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研究(新版)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5e95725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18.png)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和人口增长的不断扩大,每天产生的大量生活垃圾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
为了有效控制和处理生活垃圾,制定一套科学的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生活垃圾填埋污染的控制标准进行探讨,旨在为相关部门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一、生活垃圾填埋的污染特征生活垃圾的填埋是当前处理垃圾的常用方法之一,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首先,填埋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加剧全球气候变化;其次,填埋场中的有机物质会被微生物分解产生臭味,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此外,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会渗透至土壤和地下水中,造成水体的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的制定原则为了控制和减少填埋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制定合理的控制标准至关重要。
在制定填埋污染控制标准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制定标准应基于科学研究和实际调查,确保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综合治理原则:考虑到填埋过程中产生的多种污染物及其相互作用,标准应综合考虑不同污染物的控制措施。
3.可行性原则:制定标准时需综合考虑技术水平和经济实际,确保标准的可行性和实施性。
三、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的主要内容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废气、渗滤液和臭味的控制要求。
1.废气控制要求:填埋场应配备有效的废气收集系统,确保收集和处理废气,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同时,填埋场周边的气象监测点应设置,对废气排放进行实时监测。
2.渗滤液控制要求:填埋场应设置合理的防渗系统,有效防止渗滤液向土壤和地下水体渗透。
渗滤液收集池应设置,并建立相应的处理工艺,确保渗滤液经过适当处理后排放。
3.臭味控制要求:填埋场周边应设置合适的废气抽取系统以消除填埋过程中产生的臭味。
对臭味进行实时监测,确保臭味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四、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的管理措施除了制定合理的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外,还需要加强管理措施的落实,确保标准的有效执行。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6ad5d64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c1.png)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场是城市垃圾处理的重要环节,然而,填埋场所产生的污染物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为了控制填埋场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制定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
首先,针对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控制标准规定了渗滤液的收集和处理要求。
填埋场渗滤液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重金属,如果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会对地下水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因此,控制标准要求填埋场必须设置渗滤液收集系统,并对渗滤液进行处理,确保排放达标。
其次,控制标准还对填埋气体的排放进行了规定。
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主要包括甲烷和二氧化碳,这些气体不仅对大气造成污染,还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
因此,控制标准要求填埋场必须进行填埋气体的收集和处理,可以通过焚烧或者利用发电等方式进行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控制标准还对填埋场周边土壤和地下水的监测进行了规定。
填埋场周边的土壤和地下水往往会受到填埋场渗滤液的影响,可能会出现重金属和有机物超标的情况。
因此,控制标准要求对填埋场周边的土壤和地下水进行定期监测,确保环境质量达标。
最后,控制标准还规定了填埋场的运行管理要求。
包括填埋场的日常管理、垃圾覆盖、填埋场周边绿化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旨在减少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
总的来说,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的出台,对填埋场的环境保护和污染物控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只有严格按照控制标准进行管理,才能有效减少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保护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
希望各地相关部门能够严格执行这些标准,共同为环境保护贡献力量。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3a4a17d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57.png)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是城市生活垃圾的最终处理场所,但填埋场的运行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制定并严格执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对于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生活垃圾填埋场应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体系。
垃圾分类是减少填埋场污染的有效途径。
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等不同种类的垃圾应当得到有效分类和处理,以减少填埋的垃圾量和有害物质的渗漏。
其次,填埋场应采取覆盖和封闭措施。
填埋场在运行过程中应定期对垃圾进行覆盖,并采取防渗措施,避免垃圾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
同时,填埋场周边应建立围护设施,减少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另外,填埋场的气味控制也是重要的环节。
填埋场中的垃圾在分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恶臭气味,对周围居民的生活造成困扰。
因此,填埋场应采取有效的气味控制措施,减少气味的扩散和影响。
此外,填埋场的污水处理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填埋场产生的污水需要进行有效处理,避免对周围水体造成污染。
建立污水处理设施,对填埋场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和净化,是保护水环境的关键措施。
最后,填埋场的监测和评估工作至关重要。
定期对填埋场周边的土壤、地下水、大气等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是保障填埋场运行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总之,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和规定,才能有效减少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希望各地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填埋场污染控制工作,切实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6889-)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6889-)](https://img.taocdn.com/s3/m/5e30867add3383c4ba4cd222.png)
生化需氧量(BOD5)
3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
4
悬浮物
30
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
5
总氮
40
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
6
氨氮
25
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
7
总磷
3
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
8
粪大肠菌群数(个/L)
10000
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
9
总汞
0.001
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
10
总镉
0.01
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
11
总铬
0.1
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
12
六价铬
0.05
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
13
总砷
0.1
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
14
总铅
0.1
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出水水质
本工程处理尾水能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表二标准,具体如下:
序号
控制污染物
排放浓度
限值(mg/L)
污染排放监控位置
1
色度(稀释倍数)
40
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
2
化学需氧量(CODcr)
100
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c45b229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94.png)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设计及施工与验收、入场、运行、封场及后期维护与管理、污染物排放控制、监测、实施与监督等生态环境保护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建设、运行和封场及后期维护与管理过程中的污染控制和监督管理,以及排污许可证核发。
本标准适用于现有生活垃圾填埋场的运行和封场及后期维护与管理过程中的污染控制和监督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7466 水质 总铬的测定GB 7467 水质 六价铬的测定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 7469 水质 总汞的测定 高锰酸钾⁃过硫酸钾消解法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GB 7470 水质 铅的测定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GB 7471 水质 镉的测定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GB 7472 水质 锌的测定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GB 7475 水质 铜、锌、铅、镉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 7485 水质 总砷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GB 11893 水质 总磷的测定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 11901 水质 悬浮物的测定 重量法GB 13486 便携式热催化甲烷检测报警仪GB 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T 15555.1 固体废物 总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5555.3 固体废物 砷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GB/T 15555.4 固体废物 六价铬的测定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T 15555.5 固体废物 总铬的测定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T 15555.7 固体废物 六价铬的测定 硫酸亚铁铵滴定法GB/T 15555.10 固体废物 镍的测定 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T 18772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 23485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用泥质GB/T 25179 生活垃圾填埋场稳定化场地利用技术要求GB/T 50123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 50869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GB 51220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范HJ 25.1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1HJ 25.2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HJ 25.3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T 59 水质 铍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T 70 高氯废水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氯气校正法HJ 91.1 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132 高氯废水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碘化钾碱性高锰酸钾法HJ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195 水质 氨氮的测定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HJ 199 水质 总氮的测定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HJ/T 300 固体废物 浸出毒性浸出方法 醋酸缓冲溶液法HJ/T 341 水质 汞的测定 冷原子荧光法(试行)HJ 347.1 水质 粪大肠菌群的测定 滤膜法HJ 347.2 水质 粪大肠菌群的测定 多管发酵法HJ/T 399 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 HJ 485 水质 铜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分光光度法HJ 486 水质 铜的测定 2,9⁃二甲基⁃1,10⁃菲啰啉分光光度法HJ 505 水质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 稀释与接种法HJ 535 水质 氨氮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HJ 536 水质 氨氮的测定 水杨酸分光光度法HJ 537 水质 氨氮的测定 蒸馏⁃中和滴定法HJ 597 水质 总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604 环境空气 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HJ 636 水质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HJ 665 水质 氨氮的测定 连续流动⁃水杨酸分光光度法HJ 666 水质 氨氮的测定 流动注射⁃水杨酸分光光度法HJ 667 水质 总氮的测定 连续流动⁃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 668 水质 总氮的测定 流动注射⁃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 670 水质 磷酸盐和总磷的测定 连续流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HJ 671 水质 总磷的测定 流动注射⁃钼酸铵分光光度法HJ 687 固体废物 六价铬的测定 碱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694 水质 汞、砷、硒、铋和锑的测定 原子荧光法HJ 700 水质 65种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J 702 固体废物 汞、砷、硒、铋、锑的测定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HJ 749 固体废物 总铬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750 固体废物 总铬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751 固体废物 镍和铜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752 固体废物 铍 镍 铜和钼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757 水质 铬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766 固体废物 金属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J 767 固体废物 钡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776 水质 32种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HJ 781 固体废物 22种金属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2HJ 786 固体废物 铅、锌和镉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787 固体废物 铅和镉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819 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总则HJ 828 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重铬酸盐法HJ 905 恶臭污染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 908 水质 六价铬的测定 流动注射⁃二苯碳酰二肼光度法HJ 1001 水质 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的测定 酶底物法HJ 1134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试行)HJ 1182 水质 色度的测定 稀释倍数法CJJ 113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防渗系统工程技术规范CJJ 133 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收集处理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CJJ 176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岩土工程技术规范CJJ/T 214 生活垃圾填埋场防渗土工膜渗漏破损探测技术规程CJ/T 234 垃圾填埋场用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 第28号)《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 第32号)《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 第39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cad72ef84868762cbaed539.png)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3 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环境保护要求(1).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应与当地的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自然保护相一致。
(2).生活垃圾填埋场应设在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在在畜居栖点500米以外。
(3).生活垃圾填埋场不得建在下列地区:a.国务院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
b.居民密集居住区。
c.直接与航道相通的地区。
f.活动的坍塌地带、断裂带、地下蕴矿带、石灰坑及溶岩洞区。
4 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设计环境保护要求(1).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应包含防渗工程,垃圾渗滤液输导、收集和处理系统。
(2).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防渗层的渗透系数K<=10cm/s。
(3).防渗工程应采用水平防渗和垂直防渗相结合的工艺。
(4).填埋场基底为抗压的平稳层,不应因垃圾分解沉陷而使场底变形。
(5).填埋底最低处应设有集液池(并),其内应设有总管通向地面,并高出地面100厘米,以便抽出垃圾渗滤液。
(6).垃圾填埋场设计应包含气体输导、收集和排放处理系统。
(7).气体输导系统应设置横竖相通的排气管,排气总管应高出地面100厘米,以采气和处理气体用。
(8).对填埋场产生的可燃气体达到燃烧值的要收集作用;对不能收集利用的可燃气体要烧掉排空,防止火灾及爆炸,填埋场设计时,应设有相应设施。
(9).建筑物应保持良好通风,防止可燃气体集聚遇明火爆炸。
(10).填埋场设计时,应设有导流坝和顺水沟,将自然降水排出场外或进入蓄水池。
5 填埋物入场要求(1)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填埋物应是生活垃圾。
(2)严禁将生活垃圾和危险性废弃物混合一起;严禁爆炸性、易燃性、浸出毒性、腐蚀性、传染性、放射性等有毒有害废弃物进入生活填埋场。
6 生活垃圾填埋场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项目及其限值(1)生活垃圾填埋场大气污染物控制项目:颗粒物(TSP)、氨、硫化氢、甲硫醇、臭气浓度。
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865623c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82.png)
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垃圾填埋场是城市生活垃圾的最终处置地点,然而垃圾填埋场的运营过程中会
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对周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制定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对于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应当明确规定垃圾填埋场的选址要求。
垃圾填
埋场应远离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和居民区,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其次,在填埋场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当采取防渗措施,避免垃圾渗滤液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同时,垃圾填埋场应具备垃圾气体收集和处理设施,减少有害气体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另外,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还应规定填埋场的运营管理要求。
填埋场应建
立完善的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
此外,填埋场应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污染问题,保障周边环境和居民健康。
在垃圾填埋场的封闭和治理阶段,污染控制标准也应予以重视。
填埋场封闭后,应进行覆土和绿化处理,减少渗滤液的排放,防止二次污染。
同时,填埋场的长期监测和管理也至关重要,确保填埋场在封闭后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潜在威胁。
总的来说,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应当从选址、设计建设、运营管理到封闭
治理全方位考虑,确保填埋场的运营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只有严格执行污染控制标准,才能有效减少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同时,政府、企业和社会应共同努力,加强对垃圾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的投入,减少垃圾填埋对环境的影响,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caae4fa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b2.png)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 B16889-2008)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de)决定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de)意见,保护环境,防治生活垃圾填埋处置造成(de)污染,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要求,工程设计与施工要求,填埋废物(de)入场条件,填埋作业要求,封场及后期维护与管理要求,污染物排放限值及环境监测等要求.生活垃圾填埋场排放大气污染物(含恶臭污染物)、环境噪声适用相应(de)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促进地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结构(de)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de)转变,引导工业生产工艺和污染治理技术(de)发展方向,本标准规定了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97年此次修订(de)主要内容:1、修改了标准(de)名称;2、补充了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要求;3、细化了生活垃圾填埋场基本设施(de)设计与施工要求;4、增加了可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共处置(de)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医疗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厌氧产沼等生物处理后(de)固志残余物、粪便经处理后(de)固态残余物和生活污水处理污泥(de)入场要求;5、增加了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封场及后期维护与管理期间(de)污染控制要求;6、增加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项目数量.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废止.按照有关法律规定,本标准具有强制执行(de)效力.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城市建设研究院.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08年4月2日批准.本标准自2008年7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设计与施工、填埋废物(de)入场条件、运行、封场、后期维护与管理(de)污染控制和监测等方面(de)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运行和封场后(de)维护与管理过程中(de)污染控制和监督管理.本标准(de)部分规定也适用于与生活垃圾填埋场配套建设(de)生活垃圾转运站(de)建设、运行.本标准只适用于法律允许(de)污染物排放行为;新设立污污源(de)选址和特殊保护区域内现有污染源(de)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规章(de)相关规定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de)条款.凡是不注日期(de)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5750-1985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7466-1987水质总铬(de)测定GB7467-1987水质六价铬(de)测定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7468-1987水质总汞(de)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7469-1987水质总汞(de)测定高锰酸钾-过硫酸钾消解法双硫腙分光光度法GB7470-1987水质铅(de)测定双硫腙分光光度法GB7471-1987水质镉(de)测定双硫腙分光光度法GB7485-1987水质总砷(de)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GB7488-1987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de)测定稀释与接种法GB11893-1989水质总磷(de)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11901-1989水质悬浮物(de)测定重量法GB11903-1989水质色度(de)测定GB11914-1989水质化学需氧量(de)测定重铬酸盐法GB13486便携式热催化甲烷检测报警仪GB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T14675空气质量恶臭(de)测定三点式比较臭袋法GB/T14678空气质量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和二甲二硫(de)测定气相色谱法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GB/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排放口(源)GB/T5012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HJ/T38-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de)测定气相色谱法HJ/T195-2005水质氨氮(de)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HJ/T199-2005水质总氮(de)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HJ/T228医疗废物化学消毒集中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试行)HJ/T229医疗废物微波消毒集中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试行)HJ/T276医疗废物高温蒸汽集中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试行)HJ/T300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醋酸缓冲溶液法HJ/T341-2007水质汞(de)测定冷原子荧光法(试行)HJ/T347-2007水质粪大肠菌群(de)测定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试行)CJ/T234垃圾填埋场用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卫医发[2003]287号)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环监字(1996)470号)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28号)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9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1运行期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作业(de)时期.后期维护与管理期生活垃圾填埋场终止填埋作业后,进行后续维护、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管理直至填埋场达到稳定化(de)时期.防渗衬层设置于生活垃圾填埋场底部及四周边坡(de)由天然材料和(或)人工合成材料组成(de)防止渗漏(de)垫层.天然基础层位于防渗衬层下部,由未经扰动(de)土壤等构成(de)基础层.天然粘土防渗衬层由经过处理(de)天然粘土机械压实形成(de)防渗衬层.单层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由一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与粘土(或具有同等以上隔水效力(de)其他材料)衬层组成(de)防渗衬层.双层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由两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与粘土(或具有同等以上隔水效力(de)其他材料)衬层组成(de)防渗衬层.环境敏感点指生活垃圾填埋场周围可能受污染物影响(de)住宅、学校、医院、行政办公区、商业区以及公共场所等地点.场界指法律文书(如土地使用证、房产证、租赁合同等)中确定(de)业主所拥有使用权(或所有权)(de)场地或建筑物边界.现有生活垃圾填埋场指本标准实施之日前,己建成投产或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己通过审批(de)生活垃圾填埋场.新建生活垃圾填埋场指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环境影响文件通过审批(de)新建、改建和扩建(de)生活垃圾填埋场.4选址要求生活垃圾填埋场(de)选扯应符合区域性环境规划、环境卫生设施建设规划和当地(de)城市规划.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不应选在城市工农业发展规划区、农业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考古)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供水远景规划区、矿产资源储备区、军事要地、国家保密地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de)区域内.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de)标高应位于重现期不小于50年一遇(de)洪水位之上,并建设在长远规划中(de)水库等人工蓄水设施(de)淹没区和保护区之外.拟建有可靠防洪设施(de)山谷型填埋场,并经过环境影响评价证明洪水对生活垃圾填埋场(de)环境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前款规定(de)选址标准可以适当降低.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de)选择应避开下列区域:破坏性地震及活动构造区;活动中(de)坍塌、滑坡和隆起地带;活动中(de)断裂带;石灰岩熔洞发育带;废弃矿区(de)活动塌陷区;活动沙丘区:海啸及涌浪影响区;湿地:尚未稳定(de)冲积扇及冲沟地区;泥炭以及其他可能危及填埋场安全(de)区域.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de)位置及与周围人群(de)距离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并经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在对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考虑生活垃圾填埋场产生(de)渗滤液、大气污染物(含恶臭物质)、滋养动物(蚊、蝇、鸟类等)等因素,根据其所在地区(de)环境功能区类别,综合评价其对周围环境、居住人群(de)身体健康、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de)影响,确定生活垃圾填埋场与常住居民居住场所、地表水域、高速公路、交通主干道(国道或省道)、铁路、飞机场、军事基地等敏感对象之间合理(de)位置关系以及合理(de)防护距离.环境影响评价(de)结论可作为规划控制(de)依据.5设计、施工与验收要求生活垃圾填埋场应包括下列主要设施:防渗衬层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渗滤液处理设施、雨污分流系统、地下水导排系统、地下水监测设施、填埋气体导排系统、覆盖和封场系统.生活垃圾填埋场应建设围墙或栅栏等隔离设施,并在填埋区边界周围设置防飞扬设施、安全防护设施及防火隔离带.生活垃圾填埋场应根据填埋区天然基础层(de)地质情况以及环境影响评价(de)结论,并经当地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选择天然粘土防渗衬层、单层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或双层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作为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区和其他渗滤液流经或储留设施(de)防渗衬层.填埋场粘土防渗衬层饱和渗透系数按照GB/T50123中节“变水头渗透试验”(de)规定进行测定.如果天然基础层饱和油透系数小于1.×10-7cm/s,且厚度不小于2m,可采用天然粘土防渗衬层.采用天然粘土防渗衬层应满足以下基本条件:(1)压实后(de)粘土防渗衬层饱和油透系数应小于×10-7cm/s;(2)粘土防渗衬层(de)厚度应不小于2m.如果天然基础层饱和油透系数小于×10-7cm/s,且厚度不小于2m,可采用单层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下应具有厚度不小于,且其被压实后(de)饱和渗透系数小于×10-7cm/s(de)天然粘土防渗衬层,或具有同等以上隔水效力(de)其他材料防渗衬层.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应采用满足CJ/T234中规定技术要求(de)高密度聚乙烯或者其他具有同等效力(de)人工合成材料.如果天然基础层饱和油透系数不小于×10-5cm/s,或者天然基础层厚度小于2m,应采用双层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下层人工合成材料防衬层下应具有厚度不小于,且其被压实后(de)饱和油透系数小于×10-7cm/s(de)天然粘土衬层,或具有同等以上隔水效力(de)其他材料衬层;两层人工合成材料衬层之间应布设导水层及渗漏检测层.人工合成材料(de)性能要求同第条.生活垃圾填埋场应设置防渗衬层渗漏检测系统,以保证在防渗衬层发生渗滤液渗漏时能及时发现并采取必要(de)污染控制措施.生活垃圾填埋场应建设渗滤液导排系统,该导排系统应确保在填埋场(de)运行期内防渗衬层上(de)渗滤液深度不大于30cm.为检测渗滤液深度,生活垃圾填埋场内应设置渗滤液监测井.生活垃圾填埋场应建设渗滤液处理设施,以在填埋场(de)运行期和后期维护与管理期内对渗滤液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设施应设渗滤液调节池,并采取封闭等措施防止恶臭物质(de)排放.生活垃圾填埋场应实行雨污分流并设置而水集排水系统,以收集、排出汇水区内可能流向填埋区(de)雨水、上游雨水以及未填埋区域内未与生活垃圾接触(de)雨水.雨水集排水系统收集(de)雨水不得与渗滤液混排.生活垃圾填埋场各个系统在设计时应保障能及时、有效地导排雨、污水.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区基础层底部应与地下水年最高水位保持1m以上(de)距离.当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区基础层底部与地下水年最高水位距离不足1m时,应建设地下水导排系统.地下水导排系统应确保填埋场(de)运行期和后期维护与管理期内地下水水位维持在距离填埋场填埋区基础层底部1m以下.设计填埋量大于250万吨且垃圾填埋厚度超过20m生活垃圾填埋场,应建设甲烷利用设施或火炬燃烧设施处理含甲烷填埋气体.小于上述规模(de)生活垃圾填埋场,应采用能够有效减少甲烷产生和排放(de)填埋工艺或采用火炬燃烧设施处理含甲烷填埋气体.生活垃圾填埋场周围应设置绿化隔离带,其宽度不小于10m.在生活垃圾填埋场施工前应编制施工质量保证书并作为环境监理和环境保护竣工验收(de)依据.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质量保证书中(de)质量保证程序进行.在进行天然粘土防渗衬层施工之前,应通过现场施工实验确定压实方法、压实设备、压实次数等因素,以确保可以达到设计要求.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现场施工检验,检验内容与频率应包括在施工设计书中.在进行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施工前,应对人工合成材料(de)各项性能指标进行质量测试;在需要进行焊接之前,应进行试验焊接.在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和渗滤液导排系统(de)铺设过程中与完成之后,应通过连续性和完整性检测检验施工效果,以确定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没有破损、漏洞等.填埋场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铺设完成后,未填埋(de)部分应采取有效(de)工程措施防止人工合成材料防渗衬层在日光下直接暴露.在生活垃圾填埋场(de)环境保护竣工验收中,应对己建成(de)防渗衬层系统(de)完整性、渗滤液导排系统、填埋气体导排系统和地下水导排系统等(de)有效性进行质量验收,同时验收场址选择、勘察、征地、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制度、监测计划等全过程(de)技术和管理文件资料.生活垃圾转运站应采取必要(de)封闭和负压措施防止恶臭污染(de)扩散.生活垃圾转运站应设置具有恶臭污染控制功能及渗滤液收集、贮存设施.6填埋废物(de)入场要求下列废物可以直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1)由环境卫生机构收集或者自行收集(de)混合生活垃圾,以及企事业单位产生(de)办公废物;(2)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不包括焚烧飞灰);(3)生活垃圾堆肥处理产生(de)固态残余物;(4)服装加工、食品加工以及其他城市生活服务行业产生(de)性质与生活垃圾相近(de)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医疗废物分类目录中(de)感染性废物经过下列方式处理后,可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1)按照HJ/T228要求进行破碎毁形和化学消毒处理,并满足消毒效果检验指标;(2)按照HJ/T229要求进行破碎毁形和微波消毒处理,并满足消毒效果检验指标;(3)按照HJ/T276要求进行破碎毁形和高温蒸汽处理,并满足处理效果检验指标;(4)医疗废物焚烧处置后(de)残渣(de)入场标准按照第条执行.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和医疗废物焚烧残渣(包括飞灰、底渣)经处理后满足下列条件,可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1)含水率小于30%;(2)二恶英含量低于3μgTEQ/Kg;(3)按照工HJ/T300制备(de)浸出液中危害成分浓度低于表1规定(de)限值.表1浸出液污染物浓度限值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经处理后,按照工HJ/T300制备(de)浸出液中危害成分浓度低于表1规定(de)限值,可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经处理后满足第条要求(de)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和医疗废物焚烧残渣(包括飞灰、底渣)和满足第条要求(de)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在生活垃圾填埋场中应单独分区填埋.厌氧产沼等生物处理后(de)固态残余物、粪便经处理后(de)固态残余物和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经处理后含水率小于60%,可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处理后分别满足第、、和条要求(de)废物应由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认可(de)监测部门检测、经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下列废物不得在生活垃圾填埋场中填埋处置.(1)除符合第条规定(de)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以外(de)危险废物;(2)未经处理(de)餐饮废物;(3)未经处理(de)粪便;(4)禽畜养殖废物(5)电子废物及其处理处置残余物;(6)除本填埋场产生(de)渗滤液之外(de)任何液态废物和废水.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另有规定(de)除外7运行要求填埋作业应分区、分单元进行,不运行作业面应及时覆盖.不得同时进行多作业面填埋作业或者不分区全场敞开式作业.中间覆盖应形成一定(de)坡度.每天填埋作业结束后,应对作业面进行覆盖;特殊气象条件下应加强对作业面(de)覆盖.填埋作业应采取雨污分流措施,减少渗滤液(de)产生量.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期内,应控制堆体(de)坡度,确保填埋堆体(de)稳定性.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期内,应定期检测防渗衬层系统(de)完整性.当发现防渗衬层系统发生渗漏时,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期内,应定期检测渗滤液导排系统(de)有效性,保证正常运行.当衬层上(de)渗滤液深度大于30cm时,应及时采取有效疏导措施排除积存在填埋场内(de)渗滤液.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期内,应定期检测地下水水质.当发现地下水水质有被污染(de)迹象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发现渗漏位置并采取补救措施,防止污染进一步扩散.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期内,应定期并根据场地和气象情况随时进行防蚊蝇、灭鼠和除臭工作.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期以及封场后期维护与管理期间,应建立运行情况记录制度,如实记载有关运行管理情况,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设备工艺控制参数,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de)非生活垃圾(de)来源、种类、数量、填埋位置,封场及后期维护与管理情况及环境监测数据等.运行情况记录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等法律法规进行整理和保管.8封场及后期维护与管理要求生活垃圾填埋场(de)封场系统应包括气体导排层、防渗层、而水导排层、最终覆土层、植被层.气体导排层应与导气竖管相连.导气竖管高出最终覆土层上表面100cm以上.封场系统应控制坡度,以保证填埋堆体稳定,防止雨水侵蚀.封场系统(de)建设应与生态恢复相结合,并防止植物根系对封场土工膜(de)损害.封场后进入后期维护与管理阶段(de)生活垃圾填埋场,应继续处理填埋场产生(de)渗滤液和填埋气,并定期进行监测,直到填埋场产生(de)渗滤液中水污染物浓度性续两年低于表2、表3中(de)限值.9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水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现有和新建生活垃圾填埋场自2008年7月1日起执行表2规定(de)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表2现有和新建生活垃圾填埋场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2011年7月1日前,现有生活垃圾填埋场无法满足表2规定(de)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要求(de),满足以下条件时可将生活垃圾渗滤液送往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1)生活垃圾渗滤液在填埋场经过处理后,总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等污染物浓度达到表2规定浓度限值;(2)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每日处理生活垃圾渗液总量不超过污水处理量(de)%,并不超过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额定(de)污水处理能力;(3)生活垃圾渗滤液应均匀注入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厂;(4)不影响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场(de)污水处理效果.2011年7月1日起,现有全部生活垃圾填埋场应自行处理生活垃圾渗滤液并执行表2规定(de)水污染排放浓度限值.根据环境保护工作(de)要求,在国土开发密度己经较高、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或环境容量较小、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发生严重环境污染问题而需要采取特别保护措施(de)地区,应严格控制生活垃圾填埋场(de)污染物排放行为,在上述地区(de)现有和新建生活垃圾填埋场自2008年7月1日起执行表3规定(de)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表3现有和新建生活垃圾填埋场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甲烷排放控制要求生活垃圾填埋场在运行中应采取必要(de)措施防止恶臭物质(de)扩散.在生活垃圾填埋场周围环境敏感点方位(de)场界(de)恶臭污染物浓度应符合GB14554(de)规定.生活垃圾转运站产生(de)渗滤液经收集后,可采用密闭法输送到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排入城市排水管道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或者自行处理等方式.排入设置城市污水处理厂(de)排水管网(de),应在转运站内对渗滤液进行处理,总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等污染物浓度限值达到表2规定浓度限值,其他水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由企业与城镇污水处理厂根据其污水处理能力商定或执行相关标准.排入环境水体或排入未设置污水处理厂(de)排水管网(de),应在转运站内对渗滤液进行处理并达到表2规定(de)浓度限值.10环境和污染物监测要求水污染物排放监测基本要求地下水水质监测基本要求应根据场地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时反映地下水水质变化为原则,布设地下水监测系统.(1)本底井,一眼,设在填埋场地下水流向上游30-50m处;(2)排水井,一眼,设在填埋场地下水主管出口处;(3)污染扩散井,两眼,分别设在垂直填埋场地下水走向(de)两侧各30-60m处;(4)污染监视井,两眼,分别设在填埋场地下水流向下游30、60m处.大型填埋场可以在上述要求基础上适当增加监测井(de)数量.生活垃圾填埋场管理机构应每6个月进行一次防渗衬层完整性(de)监测.甲烷监测基本要求生活垃圾填埋场管理机构和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均应对封场后(de)生活垃圾填埋场(de)污染物浓度进行测定.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总氮、氨氮等指标每3个月测定一次,其他指标每年测定一次.恶臭污染物监测基本要求污染物浓度测定方法采用表4所列(de)方法标准,地下水质量检测方法采用GB5750中(de)检测方法.生活垃圾填埋场应按照有关法律和环境监测管理办法(de)规定,对排污状况进行监测,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表4污染物浓度测定方法标准11实施要求本标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实施.在任何情况下,生活垃圾填埋场均应遵守本标准(de)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采取必要措施保证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各级环保部门在对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监督性检查时,可以现场即时采样,将监测(de)结果作为判定排污行为是否符合排放标准以及实施相关环境保护管理措施(de)依据.对现有和新建生活垃圾填埋场执行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de)地域范围、时间,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规定.。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3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3](https://img.taocdn.com/s3/m/274818d402020740bf1e9b3a.png)
令狐采学
出水水质
本工程处理尾水能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表二标准,具体如下:
序号
控制污染物
排放浓度
限值(mg/L)
污染排放监控位置
1
色度(稀释倍数)
40
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
2
化学需氧量(CODcr)
1000Βιβλιοθήκη 01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
11
总铬
0.1
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
12
六价铬
0.05
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
13
总砷
0.1
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
14
总铅
0.1
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
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
3
生化需氧量(BOD5)
30
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
4
悬浮物
30
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
5
总氮
40
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
6
氨氮
25
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
7
总磷
3
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
8
粪大肠菌群数(个/L)
10000
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
9
总汞
0.001
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
10
总镉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1c5f8ef8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e6.png)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场是城市垃圾处理的重要环节,然而,填埋场的运营过程中可能
会产生污染问题,对周边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影响。
因此,制定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填埋场应选择远离水源地、居民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地理位置,以减少对
周边环境的影响。
其次,填埋场应采取防渗措施,防止垃圾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
同时,填埋场应建立完善的收集系统,对渗滤液进行处理,确保排放达标。
此外,填埋场还应建立垃圾气体收集和处理系统,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在填埋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填埋场的渗滤液和垃圾气体排放,定期对周边土壤、地下水和大气环境进行监测,确保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同时,填埋场应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体系,定期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环境问题。
此外,填埋场应加强对垃圾的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填埋量,降低对填
埋场的压力,延长填埋场的使用寿命。
同时,应推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生物处理等新技术,减少填埋对环境的影响。
在填埋场的关闭和后期管理阶段,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填埋场进行封闭和修复,减少对环境的长期影响。
同时,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对填埋场进行长期监测,确保后期管理的有效性。
总之,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具
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执行标准要求,加强管理和监督,才能有效控制填埋场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955ee0d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87.png)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一、选址与设计要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应遵循国家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避免对水源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域造成污染影响。
选址应充分考虑地质条件、气象条件、水文条件等因素,确保填埋场的安全稳定。
填埋场设计应符合工程技术规范,包括垃圾坝、防渗系统、雨水导排系统、渗滤液收集处理系统等关键设施的设计,确保垃圾填埋过程中的环境安全。
二、入场废物标准入场的生活垃圾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禁止有毒有害废物、放射性废物等危险废物进入填埋场。
垃圾应进行分类处理,尽量减少可回收物的填埋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入场垃圾应满足一定的含水率、热值等要求,确保填埋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填埋运行规范填埋场应建立严格的运行管理制度,包括垃圾接收、堆放、压实、覆盖等环节的操作规程。
填埋过程中应控制垃圾填埋高度和速度,避免产生过大的沉降和滑坡等安全隐患。
填埋场应定期对填埋区域进行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环境问题。
四、封场及后期维护填埋场达到设计容量或运行期限后,应进行规范的封场操作,包括覆盖层铺设、植被恢复等措施。
封场后应建立长期的监测和维护机制,确保填埋场的环境安全稳定。
对于封场后的渗滤液等污染物,应建立有效的收集和处理系统,防止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五、污染物排放限值填埋场应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包括渗滤液、恶臭气体、扬尘等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填埋场应建立污染物排放监测体系,定期对排放物进行监测和记录,确保达标排放。
六、环境与污染监测填埋场应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对周边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问题。
监测内容应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大气等环境要素的质量状况,以及噪声、振动等污染因素的影响程度。
七、监督管理机制政府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填埋场的监督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填埋场按照标准要求进行建设和运营。
填埋场应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运行情况和环境监测数据,接受社会监督。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ef57113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7b.png)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是目前常见的垃圾处理方式之一,然而,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有效控制生活垃圾填埋污染,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制定和执行相应的污染控制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关于填埋场选址的标准。
填埋场应远离水源地和城镇居民区,地下水埋深应符合国家规定,填埋场周边应设置防渗隔离层,以防止垃圾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
其次,填埋场的设计和建设应符合相关标准,包括填埋场的防渗系统、渗滤液收集系统、垃圾气体处理系统等,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
另外,关于填埋过程中的操作标准。
填埋场应严格执行垃圾覆盖、压实、分类填埋等操作要求,以减少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和垃圾气体。
同时,填埋场应定期对渗滤液和垃圾气体进行监测和处理,确保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关于填埋场的监测和管理标准。
填埋场应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对填埋过程中的渗滤液、垃圾气体、地下水等进行定期监测,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档案。
同时,填埋场应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巡查和维护,确保填埋场的正常运行和污染控制。
最后,关于填埋场的封闭和治理标准。
填埋场在填埋结束后应进行封闭处理,包括覆土、绿化、排放气体处理等,以减少填埋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同时,填埋场的长期治理也是必不可少的,包括渗滤液和垃圾气体的处理、地下水的监测等,以确保填埋场的环境影响得到最小化。
综上所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只有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和要求,才能有效控制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希望各地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加强对填埋场的管理和监督,共同为建设美丽的家园而努力。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https://img.taocdn.com/s3/m/d6336650d15abe23492f4d3e.png)
总铬
0.1
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
12
六价铬
0.05
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
13
总砷
0.1
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
14
总铅
0.1
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
出水水质
本工程处理尾水能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表二标准,具体如下:
序号
控制污染物
排放浓度
限值(mg/L)
污染排放监控位置
1
色度(稀释倍数)
40
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
2
化学需氧量(CODcr)
100
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
3
生化需氧量(BOD5)
30
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
4
悬浮物
30
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
5
总氮
40
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
6
氨氮
25常Leabharlann 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7总磷
3
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
8
粪大肠菌群数(个/L)
10000
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
9
总汞
0.001
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
10
总镉
0.01
常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解读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db95003b0912a216147929f3.png)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解读我国目前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是填埋处理,而填埋处理的污染现象又普遍存在。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场址面临越来越大的困难。
许多地方已经到了无地可选地步。
新修订的《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与旧版相比有很多显著的变化。
1.关于选址垃圾场(厂)址的选择明显受土地资源因素制约,以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防护距离要求的变化为例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标准》(CJJ17-1988),要求生活垃圾填埋场距离居民区大于800米,由于许多城市提出按800米要求选择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存在困难,此后修改的标准如《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要求生活垃圾填埋场距离居民区大于500米,新修订的《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不再提具体“距离”要求,要求通过环评来确定。
从环境保护方面分析,过去“防护距离”的要求,是考虑没有污染防治措施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对人的影响,如生活垃圾填埋场尽可能建在山沟里。
这样的想法已经过时,实际上对于许多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在山沟里选择填埋场,往往产生更多的污水,污染治理的成本更高、更难,此举后果只能是依靠环境容量自净和稀释。
不治理填埋场的污染(如污水、填埋气体)就不在乎其产生量,甚至希望通过大量产生进而稀释来达到排放要求(如建在山沟中因汇水面积大而导致垃圾渗滤液产生量大,但浓度较低)。
因此,认为通过“距离”防治污染显然是落后的,也是不能达到保护环境要求的。
当然,在经济发展水平低时,这样的做法也是无奈的选择,我国目前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大多是在这样的境况下的选择,现在经济发展了,城市范围扩大了,过去偏远的填埋场离居住区越来越近,集中填埋处理的垃圾量越来越大,其产生污水和填埋气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可否认地越来越大,由此产生的矛盾也就越来越大。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研究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9d5e2a27cd184254a35356b.png)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研究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增长和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垃圾的数量在逐年增长,在我国,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方式包括填埋、焚烧和堆肥,由于很多垃圾燃烧会产生污染,因此利用焚烧来处理的垃圾数量并不多;由于很多垃圾不能够被分解,有机成分的含量也较少,因此也不能用堆肥手段进行处理,大多数的生活垃圾均是通过填埋进行处理,填埋垃圾数量约占我国每年处理垃圾总量的八成,不仅如此,在世界范围之内,大部分城市的多数生活垃圾均采用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但是在生活垃圾填埋场的设计、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引发由于渗漏所导致的垃圾污染扩散问题,因此,非常有必要开展对于垃圾填埋场污染程度控制的研究工作。
一、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1.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废物类型明确规定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填埋物应是生活垃圾,禁止爆炸性、易燃性、浸出毒性、腐蚀性、传染性和放射性等有毒有害废1 / 6物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因此,生活垃圾之外的其他类型废物是无法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置的,即使是那些与生活垃圾性质相似的、不会与生活垃圾发生不利反应的、不会影响生活垃圾正常填埋的废物,如企事业单位产生的办公废物等。
因此,经过对废物污染特性的研究,规定了企事业单位产生的办公废物,生活垃圾焚烧炉渣,生活垃圾堆肥处理产生的固态残余物,服装加工、食品加工以及其他城市生活服务行业产生的性质与生活垃圾相近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等,可以直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置。
此外,在实施的《医疗废物化学消毒集中处理工程技术规范》中规定了经处理后可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的医疗废物的条件.感染性医疗废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与生活垃圾相同,在进行化学消毒、微波消毒或高温消毒后其生物感染特性也被消除,在生活垃圾填埋场中不会对环境产生额外的不利影响.而焚烧处置后的残渣)的特性也与生活垃圾类似,因此可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置。
2.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条件目前不允许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的主要原因,是其中含有的有害成分的浸出会造成一定的环境风险.但是由于条件所限,不可能在我国各城市中大规模地建设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b54052a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d8.png)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场是城市生活垃圾的最终处理场所,但同时也是一个潜在的污染源。
为了控制填埋场污染物的排放,保护周围环境和人民的健康,制定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
本文将就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生活垃圾填埋场应当选择远离城市居民区、水源地、风向等敏感区域的地点建设,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填埋场的建设应符合相关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保证填埋场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其次,填埋场应当配备完善的污染物控制设施,包括污水收集系统、垃圾气体收集系统和底渗液收集系统等。
污水收集系统用于收集填埋产生的污水,经过处理后达标排放或者循环利用;垃圾气体收集系统用于收集填埋产生的有害气体,经过处理后排放或者利用;底渗液收集系统用于收集填埋产生的底渗液,经过处理后达标排放或者循环利用。
此外,填埋场还应当进行垃圾覆盖和密封,以减少垃圾气体的排放。
垃圾覆盖层可以有效减少垃圾气体的挥发,保护周围环境的空气质量;而填埋场的周边应当进行密封处理,防止底渗液的外泄,保护地下水和土壤的质量。
最后,填埋场应当建立完善的监测和管理制度,对填埋场的污染物排放进行监测和管理。
定期对填埋场周边环境的空气、水质和土壤进行监测,确保排放的污染物符合相关标准;同时,加强填埋场的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填埋场的正常运行和污染物的有效控制。
总之,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执行标准要求,加强管理监督,才能有效控制填埋场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希望相关部门和填埋场管理者能够高度重视,切实履行环保责任,共同维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c20811a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15.png)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
生活垃圾填埋场是城市废弃物处理的重要环节,然而,填埋场的运营往往会导致环境污染问题。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
首先,填埋场的选址和规划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
填埋场应远离居民区和水源地,距离地下水表面应有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污染物渗漏到地下水中。
此外,填埋场的规划应考虑周边环境,确保填埋场运营不会对周边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其次,填埋场的运营需要严格遵守污染物排放标准。
填埋场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和沼气是两种主要的污染物,需要进行有效的处理和控制。
垃圾渗滤液应经过处理后排放,以防止对地下水和土壤造成污染。
而沼气则需要进行收集和利用,减少对大气的排放。
此外,填埋场的管理和监测也是非常重要的。
填埋场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垃圾填埋过程中各项操作符合标准要求。
同时,定期对填埋场周边的土壤、地下水和大气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污染问题。
最后,对于填埋场的封闭和后期治理也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
填埋场运营结束后,需要对填埋场进行封闭处理,并进行后期监测和维护,以防止污染物的继续释放和扩散。
总的来说,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控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执行标准,才能有效地控制填埋场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希望各国能够加强对填埋场的监管,确保填埋场的运营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研究(新版)
Safety work has only a starting point and no end. Only the leadership can really pay attention to it, measures are implemented, and assessments are in place.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093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研究(新版)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增长和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垃圾的数量在逐年增长,在我国,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方式包括填埋、焚烧和堆肥,由于很多垃圾燃烧会产生污染,因此利用焚烧来处理的垃圾数量并不多;由于很多垃圾不能够被分解,有机成分的含量也较少,因此也不能用堆肥手段进行处理,大多数的生活垃圾均是通过填埋进行处理,填埋垃圾数量约占我国每年处理垃圾总量的八成,不仅如此,在世界范围之内,大部分城市的多数生活垃圾均采用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但是在生活垃圾填埋场的设计、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引发由于渗漏所导致的垃圾污染扩散问题,因此,非常有必要开展对于垃圾填埋场污染程度控制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生活垃圾;控制标准;垃圾填埋场;污染问题
1、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1.1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废物类型
明确规定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填埋物应是生活垃圾,禁止爆炸性、易燃性、浸出毒性、腐蚀性、传染性和放射性等有毒有害废物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因此,生活垃圾之外的其他类型废物是无法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置的,即使是那些与生活垃圾性质相似的、不会与生活垃圾发生不利反应的、不会影响生活垃圾正常填埋的废物,如企事业单位产生的办公废物等。
因此,经过对废物污染特性的研究,规定了企事业单位产生的办公废物,生活垃圾焚烧炉渣,生活垃圾堆肥处理产生的固态残余物,服装加工、食品加工以及其他城市生活服务行业产生的性质与生活垃圾相近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等,可以直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置。
此外,在实施的《医疗废物化学消毒集中处理工程技术规范》中规定了经处理后可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的医疗废物的条件.感染性医疗废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与生活垃圾相同,在进行化学消毒、微波消毒或高温消毒后其生物感染特性也被消除,在生活垃圾填埋场中不会对环
境产生额外的不利影响.而焚烧处置后的残渣)的特性也与生活垃圾类似,因此可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置。
1.2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条件
目前不允许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的主要原因,是其中含有的有害成分的浸出会造成一定的环境风险.但是由于条件所限,不可能在我国各城市中大规模地建设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场。
如果将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有限的容积用于填埋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话,不仅无法用来处置其他类型的危险废物,单是大量的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也难以长久处置。
因此,目前生活垃圾焚烧所产生的大量飞灰处于未处置的状态,这将大大增加其环境风险.同样的情况也普遍发生在多种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上.如何有效地管理这些废物尤其是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如果将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经过解毒、固化/稳定化等预处理后,其中的有害成分在生活垃圾填埋场暴露途径下的浸出量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则可将其送入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共处置。
2、生活垃圾恶臭污染控制措施
2.1填埋作业面控制
对某填埋场的恶臭污染源,对周边环境的恶臭污染贡献度最高,垃圾填埋作业面的恶臭污染物释放源强与作业面的面积成正比。
我国许多垃圾填埋场管理较为粗放,作业单元划分过大,作业面面积和垃圾摊铺面都较大,作业机械的运程较远,导致垃圾作业过程中恶臭污染物排放量增加。
因此,每日最小作业暴露面的工艺控制和填埋作业的连贯紧凑是控制填埋作业区恶臭污染的关键。
首先,应根据填埋垃圾处置量的大小,合理规划垃圾填埋作业单元的大小及形状,最大限度地减少暴露作业面面积。
其次,卸料、推铺及压实等作业过程应进行优化设计,做到紧凑有序,并尽可能减小作业机械的运程,避免大范围反复扰动垃圾堆体;垃圾的摊铺压实密度在合理范围内应尽可能增大,以减小单位垃圾量的暴露面积。
2.2覆盖措施
完成垃圾填埋作业后须采取覆盖措施,有效的覆盖可显著抑制垃圾产生的恶臭污染物向空气中释放,同时也可防止雨水下渗入垃
圾堆体从而减少垃圾渗滤液的产生。
我国大部分垃圾填埋场对填埋作业区的日覆盖是采用织物进行覆盖甚至不覆盖,采用织物虽然可以起到防止垃圾飞扬的效果,但由于织物本身有孔隙、每张织物块面积较小且块与块之间缝隙较大、局部作业区因人工作业难度大等因素覆盖不到,并不能起到抑制恶臭气体散发的效果,也不能阻挡雨水下渗而增加渗滤液产生量。
为减少作业区恶臭释放源强,填埋场应加强作业区日覆盖管理,改进覆盖材料性能,使日覆盖措施切实达到隔离恶臭气体释放的目的。
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是一种较大的面源污染,这意味着传统恶臭治理技术在填埋场的应用存在局限性,各种物化、生化的恶臭气体处理方法都必须先将气体集中收集后才能实施处理。
填埋场面积较大,填埋作业面须实施露天机械作业,恶臭气体收集难度高。
垃圾填埋场可在填埋作业区、渗滤液收集池等主要恶臭源旁设置若干固定除臭风炮,定向喷洒除臭液;此外,还可配备移动除臭风炮车,对场区道路以及其它恶臭源喷洒除臭液。
除臭风炮即高压喷雾除臭风炮系统,是利用高压管路形成高压液流,并在管路末端使除臭液雾化,喷洒至周围空间。
除臭液喷
雾范围内的除臭效果较明显。
但除臭液喷雾措施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解决一小部分问题。
风炮喷撒范围有限,喷射距离一般在10-50m,除臭范围受风炮性能、环境风速、风向影响较大。
由于气象条件总是处在不断变化过程中,除臭风炮对运行管理要求较高,风炮的方向若不根据作业面的变化、风向的变化及时调整,则不能起到除臭效果。
除臭液本身具有一定的异味,在不利风向的影响下,除臭液本身也可以成为一种恶臭污染源。
加强风炮运行管理和选购异味更小的除臭液入手,使风炮能够最大化的发挥其除臭效果。
2.3数字化管理措施
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恶臭污染控制与严格的运营管理密不可分,而数字化管理是现代垃圾填埋场管理发展方向,是填埋场实现精细管理的重要手段。
填埋场应逐步建设数字化填埋管理系统,涉及恶臭污染控制的具体模块应包括作业面控制子系统、臭气控制子系统、车辆管理子系统。
作业面控制子系统的功能是对填埋作业过程进行精确的控制,具体包括:填埋区域和填埋单元的规划、道路设置、卸料平台、推平压实方向等;此外,还应具备作业面位置、厚度和
填埋压实密度的精确控制;臭气控制子系统的功能主要是监控恶臭污染防治措施的运行情况,以及污染源与大气环境中恶臭污染物的浓度分布状况,并能够预测臭气影响程度和趋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作业车辆管理子系统主要功能是控制车辆有效作业范围、作业面积及作业任务执行情况,对违规作业实施报警,提升作业效率并控制作业区的恶臭污染。
结语:我国社会要想得到长期健康的发展,其必须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关于日益增长的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
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恶臭污染问题已成为主管部门和周边公众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垃圾填埋场应实施精细化管理,减小作业面积、切实做好覆盖等措施,减少恶臭无组织排放量以及渗滤液产生量;实施中期覆盖膜揭膜作业期间,应做好恶臭污染物的收集处理工作,严格控制作业面积;必要时喷洒除臭液,减小恶臭无组织排放量。
参考文献:
[1]岑岳文.生活垃圾填埋场常见问题分析及治理措施[J].中国
新技术新产品.2018,07.
[2]路鹏,苏昭辉,王亘.填埋场大气中化合物分析与恶臭指示物筛选[J].环境科学,2018,32(04):02.
[3]王明超,严光亮,黄仁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恶臭污染防治对策研究进展[J].科技资讯,2017(02):10.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