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知识清单
高考论述类文章知识点
高考论述类文章知识点高考作为我国选拔高中毕业生的重要考试,对于每一位考生来说,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时刻。
在高考论述类文章中,考生需要展示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考论述类文章常见的知识点,希望能给考生们在备考过程中提供一些帮助。
1. 引言部分:论述类文章的引言部分可以通过引用名人名言、提出有趣的问题、概述背景信息等方式来引入话题,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比如可以引用著名学者的观点:“教育是人类从天真无邪走向成熟的桥梁”,或者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高考到底是塑造人才还是压垮人才的一把尺子?”2. 论述观点:在高考论述类文章中,考生需要明确自己的立场,并用理性的观点来支持自己的论述。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述,比如历史背景、社会影响、个人经历等。
同时,也要注重对反方观点的辨析和批驳,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例如,对于高考的评价,可以从教育公平、选拔人才、压力过大等方面进行论述。
3. 举例论证:为了增加论述的可信度和说服力,考生可以通过举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举例可以是历史事件、实际案例或个人经历等。
例如,对于高考制度的公平性,可以引用不同省份的分数线差异,或者是某个考生因为一门科目的失误而导致高考失利的案例。
4. 数据支持:在论述类文章中,使用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是一种常用的手法。
可以引用相关统计数据、报告结果等来加强自己的论证。
比如,在论述高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时,可以引用各地的调查数据,比较高考前后学生心理压力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
5. 辩证分析:在高考论述类文章中,不仅要展示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还要有辩证的思维能力。
要能够看到问题的两面性,理解不同利弊,进行全面分析。
例如,在讨论高考加分政策时,既要明确加分政策对于弱势考生的帮助,也要承认它可能带来的不公平,对两方面进行权衡。
6. 结尾部分:结尾部分要回顾全文的主要观点,并对问题做出总结和概括。
可以呼应引言部分,进行呼吁、展望未来或给出建议。
2021届新课标版高考语文 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考向、考题、方法突破清单(共46张PPT)
炼字的例子,阐述“你这”式、“你是”式、“你有”式三种不同句式的 不同意味;第3、4段举王若虚《史记辨惑》中改写《史记》李广射虎一段 的例子,论述换个说法则意味不同;第5段举贾岛“推敲”的故事,表明用字 不同导致意境也不同的观点。 2.道理论证 运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以及被人们公认的科 学原理、定理、公式等,通过讲道理的方式来论证论点。 如钱钟书的《谈中国诗》第4、5 段谈论中国诗富于暗示、“言有尽而意 无穷”的特点,就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作者指出,外国诗人论诗的观点 与中国诗人论诗的观点很接近。中国人说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状难 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与外国人所谓“空泛联接着确 切”,意思一样;“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作者将
其阐述为“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 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并引述中外诗句佐证这种观点;“中国诗用疑问语 气做结束的”比“西洋任何一诗来得多”,“西洋中世纪拉丁诗里有个 ‘何处是’的公式”,在中国诗里应用得最多。作者使用中外论诗的理论 来阐述中国诗的特点,这样就显得有高度,有深度,也有可信度。 3.对比论证 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加以对比,达到否定错误论点、树立正确论点 的目的。 如马南邨的《不求甚解》,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从反面论证读书一定要虚 心,不要只记字句,而须理解其精神实质;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以 “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人。这样,通过对比论证,证明了“不求甚解” 乃至“会意”的重要性。
高考语文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八 论述类文本阅读
清单一 论述类文本的文体知识
一、论述类文本的基本概念 论述类文本是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 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特点的一种文体。它往往涉及哲学、经济 学、历史学、文化学、文艺学、美学、伦理学、教育学等广泛的社会科 学领域。这类文章内容覆盖面广,信息量大,能力要求高,具有较强的综合 性。高考题选用的论述类文本材料新颖,往和成果,人们对社会热点的评价和看 法。这些材料一般淡化了文章背景,内容有积极意义,有一定的文化底蕴, 也有一定的理解难度。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知识点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知识点必备学问1.论点(证明什么)论点应当是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
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
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确定或否认的推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
(1)明确: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2)(方法):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④表达的一段经受后,归结出中心论点;⑤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终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1)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2)论据要真实、牢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3)次序安排(照顾论点)。
(4)推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5)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1)论证方法(须为四个字):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记叙;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谈论;③比照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④比方论证(比方--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方)(2)分析论证过程: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③联系全文的构造,是否有总结。
(3)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开产生误会)。
(4)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4.(谈论文)的构造(1)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2)类型:①并列式;②总分总式;③总分式;④分总式;⑤递进式。
5.驳论文的阅读(1)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2)是怎样进展批驳的,用了哪些道理和论据?(3)由此,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学问2常见考点(一)谈论文的论点考点1.分清所谈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
论述类文本基础知识梳理
论述类⽂本必备知识梳理论述类思维导图【壹】论点论点概况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所持的⻅解或主张,是⼀篇论述类⽂本的灵魂、统帅。
规范的论述类⽂本,⼀篇只能有⼀个中⼼论点。
但为了使论述更为深刻、条理、全⾯,还要恰当地将中⼼论点分解成两⾄三个分论点。
中⼼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和被统率的关系,⽽各分论点之间不能互相⽭盾、交叉或包含。
论点在⽂中出现的位置较为灵活。
有的标题就是全⽂的论点,直观醒⽬;有的直接出现在⽂章开头,开⻔⻅⼭;有的放在⽂章结尾,⼤多以“所以”“总⽽⾔之”“总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为标志,收束全篇;还有的出现在⽂章中间,勾连⾸尾。
⼤多数情况下,中⼼论点出现在⽂章的开头或结尾,分论点出现在段⾸或段尾。
当开头与结尾都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
提出论点的⽅法:①开⻔⻅⼭直接提出观点;②由故事、名⾔、悬念等引出观点;③通过概述现实背景提出中⼼论点;④因事设问,即通过对所涉及的现象发问引出中⼼论点。
论点应具备的特点:①正确性。
论点的说服⼒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这⼜取决于作者的⽴场、观点、态度、⽅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是谎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
因此,论点正确是议论⽂的最起码的要求。
②鲜明性。
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常鲜明,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
③新颖性。
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的⻅解,不是重复他⼈的⽼⽣常谈,也不是⽆关痛痒、流于⼀般的泛泛⽽谈,应该尽可能独到、新颖。
【贰】论据论据的类型论据是⽤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可靠的数据、确切的史实、亲身经历等。
理论论据:包括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警句、谚语、科学原理、定律,也可以是⼈们公认的道理等。
①真实可信②恰当典型、有代表性③与论点⾼度统⼀④丰富充分(不是论据本身的特点)论据应具备的特点:【叁】论证⽴论与驳论。
(⽴论很常⻅,不典型,答题时⼀般不涉及它;驳论较为典型,等同于“先破后⽴”“破⽴结合”,也可归到下⾯的论证结构、论证⽅法中去,归类较为模糊。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关系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关系一、考点解读“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关系”是针对论述性质的材料而言的。
可以用客观题形式考察,也可以用主观题形式考查,客观题形式通常为新高考试卷中第三题。
解答这一类型试题,需要熟悉论述性文本论述性文本三要素的基本知识,知晓论述性文本的常用结构。
二、知识储备(一)论述性文本“三要素”1.论点①概念:又叫论断,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事件,现象,人物,观念等)所持的见解、主张、观点和表示的态度。
在逻辑学上,论点就是真实性需要加以证实的判断。
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明确地表示着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②分类:在较长的文章中,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
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全部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
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
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③位置:文章标题(文题)、文章开头、文章结尾、文章中间,有的则需要读者概括。
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段落论点也是如此。
当开始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
2.论据①概念:是用来证实(明)论点的根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在逻辑学上,它是用来确定论题的真实性的那些判断。
②分类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论据的种类可分为:a事实论据→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事实胜于雄辩事实论据包括个别事例、具体事例、概括性事实、统计数字、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亲身经历等等。
b理论论据→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通过讲道理来说明一个问题。
它也可以是对问题的分析、解释说明的过程。
对某个问题或者观点进行论证说明其正确或错误→以理服人理论论据包括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名言等)等。
高考论述类文本知识点
高考论述类文本知识点高考论述类文本在语文考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展示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本文将从几个常见的高考论述类文本知识点展开讨论,帮助同学们了解文本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并提供一些写作技巧。
第一部分:说明文说明文是一种对事物进行阐述、解释的文本形式。
通常包括背景介绍、重点阐述和总结归纳几个环节,使读者对问题有全面的了解。
在高考中,说明文的题材多种多样,可能涉及科学知识、社会问题、生活常识等。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注意首先理解题目要求,确定说明文的对象,并提炼出主要内容。
随后,可依次进行各个环节的表述,并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的严谨性。
第二部分:议论文议论文是表达观点、阐述真理或反驳错误的文本形式。
高考中的议论文常常要求我们就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给出充分的理由和论据。
写好议论文的关键在于做到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和组织有序。
给定议论题目后,首先要确定自己的立场,并带着这个立场去思考问题和收集相关信息。
在写作过程中,要结合自己的观点,对每一个论据进行充分的论证和说明,使文章的论证具有说服力。
同时,文章的结构也很重要,要有清晰的起承转合,并通过适当的连接词和段落的过渡进行衔接。
第三部分:讨论类文本讨论类文本是对一个问题或话题进行辩论、分析和讨论的文本形式。
它要求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问题进行全面的思考,并给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在解答讨论类文本时,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立场,并列举出各个角度的观点和论据。
可以从历史、现实、道德、实用性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以展示自己的深度思考。
此外,要注重辩证的思维方式,具备正反两方面的分析和论证能力,做到全面客观。
最后,总结自己的观点,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第四部分:叙事类文本叙事类文本是以叙述事件或事情的经过为主要内容的文本类型。
它要求考生掌握叙事的技巧,包括事情的先后顺序、细节描写和感情的表达。
在写叙事类文本时,要注意故事的起承转合。
首先,要明确故事的背景和主题,确定叙述的重点与目的。
高三论述类文本资料知识点
高三论述类文本资料知识点在高三的学习过程中,论述类文本资料是十分重要和常见的。
由于其特殊性,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点和技巧来应对。
本文将针对高三论述类文本资料的知识点进行详细阐述,帮助同学们提高论述类文本的综合应用能力。
一、理解论述类文本论述类文本是一种用来阐述观点、阐明事理或者讨论问题的文本。
在高三阶段,我们将会接触到大量的论述类文本,如议论文、评论、社论等。
理解这些文本的核心观点及论据是理解和分析的基础。
1. 把握论点:论述文本的核心在于阐明一个明确的观点,我们需通过仔细阅读,找出作者所持的观点。
常见的论点表达方式可以通过文章开头、结尾或者中间段落的关键句来得到。
2. 理解论据:论述类文本通常会采用一些论据来支持论点。
论据主要通过事实、例证、权威引用等方式来论证。
我们需要仔细分析论文中的论据,看是否能够提供足够的证据来支持论点。
二、分析论述类文本结构分析论述类文本的结构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并能够更好地进行写作。
不同类型的论述类文本会有不同的结构,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引言部分:引言部分用来引出论述的主题,并在此部分中通常会出现论点。
引言部分的写作需要简洁明了,引起读者的兴趣,为后续的论述铺垫。
2. 论证部分:论证部分是整个文章最为重要的部分,主要用于展开作者的观点和论证。
在此部分中,我们需要清晰地提出论据,并通过一些逻辑推理和实例来支持论点。
3. 反驳部分:一些论述类文本可能会涉及到反驳其他观点的部分。
在这个部分,我们需要通过横向对比、逻辑分析等方式来说明其他观点的不足,并强调自己观点的合理性。
4. 结论部分:结论部分主要是对整篇文章的总结和概括。
在这个部分,我们需要再次强调并总结论点,并给出一定的建议或者展望。
三、运用论述类文本的技巧除了理解论述类文本的核心观点以及分析结构之外,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写作技巧,以提高我们的论述能力。
1. 逻辑严密:论述类文本需要有清晰的逻辑关系,我们需要确保文章的论述链条不断,并能够合理地进行推理和引申。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梳理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论点与论据:论点,就是作者的主张、观点。
通常情况下,论点是一个肯定的陈述性语句。
有时候作者会用一个关键性的句子明确地将其揭示出来,有时候将其隐含在对材料的引用分析之中。
论据,是作者用来说明自己观点的材料、数据等,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等。
二、论证方法:三、论证结构(一)论证的篇章结构一般来说,议论文的整体结构属于总分总结构,在分说部分,往往会采取并列、层进、正反的结构模式。
驳论文,一般会采取先破后立或边破边立的结构模式。
驳论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驳斥对方,即驳斥论点、驳斥论据、驳斥论证方法,然后由此确立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二)基本行文脉络:提出问题(论题、论点)—分析问题(论题、论点)—得出结论。
(三)论证过程的两种基本结构:横向、纵向。
横向(并列式)就是围绕一个论题(论点)从不同角度展开议论,不同角度之间基本是并列的关系;纵向(层进式)就是围绕一个论题(论点)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述,不同角度之间基本是层层深入的关系。
四、读文方法步骤一:关注文章的标题边读边标关键词:1、表示范围、程度的副词;2、表时间、结果的关键词;3、某些指代词;4、含有肯定或否定的关键词;5、提示信息的词;6、文中反复出现的词。
步骤二:读完每段理关系:1、概括出段落层次的含义;2、注意分析重要句子间、段落间的相互关系(句子间常有并列、递进、转折、因果、条件、目的、解说、假设等内在关系;段落间常有总分、递进、并列、对比等逻辑关系。
)(1)寻找各段的中心句(段首的总领句,段中的衔接关联句,段末的总括句);(2)依据关键词概括;(3)对于没有中心句也没有关键词的段落,要概括其内容要点进而把握词句间的关系。
附:【常见敏感词总结】表数量或范围的词: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凡、全、都、所有、部分、一切、一些、有些、几乎、左右、只、仅等。
表程度轻重的词:特别、十分、非常、稍微、很、极其、最、一般等表频率高低的词: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表时态的词: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正、了等表可能与必然的词:可能、大概、大约、也许、一定、肯定、必、必然、估计、未必等表条件关系的词:只有、只要、无论等表因果的词:因为、所以、之所以、由于等指代词:这、那、其等表否定的词:一重否定:忌、防止、难以、忘记、忽视、放弃、拒绝、杜绝、无非、妨碍双重否定:“不无”“不无”等。
高考论述文知识点
高考论述文知识点高考论述文是高考中常见的一种题型,要求考生对某一话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综合评价。
下面将介绍高考论述文的要求和写作技巧,帮助考生提高论述文的写作能力。
一、高考论述文的要求1. 高考论述文是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在有限的字数内全面、准确地表达观点。
2. 文章要围绕指定话题进行论述,通过引用事实、数据和例子,充分展示对话题的理解和思考。
3. 要考虑到不同观点的存在,展示对不同观点的客观分析,并透过对比和对话,论证自己的观点。
4. 语言表达要准确、通顺,使用恰当的逻辑关系词和连接词,使文章结构清晰。
二、高考论述文的写作技巧1. 明确观点:在首段中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简要说明后文的论述方向。
2. 分段论述:将文章分为引入段、正文段和结尾段。
引入段要简要介绍话题背景,正文段展开论述,结尾段总结观点。
3. 使用例子和数据:通过引用有权威性的例子和数据,增加文章的可信度。
4. 对比和对话:展示不同观点的力量和弱点,通过论证优势和劣势,加强自己的观点的可信度。
5. 结构清晰:使用恰当的标题和分段,使文章结构清晰,易读易懂。
6. 多样的表达方式:使用各种语言表达方式,如排比、对比、举例、引用名言等,使语言表达更有说服力。
三、高考论述文易错点1. 离题:要根据题目要求明确论述的方向,尽量避免偏离主题。
2. 观点不明确:首段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能模棱两可。
3. 缺乏论证:只有观点不能完全说明问题,需要通过论证和事实来支持。
4. 表达不准确:语句要准确通顺,要注意语法错误和表达不清晰的问题。
5. 缺乏细节:论述时要注重细节的丰富,通过实例和数据来具体说明观点。
总结:高考论述文是一种要求考生从多个角度深入论述一个话题的文章。
为了成功写好论述文,考生需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合理安排文章结构,使用适当的例子和数据作为支撑,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通顺性。
掌握这些写作技巧和易错点,考生将能提高论述文的写作能力,取得好成绩。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之论述类文本
6.混淆时态 7.混淆关系 8.偷换概念 9.因果混乱 10.主次颠倒
1.以偏概全
即以部分代整体,局部代全局,个别代一般(选项范围扩 大),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例如“一些”“有 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 数”“有时” “全都”“全部”等。
解题步骤
“论述类文本”的四步解题法
速读全文→审读题干→找信息区间→文题比对。 简称:读→审→找→比。
现代文阅读的选择题,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运用 “似是而非”的手法,即在语言形式上靠近文本原句, 而在表达意义上与原句悖离。
解题步骤
1.读——读原文。 (吃透阅读材料,把握全文观点)
快速阅读文章,同时将阅读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带有修饰限制性的词语用铅笔圈出来。
P11 例9
常见错误类型
(7)混淆关系
从条件和结果看,有把条件说成结果和把结果说成条件两种错误。 从必要和充分条件上看,有或然说成必然和必然说成或然两种错 误。“或然”是指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情;“必然”是 指一定发生的事情。 P11 例10
常见错误类型
(8)偷换概念
偷换概念,是指选项中概念的内涵、外延不同于原文中概念的内 涵和外延。 P12 例12
现代文阅读专题之论述类文本
(信息类文本阅读)
考纲解读
“论述类文章”是指研究各种自然科学现象和社会科学 现象的文章,它包括自然科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 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艺学、美学 等学科的文章。 近年来,主要涉及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科普文等
设题特点
1.选文专业性强、学术味浓,阅读上存在一定难度
常见错误类型
(9)因果混乱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八现代文阅读Ⅰ•论述类__知识清单课件
境之内“有求于王”两两对应,令人信服地推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从而有力地论证了纳谏的必要性。 四、论述类文本常见的论证结构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递进 式)、对照式四类。具体见下表:
结构模式
具体说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总分式
这种结构模式是指论证的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一般包括三种:总—分、分—总、总 —分—总。注意开头段或结尾段,如果开头段提出问题或是中心论点,那么一般都是“总—分 ”式,因为正文多半是论证过程;如果开头段和结尾段互相呼应,那么就是“总—分—总”式。
2.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用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或课题的学 理性文章。 学术论文是对科学领域中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问题进行探讨的书 面成果,一般有自己的中心议题,有自己的论证角度、论证体系和研究成 果,它具有专业性、学术性、原创性、真实性和科学性的文体特点。 学术论文是近代科学发展的产物,从表达方式上看,虽然以议论与说明为 主,但与传统的议论文不尽相同,又异于现代的说明文,因为它的说明、记 述、引用(包括图表、模型等)旨在进行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推导。 3.书评 书评是评论或介绍书籍,探求其创作的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和艺术 性的文章。
2.驳论文 针对错误的或反动的思想、言论、行动所作的驳斥叫驳论,以驳论为主 的文章叫驳论文。 (二)按内容分类 1.政论文 政论文是政治性论文的简称,是指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 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性文章。它主要包括社论、政治评论、思想评论、 国际时事评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文章和报告等。广义上的政论 文,也指一般人书写的关于重大事件、社会问题的评论文章。 政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要用具有说服力的事例和事理以及逻辑 推理的方法来证明作者的观点或看法、辨明是非曲直,做到以理服人。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梳理
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梳理(一)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理解1.“文中”指的是阅读环境。
命题者的命题原则是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重要概念”不是来自于生活或我们的经验积累,而是来自于文本,对“概念”的属性、内涵的理解必然来自于文本。
阅读环境(即语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语境指对语意影响最直接的现实语境,如上下词、上下句、上下段等。
广义的语境指除现实语境外,还包括一定时代、社会条件下语言交际的时间、场合、对象以及由作者或读者的文化修养、生活经验、语言风格及方言基础等构成的个人语境。
2.“重要概念”是就这个概念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指的是与整体文意密切相关或是文章重点论述的词语,包括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语、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等。
重要概念在文章中常常表现为以下形式:(1)指代型词语词语指代分指示代词的指代和非指示代词的指代,运用指代词可使行文简洁,对指代词的把握重在对语境的分析。
文章中的代词运用非常灵活,指代的范围极为广泛,它既能替代实词、短语、句子、语段,又能替代任何事物,还能替代复杂的概念。
要辨析代词的意义,应该从代词的上下句入手,由近及远地从上句或下句中找到它指代的具体对象,从而理解它的指代意义。
(2)概念术语型词语概念术语型词语多指在文本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概念或术语,常常是文章所写的主要对象。
此类概念的考查以理解为重点,要求正确把握概念的内涵。
①对概念含义的考查,命题人往往通过转换表述角度、改变陈述对象等方式设置陷阱。
对这类题目一定要注意看命题人是否偷换概念,抓住概念的本质特点进行判断。
②对概念理解还要抓住概念含义的外延,不能过于宽泛,也不能太狭窄。
③联系语境理解。
词语在特定语境中才有特定的内涵,对概念的理解,要看其所在句子,看与其相关的、搭配的词语组成的是什么结构,从而判定概念的内涵。
(二)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理解1.“文中重要句子”是指那些对语段、意义层次、篇章等内容或形式有着决定性影响的句子。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点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点在高考中,论述类文本阅读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此类题目旨在考察学生对文章结构、观点阐述以及辩证思维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介绍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知识点。
一、文章结构分析在阅读一篇文章时,我们应该首先关注文章的结构。
常见的文章结构主要包括引言、论述主体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一般用于引出文章的话题,论述主体是对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和论述,结论则是对论述主体进行总结。
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引言是否能够准确地引出文章的主题,论述主体是否能够围绕主题有条理地展开,并且是否提供了充分的论据和例证来支持观点,结论是否能够简明扼要地总结内容。
通过分析文章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脉络,把握作者的中心观点。
二、观点阐述技巧在论述类文章中,作者往往会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通过论据来支持这些观点。
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作者观点的同时,也需要学会分辨观点的合理性和支持观点的论据是否充分可信。
当我们阅读一篇文章时,特别是在阅读辩论性质的文章时,我们需要注意作者的观点是否具有中立性,是否能够多方面地考虑问题。
另外,作者在陈述观点时是否充分解释了背后的原因和因果关系。
对于支持观点的论据,我们需要判断其真实性和可信度,是否来自权威机构的统计数据或专家的研究成果。
只有通过具体的例子和论据来支持观点,文章才更有说服力。
三、辩证思维的运用在阅读、理解论述类文本时,我们应该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
辩证思维是思考问题时,能够同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对事物进行全面、客观地分析的能力。
当我们阅读一篇具有争议性的文章时,我们可以尝试将观点、论据以及逻辑关系进行归纳和总结。
同时,还可以思考作者是否考虑到了其他可能存在的观点,作者使用的论据是否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是否排除了反对意见。
通过辩证思维的运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中存在的问题,扩展我们的思维边界。
总结:通过对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提高对论述类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知识点总结高中语文论述类文章是高中语文考试中的重头戏,也是很多学生比较头疼的考试内容,因此了解其知识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高中语文论述类文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讲解。
一、论述文的基本要素论述文的基本要素主要由题目、中心思想、论据和结论四部分组成。
题目是论述文的标题,是文本话题和讨论的中心;中心思想是论述文的核心,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观点;论据是对主题进行探讨和说明的依据;结论是作者对主题做出的判断或总结,也是整篇文章的归宿。
二、论述文的写作方法1.逻辑关系的使用论述文的正确撰写需要严谨的逻辑关系。
一般有2种逻辑关系,即因果关系和对比关系。
因果关系指的是事件之间的因、果、条件、结果、措施等之间的关系,它告诉我们各个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比关系指的是在文章中使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和互补关系,从而达到更直观、更生动的表达。
2.说理的启发思维论述文的写作是一种说理的过程。
在表达观点时需要充分说明问题,通过有要有据有理的方式进行分析,让读者了解观点的真伪。
在说理的过程中需要启发读者的思维,引领读者对问题的深入思考。
3.点线结合的表达方式点线结合是一种比喻的表达方式,将复杂的观点用形象生动、幽默的比喻进行表达,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这种表达方式在文章中被广泛应用,可以更好地将观点进行传递。
三、文本修辞手法的运用1.比喻比喻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论述文中的修辞手法,即用一种事物来形容另一种事物,突出两种事物的共性和相似之处,增强表达的效果。
通过比喻可以达到更深入的理解和揭示文章的隐藏含义。
2.排比排比是一种表达方式,通过重复使用同种语法结构,让作者的观点更加明晰,增强语言的力度。
排比的语言效果可以使文章显得华丽而有力,增强阅读的体验感。
3.对比对比是一种表达手法,并不是只有比喻才有对比,对比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修辞手法。
通过对比两种事物的异同从而突出文章的论点。
对比的使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文化色彩和表达的深度。
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点必背清单
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点必背清单(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知识梳理、古诗鉴赏、阅读理解、计划总结、学习综合、试题大全、教案大全、作文大全、语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knowledge sorting, ancient poetry appreciati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plan summary, learning synthesis, test questions, lesson plans, composition, Chinese, and other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点必背清单二、知识清单(一)考查内容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所谓“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在论述类文章中,主要指的是:理解指代性的词和短语在文中所指的具体内容;理解非指代性的词和短语在文中的特定的表达意义,主要是概念的内涵义、概括义。
论述类文本阅读必备知识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必备知识1.重要概念:论点、论据、论证结构、论证层次、论证方法、论证方式等2.论点:作者对所论述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3.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4.论证结构: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5.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类比论证、假设论证、反驳法、归谬法等6.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先立后驳、先驳后立、驳中有立等)论证方式也通常是论证角度。
一、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是一篇论述类文本的灵魂、统帅。
二、论据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可靠的数据、确切的史实等。
理论论据,可以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言、警句、谚语、原理、定律,也可以是人们公认的道理等。
三、论证论证就是运用论据来严密地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
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一)论证角度从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看,论述文的论述角度可分为“立”与“破”两大类。
“立”就是立论,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运用充分有力的证据从正面直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破”就是驳论,通过揭露和驳斥错误,证明对方的论点荒谬(或反动),来确立自己的观点正确。
(二)论证结构论证结构是指论述文的行文思路和语言材料的组织形式,一般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遵循“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的“三段论”模式。
一般来说,引论就是开头,必须明确论题或提出论点;本论就是主体,应选用论证材料并分层次论证观点;结论就是结尾部分,归纳总结全文,重申观点。
其中本论部分常见的论证结构模式主要有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四种:类别阐释总分式论证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
总分式结构先总说后分说,总说提出中心论点,分说横向分解论点,论证中心。
总分式一般有“总—分—总”“总—分”“分—总”等形式,分说的各项一般会是并列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知识清单高考典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
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
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
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
《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
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
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
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
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
“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
《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辩。
”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
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
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
“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
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
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
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
因此,“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社会在发展,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会变化。
“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
例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但作为“孝”之核心理念的“仁爱”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
在家庭不再是生产单位的情况下,保障家庭良好的生活状态,将主要由社会保障体系来承担,但“孝”的“仁爱”精神则不会改变。
对长辈的爱敬,对子孙的培育,都是出于人之内在本心的“仁爱”。
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批评抹掉了“爱”,一味说“恩”的“父为子纲”说,提出:“我现在以为然的,便只是‘爱’。
”“孝”之核心理念“仁爱”作为家庭伦理仍具有某种普遍价值的意义。
(摘编自汤一介《“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自古以来注重家庭伦理,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更重要的位置。
B.家庭既是生活单位,又是生产单位,决定了“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庭伦理。
C.根据儒家思想,“孝”不仅是家庭内的规范,而且在社会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
D.由于家庭结构和家庭伦理的变化,传统“孝”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几次引用文献,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今经典中对“孝”的理解诠释是一致的。
B.文章基于对孔子“仁学”思想的认同与接受,提出了关于“孝”的意义的论断。
C.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再提出观点,然后纵向深入,最后补充论述。
D.文章既肯定“孝”的普遍意义,又指出它的内涵变化,显示了作者的思辨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古代的“礼”,既有伦理性的一面,也有制度性的一面,是二者的结合。
B.儒家从“天道”与“人道”的关系看待“孝”,这体现了哲理与伦理的统一。
C.以“亲亲”作为“孝”的基点,能使得“孝”在历史实践中一直是自觉自愿的。
D.鲁迅从“现在怎样做父亲”的角度批评“父为子纲”说,体现了对旧说的反思。
答案解析:1. C A项,“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更重要的位置”错误;从第三段“‘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中可见,“社会伦理制度”在家庭伦理规范之上。
B项,“‘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庭伦理”表述有误,“古代社会特有的”不准确。
根据最后一段“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会突化,‘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
例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但作为‘孝’之核心理念的‘仁爱’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在家庭不再是生产单位的情况下,保障家庭良好的生活状态,将主要由社会保障体系来承担,但‘孝’的‘仁爱’精神则不会改变”可见,现代社会中,“孝”仍有其家庭伦理意义;C项,正确,原文第四段有“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D项,“传统‘孝’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错误,根据最后一段“‘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
例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可见,是“某些形式”,而不是所有“传统‘孝’的形式”。
2. A “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今经典中对‘孝’的理解诠释是一致的”错误,“《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是说明孝道是天地常规通则,目的是为了论证“‘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而“《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是论证“孝”成为社会伦理制度的哲理根据。
3. C “能使得‘孝’在历史实践中一直是自觉自愿的”于文无据,原文第四段只说“以‘亲亲’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而并没有提到“自觉自愿”。
知识储备(一)答题须知1、树立一种概念:答案就在原文中。
2、具备两种心态:全神贯注、平和细致。
3、明确六个步骤:读(圈点勾画)、审(题干、选项)、找(筛选信息)、比(干扰项)、排、选。
4、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不符改动比较大,其实是正确的;有的选项看似与原文相符,却在细微处作了改动,反而是错误的。
5、拒绝不读文直接做题!6、一定要把所有的选项看完再做题!7、一定要认真勾画题干关键词。
如加引号引用原文中的词句和“原因”“结果”“具体表现”等,还有否定词“不”。
如果题干上有关于引用的原文词句的问题,如“关于‘XX’的说明”“不能表明‘XXXXXX’的原因”等,首先需要从四个选项中做“答非所问”的筛选和排除。
8、一定要将选项逐一在文中锁定对应的信息源区域。
一些题目会出现一个选项在文中有多个对应的信息源区域,一定要都关注到。
9、对题干上表示问题性质的词语“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分析和推测(推断)”要注意区分。
“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最简单的题目,需要的就是对照理解,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点。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较难的题目,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段落或者几个点,除了对照理解,还要概括分析。
“分析和推测(推断)”:主要考查逻辑关系,尤其要注意无中生有和因果适当。
(二)答题过程1、浏览:文本、出处、题干、选项标序(段落序号)2、细读:逐字逐句地细读快读标读标记(圈点批注)标记是为了迅速把握文本的中心和思路:论述对象(论题)、中心论点、分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结构、思路;写作背景与目的等标记关键词:A、表示范围、程度的词语:全部、都、一些、部分、相关、所有、人人、每个、必须、一定、严重、非常、可能、似乎……B、表示时间、空间的词语:已经、将要、正在、完成、结束、成功……C、表示指代的词语:之、其、这、那、这些、那些、此、哪……D、表示肯定、否定的词语:没有、无、无非、拒绝、妨碍、防止、肯定……E、表示各种逻辑关系的词语: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
标记关键句:中心句、思路句、论点句、论据句3、对读:圈定、比较、筛选、排除标号(题号选项号)比对选项与题干(不符合题意的)、比对选项与选项(有矛盾关系的)、比对选项与原文(有增添改换的)(三)选项转述方式概括式转述、具体式转述(举个例证)、同义变式转述(换个说法)(四)选项设误手段1、答非所问:直接排除,不需要回到原文。
2、张冠李戴:表述A的内容说到B头上。
3、无中生有: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无依据。
需注意选项中出现了文本外的材料时,要看这个材料与文本的关系,看它在文中有无依据,这涉及到推断和论证逻辑。
4、偷换概念:和张冠李戴类似,但这里更多指向结果。
5、以偏概全:局部、部分代替了整体。
6、混淆时态:将要发生的说成已经发生。
7、或然变必然:可能发生说成必定发生。
8、强加因果: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有因果关系。
9、混淆是非:故意对原文信息反说,正确的说错,错误的说对。
10、指代有误:对文中某处的代词的指代表述错误。
11、不和逻辑:观点与论据不搭,或者论证逻辑错误。
(五)分析论点1、论点要正确、鲜明、新颖;2、一般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可有两到三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不能互相矛盾、交叉或包含;3、中心论点可出现在题目、开头、中间或结尾等处;如没有明确的表述,则需将各段观点整合起来把握。
(六)分析论据事实论据(事例、数据)道理论据(格言、原理、定律、公理)(七)分析论证1、论证角度:立论、驳论(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2、论证结构:引论(提出问题):提出论题或论点本论(分析问题):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正反、主次)结论(解决问题):提出建议、总结全文、重申论点2、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归纳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演绎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相同属性的类推、类比)、归谬法(为了反驳一个错误的论题,先假设对方的论题是正确的,由此导出一个很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原来的论题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