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 读书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报告之《爱弥儿》
阅读书目:《爱弥儿》——卢梭写于1757年
阅读日期:2015年3月
核心观点:自然教育、儿童中心论、自由、平等、博爱
阅读摘要与心得:
我阅读的是商务印书馆版的《爱弥儿》,这本书一共分为五卷,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内容和方法,我重点看了上卷。
第一卷(0-2岁),卢梭论述了如何让两岁以前的婴儿使儿童能自然发展,这个阶段主要是让婴儿得到最合适的照顾和营养。教育应从出生开始。他非常重视儿童的身体是否强壮,主张从出生起,就应对儿童进行体育锻炼,促进儿童身体的自然发展,为以后各时期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卷(2-12岁)卢梭认为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属于睡眠期,儿童的智力还处在感性阶段;记忆力还带有感性的特点;还不能接受观念,只能接受形象。因此此期的智育和德育不应操之过急,要适应儿童智力发展的特点, 主张消极教育。
第三卷(12-15岁)卢梭认为12到15岁的的少年已经积累一些感官经验,所以开始对他们进行智育教育。提到培养他们的好奇心以及持久注意一个事物的习惯,而且不提早教以各种知识,这就符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思想,其中提到《鲁宾逊漂流记》,关
于生存教育的书。
第四卷(15-20岁)卢梭认为这个阶段的各种欲念的萌发期,应主要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
第五卷卢梭主要阐述了女子教育和对青年男女进行爱情的教育。
这次阅读主要对书中儿童时期的深刻的教育观点和教育内容进行摘抄和总结,并做了以下笔记:
一、培养自然人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这是开篇的第一句话,直接表达出自己的主张即人性本善,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教育应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身心自由发展。在后篇“自然发展”、“顺应自然”、“自然人”伴随着整篇文章。
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人们只想到怎样保护他们的孩子,这是不够的。应该教他成人后怎样保护自己,教他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看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时候,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马尔他岛的灼热的岩石上也能够生活。……所以,问题不在于防他死去,而在于教他如何生活。……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
“正如蒙台涅所说的,他虽然不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但至少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只要他能够明白他所做的一切有什么用处,能够
明白他为什么相信他所知道的种种事物,我就觉得满意了。……我的目的不是教给他各种各样的知识,而是教他怎样在需要的时候获得知识,是教他准确地估计知识的价值,是教他爱真理胜于一切。”
卢梭在《爱弥儿》里推崇的自然教育的方法是开明的,改变传统死板的教学方法,将关注点转移到了儿童身心发展上来,主张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来进行不同教育。充分开发了儿童自身的潜质,减轻了儿童学习的压力。正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在各种习惯形成的阶段,学习好的学习品质,对其未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三、以儿童为中心,顺应其发展规律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秩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卢梭反对过早地对儿童继续违反他们身心发展规律的理性教育。认为儿童就应该是儿童的样子,顺应自然,不应该过早地对他们进行一些不适合他们年龄的说教。尊重儿童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儿童时期应得到的自然发展和愉悦体验没有得到,必定会影响其下一阶段的发展。如果这一阶段该发展的东西发展好了,下一阶段也就不会需要了。让我想到现在很多家长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让孩子在该游戏玩耍的时候去学习各种技能,孩子的负担日益沉重,
让我深思,孩子在某一方面的特别发展,那就意味着某一方面的牺牲,他们个个才能非凡,却舍弃了快乐的童年生活,所以我反思:别让孩子“伤”在起跑线上。
四、教养方式的思考
“当小孩一声不响地使劲伸手的时候,因为他不能估计他同他想拿的东西之间的距离,所以他以为他是能够得着那个东西的。他的想法当然错了,但是,当他一边又在闹又在哭,一边又在伸手的时候,那就不是他弄错了,而是在命令那个东西到他那里去,或者命令你把它交给他。……在这种情况下,你一步一步慢慢地把他抱到他所想要的东西那里;在第二种情况下,你不只是假装没有听见,而且他愈是哭,你就愈不理他。必须趁早使他养成这样一种习惯,即:不命令人,因为他不是谁的主人;也不命令东西,因为东西是不同他的命令的,最好还是把他抱到他想得到的东西那里,而不要把东西拿过来;这样做,他就能够明白其中的含义,这种提示方法是适合于他的年龄的,而是还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可以启发他明白这一点。”
“他打坏他所用的家具,你别忙着给他另外的家具,让他感觉到没有家具的不方便。他打破他房间的窗子,你就让他昼夜受冷风吹,别怕他受风寒,因为宁可让他着凉,不可让他发疯。绝不要埋怨他给你造成的种种麻烦,不过,你要让他头一个感觉到这些麻烦。”
“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
这里摘取的内容引起了我对家庭教养方式的思考,孩子想要得到
一样东西或产生一种占有欲时,家人直接拿给他满足他和让他自己去拿,结果虽然一样,但意义却不同:一个是哭闹就可以达到自己想让别人做的事的目的,一个是哭闹无用,最后还得自己主动去做。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成长的意义是重大的。家庭教育就应注意这样的细节,可能一个动作都有教育意义和价值。
把握教育时机,让儿童从小懂得发现自己的错误并为这些错误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后果,让其有不愉快的记忆。不能为了惩罚而惩罚,应当使孩子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下次不再触犯这样的错误。
这些教养方式的问题在很多现代家庭都已经被接受和认可,但是在隔代帮忙抚养上,老人对孩子的迁就和爱常常与这些例子相悖,这也是我们需要深思的一个问题。
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卢梭有局限性观点的思考
1.选择学生的出身时
“在同一个地方,我们看到社会上穷人和富人之间也有类似这样的差别。穷人住的地方很贫瘠,富人方的地方很肥美。穷人是不需要受什么教育的,他的环境的教育强迫的,他不可能受其他的教育;反之,富人从他的环境中所受的教育对他是最不适合的,对他本人和对社会都是不相宜的。自然的教育可以使一个适合所有一切人的环境,所以,与其教育穷人发财致富,不如教育富人变成贫穷;因为,按这两种情况的数字来说,破产的比暴发的多。所以,我们要选择一个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