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格瓦拉的现象
埃内斯托切格瓦拉
埃内斯托·拉斐尔·格瓦拉·德·拉·塞尔纳(西班牙语:Ernest o Rafael Guevar a de la Serna,1928年6月14日—1967年10月9日),通常被称做切·格瓦拉(西班牙语:Che Guevar a),香港译作捷·古华拉。
他是出生于阿根廷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者和古巴游击队领导人。
格瓦拉于1959年参与了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七二六运动”,推翻了亲美的巴蒂斯塔独裁政权。
在古巴新政府担任了一些要职之后,格瓦拉于1965年离开古巴,在其它国家继续策动共产革命。
首先是刚果,然后是玻利维亚。
在玻利维亚,他在一次由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划的军事行动中被捕,并于1967年10月9日被玻利维亚军队杀害。
死后,他成为了第三世界共产革命运动中的英雄和西方左翼运动的象征。
生平简表1928年6月14日,埃内斯托·切·格瓦拉生于阿根廷罗萨里奥市。
他是埃内斯托·格瓦拉·林奇和塞莉亚·德拉·塞尔纳-德拉·略萨的长子。
1947-1953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国立大学医学系读书。
1950年,在油船厂上当水手,漫游特立尼达和英属圭亚那。
1951年月12月-1952年8月偕同阿尔维托·格拉纳多斯温游拉丁美洲各国。
游历了智利,秘鲁,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然后由委内瑞拉乘飞机途经美国迈阿密返回布宜诺斯艾利斯。
1953年3月,大学毕业,第二次漫游拉丁美洲各国。
游历了玻利维亚,秘鲁,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巴拿来马,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
在危地马拉参加了保卫阿本斯总统政府的斗争,在阿本斯政府被颠覆后移居墨西哥。
1954年-1956年,在墨西哥行医,后又在心脏病学研究兼职。
浅析戏剧《切·格瓦拉》
浅析戏剧《切·格瓦拉》作者:徐冉赵婉琪来源:《资治文摘》2017年第05期【摘要】音乐人张广天的作品代表了世纪之交的一种理想嬗变,成为舞台剧艺术革命的旗帜性风标。
话剧《切·格瓦拉》从舞台调度、表现形式以及价值精神上都具有独特的代表性,同时,它所包含的价值取向和理想主义精神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切·格瓦拉;话剧;价值取向;理想主义现代史诗剧《切·格瓦拉》在实践戏剧类别中获得了较高的评价,诗、歌、剧三种形式相交织相融合,使话剧具有强烈的艺术张力和感染力。
以共产主义革命者切·格瓦拉真实故事概述为主线进行展开,其中也包含了对中国以及世界上焦点问题的辩论与思索。
着重表现了切格瓦拉的理想主义精神、宣扬了身为革命者甘愿为人民奉献和牺牲的伟大理想,给人深刻的鼓舞和思考。
一、舞台调度舞台调度是台词和舞台语言在视觉形象上的体现,它是导演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
舞台调度从视觉形象及形体造型形式上揭示人物性格,反映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
话剧《切格瓦拉》没有采用精美的舞台大背景,也没有繁杂的道具,仅仅是用一些泡沫石头和一些枪支就演绎了一个革命者由生到死的故事。
尽管舞台布景简单,但演员富有激情的表演以及内涵深刻的舞台调度,使话剧的艺术张力不减反增。
话剧中,多有用两束光将舞台隔成两个空间,一边是用演员朗诵叙述背景,一边演绎故事,丰富了舞台的空间,把控了舞台的平衡,制造此起彼伏的形式感。
话剧以一个流落街头的妓女代表拉丁美洲,她在舞台中央,遇到了穷人、士兵、教授的刁难,周围环绕她的是不同国家、各种阶层的势力,整齐的圆环队列,具有节奏感的脚踏声,表现出拉丁美洲的艰难处境,任人欺凌、岌岌可危的生存状态。
二、表现形式话剧《切·格瓦拉》作为实验话剧的代表作之一,采用了诗、歌、剧三者相交错相融合的表现形式,让观众享受着舞台艺术的快感。
主题歌《切·格瓦拉》开头就点明了全剧的主题和内涵,赞颂了切格瓦拉崇高的理想主义,以及坚定跟随切格瓦拉前仆后继的理想信念。
戏剧《切·格瓦拉》浅析
・ 影视传媒 ・
戏剧 《 切・ 格瓦拉 》浅析
于声瑞 ( 中 国传 媒 大学 南广 学 院演 艺学 院 江 苏南京 2 1 1 1 0 0 )
摘 要 : 九 十 年 代 以 来 , 中 国 的 经 济 和 文 化 受 到 改 革 开 放 的 影 计酷 似 二战 之后 6 O 年代 从 瑞士 所 兴起 的 “ 极 简 主义 ”艺术 风格 。 响 ,大量 “ 外 来 元 素 ” 涌 入 国 门 ,使 得 小 剧 场 话 剧 也 得 以 飞 速 的 发 这种 风格 的特 点是 在 于感 官上 简单 整 洁 ,思 想 品味 上更 为 优雅 。
性 ,也存在着 时代发展推动 下的必然性 。
关 键 词 :理 想 主 义三 部 曲 ;观 演 关 系
上多 次 的 时空转 换 变得 简 洁 、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和 清 晰 ,很好 的 服务 于 故事 的
叙 事 ;相 对 统一 且 简单 的 灯光 颜色 的选择 ( 多 以 白色 、浅 黄色 和
红色 呈现 ),较 明确 的突 出 了故事 中出现 的正面 和 反面 人 物符 号 在 冷 战十 年之 后 ,在 2 0 0 0 年 ,在 中国 小剧 场 话剧 逐渐 崛起 的 式 的形象 ;灯光 亮 度 的变 化烘 托 了整 个 故事 当 中的 不 同时 间段 人 时候 ,在 北 京 , 《 切・ 格 瓦拉 》 问世 了 。一 个 时 代 与孕 育 它 的 作 物 命运 走 向的气氛 和氛 围 。 品之 间, 总是 保 持着 相互 阐 释 的关 系 ,一 种 内在 的 、深刻 而 又 紧
一
三 、表演 上 的分析
话剧 《 切・ 格瓦拉》 在演 员 的表演 上 的要 求不 是 一个 演 员针
切·格瓦拉的死亡之美
切·格瓦拉的死亡之美作者:陶竦来源:《文苑·经典美文》2009年第09期在人类纪元的起点上,一位年轻的拿撒勒人——耶稣基督——走向了死刑台。
他遭到了捉拿他的兵士的戏弄,被戴荆冠、吐唾沫、用苇子打。
但他却走得那样安详。
1967年10月9日,在即将被处以极刑时,格瓦拉面对美国特工专家冈萨雷斯的提问“此时此刻,你在想什么”时,安详地回答道:“我在想,革命是不朽的。
”他还向刽子手说:“你是来杀人的。
开枪呀!胆小鬼!”之后,那位靠着酒精壮胆才敢来行刑的政府军少尉马里奥·特兰往他身上打了9发子弹……他死后,一个兵士用枪刺他的肋骨,以证明他真的是“道成肉身”。
格瓦拉的遗体被包裹起来,捆在直升机下面的滑橇上,运到瓦耶格朗德,在当地的马尔塔圣心医院冲洗、剪发、整容后,被注射了甲醛,向公众展示。
一些政府军官兵麇集在他的尸体边上,兴奋而又紧张地用手指戳戳这位怒目圆睁的少校司令的肋骨,以证明他真的死了。
照相机记录下了这一切。
之后,他的双手被砍下来,秘密地运走了。
摄影师弗雷迪·阿尔波塔有幸拍摄了格瓦拉的死状。
人们惊异地发现,他所拍摄的几张照片,竟像极了曼泰尼亚所绘的《基督透视图》、小霍尔拜因的《基督蒙难图》,与伦勃朗的《蒂尔普医生的解剖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于是,人们自然而然地将格瓦拉与耶稣基督联系起来。
阿尔波塔的这组照片绝非处心积虑、哗众取宠之作。
哗众取宠之作也不可能达到如此神似的境地。
阿尔波塔回忆说:我当时并没有想到把他的形象拍成像上帝基督那样的救世场面,我只是拍摄了当时的气氛。
不过,在格瓦拉的遗体周围,确有一种神圣和神话般的气氛。
英国评论家约翰·伯杰在比较了阿尔波塔的照片和上述几幅名画后分析道:有时候,一个人的死亡悲剧使他的一生更加完美,并使之成为人间的楷模。
画家笔下的基督圣像就是这样。
我相信,格瓦拉也是这样的人,他们有着相同程度的感人事迹。
如果确如他所说,那么,格瓦拉与耶稣基督到底在哪些方面达到了“相同程度”呢?有学者通过考证后认为,耶稣的原型可能是古代巴勒斯坦一个革命运动的领袖。
关于切格瓦拉的作文
关于切格瓦拉的作文在历史的长河中,有那么一些人物,他们就像璀璨的流星,虽然划过天空的时间短暂,却留下了无比耀眼的光芒。
切·格瓦拉,对我来说,就是这样一个传奇般的存在。
我第一次知道切·格瓦拉,是看到那张著名的头戴贝雷帽、眼神坚定且略带忧郁的照片。
当时我就想,这大叔是谁啊?怎么看起来这么酷,有一种让人难以忽视的气场。
后来深入了解,才发现他可不仅仅是“酷”这么简单。
切·格瓦拉啊,那可是个真正的行动派。
他就像一个怀揣着理想的侠客,只不过他的江湖是整个拉丁美洲。
他看不惯那些穷苦人民被压迫、被剥削,心里就憋着一股劲儿,想要改变这一切。
他本来是个医生呢,按常理说,拿着手术刀治病救人就好了,可他偏不。
他觉得社会上的“大病”得用革命的方式来治。
于是,他毅然决然地放下了手术刀,拿起了武器,投身到解放人民的伟大事业中去。
他跟着卡斯特罗闹革命的时候,那一定是充满了各种惊险刺激的故事。
我仿佛能看到他在古巴的丛林里穿梭,和战友们一起风餐露宿,策划着一场又一场对独裁统治的反击。
他不怕苦,不怕累,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让人民当家作主。
这种坚定的信念就像一把火,不仅照亮了他自己前行的道路,也点燃了周围很多人心中的希望。
而且啊,切·格瓦拉还是个很有原则的人。
他不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去革命的,要是那样的话,他在古巴革命成功后,就可以舒舒服服地享受胜利成果了。
但他没有,他觉得革命的火焰应该烧遍整个拉丁美洲,哪里有压迫,哪里就应该有反抗。
于是,他又踏上了新的征程,就像一个孤独的行者,走向那些还在黑暗中的地方。
当然啦,他的这种行为在有些人眼里可能有点“轴”。
但是我觉得,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在为了自己的小利益斤斤计较,而他却把整个拉丁美洲的穷苦大众的幸福当成自己的责任。
这就好比在一个满是自私自利之人的房间里,突然闯进来一个充满热血和大爱的人,大家可能都不太理解他,但他却毫不在意,继续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切·格瓦拉
切·格瓦拉切·格瓦拉(Ernesto Guevara, CheGuevara),古巴革命领导人。
1928年6月14日生于阿根廷,是阿根廷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医师、作家、游击队队长、军事理论家、国际政治家及古巴革命的核心人物。
切·格瓦拉是古巴共产党、古巴共和国和古巴革命武装力量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
1959年起任古巴政府高级领导人,1965年离开古巴后到第三世界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游击战争。
1967年在玻利维亚被捕,继而被杀。
切·格瓦拉死后,切·格瓦拉的肖像已成为反主流文化的普遍象征、全球流行文化的标志,同时也是第三世界共产革命运动中的英雄和西方左翼运动的象征。
《时代》杂志将格瓦拉选入二十世纪百大影响力人物。
2014年11月14日《每日邮报》曝光了一组切·格瓦拉的遗体照片,这是他在1967年遭玻利维亚军队杀害47年后首次公布的照片。
阿尔贝托·柯达(Alberto Korda)无论你是否了解他的底细,无论你是不是愤青,“CHE”已经不可避免地从小众理想主义变成一种流行时尚元素,这听起来有些莫名其妙,但时尚本来就是那么莫名其妙的东西,不是吗?看到“CHE”的头像在大街上每个角落疯狂蔓延,从T恤到背包、从头巾到贝蕾帽,可能格瓦拉本人会尴尬一笑——“我终于革命成功了,不过怎么是以这种方式呢?”那么,你有没有兴趣知道无意间炮制这张经典照片的摄影师的故事呢?这个在“切”背后的男人名叫阿尔贝托·柯达,在1960年3月5号,他用手上宝贝似的徕卡相机将戴着贝蕾帽的格瓦拉定格在胶片上。
柯达那时身为“解放报”的记者,在一次前往“上校公墓”执行拍摄任务的过程中遇到了阿根廷自由战士切·格瓦拉,那天他正在公墓为80名古巴人默哀,在法国开往古巴的军需品货船被美国袭击的过程中,这80个人不幸遇难。
柯达被格瓦拉当时悲哀的神情打动,拍下了这张照片。
谈谈切格瓦拉
其实中国人对于切*格瓦拉并不是很熟悉,如果不是一场被某些人称为“史诗”的活报剧似的话剧《切*格瓦拉》的上演并造成传媒的轰动,那么他在中国的崇拜者也许只限于少数的理想主义者,而这种人在当今中国是稀少的。
作为一个把消除压迫和剥削作为毕生理想的人,他在社会主义国家反而遭到了有意或者无意的冷遇;而在欧洲、北美洲和切的家乡拉丁美洲,他的崇拜者却在他的殉难日点燃蜡烛,面对他的画像默默祈祷。
这种差别也许就是英雄所应得的一种待遇。
有人说,格瓦拉只是一个狂热分子。
但也有人说,格瓦拉是一个英雄。
因为他有一个理想,并为实现他的理想而献出了生命,因而他的生命是有价值的,至少对于他个人而言。
那么对于这个世界来讲,切*格瓦拉的生命有没有价值,到底有多大价值,以至于那么多人把他奉为英雄而顶礼膜拜?如果我们就此展开讨论的话,一定是毫无结果。
因为数十年来,围绕格瓦拉的争论从来就没停过。
当然焦点是格瓦拉是一个为解救人类苦难而献身的耶苏式的英雄,还是一个危险的恐怖分子?若想给一个人盖棺论定,必然要判断他的生命有无价值,价值大小。
尤其是作为一个历史系科班出身的人来说,盖棺论定是我们必须学会的一种本领,似乎这就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目的。
比如说有人要你对一个历史人物作出评判,你说“我不知道”或者“很难说”之类摸棱两可的话,人家一定会说:“你白学历史了吗,都象你这样,学历史还有什么用?”这实在是学习历史的一个尴尬,虽然这的却是一种诚实的说法。
但在今天,我宁愿不给大家一个明确的说法,我还是要说“我不知道”,尽管我十分了解关于切*格瓦拉的N种说法。
我想做的只是展示一个过程,展示一个我的视野。
这个过程和视野就是:切*格瓦拉:一个人、一个理想与一个世界。
切*格瓦拉:1928年出生于阿根廷一个贵族家庭。
从小患有哮喘病,小时在家自学,受过良好的法文教育,热爱诗歌。
青少年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热中交游。
17岁时进入布宜诺斯艾利斯国立大学医学系学习。
这时的格瓦拉体现出来的个性是坚强,并富有文学的浪漫气质,充满爱心。
不倒的旗帜---切格瓦拉
红色罗宾汉共产主义的堂吉诃德----------------切·格瓦拉革命英雄?自由的象征?亦或是时尚的象征?摇滚的精神?切·格瓦拉,这个被神话了的人物,有着太多衍生的形象,以至其人物本源反而显得模糊。
阿尔贝托·柯尔达为他拍摄,命名为《英勇的游击队员》的照片,被美誉为“世上最知名的照片”。
切·格瓦拉(1928年6月14日-1967年10月9日),或简单称切(El Che 或 Che),本名埃内斯托·格瓦拉,是阿根廷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医师、作家、游击队队长、军事理论家、国际政治家及古巴革命的核心人物。
自切·格瓦拉死后,他的肖像已成为反主流文化的普遍象征、全球流行文化的标志,同时也是第三世界共产革命运动中的英雄和世界左翼运动的象征。
1928年出生于阿根廷。
他的母亲是西班牙贵族后裔,父亲是一个南美最富有家庭的曾孙,有西班牙和爱尔兰血统。
年青时切·格瓦拉曾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学医,读书时代, 曾三次徒步或骑摩托车游历拉美大陆。
据说,在智利矿区一对矿工夫妇家过夜时,发现他们盖的被子根本无法御寒,就把自己随身带的被子给他们盖上,后来切回忆道:“那夜我虽然被冻得发抖,但我感到了自己是全世界被压迫者的兄弟。
”在与贫苦不断的接触中,唤起了他深沉热切的爱和良知, 他决心为解放这些苦难兄弟而战斗。
流亡在墨西哥时,他结识了流亡海外的古巴青年卡斯特罗,两人一拍即合,当天彻夜长谈。
1956年,切·格瓦拉、卡斯特罗率领一支只有82人的游击队,从墨西哥出发,乘“格拉玛号”悄悄地在古巴的一片沼泽地登陆。
登陆后遭到巴蒂斯塔的军队的袭击,只有12人在这次袭击中幸存。
剩余的游击队战士,在马埃斯特腊山中安顿下来,并使革命队伍逐渐壮大,得到了一些农民及工人的支持。
格瓦拉,作为军队的医生,在一次战斗中,当面前一个是药箱,另一个是子弹箱时,他扛起了子弹箱。
从这一刻开始,格瓦拉彻底从医生转变为了一名战士。
格瓦拉人物事迹介绍
格瓦拉人物事迹介绍格瓦拉参加了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推翻了亲美的巴蒂斯塔独裁政权。
死后,格瓦拉一直被视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英雄和左翼人士的象征。
下面是店铺跟大家分享的格瓦拉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格瓦拉人物生平1.家庭背景切·格瓦拉出生于阿根廷罗萨里奥,是一个西班牙和爱尔兰裔家庭的长子。
他出生证明上的日期是1928年6月14日,但一些资料认为他实际上出生于1928年5月14日。
他的出生证明被故意修改,以掩饰他母亲在结婚时已怀孕的事实。
格瓦拉的父亲埃内斯托·格瓦拉·林奇的家族已在阿根廷生活了12代,是一个声誉卓著的家族。
他的祖先帕特里克·林奇1715年出生于爱尔兰,后经西班牙转辗来到阿根廷,在18世纪末,他已成为了巴拉那河地区的总督。
而他母亲塞莉亚·德·拉·塞尔纳·略萨的家族也已在阿根廷生活了7代,同样也是贵族家庭,祖先约瑟·德·拉·塞尔纳曾是西班牙最后一任驻秘鲁总督。
格瓦拉的父母于1927年结婚。
格瓦拉父亲在传记《我的儿子,切》中写到:“5月(注:1930年)的一个早晨,寒风呼啸,我的妻子带着我们的小埃内斯托去游泳。
中午时分,我去俱乐部找他们,准备和他们一起去吃午饭,这时我发现,孩子穿着一身湿漉漉的游泳衣,已经冻得直打哆嗦。
塞莉亚却还一个劲地在游泳。
她不是个有经验的母亲,根本没有意识到现在已是冬天,天气变化对这样一个脆弱的孩子来说,该有多危险。
”从此格瓦拉便患上了严重的哮喘。
受这个有着一定左翼思想的上层家庭(尤其是作为阿根廷共产党员的姨父母)的影响,格瓦拉从小便对政治十分热衷。
虽然患有哮喘,但格瓦拉十分热爱体育运动。
1948年,他进入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学习医学,并于1953年3月顺利完成了学业。
切格瓦拉
2637切·格瓦拉(古巴革命领导人)编辑切格瓦拉即切·格瓦拉(古巴革命领导人)。
切·格瓦拉(西班牙文:Che Guevara,1928年6月14日-1967年10月9日),或简单称切(El Che 或 Che),本名埃内斯托·格瓦拉(Ernesto Guevara),古巴共产党、古巴共和国和古巴革命武装力量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
是阿根廷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医师、作家、游击队队长、军事理论家、国际政治家及古巴革命的核心人物。
古巴革命胜利后,任古巴政府高级领导人。
后来却辞去职务,离开古巴到第三世界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游击战争。
1967年在玻利维亚被捕,继而被杀。
自切·格瓦拉死后,他的肖像已成为反主流文化的普遍象征、全球流行文化的标志,同时也是第三世界共产革命运动中的英雄和世界左翼运动的象征。
格瓦拉是一名荣辱参半的历史人物,亦常现身于传记、回忆录、文章、纪录片、歌曲及电影的题材,其共同想像普遍呈现两极化。
《时代》杂志将格瓦拉选入二十世纪百大影响力人物。
中文名埃内斯托·格瓦拉外文名Ernesto Guevara别名切(El Che 或 Che)国籍阿根廷/古巴民族阿根廷人出生地阿根廷罗萨里奥出生日期1928年6月14日逝世日期1967年10月9日职业医生,革命家,政治家,作家毕业院校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信仰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主要成就参与领导古巴革命总结、发展游击战理论代表作品《游击战》《古巴革命战争的回忆》《在玻利维亚的日记》军衔少校配偶伊尔达·加德亚/阿莱达·马奇。
CHE_切格瓦拉
革命之子 -----切格瓦拉 -----切格瓦拉
ANTI-Mainstream culture
“切”是众所周知 在我们的社会。 的。在我们的社会。 我们 可以看到他的照片, 可以看到他的照片, 在演唱会上的T恤 在演唱会上的 恤, 甚至~~~咖啡杯。 咖啡杯。 甚至 咖啡杯 他是
世界的另外一些地方需要我去献出我微薄的力量! 世界的另外一些地方需要我去献出我微薄的力量!
1965年, 年 切来到 刚果领 导国民 革命
Would rather die standing reluctance knees Health
宁愿站着死 不愿跪着生
虽然他已死于曾经,但毫不影响他精神的发扬, 虽然他已死于曾经,但毫不影响他精神的发扬,在永 远的时间里!! 远的时间里!! 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 1955年,他会见了卡斯特罗,随后他参加的726 年 他会见了卡斯特罗,随后他参加的 运动。接着进行一系列的革命。当然, 运动。接着进行一系列的革命。当然,革命是成功 的。
• 在革命后,格瓦拉进行一些关键的角色,在 在革命后,格瓦拉进行一些关键的角色, 新政府国家银行董事长工业部长、 新政府国家银行董事长工业部长、古巴社会 主义革命统一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书记处书 记
Guerrilla genius
游击战天才
他擅长打游击,拥有很多经验的游击队。 他擅长打游击,拥有很多经验的游击队。 在1961年,他和他所训练的士兵,阻止了美国的入侵,他是一个 年 他和他所训练的士兵,阻止了美国的入侵, 革命队伍中的英雄。 革命队伍中的英雄。 伴随着革命的坚定信念,他去了国外进行国民革命的带领, 伴随着革命的坚定信念,他去了国外进行国民革命的带领,如 刚果,玻利维亚革命等. 刚果,玻利维亚革命等
2020年高考作文素材:切·格瓦拉
2020年高考作文素材:切·格瓦拉切·格瓦拉——理想与激情的化身耶稣是两千年前的凡人,格瓦拉是20世纪后半叶的凡人,他们皆因为穷苦人而死,死后成为穷苦人心中的“神”。
切格瓦拉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世上一切赞美之词都不能将他形容。
这位终生为理想和自由而战的人,一个以痛苦征服全世界的人,影响了整整一代青年。
很少有哪位英雄能够像他一样,跨越信仰、种族、国界和文化的鸿沟,如果有的话,那一定就是他——切格瓦拉!切格瓦拉是那个时代的特殊的人,是一心要摧毁卑鄙年代的英雄。
切格瓦拉是一个真正敢于为理想牺牲的人。
构成他人格的两大支柱是无私和刚烈,他的一生就像烟花,刹时爆裂溅射出极为灿烂的光芒,然后化为灰烬,不过,却给人留下长久的记忆和回味。
他代表着无私无畏,一往无前的精神。
一直以来,他率直的天性和对人民的赤子之爱,他超人的意志和勇气,他克己的行为和为理想献身的精神,他圣徒般的容貌和完美的人格魅力,都不停地打动着这麻木冷酷的世界。
切格瓦拉是一个浪漫的游侠诗人,一个永远战斗着的战士,一个不屈的灵魂!他是阿根廷人的骄傲,他象征着永远地抗争和战斗。
如今的格瓦拉,在很多人的眼中,再不是那个瘦骨嶙峋的哮喘病人了,他成了革命、青春、激情、力量、梦想和乌托邦的代名词。
在1968年的巴黎街头,他的名字“切!切!切!”成了法国学生*时最响亮的口号;在球王马拉多纳的手臂上,他是图腾;在很多人的书房里,他的黑白肖像代表着一块精神高地……切格瓦拉的一生就是一首震荡心灵的歌。
真正的歌手,就是那些能打动人们的心灵的人。
每个人的心中都是有歌的,所以,我们一旦听到那天才的歌声,就立即共鸣起来。
切格瓦拉的歌声便是如此,他的歌声震荡在人的心灵深处,使一切蕴藏着感情的人都抬起头来,好像望着喷薄的朝阳一样,使美丽、雄伟、坚强和高尚的精神发扬起来。
特别是那些在悲惨的命运中,灵魂和肉体都受尽煎熬的人,那些在疾病和贫穷的铁砧上受尽磨难的人,他们会在歌声中得到安慰。
切·格瓦拉个人详细资料
切·格瓦拉个人详细资料埃内斯托·拉斐尔·格瓦拉·德·拉·塞尔纳(西班牙文:ErnestoRafaelGuevaradelaSerna,1928年6月14日-1967年10月9日),常译切·格瓦拉(CheGuevara)。
他出生于阿根廷,是马克思主义革命者和古巴游击队领导人。
格瓦拉于1959年参与了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七二六运动”,推翻了亲美的巴蒂斯塔独裁政权。
在古巴新政府担任了一些要职之后,格瓦拉于1965年离开古巴,在其它国家继续策动共产主义革命。
首先是刚果,然后是玻利维亚。
在玻利维亚,他在一次由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划的军事行动中被捕,并于1967年10月9日被玻利维亚军队杀害。
死后,他成为了第三世界共产革命运动中的英雄和西方左翼运动的象征。
他发展了关于游击战的理论,代表作品有《摩托日记》《游击战》《古巴革命战争的回忆》《在玻利维亚的日记》等。
1928年6月14日,生于阿根廷罗萨里奥市1930年5月,切首次发作哮喘病,自此哮喘病伴随切的一生。
1943年切中学毕业。
1945年,进入布宜诺斯艾利斯国立大学医学系。
1950年,与好友阿尔贝托一起,骑自行车漫游阿根廷北部,行程4500公里。
该年10月,切认识了齐齐娜,并双双坠入爱河。
1951年,切与阿尔贝托一起骑一辆旧摩托车开始漫游拉丁美洲的旅行。
8个月的时间游历了智利、玻利维亚、秘鲁、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5个国家。
1952年8月听从母亲要求返回大学。
1953年6月,大学毕业,获得医生证书。
7月,切和童年时代的朋友利萨登上火车前往玻利维亚,再次开始美洲之旅。
12月,到达危地马拉。
1954年离开危地马拉,赴墨西哥。
1955年,切在墨西哥结识卡斯特罗,8月与思想激进的秘鲁姑娘伊尔达在墨西哥举行婚礼。
1956年1月,加入卡斯特罗的起义队伍。
4月,被任命为集训中心的人事组长。
6月,切和卡斯特罗等起义者被墨西哥当局逮捕,投入监狱。
话剧 切格瓦拉 赏析
对《切·格瓦拉》的赏析《切·格瓦拉》是著名剧作家黄纪苏、张广天等人经过两年集体创作的现代诗剧,虽然看起来是一个人物传记性质的话剧。
其实剧情里面没有很多格瓦拉的现场情节,而是以格瓦拉的生平故事为由头组成的一个论坛,探讨人性、革命、乌托邦、贫富、效率、历史、人种、网络、股票等问题,把吟唱、诗歌、朗诵、对话、投影、形体造型等舞台语言为一体,虽然场地狭小,道具简陋,但主创人员用他们火一样的热情把每一种艺术样式都推到极至,整合成为一个实验性很强的话剧作品,让观众感到耳目一新。
首先来介绍一下创作这部话剧最核心的人物——这部剧的导演——张广天。
他于1966年7月生于上海。
85年,曾组建“再见”创作组和“太阳同伴”城市民谣演唱组,此为上海最早的民间现代乐队。
90年初,从事唱片制作和影视戏剧的音乐创作,为十几张唱片配曲、制作,为多部电影和数百集的电视剧作曲。
93年,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为其录制出版了个人专辑。
此后,转入舞台剧创作实践。
2000年,张广天导演了《切·格瓦拉》,一炮打红,成为知识界、思想界的风标。
在创作之外,张广天还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包括几个方面:汉藏音乐体系、工业化时代的民间音乐、现代唱片工业、样板戏、人民戏剧美学。
2005年创作“理想主义三部曲”,由三个独立的剧目组成,分别是《左岸》、《切·格瓦拉》、《圣人孔子》。
另外一位主创——黄纪苏,作为这部剧的编剧,也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黄纪苏,社会学家、剧作家。
曾经编创的剧本:《爱情蚂蚁》、《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切·格瓦拉》。
很多人见到黄纪苏都大感意外。
因为《切格瓦拉》剧“对举世关注的大事、貌似神圣的扮演、深奥的理论、复杂微妙的关系,往往以时下流行的语汇出之,化抽象为具象,寓大雅于大俗,奇思妙想,常令人惊叹不已”,未想竟出自这样一个瘦弱的男人之手。
而他言谈中的朴实和谦虚,和《切格瓦拉》剧中他刻画的反面角色的伶牙俐齿相比,倒真的更难让人相信。
古巴革命领导人切格瓦拉简介
古巴革命领导人切格瓦拉简介切·格瓦拉,1928年6月14日生于阿根廷,是阿根廷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医师、作家、游击队队长、军事理论家、国际政治家及古巴革命的核心人物。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巴革命领导人切·格瓦拉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切·格瓦拉生平简介切格瓦拉是阿根廷人,出身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属于上层社会人士,但是切格瓦拉却将自己的毕生心血用在了为贫苦大众谋幸福的革命事业上,切格瓦拉是一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一生之中到过很多的国家,为拉丁美洲第三世界的解放斗争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下面介绍一下切格瓦拉生平。
1928年6月14日,生于阿根廷罗萨里奥市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1945年,进入布宜诺斯艾利斯国立大学医学系。
1950年,骑自行车漫游阿根廷北部,行程4500公里,认识了齐齐娜,坠入爱河。
1951年,与阿尔贝托一起漫游拉丁美洲,8个月的时间游历了智利、玻利维亚、秘鲁、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5个国家。
1953年6月,大学毕业。
7月,登上火车前往玻利维亚,再次开始美洲之旅。
12月,到达危地马拉。
1955年,在墨西哥认识卡斯特罗,8月与秘鲁姑娘伊尔达在墨西哥结婚。
1956年1月,加入卡斯特罗的起义队伍。
1957年,在战斗中打出了自己的名望,被卡斯特罗提拔为少校,并任命为新组建的第四纵队司令。
1959年1月4日,率部攻陷古巴首都哈瓦那,古巴革命胜利,与伊尔达离婚。
6月,切与阿莱达结婚。
11月,任国家银行行长。
1960年,先后出访中国,苏联,捷克等社会主义国家。
之后官职在古巴一升再升。
1965年,2月3日,访华。
4月24日,与一批追随者进入刚果。
从此开始转战拉丁美洲。
1967年10月8,被玻利维亚政府逮捕,9日,被处死。
10月10日,切的遗体被秘密埋入一个合葬坑。
1997年7月12日,古巴人找到了切格瓦拉的遗体,运回古巴为其举行了国葬。
切·格瓦拉和毛泽东的关系切格瓦拉和毛泽东都是马克思主义的斗士,都是信仰共产主义的优秀领导人,两个人身上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两个人的思想主张也存在着很多相同的地方,切格瓦拉生于1928年,毛泽东生于1893年,从年龄上看毛泽东要比切格瓦拉大35岁,毛泽东成为中国革命领袖的时候,切格瓦拉还是一个孩子。
青春、理想、格瓦拉
“等到毒火如洪水退去的时候,鸽子会再次衔着橄榄飞来。
”传说中那个在烈火中涅槃的凤凰,会在一片平庸中再生,以感人肺腑的声音,唤醒人们已死去了的理想和希望。
1967年10月8日,切·格瓦拉的游击队在拉丁美洲波利维亚的尤罗山峡被强大的政府军团团包围。
大约下午3时39分,切的冲锋枪中弹脱手,接着缠身多年的哮喘病发作,随即切受伤被俘。
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美国大使馆和波利维亚总统及军方的共同策划下,在被俘大约22个小时后,切·格瓦拉被就地秘密处决了。
原因?这些与他斗争多年的敌人们再清楚不过了:假如让这位著名的世界革命的英雄在法庭上发表自我辩护的讲演,那么他将赢得广泛的同情,不仅社会主义国家,而且西方各国的知识界和舆论界都将掀起声援切·格瓦拉的浪潮。
他的敌人在懦夫一般的恐惧中扣动了美式卡宾枪的板机……临刑前,波利维亚军官问他在想什么,切答道:“我在想革命是不朽的。
”格瓦拉真的死了吗?不,他活着!能够把自己事业做到不朽的人,本身就是不朽的。
无知的懦夫们,愚蠢的寄生虫们,还有自欺欺人的毒蛇猛兽们。
你们真的以为自己那闪着铜臭的肮脏子弹,能够杀的死这位不朽的战士,这位20世纪的伟大征人吗?1968年5月29日,当法国学生高举切·格瓦拉肖像,高喊着“切!切!切!”在巴黎大街上进军的时候,他已经复活。
青春、革命、理想、乌托邦,为格瓦拉,它们如诗一般得紧紧交织在一起。
或许诗歌与革命真的源于同一股危险的热血。
在19世纪,拜伦弃笔仗剑,瘸着腿与希腊人并肩战斗,抗击土耳其,最终战死沙场;波德莱尔混迹于流浪汉与妓女、也混迹于巴黎公社的革命者中间,在昏天黑地的巷战中胡乱开枪;而少年兰波在19岁结束诗人生涯,转变为一个疯狂的军火贩子,远征非洲……格瓦拉身上也涌动着同一股热血,一股可以迅猛燃烧,轰然炸裂,死于青春,进入太阳的热血……切,1928年出生于阿根迁的罗萨里奥市,少年时代曾与当地名门闺秀奇奇娜相知相恋。
埃内斯托切格瓦拉
埃内斯托·拉斐尔·格瓦拉·德·拉·塞尔纳(西班牙语:Ernesto Rafael Guevara de la Serna,1928年6月14日—1967年10月9日),通常被称做切·格瓦拉(西班牙语:Che Guevara),香港译作捷·古华拉。
他是出生于阿根廷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者和古巴游击队领导人。
格瓦拉于1959年参与了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七二六运动”,推翻了亲美的巴蒂斯塔独裁政权。
在古巴新政府担任了一些要职之后,格瓦拉于1965年离开古巴,在其它国家继续策动共产革命。
首先是刚果,然后是玻利维亚。
在玻利维亚,他在一次由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划的军事行动中被捕,并于1967年10月9日被玻利维亚军队杀害。
死后,他成为了第三世界共产革命运动中的英雄和西方左翼运动的象征。
生平简表1928年6月14日,埃内斯托·切·格瓦拉生于阿根廷罗萨里奥市。
他是埃内斯托·格瓦拉·林奇和塞莉亚·德拉·塞尔纳-德拉·略萨的长子。
1947-1953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国立大学医学系读书。
1950年,在油船厂上当水手,漫游特立尼达和英属圭亚那。
1951年月12月-1952年8月偕同阿尔维托·格拉纳多斯温游拉丁美洲各国。
游历了智利,秘鲁,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然后由委内瑞拉乘飞机途经美国迈阿密返回布宜诺斯艾利斯。
1953年3月,大学毕业,第二次漫游拉丁美洲各国。
游历了玻利维亚,秘鲁,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巴拿来马,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
在危地马拉参加了保卫阿本斯总统政府的斗争,在阿本斯政府被颠覆后移居墨西哥。
1954年-1956年,在墨西哥行医,后又在心脏病学研究兼职。
1955年,遇见菲德尔·卡斯特罗。
加入他的革命队伍,参加"格拉玛"号远征的准备工作。
1956年6月-8月,因加入菲德尔·卡斯特罗的远征部队被捕,囚禁于墨西哥城监狱。
为什么切·格瓦拉的头像被用在很多地方?
为什么切·格瓦拉的头像被用在很多地方?童年:华丽家族的哮喘男孩切·格瓦拉,原名埃内斯托·格瓦拉,切是1953年他在危地马拉得到的终生绰号,“喂!老兄!”的意思,从此“切”成为某种影响时代精神的代名词。
格瓦拉1928年6月14日出生在阿根廷,父母都是名门望族之后。
声誉卓越的家族、大片的地产,但和许多故事一样,格瓦拉在多年后成为本阶级的背叛者,甚至摧毁者,而这都是因为那次有点轻率和要命的旅行。
童年格瓦拉的最大阴影是从2岁起时常发作的哮喘,除了帝国主义,格瓦拉的一生都在与哮喘作斗争。
母亲塞莉亚是对格瓦拉一生影响最大的人,母亲对塑造格瓦拉的理想主义、勇敢和坚毅气质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从格瓦拉与母亲的数百封通信中,我们可以看到母子间的深厚情谊。
无论是旅行还是游击战,他写给母亲的信永远是最多、最真挚的,“今天在想念您的时候,我有一阵想再依恋在您身边的伤感。
”旅行:我的皮鞋沾染上了真正的尘土感谢电影《摩托日记》,让我们如此真切地看到了那个鲜活的切,那个时常为了恼人的哮喘而忧心忡忡的切。
当凯鲁亚克们为了性、毒品、背叛和所谓的自由漫无目的地横贯北美大陆的时候,切·格瓦拉开着那辆1939年产的诺顿摩托车,沿着安第斯山脉穿越整个南美,于是了解到了什么是苦难、压迫和贫穷。
为什么要旅行?“我们为了旅行而旅行”,“随兴而为”,在为寻找旅行的理由时,格瓦拉略带轻浮地解释道。
但在用8个多月完成第一次南美旅行重新回到阿根廷后,格瓦拉明白“我,已经不再是我”。
这次旅行彻底改变了他,也改变了世界的某一部分。
这次旅行开始于1951年12月29日,当时还是医学院学生的格瓦拉与好友药剂师阿尔贝托骑着老爷摩托车上路了,他们圈定的路线是阿根廷、智利、秘鲁、哥伦比亚,终点是委内瑞拉。
尽管旅行充满着快乐并不乏各种艳遇,但他们也越来越体会到沉重的悲哀,摩托日记中起初略带轻佻炫耀的记录慢慢变成对世界的控诉,“我的皮鞋沾染上了真正的尘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在革命中,一个人或者胜 利,或者死去.
流浪汉脚步的芳香在我 身上久久飘荡.
我以艺术家的趣味所渲染过 的意志,将会支持虚弱的双腿 和疲惫的肺.
●
●
边哮喘边革命
1956年11月25日,在墨西哥韦拉克鲁斯州 (Veracruz)的图克斯潘(Tuxpan)港,一膄名为 “格拉玛号”(Granma)小游艇即将闻名于世,这膄 只能载12人的小艇上却挤满了82个人.在这82个人当 中有一个人的肤色明显较浅,抄着浓重的阿根廷口音, 喝着马黛茶,显得格格不入,但却有着最为激昂的热情, 他就是切格瓦拉
●
他以最快的速度实现所谓的国家工业化和 国有化他抱着堂吉珂德似的态度,认为只要精 神刺激就可以战胜一切艰难,实现社会主义的 古巴. 切格瓦拉临死前,说出下面一句遗言:”我是 切格瓦拉,我失败了”
切格瓦拉把小资的浪漫与革命的流血恰 如其分地糅合起来,把革命的残酷本质 诗意化了。这个终生充满悖论的人,在 死后四十年间,不断地被世人错误地解 读着:从英雄上升到精神偶像,又蜕变 为了时尚符号。
革 命 前 夕 的 摩 托 之 旅们面对现实,让我们忠于理想
我走上了一条比记忆还要长的路。陪 伴着我的,是朝圣者般的孤独。我脸 上带着微笑,心中却充满悲苦。 当死亡不期而至的时候,让我们欢 迎它吧,只有我们战斗的呼声能被 一个乐于追随放热耳朵听见,那就 会有另外一双手那起我们的武器. ● 为了成功你必须先抛弃一切.
无处不在的切格瓦拉,他出 现在衣服上,书包上,打火机 上,火柴盒上,酒吧的壁画上, 涂鸦的墙上,甚至还有拖鞋 上,床单上. 被商业化的切,我们已经不需要知道他革 命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