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与《春望》比较阅读经典.ppt
《望岳》《春望》对比赏析
《望岳》《春望》对比赏析引导语:诗人的《》和《春望》中都有一个“望”字,但意境并不相同,下面我们一起来对比赏析一下这两首诗。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杜甫《望岳》,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
736年(开元二十四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
该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已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的浪漫豪情。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
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
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
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
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
“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
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
运用比较法赏析《春望》和《望岳》
出心裁地写出 自己的欣赏体 验—— 在古代齐 鲁两大 国 的国 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 亘在 那里 的泰 山 , 以距 离之远 烘托 泰
山之高。这两句是远望泰山的景象 。“ 造化钟神 秀 , 阴阳割 昏晓” , 写出了泰山的神奇 秀丽和巍峨高大 的形象 。这是 近 望泰山所见的景象 。“ 荡胸生层云 , 决 眦入归鸟”, 写泰 山中
二、 比较 描 写景 象 的差 异
■
《 望岳》 中“ 会 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 意蕴丰厚 , 有 一种 哲理美 。它不止是 诗人 要攀 登泰 山极 顶 的誓言 , 也 是诗 人 要攀登人生顶峰 的誓 言 , 它激励 着我 们在 人生 的道 路上 永 往直前 。《 春望》 “ 烽火 连 三月 , 家 书抵 万金 ” 写 出了消息 隔
新课 孑 l 导学 2 F l l 4 . 1
● 教 学 案例 与 评 析 ●
运 用比较 法赏 析《 春 望》 和《 望岳 》
江 西省广 丰 县 实验 中学 周 智 文
在引导 中学生赏析诗歌时 , 如果经 常采用 比较法 阅读 ,
可以调动学生赏析 的积极 性和 主动性 , 使 学 生 对 诗 歌 这 一 文 学 体 裁 的 认 识 和 理 解 更 加 深 刻 。 在 比较 、 质疑、 析疑 、 释
《 望岳》 首句 “ 岱宗夫如何? …‘ 齐鲁 青未 了” 这 两句是远
望泰山的景象 ; “ 造化钟神 秀 , 阴 阳割 昏 晓 ” 这 是 近 望 泰 山所
集、 整理资料并形成 自己 的观 点的能力 。《 春望》 和《 望岳》
的作者同是杜甫 , 都运用 了寓情 于景 的写法 , 都 运用 了对偶 的修 辞方法 , 但又有一些不同点 , 可作为 引导学 生运用 比较
《望岳》《春望》对比阅读
《望岳》《春望》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6 —7题。
(7分)望岳春望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题目】6、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内容。
(4分)(1)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绘了______________ 的景象。
(2)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 _____________ 的景象。
7、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临愿望,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B. “家书抵万金”,形容家中书籍的珍贵。
此句写出了离乱中人共有的一种感受,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吟哦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C.“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生动细致地描绘了诗人忧愁难解的情状,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与五、六两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予以凝练,节奏感强,富有韵律美,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
【参考答案】6.(1)泰山神奇秀丽、高大雄伟(2)国都残破,乱草丛生。
7.B望岳原文赏析: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
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首句“岱宗夫如何? ”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
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 ” “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
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望岳》与《春望》对比赏析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以后。
此时,诗人正“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当他游历到山东,被泰山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望岳》诗。
【内容讲解】:五岳之首的泰山到底怎么样呢?(乍一见泰山高兴的不知如何形容的惊叹和仰慕之情)在古代齐鲁两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苍翠的青色。
(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的高大)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写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写出泰山的高大)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凝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我一定要登临泰山极顶,俯瞰群山,它们都将变得那么渺小。
【赏析评价】:六句实写泰山之景。
开头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设问统领下文。
二句的“齐鲁青未了”自问自答,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绵延、高大。
“青”字是写青翠的山色,“末了”是表现山势座落之广大,青翠之色一望无际。
这是远望之景。
三、四句是近望之势。
“造化钟神秀”是说泰山秀美无比,仿佛大自然将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在这里了,一个“钟”字生动有力。
“阴阳割昏晓”,突出泰山的高耸挺拔,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与昏暗的两个天地。
“割”字形象贴切,给参天矗立的山姿赋予了生命力。
五、六两句是近看之景,并由静转动。
“荡胸生层云”描写山腰云雾层层缭绕,使胸怀涤荡,腾云而起,用“层云”衬托出山高。
“决眦入归鸟”,是瞪大了眼睛望着一只只飞回山林中的小鸟,表现出了山腹之深。
一个“入”字用得微妙传神,好象一只只小鸟从远处徐徐而来,又徐徐而去,足见山腹是何等深远了。
这首诗的题目是“ 望岳”,全篇紧紧抓住“望”字写景,写景中又处处烘托着一个“高”字。
从而把泰山的万千景色、高大的气势渲染得纤毫毕现,令人如亲临其境。
故此《望岳》一诗,成为历代描写泰山的佳篇,被人们传颂不绝。
《春望》《望岳》参考课件2
考 考 你
2、“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蕴涵着什么什么感情? 蕴涵着什么什么感情?
蕴 着 山
、“
, 生
、勇 、
山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背 诵
望
岳
---杜甫 杜甫
给标上颜色的词语注释并疏通文意
国都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降临京城,草木遍地丛生。 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降临京城,草木遍地丛生。
语文 八年级
上册
25杜甫诗三首 杜甫诗三首
《望岳》《春望》 望岳》《春望》 》《春望
语文 八年级
上册
复习目标
• • • • 掌握作者的相关情况及评价。 掌握作者的相关情况及评价。 背诵、默写古诗文名句。 背诵、默写古诗文名句。 能准确翻译古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 能准确翻译古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 通过练习,提高做古诗文习题的准确率。 通过练习,提高做古诗文习题的准确率。
本诗表现作者什么感情?(主旨) 本诗表现作者什么感情?(主旨) ?(主旨 表现战乱时的忧国、 表现战乱时的忧国、思家之情
理解性默写( 理解性默写(二)
1、《春望》一诗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 、 春望》一诗中写战火连天, 烽火连三月 , 家书抵万金 。 诗句: 诗句: 2、《春望》一诗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对国 、 春望》一诗中, 事的忧伤, 事的忧伤,对家人思念感情的两句诗 感时花溅泪 是: , 恨别鸟惊心 。 白头搔更短 3、《春望》中 、 春望》 , 浑欲不胜簪 。 两句,我们可以想见杜甫忧国、伤时、 两句,我们可以想见杜甫忧国、伤时、思家而造 成的苍老之态。 成的苍老之态。
《望岳》课件PPT
《望岳》课件PPT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朱德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杜甫(712年—770年)字⼦美,⾃称少陵野⽼,后⼈称杜少陵。
也称杜⼯部。
⾃唐以来,他的诗歌被公认为“诗史”,他本⼈也被称为“诗圣”。
主要代表诗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三吏”:《新安吏》《潼关吏》《⽯壕吏》“三别”:《新婚别》《垂⽼别》《⽆家别》“五岳”指什么?东岳⼭东的泰⼭、西岳陕西的华⼭、中岳河南的嵩⼭、北岳⼭西的恒⼭、南岳湖南的衡⼭。
简介杜甫: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分为4个时期:读书、壮游(35岁以前)长安求学:(35----44岁)-河西尉-曹参军陷贼与为官(44---48岁)漂泊西南(48----59岁逝世)写作背景这⾸诗歌写于736年,属于杜甫创作历程中的漫游时期。
他20—35岁时曾遍游中国的⼤江南北。
《望岳》这组诗就是在他24岁时写成的。
这组诗共三⾸,分东岳(泰⼭)、南岳(衡⼭)、西岳(华⼭)。
书上这⾸诗即东岳泰⼭,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字⾥⾏间洋溢着青壮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
写作背景杜甫与李⽩合称“李杜”[1],为了与另两位诗⼈李商隐与杜牧即“⼩李杜”区别,杜甫与李⽩⼜合称“⼤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杜”。
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世孙)。
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虽然杜甫在当朝不为世⼈所知,但经过后世的研究,他的作品最终对中国⽂学和⽇本⽂学产⽣了深远的影响[2]。
他的约1500⾸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部集》。
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常深远,被后⼈称为“诗圣”。
板块⼀:诵读知⼤意板块⼆:译读明诗意板块三:精读悟诗情板块四:品读赏名句板块五:背读会运⽤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曾云,决眦⼊归鸟。
会当凌绝顶,⼀览众⼭⼩。
岱(dài)了(liǎo)曾(通“层”)眦(zì)凌(líng)诵读知⼤意///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望岳》《春望》ppt课件
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
岱( 了( 曾( 眦(
)dài li)ǎo 通“层)”céng )zì
<望岳>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杜 甫赴洛阳应试落第,于是漫游齐、赵(今山东、 河南、河北省)一带,这诗是游泰山时所作。杜 甫的父亲杜闲这时官兖州司马。可能当时急于省 亲,来不及登泰山,所以写了《望岳》。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①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岱宗夫 如何”是什么意思,描绘“齐鲁青未了”所展现的画面。
答:“岱宗夫如何”的意思是:
泰“齐山鲁是青什未么了样”子为?我泰们山描拔绘地了而这起样,一参幅天画耸面立:
②苍“翠会的当山凌色绝中顶掩,映一着览辽众阔山无小边”的表齐现鲁了大诗平人原的。什么精神和气 概? 2分;
颔 联: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意思是:感伤时局战乱、危险,看到花开令人泪下,叹惜与亲人 的离别之情,听到鸟叫真让人心惊。
用拟人的手法写出诗人感时伤别的情感。
颈 联: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意思是:自开春以至三月,战火持续不断, 亲人的信息就显得尤其珍贵。 写出家音隔绝,久盼不至的思念亲人的焦急心情。成为千古传 诵的名句。
自学指导三:朗读诗歌,感受情感
▲读准下面的字,并理解它的含义
溅( jià)n —— 抵( dǐ)—— 搔( sā)o —— 浑( hú)n —— 胜( shē)ng —— 簪( zā)n ——
溅落 值 挠 简直 能够承受 一种束发的首饰
首 联: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意思是:国都沦陷,山河依旧存在,春天来临,城中到处长满了 荒草。 写春望所见,满目凄凉,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望岳》《春望》赏析题-教学参考
《望岳》《春望》赏析题教学参考一、阅读杜甫的《望岳》,按要求答题。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考试中经常出现的考点:1、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____ 而_____,时间是从_____至______,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
(远、近朝、暮)2、"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_____景,用_____描写,表达了____。
(高大、神奇秀丽、实、细节、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3、"造化"句写泰山的____,是___ 写;"阴阳"句写泰山的_____,是____写。
(秀美、虚;高大、实)4、《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
首联是_____,颔联是_______ ,颈联是______,尾联是________ 。
(远望、近望、细望、俯视)5、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_____,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___ 。
(整体形象、诗人的感受)6、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
答案: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
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蕴含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7、 "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8、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从山的背面看来,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象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杜甫诗歌《春望》和《望岳》的比较阅读
论登高和望岳的异同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白居易曾经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一首诗或者一篇文章,他的创作多多少少都放映了一个时代的特征和整体。
望岳和登高均出自杜甫之手,然而这两首诗歌给人感觉却不太一样,甚至有些方面迥然不同。
第一首诗歌望岳是杜甫于盛唐时期写的一首诗,正如诗歌的题目登高所说,此诗歌正是杜甫登高望远时所做。
这首诗气势雄浑,写的景物宏大壮观,无时无刻不体现青年人对于未来的憧憬。
诗歌的开篇发问"岱宗夫如何?",马上把诗歌的开篇气势提高了一个高度,随后的齐鲁青未了,照映了前一句的问题:连走到齐鲁的边境都可以看到高高山峰的绿顶。
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毫不吝啬的对泰山赞叹了一番,把泰山说成汇聚天下豪杰的地方,甚至在日暮的时候山南和山北呈现出不同的景观,把泰山的高大和灵修表现得淋漓尽致。
颈联"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则笔锋一转,把描述的主体转移到作者身上,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描述杜甫自己在山中游荡的情景。
环绕在身边的白云,蹭破了眼角才可以看到的遥远的归鸟,不单单写出了泰山的雄奇的特点,还体现出泰山的梦幻色彩。
尾联则直抒胸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直接点明作者对于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在写作手法上,纵观望岳,诗歌中没有一个望字,但是整首诗却和好的表达了望的主题。
时间上,本诗描写了从朝至暮的泰山景象,而在空间上则由远及近地表现泰山的雄浑。
正如国作家普吕多姆所说:诗是翻腾的内心之叹息,一首诗的确可以表达一个人的内心。
杜甫在望岳中很好的验证了这个观点,诗中多处运用了夸张的手法,"青未了"把泰山的高耸入云表达了出来,"割昏晓"把泰山的雄浑体现了出来,而"决眦"则借用暗喻,从望归鸟要撑爆眼角来体现泰山的宏大。
《望岳》《春望》对比阅读,窥探杜甫人生轨迹
四、对比阅读
• 根据对两诗的理解 • 《望岳》壮志满怀,俯视一切
• 《春望》忧国思家,伤时悲己
小结
•说一说:通过两首 诗,你认识了一个 怎样的杜甫
作业
• 1、当堂默写两诗; • 2、拓展阅读杜甫其
他诗歌,感受其忧国 忧民的情怀。
教学目标
•1、理解两首诗歌内容,理解作者 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 •2、反复朗读,背诵课文;把握重 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会作 者的思想感情。 • 3、体会时代变迁下的人生命运, 感受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
《望岳》《春望》 对比阅读
__________ 窥探杜甫人生轨迹
一、检查预习
•学生背诵两诗,介绍安史之 乱;教师补充唐朝文学经历 “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 发展轨迹。
二、旧诗回顾
• 1、《望岳》写于杜甫哪 个人生阶段?
• 2、《望岳》通过哪些诗 句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情 感?
三、新诗探读
•.学生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理 解诗文,整体感知诗意。 •2.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再现 形象,把我意境。(小组讨论, 代表展示)
(1)诗歌首联写了哪几个形象?这些形象 各有什么特点,组成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2)诗歌颔联写了哪几个形象?这些形象 各有什么特点,组成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3)通过联想和想象,学生还原颈联和尾 联的形象和画面。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5)是各种哪些字词最能表现这种感情? 举例分析。 (6)学生有感情朗读(背诵)全诗。
望岳与春望的对比赏析
望岳与春望的对比赏析《望岳》和《春望》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两首诗都是描写自然景观的作品,但却有着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这两首诗进行对比赏析,探讨它们在表现手法、主题内容和情感表达方面的异同之处。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望岳》这首诗。
这首诗是杜甫在登高望远时所作,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巍峨的岳山的敬仰之情。
诗中的“岱宗夫如何”一句,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震撼和敬畏之情。
在诗人眼中,岳山是巍峨壮丽的,是神圣的存在,他在诗中不断地用“岱宗”、“岳阳”、“泰山”等词语来形容岳山的伟大和壮美,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而《春望》则是杜甫在春天的一个清晨所作的一首诗。
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诗中的“国破山河在”一句,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感慨和对社会动荡的忧虑。
在诗人眼中,国家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社会风气败坏,这些都让他感到深深的忧虑和不安。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从表现手法上来看,《望岳》和《春望》都采用了写景的手法,但在情感表达上却有着不同的倾向。
《望岳》以赞美和敬仰为主,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敬仰之情;而《春望》则以忧虑和感慨为主,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命运的忧虑和感慨之情。
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上的不同,使它们在意境和情感上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这两首诗的主题内容。
《望岳》的主题内容是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诗人通过对岳山的描写,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敬仰之情。
而《春望》的主题内容则是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命运的感慨和忧虑,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现了他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命运的不满和感慨之情。
这两首诗的主题内容各有侧重,但都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从而达到了表现诗人情感和思想的目的。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这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之处。
《望岳》以赞美和敬畏为主,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敬仰之情;而《春望》则以忧虑和感慨为主,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命运的忧虑和感慨之情。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第25课 杜甫诗三首 《望岳》、《春望》 课件 (共22张PPT)
安乱时期 《石壕吏》“三吏”“三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安史之乱平息) 《蜀相 》 《春夜喜雨》 《江畔独步寻花 》
成都时期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老年时期 《登高》《 登岳阳楼》 《江南逢李龟年》
《望岳》时代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 (736),年轻的诗人离开长安, 到兖(yǎn)州去省亲。他到处 漫游,在那里他结交了不少朋 友。这首诗就写于这期间。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仰望提出愿望,抒发远大抱负。
语出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 是诗人攀登泰山顶峰的宣言,也是 诗人攀登人生顶峰的宣言。
再读诗歌,领悟诗情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情歌颂了泰山高大雄伟的 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进而透 露出诗人早年远大的政治抱负。
杜甫(712-770),字子美, 是我国文学史上伟 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称杜少陵、杜工部。
其诗反映出当时 社会现实与政治的腐 败,显示了唐代由开 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 的历史过程,故被称 为“诗史”。诗风 “沉郁顿挫”,语言 精炼传神,对后世诗 人影响极大,诗人被 看作一代诗宗,被誉 为“诗圣”。
杜甫的诗歌: 青年时期 《望岳》(25岁,现存最早的杜诗)
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 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 极无聊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 几不胜簪。
“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 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 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 老2,0 则更增一层悲哀。
小结
前四句统在“望”字中。 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 从城到山河,再到花鸟。 感情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 进。再逐步转入低首沉思,过渡到后面 的想念亲人,忧心忡忡。 全诗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情感强烈 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杂乱。
八年级语文上册 25《杜甫诗三首》(第1课时)《望岳》《春望》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凝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我一定要登临泰山极顶,俯瞰群山,它们都将变得那么渺小。
目标二:通过品读诗歌,能够说出诗歌所表 达的情感并能背默诗歌。
自学指导二: 内容:品读诗的每一联。 方法:反复朗读,分析内容,体会情感,交 要求: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诗句并背默诗歌。
•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自学检测练一:掌握下列字的正确 读音。
• 花溅泪 jiàn
• 搔更短
sāo
• 烽火
fēng
• 不胜簪 zān
自学检测练一 译文
国都已经残破,只有山河尚存,京城春天满目凄凉,到处草木荒深。花都感伤时事而落 泪,鸟都怅恨而叫得惊心。战火长时不息,一封家书都很难得到。愁白了的头发越搔 越稀少,简直就梳不成发髻插不住簪。
• 诵读诗歌,翻译诗歌 • 内容:所学古诗。 • 方法:多种形式的朗读,借助工具书,小组讨论,疏通诗意。 • 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准字音、品味音律美。 • 时间:五分钟
听读课文,把握节奏
• 春望
•
杜甫
• 国破 /山河 /在, 城春/草木 / 深。
•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表达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目标三:通过品析重点句子,能够说出赏 析句子的方法。 自学指导三:
• 内容:诗句的赏析。 • 方法:明确答题格式,找出规律。 • 要求:用此种方法赏析诗句。 • 时间:三分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自学检测练三:赏析诗句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家信,此时的一
《望岳》《春望》诗歌赏析重点
赏析诗歌的表达格式
1、意象含义分析: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2、品味关键语句:含义+手法(修辞、表现 手法)+表达作用(情感) 3、表现手法的作用:手法+表达作用(句意 +文义+主旨情感) 4、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诗+诗 歌写了什么(特点)+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 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特点(描绘的内容) +表达作用(情感)
下列对联中寓指的人物是谁?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 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 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杜甫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因远祖杜预为 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人, 故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 老”、“杜陵野客”。杜甫是中国 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 的创作从不同的侧面真实而集中地 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转衰 的历史变迁和社会面貌,因而被誉 为“诗史”。他是我国古典诗歌的 集大成者,诸体兼擅,无体不工, 五古、七律成就尤高,被世人任选一句) (2分) (A)阴阳割昏晓。(B)城春草木深。 选( ) 赏 析: 。 选(A)赏析:“割”字写出泰山像一把硕 大无朋的刀将阳光切断,泰山南北明暗对比 强烈,突出了泰山巍峨高大的形象。 选(B)赏析:“深”字写出了国都草木丛 生,一片荒凉,让人从眼前的景象想到人民 遭乱流离失所、国家濒于倾覆的深重灾难。
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类题型及方法
题目类型:
“……”(字词,诗句)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试简析 好在哪里 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特点(描绘的内容)+表达 作用(情感)
《望岳》与《春望》比较阅读
第二个打击,他父亲病故。 杜甫的父亲奉先县做县令,他的父亲一死,家庭责任就落到了杜甫的身上,这下可把杜甫给难住了,一个文弱书生,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这么重的担子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杜甫怎么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呢?杜甫的父亲的死,给他又来了一下重的打击。
第三个打击,才华得不到赏识。
杜甫为了维持生活,开始给一些达官贵人写信,希望得到他们的赏识举荐,可是,他得到的却是冷眼,他写了一篇《三大礼赋》给唐玄宗看,唐玄宗看了很满意,就要宰相李林甫再一次对他进行考试,然而李林甫还是象以前一样,没给杜甫这个机会。杜甫又写唐玄宗献上了两篇赋,才得到了一个地位很低的职务,这时,他已经四十四岁了。
《望岳》与《春望》 比较阅读
杜甫的人生
第一个打击,科考中的失败 公元747年,唐玄宗下诏征集天下凡对文学艺术有一技之长的人,杜甫以为展示才华的机会到了,高兴地去应考了,然而,宰相李林甫怕有才能的人进入朝廷,于是叮嘱主考官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试题,结果没有一个人能考上,这下可把杜甫害苦了,把他多年的幻想破灭了,给了杜甫一个沉重的打击
比较阅读
情物交融
01
虚实结合
02
试比较这两句诗的表现手法
03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04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05
1、《春望》一诗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句: , 。 2、《春望》一诗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对国事的忧伤,对家人思念感情的两句诗是: , 。 3、《春望》中 , 。两句,我们可以想见杜甫忧国、伤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理解性默写(二)
对偶
拟人
夸张
修 辞
一“望”知杜甫——《望岳》《春望》
借景抒情,情景结合,以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来衬托国家残破的悲凉
任务三 再读诗歌,理解内容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任务三 再读诗歌,理解内容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一“望”知杜甫
——读_《__望__岳__》_《春望》
任务一 比读诗歌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来自务二 知人悟情走近杜甫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 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 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风“沉郁顿挫”,被世 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任务二 知人悟情
杜甫的一生
(712-745)
读书和壮游时期
陷贼与为官时期 (755-759)
南北漫游,看遍河山,裘马轻狂,志向 远大。此时期诗歌带有浪漫主义色彩。
景象。
历国破家亡,哀民生多艰,创作出《春 望》“三吏”“三别”等杰出代表作。
(747-755)困守长安时期
生活艰苦,仕途失意,观民生疾苦,创作出反 映现实的《兵车行》《丽人行》等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尾联 愿望:凌云之志—高瞻远瞩
(直抒胸臆,表现出作者有远大的抱负,
并富有哲理) ︵。︵
14
本诗语言精炼,包含哲理,你能赏析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请你再说出几句富有哲理的诗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15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3
第二个打击,他父亲病故。
杜甫的父亲奉先县做县令,他的父亲一 死,家庭责任就落到了杜甫的身上,这下 可把杜甫给难住了,一个文弱书生,肩不 能挑,手不能提,这么重的担子压得他喘 不过气来,杜甫怎么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呢?杜甫的父亲的死,给他又来了一下重 的打击。
︵。︵
4
第三个打击,才华得不到赏识。
《望岳》与《春望》 比较阅读
︵。︵
1
杜甫的人生
︵。︵
2
第一个打击,科考中的失败
公元747年,唐玄宗下诏征集天下凡 对文学艺术有一技之长的人,杜甫以为 展示才华的机会到了,高兴地去应考了, 然而,宰相李林甫怕有才能的人进入朝 廷,于是叮嘱主考官出了一些莫名其妙 的试题,结果没有一个人能考上,这下 可把杜甫害苦了,把他多年的幻想破灭 了,给了杜甫一个沉重的打击
︵。︵
25
理解性默写(二)
1、《望岳》中_会__当__凌__绝__顶_,_一__览__众__山_小__两句我 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
︵。︵
5
第四个打击,儿子饿死了。
杜甫得到了这个很低的职务后,在长安 一干就是十年,已经五十四岁了,身体 越来越不行了,他就回家去看看老婆和 孩子,可是,当他一进家门的时候,一 片嚎哭之声,原来他那不到两岁的儿子 已经饿死了,这时,他写下了揭露统治 阶级的罪恶,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名句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24
理解性默写(一)
1、《春望》一诗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千古诗
句:
烽火连三月 , 家书抵万金 。
2、《春望》一诗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对国事
的忧伤,对家人思念感情的两句诗 是: 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心 。
3、《春望》中 白头搔更短 , 浑欲不胜簪 。 两句,我们可以想见杜甫忧国、伤时、思家而造 成的苍老之态。
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官
至校工部员外郎,故又称杜工
部。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
他把现实主义传统推向了一个
新的更高更成熟的阶段,对后
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
影响。与李白齐名,世称"李
杜"。有《杜工部集》。︵。︵
11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6
第五个打击,安史之乱中当了俘虏。
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各地的人们是流离 失所,饥寒交迫,杜甫混杂在人群之中 逃离了长安,途中,被安禄山的人给抓 起来了,把他又送回了长安,杜甫一看 到长安那种河山破碎的悲惨景象,伤心 欲绝,写下了感人肺腑的《春望》,反 映了他当时的忧愤的心情
︵。︵
7
第六个打击,对官场绝望,放弃官职
︵。︵
20
作者、五言律诗、 写景抒情、有“望”字......
︵。︵
21
︵。︵
22
风格不同
《望岳》形象高大,境界壮阔,显示 出气势磅礴、雄放健拔的风格。
《春望》感情凝重,景象凄清,风格 沉郁,具有悲怆美。
︵。︵
23
试比较这两句诗的表现手法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
12
《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 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的解释。
︵。︵
13
首联 远望:整体形象—参天耸立 (用设问激起人们对泰山的敬意,借齐鲁 大地烘托泰山参天耸立的形象)
颔联 近望:泰山美景—秀美高大
望 岳
(虚实结合,上句写出了山的秀美,下句 写出山的高大)
颈联 细望:山之景物—幽深神秘 (对偶,表现了神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
在公元757年夏天,杜甫逃出了长 安,唐肃宗把杜甫打发到华州去做管理 祭祀、礼乐、学校等的小芝麻官,各种 民间的痛苦,唤起了他深切的同情,杜 甫越看越对当时的社会失望,他毅然抛 弃了官职,去了成都建起一座草堂,去 过那种无拘无束的生活了。
︵。︵
8
第七个打击,穷困再次逼进了他的生活。
杜甫在成都建起了杜甫草堂,每天植树 栽花,养鸡养鸭,本想过上一种悠然自 在的生活,然而,老天也不给他种生活, 在一年的八月,秋风怒吼,把他的草堂 给刮走了,没地方住了,这时,下起了 大雨,屋里湿淋淋的一片,无处安身, 长夜难眠,这个夜里,杜甫写了一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幻想着天下有 平安富裕的时候到来。
︵。︵
9
第八个打击,无家可归,病死客船。
杜甫离开成都以后,北方还是兵荒马 乱,他的亲友都失去了联系,他就以船 为家,在湖南的湘江上漂泊,每天吃的 是野菜,穿的是补丁又补丁的衣服,在 他五十九岁的时候,在湘江的小船上病 死了。
︵。︵
10
杜甫简介
杜甫,字子美。世称“诗
圣”,其诗是“诗史”。因曾
居长安城南的少陵以西,故自
︵。︵
16
试从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方面对《春 望》中每一联进行分析。
︵。︵
17
首联 写景: 望中所见 包藏感叹
颔联 抒情: 见中所感 移情于物
触景
春
生情
望 颈联 叙事: 思念家人,家书珍贵
寓情 于物
尾联 夸张 写愁: 忧国伤时
︵。︵
18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联一般 有两种解释:
• (1)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 到鸟鸣而感到惊心;
• (2)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
︵。︵
19
找出两首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