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复习第七章认识区域世界第一节认识大洲——亚洲同步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大洲训练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示意图能够正确反映亚洲河流流向的是()
2. 世界陆地最低点是( )
A.里海 B.死海 C.地中海 D.黑海
3. 日本民居多以便于拆装的轻质材料修建,主要目的是()
A.防风御寒
B.防震抗灾
C.防潮避暑
D.节约环保
4. 关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印度和俄罗斯都是中国的邻邦
B.日本经济对外依赖很强,因为国内消费水平低
C.东南亚地区盛产热带作物,而且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D.俄罗斯工业以重工业为主
5. 亚洲南面濒临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北冰洋
D.印度洋
6.关于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全部位于北半球,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②地跨热带、温带、寒带;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气候只分布在东亚;
④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四周海洋.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7.亚洲中部雄踞着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许多大江大河都从那里发源,奔流入海.如图中,甲、乙两图分别为亚洲大陆沿30°N纬线和80°E经线所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亚洲的地势特点是()
A.中部高,四周低 B.中部低,四周高
C.南部高,北部低 D.东部高,西部低
8.亚洲季风气候区水旱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
A.不同年份冬季风的强弱不同B.不同年份夏季风的强弱不同
C.纬度位置的影响 D.地形的影响
9.被称为“世界雨极”的是()
A.乞拉朋齐B.阿塔卡马沙漠
C.塔克拉玛干沙漠 D.火烧寮
10.根据如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亚洲的东部和西部均分布有季风气候
B.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是地中海气候
C.亚洲具有世界上所有的气候类型
D.亚洲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和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11. 南亚各国中,最容易发生水灾的国家是()
A.印度 B.巴基斯坦
C.孟加拉国 D.尼泊尔
12. 中亚境内的河流多为内流河,湖泊多为内流湖,这种河湖特征主要是由下列哪个因素来决定的()
A.深居内陆的海陆位置
B.地势高竣的地形特征
C.纬度较高的纬度位置
D.河流太短,湖泊太小
13. 有关设计一条旅游线路要考虑的因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可选择乘飞机去旅游
B.设计到西藏旅游的线路,应突出其藏族的地方文化特色
C.设计旅游线路时,应设计尽可能多的旅游点,使人们获得最多的旅游信息
D.设计旅游线路多成环形或多边形,尽量避免往返线路的重复
14. 亚洲及北美洲的洲界线、俄罗斯及美国的国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都穿过的海峡是
()
A.马六甲海峡B.直布罗陀海峡
C.白令海峡 D.黑海
15.冰雕是下列哪个地区的冬季景观()
A.广州 B.上海
C.哈尔滨D.北京
二.填空题
16.亚洲地势西高东低,起伏大,既有“世界屋脊”高原,也有地平辽阔的西西伯利亚平原;既有“世界之巅”,也有世界陆地最低点.
17.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和多雨,描述的是亚洲内陆地区的气候类型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则是气候.18.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唯一缺少的气候类型
是,地中海沿岸的气候类型是.
19.亚洲的河流网分布呈状.是亚洲长度最长和水量最大的河流,它是世界上第长河.
20.亚洲中部的河和河是世界上两条著名的大河.
三.综合题
21.读三条亚欧大陆桥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线为第一,其穿越的大地形区有亚洲部分的中西伯利亚高原、
平原、亚欧分界线山脉、欧洲部分的
平原和欧洲西部平原.
(2)图中②线为第二亚欧大陆桥,东起我国连云港西到荷兰鹿特丹.在我国境内的铁路线名称依次是线、线、北疆线;沿线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试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答:.
(3)图中③线为构想中的第三亚欧大陆桥,起点城市为广东
省;该线建成之后将对我国西南地区产生重要影响,不仅增加了出海通道,还能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便于将东南亚、、西亚和欧洲联系起来.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 B
3. B
4. B
5. D
6.B
7.A
8.B
9.A 10.D
11.C 12.A 13.C 14. C 15.C
二.填空题
16.青藏高原珠穆拉玛峰死海
17. 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
18. 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19. 放射长江三
20. 锡尔阿姆
三.综合题
21.故答案为:(1)亚欧大陆桥;西西伯利亚;乌拉尔;东欧;
(2)陇海;兰新;降水量从东向西递减;
(3)深圳;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