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背叶根的功效与作用
白背叶根的研究概况
1 . 3 挥发油类
李吉来等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
酯 。徐建富 结合 多种分离方 法 ,从 白背 叶中分
取出白背叶根挥 发油后 ,予气 一 质谱联 用方法分
基 金项 目:广 西 卫 计 委 中 医 药 科 技 专 项 ( G X B Z 1 6—0 4 ) ;广 西 高 校 科 技 创 新 能 力 提 升 工 程 专 项 项 目 ( 7 0一 Z J G X 2 0 1 4 0 1 0 0 3 ) ;广西教育厅高校服务地方经 济项 目 ( K Y 2 0 1 5 WZ 0 1 0 ) 。
以治疗妇科 炎症 ,为妇科 中成药 “ 花红 片 ” 、“ 花红
颗粒 ” 、“ 花红 胶囊 ” 的主要原料之一 。 1 化 学成 分研 究
化得到 5 个黄酮类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 5 ,7一d i .
h y d r o x y一6 一p r e n y l一4 、 一 me t h o x y—f l a v a n o n e 、B
出了 1 个 三萜 类化合 物 和 7个 二萜 类化 合 物 ,其 中 m a l l o a p e h e n e和 ma l l o a p e h i n是新 的化 合物 。
子宫脱垂、妊娠水肿等病症。有时也用来治疗外伤
出血 、皮肤 湿 疫 和 胃疼 呕 吐 - 4 J 。药 理 研 究 表 明, 白背 叶根具有较好 的抗氧化作 用和抗 肝纤维 化作用 , 在体 外 细 胞 培 养 中 具 有 直 接 抗 乙 型 肝 炎 病 毒 ( H B V) 活性 ,并 在体 内具 有 抑制 鸭 乙型 肝 炎病 毒
类 、黄酮类 、挥发油类 、香豆素类等几十种化合物。
1 . 1 萜类 萜类 化 合 物 普 遍 分 布 于 自然 界 的植 物 中 ,在 白背 叶 的根 、茎 和 叶 等 部 位 中 都 分 布 有 。 徐 一新 等 采 用 醇提取 ,硅胶 T L C、低 压柱 层析从 白背 叶根 中分 离 出 乙酸 基 油 桐 酸 和 高 根 二 醇 醋 酸
白背的功效与作用
白背的功效与作用白背,又名赤虎根,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主要生长在亚洲地区,例如中国和印度等地。
白背在传统药学中被广泛应用,并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白背的功效和作用,包括其对消炎、解毒、抗氧化、抗菌、预防心血管疾病、保护肝脏、促进消化等方面的作用。
白背具有很强的消炎作用,可以有效缓解炎症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研究发现,白背中的一种活性成分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并减少炎性细胞的活性。
因此,对于关节炎、骨质疏松和其他炎症性疾病的患者来说,白背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天然疗法。
此外,白背还具有良好的解毒能力。
它可以清除人体内的有害物质,包括重金属、化学物质和药物残留等。
研究还表明,白背能够提高肝氧化酶的活性,促进排毒功能,减少有毒物质的积累。
因此,白背可以作为一种天然的解毒剂使用,特别适合长期接触毒物的人群或化疗后的患者。
此外,白背还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如多酚类和维生素C等。
这些抗氧化物质能够中和自由基,减少氧化反应的发生,从而保护细胞和组织免受氧化应激的损伤。
研究发现,白背的抗氧化作用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降低血压和胆固醇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此外,白背还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研究发现,白背中的一种活性成分可以抑制多种致病菌的生长和繁殖,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念珠菌等。
白背的抗菌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如尿路感染、皮肤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等。
此外,白背还可以保护肝脏。
研究发现,白背可以增加肝肾氧化还原酶的活性,促进肝脏的解毒和排泄功能。
此外,白背还具有抗纤维化的作用,可以防止肝脏组织的疤痕形成,保护肝脏免受损伤。
因此,白背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肝病的药物使用,例如肝炎、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等。
此外,白背还具有促进消化的作用。
研究发现,白背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增加胃液的分泌和肠道的蠕动。
因此,白背可以改善消化不良、胃炎和胃溃疡等胃肠道疾病的症状,增加食欲和吸收营养。
综上所述,白背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包括消炎、解毒、抗氧化、抗菌、预防心血管疾病、保护肝脏、促进消化等。
白背叶根的功效与作用
白背叶根的功效与作用白背叶根,为大戟科植物白背叶的根。
主产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等地。
主要含白背叶氰碱、白背叶脑甙、胡萝卜甙等。
有清热祛湿、收涩活血的功效。
用于肝炎、肠炎、淋浊、带下等。
一、清热祛湿白背叶根有清热祛湿的功效,可用于肝炎、脾肿、产后风瘫、赤眼、喉蛾、耳内流脓、淋浊等病症,治瘰疬可用白背叶干与猪瘦肉水煎轧同用。
《广西药植名录》:"祛风湿,治刀伤。
"二、收涩活血白背叶根有收涩活血的功效,可用于肠炎、淋浊、带下、脱肛等病症,治痢疾、肠炎,可配伍地锦草同用。
还有活血的功效,可治跌打损伤。
《岭南草药志》:"收涩固脱。
"《全国中草药汇编》:“柔肝活血,健脾化湿……”三、营养价值白背叶根含熊果酸乙酸酯、古柯二醇-3-乙酸酯、β-谷甾醇、2β,29-二羟基羽扇烷、白背叶氰碱、白背叶脑甙、白背叶酰胺、4,5,4’-三甲基并没食子酸、白背叶素、胡萝卜甙。
1、抑制钉螺活动:0.5%-1%煎剂或浸剂均能抑制钉螺活动,将钉螺浸于0.5%煎剂或浸剂均能抑制钉螺活动,将钉螺浸于0.5%煎剂或浸剂中一天,死亡率分别为40%-66%和34%。
2、白背叶根之可以用于治疗慢性肝炎,本药物具有舒肝解郁以及活血祛瘀的功效。
通过这种药物治疗慢性肝炎的时候能够起到使得转氨酶含量降低的作用,而且还能够使得因为刚严导致的脾脏肿大得以缓解。
3、白背叶根用量一般在0.5~1两之间,如果慢性肝炎病人伴有水肿的现象则可以将白背叶根的使用剂量增加到2~3两。
这种药物需要每天煎服一次。
除此之外白背叶根还对于喉蛾以及赤眼有非常不错的效果。
白面风根的功效与作用
白面风根的功效与作用关于《白面风根的功效与作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白面风根,也就是白背叶,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中药材,具备各个方面的作用和功效。
例如,能够清热去火,去湿气活血,针对跌打、创伤流血及其湿疹等病症,都拥有一定的医治作用。
白面风根是一种中药方剂,因此针对身体的副作用较为小,在服食的情况下,还要留意依照恰当的方式开展服食,下边就为大伙儿详细介绍白面风根的有关专业知识。
原形状:白背叶站立灌木丛或灌木植物,高1.5~3米。
枝丫,叶茎和头状花序均被乳白色或微淡黄色星状毛绒,单叶共生;叶茎长1~8公分,密被乳白色星状毛;叶阔卵型,长4.5~23公分,宽3.5~16公分,顶端渐尖,尖部近截平或短截形或略呈心型,具2腺点,全缘或顶端3浅裂,有稀少钝齿,上边翠绿色,被星状软毛或近没毛,反面灰白,密被星状毛绒,有细腻棕红色腺点;掌状脉3条。
花单性异株;雄头状花序为不发枝或发枝的总状花序,顶生,长15~30公分,被棕褐色毛绒;雄花披针;具短梗或近无梗;萼3~6裂,裂片卵型,不一长,外边被密毛,里面有鲜红色腺点。
镊合状排序;无花朵;花盆底无腺管;雌蕊大部分,花丝分离出来,花药2室;雌总状花序不发枝,顶生或侧生,略比雄头状花序短,约15公分,果时圆柱型;雌花单生;无柄;花萼钟状,3~5裂,裂片卵型,长3~4mm,外被星状毛绒;无花朵;子房有软刺,刺上密生星状软毛,3~4室,花柱3,短,尖部连合,被皮刺及较密星状毛。
果序圆柱型,长2.5~15公分以上,直徑2~3公分;角果近球型,密被掌状软刺和灰白或浅黄色星状毛绒,软刺长2~6mm,種子近球型,灰黑色,明亮。
开花期4~7月,结果期8~11月。
中药材特性:单叶共生,具长柄;叶子圆卵型,长7~12公分,宽5~14公分,顶端渐尖,尖部近截形或短截形,具2腺点,全缘或不规律3浅裂,上边近没毛,下边灰白,密被星状毛,有细腻深棕色腺点。
气微,味道微苦,涩。
白背叶根的功效与作用
白背叶根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在治疗某些疾病上有着很好的效果,虽然见效稍慢,但对人体无副作用,还是受到人们的推崇。
不过在选择的时候,需要注意对它的使用方法等,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白背叶根这种药材。
【别名】
白膜根、白朴根(《岭南草药志》),野桐根(《闽南民间草药》)。
【来源】
为大戟种植物★白楸的★根。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白背叶"条。
【化学成份】
含酚类、氨基酸、鞣质、糖类。
【性味】
《岭南草药志》:"味微涩微苦,性平。
"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固脱,消瘀。
治肠炎,脱肛,淋浊,疝气,肝炎,脾肿,子宫下垂,产后风瘫,白带,赤眼,喉蛾,耳内流脓。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0.5~1两。
外用:浸汁滴耳。
【附方】
①治淋浊:白背叶根五钱,茯神四钱,茯苓三钱。
煎水空腹服。
(《岭南草药志》)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肝炎: 本品具有舒肝解郁,活血祛瘀之效。
治疗慢性肝炎,对降低转氨酶和缩小肝脾有一定作用。
一般用量为0.5~1两,伴有水肿者用2~3两,每日煎服1剂。
【摘录】
《*辞典》
【出处】
出自《岭南草药志》
上文为我们分析了白背叶根的一些功效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适量食用白背叶根,对身体机能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白背叶根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白背叶根的作用与功能主治简介白背叶根是指生长在亚洲地区的一种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地。
它的根部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材领域,具有多种作用与功能主治。
本文将介绍白背叶根的作用与功能主治,并以列点的方式逐一说明。
白背叶根的作用与功能主治•抗炎作用:白背叶根中含有丰富的有效成分,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它可以减轻疼痛、消肿和红肿等炎症症状。
•改善免疫功能:白背叶根含有一些对免疫系统有益的化合物,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减少感染和疾病的风险。
•抗氧化作用:白背叶根中的化合物具有抗氧化能力,可以中和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有助于延缓衰老和预防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生。
•促进消化:白背叶根中的一些物质有助于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胃肠蠕动的正常运行,从而改善消化功能,缓解胃肠道相关的不适症状。
•改善睡眠质量:白背叶根中的某些成分有助于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镇静和安眠的作用,可以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问题。
•抑制肿瘤生长:研究发现,白背叶根中的一些化合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对某些肿瘤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总结起来,白背叶根具有抗炎、改善免疫功能、抗氧化、促进消化、改善睡眠质量以及抑制肿瘤生长等多种作用与功能主治。
如何使用白背叶根白背叶根多以干燥的根茎形式出售,可用于制作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或煎煮成药水。
以下是使用白背叶根的一些常见方法:1.中药煎汤:将适量的白背叶根切成块状,加入适量水中,煮沸后改为小火煎煮30分钟,然后滤出药汁,可饮用或用于外用。
2.中药浸泡:将白背叶根切成薄片或碎末,放入适量的水中浸泡数小时,然后取出药汁,可饮用或用于外用。
3.中药研粉:将白背叶根晾干后研磨成粉末,按照医师的指导剂量和用法制作颗粒或胶囊剂等剂型。
使用白背叶根时应根据医师的指导进行用量和使用方法,并注意不要超过推荐剂量。
注意事项使用白背叶根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过敏反应:个别人群可能对白背叶根中的某些成分过敏,使用前需进行过敏测试。
白背叶根功效与副作用
白背叶根功效与副作用白背叶根(Radix Hedyotis diffusae),又称金线莲根、老挝莲根等,是常见的中药材之一。
它是常绿草本植物金线莲的根部,具有多种药用功效。
在中医学中,白背叶根被广泛用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方面。
然而,作为一种药材,白背叶根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
白背叶根的功效主要集中在药理学方面。
它含有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糖类、环烯烃、萜类化合物等多种活性物质。
这些物质能够发挥抗菌、抗病毒、抗氧化、抗炎等作用,具有广谱的药理学活性。
以下是一些白背叶根的主要功效:1. 清热解毒:白背叶根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能够改善体内湿热、热毒的症状,对于一些感染性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2. 活血化瘀:白背叶根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淤血物质的排出,对于一些疼痛性疾病如瘀血淤滞、瘀血性疼痛等有一定的疗效。
3. 抗肿瘤:研究表明,白背叶根中的多种成分具有抗肿瘤作用,能够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扩散,对于某些肿瘤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4. 抗氧化:白背叶根中的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对于一些氧化损伤相关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等有一定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
此外,白背叶根还被应用于改善免疫力、清热利尿、消肿止痛等方面,具有较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然而,跟任何药物一样,白背叶根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
白背叶根的副作用主要包括过敏反应、肝肾损害等。
一些人可能对白背叶根中的成分产生过敏反应,包括皮肤瘙痒、红肿、荨麻疹等。
而长期使用或过量使用白背叶根可能会对肝脏和肾脏造成损害,并导致肝肾功能异常。
另外,白背叶根还有一些禁忌。
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年幼的儿童,应慎重使用白背叶根,以免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
另外,白背叶根具有止血功效,因此在出血性疾病或正在进行手术的人群中,不宜使用白背叶根,以免加重出血症状。
在使用白背叶根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适量使用和合理使用。
农村名叫“白背叶”的植物有什么功效和作用?
农村名叫“白背叶”的植物有什么功效和作用?
农村名叫“白背叶”的植物有什么功效和作用?百背叶我们又叫它白鹤草、叶下白、白背木、白背娘、白朴树、白帽顶。
它在我们南方农村很常见,这种植物给我的印象就是砍做柴火烧,比较不容易燃烧,因此在农村很少用它来做柴火使用。
白背叶是一种灌木或小乔木,同时它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草药,它的药用部位主要是根和叶子这两部分。
它的花期在每年的7~9月之间,果期则在每年的8到11月份之间。
白背叶具有柔肝活血,健脾化湿,收敛固脱的功效。
它的根常常用来治疗人们慢性肝炎、肝脾肿大、子宫脱垂、脱肛、白带等疾病,治疗效果显著。
白背叶的叶子具有消炎止血的功效,人们常常用它来治疗中耳炎、跌打扭伤、外伤出血等。
治疗方法为外用,就是通过将新鲜的叶子捣碎、捣烂,并且将捣碎的叶子在敷在受伤部位或者直接用晒干的叶子研磨成粉末在敷在患处即可。
除此以外,白背叶还可以用于治疗皮肤湿痒。
去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可以用白背叶煎水清洗湿痒部位,每天一两次,连续几天效果明显好转。
百背叶主要的药用部位是根和叶子,因此在不了解的情况下最后咨询医生在进行使用。
农村名叫“白背叶”的植物有什么功效和作用?
农村名叫“白背叶”的植物有什么功效和作用?
白背叶,是一种中药的名字,属于大戟科野桐属的植物,一般多分布于云南,湖南,广东等南方地区,白背叶具有很强的药用价值,尤其是白背叶的根,常被用来做药物,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它的功效与作用。
1.清热祛湿
白背叶的根有很好的清热祛湿的功效,对于经常上火的人群来说,食用白背叶的根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喉咙肿痛,扁桃体发炎以及牙痛等病症也可以得到很好的缓解,有很好的清热的作用。
2.活血
白背叶还具有活血的作用,可以用于肠炎,痢疾等病症,而且还可以治疗跌打损伤,在古代的文献《岭南草药志》中就有记载,所以
铁打损伤可以使用白背叶的根。
3.治狗咬伤
白背叶还可以治疗狗咬伤,从被咬的那一天开始,每天服用白背叶,可以缓解被狗咬伤的伤口,根据咬伤的程度自己选择服用的剂量,但还是要结合医嘱。
4.除了上面这些功效之外,白背叶还具有治疗腰伤以及红眼病的作用,虽然这是一种药剂,但是实际使用的时候还是要结合相关医生的建议。
白背叶,根具有柔肝活血,健脾化湿...
白背叶,根具有柔肝活血,健脾化湿...根具有柔肝活血,健脾化湿,收敛固脱之功效,常用于慢性肝炎,肝脾肿大,子宫脱垂,脱肛,白带,妊娠水肿。
叶具有消炎止血之功效,常用于中耳炎,疖肿,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性味味微苦、涩,性平。
归经归肝、脾经。
功效根:柔肝活血,健脾化湿,收敛固脱。
叶:消炎止血。
主治根:用于慢性肝炎,肝脾肿大,子宫脱垂,脱肛,白带,妊娠水肿。
叶:用于中耳炎,疖肿,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根15-30g;叶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或干叶研粉敷患处。
[2]功效作效,清热;解毒;祛湿;止血。
主蜂窝组织炎;化脓性中耳炎;鹅口疮;湿疹;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白背叶,以根及叶入药。
根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叶多鲜用,或夏、秋采集,晒干研粉。
【性味归经】微苦、涩,平。
【功能主治】根:柔肝活血,健脾化湿,收敛固脱。
用于慢性肝炎,肝脾肿大,子宫脱垂,脱肛,白带,妊娠水肿。
叶:消炎止血。
外用治中耳炎,疖肿,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根0.5~1两;叶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或干叶研粉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白背叶的性味】苦、涩、凉。
白背叶的附方附方1:鹅口疮。
方药:白背叶30克。
用法:蒸水,用消毒棉签蘸药水拭抹患处,1日3次,连用2?3天。
附方2:外伤出血。
方药:白背叶适量。
用法:晒干,揉搓成绒状。
取适量贴伤口,略加压,外加绷带固定。
附方3:脱肛、便血。
方药:白背叶根30?60克,猪大肠100克。
用法:水炖烂,喝汤吃肉。
附方4:化脓性中耳炎。
方药:白背叶30克。
用法:将白背叶浓煎去渣,过滤3次,加防腐剂。
先将患耳洗净,拭干后滴入药液3?4滴,每日3次,连用15天。
附方5:扭挫伤。
方药:白背叶根60克,甜酒、白糖适量。
用法:水煎,去渣,加甜酒、白糖,分2次服。
附方6:下肢溃疡。
方药:白背叶适量。
用法:研末,麻油调涂。
白背叶根的功效与作用
白背叶根的功效与作用
白背叶根是一种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
以下是关于白背叶根的一些描述,其中不包含与标题相同的文字。
白背叶根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热毒病症,如热病高热、咽喉肿痛等症状。
其具有较强的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对抗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此外,白背叶根还具有清肺化痰的作用,对于肺部有痰湿壅盛、咳嗽咯痰等症状有缓解效果。
其含有一些对肺部具有保护作用的活性成分,可减轻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
白背叶根还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研究显示其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扩散。
对于某些肿瘤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辅助效果。
此外,白背叶根还具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可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减少感染的机会。
需要注意的是,白背叶根虽然具有这些功效与作用,但使用时仍要谨慎。
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白背叶根的功效与作用
白背叶根的功效与作用白背叶根的功效和作用:用于肝炎肠炎,淋浊,带下,脱肛,子宫下垂,肝脾肿大,跌打扭伤。
白背叶根的相关配伍治痢疾,肠炎:白背叶根、地锦草各34g,焦山楂15g,煎服。
《安徽中草药》治淋浊:①白背叶根12g,七指槟榔根30g。
煎水服。
②白背叶根15g,茯神12g,茯苓9g。
煎水空腹服。
白背叶根的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外用:研末撒,或浸酒搽,或煎水洗。
白背叶根的炮制采集加工炮制方法9~10月采收,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白背叶根的生理特性白背叶,直立灌木或小乔木,高1.5~3m。
小枝、叶柄和花序均被白色或微黄色星状绒毛,单叶互生;叶柄长1~8cm,密被白色星状毛;叶阔卵形,长4.5~23cm,宽3.5~16cm,先端渐尖,基部近截平或短截形或略呈心形,具2腺点,全缘或顶部3浅裂,有稀疏钝齿,上面绿色,被星状柔毛或近无毛,背面灰白色,密被星状绒毛,有细密红棕色腺点;掌状脉3条。
花单性异株;雄花序为不分枝或分枝的穗状花序,顶生,长15~30cm,被黄褐色绒毛;雄花簇生;具短梗或近无梗;萼3~6裂,裂片卵形,不等长,外面被密毛,内面有红色腺点。
镊合状排列;无花瓣;花盘无腺体;雄蕊多数,花丝分离,花药2室;雌穗状花序不分枝,顶生或侧生,略比雄花序短,约15cm,果时圆柱状;雌花单生;无柄;花萼钟状,3~5裂,裂片卵形,长3~4mm,外被星状绒毛;无花瓣;子房有软刺,刺上密生星状柔毛,3~4室,花柱3,短,基部连合,被皮刺及稠密星状毛。
果序圆柱形,长2.5~15cm以上,直径2~3cm;蒴果近球形,密被羽状软刺和灰白色或淡黄色星状绒毛,软刺长2~6mm,种子近球形,黑色,光亮。
花期4~7月,果期8~11月。
白背叶根的生长环境生于山坡路旁灌丛中或林缘,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广西、广东、海南、贵州、云南等地。
白背叶根的相关论述1.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舒肝活血,清热去湿。
【周末靓汤】白背叶根猪骨汤
【周末靓汤】白背叶根猪骨汤
材料
白背根叶 60克
猪骨 500克
生姜 3片
又是春日的湿雾雨水天了,这些日子里人们特别容易疲倦,各种传染病的细菌亦容易滋生传播。
因而特别要注意进饮舒肝利湿、健脾解郁的汤水。
中药白背叶根煲猪骨是在这方面有一定疗效的汤品。
白背叶根性平,味甘、微苦,具有清热、利湿、固脱、清瘀的功效。
中医各家都认为它能治肠炎、肝炎、脾肿、赤眼、脱肛、疝气、淋浊、白带、喉蛾等。
以它煲猪骨,其汤虽略带中药气味,但能舒肝解郁、健脾利水,十分适合于时下气候进饮。
做法
1.白背叶根洗净,稍浸泡;
2.猪骨洗净,斩为段状,并用刀背敲裂;
3.然后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水量);
4.大火煲到水滚后,去除泡沫,改慢火,约煲2个小时后,调味
即可饮用。
最新关于“白背叶”解析
功能
根:柔肝活血,健脾化湿,收敛固脱。叶:消炎止血。
主治
根:用于慢性肝炎,肝脾肿大,子宫脱垂,脱肛,白带,妊娠水 肿。叶:用于中耳炎,疖肿,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根15-30g;叶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或干叶研粉敷患处。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高1-3(-4)米;小枝、叶柄和花序均密被淡黄色星状柔毛和散生橙黄色颗粒 状腺体。叶互生,卵形或阔卵形,稀心形,长和宽均6-16(-25)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基 部截平或稍心形,边缘具疏齿,上面干后黄绿色或暗绿色,无毛或被疏毛,下面被灰白色 星状绒毛,散生橙黄色颗粒状腺体;基出脉5条,最下一对常不明显,侧脉6-7对;基部近 叶柄处有褐色斑状腺体2个;叶柄长5-15厘米。花雌雄异株,雄花序为开展的圆锥花序或 穗状,长15-30厘米,苞片卵形,长约1.5毫米,雄花多朵簇生于苞腋;雄花:花梗长12.5毫米;花蕾卵形或球形,长约2.5毫米,花萼裂片4,卵形或卵状三角形,长约3毫米, 外面密生淡黄色星状毛,内面散生颗粒状腺体;雄蕊50-75枚,长约3毫米;雌花序穗状, 长15-30厘米,稀有分枝,花序梗长5-15厘米,苞片近三角形,长约2毫米;雌花:花梗极 短;花萼裂片3-5枚,卵形或近三角形,长2.5-3毫米,外面密生灰白色星状毛和颗粒状腺 体;花柱3-4枚,长约3毫米,基部合生,柱头密生羽毛状突起。蒴果近球形,密生被灰白 色星状毛的软刺,软刺线形,黄褐色或浅黄色,长5-10毫米;种子近球形,直径约3.5毫 米 , 褐 色 或 黑 色 , 具 皱 纹 。 花 期 6 - 9 月 , 果 期 8 - 11 月 。
药材性状
叶:本品皱缩,边缘多内卷,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圆卵形,长7-14cm,宽4-14cm,上表面 绿色或黄绿色,下表面灰白色或白色,顶端渐尖,基部略呈心形或近平截,具2腺点,全 缘或顶部微3裂,有钝齿,上表面无毛,下表面被星状毛;基出脉3条,叶脉于下表面隆起。 叶基具2斑状腺体。叶柄长5-15cm,质脆。气微香,味微苦、辛。
白背叶(峨嵋山胡椒)的功效与作用
白背叶(峨嵋山胡椒)的功效与作用
白背叶(峨嵋山胡椒)是中药中常见的一种,具有很多不同的功效,可以对人体的一些疾病进行调理,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具体的功效有哪些吧。
【别名】
三条筋、三根筋、香叶、糯叶(《贵州草药》),湄潭台乌(《贵州药植目录》)。
【来源】
为樟科植物★峨嵋山胡椒的★根和★叶。
全年可采。
【原形态】
乔木或灌木。
小枝灰褐色,表面有纵沟纹。
叶互生,叶片椭圆形或阔椭圆形,革质,长9~13厘米,宽3.5~5.5厘米,全缘,
基出脉3条,上面绿色,光滑,下面银白色,有细毛;叶柄长1厘米左右。
花小,黄色,腋生,花被片6。
浆果,近球形。
【生境分布】
生于山间灌木林中。
分布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性味】
《贵州草药》:"辛,温。
"
【功能主治】
①《贵州草药》:"止血,生肌,排石。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外用:捣敷。
【附方】
①治小儿尿结石:白背叶根适量,煎水服。
(《贵州草药》)
【摘录】
《*辞典》
通过以上介绍,让我们能了解白背叶(峨嵋山胡椒)的相关知识,如果我们能发挥白背叶(峨嵋山胡椒)的功效,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身体疾病,因此很多人都将它视为自己保健身体的选择。
白背叶根的功效与作用
白背叶根的功效与作用白背叶别称白鹤草、叶下白、白背木等,为大戟科野桐属植物白背叶的根,入药具有清热、祛湿、收涩、活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肝炎、肠炎、淋浊、带下、脱肛、子宫下垂、肝脾肿大、跌打扭伤等症,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白背叶根的功效与作用吧!白背叶根的药用功效【性味】味微苦、涩,性平。
【归经】肝、脾经。
【功效】清热、祛湿、收涩、活血,主治肝炎肠炎、淋浊、带下、脱肛、子宫下垂、肝脾肿大、跌打扭伤。
白背叶根的相关论述1、《常用中草药手册》:舒肝活血,清热去湿。
主治慢性肝炎,脾脏肿大,肠炎腹泻,脱肛,子宫下垂。
2、《广西中草药》:散瘀消肿,止血止痛。
主治白带,淋浊,疝气,产后风瘫,刀伤出血,疮疖。
3、《全国中草药汇编》:柔肝活血,健脾化湿。
主治肝脾肿大,妊娠水肿。
白背叶根的药用选方1、治淋浊:白背叶根五钱,茯神四钱,茯苓三钱。
煎水空腹服。
2、治子宫下垂:白背叶根十二两,米醋二斤,煎至半斤,夜间置于露天打露一宵,翌晨一次顿服,连服三剂,并卧床休息一星期,愈后炖黄头龟连服数天。
3、治眼雾,赤眼红热,怕光流泪:鲜野桐根一至二两(洗净,切碎),猪肝二至四两。
水适量炖服。
4、治双单喉蛾:白背叶根,蜂糖浸透,去渣,取汁液内服。
5、治中耳流脓:白背叶根研末,酒适量,浸出浓液滴耳内,并外搽。
6、治腰骨闪伤:鲜野桐根一两,洗净切碎,水、酒各半和猪赤肉二至四两炖服。
7、治慢性肝炎,脾脏肿大,肠炎腹胃,脱肛,子宫下垂:白背叶干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
8、治白带,淋浊、疝气,产后风瘫:白背叶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
9、治瘰疬:白背叶干根二两,猪瘦肉适量,水煎轧。
10、治疯狗咬伤:白背叶鲜根二至三两,水煎服。
从被咬日起,每日一剂,连服七日,以后每隔七日服一剂。
如病发则连服数剂。
中药白背叶民间的良药
中药白背叶民间的良药
白背叶又叫白鹤草、叶下白、白背木、白背娘、白朴树、白帽顶等,是一种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广西、湖南、江西、福建、广东和海南等地的常见中药材。
它的根根,也可称为白膜根、白朴根、野桐根等,
因为白背叶根有用处比较广,但是它有内服和外用之分,外用只要是捣烂敷在患处就行,还是比较简单的,所以如果要用,在不懂的情况下一定要问医生。
白背叶单叶互生,具长柄;叶片圆卵形,长7-12cm,宽5-14cm,先端渐尖,基部近截形或短截形,具2腺点,全缘或不规则3浅裂,上面近无毛,下面灰白色,密被星状毛,有细密棕色腺点。
气微,味苦、涩
白背叶平、苦、涩、凉、有清热解毒、消炎、止血、止痛、柔肝活血、健脾化湿的功用。
主治,根:用于慢性肝炎,肝脾肿大,白带、子宫脱垂。
扁桃体炎、产后关节痛、脱肛、便血、鹅口疮、妊娠水肿、胃痛、关节炎、腮腺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等。
白背桐根的功效与作用
白背桐根的功效与作用白背桐根,学名为Gossypium hirsutum L.,属于锦葵科棉属植物,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
它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特别是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热带地区。
它的根部有着多种功效与作用,对人体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抗菌作用白背桐根中含有丰富的抗菌活性物质,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研究发现,白背桐根提取物对多种细菌和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包括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
这些抗菌物质对于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抗炎作用白背桐根中富含多种抗炎物质,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研究表明,白背桐根提取物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减轻炎症病变。
这些抗炎物质通过调节炎症因子和免疫细胞的活性,抑制细胞因子的生成和释放,从而达到抗炎的效果。
三、抗氧化作用白背桐根中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
氧自由基是导致多种疾病和老化的主要原因,而抗氧化物质能够清除这些自由基,起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研究发现,白背桐根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可以保护人体细胞免受自由基的伤害。
四、抗肿瘤作用白背桐根中含有多种抗肿瘤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
研究发现,白背桐根提取物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包括肺癌、乳腺癌、结肠癌等。
这些抗肿瘤物质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抗肿瘤的效果。
五、降血脂作用白背桐根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减少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起到降血脂的作用。
研究发现,白背桐根提取物能够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从而改善血脂紊乱状态。
六、保肝作用白背桐根中的有效成分具有良好的保肝作用。
研究表明,白背桐根提取物能够减轻肝脏损伤,促进肝细胞的修复,提高肝功能,保护肝脏免受损害。
这些保肝物质能够清除肝脏中的有害物质,修复和再生受损的肝细胞,起到保护和改善肝脏健康的作用。
七、降血压作用白背桐根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降低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从而起到降血压的作用。
中药学_白背叶根_药材详解课件模板
⑩治疯狗咬伤:白背叶鲜根二至三两,水 煎服。从被咬日起,每日一剂,连服七日, 以后每隔七日服一剂。如病发则连服数剂。 (江西《草药手册》)。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白背叶根
临床应用:
治疗慢性肝炎:本品具有舒肝解郁,活血 祛瘀之效。治疗慢性肝炎,对降低转氨酶 和缩小肝脾有一定作用。一般用量为 0.5~1两,伴有水肿者用2~3两,每日煎 服1剂。
原始形态: 植物形态详"白背叶"条。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白背叶根
性味: 《岭南草药志》::白背叶根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固脱,消瘀。治肠炎,脱肛, 淋浊,疝气,肝炎,脾肿,子宫下垂,产 后风瘫,白带,赤眼,喉蛾,耳内流脓。
①《岭南草药志》:"收涩固脱。"
②《广西药植名录》:"祛风湿,治刀伤。 "。
谢谢!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白背叶根
应用举例:
①治淋浊:白背叶根五钱,茯神四钱,茯 苓三钱。煎水空腹服。(《岭南草药志》)
②治子宫下垂:白背叶根十二两,米醋二 斤,煎至半斤,夜间置于露天打露一宵, 翌晨一次顿服,连服三剂,并卧床休息一 星期,愈后炖黄头龟连服数天。(《岭南 草药志》)
③治眼雾,赤眼红热,怕光流泪:鲜野桐 根一至二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白背叶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浸汁滴耳。
中医药用价值详解:白背叶根
相关疾病症状:
白带、肠炎、赤眼、带下、刀伤、跌打、 跌打扭伤、风、风湿、肝脾肿大、肝炎、 固脱、喉蛾、淋浊、利湿、扭伤、清热、 祛风、祛风湿、祛湿、疝气、收涩、脱肛、 消瘀、治肠炎、子宫下垂。
应用举例: 二至四两炖服。(《闽南民间草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背叶根的功效与作用
白背叶根为大戟科植物白背叶的根,根茎稍粗大,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具细纵裂纹,刮去栓皮呈棕红色。
根呈长圆锥形,弯曲,有小分支,木质部细密,花纹不明显。
白背叶根味微苦、涩,性平,归肝、脾经,具有治疗淋浊、保护眼睛、舒筋活血等功效。
1、治疗淋浊:白背叶根入药以后能清热利湿,可与茯神、茯苓合用。
2、保护眼睛:白背叶根对眼睛也有明显保护作用,特别是人们出现刺眼、流泪、怕光以及眼睛红肿时,都能用白背叶根来治疗。
3、舒筋活血:白背叶根还能舒筋活血,它对腰痛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治疗的时候需要取新鲜的白背叶根和瘦肉,一起入锅,加水和酒各一半,炖熟以后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