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髓移植中的应用
关于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百科名片骨髓是存在于长骨(如肱骨、股骨)的骨髓腔和扁平骨(如髂骨、肋骨、胸骨、脊椎骨等)的松质骨间网眼中的一种海绵状的组织,能产生血细胞的骨髓略呈红色,称为红骨髓。
成人的一些骨髓腔中的骨髓含有很多脂肪细胞,呈黄色,且不能产生血细胞,称为黄骨髓。
人出生时,全身骨髓腔内充满红骨髓,随着年龄增长,骨髓中脂肪细胞增多,相当部分红骨髓被黄骨髓取代,最后几乎只有扁平骨松质骨中有红骨髓。
当机体严重缺血时,部分黄骨髓可转变为红骨髓,重新恢复造血的能力。
目录[隐藏]骨髓有什么作用骨髓移植移植分两类原理展望医学意义骨髓有什么作用骨髓移植移植分两类原理展望医学意义[编辑本段]骨髓有什么作用人体内的血液成分处于一种不断的新陈代谢中,老的细胞被清除,生成新的细胞,骨髓的重要功能就是产生生成各种细胞的干细胞,这些干细胞通过分化再生成各种血细胞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等,简单的说骨髓的作用就是造血功能。
因此,骨髓对于维持机体的生命和免疫力非常重要。
[编辑本段]骨髓移植(英文: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 )器官移植的一种,将正常骨髓由静脉输入患者体内,以取代病变骨髓的治疗方法。
用以治疗造血功能异常、免疫功能缺陷、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及其他一些恶性肿瘤。
用此疗法均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得到长生存期乃至根治。
骨髓移植的成功率与费用骨髓移植成功率受诸多因素及时间考验:只有依次顺利通过以上这五关,并在半年后作基因检查,在患者体内发现供髓者的基因表达,且骨髓、血象及重要脏器检查正常、无明显症状,才算真正成功。
临床上常见有些患者在移植出舱后一月、三月、六月甚至一年后出现复发的。
这与患者病情类型、机体脏器功能、自身免疫反应、移植过程的并发症及供髓者与患者的基因位点匹配相符率、移植医院的综合水平又有相当关系。
目前骨髓移植真正移植成功率新闻媒体报告在50%左右,但医学界认可在33%左右。
即1/3、1/3、1/3 观点:1/3患者在移植中失败;1/3在移植后半年内复发;1 /3患者获得移植成功。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与应用概况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与应用概况于雷;高俊玲【摘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cells,BMSCs)是当下热点研究对象之一。
1867年德国病理学家Cohnheim教授[1]在研究创口愈合过程中发现骨髓中存在一种非造血系统的多潜能细胞,但研究因为条件原因未能深入。
后来有研究者[2]在20世纪60年代开展一系列开创性研究,发现从骨髓中分离得到长梭状、成纤维细胞样的细胞群,在塑料培养皿中呈集落样贴壁生长;1987年,又发现这种骨髓单核细胞可在一定的条件下分化为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和成肌细胞。
培养增殖二十代后仍保有其多向分化的潜能。
于是把这种多能细胞称为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 stem cell,MSC)。
【期刊名称】《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8(020)002【总页数】5页(P164-168)【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肺纤维化;缺血性脑卒中【作者】于雷;高俊玲【作者单位】[1]华北理工大学基础医学院,河北唐山063000;[1]华北理工大学基础医学院,河北唐山0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9.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cells,BMSCs)是当下热点研究对象之一。
1867年德国病理学家Cohnheim教授[1]在研究创口愈合过程中发现骨髓中存在一种非造血系统的多潜能细胞,但研究因为条件原因未能深入。
后来有研究者[2]在20世纪60年代开展一系列开创性研究,发现从骨髓中分离得到长梭状、成纤维细胞样的细胞群,在塑料培养皿中呈集落样贴壁生长;1987年,又发现这种骨髓单核细胞可在一定的条件下分化为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和成肌细胞。
培养增殖二十代后仍保有其多向分化的潜能。
于是把这种多能细胞称为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 stem cell,MSC)。
骨髓移植的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讲解
骨髓移植的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讲解一、介绍骨髓移植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治疗血液系统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方法。
它通过将健康的造血干细胞(HSCs)输注到患者体内,来恢复或改善患者的血液系统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骨髓移植的基本原理和临床应用。
二、基本原理1.造血干细胞(HSCs)造血干细胞(HSCs),也称为干性血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特殊细胞。
它们可以在正常情况下分化为各种成熟的血液细胞,如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
2.供受者匹配在进行骨髓移植前,供受者之间需要进行HLA(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性检测。
HLA是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非自身组织之间差异性的重要标志,它与排斥反应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密切相关。
最佳的供受者匹配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3.移植前准备在骨髓移植前,受者通常需要接受一些准备工作,包括化疗和/或全身放射治疗。
这些措施旨在清除或抑制造血干细胞(HSCs)和免疫系统。
4.采集造血干细胞供者采集造血干细胞通常有两种方法:外周血干细胞(PBSC)采集和骨髓(BM)采集。
PBSC采集是通过给予供者一种名为G-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药物来促使HSCs从骨髓进入血液循环。
BM采集则是通过穿刺大腿、臀部或锁骨下腔等部位直接从供者体内提取HSCs。
5.移植过程骨髓移植通常分为两个阶段:预处理和移植。
预处理阶段是指接受者进行的化疗或放射治疗,目的是杀死或抑制异常细胞。
移植阶段是指将HSCs输注到受者体内。
这些HSCs会进入骨髓并开始分化为不同类型的血液细胞。
三、临床应用1.治疗血液系统疾病骨髓移植在治疗多种血液系统疾病方面表现出色,其中包括白血病、淋巴oma和多发性骨髓瘤等。
对于这些需要大剂量化疗药物的患者,移植后可以帮助恢复造血功能并降低复发率。
2.治疗免疫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重型再障碍、先天性免疫缺陷等特定类型的免疫系统异常可通过骨髓移植获得长期缓解或治愈。
骨髓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骨髓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骨髓干细胞是人体内多能性的一种细胞,具有健康向血细胞分化的潜能,是维持人体造血功能的重要物质。
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使得它在临床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和治疗血液系统疾病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
骨髓干细胞的来源与特性骨髓是一种软质组织,分布于全身骨骼中的滑膜隆起部位。
骨髓内含有大量干细胞,包括造血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等。
其中,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是指能够自我更新并分化成所有成熟血细胞类型的细胞。
在HSC的自我更新和分化中,许多分子信号和细胞因子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等可以增强HSC的增生,而骨髓基质中的细胞外基质、细胞黏附分子和细胞因子等则有助于调节HSC的分化。
造血干细胞是骨髓移植的关键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是一种医疗技术,可以通过将供者的骨髓干细胞移植到接受者体内来重建其造血系统。
对于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HSCT已经成为救治这些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在HSCT中,精心选择供者或使用自体干细胞是保证移植顺利的重要因素。
对于自体HSCT来说,患者的自身干细胞在治疗前就已经被采集,并得到保存,移植时可以更好地适应患者的免疫系统。
而对于异体HSCT,供者的干细胞来源则比较多样,包括骨髓、外周血和胎盘血等。
其中,骨髓移植是最早应用于HSCT的方法之一,其成功率取决于供者和受体之间的HLA配型和干细胞的数量及质量等因素。
HSCT中的干细胞移植后需要长时间的监护和治疗,以防治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和移植后的并发症。
临床研究证明,造血干细胞的来源和处理方法对HSCT治疗的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了降低HSCT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HSCT的成功率,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一些新的移植方式和治疗策略。
骨髓干细胞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骨髓干细胞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骨髓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是体内最重要的干细胞之一,也是干细胞研究的起点。
它们能够对身体内任何器官和组织进行修复和再生。
骨髓干细胞的应用广泛,尤其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行分析。
一、骨髓干细胞的来源和分类骨髓干细胞的来源主要包括骨髓、外周血、脐血等。
其中,骨髓是典型的来源之一,而其他来源则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根据发育阶段和功能,骨髓干细胞可以分为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两类。
前者是指能够分化成各种血细胞系的干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
而后者则是指不同于造血干细胞的干细胞群体,主要具有哺育、调节和修复等功能。
二、骨髓干细胞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1. 骨髓干细胞移植骨髓干细胞移植是干细胞医学的一种重要应用,主要应用于恢复造血功能失调的病患。
比如,大量的肿瘤患者需要通过骨髓干细胞移植来恢复其造血功能。
此外,骨髓移植也可以用于治疗免疫系统相关性疾病和其他遗传性疾病等。
2. 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修复中的应用间充质干细胞在临床治疗中也有重要应用,比如在组织修复中。
过去几年,间充质干细胞已被证实可以帮助恢复心肌、神经损伤、肝功能和骨伤等。
其中,恢复心肌功能是骨髓干细胞应用研究中的一大重点,也是最令人期待的。
因为心肌组织缺乏自我修复能力,而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则可以发挥其再生和分化的作用。
3. 生殖干细胞在生殖领域的应用生殖干细胞在临床治疗中也有重要应用,在生殖领域尤为重要。
它可以用来修复性功能障碍和不育症等。
经过多年发展和研究,现已出现了一些非常成功的生殖干细胞治疗,比如使用生殖干细胞帮助治疗睾丸萎缩症等。
三、骨髓干细胞的前景展望因为骨髓干细胞在治疗疾病和组织修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目前人们对其前景展望非常乐观。
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加高效的治疗方案,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来尝试。
此外,因为骨髓干细胞具有多能性和特异性的功能,未来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也将不断拓展。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与鉴定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与鉴定干细胞研究一直是生物医学领域的前沿热点,其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因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低免疫原性而备受。
在众多研究中,大鼠BMSCs的体外培养和鉴定方法为其在科研和临床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本文将就大鼠BMSCs的培养、鉴定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并结合实验数据进行阐述。
BMSCs是一种成体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可以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如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肌肉细胞等。
因其来源广泛,免疫原性低,大鼠BMSCs已成为再生医学、免疫调节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BMSCs的培养和鉴定方法也得到了不断优化和改进。
BMSCs的培养需要无菌环境,常用的培养基为DMEM、F12等,添加适量的生长因子和抗生素以维持细胞的生长和存活。
细胞的鉴定主要包括形态学观察、表面标志物检测和多向分化潜能的证实。
其中,表面标志物如CDCD90等可用来区分BMSCs和其他细胞,多向分化潜能的证实包括成骨、成脂和成肌等方向的诱导分化。
本实验采用大鼠BMSCs的常规体外培养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采集大鼠骨髓:在无菌环境下,用注射器抽取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加入肝素抗凝。
细胞分离:将采集的骨髓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
细胞培养:将单个核细胞接种于培养瓶中,用含10%血清、1%抗生素和1%谷氨酰胺的培养基培养。
细胞鉴定:经过约7-10天的培养,细胞达到80%-90%融合时,进行细胞鉴定。
通过形态学观察、表面标志物检测和多向分化潜能的证实,对BMSCs进行鉴定。
通过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生长情况,发现培养的BMSCs呈典型的长梭形,且细胞间连接紧密(图1)。
经表面标志物检测,BMSCs表达CD29和CD90等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图2)。
在多向分化潜能的证实中,我们发现BMSCs经成骨、成脂和成肌诱导后,可分别形成矿化结节、脂肪滴和肌纤维(图3)。
这些结果说明所培养的细胞为BMSCs。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名词解释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名词解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非造血性的干细胞,主要存在于骨髓中的间质细胞中。
它们是一群多能力的细胞,可以分化成多种细胞类型,如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肌肉细胞和神经细胞等。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好的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免疫调节和组织修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最初在骨髓移植中被发现。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科学家们不断深入探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和使用途径。
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治疗和组织工程学领域。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1.起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起源主要是来自胚胎的中胚层和成体中的骨髓。
它们主要存在于成体的骨髓、脂肪、周围血液和脐带血等组织中。
2.生理功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增殖、分化、免疫调节、刺激造血和组织修复等生理功能。
在组织工程学领域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主要用于建立功能性的组织。
3.克隆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好的克隆性,即使在多次培养中,也能保持其干细胞特性和细胞数量。
4.分化潜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多种成分细胞类型,可以分化成骨细胞、肌肉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和神经细胞等。
5.免疫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抑制、免疫调节和免疫修复等能力。
它们可以抑制和调节免疫反应,同时可以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应用1.组织工程学: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体外培养后利用其分化能力产生多种细胞类型,并可以植入受损组织进行组织修复。
这种应用已经成功应用于临床手段中。
2.疾病治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肿瘤治疗、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遗传疾病等领域,均有潜在应用。
3.免疫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免疫调节,调节免疫反应平衡,为免疫疾病治疗提供可能。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1.分化机制:目前,科学家们正在深入探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机制,以便实现更准确的分化调节。
2.治疗效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临床应用中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不同的疾病治疗效果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
骨髓移植的研究与临床应用现状
骨髓移植的研究与临床应用现状引言骨髓移植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骨髓移植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本文将从骨髓移植的基本原理、移植材料、移植后的并发症及对一些常见疾病的临床应用等方面介绍骨髓移植的研究与临床应用现状。
一、骨髓移植的基本原理骨髓移植是一种将供者的骨髓干细胞通过输注方式移植给受者,以实现放疗或化疗后损伤的造血功能的再生的治疗方法。
该方法主要通过骨髓干细胞的再生增殖能力和免疫抑制功能来恢复受者体内正常造血功能。
这种再生造血的能力来自于供者的骨髓中含有的造血干细胞和免疫抑制功能则是通过供者的免疫系统对受者的移植组织发起的免疫反应来实现的。
二、骨髓移植的移植材料骨髓移植的移植材料主要来自供者的骨髓。
在骨髓中,造血干细胞是进行骨髓移植的核心组织。
在移植前,供者通常需要进行骨髓采集。
骨髓采集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穿刺骨骼来采集骨髓,另一种是通过采集外周血中的造血干细胞。
由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含量相对较高,采集方便,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骨髓移植选择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三、骨髓移植后的并发症尽管骨髓移植在临床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是骨髓移植后往往伴随着一些并发症。
一方面,由于供者和受者之间存在免疫差异,移植后可能出现移植排斥反应,导致移植效果不佳;另一方面,骨髓移植涉及到高剂量化疗,往往会对受者的正常组织造成损伤,导致肝脏、肾脏、心脏等多个器官功能不全。
因此,对于骨髓移植后的并发症,需要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四、骨髓移植在各种疾病中的临床应用骨髓移植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在各种疾病中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
目前,骨髓移植在治疗恶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缺陷病以及遗传性疾病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例如,在恶性肿瘤中,骨髓移植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通过化疗后移植骨髓干细胞来恢复受损的造血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方面,骨髓移植可以恢复患者的造血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异基因骨髓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影响
l B T的同时, o M — 共移植不 同数 量供 者源性的 M C , S s观察受体大 鼠的临床表现 、 绘制 K pa— ee 生存 曲线 , alnM i r 并通过 病理分析 ,
综合评价 MS s a oB T后 G H C , l .M 对 l V D的影 响。结果 : 在混 合淋巴细胞培养 体系中加 入与反应淋 巴细胞 同源 的 M C , S s能够抑制 T细胞 的增殖 , 同 MS s 度组 之问存在 显著性差 异( 00 ) 不 C浓 P< . 1 。异基 因骨髓移植时 , 鼠 MS 供 C与 T细胞 比例为 15 2 5共 : 、: 输注时 , 能推迟受 鼠 G H V D的发生时间 , 长生存期 , 延 但并未避免 G H V D的发生 ; 当比例 为 1 1时, : 只有 2 %的受 鼠发生 了慢 0
S A a— n A G H N B oE ,r N
0 0 1 i lfH bi dcl nvrt , h i h a g R n .R s r C ne teF ut H s t ee Mei i sy S ia u n e h r h p ao a U ei jz
生存 时间。本研究结果为临床 G HD的防治提 供 了新 的思路 。 V [ 关键词 ] 骨髓问充质干细胞 ; 异基 因骨髓移植 ; 移植物抗宿主病
间质干细胞与造血干细胞移植
1 W a g, m iiu J c u s, t a J 0 n Do nq e, a q e e l Th r Cadiv s Su g, 0 oa r o a r 2 00,1 20
( 5): 9 99
ll Azz A , rke , g liB e l P o i Ac d Sc A ,1 9 iiS Sto sD Au el J, ta r c Nal a iUS 9 B,
9 3 8 5: 90
2 0 2 6 :7 0 0, ( ) 4 7 2 Ca a n lC, o et A, ma , t l B o d 2 0 , 8 8 : 3 6 7 mp g o i R b ra1 Ku rS e a lo , 0 1 9 ( ) 2 9
9 Fe r r G , s U r a i Cu e a— De An e i G , olt a M , t a S i n e, 9 g ls C et e 1. c e c 1 98, 79: 2
l 8 52
2 Ni l 4 c aT, ar oK , a i l d a . t m e , 9 5 : 0 o J rf t D vd , 1 S e C l 1 ( ) 4 8 l
1 1 间质 干 细 胞 的表 面标 记 .
l 5, 2 : 8 99 9 4 57
( : 33 2) 2
8 W a ia i S i , p a . u c e Ne v 1 5, 8: 41 k t n S. a t T Ca l n A1 M s l r e, 99 1 1 7 o
扩 增 、 可 多 向分 化 的 细 胞 群命 名 为 间质 干 细 胞 。在 未 并
作 者 单 位 :1 0 3杭 州 , 江 大学 医 学 院 附 属 第 一 医 院 骨 髓 移 植 中 心 3 00 浙
骨髓间充质细胞移植在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
1 股骨 头 坏 死和 骨 髓 间充 质 细胞
因为 缺乏 祖 细 胞 , 疗 策 略 就 应 该 是 促 进 并 影 响 骨 重 建 , 治 通 过爬 行 替 代 来保 持 股骨 头完 整 , 运 用 祖 细 胞 或 生 长 因 而
子 是方 法 之 一 , 因此 进 行髓 芯 减 压 的 同 时采 用 间充 质 干细 胞 移植 是 明智 之举 。
近来 的 文献 报 道 股 骨 头 坏 死 病 人 的骨 髓 中间 充 质 干 细 胞
自体 骨 髓 移植 用 于 治 疗 骨 坏 死 源 于 1 9 9 0年并 获 得 良 好 结 果 。 骨髓 单 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细胞 移 植 的效 果 和具 有 成 骨 特 性
的干 细胞 的有 效 性 有 关 。 骨 髓 移 植 治 疗 效 果 满 意 的 另 一
无 菌 性 非 创 伤 性 骨 坏 死 是 股 骨 头 缺 血 性 坏 死 的 一 种 类 型 , 发 病 机 制 还 不 完 全 清 楚 , 用 糖 皮 质 激 素 和 酗 酒 其 应
被 公 认是 最 常 见 的危 险 因素 。 通 过 研 究 观 察 推 测 可 能 的 病 理 生 理机 制 包 括 : 肪 栓 子 、 骨 头 血 管 的 微 血 管 被 骨 脂 股 髓 脂 肪填 塞 、 髓 脂 肪 的 逆 行 栓 塞 、 梁 骨 的 微 骨 折 … 。 骨 小
星 耋
— i j .篁 塑 塞
堕 旦 望 塑 g
h堡 c08 o 0 o i,t 0,1 ,. n 0. V . N5 2 2
骨髓 问充质细胞移植在股 骨头坏 死治 疗中的应用
吴 军 , 兵 朱 ( 北京 军 区总 医院全 军创 伤骨科 研究 所 , 北京 1 0 0 ) 070
双源CT导引靶向注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应用
双源CT导引靶向注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应用作者:师新宇郭君武李杰张彦梅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10期【摘要】目的探讨双源CT导引下髓芯减压联合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应用[1]。
方法选取14例21髋,其中ARCO分期:Ⅰ期13髋,Ⅱ期8髋。
采用西门子双源CT导引骨髓髓芯减压联合干细胞移植。
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手术前后Harris功能评分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4例患者均完成12个月的随访,行Harris评分和影像学检查,进行结果分析:①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治疗前平均51.3分上升到术后平均84.5分,优良率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髋关节影像学检查[2]:复查双源CT,测算股骨头坏死所占股骨头总体积的百分比,治疗前由平均29.2下降至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双源CT导引下靶向注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是一种新的介入治疗技术。
具有手术安全、定位精准、疗效好、导引材料费用低等优点,可以客观评价术后治疗情况,对于早期的股骨头坏死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双源CT;股骨头坏死;干细胞移植;介入【中图分类号】R6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005—02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14例,21髋,年龄 17~53 岁,平均年龄37岁。
纳入标准:患侧髋、膝关节痛、麻木感伴有关节活动受限或跛行等临床症状及X线、CT、MRI影像学检查,所有病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诊断;根据世界骨循环研究学会(ARCO)的国际骨坏死分期标准:Ⅰ期 13 髋,Ⅱ期 8髋。
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结果评估者均经过系统培训。
扫描设备:德国·西门子·炫速双源CT(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髓移植中的应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髓移植中的应用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髓移植中的应用1. 引言骨髓移植作为治疗多种血液系统疾病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骨髓的知识点总结
骨髓的知识点总结以下是关于骨髓的一些知识点总结:一、骨髓的结构和功能1. 骨髓的结构:骨髓主要分为红髓和黄髓两种。
红髓主要由血管、间充质细胞和造血细胞组成,而黄髓主要由脂肪细胞和结缔组织组成。
2. 骨髓的功能:骨髓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造血功能,即产生血细胞;二是免疫功能,即产生和储存免疫细胞。
二、骨髓的造血功能1. 造血干细胞: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为各种血细胞的能力。
2. 血细胞的生成:骨髓中的造血细胞经过一系列的分化和增殖过程,最终生成成熟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三、骨髓的免疫功能1. 免疫细胞的产生:骨髓中的一些细胞,如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都是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体免疫防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 免疫细胞的储存:骨髓可以储存大量的免疫细胞,当人体免疫系统面临外界侵袭时,可以迅速释放这些免疫细胞,以应对外界威胁。
四、骨髓疾病1. 骨髓炎症性疾病:骨髓炎、髓核炎等疾病都会影响骨髓的正常功能,导致造血或免疫功能出现问题。
2. 白血病:白血病是一种由骨髓内白血病细胞异常增生所致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3. 骨髓纤维化疾病:骨髓纤维化是一种以骨髓纤维化为特征的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
五、骨髓移植1. 骨髓移植的适应症:骨髓移植主要用于治疗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造血系统的疾病。
2. 骨髓移植的来源:骨髓移植的供体可以是患者自身(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或者他人(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3. 骨髓移植的并发症:骨髓移植可能会伴随着一系列的并发症,如移植物抗宿主病、感染等。
六、骨髓移植的研究进展1.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2.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通过抑制免疫反应,可以减少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概率,从而提高移植的成功率。
3. 基因编辑技术在骨髓移植中的应用:利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工具,可以对供体的造血干细胞进行基因修饰,从而提高移植的效果。
地生会考专题03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每日一题第5天答案(1)
专题03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B .细胞数量C .组织结构D .器官种类C .细胞的分化D .细胞的衰老B .细胞分化C .细胞生长D .细胞衰老考点01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1.(2023·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非洲象和鼩鼱体型差别很大,这是因为两种动物的()差别较大A .细胞大小【答案】C【详解】A .细胞的分裂是指细胞由一个变为两个,指细胞数量上的变化,A 错误。
B .细胞的生长指细胞体积由小变大,B 错误。
C .细胞的分化指细胞在结构、形态,功能出现差异的现象,C 正确。
D .细胞的衰老指细胞的生活随着时间的增加,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出现退化,呈现衰老现象,D 错误。
故选C 。
3.(2023·吉林长春·统考中考真题)由分生组织形成的营养组织和输导组织,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差异很大,产生这种差异性变化的原因是()A .细胞分裂【答案】B【详解】非洲象和鼩鼱体型差别很大,不是细胞体积大小、组织结构和器官种类差异,而是细胞数目多少。
所以,非洲象和鼩鼱体型差别很大,这是因为两种动物的细胞数量差别较大。
故选B 。
2.(2023·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2023年2月24日,《科学》杂志发表题为《鹿角再生中关键干细胞类群的发现》的论文。
文中介绍中国科学家团队将鹿茸干细胞引人小鼠的头部,这些干细胞成功地在小鼠头盖上形成鹿角样的骨骼组织。
完成该过程所进行的生命活动主要是()A .细胞的分裂B .细胞的生长B .细胞生长C .细胞分化D .细胞凋亡B .细胞生长C .细胞分化D .细胞停止生长D .细胞生长到一定程度就会停止长大,这主要是受细胞核控制,这并不是造成细胞间差异的原因,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6.(2023·福建·统考中考真题)玩“你画我猜”游戏时,某同学画出下图,这表示的是()【答案】C【详解】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sto细胞用途
sto细胞用途(原创版)目录1.STO 细胞的基本概念和来源2.STO 细胞的特点和优势3.STO 细胞的主要应用领域4.STO 细胞在各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5.STO 细胞的未来发展前景正文STO 细胞,全称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是一种来源于骨髓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
STO 细胞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可以分化成多种细胞类型,如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等。
这些特点使得 STO 细胞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STO 细胞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1.多向分化潜能:STO 细胞具有较强的分化能力,可以分化成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
2.较强的自我更新能力:STO 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可以进行大量扩增。
3.低免疫原性:STO 细胞来源于骨髓,与同种骨髓移植物的免疫原性较低,因此具有较低的免疫排斥反应。
STO 细胞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1.骨修复:STO 细胞可以分化成骨细胞,用于骨折、骨缺损等疾病的治疗。
2.软骨修复:STO 细胞可以分化成软骨细胞,用于软骨损伤、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
3.脂肪组织工程:STO 细胞可以分化成脂肪细胞,用于脂肪组织缺失、脂肪移植等疾病的治疗。
4.神经系统疾病治疗:STO 细胞具有一定的神经分化潜能,可以用于神经损伤、帕金森病等疾病的治疗。
5.肝脏疾病治疗:STO 细胞可以分化成肝细胞,用于肝脏损伤、肝硬化等疾病的治疗。
6.肿瘤生物治疗:STO 细胞具有较强的肿瘤杀伤能力,可以用于肿瘤的生物治疗。
在各领域,STO 细胞已经取得了一些具体的应用案例。
例如,在骨修复领域,已经有一些 STO 细胞治疗骨折、骨缺损等疾病的临床研究。
在软骨修复领域,STO 细胞也被用于治疗软骨损伤和关节炎等疾病。
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领域,STO 细胞被用于治疗神经损伤和帕金森病等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髓移植中的应用
【关键词】骨髓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
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是中胚层来源的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的干细胞,是成体干细胞的一种,主要存在于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以骨髓组织中含量最为丰富。
由于骨髓是其主要来源,因此统称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chymal stem cell,BM—MSC)。
也因其比较容易贴壁和形成成纤维样的克隆,又可称为贴壁细胞或者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骨髓基质细胞(MSC)或间充质干细胞或间充质祖细胞(MPC)。
许多研究发现,BM—MSC在骨髓移植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一方面在骨髓微环境中支持造血;另一方面,对移植免疫有一定的影响,能够在某些方面减轻移植物抗宿主效应。
1. BM—MSC的概况
骨髓中MSCs含量很少,约占骨髓内单核细胞总数的为0.001%~0.01%,并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
MSCs有干细胞的共性,即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能力。
大量研究证实,在一定诱导条件下MSCs具有向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成肌细胞、肌腱细胞、脂肪细胞及基质细胞等中胚层细胞分化的能力;同时MSCs还可以向外胚层的神经元细胞和内胚层的肝卵圆细胞分化。
已有多项研究表明,把骨髓MSCs植入体内,可向多种造血以外的组织如肺、骨、软骨和皮肤等处定位并分化为相应的组织细胞。
将标记的BM—MSC经静脉植入受体动物体内,结果在受损的肌组织中发现了有植入MSCs标记基因的肌细胞。
有人认为MSCs 可能是保留于成年组织器官中的胚胎干细胞或MSCs具有胚胎干细胞的特征。
2. BM-MSC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协同作用
造血作用是造血干细胞与非造血干细胞之间的特殊作用而产生的。
通过研究发现,MSCs 分化成各种细胞组成了造血微环境的功能性单位。
人MSC对造血微环境的重建作用在人类造血中起重要的滋养作用。
利用MSCs的特性,目前通过下面两方面研究如何利用MSCs提高造血干细胞的移植活性。
首先,取供者BM—MSC静脉回输给受者,对受者的广泛组织器官进行检测,发现这些组织器官中均有供者BM-MSC细胞的存在,其中骨髓的BM—MSC供者数量多于其他组织,证明BM—MSC具有归巢于骨髓的能力,而且种植入骨髓后能够长期存活(>1年)。
其次,MSCs通过严格的细胞间接触,诱导造血干细胞表达归巢受体,产生生长因子支持造血。
试验结果表明异基因BM—MSC联合无关脐血移植(UD-UCBT)具有明显促进造血恢复的作用。
3. BM-MSC对移植免疫的影响
3.1 MSC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
体外研究表明,MSC能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MLR)和丝裂原刺激引起的T淋巴细胞的增殖。
而且研究发现MSC无论来自与效应细胞相同的供体或来自无关供体,都有抑制作用,表明MSC对T细胞增殖反应的抑制作用与MSC的来源无关,不受MHC的限制,MSC还能抑制T细胞丝裂原ConA,PHA和IL—2诱导的T细胞增殖反应。
将BM—MSC与异基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或同种异体T细胞共同培养后不引起同种异体T细胞显著的增殖,证明BM—MSC具有低免疫原性和较低的抗原提呈能力。
3.2BM-MSC对B细胞活性的影响
Anna等的研究发现,将从健康供者外周血中获得的B细胞与骨髓获得的MSCs共同培养,B细胞能够被MSCs抑制而停止在G0/G1期,但是不发生凋亡。
这些分子可以削弱B 细胞产生IgM、IgG 和IgA的信号而阻碍B细胞的分化。
但是MSC并不影响B细胞分泌某
些细胞因子。
3.3 BM—MSC对树突状细胞活性的影响
树突状细胞(DC)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始动细胞,在T细胞的增殖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有人应用一种体外模型对MSC是否影响DC的发育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提示BM—MSC 抑制DC的分化和成熟,干扰DC的内吞功能,减少DC I L一12的分泌,使其刺激同种异体的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减低。
BM—MSC对上述免疫细胞的影响,揭示了MSC具有低免疫原性,能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具有免疫耐受现象,这使得MSC移植不受不同个体间MHC的限制,可成为再生修复治疗的万能供者,在骨髓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也可以为组织工程提供优良的种子细胞。
但是,MSC调节免疫系统的机制还未完全明确,有的研究结论还不一致,其免疫抑制作用能否诱发感染、肿瘤,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4. 展望与问题
4 .1 展望
MSC能够成功地移植人骨髓,且与HSC存在协同作用和免疫抑制作用。
体外扩增的MSC可广泛用于减轻异基因移植的移植前处理、降低GVHD、促进移植物存活以及造血干细胞增殖。
也可将外源性基因转人MSCs,使之有效并持久地表达,用于治疗缺乏相应蛋白导致的疾病,如血友病B。
或将有利于定向分化的生长因子基因转人MSCs,促进定向分化,修复心肌、骨、软骨、肌腱、等组织缺损,加速体内组织修复的过程。
4 .2 问题
尽管近年来对骨髓MSCs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然有以下问题待解决:到目前为止尚未能建立鉴定MSCs的统一标准,至今还未能筛选到MSCs特异性的标记分子;是何种或哪些信号诱导了骨髓MSCs向多系分化,其诱导分化的分子机制尚不明了;BM-MSC分泌能力、分化潜能对于HSC的具体影响如何;BM—MSCs与HSC共移植后发生的免疫抑制功能是否同时有助于肿瘤细胞的生长等。
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才能解决。
参考文献
[1] 费小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骨髓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和移植排斥的影响,[ J ].国
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3年03期
[2] 李雅娜,刘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J ].昆明医学院学报2005,(1):105 ~108
[3] 苏立,陈运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J ].医学综述2004年第l0卷第5
期:306~309
[4] 王红梅,郭光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J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6年第
46卷第5期:169~172
[5] 杨吉成.盛伟华.李立娥,等.骨髓基质细胞的造血支持作用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J ].细
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1,17 (1):41—45.
[6] 黄绍良,周敦华,方建培,等.间充质干细胞与脐血联合移植的Ⅰ期临床观察,[ J ].中
山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24 (2):306.
[7] 赵智刚,邹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J ].临床内科杂志2006
年第23卷第9期:588~591
[8] 胡煜,陈维信,阎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现代细胞治疗中的潜在作用,[ J ].国际移
植与血液净化杂志2006年5月第4 卷第3 期:35~37
[9] 张翼鹜,达万明,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04年5
月15 (3 ):163~165
[10] 王蓓,汪维伟,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J ].医学外科学分册2005年11月第32
卷第6期:459~462
[11] 于海微,李佩玲,庄如锦,李会明,杨帆,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 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年第l4卷第ll期:125~130
[12] Corcione A, Benvenuto F, Ferretti E, et al.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odulate B-cell
functions[J].Blood,2006,107(1):367-372.
[13] Zhang W, Ge W, Li C, et al. Effects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on differentiation,
maturation, and function of human manocyte derived dendritic cells [J].Stem Cells and Development,2004,13(3):263-271.
[14] 黄自锋,杨述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J ].国外医学·骨科
学分册2004年3月第25卷第2期: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