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日本明治维新
课件8:第3课 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普及率
1871年日本使节团赴欧美进行了为期 1年10个月的考察。
在日本,一万元日 币上的头像是教育 家福泽渝吉,五千 元的头像是教育家 新渡户稻造。
明治时期教学情景 明治时期日本课堂
明治政府成立伊始,确定了“国民皆学”的方针, 提出“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的目标。在 国家财力紧张的情况下,短短数年内兴办了26000 所小学校。 建立起小学、中学、大学三级学校体 制,大批人员出国留学,招聘大批外籍教师来日任 教。1889年,外籍专家大部分被解聘,日本基本实 现了科技人才的自立。
2.“四民平等” 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
作用
一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形成统一 的国内市场。需要注意的是在废藩过程中,对各藩大 名,明治政府采取了优抚政策,减少了改革的阻力。
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纺纱厂
日本早期的铁路
1869年,日本建造 的第一艘轮船“孝 明丸”(一般称为 “横滨丸”)从筑 地驶往横滨 。
1872年,三井银行的前身,三井兑换店成立
二、发展新经济
第一阶段(农业):
措施
具体内容
币制改革
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国唯一的货币。
土地改革 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地税改革 兹为改正地税,原有之田地贡纳办法,一律作废;并规定
于地契调查完毕后,按土地价格征取其百分之三,作为地
公历取代了农历,元旦取代了春节;天皇带头吃起了牛肉,官员们穿上了燕尾服; 理发馆的生意开始忙碌起来,男人们剪掉发髻,修剪成西式短发。……日本人又在 东 京 的 银 座 建 起 了 西 化 一 条 街 。 …… 仿 照 欧 美 街 市 , 盖 起 两 层 楼 的 洋 式 砖 瓦 房,……夜幕降临时煤气灯就会点燃。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日本明治维新》优质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日本明治维新》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是九年级历史下册的一节课,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教材通过详细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原因、发展以及对中国和世界的启示。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明治维新作为一个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涉及到许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可能对此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阐述明治维新的各个方面。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的推动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明治维新对日本及世界的意义。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的推动作用,以及明治维新对世界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直观展示明治维新的各个方面。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明治维新的原因。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明治维新的过程。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阐述明治维新的意义。
5.案例分析:分析明治维新对世界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明治维新的全球意义。
6.总结拓展:让学生谈谈对明治维新的认识,提出值得思考的问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明治维新的关键信息。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背景:黑船压力、国内矛盾过程:、经济、文化改革影响:日本现代化、亚洲觉醒、世界格局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
第3课日本明治维新PPT课件

课堂小结
幕府统治的危机
1.19世纪中期,幕府的封建统治阻碍 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日本社会内部矛盾尖锐,幕府政治 出现危机
3.日本国门被打开,幕府统治危机更 加严重
武装倒幕
1.日本社会经济状况恶化,人民反侵 略、反幕府斗争风起云涌
2.中下级武士、商人、资本家和新兴 地主组成改革力量,准备武装倒幕
• ②明治维新的一系列措施得到落实,而戊戍变法的法令几乎没有推行。
第16页/共19页
学习测评
1. 明治维新最重要的意义是使日本( B)。
A.彻底铲除了封建制度 B.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摆脱了殖民统治
D.实现了工业化
第17页/共19页
学习测评
2.阅读下面的材料: ……由于日本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大规模吸收中国文化,以
第1页/共19页
幕府统治的危机
第2页/共19页
德川家康画像 德川家康(1542—1616),日本德川幕府的创建者;1600年掌握全国大权; 1603年任“征夷”大将军,开幕府于江户(今东京)。
第3页/共19页
日本幕府时期的骑马武士
第4页/共19页
美国海军在横滨登陆(1853年)
第5页/共19页
①吸收;
②日本的“社会变革”指的是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的转 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军事等方面。
第18页/共19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9页/共19页
美国签约代表团在日本上岸(1854年)第6页/共19页 Nhomakorabea返回
武装倒幕
第7页/共19页
鸟羽伏见之役
第8页/共19页
返回
明治维新
第9页/共19页
高中历史 第3课 明治维新

第3课明治维新[目标导航] 1.概述明治政府建立新体制的主要措施。
(重点)2.分析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
(重点)3.归纳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重点)4.探讨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难点)一、废除旧体制1.改革政治体制,加强中央集权(1)内容①取消幕府的封建领地,逐步收回各藩领地和人民的统治权。
②1871年,政府宣布“废藩置县”,各县由中央政府派官员直接进行管理。
③原各藩大名迁居东京。
(2)作用:开始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2.废除封建等级制度(1)内容①确立皇族、华族、士族和平民四种身份。
②宣布“四民平等”,废除武士佩刀的特权。
③以公债补偿形式逐步收回华族和士族的俸禄和禄米。
(2)作用:建立起了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的社会体制。
思维点拨1.日本“废藩置县”,使封建割据问题被彻底打破,加强了中央集权。
2.日本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对封建国家进行改造,废除旧体制,确立新体制。
实质是生产关系的调整。
二、发展新经济1.币制改革:1871年,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国唯一的货币。
2.土地改革(1)措施: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2)影响:土地所有者经营农业的积极性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3.地税改革:一律按地价的3%向土地所有人征收土地税,并以货币支付。
4.殖产兴业(1)措施①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和人才,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企效仿。
②加紧建设近代交通通信事业,为工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③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大部分国营企业被无偿或以优惠的价格转让给资本家经营。
(2)影响:在日本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建立了许多资本主义企业,政府扶持的大资本家控制了日本大部分近代工业。
轻巧识记殖产兴业的三个阶段三、倡导“文明开化”1.含义:政府大力倡导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即所谓“文明开化”。
2.措施(1)派遣学生到欧美国家留学,翻译西方著作。
(2)按照欧美国家模式,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第3课 明治维新的影响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方法】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要四看:
⑴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或趋势;
⑵看当时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⑶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正确; ⑷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此外,世界近现代史上的改革还要看国际环境 等因素的影响。
历史潮流 19C中,日本资义有了相当发展 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派力量 力量对比 强大,推翻了幕府统治 政策措施 倒幕派建立新政权后,大刀阔斧地实 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可能性 武装倒幕,明治政府成立(1868)(政治前提) 直接目的: 摆脱外来压迫,发展资本主义 目的 直接目的: 富国强兵,实现民族振兴,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 政治上: 废除旧体制,加强中央集权(表现)。 内容 经济上: 发展新经济。 文教上: 倡导“文明开化”。 军事上: 建立新军队。 性质 一场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评价
对外关系:明治维新使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并逐渐获 得了国家主权的独立与完整。
视觉:日本近代化道路独特性
(在英、俄等国家比较中的独特性)
• 后发优势:用50年走完了西方200年的路程。 • 全面改革: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 • 政府主导:岩仓使团,扶植工业,政府示范。 • 教育强国;发展义务教育,提高国民素质。 (到1910年的时候,日本 95%以上的男子,90% 以上的女子都
⑤原料:通过对外战争从中国和朝鲜掠夺。
1、原因: (1)英国工业革命是本国生产力的自然发展。 (2)日本发展工业的进程是在外侵,变革图强的结果 2、时间: 日本发展工业之际,英国等国已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 为了赶上发达国家,日本在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同时, 吸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进成果。 3、内容: (1)日本政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创办工厂,建设交通 通讯事业。 (2)英国工业革命主要技术都是自己研发的。 4、特点: (1)日本政府对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大力扶持和保护,而 英国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2)日本利用政府力量拓展海外市场,而英国主要利用殖 民公司的力量开拓海外殖民地。
原创3:第3课 明治维新

至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 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得到明治政府鼎立扶持 是那些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大资本家如三井、三菱集团等, 奠定了他们后来发展为“财阀”的基础。随着规模的扩 大,财富的增加,这些大资本家控制了日本大部分近代 工业,这构成了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特征。
第三,政府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同时积极发展国内 市场。
二、发展新经济
明治维新的根本目的是富国强兵,而富国强兵的 关键又在于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建立资本主义 新经济。同时也为了解决政府面临的财政困难,明治 政府开始进行经济改革,初期主要精力集中在土地改 革上。
明 治 政 府 颁 发 的 地 契
日 本 第 一 列 火 车 机 车
明 治 时 期 大 阪 纺 织 厂
三、倡导文明开化
明治政府在推广“殖产兴业”政策时特别注意从西 方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以提高日本的生产力水平。但 只引进先进技术设备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会和掌握这些 技术,因此明治政府大力倡导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 即所谓“文明开化”。
“文明开化”政策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让更多日本国民 了解西方文明。
近代日本海军
课堂小结
废藩置县
明 治
废除旧体制 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 权,宣布“四民平等”
维 新
土地改革 发展新经济
“殖产兴业”政策
派遣留学生,翻译西方著作,让
倡导‘文明 日本国民了解西方文明。
开化’
进行教育改革,建立近代教育体
建立新军队
制。 在生活习俗方面,推行西化。
课堂练习
1.“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 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 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 D)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C.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D.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第3课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精品PPT课件

①资本:
②市场: 国内市场——通过“废藩置县”彻底打破封建
割据,为统一国内市场的形成创造条件,然后又通 过“地税改革”推动农村的商品经济的发展来扩大 国内市场。
国际市场——通过对外战争掠夺周边国家特别 是中国、朝鲜来掠夺市场。 ③自由劳动力:通过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 民平等”,平民获得更多自由;
第三课 明治维新
根本原因:
旧的封建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叶长庚 yechanggeng1218@
《五条誓文》
•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 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 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 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 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1)改革币制: (2)改革土地制度:
(3)地税改革:
依据:土地价格
标准:3%
材(对料按象土:兹地土为收地改成所正征有地收者税实,物原税有)之一征田律收地作的贡废形纳;式办并:法规货,定币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地契调查完毕后,按土地价格征取其百分之三,
作作用为:地①税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本原②始增积加累—政的—府重明财要治政来政收源府入)1(8成73为年明颁治布政的府条初例期资
结合历史上各国工业化的过程,指出工业化需要哪些 必要条件?结合明治维新的史实说明这些条件在日本是 怎样解决的?
资本、市场、自由劳动力、技术、原料等
①资本:
国内—— a.国家资本(国家通过地税改革来增加政府的财
政收入,以解决资本的原始积累问题) b.私人资本(国家通过公债补偿的形式,逐步
收回华族和士族的俸禄和禄米,也为其提供了投资工 业的资金;许多财力雄厚的大商人、大地主的投资)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3课《明治维新》优质课件

(2)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取 消了等级身份制和武士阶层特权。
(3)通过公债补偿的形式逐步收回华族和士族的俸 禄和禄米。
特点——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出发点, 对封建国家进行改造,废除旧体制,确立新体 制
♣ 课后讨论
比较俄国1861年改革与明治维新有何异同? 试从 背景、目的、内容、影响等方面讨论分 析。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为国家工业化提供有力保障;
4.殖产兴业(核心)
A、政府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设备和人才,建立“样 板”企业,以供私人企业效仿; B、发展近代交通通信事业,为工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C、政府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得到扶持的大 资本家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建立许多资本主义企业。
为日本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日本掀起了工业 革命的热潮,仅用30年时间,建立起完整工业 体系,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2)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给亚 洲邻国带来了重大灾难。
28
1、思考日本明治维新有哪些特点?
(1)从改革领域看,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 想文化和生活习俗等领域,比较全面。 (2)从改革方式看,推行了全面西化的政策。 (3)从西化的具体方式上看,不仅仅是简单引进 西方先进技术,而是注重加以更新改造。 (4)从措施的推进方式看,充分运用国家政权的 力量,或强制推行,或示范引导。 (5)从改革内容的特点看,在大力推行西化的同 时,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 (2)据材料二,说明日本明治政府学习西方的目的。
增强日本民族力量,对外侵略扩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明治维新的措施,试从政治、经 济、文化方面说明“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 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中的“日本明治维新”一节。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内容、影响及其对日本历史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内容、影响,掌握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 通过明治维新的学习,启发学生对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思考,增强民族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过程及其影响。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历史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历史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一张图片,引发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新课(1)背景:介绍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如黑船来航、尊王攘夷运动等。
(2)过程:讲述明治维新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8年明治维新开始,实施“废藩置县”;18711873年,进行大规模的改革;1873年后,明治政府进行调整,推进工业化。
(3)内容:讲解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
(4)影响:分析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的影响,如实现现代化、摆脱民族危机等。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明治维新的问题,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明治维新的背景2. 明治维新的过程3. 明治维新的内容4. 明治维新的影响5. 明治维新的历史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
(2)列举明治维新的主要改革措施。
(3)分析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的影响。
2. 答案:(1)黑船来航、尊王攘夷运动等。
(2)废藩置县、兵制改革、教育改革、经济改革等。
(3)实现现代化、摆脱民族危机、推动国家发展等。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第3课《明治维新》优秀课件(26张)(共26张PPT)

“脱亚入欧”
“如果想使日本文明进步,就必须 以欧洲文明为目标,确定它为一切 议论的标准,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事 物的利害得失”。
——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
鹿鸣馆
四、军事上:建立新军队
1、措施: ①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 ②购买武器,建军工企业,改进军事装备 ③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指挥人才 2、特点:
一、政治上:废除旧体制
1、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 2、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四民平等
①确立四种身份;
皇族
四民平等
华族 士族 平
民
一、政治上:废除旧体制
1、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 2、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四民平等
①确立四种身份; ②宣布“四民平等”,废除武士特权;
平民有了更多的自由
废除武士特权
历史小常识
接受武士道教育;军队只向天皇负责 3、影响: 增强国防力量,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 立; 带有浓厚军国主义色彩,很快走上对外扩张 道路。
本课小结:
废除旧体制---中央集权国家建立 发展新经济---政府扶植资本主义发展 “文明开化”---全面西化再更新改造 建立新军队---武士道精神下的新军队
有,允许土地买卖。 作用:提高土地所有者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 3、地税改革 措施:一律按地价3%征收土地税,以货币形式支 付 作用:a 推动了农村商品经济发展
b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 为国家工业化政策提供有力保障
殖产兴业——
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
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 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并且以国营军 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样板, 大力扶持日本资本主义的成长。
19世纪中期的日本在怎样的背 景下开始明治维新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第3课 日本明治维新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八单元第3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选修1第8单元第 3课《日本明治维新》教学设计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联合中学廖慧贞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明治维新的内容、特点、影响。
分析理解日本发展资本主义工业与英国、美国的不同,认识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作用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认识日本军事改革对世界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历史比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符合时代潮流的改革对实现富国强兵具有深远影响;对待外来文化需要正确的认识。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及特点。
课型:新授课教法:研讨法教具:多媒体投影仪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学生总结回答第一第二课介绍的明治维新背景2、教师指出:本课将重点介绍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并透视维新运动的意义。
3、学生阅读P114的导言,问:《五条誓文》你能看出哪些信息?【讲授新课】一、明治维新的含义:教师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解释。
【思维启迪】1: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但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
问题: (1)你认为其中哪一种观点更合理?为什么?(2)请说明另外两种观点的可以理解之处。
“改革”说:“明治维新”由天皇主持,自上而下完成。
日本由此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革命”说:“明治维新”是在武装倒幕前提下进行的,它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
“中兴”说:维新前,日本遭外来侵略,天皇被幕府架空。
维新后,天皇重掌朝政,促进了经济发展,维护了民族独立。
二、明治维新的目的:实现民族振兴、摆脱外来压迫、发展资本主义,最终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
三、明治维新的内容:(一)政治上:废除旧体制——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对封建国家进行改造,废除旧体制,确立新体制!1、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2)作用:①废除森严的封建等级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为资本主义发展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②平民自由择业和迁徙,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大量自由劳动力;③华族和士族利用巨额公债投资于新兴工业,成为资本家;实质是利用国家力量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金总之,通过以上措施,使日本建立起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的社会体制。
第3课日本明治维新

1
15
影响:(2)扭转了日本民族的历史命运;
1
16
明 治 维 新内容
内容
影响
政治上
逐步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加强 中央集权,宣布“废藩置县”
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 权,取消对下层人民的一些限制。
积极:
(1)改变了日本 封建落后的面貌;
经济上 军事上
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统 一征收地税,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治 维 新内容
政治上
经济上
军事上
科技教育 上 文化和社 会生活上
内容
逐步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加强 中央集权,宣布“废藩置县”
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 权,取消对下层人民的一些限制。
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统 一征收地税,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废除重重关卡和行会制度,加速资 本原始积累,兴办资本主义工商业;
——伊藤博文
剪发
银座景象
废
藩
置
县 三府七十二县
京 都
东 京
加 强
大
中
阪
央
集
权
发展资本主义 初步实现代化
机器纺织厂
铁路投入使用
轮船“孝明丸”
殖产兴业: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 杆,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移植西方的样板企业,大 力扶持日本资本主义的成长。
在政府大力推动下,日本经济迅 速发展,在当时世界上也很罕见。
文化和社 会生活上
性用 和西落质方后:先习是进俗文,一化提次改倡造欧自日美上本生而的活封方下建式的文。化资产阶级改革。
政治 经济
废藩置县;
允许土地买卖,发展资本主义 工商业
第3课日本明治维新ppt

时间 1868-1873 1851-1873 1861-1873 1861-1873
年平均增长速度 32.2% 3.3% 5% 3.8%
在政府大力推动下,日本经济 迅速发展,在当时世界上也很罕见
1872 年的东京街头
比较
1905 年日本的有轨电车
早在 1876 年,刚刚走上资本 主义道路的日本,就以武力强迫朝 鲜签定《江华条约》…… 1894 年, 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加紧控制 朝鲜…… 1910 年,正式吞并朝鲜。
想一想:
明治维新为什么成功, 戊戌变法为什么失败?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背景 领导 者 参加 者 内容 时间 国际 环境
幕府统治危机,民族危 清政府腐败,对内镇压,对 机严重 外妥协,民族危机严重 具有革新精神的中下 资产阶级倾向的知识分子, 级武士 士大夫 强藩、农民、市民、 维新派、没有实权的皇帝 商人、手工业者; 政治、经济、文化教 颁布措施,但没有实施 育等措施 19世纪60年代 19世纪90年代 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国 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际环境有利 国际环境不利
《日美亲善条约》
日本明治维新
一、背景:
(1)幕府统治的危机(内忧)
(2)民族危机严重(外患)
(3)1868年幕府统治被 推翻
根本原因:封建幕府的专制统治阻碍了 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内患) 外因:1853年起,美国的入侵,激化了 社会矛盾(外忧) 前提条件:日本武士阶层倒幕运动, 推翻幕府统治 目的:为了富国强兵,发展资本主义
请根据三则材料并结合课文谈谈改革 使日本社会产生了哪些深刻变化,如 何评价?
如何评价日本明治维新
(进步性、局限性)
进步性:
1、使日本走上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2、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 局限性: 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第3课日本明治维新

幕府统治的危机 武装倒幕 明治维新 课堂小结
富顺县中石镇九年制学校——葛炎
导入
日本反幕府斗争与明治维新
19世纪50年代,当中国在西方列强的炮 舰政策下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的时候,与中 国一衣带水的日本也面临丧失民族独立的 危险。然而日本却通过社会改革,摆脱了 不平等条约的束缚,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 发展成为当时亚洲唯一民族独立的强国。 日本历史上曾借助两次成功的改革,实现 了日本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古代日本通过 大化改新,向中国学习,完成了从奴隶社 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近代日本又借助明 治维新,向西方学习,由封建社会走上了 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大久保利通
1830.8.10~1878.5.14 生于萨摩藩(今鹿儿岛县)
武士、政治家
木户孝允
原名桂小五郎 1833.6.26~1877.5.26 生于长州藩(今山口县)萩城
称为逃命小五郎
提倡学习欧美资本主 义
日本明治天皇宣布《五条誓文》
1.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2.上下一心,盛行经纶; 3.官武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4.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5.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美国签约代表团在日本上岸(1854年)
1854年,培里第二次率舰队来日本相逼。3月31日,幕府与美国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日美亲善条约》,同意向美国开放长崎等地,并给予片面的最惠国待遇。俄、英、法等国 也沿例炮制。1855年7月29日,又签下《日美友好通商条约》。
武装倒幕
德川庆喜
1837.10.28~1913.11.22
在江户幕府时期,将军是实际上权力最 大的人。征夷大将军的石高(日本幕府时代 用以表示土地生产力的一种制度,又称石高 制,举凡税贡、劳务、军役等对政府的义务 皆依据石高的多寡来课征。)在江户初年大 致占有七百万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课日本明治维新
第一部分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阅读,说出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影响、性质;
2.通过对明治维新的评价,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事件。
:
1、知识与能力:知道西方列强的入侵;倒幕运动;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
2、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戊.戌变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幕府统治的危机和武装倒幕运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
到日本明治维新发生的历史必然性。
重点: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正确理解和评价明治维新。
,第二部分内容:课程学习
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
1.国内背景: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之下,天皇是名义上的君主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
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日本与外界隔绝,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根本原因:幕府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国际背景:美国用大炮打开日本国门,导致了民族矛盾,加剧了幕府统治危机。
二、倒幕运动
日本的社会危机:开港通商后,日本经济受到很大冲击,许多手工工场破产。
当时,日本的黄金价格低于世界市场的黄金价格,外国人用白银套购黄金,造成日本大量黄金外流,引起市场混乱,物价飞涨。
农民、城市贫民和下级武上的处境不断恶化。
2.倒幕派的组成:中下级武士、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
3.倒幕运动开始:面对民族和社会危机,德川幕府束手无策,一部分中下级武士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倒幕运动。
4.明治维新的前提:倒幕运动成功
1868年1月,倒幕派发动“王政复古”政变,强令幕府将军“辞官纳地”,幕府统治结束,睦仁天皇亲政,改年号为“明治”。
1869年,迁都东京。
三、明治维新
1.从1868年起,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
2、明治维新——内容
政治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
军事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忠君、服从、不怕死“武士道”精神
经济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的口号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3、明治维新——意义
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但是,日本的改革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它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第三部分内容:本课小结
根本原因: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前提条件:幕府统治被推翻,明治政府成立
时间:1868年
人物:明治天皇
内容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企业,允许土地买卖。
社会生活:“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军事:实行征兵制,建立近代化军队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第四部分内容:课后活动
1、制作《中日近代历史大事对照年表》,写出在以下年代中国和日本发生的大事。
2、中国19世纪末也进行了一场类似的改革——戊戌变法,你能列举出他与日本明治维新之间的异同吗?
3、比较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意义?
第三课日本明治维新典型练习夯实基础典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日本明治维新前,掌握国家实权的是()A.天皇B.幕府C.大名D.武士
2、日本明治维新前,与下列哪个国家的处境相似()A.印度B.中国C.美国D.英国
3、明治维新时日本的社会状况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实权掌握在德川幕府手中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没有产生C.新兴资产阶级和下级武士要求改变日本现状D.农民和市民不断起义
4、鸦片战争,英国打开了侵略中国的大门,首先打开日本侵略大门的是()A.英国B.法国C.中国D.美国
5、1860年至1867年间,日本社会阶级矛盾尖锐,主要表现在()A.外国商品涌入日本市场B.发生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80多起C.西方列强的入侵D.改革力量进行倒幕运动
6、面对内忧外患,强烈要求改变日本现状的力量中不包括()A.中下级武士B.新兴资产阶级C.德川幕府D.新兴地主
7、明治天皇继位的时间是在A.1853年B.1867年C.1868年D.1869年
8、倒幕派与幕府进行激战的地点有()①东京②江户③鸟羽④伏见A.①②B.②③C.③
④D.②④
9、德川幕府在日本统治被推翻是在()A.1853年B.1867年C.1868年D.1869年
10、现在日本的首都是东京,此地原名是()A.鸟羽B.伏见C.江户D.平城京
11、领导明治维新的代表人物中不包括()A.西乡隆盛B.大久保利通C.木户孝允D.德川庆喜
12、明治政府进行改革,提出的口号中不包括()A.富国强兵B.殖产兴业C.自强求富D.文明开化
13、日本提倡欧美生活方式,穿西服,吃西餐的这些生活习俗的改变是在()A.大化改新后B.进行农奴制改革后C.明治维新后D.西方殖民者入侵后
14、在明治维新中,明治天皇发布的文件有()①定国是诏②五条誓文③维新政体书④《宅地法》A.①③B.①②C.②③D.②④
15、日本成为近代亚洲惟一没有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而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是因为成功实施了()A.大化改新B.1861年改革 C.戊戌变法D.明治维新能力提高典型题易错题
16、日本明治维新的最根本目的是()A.社会生活的西方化B.殖产兴业,在经济上赶上西方C.实行西方式的民主政治D.富国强兵,避免重蹈中国的覆辙
17、明治维新中最有远见的改革措施是()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B.大力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C.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D.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建设人才
18、关于明治维新的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成为资本主义国家B.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C.明治维新的经验对亚洲各国具有借鉴意义D.改革不彻底,封建割据势力依然很强大
19、下列四国中,哪一个国家与其他三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不同()
A.英国B.法国 c.美国 D.日本
二、列举题
1、制作《中日近代历史大事对照年表》,写出在以下年代中国和日本发生的大事。
三、简答题
1、中国19世纪末也进行了一场类似的改革——戊戌变法,你能列举出他与日本明治维新之间的异同吗?
2、比较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