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髓移植中的应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髓移植中的应用

【关键词】骨髓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

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是中胚层来源的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干细胞,是成体干细胞的一种,主要存在于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以骨髓组织中含量最为丰富。由于骨髓是其主要来源,因此统称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chymal stem cell,BM—MSC)。也因其比较容易贴壁和形成成纤维样的克隆,又可称为贴壁细胞或者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骨髓基质细胞(MSC)或间充质干细胞或间充质祖细胞(MPC)。许多研究发现,BM—MSC在骨髓移植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一方面在骨髓微环境中支持造血;另一方面,对移植免疫有一定的影响,能够在某些方面减轻移植物抗宿主效应。1. BM—MSC的概况

骨髓中MSCs含量很少,约占骨髓内单核细胞总数的为0.001%~0.01%,并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

MSCs有干细胞的共性,即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能力。大量研究证实,在一定诱导条件下MSCs具有向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成肌细胞、肌腱细胞、脂肪细胞及基质细胞等中胚层细胞分化的能力;同时MSCs还可以向外胚层的神经元细胞和内胚层的肝卵圆细胞分化。已有多项研究表明,把骨髓MSCs植入体内,可向多种造血以外的组织如肺、骨、软骨和皮肤等处定位并分化为相应的组织细胞。将标记的BM—MSC经静脉植入受体动物体内,结果在受损的肌组织中发现了有植入MSCs标记基因的肌细胞。有人认为MSCs 可能是保留于成年组织器官中的胚胎干细胞或MSCs具有胚胎干细胞的特征。

2. BM-MSC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协同作用

造血作用是造血干细胞与非造血干细胞之间的特殊作用而产生的。通过研究发现,MSCs 分化成各种细胞组成了造血微环境的功能性单位。人MSC对造血微环境的重建作用在人类造血中起重要的滋养作用。

利用MSCs的特性,目前通过下面两方面研究如何利用MSCs提高造血干细胞的移植活性。首先,取供者BM—MSC静脉回输给受者,对受者的广泛组织器官进行检测,发现这些组织器官中均有供者BM-MSC细胞的存在,其中骨髓的BM—MSC供者数量多于其他组织,证明BM—MSC具有归巢于骨髓的能力,而且种植入骨髓后能够长期存活(>1年)。其次,MSCs通过严格的细胞间接触,诱导造血干细胞表达归巢受体,产生生长因子支持造血。试验结果表明异基因BM—MSC联合无关脐血移植(UD-UCBT)具有明显促进造血恢复的作用。

3. BM-MSC对移植免疫的影响

3.1 MSC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

体外研究表明,MSC能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MLR)和丝裂原刺激引起的T淋巴细胞的增殖。而且研究发现MSC无论来自与效应细胞相同的供体或来自无关供体,都有抑制作用,表明MSC对T细胞增殖反应的抑制作用与MSC的来源无关,不受MHC的限制,MSC还能抑制T细胞丝裂原ConA,PHA和IL—2诱导的T细胞增殖反应。将BM—MSC与异基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或同种异体T细胞共同培养后不引起同种异体T细胞显著的增殖,证明BM—MSC具有低免疫原性和较低的抗原提呈能力。

3.2BM-MSC对B细胞活性的影响

Anna等的研究发现,将从健康供者外周血中获得的B细胞与骨髓获得的MSCs共同培养,B细胞能够被MSCs抑制而停止在G0/G1期,但是不发生凋亡。这些分子可以削弱B 细胞产生IgM、IgG 和IgA的信号而阻碍B细胞的分化。但是MSC并不影响B细胞分泌某

些细胞因子。

3.3 BM—MSC对树突状细胞活性的影响

树突状细胞(DC)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始动细胞,在T细胞的增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有人应用一种体外模型对MSC是否影响DC的发育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提示BM—MSC 抑制DC的分化和成熟,干扰DC的内吞功能,减少DC I L一12的分泌,使其刺激同种异体的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减低。

BM—MSC对上述免疫细胞的影响,揭示了MSC具有低免疫原性,能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具有免疫耐受现象,这使得MSC移植不受不同个体间MHC的限制,可成为再生修复治疗的万能供者,在骨髓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也可以为组织工程提供优良的种子细胞。但是,MSC调节免疫系统的机制还未完全明确,有的研究结论还不一致,其免疫抑制作用能否诱发感染、肿瘤,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4. 展望与问题

4 .1 展望

MSC能够成功地移植人骨髓,且与HSC存在协同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体外扩增的MSC可广泛用于减轻异基因移植的移植前处理、降低GVHD、促进移植物存活以及造血干细胞增殖。也可将外源性基因转人MSCs,使之有效并持久地表达,用于治疗缺乏相应蛋白导致的疾病,如血友病B。或将有利于定向分化的生长因子基因转人MSCs,促进定向分化,修复心肌、骨、软骨、肌腱、等组织缺损,加速体内组织修复的过程。

4 .2 问题

尽管近年来对骨髓MSCs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然有以下问题待解决:到目前为止尚未能建立鉴定MSCs的统一标准,至今还未能筛选到MSCs特异性的标记分子;是何种或哪些信号诱导了骨髓MSCs向多系分化,其诱导分化的分子机制尚不明了;BM-MSC分泌能力、分化潜能对于HSC的具体影响如何;BM—MSCs与HSC共移植后发生的免疫抑制功能是否同时有助于肿瘤细胞的生长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才能解决。

参考文献

[1] 费小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骨髓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和移植排斥的影响,[ J ].国

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3年03期

[2] 李雅娜,刘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J ].昆明医学院学报2005,(1):105 ~108

[3] 苏立,陈运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J ].医学综述2004年第l0卷第5

期:306~309

[4] 王红梅,郭光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J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6年第

46卷第5期:169~172

[5] 杨吉成.盛伟华.李立娥,等.骨髓基质细胞的造血支持作用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J ].细

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1,17 (1):41—45.

[6] 黄绍良,周敦华,方建培,等.间充质干细胞与脐血联合移植的Ⅰ期临床观察,[ J ].中

山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24 (2):306.

[7] 赵智刚,邹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J ].临床内科杂志2006

年第23卷第9期:588~591

[8] 胡煜,陈维信,阎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现代细胞治疗中的潜在作用,[ J ].国际移

植与血液净化杂志2006年5月第4 卷第3 期:35~37

[9] 张翼鹜,达万明,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04年5

月15 (3 ):163~165

[10] 王蓓,汪维伟,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J ].医学外科学分册2005年11月第32

卷第6期:459~4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