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宦官刘瑾综述

合集下载

刘公案的主要内容

刘公案的主要内容

刘公案的主要内容刘公案是明代著名的法律案例,发生在明朝成化年间,其主要情节如下:刘瑾是明朝宦官,在成化年间被任命为内阁首辅,实际上掌控了朝政大权。

他贪污受贿,欺压百姓,居心叵测,遭到了民间的强烈反对。

其中一位叫做张敞的书生,写了一篇《橐籥论》,公开批判了刘瑾的罪行,并呼吁百姓支持反对刘瑾的行动。

刘瑾得知后,怒不可遏,想要杀了张敞。

但是张敞已经逃到了外地,刘瑾找不到他。

于是他下令将张敞的父母、妻子和孩子全部抓捕,并在市井上斩首示众。

这一残忍的行为引起了民众的更大的不满和愤怒,众人有说有笑说:“要不是为了张书生,我们百姓也不至于这么受欺压。

”在此情况下,有一个叫刘宗周的农民,为了伸张正义,竟然散布“天下第一盗”的谣言,并声称他就是“天下第一盗”。

他的目的是吸引刘瑾的注意力,以便让他揭露刘瑾的罪行。

果然,刘瑾就派人去抓捕刘宗周,在刘宗周的身上找到了张敞的手书和张敞的妻子吕氏的劝书。

刘瑾惊慌失措,知道自己已经被人揭露,便编造故事说是刘宗周盗取了张敞的手书和吕氏的劝书,以便打击刘宗周的信誉。

不过,刘宗周不屈不挠,坚持自己的清白,并带着张敞的父母和吕氏的尸体,到了朝廷上。

终于,经过司法调查,刘瑾的罪行被揭露出来,并被赐死,刘宗周则获得了平反之后的荣誉。

刘公案是明代最为有名的一个案例,这个案例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揭示了明朝社会的黑暗面和腐败现象,借此警示人们要反对贪污腐败,维护社会正义;同时,这也是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勇敢地为自己和别人伸张正义的时候,他可能会取得信仰和利益上的胜利。

明朝成化年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和创新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逐渐走出了严厉的封建制度,进入了一个创新和开放的时代。

在文化方面,大量的文献、书籍和艺术作品被创作出来。

以下是当时的文化背景:1. 文学艺术:明朝成化年间,是中国文学艺术的“金色年代”。

在这个时期涌现了大批优秀的文化人,包括杨慎、辛弃疾、王之涣和唐寅等。

他们的诗词歌赋,深刻地表达了他们对社会变革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

历史趣谈宦官刘瑾的主要功绩 刘瑾是因为什么罪名而死?

历史趣谈宦官刘瑾的主要功绩 刘瑾是因为什么罪名而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宦官刘瑾的主要功绩刘瑾是因为什么罪名而死?导语:刘瑾是明朝大宦官,专权擅政,鱼肉百姓,最后被凌迟至死。

刘瑾虽然是一个危害极大的奸宦,但是刘瑾却并不是一个无能之辈。

虽然过错比功绩大刘瑾是明朝大宦官,专权擅政,鱼肉百姓,最后被凌迟至死。

刘瑾虽然是一个危害极大的奸宦,但是刘瑾却并不是一个无能之辈。

虽然过错比功绩大,但是还是有功绩存在的。

刘瑾的主要功绩,便是针对时弊,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改革措施,对当时的政治措施作了符合时代的改动,便是所谓“刘瑾变法”。

一、制定补充法律条令。

《明史》:“给事中屈铨、祭酒王云凤请编瑾行事,著为律令。

”《明通鉴武宗》“‘辛丑,兵科给事中屈拴,请颁行刘谨所定《见行事例》,按六部为序,编集成书,颁布中外,以昭法守。

诏’下廷臣议行。

‘虽然因为刘瑾是一个宦官,在正史中记载甚少,所以他这个变法最后的结果如何并不能得知。

二、执法甚严,打击贪污之风。

刘瑾虽然自己就是一个大贪官,但是他偏偏在执法方面极为严峻,对于当时贪污受贿的官员造成了极大的打击。

也许他这方面存在着打击异己的私心在,但到底还是使众多贪官下马,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当地百姓的权利。

刘瑾为了制止贪污之风,还自创了”罚米例“,对失职官吏以罚米为单位的俸禄为手段,”丁末,工科给事中吴仪核宁夏、固原等处仓场秋坯亏折之数,劫历任巡抚都仰史徐廷薄等十六人,侍郎硕佐及管粮郎中、副使、金事徐键等十八人,又通判董全等一百八十八人,又以马价盐课劫巡抚宁夏全都御史刘宪、巡抚陕西右副都御史杨一清及苑马寺卿、全事、知府、间知及管屯卫宫十余人,皆入罚米例,重者五百石,轻者三百石以下,致仕者半之。

生活常识分享。

明朝宦官刘瑾

明朝宦官刘瑾

明朝宦官刘瑾刘瑾是明代最值得注意的太监。

一方面,在他当权期间,制度为之大变,“焦芳以阁臣首与之比,于是列卿争先献媚,而司礼之权居内阁上”①。

另一方面,他执政所包含的内容,比他之前的王振和他之后的魏忠贤都要丰富得多,史家对刘瑾执政也要比对魏忠贤、王振专制更加重视。

“八虎”之首景泰二年(1451),陕西兴平县一个姓谈的农民家中,生下一个男儿,几年以后,他被净身送入宫中,投靠一刘姓太监,按照当时的习惯,改姓刘,这就是刘瑾。

关于刘瑾在孝宗以前的活动,记载甚少。

或曰,他在内臣李广引荐下,选入东宫,侍奉皇太子朱厚照,即后来的武宗②。

也有说他曾“坐内臣李广奸党充南京海子口军,夤缘起用。

乾清宫灾,复发配,又召回佥书”③。

在朱厚照的周围,有八个对他有影响的太监,即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和刘瑾。

朱厚照即帝位,这些人立即受到重用,称八党或“八虎”。

或去高凤,张永改张兴,称“七党”。

刘瑾任钟鼓司太监、不久,升为内宫监太监,总督团营。

正德元年(1506)六月,提督十二营操练。

“八虎”以游戏引诱武宗,日进鹰犬、歌舞、角觝等,又引导武宗微服出宫,把武宗置于他们的控制之下。

这一点很为外朝官僚忌讳和反感。

由英国公张懋领衔,五府六部等衙门官联名上疏谏劝武宗,工科给事中陶谐也因灾陈言:“陛下当夙夜恐惧,增修德政,以回天意。

奈何视为泛常,倾耳于太监丘聚、魏彬、马永成之流。

”①陶谐的疏中未专门提到刘瑾,显然,这时刘瑾的权势尚未显赫。

刘瑾的才干高于其他人。

王鏊《震泽纪闻》中有两段记载,一段说,刘瑾“不甚识文义,徒利口耳”。

一段说,刘瑾“少狡狯,颇识字书,略知古今,特称为利嘴耳”。

不甚识文义和颇识字书,有些矛盾,利嘴则是一致的,这是刘瑾的一个特点,在他后来的官场中大有用场。

刘瑾的另一个特点是他有强烈的权力欲,“尝慕王振之为人,在孝庙时愤郁不得志,每切齿”②。

群臣的弹劾给刘瑾创造了机会。

他对其他宦官说:“使瑾入司礼,可使科道结舌,文臣拱手。

明朝的大太监是刘瑾是怎么死的

明朝的大太监是刘瑾是怎么死的

明朝的大太监是刘瑾是怎么死的刘瑾,明代宦官。

他与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合称“八虎”。

他数次升迁,爬上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宝座。

大太监刘瑾是怎么死的?刘瑾是怎么死的刘瑾,陕西兴平人。

本姓谈。

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后净身入宫当了太监,遂冒姓刘氏,侍奉太子朱厚照,即后来的明武宗。

他善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深受信任。

太子继位后,他数次升迁,爬上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宝座。

一旦大权在握,便引诱武宗沉溺于骄奢淫逸中,自己趁机专擅朝政,时人称他为立皇帝,武宗为坐皇帝。

他排陷异己,朝中正直官员大都受他迫害。

户部尚书韩文被罢职下狱,五官监侯杨源受杖刑而死……而刘宇、焦芳等小人则奔走其门,成为其党羽。

权力的集中刺激了他的贪欲。

他利用权势,肆意贪污。

他劝武宗下令各省库藏尽输京师,从中贪污大量银两。

他公然受贿索贿,大搞钱权交易。

各地官员朝觐至京,都要向他行贿,谓之“见面礼”,动至白银千两,有的高达五千两。

有人为了行贿,只好贷于京师富豪,时人称为“京债”。

凡官员升迁赴任,回京述职,都得给他送礼。

此外,他还派亲信到地方供职,为其敛财。

据《明武宗实录》记载,刘瑾“用侍郎韩福,肆虐湖广,馈银至十余万两”。

善行贿者,往往官运亨通,如巡抚刘宇,先后向其行贿数万银两,官位也随之上升至吏部尚书。

刘瑾的贪婪专权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无穷灾难。

安化王朱寘趁机于正德五年(1510年)四月发动叛乱。

由于不得人心,叛乱很快被平定。

太监张永利用献俘之机,向武宗揭露了刘瑾的罪状。

刘瑾被捕,从其家中查出金银数百万两,并有伪玺、玉带等违禁物。

经会审,刘瑾被判以凌迟。

同年八月,刘瑾伏诛,结束了其罪恶的一生。

人物简介刘瑾(1451—1510)本姓谈,陕西兴平人,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后净身入宫当了太监,于是改姓刘。

孝宗时,犯死罪,得免。

后侍奉太子朱厚燳,即后来的明武宗。

他善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深受信任。

太子继位后,他数次升迁,爬上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宝座。

历史趣谈明朝著名奸宦刘瑾简介 刘瑾是怎么死的?

历史趣谈明朝著名奸宦刘瑾简介 刘瑾是怎么死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明朝著名奸宦刘瑾简介刘瑾是怎么死的?导语:刘瑾此人,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历史上恶名远扬的宦官就那么几个,刘瑾便是其一。

刘瑾公元1451年在陕西兴平出生,去世于公元1510年,其本姓刘瑾此人,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历史上恶名远扬的宦官就那么几个,刘瑾便是其一。

刘瑾公元1451年在陕西兴平出生,去世于公元1510年,其本姓为谈,后来他六岁的时候被太监刘顺收养,因此改刘姓,后来刘瑾顺其自然的净身入宫当了太监。

早些年的刘瑾并不怎么出色,只知道他后来因为当值犯错,弘治年间被赦免后,便被派往侍奉太子朱厚照。

跟了朱厚照后,刘瑾从此开始走向人生巅峰。

刘瑾知道皇位迟早有一天都会传到朱厚照手中,因此侍奉太子极为用心,处处迎合讨好太子,获得太子的信任。

太子当时只有十多岁,还是个年轻的孩子,别人待他的好,他都默默记在心里。

加之刘瑾是其近身之人,时时刻刻都与朱厚照在一起,这之间培养的感情自然不是旁人能够比拟的。

弘治十八年,明孝宗因病去世,太子朱厚照顺利继承皇位,是为明武宗。

明武宗一继位,侍奉他的近身之人可谓鸡犬升天,当时包括刘瑾在内的八人,得到了明武宗的宠爱。

八虎有太监刘瑾、张永、谷大用、马永成、丘聚、罗祥、魏彬、高凤,其中刘瑾是”八虎之王“。

八虎受到武宗宠爱后,骄横跋扈,逐渐生起了专权擅政的想法。

于是八虎在刘瑾的领导下,处处引诱武宗玩乐游戏,比如打球跑马、带鹰抓兔等。

明武宗是一个爱玩的皇帝,对繁杂的政事本来就没有多大的心思,刘瑾等人一拿出新玩意儿,武宗很快就会沉溺其中。

而刘瑾每当这个时候,都会将政事拿去给武宗审批。

武宗正玩的兴起,哪儿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明朝大太监刘瑾是如何爬上高位的?又是怎么死的

历史趣谈:明朝大太监刘瑾是如何爬上高位的?又是怎么死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明朝大太监刘瑾是如何爬上高位的?又是怎么死

导语:刘瑾据说是明朝最富有的宦官,所以刘瑾以“贪”字留在人们的印象里。

那史上刘瑾这位专政的太监,除了“首富”和“立皇帝”这样的事迹,还有
刘瑾据说是明朝最富有的宦官,所以刘瑾以“贪”字留在人们的印象里。

那史上刘瑾这位专政的太监,除了“首富”和“立皇帝”这样的事迹,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一面呢?《明史》记载,刘瑾最后在8月受到诛杀,刘瑾到底做了什么,让朱厚照这么宠爱他的皇帝最后痛下杀手?
刘瑾本姓谈,出生于1451年,6岁被太监刘顺收养,后来入宫当了太监,改姓为刘。

因侍奉朱厚照而得以迁升,为明朝司礼监掌印太监,刘瑾人称“立皇帝”,为“八虎”之首。

朱厚照十分宠爱、关照刘瑾,刘瑾也经常为夺得朱厚照的欢心而经常弄些他喜欢的东西,刘瑾渐渐得到重用,当时朱厚照沉迷玩乐,不顾朝政,内阁大臣们多次进谏,但刘瑾使用苦肉计并倒打一棒,朱厚照随即命刘瑾掌司礼监、马永成掌东厂,谷大用掌西厂,刘健、谢迁、李东阳等辞官回乡,朱厚照独留李东阳。

刘瑾得宠后,仗着朱厚照的信任逐渐掌权,在刘军专权期间他向官员索要财物,并有以财换官的事件发生。

另据《明史》记载,刘瑾对待政事是十分慎重的,他曾针对政治制度做过改动,即“刘瑾变法”,据说当时执法严格,有朱元璋之风,对打击官吏失职、贪污的力度也大,以“罚米例”来赎罪。

刘瑾的改革还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加固了边防的守卫,调整科举录取名额,所以从此看刘瑾也不是无一是处。

但刘瑾贪污和野心最后还是被发现了,经过决定,刘瑾于1510年遭到诛杀。

生活常识分享。

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宦官刘瑾缘何被称为“立皇帝”?

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宦官刘瑾缘何被称为“立皇帝”?

明朝中叶,肆虐于正德初年的大太监刘瑾,曾专权5年,他炙手可热,势焰熏天,人称“立皇帝”。

其专权跋扈、阴险狡诈、凶狠残忍,在有明一代都是屈指可数的。

《明史》载:刘瑾本姓谈,陕西人,少无赖,后巴结到一刘姓宦官得以进入宫中当差,从此冒称刘姓。

刘瑾进宫后,善于察言观色,投其(正德帝)所好,又极善玩弄权术,因此深得明武宗朱厚照的宠幸。

明武宗正德皇帝是个骄奢淫逸、不喜打理政事的荒唐帝王,他整日流连于“豹房”中纵情淫乐,所有的朝政大事逐渐被刘瑾独揽,渐渐地,玩乐之心已如脱缰野马的朱厚照成了被刘瑾操纵的傀儡皇帝。

朝臣们背后议论他是“座皇帝”,站在他身后的刘瑾是“立(站)皇帝”。

明武宗时期,经刘瑾的残酷清洗,朝中所有的异己力量基本被他打击排挤殆尽,他从此横行无忌,无人敢与其争锋。

经过武宗授权,他紧紧掌控了内阁。

彼时,所有文武官员的奏章实际是呈送给不学无术的刘瑾过目,再由他裁决。

史载:“凡内阁调旨撰敕,或被驳再三,或径自篡改,真假混淆,无从别白”。

他还将自称“门下狗”的焦芳安插进内阁,“裁阅奏章,一阿谨意”,从而开创了明代内阁辅臣阿附(阿谀趋附)太监的先例。

其次,刘瑾还将爪子伸进六部,大肆安插亲信。

他常假传圣旨,干预吏、兵二部文武官员的任免,提拔或罢免谁都要刘瑾点头,否则全不作数。

都指挥使以下官职的升迁,只要刘瑾在纸片上书写“某某授某官”,兵部立即执行,不敢道半个“不”字,更不敢复奏。

公侯勋戚见了刘瑾,都要相率跪拜,甚至不敢仰视,他稍不如意,就会厉声呵斥这些贵人,犹如训斥奴仆一般。

《明史》载,刘瑾把朱明王朝的官职拽在手里,以为奇货可居,谁出的钱多,就封给谁,于是很快富可敌国。

中外百官上奏言事,都要先呈上一份红揭帖给刘瑾,然后才将一份白揭帖送达通政司衙门,曰“白本”。

红色奏本内不许直呼其名,而须称“刘太谨”,有敢违反者,必受严惩。

刘瑾胸无点墨,却硬要批阅奏章,于是常将奏章带回家,由其妹夫礼部司务孙某代为批答,再交给阁臣焦芳润色,最后以皇帝的名义批复。

明朝刘瑾究竟是谁?为什么说他是“立地皇帝”

明朝刘瑾究竟是谁?为什么说他是“立地皇帝”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明朝刘瑾究竟是谁?为什么说他是“立地皇帝”导语:明武宗之所以这么沉溺玩乐,做出很多离经叛道的荒唐事儿,除了自身的个性之外,当然少不了身边近臣的蛊惑。

除了上文提到的义子之外,明武宗明武宗之所以这么沉溺玩乐,做出很多离经叛道的荒唐事儿,除了自身的个性之外,当然少不了身边近臣的蛊惑。

除了上文提到的义子之外,明武宗身边还有很多亲信的宦官,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八虎”。

这“八虎”其实是八个太监,以刘瑾为首。

他们整天鼓动着武宗玩这个玩那个,并且从各地搜刮奇珍异宝,供武宗玩乐。

刘瑾善于逢迎,知道武宗喜欢自由,便偷偷带他出宫去玩乐,所以深得武宗的宠信。

仗着武宗的宠信,刘瑾便借机逼迫地方官员向自己进贡,名义上是为武宗寻找奇珍异宝,实际上是为自己聚敛钱财。

很多官员因为无钱或不愿进贡,竟被他活活逼死。

所以,朝廷官员对他又恨又怕,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立地皇帝”。

多行不义的刘瑾招致的怨恨越来越多,到了正德五年(1510),宁夏安化王反叛,起兵的名义就是清君侧,灭刘瑾。

可是刘瑾为了自保,把檄文藏了起来,并且让杨一清与太监张永领兵前去镇压,很快就平息了战乱。

但是,刘瑾一直怕“八虎”中的其他太监夺走自己的地位,便一直对其他几个人严加防范,并抓住一切时机在武宗面前诋毁他们。

杨一清就利用这个机会,趁机拉拢太监张永。

张永本来就受过刘瑾的陷害,险些被逐出宫去,一直想伺机报仇。

在杨一清的挑拨之下,张永决定除掉刘瑾,取而代之。

于是,同年八月,张永、杨一清剿灭了宁夏安化王的叛乱,班师回朝。

在庆功宴结束之际,张永突然从袖中取出弹劾刘瑾的奏章,奏明刘瑾违法犯纪十七事,指出安化王造反皆因刘瑾,说刘瑾有反叛之心,生活常识分享。

明朝宦官刘瑾做了什么事情直接把他打入了阴曹地府?

明朝宦官刘瑾做了什么事情直接把他打入了阴曹地府?

明朝宦官刘瑾做了什么事情直接把他打入了阴曹地府?本文导读:宦官专权,在中国无论是哪个朝代都会发生的事情,就看这个专权是否严重而已,毕竟这些宦官是陪着皇帝长大的人物,对于那些古板的大臣,宦官自然是更加能够得到皇帝的喜爱。

明朝也不例外,第一个专权的宦官便是王振,因为他把明朝的精锐士兵全部都埋在了土木堡。

而第二个专权的宦官便是刘瑾。

刘瑾这个人没什么文化,而且还是自宫入宫的,在明朝,自宫的现象很常见,因为到了明朝中期,除了朱佑樘统治的十多年,老百姓的生活过得还是比较辛苦的,很多人自宫,甚至在后来明朝还发布了一条命令:严禁老百姓自宫。

但是这条命令在刘瑾这里还不存在,他自宫了,而且很幸运被当时的另一个刘姓宦官选中,所以他也改姓刘。

刘瑾入宫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好好读书,因为自从朱瞻基之后皇宫之内设置了内书堂,专门给太监读书用的地方,刘瑾自知文化水平不高,读起书来特别努力,但是在他读书的同时,他发现了自己飞黄腾达的机会,那就是当时的太子朱厚照。

朱厚照是一个很贪玩的人,刘瑾知道只要抓住朱厚照这个饭碗,以后将会大有出息。

于是刘瑾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陪朱厚照玩,百依百顺,果不其然,这位朱厚照当上皇帝之后依然很爱玩,谁都管不住,大权自然就落到了刘瑾手中。

刘瑾利用手中的权力贪污受贿,坏事做尽,据说当时有一个刑罚叫做枷刑,简单的说就是游街,一般游街就是带着一个镣铐在街上走,但是刘瑾做的镣铐很不简单,重达上百斤,很多人都是这样活活被压死,当刘瑾权倾天下,臭名远扬之后,他打算做点好事,这也正常,一般坏人坏事做多了之后也会觉得无聊,做点好事来寻求刺激。

刘瑾做的第一件好事就是不收常例,不过这不是刘瑾主动提出来的,是他的军事张彩提出来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什么叫做常例呢?常例其实就是刘瑾设立的一个售前的名头,在他当权的期间,无论你是什么官职,有多大权力,都要给刘瑾送钱,而且这个钱还不少,每人一万两,另外从京城出去出差的官员,回来之后要给常例,地方官员来京城报到,也要给常例,不给?可能你还没回到家辞退信就已经先到了,或者不用回家了,刘公公给你准备了牢房。

中国历史故事-明朝太监刘瑾为何被称作皇帝?刘瑾真的是女权先锋吗?

中国历史故事-明朝太监刘瑾为何被称作皇帝?刘瑾真的是女权先锋吗?

中国历史故事-明朝太监刘瑾为何被称作皇帝?刘瑾真的是女权先锋吗?明朝年间,有个权倾朝野的宦官刘瑾颁布了一条不拘礼法的规定:令寡妇尽嫁,丧不葬者焚之。

一时之间,全国为之轰动,寡妇们纷纷抓个人再嫁了,办丧事的家庭也没有那么多忌讳了,直接一把火烧了逝者的遗体就好了。

那时才16世纪初,中国就已经有倡导火葬的先驱了,而且还是个被人们骂到体无完肤的大太监干的,真是不可思议!这个刘瑾什么来头啊,不会是穿越的吧!刘瑾,本姓谈,6岁的时候被太监刘顺收养,之后就净身入宫,改姓为刘了。

弘治年间,刘瑾因犯罪本当处死,不过最后得到赦免,被派到东宫服侍朱厚照,即后来的明武宗。

为了在主子面前显贵,刘瑾摸清朱厚照的爱好以后,就每天进献鹰犬、歌舞、摔跤等游戏,以取悦朱厚照。

就这样,刘瑾获得了朱厚照的宠信和重用,逐渐升官。

朝臣们见到朱厚照不理朝政,整日与刘瑾玩乐的情况很是担忧,纷纷上谏请求赐死刘瑾,但是朱厚照统统打回去了。

被这么多人当做眼中钉的刘瑾心中害怕,跑到朱厚照面前哭诉不止,还诬陷说那些想要杀了他的人实际上是想要达到软禁皇帝的目的,朱厚照信以为真,大肆残杀无辜朝臣。

明孝宗的遗诏上讲明了要废除宦官监枪和各城门监局,但是这不利于刘瑾擅权,于是他就利用各种手段阻止了朱厚照收回宦官权力,还劝朱厚照凡是宦官镇守的都要进贡一万两黄金!明武宗朱厚照对刘瑾的信任无人可以撼动,又对刘瑾言听计从,因此民间称刘瑾为“立皇帝”而朱厚照为“坐皇帝”,可见刘瑾在当朝的权势到底有多大了,一个相当于拥有了皇权的太监,刘瑾能走到这一步,他绝不是无能之辈!实际上,刘瑾对待治国的态度非常严谨,他常常把朝中的奏折带回家,一个人想不出解决的办法,他就叫上心腹大臣们一起商议,集思广益。

他针对时弊,在全国进行了一场比较大的变法活动。

可是在史书上,并没有过多着墨于此事,毕竟一个太监当政可不是什么值得拿出来夸夸其谈的好事,刘瑾在史书记录者看来是一名“篡权者”。

在变法中,就提到了一开始我们谈到的“令寡妇尽嫁,丧不葬者焚之”,刘瑾也因此被人认为是16世纪初的女权维护者和中国实行火葬的先驱之一。

刘谨-人物介绍

刘谨-人物介绍

刘谨-人物介绍刘瑾(明朝,约1452—1510年)少年自阉入宫,依附刘姓宦官混入乾清宫。

自从他服侍的花花恶少朱厚照当上皇帝,刘阉开始使尽浑身招数,怂恿混蛋皇帝吃喝嫖赌,厌倦朝事。

刘得以结党营私,权倾朝野,将反对他的53位大臣一网打尽,制造了“奸党冤案”。

此后还发明一种套在官吏颈上的刑具——枷。

篡党夺权阴谋败露后,混蛋皇帝朱厚照发飙,将其碎尸。

刘谨-人物介绍宦官刘瑾刘瑾,陕西兴平人。

本姓谈。

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后净身入宫当了太监,遂冒姓刘氏,侍奉太子朱厚照,即后来的明武宗。

他善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深受信任。

太子继位后,他数次升迁,爬上司礼监掌印太监的宝座。

一旦大权在握,便引诱武宗沉溺于骄奢淫逸中,自己趁机专擅朝政,时人称他为立皇帝,武宗为坐皇帝。

他排陷异己,朝中正直官员大都受他迫害。

户部尚书韩文被罢职下狱,五官监侯杨源受杖刑而死……而刘宇、焦芳等小人则奔走其门,成为其党羽。

刘谨-教坏皇帝刘瑾他在明景帝时代入宫后,认一刘姓太监为义父,故而改姓刘。

明武宗当太子时,刘瑾在东宫伏侍,把少爷哄得团团转,斗鸡玩狗,须臾不得离开这位善解人意的刘公公。

所以,明武宗当皇帝后,很快就对刘瑾加以提拔。

明武宗从太子东宫带入皇宫中的近侍宦官,除刘瑾外,还有张永、谷大用、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等七人,合称“八虎”。

这八位太监都是人精,专门会逗十来岁的小皇帝开心,尤以刘瑾最为狡黠,此人颇通古今,心中常慕王振的为人,人生理想就是学习前辈王公公好榜样。

多么荒谬,导致明英宗土木堡之败的王公公,竟然是后来的刘公公称羡效仿的目标。

刘瑾为了邀宠,天天进献鹰犬、歌舞、角抵等戏法、玩艺给小皇帝,又常常引诱明武宗“微服”出宫游玩,可以说是把皇帝教坏的罪魁祸首。

.刘谨-权力集中刘瑾刘瑾非常有心机,素善矫饰,对老同事谷大用等人办事也非常“挑剔”,以显示他的“公心”。

刘瑾(明朝宦官)—搜狗百科

刘瑾(明朝宦官)—搜狗百科

刘瑾(明朝宦官)—搜狗百科诈得权位刘瑾在明孝宗在位时侍奉太子朱厚照,他对这个难得的机会很知道珍惜,因为他知道太子将来登基即位后他这个日夜服侍的太监就是功臣了,权势与富贵唾手可得。

于是,刘瑾便千方百计地讨好太子,侍奉当时只有十多岁的太子。

在公元1505年,即弘治十八年,明孝宗因病去世,太子顺利即位,这就是明武宗。

刘瑾和马永成、高凤等七名太监得到了新皇帝的宠爱,被称为“八虎”,刘瑾则是“八虎”之王。

在刘瑾的领导下,这些宦官想方设法地鼓动武宗游玩享乐,他们则专权跋扈,隐瞒着皇帝为非作歹。

刘瑾最受武宗的信任,在内宫监任职,而且掌管着京城的精锐守卫部队。

第二年,为国忧虑的大臣们见武宗被宦官们搞得不理朝政,便纷纷劝谏。

开始武宗听不进去,直到被告知天象有变,是上天在警示他,武宗这才有所表示。

武宗打算将刘瑾先贬到南京。

但大臣们则坚决要求杀掉这个祸根。

为了让皇帝下决心除掉刘瑾,大臣们联合了当时的京城主要官员,准备第二天一起劝谏武宗杀掉刘瑾。

但吏部尚书焦芳却在当天晚上向刘瑾透漏了消息,刘瑾一听,大惊失色,赶忙召集其他七人连夜到武宗面前哭诉求情。

武宗念及刘瑾以前的忠心照顾,竟赦免了他们,而且在他们的怂恿下将司礼监、东厂、西厂也让他们分别掌管。

司礼监在当时是很重要的内宫官署,有掌印太监一名,秉笔太监八至九名。

在明朝,百官向皇帝上书,要先送内阁,由内阁辅臣做出初步的处理意见,叫做“票拟”,再交给皇帝批阅。

皇帝用朱笔在奏章上批示,叫做“批红”。

有的皇帝如果不勤于政事,便让司礼监宠信的太监代笔,这就给太监的胡作非为提供了可能性。

另外,司礼监的太监还有一个其他部门无法比拟的特权:传达皇帝旨意。

有时由秉笔太监记录下皇帝的话,然后让内阁起草,或者由太监口头传达给有关大臣。

这种制度直接给宦官造成了篡改圣旨的机会。

刘瑾就是司礼监的主管,这是他专横跋扈的重要资本。

刘瑾变法刘瑾并非无能之辈,也未曾将国事当作儿戏。

史载,刘瑾将奏章带回私第后,都与他的妹婿礼部司务孙聪及华亭人张文冕商量参决,再由大学士焦芳润色,内阁李东阳审核之后颁发,还是颇为慎重的。

刘瑾与道德的底限(1)

刘瑾与道德的底限(1)

刘瑾与道德的底限(1)400年前的兴平县王堡谈氏家族,和中国广大农人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虽贫俭但过得实在。

谈家有一个小子,终于耐不住寂寞,不惜背祖弃家地投靠一个刘姓宦官,改名换姓,阉势入宫,加入到宦官的行列中。

这人就是后来权倾一时的权阉刘瑾。

刘瑾入宫后几经沉浮,终于得到服侍太子朱厚照的美差。

这个朱太子爱玩,刘瑾也会玩,会玩的千方百计取悦爱玩的,走红也在自然之中。

1506年,朱厚照继承皇位,是为武宗,年号正德。

爱玩的太子当了皇帝玩得更是没有遮拦,这就为会玩的内侍太监提供了机会,架鹰牵犬,青楼市井,无处不去,无物不玩。

皇帝玩得开心,一高兴就赏封刘瑾为内宫监,掌管着京城的几十万军队。

有了权就好说,刘瑾与武宗周围亲近的太监马永成、谷大用、张永、高凤等人结伙成帮,谓之“八虎”,在宫内为非作歹,无恶不作。

朝廷中正直的大臣要弹劾“八虎”,谁知刘瑾得到风声,八人围跪在武宗面前,扯住皇帝的龙袍哭诉“冤枉”,诬陷朝臣居心叵测。

这个武宗本身就弱智,听刘瑾诸阉一哭,龙颜震怒,立封刘瑾为司礼监太监,委派马永成、谷大用掌管东、西厂,立马逮捕上书弹劾的大学士。

刘瑾所任的司礼监居明代宫中官二十四衙门之首,专门管理内外奏章,照阁票“批硃”,并负责监督皇城内的礼仪、刑法、门禁诸项事务。

刘瑾长期在武宗身边,很会揣摸皇帝爱玩的心理,每到武宗在宫内玩得兴起时,刘瑾及时把大摞的奏章文件呈上,请示裁决。

玩兴正浓的皇帝自然不愿丢下游戏去处理枯燥的公文,极不耐烦地说:“滚滚滚!这点儿琐事还用烦朕,养你何用?”几次下来,处理公文奏章的事,再也不会麻烦皇帝了,全让刘公公一人代劳了。

按照明朝朝廷事务处理,呈送皇帝的专折奏事,都用红贴子,故称为“红本”。

皇帝披阅后再送往有关部门,称为“白本”。

这样,刘瑾就直接处理“红本”,“口衔天宪”,成了武宗皇帝的代笔人和代言人,实际上掌握了朝政。

刘瑾任用亲信太监官掌东、西厂,又亲自掌管增设的内行厂,这三厂独立于都察院、刑部、大理寺之外,专掌“诏狱”,刺探官民“谋递妖言、大奸大恶”之类的事件,在朝野实行特务恐怖统治,“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是非功过,任人评说——记明代内廷知名乐人刘瑾与阿丑

是非功过,任人评说——记明代内廷知名乐人刘瑾与阿丑

36基金课题内廷乐人主要包括乐官与乐工,他们是皇家音乐活动的主导者、践行者。

尽管这些乐人难以逃脱奴才之身份,但他们大多天资聪慧,其中不乏艺术天才、奇才、怪才。

诸如权倾朝野的长官刘瑾、刚直诙谐的阿丑、咒骂大明王朝的邱印、谄媚得宠的御前牌子高永寿,其在歌舞戏剧舞台大显身手之时,也会在政治舞台袒露自己的心声,有的甚至还能把控历史发展的方向。

1 权倾一时的钟鼓司长官刘瑾刘瑾,早期任职教坊司,后由钟鼓司掌印迁升至司礼监掌印太监。

其长于俳优戏弄,颇受太子朱厚照赏识。

刘瑾飞黄腾达后,其飞扬跋扈之势得到助长,实际操控着文武大臣的生杀大权。

一位内监艺人,权倾朝野,人称“立皇”(武宗“坐皇”),堪称明代政治舞台上的奇人。

是非功过,难以评说。

但如此名人,自当流于青史。

《明史·刘瑾传》载:“瑾尤狡狠,尝慕王振之为人,日进鹰犬歌舞,角抵之戏,导帝微行。

帝大欢乐之。

”[1]王世贞《弇山堂别集》曰:“上登极,瑾以执役钟鼓司与同辈谷大用等俱得幸,外廷攻之甚急,瑾大言曰:‘此司礼监五人耳。

’同辈以为能,因共推引入司礼监。

由钟鼓司入司礼监,瑾以前盖未有也。

”[2]《明史纪事本末·刘瑾用事》云:“瑾,陕西兴平人……其后得侍东宫,以俳弄为太子所悦。

太子即位,时瑾掌钟鼓司……或击球走马,或放鹰逐兔,或俳优杂剧错陈于前,或导万乘之尊与人交易……无复礼体。

日游不足,夜以继之,劳耗精神,亏损圣德……帝悉以天下章奏付刘瑾。

瑾时杂构戏玩娱帝,候帝娱。

”[3]刘瑾,祖籍陕西兴平。

本随母姓谈,由于家境贫困,自宫后跟随太监刘氏入宫,后改刘姓,名瑾。

宪宗成化时期,刘瑾“好教坊戏剧,瑾领其事,得幸”[4]。

刘瑾曾因犯罪,差点被处死,幸免于难的他后被派往东宫侍奉太子朱厚照。

刘瑾这般经历,真是应验了那句古话“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1505年,太子朱厚照(明武宗)顺利继承皇位,此为刘瑾权力膨胀之始。

为了追捧年轻的小皇帝,以刘瑾为代表的八位太监(时称“八虎”)常以狗马鹰犬、歌舞角抵之戏娱帝。

刘瑾到底是一个好人还是坏人?朱厚照为什么最后会将刘瑾问罪?

刘瑾到底是一个好人还是坏人?朱厚照为什么最后会将刘瑾问罪?

刘瑾到底是一个好人还是坏人?朱厚照为什么最后会将刘瑾问罪?“刘瑾到底是一个好人还是坏人?”,这么一个命题的提出,也许会惹来许多人的嘲笑,毕竟刘瑾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贪官,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情。

他专权擅政,贪污受贿,鱼肉百姓,使得朝政混乱,百姓痛苦不堪。

如果这样一个人,还不能称之为坏人的话,那么如今贪污受贿的官员,基本上都可以称之为慈善家了。

正是这样一个已经拍案定板的事情,如今又出现了新的观点。

他们认为刘瑾也许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般坏,他之所以留下那么恶劣的名声,很有可能是因为依附于他的阉党众人所为,让后因为刘瑾是他们的头头,最后所有的罪责都归咎于其身。

历史上真正的刘瑾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也许并没有充分的理由,让这个判定一边倒,但至少就目前史料而言,刘瑾的确并不仅仅是一个鱼肉百姓的大贪官。

在刘瑾当政期间,他针对时弊,提出了许多改革,这些改革涉及到人事、民事、军事等诸多方面,称之为“刘瑾变法”。

《明史》:“给事中屈铨、祭酒王云凤请编瑾行事,著为律令。

”《明通鉴武宗》:“辛丑,兵科给事中屈拴,请颁行刘谨所定《见行事例》,按六部为序,编集成书,颁布中外,以昭法守。

诏'下廷臣议行。

”《明史列传192》:“廷臣奏瑾所变法,吏部二十四事,户部三十余事,兵部十八事,工部十三事,诏悉厘正如旧制。

”刘瑾不仅仅是制定法制,在执法方面刘瑾也颇为严格,隐隐有朱元璋之风。

刘瑾当时大力打击官员受贿贪污之风,独创“罚米例”,对违法之人进行惩罚。

《明通鉴武宗》:“丁末,工科给事中吴仪核宁夏、固原等处仓场秋坯亏折之数,劫历任巡抚都仰史徐廷薄等十六人,侍郎硕佐及管粮郎中、副使、金事徐键等十八人,又通判董全等一百八十八人,又以马价盐课劫巡抚宁夏全都御史刘宪、巡抚陕西右副都御史杨一清及苑马寺卿、全事、知府、间知及管屯卫宫十余人,皆入罚米例,重者五百石,轻者三百石以下,致仕者半之。

”另外刘瑾还降低赋税,严查赋税中的偷漏税行为,减轻了农民负担的同时,充盈国库。

刘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为什么百姓恨不得吃他的肉呢

刘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为什么百姓恨不得吃他的肉呢

刘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百姓恨不得吃他的肉

本文导读:
刘瑾幼年家庭不怎么好,为了生活很早就被父母送进了皇宫当了太监。

连名字都是当了太监以后一个老太监帮忙改的。

谁也不甘心就当个小太监,刘瑾聪明心思多。

孝宗朱佑樘上位以后,他逮着机会想讨这个新皇帝的开心,可惜马屁拍错了,不仅没捞到好,还没罚去守皇陵。

他又想了一个办法,既然从皇帝这里得不到好处,那就试试太子吧。

于是他把所有的家财拿出来买了一个照顾太子的贴身太监的官职,这下就真是青云直上了。

这个太子就是朱厚照。

朱厚照非常喜欢玩,等他登基的时候依旧不理事务,刘瑾就顺理其章的做了''站皇帝''。

刘瑾这个人也没有什么长远的眼光,对于治理事务也没有能力,只知道不停的让下面的人献出宝贝供他享乐。

这些宝贝都是来自于对百姓的压榨,终于有人忍不住了起来反抗。

刘瑾也被抓住,判了凌迟。

这个是罪大恶极的犯人才会有点酷刑,就是一刀一刀把肉割下来,直到犯人断气。

据说刘瑾被割了三天才死亡,被他害过的人都觉得不解气,百姓们以一文钱一块肉的价格买来吃掉。

死无全尸,也是刘瑾作恶多端的报应了。

三门街前后传续写

三门街前后传续写

三门街前后传续写书叙明朝正德年间,宦官刘瑾蛊惑皇帝,勾结奸臣,陷害忠良,谋为不轨;并纵容子弟,欺良压善,无恶不作。

那些被害忠良之后与江湖豪杰,无不切齿痛恨,伺机而动。

内中有个已故兵部尚书之子李广,家住杭州三门街,为人仗义疏财,武艺高强,远近闻名。

他为了广结天下英雄,前往扬州开设了个招英馆。

适逢扬州有奉旨摆擂之举,各路好汉闻风而至,陆续相聚于招英馆。

大家意气相投,志同道合,于是八拜为交,共推李广为大哥。

他们一面等待报仇报国时机,一面做些除暴安良之事,前后惩办了贪官污吏、花花公子、地方恶霸,救助了不少落难之人。

他们终于等到了一个既可报仇雪恨,又可报效朝廷的机会。

原来正德皇帝有个叔父,被封为永顺王,封地在河南。

此人向有篡位之心,只是无机可乘。

刘瑾对永顺王的野心了如指掌,又知永顺王的生日恰好在正月十五日。

于是与右相史洪基、侍郎花球巧定借刀杀人,乘机夺位之计:暗中给永顺王送去密信一封,怂恿他将正德皇帝骗到河南去祝寿并观灯,乘机将皇帝杀死,伪称事成之后,将推永顺王为皇帝;实则刘瑾将乘京师空虚之际,一举夺取皇位。

永顺王上了刘瑾的当,依计而行;正德皇帝又上了永顺王的当,驾幸河南。

李广从密探处得此消息,当即兵分两路:一路直扑河南,杀了永顺王及其儿子朱乾,救了皇帝御驾;一路前往京师保护皇宫,使刘瑾的皇帝美梦化为泡影。

正德皇帝感激李广等人的救驾大功,分别封官赐爵,倍加奖赏。

刘瑾、史洪基和花球三贼,却逃到了红毛国,撺掇该国狼主米花青发兵侵犯中原。

于是正德皇帝又封李广为元帅,率领手下弟兄和十万雄兵,前去抵敌,将红毛国打得落花流水。

刘、史、花三贼见势不妙,畏罪自杀。

狼主米花青也如梦初醒,于是带着三贼之头,俯首投降,并发誓永远向大明称臣纳贡。

李广等班师回朝,正德皇帝给他们加官晋爵,赐婚完姻,共庆太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朝宦官刘瑾刘瑾是明代最值得注意的太监。

一方面,在他当权期间,制度为之大变,“焦芳以阁臣首与之比,于是列卿争先献媚,而司礼之权居内阁上”①。

另一方面,他执政所包含的内容,比他之前的王振和他之后的魏忠贤都要丰富得多,史家对刘瑾执政也要比对魏忠贤、王振专制更加重视。

“八虎”之首景泰二年(1451),陕西兴平县一个姓谈的农民家中,生下一个男儿,几年以后,他被净身送入宫中,投靠一刘姓太监,按照当时的习惯,改姓刘,这就是刘瑾。

关于刘瑾在孝宗以前的活动,记载甚少。

或曰,他在内臣李广引荐下,选入东宫,侍奉皇太子朱厚照,即后来的武宗②。

也有说他曾“坐内臣李广奸党充南京海子口军,夤缘起用。

乾清宫灾,复发配,又召回佥书”③。

在朱厚照的周围,有八个对他有影响的太监,即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和刘瑾。

朱厚照即帝位,这些人立即受到重用,称八党或“八虎”。

或去高凤,张永改张兴,称“七党”。

刘瑾任钟鼓司太监、不久,升为内宫监太监,总督团营。

正德元年(1506)六月,提督十二营操练。

“八虎”以游戏引诱武宗,日进鹰犬、歌舞、角觝等,又引导武宗微服出宫,把武宗置于他们的控制之下。

这一点很为外朝官僚忌讳和反感。

由英国公张懋领衔,五府六部等衙门官联名上疏谏劝武宗,工科给事中陶谐也因灾陈言:“陛下当夙夜恐惧,增修德政,以回天意。

奈何视为泛常,倾耳于太监丘聚、魏彬、马永成之流。

”①陶谐的疏中未专门提到刘瑾,显然,这时刘瑾的权势尚未显赫。

刘瑾的才干高于其他人。

王鏊《震泽纪闻》中有两段记载,一段说,刘瑾“不甚识文义,徒利口耳”。

一段说,刘瑾“少狡狯,颇识字书,略知古今,特称为利嘴耳”。

不甚识文义和颇识字书,有些矛盾,利嘴则是一致的,这是刘瑾的一个特点,在他后来的官场中大有用场。

刘瑾的另一个特点是他有强烈的权力欲,“尝慕王振之为人,在孝庙时愤郁不得志,每切齿”②。

群臣的弹劾给刘瑾创造了机会。

他对其他宦官说:“使瑾入司礼,可使科道结舌,文臣拱手。

”③他对武宗说:“弘治间,朝权俱为司礼监、内阁所掌,朝廷不过虚名而已。

如天下镇守、分守、守备等项内官皆司礼监官举用,大受贿赂。

如不信,只将司礼监掌印太监抄了,金银可满三间房屋。

若将天下镇守内臣取回,别用一番人,令彼各备银一二万两,进上谢恩,胜赂司礼监。

”④于是,“帝大欢乐之,渐信用瑾。

”①《明史》卷三○六《阉党》。

②王鏊:《震泽纪闻》。

③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三五《刘瑾》。

①《明武宗实录》卷十四,正德元年六月庚午。

②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九四《中官考五》。

③王鏊:《震泽纪闻》。

正德元年十月,宫廷内外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斗争,外朝大臣必欲铲除“八虎”。

内阁、部院、科道等官纷纷上言,文学名士李梦阳为户部尚书韩文起草的奏疏最为严厉,称“此辈细人,惟知蛊惑君上以便己私,而不思赫赫天命,皇皇帝业,在陛下一身”,如不治罪,“将来益无忌惮,必患在社稷”①。

武宗读到这份奏章以后,“惊泣不食”。

外朝官僚得到另一派太监王岳等人支持。

武宗派他们与内阁联系,商议处置刘瑾等宦官的办法。

刘瑾与外朝的联系也起了作用。

一说刘瑾“素与李阁老东阳有旧,重其诗文,密以韩文等所劾询之东阳,得其大略”②。

一说“韩文将率九卿劾刘瑾,疏当首吏部”,吏部尚书焦芳得到消息,即“驰曰瑾”。

不论通过什么途径获得消息,刘瑾都预感到大祸将临。

他率“八虎”跪伏在皇帝前,哭泣说:“非上恩,奴侪磔喂狗矣。

”又说:“害奴侪者乃王岳。

”武宗问其故,刘瑾说:“岳前掌东厂也,谓谏官诸先生有言第言。

而阁议时,岳又独是阁议,此其情何也?”他最后的结论是很重要的:“今在班官敢哗而无忌者,司礼监无人也。

有则惟上所欲,而人不敢言矣。

”③外朝官僚认为处置“八虎”已有了七八成把握,而刘瑾的一番话,使武宗作了相反的决断:将王岳等支持阁议的太监贬充南京净军,命刘瑾入司礼监,马永成掌东厂,谷大用掌西厂,局面一夜间大变。

司礼监的第一号人物是掌印太监李荣,他虽位在刘瑾上,“主画诺而已”①。

正德三年(1508)六月,李荣被逐出司礼监,据说是在宫中发现的匿名文帖誉李荣而短刘瑾。

李荣被逐后,刘瑾自任司礼掌印太监,他终于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号太监。

刘瑾的地位确立以后,他与“八虎”中其他太监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张永是“八虎”中第二个有影响的人物,他恶刘瑾所为,刘瑾也发觉他不附己,两人渐疏远,至动拳脚。

而其他太监有所请求,刘瑾多不应允,马永成、谷大用等皆有怨心。

与同党结恶,是刘瑾很快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树威正德二年(1507)三月,刘瑾令廷臣跪于金水桥,宣示奸党名单。

列入奸党的有大学士刘健、谢迁,尚书韩文,部曹李梦阳等数十人,罪状是“递相交通,彼此穿凿,曲意阿附,遂成党比”②。

宣示奸党,便把反对派官僚逐出政治舞台;让廷臣跪而听诏,造成他们心理上更大的压抑感,这是刘瑾树立权威的第一个重大措施。

正德三年(1508)六月的一天,因早朝时发现攻击刘瑾的匿名书帖,他刻意追查,令群臣跪于奉天门下。

在追查过程中,有三百多人被送至镇抚司究问。

翰林院官跪诉:“内监事待翰林官素厚,岂肯如此?”御史表白:“御史等官素知法度,岂敢如此?”刘瑾训斥:“尔每把朝廷事件件坏了,略加处置,就都怨恨。

太祖法度,尔等不曾见,岂不闻知?”③显然,刘瑾的权威已经树立起来。

后来,他听说此书是内臣所为,方释放诸臣回家,但已有数人因日晒干渴、紧张恐怖而死。

④徐学聚:《国朝典汇》卷三三《中官考》。

①《明史》卷一八六《韩文传》。

②陈洪谟:《继世纪闻》卷一。

③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九四《中官考五》。

①王鏊:《震泽纪闻》。

②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九四《中官考五》宦官专权,总要凭依暴虐行为。

刘瑾数兴大狱,众多官员被抄家。

他设计使用了大枷,有一百五十斤重,披带者不数日即死。

还有另外一些对付官僚的方法。

比如用疲劳战术,使六科给事中长时间办事,寅入酉出,达七个时辰。

他还规定,京官养病三年不赴部报到,革为民。

正德四年(1509)十月,设内办事厂,又称内行厂,刘瑾自领之。

东、西二厂已很跋扈,缉事人员四出,争相用事,致使“远州僻壤,见鲜衣怒马作京师语者,转相避匿”①。

内行厂更加酷烈,市井游食无业之人,如酒保磨工鬻水者,皆逐之四出,寡妇尽令嫁人,停丧未葬者,尽焚弃之,使京师“汹汹几致乱”。

②内行厂还有一个特殊功能,就是监视东、西二厂,即监视可能对刘瑾形成威胁的另一些大太监。

用刑树威,在官员中引起极大的恐惧。

都察院上审录重囚之本,不合刘瑾意。

左都御史屠滽率十三道御史跪于阶下谢罪,听刘瑾斥责,皆叩头不敢仰视。

③给事中周钥外出勘事,向淮安知府赵俊借贷千金,以便回朝献与刘瑾。

赵知府先已答应,既而不贷,周氏计无所出,竟在半途自杀。

给事中许无锡以敢言著称,他清核内库时,发现侵匿数十事,他写好奏疏后自杀,命家人于他死后上之。

据载,谏官“惧祸者往往自尽”④。

在畏惧和讨好两种心理的作用下,各衙门各职官奏事,先将章奏送刘瑾处,具红揭,称红本。

然后上通政司,称白本。

刘瑾也往往将章奏携回私室,与同党捏写旨意。

这一时期对官僚奏议的批答,比较充分地反映了刘瑾的执政思想。

由于以上种种行为,京师流行“两皇帝”之说,称武宗为坐皇帝或朱皇帝,称刘瑾为站皇帝或刘皇帝。

中外官僚多称他为“内相”①。

他的同党更称他为“小太祖”②。

结党在打击反对派官僚的同时,刘瑾也在拉拢一批官僚:最早与他结交的焦芳,人品、才干均不足道。

他既是行贿者,又是分赃者,“四方赂瑾者,首具三分之一赂芳以转及瑾,亡不如愿”③。

对于这样一个合作者,刘瑾一直是不满意的。

如焦芳想让他的儿子焦黄中中廷试第一,遭到李东阳、王鏊的抵制。

他向刘瑾诉说,刘瑾回答:“黄中昨在我家试石榴诗甚拙,顾恨李耶?”④③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九四《中官考五》。

①《明史》卷九五《刑法三》。

②《明武宗实录》卷四一,正德三年八月辛巳。

③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四三《刘瑾用事》。

④《明史》卷一八八《许天锡传》。

①韩邦奇:《苑洛集》卷四《大明嘉议大夫都察院右都御史西野曹公墓志》。

②孙继芳:《矶园稗史》。

③焦竑:《玉堂丛语》卷八《纰漏》。

另一个很早与刘瑾结交的官僚刘宇,首先以万金馈赠。

刘瑾对他很客气,然而并不满意。

刘宇一心想入内阁,刘瑾满足了他,但在他要入阁办事时,刘瑾却说:“尔真欲相耶?此地岂可再入。

”正如当时人所评论的:“刘瑾擅权,大臣以贿进,然见其才劣,卒未终任。

焦芳、刘宇俱以万金赂入阁,然皆被斥归,其他凡庸九卿报罢者,日不可测。

”①刘瑾的做法显然是有其道理的,他要达到专权目的,就不仅要接受形形色色的小人,还必须网罗有才干的人。

因此,一旦有了机会,刘瑾就很注意选用那些干练之人。

如韩福,在知县、知府、参政任上,均有政绩,任右副都御史时因事下狱,刘瑾素闻其名,立出之,拜户部侍郎②。

屈直任太仆寺卿,近幸“揽纳请托,百计求中,直力禁之。

近幸共谮于权瑾,瑾察得其情,亦雅重之,谮者失气”③。

后来清理刘瑾党人,有不少如韩福、屈直者。

结交刘瑾较晚,而刘瑾最为信任、欣赏,与之相始终的官僚是张綵。

张綵,陕西安定人。

马文升、杨一清等一代名臣都很器重他。

弘治年间,他曾弹劾辽东镇守等官“乱杀贡夷冒赏”。

张綵通过焦芳与刘瑾结识,刘瑾大为敬爱,称为神人。

张綵也有许多不好的品行。

如好色,为了夺同僚美妾,或者升之官,或者治之罪,都是极恶劣的行径。

但与焦芳相比,他不但在才智上远远超出,而且对刘瑾确有积极的影响。

④张綵之前,无人敢对刘瑾的行为有所评论,晓以厉害。

自“吏部尚书张公采(綵)入朝始敢进言。

凡事于顺门讲议,虐政多所中止,然后六部效之,中外之情始通”⑤。

张綵进言,在两方面对刘瑾有一些影响:一是劝刘瑾加强对宦官的约束,说:“公左右用事者多骗财坏事。

”⑥刘瑾“疏同类”,与张綵有关。

二是劝刘瑾惩治贪贿。

当时朝觐官员们为讨好刘瑾,往往在京师借贷向刘瑾行贿,时称为京债,回到任所,再靠盘剥小民,或取之府库,加倍偿还。

张綵对刘瑾说:“公亦知贿入所自乎?非盗公帑,即剥小民,彼借公名自厚,入公者未十一而怨悉归公,何以谢天下?”①刘瑾对张綵此论大以为然,故而采取惩治贪贿的措施。

苏州知府鲍■、同知王卺,江西左布政使马龙等贪赃,山东巡按胡节用重金贿赂刘瑾,侍郎张鸾出使福建,敛银二万送刘瑾,给事中欧阳平、御史贝仪、少卿李宣、指挥赵良等,合伙向刘瑾行贿,受到不同程度的惩处,张鸾所送银两,还被刘瑾送交承运司。

于是,“剥削之弊,一时少息”②。

张綵指出“利归于私家,怨结于朝廷”的严重性,颇能打动重于专权的刘瑾,这于是也成为他致力于与儒臣交接的基础。

④《明史》卷三○六《焦芳传》。

①《明史》卷三○六《刘宇传》。

②《明史》卷三○六《韩福传》。

③清康熙《陕西通志》卷二○《人物》。

④《明史》卷三○六《张綵传》。

⑤韩邦奇:《苑洛集》卷十九《崆峒记》。

⑥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卷九四《中官考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