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土壤及地下水环境初步调查监测方案

合集下载

土壤和地下水调查及修复工作流程

土壤和地下水调查及修复工作流程

土壤和地下水调查及修复工作流程
1. 初步评估
- 收集现场历史资料,包括地理位置、土地利用历史、潜在污染源等 - 进行现场勘查,识别潜在污染区域
- 制定初步调查计划
2. 初步调查
- 采集土壤、地下水和土壤气体样品
- 实验室分析,确定污染物种类和浓度
- 评估污染范围和风险程度
3. 风险评估
- 确定潜在受体(人类健康和环境)
- 估算潜在暴露途径和程度
- 计算风险值,与可接受风险水平比较
4. 修复目标确定
-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设定修复目标浓度
- 考虑现场特征和未来土地利用规划
- 与相关部门和公众进行沟通
5. 修复方案选择
- 列出可行的修复技术方案
- 评估每种方案的技术可行性、成本和环境影响
- 选择最优方案
6. 修复实施
- 制定详细的修复实施计划
- 采购设备,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
- 实施修复工程,监控修复过程
7. 确认性调查
- 采集修复后的样品进行分析
- 评估修复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 如需要,进行后续修复或长期监测
8. 监测和维护
- 制定长期监测计划,跟踪污染物迁移
- 定期维护修复设施,确保持续有效
- 记录和报告监测结果
9. 场地关闭
- 达到修复目标后,正式关闭场地
- 移除修复设施,进行现场整理
- 提交最终报告,获得监管部门批准
以上是一个典型的土壤和地下水调查及修复工作流程,具体操作细节可能因场地情况而有所调整。

整个过程需要多学科专业人员的紧密合作,并与相关部门和公众保持良好沟通。

土壤污染场地调查实施方案

土壤污染场地调查实施方案

土壤污染场地调查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土壤污染是一种世界性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查明土壤污染程度和污染物类型对于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案至关重要。

因此,进行土壤污染场地调查是一项必要的工作。

二、调查目的1. 了解土壤污染场地的现状和情况。

2. 确定土壤污染程度和污染物类型。

3. 评估土壤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风险。

三、调查内容1. 场地选择:选择目标地点进行调查,考虑历史污染源、用地性质以及周边环境因素。

2. 调查时机:选择适当的季节和天气进行调查,以最大程度获取准确的数据。

3. 样品采集:根据调查要求,在场地内设立样品采集点,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并注意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采样规范。

4. 实验室分析: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送往合格的实验室进行全面分析,测定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和种类。

5. 数据分析和解读:对实验室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和综合分析,计算土壤污染程度指标,评估土壤污染程度和污染物类型。

6. 风险评估:根据调查数据和相关标准,评估土壤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

四、调查方法1.桌面研究: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目标地点的历史情况和环境特征。

2.野外调查:实地勘察,了解目标地点的土壤类型、地质特征等,并进行现场观察和采集样品。

3.实验室分析:选择合适的实验室进行土壤样品的全面分析,包括常规分析和特殊指标分析。

五、调查步骤1. 搜集目标地点的相关资料,了解历史污染源、土壤性质和地下水情况等。

2. 实地勘察,了解目标地点的用地历史、现状和周边环境。

3. 根据调查要求,在场地内设置采样点,确定采样深度和数量。

4. 采集土壤样品,注意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采样规范。

5. 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送实验室进行分析,测定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和种类。

6. 统计和分析实验室数据,计算土壤污染程度指标,并评估污染程度和污染物类型。

7. 根据调查数据和相关标准,评估土壤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风险。

六、调查结果与应对措施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关措施来解决土壤污染问题。

场地环境调查方案

场地环境调查方案

场地环境调查方案一、调查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许多工业企业搬迁或关闭,遗留下来的场地可能存在潜在的环境污染问题。

为了保障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公众健康,需要对这些场地进行环境调查,以评估其污染状况和环境风险。

二、调查目的1、确定场地内是否存在污染物以及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分布情况。

2、评估污染物对土壤、地下水、地表水和周边环境的潜在影响。

3、为场地的后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环境保护建议。

三、调查依据1、相关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等。

2、国家和地方的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

3、行业规范和技术导则,如《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等。

四、调查范围1、场地的边界及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区域,包括可能受到场地污染影响的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等环境介质。

2、对于历史上存在污染源或污染扩散途径的区域,应适当扩大调查范围。

五、调查内容1、土壤调查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分析常见的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物、农药等。

测定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如 pH 值、含水率、容重等。

2、地下水调查布设监测井,采集地下水样品,检测污染物指标。

测量地下水位、水温、流向等水文参数。

3、地表水调查对场地内及周边的河流、湖泊等地表水进行采样分析。

监测水质指标,如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氨氮等。

4、污染源调查调查场地内原有的生产工艺、原辅材料使用情况。

了解可能的污染物排放途径和处理方式。

5、周边环境调查调查场地周边的土地利用类型、居民分布情况。

收集周边环境质量监测数据。

六、调查方法1、资料收集收集场地的历史资料,包括土地使用情况、企业生产记录、环保审批文件等。

收集周边区域的环境资料,如地质、水文、气象等。

2、现场踏勘对场地进行实地勘察,观察场地的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情况。

检查可能存在污染的区域,如废渣堆放场、废水排放口等。

3、采样分析根据调查方案确定的采样点和采样深度,采集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等样品。

样品送实验室进行分析检测,采用国家标准或行业认可的分析方法。

场地调查实施方案

场地调查实施方案

;|土壤污染源调查实施方案%:,目录1 概述 (1))1.2 调查目的和原则 (2)1.2.1 调查目的 (2)1.2.2 调查原则 (2)1.3 相关依据 (3)1.3.1 政策法规 (3)1.3.2 技术导则、标准及规范 (3)1.4 调查工作内容 (3)2 现场采样方案 (5):2.1 布点原则 (5)(1)土壤样品布点原则 (5)(2)监测井布点原则 (5)2.2 土壤监测布点与采集 (5)(1)点位布设 (5)(2)采样方法 (6)2.3 地下水监测布点与采集 (6)(1)点位布设 (6)、(2)地下水检测井建设 (6)(3)地下水的采样 (7)(4)地下水样品的保存和存储 (8)3 实验室检测方案 (8)3.1 检测因子 (8)3.2 检测方法 (8)4 质量控制措施 (8)4.1 现场采样安全作业保证 (9)|4.3 样品采集、保存及运送质量保证措施 (9)4.4 实验室检测质量保证 (10)4.5报告签发质量保证措施 (10)@1 概述1.1 背景》为提高土地利用质量和效益,加强场地在用地期限内利用状况的环境管理,环境保护部于2014年7月份发布《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4和HJ25.2-2014,其中规定了场地调查中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的原则、内容、程序和技术要求。

当场地存在污染物浓度超过相应评价标准时,则可能存在健康风险,应进入场地环境详细调查与健康风险评估阶段,开展详细调查监测与人体健康风险评估。

若场地人体健康风险超过可接受水平,则进入污染场地治理修复环节。

反之,若详细调查与健康风险评估阶段确定场地健康风险在可接受水平内,则可进行土地的再利用。

1.2 调查目的和原则1.2.1 调查目的初步确定场地内的土壤和浅层地下水是否被污染,如查明污染,则调查场地的污染程度和范围,评估场地内土壤和地下水的环境状况,并根据环境调查结果建议客户是否在改变场地使用功能阶段采取进一步措施以确保无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相关环境责任。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问题及方法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问题及方法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的问题及方法摘要:不同历史的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类型和程度有所不同。

地块土壤与地下水监测方案设置与地块调查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本文结合实例,分析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旨在合理设置土壤和地下水监测方案,希望能够为开展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提供借鉴。

关键词: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问题;方法引言:土壤是生态系统构成的重要环境要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源。

土壤环境质量的好坏关乎着人类自身健康,顺应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人们居住的安全是土壤环境保护的宗旨。

土壤污染具有积累性和隐蔽性特点,当前,我国土壤污染的负面影响愈发突显,土壤环境不容乐观,污染状况极其严重,已严重影响到土壤生态功能、人身健康以及土地可持续利用。

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我国经济水平持续上升,“退二进三”政策的实行,规划用地的不断调整,城市老工业区土地将逐渐调整为居住用地和公共用地等,原来的工业用地在搬迁和拆除中产生的土壤污染问题日渐突出。

既有工业用地是城市中土壤污染的重灾区,应严格遵有关标准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进一步保障环境质量,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本文分析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调查存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调查方法,以供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开展及技术评审参考。

1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问题1.1地块历史调查不清建设现场土壤污染情况调查报告存在地块历史及现状调查脱节现象,一些地块因为历史久远,资料缺失,无法有效识别出可能受到污染的位置及特征污染因子。

例如,某城中村改造地块涉及工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1991-1996年,某印花厂,主要进行服装、布料印花生产,生产工艺及生产污染情况资料缺失,不能确定厂区平面布局;1997-2002年,某电池企业,主要为电池配件组装,生产工艺及生产污染情况资料缺失。

2002-2007年用作家具商场;2017年地块构筑物拆除。

场地环境调查方案

场地环境调查方案

场地环境调查方案一、背景介绍在任何建设项目或研究实施之前,对场地环境进行调查是至关重要的。

场地环境调查旨在评估场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周边环境特征,为后续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和参考,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二、调查目的我们的调查目的是全面了解场地的环境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土壤、水质、空气质量、噪音、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特征。

通过收集和分析这些信息,我们将能够制定合适的环境保护计划和管理策略,确保项目在环境上的良好表现并满足相关法规要求。

三、调查内容1. 土壤调查:对场地的土壤进行采样,并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分析,以评估土壤质量、颗粒组成、有机质含量、重金属含量等方面的情况。

2. 水质调查:对场地周边的水体(如河流、湖泊、地下水等)进行采样,并测试主要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指标,如pH值、溶解氧含量、悬浮物质、营养盐、重金属、细菌和水生生物等。

3. 空气质量调查:通过设立监测站点,对场地周边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进行采样和分析,包括但不限于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

4. 噪音调查:利用噪音监测仪器,对场地周边的噪音水平进行长期监测,并记录不同时间段的噪音特征,以评估对场地使用的潜在影响。

5. 生物多样性调查:通过野外调查和专业技术手段,对场地周边的植物种类、动物物种以及生态系统状况进行评估,以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目标。

四、调查方法1. 采样方法:根据不同调查内容,确定合适的采样方法和采样点,确保采样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2. 现场测试: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土壤、水质、空气质量和噪音的实时测试和记录,获取准确可靠的数据。

3. 实验室分析:将采集的样品送往专业实验室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测试,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4. 调查记录:详细记录每次调查的时间、地点、方法、仪器设备、观测结果等信息,并妥善保管采样和分析的原始数据和记录。

五、调查报告根据调查结果和分析,编制详细的调查报告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对策。

土壤详查 实施方案

土壤详查 实施方案

土壤详查实施方案一、引言。

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业生产、生态环境、水资源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土壤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监测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就土壤详查的实施方案进行介绍,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土壤详查的目的。

1. 了解土壤的类型和分布,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 掌握土壤的理化性质和肥力状况,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3. 监测土壤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三、土壤详查的内容和方法。

1. 土壤类型和分布的调查。

通过野外调查和实地取样,结合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对土壤类型和分布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

采用土壤剖面观测、土壤质地分析、土壤颜色判定等方法,绘制土壤类型分布图和土壤资源图。

2. 土壤理化性质和肥力状况的调查。

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对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综合评价。

包括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酸碱度、养分含量等指标的测定,评价土壤的肥力状况和适宜作物类型。

3. 土壤环境质量的监测。

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进行监测和分析,评估土壤环境质量。

采用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掌握土壤污染状况,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四、土壤详查的实施步骤。

1. 制定调查方案和计划。

根据详查目的和内容,制定土壤详查的调查方案和实施计划。

确定调查区域和样点布设,编制调查表格和样品标签,准备调查工具和设备。

2. 野外调查和样品采集。

组织调查人员进行野外调查和样品采集工作,按照调查方案和计划,对土壤类型和分布、理化性质和肥力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和采样。

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3. 实验室分析和数据处理。

将采集的土壤样品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获取土壤的理化性质和肥力状况数据。

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编制土壤详查报告和专题图册。

4. 结果应用和保护措施。

根据土壤详查结果,开展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制定土壤环境保护措施,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

某地加油站土壤地下水现状调查与分析

某地加油站土壤地下水现状调查与分析

某地加油站土壤地下水现状调查与分析朱军山1,刘林杰2,高腾2(1.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石油分公司 2.青岛诺诚化学品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摘要:通过对某地10个加油站所在场地土壤及地下水现场采样、实验室检测,分析加油站对土壤与地下水污染原因,结合国家政策法规以及加油站土壤地下水调查现状,针对加油站污染状况提出加强加油站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力度、强化加油站土壤地下水方面日常管理、污染加油站风险管控及修复工作、加快推进防渗池及双层罐等设施改造工作等建议。

关键词:加油站;土壤;地下水;污染;调查分析;修复1 研究背景近年来,国家陆续颁布“土十条”、“水十条”等环保文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重点行业企业调查以了解国家土壤地下水污染现状。

加油站主要经营汽油及柴油,我国加油站数量众多,部分加油站建站时间较长,管理相对落后,难免存在油品“跑、冒、滴、漏”现象,对土壤及地下水造成污染。

加油站是土壤和地下水的重要潜在污染源之一[1-2]。

在国外,壳牌石油公司调查了其在英国的1 100座加油站,发现其中1/3已对当地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3],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对约200万个地下汽油储罐进行调查,其中被证实发生泄漏的约有9万个[4];近年来国内加油站成品油泄漏事故屡见不鲜,对加油站周边的环境带来危害[5]。

加油站油罐泄漏主要为有机物污染。

有机物是最常见、治理最困难的一类污染物。

绝大多数有机物为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十分不利[6]。

因此,对加油站进行初步调查,既是防治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必然要求。

本研究通过对某地10个加油站场地的土壤地下水进行采样分析,初步识别加油站所在场地土壤地下水环境是否符合国家标准;通过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确定加油站所在场地土壤及地下水是否受到污染,是否需要进一步修复治理。

2 项目概况及实施方案本次调查的10座加油站均为从事柴油、汽油等成品油经营的加油站,经营时间为2000年后8座,2000年前2座,所有加油站均为营业中。

某工业园区地块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与评估

某工业园区地块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与评估

2021年2月鎳色科仗Jo u rn al of G reen Science and T echnology第23卷第4期某工业园区地块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与评估梅德均(上海骄阳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上海201100)摘要:为考察某工业园区企业清拆退场后地块的环境污染状况,通过分析地块用地历史、企业生产情况等,制定了调查方案,并进行了采样和检测工作。

此次调查工作布设34个土壤点位、设置10 口地下水监测井,采集108个土壤样品、11套水样品,检测因子主要为p H值、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石油 烃。

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各检测因子检出浓度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 B36600 — 2018)第二类用地筛选值,地下水样品中各检测因子检出浓度均低于《地下水质量标准K G B/T 14848 —2017)中]V类水限值。

根据地块土壤和地下水检测结果,该地块满足第二类用地要求,无需进行进一步的环境详细调查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估工作。

关键词:土壤;地下水;环境调查;工业园区中图分类号:X8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21)04-0068-031引言近年来,工业园区企业搬迁退场后,遗留生产场地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加强工业企 业清拆退场后场地环境的监督管理,预防和控制污染地 块在后期再开发利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1]。

近 年来,国家连续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生态环境部先后发布了《建设用地土壤 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K H J 25. 1—2019)、《建设用地 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HJ 25. 2 —2019)等多项技术导则[2’3],由此可见,为保障人体健康免受污染地块的影响,对企业清拆后遗留的生产地块,开展调查并进行风险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某退役工业园区地块为例,根据《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 调查技术导则》等文件的规定,同时结合地方环保要求,对疑似污染地块开展调查评估工作[«,以确定本地块是 否属于污染地块,并对地块后续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总体方案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总体方案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总体方案一、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土壤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土壤环境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

中央把防治土壤污染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新时期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任务。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并明确要求“把防治土壤污染提上重要议程”。

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温家宝总理要求“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

2003 年12 月3日,曾培炎副总理曾批示要求“环保总局会同国土资源部就我国部分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状况恶化,查清异常原因,并提出综合治理的意见”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现状调查,综合治理土壤污染”。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也明确提出,要“以防治土壤污染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并要求“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超标耕地综合治理⋯⋯,抓紧拟订有关土壤污染方面的法律法规草案”。

近年来,环保、国土、农业等部门和有关科研单位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但是,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一些地区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相当严峻。

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群众身体健康、损害群众利益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土壤污染状况不清、原因不明和环境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十分突出。

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摸清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掌握土壤污染情况,是制定土壤污染防治对策,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基本前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以环保系统监测、科研队伍为主体力量,同时联合中科院、高等院校和其他科研院所等土壤学界的技术力量和人力资源参与调查工作。

环保总局先后组织开展了全国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全国生态现状调查、全国典型地区土壤环境质量探查、菜篮子种植基地、污灌区和有机食品基地环境质量监测调查等大型调查项目。

土壤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估的方法

土壤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估的方法

城郊农田重金属污染形势更加严峻:
浙江某地小型铜冶炼过程及其污染
含铜原料
研磨
浮选
铜矿粉
铜球制作 废气排放
铜冶炼
废水排放
矿业及工业固体废物的污染
锦州市由于铬废渣 的堆放,使地下水 严重污染,1800 眼水井由于污染而 报废
12
10
阜新
02 沈阳
铁岭
沈阳冶炼厂铬渣堆放 量达25万吨,经降水 淋滤渗入地下,使地 下水中六价铬含量达 到87.1mg/L,超饮用 水标准 1140倍, 14
2.2 采样准备
项目类别 项目 重点项目 监控项目与频次 特定项目(污染事故) 常规 基本项目 监测项目 pH、阳离子交换量 监测频次 每3年一次

镉、铬、汞、砷、铅、铜、锌、农田在夏收或秋收后采样 镍、六六六、滴滴涕 特征项目 及时采样,根据污染物变 化趋势决定监测频次
影响产量项目
全盐量、硼、氟、氮、磷、钾
固体土壤(约 占土壤总容积 的50%)

粒间孔隙(约 占土壤总容积 的50%)

•土壤是四(或五)种物质组成的三相多孔体
土壤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与物质交换
土壤的八大功能
• • • • • • • • 1、土壤的生产功能; 2、土壤的环境功能; 3、土壤是生物基因库和种质资源库; 4、土壤是生物多样性的根基; 5、土壤是全球碳循环中重要的碳库; 6、土壤具有保存自然文化遗产的功能; 7、土壤是景观旅游资源; 8、土壤的材料和功能支撑。
土壤环境监测
• 对土壤中各种无机元素、有机物质及病原 微生物的背景含量、外源污染、迁移途 径、质量状况等进行监测的过程。 • ①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 ②土壤环境背景值监测; • ③环境应急监测; • ④研究性监测; • ⑤特定项目监测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一、背景介绍。

土壤是地球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土壤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成为了一项迫切的任务。

二、监测目的。

1. 了解土壤环境的污染状况,评估土壤质量;2. 发现土壤环境中的污染源和污染物类型,为污染治理提供依据;3. 为土壤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三、监测内容。

1. 土壤污染物的监测,重金属、有机物、放射性物质等;2. 土壤理化性质的监测,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土壤结构等;3. 土壤生物学特性的监测,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等。

四、监测方法。

1. 采样方法,根据监测区域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保证样品的代表性;2. 分析方法,采用先进的分析仪器和方法,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3. 数据处理,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绘制监测结果图表,以直观的方式展现监测结果。

五、监测要点。

1. 选择监测点,根据土壤污染的特点和分布情况,合理选择监测点位;2. 采样时机,根据监测目的和要求,确定合适的采样时机;3. 样品保存,采集样品后,要注意合理保存,避免样品污染和变质。

六、监测结果应用。

1. 监测结果的评价,对监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判断土壤环境质量;2. 污染治理建议,根据监测结果,提出相应的污染治理建议;3. 修复方案制定,针对土壤环境的污染情况,制定相应的土壤修复方案。

七、监测报告编制。

监测报告应包括监测目的、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结果和应用建议等内容,报告应准确、清晰、客观。

八、结语。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是土壤环境保护和修复的重要基础,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和评估,才能有效保护土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能够实现土壤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保护。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

xx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试行)xx环境保护局目次1 适用范围2 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基本原则5 工作程序6 场地环境初步调查7 场地环境详细调查8 报告编制附录A 场地环境调查相关表格附录B 场地环境调查报告参考格式附录C 常见场地类型及特征污染物1 适用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国办发〔2013〕7号)、《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环发[2012]140号)、《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和《xx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为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加强xx污染场地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规范场地环境调查,制定本技术规范。

本技术规范是xx场地环境监管系列技术规范之一,包括:xx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xx场地环境监测技术规范xx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规范xx污染场地修复方案编制规范本技术规范规定了xx场地内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的原则、内容、程序和技术要求,适用于场地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为场地环境管理、环境监测、风险评估、修复技术方案等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

本技术规范不适用于含有放射性污染的场地环境调查。

2 引用文件本技术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稿)适用于本文本。

本技术规范发布后,如国家或xx发布新的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则以新规范和标准为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5085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HJ/T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3.1 场地site某一地块范围内一定xx的土壤、浅层地下水、地表水以及地块内所有构筑物、设施和生物的总和。

本标准中的场地限指某一地块内一定xx的土壤和地下水。

土壤质量调查实施方案

土壤质量调查实施方案

土壤质量调查实施方案一、前言。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

为了全面了解土壤的质量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壤保护与治理措施,进行土壤质量调查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档旨在制定土壤质量调查的实施方案,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指导。

二、调查目的。

1.了解土壤的基本性质和化学成分,包括土壤的质地、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2.掌握土壤的污染状况,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等;3.评估土壤的肥力状况,包括土壤肥力指标、土壤酸碱度等;4.为土壤保护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调查内容。

1.野外取样,根据土壤类型和地形地貌等因素,合理设置样点,并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2.实验室分析,对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理化性质分析、污染物检测和肥力评价等;3.数据处理,对实验室分析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形成调查报告;4.质量控制,严格按照国家土壤质量调查技术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四、调查方法。

1.野外取样,根据土壤类型和地貌地貌等因素,采用系统取样法、随机取样法等合理设置样点,并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2.实验室分析,采用国家规定的土壤分析方法,包括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污染物检测和肥力评价等;3.数据处理,采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对实验室分析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4.质量控制,严格执行国家土壤质量调查技术规范,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五、调查报告。

1.报告内容,包括调查目的、调查方法、数据处理结果和相关分析;2.报告形式,采用规范的报告格式,包括文字、表格、图片等;3.报告提交,报告需及时提交给相关部门和单位,并做好备份。

六、调查结果应用。

1.土壤保护与治理,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壤保护与治理措施;2.农业生产,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合理施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3.环境保护,根据土壤污染状况,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土壤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七、总结。

土壤质量调查是保护土壤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LT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加强污染场地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规范场地环境调查过程,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场地环境保护标准系列标准之一。

场地环境保护标准系列标准,包括下列4项标准: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场地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本标准规定了场地环境调查的原则、内容、程序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环境保护部环境标准研究所、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参加。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年□□月□□日批准。

本标准自20□□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规范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场地中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的原则、内容、程序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场地环境现状调查、污染风险评估和场地修复的环境调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HJ/T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HJ/T □□□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场地site某一地块范围内一定深度的土壤、地下水、地表水以及地块内所有构筑物、设施和生物的总和。

本标准中的场地仅限于某一地块内一定深度的土壤和地下水。

3.2场地环境调查environmental site investigation采用系统的调查方法,确定场地是否被污染及污染程度和范围的过程。

3.3地下水监测井ground water monitoring well用来监测地下水且能够提供获取地下水水样的通道,包括井管、过滤管、滤料等组成部分。

论述污染场地土壤污染调查与风险评估

论述污染场地土壤污染调查与风险评估

论述污染场地土壤污染调查与风险评估摘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有力带动了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但同时也引发了比较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并且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从土壤污染特点、土壤污染调查与风险评估系统的流程入手,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以帮助有关部门正视污染场地土壤污染调查与风险评估工作,对土壤污染问题进行严格的管控以及监督,实现人与自然、土壤与企业的和谐相处。

关键词:土壤污染;调查;风险评估1、污染场地土壤污染调查方案1.1场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通过①前期现场调研,初步辨别项目地块潜在的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污染物;②中期技术分析和现场布点采样检测分析,确定地块是否存在污染及污染的程度、污染物类型、浓度及污染范围;③后期分析评价,为后续工作提供事实依据和技术支持。

具体是指对土壤中所含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含量程度及分布进行的掌握调查,进一步分析污染对人体、生物、水体及空气质量的危害程度,为环境管理优化和污染防治方案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进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快速了解原用场地的污染情况,从而进行后续的风险评估和再利用方案设计。

1.2场地环境调查在进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具体调查时,首先要对原用场地进行基本环境情况的调查掌握,具体方式可以综合资料收集、实地勘测和人员采访。

进行场地环境调查时重点要掌握以下几方面内容:要明确指定用地的使用历史和具体时间点,了解在各时间段内的使用方向和使用人员,包括搬迁变迁记录,若原用单位为工业企业,还需收集工业工厂在使用该用地期间的场地设计平面图及工艺产品和原辅材料,来掌握工厂的建设和生产详细信息,以确定该用地过去可能接触到的污染源;要明确用地现场的内部状况和外部状况,了解内外因素对用地状态的影响;要明确场地周边的敏感类、不可控因素的分布条件,以便在进行土壤污染情况调查时可排除这类因素的影响;最后要测定场地及周边一定范围的自然环境情况,如地形地势、温度湿度、水系状况等。

场地环境调查和土壤环境质量调查

场地环境调查和土壤环境质量调查

场地环境调查和土壤环境质量调查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卿工 189—3394--6343中科检测作为中国科学院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技术服务机构,从事“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从业单位登记名单”,充分发挥技术领先与服务专业的优势,可为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提供场地环境调查及风险评估及污染场地治理与修复效果评估全流程技术服务,出具符合相关规范及政策要求的评估报告,公司资质齐全、成功案例众多、大中型项目经验丰富,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服务范围环境检测、固体废物鉴定、固体废物产品化鉴别、危险废物鉴定、环境影响评价、竣工环保验收、清洁生产审核咨询;环境工程(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处置)设计与咨询;土壤污染评估与修复、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突发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环境风险评估、企业排污许可的咨询服务;环境损害评估、环境监理、环境监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工程技术咨询;节能评估、社会风险稳定评估、安全评价、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合同能源管理咨询服务、能源审计咨询服务、PPP项目咨询服务、污染物设施第三方管理咨询服务、企业碳资源管理的第三方咨询服务、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方案咨询服务、固体废物鉴定、安全隐患排查、土壤场地调查评估、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评价与鉴定、生产企业土壤与地下水监测、垃圾检测、风险评估应急预案、VOCs减排及监测、电磁辐射环境监测、LDAR(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生态环境损害评估与鉴定、风险评估应急预案、污染场地修复评估与验收、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场地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在线监测设备比对验收、环保咨询、水土保持、海洋环境检测、厨余垃圾检测、环境监测与检测、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监测、有毒有害物质检测、企业日常环境监测与检测、固体废物鉴定与检测、危险废物鉴定与检测、废弃物成分分析鉴定、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建设项目环评检测、环境风险评估与控制、环境健康安全与评价、碳排放评估与核算、企业碳排放核算与评估、环境风险评估应急预案、排污许可证办理及年审、政府部门委托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可行性方案、环境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清洁生产与评价、污染场地管理、疑似污染地块调查与排查服务内容:●编制污染场地治理与修复效果评估实施方案;●开展污染场地治理与修复效果评估监测;●编制污染场地治理与修复效果评估报告;●协助场地责任单位完成其他相关备案程序。

2020年土壤及地下水自行监测方案

2020年土壤及地下水自行监测方案

土壤环境及地下水自行监测方案项目名称:**************************** 有限公司土壤环境自行监测项目委托单位:**************************** 有限公司编制日期:二〇二〇年四月技术有限公司1、主要任务及技术路线重点企业土壤环境自行监测工作程序如图所示(见下页)图 1 工作程序图2、监测点位布设方法2.1 土壤监测方案1、监测因子根据《陕西省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工作的指导意见(暂行)、《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 25.1-2014 及《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 25.2-2014 的相关规定,结合本项目生产工艺及周边环境特征,本次自行监测土壤检测因子选取:pH值、镉、铅、铜、镍、汞、多氯联苯(总量)、石油烃、六价铬。

2、监测点位本项目筛选出荧光废水污水处理站、危废贮存间、机加厂房、新厂房(金相实验室)共4 个潜在污染区域。

每个污染区域至少采2个土壤样,在危废贮存间、机加厂房各布设3 个采样点位。

同时在** 航有限公司上游土壤布设2个背景点。

此次** 有限公司土壤环境自行监测共计12 个监测点位。

详见表1。

3、采样深度土壤采样点以表层土壤(0-0.2m 处)为重点采样层,开展采样工作。

4、采样频率土壤监测频率:每年监测1 次。

表 1 土壤采样点位一览表图例:为土壤采样点位为地下水采样点2.2 地下水监测方案1、地下水监测因子本次地下水监测因子选取说明如下:常规因子选取地下水常规监测因子:pH、色、嗅和味、浑浊度、肉眼可见物、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铁、铜、砷、挥发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亚硝酸盐、硝酸盐、氰化物、氟化物、铬(六价)。

特征因子参考土壤监测要求,选取砷、镉、铅、汞、锰、铍、钼、钴、硒共计39 项。

2、监测点位本次自行监测共布设3 个地下水监测点位。

(1)背景对照监测点位:根据区域水文地质状况和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本次对照点上游设立1 个地下水背景监测点位。

农田土壤监测项目实施方案

农田土壤监测项目实施方案

农田土壤监测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农田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壤质量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然而,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农田土壤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障农田土壤的质量,确保农产品的安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开展农田土壤监测项目显得尤为重要。

二、项目目标。

本项目旨在通过对农田土壤进行全面监测,掌握农田土壤的基本情况和质量状况,为科学施肥、合理种植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最终实现农田土壤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三、项目内容。

1. 土壤采样。

在农田土壤监测项目中,土壤采样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采样时应选择不同地块、不同类型的土壤进行采集,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全面性。

采样点应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地形地貌、土壤类型等因素进行合理设置,采用标准土壤采样工具进行采样,保证采样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 实验室分析。

采集到的土壤样品需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

分析内容包括土壤的理化性质、养分含量、重金属含量、土壤微生物等方面,以全面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和污染情况。

实验室应具备完善的分析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处理。

通过实验室分析,得到了大量的数据。

这些数据需要进行整合和分析,形成完整的土壤质量报告。

报告内容应包括土壤养分状况、重金属含量、土壤酸碱度、微生物群落等方面的情况,并针对不同的土壤类型和用途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措施。

四、项目实施步骤。

1. 制定实施计划。

在项目实施前,应根据农田土壤的特点和监测的目标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包括采样方案、实验室分析方案、数据处理方案等内容,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2. 采样和分析。

按照实施计划,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土壤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工作,保证采样的全面性和分析的准确性。

3. 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制。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形成农田土壤质量报告,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和措施。

4. 结果应用。

将报告结果应用于农田管理、土壤修复和农业生产中,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合理种植,促进农田土壤的改良和保护。

铜材厂退役场地土壤与地下水环境质量调查报告

铜材厂退役场地土壤与地下水环境质量调查报告

原武汉铜材厂退役场地土壤与地下水环境质量调查报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二〇一三年五月原武汉铜材厂退役场地土壤与地下水环境质量调查报告项目负责人:报告编写人:报告审核:参加人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二〇一三年五月目录1.1调查的目的和原则............................................1.2相关标准、技术规范和文件....................................1.3调查方法.................................................... 2场地概况...........................................................2.1场地地理位置................................................2.2场地使用历史................................................2.3场地现状.................................................... 3调查方案...........................................................3.1主要产品与原材料............................................3.1.1主要产品.............................................3.1.2原主辅材料...........................................3.1.3主要设备.............................................3.2场地污染物分析..............................................3.2.1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3.2.2地块上建筑及车间布局.................................3.2.3场地土壤环境潜在污染因子.............................3.3调查方案设计................................................3.3.1采样点布局...........................................3.3.2监测指标及分析方法................................... 4调查方案实施.......................................................4.1现场调查方法................................................4.2采样方法及样品处理..........................................4.3实验室分析..................................................4.4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4.4.1采样、制样质量控制...................................4.4.2实验室质量控制....................................... 5调查结果与分析.....................................................5.1分析检测结果................................................5.1.1土壤等采样记录.......................................5.1.2土壤等分析指标测试结果...............................5.1.3场地水体质量状况 (47)5.2结果分析和评价 (49)5.2.1评价依据 (49)5.2.2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49)5.2.3浅层地下水(上层滞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52)6结论与建议 (52)6.1结论 (52)6.2建议........................................................1项目简介1.1调查的目的和原则受xxx委托,我项目组对原武汉铜材厂退役场地进行土壤环境质量调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场地土壤及地下水环境初步调查监
测方案
1、项目总述
1.1 项目概况
场地(以下简称“目标地块”),占地总面积平方米。

根据政府主管部门相关的程序及要求,依据《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6﹞31号)、《广东省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粤府〔2016﹞145号)、《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等开展目标地块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包括但不限于本项目的调查监测方案编制、地块现场监测、地块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报告编制、组织专家评审、审查备案等相关工作。

项目初查预布设5个土壤点位,并设置1个背景采样点;初查预布设3个地下水监测点。

1.2 调查目的
本项目的调查目的如下:通过对目标地块的历史使用情况和自然环境调查,包括对原辅材料、设备设施、生产工艺、生产配套、潜在污染源和污染物排放的分析,明确企业生产活动等可能污染地块土壤的途径,识别目标场地可能存在的遗留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通过开展现场钻探、采样分析和实验室检测,初步确定调查地块的土壤、地下水中主要的污染物种类和水平,以利于后续必要的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地块土壤修复工作及管理部门的监督工作,为后期地块开发利用决策提供依据。

2、调查依据
2.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
(3)《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环境保护部令第42号)(4)《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生态环境部令第3号)2.2质量标准
(1)《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
(2)《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
2.3导则、规范
(1)《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 25.1-2014)
(2)《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 25.2-2014)
(3)《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3-2014)
(4)《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
(5)《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2004)
(6)《工业企业污染场地调查与修复管理技术指南》(试行)
(7)《环境影响评估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
(8)《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
3、监测方案
采样布点方法结合分区布点法和系统随机布点法,布设点位主要集中在重点区域(生产区、危化品储存区等),其余非重点区域(办公区、食堂等)根据空间分布随机布点。

根据地块现场调查和资料整理,目标地块为“化工地块”,重点区域及可能受到污染区域包括甲类车间、乙类车间、甲类仓库和乙类仓库,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跑冒滴漏”等情况,需进行重点监测;其余区域为办公区、空地和景观水池,不进行工业生产活动,无污染物产生,根据地块实际情况进行随机布点。

3.1地下水监测方案
根据现场勘查结果及地勘资料,场地位于冲积平原区,储有大量的表层孔隙水,地下水位高,拟调查场地的地下水监测井布设一般依据地下水流向,而地下水流向一般依据现场调查后确定。

项目共计布设地下水监测井3个(GW1、GW2、GW3),具体点位布置见监测点位布置详见图1(采样点分布图)和表1(采样布设清单)。

本次地下水探及范围为浅层地下水,暂不探及深层地下水,为确保顺利探及浅层地下水,工作过程中地勘单位可根据实际地形环境对地下水监测井点位布置进行适当调整,但不可改变地下水监测井的布设性质。

地下水监测井的建设、洗井及样品采集工作应参照《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以及《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25.2-2014)进行。

每个地下水监测井采集1组地下水样品。

地下水样品的检测指标见表1,检测指
标参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相关规定以及《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中罗列的45项基本项目。

具体监测因子如下:
1、地下水基本项目45项
①无机物(7项):砷、镉、六价铬、铜、铅、汞、镍;
②挥发性有机物(27项):四氯化碳、氯仿、氯甲烷、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烯、顺-1,2-二氯乙烯、反-1,2-二氯乙烯、二氯甲烷、1,2-二氯丙烷、1,1,1,2-四氯乙烷、1,1,2,2,-四氯乙烷、四氯乙烯、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1,2,3-三氯丙烷、氯乙烯、苯、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乙苯、苯乙烯、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
③半挥发性有机物(11项):硝基苯、苯胺、2-氯酚、苯并[a]蒽、苯并[a]芘、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䓛、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萘。

2、其他项及特征污染物
pH值、浑浊度、色度、总硬度、硝酸盐、亚硝酸盐、硫酸盐、总大肠杆菌、氯化物、挥发性酚类、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烃、丙酮。

表1 地下水样品检测指标
表1 采样点布设清单
3.2土壤监测方案
项目共计布设土壤采样点6个土壤采样点(S1、S2、S3、S4、S5、SW1),见附图1(采样点分布图)和附表1(采样布设清单)。

其中S1、S2和S3土壤采样点与地下水监测点位共井。

土壤采样时,分别在除去地表硬化层后以下深度各采集一组土壤样品,0~3m内土壤采样间隔为0.5m,3~6m内采样间隔为1m,具体采样位置如下:
(1)表层土:0cm~50cm;
(2)表层与第一层弱透水层之间;
(3)中层土壤:浅层地下水位稳定水位附近;
(4)含水层;
(5)含水层地板(弱透水层)。

若采样层内出现不同性质土层时,在土层交界面(第二个土层顶部)采集一个样;若采样层内为单一土层,应观察土柱是否存在污染痕迹,若存在即在污染痕迹明显处采集样品;若采样层内存在地下水位线,亦应于地下水位线附近采集样品;以上样品利用便携式PID检测仪器进行土壤气VOCs浓度检测,最终留存PID读数较高的样品。

若以上情况均未出现,在区间内随机深度采集样品。

具体采样位置可根据现场污染物迁移情况、构筑物及管线破损情况、土壤特征等因素进行调整。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保存按照《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25.2)、《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HJ 25.2)、《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样品采集保存和流转技术规定(试行)》的相关要求执行。

土壤样品的检测指标见表2,检测方法参照《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中罗列的45项基本项目。

具体监测项目如下:
1、土壤基本项目45项
①无机物(7项):砷、镉、六价铬、铜、铅、汞、镍;
②挥发性有机物(27项):四氯化碳、氯仿、氯甲烷、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烯、顺-1,2-二氯乙烯、反-1,2-二氯乙烯、二氯甲烷、1,2-二氯丙烷、1,1,1,2-四氯乙烷、1,1,2,2,-四氯乙烷、四氯乙烯、1,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三氯乙烯、1,2,3-三氯丙烷、氯乙烯、苯、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乙苯、苯乙烯、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
③半挥发性有机物(11项):硝基苯、苯胺、2-氯酚、苯并[a]蒽、苯并[a]芘、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䓛、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萘。

2、其他项及地块特征污染物
pH、石油烃(C10-C40)、丙酮
表2 土壤样品检测指标(全因子)
现场采样质量控制样品包括现场平行样、现场空白样、运输空白样、设备清洗空白样等,质量控制样品总数应不少于总样品数的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