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温度分布与化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海水的温度”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海水的温度”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海水的温度”知识点总结海水的温度是海水一个重要的物理变量,影响到水中生物、水体自净等。

1.海水的热量平衡规律海水的冷热程度称为海水的温度。

海水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的辐射,太阳辐射能量当中50%的热量被海水蒸发消耗掉,40%被反射到太空,5%被近海面大气吸收,只有5%的热量才增加海水表层的温度。

支出的热量主要是海水的蒸发耗热。

每年海洋获得的热量大致等于支出的热量。

整个海洋的年平均水温几乎没有变化;但在一年中,不同季节、不同海区的热量收支是不平衡的,因此海洋的水温分布与变化不同。

2.表层水温的地理分布规律世界上大洋的平均温度为17.4℃,其中大西洋为16.9℃,太平洋为17℃,印度洋为19.1℃。

大洋表层温度分布有如下特点:(1)大洋表层温度从高纬度海域向低纬度海域逐渐增加,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水温从0℃增加到28℃左右,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北半球由于受洋流及海底地貌的影响,等温线多与纬线斜交,南半球大西洋西部等温线密集,东部比较稀疏。

(2)寒暖流交界处等温线特别密集,海水温度变化特别大。

(3)南北半球大洋表层水温不以赤道对称分布。

北半球水温比南半球水温偏高,最高水温在10°N左右,与热赤道位置基本一致。

由于三大大陆包围印度洋,并受暖流影响,因此印度洋为四大洋中水温最高的海域。

3.水温的垂直分布规律海水水温不均匀递减,海水在600~1000米内变化显著,1000米以下海水温度基本没有变化。

4.海水温度的时间变化规律(1)水温的日变化。

影响水温的日变化的因素有太阳辐射、季节、天气状况、潮汐和地理位置等。

一天中海水的最高温度在14~16时。

(2)水温的年变化。

影响水温年变化的因素有太阳辐射、洋流、海陆位置等。

一年中海水的最高温度在8月份。

5.南半球海水温度有哪些变化规律?通过北半球表层海水温度与陆地温度的比较怎样判断季节?通过海水表层温度的变化如何判断洋流的性质?如下图海水表层气温升高发散思维图。

全球海水温度水平分布规律

全球海水温度水平分布规律

全球海水温度水平分布规律全球海水温度是指在不同的海洋和海域的海水的温度,也可以看作是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它能够反映海洋内部物理-化学过程的影响,在海洋生态学和气候变化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全球海水温度分布规律主要由赤道附近的热带海水和极地附近的冰冻海水两部分组成。

热带海水温度通常在20-30°C之间,随着离赤道越远,温度会逐渐减少。

而极地附近的冰冻海水,温度则一般低于5°C。

在赤道上,大部分海水温度都在26-28°C之间,而在极地附近的海域,温度则会低到0-2°C。

由于温度的差异,会使得两个海域之间的流动发生变化,如亚洲暖流和极地冷流。

此外,海洋温度也会受到季节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如极端天气等。

海洋温度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包括地表和大气中的太阳辐射、海洋内部物理-化学过程、沿海的热流、海洋的营养状态等。

其中,地表和大气中的太阳辐射是影响海洋温度最主要的原因,它占据了海洋温度变化的90%。

由于太阳辐射的作用,海洋温度的分布一般是赤道附近的海域比极地附近的海域温度高,而极地附近的海域比赤道附近的海域温度低。

这种温度分布规律还受到地表和大气中的太阳辐射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洋流、海洋的营养状态、大气湿度、季节性变化等。

另外,海洋温度的分布不仅受到季节性的变化,也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目前,随着全球变暖,海洋温度也在稳步上升,这会对海洋生态系统带来重大影响。

总之,全球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主要由赤道附近的热带海水和极地附近的冰冻海水组成,温度从赤道附近向极地附近逐渐减少。

这种温度分布规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太阳辐射、洋流、海洋的营养状态、大气湿度、季节性变化等,而随着全球变暖,海洋温度也会继续上升。

海洋地理——海水的温度、盐度及海水运动

海洋地理——海水的温度、盐度及海水运动

海洋地理——海水的温度、盐度及海水运动【思维导图】【必备知识】一、海水温度(1)海水热量的收入和支出:收入主要是太阳辐射,支出主要是海水的蒸发和热辐射消耗的热量。

收支基本平衡,但不同季节,各个海区收支并不平衡,低纬度海区收入大于支出,中高纬度海区支出大于收入(2)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3)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海水的温度变化比陆地温度变化小;海洋上空的气温变化比陆地上空慢。

原因:海水热容>陆地>空气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变化图海洋表层平均温度随纬度的变化二、海水盐度海水中含有很多盐类物质,主要是氯化钠和氯化镁,海水的味道既咸又苦。

盐度表示海水中三、海水运动形式1.波浪风浪:风力作用形成;是波浪中最常见的一种。

海啸: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引起的巨浪;破坏力极大。

波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是影响海岸发育、演化的主要因素。

2.潮汐(1)定义: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月球对地球的引潮力大。

(2)运动规律:一天中通常海水两次涨落一月中大潮:初一(朔)和十五(望),月球、太阳的引力相叠加;小潮:上弦月和下弦月,月球、太阳的引力相抵消,(3)意义:潮水能淹没潮间带,使海底泥沙发生迁移。

因此航海和海岸工程建设等需要掌握潮汐和潮流的特性。

(4)潮汐涨落因时因地而异,可分为:半日潮、全日潮、混合潮三种类型。

半日潮:在一个太阴日内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的称半日潮。

全日潮:在一个太阴日内只出现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称全日潮。

混合潮:一个月内,有些日子为半日潮,而另一些日子为全日潮的潮汐类型称混合潮。

3.洋流(1)洋流是海水常年比较稳定的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流动,叫洋流。

(2)性质分类:A.B.洋流的成因分类: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风海流:在盛行风的作用下,表层海水随风飘动,并推动其下层的海水运动。

密度流:由于海水温度、盐度等的不同,引起海水密度的差异,产生水平方向上的梯度力,从而导致海水流动。

海水的温度,密度,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海水的温度,密度,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海水的温度,密度,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海水温度:
海水温度的变化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季节性因素、陆源性因素以及海洋流的影响。

地球的表面有六分之五的表面积是海洋,其中大部分的面积海水温度较接近,在0°C~30°C之间变化,而且主要在30°C以下。

此外,海洋中出现临时性的高温高盐度流域,温度可高达50°C,而深海中的冷流则使温度低至-2°C 以下。

海水密度:
海水密度的分布大致在1.01的水平上,但在全球的各个地方确可以观测到不同的密度值,随着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也反应了海洋流体在深浅条件下的温度、盐度及混合的不同程度。

海水盐度:
海水盐度有全球性的规律和局部性的波动。

海洋中密度越大的水体自然盐度也越高,受季节影响,根据不同季节,海水盐度水平也会有所变化。

例如在北半球,11月至4月间,温度下降,冰覆盖物增多,海洋水含盐度也会随之减少,而在夏季获得最高盐度含量。

第五章 世界大洋的温度、盐度和密度分布

第五章 世界大洋的温度、盐度和密度分布

赤道西太平洋 暖池
海洋温度的分布与变化
• 世界大洋的整体平均为 3.8ºC,其中,太平 洋平均为3.7ºC, 大西洋4.0ºC,印度洋 3.8ºC • 大洋表层水温变化于-2~30ºC之间,年平均 值为17.4ºC,太平洋平均为19.1ºC,大西 洋为16.9ºC,印度洋为17ºC • 为什么大洋表层温度高于内部? • 大洋表层水温的分布,主要取决于太阳辐 射的分布和大洋环流两个因素
第五章 世界大洋及中国海温度、盐 度、密度的分布
• 控制大洋温度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 太阳辐射 • 控制大洋盐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 蒸发和降水 • 决定海水密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 温度和盐度
世界大洋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
从宏观上看,世界大洋中温、盐、密度在 表层大致沿纬向呈带状分布,经向(南-北 向)上的变化十分显著。 • 北半球,大洋西部温度大于东部,而南半 球,大洋东部温度大于西部 • 在铅直方向上,基本呈层化状态,且随深 度的增加其水平差异逐渐缩小,至深层其 温、盐、密的分布趋向均匀 •
第四章 回顾(2)
• 副热带海区蒸发潜热最大,赤道次之;冬季蒸发 潜热比夏季大(冬季风速大、水汽压差大、空气 层结不稳定) • 子午热量输送:海流将热量从赤道输送到中纬度 海区,大气环流从中纬度输送到高纬度海区 • 海洋中水量平衡:蒸发、降雨和径流;结冰和融 冰两者达到平衡 • 大洋表面的盐度经向分布与E-P相似 • 大气的温室效应:太阳短波辐射通过,而长波辐 射不易通过 • 海水的透明度和海色
?最高水温出现的位置称为热赤道平均在最高水温出现的位置称为热赤道平均在7?n左右?由热赤道向两极水温逐渐降低到极圈附近降至由热赤道向两极水温逐渐降低到极圈附近降至0?c左右夏季大洋表层水温分布热赤道冬季大洋表层水温分布热赤道赤道西太平洋暖池与厄尔尼诺现象赤道西太平洋暖池与厄尔尼诺现象世界大洋表层温度分布?在两半球的副热带到温带区等温线偏离带状分布在大洋西部向极地弯曲大洋东部则向赤道方向弯曲造成大洋西部水温高于东部在两半球的副热带到温带区等温线偏离带状分布在大洋西部向极地弯曲大洋东部则向赤道方向弯曲造成大洋西部水温高于东部?在亚北极海区水温分布于上述特点相反即大洋东部较大洋西部温暖在亚北极海区水温分布于上述特点相反即大洋东部较大洋西部温暖原因

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存在怎样的时空分布规律?

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存在怎样的时空分布规律?

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存在怎样的时空分布规律?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在全球范围内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温度分布规律:海水的温度分布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以及海洋水体的热量交换和海洋循环等因素。

通常,赤道地区附近海水温度较高,随着纬度的升高,温度逐渐降低。

此外,海洋表层和深层之间存在垂直温度梯度,表层水温较高,而深层水温较低。

2.盐度分布规律:海水的盐度分布主要受到蒸发和降水的影响,以及海水中的盐分输入和输出。

通常来说,在赤道地区和降水量较高的地区,盐度较低,而在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盐度较高。

在河口和寒冷地区,由于淡水输入较大,海水盐度也较低。

3.密度分布规律:海水的密度是由温度和盐度共同决定的。

一般来说,高温、高盐度的海水密度较大,而低温、低盐度的海水密度较小。

在全球海洋中,密度较高的水体沉降到深层,形成深层水团,而密度较低的水体则位于海洋表层。

时空分布上,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存在以下特点:•赤道地区附近的海水温度较高,而极地地区的海水温度较低。

•在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海水盐度相对较高,而在赤道地区和高纬度地区,海水盐度相对较低。

•海洋表层的海水温度和盐度变化较大,而深层水体的温度和盐度变化相对较小。

•在海洋中,存在一定的垂直混合和水团形成。

海洋深层水体通常比较冷、咸,密度较大。

表层水体则相对较暖、淡,密度较小。

这些时空分布规律是由全球气候系统、风系统、海洋循环以及水汽循环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理解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分布规律对于研究海洋动力学、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1.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海水温度的变化,取决于海水热量平衡的分布与变化(即纬度高地和季节变化),还与沿岸地形(海域封闭程度)、气候、洋流等因素有关。

这些因素与海水温度之间的关系及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为:2.海洋表层温度的分布规律(1)海洋表层的温度状况是低纬度海区的水温高,高纬度海区的水温低;在同一海区,冬季的水温低,夏季的水温高;与同纬度海区相比,有暖流流过的海区水温高,有寒流流过的海区水温低。

(2)在垂直方向上,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表层海水以下,海水温度随水深变化不大,特别是1000m以下的水温变化更小,经常保持低温状态。

3.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1)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主要有气候、洋流、径流等,其中气候因素中降水量和蒸发量对①从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递减。

原因是:低纬度海区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低;副热带海区受到副热带高压控制,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高;高纬度海区气温低,蒸发量少,盐度低。

②赤道低盐度海区位于赤道以北的10°N附近而不再赤道上。

原因是:世界降水最多的地带不在赤道而位于赤道偏北海区。

具体体现在:a太阳直射点规律移动影响。

北半球下半年太阳直射点北移,引起赤道低压带北移。

此时,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慢,赤道低压带在北半球停留时间长,降水更多,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差异比赤道更大,盐度更低。

B 洋流的影响。

北半球陆地面积广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极大的削弱了东北信风的势力,太平洋、大西洋上的北赤道暖流常年位置偏北,在强劲的东南信风吹拂下形成的南赤道暖流基本上位于赤道,盐度偏高;从西风漂流分支北上的寒流越过赤道,影响10°N附近海域,使其盐度偏低。

同时,因补偿南、北赤道暖流而导致10°N附近存在大量上升海水,温度、盐度低。

C河川径流影响。

10°N附近陆地广大,河川径流汇入量大。

③40°S至南极圈附近海域的盐度较北半球同纬度的海域高。

高考地理热门考点:海水温度的变化规律是什么?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又有哪些?

高考地理热门考点:海水温度的变化规律是什么?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又有哪些?

高考地理热门考点:海水温度的变化规律是什么?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又有哪些?1. 表层海水的水平分布规律①海水表面平均温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这是因为地球表面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结果。

②海水表面温度的变化特点:海水表面温度受季节影响、纬度制约以及洋流性质的影响。

同一海区,不同季节——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同一季节,不同海区——低纬水温高,高纬水温低同一纬度,不同海区——暖流经过海区水温高,寒流经过海区水温低2. 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从表层向深层,水温渐低,表层海水以下变化很小。

其原因主要是海洋表层受太阳辐射影响大,在海洋深处受太阳辐射和表层热量的传导、对流影响较小。

海水温度(sea-watertemperature)是表示海水热力状况的一个物理量,海洋学上一般以摄氏度(℃)表示,测定精度要求在±0.02℃左右。

太阳辐射和海洋大气热交换是影响海水温度的两个主要因素。

海流对局部海区海水的温度也有明显的影响。

在开阔海洋中,表层海水等温线的分布大致与纬圈平行,在近岸地区,因受海流等的影响,等温线向南北方向移动。

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一般是随深度之增加而降低,并呈现出季节性变化。

深层海水现场温度的测定,通常是用颠倒温度表进行的。

它和海水盐度一起成为海洋学上两个基本的物理量。

海水温度是海洋水文状况中最重要的因子之一,常作为研究水团性质,描述水团运动的基本指标。

规律经直接观测表明:海水温度日变化很小,变化水深范围从0—30米处,而年变化可到达水深350米左右处。

在水深350米左右处,有一恒温层。

三大洋表面年平均水温约为17.4℃,其中以太平洋最高,达19.1℃,印度洋次之,达17.0℃,大西洋最低,为16.9℃。

水温一般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每深1000米,约下降1°—2℃),在深度1000米处的水温约为4~5℃,2000米处为2~3℃,深于3000米处为1~2℃。

全球海洋温度的分布与变化研究

全球海洋温度的分布与变化研究

全球海洋温度的分布与变化研究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其中海洋的变化也是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海洋温度的分布与变化对于全球气候的理解和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全球海洋温度的分布与变化进行研究,并探讨其潜在的影响。

1. 全球海洋温度的分布全球海洋温度的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太阳照射、海流运动和气候系统等。

根据研究数据显示,海洋温度呈现出明显的地理差异。

赤道附近的海洋温度较高,而极地区域的海洋温度较低。

此外,不同季节和地域的海洋温度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夏季海洋温度较高,冬季海洋温度较低。

2. 全球海洋温度的变化趋势近年来,人们注意到全球海洋温度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根据国际组织发布的数据,过去几十年间,全球海洋温度每年平均增加约0.13摄氏度。

这一变化可能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之一。

全球海洋温度上升可能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一方面,它可能导致冰川融化加剧,进一步引发海平面上升的问题。

另一方面,海洋生物的生活环境可能发生变化,一些物种可能会受到威胁,从而影响整个食物链的平衡。

3. 全球海洋温度变化的影响全球海洋温度的变化不仅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也对人类活动产生潜在的影响。

海洋温度上升可能会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崩溃,影响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暖水影响了气候系统的运行,可能引发极端天气事件,如风暴和洪水。

这些影响将对人类社会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4. 全球海洋温度变化的原因全球海洋温度变化的原因复杂多样。

首先,全球气候变暖是导致海洋温度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全球大气温度的升高,部分热量被转移到海洋中,导致海洋温度上升。

此外,人类活动也对海洋温度变化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出大量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变暖,进而影响海洋温度。

5. 全球海洋温度变化的应对措施为了应对全球海洋温度的变化,全球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其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一项措施。

该措施包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清洁能源以及采取生态保护措施等。

海洋地理知识点汇总

海洋地理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海洋水体一、海水温度:1. 海洋表层温度的分布规律:由低纬向高纬递减2.影响水温的因素:太阳辐射、洋流、深度〔1〕水平方向:a〔纬度〕低纬度>高纬度〔NS方向〕;全球海水最高温度出现在:西太平洋280 N。

b〔洋流〕暖流流经的海区水温高;寒流流经的海区水温低。

〔2〕垂直方向:1千米内随深度增加而递减,1千米以下水温差异不大〔3〕时间:同一海区,夏季>冬季二、海洋表层盐度分布规律1.概念: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总量世界海洋平均盐度约为3.5%,盐度值最高的是红海4%,最低是波罗的海1%2.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①副热带海区盐度最高的原因:气温高,蒸发大;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

②赤道海区盐度较低的原因:赤道低气压控制,蒸发量大,但降水量更大。

③高纬度海区盐度低的原因:气温低,蒸发量小;温带多雨带,多河流水注入。

④60°N比60°S海区盐度低的原因: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河流水注入多。

3.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1〕水平方向①气候因素——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

②洋流因素——同一纬度海区,有暖流经过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盐度偏低。

③河流径流注入因素——有大量河水汇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④高纬度海区结、融冰量的大小〔有结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高;有融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低〕⑤海区的封闭度〔海区封闭度越强,盐度会趋于更高或更低〕、与附近海区海水的交换量等也能影响到海水的盐度高低。

〔2〕垂直方向: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3〕时间:夏半年盐度值低;冬半年盐度值高最高海区:红海位于副热带,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海区相对封闭;陆地没有淡水汇入。

达4.1%最低海区:波罗的海。

原因: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纬度较高,蒸发小;河流有大量淡水汇入;海区相对封闭。

海洋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分布与变化

海洋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分布与变化

3.4.1海洋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分布与变化世界大洋的温度、盐度和密度的时空分布和变化,是海洋学研究最基本的内容之一。

它几乎与海洋中所有现象都有密切的联系。

从宏观上看,世界大洋中温、盐、密度场的基本特征是,在表层大致沿纬向呈带状分布,即东—西方向上量值的差异相对很小;而在经向,即南—北方向上的变化却十分显著。

在铅直方向上,基本呈层化状态,且随深度的增加其水平差异逐渐缩小,至深层其温、盐、密的分布均匀。

它们在铅直方向上的变化相对水平方向上要大得多,因为大洋的水平尺度比其深度要大几百倍至几千倍。

图3—10为大洋表面温、盐、密度平均值随纬度的变化。

一、海洋温度的分布与变化对整个世界大洋而言,约75%的水体温度在0~6℃之间,50%的水体温度在1.3~3.8℃之间,整体水温平均为3.8℃。

其中,太平洋平均为3.7℃,大西洋4.0℃,印度洋为3.8℃。

当然,世界大洋中的水温,因时因地而异,比上述平均状况要复杂得多,且一般难以用解析表达式给出。

因此,通常多借助于平面图、剖面图,用绘制等值线的方法,以及绘制铅直分布曲线,时间变化曲线等,将其三维时空结构分解成二维或者一维的结构,通过分析加以综合,从而形成对整个温度场的认识。

这种研究方法同样适应于对盐度、密度场和其它现象的研究。

(一)海洋水温的平面(水平)分布1.大洋表层的水温分布进入海洋中的太阳辐射能,除很少部分返回大气外,余者全被海水吸收,转化为海水的热能。

其中约60%的辐射能被1m厚的表层吸收,因此海洋表层水温较高。

大洋表层水温的分布,主要决定于太阳辐射的分布和大洋环流两个因子。

在极地海域结冰与融冰的影响也起重要作用。

大洋表层水温变化于-2~30℃之间,年平均值为17.4℃。

太平洋最高,平均为19.1℃;印度洋次之,为1 7.0℃;大西洋为16.9℃。

相比各大洋的总平均温度而言,大洋表层是相当温暖的。

各大洋表层水温的差异,是由其所处地理位置、大洋形状以及大洋环流的配置等因素所造成的。

大洋表层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

大洋表层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

大洋表层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大洋表层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纬度、经度、季节和洋流等。

下面分别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海水温度分布规律1.纬度因素:海水温度在纬度上的分布规律表现为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

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强烈,海水吸收热量较多,温度较高;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较弱,海水吸收热量较少,温度较低。

2.经度因素:海水温度在经度上的分布规律表现为从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

沿海地区受陆地和海洋的共同影响,温度变化较为复杂;内陆地区远离海洋,受海洋影响较小,温度变化较为规律。

3.季节因素:海水温度在季节上的分布规律表现为夏季较高,冬季较低。

夏季太阳辐射强烈,海水吸收热量较多;冬季太阳辐射较弱,海水吸收热量较少。

4.洋流因素:洋流对海水温度分布具有显著影响。

暖流会使海水温度升高,寒流会使海水温度降低。

如赤道附近的暖流使海水温度较高,而高纬度地区的寒流使海水温度较低。

二、海水盐度分布规律1.纬度因素:海水盐度在纬度上的分布规律表现为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升高。

低纬度地区降水较多,径流输入淡水较多,海水盐度较低;高纬度地区降水较少,径流输入淡水较少,海水盐度较高。

2.经度因素:海水盐度在经度上的分布规律表现为沿海地区较高,内陆地区较低。

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大,海水盐度较高;内陆地区远离海洋,受海洋影响较小,海水盐度较低。

3.季节因素:海水盐度在季节上的分布规律表现为夏季较高,冬季较低。

夏季气温较高,海水蒸发加剧,盐度升高;冬季气温较低,海水蒸发减缓,盐度降低。

4.洋流因素:洋流对海水盐度分布具有显著影响。

如地中海地区受地中海环流的影响,海水盐度较高;红海地区受阿拉伯暖流的影响,海水盐度较低。

综上所述,大洋表层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分布规律受到纬度、经度、季节和洋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分布。

了解这些规律对于研究海洋环境、海洋资源利用和海洋灾害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海洋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世界海洋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世界海洋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世界海洋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是研究海洋科学中的重要内容,
这也是影响全球气候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海洋的海水
温度分布规律与不同的大洋和海域相关。

首先,在温暖的太平洋地区,海水温度呈现出西向东呈下降趋势,最高温度可达30度,最低温度可达5度,但是海水温度基本都在20
度以上。

其次,在冷冻的大西洋中,中部大洋的水温在6-15度之间,
而北部大洋的水温能够低至2度左右,最高水温也仅为19度左右。

最后,在印度洋和非洲和澳大利亚大洋,中部和南部的海水温度较低,
而北部的海水温度基本都在20度以上。

另外,季节变化也会影响海洋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一般我
们发现,到了冬天,海水温度就很低。

特别是在极地地区,海水温度
在夏季能够达到14度左右,而冬天就能低至零度以下。

因此,要想研
究海洋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需要综合考虑地理位置、宏观环境和
季节变化等多个因素。

总之,世界海洋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有着明显的地域性特点,这是由地理位置、海洋环境和季节变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研究海洋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不仅有助于加深对海洋的理解,而且对预测全球气候变化也非常有重要意义。

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及分布规律

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及分布规律

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及分布规律海水温度是海洋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纬度、季节、海洋地形、海洋流、太阳辐射等。

海水温度也呈现出明显的分布规律,不同地区海水温度有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对海水温度的影响因素及分布规律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纬度是影响海水温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纬度越高的地区,海水温度越低。

这是因为纬度越高,地面和海洋受到的太阳辐射越弱,导致海水温度较低。

最典型的例子是南极和北极地区的海水温度极低,常年被冰雪覆盖。

而赤道地区由于受热带气候的影响,海水温度较高。

其次,季节也对海水温度产生明显影响。

在季节变化的影响下,海水温度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通常在夏季,海水温度较高,在冬季,海水温度较低。

这是因为夏季受到的太阳辐射较强,而冬季太阳辐射较弱,导致海水温度的差异。

例如,太平洋赤道地区的海水温度在夏季可达30摄氏度以上,而冬季则降至20摄氏度左右。

此外,海洋地形也是影响海水温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海洋地形的复杂程度直接影响着海水温度的分布。

通常在浅海区,由于受到陆地加热的影响,海水温度较高。

而在深海区,由于受到深海冷水的影响,海水温度较低。

例如,马里亚纳海沟地区因为受到深海冷水的影响,海水温度较低;而在印度洋的孟加拉湾,由于受到孟加拉湾暖水流的影响,海水温度较高。

此外,海洋流也对海水温度产生着重要影响。

海洋流的类型、强度和流速都会对海水温度产生较大影响。

通常暖水流会使海水温度升高,冷水流则会使海水温度降低。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北大西洋暖流和秘鲁冷流,北大西洋暖流从赤道地区向北流动,使得欧洲西部的海水温度相对较高;而秘鲁冷流则是从南极向北流动,使得秘鲁沿岸海水温度较低。

最后,太阳辐射也是影响海水温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太阳辐射的强度直接影响着海水的温度。

通常处于赤道附近的地区受到的太阳辐射较强,海水温度较高。

而处于高纬度地区的海水温度较低。

海水表层温度分布规律

海水表层温度分布规律

海水表层温度分布规律
海水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体,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物质之一,对于地球的自然环境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海面是海洋环境变化的最为直观的反应,海水表层温度也是最容易被观测和测量的指标。

那么,海水表层温度分布规律又是什么?
海水表层温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变化、空气温度、海洋底质和流场特性等。

然而,其中最主要的规律是由大气热量放射进入海水造成的气候变化。

季节性变化会随着季节及其底质特征而有所不同,这一过程需要循环很长的时间,并最终影响到表层温度的分布。

在夏季,海水表层温度在20-25摄氏度之间,受太阳的照射及空气的热量传递的影响,海水的表层温度变热,表层较温暖的海水来自下层,这在南方海域更为明显,而在北方,由于气温更低,海水中温度相对更低,海水表层温度全年都会略低于20摄氏度。

到了冬季,空气中的热量传输被减弱,海水表层温度会降低到5-15摄氏度,但是穿越太平洋附近低洼地区会有更加显著的降温现象,有一些区域甚至可以达到0摄氏度以下。

平均来说,海水表层温度的年变异性较大,海洋的深层热量储备也受冰架冰川的影响。

船舱等建筑物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跨越季节和海域的温度分布变化,以便设计出符合海洋温度变化规律的可靠建筑物。

世界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世界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世界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世界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是我们观测大自然的重要参照物。

表层海水温度是外界条件对海洋的总体响应,海洋环境的变化影响世界的气候。

海洋下层中水温温度迭代平缓,大致上以28℃至30℃的温度呈现出,而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更加明显,不同海域之间冷暖不一,大小海域差异也明显,令我们耳目一新。

从北极海到南太平洋,世界表层海水温度分布格局各异。

北极海总体温度较低,由于冰河的冲刷,有些海域表层水温甚至不超过0℃,使得北极海的表层温度是全球最低的。

另一方面,热带水域则拥有较高的温度,比如斐济群岛,在这里表层海水温度有可能达到30℃以上。

此外,表层海水除了受到地理条件制约外,有时候长江径流也会把活跃的热能带入海洋,从而提升海水温度。

另外,洋流建立了洋流系统,使得表层海水温度分布也略有改变。

不过,无论如何,表层海水温度都决定着当地海洋环境而又影响着气候的变化。

综上所述,各大海洋的表层海水温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受地理条件及水文环境因素及洋流影响,变化性也异常明显。

我们有必要加强对全球表层海水温度及气候变化的研究,以实现海洋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气候变化的防御及适应。

世界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世界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世界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的纬度分布规律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指海洋表层海水温度随着纬
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规律。

一般来说,大洋表层海水温度随着纬度
的南北方向变化呈近似倒“U”型分布趋势,即在北半球海洋中,依次
从南到北,海洋表层海水温度变化规律是先增后减;在南半球海洋中,依次从南到北,海洋表层海水温度变化规律是先减后增。

桿菌水温南北方向的变化,在赤道附近基本保持恒定,其值一般
在20℃左右;位于40°以内的南北纬度,水温均明显低于赤道附近的
水温,在北半球的水温会稍高于南半球,在这两个纬度上,北半球水
温差别大于南半球;位于40°至60°纬度附近,海洋表层海水温度差
别不大,一般介于12℃-18℃之间;在北半球60°纬度至极地附近数
十英里之内,海水温度会迅速降低,一般变化范围为5℃-7℃,南半球则无明显变化。

不同纬度、年份、季节、气候条件等都会影响大洋表层海水温度,因此这种温度的变化规律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

此外,大洋也是地球
上一个重要的蒸发和冷却的地方,对气温的影响也比较大。

当不同的
气候条件出现时,海水温度也会改变,因此这种温度的变化规律并不会始终如一。

所以,虽然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规律遵循一定的规律,但其具体变化情况仍然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全球海水温度水平变化规律

全球海水温度水平变化规律

全球海水温度水平变化规律全球海水温度变化规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受到不同地理位置和季节的影响。

由于全球变暖的影响,海洋温度也在发生变化,这对海洋生态系统有重大影响。

首先,海洋温度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一般来说,离赤道近的地区,海洋温度会比离赤道远的地区高。

而地理位置也会影响海洋温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例如,在东南亚地区,海洋温度会在冬季出现较低的温度,而在夏季出现较高的温度。

其次,海洋温度也受到季风的影响。

季风会带来强风,从而使海洋温度在夏季显示出较低的温度,而在冬季显示出较高的温度。

此外,季风也会带来降雨,这样也会影响海洋温度的变化规律。

此外,海洋温度也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

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加,海洋温度会呈上升趋势,而随着太阳辐射的减少,海洋温度会呈下降趋势。

另外,太阳辐射也会影响海洋温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在夏季,太阳辐射会使海洋温度升高,而在冬季,太阳辐射会使海洋温度降低。

另外,海洋温度还受到洋流的影响。

洋流的流速、流向和深度都会影响海洋温度的变化规律。

例如,赤道太平洋的暖流会使该地区的海洋温度显示出较高的温度,而北大西洋的冷流会使该地区的海洋温度显示出较低的温度。

最后,海洋温度也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

目前,全球海洋温度正在上升,这将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不断上升的海洋温度可能会影响海洋生物的生态环境,使它们无法适应新的环境,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总之,海洋温度的变化规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受到不同地理位置和季节的影响,以及全球变暖的影响,都会对海洋温度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人们要加强对海洋温度变化的研究,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以保护我们的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温度分布与化————————————————————————————————作者:————————————————————————————————日期:海洋温度的分布与变化对整个世界大洋而言,约75%的水体温度在0~6℃之间,50%的水体温度在1.3~3.8℃之间,整体水温平均为3.8℃。

其中,太平洋平均为3.7℃,大西洋4.0℃,印度洋为3.8℃。

当然,世界大洋中的水温,因时因地而异,比上述平均状况要复杂得多,且一般难以用解析表达式给出。

因此,通常多借助于平面图、剖面图,用绘制等值线的方法,以及绘制铅直分布曲线,时间变化曲线等,将其三维时空结构分解成二维或者一维的结构,通过分析加以综合,从而形成对整个温度场的认识。

这种研究方法同样适应于对盐度、密度场和其它现象的研究。

【一】海洋水温的平面(水平)分布1.大洋表层的水温分布进入海洋中的太阳辐射能,除很少部分返回大气外,余者全被海水吸收,转化为海水的热能。

其中约60%的辐射能被1m厚的表层吸收,因此海洋表层水温较高。

大洋表层水温的分布,主要决定于太阳辐射的分布和大洋环流两个因子。

在极地海域结冰与融冰的影响也起重要作用。

大洋表层水温变化于-2~30℃之间,年平均值为17.4℃。

太平洋最高,平均为19.1℃;印度洋次之,为17.0℃;大西洋为16.9℃。

相比各大洋的总平均温度而言,大洋表层是相当温暖的。

各大洋表层水温的差异,是由其所处地理位置、大洋形状以及大洋环流的配置等因素所造成的。

太平洋表层水温之所以高,主要因为它的热带和副热带的面积宽广,其表层温度高于25℃的面积约占66%;而大西洋的热带和副热带的面积小,表层水温高于25℃的面积仅占18%。

当然,大西洋与北冰洋之间和太平洋与北冰洋之间相比,比较畅通,也是原因之一。

从表中可以看出,大洋在南、北两半球的表层水温有明显差异。

北半球的年平均水温比南半球相同纬度带内的温度高2℃左右,尤其在大西洋南、北半球50°~70°之间特别明显,相差7℃左右。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南赤道流的一部分跨越赤道进入北半球;另一方面是由于北半球的陆地阻碍了北冰洋冷水的流入,而南半球则与南极海域直接联通。

世界大洋2月和8月表层水温的分布,具有如下共同特点:⑴等温线的分布,沿纬线大致呈带状分布,特别在南半球40°S以南海域,等温线几乎与纬圈平行,且冬季比夏季更为明显,这与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密切相关。

⑵冬季和夏季最高温度都出现在赤道附近海域,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近赤道海域,可达28~29℃,只是在西太平洋28℃的包络面积夏季比冬季更大,且位置偏北一些。

⑶由热赤道向两极,水温逐渐降低,到极圈附近降至0℃左右;在极地冰盖之下,温度接近于对应盐度下的冰点温度。

例如南极冰架之下曾有-2.1℃的记录。

⑷在两半球的副热带到温带海区,特别是北半球,等温线偏离带状分布,在大洋西部向极地弯曲,大洋东部则向赤道方向弯曲。

这种格局造成大洋西部水温高于东部。

在亚北极海区,水温分布与上述特点恰恰相反,即大洋东部较大洋西部温暖。

大洋两侧水温的这种差异在北大西洋尤为明显,东西两岸的水温差,夏季有6℃左右,冬季可达12℃之多。

这种分布特点是由大洋环流造成的:在副热带海区,大洋西部是暖流区,东部为寒流区;在亚北极海区正好相反。

在南半球的中、高纬度海域,三大洋连成一片,有著名的南极绕极流环绕南极流动,所以东西两岸的温度差没有北半球明显。

⑸在寒、暖流交汇区等温线特别密集,温度水平梯度特别大,如北大西洋的湾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之间和北太平洋的黑潮与亲潮之间都是如此。

另外在大洋暖水区和冷水区,两种水团的交界处,水温水平梯度也特别大,形成所谓极锋(thepolarfront)。

⑹冬季表层水温的分布特征与夏季相似,但水温的经线方向梯度比夏季大。

2.大洋表层以下水温的水平分布大洋表层以下,太阳辐射的直接影响迅速减弱,环流情况也与表层不同,所以水温的分布与表层差异甚大。

水深500m水温的分布,显见水温的经线方向梯度明显减小,在大洋西边界流相应海域,出现明显的高温中心。

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南部高温区高于10℃,太平洋北部高于13℃,北大西洋最高达17℃以上。

1000m的深层上,水温的经线方向变化更小,但在北大西洋东部,由于高温高盐的地中海水溢出直布罗陀海峡下沉,出现了大片高温区;红海和波斯湾的高温高盐水下沉,使印度洋北部出现相应的高温区。

在4000m层,温度分布趋于均匀,整个大洋的水温差不过3℃左右。

至于底层的水温主要受南极底层水的影响,其性质极为均匀,约0℃左右。

【二】水温的铅直分布大西洋沿经线方向断面水温分布。

可以看出,水温大体上随深度的增加呈不均匀递减。

低纬海域的暖水只限于薄薄的近表层之内,其下便是温度铅直梯度较大的水层,在不太厚的深度内,水温迅速递减,此层称为大洋主温跃层(the main thermocline),相对于大洋表层随季节生消的跃层(the seasonal thermocline)而言,又称永久性跃层(the permanent thermocline)。

大洋主温跃层以下,水温随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但梯度很小。

大洋主温跃层的深度并不是随纬度的变化而单调地升降。

它在赤道海域上升,其深度大约在300m左右;在副热带海域下降,在北大西洋海域(30°N左右),它扩展到800m附近,在南大西洋(20°N左右)有600m;由副热带海域开始向高纬度海域又逐渐上升,至亚极地可升达海面,大体呈“W”形状分布。

以主温跃层为界,其上为水温较高的暖水区,其下是水温梯度很小的冷水区。

冷、暖水区在亚极地海面的交汇处,水温梯度很大,形成极锋。

极锋向极一侧的冷水区一直扩展至海面,暖水区消失。

暖水区的表面,由于受动力(风、浪、流等)及热力(如蒸发、降温、增密等)因素的作用,引起强烈湍流混合,从而在其上部形成一个温度铅直梯度很小,几近均匀的水层,常称为上均匀层或上混合层(uppermixedlayer)。

上混合层的厚度在不同海域、不同季节是有差别的。

在低纬海区一般不超过100m,赤道附近只有50~70m,赤道东部更浅些。

冬季混合层加深,低纬海区可达150~200m,中纬地区甚至可伸展至大洋主温跃层。

在混合层的下界,特别是夏季,由于表层增温,可形成很强的跃层,称为季节性跃层。

冬季,由于表层降温,对流过程发展,混合层向下扩展,导致季节性跃层的消失。

在极锋向极一侧,不存在永久性跃层。

冬季甚至在上层会出现逆温现象,其深度可达100m 左右,夏季表层增温后,由于混合作用,在逆温层的顶部形成一厚度不大的均匀层。

因此,往往在其下界与逆温层的下界之间形成所谓“冷中间水”,它实际是冬季冷水继续存留的结果。

当然,在个别海区它也可由平流造成。

大西洋水温分布的这些特点,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也都存在。

3月,跃层尚未生成,即仍然保持冬季水温的分布状态。

随着表层的逐渐增温,跃层出现,且随时间的推移,其深度逐渐变浅,但强度逐渐加大,至8月达到全年最盛时期;从9月开始,跃层强度复又逐渐减弱,且随对流混合的发展,其深度也逐渐加大,至翌年1月已近消失,尔后完全消失,恢复到冬季状态。

值得提出的是在季节跃层的生消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双跃层”现象。

这是由于在各次大风混合中,混合深度不同所造成的。

再者,在深海沟处有时会出现水温随深度缓升的逆温现象,这一方面可能由于地热的影响,另外也常因为压力增大,绝热增温使然,因此在研究大洋深层海水运动和水团分布时,最好采用位温为宜。

【三】水温的变化㈠日变化大洋中水温的日变化很小,变幅一般不超过0.3℃。

影响水温日变化的主要因子为太阳辐射、内波等。

在近岸海域潮流也是重要影响因子。

单纯由太阳辐射引起的水温日变化曲线,为一峰一谷型,其最高值出现在14~15时左右,最低值则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般而言,表层水直接吸收太阳辐射,其变幅应大于下层海水的变幅,但由于湍流混合作用,使表层热量不断向下传播以及蒸发的耗热,故其变幅仍然很小。

相比之下,晴好天气比多云天气时水温的变幅大;平静海面比大风天气海况恶劣时的变幅大;低纬海域比高纬海域的变幅大;夏季比冬季的变幅大;近岸海域又比外海变幅大。

由太阳辐射引起的表层水温日变化,通过海水内部的热交换向深层传播,其所及的深度不但决定于表层日变幅的大小,而且受制于水层的稳定程度。

一般而言,变幅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其位相随深度的增加而落后,在50m深度上的日变幅已经很小,而最大值的出现时间可落后表层达10小时左右。

如果在表层以下有密度跃层存在,由于它的“屏障”作用,则会阻止日变化的向下传递。

况且内波导致跃层起伏,它所引起的温度变化常常掩盖水温的正常㈡日变化,使其变化形式更趋复杂,水温日变幅甚至远远超过表层。

潮流对海洋水温日变化的影响,在近岸海域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由涨、落潮流所携带的近海与外海不同温度的海水,伴随潮流周期性的交替出现,它所引起水温在一天内的变化与太阳辐射引起的水温日变化叠加在一起,同样可以造成水温的复杂变化,特别在上层水温日变幅所及的深度更是如此,但在较深层次,则显现出潮流影响的特点,其变化周期与潮流性质有关。

同样,深层内波的影响也可被辨认出来。

在浅海水域,常常三者同时起作用。

2.水温的年变化大洋表层温度的年变化,主要受制于太阳辐射的年变化,在中高纬度,表现为年周期特征;在热带海域,由于太阳在一年中两次当顶直射,故有半年周期。

水温极值出现的时间一般在太阳高度最大和最小之后的2~3个月内。

年变幅也因海域不同以及海流性质、盛行风系的年变化和结冰融冰等因素的变化而不同。

赤道海域表层水温的年变幅小于1℃,这与该海域太阳辐射年变化小有直接关系。

极地海域表层水温的年变幅也小于1℃,这与结冰融冰有关。

因为当海水结冰时,释出大量结晶热,在结冰后,由于海冰的热传导性差,防止了海水热量的迅速散失,所以减缓了水温的降低;夏季,由于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以及融冰时消耗大量的融解热,因此减小了水温的增幅。

年变幅最大值总是发生在副热带海域,如大西洋的百慕大岛和亚速尔群岛附近,其变幅大于8℃,太平洋30~40°N之间,大于9℃;而在湾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与黑潮和亲潮之间的交汇处可高达15℃和14℃,这主要由于太阳辐射和洋流的年变化引起的。

南、北半球大洋表面水温的年变化相比,北半球的变幅大,这与盛行风的年变化有关,冬季来自大陆的冷空气,大大地降低了海面温度;而南半球的对应海域,由于洋面广阔以及经线方向洋流不象北半球那样强,故年变幅较小。

在浅海、边缘海和内陆海,表层水温由于受大陆的影响,也比大洋年变幅大,且其变化曲线不像中、高纬度那样呈现正规的正弦曲线状。

例如日本海、黑海和东海的变幅可达20℃以上,渤海和某些浅水区甚至可达28~30℃,其升温期也往往不等于降温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