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西师大版)

合集下载

西师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西师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西师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的框架体例及编写意图本册教材由卷首语、课文、积累与运用、生字表四部分组成。

(一卷首语呈现在教材的首页,是西师版教材的特色,一至六年级以一贯之。

它的语言简洁优美, 富有童心童趣, 站在同伴的角度, 用课题串联向我们讲述了本册教材中部分动人的故事, 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同时卷首语也提示了本册教材阅读的重点:认真阅读, 用心感受, 美好的情思。

教给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二课文:共 7个单元1. 单元主题。

(1儿童生活——审美熏陶(2人物故事——文化教育(3科技环保——关注自然(4风景名胜——热爱自然(5美好品行——奉献爱心(6传说故事——传承美德(7哲理世界——开启智慧(8革命情怀——爱国爱民2. 课文类型与意图:课文分精读课文、批读课文和略读课文。

(1精读课文着重落实《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的“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目标要求, 如:《秋天向我们微笑》一文课后共设置 4道题, 分别是:1、秋天向我们微笑着走来,她给我们带来些什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找出你喜欢的诗句好好地读一读, 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3、读读写写, 选两个词语造句。

4、小练笔。

课后四道题的设计,是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目标来考虑的,即除了朗读、背诵课文等常规学习目标外, 主要安排了三个重点学习项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1、 2题 ;积累文章中的优美词语(3题 ;读写结合:片段练习。

(4题(2批读课文:属于精读课文。

它有以下特点:站在学习伙伴的角度进行旁批,体现了学生和文本的对话;教给学生读书方法,通过由“ 扶” 到“ 放” 的过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阅读要领,学会读书,着重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3 略读课文体现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的独立理解和运用, 注意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如 32《卖报小姑娘的歌》课后仅设计两道题:“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万以上数的认识第二节《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认识万以上的数,并学习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灵活运用万和亿的单位,准确地表示万以上的数。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a. 理解万和亿的单位概念,能够正确读写万以上的数;b. 掌握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的方法;c.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万和亿的单位表示数。

2. 过程与方法目标:a.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b.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c.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a.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b.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数学学习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 教学重点:a. 万和亿的单位概念;b. 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a. 学生理解万和亿的单位概念;b. 学生掌握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的方法。

四、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生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学过千以内的数,对数的大小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引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千以内的数,并提问:千以内的数最大是多少?有没有更大的数?-学生回答:千以内的数最大是9999,没有更大的数。

2. 出示一些大于千的数,例如:10000、100000000,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后回答:这些数都比千大,有更多的0。

第二环节:引入万和亿的概念1. 出示一个大于千的数,例如:12800,问学生这个数该怎么读。

-学生回答:一万二千八百。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数有多少个千?有多少个万?有多少个亿?-学生思考后回答:这个数有12个千,1个万,没有亿。

3. 出示万和亿的单位,并解释其意义,让学生理解这两个单位的概念。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文档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文档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文档分析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以及总复等部分。

其中,万以上数的认识、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等单元是教学的重点。

同时,多位数的读写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是研究的难点。

教学目标方面,主要包括知识技能、数学思考和解题解决三个方面。

在知识技能方面,学生需要掌握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能正确读、写万以上的数;会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能省略万位或亿位后的尾数求整数的近似数;会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了解数字编码的意义,能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简单的数字编码;认识计算器,能用计算器正确地进行加、减法计算。

此外,学生还需要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能结合具体情景正确地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的估算;能用计算器进行乘、除法计算,并借助计算器探索乘、除法中的一些简单规律。

此外,学生还需要认识线段、直线、射线和角(包括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掌握角的度量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画角;正确理解垂直和平行的意义,会画线段、直线、射线和垂线。

同时,学生还需要认识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地表示数据;感知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用“可能”“一定”“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在数学思考方面,学生需要在认识万以上的数、整数加减法及乘除法运算中发展数感;在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条理地思考,发展数学思维;经历探索角和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经历收集、整理数据并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发展数据分析观念;结合具体的情景,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不确定现象》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不确定现象》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不确定现象》教案一、教材分析: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涵盖了有关不确定现象的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和认识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并学会使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进行描述和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如天气、抽奖、掷骰子等。

-掌握描述不确定现象的常用词汇,如可能、不可能、可能性大、可能性小等。

-学会使用简单的统计方法,如频数、频率等。

2. 能力目标:-能够观察和描述不确定现象,如天气变化、抽奖结果等。

-能够使用常用词汇描述不确定现象的可能性。

-能够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如记录频数、计算频率等。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不确定现象的概念。

-掌握描述不确定现象的常用词汇。

-学会使用简单的统计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引导学生使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但对于不确定现象的概念和统计方法可能还不够熟悉。

他们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不确定现象可能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知教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关于不确定现象的知识。

首先,我有一个有趣的问题要问你们:你们觉得明天的天气会是晴天还是雨天呢?请举手表达你们的观点。

(学生举手回答)教师:非常好!你们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这就是一个不确定现象。

我们无法准确预测明天的天气,因为天气是不确定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不确定现象的知识。

第二环节:概念解释教师:不确定现象是指我们无法准确预测或确定结果的事物或事件。

除了天气,还有其他许多不确定现象,比如抽奖、掷骰子等。

请你们举出一些你们知道的不确定现象。

(学生回答,教师记录在黑板上)教师:非常好!我们已经列举了一些不确定现象。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加减法的关系》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加减法的关系》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加减法的关系》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第一节《加减法的关系》,主要介绍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能够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教材中提供了一些具体的例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能够通过已知的一个算式推导出另一个算式。

-理解并应用加法运算律。

2. 能力目标:-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能够分析问题,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四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他们对加法和减法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但是在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设计一些具体的例子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关系,并能够熟练运用加法运算律。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老师与学生互动,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与他们讨论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老师:同学们,回想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加法和减法分别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加法是把两个数合在一起,减法是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

老师:非常好!那么你们觉得加法和减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第二环节:引入新知识-老师出示一个具体的例子,并让学生观察并思考。

老师:假设我们知道8 + 3 = 11,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算式来表示“11减去3等于几”呢?请大家思考一下。

学生:可以用11 - 3 = 8来表示。

老师:非常好!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呢?学生: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第三环节:讲解加法运算律-老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向学生介绍加法运算律的概念。

老师: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加法运算律。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线段、直线和射线》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线段、直线和射线》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线段、直线和射线》教案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线段、直线和射线》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三单元,主要介绍线段、直线和射线的概念及其特点。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定义和区别,并能够正确使用相关术语描述和表示线段、直线和射线。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定义。

-能够正确使用线段、直线和射线的术语进行描述和表示。

-能够区分线段、直线和射线,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归纳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定义。

-能够正确使用线段、直线和射线的术语进行描述和表示。

教学难点:-区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特点和应用。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点的概念,并且对直线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但对于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定义和区分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示例和实物,帮助学生理解和区分这些概念。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点的概念,并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你知道如何连接两个点吗?有哪些方法可以连接它们?-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使用直线、线段和射线来连接两个点的方法。

2.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学习线段、直线和射线的概念。

-教师出示一张包含线段、直线和射线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

第二环节:线段的定义和特点1. 准备一些小棍或线段模型,向学生展示,并请学生观察。

-教师可以拿出两个不同长度的小棍,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特点。

2. 引导学生描述线段的特点:线段有两个端点,它是由这两个端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组成的。

-教师可以指着线段的两个端点,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线段的特点。

3. 给出一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判断是线段、直线还是射线,并解释原因。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你知道吗-聪明的高斯》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你知道吗-聪明的高斯》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你知道吗-聪明的高斯》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第三节《你知道吗-聪明的高斯》,主要内容是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课文《你知道吗-聪明的高斯》通过讲述聪明的高斯如何利用加法运算来解决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运算规律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加减法的关系,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2. 掌握加法运算律,能够运用加法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加法运算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运用加法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加减法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灵活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部分学生可能对加法运算律的理解和应用存在困惑。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一道简单的加法题,例如:3 + 5 = ?,引导学生回顾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引入课文《你知道吗-聪明的高斯》,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聪明的高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学习课文1. 教师朗读课文《你知道吗-聪明的高斯》,并解释课文中的数学问题。

例如,高斯在学校中遇到了一道加法题,要求计算从1到100的和,而高斯利用了加法运算律的思想,迅速得出了答案。

2. 学生跟读课文,理解课文中高斯如何运用加法解决问题。

第三环节:讲解加法运算律1. 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加法运算律的概念和规则。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以下例子:-例子1:2 + 3 + 4 = (2 + 3) + 4 = 5 + 4 = 9。

教师解释加法的顺序可以改变,括号可以去掉,但结果不变。

-例子2:7 + (6 + 2) = 7 + 8 = 15。

教师解释加法的括号可以去掉,先计算括号内的加法,再进行外层的加法运算。

2. 引导学生发现加法运算律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鼓励学生思考其他类似的例子。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教材分析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教材分析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加法与减法的互逆关系,加法的意义及两个加数与和之间的相互关系,减法的意义及被减数、减数与差之间的关系。

加法运算律的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对运算定律的探索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运用运算定律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1教学加法交换律。

为了让学生产生探索加法运算律的需要,让学生能主动深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教科书首先通过一幅具有童话色彩的主题图来创设情境。

从图中呈现的8道题中,学生如果计算这些题,一般都会一道一道的计算,直至把8道题算完。

但情境中呈现小猪算得快,使小猴、小兔等动物感到惊奇,也自然让学生感到纳闷,由此产生认知冲突,激发他们迫切想知道小猪为什么算得这样快的心理需要。

紧接着教科书提出:议一议,小猪为什么算得这样快?从而很自然地把学生由好奇引向主动探索,通过合作学习去解决这一问题。

学生在讨论中,根据12+25与25+12的结果相等,500+300与300+500的结果相等等信息,会发现在加法算式中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这已实现了对加法交换律的理解。

但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体现数学语言的简洁性,教科书还呈现了用字母表示的加法交换律,即a+b = b+a。

例2主要是学习加法结合律,教科书也是通过情境图来呈现信息,再通过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来体现加法结合律。

这样既可以为学生发现加法运算的特点,归纳概括出加法结合律提供感性材料,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加法结合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为运用加法结合律灵活解决问题作孕伏。

教科书在例2教学后,安排了“填一填”这一练习,通过对153+315+85和135+(315+85)的计算,学生会更加明显地感受到加法结合律的实质,有助于进一步的抽象概括。

最后,教科书提出“从上面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一问题引起学生对刚才的计算过程进行反思,促进学生对加法结合律实质的进一步理解,并结合用字母表示数来呈现加法结合律,实现由生活语言向数学语言的转化,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小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西师大版)

小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西师大版)

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四年级数学教案义务教育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上)教材分析第一部分教材总体说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上)内容一览表领域单元小节课时数与代数一、四则混合运算四则混合运算●二、多位数的认识多位数的读写;用万和亿作单位;数字编码整理与复习。

●三、多位数的加减法口算和估算;用计算器计算;加减法的关系;加法运算律;整理与复习。

●五、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口算和估算;笔算乘法;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

●七、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口算和估算;笔算除法;探索规律;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

空间与图形四、角线段、直线和射线;角的度量。

●六、相交与平行相交与平行。

统计与概率八、可能性可能性实践与综合应用节约一粒米;惊人的危害。

●九、总复习●一、教学内容的说明(一)数与代数第一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1)教学内容。

本单元只介绍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并且其内容仅限于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和只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2)知识联系。

学生在这之前,学习了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乘加、乘减等运算。

本册这里主要学习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三步乃至小数四测混合运算的基础,具体涉及乘除、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及带小括号的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第二单元:多位数的认识(1) 教学内容。

多位数的读写(包括多位数的读、写,拓展对数位顺序表的认识,认识十进制,结合计数单位建立数概念),多位数大小比较及多位数的改写,数字编码。

(2) 知识联系。

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学习本单元内容最直接的认知基础。

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大小比较方法等都将直接推动本单元的学习。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数的认识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大大提高学生用数去表现生活中的事物的能力,促进学生数感的培养。

第三单元:整数加减法(1) 教学内容。

本单元安排的整数加减法,主要是多位数加减法的口算、估算和用计算器计算。

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探索规律》(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探索规律》(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探索规律》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第二节《探索规律》,主要内容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通过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他们的除法运算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运算规则。

2. 能够运用竖式计算方法进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运算。

3. 能够发现并应用除法运算中的规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运算规则,能够独立进行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发现并应用除法运算中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运算,对竖式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具备一定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在发现问题规律和归纳总结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知教师: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之前学过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运算。

谁能告诉我如何进行竖式计算呢?学生回答:将被除数写在上面,除数写在下面,然后从左到右进行计算,得到商和余数。

第二环节:规则探索教师:很好!现在我们要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运算。

请看这个例子:364 ÷26。

请你们用竖式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学生:(进行竖式计算)教师:你们观察到了什么规律吗?学生:被除数的百位数除以除数的十位数等于商的百位数,被除数的个位数除以除数的个位数等于商的个位数。

教师:非常好!你们发现了规律。

那么,对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如何计算呢?学生:我们可以先计算百位数的商,再计算个位数的商,最后将两个商组合起来。

教师:很好!这就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运算规则。

现在,我们来进行更多的练习。

第三环节:规律总结教师:请你们再举一个例子,然后总结一下规律。

学生:比如,792 ÷48。

被除数的百位数除以除数的十位数等于商的百位数,被除数的个位数除以除数的个位数等于商的个位数。

第一单元 《你知道吗-生活中的进位制》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你知道吗-生活中的进位制》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你知道吗-生活中的进位制》教案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你知道吗-生活中的进位制》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万以上数的认识第六节《你知道吗-生活中的进位制》,主要介绍了万以上数的认识和生活中的进位制。

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进位制的概念和运用,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万以上数的读法和写法。

2. 理解进位制的概念,能够运用进位制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3. 能够在生活中运用进位制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万以上数的认识和进位制的概念。

教学难点:运用进位制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整数的概念和加减运算,对于数的读法和写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万以上数的认识和进位制的运用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导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万以上数的认识和生活中的进位制。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大数字?比如说人口数量、汽车数量等。

请你们思考一下并与同桌分享一下。

-学生思考并与同桌分享。

第二环节:引入万以上数的认识1. 导师: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个数字,10000。

请问这个数字读作什么?-学生:一万。

2. 导师:很好!我们将数字分成四位一组,从右向左依次读出每一组的数字和单位。

例如,10000读作一万。

请你们试着读一读下面的数字。

- 30000- 45000- 80000-学生读出相应的数字和单位。

第三环节:进位制的概念1. 导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加法运算:1234 + 5678。

请同学们计算一下。

-学生计算结果并报出答案。

2. 导师:当个位相加超过10时,我们怎么处理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学生思考并回答:“需要进位。

”3. 导师:很好!我们在个位相加超过10时,要进位到十位。

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节《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主要介绍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运算。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学习过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运算,因此本节课是在之前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学会进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运算,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运算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独立进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运算。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解决除法运算中可能出现的进位和退位问题。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运算,对于除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步骤已经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进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运算时,可能会遇到进位和退位的情况,这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难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这个问题,并通过练习和巩固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知识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已学过的除法运算知识,例如:请回顾一下,你们学过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运算方法是什么?第二环节:引入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概念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引入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概念。

例如,假设有一个问题:354 除以23,我们应该如何计算呢?教师可以使用物理模型或图形表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可以使用十位块和个位块来表示被除数354,然后让学生将这个数分成23个一组,看看能够分成几组。

通过这个过程,引导学生理解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概念。

第三环节:解决进位和退位问题在进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运算时,可能会遇到进位和退位的情况。

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假设有一个问题:578 除以34,我们应该如何计算呢?1. 首先,我们将被除数578从左到右按位数与除数34进行比较。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万以上数的读写》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万以上数的读写》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万以上数的读写》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万以上数的认识第一节《万以上数的读写》,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万以上的数,并学习如何正确地读写这些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掌握万以上数的读写方法,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万以上数的读写方法,理解万、千、百、十、个位数的概念。

2.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地读写万以上的数,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万以上数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万、千、百、十、个位数的概念,正确运用读写方法。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数学概念,能够识别和读写千以内的数。

但对于万以上的数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方法和实例进行引导和训练。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老师出示一张写有一个万以上数的卡片,引导学生观察数的结构和特点。

(示例:23456)2. 老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个数是多少吗?怎么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回答。

第二环节:引入万以上数的概念1. 老师在黑板上绘制一个数的结构图,用标签标出万、千、百、十、个位数的位置。

(板书:万、千、百、十、个)2. 老师通过示例,解释万、千、百、十、个位数的概念,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老师:比如,我们来看一个数:23456。

请问这个数中有几个万?有几个千?有几个百?有几个十?有几个个?学生:两万,三千,四百,五十,六个个。

第三环节:万以上数的读写方法1. 老师出示一个万以上数的卡片:56789,读出这个数:“五万六千七百八十九”,然后让学生模仿读一遍。

2. 老师逐个解释每个位上的数字的读法,并让学生跟读。

老师:请注意,万位上的数字读作“万”,千位上的数字读作“千”,百位上的数字读作“百”,十位上的数字读作“十”,个位上的数字读作“个”。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加法运算律》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加法运算律》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加法运算律》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加法运算律》这一单元的第二节课,属于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

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本节课将进一步学习加法运算律,帮助学生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定义。

2. 理解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意义和运用。

3. 能够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和运用。

教学难点:能够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对于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还不够熟悉。

部分学生可能存在记忆困难或理解困难的情况。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和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老师出示一些加法算式,如:2 + 4、5 + 3、6 + 1,让学生回顾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在进行加法运算时,数字的顺序是否会改变结果?为什么?第二环节:引入交换律1. 老师出示一个例子:3 + 5 = 5 + 3,并解释这是加法的交换律。

2. 让学生观察例子,思考为什么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

3. 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总结并给出加法的交换律的定义。

老师可以说:“交换律告诉我们,在加法中,我们可以改变数字的顺序,但结果不会改变。

例如,3 + 5和5 + 3的结果都是8。

这就是加法的交换律。

”第三环节:引入结合律1. 老师出示一个例子:(2 + 3) + 4 = 2 + (3 + 4),并解释这是加法的结合律。

2. 让学生观察例子,思考为什么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

3. 学生回答后,老师进行总结并给出加法的结合律的定义。

老师可以说:“结合律告诉我们,在加法中,无论我们先计算哪两个数,结果都是相同的。

例如,(2 + 3) + 4和2 + (3 + 4)的结果都是9。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相交与垂直》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相交与垂直》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相交与垂直》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节课《相交与垂直》,主要介绍了相交与垂直的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相交线和垂直线的含义,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和识别相交线和垂直线的情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相交线和垂直线的概念;-能够观察和识别相交线和垂直线;-能够用直尺和铅笔画出相交线和垂直线。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直尺和铅笔进行准确绘图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1. 相交线和垂直线的概念;2. 能够观察和识别相交线和垂直线。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2. 能够用直尺和铅笔画出相交线和垂直线。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平行线的概念,对线段、直线等基本几何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对于观察和识别物体的特征也有一定的能力。

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思考,能够理解相交线和垂直线的概念,并能够用直尺和铅笔进行准确的绘图。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知1. 引导学生回顾平行线的概念,提问:“什么是平行线?请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平行线是在同一个平面上永远不会相交的两条直线,如铁轨上的两条平行线。

2. 引入新概念:“今天我们要学习相交线和垂直线,你们知道相交线和垂直线是什么吗?”-学生思考并回答:相交线是指两条线在某一点相遇的情况,垂直线是指两条相交线的交角为90度的线。

第二环节:概念解释与示例演示1. 解释相交线的概念:“当两条线在一点相遇时,我们就说这两条线相交。

”-绘制一个示意图,其中有两条线段在某一点相交,强调这两条线段相交的特征。

-举例:书桌上的两支笔,它们的笔尖相交。

2. 给出示例,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请你们看一下,这两条线是相交线还是平行线?”-绘制两条线段,一条是水平的,一条是斜线,让学生观察并回答。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西师大版小学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第四单元,主要内容是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乘法运算。

学生已经学过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乘法,对乘法运算有一定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运算方法,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运算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运算方法,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和性质。

2. 能力目标:能够独立进行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计算,正确写出计算过程和结果。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和性质。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乘法,对乘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对于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乘法运算,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和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巩固。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知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复习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乘法运算。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请计算45 × 3 的结果是多少?”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鼓励其他学生解释他们是如何计算的。

第二环节:引入概念教师出示一个三位数和一个两位数的乘法题目,例如:345 ×23。

教师可以使用具体的教具或白板上的图示,引导学生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和性质。

教师:假设我们有一个三位数345,还有一个两位数23。

我们要将它们相乘,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将两位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分别乘以三位数的每一位数。

教师:非常好!那我们来具体计算一下。

首先,我们将两位数的个位数 3 乘以三位数的每一位数。

教师在白板上写下以下计算过程:345×3-------```教师:现在,我们将两位数的十位数 2 乘以三位数的每一位数。

教师在白板上继续写下以下计算过程:第三环节:讲解运算步骤教师详细讲解个位数、十位数、百位数的乘法运算,并强调进位和对齐的重要性。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你知道吗-奇妙的乘法》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你知道吗-奇妙的乘法》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你知道吗-奇妙的乘法》教案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你知道吗-奇妙的乘法》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第三节《你知道吗-奇妙的乘法》,主要内容是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运算方法;理解进位和借位的概念及其在乘法运算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三位数和两位数的概念。

2.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运算方法。

3. 培养学生对乘法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进位和借位的概念及其在乘法运算中的应用。

四、学情分析:在进行本节课教学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并且对进位和借位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乘法口诀,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

然而,对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运算,学生可能会遇到进位和借位的困难,需要进一步巩固和训练。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并复习乘法口诀。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吗?乘法还有很多奇妙的地方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一起来探索一下吧!2. 讲解进位和借位的概念:-准备一张白纸和一些个位数的卡片。

将两个个位数的卡片放在一起,例如8和5,问学生这两个数相加是多少。

学生回答13。

-解释:当两个个位数相加超过9时,我们需要把个位数的结果写在一行,并将十位数的结果进位到十位数上。

-将两个十位数的卡片放在一起,例如7和9,问学生这两个数相加是多少。

学生回答16。

-解释:当两个十位数相加超过9时,我们需要把十位数的结果写在一行,并将百位数的结果进位到百位数上。

-引导学生理解进位的概念,并与之前学过的进位进行对比。

3. 演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运算方法:-以具体的例子为基础,演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运算方法。

-例如,展示一个乘法题目:345 × 27。

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页12]

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页12]

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页12]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发布时间:2019-01-05例3:首先,通过出示一组算式,并通过两个对话框引导学生探索发现。

其次,教材安排了议一议,让学生讨论500÷500怎样算简便?学生在讨论中会发现15÷5与1500÷500的商应是相等的,从而既加深了对商不变规律的理解,又初步体验了怎样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除法简便计算。

其三,教材用试一试的方式,让学生根据商不变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这组算式的得数,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商不变规律的运用。

(4)综合应用通过大数的运算,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数感;同时激发学生勤俭节约的情感,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总体上讲要注意一些一些问题:一是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二是引导学生分组探索13亿米的重量,这是教学的重点。

三是探索交流,应让学生谈感想。

第八单元可能性1、教学内容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学习用“一定”、“不可能”,“可能”“也可能”等较准确的词语来描述随机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还是不确定的。

2、教材编写的思路(1)注意选取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的事例作为学习的素材。

(2)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验不确定现象。

(3)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猜想、分析、推理的能力。

3、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可能性在本套教材中是首次出现的内容,它将为学生以后学习概率的知识作准备。

对于不确定现象的认识,学生在生活中有一些体验,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

如抛硬币、转转盘、掷骰子、青蛙跳水,套圈等活动,都是学生熟知的,身边的不确定现象的游戏和事例。

因此,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活动来体验和感受生活中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则是不确定,能用准确地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确定和不确定现象。

难点则是能列举出简单的随机事件的所有可能的结果。

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页9]

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页9]

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页9]第六单元相交与平行1.教学内容垂直和平行(垂线和平行线的意义及其画法等。

)2、教材编写思路(1)注意突出生活中的垂直和平行现象。

(2)让学生通过操作研究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3)教材重视对平行线和垂线的画法的教学,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画法。

主题图中的内容反映了贴近学生生活的垂直和平行现象。

3、例题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1)垂直单元主题图中内容不仅为后面垂线和平行线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而且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垂直是两条直线相交的特例,所以教材先介绍两条直线相交,并把垂直纳入相交之中。

教学时,一是在操作中引出相交和垂直;二是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垂直的特征;三是自主够建垂直的意义和认识垂足;四是列举加深理解。

例1:介绍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的方法,教材没有明确总结和描述画垂线的一般方法,重点是突出画的过程,让学生在实际画垂线的过程中知道怎样经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就行了。

例2:是教学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教材只提出了问题和要求,既没有作出画垂线的示范,也没有总结出画法,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

教材这样安排,给学生的主动探索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平行教材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平行现象,一方面为学生在头脑里建立平行线的表象提供了直观依据;另一方面让学生更加清楚地感受到生活中的平行现象,体会平行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时,重点应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平行线的意义,并能根据其意义准确判断平面上的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总结平行线的意义时,要注意几点:一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根据铁轨、跑道线等实物图和抽象出的平行线图形概括其本质属性,教师不要把现成定义直接告诉学生;二是概括定义时,要注意适当强调“同一平面内”的限制;三是由于平行线反映的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位置关系,所以平行线指的是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不能说其中是平行线。

对于平行线的画法,关键要通过操作让学生获得画平行线的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四年级数学教案
义务教育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上)
教材分析
第一部分教材总体说明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上)内容一览表
领域单元小节课时
数与代数一、四则混合运算四则混合运算
●二、多位数的认识多位数的读写;用万和亿作单位;
数字编码整理与复习。

●三、多位数的加减法口算和估算;用计算器计算;加减法的关系;加法运算
律;整理与复习。

●五、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口算和估算;笔算乘法;
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

●七、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口算和估算;笔算除法;探索规律;
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

空间与图形四、角线段、直线和射线;角的度量。

●六、相交与平行相交与平行。

统计与概率八、可能性可能性
实践与综合应用节约一粒米;惊人的危害。

●九、总复习
●一、教学内容的说明
(一)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1)教学内容。

本单元只介绍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并且其内容仅限于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和只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2)知识联系。

学生在这之前,学习了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乘加、乘减等运算。

本册这里主要学习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三步乃至小数四测混合运算的基础,具体涉及乘除、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及带小括号的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第二单元:多位数的认识
(1) 教学内容。

多位数的读写(包括多位数的读、写,拓展对数位顺序表的认识,认识十进制,结合计数单位建立数概念),多位数大小比较及多位数的改写,数字编码。

(2) 知识联系。

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学习本单元内容最直接的认知基础。

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大小比较方法等都将直接推动本单元的学习。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数的认识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大大提高学生用数去表现生活中的事物的能力,促进学生数感的培养。

第三单元:整数加减法
(1) 教学内容。

本单元安排的整数加减法,主要是多位数加减法的口算、估算和用计算器计算。

同时学习一些关于加减法的数理知识,主要有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2) 知识联系。

多位数加减法的口算和估算它以万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和估算和多位数的认识为直接的认知基础。

学生在学习时,主要是将多位数改写成整百、整千或整亿的数来进行口算和估算。

用计算器计算,主要是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功能,掌握用计算器计算多位数加减法的操作方法。

加减法的关系及运算律,它以学生已有的加减法的意义及有关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整数加减法将告一段落,同时,也使他们对整数加减法的掌握和理解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五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四年级数学教案
(2) 知识联系。

第三下学习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笔算是本单元学习的最直接的认知基础。

从本质上讲,本单元并无新的内容,学生完全可以运用前面的计算方法迁移过来推动本单元的学习。

同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整数乘法的计算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七单元: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1) 教学内容。

本单元包括整百数、几百几十的数除以整十数的口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估算和笔算,借助计算器探索乘除法算式的规律,解决问题等内容。

这里是对整数除内容的最后一次安排。

(2) 知识联系。

表内除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笔算是学习本单元最直接的认知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整数除法的计算将达到一个新的认知水平。

(二)空间与图形
第四单元:角
(1) 教学内容。

包括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了解这些线的特征和联系;认识角及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用量角器量角、画角等内容。

(2) 知识联系。

本单元是学生在初步认识了基本的几何形体的基础上,借助生活经验,对几何图形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为后面进一步学习线的关系、研究基本几何形体的性质作准备。

第六单元:相交与平行
(1)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相交,互相垂直和平行等几何现象。

(2) 知识联系。

本单元是在第四单元线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认识相交和平行的认知基础。

第七单元:可能性
(四)综合应用
节约一粒米(第七单元后)
惊人的危害(第八单元后)
二、本册教材的编写特色
1.突出数的认识与计算的现实意义
(1)结合现实意义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和运算顺序。

(2)注重题材的现实性。

(3)注重为学生运用数的知识解决问题搭建活动平台。

2.几何内容分两个单元编排(考虑计算内容太重)。

3.统计学习重点解决一个表示多个单位。

第二部分各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
1.本单元教学内容
没有括号的两步计算;有括号的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本单元教材编写的思路
(1)将四则混合运算与解决问题结合,体现内容店小二现实性。

(2)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3)按先没有括号再到有口号的混合运算编写。

3.教材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
(1)单元主题图。

这一背景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到混合运算就在我们身边,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是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又为后面例题的安排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本单元三道例题的内容都源自主题图,所以主题图实际上已经蕴含了全单元所要学习的四则混合运算内容。

教学时,重点让他们分析买4个篮球和1个足球、买1件成人衣服和3件儿童衣服要多少元钱等问题,在分析的基础上引出计算的需要,并产生列一步计算的算式不能解决画面上所提出的问题的矛盾冲突,以此为后面列两步混合算式作好准备。

在主题图教学中只要学生产生计算的需要和一步计算不能解决问题即可,不必列出两步计算的混合算式。

(2)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