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等强度代换公式
钢筋等截面及等强度代换
代换钢筋间距=0.395/0.617×180=115(mm) (2)按理论重量代换钢筋根数:适用于采用根数配筋时,计算公式 为: 代换钢筋根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根 数 [例]某设计配筋为10根圆10,拟用圆8代换,代换后应是多少根? 代换钢筋根数=0.617/0.395×10=15.62,取定16根。
采用根数代换时, 一定要注意构造要求。 (3)等强度代换:一般指原设计钢筋与代换钢筋的规格(直径)相同
或者不同,但材质(设计强度)不同时的代换,其计算公式为: 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钢
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间距(mm) [例]原设计圆10间距180mm(Ⅰ级钢),现采用圆8代换(Ⅱ级
钢),代换钢筋的间距应是多少? 代换钢筋间距=(0.395×3.4)/(0.617×2.4)×180=163(mm) (4)按强度代换钢筋根数:适用于设计采用根数配筋时,计算公式如
下: 代换钢筋根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强度系数)/(代换钢
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强度系数)×原源自计根数 [例]原设计采用4根圆25(Ⅰ级钢),若用圆22(Ⅱ级钢)代换钢筋,
钢筋等截面及等强度代换
钢筋理论重量: G=0.00617×d2(kg/m) 强度系数(设计强度): Ⅰ 级钢 2.4 Ⅱ 级钢 3.4 Ⅲ 级钢 3.8 (1)等截面代换:一般指原设计钢筋和代换钢筋的材质(设计强
度)相同,但直径不同的代换,其计算公式为: 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
需要几根? 代换钢筋根数=(3.85×2.4)/(2.98×3.4)×4=3.65,取定4根
钢筋等截面及等强度代换
之袁州冬雪创作钢筋等截面及等强度代换中小钢筋等截面及等强度代换钢筋实际重量:实际重量=0.00617*d^2(kg/m)强度系数(设计强度):Ⅰ级钢 2.4Ⅱ级钢 3.4Ⅲ级钢 3.8(1)等截面代换:一般指原设计钢筋和代换钢筋的材质(设计强度)相同,但直径分歧时的代换,其计算公式为: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实际重量/原设计钢筋实际重量)*原设计间距[例]某设计采取了圆10钢筋,间距180mm配筋,因圆10钢筋无货,拟用圆8代换,代换钢筋的间距应是多少?代换钢筋间距=0.395/0.617*180=115(mm).........当施工中遇有钢筋的品种或规格与设计要求不符是,可按钢筋等强度代换、等面积代换原则代换:1、等强度代换:当构件受强度节制时,钢筋可按强度相等原则停止代换;即分歧钢号的钢筋按强度相等的原则代换.即代换后的钢筋强度应大于或等于代换前的钢筋强度;2、等面积代换:当构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时,钢筋可按面积相等的原则停止代换.即同钢号的钢筋按钢筋面积相等的原则代换;3、当构件受裂痕宽度或挠度节制时,代换后停止雷锋宽度或挠度验算;4、代换后的钢筋应知足构造要求和设计中提出的特殊要求;钢筋代换时,必须要充分懂得设计意图和代换资料性能,并严格遵守现行混凝土布局设计规范的各项规定;凡重要布局中的钢筋代换,要征得设计单位同意.(1)、对某些重要的构件,如吊车梁、薄腹梁、桁架弦等,不宜用一级光圆钢筋代替二级带肋钢筋;(2)、钢筋替换后,应知足配筋构造规定,如钢筋的最小直径、间距、根数、锚固长度等;(3)、同一截面内,可同时配有分歧种类和直径的代换钢筋,但每根钢筋的拉力不该过大,以免构件受力不匀;(4)、梁的纵向受力钢筋与弯起钢筋应分别代换,以包管正截面与斜截面的强度;(5)、偏心受压构件分别代换;(6)、当构件受裂痕宽度节制时,如以小直径钢筋代换大直径钢筋,强度等级低的钢筋代换强度等级高的钢筋,则可不作裂痕宽度验算;【质量验收要求】5.1.1 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动时,应筹划设计变动文件.【相关规范要求】①《混凝土布局设计规范》GB 50010—200211.2.2 布局构件中的普通纵向受力钢筋宜选用HRB400、HRB335级钢筋;箍筋宜选用HRB335、HRB400、HPB235级钢筋.在施工中,当需要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代替原设计中的纵向受力钢筋时,应按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停止代换,并应知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②《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3.9.4 在施工中,当需要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替代原设计中的纵向受力钢筋时,应依照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换算,并应知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施工工艺与技术】(一)钢筋代换原则当施工中遇有钢筋的品种或规格与设计要求不符时,可参照以下原则停止钢筋代换:(1)等强度代换:当构件受强度节制时,钢筋可按强度相等原则停止代换.(2)等面积代换:当构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时,钢筋可按面积相等原则停止代换.(3)当构件受裂痕宽度或挠度节制时,代换后应停止裂痕宽度或挠度验算.(二)钢筋代换方法钢筋代换的方法有以下3种:(三)代换注意事项钢筋代换时,必须充分懂得设计意图和代换资料性能,并严格遵守现行混凝土布局设计规范的各项规定;凡重要布局中的钢筋代换,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1)对某些重要构件,如吊车梁、薄腹梁、桁架下弦等,不宜用HPB235级光圆钢筋代替HRB335和HRB400级带肋钢筋.(2)钢筋代换后,应知足配筋构造规定,如钢筋的最小直径、间距、根数、锚固长度等.(3)同一截面内,可同时配有分歧种类和直径的代换钢筋,但每根钢筋的拉力差不该过大(如同品种钢筋的直径差值一般不大于5mm),以免构件受力不匀.(4)粱的纵向受力钢筋与弯起钢筋应分别代换,以包管正截面与斜截面强度.(5)偏心受压构件(如框架柱、有吊车厂房柱、桁架上弦等)或偏心受拉构件作钢筋代换时,不取整个截面配筋量计算,应按受力面(受压或受拉)分别代换.(6)当构件受裂痕宽度节制时,如以小直径钢筋代换大直径钢筋,强度等级低的钢筋代替强度等级高的钢筋,则可不作裂痕宽度验算.【质量通病与防治】(一)柱子受力筋代换后截面缺乏1.现象绑扎柱子钢筋骨架时,发现受力面钢筋缺乏.钢筋代换【质量验收要求】 5.1.1 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动时,应筹划设计变动文件. 【相关规范要求】①《混凝土布局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11.2.2 布局构件中的普通纵向受力钢筋宜选用HRB400、HRB335级钢筋;箍筋宜选用HRB335、HRB400、HPB235级钢筋.在施工中,当需要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代替原设计中的纵向受力钢筋时,应按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停止代换,并应知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 ②《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3.9.4在施工中,当需要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替代原设计中的纵向受力钢筋时,应依照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换算,并应知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 【施工工艺与技术】 (一)钢筋代换原则当施工中遇有钢筋的品种或规格与设计要求不符时,可参照以下原则停止钢筋代换: (1)等强度代换:当构件受强度节制时,钢筋可按强度相等原则停止代换. (2)等面积代换:当构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时,钢筋可按面积相等原则停止代换. (3)当构件受裂痕宽度或挠度节制时,代换后应停止裂痕宽度或挠度验算. (二)钢筋代换方法钢筋代换的方法有以下3种:1、当布局构件是按强度节制时,采取等强度代换原则;A2×f2≥A1×f1其中,A、f分别代表钢筋的面积和设计强度角标1、2代表原钢筋设计和代换后的状态2、当布局构件采取最小配筋率节制时,采取等面积代换原则;A2=A1其中,A代表钢筋的面积角标1、2代表原钢筋设计和代换后的状态3、当布局构件按裂痕宽度或挠度节制时,钢筋的代换采需停止裂痕宽度或挠度验算.(三)代换注意事项钢筋代换时,必须充分懂得设计意图和代换资料性能,并严格遵守现行混凝土布局设计规范的各项规定;凡重要布局中的钢筋代换,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1)对某些重要构件,如吊车梁、薄腹梁、桁架下弦等,不宜用HPB235级光圆钢筋代替HRB335和HRB400级带肋钢筋. (2)钢筋代换后,应知足配筋构造规定,如钢筋的最小直径、间距、根数、锚固长度等. (3)同一截面内,可同时配有分歧种类和直径的代换钢筋,但每根钢筋的拉力差不该过大(如同品种钢筋的直径差值一般不大于5mm),以免构件受力不匀. (4)粱的纵向受力钢筋与弯起钢筋应分别代换,以包管正截面与斜截面强度. (5)偏心受压构件(如框架柱、有吊车厂房柱、桁架上弦等)或偏心受拉构件作钢筋代换时,不取整个截面配筋量计算,应按受力面(受压或受拉)分别代换. (6)当构件受裂痕宽度节制时,如以小直径钢筋代换大直径钢筋,强度等级低的钢筋代替强度等级高的钢筋,则可不作裂痕宽度验算.。
钢筋等强度代换计算实例
钢筋等强度代换计算实例
梁主筋为2Φ14Ⅱ级钢,工地无此种钢筋,拟用Ⅰ级钢筋代换,计算代换后钢筋直径和根数.
用等强度代换法:
Fy1*As1=fy2*As2
210*as1=300*2*153.9
as1=439.7 mm2
选4φ12(一级钢),AS1=452>439.7 怎么来的?查表吗?是查表得来的。
4φ12的面积=452㎜2
故选用4φ12 一级钢代替。
注:fy指的是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一级钢筋 210,二级钢筋 300,三级钢筋 360
As指的是钢筋截面积
例二、梁主筋为2Φ10Ⅲ级钢,工地无此种钢筋,拟用Ⅱ级钢筋代换,计算代换后钢筋直径和根数.
解:fy2*As2=fy3*As3
300As2=360×2×78.5
As2=188.4 查表:选用2Φ12=226>188.4
故选用2Φ12Ⅱ级钢筋代替2Φ10Ⅲ级钢筋。
6.2.2科技运用计划
根据本工程特点,为优质、高速、高效地完成本工程施工任务,
项目经理在施工过程中始终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充分发挥科技在施工中对先导地位和促进作用,施工中采用建设部重点推广的“建筑业十项新技术”中的五大项,共计13个应用项目,具体如下:。
钢筋等强度等面积代换
钢筋等强度等面积代换一、用同钢号钢筋代换时,可按钢筋截面积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称为“等面积代换” 。
即AS1=AS2或n1×d1²=n2×d2² n2≥n1×d1²÷d2²式中AS1、AS2—分别为原设计钢筋总面积和代换后设计钢筋总面积;n1、n2—分别为原设计钢筋根数和代换后钢筋根数;d1、d2—分别为原设计钢筋直径和代换后钢筋直径;A、求根数例某板面设计分布筋为三级钢6Φ6,仓库无此钢筋,现拟用三级钢Φ8钢筋代换,试计算需用代换根数。
解:n2=n1•d1²/d2²=6×0.6²÷0.8²=3.37(根)取4根Φ8钢筋代用。
B、求面积例某梁架立筋为3Φ6,现拟用Φ8钢筋代换,问:如何代换。
解:3Φ6面积=3×28.27=84.81MM2;Φ8面积=50.27MM2.2Φ8=100.54>3Φ6=84.81取2根Φ8钢筋代用。
C、求间距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间距[例]某设计采用了圆10钢筋,间距180mm配筋,因圆10钢筋无货,拟用圆8代换,代换钢筋的间距应是多少?代换钢筋间距=0.395/0.617*180=115(mm).二、当结构构件是按强度控制时,采用等强度代换原则;A2×f2≥A1×f1其中,A、f分别代表钢筋的面积和设计强度例:板面分布筋为3Φ6,III级钢,工地无此种钢筋,拟用Ⅰ级6.5钢筋代换,计算代换后钢筋直径和根数.用等强度代换法:Fy1*As1=fy2*As2270*as1=360*3*28.27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您的在线图书馆。
钢筋代换计算公式
钢筋代换计算公式钢筋代换计算公式一、抗弯承载力(强度)验算: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基本公式为:M?Mu=fyAs(ho-fyAs/2a1fcb)当砼强度等级超过C50,a1取1.0.钢筋代换后的截面强度:fy2As2(ho2-fy2As2/2fcb)?fy1As1(ho1-fy1As1/2fcb) fy2---拟代换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y1---原设计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As2---拟代换钢筋的截面面积As1---原设计钢筋的截面面积ho2---拟代换钢筋合力作用点至构件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ho1---原设计钢筋合力作用点至构件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fc---砼抗压强度设计值b---构件截面宽度二、钢筋代换抗剪承载力(强度)验算:、钢筋砼受弯构件,当配有箍筋和弯起钢筋时,其: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为:v?0.7ftbho+1.25fyvAsvho/s+0.8fyAstysinαs,αs---斜截面上弯起钢筋与构件纵向轴向的夹角,一般取αs=45?,当梁截面较高时取αs=60?即钢筋砼受弯斜截面所承受的剪力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砼承担的剪力;2、箍筋承担的剪力;3、弯起钢筋承担的剪力。
其中:箍筋所承担的剪力为:vsv=1.25fyvAsvho/s, 所以,(1)、箍筋代换应满足:fyv2Asv2/s2?fyv1Asv1/s1fyv2---拟代箍筋换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yv1---原设计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Asv2---拟代换箍筋截面积Asv1---原设计箍筋截面积s2---拟代换箍筋沿构件长度方向上的距离 s1---原设计箍筋沿构件长度方向上的距离弯起钢筋所能承载的剪力为:vsb=0.8fyAsbsinαs,所以,(2)、弯起钢筋代换后应满足:fy2Asb2?fy1Asb1fy2---拟代换弯起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y1---原设计弯起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Asb2---同一弯起平面内拟代换弯起钢筋的截面积Asb1---同一弯起平面内原设计弯起钢筋的截面积当fy2Asb2,fy1Asb1时,即拟代换弯起钢筋抗力小于原设计弯起钢筋的抗力时,可通过适当增强箍筋的方法补强。
钢筋代换计算公式
钢筋代换钢筋等截面及等强度代换钢筋理论重量:理论重量=0.00617*d^2(kg/m)强度系数(设计强度):Ⅰ级钢 2.4Ⅱ级钢 3.4Ⅲ级钢 3.8(1)等截面代换:一般指原设计钢筋和代换钢筋的材质(设计强度)相同,但直径不同的代换,其计算公式为: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间距[例] 某设计采用了圆10钢筋,间距180mm配筋,因圆10钢筋无货,拟用圆8代换,代换钢筋的间距应是多少?代换钢筋间距=0.395/0.617*180=115(mm)(2)按理论重量代换钢筋根数:适用于采用根数配筋时,计算公式为:代换钢筋根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根数[例]某设计配筋为10根圆10,拟用圆8代换,代换后应是多少根?代换钢筋根数=0.617/0.395*10=15.62,取定16根。
采用根数代换时,一定要注意构造要求。
(3)等强度代换:一般指原设计钢筋与代换钢筋的规格(直径)相同或者不同,但材质(设计强度)不同时的代换,其计算公式为: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间距(mm)[例]原设计圆10间距180mm(Ⅰ级钢),现采用圆8代换(Ⅱ级钢),代换钢筋的间距应是多少?代换钢筋间距=(0.395*3.4)/(0.617*2.4)*180=163(mm)(4)按强度代换钢筋根数:适用于设计采用根数配筋时,计算公式如下:代换钢筋根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强度系数)/(代换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根数[例]原设计采用4根圆25(Ⅰ级钢),若用圆22(Ⅱ级钢)代换钢筋,需要几根?代换钢筋根数=(3.85*2.4)/(2.98*3.4)*4=3.65,取定4根。
一建水利钢筋代换计算公式
一建水利钢筋代换计算公式今天咱们来唠唠一建水利里钢筋代换的计算公式。
这可是个很实用的小知识呢。
钢筋代换在一建水利工程里可重要啦。
咱先说说等强度代换吧。
当结构构件按强度控制时,那钢筋可就得按照等强度原则来代换。
公式就是n2≥n1×d1²×fy1/d2²×fy2。
这里面的n1和n2分别是原设计钢筋的根数和代换后钢筋的根数,d1和d2呢,就是原设计钢筋和代换后钢筋的直径,fy1和fy2就是它们各自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你就想啊,这就好比是一群小士兵(钢筋),原来有n1个,每个的力气(抗拉强度)是fy1,个头(直径)是d1,现在要换成新的小士兵,个数是n2,力气是fy2,个头是d2,但是总体的力量得差不多才行呢,所以就有了这个公式。
还有一种情况是等面积代换。
要是构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或者同钢号钢筋之间的代换,就可以用等面积代换啦。
公式就是A1=n1×π×d1²/4,A2=n2×π×d2²/4,因为A1 = A2,所以n2 = n1×d1²/d2²。
这个就比较好理解啦,就像是一块地,原来种了n1棵树,每棵树占的地的面积是π×d1²/4,现在要换成新的树,数量变成n2了,但是总的占地面积得一样呀。
宝子们可别小瞧这个钢筋代换的计算。
在实际的一建水利工程里,如果算错了,那可就麻烦大了。
比如说,你要是少算了钢筋的强度或者数量,那可能会导致结构的承载能力不够,就像盖房子少用了几根顶梁柱一样,房子可能就不稳啦。
要是多算了呢,又会造成材料的浪费,这可都是钱啊。
在计算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再仔细。
先确定好是按照哪种代换原则来的,可别张冠李戴了。
然后把各种数值都找准确,千万别弄错了钢筋的直径、抗拉强度这些数值。
这就像是做饭一样,每种调料的量都得对,味道才会好,工程里每个数值都对,工程才会安全又经济呢。
钢筋代换公式
.
.
抗拉强度设计值 fy
抗压强度设计值 fy'
1 热轧钢筋 HPB235 φ 210 210
HRB335 Φ 300 300
HRB400
360 360
RRB400
360 360
2 冷轧带肋钢筋
LL550
360 360
LL650
430 380
LL800
530 380
9-3-2-3 构件截面的有效高度影响
代
换钢筋间距 =(代换钢筋理论重量 * 代换钢筋强度系数) /( 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 * 原设计钢筋强度系数)
*原设计间距( mm ) 钢筋的间距应是多少?
[例 ]原设计圆 10 间距 180mm(Ⅰ级钢),现采用圆 8 代换(Ⅱ级钢) ,代换
代换钢筋间距 =( 0.395*3.4 ) /( 0.617*2.4 )*180=163 ( mm)
[ 例 ] 某设计采用了圆 10 钢筋,间距 180mm
配筋,因圆 10 钢筋无货,拟用圆 8 代换,代换钢筋的间距应是多少?
代换钢筋间距
=0.395/0.617*180=115 ( mm)
( 2)按理论重量代换钢筋根数:适用于采用根数配筋时,计算公
式为:
代换钢筋根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 /代换钢筋理论重量 * 原设计根数
[例 ]某设计配
筋为 10 根圆 10,拟用圆 8 代换,代换后应是多少根?
代换钢筋根数 =0.617/0.395*10=15.62 ,取
定 16 根。
采用根数代换时, 一定要注意构造要求。
( 3)等强度代换:一般指原设计钢
筋与代换钢筋的规格 (直径)相同或者不同, 但材质(设计强度) 不同时的代换, 其计算公式为:
等强度代换
等强度代换:一般指原设计钢筋与代换钢筋的规格(直径)相同或者不同,但材质(设计强度)不同时的代换,其计算公式为: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间距(mm)[例]原设计圆10间距180mm(Ⅰ级钢),现采用圆8代换(Ⅱ级钢),代换钢筋的间距应是多少?代换钢筋间距=[(0.395*3.4)/
(0.617*2.4)]*180=163(mm)(4)按强度代换钢筋根数:适用于设计采用根数配筋时,计算公式如下:代换钢筋根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强度系数)/(代换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
筋强度系数)*原设计根数[例]原设计采用4根圆25(Ⅰ级钢),若用圆22(Ⅱ级钢)代换钢筋,需要几根?代换钢筋根数=(3.85*2.4)/(2.98*3.4)*4=3.65,取定4根。
钢筋代换公式
钢筋代换公式。
等面积和等强度。
都要.要详细,答:(一)等强度代换不同钢号钢筋代换时,按强度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称为“等强度代换”.等强度代换的条件就是代换钢筋的总承载力等于原设计钢筋的总承载力。
用公式可表示为:AS2×?y2≥AS1×?y1即AS2≥AS1×?y1÷?y2或n2×d22×?y2≥n1×d22×?y1即n2≥n1×d1 2×?y1÷d22×?y2式中AS1、AS2-分别为原设计钢筋总面积和代换后设计钢筋总面积;?y1、?y 2—分别为原设计钢筋强度和代换后钢筋设计强度;n1、n2—分别为原设计钢筋根数和代换后钢筋根数;n1、n2—分别为原设计钢筋直径和代换后钢筋直径;(二)等面积代换用同钢号钢筋代换时,可按钢筋截面积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称为“等面积代换" .即AS1=AS2或n1×d12=n2×d22n2≥n1×d12÷d22式中符号同前。
例某预制板设计配筋为6φ12,仓库无此钢筋,现拟用φ10钢筋代换,试计算需用代换根数。
解n2=n1?d12/d22=6×1。
22÷1。
02=8.64(根)取9根φ10钢筋代用。
钢筋等截面及等强度代换钢筋理论重量:理论重量=0。
00617*d^2(kg/m)强度系数(设计强度):级钢 2.4 Ⅱ级钢3。
4 Ⅲ级钢 3.8 (1)等截面代换:一般指原设计钢筋和代换钢筋的材质(设计强度)相同,但直径不同的代换,其计算公式为: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间距[例] 某设计采用了圆10钢筋,间距180mm 配筋,因圆10钢筋无货,拟用圆8代换,代换钢筋的间距应是多少?代换钢筋间距=0.395/0。
617*180=115(mm)(2)按理论重量代换钢筋根数:适用于采用根数配筋时,计算公式为:代换钢筋根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根数[例]某设计配筋为10根圆10,拟用圆8代换,代换后应是多少根?代换钢筋根数=0.617/0。
钢筋等截面及等强度代换
之老阳三干创作钢筋等截面及等强度代换中小钢筋等截面及等强度代换钢筋理论重量:理论重量=0.00617*d^2(kg/m)强度系数(设计强度):Ⅰ级钢 2.4Ⅱ级钢 3.4Ⅲ级钢 3.8(1)等截面代换:一般指原设计钢筋和代换钢筋的材质(设计强度)相同,但直径不合时的代换,其计算公式为: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间距[例]某设计采取了圆10钢筋,间距180mm配筋,因圆10钢筋无货,拟用圆8代换,代换钢筋的间距应是多少?代换钢筋间距=0.395/0.617*180=115(mm).........当施工中遇有钢筋的品种或规格与设计要求不符是,可按钢筋等强度代换、等面积代换原则代换:1、等强度代换:当构件受强度控制时,钢筋可按强度相等原则进行代换;即不合钢号的钢筋按强度相等的原则代换.即代换后的钢筋强度应大于或等于代换前的钢筋强度;2、等面积代换:当构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时,钢筋可按面积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即同钢号的钢筋按钢筋面积相等的原则代换;3、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代换后进行雷锋宽度或挠度验算;4、代换后的钢筋应满足机关要求和设计中提出的特殊要求;钢筋代换时,必须要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资料性能,并严格遵守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各项规定;凡重要结构中的钢筋代换,要征得设计单位同意.(1)、对某些重要的构件,如吊车梁、薄腹梁、桁架弦等,不宜用一级光圆钢筋代替二级带肋钢筋;(2)、钢筋替换后,应满足配筋机关规定,如钢筋的最小直径、间距、根数、锚固长度等;(3)、同一截面内,可同时配有不合种类和直径的代换钢筋,但每根钢筋的拉力不该过大,以免构件受力不匀;(4)、梁的纵向受力钢筋与弯起钢筋应辨别代换,以包管正截面与斜截面的强度;(5)、偏心受压构件辨别代换;(6)、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控制时,如以小直径钢筋代换大直径钢筋,强度等级低的钢筋代换强度等级高的钢筋,则可不作裂缝宽度验算;【质量验收要求】5.1.1 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动时,应筹划设计变动文件.【相关规范要求】①《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11.2.2 结构构件中的普通纵向受力钢筋宜选用HRB400、HRB335级钢筋;箍筋宜选用HRB335、HRB400、HPB235级钢筋.在施工中,当需要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代替原设计中的纵向受力钢筋时,应按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并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抗震机关措施的要求.②《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3.9.4 在施工中,当需要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替代原设计中的纵向受力钢筋时,应依照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换算,并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抗震机关措施的要求.【施工工艺与技术】(一)钢筋代换原则当施工中遇有钢筋的品种或规格与设计要求不符时,可参照以下原则进行钢筋代换:(1)等强度代换:当构件受强度控制时,钢筋可按强度相等原则进行代换.(2)等面积代换:当构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时,钢筋可按面积相等原则进行代换.(3)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代换后应进行裂缝宽度或挠度验算.(二)钢筋代换办法钢筋代换的办法有以下3种:(三)代换注意事项钢筋代换时,必须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资料性能,并严格遵守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各项规定;凡重要结构中的钢筋代换,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1)对某些重要构件,如吊车梁、薄腹梁、桁架下弦等,不宜用HPB235级光圆钢筋代替HRB335和HRB400级带肋钢筋.(2)钢筋代换后,应满足配筋机关规定,如钢筋的最小直径、间距、根数、锚固长度等.(3)同一截面内,可同时配有不合种类和直径的代换钢筋,但每根钢筋的拉力差不该过大(如同品种钢筋的直径差值一般不大于5mm),以免构件受力不匀.(4)粱的纵向受力钢筋与弯起钢筋应辨别代换,以包管正截面与斜截面强度.(5)偏心受压构件(如框架柱、有吊车厂房柱、桁架上弦等)或偏心受拉构件作钢筋代换时,不取整个截面配筋量计算,应按受力面(受压或受拉)辨别代换.(6)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控制时,如以小直径钢筋代换大直径钢筋,强度等级低的钢筋代替强度等级高的钢筋,则可不作裂缝宽度验算.【质量通病与防治】(一)柱子受力筋代换后截面缺乏1.现象绑扎柱子钢筋骨架时,发明受力面钢筋缺乏.钢筋代换【质量验收要求】 5.1.1 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动时,应筹划设计变动文件. 【相关规范要求】①《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11.2.2 结构构件中的普通纵向受力钢筋宜选用HRB400、HRB335级钢筋;箍筋宜选用HRB335、HRB400、HPB235级钢筋.在施工中,当需要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代替原设计中的纵向受力钢筋时,应按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并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抗震机关措施的要求. ②《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3.9.4在施工中,当需要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替代原设计中的纵向受力钢筋时,应依照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换算,并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抗震机关措施的要求. 【施工工艺与技术】 (一)钢筋代换原则当施工中遇有钢筋的品种或规格与设计要求不符时,可参照以下原则进行钢筋代换: (1)等强度代换:当构件受强度控制时,钢筋可按强度相等原则进行代换.(2)等面积代换:当构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时,钢筋可按面积相等原则进行代换. (3)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代换后应进行裂缝宽度或挠度验算. (二)钢筋代换办法钢筋代换的办法有以下3种:1、当结构构件是按强度控制时,采取等强度代换原则;A2×f2≥A1×f1其中,A、f辨别代表钢筋的面积和设计强度角标1、2代表原钢筋设计和代换后的状态2、当结构构件采取最小配筋率控制时,采取等面积代换原则;A2=A1其中,A代表钢筋的面积角标1、2代表原钢筋设计和代换后的状态3、当结构构件按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钢筋的代换采需进行裂缝宽度或挠度验算.(三)代换注意事项钢筋代换时,必须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资料性能,并严格遵守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各项规定;凡重要结构中的钢筋代换,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1)对某些重要构件,如吊车梁、薄腹梁、桁架下弦等,不宜用HPB235级光圆钢筋代替HRB335和HRB400级带肋钢筋. (2)钢筋代换后,应满足配筋机关规定,如钢筋的最小直径、间距、根数、锚固长度等. (3)同一截面内,可同时配有不合种类和直径的代换钢筋,但每根钢筋的拉力差不该过大(如同品种钢筋的直径差值一般不。
钢筋代换方法
钢筋代换方案郑州一建承建的西西里传说.幼儿园项目,由于φ10钢筋现场的储备不够,而8钢筋现场的剩余较多,由于18钢筋现场的储备不够,而16钢筋现场的剩余较多,因此进行8的钢筋代换φ10钢筋、16的钢筋代换18钢筋;1、等强代换方法1.计算法式中 n2——代换钢筋根数;n1——原设计钢筋根数;d2——代换钢筋直径;d1——原设计钢筋直径;fy2——代换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表1-1);fy1——原设计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上式有两种特例:(1)设计强度相同、直径不同的钢筋代换:(2)直径相同、强度设计值不同的钢筋代换:钢筋强度设计值(N/mm2)表1-1项次钢筋种类符号抗拉强度设计值fy 抗压强度设计值fy'1 热轧钢筋HPB235 φ210 210 HRB335 Φ300 300 HRB400 360 360 RRB400 360 3602 冷轧带肋钢筋LL550 360 360 LL650 430 380 LL800 530 3802、现场屋顶WKL18(2A)、WKL24(2)、L3(2A)、中的16的钢筋代换钢筋等强度代换等强度代换公式:n2≥(n1*d21*fy1)/(d22*fy2)n1 原设计根数2/33、现场屋顶L1(4)中的16的钢筋代换20钢筋钢筋等强度代换等强度代换公式:n2≥(n1*d21*fy1)/(d22*fy2)n1 原设计根数 4d1 原设计钢筋直径20fy1 原设计钢筋设计强度标准值360n2 代换后根数7(3/4) d2 代换后直径16fy2 代换后规格钢筋设计强度标准值360钢筋等强度代换等强度代换公式:n2≥(n1*d21*fy1)/(d22*fy2)n1 原设计根数 3d1 原设计钢筋直径20fy1 原设计钢筋设计强度标准值360n2 代换后根数5(2/3) d2 代换后直径16fy2 代换后规格钢筋设计强度标准值3604、现场箍筋8钢筋代换φ10钢筋代换后间距=代换前强度值*代换前直径*代换前间距/代换后强度值*代换后直径即:加密区代换后间距=210*10*100/360*8=73mm,非加密区代换后间距=210*10*200/360*8=146mm。
详解钢筋等截面及等强度代换
详解钢筋等截面及等强度代换钢筋理论重量:=0.617*D厘米^2(kg/m)直径平方用厘米,系数0.617 强度系数(设计强度):Ⅰ级钢 2.4Ⅱ级钢 3.4Ⅲ级钢 3.8(1)等截面代换:一般指原设计钢筋和代换钢筋的材质(设计强度)相同,但直径不同的代换,其计算公式为: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间距[例] 某设计采用了圆10钢筋,间距180mm配筋,因圆10钢筋无货,拟用圆8代换,代换钢筋的间距应是多少?代换钢筋间距=0.395/0.617*180=115(mm)(2)按理论重量代换钢筋根数:适用于采用根数配筋时,计算公式为:代换钢筋根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根数[例]某设计配筋为10根圆10,拟用圆8代换,代换后应是多少根?代换钢筋根数=0.617/0.395*10=15.62,取定16根。
采用根数代换时,一定要注意构造要求。
(3)等强度代换:一般指原设计钢筋与代换钢筋的规格(直径)相同或者不同,但材质(设计强度)不同时的代换,其计算公式为: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间距(mm)[例]原设计圆10间距180mm(Ⅰ级钢),现采用圆8代换(Ⅱ级钢),代换钢筋的间距应是多少?代换钢筋间距=(0.395*3.4)/(0.617*2.4)*180=163(mm)(4)按强度代换钢筋根数:适用于设计采用根数配筋时,计算公式如下:代换钢筋根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强度系数)/(代换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根数[例]原设计采用4根圆25(Ⅰ级钢),若用圆22(Ⅱ级钢)代换钢筋,需要几根?代换钢筋根数=(3.85*2.4)/(2.98*3.4)*4=3.65,取定4根。
钢筋代换
钢筋代换
钢筋理论重量=0.00617*d2
强度系数:一级钢=2.4
二级钢=3.4
三级钢=3.8
一、等截面代换(相同强度等级钢筋):
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间距
例如:设计Φ10@180用同为一级钢的Φ8代换,其间距为多少?@=(0.395/0.617)X180=115mm
代换根数≥(原设计理论重量/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根数例如:10根Φ10钢筋拟用Φ8代换,需要多少根?
N=(0.617/0.395)X10=15.62 取16根
二、等强代换(不同强度等级钢筋):
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X代换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X原设计钢筋强度系数)]X原设计间距
例如:用直径8的二级钢代换直径10@180的一级钢,其间距为多少?
@=[(0.395X3.4)/(0.617X2.4)]X180=163mm
代换根数≥(原设计理论重量X强度系数/代换钢筋理论重量X 强度系数)*原设计根数
例如:4Φ25一级钢用多少根Φ22二级钢能代换?
N=3.85*2.4*4根/2.98*3.4=3.65根取4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筋代换
钢筋等截面及等强度代换
钢筋理论重量:
理论重量=0.00617*d^2(kg/m)
强度系数(设计强度):
Ⅰ级钢 2.4
Ⅱ级钢 3.4
Ⅲ级钢 3.8
(1)等截面代换:一般指原设计钢筋和代换钢筋的材质(设计强度)相同,但直径不同时的代换,其计算公式为:
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间距
[例]某设计采用了圆10钢筋,间距180mm配筋,因圆10钢筋无货,拟用圆8代换,代换钢筋的间距应是多少?
代换钢筋间距=0.395/0.617*180=115(mm)
(2)按理论重量代换钢筋根数:适用于采用根数配筋时,计算公式为:
代换钢筋根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根数
[例]某设计配筋为10根圆10,拟用圆8代换,代换后应是多少根?
代换钢筋根数=0.617/0.395*10=15.62,取定16根。
采用根数代换时,一定要注意构造要求。
(3)等强度代换:一般指原设计钢筋与代换钢筋的规格(直径)相同或者不同,但材质(设计强度)不同时的代换,其计算公式为:
代换钢筋间距=(代换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间距(mm)
[例]原设计圆10间距180mm(Ⅰ级钢),现采用圆8代换(Ⅱ级钢),代换钢筋的间距应是多少?
代换钢筋间距=(0.395*3.4)/(0.617*2.4)*180=163(mm)
(4)按强度代换钢筋根数:适用于设计采用根数配筋时,计算公式如下:
代换钢筋根数≥(原设计钢筋理论重量*原设计钢筋强度系数)/(代换钢筋理论重量/代换钢筋强度系数)*原设计根数
[例]原设计采用4根圆25(Ⅰ级钢),若用圆22(Ⅱ级钢)代换钢筋,需要几根?
代换钢筋根数=(3.85*2.4)/(2.98*3.4)*4=3.65,取定4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