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制粉系统及燃烧基础知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锅炉制粉系统及燃烧基础知识

一、燃料基础知识

1.煤的元素分析成分即煤的化学组成成分。经过分析,煤的成分包括碳(C)、氢(H)、氧

(O)、氮(N)、硫(S)五种主要元素以及水分(M)和灰分(A)。

2.煤的工业分析成分,工业分析主要测定煤中的水分、挥发分、固定碳和灰分含量,用以

表明煤的某些燃烧特性。

二、影响煤粉气流着火的因素

1.燃料的性质

燃料性质对着火过程影响最大的是挥发分含量

V daf,煤粉的着火温度随V daf的变化规律如图示。

挥发分V daf降低时,煤粉气流的着火温度显著

提高,着火热也随之增大,就是说,必须将煤粉气

流加热到更高的温度才能着火。因此,低挥发分

的煤着火更困难些,着火所需的时间更长一些,而

着火点离开燃烧器的喷口的距离自然也增大了。

原煤水分增大时,着火热也随之增大,同时水分的加热、汽化、过热都要吸收炉内的热量,致使炉内的温度水平降低,从而使煤粉气流卷吸的烟气温度以及火焰对煤粉气流的辐射热也相应降低,这对着火显然是更加不利的。

原煤灰分在燃烧过程中不但不能放热,而且还要吸热。特别是当燃用高灰分的劣质煤时,由于燃料本身的发热量低,燃料的消耗量增大,大量的灰分在着火和燃烧过程中要吸收更多的热量,因而使得炉内烟气温度降低,同样使煤粉气流的着火推迟,而且也影响了着火的稳定性。

煤粉气流的着火温度也随煤粉的细度而变化,煤粉愈细,着火愈容易。这是因为在同样的煤粉浓度下,煤粉愈细,进行燃烧反应的表面积就会越大,而煤粉本身的热阻却减少,因而在加热时,细煤粉的温升速度要比粗煤粉的快。这样,就可以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更快地达到着火。所以在燃烧时总是细煤粉首先着火燃烧。由此可见,对于难着火的低挥发分煤,将煤粉磨得更加细一些,无疑会加速它的着火过程。

2.炉内散热条件

从煤粉气流着火的热力条件可知,减少炉内散热,有利于着火。因此,在实践中为了加

快和稳定低挥发分煤的着火,常在燃烧器区域用铬矿砂等耐火材料将部分水冷壁遮盖起来,构成所谓燃烧带。其目的是减少水冷壁的吸热量,也就是减少燃烧过程的散热,以提高燃烧器区域的温度水平,从而改善煤粉气流的着火条件。实际表明敷设燃烧带是稳定低挥发分煤着火的有效措施。但燃烧带区域往往又是结渣的发源地,必须加以注意。

3.煤粉气流的初温

提高初温T0可减少着火热,因此,在实践中燃用低挥发分煤时,常采用高温的预热空气作为一次风来输送煤粉,即采用热风送粉系统。

4.一次风量和一次风速

增大煤粉空气混合物中的一次风量,便相应增大着火热,将使着火延迟;减少一次风量,会使着火热显著降低,但是一次风量又不能过低,否则会由于煤粉着火燃烧初期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使化学反应速度减慢,阻碍着火燃烧的继续扩展。另外,一次风量还必须满足输粉的要求,否则会造成煤粉堵塞。因此,对应于一种煤种,有一个一次风率的最佳值。一次风速对着火过程也有一定影响。若一次风速过高,则通过单位截面积的流量增大,势必降低煤粉气流加热速度,使着火距离加长。但一次风速过低时,会引起燃烧器喷口被烧坏,以及煤粉管道堵塞等故障,所以有一个最合适的一次风速,它与煤种及燃烧器型式有关。

5.燃烧器结构特性

影响着火快慢的燃烧器结构特性,主要是指一、二次风混合的情况。如果一、二次风混合过早,在煤粉气流着火前就混合的话,等于增大了一次风量,相应使着火热增大,推迟着火过程。因此,燃用低挥发分煤种时,应使一、二次风的混合点适当的推迟。

燃烧器的尺寸也影响着火的稳定性。燃烧器出口截面积愈大,煤粉气流着火时离开喷口的距离就愈远,着火拉长了。从这一点来看,采用尺寸较小的小功率燃烧器代替大功率燃烧器是合理的。这是因为小尺寸燃烧器既增加了煤粉气流着火的表面积,同时也缩短了着火扩展到整个气流截面所需要的时间。

6.锅炉负荷

锅炉负荷降低时,送进炉内的燃料消耗量相应减少,而水冷壁总的吸热量虽然也减少,但减少的幅度较少,相对每千克燃料来说,水冷壁的吸热量反而增加了。致使炉膛平均烟温下降,燃烧器区域的烟温也降低,因而对煤粉气流的着火是不利的。当锅炉负荷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危及到着火的稳定性,甚至可能熄火。因此,着火稳定性常常限制了煤粉锅炉负荷的调节范围,一般在没有其它措施的条件下,固态排渣煤粉炉只能在高于70%的额定负荷下运行。要扩大煤粉炉不投油稳燃负荷范围,就要采取一些特殊的稳燃措施,例如采用浓淡型

燃烧器等。

三、锅炉燃烧结渣机理

1.定义

结渣是指受热面上熔化了的灰沉积物的积聚,它与因受各种力作用迁移到壁面上的某些灰粒的灰分,熔融温度,粘度及壁面温度有关,多发生在锅炉内辐射受热面上。

固态排渣煤粉炉中,火焰中心温度可达1400~1600℃,在这样高的温度下,燃料燃烧后灰分多呈现熔化或软化状态,随烟气一起运动的灰渣粒,由于炉膛水冷壁受热面的吸热而同烟气一起被冷却下来,如果液态的渣粒在接近水冷壁或炉墙以前已因温度降低而凝固下来,那么它们附着到受热面管壁上时,将形成一层疏松的灰层,运行中通过吹灰很容易将它们除掉,从而保持受热面的清洁。若渣粒以液体或半液体粘附受热面管壁或炉墙上,将形成一层紧密的灰渣层,即为结渣。

结渣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有自动加剧的特点。

2.影响结渣的因素

(1)燃煤灰分特性

煤在燃烧后残存的灰分是由各种矿物成分组成的混合物。它没有固定的由固相转为液相的熔融温度。煤灰在高温灼烧时,某些低熔点组分发生反应形成熔融,并与另外一些组分反应形成复合晶体,此时它们的熔融温度将更低。在一定的温度下,这些组分还会形成熔融温度更低的某种共熔体。这种共熔体有进一步溶解灰中其它高熔融温度物质的能力,从而改变煤灰的成分及其熔融特性。

目前判断燃煤燃烧过程是否发生结渣的一个重要依据是灰的熔融性。灰的熔融性是指当它受热时,由固体逐渐向液体转化没有明显的界限温度的特性。普遍采用的煤灰熔融温度测定方法,主要为角锥法和柱体法两种。

灰的熔融性常用灰的变形温度DT,软化温度ST,熔化温度FT来表示,它们是固相共存的三个温度,而不是固相向液相转化的界限温度,仅表示煤灰形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间隔。这个温度间隔对锅炉的工作有较大的影响,当温度间隔值在200~400℃时,意味着固相和液相共存的温度区间较宽,煤灰的粘度随温度变化慢,冷却时可在较长时间保持一定粘度,在炉膛中易于结渣,这样的灰渣称为长渣,可用于液态排渣炉。当温度间隔值在100~200℃时为短渣,此灰渣粘度随温度急剧变化,凝固快,适用于固态排渣炉。如果灰熔点温度很高(ST>1350℃),管壁上积灰层和附近烟气的温度很难超过灰的软化温度一般认为此时不会发生结渣,如果灰熔点较低(ST<1200℃),灰粒子很容易达到软化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