宝》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感知海绵的轻软、能变形、吸水的特性。

2、乐意参加探索活动,愿意大胆猜想并实验。

【活动准备】1、海绵、纽纽棒若干,海绵做成的毛毛虫一只。

2、活中的'海绵制品若干。

【活动过程】一、出示海绵宝宝,引起探究兴趣。

师:老师带来了一个朋友,看看是谁?(海绵宝宝)二、玩海绵,感知海绵的特性。

1、和海绵宝宝握握手,抱一抱,初步感知海绵的轻、软的特性。

2、第一次探索。

(玩海绵)(1)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2)集体交流。

师:刚才你用什么方法和海绵玩的?你玩的时候有什么发现?3、第二次探索。

(海绵变形)(1)幼儿自由探索。

(2)集体交流。

师:你把海绵变成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变的?小结:我们能把海绵变成各种形状,但只要一松手,它就又变回原来的样子,真神奇。

4、变毛毛虫。

(1)出示海绵变的毛毛虫(辅助材料:纽纽棒),引起幼儿兴趣。

(2)幼儿动手操作,把海绵变成毛毛虫。

(3)和毛毛虫玩一玩。

三、参观海绵展览馆,了解海绵在生活中的用处。

【教学反思】一、从兴趣出发,联系生活进行选材。

海绵在我们生活中是常见、常用的材料,孩子们对此既熟悉又陌生,虽常见常用,但是对于海绵的特性却不了解,因此,本次活动我们选择了“海绵”作为活动题材。

活动一开始以动画片《海绵宝宝》中“海绵宝宝”作为导入,带领孩子们走进海绵世界。

由于这个动画片是幼儿感兴趣的,它的出现使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很自然地进入下一环节。

二、以“幼儿探索操作”贯穿始终。

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自己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孩子们与海绵宝宝“玩一玩”、“变一变”,让他们用完整的简单句表述自己的发现,符合《纲要》中指出的“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

同时,我还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的机会,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地去探索并发现海绵的特性。

三、结合并运用于实际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教育:________ 小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海绵宝宝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5 页
小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海绵宝宝
【活动目标】
1、感知海绵的轻软、能变形、吸水的特性。

2、乐意参加探索活动,愿意大胆猜想并实验。

【活动准备】
1、海绵、纽纽棒若干,海绵做成的毛毛虫一只。

2、活中的海绵制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海绵宝宝,引起探究兴趣。

师:老师带来了一个朋友,看看是谁?(海绵宝宝)
二、玩海绵,感知海绵的特性。

1、和海绵宝宝握握手,抱一抱,初步感知海绵的轻、软的特性。

2、第一次探索。

(玩海绵)
(1)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2)集体交流。

师:刚才你用什么方法和海绵玩的?你玩的时候有什么发现?
3、第二次探索。

(海绵变形)
(1)幼儿自由探索。

(2)集体交流。

师:你把海绵变成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变的?
小结:我们能把海绵变成各种形状,但只要一松手,它就又变回原来的样子,真神奇。

4、变毛毛虫。

第 2 页共 5 页
(1)出示海绵变的毛毛虫(辅助材料:纽纽棒),引起幼儿兴趣。

(2)幼儿动手操作,把海绵变成毛毛虫。

(3)和毛毛虫玩一玩。

三、参观海绵展览馆,了解海绵在生活中的用处。

【教学反思】
一、从兴趣出发,联系生活进行选材。

海绵在我们生活中是常见、常用的材料,孩子们对此既熟悉又陌生,虽常见常用,但是对于海绵的特性却不了解,因此,本次活动我们选择了“海绵”作为活动题材。

活动一开始以动画片《海绵宝宝》中“海绵宝宝”作为导入,带领孩子们走进海绵世界。

由于这个动画片是幼儿感兴趣的,它的出现使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很自然地进入下一环节。

二、以“幼儿探索操作”贯穿始终。

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自己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孩子们与海绵宝宝“玩一玩”、“变一变”,让他们用完整的简单句表述自己的发现,符合《纲要》中指出的“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

同时,我还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的机会,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地去探索并发现海绵的特性。

三、结合并运用于实际生活。

活动的最后环节,通过参观“海绵展览馆”,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还将知识真正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

小班科学教案:糖和盐
第 3 页共 5 页
【活动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糖和盐的名称、特点及用途。

能比较出糖和盐的简单相同点和不同点。

【活动准备】糖、盐、杯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通过尝的方法让幼儿了解里面装的是什么水)
1、出示两杯水问:你们知道这两个杯子里放的是什么?
2、请幼儿来尝一尝,并说一说杯子里的是什么水?
二、引导幼儿观察糖和盐。

(通过操作培养幼儿善于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请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说说糖和盐是什么样子的。

2、请幼儿打开纸包,看看纸包里是什么?想想用什么办法知道?那一包是糖,那一包是盐,糖是什么样子的,盐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想方法自己去试一试用自己的方法来知道。

请幼儿将糖和盐倒在水里,用筷子轻轻搅拌,待糖和盐溶化后。

问:糖和盐到那里去了?
三、了解糖和盐的用途。

(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你们知道糖和盐有什么用吗?(家家户户烧菜离不开它们。

工厂很多地方也要用到盐。


四、比较糖和盐。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糖和盐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
小结:糖和盐都是白颜色的,一颗一颗亮晶晶的它们都能溶化到水里,它们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糖和盐的味道是不同的因此它们的用途也是不一样的。

第 4 页共 5 页
幼儿教育资料
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
(资料仅供参考)
下载修改即可使用
第5 页共5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