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政府应急管理何识宽
突发公共事件的政府应急处理
联邦与州之间的协作不足 , 经济受到重创, 并影响
( 国内突发公 共事件的政府应 急管理 二)
我 国在 长期实践 中逐步形 成 了在 政府 统一领
导下 , 照分级管理 、 按 分级 响应 、 条块结合 、 属地管 理为主的原则 , 分类别分 部门对各类重大突发事件
进行 重 大 突 发 事件 管 理 的模 式 。
领 导科 学论 坛
20 年 第 2 09
岔洪拳糌麴激藕邋慧 避
丁雪辉 李志军
近年来 , 国的 我
突 发 公 共 事 件 不 断 发 生 :0 5年 发 生 20
本 文 指 出 随着 经 济 社会 飞 速发 展 。 发 公共 事件 成 突 为 人 们 日益 关 注 的 新 兴 社 会 问 题 。 国 突 发 事 件 政 府 应 我 急 管理 尚存 在 管理 理 念 落后 、 法律 制 度 不健 全 等 问题 。 因此 。 必 要 从 政 府 管理 科 学 的 角度 考析 我 国 城市 突发 有 事件 的 政 府 管 理现 状 . 预 警和 预 控 两个 纬 度 提 出 完善 从
的法律 3 , 5件 行政法 规 3 6件 , 门规章 5 部 5件 , 紧 急 状态 法 和部 门应急 法 规 也正 在起 草 制定 中 。 自从 2 0 0 3年的“ 非典 ” 事件 之后 , 突发事件 的预警 预控和应急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引起各界关注。
二、 我国突发事件的政府应急管理能力评价
走在全球前列 的, 目前已形成一套较完整的理论研
究体 系, 主要包括 : 突发事件 的成 因研究 ; 突发事件
的阶段性及其特征分析 ; 个体在突发事件 中的心理
5 2
经济的有序发展 , 又使得有限的投入难 以充分发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应急管理探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应急管理探究作者:颜利晓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1年第19期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公共卫生的关注度日益提升。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当前在社会中所出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整个社会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强化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本文围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应急管理进行深入探究,并提出政府应急管理对策,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政府;应急管理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21.19.0460 引言近年来,各类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频发,不仅引发了公众舆论和社会矛盾,而且还引发了其他更严重的影响。
强化政府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急管理能够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构建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
因此,对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应急管理进行探究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可以有效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影响。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特点1.1 突发性特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特点在于其突发性,常常是在意料之外发生的,而此类事件所导致的影响和后果也难以估计。
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爆发时,事件的具体时间、地点和主要影响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控制,在相关信息通报方面也无法实现准确,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甚至还未做好思想准备就要面临紧张、焦虑的社会恐慌,甚至更加混乱的情况。
1.2 群体性特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范围相对较大,会对一定范围内的人民群众产生未知的影响,甚至带有一定的传播性和扩散性,并通过多种方式向突发公共事件影响发生区域以外的地区扩散。
1.3 社会危害性特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影响中,主要表现方面在于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也会造成社会层面的重大利益损失。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存在诸多不可控因素,其社会危害性的表现也不尽相同,会在一定程度上带给医疗卫生系统更大的压力和影响。
突发公共事件与政府应急管理
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4-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2-3、政府有关部门是应急的工作机构。它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负责相关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具体负责相关类别的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的起草与实施,贯彻落实本级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决定事项;指导和协助下级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等工作。制定应急预案,包括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
3、制定应急预案。
根据分级管理的原则,各级各部门负责本级本部门预案的制定。
4、应急工作原则
4-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4-4、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4-5、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依靠公众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的政府应急能力建设
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的政府应急能力建设【摘要】突发性公共事件频发,政府应急能力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对突发性公共事件及政府应急能力建设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定义与特点被梳理,其重要性得以凸显。
国内外政府应急能力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我国在这方面还有待提高。
然后,政府应急预案制定与升级,政府应急演练与培训等方面内容也在文章中有所提及。
总结指出政府应急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并探讨了未来发展方向。
政府应急能力建设对于提高国家的危机应对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突发性公共事件、政府、应急能力建设、定义、特点、重要性、国内外、现状、对比、预案制定、升级、演练、培训、必要性、未来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突发性公共事件指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突然发生的、不可预测的、规模较大且对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造成影响的事件,如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
这些事件往往具有突然性、紧急性和不可预测性,给政府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近年来,我国频发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如汶川地震、甲型H1N1流感、天津港爆炸等,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在这些事件中,政府的应急响应能力和协调能力成为了检验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
加强政府应急能力建设,提高政府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已经成为当前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对政府应急能力建设的研究,探讨政府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的应对策略和机制,希望能够为政府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这一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政府在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以提高政府应急响应的效率和效果,确保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全。
1.2 研究意义政府应急能力建设是现代社会面临突发性公共事件时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突发性公共事件的频率和影响力不断增大,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也给政府治理带来巨大挑战。
2023年-2024年应急救援员(五级)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2023年-2024年应急救援员(五级)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1.应急管理是包含减缓、准备、响应和()四个阶段的管理过程。
A、恢复B、救灾C、预警D、检查参考答案A2.徒手搬运法不适合转运()的伤员。
A、大出血B、伤势轻C、距离近D、无骨折参考答案A3.检伤分类()描述:患者头部出血,能帮助救援人员转运伤员,呼吸20次/每分钟、外周循环小于2秒、意识清醒。
A、绿色B、黑色C、红色D、蓝色参考答案A4.对于感染性废物收集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黄色带盖医疗垃圾桶收集,并套专用黄色医疗垃圾袋。
当容器B、废弃的尿液、胸腹水、脑脊液等标本可直接排入有污水处理系统的下水道。
C、输血袋应在输血D、隔离的传染患者或疑似传染患者产生的废物参考答案D5.常用的消毒方法不包括哪些?()A、开窗通风B、化学药物消毒C、热力消毒D、电放辐射灭菌参考答案A6.第一部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而制定的《突发事件应对法》是一部综合性法律,是哪年实施的?()A、2003年B、2005年C、2006年D、2007年E、2009年参考答案D7.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应戴帽子。
B、进行操作之前,将脑后的长发挽成发髻,刘海向上梳理将帽子由额前向脑后罩于头部,尽量不让头发外漏。
C、帽子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D、布制帽子应保持清洁,不用每次更换,每天更换与清洁即可。
参考答案D8.大范围评估可由()来执行。
A、当地居民B、专业的医护人员C、地方应急事务管理机构D、以上都可以参考答案C9.以下检伤分类流程描述不正确的是()A、用于每个伤员的检伤分类时间不超过B、遇有严重出血的伤员要立即控制出血C、如遇到呼吸困难的,应给予纠正气道梗阻D、现场要对呼吸心跳骤停的伤员进行心肺复苏参考答案D10.《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
A、甲类、乙类、丙类3类B、甲类、乙类2类C、甲类、乙类、丙类、丁类4类D、甲类、乙类、丙类、其它类4类参考答案A11.受到严重伤害,但可预见不会立即危及生命,可以稍后治疗,应为()色标识。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透视与再思考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透视与再思考“非典”作为我国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转折点,促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预案编制工作的基本完成,总体预案框架初步形成。
为以后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提供一个规范性的指导。
本文主要是针对目前总体预案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应对措施,期望在实践中更加规范化、合法化、合理化。
标签: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公共危机管理一、编制总体预案的历程及其意义2003年,一场SARS凸现了传统的日常管理与危机管理体制的不足。
此后,国家开始启动国家总体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各地方、各级政府也把各自应急预案的制定提上日程。
具体说来,从2003年底,国家总体应急预案筹备工作启动,到2005年1月25日,总体预案正式出台, 直到2006年1月8日,《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正式对外发布,历时2年多。
在此之前,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已编制了国家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均已编制完成;各地还结合实际编制了专项应急预案和保障预案;许多市、县以及企事业单位也制定了应急预案。
随着总体预案的公布,全国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初步形成,从而彰显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科学决策以及在处理各种危机实践中的应急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
《总体预案》的公布是在新形势下,我们党和政府对人民高度负责的庄严承诺,也是对全国人民树立忧患意识的总动员,它的贯彻实施,将对健全和完善应急的机制、体制和法制,提高政府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虽然总体预案内容详细具体且具有深刻的意义,但目前总体预案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亟待我们完善以使之更加规范化。
二、目前总体预案存在的问题:新的思考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发展机遇增多,但面临的挑战也在增加。
重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重大疫情传播范围扩大,国际恐怖浪潮骤然升级,能源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恶化,人类承受着天灾和人祸的双重威胁,这些说明我们的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容易受到伤害。
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
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摘要:为了实现最大化降低公共事件带来的损失,具有高效的应急管理已经变成当前各级政府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职责。
为了更好的促进以上目标的实现,建立健全国家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内容,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应急管理之中存在的问题已经相关解决措施。
关键词:应急管理;问题;对策引言现阶段,我国应急管理工作的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各种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给人们造成的经济和生命健康威胁已经实现了极大的降低。
这一现实成果,无疑是对我国多年应急管理工作努力的肯定,是值得我们推崇和赞扬的,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应急管理工作中不足的一面,甚至可以说是严峻的一面。
经过多年的应急管理实践发现,我国应急管理人才储备不足,管理人才队伍素质的建设仍然面临着极大的考验。
做好应急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学科建设,应当成为现阶段政府应急管理工作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的工作去抓。
只有不断增加对应急管理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使得应急管理人员应急管理水平获得提升,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党和国家应对风险的能力,进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保障。
1、应急管理体系之中的业务分析业务流程的建设与优化成效同样是影响政府应急管理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
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不仅仅只于机构的建设预案的制定有关。
科学的、优化的业务流程能够对类别和情况各不相同的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起到良好的且有针对性的应对效果。
通过应急管理基本业务及流程的分析,政府才能够更加有效的为实际应急工作的开展,提供有针对性且效果较为显著的支撑。
基于对我国众多类型各不相同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业务的分析和总结,将应急管理业务的流程进行概括,其基本业务流程分为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指挥处理体系两部分,其中应急管理体系包括突发事件监测、预测预警、准备/规划、报警/接警、应急指挥/处理、事后处理/恢复、评估/分析总结,其中应急指挥/处理模块为应急管理体系的核心模块。
应急指挥处理体系及流程为势态报警—势态接警—指挥调度—事件处理—处理结束,其中事件处理是指挥调度的反馈。
加强突发公共事件政府应急管理浅析
一
、
我国突发公 共事件应急管理现状
息 采集 迟缓 、信 息通道 不顺 畅 ,善后 处理 不 到位等 现象 。
我们 的党及政府 一直大力关注 突发公共事件 的管理,在 现有 的政 府管理体制无法满足 应急工作 的需要 ,没有健全 的 执政期 间经历 了无数次 的考验 ,积累 了丰 富的应 急经验 。纵 应 急保 障体制 ,应急工作 的进 程很难做到各相关 部门步调一 观过去 ,我们 的党和政府成功渡 过了多次金融危机 ,妥善应 对 了1 9 9 8 年 的洪水 灾害 ,积极处 理了 “ 法轮功 ”邪 教事件 , 2 0 0 3 年成功抗击 “ 非典 ” ̄ D 2 0 0 4 年 防治禽流感等 。我们的党 和政府带 领人 民不惧危机 、迎 战灾害 ,以英 明的决策及正确 的领 导为群众创造安全稳 定的生活环境 。我们 取得的每一次 胜利 ,都使中华 民族 的凝聚 力大为增强 ,都使 党和政府 的威
_ 宏 观 热点
现代物业 ・ 现代经济 2 0 1 3 年第1 2 卷第5 期
加 强突发公 共事件政府应急管理浅析
黄 利娜 (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 学院 ,湖南 湘潭 4 1 1 1 0 5)
摘 要 :随着社 会的发展 ,物质 文化生活相对 富足 ,社 会大众开始把 更多的关注度投放在 突发的公共事件上 ,大众 需要政府对突发公 共事件作 出快速正确 的反 映 ,确定科学的应急措施 ,帮助群众渡过难关 。我 国幅 员辽 阔 ,经常会 有严重的 自然 灾害 ,加之科学的进步 、经 济的发展与社会变革 的推进 ,各种事故灾难 、自然灾 害、社会 安定 及卫生 防护等工作 的不健 全问题越发明显 。政府 需要强化对突发公共事件 的应急处理措施 ,为公众创造健康安全 的生存 环 境。 关键词 :加强 ;突发 ;公共事件 ;应急管理 中图分类号 :D 6 3 1 . 4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1 — 8 0 8 9( 2 0 1 3) 0 5 — 0 1 4 0 — 0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概述及建议
227大众商务市场观察进入新世纪,我国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处于矛盾的凸显期。
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环境危害、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引发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对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危害,也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构成了巨大威胁。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公共卫生事件不同于一般的个体或者小群体的疾病事件,影响范围与危害性更大。
2003年,我国颁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此定义特别强调了三个特点:①突发性;②群体性;③严重危害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于其发生突然,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危害,引起舆论哗然,社会惊恐不安,危害相当严重。
二、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发展概述(1)第一代应急管理系统。
我国应急管理系统在此阶段表现出一定的临时性和经验性特征。
中华人们共和国成立后,借助以往的经验教训来处理各种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的应急管理体系作为有效支撑,使有关负责人往往在事件发生后才商讨相应的解决方案。
第一代应急管理系统主要采用单一灾种分类管理的模式,是一个高度集中的治理系统,为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通过政治动员与部门分工的方式发挥实效。
站在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来看,此应急管理体系与当时的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相契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即纪律性强、简单稳定。
(2)第二代应急管理系统。
自2003年抗击非典之后,国务院首次明确指出了政府管理工作的新高度,也就是在重视规范管理的同时,还需要做好非常态管理工作。
可以说,这是我国应急管理系统建设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随着《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政策性文件的出台,具有我国特色的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建立,并进一步完善了紧急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原则与调查处置思路
? 明确卫生事件所危害的人群,提出有关病
因、传播方式及对卫生事件其他方面可供
检验的假设
19
1.时间分布
?关键事件排序
? 病例及接触者中出现临床表现的时间 ? 危险因素或致病因子暴露的时间 ? 何时给予治疗 ? 何时采取控制措施或干预措施 ? 潜在可能相关事件或异常情况的出现
20
流行曲线
? 定义
? 用直方图表示在适当的间隔时间(X轴)内 所发生的病例数(Y轴)
5
三、明确现场处置所应遵循的原则
? 危害最小化的原则 ? 控制优先的原则 ? 双管性原则 ? 时效性的原则 ? 事实求是的原则 ? 内紧外松的原则 ? 就地处置原则 ? 分散处置原则 ? 现场调查与实验室结合的原则
6
四、现场调查的组织(1)
? 明确技术负责人,流行病学专家牵头 或熟悉流行病学的专家牵头
14
病例定义:
? 确诊病例(Confirmed case)
? 2000年5月1日-30日居住于 **县的发烧并有皮疹的 学龄儿童,血清学检验麻疹 IgM+
? 可能病例(临床诊断)(Probable case )
? 2000年5月1日-30日居住于 **县的发烧并有皮疹的 学龄儿童
? 疑似病例(Possible/Suspect case )
case swam within three days of onset of illness ---
Dubuque, Iowa, September, 1974
Sewage Treatment Plant
Mississippi River
Channel
Camping Park
Nine Mile Island
(完整版)应急知识自救互救和紧急避险逃生知识试卷(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1.应急预案是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的原则性方案,应急预案体系分为:总体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
2. 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3.通常情况下,应急预案每 3 年修订一次,综合性应急实战演练每年组织 2 次。
4.发生各类事故有人员受到伤害时,现场作业人员首先要抢救伤者,并为伤者采取急救措施。
5.在扑救有毒物品时要正确选用灭火器材,尽可能站在上风向,必要时要佩戴面具,以防中毒或窒息。
6.综合性应急演练的过程可划分为:演练准备、演练实施、演练总结三个阶段。
7.对上肢出血者,捆绑在其上臂 1/2 处,对下肢出血者,捆绑在其在大腿 2/3 处。
8.煤气的主要成为是一氧化碳,人体过量吸入煤气会导致中毒或死亡。
作业人员进入存在煤气危害ppm时,人员必须撤离现场并立即汇报部调启动应急预案,同时做好现场监护,防止人员误入。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30分)1、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紧急情况下,选择应急避难场所,妥当的是在室内遭遇地震时选择洗手间等跨度小的空间。
(√)2.发现煤气中毒人员,应立即拨打120报警并等待救援。
(×)3.发现人员触电时,应立即用绝缘物体拨开电源或触电者(√)4.特别重大或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在2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同时通报有关地区和部门。
(×)5.应急管理是对重大事故的全过程管理,贯穿于事故发生前、中、后的各个过程,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应急思想。
(√)6.燃气钢瓶燃气不足时可以将钢瓶放倒使用。
(×)7.遇上发生火灾,应躲在有新鲜空气的窗户边等待救援。
(×)8.《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规定,国务院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
(√)9.伤员较大动脉出血时,可采用指压止血法,用拇指压住伤口的近心端动脉,阻断动脉运动,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
(三)社会安全方面。
指在县内有特别异常情况发生,以及群体性信访,10人以上有异常情况发生的(三级);损坏办公设备,工作人员受到极大威胁,严重影响办公秩序,造成部分人员受伤的(二级);部分上访人员受到意外伤害、自杀、杀人、引燃危险品、冲入办公楼实施暴力等(一级)。
(四)安全事故方面。
机关工作人员外出期间发生的各种安全及交通事故。
一次性发生伤人3-5人,没有死亡的,造成经济损失3-5万元的(三级);一次性发生伤亡10人以下,或死亡1人的,造成经济损失5-10万元的(二级);一次性发生伤亡大于等于10人以上,或死亡2人以上的,造成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的(一级)。
(五)公共卫生事件方面。
主要是机关工作人员因各种疫情、饮食饮用水污染、传染病等造成中毒或受传染,出现呕吐、腹泻、头晕等不适症状,甚至出现抽搐、昏厥、心跳停止等人员伤亡严重情况,严重影响了工作秩序和安全。
一次性发生职业性中毒3人以上,一次食物中毒人数5人以上的,未出现死亡病例的(三级);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疑似病例、霍乱、鼠疫等各种疫情的,一次性发生职业性中毒5人以上,食物中毒人数10人以上,出现死亡病例的(二级);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病例,有典型病历和扩散趋势的,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一级)。
(六)处置工作程序。
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和处置要求,一旦预案启动,即刻开展相关的应急处置工作。
四、突发事件的反应与报告(一)实行联合办公。
突发应急事件发生后,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进入紧急应对状态,取消工作人员休假和一般性出差,进入工作状态。
(二)开展紧急救助。
针对突发应急事件发展的性质、特点、规律,根据相应级别做出应急反应。
调集各类人员、物资、交通工具、相关设施、设备参加应急处理工作。
(三)逐级进行上报。
对突发的应急事件,坚持分级负责,在得知时间发生后的半小时内以口头方式上报县应急办,在1小时内以书面电传等方式报县应急办。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思路和对策
2010年第15期总第269期前沿F or w ard positi on N o 1152010Su m N o 1269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思路和对策敬海新*(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摘 要]由于自然和社会原因,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骤然增多是我国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社会表征。
灾害、灾难、事故、重大疫情传播、能源危机、宗教矛盾、恐怖主义活动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不仅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而且直接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已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共同课题。
面对突发公共事件频发的形势,我国政府应该从建立检测预警机制,完善应急组织体系,加强信息沟通和媒体公关,提高政府社会动员能力,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善后工作,加大应急培训力度等方面提升政府的应急管理水平。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不足;应急管理对策[中图分类号]D6311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267[2010]15)0188)04纵观近些年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各国政府普遍面临一个严峻的挑战,这就是层出不穷、日益突出的突发公共事件。
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急剧增多,必然对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提出新的挑战。
能否正确应对和及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就成了对各级政府执行力的重大考验,直接关系到政府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权威地位和良好形象。
从一定意义上讲,评价一个政府的综合治理能力,不仅要看它在常态情况下履行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的表现,更要看它在非常态情况下,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时的危机管理水平。
一、当前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必须有体制机制法制做保证,建立应急管理体系。
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机制是指人们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时的一整套科学的制度、规范、措施、方法和技术体系的总称,是应急管理的载体。
2003年S ARS 后,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和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新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会为目标,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逐步建立与形成了一套以中央政府坚强领导、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各负其责、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应急管理体制,成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个亮点。
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政 府 应 对 突发 公 共 事 件存 在 的 问题 及 对 策 分 析
陈 默
摘 要 :政府是 处理 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主体 ,政府的一项重要 的职责就是正确认识和 应对这些 突发 公共事件 ,然 而我 国政府在 处理 重大突发公 共事件 的各 个环 节上依 然存在 不足之 处。要 以科 学发展观 为指 导。培养政府及 其他社会成 员主动应对 突发公 共事件 的意识 ,健 全和 完善政府 对突发公共 事件 的应急管理机制 ,明确各参与主体的权利和责任 ,建 立和 完善 突发公共 事件 应对的 法律机 制 ,进一 步完善政 府信 息公 开制度,提 高政 府应对 突发公共 事件 的能力。 关键词 : 政府 ;突发公 共事件 ;应 急管理
二 、政 府 应 对 突发 公 共 事 件 对 策 分 析
公 共安全 、基础教育等密切关 乎人 民生活的重大 隐忧领 域 ,这些领 域一 旦发生公共危机事件 ,就会造 成不 可预 计 的损失 ,甚 至会 存在 遗 留 问 题。政府部门要协调各部门探索建 立完善的公共危 机应 对预案 ,结 合 中 央或上 级部门下达的指导精 神 , 最终 建立具有地方 特色 的公共危机 事件 应对法律系统 ,切实做到事前有预防 ,事中有处 理 、事后 有善后 。 ( 四)健全应 对突发公共 事件信 息服务体 系。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 , 社会大众急切需要的就是了解 公共 危机真相 和危机信 息 ,需要政 府部 门 兑现社会公众的知情权。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建立 和完善 应对公共 危机事 件的信息服务系统。在网络化 、信息化的现代社会 , 政府 部门 的阳光政 务, 信 息透明化 ,满足公众的知情 权成为预 防和处 理公共 危机事件 的重 要手段。我国已进入经济新 常态的经济社会 发展转 型时期 ,大数 据时代 的已然覆盖全社会 ,数据信息传递 的特点推 动政府部 门必须实现政 务信 息公开化 。“ 网上政府”要逐步实现政 府系统全覆 盖 ,将 网络 信 息化 纳 入政府部门未来的发展规划之中 ,在政府 内部建立 电子政府系统 ,在政 府和公众 之间建立一个相互 沟通和交 流的桥 梁一 突发公共 事件信 息服务 体系。 ( 五 ) 减 少政 府部 门 对媒 体 的干 涉和 管制 、切 实发 挥 媒 体 的 正 能量 。 传 统纸媒 和现代媒体 在公共 危机事件 预防、处理 、 善后 阶段 中发挥 着重 要的正能量 ,首先 , 媒 体可 以在公 共危机 事件发 生之前进行 信息 预测 。 其次 ,媒体可以在公共危机事件发 生 中及 时通报 危机事件 发展新 动态 , 让公众及 时了解公共 危机信 息 , 切实 减少危机发生过程 中造成 的不 必要 的损失。最后 。媒体在公共 危机事 件发生后 , 及 时呼吁 公众参与 到公共 危机善后恢 复当中 ,改变单 一的政府 帮扶受灾地 区的传 统模式 ,提 高政
什么是应急管理
什么是应急管理?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急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应急管理是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全过程管理,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发生、缓解和善后四个发展阶段,应急管理可分为预测预警、识别控制、紧急处置和善后管理四个过程。
应急管理又是一个动态管理,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均体现在管理突发公共事件的各个阶段。
应急管理还是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可以概括为“一案三制”,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应急机制、体制和法制。
什么是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分为哪几类?应急预案是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的原则性方案,它提供了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的基本规则,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的操作指南。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由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地方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重大活动应急预案等六大类构成。
应急管理中政府的责任和公众的权利义务是什么?政府在应急管理中,需要动员一切必要的社会资源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保护包括经济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等在内的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公众利益;公开应急管理信息,保证公众的知情权;降低社会危害、开展危机教育,体现政府人文关怀。
公众在应急管理中,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公民权、知情权、监督权、紧急救助请求权、复议申请或提起行政诉讼权、补偿请求权等权利;有参与和协助政府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义务。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救护应急救护包括事故现场的医疗急救及脱离现场后的医疗运送救护,医疗运送救护是现场急救的延续。
运送救护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支持伤员的生理机能、控制伤情发展,安全迅速地将伤员送达医院。
运送救护是在各种交通载体内进行的,空间有限,并受行驶条件及气象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运送救护技术操作相对困难。
突出特点是“运动中的急救”。
受伤机体在运动过程中呈现的变化可能是迅速而复杂的,以往的事实表明,有相当一部分伤员不是死在事故现场或医院,而是死在运送过程中。
我国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管理体系构建的重点
立 主动 监测 的预 警机 制 ; 立统 一 平 台的信 息共 享 机制 ; 建 建立 快 速 专业 的
现 场救援 系统 。
我国突发公共事件中 பைடு நூலகம்府管理体系构建的重点
北京 师范 大 学资源 学院 冀 萌新
突 发 公 共 事 件 往 往 会 对 社 会 基 本 价 或 这 种 脱 胎 于 计 划 经 济 体 制 的 管 理 模 地 防 范 和 控 制 危 机 的发 生 , 是 及 时 化 解
职 责 . 切 配合 , 织 完 成 各 项具 体 的救 灾 展 和 多元 利 益 主体 的 需 求 。因 此 , 国 突 很 多 问 题 。 密 组 我
工作任务。 ( 省 自治 区 、 辖 市 )地 ( )县 发 公 共 事 件 中 的 政 府 管 理 体 系 构 建 的 重 直 、 市 、 解 决 这 些 问题 是 一 个 长 期 的 过 程 , 这
值 观 构 成 最 直接 的威 胁 。政 府 作 为 公 共 服 式 , 由 于 迅 速 建 立 了 对 各 致 灾 因 子 的 监 危 机带 来 的 困境 。
务 的 提 供 者 、 共 政 策 的 制 定 者 、 共 事 测 、 报 体 系 和 防 、 、 体 系 , 经 在 我 公 公 预 抗 救 曾 务 的管 理 者 以 及 公 共 权 力 的行 使 者 , 突 国灾 害管 理 取 得 了 显著 成效 。然 而 随着 国 在 发 事 件 管 理 中 处于 特 殊 重 要 的地 位 。对 突 家 行 政 管 理 体 制 改 革 和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的 发 事 件 做 出 反 应 和 管 理 的过 程 , 示 出 一 确 立 ,我 国 已形 成 多元 利 益 主 体 格 局 , 显 政 个 政 府 的 管 理 水 平 、 府 负 责 任 程 度 以及 府 职 能 转 向 市 场 监 管 、 济 协 调 、 会 管 政 经 社 政府能力。 世 界范 围 内对突 发 公 共 事 件 领 域 的研
浅谈乡镇政府如何处理突发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能力专题材料(一)什么是突发性公共事件2008年以来,国内外相继发生了一些社会影响重大、危害后果严重的突发性公共事件。
2008年年初,一场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突袭我国南方广大地区,3月14日拉萨等藏区发生打砸抢烧骚乱事件,4月28日,胶济铁路发生列车脱轨相撞事件,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国际上:全球出现粮食危机,美国发生次贷风波,缅甸遭到强热带风暴袭击,等等。
那什么是突发性公共事件?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突发事件应对法》将突发事件主要分成四类:(1)自然灾害。
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2)事故灾难。
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3)公共卫生事件。
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
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工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二)突发公共事件的特征(1)突发性。
对能否发生、时间、地点、以何种方式爆发、爆发程度等都是始料未及、难以准确把握的。
突发公共事件来源于三方面因素:有些突发事件由难以控制的客观因素引发;有些爆发于人们的知觉盲区;有些爆发于熟视无睹的细微之处。
(2)复杂性。
往往是各种矛盾激化的结果,总是呈现出一果多因、相互关联、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复杂状态。
多变性,处置不当可加大损失,扩大范围,转为政治事件。
突发事件防治的组织系统也较复杂,至少包括中央、省市及有关职能部门、社区三个层次。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社会控制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社会控制突发公共事件是指因自然灾害、事故、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而引发的社会公共安全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往往伴随着混乱和紧急情况,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因此社会控制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显得尤为重要。
社会控制是指社会对其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的过程,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社会控制旨在通过组织协调、信息公开、意识教育等手段,维护社会秩序,包括政府的治理行为、社会各界的协调配合和公民的主动参与。
本文将从政府的应急管理、社会组织的协调配合和公民的自我管理等方面探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社会控制。
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的应急管理是保障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的基础。
政府部门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应当做好领导协调工作,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各项救援工作,维护社会秩序。
政府应做好信息的及时发布和公开,向社会公众准确地传达事件发生的情况和应对措施,避免谣言的传播和社会恐慌的产生。
政府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做好各种救援、救助和保障工作。
在自然灾害中,要组织各方力量进行紧急救援和人员疏散,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
政府还要加强社会治安管理,维护社会秩序。
在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中,及时派遣警力进行治安巡逻,加强对重点场所的安保力量,以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
政府的应急管理是保障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的重要保障,只有政府部门做好了应急管理工作,才能有效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
社会组织的协调配合也是突发公共事件中的重要社会控制手段。
突发公共事件需要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各种社会组织如慈善机构、志愿者组织、社会团体等都应参与到救援和支援工作中来。
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引导捐款捐物、开展志愿服务等方式,为灾区人民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援。
在地震灾区,各大慈善机构纷纷捐款捐物,为灾区人民提供食品、饮水、帐篷等急需物资;志愿者组织则组织人员积极参与到灾区救援工作中来,为灾区人民提供精神上的支持。
社会组织还可以发挥其在社会组织和资源整合方面的优势,为政府提供信息、资源和服务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井灾害应急救援课程论文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政府应急管理姓名:何识宽班级: 通风09-1班学院:矿业工程学院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政府应急管理何识宽关键词:应急管理、突发公共事件、政府应急管理一.概念应急是对于特重大事故灾害的危险问题提出的。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应急管理是对突发事件的全过程管理,根据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发生和善后四个发展阶段,应急管理可分为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四个过程。
应急管理又是一个动态管理,包括预防、预警、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均体现在管理突发事件的各个阶段。
应急管理还是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可以概括为“一案三制”,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机制、体制和法制。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二.应急管理研究阶段划分第一阶段:应急管理研究的萌芽时期在2003年以前,关于应急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灾害管理研究方面。
自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地震、水旱灾害的加剧,我国学术界在单项灾害、区域综合灾害以及灾害理论、减灾对策、灾害保险等方面都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
一些学者将应急管理的发展追溯到了建国初期甚至中国古代。
第二阶段:应急管理研究的快速发展时期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过程中暴露了我国政府管理存在的诸多弊病特别是应急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同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
理论和实践的需要,使得2003年成为中国全面加强应急管理研究的起步之年。
第三阶段:应急管理研究质量提升时期ﻫ2008年,南方雪灾、拉萨3·14事件和汶川特大地震,为应急管理研究提出了严峻的命题。
党和政府以及学界从不同角度深入总结我国应急管理的成就和经验,查找存在问题。
胡锦涛总书记10月8日在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再一次站到了历史的新起点上。
〔1〕三.我国应急管理系统的比较分析应急组织机构:国家减灾委员会、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相关专业部门:公安部及其下属消防总局、卫生部、农业部、食品药品监管局、民政部、水利部、地震局、国土资源部、林业部、安监总局、铁道部、民航总局、电力总公司、环保总局、信息产业部、海事局等应急管理体制: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坚持分级管理、分级响应、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
特色:全面加强应急管理的预案、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不足:缺乏独立的国家级应急管理机构;相关专业部门管理范围相对狭小;应急管理以政府为主,没有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等的作用〔2〕(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
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和人民群众的基础作用。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在国务院统一领导和国务院安委会组织协调下,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有关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企业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职责,建立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
(3)条块结合,属地为主。
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现场应急处置的领导和指挥以地方人民政府为主,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
有关部门应当与地方人民政府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指导和协调作用。
(4)依靠科学,依法规范。
采用先进技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
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增强应急救援能力。
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5)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事故灾难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
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完善装备、预案演练等工作。
全国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组织体系由国务院安委会、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领导机构、综合协调指挥机构、专业协调指挥机构、应急支持保障部门、应急救援队伍和生产经营单位组成。
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领导机构为国务院安委会,综合协调指挥机构为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具体承担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管理工作,专业协调指挥机构为国务院有关部门管理的专业领域应急救援指挥机构。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机构由地方政府确定。
应急救援队伍主要包括消防部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救援队伍、社会力量、志愿者队伍及有关国际救援力量等。
国务院安委会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履行本部门的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和保障方面的职责,负责制订、管理并实施有关应急预案。
四.突发公共事件类型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暴雨(雪)、雷电、冰雹、大雾、龙卷风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森林火灾和生物灾害等。
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公路、水运、铁路、民航等交通运输事故,工矿商贸企业、公共场所等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供水、供电、供油、供气等事故,通信、信息网络、建设工程、民爆物品、特种设备等安全事故,重大生物、化学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等。
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等。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3〕五.徐州市应急管理运行模式徐州市政府借鉴国外城市模式和结合我国国情以及徐州市情况,组建了“政府主导”模式的城市应急联动体系。
即建立了由市政府直接领导的、具有统一指挥协调公安、消防、医疗救护等部门功能的徐州市应急联动中心,这样为技术革新提供了体制保障。
新体制打破了条块分割、部门“信息孤岛”的制约,强化了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了城市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
这一点确与目前国内大多数城市以公安部门为主导的应急救助模式是不同的。
徐州市政府专门成立一个城市应急联动中心(,它是一个独立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编制),直属市政府领导。
中心内设有警务、技术、市场开发、行政等部门。
警务处主要负责对治安、交通、医疗、火灾和其他突发事件报警的受理和处置工作;技术处负责对联动中心有线、无线、计算机等设备的维护、数据的更新,操作技能培训和应用开发等技术工作;市场开发处主要负责吸收、消化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行后期二次开发和成果推广工作;行政处主要负责党、政、团、外宣联络,办公文秘和保卫等。
中心主任和副主任均由市政府任命。
接线员采取社会招聘,处警人员主要由公安、交通、消防等联动部门派驻,集中办公,接受中心和原单位双重领导。
〔4〕六.加强我国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建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一)健全应急体制,加强专业协作。
在机构设置中,应充分整合现有资源,继续发挥相关专业机构的作用,加强协调配合,理顺相互关系,逐步形成分级响应、属地管理的纵向机构体系和信息共享、分工协作的横向协作体系。
应提高地方政府"属地管理、就地消化"的应急处置能力,把一部分决策权下放到地方政府手中,帮助和推动其建立必要的应急管理体系。
应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的应急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把应急能力评价纳入政府和部门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应急管理职责。
(二)加强预警机制,完善应急预案。
完善的预警机制包括监测系统、咨询系统、组织网络和法规体系,以保证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科学识别、准确分级、及时响应和有效沟通。
应抓紧建立综合性、多元化、全方位的信息收集网络,对有关危机风险源和危机征兆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保证危机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全面性,为做好应对和处理工作提供可靠基础。
应进一步增强现有应急预案的完备性、可操作性和操作流程的合理性,并建立预案定期评估修订机制,以便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三)健全协调机制,提高应对能力。
突发公共事件产生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发生过程也不是孤立的,其处置需要多个部门和地区的密切协作配合。
因此,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协调联动机制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
应抓紧建立和完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机制,实现各部门间资源的整合共享与综合利用,以协调有序地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特别是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域的重特大事件。
(四)全面整合资源,加强应急保障。
明确各级政府的应急管理责任和行为要求,地方政府应该承担应急管理的主要职责,中央和省级负责规划和协调;明确政府部门在应急管理中的权责关系。
充分发挥各种社会组织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建立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机制。
各级政府应合理地调整公共财政支出范围,做到专款专用,确保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五)加强宣传教育,构建社会应对网络。
加强对应急预案和应急救灾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有利于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广泛宣传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宣传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及应急处置的规程;宣传和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增强公众的应急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公众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中公众的社会心理行为的预测、疏导和控制,通过科学的心理辅导和正确的舆论引导,及时帮助社会公众梳理各种复杂信息,预防和克服危机中的恐慌心理。
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必要时,国务院直接组成调查组或者授权有关部门组成调查组。
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分析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应急救援工作的建议,完成应急救援总结报告并及时上报。
参考文献:〔1〕. 高小平刘一弘:《我国应急管理研究述评》,2009.10〔2〕.王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过程及能力评价研究》,2008.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