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高层住宅建筑的结构选型
建筑结构选型高层建筑结构选型

建筑结构选型高层建筑结构选型在城市的天际线上,高层建筑如同一座座巍峨的山峰,展现着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而在这些宏伟建筑的背后,建筑结构选型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不仅关系到建筑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还直接影响着建筑的使用功能、经济成本和美学效果。
高层建筑结构选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首先,建筑的高度和用途是两个关键因素。
不同的高度范围和使用功能对结构体系的要求截然不同。
例如,住宅建筑和商业办公建筑在空间布局、荷载分布和使用需求上就存在明显差异。
从结构体系的角度来看,常见的高层建筑结构类型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
框架结构具有布置灵活、空间利用率高的优点,但在抵抗水平荷载方面相对较弱,因此适用于较低的高层建筑。
剪力墙结构则以其强大的抗侧力能力著称,常用于高层住宅建筑,能够有效地抵御地震和风荷载的作用。
框架剪力墙结构结合了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优点,既能提供较大的灵活空间,又能保证良好的抗侧性能,是许多综合性高层建筑的常见选择。
筒体结构是一种高效的抗侧力结构体系,包括框筒、筒中筒和束筒等形式。
筒体结构能够将水平荷载有效地传递到基础,适用于超高层建筑。
此外,还有一些新型的结构体系,如巨型结构、悬挂结构等,它们在特定的条件下能够展现出独特的优势。
在进行结构选型时,地质条件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不同的地质情况对基础的设计和选型有着重要影响。
如果地质条件较差,如存在软弱土层或不均匀沉降,就需要选择更加稳固和适应性强的基础形式,如桩基础、筏板基础等。
建筑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也会对结构选型产生影响。
风荷载是高层建筑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水平荷载之一。
在风荷载较大的地区,结构的抗风性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此时,需要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和优化设计,减小风荷载对建筑的影响。
经济因素在高层建筑结构选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不同的结构体系在材料用量、施工难度和工期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从而导致成本上的差异。
浅析中高层住宅建筑的结构选型

浅析中高层住宅建筑的结构选型在当今的城市建设中,中高层住宅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些建筑不仅要满足人们对于居住空间的需求,还要具备良好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
而结构选型作为建筑设计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建筑的质量、成本和使用功能。
中高层住宅建筑的结构选型需要考虑众多因素。
首先是建筑的高度和层数。
一般来说,层数在 7 至 18 层之间的为中高层住宅。
随着层数的增加,建筑所承受的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也会相应增大,这就对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场地条件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不同的地质条件,如软弱地基、岩石地基等,会影响结构的基础形式和整体稳定性。
如果场地位于地震区,还需要考虑抗震设防烈度,选择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结构体系。
再者,建筑的使用功能也会对结构选型产生影响。
例如,住宅内部的布局是否灵活,是否需要大空间来满足特定的居住需求。
如果要求房间布置灵活,框架结构可能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如果需要较高的室内净空,剪力墙结构则更具优势。
在常见的中高层住宅建筑结构体系中,框架结构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形式。
框架结构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
其优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提供较大的室内空间,便于用户进行个性化的装修和布局。
然而,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相对较小,在地震作用下容易产生较大的位移,因此对于高度较高的中高层住宅,可能需要增加剪力墙或支撑来提高结构的抗侧力性能。
剪力墙结构在中高层住宅中也较为常见。
剪力墙是一种能够承受水平和竖向荷载的钢筋混凝土墙体。
它具有较大的侧向刚度,能够有效地抵抗水平地震作用和风力。
剪力墙结构的室内空间相对较为规整,但灵活性不如框架结构。
在设计时,需要合理布置剪力墙的位置和数量,以保证结构的受力均匀和经济性。
框架剪力墙结构则结合了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优点。
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框架主要承担竖向荷载,剪力墙主要承担水平荷载。
这种结构体系既能提供灵活的建筑布局,又具有较好的抗侧力性能,适用于对建筑功能和抗震要求都较高的中高层住宅。
高层住宅结构体系的选择

高层住宅结构体系的选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住宅在城市中越来越常见。
高层住宅的结构体系选择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决策,它不仅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还对建筑的造价、施工难度和使用功能产生深远影响。
高层住宅的结构体系主要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
每种结构体系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在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框架结构是由梁和柱组成的框架来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
这种结构体系的优点是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以根据需要自由分隔空间,便于后期的改造和装修。
但其缺点也较为明显,由于框架节点应力集中显著,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较小,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位移较大,抗震性能相对较弱。
因此,框架结构一般适用于层数较少、高度较低的高层住宅。
剪力墙结构则是利用建筑物的墙体来抵抗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
剪力墙的侧向刚度大,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位移较小,抗震性能良好。
但其建筑平面布置不够灵活,空间受限,不利于后期的改造。
剪力墙结构常用于小开间的住宅建筑,能较好地满足居住的空间需求。
框架剪力墙结构结合了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优点。
它既有框架结构平面布置灵活的特点,又有剪力墙结构侧向刚度大、抗震性能好的优势。
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框架主要承受竖向荷载,剪力墙主要承受水平荷载。
这种结构体系适用于层数较多、高度较高的高层住宅,能够在满足建筑功能需求的同时,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筒体结构又分为框筒结构、筒中筒结构和束筒结构等。
筒体结构的抗侧力性能非常好,能够承受较大的水平荷载。
但这种结构体系的施工难度较大,造价较高,一般用于超高层住宅或对建筑造型和使用功能有特殊要求的项目。
在选择高层住宅结构体系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
首先是建筑的高度和层数。
对于较低的高层住宅,框架结构或框架剪力墙结构可能是较为经济合理的选择;而对于较高的高层住宅,剪力墙结构或筒体结构则更能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其次是建筑的使用功能。
高层建筑结构选型

高层建筑结构选型在当今城市发展的进程中,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而高层建筑的结构选型,是确保建筑安全、经济、适用和美观的关键环节。
高层建筑结构选型所涉及的因素众多。
首先,建筑的用途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比如,住宅建筑和商业办公建筑在空间布局和使用功能上有着明显的差异,这就对结构体系的选择产生影响。
如果是住宅,可能更注重房间的规整和舒适性;而商业办公建筑可能需要更大的无柱空间来满足灵活的布局需求。
建筑的高度也是决定结构选型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对结构的影响会显著增大。
较低的高层建筑可能采用框架结构就能满足要求,但对于超高的建筑,可能就需要更复杂的结构体系,如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甚至是巨型结构。
场地条件同样不容忽视。
如果建筑所在的场地地质条件复杂,比如存在软弱土层或者地震活动频繁,那么在结构选型时就需要选择具有更好抗震性能和适应性的结构形式。
结构的抗风性能也是必须考虑的要点。
在一些风荷载较大的地区,如风道口或者沿海地区,结构的抗风设计尤为重要。
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和加强结构的抗风措施,能够确保建筑在强风作用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从经济角度来看,不同的结构体系在材料用量、施工难度和工期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从而导致造价的差异。
在结构选型时,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全生命周期成本,而不仅仅是初始建设成本。
在常见的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中,框架结构是一种较为简单和常见的形式。
它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承受水平和竖向荷载。
框架结构具有布置灵活、空间开阔的优点,但由于其侧向刚度相对较小,适用于层数较低的高层建筑。
框架剪力墙结构则结合了框架和剪力墙的优点。
剪力墙能够提供较大的侧向刚度,有效地抵抗水平荷载,而框架部分则主要承担竖向荷载。
这种结构体系在中高层建筑中应用广泛。
核心筒结构是在建筑内部设置一个由剪力墙围成的核心筒,承担大部分的水平和竖向荷载。
核心筒结构具有良好的抗侧性能,适用于较高的建筑。
建筑结构选型案例分析

建筑结构选型案例分析高层住宅建筑是指超过一定层高的住宅建筑,一般指多层住宅建筑。
在高层住宅的结构选型中,通常考虑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抗震性能:高层住宅建筑往往需要能够满足一定的抗震能力要求,以确保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结构的稳定性和居住的安全性。
因此,在选型时应考虑采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形式,如框架结构、筒体结构等。
2.经济性:高层住宅建筑一般是大规模的,因此在选型时需要考虑材料和施工成本。
选择经济性好的结构形式和材料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建筑形态:高层住宅建筑的形态多种多样,可以是塔楼、长条形建筑或者复合结构等。
不同的建筑形态对结构选型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在选型时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形态和结构的匹配性。
以一个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假设城市的一座高层住宅建筑需要进行结构选型。
该建筑的地震烈度为6度,建筑高度为150m,总层数为30层,建筑形态为直立塔楼。
根据上述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结构形式。
一种可能的选型方案是采用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适用于大高度、无阻塞性的建筑,具有刚性好、抗震性能强、适应性广等特点。
该选型方案可以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底部加强,并配备抗震钢筋混凝土核心筒。
这样的结构形式能够满足抗震要求,并保证建筑的垂直度和刚度。
另一种可能的选型方案是采用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结构是利用在结构中增设剪力墙来提高抗震性能的一种结构形式。
对于直立塔楼的高层住宅建筑来说,采用剪力墙结构可以有效抵抗水平力,提供较好的抗震性能。
该选型方案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通过在建筑内设置剪力墙,增加结构的刚度和稳定性。
综合考虑抗震性能、经济性和建筑形态的匹配性,可以选择混凝土框架结构作为主要结构形式,配合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作为次要结构形式。
通过加强底部结构和设置核心筒,能够满足地震要求。
这样的结构形式能够提供稳定的结构,并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总之,高层住宅建筑的结构选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抗震性能、经济性和建筑形态的匹配性。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分析及基础选型

03
高层建筑基础选型分析
常见高层建筑基础类型
01
02
03
桩基
通过桩基将建筑物荷载传 递至下层土体,适用于各 种地质条件。
箱基
通过大面积的基底传递荷 载,适用于软弱土层和沉 降要求严格的情况。
扩基
通过扩大基底面积来减小 基底压力,适用于浅层土 承载力较低的情况。
高层建筑基础选型的影响因素
地质条件
成本控制优化
02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控制材料消耗、机械使用等成本支出,降
低工程成本。
结算审计优化
03
加强工程结算审计工作,确保工程结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防
止出现超支或漏项的情况。
05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与基础选型 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高层住宅楼的结构设计
结构设计特点
该高层住宅楼采用钢筋 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具有较高的抗震性能
高层建筑的基础选型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不同的地质条 件对基础的要求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需要考虑 地质因素。
施工条件
高层建筑的施工难度较大,需要考虑施工的可操作性和安 全性,同时还要考虑施工周期和成本等因素。
抗震性能
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是选择结构体系的重要因素之一,需 要根据地震风险和建筑物的重要性来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 。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总结词
结合了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优点,通过在适当位置设置剪力墙来提高结构的 抗侧刚度。
详细描述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既具备框架结构的灵活性,又具有剪力墙结构的高侧向刚 度,适用于高层大型建筑。
筒体结构体系
总结词
由一个或多个竖向筒体作为主要抗侧力构件的结构体系。
详细描述
探析高层建筑的结构选型

组成 部分 , 如高层 建筑 的高 宽 比 , 根据规 范在 不 同的 抗震 设 防 烈 度 下 , 同 的结 构 体 系 都 有 高 宽 比 的 不
限制 。
以及 深层 降 水 等 技 术 日益 完 善 , 合 模 板 、 升模 组 爬
板、 大模 板 以及 滑 升模板 等工 艺也 越来越 成熟 , 而 从 为先 进结 构 型式 的实 现提 供 了保 证 。此 外 , 施 工 在 阶段 与 正常使 用 阶段 , 注 意 结 构 型式 受 力 状 况存 要
程 骏 蒋 宁 ,
C eg J n h n u ,Ja g Ni g in n
(. 1浙江工业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浙江 杭州 3 0 1 2 中国联合工程公 司, 104;. 浙江 杭州 3 0 2 ) 10 2
摘
要 : 述 了 高 层 建筑 结 构 选 型 的主 要 内 容 与 要求 , 有 针 对 性 地 就 建 筑 物 的抗 震 要 求 、 度 、 型 、 济 因 素 以 及 建 筑 材 阐 并 高 体 经
用部 分框 支剪力 墙 结 构 , 下 部 的商业 用 房 能 有 较 使 大 的空 间。 另外 , 高层 建筑 物 的体型 也 是 结构 选 型 的重 要
工机 械 与施工 技术 , 因此 高 层 建 筑 可 以实 现 各 种 结
构 型式 。深基 坑支 护 、 体积混 凝 土浇 筑 、 基施 工 大 桩
浙 江建 筑 , 2 第 9卷 , 7期 ,0 2年 7月 第 21
Z ein o s u t n,Vo. 9,No 7,J 12 1 h ja g C n t ci r o 12 . u.0 2
探 析 高层 建 筑 的结构 选 型
On S r c u a y e S lc ig o g -ie Bulig tu t r l p e e t fHi h r i n s T n s d
高层建筑结构选型论文

浅析高层建筑结构选型【摘要】传统的结构设计是设计者根据设计要求,按本人的实践经验,参考类似的工程设计,确定结构方案,然后进行强度、刚度等各方面的计算,人们以过大的注意力集中于结构的力学分析、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而忽视了设计前阶段的许多更为重要的问题。
根据高层建筑结构的受力特点,对高层建筑结构在概念阶段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选型;设计高层建筑是为了满足日益紧张的城市建设用地而出现的建筑结构形式,它的出现大大缓解了城市建设用地,更大程度的利用了空间,如今在城市化建设中的比例进一步扩大。
相对多层建筑而言,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所占的地位要重要得多,这是由于高层结构形式的选择将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层高、设备安装、施工技术以及工程造价等多方面因素。
不当的结构形式不仅会影响使用功能和造价,严重的还会影响其抗震性能,危害建筑物安全。
1.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类型1.1框架体系框架体系是由竖向构件与水平构件通过节点连接而成,既承担竖向荷载,又承担水平荷载。
框架体系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可以提供较大的建筑空间,也可以构成丰富多变的立面造型。
但是其抗侧能力较弱,建筑高度不易过高。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其内力分布特点是底层柱轴力、剪力、弯矩最大,由下往上减小,其变形规律是虽然柱的轴力引起的侧移随高度递增,但由于框架结构的高度限制,仍以剪切型变形为主,底层之间变形最大,向上递减。
1.2 框架一剪力墙体系当框架体系的强度和刚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往往需要在建筑平面的适当位置设置较大的剪力墙来代替部分框架,便形成了框架一剪力墙体系。
在承受水平力时,框架和剪力墙通过有足够刚度的楼板和连梁组成协同工作的结构体系。
在体系中框架体系主要承受垂直荷载,剪力墙主要承受水平荷载。
框架一剪力墙体系的位移曲线呈弯剪型。
剪力墙的设置,增大了结构的侧向刚度,使建筑物的水平位移减小,同时框架承受的水平剪力显著降低且内力沿竖向的分布趋于均匀,所以框架一剪力墙体系的能建高度要大于框架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高层住宅建筑的结构选型
摘要:通过方案比较,提出适合中高层住宅的两种结构选型,即异形柱框架和短肢剪力墙结构。
详述了这两种结构形式的受力特点和工作性能,并据此提出了结构设计要点,为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高层住宅异形柱框架短肢剪力墙受力特性设计建议
一、前言
中高层住宅一般采用框架结构或框架剪力墙结构。
随着人们对住宅平面与空间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来普通框架结构的露梁露柱、普通剪力墙结构对建筑空间分隔的限制都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住宅空间的要求。
于是在原有剪力墙的基础上,吸收了框架结构的优点,逐步发展形成了能适应人们新的住宅观念的高层住宅结构型式,即“异形柱框架结构”和“短肢剪力墙结构”。
二、两种结构选型的特点
(一)、异形柱框架结构
所谓异形柱框架结构即是由异形柱组成框架,由轻质墙填充而形成。
异形柱框架结构住宅的特点:
1、T形边柱、十字形中柱、L形角柱组成的框架。
2、填充墙与柱肢、梁宽同厚,室内不出现柱角。
3、填充墙的墙体材料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二)、短肢剪力墙结构
短肢剪力墙结构是指墙肢的长度为厚度的5-8倍的特殊剪力墙结构,常用的墙肢平面形式有“T”型、“L”型、“十”型、“Z”型、“一”型。
这种结构型式的住宅其特点:
1、结合建筑平面,利用隔墙位置灵活布置墙肢;
2、连接各墙的梁,随墙肢位置而设于隔墙平面内,基本上不影响建筑使用功能;
3、墙的数量和肢长主要由抗侧刚度的需要而定,可通过墙体布置和尺寸来调整刚度中心的平面位置;利用中心剪力墙,形成主要的抗侧力构件,较易满足刚度和强度要求。
4、较一般剪力墙结构工程造价低。
这两种结构由于克服了普通框架与普通剪力墙结构的缺点,受到了建筑师的肯定,更得到了住户的欢迎,为此,本文对这两种适合中高层住宅的结构型式的受力特点进行阐述,并对在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相关问题提出建议。
三、两种结构型式的受力分析
现行国家规范或规程中尚未给出有关异形柱框架结构与短肢剪力墙结构设计的条款。
目前,广东省标准DBJ/T15-15-95和天津市标准DB29-16-98两部地方性规程是异形柱结构体系的主要设计依据。
因此,结构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常会遇到一些规范或规程尚未论及的问题,需要设计人员积累经验,利用正确的概念进行设计。
(一)、异形柱结构受力特点与设计
异形柱是指柱肢的截面高度与柱肢宽度的比值在2-4,相对于正方形与矩形柱而言是异形的柱子。
由于异形柱截面不对称,在水平力作用下产生的双向偏心受压给承载力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
因此,对异形柱结构应按空间体系考虑,宜优先采用具有异形柱单元的计算程序进行内力与位移分析。
1、异形柱结构的受力特点:
(1)由于截面的这种特殊性,使得墙肢平面内外两个方向刚度对比相差较大,导致各向刚度不一致,其各向承载能力也有较大差异;
(2)异型柱通常在短柱范围,且属薄壁构件,即使发生延性的弯曲形破坏,也因截面曲率较小,使弯曲变形性能有限,延性较差;
(3)异形柱由于是多肢的,其剪切中心往往在平面范围之外,受力时要靠各柱肢交点处核心混凝土协调变形,使得各肢的核心混凝土处于三向剪力状态,导致异形柱较普通截面柱变形能力低,脆性破坏明显;
(4)由国内外大量的试验资料和理论分析,[1]异形柱的破坏形态为:弯曲破坏、小偏压破坏、压剪破坏等,影响其破坏形态的因素有:荷载角、轴压比、柱净高与截面肢长比(剪跨比),配箍率以及箍筋间距S与纵筋直径D的比值等。
2、异形建筑受力点在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计算模型的选用
目前,国内可直接进行异形柱截面内力计算和截面设计的软件有建研院的TAT、SATWE程序,广东省建院的SS、SSW程序以及天津大学的钢筋砼异形柱结构配筋计算程序CRSC。
这些程序均用数值积分法进行正截面配筋设计,准确性较高,经过大量工程校算,能有效地保证结构安全性。
在异形柱截面对称轴内受水平力作用时,弹性计算其翘曲应力很小,此时如同承受水平力的偏压构件,仍可按平截面假定分析,按《混凝土设计规范》计算。
特别是对框架柱承担水平力较小时,可用等刚度等面积代换成矩形柱后由程序进行整体分析。
在水平力较大,且水平力作用在非主轴方向,则翘曲应力不容忽视,应对异形柱框架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
(2)异形柱截面刚度取值
对异形柱框架结构,一般宜按刚度等效折算成普通框架进行内力与位移分析。
当刚度相等时,矩形柱比异形柱的截面面积大。
[2]因此,用矩形柱替换后计算出的轴压比数值不能直接应用于异形柱,宜用比值(A矩/A异)对轴压比计算值加以放大后再用于异形柱。
对于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由于异形柱分担的水平剪力很小,可按面积等效或刚度等效折算成普通框架—剪力墙结构进行内力与位移分析。
按面积等效与按刚度等效的计算结果是接近的。
3但应同时满足下面两式:A矩=A 异和b/h=Ix异/Iy异。
(3)异形柱轴压比控制
柱的轴压比是影响混凝土柱延性的一个关键指标。
柱的侧移延性比随着轴压比的增大而急剧下降。
[4]特别是异形柱结构剪力中心与截面形心不重合,加上异形柱多属短柱,故异形柱的延性普遍低于矩形柱,因而对异形柱的轴压比要严格控制。
(4)配筋构造
由于异形柱截面的特点,柱肢端部会出现较大应力。
应在肢端设暗柱,暗柱的外排钢筋由计算而定。
柱肢端部设置构造纵筋和箍筋,这样可限制柱肢的混凝土裂缝的开展,提高异形柱局部抗压抗剪强度及变形能力。
(二)、短肢剪力墙结构受力特点
1、短肢剪力墙结构的受力特点:
相对于异形柱结构,短肢剪力墙结构的理论与实践较为成熟。
其计算模型、配筋方式和构造要求均类似于普通剪力墙结构。
但相对于普通剪力墙结构其有以下特点:
(1)其抗侧刚度相对较小。
(2)建筑角点处的墙肢及底部平面外边缘小墙肢是其抗震薄弱部位。
[5]
(3)墙肢刚度相对减小,连接各墙肢间的梁受力状态已介于一般剪力墙间的连梁与普通框架梁之间。
2、结构设计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引起注意:
(1)计算模型的选取
短肢剪力墙结构由于肢长较短,本身较高细,更接近于杆件性能,所以,用三维杆系-簿壁柱空间分析方法(TAT、TBSA)计算短肢剪力墙结构能较好地反映结构的受力,精度较高。
但是,薄壁杆件模型在分析剪力墙较为低宽、结构布置复杂(如有转换层)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薄壁杆件理论没有考虑剪切变形的影响,当结构布置复杂时变形不协调,这时应该用空间杆-墙组元程序(TBSSAP、SATWE)进行校核。
(2)避免结构发生扭转效应,加强抗震薄弱部位的构造措施。
在地震作用下,当有扭转效应时,会加剧建筑平面外边缘的墙肢的翘曲变形。
因此,短肢剪力墙在平面上分布要力求均匀,使其刚度中心和建筑物质心尽量接近,必要时用长肢墙来调整刚度中心,以减小扭转效应;从抗震构造措施上应适当增加建筑平面外边缘及角点处的墙肢厚度,减小轴压比,加强墙肢端部的暗柱配筋等以提高墙肢的承载力和延性。
(3)加强底部外围小墙肢的延性。
高层短肢剪力墙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显现整体弯曲变形为主。
底部外围小墙肢同时承受着较大的竖向荷载和扭转剪力,因而对外围小墙肢应加大厚度和配筋量,提高外围小墙肢的抗震性能。
尤其要避免形成孤立的“一”字形墙肢,保证小墙肢在两个方向上均有连接。
(4)连梁的延性设计。
由于短肢剪力墙结构中墙肢刚度相对减小,连梁跨度增大,其受力已接近普通框架梁,而不同于一般剪力墙间的连梁。
设计时
应注意对连梁进行“强剪弱弯”的验算,保证连梁的受弯屈服先于剪切破坏。
[6]因此,不能在计算的总体信息中盲目将连梁的刚度大幅下调,使其设计内力降低,应按普通框架梁要求,按强剪弱弯,强柱弱梁的延性要求进行计算。
四、结语
总之,异形柱与短肢剪力墙结构因其特有的优越性能较好地满足现代住宅建筑的要求,因而逐渐得到了推广应用。
异形柱框架结构与短肢剪力墙结构在结构设计中应从重视概念设计,充分了解其各种破坏的机理,根据其受力特点选用合理的结构分析模型,采取适当的抗震构造措施等多方面来保证结构有可靠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