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踝针操作流程完整版
腕踝针操作流程范文
腕踝针操作流程范文1.术前准备:a.术前患者必须空腹,手术前几小时避免进食和饮水。
b.医生会对患者进行麻醉,根据需要选择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
c.术前进行全面的消毒和无菌手术培植。
2.患者定位:a.患者平躺在手术床上,受伤的腕踝部位要暴露。
b.使用无菌布覆盖患者身体的其他部分以维持手术区域的清洁。
3.局部麻醉:a.医生会在手术部位周围注射局部麻醉剂,以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
b.医生会等待几分钟,以确保局部麻醉足够生效。
4.术区准备:a.术区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b.使用无菌布或围裙将手术区域覆盖起来。
c.医生会在手术区域周围插入橡皮布,以限制手术区域的移动。
5.切口:a.使用手术刀在手术区域上切开皮肤。
切口的大小和位置取决于损伤的严重程度以及需要进行的手术类型。
b.切口应尽可能靠近受伤的关节,以便医生能够更好地操作。
6.针的插入:a.医生会选择合适大小和形状的针来治疗患者的损伤。
b.医生会通过切口将针插入到骨骼中。
插入的角度和深度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判断。
7.针的定位和固定:a.医生会使用X射线或其他成像技术来确保针的正确位置。
b.一旦针插入到正确的位置,医生会使用固定器(如外固定器或内固定器)将针与周围的骨骼和软组织连接起来。
8.术后处理:a.手术结束后,医生会进行清洁和敷料处理,以保持手术区域的清洁和干燥。
b.医生会指导患者关于术后护理和注意事项,包括伤口护理、药物使用和伤后康复计划。
以上是腕踝针操作流程的主要步骤。
因为具体的手术情况可能因患者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所以在进行任何手术之前,医生都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当的手术计划和操作流程。
腕踝针疗法
腕踝针疗法腕踝针法是在腕部或踝部特定部位针刺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
它是在经络学说中皮部理论的启示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2 0世纪70年代初期正式推广应用于临床。
由于它取穴单一,操作简便,对机体损伤微小,具有安全而无针感的特点,加之对某些疾病确有效果,故颇为医生和病人的欢迎。
【穴区】腕踝针穴区共十二个,其中腕部六个,踝部六个。
(1)腕部穴区:均在腕横纹上二横指环绕腕部一圈处。
从掌面尺侧至挠侧,再从背面挠侧至尺侧,依次为上1 、上2 、上3 、上4 、上5 、上6 。
①上1 :小指侧的尺骨缘前方二横指,按压有凹陷处。
主治:前额痛、眼病、鼻病、面神经瘫痪、前牙肿痛、咳喘、胃脘痛、心悸、失眠、癫痫。
②上2 :相当于内关穴。
主治:颌下肿痛、后牙肿痛、胸闷痛。
③上3 :桡动脉外侧,腕横纹上二横指,桡骨边缘处。
主治:高血压、胸痛。
④上4 :手掌向内,在拇指侧挠骨缘背部,腕横纹上两横指处。
主治:头顶痛、耳病、颞下颌关节炎、肩周炎。
⑤上5 :相当于外关穴。
主治:后颞部痛,上肢疼痛麻木瘫痪。
⑤上6 :小指侧尺骨缘背部,腕横纹上二横指处。
主治:后头痛及脊柱(颈胸段)痛。
(2)踝部穴区:约在内外踝最高点上三横指一圈处,从跟腱内侧起向前转到外侧跟腱,依次为下1、下2、下3、下4、下5、下6。
①下1 :跟腱内侧缘,内踝最高点上三横指处。
主治:上腹部痛、痛经、遗尿、足跟痛。
②下2:内侧面中央,靠胫骨后缘处,内踝最高点上三横指。
主治:侧胁痛、腹部痛、过敏性结肠炎。
③下3:腔骨前缘向前约1厘米,内踝最高点上三横指。
主治:膝关节内缘痛。
④下4 :胫骨前缘与派腓前缘的中点,外踝最高点上三横指。
主治:下肢麻木、疼痛、瘫痪。
⑤下5 :外侧面中央,靠腓骨后缘,外踝最高点上三横指。
主治:髓关节痛、踝关节扭伤。
③下6:靠跟腱外缘处,外踝最高点上三横指。
主治:急慢性腰痛、坐骨神经痛。
上述穴区,以上3 和下3 较为少用。
【操作方法】(1)选穴配方:横隔线以上的病症选腕部穴点,横隔线以下的病症选踝部穴点。
腕踝针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腕踝针技术操作流程1.双人核对医嘱:患者基本信息、诊断、临床症状、既往史、操作方法;2.评估:主要症状、病史、舌质与舌苔;疼痛部位、性质、程度;局部皮肤有无出血、破损、肿胀及疤痕等;3.告知:操作目的、针刺局部感觉及配合方法;出行任何不适及时告知;4.物品准备:治疗盘、0.25mm×25mm毫针、皮肤消毒剂、一次性无菌敷贴、手消剂、弯盘、必要时备屏风、垫枕、毛毯;5.患者准备:协助患者排空二便;取合适体位,暴露穿刺部位,注意保暖;6.洗手,戴口罩,携用物至患者床旁;7.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疼痛部位;8.定位:按腕踝针的分区选穴原则选择正确的针刺部位;9.进针:再次确认针刺部位,消毒皮肤,检查毫针有效期、有无弯折,针尖有无带钩等情况;一手固定针刺点下部,另一手持针柄,针尖朝向病变端,针身与皮肤呈30°快速刺入皮下浅层;10.行针及留针:穿刺者感觉针下松软,患者无酸麻胀痛感,针体自然垂倒贴近皮肤表面,轻轻推进针体,行针过程中询问有无不适,若有酸麻胀痛感,应及时调整针的深度和方向;用无菌敷贴固定针柄;11.观察及询问:观察有无弯针、晕针、折针及皮下出血等情况,询问留针后有无不适;12.告知:告知患者可适当活动留针侧肢体,出现任何不适及时告知;一般留针30min,最长不超过24小时;13.起针:一手捻动针柄,将针退至皮下,迅速拔出,另一手指按压针孔周围皮肤,检查针数,防遗漏;再次疼痛评估;14.整理: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整理并规范处理用物;15.洗手,脱口罩;16.记录:留针部位、时间、患者反应、疗效,签名。
腕踝针技术操作评分表。
腕踝针疗法
腕踝针疗法及其图谱腕踝针是从腕部和踝部取相应的点进行皮下针刺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疗法。
本疗法是把病症表现的部位归纳在身体两侧的6个纵区,在两侧的腕部和踝部各定6个进针点,以横膈为界,按区选点进行治疗。
具有疏通经络,调和脏腑功能的作用。
适用于多种痛证、神经疾病、精神疾病和其它临床各科的一些疾病。
该疗法是在1966-1975年间由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科医生张心曙创立的。
张心曙在用电刺激疗法(最初用于治疗癔病性瘫痪)治疗以神经症为主的疾病的经验基础上,受传统经络学说、耳针、穴位和针刺法的启发下,从实践中逐步探索出来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新的针刺疗法。
【腕踝针分区和主治】1.腕踝针的分区(1)头项和躯干的分区:头顶、躯干以前后正中线为界,将身体两侧由前向后各部分为6个纵行带状的区域。
1区:沿前正线两侧,包括额部、眼、鼻、舌、咽喉、气管、食管、心脏以及上、中、下腹部和会阴部。
2区:身体前面的两旁,包括颞部、面颊、后牙、下颌部、甲状腺、乳部、肺、肝胆(右)和侧腹部。
3区:身体前面的外缘。
包括沿耳廓前缘和腋前的狭小垂直区域。
4区:身体前后面交界处,包括头项、耳以及从腋窝顶垂直向下的区域。
5区:身体后面的两旁,与前面的2区相对,包括头、项的后外侧部,肩胛区等。
6区:沿后中线两侧的区域,与前面的1区相对,包括后头部、枕颈部、脊柱与椎旁、骶尾部、肛门等。
(2)四肢的分区:以臂干线和股干线为四肢的躯干的分界。
当两侧的上下肢处于内面向前的外旋位置,也就是使四肢的阴阳面和躯干的阴阳面处在同一方向中并互相靠拢时,以靠拢处出现的缝为分界,在前面的相当于前中线,在后面的相当于后中线,划分与躯干相仿。
2. 腕踝针的选点及主治(1)腕部进针点及主治:腕部进针点共6个,约在腕横纹上二横指(相当于内关、外头穴)一圈内。
从掌面尺侧起直到桡侧起到尺侧,依次顺序为上1、上2、上3、上4、上5、上6 。
每一点治疗同一区的病症。
上1:在小指侧的尺骨缘前方,用拇指端按压的最凹陷处,主治前额部头痛、眼病、鼻病、三叉神经痛、面肿、前牙痛、流涎、咽炎、气管炎、恶心、呕吐、心脏病、高血压;眩晕、盗汗、寒颤、失眠、癔病、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等。
腕踝针操作流程
腕踝针操作流程腕踝针就是一种只在腕踝部特定得针刺点、循着肢体纵轴用针灸针皮下浅刺治病得针刺疗法。
适应症:各种痛症禁忌症:1、无绝对禁忌症2、女性正常月经期3、妊娠期在3个月以内者不宜针两侧下1本科常用:石淋引起得痛症;胃脘部疼痛;留置尿管、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膀胱炎等引起得膀胱或尿道口疼痛;取穴:输尿管及肾疼痛取下1、2区;胃脘部、膀胱区、尿道口疼痛取双侧下1区,配穴下2区;取穴原则:1、腕踝针就是一种只在(腕踝部)特定得针刺点、循着肢体(纵轴)用针灸针行(皮下浅刺)治病得针刺疗法。
2、身体分区:每侧由前向后分(6个纵区),以(横隔)为界,将6个纵区分成(上下两段),3、上肢六对穴位在(内关穴与外关穴)水平位置上;下肢六对穴位在(三阴交穴与悬钟穴)水平位置上。
4、缓慢刺入进针后紧贴皮肤注意进针得角度。
5、在两侧得腕部与踝部各有6个相应得进针点,按区选点针刺。
6、针刺方向朝向症状端;针具:32号1、0寸(直径0.25mm×25mm)毫针; 不要求得气;皮下浅刺;取穴原则:上下同取:指症状,或病因位置在横隔线上下。
胃、肝左右同取:指症状,或病因位置在躯干一区,或躯干六区时。
如脐周疼痛前后对症:脏腑功能失调或属脏腑损伤性疾病。
如冠心病三五针排刺:对疼痛或症状范围广泛得疾病,先寻找敏感点,再与其两边分别确定1-2个穴位。
如胸痛,如敏感点在左5区与右5区,则以左上5穴,右上5穴为主。
再在穴位两边各加选1-2个穴位。
进针点特点:(1)一个区内一个;(2)位于每区之中点;(3)位置固定。
踝部针刺点:下1—靠跟腱内缘下2--内侧面中央,靠胫骨内缘(三阴交)下3—距胫骨前脊向内侧1cm下4—胫骨前脊与腓骨前缘中间下5—外侧面中央,靠腓骨后缘(悬钟穴)下6—靠跟腱外缘下1与下6对应;下2与下5对应;下3与下4对应。
在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与悬钟穴(外踝尖上3寸)水平位置上,环小腿做一水平线,并从1区~下6区六等份,每一等分之中点为进针点,即下1穴~下6穴。
腕踝针疗法 ppt课件
ppt课件
下1
下2
54
下3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ppt课件
下4
下5
55
下6
踝关节上三寸进针
ppt课件
56
腕踝针的针刺点
下1:靠跟腱内缘。 下2:内侧面中央,靠胫骨后缘。术者用拇指端由跟腱向前摸 到胫骨缘即是。 下3:胫骨前嵴向内侧面1cm。 下4:胫骨前嵴和腓骨前缘的中间点。术者用两手的拇指端摸清 两骨的骨缘,取其中间点。 下5:外侧面中央,腓骨后缘,在骨缘和腓骨长肌腱所形成的 浅沟处。 下6:靠跟腱外缘。
ppt课件
4
ppt课件
5
ppt课件
6
ppt课件
7
ppt课件
8
ppt课件
9
ppt课件
10
ppt课件
11
ppt课件
12
ppt课件
13
ppt课件
14
ppt课件
15
ppt课件
16
ppt课件
17
ppt课件
18
ppt课件
19
ppt课件
20
ppt课件
21
全息特性机理研究2
即各巨针、微针、微诊系统上的任何一穴点在中枢 内的投射,都与其所对应的整体部位在中枢内的投 射存在这种双向特异性突触联系,这就是说躯体各 部与相应穴点之间的那种犹如钥匙与锁孔样的关系, 是由中枢内神经细胞之间的这种复杂的全息联系所 规定的。
ppt课件
37
腕踝针的分区2
头、颈和躯干分区:在身体前后面中央各划一条前 中线和后中线,中线将身体分两侧,每侧由前向后 分六个纵区,用数字1—6编号,其中1、2、3、区 在前面,4、5、6区在后面(如下图)。
腕踝针疗法
腕踝针疗法(头痛、三叉神经痛、领下淋巴结痛、胸痛、高血压、肩周炎、落枕、颈椎病、胆道蛔虫症、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肠炎、痛经、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痛、股外侧皮神经炎、上下肢感觉障碍、运动障碍)腕踝针疗法,是针刺腕部和踝部的穴位治疗人体疾病的一种方法。
腕踝针是以经络学说为基础,参考现代医学神经学说而产生的。
《素问·皮部论》说:“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
”十二皮部的分布区域,是以十二经脉体表分布范围为依据的。
腕踝针疗法是把人体分为6个区,基本与十二皮部相一致,如少阴在身侧中间,以1区相合,由此绕躯体从前向后,依次为厥阴、太阴、阳明、少阳、太阳,大体相当于1~6区的划分。
上1、上2、上3区沿阴侧面上行,相当于手三阴;上4、上5、上6区沿阳侧面上行,相当于手三阳。
下1~6相当于足三阴、足三阳。
从五脏关系看,上。
区联结膈以上胸腔的心、肺;下6区联结膈以下腹腔的肝、脾、肾;与手六经足六经所属脏腑也是一致的。
从经脉循行来看,手三阴、手三阳均循于腕部,足三阴、足三阳均循行于踝部,且通过腕踝部的特定穴如后溪、外关、内关、列缺、申脉、足临泣、照海、公孙等分别通于督脉、阳维脉、阴维脉、任脉、阴跷脉、带脉、阳跷脉及冲脉。
可见腕踝与全身经络、五脏六腑各部均有密切关系。
按标本、根结理论,腕踝针的十二个刺激点均位于腕踝关节附近,相当于本部、根部,故可主治全身各部病症。
十二个刺激点,均分布于经线上,与十二络穴位置大致相当,浅刺这些部位的皮部,可以调整相应经脉之气及其联属的脏腑功能,以达到祛邪扶正的目的。
【操作方法】一、穴位定位与主治1.分区与主治腕踝针疗法将人体分为6个区。
因绝大多数病症能确切表现为一定部位病变,故这些病症都可以归纳在身体两侧6个纵区范围内。
区域是沿人体纵轴排列的,以前、后正中线为界,将人体两侧由前向后分为6个纵区,各区位置及归属病症如下。
(1)1区:前正中线两侧的区域,包括额部、眼、鼻、舌、气管、口唇、前牙、咽喉、食管、心脏、上腹部、脐部、下腹部和会阴部。
实用腕踝针教程
腕踝针的核心内容
身体分区
身体两侧各分6个纵区
针刺点
腕踝部各定6个针刺点
针刺法
皮下针刺法
身体分区 以前后中线为界,身体两侧由前向后各分
6个纵区,用数字1~6编号,用于症状定位
每侧由前向后分6个纵区 1、2、3区在前面 4、5、6区在后面 以横膈为界,将6个纵区分成上下两半
上下肢分区
病在下半身针踝部的针刺点
1区——前中线两侧
头面部在前中线至以眼眶外缘为垂 直线之间的区域,包括前额、眼、 鼻、唇、前牙、舌、咽喉、扁桃体、 颏
颈部沿气管、食管
胸部自前中线至胸骨缘,包括胸肋 关节、气管、食管、乳房近胸骨缘、 心前区(左侧)
腹部自前中线至腹直肌区域,包括 胃、胆囊、脐部、下腹之膀胱、子 宫、会阴部
上下肢的内侧面 (阴面) 向前,即手掌向前,足外 展,两侧上下肢相对靠拢, 靠拢处前后的缝与躯体的 前后中线相当
上 下 肢 的 分 区 方 法 与 躯 体相同,手足略有区别
腕部和踝部各定6个针刺点,以数字1~6编号,与区同名, 针刺时按病症所在区选取同一侧编号相同的点
病在上半身针腕部的针刺点
针刺点下2治疗 下2区的病
针刺点下3治疗 下3区的病
针刺点下3定位:
胫骨前嵴向踝内侧1厘米处
针刺点下4定位: 以两手拇指内缘触 及胫骨前嵴及腓骨 前缘,在其中间点
针刺点下4治疗 下4区的病
针刺点下5定位:
以拇指内缘顺外踝后侧 而上,靠腓骨后缘之浅 沟处,在踝的外侧面中 央。正对外踝尖
针刺点下5治疗 下5区的病
腕踝针的不良反应
皮下出血 晕针
针具
一次性不锈钢针灸针 直径0.25毫米,长25毫米
安尔碘或75%酒精棉球 棉签或干棉球 纸胶带
腕踝针评分标准及流程图
腕踝针评分标准
腕踝针操作流程图
核对医嘱
患者准备
评估
物品准备
告知
观察及询问
针刺
记录
患者基本信息、诊断、临床症状、既往史
环境、主要症状、既往史、是否妊娠、腕踝部皮肤情况
治疗盘、一次性无菌针灸针、75%酒精、复合碘、棉签、输液贴
观察患者进针情况,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调节针刺方向角度
协助患者穿衣,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处理用物
针刺时间、部位及患者反应
留置时间30分钟;根据病情适当延长留置时间
取卧位或坐位、暴露针刺部位
腕踝针的作用、简单的操作方法及局部感受,取得患者合作
告知
整理。
腕踝针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8、记录针刺部位,时间,病人反应,疗效及签名。
5
8
12
5
20
5
10
未评估
未核对
未解释
选区错误
未消毒
针刺方向错误
进针深度不对
未按要求留针、未观察
未整理
未记录、
未签名
-5
-4
-4
-12
-5
-10
-5
-5
-5
-5
即横卧真皮下。在皮肤上看到似鱼浮水前游而不见鱼的形状。
(2)针刺方向:“趋向病所”即疾病的部位在刺激区以上,针尖向心脏方向刺入;相反,针尖就逆心方向刺入(四肢末端疾病朝向?)。
(3)调针:
何时应调针:
①若针下无即效时:有时会发现,选穴无误,但无或疗效不佳
②出现针感时
调针内容:A、调深度,B、调方向。
调针的目的:无针觉、无疼痛。
15
少一项
-5
考核时间考核者
腕踝针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得分
项目
内容
分值
扣分标准
扣分
目的
通过腕踝部特定的针刺点、循着肢体纵轴用针灸针行皮下浅刺治疗各种痛症:如各种急性扭伤,手术后疼痛、换药疼痛,某些神经精神疾病:失眠、焦虑、抑郁以及其他各科的一些病症的针刺疗法。
10
少一点
-5
用物准备
一次性不锈钢针灸针、安尔碘或75%酒精棉球、输液贴、纸胶带、锐器盒
5
少一点
-1
素质要求
仪表大方、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5
少一点
-1
操作步骤
1、评估
2、核对床号、姓名,解释,嘱病人排空大小便,根据病人症状选择合适的区域同时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松开衣裤,暴露针刺部位;保暖。
腕踝针操作流程
腕踝针操作流程腕踝针操作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用于治疗腕踝关节疾病和损伤。
正确的操作流程对于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下面将为您介绍腕踝针操作的具体步骤。
1. 准备工作。
在进行腕踝针操作之前,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
同时,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器械和药物,确保手术室环境整洁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2. 局部麻醉。
在进行腕踝针操作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
首先要对患者进行皮肤消毒,然后使用局部麻醉药物对腕踝部位进行麻醉,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
3. 定位。
在完成局部麻醉后,需要对腕踝部位进行准确定位。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X光或超声等影像学技术来确定针头的具体位置,确保针头能够准确进入患者的腕踝关节。
4. 针头插入。
一旦确定了针头的位置,医生就可以开始将针头插入患者的腕踝关节。
在这一步骤中,医生需要特别小心,确保针头插入的深度和角度都是准确的,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5. 治疗操作。
一旦针头插入到位,医生可以开始进行具体的治疗操作。
这可能包括抽取关节内的液体样本进行检测,注入药物进行治疗,或者进行其他相关的治疗操作。
在进行这些操作时,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6. 针头拔出。
当治疗操作完成后,医生就可以将针头从患者的腕踝关节中拔出。
在这一步骤中同样需要特别小心,确保针头的拔出不会对患者造成额外的伤害,并且要及时进行局部处理,避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7. 后续处理。
腕踝针操作完成后,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后续处理。
这可能包括进行局部包扎,给予相关的药物治疗,以及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跟踪观察等。
总结。
腕踝针操作是一项需要高度专业技能和严谨操作的医疗技术。
正确的操作流程可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医生在进行腕踝针操作时,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每个步骤都能够准确无误地进行。
同时,医生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确保患者能够顺利康复。
腕踝针评分标准及流程图
腕踝针评分标准
腕踝针操作流程图
核对医嘱
患者准备
评估
物品准备
告知
观察及询问
针刺
记录
患者基本信息、诊断、临床症状、既往史
环境、主要症状、既往史、是否妊娠、腕踝部皮肤情况
治疗盘、一次性无菌针灸针、75%酒精、复合碘、棉签、输液贴
观察患者进针情况,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调节针刺方向角度
协助患者穿衣,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处理用物
针刺时间、部位及患者反应
留置时间30分钟;根据病情适当延长留置时间
取卧位或坐位、暴露针刺部位
腕踝针的作用、简单的操作方法及局部感受,取得患者合作
告知
整理。
腕踝针的身体分区和进针点图解
腕踝针的⾝体分区和进针点图解腕踝针法的进针点进针点是指针尖刺⼊⽪肤的位置。
在左右两侧的腕部和踝部各有6个进针点,腕踝针法的进针点均根据其分区所在部位进⾏编号,以便按病证分区取点针刺。
1.腕部进针点及其主治(图1)腕部进针点共有6个,约在腕横纹上⼆横指(相当于内关、外关⽳)处,环绕腕部分布排列。
从腕部掌⾯尺侧起到桡侧,再从背⾯桡侧起到尺侧,依次顺序为上1、上2、上3、上4、上5、上6。
其中,上1、上2、上3在腕部掌⾯(屈侧⾯),上4在掌⾯背⾯交界的桡⾻缘上,上5、上6在腕部背⾯(伸侧⾯)。
图1 腕部进针点上1:在⼩指侧的尺⾻缘和尺侧屈腕肌腱之间。
术者⽤拇指端摸到尺⾻缘后,向掌⼼侧轻推,该点即在⾻缘与肌腱内侧缘之间的最凹陷处。
主治前额痛、眼病、⿐病、三叉神经痛、⾯肿、前⽛痛、流涎、咽痛、咳嗽、恶⼼呕吐、眩晕、⼼悸怔忡、胸痹、盗汗、失眠、意病、⽪肤瘙痒症等,为临床最常⽤者。
上2:在腕掌侧⾯的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屈腕肌腱之间,相当于内关⽳处。
若病⼈此处⽪下脂肪丰满,肌腱不易看清时,可嘱其握拳,即可使肌腱显露。
主治颞前痛、后⽛痛、痄腮、颌下肿痛、胸闷胸痛、哮喘、⼿掌⼼痛、指端⿇⽊、乳痛、乳胀等。
上3:桡⾻缘向内1cm,在桡⾻缘与桡动脉之间。
主治⾼⾎压病、侧胸痛、腋汗、肩痛等。
⽐较少⽤。
以上各点,取⽳时掌⾯朝上。
上4:拇指侧的桡⾻缘上。
取⽳时,⼿的掌⾯向内竖放,术者⽤两⼿⾷指夹住桡⾻两侧,进针点即在⾻缘处。
此处若有较粗的⾎管时,进针点位置要适当上移。
主治头顶痛、⽿痛、⽿聋、⽿鸣、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肩周炎(肩前痛)、胸痛等。
上5:腕背⾯的中央,桡⾻和尺⾻之间,相当于外关⽳。
取⽳时,掌⼼向下平放,术者⽤两⼿⾷指夹住腕部两侧⾻缘,取其中间的点。
主治颞后痛、落枕、上肢⿇⽊或感觉障碍、上肢瘫痪或运动障碍、肘关节痛、腕指关节痛、上肢或⼿指颤动、⼿部冻疮、肩周炎(肩外侧痛)等,为临床常⽤者。
上6:⼩指侧的尺⾻缘后⽅约1cm处。
雷火灸+腕踝针流程指引及评分标准
腕踝针技术腕踝针是指在腕踝部选取特定的进针点,用毫针循肢体纵轴沿真皮下刺入一定长度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通过刺激腕踝部的进针点达到振奋皮部经气,促进体内阴阳协调,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一)适用范围1、类痛症:各种急性扭伤、肌肉软组织疼痛、手术后伤口疼痛、癌症疼痛、带状痕疹引起的神经痛、偏头痛、牙痛、痛经等。
2、某些精神疾病:失眠、焦虑、抑郁、应激反应。
3、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和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等。
(二)评估1、主要症状、既往史、是否妊娠、月经期,2、局部皮肤有无出血、破损、肿胀及疤痕等。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及合作程度。
(三)告知1、腕踝针的目的,针刺局部感觉。
2、针刺部位如出现疼痛、酸麻账重感及触电感,请及时告知护士。
(四)用物准备治疗盘、0.25mm*25mm毫针、皮肤消毒剂、一次性无菌敷贴、污物杯、手消毒剂、治疗执行单,必要时备毛毯、屏风、垫枕。
(五)基本操作方法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向患者或家属解释操作目的、方法、注意事项等,取得配合,协助患者排空二便,痛症患者进行疼痛评估。
2、备好用物,携至床旁,核对患者。
3、定位:根据患者症状,按腕踝针分区选穴原则选择正确的针刺部位。
4、消毒:局部皮肤消毒以进针点为中心,直径大于5cm。
5、检查毫针,检查针的有效期,针体有无弯折,针尖有无带勾等异常情况。
6、进针,再次核对思者身份,确认针刺郎位。
左手拇指固定在进针点下部,略微位紧针刺点处皮肤,右手持针柄,针尖朝向病变部位,针身与皮肤呈30°快速刺入皮下浅层,松手,让针自然垂倒贴近皮肤,循身体纵想沿皮下轻轻推入针体。
附件1:身体分区、针刺点与选穴原则附件2:腕踝针操作流程图附件3:腕踝针操作评分标准附件1:身体分区、针刺点与选穴原则腕踝针的基本理论包括身体分区和针刺点。
身体分区:将身体两侧各划分为6个纵行区,用数字1至6编号,用于症状和体征的定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腕踝针操作流程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腕踝针操作流程
腕踝针是一种只在腕踝部特定的针刺点、循着肢体纵轴用针灸针皮下浅刺治病的针刺疗法。
适应症:
各种痛症
禁忌症:
1、无绝对禁忌症
2、女性正常月经期
3、妊娠期在3个月以内者不宜针两侧下1
本科常用:
石淋引起的痛症;
胃脘部疼痛;
留置尿管、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膀胱炎等引起的膀胱或尿道口疼痛;
取穴:
输尿管及肾疼痛取下1、2区;
胃脘部、膀胱区、尿道口疼痛取双侧下1区,配穴下2区;
取穴原则:
1、腕踝针是一种只在(腕踝部)特定的针刺点、循着肢体(纵轴)用针灸针行(皮下浅刺)治病的针刺疗法。
2、身体分区:每侧由前向后分(6个纵区),以(横隔)为界,将6个纵区分成(上下两段),
3、上肢六对穴位在(内关穴与外关穴)水平位置上;
下肢六对穴位在(三阴交穴与悬钟穴)水平位置上。
4、缓慢刺入进针后紧贴皮肤注意进针的角度。
5、在两侧的腕部和踝部各有6个相应的进针点,按区选点针刺。
6、针刺方向朝向症状端;针具:32号寸(直径0.25mm×25mm)毫针;
不要求得气;皮下浅刺;
取穴原则:
上下同取:指症状,或病因位置在横隔线上下。
胃、肝
左右同取:指症状,或病因位置在躯干一区,或躯干六区时。
如脐周疼痛
前后对症:脏腑功能失调或属脏腑损伤性疾病。
如冠心病
三五针排刺:对疼痛或症状范围广泛的疾病,先寻找敏感点,再与其两边分别确定1-2个穴位。
如胸痛,如敏感点在左5区和右5区,则以左上5穴,右上5穴为主。
再在穴位两边各加选1-2个穴位。
进针点特点:
(1)一个区内一个;
(2)位于每区之中点;
(3)位置固定。
踝部针刺点:
下1—靠跟腱内缘
下2--内侧面中央,靠胫骨内缘(三阴交)
下3—距胫骨前脊向内侧1cm
下4—胫骨前脊与腓骨前缘中间
下5—外侧面中央,靠腓骨后缘(悬钟穴)
下6—靠跟腱外缘
下1与下6对应;下2与下5对应;下3与下4对应。
在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与悬钟穴(外踝尖上3寸)水平位置上,环小腿做一水平线,并从1区~下6区六等份,每一等分之中点为进针点,即下1穴~下6穴。
分为左右两则。
疗程:
一般1日1-2次,留针30分钟。
7-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3天。
对一些急性病症还可每日针刺1-4次,留针15-30分钟。
顽固性的可持续埋针
腕踝针一般留针30分钟。
也可根据病情留针延长至1-2小时或以上,但最长不超过24小时。
操作流程:
物品准备:
治疗盘、*25mm毫针(华佗牌)、酒精棉球、一次性无菌敷贴、污物杯、手消毒剂、治疗执行单、必要时备毛毯、屏风、垫枕。
操作步骤:
1.核对医嘱,在治疗室准备好用物,携至床旁、双重身份核对,进行疼痛评估,
向患者或家属解释操作目的、方法、注意事项等,取得配合。
2.定位:根据患者疾症,按区选择正确的针刺部位。
3.评估局部皮肤有无出血、破损、肿胀及疤痕等,判断是否合适腕踝针。
4.协助患者排空大小便、取合适体位,暴露针刺部位,注意保暖。
5.消毒:局部皮肤消毒以进针点为中心,直径大于5cm。
6.检查毫针:检查针的有效期并取出毫针,检查针体有无弯折,针尖有无带勾等
异常情况。
7.进针:再次核对床号、姓名、确认针刺部位,左手固定在进针点下部,右手持
针柄,针尖朝向病变部位,针身与皮肤呈30度快速刺入皮下。
8.行针、调针:将针紧贴皮肤表面,刺入皮下浅层;若病人有酸、麻、胀、痛等
感觉,说明进针过深,需调整。
9.留针:用一次性无菌敷贴固定针柄,让患者活动针刺侧肢体,询问有无不适。
留针30min,病情严重者适当延长留针时间,最多不超过24小时。
10.向患者做好宣教,协助患者整理床单位,安置舒适体位。
整理用物,洗手。
11、拔针:一手捻动针柄,将针退至皮下,迅速拔出,另一手拇(食)指按压针孔
周围皮肤,轻压片刻,以防出血。
检查针数,防遗漏。
12.记录:治疗部位、留针时间、反映情况、疗效评价,签名。
可能的不良事件及应急措施:
1、皮下出血:
针刺点要尽量避开血管、伤口或疤痕等针尖朝向指(趾)端时,
针刺点的位置要适当上移,防止体表神经、关节损伤。
2、晕针
让病人立即卧倒休息即可严重的要立即拔针,解开衣领,吸氧,必要时人工呼吸,之一血压变化,一般数分钟之内可以恢复。
注意事项:
1.根据患者疾症所在部位能正确进行分区定位。
2.针刺方法正确:要求30度皮下浅刺,针身仅在真皮,即横卧真皮下,针刺方向
朝向症状端。
3.行针以下有松软感为宜,不捻转不提插,一般无酸麻胀感,如出现针感时,应
及时调整针的深度和方向。
4.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如出现晕针、皮下出血等,及时处理。
5.患者在饥饿、疲乏或精神高度紧张,皮肤感染、溃疡、疤痕或肿瘤的部位,有出血倾向,高度水肿者不宜穿刺,女性正常月经期、妊娠期在3个月内者不宜针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