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学生学习、掌握知识主要是通过学生本身的心理活动实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顺应心理过程规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教学应用学生学习、掌握知识是在教师的教育过程中实现的,更确切地说是通过学生本身的心理活动实现的。

如果教师顺应心理过程规律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习效果;反之,一味题海战术、加班加点、补课等,未必能达到效果。

所以,研究如何从学生的角度入手发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对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尤为重要。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中提出一些学生用现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从而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把学生引入到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积极的思维。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爱因斯坦说:“兴趣与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内在兴趣,就会渴望获得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伴有愉快的情绪体验。

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许多具体的做法:1.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知识的社会意义。

学生一旦理解了知识的社会价值,就会对学习活动产生兴趣。

2.培养学生对每门课程积极的学习态度,形成定式,有助于培养学习兴趣。

3.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采用有趣的、变换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比如,运用幻灯、电视、电影、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呈现教材,还可以通过模拟教材内容的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教学。

4.组织学生参加课内外实践活动和学科兴趣小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愉快和学好知识的乐趣。

5.教师要以自身对所教学科的兴趣和热情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

教师应通过言语和行动向学生传递良好的信息,让学生知道教师喜欢所教学科、喜欢学习和钻研并在此过程中获得了乐趣和满足,使学生受到影响,产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育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在当今的教育领域,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它为教师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认知特点和情感需求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从而帮助教师更有效地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

一、教育心理学对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具有阶段性和顺序性。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认知特点。

例如,在幼儿阶段,他们主要通过感知和动作来认识世界,思维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而到了青少年时期,他们开始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

了解这些认知发展阶段对于课堂教学至关重要。

教师在教授新知识时,需要考虑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呈现方式。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多运用直观教具、生动的例子和形象的语言;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逐渐增加抽象概念和逻辑推理的训练。

二、教育心理学与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源于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和热爱,而外部动机则来自于外部的奖励和惩罚。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可以通过设置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就感等方式来实现。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但又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

同时,合理运用外部动机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要注意,过度依赖外部奖励可能会削弱学生的内部动机。

因此,奖励应该是及时、具体且适度的,能够真正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三、教育心理学在教学设计中的运用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蓝图,而教育心理学为教学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例如,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信息输入、加工、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基于这一理论,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分段,使学生能够逐步吸收和理解。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育心理学也提供了多种指导。

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人类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中,教师们越来越意识到理解和应用教育心理学原理的必要性,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首先,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在学习风格、智力水平、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例如,有些学生是视觉学习者,他们通过图像和图表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而有些学生则是听觉学习者,对于听讲和讨论更感兴趣。

通过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教师可以运用相关的评估工具和方法,识别出学生的学习风格和特点,从而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

比如,对于视觉学习者,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更多地使用图片、视频等直观的教学材料;对于听觉学习者,则可以增加讲解、讨论和听力练习的环节。

其次,教育心理学为教学设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有效的教学设计应该基于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心理机制的理解。

教育心理学中的认知负荷理论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处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如果教学内容过于复杂或信息量过大,可能会导致学生的认知负荷过重,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难度和进度,将复杂的知识分解为简单的部分,逐步引导学生掌握。

同时,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教师还应该注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使其更加清晰、有条理,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讲解数学公式时,教师可以通过逐步推导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公式的来龙去脉,而不是直接给出结论。

再者,教育心理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起着关键作用。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它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来自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和热爱,而外在动机则是由外部的奖励和惩罚所驱动。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内在动机对于学生的长期学习和发展更为重要。

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有哪些

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有哪些

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有哪些教育是一个复杂而多面的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和社会适应能力。

而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为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发展需求和个体差异,从而优化教育方法和策略,提高教育效果。

以下是心理学在教育中的一些主要应用。

一、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学习风格,这包括视觉型、听觉型和动觉型等。

视觉型学习者通过观看图像、图表和文字来获取信息效果最佳;听觉型学习者则更依赖倾听讲解和讨论;而动觉型学习者需要通过动手操作和亲身实践来理解知识。

教师运用心理学知识,可以通过观察和评估学生的行为表现,确定他们的学习风格,并相应地调整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视觉型学习者,可以多使用图片、幻灯片和视频等教学资源;对于听觉型学习者,多进行讲解、讨论和故事讲述;对于动觉型学习者,安排实验、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等。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内在力量。

心理学研究表明,内在动机(如对知识的兴趣、自我提升的渴望)比外在动机(如奖励、惩罚)更能持久地促进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创造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内在动机。

此外,帮助学生设定明确、可行的学习目标,并及时给予积极反馈,也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比如,当学生在某个学科上取得进步时,教师给予真诚的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进而更有信心和热情地投入学习。

三、帮助学生应对学习压力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教育环境中,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如考试压力、学业竞争压力等。

长期的高压力状态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学习效果和身心健康。

心理学知识可以帮助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压力,学会有效的应对策略,如时间管理、情绪调节和放松技巧等。

例如,教会学生通过深呼吸、冥想和运动来缓解紧张情绪,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拖延。

同时,教师也要营造一个支持性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理解和关爱,减轻心理负担。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实践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实践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实践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实践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和认知过程,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2. 指导教学设计:教育心理学可以为教学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和计划。

3. 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教育心理学可以通过各种评估工具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 帮助解决学生问题: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识别和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学习困难、焦虑、厌学等,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教育心理学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为教师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帮助,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概述: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学科,其应用在高校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影响。

一、个体差异的认知与关注教育心理学注重个体差异的认知,这对高校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认知能力、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

教师应通过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对于视觉型学生,教师可以运用图表、图片等视觉辅助工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心理学研究了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在高校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如设立学习目标、提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给予适当的奖励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有效的教学评价与反馈教育心理学强调有效的教学评价与反馈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在高校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所在。

教师可以采用各种形式的评价,如考试、作业、小组讨论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教师还应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鼓励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育心理学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高校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启发式教学、问题解决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促进学生的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关注学生的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问题。

在高校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指导。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问题,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结论: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关注个体差异、激发学习动机、提供有效评价与反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促进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应用,可以提高高校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作用一、引言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学习和发展的科学。

它探讨如何理解、解释和改善学习者的行为。

它也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找到最佳的方式来教授他们。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作用很重要。

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掌握教学技巧和方法,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学生的学习需求。

本文将讨论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二、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作用1、帮助教师理解学生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

教师可以通过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要求,更好地把握学生的行为。

此外,教师还可以了解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学习习惯等,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帮助教师掌握教学技巧和方法教育心理学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技巧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实施课堂教学。

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

3、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效果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观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教学技巧和方法,更好地提高教育效果。

因此,教师应当更多地研究教育心理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指导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论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掌握教学技巧和方法,更好地提高教育效果。

因此,教师应当更加重视教育心理学知识的研究,更好地利用它来适应、指导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与教育相结合的学科,对于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对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研究分析,教育心理学为教师提供了一系列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教育心理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一、适应学生差异的个性化教育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在学习能力、兴趣爱好、认知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

教育心理学强调个性化教育的理念,即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以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环境和资源等。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育心理学通过研究学生的动机机制,提供了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例如,教师可以设置具有挑战性和意义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奖励和认可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还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有效的教学评估与反馈教学评估和反馈是教育心理学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业表现、参与度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以便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同时,教师还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和效果。

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估与反馈,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促进他们的个体发展。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长期发展的关键。

教育心理学提供了一系列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定期制定学习计划,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引导学生应用各种学习策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还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让他们逐渐发展成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者。

五、促进学生的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学生的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对于他们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5篇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5篇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5篇第一篇: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从个体的角度来看,学习是一种手段,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完善自我,适应社会,奉献社会,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的冲击下,当今社会变化越来越大,未来的社会竞争与合作需要社会适应素质良好的人才,对学生的适应社会为指向的学生心理特征的培养与教育不容忽视。

一.教育心理学是什么从以学习者得角度为中心的角度来看,教育心理学时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试图探明教学环境与学习者特征间的相互作用是怎样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发展的,教育心理学时尤其关注那些促进人类认知过程和知识结构建立的各种策略的科学研究,作为一门科学,教育心理学兼顾教与学两个方面(即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学习者知识与行为方面的一些改变)教学时指教师为学生创造的环境,以促进学习者的知识与行为的改善。

学习是指由于经验而导致的学习者知识的变化,总之,教学与学习是具有必然联系的两个过程,涉及到如何促进学习者发生变化。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素质教育就是要求中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素质全面发展,中学生素质发展有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

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素质教育的归宿。

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健康、在家庭关系、同学关系、学习问题等方面的认识和处理方式的正确与否往往会影响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前途的看法,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才的重要问题。

其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十分密切,是新形势下德育工作形式的延伸和补充。

我们认为,思想教育工作有三个层次,即政治观点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

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有不少属于心理方向的问题,而并非道德品质或政治观点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重在育心,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德育重在育德,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二者相互渗透,相互益彰。

心理学在教育工作中的运用(共5篇)

心理学在教育工作中的运用(共5篇)

心理学在教育工作中的运用(共5篇)第一篇一、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自信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必备素质,有实验表明,一个人的自信心越足,做事情的成功率越高。

新时代的素质教育要以“人”为本,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同样的水平基础,参差不齐的英语基础水平是常见的状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必须兼顾学生之间的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复式教学法,分层次、分组与个别教学相结合,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均等的教育,从而根据自身情况获得成功,这也能消除学生因为基础差而厌学的心理。

通过与学困生进行谈话可以发现,很多学生都有进取心,也想提升成绩,但是因为基础不够扎实,学习英语的难度较大,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智力等。

心理学的研究显示,情感因素很多时候是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的关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情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十分有必要。

在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时,方法有很多种,比如经常交流,给学生讲述学习英语的诀窍,主动询问了解他们在学习中的困难,并帮助他们解决这些困难;也可以对一些基础太差的学生进行必要的辅导,可以让学生进行结对帮扶,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帮助,让学生真正缺什么,补什么;再比如,多对孩子进行表扬,相比成绩较好的学生,学困生更希望得到肯定和尊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给学困生更多关注,比如,有的学生考试成绩有提升时,教师可以在班级当面提出表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教育与学习都是长时间养成的一种习惯。

传统的教育模式还比较落后,很多学生都有“等、靠、要”的思想,因此,培养学习自觉学习的习惯是一个棘手问题。

从多年的教学实验中可以看出,只有用心去听课的学生,才能真正走进课堂,把所学的知识与深层次的思考有机结合,因此,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养成听课习惯,课后要养成复习习惯。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应从“听、读、说”三个方面着手,比如在培养学生“听”的习惯时,可以设置与学生关系密切的问题,比如提问一位学生:“Whatdoesyourmotherdo?”“Wheredoesshework?”待这位同学回答完毕,教师转而提问其他学生:“Whatdoeshermotherdo?”“Wheredoesshework?”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的问题越容易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教育心理学在小学教育中的运用

教育心理学在小学教育中的运用

教育心理学在小学教育中的运用教育心理学是指将心理学理论与实践应用于教育场景中的一门学科,因此它在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小学教育是孩子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它对孩子未来的成长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教育心理学在小学教育中的运用,包括:教学设计、学习策略、教育评估和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健康。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老师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和达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有组织的活动。

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设计课程,改进课堂教学。

在小学教育中,老师可以使用许多教学策略,如小组学习、角色扮演和游戏学习等方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在教学中,老师还应该注意到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并针对每个学生的能力和兴趣规划学习任务。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生使用的方法和技巧,以更高效地学习知识。

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老师教授更好地学习策略,并且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它们。

例如,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记忆技巧,并通过演示和模拟教学来在课堂上让学生体验这些技巧,让他们学会如何使用它们来记忆知识点。

此外,老师还可以帮助学生从事积极学习,鼓励他们利用自己的学习时间来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教育评估教育评估是指对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的学习进行评估。

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老师重视教育评估,并使用多种方法来评估学生的表现。

例如,老师可以采用周期性评估方式,通过科学而有机的方式跟踪学生的表现,以及在教育过程中提供一些反馈,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这些发现可以帮助老师改进教学方法,并从中了解学生的需求,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健康小学教育中情感和心理健康是关键因素,它们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影响。

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健康,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

例如,在学生遇到困难或挫折时,老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情况,问询他们的想法,为他们提供理性和客观的建议,并向他们传达希望和勇气的力量。

教育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教育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教育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1. 引言1.1 教育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教育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指通过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和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和效果。

教育心理学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心理学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1.2 研究背景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

语文教学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语言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面临各种教学困难和挑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情感因素影响学习效果等问题时常出现。

如何充分发挥教育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情感因素和认知能力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针对这些问题,教育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供了许多理论支持和实践方法,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差异化教学策略等。

研究教育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对于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进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内容。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发展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成熟度和发展水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来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例如在学习字词时采用分级教学法,帮助学生逐步提升语文能力。

教育心理学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投入学习活动。

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一、引言在现代教育领域中,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已经成为提高教学效果和师生互动的重要工具。

教育心理学通过研究学习过程和学生心理特点,为教师提供了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本文将重点探讨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从理论到实践层面分析其积极影响。

二、认知学派与课堂教学1.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认知心理学关注个体如何获取、处理和应用知识。

其核心理论包括信息加工、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等。

教师可以借鉴这些理论来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引起学生兴趣: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加学习动力。

(2)激发思考:鼓励学生思考,启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知识结构的构建: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结构。

(4)多种学习策略的使用: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个体差异,提供不同的学习策略,增加学习的灵活性和效果。

三、社会学派与课堂教学1. 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中,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扮演着重要角色。

2. 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活动、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促进他们共同建构知识。

(2)角色扮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扮演不同的角色,增强他们对不同观点的理解和尊重。

(3)教师鼓励:教师可以通过表扬、鼓励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4)反馈与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之处,激励他们进一步努力。

四、发展心理学与课堂教学1. 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从婴幼儿到成年阶段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过程。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阶段,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课堂活动。

2. 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个体差异的重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有着显著的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采用差异化的教学策略。

教育心理学在小学教育中的运用

教育心理学在小学教育中的运用

教育心理学在小学教育中的运用
教育心理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并为改进教学和学生学习
提供方案和建议的科学。

在小学教育中,教育心理学的运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
的心理发展和学习特点,以便更好地制定教学策略和方法。

首先,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

小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关
键阶段,他们的认知、情感、社会和道德发展都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
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

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成人有很
大的不同,例如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记忆力和思维方式等都与成人不同。

教育心理学
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诊断学生的学习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会出
现学习问题,例如学习能力差、记忆力不佳、动手能力不足等。

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
诊断学生的学习问题,并针对性地提供解决方案和帮助,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

第四,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心理学提供了很多有关教学的理
论和方法,例如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个性化教学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完
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发现教育问题和解决教育问题。

教育心理学不仅可以
帮助教师解决当前的教育问题,还可以帮助教师发现教育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从而促进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与意义

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与意义

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与意义引言: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学科,对教育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教育是培养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而心理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研究方法,为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以及这种应用所带来的意义。

一、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教育中一项重要的现实。

心理学通过研究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能够揭示学生个体差异的原因,并提供指导教师因材施教的方向。

例如,通过测量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风格以及性格特征,教师可以了解到每个学生的特点和潜力,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个性化地设置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

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发挥潜能,提高学习成效。

二、促进学生情绪与心理健康发展学生的情绪与心理健康对于其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绪状态,并针对性地提供支持和指导。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体态和言语,判断学生的情绪状态,及时与其沟通,了解其问题所在,提供准确的帮助。

此外,心理学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困扰和压力,提升他们的心理韧性和适应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主学习能力自我认知和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关键。

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意识和学习策略。

通过使用测评工具,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在学习上的优势和不足,发现自己的潜力和发展方向。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供学习资源和指导,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这样,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有选择、有目标地发展,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

四、推动教育改革与创新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促进了教育改革与创新。

教育改革需要依据科学研究提供的理论支持,而心理学作为教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和方法。

教育心理学在小学教育中的运用

教育心理学在小学教育中的运用

教育心理学在小学教育中的运用1. 引言1.1 教育心理学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教育心理学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无疑是不可忽视的。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它通过深入探讨学生的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为教育者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在小学教育中,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风格进行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教育心理学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管理学生的情绪,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提升学习动机,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此外,教育心理学还可以帮助教师有效管理学生的行为,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总的来说,教育心理学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心理品质,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教育心理学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必不可少,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1.2 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到了学生的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

在小学教育中,教育心理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教学和教育。

教育心理学主要包括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多个分支领域,这些领域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发展心理学研究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和规律,认知心理学研究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而社会心理学则关注学生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情绪。

教育心理学通过科学的方法,探究学生的智力发展、情绪管理、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规律,从而为教师提供科学的教学指导。

通过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教师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管理班级纪律,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在小学教育中,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将对教育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为全面发展的学生。

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而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在教育中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

了解和运用心理学知识,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点,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一、心理学在教育中的重要性1. 有助于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在智力、性格、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心理学可以通过各种测试和观察方法,帮助教育者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对于视觉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可以多采用图片、图表等教学方式;对于听觉型学习风格的学生,可以多进行讲解和讨论。

2. 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心理学可以帮助教育者识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等,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同时,心理学还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如乐观、自信、坚韧等,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3. 提高教学效果心理学可以为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例如,学习心理学可以帮助教育者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规律,从而设计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认知心理学可以帮助教育者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从而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难度。

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育者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具体应用1. 学生心理评估学生心理评估是教育中应用心理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心理评估,可以了解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的信息,为教育教学提供科学的依据。

心理评估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心理健康测验等。

在进行心理评估时,要注意选择科学、有效的评估工具,并由专业的心理评估人员进行操作和解释。

2. 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来确定。

心理学可以为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方法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若能合理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便能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特点,从而制定出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一、教育心理学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源于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外部动机则来自于外部的奖励、惩罚和社会压力等。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同时合理利用外部动机来辅助教学。

对于那些对学习本身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而对于那些主要受外部动机驱动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适当的奖励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但需要注意的是,过度依赖外部奖励可能会削弱学生的内部动机,因此要把握好度。

二、教育心理学对学生认知发展的启示学生的认知发展具有阶段性和顺序性的特点。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来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对于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小学生,教师应多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模型等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概念。

而对于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中学生,教师则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抽象的逻辑思考和推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为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为他们提供略高于现有水平的学习任务,使他们在他人的帮助下能够达到潜在的发展水平,从而实现“跳一跳,摘桃子”的效果。

教育心理学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涉及到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并在小学教学中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教育心理学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并介绍几个重要的教育心理学原理和技巧。

一、激发学生兴趣和动机的原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是小学教学的关键之一。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动力与其兴趣息息相关。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利用游戏化教学的方法,设计趣味性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此外,教师还可以与学生进行积极合作,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共同探索和合作学习,增强学生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

二、因材施教的原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

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并针对性地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辅导和帮助,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三、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原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有重要影响。

因此,教师应该通过适当的引导和培养,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目标的设定和计划,培养他们的学习计划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问题解决,培养他们的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

四、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原理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在压力、情绪和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扰和问题。

因此,在小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教育是一项复杂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个体差异,以实现有效的教学。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为教学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学生对学习本身感兴趣,例如对知识的渴望、对解决问题的成就感等;外部动机则是由外部因素驱动的,如奖励、表扬、考试压力等。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类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对于内部动机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探索欲望;对于外部动机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合理运用奖励机制,如表扬、小奖品等,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培养和增强内部动机。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学生对写作有浓厚的兴趣,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参加写作比赛、发表作品等,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内部动机。

而对于那些为了获得高分而努力学习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考试成绩进步时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同时引导他们体会到通过学习提高自身能力的乐趣,逐渐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

二、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连续的、阶段性的过程。

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主要处于前运算阶段,他们的思维具有直观形象性和自我中心性。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直观教学法,如通过图片、实物、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讲解加法运算时,可以使用小棒、苹果等实物进行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量的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
曹嘉芮
(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教育学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变化,其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够了解并掌握学生心理,并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原理,设计课堂教学程序,让学生紧跟教师的思路,那么则能优化课堂效率,还能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成绩。

同时,课下在和学生的交往中,老师也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特征,找准谈话的切入点,和学生做有效的沟通,尽量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对学科的教学将会不无裨益。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教学;运用
0引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教育事业认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家长,乃至教师已经对“填鸭式”的“教”和“说教式”的“育”持否定态度。

更倾向于要求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注重师生的互动等教学心里技巧,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

有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作为指导,教育实践就能把握正确的方向,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教育心理学在实际的教学中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运用到教学中,能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能科学地分析教学过程,认识教学过程中心理活动的实质、规律和作用,从心理学角度去干预并预测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智能的发展状况;能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并为其在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以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1.1研究对象&内容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同时又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1.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具体来说包括:
(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2学生的主要心理现象
人的一生发展大致分为七个时期,婴儿期0~3岁;幼儿期3~6岁;童年期7~12岁;青春期11岁、12岁~15岁、16岁;青年期(17岁、18岁~35岁);然后是中年期,老年期。

人的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又包括认识、情绪情感、意志。

人格有两方面:倾向性和人格特征。

认识里面有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和想象。

情绪情感有快乐、愤怒、悲哀、恐惧、心境、激情、应激、道德感、美感、理智感。

意志有意志行动阶段、动机冲突。

在人格方面我们主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动机、能力、气质、性格。

我们要知道学生在这些方面是有差异的,不同的学生的需要、动机不同,产生的结果就不同。

相同的需要和动机,不同气质和性格的学生结果也是不同的。

大家知道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气质是没有好坏之分的,但是同样的事情,不同气质的人做出的结果却是不同的。

上课的时候胆汁质的学生能长时间的坚持听课,而多血质的学生却注意力容易分散。

黏液质的学生注意力集中但不愿发言,而抑郁质的学生胆小孤僻却做事仔细。

我们了解这些内容就能更容易理解学生的各种表现。

有的学生上课捣乱,他就是多血质的学生,他控制不了。

对于抑郁质的学生我们要多一些关怀少一些斥责。

因为他们本身就是脆弱的。

分配工作的时候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气质类型对工作进行分配,胆汁质的学生精力旺盛,可以安排多一些工作。

黏液质的学生头脑清醒、做事有条理,可以按排一些难度高的工作。

3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应用教育心理学
3.1强化激励,放大学生学习热情
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放大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以更加高涨的学习热情去主动学习、主动探究。

但是曾经有一个叫德西的心理学家做过一个试验,就是让一些学生来回答问题。

首先,不实行奖励制度进行答题。

然后将所有的学生分成两组,一组答题进行奖励,另一组答题不进行奖励。

虽然在结果中发现在答题过程中奖励的那一组学生答出来的比较多,但是在他们自由活动时间,却发现受到奖励的那一组的同学基本没有进行自觉的解答;而不奖励的那一组学生却都很积极的解答问题。

总的说来,奖励组的学生对解答难题的兴趣减少,而无奖
科技与教育
218
广东科技2013.4.第8期
励刺激的学生对解答难题的兴趣比有奖励刺激的学生更浓厚。

人们称这种现象为德西效应。

它说明在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中,过度的奖励刺激不仅不能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反而有可能弄巧成拙,画蛇添足。

比如,有些家长利用金钱和物质激励孩子的学习,却发现其效果适得其反,孩子的学习成绩没有进步,反而退步了,而且,一旦失去物质激励,孩子将完全丧失学习兴趣。

因此要注意控制课堂学习表扬的使用,尽量避免过度的学习表扬产生的德西效应,在课堂教学中,不轻易表扬一个学生,对同一个学生不作过多表扬,表扬要恰如其分,使受表扬者和全班同学都感到“确实值得表扬”和“应该表扬”。

3.2强化沟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

人对某种事物或某种现象发生了兴趣,就会积极观察、主动认识,就能引起大脑皮层优势的兴奋中心,就能迅速而牢固地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

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应该强化师生的双向沟通,深入了解、全面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不断抓住学生的心理、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3.3强化互动,造浓学生学习氛围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讲授多、学生听得多,这种“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与素质教育、新教改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强化互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努力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活动。

在课堂上教师对问题的讲述不可求全完整或面面俱到,以利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如在讲授某课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积极性和创造性,畅所欲言,尽情阐明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高见,提出最佳方案,顿时课堂热闹生动,但活而不乱,紧扣主题,兴趣盎然。

其方法有时会引而不发,有时需要举一让其反三,有时要点到为止。

3.4强化指导,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由于学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既有量的差异,也有质的差异,这就必然会呈现出各式各样优劣不等的学生,差异在于往往不能系统地掌握各门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着力强化指导,教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对各门学科的基本的方法,让学生在有效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不断掌握新的更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记忆、学会理解、学会策略,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3.5强化认知,促进学生自身管理
教师应该着力在班级中确立进步同学为榜样,不断鼓励其他学生模仿并产生认同榜样学生,推动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向榜样学生学习。

教师要强化运用社会心理动力机制管理班级,应该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经常性地激励榜样学生的积极行为,并及时内化为其他学生自身的人格品质特征。

3.6必须注意适时复习
心理学告诉我们,和遗忘作斗争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适时
复习。

实践证明,对所学的知识能及时的复习巩固,就能获得最佳的记忆效果。

因此,一般在课时结束时,要有“凤尾之笔”以强化记忆并留课后思考问题,新授之前,可通过提问有目的地复习上节重点或与本节教材有关的内容,并将此纳入学生平时成绩考核计划之一,当学完一章节或一个阶段时,要组织较有系统性、条理性和逻辑性扼要复习,也可进行小型测验等,不断提高学习效果。

4结语
探索人类心理是21世纪重要的学科之一,教育心理学从教育的角度去研究学生的心理规律,不仅对教师教学过程,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都起到了指导作用。

对教师来讲,灵活运用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积累工作经验。

教育学中还有很多规律需要完善,我们期待着教育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使我国的教育教学水平到一个新的高度,通过教育来使国家变得更加繁荣富强。

参考文献:
[1]王优.独辟蹊径的心理航海者-乔治·凯利[J].大众心理学,2005(8):34~35.
[2]张晓冰,李东斌.维尔伯超个人心理学理论的海德格尔哲学特征[J].心理学探新,2011(3):67~68.
[3]颜桂.从一个心理学教师的专业成长看教学案例设计[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7):78~79.
[4]关郁芬,陈海燕.心理教育——
—学生健康成长的动力[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5(6):56~57.
[5]苏柯南.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02(7):90~91.
作者简介:曹嘉芮(1978~),女,讲师,研究生,主要从事形体教学工作。

219
广东科技2013.4.第8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