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案例(油气加注站液化气储罐爆炸事故)
(完整版)动火作业典型事故
![(完整版)动火作业典型事故](https://img.taocdn.com/s3/m/3f7fb29e3186bceb18e8bb07.png)
安全经验----动火作业事故
事故主要原因:(1)维修班长在未办理动火作业票的情况下派 焊工施工(缺少与动火有关部门人员的沟通)。(2)焊工未见到动 火票就动火。(3)雇用民工受人指令关闭阀门后,既未向井站值班 人员报告,又未在现场看守(缺少协调与信息沟通)。(4)配气站 值班员,在未搞清停气原因的情况下,贸然打开天然气阀门,导致 事故发生(上锁挂签)。(5)天然气公司负责人,在没有作业方案、 没有履行作业手续、没有采取相应安全措施的情况下,直接盲目安 排作业(三无作业:无方案、无作业许可、无安全措施)。
24日7时40分,焊工违章进行液化石油气管道防静电装置焊接作 业,7时51分,当将第3只单头螺栓焊至液化石油气管道气相总管, 空压机加压至1.36MPa时,2号液化石油气储罐发生爆炸,罐体冲出 地面,其余两个埋地液化石油气储罐受爆炸冲击,向左右偏转,造 成液化石油气罐区全部破坏,爆炸形成的冲击波将混凝土盖板碎块 最远抛出420多米。
安全经验----动火作业事故
事故的直接原因:在进行管道气密性试验时,没有将管道与埋地液化石 油气储罐用盲板隔断,液化石油气储罐用氮气压完物料后没有置换,导致液 化石油气储罐与管道系统一并进行气密性试验,罐内未置换干净的液化石油 气与压缩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因现场同时进行电焊动火作业, 电焊火花引发试压系统发生化学爆炸,导致事故发生。
油气储运——安全经验分享
动火作业典型事故
安全经验----动火作业事故
案例一、2003年10月28日,中国石油某油田一采油厂在柯14井安 装单井罐时发生油罐爆炸着火事故,造成5人死亡、2人重伤,1 人轻伤。
40立方米原油罐 40立方米原油罐
勒1井
柯14井
安全经验----动火作业事故
LNG事故案例例
![LNG事故案例例](https://img.taocdn.com/s3/m/b1818695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b0.png)
LNG事故案例例LNG(液化天然气)事故往往导致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以下是一些有关LNG事故的案例:1.2004年,墨西哥,普埃布拉:一辆载有LNG的卡车发生爆炸,导致31人死亡和130多人受伤。
该事故的原因是卡车的刹车故障,导致车辆失控并与隧道墙壁相撞。
2.2005年,法国,阿尔苏斯:一座LNG储罐发生爆炸,导致2人死亡、22人受伤。
爆炸的原因是由于存放在储罐中的液化气体泄漏,导致火花引起爆炸。
3.2024年,美国,湾区:一座LNG储罐发生爆炸,导致2人死亡、7人受伤。
事故原因是由于储罐的过热,导致压力增加并引发爆炸。
4.2024年,中国,山东青岛:一座LNG储罐发生爆炸,导致至少52人死亡、136人受伤。
事故起因是在储罐附近发生火灾,并引发了储罐中的爆炸。
5.2024年,英国,英吉利海峡:一艘载有LNG的油轮在途中突然发生火灾并爆炸。
事故导致2名船员丧生,LNG泄漏至海洋中,并在附近的岸边引发大火。
该事故的原因仍在调查中。
这些LNG事故中的一些根本原因包括设备故障、温度过高、压力过大和泄漏等。
事故可能会导致火灾、爆炸和大量的毒气泄漏,给周围环境和人员带来巨大的危害。
LNG工业需要高度的安全措施和紧急预案来应对潜在的事故,并保护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为了减少LNG事故的发生,政府和相关机构采取了各种措施,包括加强监管、提高安全标准、加强培训和教育等。
此外,新技术的引入和设备的改进也有助于提高LNG工业的安全性。
然而,LNG事故仍然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需持续努力来确保工业的安全性。
只有通过加强预防措施、强化管理并增强危机应对能力,才能降低LNG事故的发生率,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事故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80db728bcd126fff7050b89.png)
加 油 站 无 论 是 油 站 建 设 、设 施 检 修 或 改 造 都 需 存 在 安 全 隐 患 ,2 0 0 7年 1 0月 1 2日 , 油 气 加 洼 站 要 用 到 承 包 商 ,如 施 工 队 伍 、 设 备 安 装 队 伍 等 。 外 暂 停 营 业 , 进 行 检 修 。 同 日 , 太 平 洋 公 司 用 l 0瓶 来 施 工 队 伍 和 人 员 的 参 与 不 单 提 供 了 技 术 服 务 ,也 氮 气 分 别 将 1号 、 2号 储 罐 内 的 剩 余 液 化 石 油 气 节 约 了 企 业 的 成 本 开 支 , 促 进 了 企 业 生 产 经 营 的 发 物 料 压 到 槽 车 内 , 进 行 退 料 , 至 储 罐 液 位 表 到 零
《 气储 罐 爆 炸 事 故 案 例 分 析
牛 蕴 吴 柞 祥
中 国 石 油 集 团 安 全 环 保 技 术 研 究 院
北 京 地 区现 有 加 油 站 lO l 0多 个 , 遍 布 北 京 市 向 上 海 泛 华 能 源 发 展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租 赁 经 营 该 油 气 主 要 交 通 干 线 的 周 边 地 区 。加 油 站 作 为 危 险 化 学 品 加 注 站 。 该 油 气 加 注 站 共 有 1 m 液 化 石 油 气 储 罐 O 装 置 , 属 于 石 油 石 化 类 高 危 行 业 。近 年 来 ,加 油 站 3个 、 2 m 汽 油 储 罐 2个 、 l 1 汽 油 储 罐 1个 、 0 " 5I 1 在 施 工 过 程 中 频 频 出 现 事 故 , 例 如 ,2 0 O 7年 l 1月 l I 柴 油 储 罐 1个 ,以 上 7个 储 罐 均 为 埋 地 罐 。该 n 5 2 日 , 上 海 浦 三 路 油 气 加 注 站 储 气 罐 爆 炸 事 故 就 引 油 气 加 注 站 主 要 经 营 车 用 液 化 石 油 气 、汽 油 、柴 油 。 4 起 了社 会的高 度重 视 。 某 公 司 在 安 全 检 查 中 发 现 浦 三 路 油 气 加 注 站
上海市浦三路油气加注站液化气储罐爆炸事故
![上海市浦三路油气加注站液化气储罐爆炸事故](https://img.taocdn.com/s3/m/50b068907fd5360cba1adbf6.png)
Time not only allows you to see through others, but also allows you to recognize yourself.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上海市浦三路油气加注站液化气储罐爆炸事故2007年11月24日7时51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销售分公司租赁经营的浦三路油气加注站,在停业检修时发生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30人受伤。
一、企业概况发生事故的浦三路909号油气加注站是上海泛华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建成投入使用的。
2004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销售分公司向上海泛华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租赁经营该油气加注站,租赁期为20年。
该油气加注站共有10立方米液化石油气储罐3个、20立方米汽油储罐2个、15立方米汽油储罐1个、15立方米柴油储罐1个,以上7个储罐均为埋地罐。
该油气加注站主要经营车用液化石油气、汽油、柴油。
2005年,取得上海市燃气管理处发放的“上海市燃气供应站供气许可证”,有效期到2007年4月。
目前,尚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
二、事故经过中石油上海销售分公司在今年的安全检查中发现浦三路油气加注站存在安全隐患,由其下属的浦东销售中心与上海太平洋燃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平洋公司”)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将检修工作委托给太平洋公司负责,太平洋公司又转包给没有压力管道施工资质的上海威喜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计划检修项目为油气加注站管道刷油漆防腐、更换紧急切断阀、校验安全阀。
2007年10月12日,油气加注站暂停营业,进行检修。
同日,太平洋公司用10瓶氮气分别将1号、2号储罐内的剩余液化石油气物料压到槽车内,进行退料,至储罐液位表到零位后结束,但没有对液化石油气储罐进行置换。
11月7日,施工人员按合同内容开始对管路进行除锈、刷漆。
11月14日,浦东销售中心变更工程项目内容,在原有合同的基础上增加了更换系统管道的内容。
上海浦三路油气加注站液化气储罐“11·24”爆炸事故
![上海浦三路油气加注站液化气储罐“11·24”爆炸事故](https://img.taocdn.com/s3/m/4d300e22a8114431b90dd870.png)
上海浦三路油气加注站液化气储罐“11·24”爆炸事故2007年11月24日7时51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销售分公司租赁经营的浦三路油气加注站,在停业检修时发生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30人受伤。
事故发生后,国务院领导同志做出重要批示,要求查明事故原因,加强安全监管,消除隐患,严防类似事故发生。
一、基本情况
(一)事故单位基本情况。
浦三路909号油气加注站是上海泛华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建成投入使用的。
2004年,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销售分公司向上海泛华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租赁经营该油气加注站,租赁期为20年。
该油气加注站共有10立方米液化石油气储罐3个、20立方米汽油储罐2个、15立方米汽油储罐1个、15立方米柴油储罐1个,以上7个储罐均为埋地罐。
该油气加注站主要经营车用液化石油气、汽油、柴油。
2005年,取得上海市燃气管理处发放的“上海市燃气供应站供气许可证”,有效期到2007年4月。
目前,尚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
(二)事故简要经过。
中石油上海销售分公司在今年的安全检查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油罐爆炸事故案例
![油罐爆炸事故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bdb855b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01.png)
1.5.1法国一炼油厂液化石油气球形贮罐着火爆炸7人死亡在法国费赞(Feyzin)炼油厂,一天早晨,3名检测工在进行每周两次的液化石油气取样作业。
首先将443号丙烷贮罐(12000m3)的阀门打开,经15分钟后取样完毕,要关闭阀门时,因-46℃的气体阀门冻结而不能完全关闭。
此刻,气体向周围逸散,一直扩散到离贮罐60m远的汽车公路及与罐区相通的公路,因此向整个费赞地区发出了警报,并禁止汽车在公路上通行。
但已来不及通知行驶在公路上的汽车,这时驶来的汽车与气体接触瞬间发生大火,汽车被烧毁,司机受了重伤。
发生警报的同时,35名消防队员赶到443号贮罐区现场,此时大火已蔓延至462号贮罐,消防队员奋力喷水灭火。
大约2小时后,443号贮罐随着一声巨响发生爆炸,大火瞬时向四周蔓延,相继引燃了周围的贮罐。
其后又引起球形贮罐的爆炸,使B地区的5号球形贮罐遭到损坏。
这场爆炸,使人死亡,100多人受伤。
设备遭到损坏。
事故原因1)事故的直接原因是阀冻结,而引起的气体泄出,着火源或是在公路上行驰的汽车,或是由喷出的丙烷产生的静电。
2)虽然有安全阀,但没有喷水设备也是造成贮罐爆炸的一个原因。
3)疋田教授认为,取样阀本体是由铸钢制造的,最低耐用温度为-30℃(实际温度为-46℃);阀门未采用聚四氟乙烯防冻;第二个原因是阀门未设置紧急关闭机构等。
这些都是未能防止阀门冻结的原因。
4)罐区至工厂边界的安全距离应为120m以上,至公路的距离应在250以上,否则是很危险的。
一、事故概况B经过1981年9月10日14时55分左右,辽宁省某县石油公司油库一号油罐发生爆炸,当即造成6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3万余元。
1981年5月12日,县农机厂与县石油公司签定了一项建罐合同,在石油公司油库院内建一组(4个)1200立方米的立式金属储油罐。
石油公司承担建罐材料供应及现场保护,县农机厂负责工程项目的施工。
这项工程于5月15日动工,7月末四个罐体的立体工程基本完成,8月末工程扫尾等待试验验收。
储罐事故案例
![储罐事故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2925d36bcd126fff7050b34.png)
储罐典型事故
中国石油
中国石油
2015年7月16日,山东日照市岚山区 石大科技有限公司厂区1000立方米液态烃球罐 发生沸腾液体扩展蒸汽云爆炸,现场产生巨大 蘑菇云,并持续燃烧。记者从日照市公安消防 支队了解到,日照消防正在全力扑救。现场有 四个油罐爆炸,周边方圆五公里居民全部撤离。
中国石油
F8/C轻碳九 F12轻碳九 F8/B清污分流
F9/B二甲苯
路
R204碳四
R202碳四
泵
F14抽余油
R401
碱液 F3/B丙烷 F2/A丙烯 F2/B丙烯
R203碳四
R201碳四
房
F6抽余油罐 F8/A甲苯罐
F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裂解油罐
F11正已烷
F1/D拔头油 F1/B拔头油 F1/C拔头油 F1/A拔头油 配 电 室
事故原因: 调查发现:首先是一个储油罐的燃油水平阀被卡, 不能自动显示油罐已满,导致油泵继续往油罐内注油,致 使燃油外溢;油位自动警报器故障;燃油外溢达40分钟竟 然没有人员发现。
二、操作
使用违规添加剂
大连“7.16”油罐大火
说明:以下内容来自《关于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 有限公司“7· 16”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情况的通报》安监 总管三〔2010〕122号,2011年7月22日。 事故单位基本情况及事故经过: 国际储运公司是中国石油大连中石油国际事业公 司与大连港股份公司的合资企业。国际储运公司原油罐区 内建有20个储罐,库存能力185万立方米;周边还有其他 单位大量原油罐区、成品油罐区和液体化工产品罐区,储 存原油、成品油、苯、甲苯等危险化学品。
二、事故原因初步分析 : 经初步分析,此次事故原因是:在“宇宙宝石”油轮 已暂停卸油作业的情况下,辉盛达公司和祥诚公司继续向 输油管道中注入含有强氧化剂的原油脱硫剂,造成输油管 道内发生化学爆炸。 这起事故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大火持续燃烧15 个小时,事故现场设备管道损毁严重,周边海域受到污染, 社会影响重大。
储罐事故案例
![储罐事故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0b36d11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62.png)
储罐事故案例
近年来,储罐事故频繁发生,给环境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
成严重威胁。
下面介绍一个储罐事故案例,以警示大家重视储罐安
全管理。
案例描述:
2019年8月18日,湖南怀化市溆浦县一家石油化工厂的储罐
发生爆炸,造成2名工人死亡,1名工人受伤。
起火面积超过350
平方米,火势高度达30米,抛洒到150米之外也能感受到热浪炙烤。
火灾堆积点附近的民房窗玻璃全部破碎,篮球场上的彩虹桥变成了
灰色,附近的计划生育宣传栏也被烧毁。
事故原因:
据调查,事故原因是储罐漏液、燃气和蒸气混合后,被引燃而
导致的。
储罐工艺管道长期腐蚀,管道连接处出现裂缝,维修不到位,导致液体渗漏,蒸气泄漏等因素形成了爆炸的条件。
责任判定:
经过调查取证、情况研判和现场勘查,生产单位存在违法违规
行为,对储罐安全未加以重视,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
公司涉嫌违
法建设未经审批的罐区,未按规定进行储罐日常巡查和维修,并未
建立储罐泄漏警报系统,对场地周边环境和人员生命财产造成严重
影响。
因此,该公司被依法处罚。
教训总结:
储罐安全事故给环境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为
了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需要落实储罐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储罐
日常巡查制度、支持设备维修系统,加大安全监管制度的质量,严
把出租、销售等环节管控。
同时,加强对员工安全生产知识的培训,增强员工安全意识,提高储罐管理的安全性,以保障社会的可持续
发展。
油库及加油站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油库及加油站典型事故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a97a65e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8a.png)
油库及加油站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一、临界区油库油罐爆炸事故案例描述:2024年12月,地临界区油库发生油罐爆炸事故,造成多人死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事故发生时,油罐内贮存的石油产品被点燃,引发大面积火灾,火势迅速蔓延至周围的其他油罐。
消防部门赶到后,采取了紧急灭火措施,并组织人员疏散周边居民。
事故原因分析:初步调查结果显示,事故是由于油罐内油气泄漏引发火灾。
油罐泄漏可能是由于装卸作业不当、油罐设备老化、维护保养不及时等原因引起的。
同时,油库的消防设施不完善,防火措施不到位也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安全教训:油库及加油站是储存和运输易燃易爆物质的场所,必须加强日常管理和检查工作,做好设备维护保养,确保所有设备和工艺安全可靠。
加强装卸作业操作员的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同时,安装和完善消防设施,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确保出现事故时能够及时发现、报警和处置。
二、加油站液化气泄漏引发火灾事故案例描述:2024年8月,地一家加油站发生液化气泄漏引发火灾事故。
事故发生时,加油站的液化气罐突发泄漏,液化气液化燃烧所释放的热量引燃周围的可燃气体,导致火势快速蔓延,火光冲天。
加油站员工迅速疏散周围居民,并报警求助。
事故发生后,消防部门迅速赶到现场进行灭火,并组织人员疏散周边人员。
事故原因分析:初步调查显示,事故是由于液化气罐的阀门损坏引发泄漏,液化气在与空气相混后形成可燃气体,遇到明火等点燃源引发火灾。
此外,加油站的防爆设备不完善、安全管理不到位等因素也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安全教训:加油站涉及到液化气等易燃易爆物的储存和供应,必须加强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
对罐区阀门等设备进行定期巡检和维护保养,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同时,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加强现场监测,及时发现并排查隐患。
三、油库油气回收装置失效引发事故案例描述:2024年3月,地一家油库发生油气回收装置失效引发事故。
事故发生时,油气回收装置因管道堵塞及设备故障,导致油气无法正常回收,积聚在油库区域。
危化品典型事故案例
![危化品典型事故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227ebc928ea81c758f578ba.png)
实例01: 广西广维化工股份有机厂“8·26”爆炸事故-2008.08.26
2.间接原因 ①CC-601A~E储存反应液的5台100m3储罐并联使用。若1台发生事故,将殃 及其余4台,导致泄漏量↑,事故后果↑。 ②罐区、罐组平面布置及安全设施不符现行标准、规范的要求。 罐组内的储罐为3排(现要求:不应超过2排)。 料泵设在防火堤内(现要求:应设在防火堤外,且满足相应防火间距)。 罐区无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设施(现要求:应在可能泄漏甲类气(液)体 场所内设置)。 防火堤排水口未设置隔断阀(现要求:污水和雨水,出堤排出口均应安 装隔离阀)。 ③设备安全管理混乱。 今年4-5月大修期间,因扩建需要而更换罐区至精馏工段2台反应液泵, 未同时更换进出管。采用大小头与原管连接。流量↑,扬程↑会带来流速↑, 静电危害↑,认识不足,也无对策。
实例02: 江苏联化科技有限公司爆炸-2007.11.27
2.采用危险工艺手动控制的化工装置,要加快技术改造,尽快实现工艺过 程的自动化(DCS)控制,实现重要工艺参数的自动控制和自动报警。高度危 险的化工装置还要在实现DCS控制的基础上装备紧急停车系统(ESD),提高化 工装置的本质安全水平。 3.进一步加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 在不断完善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化学事故应急预案的基础上,加强演练, 寻找不足,持续改进,提高企业在事故状态下的应急指挥和应急处置能力。
实例02: 江苏联化科技有限公司爆炸-2007.11.27
三、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操作人员没有将加热蒸汽阀门关闭到位,造成重氮化反应釜在保温过程中 被继续加热,重氮化釜内重氮盐剧烈分解,导致化学爆炸。 2.重要原因 在重氮化反应保温时,操作人员未能及时发现重氮化釜内温度升高,及时 调整控制;装置自动化水平低,重氮化反应系统没有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和自 动紧急停车系统;重氮化釜岗位操作规程不完善,没有制定针对性应急措施, 应急指挥和救援处置不当。 四、事故教训 1.要继续深化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认真开展“回头看”检查。对 已查出的隐患,必须立即整改,一时难以整改的必须做到整改责任、方案、资 金、期限和应急预案五落实。
加油站事故案例
![加油站事故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319520d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8d.png)
加油站静电事故案例 五
2001年6月22日,某石油公司加油站3号油 罐正在接卸一车97号汽油,当班卸油工违章 将卸油胶管插到量油孔喷溅式卸油,造成大 量汽油溢出。溢出的汽油沿地面流淌,流进 地面的管沟,管沟穿过因营业室与加油机相 连,汽油充满了从3号油罐到加油机的地面 和管沟〔管沟未填埋,油罐也未完全填埋〕。
据此,可以断定由于防静电用的跨接导线断 裂,使橡胶导管内通过汽油时与管壁摩擦所 产生的静电电荷不能得到泄漏,而积聚在油 枪上。加油到一定时候,静电电压积聚较高 时,在挪动油枪与轿车注油口所形成的间隙, 产生了静电放电而引燃油气。
加油站静电事故案例 九
由此可见,应加强对输油用的橡胶导管中金 属导线检查,看连接金属两端的橡胶管是否 导通,其设备的接地电阻10Ω,以便石油产 品在输送过程中所产生的静电电荷可以及时 泄露,确保加油站平安。
燃烧着的燃料漏入排水沟并蔓延到这个综合 企业外,点着一座邻近建筑物。燃烧的燃料 还蔓延到附近的河流上。消防人员减慢火灾 的蔓延并扑灭了综合企业外面建筑物的火灾。 而河流上的火相信其自身会燃烧掉。虽然火 灾的起因未确定,但推论系静电火花点着了 漏出的汽油。司机报告说没有搞好接地连接。来自加油站静电事故案例 九
加油站静电事故案例 十
1999年5月19日19时5分,一北京吉普121 客货车到加油站加油,当加油员给该车油箱 加满后,车主为凑足100元的油款,要求将 剩余的70号汽油用加油枪直接注入容量为 25 kg的塑料桶内,塑料桶就在吉普车旁边。 当油品注到塑料桶2/3时,由于产生静电, “砰〞的一声,燃起大火,大火将塑料桶烧 毁,满地的火源,又把吉普车燃着,此时另 一位加油员拨打110报警。
加油站油气中毒事故案例 二
3时28分,消防中队火警台接到报警 。 13名消防战士,迅速登上两辆消防车,风驰 电掣般地驶向事故现场。到达现场后,消防 战士想尽方法,冒着生命危险,终于将两名 工人救出油罐,并迅速送往医院抢救,使两 名工人脱离了危险。
空气替代氮气试压 储罐爆炸4人死亡
![空气替代氮气试压 储罐爆炸4人死亡](https://img.taocdn.com/s3/m/b8fda1df0912a2161579297f.png)
Anything can be the starting point and the ending point, but it is important to know that the starting point does not determine the ending point.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
空气替代氮气试压储罐爆炸4人死
亡
一、事故经过 11月24日,位于上海浦东新区杨高南路、浦三路口的一座油气加注站,对液化石油气储罐、管线进行检修。
在检修过程中为赶工期、节省施工费用,施工方严重违章作业,擅自用压缩空气替代氮气,对系统进行气密性压力试验,罐内形成爆炸空间。
在罐顶打磨作业时没有对罐内气体采样分析,防护措施不落实,导致储气罐发生爆炸,2名正在施工的作业人员当场死亡,另有2人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二、原因分析 1、施工人员擅自用压缩空气代替氮气对系统进行气密性试验,使罐内空气和石油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
可燃气体和含氧量检测时间间隔不符合规定要求。
2、施工前没有进行危害分析,没有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没有进行安全措施交底,没有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
三、启示
进入受限空间施工前,应对受限空间作业进行危害分析,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方案,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办理作业许可证,
严格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同时,按照时间要求对受限空间内的含氧量和可燃气体浓度等进行检测,并做好安全监护。
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要严格坚持"三不进入"原则。
LNG事故案例手册
![LNG事故案例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9d0555a3aaea998fcd220e5f.png)
LNG安全事故案例手册第一起案例:杨凌一LNG液厂发生管道泄漏闪爆起火事故过程:2017年11月24日晚8时50分许,陕西液化天然气LNG加注站发生管道轻微液体泄露,并起火引燃管道外保温材料。
事故发生后,该加注站已关闭液化天然气管道。
事故造成两人轻伤,现场明火已经扑灭。
事故原因分析:这次LNG加注站发生设备闪爆起火的主要原因为:液化天然气LNG加注站管道泄漏,闪爆起火,引燃管道外保温材料。
而结合以往的天然气加气站发生的同类事故分析,引起管道泄漏的原因主要有:长期运行的管道出现的腐蚀穿孔泄漏;管道法兰密封失效导致的泄漏;冬季管道冻裂引起的泄漏及生产作业时工况的波动引起管道振动导致管道泄漏等等。
而从易燃易爆气体发生火灾爆炸的三条件分析,LNG加注站存在LNG泄漏;与空气混合聚集达到气体爆炸极限;处在引火源,其中在冬季,引火源无处不在,静电、作业流速,明火等等,从而满足着火爆炸三条件,引起了这次燃气闪爆火灾事故。
同时,生产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缺失;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薄弱,应急处置能力等也是极易引起安全事故的原因。
事故启示和建议:通过对这次LNG加注站设备闪爆起火事故的原因分析,让我们清晰认识到LNG加注站生产设备设施的腐蚀、损坏、维护检查不到位,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体不健全,及各安全附件、报警仪等没有起到安全保护及报警作用等是极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原因。
因此,以这次事故为引子,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和建议为:我们应该充分了解LNG加注站生产运行主要存在的安全风险,并从中拿出针对性的防范解决措施,确保LNG加注站的安全生产运行,防范和避免燃气事故的发生。
第二起案例:LNG槽车大灯起火过程:2015年6月15日20时50分,某承运商LNG槽车到达装车站门口等待办理进站充装手续,安检人员在对车辆进行安检时,发现车辆右侧灯罩处冒烟起火,随后立即拿起灭火器将火扑灭,并组织车辆退至空旷地带。
事故原因分析:初步勘查判断,是右侧大灯的近光电路短路,导致大灯总承外壳起火。
(完整版)动火作业典型事故
![(完整版)动火作业典型事故](https://img.taocdn.com/s3/m/3f7fb29e3186bceb18e8bb07.png)
安全经验----动火作业事故
案例一、2003年10月28日,中国石油某油田一采油厂在柯14井安 装单井罐时发生油罐爆炸着火事故,造成5人死亡、2人重伤,1 人轻伤。
40立方米原油罐 40立方米原油罐
勒1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柯14井
安全经验----动火作业事故
该 罐 于 10 月 4 日 起 停 用 , 罐中原油已放至底阀口,底 阀 口 距 罐 底 10 厘 米 , 罐 内 留 有 残 液 的 密 度 0.806 。
安全经验----动火作业事故
事故主要原因:(1)维修班长在未办理动火作业票的情况下派 焊工施工(缺少与动火有关部门人员的沟通)。(2)焊工未见到动 火票就动火。(3)雇用民工受人指令关闭阀门后,既未向井站值班 人员报告,又未在现场看守(缺少协调与信息沟通)。(4)配气站 值班员,在未搞清停气原因的情况下,贸然打开天然气阀门,导致 事故发生(上锁挂签)。(5)天然气公司负责人,在没有作业方案、 没有履行作业手续、没有采取相应安全措施的情况下,直接盲目安 排作业(三无作业:无方案、无作业许可、无安全措施)。
在进行管道气密性试验时没有将管道与埋地液化石油气储罐用盲板隔断液化石油气储罐用氮气压完物料后没有置换导致液化石油气储罐与管道系统一并进行气密性试验罐内未置换干净的液化石油气与压缩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因现场同时进行电焊动火作业电焊火花引发试压系统发生化学爆炸导致事故发生
油气储运——安全经验分享
动火作业典型事故
安全经验----动火作业事故
2007年10月12日,油气加注站暂停营业进行检修。同日,太平洋公司 用10瓶氮气分别将1号、2号储罐内的剩余液化石油气物料压到槽车内,进行 退料,至储罐液位表到零位后结束,但没有对液化石油气储罐进行置换。
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事故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9e0f291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fa.png)
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事故案例分析案例概述:XYZ化工公司的一个液化石油气储罐在操作过程中发生了爆炸事故。
事故导致5名工人遇难,多名工人受伤,并给周边居民带来了极大的震惊和恐慌。
事故原因分析:1.设备老化:液化石油气储罐是一个重要的工业设备,但长时间的使用和缺乏定期的检修和维护可能导致设备老化。
老化设备容易出现漏气和裂缝,增加爆炸风险。
2.操作不当:操作不当是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事故的常见原因之一、操作人员可能缺乏必要的培训和经验,对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不够细致,导致事故发生。
3.漏气问题:液化石油气在储罐内具有高压和高温,如果出现泄漏,可能在周围环境中形成爆炸性的气体浓度。
漏气问题可能源于设备本身的损坏,也可能源于安装和维修过程中的错误操作。
4.天气因素:天气条件可能对液化石油气储罐的安全性产生影响。
例如,在高温和高湿度的环境中,储罐的温度可能升高,容易引发事故。
预防措施:1.设备定期检修和维护:为了确保储罐的安全运营,公司应制定定期的检修和维护计划,并进行相应的检查和维修工作,以解决设备老化和损坏的问题。
2.操作人员培训:公司应确保操作人员接受必要的培训,了解液化石油气储罐的操作和维护要求,并熟悉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操作人员应遵守正确的操作程序,正确使用维护设备。
3.检测和监测系统:在液化石油气储罐中安装有效的检测和监测系统,能够及时发现气体泄漏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
4.天气监测和控制:在天气条件可能对储罐安全产生影响的情况下,公司应加强对天气的监测,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以降低事故的风险。
5.应急预案和培训:制定液化石油气储罐事故的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和培训,提高员工应对事故的能力和水平,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总结: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事故具有潜在的危险性,但通过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可以降低事故风险。
定期检修和维护设备、加强操作人员培训、安装检测和监测系统、天气监测和控制,以及制定应急预案和培训都是降低事故风险的关键步骤。
15个气瓶事故的典型案例
![15个气瓶事故的典型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0a9419e67ec102de3bd89a5.png)
15个气瓶事故的典型案例案例一:四川省达州市达县申家滩双线特大桥材料加工厂施工工地,中铁二十三局襄渝铁路二线工程指挥部第二项目部发生一起气瓶爆炸严重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重伤,经济损失3万元。
事发时,该批气瓶被运送到事故地点,在装卸工人将气瓶从汽车上卸下时,一气瓶发生爆炸,造成装卸工2人死亡,受伤1人。
事故原因分析:1、违规充装:经查该气瓶为二氧化碳气和氧气混装,引起化学爆炸。
2、违规装卸:装卸工野蛮装卸,导致气瓶受到强烈冲击,引起爆炸。
案例二:潼南县某气体经销部搬运工在气瓶存放间用减压表测量氧气瓶内压力时,气瓶发生爆炸。
下图该气瓶爆炸后的碎片。
事故造成 4 人当场死亡,2 人重伤,其中1 名重伤人员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气瓶阀进气口及活门被烧及碳黑痕迹损坏的减压器进气口被烧及碳黒痕迹事故原因分析:对事故气瓶检查,爆炸的气瓶碎片内表面未发现油脂、碳黑等痕迹。
对同批气瓶内气体分析,未发现可燃气体成分,排除气体混装可能性。
但在气瓶阀和减压器接口处有烧损及碳黑存在。
认定事故原因是由于减压器混用,可能使其内部存有油脂。
在测压时,高压氧气接触油脂造成燃烧及爆炸。
案例三:2016年11月2日上午,沈阳新民市某公司院里进行氧气瓶卸车作业时,气瓶爆炸。
现场卸车作业2人死亡,远处1人因气瓶爆炸受伤,运瓶汽车风挡玻璃及现场建筑物和厂房玻璃严重破碎。
爆炸气瓶呈碎片飞出,卸车地点留有少量残片。
一只气瓶被崩起后,砸在厂区一屋顶,后坠落屋内。
现场运瓶车上仍有四只待卸气瓶,地面有四只刚卸车的气瓶。
现场所有气瓶颜色和钢印标识均为氧气。
事故原因分析:由于事故现场人员均已死亡,无法对事故经过进行了解。
但从事故现场现象可以认定,事故过程中仅有卸车操作。
从气瓶残片形状,可以认定不属于化学性爆炸。
因此,推断此次事故为野蛮装卸,气瓶在剧烈碰撞中致使气瓶薄弱处或缺陷处破坏,造成气瓶的撕裂。
案例四:哈尔滨某公司焊工从仓库领取乙炔气瓶和氧气瓶并运至车间进行焊接作业,仅焊了一个压缩空气管道接头,约2分钟完成,然后将气瓶放于车间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气加注站液化气储罐爆炸事故
2007年11月24日7时51分,某石油销售分公司租赁经营的油气加注站在停业检修时发生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30人受伤。
发生事故的油气加注站是某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建成投用的。
2004年,某石油销售分公司向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租赁经营该油气加注站,租赁期为20年。
该油气加注站共有10 m3液化石油气储罐3个、20 m3汽油储罐2个、15 m3汽油储罐1个、15 m3柴油储罐1个,以上7个储罐均为埋地罐。
该油气加注站主要经营车用液化石油气、汽油、柴油。
2005年,取得“燃气供应站供气许可证”,有效期到2007年4月。
事故发生时尚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
石油销售分公司在2007年的安全检查中发现油气加注站存在安全隐患,由其下属的销售中心与某燃气有限公司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将检修工作委托给燃气有限公司负责,燃气有限公司又转包给没有压力管道施工资质的一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计划检修项目为油气加注站管道刷油漆防腐、更换紧急切断阀、校验安全阀。
2007年10月12日,油气加注站暂停营业,进行检修。
同日,燃气有限公司用10瓶氮气分别将1号、2号储罐内的剩余液化石油气物料压到槽车内,进行退料,至储罐液位表到零位后结束,但没有对液化石油气储罐进行置换。
11月14日,销售中心变更工程项目内容,在原有合同的基础上增加了更换系统管道的内容。
11月22日,管道全部更换完毕。
11月23日15时,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严重违反压力管道试压规定,擅自用压缩空气气密性试验代替对新更换管道的压力试验,并确定管道系统气密性试验压力为1.76 MPa。
在没有用盲板将试压管道与埋地液化石油气储罐隔离、且储罐的液相管道阀门和气相平衡管阀门处于全开情况下,19时,用空气压缩机将试压管道连同埋地液化石油气储罐一起加压至1.2 MPa,保压至24日上午。
24日7时10分,继续升压。
7时40分,焊工违章进行液化石油气管道防静电装置焊接作业,7时51分,当将第3只单头螺栓焊至液化石油气管道气相总管,空压机加压至1.36 MPa时,2号液化石油气储罐发生爆炸,罐体冲出地面,严重损坏,其余两个埋地液化石油气储罐受爆炸冲击,向左右偏转,造成液化石油气罐区全部破坏,爆炸形成的冲击波将混凝土盖板碎块最远抛出420多米。
事故造成2名作业人员当场死亡,30名附近居民和油气加注站旁边道路上行人受伤,其中2名伤势严重的行人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周边约180户居民房屋玻璃不同程度损坏,12家商店及70余部车辆破损。
直接原因
(1)液化石油气储罐用氮气卸料后没有置换清洗,储罐内仍残留液化石油气。
(2)在用压缩空气进行管道气密性试验时,没有将管道与液化石油气储罐用盲板隔断,致使压缩空气进入了液化石油气储罐,储罐内残留液化石油气与压缩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3)因违章电焊动火作业,引发试压系统发生化学爆炸,导致事故发生。
间接原因
(1)燃气有限公司允许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使用本企业的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对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施工的油气加注站管道改造维修工程没有监管。
(2)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无任何施工资质,以燃气有限公司的名义承接压力管道施工工程。
在没有图纸、没有施工方案的情况下,盲目组织人员施工,擅自组织气密性试验。
(3)石油销售分公司销售中心在油气加注站管道改造维修工程的项目组织上管理混乱,以包代管,未对发包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的安全监管,致使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屡屡违反安全作业规程。
(1)杜绝违章作业。
要严格执行管道试压、气密性试验、盲板管理、动火和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等安全规定。
如用火作业应符合集团公司的规定:凡在生产、储存、输送可燃物料的设备、容器及管道上用火,应首先切断物料来源并进行可靠封堵隔离;经彻底吹扫、清洗、置换后,打开人孔,通风换气;打开人孔时,应自上而下依次打开,经分析合格方可用火。
若间隔时间超过1小时继续用火,应再次进行用火分析或在管线、容器中充满水后,方可用火。
(2)切实加强加油(气)站检维修安全管理。
要严格执行加油(气)站检维修施工安全管理规定,加油(气)站在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时,应严格审查施工单位的资质,
审核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施工作业方案及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同时要安排专人负
责监督检修过程的质量和安全。
变更检修内容时要及时修订检修施工方案。
业主和监理单
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加强对施工单位作业全过程安全监控。
要加强对加油(气)站检维修
及承包商管理,不得将加油(气)站等危险场所检维修工程项目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杜绝层层转包和以包代管。
(3)作业前要进行风险辨识和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4)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制度,严禁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经营加油(气)站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