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苏武的另一种看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苏武“民族英雄”称号的一些看法

【摘要】“苏武牧羊”是家喻户晓的西汉时期历史故事,被传为美谈,由此苏武也跻身于“民族英雄”的行列。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一些正在测量苏武“民族英雄”称号的含金量。本文将就这问题展开讨论,并列举一些同学们在学习《苏武传》时发现的一些佐证资料。【关键词】苏武民族英雄民族气节

《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的形象是历史上一个比较复杂的人物形象,在他的事迹中有积极的,值得肯定的一面,也有消极,应该否定的一面。恩格斯说,在文明时代,任何一种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历史是复杂的,我们看问题也必须复杂些。应该用辨证的眼光去看问题,去分析苏武“民族英雄”。

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时为中郎将的苏武受汉武帝之命,率团出使匈奴,送还被汉朝扣留的匈奴使者。到达匈奴后,由于匈奴内部发生谋反事件,副使张胜参与其中,连累苏武。苏武认为“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遂拔佩刀自刎,后经胡巫抢救,脱离危险。当时的单于佩服其有节气,想收为己用,于是对他进行了百般劝诱和威胁,但苏武誓死不降。单于又把他置于大窖中,不给饮食。时逢天降雨雪,苏武在窖中吞吃雪和毡毛,数日未死,匈奴人认为他有神灵保佑。单于无奈,让他到北海无人之处放牧羝羊,并告诉他只有羝羊产乳才能回归汉朝。苏武在北海,虽生活屡陷困顿,甚至掘野鼠窝,吃野鼠所藏草籽,但他“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仍不降匈奴,被羁留长达十九年之久。“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班固在《李广苏建传》的赞中说:“孔子称…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使于四方,不辱使命‟,苏武有之矣”。后人也是根据班固的《汉书•苏武传》认为苏武是“忠诚节士的楷模,不朽的民族英雄”的。但由于时代的原因,《汉书》的思想内容比《史记》更显得正统。①苏武之所以成为民族气节的典范,可能只是封建专制制度下统治阶级为了自身的政治需要而树立的。而当时的老百姓可能根本不知道有苏武这号人物,更不用说会给他一个这样高的荣誉了。《李将军列传》中有关李广的叙述,“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但在《汉书•苏武传》却没有一点关于百姓对“苏武”的看法。

笔者一说苏武不能被称为民族英雄,其他人就把岳飞、文天祥搬出来反驳我。他们以为苏武与岳飞、文天祥是可以相提并论的。既然大家很希望苏武成为“民族英雄”,我们暂且让他逞回英雄吧!如果苏武地下有知的话,可能会遭受心灵的折磨的。

虽然大家不知道,但是,作为当事人,苏武不可能不知道他自己在匈奴所做的一切。我们分析历史人物不能只看一时一事,应从大处着眼,要看其一生的主要活动。②自从苏武被囚禁于匈奴之后,他自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如何活着离开匈奴。他并没有为维护大汉王朝的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作出贡献。并不能享有民族英雄的称号。再说当时汉朝跟匈奴的实力不是相差太大,说到底汉朝还占上风。根本不需要像苏武这样的人承担维护大汉王朝的领土和主权的完整的重任。

苏武在光天化日之下不接受单于的赏赐,是因为他害怕别人抓住他的把柄。为什么这么说呢?从下文就可以看出。苏武至少在自己完全知情的情况下接受了匈奴人的施舍,“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这些话肯定都是苏武回到汉朝时对当时的史官讲的,而后班固根据史书记载写出来的。在明里不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暗地里却接受於靬王所赐衣食。这又能说明什么呢?但凭这点,苏武戴的那顶民族英雄的帽子就该摘下来了。如果武帝知道,肯定也会“寝食不安”,恼羞成怒。为什么汉人要接受匈奴的接济,这不是明摆着辱没我大汉威严吗?

苏武年纪大了,皇上怜悯他没有人照顾,挺可怜的,于是就问大臣苏武在匈奴这么久有没有孩子呀?苏武告诉平恩侯说:“在匈奴有个孩子叫通国。”笔者想知道“通国”是什么意思,为

什么叫“通国”,其中有什么特殊意义吗?笔者不得而知,只能猜测了。在苏武是民族英雄的前提下,“通两国之好”的解释比较妥当。我们转过来想想,一个“民族英雄”却娶了与自己对立民族的妇女为妻,他还对得起“民族英雄”这个荣誉吗?你看看历史上的那些民族英雄吧!有谁与自己对立民族的妇女永结同心?没有吧!那这又能说明什么呢?

国家教育部教育司以利于民族团结为由编写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中不再称岳飞、文天祥为民族英雄。只称像郑成功、林则徐这样的历史人物是民族英雄。原因据说是岳飞、文天祥从事反抗金元统治的斗争是历史上中华民族内部的兄弟民族之争,而郑成功、林则徐从事的斗争是反对外来民族。③

如果根据这点,苏武也不能称为民族英雄。《史记•匈奴列传》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淳维乃是匈奴始祖名。从这我们知道,长城南北的汉族和匈奴族都是华夏族,根本不是什么外来民族。况且苏武也没有从事反抗匈奴的斗争,他只是采取不合作方式对匈奴表示不满。我认为一个能顾及亲人的人才是个正常人,而苏武的形象给读者一种很“虚”的感觉,我怀疑是否有这种人存在。(张嗣群)可能是班固把他理想化了,也可能苏武自己隐瞒了些什么。我想苏武之所以能够坚持气节不亏,最终目的还是想要得到皇帝的赏识,得到汉朝高官厚禄的回报。在他的思想中,只有效忠于封建君主,进而升官受爵才是人生的最终和唯一目标。至于作为一个人,其存在于世上的最基本的亲情和友情,那是可以完全置之不理的。④的确,苏武的兄弟因小事被武帝而处死,老母去逝,妻子改嫁后,他的两个妹妹、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但苏武似乎已经铁了心了,对李陵说:“臣事君,犹子事父,子为父死无所恨”,为了成就自己,情愿拉上自己的全家老小,这样的人配当英雄吗?

何谓“英雄”?词典中有两种解释:一指那些“才能勇武过人的人”。二指那些“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的利益而英勇斗争的人”。苏武有节气,我并不反对,被囚于匈奴,他没有做任何积极地斗争,在我看来,英雄应该有力挽狂澜的气魄,而苏武没有,他有的只是以死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大汉的尊严。(陈雪娇)

当危机出现的时候,他没有寻求解决危机的积极策略,反而害怕被杀而先要自杀,纯属贪生怕死之徒,他有何资格成为英雄?当张胜与匈奴人勾结企图劫持单于母亲之事败露的时候,苏武束手无策,首先想到的便是自杀了事,自己可以免受皮肉之苦,跟随他出使的那些使者的命运他便无暇顾及了。这是一种逃避责任的作法。你看,在革命年代,我们优秀的共产党员们是如何面对反动派的。敌人严刑逼供,我们优秀的共产党人想到死吗?没有!他们要用自己的身躯去抗击反动派的拷打,他们想到的是为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劳苦大众谋幸福。这样的一群人才配称为英雄,你看苏武有半点我们优秀共产党员的品格吗?

最终回报他是得到了,但又有什么用呢?汉武帝并不在乎一个苏武,他还是比较关心李陵,他曾派人去营救李陵,但是他并未派人去寻找苏武。这就可以看出武帝对他是什么态度了,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

对苏武是否是“民族英雄”的一些看法,笔者认为只要弄清楚民族的概念、英雄的定义和民族气节的关系,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