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行政许可
行政确认、行政许可与行政裁决
第九章行政确认、行政许可与行政裁决第一节行政确认一、行政确认的概念与特征(一)行政确认行政确认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和相关的法律事实进行甄别,予以确定、认可、证明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
1、行政确认的主体是特定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2、行政确认的内容是确认或者否定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以及有关的法律事实。
如对相对人土地使用权的确认,对收养关系的确认等,确认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确定相对人是否具有相应的权利义务。
行政确认不同于公民的证明或非行政主体的鉴定行为,它具有确定力和约束力。
(二)行政确认的特征1、是要式行政行为。
行政确认必须以书面形式,并按照特定的技术规范要求作出。
参加确认的有关人员应当在确认文件上签名并由进行确认的行政机关加盖印章。
2、是羁束的行政行为。
行政确认的范围、范式都要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
3、行政确认往往是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理决定的前提。
(三)行政确认的作用1、有利于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2、有利于预防纠纷发生。
3、有利于行政机关进行科学管理。
确认的实质在于使个人、组织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取得法律上的认可。
有了这种认可,个人和组织才能申请各种应有的利益,才能保护各种已经存在或已经取得的权利,并使其他人所承认和尊重。
4、有利于有关机关解决争议处理案件。
二、行政确认的种类(一)种类1、依相对人是否申请,可分为主动的行政确认和依申请的行政确认。
前者行政机关依职权主动作出。
如纳税鉴定、计量鉴定、审计鉴定等。
后者如工商登记、婚姻登记、授予商标或专利证书等。
2、依确认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对身份、能力或资格、有关法律事实、法律关系以及权利归属的确认。
对身份的行政确认——如颁发身份证、护照、学历和学位证书等;对能力或资格的行政确认——如授予技术等级、专业技术职称,对从事医务、建筑设计、会计、律师、导游等职业的人经考核后颁发相应证书;对有关法律事实的确认——如对产品质量的检验认证等。
行政许可概述
行政许可概述行政许可是指政府依法向公民、法人、其他组织授予或确认其从事某项活动的权利或者允许其实施某项活动的行为。
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的一种方式,它是行政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式。
通过行政许可,政府可以对特定的活动进行合法的监管和管理,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安全。
行政许可制度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公平公正、提高行政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是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制度安排,也是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措施。
行政许可制度的实施可以规范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行政许可的主体是行政机关,行政机关作为行政许可的权力主体,具有行使行政许可权力的职责和义务。
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许可权力时,必须依法行使,按照法定程序处理,保证公开公平公正。
同时,行政机关还要积极提供便利服务,为申请人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提高行政效能。
行政许可的主体对象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作为行政许可的申请人,在符合法定条件和程序的前提下,可以依法向行政机关提出行政许可申请,并得到相应的许可决定。
行政机关在受理申请时,应当依法进行审核,保证审核程序的公开、公平、公正。
同时,行政机关还要及时向申请人反馈审核结果,并给出合理的解释和建议。
行政许可的内容是对申请人从事特定活动的权利范围和行为要求的确认和规范。
行政许可的内容可以包括行政行为的许可、认可、核准、批准等形式,具体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来确定。
行政许可的内容应当明确、具体,不能模糊、笼统。
对于涉及公共安全、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重要领域的行政许可,必须要求申请人提供真实、准确的材料和信息,并进行实地核查和考察。
行政许可的程序是指行政机关在受理、审核和决定行政许可申请过程中应当履行的一系列程序和要求。
行政许可的程序应当公开、透明、便捷,确保申请人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行政许可的程序包括受理申请、审核核实、听取意见、决定许可等环节。
行政确认的概念
行政确认的概念篇一:行政确认、行政许可与行政裁决第九章行政确认、行政许可与行政裁决第一节行政确认一、行政确认的概念与特征(一)行政确认行政确认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和相关的法律事实进行甄别,予以确定、认可、证明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
1、行政确认的主体是特定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2、行政确认的内容是确认或者否定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以及有关的法律事实。
如对相对人土地使用权的确认,对收养关系的确认等,确认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确定相对人是否具有相应的权利义务。
行政确认不同于公民的证明或非行政主体的鉴定行为,它具有确定力和约束力。
(二)行政确认的特征1、是要式行政行为。
行政确认必须以书面形式,并按照特定的技术规范要求作出。
参加确认的有关人员应当在确认文件上签名并由进行确认的行政机关加盖印章。
2、是羁束的行政行为。
行政确认的范围、范式都要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
3、行政确认往往是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理决定的前提。
(三)行政确认的作用1、有利于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2、有利于预防纠纷发生。
3、有利于行政机关进行科学管理。
确认的实质在于使个人、组织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取得法律上的认可。
有了这种认可,个人和组织才能申请各种应有的利益,才能保护各种已经存在或已经取得的权利,并使其他人所承认和尊重。
4、有利于有关机关解决争议处理案件。
二、行政确认的种类(一)种类1、依相对人是否申请,可分为主动的行政确认和依申请的行政确认。
前者行政机关依职权主动作出。
如纳税鉴定、计量鉴定、审计鉴定等。
后者如工商登记、婚姻登记、授予商标或专利证书等。
2、依确认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对身份、能力或资格、有关法律事实、法律关系以及权利归属的确认。
对身份的行政确认——如颁发身份证、护照、学历和学位证书等;对能力或资格的行政确认——如授予技术等级、专业技术职称,对从事医务、建筑设计、会计、律师、导游等职业的人经考核后颁发相应证书;对有关法律事实的确认——如对产品质量的检验认证等。
行政许可法讲解
行政许可法讲解行政许可是指国家机关依法对一定的行为、事项或者法律主体的法律地位进行认可的行为。
行政许可法是对行政许可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
行政许可是行政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管理权的具体体现,也是国家行政机关行使权力的一种形式。
行政许可法的基本原则包括行政许可自由原则、平等原则、公正原则、公开原则、便利原则、容缺原则、有限原则等。
这些原则旨在保障市场主体的权益,简化行政手续,提高行政效能,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行政许可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包括各级人民政府和其授权的行政机关。
行政许可的内容包括行为许可和事项许可。
行为许可指对特定的行为进行批准,如颁发营业执照、核发资质证书等。
事项许可是对特定的事项进行批准,如招标投标、进出口许可等。
行政许可的程序包括申请、受理、审查、决定、履行等环节。
申请人向行政机关提出许可申请后,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受理,并根据法定程序进行审查。
审查包括合法性审查、技术可行性审查、经济合理性审查等。
审查结果可以决定是否予以许可,并在法定期限内向申请人作出决定。
申请人在获得许可后应当按照许可的要求履行相应的义务。
行政许可法还规定了行政许可的撤销、变更和有效期等事项。
行政机关有权在特定情况下撤销已经颁发的许可,如申请人提供虚假材料、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等。
行政机关也可以对已经颁发的许可进行变更,但变更的条件和程序必须符合法定要求。
行政许可的有效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而设定,过期未办理延期手续的,许可自动失效。
行政许可法还规定了行政许可的监督管理制度。
行政机关应当加强对行政许可活动的监督,确保行政许可的依法进行。
申请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对行政许可活动有监督权,可以提出异议、投诉和举报等。
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处理并回复相关的监督意见和建议。
总之,行政许可法是维护市场秩序、规范行政行为、保障公民和法人合法权益的基本法律制度。
通过制定和实施行政许可法,可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降低行政成本,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司法考试行政行为法专题复习——行政许可
专题⼀:⾏政许可 主要内容:⾏政许可的设定;⾏政许可的实施;⾏政许可的监督检查。
核⼼考点:⾏政许可的设定;⾏政许可的实施。
(⼀)⾏政许可是什么呢?在法律基于正当理由确定的范围之内,⾏政许可实际上是⼀种禁⽌的解除。
政府只有基于正当理由,对⼈权进⾏必要限制,在法定范围内去设定⼈们经过许可后才能做什么事情,只能按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去实施⾏政许可,其余的都是⼈们⾃由的空间。
(⼆)⾏政许可的特点: (1)国家⼀般禁⽌的活动; (2)⾏政许可是依申请的⾏政⾏为。
(3)⾏政许可是赋予被许可⼈有某种能⼒或资格的⾏为。
(授益的具体⾏政⾏为) (4)⾏政许可是外部⾏政⾏为(排除对⾏政机关内部,和⾏政机关管理的⼈事,财务等活动) (5)⾏政许可是要式⾏为 (三)⾏政许可的原则 1.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政许可法》第5条规定:“设定和实施⾏政许可,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有关⾏政许可的规定应当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实施⾏政许可的依据。
⾏政许可的实施和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隐私的外,应当公开。
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申请⼈有依法取得⾏政许可的平等权利,⾏政机关不得歧视。
” 2.信赖保护原则。
《⾏政许可法》第8条规定:“公民、法⼈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取得的⾏政许可受法律保护,⾏政机关不得擅⾃改变已经⽣效的⾏政许可。
⾏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或者准予⾏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重⼤变化的,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政机关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效的⾏政许可。
由此给公民、法⼈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这是我国法律中第⼀次对这⼀原则的确定,具有⾮同寻常的意义。
3.禁⽌转让原则。
《⾏政许可法》第9条规定:“依法取得的⾏政许可,除法律、法规规定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可以转让的外,不得转让。
” ★★★⾏政许可的设定 ⾏政许可设定的范围(表-16)可以设定许可的事项①⼀般许可:从事直接涉及公共利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态环境保护)或个⼈重⼤利益(⼈⾝健康、⽣命财产安全)的特殊活动②特许:有限⾃然资源的开发利⽤、公共资源的配置或特定⾏业的市场准⼊③认可:特定职业⾏业资格、资质的确定④核准:特定设备、设施、产品、物品的检验、检测、检疫⑤登记:企业或其他组织的设⽴(申请⼈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政机关应当当场予以登记)可以不设定许可的标准①能够⾃主决定的②市场能够调节的③能够⾃律管理的④能够事后监督的设定后停⽌实施的标准省级政府对⾏政法规设定的有关经济事务的许可,认为符合可以不设定许可的标准的,报国务院批准后可在本区域内停⽌实施。
行政许可法律制度
行政许可法律制度概述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行政相对人依法申请或者事先事后享受某种特权或者利益的行为进行审查、批准或者决定其是否具备从事该行为的条件,以及作出的有关使用、变更、终止某种特权或者利益的行为。
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对特定的个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行使行政权力的一种制度安排。
行政许可的性质和功能行政许可是行政权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可选择性、强制性和特殊性的特征。
其主要功能有:1. 保护公众利益。
行政许可可以确保个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行为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保护公众利益和社会秩序。
2. 促进经济发展。
行政许可可以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便利,为各种经济活动提供法律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 强化监管管理。
行政许可可以加强行政机关对特定行为的监管,确保行为的合法合规性,防止滥用行政权力和管理不善导致的风险。
4. 维护法治秩序。
行政许可是依法行政的具体体现,有利于维护法治秩序,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行政许可的立法基础和主要法律规定我国行政许可制度的立法基础主要体现在宪法和行政许可法律法规中。
其中,宪法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涉及到行政许可的法律依据有: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该法于2003年1月1日颁布施行,明确了行政许可的范围、程序和监督等方面的基本制度。
2. 《行政许可法实施条例》。
这是对《行政许可法》的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为行政许可的实施提供了具体指导。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律若干规定》。
这是我国国务院颁布的行政许可方面的具体规定,对行政许可制度的实施起到了重要的补充和细化作用。
此外,还有一些特定领域的行政许可法律法规,在具体行政许可事项上具有指导和约束作用。
行政许可的程序行政许可程序是指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人在行政许可过程中所遵循的一套规定。
一般包括申请、受理、审查、决定、公告等程序步骤。
具体步骤如下:1. 申请。
行政相对人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向行政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和证明文件。
行政许可的名词解释
行政许可的名词解释
行政许可是指政府对特定行为或活动的合法性进行认可和授权的一种行政行为。
在行政许可中,行政机关通过审查、核准或签发行政许可证等方式,对申请人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的行为或活动进行批准,使其具有法律效力。
行政许可是行政权力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是依法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义务进行限制、管理和监督的手段。
行政许可的实施涉及多个领域,如建设、环境保护、食品安全、药品生产等。
这些行政许可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公众利益,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
行政许可的特点是具有强制性和单向性。
行政机关作出许可决定后,申请人必须按照许可条件和规定进行行为或活动,否则将面临处罚或违法行为的后果。
而行政机关一旦作出许可决定,申请人就可以依法享受特定的权益和权利。
行政许可的程序通常包括申请、审查、决定和公告等环节。
申请人需按照规定填写申请材料并提交给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则负责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和评估。
审核过程中,行政机关可能会要求申请人提供更多的证明材料或进行现场检查。
最终,行政机关会根据法律和政策要求作出许可或不许可的决定,并将决定结果予以公告。
为了加强行政许可的规范化和便利化,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行政许可制度,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
同时,一些国家还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了
电子化的行政许可平台,方便申请人在线提交申请和查询许可进展情况。
这些措施旨在提高行政许可的透明度、效率和公正性,促进政府与社会的互动与合作。
行政许可课件
02
03
材料要求
申请人需根据具体行政许可事项提供 相应的申请材料,如身份证明、资质 证明、申请表格、相关证明文件等。
受理流程与时限
初步审核
行政机关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初步审核,判断是否符合受理 条件。
正式受理
初步审核通过后,行政机关正式受理该行政许可申请,并出具受理 通知书。
时限规定
行政机关应在规定时限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准予行 政许可的决定。
实施机关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 确保其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
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根据审查结果,实施机关有权作出是否准予行政 许可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
制止违法行为
在行政许可实施过程中,实施机关发现申请人存 在违法行为,有权予以制止。
实施机关的审查标准
合法性审查
实施机关应当对申请材料的合法 性进行审查,确保其符合法律法
02
不符合条件
申请人提交的材料不真实或不完整,或不符合原许可条件的,不予变更
和延续行政许可。
03
安全风险
涉及公共安全、社会稳定等敏感领域,如存在安全风险或隐患的,不予
变更和延续行政许可。
07 行政许可的法律责任与监 督
法律责任种类与承担方式
行政责任
行政机关或行政人员因违反行政许可法而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警告、罚款、撤销许可等 。
其合法、合规。
不定期考核
02
实施机关还可以不定期地对行政许可的实施情况进行考核,以
评估其实施效果。
公众监督与反馈
03
实施机关应当接受公众的监督与反馈,及时处理和改进存在的
问题。
04 行政许可的申请与受理
申请方式与材料要求
行政许可法讲义
行政许可法讲义一、行政许可的概念和特征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行政许可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这意味着行政许可通常是由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主动提出申请,行政机关根据申请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给予许可。
2、行政许可是要式行政行为。
行政许可必须遵循一定的法定形式和程序,通常会以许可证、执照等书面形式作出。
3、行政许可是授益性行政行为。
行政许可赋予了申请人某种权利或资格,使其能够从事原本受到限制的活动。
4、行政许可是外部行政行为。
行政许可针对的是行政机关外部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而非行政机关内部事务。
二、行政许可的设定行政许可的设定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范围。
设定行政许可的原则包括:法定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便民和效率原则、信赖保护原则等。
在范围方面,以下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1、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
2、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
3、提供公众服务并且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职业、行业,需要确定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资格、资质的事项。
4、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需要按照技术标准、技术规范,通过检验、检测、检疫等方式进行审定的事项。
5、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等,需要确定主体资格的事项。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其他事项。
同时,也有一些事项是不能设定行政许可的,比如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
三、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包括具有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及受委托的行政机关。
行政许可名词解释
行政许可名词解释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或者经国务院批准的规章对特定的行为、事项或者权益的取得、变更、转让和消除等,作出书面决定,给予有关主体或者个体一定的权利和义务的制度安排。
它是行政权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国家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行政许可的名词解释如下:1. 许可主体:行政许可的主体是行政机关,根据法定职权,行使许可行政审批权限,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予以许可或者不予许可。
2. 许可条件:行政许可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具备一定的条件和要求。
这些条件主要包括申请人资格条件、物质条件、程序条件和形式条件。
3. 许可范围:行政许可的范围是指行政许可所涉及的事项、行为或者权益的范围。
例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的开办进行许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医疗机构的设立进行许可。
4. 许可程序:行政许可必须依法设定明确的程序,包括申请、受理、审查、决定和公告等环节。
这些程序确保了行政机关在行使许可权力时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5. 决定形式:行政许可的决定形式有书面和口头两种,但口头决定需要当场书面确认。
书面决定具有法律效力,应当明确载明授权期限、控制条件和责任。
6. 行为后许可:行政许可的一种形式是在事前许可的基础上,在特定行为已经发生后再进行许可。
例如,建设工程已经竣工后,需要取得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核准。
7. 许可结果:行政许可的结果主要包括许可、不予许可和撤销许可三种。
许可是行政机关同意申请人进行特定行为的决定,不予许可是行政机关拒绝申请人进行特定行为的决定,撤销许可是行政机关根据法定情形撤销已经许可的决定。
总之,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对符合一定条件的事项、行为或者权益进行审批和许可的一种行政行为。
通过许可,行政机关对企业、个人等有关主体进行监管,保障公共利益和公平竞争,维护社会秩序。
行政许可法考点
行政许可法考点一、行政许可法的概念和特点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具有特定条件的申请人进行的一种行政行为,允许其从事某种特定活动或行为的许可。
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对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行使的一种权力,具有公共性、强制性和单一性等特点。
行政许可法是指规范行政许可活动的法律规范体系,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二、行政许可的法定原则1. 法定原则:行政许可必须依法设立,行政机关不得依据自己的意愿或者承诺,擅自设立行政许可。
2. 公开透明原则:行政许可的实施应当公开透明,行政机关应当提供充分的信息和便利的方式,告知申请人申请条件、程序、期限等相关事项。
3. 等级审查原则:对不同的行政许可,应当按照其风险程度和社会影响程度进行分级审查。
4. 自由裁量原则:行政机关在行政许可的具体实施中应当保持自由裁量权,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决策。
5. 有限原则: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的范围应当明确界定,并且不得超出法律授权的范围。
三、行政许可的程序和流程1. 申请阶段:申请人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填写申请表格,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2. 受理阶段:行政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后的五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受理,并出具受理通知书。
3. 审查阶段:行政机关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包括对申请人资格条件、申请内容的合法性等进行审核。
4. 决定阶段:行政机关根据审查结果,作出是否批准行政许可的决定,并出具行政许可决定书。
5. 公告阶段:行政机关应当将行政许可的决定结果进行公告,公告内容应当包括许可事项、许可条件、许可期限等。
四、行政许可的撤销和变更1. 撤销:行政机关可以根据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对已经许可的行政行为进行撤销,撤销的决定应当经过合法程序,并及时通知申请人。
2. 变更:在行政许可有效期内,申请人可以申请对已经许可的事项进行变更,行政机关应当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变更决定。
五、行政许可的监督和复议1. 监督:行政机关应当对行政许可的实施进行监督,包括对申请人的行为进行监督,对行政许可的决定进行监督等。
第十章 行政许可 行政法
3.认可与资格、资质有 关的事项 4.核准 5.登记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其 他事项
我国许可行为的表现形式
许可证 执照 注册登记 准×证
××证
凭照
可以不设立行政许可的事项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 2.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 3.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 4.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方式能够解决的 。
创设经常 创设非经常性许可 性许可 法律 可以创设 无此情况 行政 法律未创 必要时国务院可以 法规 设时可以 采用发布决定的方 创设 式设定;实施后除 临时性许可外,应 及时提请全国人大 及其常委会制定法 律,或者自行制定 行政法规; 注意:国务院的决 定不能设定行政处 罚
制定具体规定 无此情况 行政法规、地 方性法规、所 有的行政规章 都可在上位法 范围内作出具 体规定,但不 得增设许可, 不得增设违反 上位法的其他 条件
存在问题背景
1、许可事项过多,范围过宽。
出生证,死亡证,健康证,工商税务登记, 保姆证,模特证,菜单许可证,大饼许可 证 2、许可设定混乱 3、条件、标准不明确 4、程序繁琐
南方某经济特区市曾统计,一个高科技 企业从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到竣工投产, 中间要经过13个部门的审批,递交15个报告, 盖54个公章,最少需要6个月。
1、维护社会秩序,消除潜在危险 2、可以防止垄断,保障竞争) 3、分配社会利益,配置有限资源 4、实行行业准入,保障个体权益
租与寻租(rent-seeking)
行政许可中的“租”
可定义为: 由于政府人为地控制,稀缺资源的 供应价格低于理论意义上的市场均 衡价格,造成稀缺资源的供应缺口, 如果市场均衡价格与人为确定的低 价间的差额没有用于政策设定的国 家整体发展目标,即成为”租”。家 统一确定资格 地方性法规、 资质的许可 所有的行政 ②企业或其他 省级地 无权创设 上位法未创设许可的, 规章都可在 组织的设立登 必要时省级政府规章 上位法范围 记及其前置性 方规章 可以创设临时性许可; 内作出具体 许可 该许可实施满一年需 规定,但不 ③限制外地个 继续实施的,应当提 人和企业生产、 请本级人大及其常委 得增设许可, 不得增设违 经营、服务、 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商品进入的许 (排除部门规章和较 反上位法的 可 大市的规章)――注 其他条件 地方性 上位法未 法规 创设时可 以创设
行政许可法讲解
行政许可法一、概述行政许可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涉及行政许可事项的主要法律法规之一,旨在规范行政许可行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良性发展。
二、行政许可的定义与特点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进行的一种特殊管理行为,即准许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从事特定活动或行为。
其特点包括: 1. 特殊性:行政许可是政府对某些特定权力的行使,具有特殊性和专属性。
2. 强制性: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需要经过行政许可才能从事特定活动,违反许可规定则会受到法律制裁。
3. 监督性:行政许可实施过程中受到监督,保障权力的行使公正、合法。
三、行政许可的程序行政许可法详细规定了行政许可的程序,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申请: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向行政机关提出许可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
2. 受理:行政机关应及时受理许可申请,并出具受理通知书。
3. 审查:行政机关对许可申请进行审核,核实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并进行必要的调查。
4.决定:行政机关基于审查结果,决定是否给予许可,并出具许可决定书。
5. 公告:行政机关应当将许可决定公告,公告内容包括许可申请人、许可活动、许可期限等。
6. 监督:行政机关应当对许可活动实施监督,确保许可活动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7. 撤销或变更:行政机关在合法的情况下,可以撤销或变更已经颁发的许可。
四、行政许可的法律保护措施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行政许可法规定了以下法律保护措施: 1. 申请人权利:申请人有权知悉行政许可的申请程序、期限、结果等信息,并享有申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2. 公开与透明:行政机关应当公开行政许可的许可条件、申请材料、审查程序等信息,保证行政许可的公开与透明。
3.诚信保护:行政机关应加强对申请人的诚信评价,对诚信行为给予奖励,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惩戒。
4. 救济机制:行政机关应建立健全行政许可的救济机制,为申请人提供投诉、申诉等救济途径,解决行政许可中的争议与纠纷。
行政许可基本知识
● 行政许可的概念● 行政许可的特征● 行政许可与行政审批的区别和联系● 行政许可的性质和主要功能。
● 行政许可的原则● 行政许可的设定范围和权限● 行政许可的实施制度● 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一、什么是行政许可?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二、行政许可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1、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管理性的行政行为。
2、行政许可是对社会实施的外部管理行为。
3、三是行政许可属于依申请行政行为,是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申请产生的行政行为。
4、四是行政许可是准予相对人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三、行政许可与行政审批的区别1、行政许可是一种行政法学上的概念,我们更多的是在法律意义上使用;行政审批是一种行政管理学上的概念,更多的是在行政管理意义上使用。
2、行政许可是一种外部行政行为;行政审批则主要是内部行政行为。
3、二者的救济途径有所不同。
行政许可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行政相对人如果认为该行政许可侵害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以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的方式救济;而对行政审批不服通常不能提出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四、行政许可的性质和功能是什么?1、行政许可的性质:行政许可作为行政机关依法管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事务的一种事前控制手段,其基本特点是准许某人做某事。
2、行政许可的功能:◆控制危险。
◆配置资源。
◆证明或者提供某种信誉、信息。
1、合法原则。
2、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3、便民原则。
4、救济原则。
5、信赖保护原则。
6、监督原则。
六、行政许可的设定范围及权限(一)行政许可的设定范围1、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范围一是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
二是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
比如,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无线电频谱的分配等。
行政许可法
行政许可法一、概念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和权限,对符合法定条件和要求的申请人进行的一种管理行为。
作为现代管理的重要手段,行政许可制度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行政许可的特点1.需要具备一定的主体资格;2.需要符合一定的审批条件;3.需要遵循一定的许可程序;4.行政机关的许可具有强制性质。
三、行政许可的分类按照行政许可的具体内容,行政许可可以分为以下五类:1.行政许可区别于行政认定:行政认定是确定某项事实、状态、权利或者义务所依据的管理行为。
2.行政许可区别于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是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规定,对违法行为人给予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违法工具或者物品、责令停业、吊销许可证、吊销执照等处罚的行政行为。
3.行政许可区别于行政强制:行政强制是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强制履行法定义务,排除违法行为和其他妨碍行政机关执行职务的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行政行为。
4.行政许可区别于行政奖励:行政奖励是为了表扬、奖励行政相对人的实践行为,推动其向着奖励的方向发展(行政奖励不能取代法律、行政法规、制度等文件规定的规范性权利)。
5.行政许可区别于行政协助:行政协助是指行政机关利用行政行为手段进行的协助、协调,促进其他主体之间的协商、调停、斡旋、指导、协调等方式。
四、行政许可的法律规定《行政许可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面规范行政许可行为、保障行政许可申请人合法权益、提高行政许可效率、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性法律。
根据该法,行政许可实行行政许可证制度,办理行政许可应当事先公告,建立行政许可申请人信用评价制度,对行政许可的申请人实行网上咨询、网上申请、网上办理、网上公示。
五、行业监管和行政许可即: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政府会出于一定的考虑,制定行政许可和行业监管政策。
比如医疗行业,政府会出台许可证制度、技术标准、设备标准等规章制度,保证了医疗行业的安全、可靠、稳定的运行。
行政许可的分类
行政许可的分类一、行政许可的概念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申请人的申请进行审查,作出是否准予其从事某项活动、取得某项权利或者承担某项义务的决定。
行政许可是行政管理中的一种重要方式,旨在保障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
二、行政许可的分类1. 根据审批内容分类(1)生产经营许可:指对企业和个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各种证照、批文等资格认定性文件的审批。
(2)非生产经营许可:包括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领域。
2. 根据受理主体分类(1)集中行政许可:由国务院及其授权部门负责办理的行政许可事项。
(2)地方行政许可:由省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授权部门负责办理的行政许可事项。
3. 根据法律属性分类(1)自由裁量型许可:即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行政机关有自由裁量权决定是否给予申请人所请求的权利或者减轻其义务。
(2)强制性许可:即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行政机关必须依照法律规定办理的许可事项。
4. 根据审批程序分类(1)一次性许可:指申请人只需提出一次申请,经过审批即可获得许可。
(2)非一次性许可:指申请人需要经过多次审批,方能获得许可。
5. 根据时限分类(1)有期限许可:即在规定的期限内有效的行政许可。
(2)无期限许可:即不受时间限制的行政许可。
三、行政许可的特点1. 行政许可具有强制性和排他性。
行政机关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进行审查,并根据法律规定作出是否准予其从事某项活动、取得某项权利或者承担某项义务的决定。
这种决定是具有强制力和排他性的,除非符合法律规定条件,否则其他单位和个人无权进行同样活动。
2. 行政许可以公正、公开、透明。
行政机关在办理行政许可时应当遵守公正、公开、透明原则,对于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申请人应当给予许可,对于不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申请人应当予以驳回,并告知其理由。
3. 行政许可具有时限性。
行政许可在法定期限内有效,超过期限则自动失效。
同时,行政机关也应当在规定的时限内办理行政许可事项,否则将承担相应的责任。
4. 行政许可具有裁量性。
名词行政许可解释
行政许可是指政府机关或相关行政部门根据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特定行为或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查和批准的行为。
它是政府行使管理权限的一种方式,用于控制和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为。
行政许可具有以下特点:
1. 主体性:行政许可的主体通常是政府机关或相关行政部门,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卫生监督部门、环境保护部门等。
这些行政机关具有对特定行为或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的职责和权力。
2. 审查性:行政许可程序包括对许可申请的审查和评估。
行政机关会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和资质进行审查,核实其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和规定。
审查过程中可能需要调查取证、现场检查、听取申请人的陈述等。
3. 限制性:行政许可的目的是保护公共利益、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因此往往对特定行为或活动设定了一定的限制条件和要求。
只有符合这些条件和要求的申请人,才能够获得行政许可。
4. 独立性:行政许可是一种行政行为,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行政机关在行使许可权限时应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公正、公平、透明的行政决策,不得滥用职权或歧视申请人。
行政许可的目的是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权益的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对市场经济和社会秩序进行调整和管理。
然而,为了避免滥用行政许可权力和提高行政效率,各国的法律制度和管理体制对行政许可实行了一定的监督和限制。
9第九章 授益行政行为
问题:某大学为本单位因公伤残的职工发放抚恤金 的行为是?
行政奖励
行政给付
√
行政补偿
不是行政行为
问题:如何发挥行政奖励机制的作用?
行政奖励是指行政主体为了实现行政目标,通过赋 予相对人物质、精神及其它权益,以赞扬、激励和引导 相对人实施符合行政意图的行为。 为了使行政奖励机制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遵循如 下原则:(1)依法奖励、实事求是的原则;(2)奖励 与受奖行为相当的原则;(3)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 结合的原则;(4)公正、合理、民主、平等的原则; (5)及时性、时效性和稳定性原则。
效益原则
要求行政给付应当追求效益,也就是对相对人有切实帮助。
(3)给付程序
定期性发放
一次性发放
临时性发放
需要通过技术专家 或专门部门的鉴定, 以确定标准,然后 再定期发给。
通常由给付对象申 请,主管机关审查 核实,然后按法律、 法规确定的标准一 次性发给。
给付对象提出申请 或由有关基层组织 确定给付对象或由 有关基层组织发给 给付对象。
<2>废止原则
行政行为因不再适应新的需要废止。废止之前的法律 效力不受废止行为的影响。
第9章 行政许可
©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Foundation ‹#›
• 2、行政许可和注册登记 • 注册登记的涵义: • 是行政机关对正在进行某种活动或希望进行某种 活动的相对人依法予以书面记载以便记录备查活 动。
©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Foundation ‹#›
• 2、内容
• 第一,许可权限法定;第二,许可范围法定;第三,许可条件法定 • 第四,许可程序法定
©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Foundation ‹#›
• (二)公开、公正原则
• 第一,必须公开 • 第二,必须公正
• (三)信赖利益保护原则
©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Foundation ‹#›
• 涵义:是指行政许可立法过程中起草机关向公众说明设定行政许 可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取得社会共识,求得行政许可设定正当 化。
• 说明的内容:
• 第一,说明有必要设定行政许可 • 第二,说明设定行政许可的正当性
©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Foundation ‹#›
• (3)定期评价制度 • 涵义:
• (1)许可是裁量行为;登记是羁束行为。 • (2)许可是全面禁止为前提,个别解除为内容; 登记则不一定以禁止为前提,也不一定是以个别 解禁的结果。 • (3)许可以限制某种活动的自由为目的;登记 则是对某一事实的官方承认、记录。 • (4)许可是一种赋予法律权利和资格的行为, 登记则是对已有权利的确认和记载,并没有赋予 新的权利。
• • • • • • •
(四)行政许可的性质 (1)学术界有分歧: 赋权说 自由恢复说 特权说 (2)我们的观点 行政许可是一种控制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行政许可单选1 委托实施许可的受委托者是()。
A事业单位B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C社会团体D行政机关 D2 许可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A三B五C十D十五 B3 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A十B十五C二十日D三十 C4 行政机关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日内向申请人送达行政许可证件。
A三B五C七D十D5 省政府规章设定的临时性行政许可,实施满()需要继续实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A6个月B半年C一年D二年 C6 有权设定行政许可的机关包括()。
A国家工商总局B住建部C上海市政府D辽源市人大C7 行政许可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
A可以转让B有权转让C允许转让D不得转让 D8 有权设定资格、资质行政许可的机关包括()。
A国务院B交通运输部C吉林省人大D长春市政府A9 地方立法()设定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登记及其前置性的许可。
A不得B可以C应当D必须 A10 委托实施的许可事项,()的法定权限。
A必须属于被委托机关B必须属于委托机关C可以属于上级指定的机关D可以属于被委托机关B11 受委托的行政机关以()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
A委托机关B本机关C授权机关D国务院批准的机关A12 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机关包括()。
A国家发改委B财政部C天津市政府D四平市人大C13 受委托的行政机关()再委托其他组织实施行政许可。
A可以B不得C获得授权后可以D得到批准后可以 B14 ()机关对受委托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行为负责监督。
A委托B受委托C授权D上级指定的A15 ()对受委托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A受委托机关B委托机关C获得授权的组织D上级指定的机关B16 行政许可是根据()启动的行为。
A行政管理相对人的申请B本机关的职权C上级行政机关的指示D法定机关的要求A17 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A裁定B判定C审查D确定 C18 行政许可的特征之一是,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对()实施管理的行为。
A上级交办事务B内部事务C当事人正在从事的特定活动D社会事务 D19 行政许可是行政管理相对人,从事特定活动(),申请行政机关,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A之前B之后C过程中D时A多选20 行政许可的特征是()。
A根据行政管理相对人申请产生的行为B需要通过行政机关审查的行为C对社会事务实施管理的行为D审查后准许行政管理相对人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A, B, C, D21 许可法定的原则要求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都必须遵守法定的()。
A权限B范围C条件D程序A,B,C,D22 行政许可的“三公”原则是指()。
A公益B公开C公平D公正B,C,D23 行政许可的功能包括()。
A控制危险的功能B特定行业准入限制功能C控制程序的功能D证明信誉或者提供信息的功能A,B,D24 有权设定行政许可的文件,包括()。
A法律B法规C国务院的决定D省级政府规章A,B,C,D25 普通许可包括()等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
A直接涉及公共安全B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C直接涉及经济宏观调控D直接涉及生态环境保护A,B,C,D26 特别许可包括()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A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B公共资源配置C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D行政机关认为需要特别办理的事项A,B,C27 申请人获得特别许可后要承担的公益义务包括()。
A按照规定的标准提供服务和按照规定的价格收费的义务B行政机关要求履行的特别义务C普遍服务的义务D不得擅自停业A,C,D28 特别许可事项的特点是()。
A向特许人转让某种特定权利的行为B取得特许权一般要支付费用,一般有数量限制C获得特别许可后要承担规定的公益义务D特别许可一般要通过招标、拍卖或者其他公平竞争的方式,确定被许可人A,B,C,D29 普通许可事项的特点是()。
A对普遍禁止附条件的解除B没有自由裁量权C没有数量限制D普通许可的审查标准是核对条件,依条件审批A,B,C,D30 立法不得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包括()。
A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事项B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事项C行业组织或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D行政机关采用事后监督等其他行政管理方式能够解决的事项A,B,C,D31 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包括()。
A法定具有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B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C受委托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D受委托的行政机关A,B,D32 委托实施行政许可必须有()的明确规定。
A法律B法规C规章D规范性文件A,B,C33 行政机关应当在办公场所公示有关行政许可的()。
A事项B依据C条件D数量A,B,C,D34 行政许可申请可以通过()传真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
A信函B电报C电传D电子数据交换A,B,C,D35 许可申请事项属于本行政机关()的,应当受理行政许可申请。
A职权范围B申请材料齐全C符合法定形式D或者申请人按照本行政机关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A,B,C,D36 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根据()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A公民B法人C社会团体D其他组织A,B,D37 行政机关依法()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A吊销B变更C注销D撤回B,D38 行政许可()时,可以依法变更或撤回已生效的行政许可。
A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废止B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C继续实施该许可可能给国家、社会公共利益造成损失D上级行政机关提出明确要求A,B,C39 登记类的行政许可的范围包括()。
A行政机关登记B工商企业登记C社团登记D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B,C,D40 登记类行政许可的特点包括()。
A登记的对象是社会活动的主体B没有数量限制C没有自由裁量权。
D通过招标、拍卖或者其他公平竞争的方式确定被许可人A,B,C41 有权规定行政许可实施主体的文件包括()。
A法律B法规C规章D规范性文件A,B,C42 可以授权实施行政许可的文件包括()。
A法律B法规C规章D规范性文件A,B43 行政机关应当在办公场所公示有关行政许可的()。
A程序B期限C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D申请书示范文本A,B,C,D判断44 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正确45行政机关对其他机关或者对其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人事、财务、外事等事项的审批,适用行政许可法。
错误行政许可针对的是提出申请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包括行政机关对其他机关或者对其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的人事、财务、外事等事项的审批。
46 行政许可均可以转让。
错误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除法律、法规规定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可以转让的外,不得转让。
47 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错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照行政许可法规定的权限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其他国家机关一律无权设定行政许可。
48 地方立法不得设定有关资格、资质的行政许可。
49 地方立法不得设定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登记及其前置性的许可。
正确50 地方立法设定的许可,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个人或者企业到本地区从事生产经营和提供服务。
正确51 委托实施的许可事项,必须属于委托机关的法定权限。
正确52 受委托的行政机关可以在委托的范围以外实施许可。
错误受委托的行政机关可以在委托的范围内实施许可。
53 受委托的行政机关可以再委托其他组织实施许可。
错误受委托的行政机关不能委托其他组织实施许可。
54 受委托的行政机关以本机关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
错误受委托的行政机关以委托机关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
55 委托机关对受委托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行为负责监督。
正确56 受委托行政机关对其实施的行政许可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错误委托机关对受委托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57 经国务院批准,省级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权。
行政许可58 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权,不需要省级政府决定。
错误经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权。
59 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权,不需要经过国务院批准。
错误经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权。
60 行政许可申请,均须由申请人到行政机关办公场所提出。
错误申请人可以委托代理人提出行政许可申请。
但是,依法应当由申请人到行政机关办公场所提出行政许可申请的除外。
61 申请人提出的行政许可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应当即时告知申请人不受理。
正确62 申请人提出的行政许可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行政机关职权范围的,行政机关应当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
正确63 许可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正确64 行政机关受理或者不予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应当出具加盖本行政机关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正确65 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时,发现行政许可事项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可以告知该利害关系人。
错误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66 许可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行政机关能够当场作出决定的,应当当场作出书面的行政许可决定。
正确67 申请人的许可申请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
正确68 行政机关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的,可以不说明理由。
错误行政机关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
69行政机关依法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的,应当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正确70 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时,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
正确71 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时,可以不听取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错误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时,应当听取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72 行政许可是根据行政管理相对人的申请产生的行为。
正确73 行政许可是不需要行政机关审查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