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案
统编版 五年级语文 下册教案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稚”等和多音字“供”,能够正确书写。
2.理解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意思,朗读并背诵诗歌。
3.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朗读并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的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老师介绍今天要研究的诗歌《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并询问学生是否了解古诗,引导学生产生研究兴趣。
二、检查预情况1.介绍作者XXX,并播放简介资料。
2.释题,“四时”“兴”的意思,猜想诗文的内容。
三、初读古诗,初步感知1.指导学生准确读出字音,感受诗歌的节奏。
2.引导学生简要说出诗歌的情景。
3.学生自读,想象诗中的人物和场景,并回答问题。
四、再读古诗,读懂诗意1.引导学生使用以前学过的方法理解古诗,如看注释、联系上下文、问别人、查字典、看插图等。
2.学生可以和同桌合作,互相讨论理解古诗的意思。
3.学生可以举手问老师,或者标记不懂的地方,等待交流。
五、结合学生的积累,拓展阅读1.学生交流已经背诵下来的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
2.老师推荐其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歌,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改写后的教案:课题:古诗三首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稚”等和多音字“供”,能够正确书写。
2.理解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意思,朗读并背诵诗歌。
3.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朗读并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的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导入老师简单介绍今天要研究的诗歌《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并询问学生是否了解古诗,引导学生产生研究兴趣。
二、预检查1.学生自由发言介绍作者XXX,并播放简介资料。
2.释题,“四时”“兴”的意思,猜想诗文的内容。
三、初读古诗,初步感知1.指导学生准确读出字音,感受诗歌的节奏。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学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能够品味古代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3.能够运用适当的朗读技巧表达诗歌。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掌握诗歌的韵律。
•难点:运用适当的朗读技巧表达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诗歌《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教学工具:教材相关的图片、PPT等。
3.教学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老师播放古代诗歌朗读音频,激发学生对于诗歌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课文(15分钟)•学生跟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老师解释诗歌中生僻词汇,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第三步:诗歌赏析(20分钟)•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诗歌的情感表达和韵律节奏。
•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读比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四步:诗歌表达(15分钟)•学生个人或小组选择场景,进行诗歌表演。
•老师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语调和情感表达诗歌的意境。
第五步:课堂讨论与总结(10分钟)•学生就诗歌内容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强调诗歌的表达技巧。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本课诗歌,并分组进行诗歌朗读比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诗歌,培养了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表现不够积极,下节课需要引导学生更多参与讨论。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对于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1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案: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2)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之情;(3)掌握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如“昼出耘田”、“夜绩麻”等;(4)能够运用古诗中的意境和词语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古诗的结构和表达手法;(2)学会欣赏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3)通过古诗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培养学生的热爱自然、珍惜劳动的价值观;(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原文及译文;2. 分析古诗的结构和表达手法,如平仄、韵律、意象等;3. 探讨古诗的主题和意境,理解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之情;4. 拓展相关知识,如作者背景、其他作品的欣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2)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之情;(3)掌握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和表达手法。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一些生僻字的理解和朗读;(2)分析古诗的结构和表达手法;(3)运用古诗中的意境和词语进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图片展示田园风光,引导学生谈论对田园生活的印象;(2)介绍诗人背景:介绍范成大,引导学生了解其文学成就;(3)导入古诗:引导学生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 学习古诗(1)解析诗句:分析古诗的结构和表达手法,如平仄、韵律、意象等;(2)探讨主题: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主题,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之情;(3)翻译诗句:讲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中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语言朴实,形象生动。
教学这首诗,可以使学生了解田园生活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对诗歌的语言和韵律有一定的感知。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中所描绘的田园生活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感受诗中所表现的田园风光和农民生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中所表现的田园风光和农民生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品味、对比等方法,理解诗句中的意境,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情感,感受农民辛勤劳作的艰辛,懂得珍惜美好生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理解诗句的含义。
2.难点:体会诗中所表现的田园风光和农民生活,感悟诗句中的意境。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的世界。
2.对比教学法:通过对比不同季节的景色,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诗句、图片、音乐等元素的课件。
2.资料:收集有关田园生活和农民劳作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田园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同时,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教师简要介绍《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作者和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句朗读诗句,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学生跟读,注意发音和语气。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第1课时《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第1课时《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熟读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并理解其中描述的自然景色。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的朗读技巧。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田园风光的热爱,培养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古诗《四时田园杂兴》的意境和情感,掌握课文内容。
2.难点:区分和理解古诗中的象征意义,提升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2.教具:PPT、课文朗读录音、相关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田园风光图片或播放相关音频视频来引入本课课文的主题。
2. 学习课文(15分钟)•让学生听老师朗读课文《四时田园杂兴》,并理解其中描绘的自然景色。
•学生阅读课文,老师逐句解释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生词和句子。
3. 分组讨论(10分钟)•安排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分享自己的理解。
4. 朗读与表达(15分钟)•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并进行表演,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老师指导学生如何调节语速、语调和情感,帮助他们更好地诠释课文。
5. 总结复习(10分钟)•老师针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关键知识点。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语再描述一遍古诗《四时田园杂兴》。
五、课堂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并用自己的话语写一篇短评,反映个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培养对自然风光的热爱,提升语文素养和诗歌欣赏能力。
1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内容,掌握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古诗中描绘的田园生活的美好,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珍惜。
教学内容:1. 教学内容: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2.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和理解古诗,使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古诗的内容。
3.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古诗中描绘的田园生活的美好,掌握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古诗的背景。
3. 阅读理解:让学生朗读古诗,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古诗中描绘的田园生活的美好,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5. 文学鉴赏:引导学生欣赏古诗中的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 拓展活动:让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古诗中描绘的田园生活的画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板书设计:1. 板书《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2. 板书生字词:重点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3. 板书田园生活的美好:用关键词概括古诗中描绘的田园生活的美好。
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让学生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田园画,用文字描述出画面的内容和感受。
2. 作业要求:用流畅的语言描述,注意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
课后反思:1. 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是否被激发?2. 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古诗的内容?3. 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古诗中描绘的田园生活的美好?4.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否得到培养?5.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需要改进和调整的地方?重点关注细节: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古诗的内容?补充和说明:1. 朗读指导:在教学古诗时,教师应先进行示范朗读,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确保学生正确地掌握古诗的节奏和韵律。
部编版五年下语文第一单元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下语文第一单元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说课稿一、说教材《四时田园杂兴》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他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进行较为细腻地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这首诗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在桑树荫下学种瓜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烈的劳动场面,塑造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
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二、说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意。
3.自读自悟,感受农民的辛苦和劳动的乐趣。
4.体会作者赞美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体会诗的意境,体会作者赞美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四、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对学习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方法,背诵古诗的记忆力比较强,但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够。
因此,课堂中重点是引导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吟诵古诗、想象画面等体验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田园生活的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和积累古诗的兴趣。
五、说教法学法学习古诗得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更不如授之以渔场。
”为学生营造一种学习古诗的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下轻松地学习古诗,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
我觉得应该努力使自己的教学向它靠近。
课堂上学生们在反复读的过程中,向同学们汇报自己读懂了什么,虽然有时仅仅是简短的几个字的理解,但我觉得反映出来的就是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
这时,作为教师,既要对孩子的思考过程给予肯定,又要提出一些创造性、发散性思维的问题,把孩子带入到古诗的情境中,促使孩子向更深层次的理解去思考。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诗歌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小就生活在诗的世界里。
诗歌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富有诗意与情趣。
交流课前收集的体现童趣的诗句,初步感悟儿童活动的乐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学设计
1.古诗三首第一课时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3个生字;正确书写会写字“昼、耘”;正确读写课文中“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4.通过观察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激发其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从而使其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在学习课文和课外阅读中一定积累了很多古诗,现在老师给同学们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把你最喜欢的一首描写春、夏、秋、冬的古诗朗诵给大家听。
2.学生自愿举手朗诵古诗。
3.教师评议。
4.谈话揭题:我国宋代有一位诗人,叫范成大。
他十分喜爱农村一年四季的生活,写了很多描写农村四季的诗歌。
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一个场景的一首。
(板书: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5.朗读诗题,理解题意:指名学生读课题。
6.了解诗人。
【出示课件】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致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
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争取读出古诗的韵律。
2.借助注释理解古诗。
(1)同桌交流读,互相纠正对方读音。
(2)指名读诗,相机正音。
①读准“昼”“耘”这两个字的音。
②学习多音字“供”,分别用“供”的两个读音进行组词。
③朗读古诗。
3.教师范读古诗,读出节奏。
【出示课件】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一等奖创新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2.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3.通过抓诗眼、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通过抓诗眼、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一)解读诗题,了解诗人1、情境导入,根据评价猜诗人。
2、自学古诗,初知诗意。
(1)了解作者,理解诗题。
(2)师范读,读好诗歌。
①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②指名读,师相机点评。
(3)借助注释,了解诗意(二)聚焦“景”,想象画面1、想象画面我们刚刚初步理解了诗意,相信一幅幅画面已经闪现在你的脑海中。
那就让我们来把脑海中的画面补充完整。
课件出示句式:我仿佛看到了一条()的黄河。
我仿佛看到了一座()的华山。
2、对比其他描写黄河、华山的诗句,重点交流“三万里”、“五千仞”了解夸张手法。
3、指导朗读(1)看到祖国大好河山,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带着感受读。
(2)这样的大好河山不知何时才能重新回到祖国,诗人有是什么样的心情呢?4、了解历史背景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人占领北宋都城汴京;第三年把徽、钦二帝掳去,北宋亡国。
钦宗之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建立了政权之后,南宋王朝偏居一方,不想收复失地,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向金国皇帝自称臣子,每年献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北方河山沦为金人领土,像奔腾的黄河,雄伟的华山,都已被金国侵占。
同时北方人民被金人奴役,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三)品读古诗,感悟诗情1、“遗民”是什么意思?(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
)2、他们是被谁遗弃的呢?(南宋的昏君和贪官)3、此时此刻,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什么画面?你仿佛看到金兵在干什么?你仿佛看到或听到百姓怎样了?4、你们所想到的画面都凝聚到了诗句中的哪个词中?(生答“泪尽”)5、在这种水深火热的日子里,他们一直盼望着王师的出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五下语文《1.古诗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 其三十一》优秀教学设-微课教案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昼”“耘”“绩”等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3、默写古诗。
4、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学情分析通过对前面古诗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古诗的学习能力,古诗对他们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教师只需要稍加引导,便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能够借助课内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同时能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难点:通过读体会诗意,感受田园生活的乐趣,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好品质。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咱们来学习一首有关田园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齐读古诗题目)。
2、介绍作者:范成大(1126—1193),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
诗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合称“南宋四大家”。
《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是其田园诗的代表作。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注意诗歌节奏的划分。
2、听范读。
思考:古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怎样的主题?3、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三、整体合作,探究全诗1、自由读文,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2、小组讨论诗句意思。
3、全班交流诗句意思。
4、指名概述全诗大意。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白天出去除草晚上搓麻,农家儿女都能各自持家。
(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种瓜。
四、尝试赏析1、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1)前两句生动描绘了乡村里男耕女织、日夜辛劳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
(2)后两句写得妙趣横生,意味深远: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但却在茂盛成荫的桑树下学种瓜。
这些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
一个“学”字使得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
1 古诗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案: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2)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之情;(3)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感受古代农村的生活环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古诗的主题和表现手法;(2)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田园生活的情感;(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勤劳朴实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 学习古诗背景知识:诗人范成大,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这首诗描绘了农村春耕时节的繁忙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朗读、背诵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2)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之情。
2. 难点:(1)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分析古诗的主题和表现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1)多媒体课件;(2)古诗文本;(3)黑板、粉笔。
2. 学具:(1)学习手册;(2)文具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农村春耕时节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田园风光;(2)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古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注意停顿和韵律;(2)学生结合学习手册,自主翻译古诗,理解大意。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创作背景;(2)分析古诗的主题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之情;(3)讲解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含义。
4.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2)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学习成果。
部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优质教案
部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诗中的“昼”“耘”“供”三个字,学习多音字“供”,正确书写“昼”“耘”“桑”。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够默写。
3、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本诗中的“昼”“耘”“供”三个字,学习多音字“供”,正确书写“昼”“耘”“桑”。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教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的儿童分别在做什么?古代儿童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让我们走进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去看一看吧!(出示本课的主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2、听范读,感知古诗教师播放朗读音频。
3、认识作者教师:同学们,在正式学习古诗前,我们先来认识这首古诗的作者,范成大。
(课件展示:范成大的个人简介及图片)4、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1、认识本诗中的“昼”“耘”“供”三个字,学习多音字“供”,正确书写“昼”“耘”“桑”。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够默写。
3、借助注释理解古诗诗意并想象画面,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感受其中的乐趣。
(二)古诗学习1、读古诗,猜题意。
(1)学生自读古诗,理解题意。
教师:我们如何了解古诗的题目呢?同学们,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想一想古诗题目的意思?(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古诗题目意思。
)(2)师生交流教师:同学们,想好了怎么理解“四时田园杂兴”了吗?现在来看一看,你们的理解和老师的一样吗?四时指的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田园指的是田家乡村,杂兴指的是随心而写的诗。
四时田园杂兴就是随兴而写的关于乡村四季的诗,今天我们我们要学的是其中的第31首。
<1>课件适时出示: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田园—田家乡村;杂兴—随心而写的诗。
四时田园杂兴—随兴而写的关于乡村四季的诗。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板有眼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运用字理、想象说话、创设情景、课外拓展等方法,理解“闲人少,才了,又,昼出耘田夜绩麻”等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把握前两首诗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直接导入,揭示课题1.师: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在诗人翁卷的眼中,四月的乡村不但景美,人也勤劳。
那么在诗人范成大的笔下,四月的乡村又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跟随范成大,一同走进四月的乡村吧。
2.师:齐读课题。
杂兴,就是有感而发,究竟诗人范成大是因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有感而发写下了这一首诗呢?二、初读诗文,正音1.师:请大家把书翻到109页。
借助拼音把这两首诗读两遍。
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字正腔圆。
生:(学生自由朗读)2.检查读书情况:⑴师:谁来读诗?你觉得那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大家注意?在这首诗里也有一个多音字,他能注意了,真了不起,我们来看一下,(幻灯片“供”),这个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当意思是从事时。
应该读第四声。
全班把这个多音字读一读。
(生读多音字)一起把这句诗齐读一遍。
(幻灯片出示: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谁再来读?全班齐读。
三、再读,读出音韵美⑴师:通过刚才的检查,看来大家都把生字词的读音掌握好了。
现在请大家再读古诗,这次要求读出诗的韵味,读出诗的节奏美。
(指名读)生读。
(师相机点评)⑵师范读。
师:谁来读?(师评:你会读,你注意了每一行的第四个字稍作停顿;后三个字稍微拖长读音。
)⑶师:全班来一遍,把诗读得有板有眼。
⑷师:在你们有滋有味的朗读中,诗的韵味全体现出来了。
四、品诗,体会诗中人勤A.找农事:1.师: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我们不知不觉把这首诗读了几遍下来后,你眼前出现了怎么的画面?(生:人们在种田织布。
新部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优质课教案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二)、解题析意,走进作者。
1.解题析意师:这首古诗,我们先尝试着自己读一读吧!进入诗歌的学习,咱们先去看看这首诗的题目《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1)教学“兴”这个多音字“兴”是个多音字,一声读兴奋,四声读高兴,在我们这首古诗中读第四声,来跟我一起读课题。
(2)“四时”是什么意思呢?对啦,就是一年四季的意思。
(3)“杂兴”是什么意思呢?“兴”是指眼前景物有感而发的一种诗歌表现手法。
“杂兴”就是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写点什么,类似随感。
(4)师小结:现在我们就知道题目的意思就是对一年四季的田园风光有感而发写下的诗。
2.作者简介题目的意思我们清楚了,是谁写的呢?他就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出示ppt(介绍诗人),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
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
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
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三)、初步感知1.师配乐范读古诗,学生跟读。
2.学生试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师生共读。
4.小组合作。
(四)、诗意解读,赏析诗句1.学习第一、二句诗。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1)识字解词:“昼”:白天。
指导书写生字“昼”。
“耘田”是指锄草。
“指导书写生字耘”。
“麻”是指搓麻线。
诗意:白天在田间锄草,夜晚搓麻线。
(2)诗意解读:村庄儿女各当家。
“各当家”是指各人有自己的活干。
诗意: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自有自己拿手本事。
师小结:这两句诗写出了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3)赏析“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辛苦、勤劳、各有各的本事……)结合想象诵读,注意读出敬重之情,读出诗的节奏。
2.学习第三、四句诗。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案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昼”、“耘”、“供”三个生字,了解多音字“供”字在不同读音下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通过吟诵、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培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2.回顾拓展《鸟鸣涧》一诗,激发学生积累更多田园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诗句,发挥想象,领会诗情。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诗人的田园世界,学习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去感受田园诗集大成者范成大的田园情结。
1.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2.理解诗题:兴,读四声;四时,一年四季;田园,农村;杂兴,有感而发,随事吟咏的诗篇。
3.了解田园诗的特点: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木人、渔夫等人的劳动为题材;风格清新淳朴。
4.诗人简介:字致能,号石湖居士。
代表作《四时田园杂兴》。
二、初读古诗,扫清障碍1.师范读古诗,生自由朗读古诗。
2.师范写生字“昼”““耘”。
3. 抽生朗读,相机正音:供( gonggong)一声表示供给、提供条件;四声表示祭祀、拜神时摆设供品或受审者陈述案情。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1.讨论交流:这首古诗描绘的是什么季节的情景?引导学生明确从“也傍桑阴学种瓜”中的桑阴二字看出是夏初季节。
2.边读边思考:诗中写了哪些人物?他们都在干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呢?生讨论交流,师补充总结:村庄儿女、童孙;白天耕地夜晚搓麻、学种瓜。
3.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所描绘的情景。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精选教案/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根据诗句想象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小孩钓鱼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想像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能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4、理解诗句,想象意境,激发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感受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想像能力。
三、跟老师一起学:(一)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1、介绍作者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苏州市)人。
绍兴二十四年(1164)进士。
孝宗时出使金国,表现出不畏*的凛然气节。
官至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
他是南宋诗人之一,为“中兴四大家”之一。
先做地方官,后来一度做参知政事。
曾出使金国,全节而归。
晚年隐居石湖。
他是位爱国诗人,也写过大量的田园诗。
其诗语言清新自然,风格温润委婉。
与尤袤、陆游和杨万里并称“南宋四大诗人”。
他的词,所涉及的生活面不及诗歌广阔;文字精美,音节谐婉,与婉约派一脉相通。
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2、释题:“兴”是什么意思?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3、教师范读全诗,学生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4、试读全诗,回答上面问题。
5、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其一①昼:白天。
②耘:除草。
③耘田:在田里除草。
④绩麻:把麻搓成线。
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⑥未解:不懂。
⑦供:参加。
⑧耕织:耕田织布。
⑨傍:靠近。
⑩桑阴:桑树下。
其二①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②麦花:荞麦花。
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
第1课《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案
此外,对于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拟人等,学生在理解上较为吃力,更不用说在写作实践中运用了。我意识到,在这方面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示例和练习机会,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逐渐掌握这些技巧。
第1课《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案
一、教学内容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案,选自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章节。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课文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词语解析: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昼”、“耘”、“绩”等,并理解其意义。
3.诗句解析:分析诗句的意象、修辞手法,如对仗、拟人等。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的基本构成和修辞手法。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通过精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来表达情感。《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是范成大对农耕生活的生动描绘,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农民劳动的尊重。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诗句,我们可以了解到诗中如何运用对仗、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田园景色和农民的劳作情景。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基本构成、修辞手法和诗意解读。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古诗描绘自然景色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创作古诗。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育才小学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案(定稿)
育才小学语文课时备课设计二预习检测(对应目标二)学习内容:1.诗人简介(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
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
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主要作品:《石湖诗集》《石湖词》《吴郡志》等)。
2.听古诗范读。
3.检查自读情况。
4.一类字学习(昼、耘、桑)多音字:供他提供(gōng)了虚假口供(gòng),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制裁。
5、理解词语:耘田、绩麻、解等。
学生活动:1.交流课前查阅的诗人资料(同桌交流)。
2.学生自由读古诗(学共体内部读一下)。
3.交流多音字读音并组词(学共体内部展示交流,共同学习)。
1.同位互查2.学共同内讨论交流并能在全班展示3.抽查几名各层学生能简单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4.能正确流利诵读古诗5.能正确说出一类字读音,结合注释能简单说出词语意思,意思对即可问题预设:词语“耘田、绩麻”等词语易读错、不理解。
补救措施:1.小老师多领读几遍2.结合注释说说对词语的理解,来加深印象、有意义识记。
三整体感知(对学习内容:古诗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评价看能否结问题预设:大部分同学能结合7.当堂检测:①检查昼耘供等字词。
②默写古诗。
是否准确、默写是否正确。
1.同桌互相讲解。
2.课后个性化作业进行巩固。
五拓展延伸(对应目标三)问题:古诗中描写儿童天真可爱的作品有很多,我还能写出几句描写儿童的诗句。
生提前搜集并进行展示。
尝试背诵拓展的诗句。
生生互评,说出的诗句是否是描写儿童的,互相补充中进行评价。
问题预设:个别孩子发言不是特别积极,未积累。
补救措施:1.教师补充儿童诗。
2.课后作业进行个性化补救六作业布置(对应部分补救措施)作业内容作业类型对应目标作业时间积累描写儿童,表现童真童趣的古诗。
个性化补救作业拓展性作业(选做1)2 10分钟阅读主题丛书《舟过安仁》和《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二)。
拓展性作业(选做2)2.3 5分钟板书设计。
1.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案 五年级下册
一、教学内容《古诗三首》是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的一篇课文,三首古诗的作者都是宋代诗人。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课本选入的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是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一个场景的一首诗,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二、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
通过朗读古诗、想象情景等方法感知意境,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学生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三、教学目标1.会认“昼、耘”2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供”,会写“昼、耘、桑”3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理解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难点: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乐趣。
五、教学策略教法: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
通过朗读古诗、想象情景等方法感知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学法: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六、教学过程1.单元导读。
课件出示冰心的话: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
2.导入课文题目。
(1)谈话导入:古时候,儿童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呢?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三首》。
(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古诗三首)3.猜读诗题。
(1)教师引导:童年生活历来总是诗人笔下最美的一幅画卷,诗人范成大将带领我们感受什么样的儿童生活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2)教师引导:①猜猜诗题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 根据诗句想象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小孩钓鱼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想像能力。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能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4. 理解诗句,想象意境,激发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感受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二.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想像能力。
三. 跟老师一起学:
(一)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1. 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苏州市)人。
绍兴二十四年(1164)进士。
孝宗时出使金国,表现出不畏强暴的凛然气节。
官至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
他是南宋著名诗人之一,为“中兴四大家”之一。
先做地方官,后来一度做参知政事。
曾出使金国,全节而归。
晚年隐居石湖。
他是位爱国诗人,也写过大量的田园诗。
其诗语言清新自然,风格温润委婉。
与尤袤、陆游和杨万里并称“南宋四大诗人”。
他的词,所涉及的生活面不及诗歌广阔;文字精美,音
节谐婉,与婉约派一脉相通。
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2. 释题:“兴”是什么意思?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3. 教师范读全诗,学生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4. 试读全诗,回答上面问题。
5. 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其一①昼:白天。
②耘:除草。
③耘田:在田里除草。
④绩麻:把麻搓成线。
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⑥未解:不懂。
⑦供:参加。
⑧耕织:耕田织布。
⑨傍:靠近。
⑩桑阴:桑树下。
其二①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②麦花:荞麦花。
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
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
③篱落:篱笆。
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
④蛱(jiá)蝶:蝴蝶。
6. 解释全诗:
其一: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线,村里的男女都担起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其二: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
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7. 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
(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8. 资料:《四时田园杂兴》(其一)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9.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
“耘田”即除草。
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
这是男人们干的活。
“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
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
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
“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
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
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这首诗以一个老翁的口吻,写初夏时节乡村劳动的繁忙。
成年的“村庄儿女”们,不论白天还是晚上,不是耘田就是绩麻,没有一个闲人,没有一点闲工夫。
而那些不懂事的“童孙”们呢,他们也在忙着“学种瓜”。
这样一方面更烘托出农忙无闲人的热烈气氛,一方面
又表现了乡村儿童在大人影响下从小就爱劳动的好品质。
一个“学”字,写出了小孩子们种瓜时认认真真的情态。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10.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11. 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和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12.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
13.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
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14. 重点句:《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补充知识:“中秋”经典诗词鉴赏
中秋经典诗词鉴赏
玉带清辉风骚传——浅尝中秋经典诗词文学是最古老的传情方式
之一,中秋在传统文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文学意象,这些描述常常成为最能打动人心的篇章。
早在汉魏时期,《古诗十九首》中之七《明月皎夜光》就有中秋夜里“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的感伤。
而后,在唐诗之中,以李白的《静夜思》最为脍炙人口,短短四句诗,让多少游子魂牵梦绕。
而同为李白所作的《月下独酌》,又全然另一番味道。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极尽苍凉。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在唐代咏中秋的篇什中,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也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
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
对联是汉语艺术中的一个独特种类,中秋赏月时它又常成为取乐娱情的简便方式。
在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中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咏月名联。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重庆巫峡上的此联,运用叠字手法写出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特色,与写巫山秀色的下联相对,工整自然,珠联璧合。
“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上海豫园得月楼之联,阐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简单道理。
“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台湾阿里山古月亭,全联对仗既工整且含无穷韵味。
“弄”、“窥”两字深得“推敲”之神。
“水凭冷暖,溪间休寻何处来源,咏曲驻斜晖,湖边风景随人可;月自圆缺,亭畔莫问当年初照,举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认我不?”杭州西湖水月亭上的此联,典雅明丽,富于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