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柏拉图会饮篇读书报告

合集下载

柏拉图会饮篇读后感

柏拉图会饮篇读后感

柏拉图会饮篇读后感《《柏拉图〈会饮篇〉读后感》》篇一《柏拉图〈会饮篇〉读后感》读柏拉图的《会饮篇》,就像是参加了一场古希腊的思想派对,只不过这个派对上没有美酒和音乐,有的是一场场关于爱情的激烈辩论,真的是让我这个现代人有点“烧脑”,但又欲罢不能。

刚翻开《会饮篇》的时候,我心里有点发怵,毕竟这是来自古老希腊的哲学著作。

可是当我慢慢读进去,就像是走进了一个神秘的智慧迷宫。

里面的人物一个接一个地阐述他们对爱情的看法,就像一场接力赛一样。

阿里斯托芬讲的那个关于人类起源的故事特别有趣。

他说人原本是球形的,有四只手、四条腿和两个面孔,后来被宙斯劈成了两半,所以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自己的另一半。

这就像把爱情比喻成一场拼图游戏,每个人都在寻找那个能和自己完美契合的碎片。

我就在想,我自己是不是也在这样的寻找中呢?也许我在生活中遇到的那些心动瞬间,就是我在靠近我的“另一半”的信号。

不过,我也有自己的小疑惑。

这种把爱情归结于寻找另一半的观点,是不是有点太理想化了呢?在现实生活中,爱情好像不只是这么简单的拼凑。

我记得我有个朋友,他以为自己找到了“另一半”,两个人一开始如胶似漆,就像两块磁铁紧紧吸在一起。

可是没过多久,就因为各种生活琐事吵得不可开交,最后分道扬镳。

这让我觉得,爱情可能不仅仅是那种天生的契合,还需要后天的经营。

苏格拉底的论述又把我带到了另一个思考的维度。

他说爱情是对美的追求,是一种对智慧的渴望。

这就有点高大上了,感觉爱情突然从人间的烟火气中飘到了云端。

我在想,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普通人那些平凡的爱情就不算爱情了呢?我觉得这个观点有点让人难以接受。

就像我爸妈的爱情,他们之间没有什么高深的哲学探讨,就是柴米油盐的过日子,但是他们相互扶持,一起走过了风风雨雨。

这难道就不是美,不是对某种生活智慧的实践吗?《会饮篇》里的这些思想就像不同口味的糖果,有的甜得发腻,有的带着点酸涩。

我有时候被一个观点深深吸引,就像一只小蜜蜂发现了一朵最甜美的花;有时候又对某个观点产生怀疑,就像吃到了一颗坏果子。

爱的追求——《会饮篇》读书报告

爱的追求——《会饮篇》读书报告

爱的追求——柏拉图《会饮篇》第六组对话研究学校:大连市鉴开中学姓名:王畅【摘要】《会饮篇》展现的是柏拉图对爱本身的探讨。

第六组对话在这里极为奇特又极为重要。

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第欧提玛)来阐释的爱欲,其中的重要内容包括:什么是美?什么是爱与不朽?如何才能达到对美本身的认识以追求真正的不朽?隐藏在对话背后的哲学生活与城邦本身的宗教生活间的张力又是什么?围绕它们,下面我们将进行具体的探讨。

【关键词】柏拉图《会饮篇》美好爱的阶梯不朽【美、好与不朽】在整篇《会饮篇》中,爱是美、好与不朽的联系线索。

毕竟对话开始于对爱神的赞颂,因此我们先谈论爱神厄洛斯(Eros)。

第欧提玛对于爱神的描述与前者都不同,她认为厄洛斯是贫乏神与富饶神在阿弗洛狄忒的生日上所生的。

也恰恰是因为在爱神的家庭中无论是贫乏神(Penia)还是富饶神(Poros)追求的其实都是美神阿芙洛狄忒,由二者生育出来的爱神才生性爱美而并非爱他物。

爱神是爱美的,而智慧是最美的,故爱神也追求智慧。

介于贫乏与富饶之间的出身,使他介于有朽和不朽之间,在对于智慧的追求中爱神可以拥有真正不朽的状态,然而恰似后世柏拉图的高足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表述的——对于一个凡人而言如同神明一样的沉思生活是短暂而非永恒的——爱神的有朽最终决定了爱神本身并非完美的神,而是介于人与神之间的某种“精灵”。

有趣的是,这个爱神的形象——丑陋、赤脚,但是足智多谋、热爱智慧——在方方面面都像极了苏格拉底。

在《苏格拉底的申辩》中,苏格拉底明确表达了这样一层思想:德尔斐的神谕告诉他“苏格拉底是天下最有智慧的人”,但是苏格拉底深知自己本质上是无知的。

而在通过辩证法的对话方式与号称有“智慧”的人辩论的过程中,苏格拉底发现这些人其实并不具备真正的智慧。

“我对自己的无知并非无知,而其他人则对他们的无知完全无知。

”也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后来苏格拉底依然用辩证法的方式批驳他人自以为“真”的“伪知识”,同时坚持凡人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也因此得罪了雅典人。

柏拉图的《会饮》读后感

柏拉图的《会饮》读后感

柏拉图的《会饮》读后感柏拉图的会饮不长,大概4个小时的功夫就能看完,但是看完之后也不一定能明白其中的意思,里边的语句都充满了思想,一种关于爱的意义的讨论。

这本书的故事开始与一次偶遇与谈话,通过转述的形式来叙说当天会饮的内容。

参加会饮的人物是来自不同行业的人,他们在宴会上展开了关于爱神的赞美,每个人几乎都是从各自的行业出发,来表达对爱神的赞颂,而到最后的苏格拉底则与其他人的思考不一样。

既其他人感觉上是为了完成赞颂而赞颂,虽然说其中的赞颂也有其独特的思想,而苏格拉底的则是从爱的对象,爱神的存在形态,爱的本体,爱的目的,爱的价值和意义这样的顺序来表达自己对爱的看法。

在其他人的赞颂中,我唯一记忆深刻的是阿里斯多潘那个关于人类的起源和演变的说法,因为他用这么一副图画来替同性恋和异性恋的行为做出了一个可笑但是又觉得合理的解释。

而且他同时也通过这则故事说明爱情的统一,既是我们寻求恋人和追求爱情的欢乐的行为是一种潜在的要求由分到合的欲望得到了实现。

而另一位鄂呂克锡马柯医师的说法也是挺有意思的,他的说法是节制的爱和爱的两重性。

既是爱存在正和反的两面,当我们有节制的去爱,使得正反两性得到一种协调的共处,那么这就是和谐的爱。

他的说法我觉得和道家那种阴阳很像。

而最后的苏格拉底的述说则是更像是一场严谨的自我辩论,通过辩论的形式来道出爱的意义和价值。

在他的颂赞中,给爱神一个充满了逻辑的定义,即是爱神是介于美丑,善恶,有知无知,神与人之间的一种精灵。

同时也把爱情说成是想凡是美的善的都想永远归自己的一个欲望。

最后也道明了爱情的目的是想在美的对象中实现自己的不朽。

因而追求爱情既是在追求一种凡人所难达到的一种不朽。

而说到我自己对爱情的看法,我觉得爱情像是一副中药,按照药方子去药店抓取适量的材料,用特质的器具和小火去熬制,等上一段时间,熬好后倒入一个碗里,小抿一口,尝试味道,或苦或甜,苦则捏着鼻子一饮而尽,甜则喜上眉梢一饮而尽,然后坚持服用和静待时日,身体便会恢复如初。

读柏拉图《会饮篇》有感

读柏拉图《会饮篇》有感

读柏拉图《会饮篇》有感1090200074 吕潇前些日子,由于老师留的作业,有幸拜读古希腊哲人柏拉图的著作《会饮篇》。

全篇以一位名叫阿波罗多洛对一场宴会的叙述来阐述了对爱的理解。

《会饮篇》从各个方面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首先是古代雅典人的生活方式,在一场宴会中最吸引人最具魅力的并不如同现在人的生活一样,是丰富的节目表演,而是极具智慧与思想的辩论。

这是我们所望尘莫及的。

古代雅典人将智慧与美德视为至高无上的财富,他们渴望思想的交流以此来接近心中追求的真理。

这就非常值得现在的人们的敬佩和学习。

然后是古代雅典人对爱与美的理解。

我们现在普遍的想法就是:爱是高尚的、是无私的,不论是什么样的爱,爱情也好、友爱也好、亲人之爱也好,都会促使人们去为所爱之人奉献。

或许是空间时间上的隔阂,古代雅典的哲人们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

《会饮篇》中,在对爱进行理性探讨之前,苏格拉底通过向阿迦松提出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探讨之能继续进行的两个必要的前提:1、爱总是对某事物的爱。

这是把“爱”作为一种关系来加以讨论的基本思路,即“爱”是由爱者,和被爱者两者组成的一个相对的关系。

对爱的研究也应该从这两方面着手。

苏格拉底则着重于对爱者所发出的“爱”的本质进行研究。

2、某人所爱的对象是他所缺乏的。

因为所谓的爱既然是对某事的爱,这是因为爱者对爱的对象有所欲求,即渴望的到爱的对象(在这里,爱的对象既可以是具体存在物,也可以是某种性质或品质)。

那么,肯定的地说,一个人不管他渴望的对象是什么,都只是在还没得到他时才渴望去得到它,或者说一切事物渴求的东西都是它缺乏的东西,没有任何事物会去谋求它不缺乏的东西。

在提出这两个前提之后,苏格拉底继而肯定了在他前一位发言的阿伽松的论点:爱是对美丽的爱,不是对丑陋的爱。

紧接着,他引用了一位名叫狄奥提玛的妇女的话。

狄奥提玛说,爱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精灵,它介于神与人之间,是众多精灵之中的一种。

而精灵作为介于神与人之间的角色,它起到什么作用呢?苏格拉底复述狄奥提玛的话说,“他们(精灵)来往于天地之间,传递和解释消息,把我们的崇拜和祈祷送上天,把天上的应答和诫命传下地。

会饮篇读后感

会饮篇读后感

《会饮篇》读书报告姓名:单晓彤学号:11124412 柏拉图的《会饮篇》是阿波罗多洛转述的阿里斯托德姆所参加的一场宴饮,在座的都是当时的各领域的佼佼者,他们每个人都围绕“爱的本质”与“爱对人的影响”两大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样的对话不仅使我对哲学上的“爱”有了新的感悟,也使我对实际生活中的“爱”有了更深的认识。

首先发言的是斐德罗,他一开始就提出这样一些论证:“爱是一位伟大的神,对诸神和人类都同样神奇。

”在“爱对人的影响”这一问题上他认为,只有爱才能为人类指明方向,使一个人过上好生活;只有爱才能使军队或城邦团结;只有爱才能使人能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

他强调了爱对人类的巨大的正面影响,将爱认定为人类一切善行和幸福的赐予者。

下一个被转述发言的是鲍萨尼亚,他认为只对爱神进行礼赞是不高明的,因为爱神有两位,其中属地的阿佛洛狄忒的爱是一种世俗的爱,追求的是肉体享受,却不关注灵魂;而天上的阿佛洛狄忒没有沾染任何荒淫和放荡,她鼓励人们追求力量与智慧,这种爱是高尚的。

鲍萨尼亚之后是医生厄律克希马库的发言,他是从医学角度阐释爱的,从这一角度他把人的身体欲求分为两部分,而医学研究的就是“身体爱什么”,所以,医学是受爱神的引导的,他又将爱神推广到体育、农艺、音乐、四季、生物的健康和繁殖等领域,以此来证明爱的威力是无所不包的。

轮到阿里斯托芬发言了,他的故事十分引人入胜,他说最初的人都是半男半女的人,宙斯将人劈为两半,劈为两半的人都非常想念自己的另一半,追寻自己的另一半。

而“所谓的爱情正是追求这种原始的完整性”——找到自己的另一半而合为一体。

之后是这场宴饮的主人阿伽松对爱神的赞颂,在他的论述中,爱的本质已经很完美了,它是如此的充满正义与勇气,是人类一切幸福与快乐的源泉。

而苏格拉底对爱的看法则更为精妙,他认为“第一,爱是对某事物的爱;第二,某人所爱的对象是他所缺乏的”。

爱的存在是处于一种中间状态——不会完全处于贫乏,也不会完全脱离贫乏,处于无知和智慧的中间状态。

会饮篇读后感

会饮篇读后感

会饮篇读后感篇1“爱”是什么?对于这个古老却不陈旧的话题,人们一般都能讲出个一二。

或认为是一见钟情之爱,或认为是长相厮守之情,又或是平平淡淡生活中点滴情感的积累。

在古希腊那个年代,人们对“爱”是什么也有着各种各样的看法。

《会饮》一书中,开篇斐德若做的第一个讲辞就对“爱”做了界定。

他认为“爱”就是一种“品德”,是被爱之人对爱他的人表现出来的情感,而且这种情感也一定会“引导人在生前和死后拥有美德和福气。

”哪种“爱”是“真爱”?泡赛尼阿斯看出了斐德若对“爱”所做定义的漏洞,他进而补充到,“爱”有两种,一种是“属天的”,一种是“属民的”。

在泡赛尼阿斯看来,如果相爱的一方热衷于另一方的金钱、容貌或是肉体上的愉悦,虽然这样也能使他感到身心上的满足与福气,但这不是“真爱”,因为这种基于物质形体上的情感,是“属民的”,这种爱“无论朋友还是敌人,都会阻止他,敌人会骂他媚俗、贱,朋友会责备他,为他不好意思”。

真正的爱,在泡赛尼阿斯看来,首先是男男之爱,这与古希腊崇尚男同和妇女身份低微有关,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是爱的对象不是形体或形体的附属物,如金钱、容貌、官职等等,而应该是“灵魂”。

这样一种爱一定是专一的,不会因“所爱的人身体如花凋谢,他就高飞远走”,也不会“从前说过的话、发的誓,统统不算数。

”真爱一定是“有情人殷勤善待对自己百依百顺的情伴,情伴对有情人服服帖帖”,同时“有情人一方在心智睿哲和其他品德方面全心全意扶助情伴,情伴一方要热望受到这方面的管教和获得其他智慧”。

只有在“委身”与“智慧”二者合二为一时,这样的爱才是“真爱”。

爱”应是有节制的、协调的“恋上好人是好事儿,恋上放荡的人就是坏事了”,“它虽然给人带来快感,但会使人变得没有节制”,这是厄里克希马库斯作为一名医生从健康角度和情感角度所作出的讲辞。

同时他还认为“健康”的爱应该是相互协调的,正如调和冷与热、苦与甜、燥与湿、高音与低音一样,“使他们产生一种适度的阴阳相交和调配”,按现代人的话语来讲,就是两个人在感情方面是互补的、合适的。

会饮篇读书报告

会饮篇读书报告

《会饮篇》读书报告柏拉图的《会饮篇》所描写的就是以爱为主题的一次聚会。

主角是苏格拉底,他与朋友们在阿伽松家里饮酒聚会,礼赞爱神,阐述各自对于“爱”的理解。

斐德罗因为经常到厄律克西马库那里去抱怨没有人赞美爱神,所以主持者厄律克西马库要他第一个发言.他首先赞美了爱神,认为“爱是最古老的神,是诸神中最光荣的神,是人类一切善行和幸福的赐予者,无论对活人还是对亡灵都一样。

他认为,一个人要想过上一种良好的生活,出身、地位、财富都靠不住,只有爱情像一座灯塔,指明人生的航程。

斐德罗认为爱就是“对邪恶的轻视”,爱就是“对善的尽力仿效”。

他还提出“在爱情的激励下爱者总是比被爱者更加接近诸神”。

接下来发言的是鲍萨尼亚。

他在斐德罗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赞美的“爱”是荣誉的爱、道德的爱。

他说:“允许人们为美德而拥有爱情,这种做法是正确的。

他说值得敬重的或高尚的并不是爱这个行为本身,而只有在爱神的推动下,我们高尚的去爱,这个时候爱才是值得敬重的或者是高尚的。

他提出了“两个爱神”的概念,一位是来自苍天本身的阿佛洛狄忒,另一位是宙斯和狄俄涅生的阿佛洛狄忒。

后者统治着下等人的情欲,是世俗的爱,关注的是肉体而非灵魂;前者出身与女性无关,性质也完全是男性的,没有沾染任何荒淫和放荡,他激励人们喜欢强壮和聪明的人。

鲍萨尼亚认为爱情是最能引发高尚的思想、缔结坚实的友谊和发展亲密的交往的。

他鼓励明爱而不是暗爱。

反对“只有有爱情的人违反誓言才会得到诸神的赦免,因为爱情的誓言实际上是一种伪誓”这种论调。

他同意“爱本身无所谓好与坏”,仅当爱情导致善或恶的行为时才可以说爱有好坏之分。

那些追求道德之美的爱人会终身不渝的爱他的情人,因为他“所爱的东西绝不会褪色”。

他说“作为动机的这些东西都不是确定的或持久的,肯定不能产生高尚的友谊”,“这些”指的是出于金钱或政治上的考虑,或者害怕受到威胁而委身于人。

在各种好处的诱惑下接受爱情不能产生高尚的友谊,开始我是反对的,因为也许开始动机不纯后来也可能产生真正的情感,后来仔细推敲觉得也说得过去,当动机不纯者产生真正情感时动机也就相应的改变了吧。

《会饮篇》[古希腊]柏拉图著读后感

《会饮篇》[古希腊]柏拉图著读后感
在分析与评论作品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不足之处。首先,作品中的对话有时过于冗长,导致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容易产生疲劳。其次,柏拉图的一些观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可能具有争议性,这使得作品的部分内容难以理解。然而,这些不足并不影响《会饮篇》作为一部经典哲学作品的地位。
此外,柏拉图在《会饮篇》中还提出了关于知识和真理的问题。他认为,真正的知识是不可以通过感官来获得的,而是需要通过思考和理性的探讨来达到。他提出了“洞穴寓言”,来说明人们对于真理的追求过程。这种观点揭示了知识的本质,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探索依然具有指导意义。
第二篇范文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会饮篇》不仅是一篇哲学对话,更是一份珍贵的古希腊社会文化手册。柏拉图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古希腊人对爱情、美、灵魂和知识的独特理解,这些理解深深植根于他们的文化土壤和社会背景中。
然而,在阅读《会饮篇》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挑战。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深奥难懂,有时我需要反复阅读才能理解他的观点。此外,作品中的一些观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可能具有争议性,这也让我对柏拉图的勇气和智慧感到敬佩。
第四篇范文
《会饮篇》是柏拉图的一部经典哲学作品,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古希腊人对爱情、美、灵魂和知识的独特见解。在阅读这部作品时,我不禁对柏拉图的写作风格、人物塑造和主题深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主题深度方面,柏拉图的《会饮篇》展现了丰富的哲学内涵。作品中关于爱情、美、灵魂和知识的探讨,不仅仅是对这些概念的表面阐述,而是深入到了人性的层面。柏拉图通过对这些主题的探讨,表达了他对人类命运、社会发展以及道德伦理的关切。这使得作品具有了较高的思想价值和历史意义。
然而,在阅读《会饮篇》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首先,作品中的对话有时过于冗长,导致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容易产生疲劳。其次,柏拉图的一些观点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可能具有争议性,这使得作品的部分内容难以理解。但尽管如此,这些不足并不影响《会饮篇》作为一部经典哲学作品的地位。

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陈心烨11121983一、书名:柏拉图全集第二卷《会饮篇》二、作者:Plato 译者:王晓朝三、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四次印刷四、写作背景:借阿波罗多洛与朋友的交谈转述了一群雅典男性在一个酒宴之中的谈话。

反应了柏拉图的内心信念:不可见的事物是永久的、最重要的。

五、内容大意:他不是一个要读者追随的论证,而是一系列私人聚会中的发言。

这些发言有相同的主题,但相互之间并不联系在一起。

他们共同的主题就是爱,从低到高各种等级的爱。

随着宴饮主人、诗人阿伽松的发言,苏格拉底的发言达到一个高潮。

阿伽松谈论的是凡人的爱,而苏格拉底的发言从凡人之爱转到神的爱。

苏格拉底说:“我们起先爱的是肉身之美,然后爱的是不可见之美,即美的灵魂。

由此我们继续爱美的思想和观念,在这种真爱的影响下,我们不断地升华。

这样,我们在美的海洋中越来越接近美本身,最后察觉到那不存在于任何事物,但却又是绝对、简洁、永恒的美的本身。

通过这种观照,我们也就成为神的朋友。

在爱的引导下,我们抵达这个顶峰。

”从这个高度,柏拉图又带着我们迅速地沿着阿尔基比亚德的道路下降,而阿尔基比亚德本人并没有攀升,他在参加宴饮时声称已经喝醉了。

然而,他对苏格拉底的赞扬无人能比。

他说:“只有苏格拉底使我对自己贫乏、微不足道的生活感到可耻,也对我有时感到难以忍受生活而感到可耻。

”第一个发言的是斐德罗,他主要的观点是:爱是最高幸福的源泉,爱像一座灯塔,指明人生的航行。

他认为爱的作用是使人勇敢。

第二个发言人是鲍萨尼亚,他把爱分为两种,属天的和属人的唉,属人的爱要制定两条法律来约束那些不正当的爱。

第三个发言的是阿里斯托芬,可是由于他此时打嗝,暂由厄律克西马库先发言。

厄律克西马库认为爱有各种欲求,要调和种种不和谐的因素,使之和谐。

阿里斯托芬的发言更是有趣,他阐述了爱的本源,这位为伟大的喜剧诗人居然说出如此耐人寻味的故事,有趣!他认为人的本源是合在一体,像个球状,有三种人:第一种人是一个球上一边是男人一边是女人,第二种两边都是男人,第三种三边都是女人,由于第一种人力量太大,宙斯决定把他们劈开。

会饮读后感范文

会饮读后感范文

会饮读后感范文会饮读后感范文1《会饮》的内容从各种角度诠释了什么是爱,爱能给人带来什么?什么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应该爱什么的对象。

读来给人以许多启发。

其中以悲剧诗人和苏格拉底的发言最让我触动。

悲剧诗人说,这世上的人是半个的,人原本有现在的两倍。

有男—男,女—女,男—女,三种组合,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另外一半。

这个说法,很有趣,也为同性婚姻提供了一种依据。

让我知道西方同性婚姻合理化可以追随到如此久远的古希腊。

其中一句“所有这些事实际上都是人类原初状态的残余,我们本来是完整的,而我们现在正在企盼和追随这种原初的完整性,这就是所谓的爱情。

”这句话很浪漫得诠释了爱情,因为我们本来是残缺的,我们内心深处强烈得期盼完整,所以于茫茫人海中不断寻找,期盼寻找一人,完成这种原初的完整性,这就是爱情。

苏格拉底的发言中蕴含的哲理最多,最引人深思。

苏格拉底说是爱的发出者对自身缺乏的东西的期盼追寻。

是精灵,位于有和无之间,于朽与不朽之间。

在《会饮》原文中写到“所以爱决不会完全处于贫乏状态,也不会完全脱离贫乏状态。

还有,爱也处于无知和智慧的中间状态。

”苏格拉底首先说了爱的对象,爱是爱自己缺乏的东西。

然后诠释了爱不是结果,不是一个静态的物质,而是一种过程,一种转换。

它介于有和无之间,是残缺对完美的期盼,是无知对智慧的期盼,它是动态的。

这个表述,我非常喜欢。

私以为,爱之所以让人着迷,就是因为这种动态,这种生机勃勃的属性。

人生中还有许多这种关于过程的东西,有些时候我们总是以为,我们喜欢的是某个点,某个位置,其实殊不知,我们着迷的其实是,不断追寻那个目标的那个过程。

有些时候,我们也太在乎结果,忽视了本该享受的过程,其实想一想人生本是一个巨大的过程嘛,所谓目标不过是一个指引我们不断奔跑的旗帜,而奔跑才是本身嘛。

苏格拉底说完爱是什么之后接着说爱的对象,他一步步得推进,把爱得对象提高到对美本身的学问,也就是对可知世界的爱。

苏格拉底为什么要这么说呢?或者说,柏拉图为什么要这样写呢?私以为这是为爱的永恒提供了一种可能。

《会饮篇》读书报告

《会饮篇》读书报告

《会饮篇》读书报告《会饮篇》是阿波罗多洛转述的一次宴会上关于爱的谈话。

这次谈话主要有六个人发表了观点。

首先斐得罗认为:爱是最古老的神,是诸神中最光荣的神,是人类一切善行和幸福的赐予者,无论对活人还是对亡灵都一样。

爱和欲望是万物的本原,爱神是我们最高的善,是我们幸福的源泉鲍萨尼亚则补充道:在开始赞美爱之前要指出我们赞美的爱是哪一种。

有两位爱神——年长的那一位来自苍天本身,我们称之为天上的阿佛洛狄忒;年轻的那一位是宙斯和狄俄涅生的,我们称之为地下的阿佛洛狄忒。

爱在这两位女神的陪伴下才起作用,因此爱也应当分为天上的爱和地下的爱。

它们的区别在于:属地的阿佛洛狄忒的爱确实是一种非常世俗的爱,这种爱起作用的方式是随意的。

这种爱统治着下等人的情欲,这些人既受女人的吸引,也受男童的吸引,关注的是肉体而非灵魂, 他们还向那些最愚蠢的人求爱,因为他们追求肉体的享受。

属天的爱则没有沾染任何荒淫和放荡。

她的爱激励人们把爱情放到男性身上,避免诱惑欺骗无知男童除此以外,鲍萨尼亚将爱同社会制度相联系。

相比东方人不仅把爱情视为丑事,而且还把热爱哲学和体育当作坏事,雅典则全都在鼓励人们的爱情,把爱情的胜利,看作是一种光荣,而把爱情上的失败,看作是一种羞耻,他指责他批评东方的专制主义,是阻碍爱情,扼杀爱情的根源。

对于厄律克西马库来说,存在于神圣或世俗的各种活动中的爱的威力适用于一切类型的存在物,爱的力量是伟大的,神奇的,无所不包的。

他强调爱神是将对立的因素,结合到一起的强大的力量。

相比于厄律克西马库的爱神融合对立论,阿里斯托芬则认为:爱神是使人恢复自我完善的一种力量。

他认为原始人都是有两头四手四脚的,由于捣乱而被神劈成两半,为了感到完整而两两相聚,由此产生爱情,所以爱使人完善。

此时阿伽松认为颂扬爱神,首先必须说明白他是什么,然后再说明它赐给了我们什么。

他认为爱神是年轻的娇嫩的柔韧的美貌的,是诸神中间最美的。

同时爱神又是正义的自制的勇敢的智慧的,是诸神中间最善的最后苏格拉底提出了较为完善的观点:首先爱是有父母的,爱是赤贫神和资源神的儿子,他说爱的相貌非常丑陋,总是分享他母亲的贫困,但是另外一方面,爱也分有他父亲的禀赋,他追求美和善。

《会饮篇》读后感1000字

《会饮篇》读后感1000字

《会饮篇》是西方哲学最重要的时代——古希腊时期的最具代表性的哲学家——柏拉图的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很早之前就想看,但一直没开始着手读,其中有些内容通过其他方式比如老师讲授、和同学交流以及其他哲学著作的引用等等略有接触。

光是片段化的了解就被其中的很多思想所吸引了。

比如,对于人为何要找伴侣,阿里斯托芬用人想要回复到完满的圆来进行解释。

还有,其中苏格拉底的观点人繁衍后代的意义是什么……一气呵成的读完这本很薄但实际上却很厚的小本子之后,更是感叹其中的各个人的“奇思妙想”和对人生命意义的深层挖掘。

我最感兴趣的有两个地方,一个是阿里斯托芬的对于爱情的说法。

爱情在这里是每个不完满的半人对于圆满的那种渴望,是发动我们去寻找以及与另一半结合的动力。

“原来,人这样剖成两半之后,这一半想念那一半,想再合拢起来,常常互相拥抱不肯放手,饭也不吃,事也不做,直到饥饿麻痹而死,因为他们不想分开。

”当我读到这一段话时,我感受到一种“哲学式”的“浪漫”。

在今天看来,这不过是一种天马行空的想象罢了,但是,抛开如今的世界社会附加给我们的所为“科学知识”来看待的话,在古色古香的希腊的璀璨星空之下,这是一种怎样的奇妙浪漫的想象!另一个让我感兴趣的就是这本书里面精华部分——苏格拉底和女祭司的谈话部分。

爱神本身并不完美,所以才会去追求美好的东西,追求智慧,追求美,追求爱。

这种观点颠覆了传统的对于爱神的观念。

在这个语境之下的爱神与其命名为“爱神”不如说是“爱的追求者”,因为神应该是完满的,无所需的。

还有就是我们人类也追求具有稳定性的东西,追求爱,追求智慧,追求永恒。

我们对于快乐、健康等等的追寻追根究底都是对“美”的追求,一种对于最好的状态的追求。

在追求的过程中,都通过“在美里面繁衍”来进行。

但实现的途径分为两种:通过身体的生育以及通过思想的“生育”——怀上、生下并抚育真的品德。

第一种途径最终会被后世所遗忘,肉体是可朽的,子女也是可朽的,但思想上生育出来的真的品德确是不朽的,永恒的。

读《会饮》(三):上升之路与下降之路

读《会饮》(三):上升之路与下降之路

读《会饮》(三):上升之路与下降之路前苏格拉底的哲人赫拉克里特仅存的《残篇》中,每一句语焉不详的只言片语都蕴含着石破天惊的巨大力量,比如这句话:上升之路与下降之路本是同一条路。

因此,在诸多对《会饮》的解读中,当人们熙熙攘攘都去讨论爱欲的上升时,一个叫做Sean Steel的学者就抓住了老赫这句话,反其道而行之地写了《会饮中的下降》这篇颇有才华的注解文章。

抓住苏格拉底的下降并非Steel的独创,因为全部柏拉图的对话都可以看作苏格拉底的下降,在那个......显示全文前苏格拉底的哲人赫拉克里特仅存的《残篇》中,每一句语焉不详的只言片语都蕴含着石破天惊的巨大力量,比如这句话:上升之路与下降之路本是同一条路。

因此,在诸多对《会饮》的解读中,当人们熙熙攘攘都去讨论爱欲的上升时,一个叫做Sean Steel的学者就抓住了老赫这句话,反其道而行之地写了《会饮中的下降》这篇颇有才华的注解文章。

抓住苏格拉底的下降并非Steel的独创,因为全部柏拉图的对话都可以看作苏格拉底的下降,在那个洞穴的比喻中,就是苏格拉底看到光之后不忍丢下那些依旧身处黑暗中的人们,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从而再次只身返回洞穴,试图用自己出洞的经验去引导其他人也一同走出那幻像的世界。

这种返回似乎已经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众人,是已经完成了上升之后的下降。

上升和下降,似乎并没有同步。

但是在这篇众人都为那奇迹般的爱欲攀登激动不已的时候,Steel的贡献在于他让我们看到,即使这般看似纯粹地上升,也是和下降同步进行的,合而为一的。

我们看到,从不讲究衣着的苏格拉底非常罕见地沐浴更衣,甚至还穿了鞋,去赴一场华丽的名流晚宴,艺术party了。

盛装,如同修辞,都是伪装与矫饰,看来这次,苏格拉底是决心一头扎到俗世中,收敛锋芒,和光同尘了。

穿了鞋,也便隔绝了大地。

今天的苏格拉底,从未有过的谦卑与随和。

那是阿伽通获悲剧最高奖杯的华彩之夜,是奥斯卡或者格莱美之夜。

然而就像后来卢梭所痛斥的那样,艺术达到颠覆的时刻,便是文明被败坏之时,过分的纤弱和精致,打破了文与质的平衡,文胜质则史,一个文明少了manliness的强悍,便显得孱弱与琐碎。

柏拉图《会饮篇》读书笔记(共五篇)

柏拉图《会饮篇》读书笔记(共五篇)

柏拉图《会饮篇》读书笔记(共五篇)第一篇:柏拉图《会饮篇》读书笔记1.最奇怪的是流行的舆论认为,只有有爱情的人违反誓言才会得到诸神的赦免,他们说,这是因为爱情的誓言实际是一种伪誓。

2.爱本身无所谓好与坏,而仅当爱情导致善与恶的行为时才可以说爱有好坏之分。

一个坏人邪恶地放纵情欲,那么这种爱是卑鄙的,而一个有道德的人高尚地追求爱情,那么这种爱是高尚的。

3.这就是我们的法律为什么要规定,过分迅速地接受情人是不道德的,在此之前应当有一段时间间隔,人们一般认为这是最有效的考验4.如果有人准备献身于对另一个人的侍奉,相信通过他能够增进自己的智慧或者其他任何美德,那么我们就认为这种自愿既不卑鄙,也不下流。

5.抱着这种希望(追求智慧和其他美德),爱情纵然失败也不足为耻,而其他任何企图,无论有无实现,其本身就是可耻的。

6.医学可以说成是一门研究身体爱什么的学问,或者说医学研究的是欲望,研究欲望的补充和排除,而能够区分什么欲望有害和什么欲望有益的人可以称作医生,这是在医生这个词的完全意义上来说的。

如果他能用一种欲望取代另一种欲望,而在缺乏必要的欲望时又能使之产生,或者说如果必要的话,在它产生时能够加以消除,那么我们会把他看作一名医术高明的医生7.音乐受爱神的指引就更加明显了.音乐被说成是一门爱的学问。

音乐的技艺就是通过解决高音和低音的不和来创造和谐。

当高音和低音还处在冲突状态时,肯定不会有和谐,因为和谐就是协和,协和是一种同情,事物之间只要还有冲突就不会有协和。

8.医生的一项重要职责是约束餐桌上的快乐,使我们能够享受美味佳肴而又不至于生病。

9.有判断能力的人会去注意少数有理智的头脑而不会去注意一大群傻瓜。

10.爱神首先是最年轻的,其次,他是世上最娇嫩的,第三,我们发现他还是最柔韧的。

如果他没有一点柔韧性,怎么能够使我们卷入无限的爱情**,又怎么能够不知不觉地随意进入人心?11.爱神所能承受的任何东西都不需要借助暴力,暴力根本无法触及爱神,爱神也不需要用暴力去激发爱情,因为世人无法强求爱神,只能自愿侍奉爱神。

《会饮》读书报告

《会饮》读书报告

浅析《会饮》中苏格拉底的颂词《会饮》中苏格拉底的赞词里,作为丰盈和贫乏之子的爱若斯,介于又好又美和又丑又坏之间,介于人和神之间,总是欲求自己永远拥有好的东西。

而智慧属于最美好的东西之一,爱若斯必定也爱智慧。

而在《理想国》中,根据苏格拉底对哲学家严格又苛刻的界定,似乎哲学家也是热爱智慧、永远追求智慧的,并且是接近于神的人。

这样看来,似乎爱若斯和哲学家在某些方面就有了重合。

爱若斯追求美,且希望永远拥有美,这在人或者其他生物身上起作用时,和生命的必朽形成了矛盾。

于是在美中孕育、生产成了延续生命,追求不朽的方法和手段。

生育可以是身体的,也可以是灵魂的。

苏格拉底显然把灵魂看得高于身体,因为身体的生育连动物都可以完成;而美好的品德不但本身不朽,也可以让人万古流芳。

灵魂的生育很大程度包含在人们的成名欲上,最美的表现在治国齐家。

在这里苏格拉底暗中驳斥了斐德若的意见:斐德若觉得爱若斯给人以勇气,最美的在于肯替爱的人去死。

苏格拉底则认为那仅仅是为了自己而非为了所爱的人,放弃生命是为了名声可以永存。

接下来苏格拉底就复述了第俄提玛关于寻找美的过程,也就是著名的爱的阶梯。

从一个两个美的身体,到所有美的身体,到美的操持,到美的种种学问,最后到美本身的学问,最终认识美之所是。

这似乎是一个从身体到灵魂上升的过程,或者说,寻找不朽的美的过程。

按照这一标准,泡赛尼阿斯说的爱若斯似乎就不成立了:他把情爱看做是一场灵魂和身体的公平交易,被爱者对爱者百依百顺,从他那里获取知识,帮助自己在美德上有所提高;爱者从被爱者那里获得身体上的愉悦,然后指点教导被爱者成长。

但是按照爱的阶梯的观点,对身体的爱处于最低处,是美的灵魂的垫脚石,那么爱者——作为灵魂上比被爱者更高的人,会迷恋被爱者的身体——这一前提根本就不成立。

更不用说智慧是否真的可以通过教导而传授。

同这一标准,厄里克希马库斯的颂词是停留在知识的层面的,且还只是多种知识中的一小部分,连知识的海洋都没有看见。

读会饮篇有感

读会饮篇有感

读《会饮篇》札记柏拉图的《会饮篇》中以对话的形式阐述了爱的本质,爱是伟大的,圣神的无所不包的……爱情是人类一切最高幸福的源泉;爱是对善的尽力效仿,对邪恶的轻视;在爱情面前纵使胆小鬼也能激变成一名勇士……柏拉图认为爱是对永恒的期盼,而一切可朽者都在尽力追求不朽。

想想我们刚开始恋爱时,那种羞涩,懵懂,坚贞……你是否有暗暗下决心要跟他(她)幸福一生?海枯石烂,至死不渝等誓言也是你们爱情的见证吧?只是爱本身并不意味着尽善尽美,当多巴胺的分泌减少,爱情的激情逐渐褪去,他(她)在你的眼中不再完美,而是缺点毕露。

无数的争吵,外界的诱惑,你动摇了,是不是应该分手?人性的价值在遭受诱惑的这一瞬间被决定,克服欲望冲动的爱情才是最永恒的。

在《会饮篇》中有提到专制主义统治下的爱,古代中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世俗害了多少无辜,有情人不能眷属。

相比西方《圣经》对爱的承诺:我愿意娶你为妻,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贵,无论是健康还是疾病,或其他任何理由,我都会爱你、照顾你、尊重你、接受你,永远对你忠贞不渝直到生命的尽头。

专制主义统治下的爱是畸形的爱,泯灭人性的爱。

谈爱情,一定离不开婚姻这个词。

有的人说婚姻是爱情的驿站,多美的爱情也要在这个驿站停靠,就像远飞的小鸟要归巢,远航的帆船要归航一样。

也有的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

在我看来婚姻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承诺,它虽没有天长地久,海枯石烂煽情,但在日常生活中去更为实在。

在婚前我们就像半个人,爱是为了寻找另一半(有的是为了寻找同性,也有的是异性),在婚姻的见证下我们结合为一体,在日常生活中,彼此谦让,互相磨合,从此人性更加完美。

对于那些只愿长相厮守的人我也同样便是祝福。

有了婚姻,法律是必不可少的。

假定有人为了从其他人那里获得金钱,职位或某种权力,假装对某人产生爱情。

去向他求爱,结婚……这样的话结果会怎样?我想只有圣神庄严的法律能给与他惩罚。

《会饮篇》观感

《会饮篇》观感

《会饮篇》观感《会饮篇》是柏拉图对话集中最伟大的两篇对话之一,本篇发生在一次私人聚会中的发言,众人对爱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其中包含了从低到高各种等级的爱,而我在读完后,也对其中的很多相关于爱的话题产生些深深的共鸣,联想抑或是疑惑。

在此,我打算依次对各人的观点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首先进行发言的是斐德罗,在他看来,爱是一位伟大的神。

她之所以伟大在于她的古老性,卡俄斯与盖亚诞生之后紧接而来的便是她了,因此她是源泉,在斐德罗看来,爱神便是幸福的源泉;接着,爱神还能带给我们一种英雄气概,在我看来,也可以理解成启迪我们内心中的英雄气概。

这体现于我们在爱人面前做了丢人的事或是受凌辱一定是感到羞愧的,而要用英雄气概与之抗争。

因而我们在爱人面前总是想变得跟勇敢的。

对比与亲情友情,爱情让爱人者与被爱着都难以忍受这种丢人,羞耻的事情的发生。

由爱神激励而来的英雄气概还体现于献身精神,无论男女,他们都愿意在爱神的庇护下为他人献出自己的生命。

由此我们便理解所谓奋不顾身的爱情正是爱神给予人类的善行与幸福。

而鲍萨尼亚则认为存在两种爱神,并且爱也只有在这两位女神的共同陪伴下才起作用。

大家并不应该急于礼赞爱神,而应该弄清两位爱神各自的特点。

鲍萨尼亚认为一位年长的爱神是天上的阿佛洛狄忒,受这位爱神支配的人在相对年长时才会引人注目,令人爱慕。

而这种爱是对强壮与聪明人的爱,是能长久的。

而年轻的那位地上的阿佛洛狄忒所支配的则是世俗,下等的爱,他们始终关注的都是肉体而非灵魂,并且只要有可以寻乐的对象,他们便会选择苟合,不管好坏。

而在我自己看来,那位地上的阿佛洛狄忒所支配的根本不是爱,而是一种对于肉欲的需求罢了。

我们知道,死板的字典上的爱的定义是对人或事物有很深厚,真诚地感情。

显然,那种痴迷肉欲的行为连这点最基本的要求都是无法达到的。

而且阿佛洛狄忒也提到希望对于那追随世俗之爱的人能用法律来进行束缚,这种观点完全是可以用以法律来约束人的欲望以规范人的行为,稳定社会秩序的。

柏拉图会饮篇读后感

柏拉图会饮篇读后感

柏拉图会饮篇读后感柏拉图的《会饮篇》读后感。

柏拉图的《会饮篇》是一部关于哲学、爱情和美的经典之作。

这部作品以对话的形式展现了柏拉图对爱情和美的深刻思考,引发了无数读者对人生和爱情的深刻思考。

在阅读完《会饮篇》后,我对爱情和美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会饮篇》中,柏拉图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他对爱情和美的理解。

他认为爱情是一种对美的追求,是一种对完美之物的渴望。

他认为真正的爱情是对灵魂的爱,而不是对外表的迷恋。

他认为美是一种超越感官的理念,是一种对完美之物的追求。

通过对话,柏拉图向读者展现了他对爱情和美的深刻思考,引发了读者对爱情和美的深刻思考。

在阅读《会饮篇》时,我深深被柏拉图对爱情和美的理解所感动。

他认为真正的爱情是对灵魂的爱,而不是对外表的迷恋。

这种对内在美的追求,让我对爱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外表所吸引,而忽视了对内在美的追求。

柏拉图的《会饮篇》让我意识到,真正的爱情是对灵魂的追求,是对内在美的追求。

只有通过对内在美的追求,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爱情。

此外,柏拉图对美的理解也让我深有感触。

他认为美是一种超越感官的理念,是一种对完美之物的追求。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外在美所吸引,而忽视了内在美的追求。

柏拉图的《会饮篇》让我意识到,真正的美是一种超越感官的理念,是一种对完美之物的追求。

只有通过对完美之物的追求,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美。

通过阅读柏拉图的《会饮篇》,我对爱情和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他的对话形式、深刻的思考和对爱情和美的理解,让我深受启发。

我相信,《会饮篇》会对我今后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会通过对内在美的追求,找到真正的爱情;我会通过对完美之物的追求,找到真正的美。

我相信,《会饮篇》会成为我人生中的一部重要经典,对我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总之,柏拉图的《会饮篇》是一部关于爱情和美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话的形式,柏拉图向我们展现了他对爱情和美的深刻思考。

通过阅读《会饮篇》,我对爱情和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会饮篇读书报告

会饮篇读书报告

《会饮篇》读书报告韩宇扬 12金融工程2 120102200109一、引言我思考了好久希望能用个雅致的题目表明一个理科生在学了两年多专业课后依旧残留了一些畸形教育制度下保存的文学素养,结果换来换去都觉得不好,反而“《会饮篇》读书报告”会让人有一种直接明了、毫无华而不实的感觉,因为我也预感到这篇的读书报告的内容或许不会配得上一个“雅致”的标题,所以提前希望老师能原谅我蹩脚的语言和一些不切实际的观点。

毕竟对一个学习经济学的理科生,用理性的思维去思考哲学问题会出现比中国教育制度还要畸形的结果。

读书报告大体包括了阅读过程、对重点阅读篇目的理解以及上半学期学习过程中对西方早期哲学思想的理解。

其中可能出现很多错误和理解不到位的地方,但都是经过个人的阅读、思考与理解得出的,同时我也坚信老师让我们写这样的读书报告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西方文学,同时也是让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思考。

我也是在最近一段时间阅读了一些西方古代文学作品,接受了他们大胆而开放的思想,才敢于这样去自由地表达一些自己的观点。

二、对《会饮篇》的阅读过程一开始以为会饮篇会是一篇长篇巨作,查了之后才发现原来也不是很长。

或许是因为之前没有接触过这些西方的古代大神们,所以阅读期间最别扭的就是看人名,主要还是看了《阿里斯托芬和阿伽通的论证》以及《苏格拉底关于爱神不朽的讲话》两篇。

当然还通过第一部分了解到了这个谈话的背景,就是为了庆祝阿伽通先生话剧获奖,几位大哲们聚集到他的家中进行了对爱神的歌颂和关于一些哲学问题的讨论,比如关于男子之间的爱情。

写到这里我就不禁想多加一局,这不就是几个屌丝聚在一起讨论女神与搞基的事情嘛。

我应该向主忏悔,不该用这样的语言形容大哲们高尚的思想。

三、对《阿里斯托芬和阿伽通的论证》的思考(一)以恶消恶达到和谐阿里斯托芬先生上来便是一句“我不明白为什么我身体的和谐需要打喷嚏这样刺耳的动作”他打了一个喷嚏而停止了打嗝。

他用了一个刺耳的动作停止了另外一个不和谐的动作,从而达到了身体的和谐,这一个小小的动作充满了哲学感,更像是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思路,让贪官打击黑社会,最后达到贪官黑社会全部灭亡的目的,社会便和谐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柏拉图会饮篇读书报告
2010年01月03日星期日 1:37
柏拉图的《会饮篇》,从内容来看,它主要记录了一系列私人聚会里的关于“爱神”的发言,即对爱神的赞颂。

整个聚会的参与者轮流对爱神进行赞颂,而苏格拉底因排序最后而成了最后的发言者,并且他把聚会推向了高潮,揭示了令一些人人信服的爱和美的真理。

斐德罗认为,一个人要想过上一种良好的生活,出身、地位、财富都靠不住,只有爱情像一座灯塔,指明人生的航程。

斐德罗认为爱就是“对邪恶的轻视”,爱就是“对善的尽力仿效”。

他还提出“在爱情的激励下爱者总是比被爱者更加接近诸神”。

接下来是鲍萨尼亚发言,他说值得敬重的或高尚的并不是爱这个行为本身,而只有在爱神的推动下,我们高尚的去爱,这个时候爱才是值得敬重的或者是高尚的。

他提出了“两个爱神”的概念,一位是来自苍天本身的阿佛洛狄忒,另一位是宙斯和狄俄涅生的阿佛洛狄忒。

后者统治着下等人的情欲,是世俗的爱,关注的是肉体而非灵魂;前者出身于女性无关,性质也完全是男性的,没有沾染任何荒淫和放荡,他激励人们喜欢强壮和聪明的人。

鲍萨尼亚认为爱情是最能引发高尚的思想、缔结坚实的友谊和发展亲密的交往的。

他鼓励明爱而不是暗爱。

反对“只有有爱情的人违反誓言才会得到诸神的赦免,因为爱情的誓言实际上是一种伪誓”这种论调。

他同意“爱本身无所谓好与坏”,仅当爱情导致善或恶的行为时才可以说爱有好坏之分。

那些追求道德之美的爱人会终身不渝的爱他的情人,因为他“所爱的东西绝不会褪色”。

他说“作为动机的这些东西都不是确定的或持久的,肯定不能产生高尚的友谊”,“这些”指的是出于金钱或政治上的考虑,或者害怕受到威胁而委身于人。

在各种好处的诱惑下接受爱情不能产生高尚的友谊,开始笔者是反对的,因为也许开始动机不纯后来也可能产生真正的情感,后来仔细推敲觉得也说得过去,当动机不纯者产生真正情感时动机也就相应的改变了吧。

可以这么说:以不高尚的目的去爱,则为不高尚的行为,但若在中途转变,则可为高尚的行为。

他还有一个小的结论“当有爱情的人与被爱者来到一起的时候,他们各自受到某条具体法律的支配,前者合法的做他所爱的青年的奴隶,以此回报青年对他的依从,后者合法地献身于他的朋友,因为这个朋友正在帮助他成为聪明人和好人。

当且仅当这两种条件成立时,他们爱的行为才走上了正道”,笔者彻底的不同意这个观点,笔者不认为为了美德而拥有爱情,这种做法是正确的,并认为这可以归为目的不纯的一类。

厄律克西马库说:“爱的力量是伟大的,神奇的,无所不包的。

”爱对那些对立的元素——冷与热、甜与酸、湿与干,等等——的调和,他认为顺从那些有节制的欲望是正确的,在顺从中节制会使人们保持清醒的头脑。

他的结论是:“仅当爱,无论是天上的爱还是人间的爱,它的运作是公正的、节制的、以善为目的的时候,爱才能成为最伟大的力量。


阿里斯托芬认为爱情就是期盼和追随原初的完整性。

他说宙斯将原来的人劈开成两半,男人作为切开的阴阳人的一半当然就会收到女人的吸引;作为切开的阴阳人的一半的女人也一样,也会追求男人。

凡是由原始女人切开而来的女人对男人则没有多大兴趣,只眷恋和自己同性的女人,这就是所谓女同性恋者;凡是由原是男人切开面来的男人是男人的追随者,这就是
男同性恋者。

全体人类的幸福只有一条路,这就是“实现爱情,通过找到自己的伴侣来医治我们被分割了的本性。


阿伽松认为爱神是年轻的,它不仅年轻而且娇嫩,遇到心硬的就远走高飞,碰上心软的就住下。

且认为“在那鲜花盛开、香气扑鼻的地方,一定会有爱神的踪迹。

”且说“好人会在各种情况下注意到爱,坏人则不会留意”。

他的演讲充满青春信息,给爱神带来了荣耀。

苏格拉底指出,一切事物渴求的东西都是他缺乏的东西,没有任何事物会去谋求他不缺乏的东西。

接下来的发言是以他与迪奥提玛对话的形式继续的。

认为爱这种人人皆知的、能迷倒所有人的力量包括对各种“幸福和善的期盼”,只有献身于仅有的一类爱的活动的人才被赋予爱的名称,而这个名称被来也应当用于其他所有的行业。

爱的行为就是孕育美,既在身体中,又在灵魂中。

爱不是对美本身的企盼,而是在爱的影响下企盼生育,因为只有通过生育,凡人的生命才能延续和不朽,也就是说,爱就是对不朽的企盼,一切可朽者都在尽力追求不朽。

我们中的每个人,无论他在干什么,都在追求无限的名声,想要获得不朽的荣誉。

他们的品格愈高尚,雄心壮志也就愈大,因为他们爱的是永恒。

形体之美并不是最重要的,心灵美才更为珍贵。

当一个人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在沉思中便能产生最崇高的思想,这个时候,他那长期辛劳的美的灵魂会突然涌现出神奇的美景,这种美景自存自在,是永恒的,其他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对它的分有,美本身即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以上是笔者总结的会饮篇内容。

对于斐德罗、鲍萨尼亚、厄律克西马库、阿里斯托芬、阿伽松及苏格拉底的发言本人并不想做过多评论,毕竟那都是个人看法。

总结的内容并不全面,只是将自己认为有道理或是觉得有趣的观点写了下来。

看过了整篇,仅就其对于爱的讨论而言,笔者认为爱形成于在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

而且认为爱并不等于爱情,一些人的发言只限于爱情,过于狭隘。

因此笔者的看法不止于爱情,而是爱。

爱是对真、善、美的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