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游记中的中医药知识
西游记中的医学知识点
西游记中的医学知识点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自问世以来广受读者喜爱。
作为一部富有神话色彩的小说,其中蕴含了许多医学知识点。
下面将从诸多角度探讨西游记中的医学知识。
一、人物形象中的中医元素在西游记中,不少角色的形象和行为融入了中医的思想。
如孙悟空拥有神通广大的医术,他能够医治众多疾病,包括治愈疟疾、降服瘟疫和治理恶疮等。
这反映了古代中医对各种疾病的综合治疗观念。
二、草药与丹药的运用在西游记中,草药和丹药被广泛使用。
比如,紧箍咒被敷在孙悟空的头上,从中释放出的毒药起到钳制他的压制作用。
这种描写与中药领域中的砒霜与天麻等草药的应用相似,用草药调节和治愈疾病在中医中早有实践。
三、针灸与经络论在西游记中,针灸与经络学说也得到了体现。
如孙悟空被牛魔王封在炉中,它的身上被放置了七十二针,封印了他的能力。
这里反映了针灸对于人体能量流动和调和的作用。
此外,孙悟空自身的六个战舞与六脉神剑的联系,也可以与经络学说相对应。
四、饮食与阴阳性味西游记中的角色在饮食方面,所选择的食材与饮食习惯体现了中医饮食养生的思想。
比如僧人行者妖精斗法之后,《西游记》第二十三回描写:“那僧家就出得精神了,吃不多不少酸的、甜的、苦的、辣的布草馒头。
”这体现了中医关于饮食平衡,调理阴阳性味,以达到健康养生的思想。
五、房中术与性保健在西游记中,角色们的变形能力常常用于玩弄男女情爱的游戏。
如妖怪的变形之后,便经常忍受不住勾引人类男子。
这些描写与中医房中术和性保健的理论结合,表现了古代对于性生活的关注和养生之道。
六、后世于如何运用西游记中的医学知识点西游记中的医学知识点在今天的医疗实践中仍然具有参考价值。
我们可以借鉴作品中描写的医疗方式,结合当今的医学理论,对于某些疾病的治疗能够提供新的思路。
同时,如果深入学习西游记中描写的医学知识点,也会使我们更加了解中国传统医学的精髓。
通过对西游记中的医学知识点的探讨,我们不仅进一步认识了该文学作品的广阔内涵,同时也对中国古代医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西游记》中的药名诗词
石打乌头粉碎 , 飞海马俱伤 。人参官桂 岭前忙 , 沙 血染朱砂地上 。附子难归故里 , 槟榔怎得还乡?尸骸轻粉 卧山场 ,
这 首诗选用 了益智 、 王不 留行 、 三棱 子 、 马兜铃 、 荆芥 、 伏苓 、 防己 、 竹沥 、 茴香等九味中药 。虽然药 的功 能与诗的 内容
无关 。但这些药名却揭示 了《 西游记》 的情节 , 颇值玩昧 。“ 益智 ” 的是受唐 王之 命赴大西 天即天竺 的大雷音寺取 “ 指 大 乘经” 的矢志不渝的信念 ;王不 留行” “ 指的是唐太宗排驾亲 自为御弟 三藏饯 行 , 与众 官送 出长安关 外 ; 三棱子 ” 并 “ 指的 是孙悟空 、 猪八戒 、 沙和 尚这三个徒弟 ; 马兜铃正是 唐三藏 师徒与小 白龙马一起 “ 乘危远 迈杖策孤 征” 匆匆赶路 的形象 ,
注 : 疗组 的痊 愈 比例 和 总 有 效 率 均 明 显 高 于 对 照 组 , 治 疗 效 显 著 优 于 对 照 组 。数 据经 统 计 学 t 验 , 0 0 , 统 计 学 检 P< . 1具
意义。
驻 悠~ 一n 惑 一
疗效 统计 可看 l 齐 刺 电针 治 疗 腰 椎 问 盘 突 出症 的痊 q J
[] 1 国家 中医药管理局 . 中医病症诊断疗 效标 准》[ ] 南 京: 《 S. 南京大
学 出 版 社 ,94:0 . 19 2 1
[] 2 石学敏. 针灸学 [ . M] 北京 : 中国中医药 出版社 ,07:1 2 0 2 2—24 1. [ ] 寿康. 3陆 针刺手法百家集成 [ . M] 北京 : 中国 中医药出版社 ,9 8 19 :
读四大名著,品中医文化
读四大名著,品中医文化中医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四大名著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经典之一。
四大名著分别是《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这些作品无论在文学价值还是文化内涵上都具有极高的地位,在研究中医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从这些经典著作中找到一些与中医文化相关的内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阅读和品味,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医文化的精髓和内涵。
首先来看《红楼梦》,这部作品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其精美细腻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充满人情世故的社会。
在《红楼梦》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于自身健康的关注和对于疾病的治疗方法。
在书中,有很多关于中医的内容,比如宝玉的病情和治疗方法,王熙凤的医术,宝钗的医术等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了解,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人们对中医的重视和对健康的向往。
书中也反映出了古代人们对于中医文化的认可和信任,可以说是古代中医文化的一个缩影。
接着来看《西游记》,这部作品是中国神话文学的巅峰之作,其广阔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后世文学作品的重要参考。
在《西游记》中,我们可以看到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疾病和魔障,其中大部分采用的是中医的治疗方法。
在花果山上,孙悟空受伤了,在解救唐僧过程中又多次受伤。
在这些情节中,可以看到许多中医的治疗方法被运用,比如服用草药、用针灸等等。
通过这些情节,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中医文化的尊重和珍视,同时也反映出了中医文化在古代生活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最后来看《水浒传》,这部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一朵瑰宝,其丰富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内容成为了后世文学家和历史学者的研究对象。
在《水浒传》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关于中医的内容,比如宋江在梁山医伤、吴用为梁山治病。
在这些情节中,可以看到中医在古代社会中的普及程度和重要性,宋江等梁山好汉对于中医的信任和推崇,反映出了古代中医在民间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对《水浒传》的阅读,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中医文化的丰富和多样性,同时也可以了解到中医在古代社会中的实际运用和效果。
西游记与中医药的关系
各位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比较新颖的主题,西游记与中医药的关系。
大家对西游记有什么印象和感觉,认为它是一部怎样的动画片?我随即采访喽。
初听这个主题大家可能会感略有奇怪。
西游记是大家喜爱的一部动画片,这样的动画片怎么会与中医联系在一起呢?下面,我就先为大家讲一下西游记中的一个片段。
在西游记的六十八回中,有这么一个小插曲。
唐僧师徒来到朱紫国,恰遇国王患病,出榜招医。
孙悟空见状,便把榜文揭了,心里有老孙也做个医生耍耍的想法,。
孙悟空在朱紫国文武众卿的陪同下来到皇宫,那国王听他声音凶狠,见他相貌刁钻,吓的跌倒在龙床之上,慌得女宫内宦急将国王扶进内宫,不肯让孙悟空看病。
众官都怨恨孙悟空:“这等粗鲁村疏!怎敢就擅揭榜!”孙悟空闻言说道:“医门法理至微玄,大要心中有转旋。
望闻问切四般事,缺一之时不备全:一望他神气色;二闻声清与浊;三问病原经几日;四才切脉明经络。
我不望闻并问切,今生莫想得安然。
”太医院官闻此言,称颂孙悟空说得在理,才让孙悟空替他看病。
由于国王仍然十分害怕他。
孙悟空说,那我就来一个悬丝诊脉如何?隔墙即可进行。
开始时,国王和众卿们并不相信他,于是准备试探一下悟空,将他用于诊脉的细丝栓在桌子上,凳子上和头发上。
悟空开始诊脉时,心中有点疑惑,后来迅速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悟空轻轻的调动了一下细丝将桌子等物体翻转,弄得整个屋子鸡犬不宁,人心惶惶,国王立即连声道歉。
悟空见状,面色沉重的说道,你们这是何等意思?竟然慢待与我。
众卿们连声致歉。
在进过一番好生长谈之后,悟空答应了。
在诊脉的期间,悟空说,悬三根丝,一为木,二为水,三为火。
悟空若有所思的说:“陛下左手寸脉强而紧,关脉涩而缓,尺脉芤且沉;诊此贵恙是一个惊恐忧思,号为双鸟失群之证。
”国王突然面色红光的说道,对对对,说得好。
随后,悟空就开始用药。
大臣说,你需要什么药我去准备。
悟空说全用。
大臣大呼,用药岂有全用之理啊。
悟空说,用药依病,看药抓方,不拘于一。
读四大名著,品中医文化
读四大名著,品中医文化《四大名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珍贵遗产,它们不仅是文化宝库,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医文化,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探索医学知识、保健养生的智慧结晶。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四大名著》与中医文化的美妙结合,借助《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来品味中医文化的精髓。
我们来看《红楼梦》。
《红楼梦》以它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内涵闻名于世。
在《红楼梦》中,王熙凤、史湘云等人物曾经因为生病而求医问药。
这些情节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疾病的认知和治疗方法。
在中医文化中,人体的健康是与阴阳平衡、五行和气的流通息息相关的。
而《红楼梦》中所描述的医治疾病的方法,也基本符合这些中医原理。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小说中的人物在面对疾病的时候,所进行的医治方法与中医文化的核心理念是相符合的。
我们来看《西游记》。
《西游记》中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在取经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系列冒险和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会遇到各种疾病和危险,而唐僧往往会请求菩萨与神仙来帮助他们治疗。
这一情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疾病的治疗方法。
在中医文化中,神仙与菩萨也是医治疾病的一种方式,往往是中医药治疗的补充。
《西游记》中还描写了许多疾病与症状,如火眼金睛、睡魔等,这些都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疾病的认知。
我们来看《水浒传》。
《水浒传》中描述了一系列起义军对抗朝廷统治的故事。
在这些故事中,虽然少有涉及到疾病的描写,但依然能够感受到中国古代人们对疾病的治疗方式。
《水浒传》中的人物往往使用中草药来治疗疾病,这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中医的认知和运用。
在中医文化中,中草药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对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我们来看《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一部以中国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为背景的历史小说,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冲突。
在小说中,也涉及到了一些医治疾病的情节。
浅析《西游记》中的中医文化
浅析«西游记»中的中医文化张吉鹍1ꎬ2(1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ꎬ南昌㊀330200ꎻ2 江西中成人药业有限公司ꎬ进贤㊀331700)㊀㊀摘㊀要:为更好地贯彻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ꎬ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ꎬ本文就«西游记»中有关中医药用于故事情节描写的部分进行了示例性浅析ꎮ关键词:西游记ꎻ中草药ꎻ三花九子膏ꎻ全素药膳ꎻ中医四诊作者简介:张吉鹍(1964-)ꎬ男ꎬ江西武宁人ꎬ博士ꎬ研究员ꎬ主要从事动物营养繁殖研究ꎬE-mail:346884018@qq com㊀㊀新华社北京2019年10月26日播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ꎬ将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提高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ꎮ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和中华文明的结晶ꎮ中医理论发生于近代科学还没有兴起的古代ꎬ历经数千年绵延不绝ꎮ中医从整体出发㊁辨证施治ꎬ是系统论的ꎬ其优势在于整体观与多层次观ꎮ而包括西医在内的近㊁现代科学则是人类文明发展到公元1500年以后的数百年里ꎬ为一部分人所认定的一种体系ꎬ是还原论的ꎮ中医文化已彻底彻底融入中国人的世俗生活ꎬ且雅俗共赏ꎮ从古至今ꎬ但凡文人骚客都略通岐黄之术ꎬ贩夫走卒也会些治病的独门偏方ꎮ至于武林人士㊁道家人物ꎬ则十有八九都懂些医术ꎮ这不仅从吴承恩的«西游记»㊁曹雪芹的«红楼梦»和武侠小说中可以领略到ꎬ而且生活中随处可见ꎮ本文就深谙医药之道㊁蕴藏深厚中医药文化的吴承恩ꎬ别出心裁ꎬ用文学的笔在其鸿篇巨著«西游记»中ꎬ传播有关中医药文化ꎮ在«西游记»中ꎬ很多章节都与中医药有关系ꎮ人参果㊁巴豆㊁大黄都是连接情节的重要道具ꎬ那些毒药㊁解药则成了磨练唐僧师徒的重要利器ꎬ摘要浅析于下ꎬ以飨读者ꎮ1㊀«西游记»中有关中草药的描述«西游记»中ꎬ有关中医药的描述随处可见ꎬ有的在诗中巧妙引用中药名ꎬ仅叙述医药药理的诗词文赋就有80多处ꎮ1 1㊀孙悟空的神通广大ꎬ与常吃仙草仙药有关1 1 1㊀«西游记»第一回中有关孙悟空采食仙药的描写«西游记»第一回写到ꎬ那顽猴(孙悟空) 扯葛藤 ꎬ率 众猴采仙桃ꎬ摘异果ꎬ刨山药ꎬ劚黄精ꎬ芝兰香蕙ꎬ瑶草奇花ꎬ般般件件ꎬ整整齐齐ꎬ摆开石凳石桌ꎬ排列仙酒仙肴 ꎻ 熟煨山药ꎬ烂煮黄精ꎬ捣碎茯苓并薏苡ꎬ石锅微火漫饮羹ꎮ人间纵有珍羞味ꎬ怎比山猴乐更宁?1 1 2㊀孙悟空所采食的几种主要仙药简介(1)黄精黄精为具有神奇功效的延年益寿之药ꎬ素有 久服成仙 之说ꎮ东晋道士兼医药家葛洪在«抱扑子»中谓 昔人以本品(黄精)得坤土之气ꎬ获天地之精ꎬ故名黄精ꎬ服之十年乃可大得其益 ꎮ明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认为黄精 气味甘平无毒ꎬ可以用于补中益气ꎬ除风湿ꎬ安五脏ꎬ1 张吉鹍:浅析«西游记»中的中医文化久服轻身延年不饥ꎬ补五劳七伤ꎬ助筋骨ꎬ耐寒暑ꎬ益脾胃ꎬ润心肺ꎬ单服九蒸九曝ꎬ食之驻颜断谷ꎬ补诸虚ꎬ止寒热ꎬ填精髓ꎬ下三尸虫 ꎮ从 久服轻身延年不饥 和 食之驻颜断谷 便可知黄精的作用了ꎮ(2)芝兰芝通芷ꎬ芝兰是蕙芷的简称ꎬ蕙芷是蕙兰和白芷的合称ꎬ蕙兰是我国栽培最久和最普及的兰花之一ꎬ古代常称为 蕙 ꎬ 蕙 指中国兰花的中心 蕙心 ꎬ常与伞科类白芷合名为 蕙芷 ꎮ古时比喻德行的高尚或友情㊁环境的美好等ꎮ«孔子家语 在厄»记载: 芝兰生于深林ꎬ不以无人而不芳ꎮ君子修道立德ꎬ不谓穷困而改节 ꎮ(3)蕙草是古代著名的香草ꎬ以其在零陵多产ꎬ故又称为零陵香ꎬ为报春花科植物灵香草的带根全草ꎮ此药性温ꎬ味辛甘ꎬ入肺经ꎬ祛风ꎬ主治伤寒㊁感冒头痛ꎬ胸腹胀满ꎬ下痢ꎬ遗精ꎬ鼻塞ꎬ牙痛诸症ꎮ«法苑珠林»中记载ꎬ 零陵香ꎬ 土人谓为燕草㊁芸香ꎬ 芸草似目蓿 芸可以死而复生 ꎮ大意为 零陵香ꎬ土人称之为燕草㊁芸香ꎬ其外型类似苜蓿ꎬ有起死回生之效 ꎮ(4)瑶草传说中的仙草ꎮ如灵芝等ꎬ服之长生不老ꎬ传说中能医治百病ꎮ茶也被称为瑶草ꎬ«民说 物记»记载 茶在中华传统养生学㊁医药学中ꎬ均视为珍品ꎬ古来有瑶草之称 ꎮ«载敬堂集»载: 茶ꎬ或归于瑶草ꎬ或归于嘉木ꎬ为植物中珍品 ꎮ 瑶草奇花 指仙境中的花草ꎮ(5)茯苓茯苓也常被视为神物ꎬ并且有金翁㊁更生㊁绛晨㊁伏胎等雅称ꎮ«神农本草经»谓茯苓 久服安魂养神ꎬ不饥延年 ꎮ养生学家称茯苓 千年以上者ꎬ变化为兔ꎬ或化为鸟ꎬ服之轻身ꎬ成就仙道 ꎮ人们普遍认为ꎬ茯苓形状特异ꎬ经多年生长ꎬ得松之精气足ꎬ久服百病自去ꎬ长生不老ꎮ魏晋时期ꎬ食茯苓以求长生不老蔚然成风ꎮ据说南朝齐梁时期陶弘景辞官返乡时ꎬ梁武帝即令 每月赐茯苓五斤ꎬ白蜜二斤ꎬ以供服尔 ꎬ可见古人已把茯苓视为延年益寿珍品ꎮ1 2㊀词中嵌入中药名ꎬ描写战斗情景«西游记»第二十八回ꎬ有关孙悟空同侵犯花果山㊁猎杀众猴的猎户打斗㊁拼杀的场面是用中药名贯穿起来进行描写的: 石打乌头粉碎ꎬ沙飞海马俱伤ꎮ人参官桂岭前忙ꎬ血染朱砂地上ꎮ附子难归故里ꎬ槟榔怎得还乡?尸骸轻粉卧山场ꎬ红娘子家中盼望ꎮ 在这首词牌为«西江月»的词中ꎬ作者用了乌头㊁海马㊁人参㊁官桂㊁朱砂㊁附子㊁槟榔㊁轻粉㊁红娘子9种中药名ꎬ向读者展现了当时双方激战的惨烈场面及猎户败亡的惨景ꎮ这些中药名与全词浑然一体ꎬ匠心妙笔ꎬ紧扣情节ꎬ令人叹为观止ꎬ回味无穷ꎮ1 3㊀诗中嵌入中药名ꎬ抒发情怀1 3 1㊀巧用中药名串联成诗ꎬ回顾西天取经«西游记»第三十六回ꎬ在描写唐僧回顾去西天取经路上所遇到的种种艰辛磨难与必胜决心时ꎬ巧用中药名串联成诗加以阐述: 自从益智登山盟ꎬ王不留行送出城ꎮ路上相逢山棱子ꎬ途中催趱马兜铃ꎮ寻坡转涧求荆芥ꎬ迈岭登山拜茯苓ꎮ防己一身如竹沥ꎬ茴香何日拜朝廷? 吴承恩从近两千味中药的药名中ꎬ选择了能表达取经经历的情节的益智㊁王不留行㊁三棱子㊁马兜铃㊁荆芥㊁茯苓㊁防己㊁竹沥㊁茴香等九味中药ꎮ这些中药名称与全诗浑然一体ꎬ字字珠玑ꎬ环环紧扣ꎬ紧扣故事情节ꎬ令人拍案叫绝ꎮ1 3 2㊀诗中所用中药名释义诗中所用益智㊁王不留行㊁三棱子㊁马兜铃㊁荆芥㊁茯苓㊁防己㊁竹沥㊁茴香等九味中药的功能与诗的内容无关ꎬ但这些药名却揭示了赴西天取经的情节ꎬ颇值品味:① 益智 指的是受唐王之命赴西天取 大乘经 这一矢志不渝的信念ꎻ② 王不留行 指的是唐太宗列驾亲自为御弟三藏饯行ꎬ并与众官送出长安城外ꎻ③ 三棱子 指的是孙悟空㊁猪八戒㊁沙和尚这三个徒弟ꎻ④马兜铃正是唐三藏师徒与小白马一起 乘危远迈ꎬ杖策孤征 ꎬ匆匆赶路的形象和声音ꎻ⑤ 茯苓 是指西天如来佛祖ꎻ⑥ 防己 ㊁ 竹沥 指唐僧心地清2 中国饲料添加剂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0年第3期(总第215期)静㊁一尘不染ꎬ像新采的竹茎ꎬ经火炙后沥出的澄清汁液ꎻ⑦ 茴香 谐音回乡ꎬ指取经成功返回唐朝ꎮ1 3.3㊀ 三花九子膏«西游记»第二十一回ꎬ描写孙悟空在与黄风怪交战中伤到眼睛ꎬ眼珠酸痛ꎬ眼泪汪汪时ꎬ老者给孙悟空的 三花九子膏 ꎬ能治一切风眼ꎮ 三花九子膏 中 三花 的配伍为:密蒙花㊁旋覆花㊁菊花ꎻ 九子 的配伍为:蔓荆子㊁五味子㊁枸杞子㊁地肤子㊁青葙子㊁决明子㊁楮实子㊁茺蔚子㊁菟丝子ꎮ其功效是 治久患风毒眼赤ꎬ日夜昏暗 ꎮ2㊀«西游记»中涉及中药名称㊁性味㊁功能等的描述有关例子不胜枚举ꎬ作者甚至还将黄精㊁山药㊁竹笋㊁龙眼㊁胡桃㊁莲子㊁枸杞㊁香蕈㊁蘑菇㊁木耳㊁石花菜㊁黄花菜㊁蔓菁㊁芋头㊁芋苗㊁萝菔(卜)等以及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及的 述药菜谱 用到描写国王以及妖魔鬼怪的筵席上ꎮ2 1㊀樵夫答谢宴上的全素药膳野菜席«西游记»第八十六回ꎬ所讲述的孙悟空与猪八戒在隐雾山救下山中樵夫儿子后ꎬ樵夫答谢宴席上ꎬ为他们所上的一桌全是由地道的素菜药膳做成的野菜席: 嫩焯黄花菜ꎬ酸齑白鼓丁(蒲公英)ꎬ浮蔷马齿苋ꎬ江荠雁肠英ꎮ燕子不来香且嫩ꎬ芽儿拳小脆还青ꎮ烂煮马蓝头ꎬ白漉狗脚迹ꎮ猫耳朵ꎬ野落荜ꎬ灰条熟烂能中吃ꎻ剪刀股ꎬ牛塘上ꎬ倒灌窝螺扫帚荠ꎮ碎米荠ꎬ莴菜荠ꎬ几品清香又滑腻ꎮ油炒乌英花ꎬ菱科甚可夸ꎻ蒲根菜并茭儿菜ꎬ四般近水实清华ꎮ看麦娘ꎬ娇且佳ꎻ破破纳ꎬ不穿他ꎻ苦麻台下藩篱架ꎮ雀儿绵单ꎬ猢狲脚迹ꎻ油灼灼煎来只好吃ꎮ斜蒿青蒿抱娘蒿ꎻ灯娥儿飞上板荞荞ꎮ羊耳秃ꎬ枸杞头(枸杞的嫩芽)ꎬ加上乌蓝不用油ꎮ几般野菜一餐饭ꎬ樵子虔心为谢酬 ꎮ如果作者没有经耳濡目染中医文化之浸润ꎬ是绝对写不出这种有声有色㊁有滋有味的药膳菜谱的ꎮ2 2㊀国王询问马兜铃的药性«西游记»第六十九回中描写了国王询问众官有关马兜铃药性的情节ꎮ国王曰: 马兜铃是何品味?能医何症? 时有太医院官在旁ꎬ答曰: 主公ꎬ兜铃味苦寒无毒ꎬ定喘消炎大有功ꎮ通气最能除血蛊ꎬ补虚宁嗽又宽中ꎮ 国王笑道: 用得当ꎬ用得当ꎮ 文中对中医药知识和脉理药用的叙述精彩绝伦ꎮ3㊀«西游记»中涉及的中医四诊合参3 1㊀孙悟空讲解中医四诊合参的原理及其用药示例«西游记»第六十九回描写孙悟空扮作医生为朱紫国国王治病的情景ꎮ在给国王治病时ꎬ孙悟空向众人讲解了中医四诊合参的道理: 医门理法至微宏ꎬ大要心中有转旋ꎮ望闻问切四般事ꎬ缺一之时不备全:第一望他神气色ꎬ润枯肥瘦起和眠ꎻ第二闻声清与浊ꎬ听他真语及狂言ꎻ三问病原经几日ꎬ如何饮食怎生便ꎻ四才切脉明经络ꎬ浮沉表里是何般ꎮ我不望闻并问切ꎬ今生莫想得安然ꎮ 孙悟空通过望㊁闻㊁问㊁切ꎬ确诊国王患了在今天看来就是惊恐症㊁忧郁症与消化不良症ꎮ针对此症ꎬ然后用大黄㊁巴豆㊁锅底灰㊁马尿做成乌金丹ꎬ让国王服下ꎮ原来国王在吃粽子时ꎬ闻听妖精赛太岁抢走了他的皇后金圣官而受到惊吓ꎬ将粽子凝滞在内ꎬ以致苦疾三年ꎮ人在受到惊恐而感染风寒时ꎬ容易造成肠胃运化不好ꎬ大便不畅ꎮ加之食用了粽子这种不易消化的食物ꎬ就出现了消化不良的症状ꎮ乌金丹中的马尿腥臊ꎬ闻后就想吐ꎻ大黄㊁巴豆是泻药ꎻ锅底灰是民间的俗称ꎬ又叫火炭灰㊁锅底黑等ꎮ中医称之为灶额上墨㊁灶突中尘㊁百草霜㊁灶突墨等ꎮ具有消化积滞及带下食之功ꎮ又因其主要成分为炭粉ꎬ具有吸附作用ꎬ能吸附人体内的毒素ꎮ因此ꎬ国王服下乌金丹后ꎬ药到病除ꎮ所用药方中的巴豆㊁大黄通闭塞ꎬ破结肠ꎬ正是李时珍«本草纲目»之偏方ꎬ非深谙中医药者难以写出ꎮ3 2㊀多目怪的毒药及其被破解«西游记»第七十三回中描写了多目怪为了毒死唐僧师徒四人ꎬ特制了一种毒药ꎬ制法如下: 山中百鸟粪ꎬ扫积上千斤ꎮ是用(下转第9页)3张吉鹍:浅析«西游记»中的中医文化高27.47%ꎬ蛋黄中未检测出化学药品残留ꎬ而对照组蛋黄中含氯苯胍0.2~0.5mg/枚ꎬ同时试验组蛋黄中含胆固醇(CHOL)比对照组降低42.72%ꎮ6㊀中草饲料添加剂在防治鸡球虫病应用展望鸡球虫病是普遍存在ꎬ经常发生的ꎬ无论技术多么先进ꎬ设备及管理多么严格ꎬ鸡球虫病还是照样发生ꎬ给养鸡业带来很大威胁ꎬ鸡的球虫病的预防是世界性难题ꎮ此病应以防为主ꎬ抗球虫药物从20世纪40年代至今已报道的药物有50多种ꎮ其中一些药物由于毒性大或疗效不理想而被淘汰ꎮ目前生产中应用的有20余种ꎮ大致分为离子载体抗生素和化学合成的两类西药ꎬ实践证实西药类抗球虫药极易引起球虫产生耐药性ꎬ并可同时对多种药物产生耐药性ꎬ加之抗球虫西药可引发药物中毒㊁药物容易残留于禽的肉蛋之中ꎬ造成禽产品的品质安全隐患ꎬ威胁消费者健康ꎮ同时残余的随粪尿排出体外ꎬ引起环境污染ꎮ在养殖为了获取较佳养殖经济效益ꎬ人们崇尚绿色食品及节能减排㊁环保的大环境中ꎬ人们对鸡的抗球虫药最佳选择是中草药ꎬ因此中草药作为优秀的抗球虫药最佳选择是中草药ꎬ因此ꎬ中草药作为优秀的抗球虫的饲料添加剂ꎬ其推广应用前景会十分广阔ꎬ其理由为: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作驱杀寄生虫有效药物的应用历史悠久ꎬ中草药具有天然生态ꎬ无明显毒副作用ꎬ无有害药物残留ꎬ无耐药性ꎬ其药理作用广泛ꎬ药饲并用ꎬ无污染环保ꎬ多数中草药可就地取材或廉价获得ꎬ中草药作饲料添加剂ꎬ效果好ꎬ无任何副作用ꎬ操作使用简易ꎬ既防病又能提高动物产品品质ꎬ总而言之ꎬ用中草药作抗鸡的球虫病饲料添加剂安全可靠ꎬ既能提高养殖经济效益ꎬ又能提高养殖的社会效益ꎬ其符合时代的需求ꎮ参考文献[1]许玉敏.中草药防治鸡球虫病[J].中兽学杂志ꎬ1992ꎬ69(4):12-13.[2]孙颐龄.中草药防治雏鸡球虫病观察[J].中兽医学杂志ꎬ1992ꎬ69(4):11-12.[3]颐有方ꎬ章海深ꎬ陈会良.中药抗球虫效果的研究概况[J].畜禽业ꎬ2003ꎬ(6):52-54.[4]谢梦奇ꎬ罗香英.自配中药方剂治疗鸡球虫的对比试验[J].兽药市场指南ꎬ2015ꎬ(1):36-37.[5]孙克年.驱虫中草药及其方剂的应用[J].兽药市场指南ꎬ2009ꎬ(3):33-35.[6]张继瑜.兽用抗寄生虫的药物研究开发方向[J].兽药市场指南ꎬ2009ꎬ(11):15-16.[7]杨可真ꎬ符振兴.中草药添加剂防治鸡求虫病的试验[J].中国兽医科技ꎬ1992ꎬ22(7):29-31.(上接第3页)铜锅煮ꎬ煎熬火候匀ꎮ千斤熬一杓ꎬ一杓炼三分ꎮ三分还要炒ꎬ再锻再重熏ꎮ制成此毒药ꎬ贵似宝和珍ꎮ如若尝他味ꎬ入口见阎君 ꎮ但如此巨毒ꎬ还是被毗蓝婆菩萨3个解毒丹给破了ꎮ唐僧等吃了解毒药丸ꎬ须臾ꎬ药味入腹ꎬ便一齐呕哕ꎬ遂吐出毒味ꎬ得了性命ꎮ真所谓 一物降一物 ꎬ也即魔高一尺ꎬ道高一丈ꎮ俗话说ꎬ 是药三分毒 ꎬ中医的高明和智慧不是体现在小说虚幻情节中的制毒与解毒上ꎬ而是体现在以调理为主ꎬ重视恢复自身机体功能ꎬ追求治病求本上ꎮ4㊀中药捣药杵用作兵器«西游记»第九十五回ꎬ描写了玉兔精将广寒宫的捣药杵当作随身作战的兵器等ꎬ 广寒宫里捣药杵ꎬ打人一下命归泉 ꎬ 金箍棒ꎬ捣药杵ꎬ两般仙器真堪比 ꎮ5㊀小㊀结«西游记»中有关中药帮助成就孙悟空神通广大的叙述ꎬ串联中草药名描写打斗情景ꎬ七律诗中嵌入中草药名记述取经历程ꎬ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西游记»的生活内容ꎬ而且大大增强了作品的生活情趣与感染力ꎬ特别是有关章节把中医学的切脉精要㊁症状㊁主何脏腑㊁制药方法说得在情在理ꎬ可见作者中医学的底蕴非同一般ꎬ未经中医人文气氛之熏陶是写不出的ꎮ9孙克年:中药饲料添加剂在防治鸡球虫病中研究与应用。
《西游记》中的中医药
《西游记》中的中医药《西游记》和中医药《西游记》是⼀本很出名的神魔⼩说,主要由《⼤闹天宫》、《唐僧出世》和《西游取经》三个部分组成。
但是我们这次要讨论的不是《西游记》⾥曲折有趣、悲欢离合的情节,⽽是看故事中的中医中药我们看到《西游记》第六⼗九回,《⼼主夜间修药物君王筵上论妖邪》;这是孙⾏者的诊断过程,通过仔细诊脉,来得出患者的病因病机,是“惊恐忧思导致的⽓⾎壅滞,饮⾷不⾏之病”。
这是孙⾏者的诊断过程。
这⾥解释⼀下,⼨关尺是什么。
脉学术语,指⼨⼝脉分三部的名称。
桡⾻茎突处为关,关之前(腕端)为⼨,关之后(肘端)为尺。
⼨关尺三部的脉搏,分别称⼨脉、关脉、尺脉。
孙悟空就通过悬丝诊脉,得出了患者的病因病机,是“惊恐忧思导致的⽓⾎壅滞,饮⾷内停之病”。
那么治疗⼜该怎么办呢?!中医⾥的基本治则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既然是⽓⾎壅滞,饮⾷内停之证,那就是实证,要通过泻下的⽅法来治疗。
孙悟空也很快就敲定了药⽅,开始制药。
当然了,除了三味药之外,孙悟空还让加了⼩⽩龙的马尿,服药的时候要⽤⽆根⽔(⾬⽔)送服。
⼩⽩龙马尿和⽆根⽔这两味药太过⽞妙,暂且不论。
我们且看前三味药:⼤黄,巴⾖和锅底灰。
其中巴⾖和⼤黄都是很典型的泻下药,果然是“实则泻之”。
⼤黄的药性,沙僧都说得很清楚了,也表⽰反对使⽤⼤黄。
因为患者(国王)已经病了三年,应该⾝体⽐较虚弱,所以不能⽤⼤黄峻下之药。
但是孙悟空就反对说,⼤黄可以荡涤肚中凝滞之寒热,我们再看前⽂的脉象,就看到⼀句“尺数⽽牢者,烦满虚寒相持也。
”。
在清朝成书的《医宗⾦鉴》中“右尺部侯⼤肠”。
《西游记》虽成书于明朝,但是流传到清朝就有了多种版本的刻本,难免会有清朝⼈的加⼯痕迹。
因此,《西游记》中采⽤“右尺部侯⼤肠”这⼀说法也是合理的。
因此,“(右)尺数⽽牢者,烦满虚寒相持也”指向的就是⼤肠(肚)中有烦热虚寒相凝滞,因此⽤⼤黄荡涤寒热,恰好对症。
孙悟空除了会打架之外,也是个⽤药⾼⼿呀!再然后是巴⾖,猪⼋戒也知道巴⾖的药性,同样提出不能轻易使⽤巴⾖,不过他⽐沙僧油滑点,没有表⽰直接反对,啧,⼀看就是⽼滑头了。
读四大名著,品中医文化
读四大名著,品中医文化作者:司文来源:《学与玩》2020年第02期小读者们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四大名著一定再熟悉不过了。
然而,当大家读这些名著时,是否注意过其中所提到的有关中医药方面的知识呢?今天,我就与大家一起分享四大名著中的中医知识。
也许还能解决你看书时的小疑问呢!跟随美猴王,了解中医药丰盛的饯行宴话说美猴王曾经与众多猴子无忧无虑地生活在花果山中。
有一天,他下定决心去拜师学艺,猴子们为其办了一场丰盛的饯行宴。
他们到山中采仙桃,摘异果,刨中药,设宴欢送美猴王。
按书中的话说就是:“熟煨山药,烂煮黄精,捣碎茯苓并薏苡,石锅微火慢炊羹”。
其实,这些猴子采摘的山药、黄精、茯苓和薏苡(薏苡仁)既是食物,又是中藥材,这就是中医大夫们常说的“药食同源”。
千万别小看这几种食物兼药材,它们的作用可不小。
说起山药,我国有两种名字非常接近的山药呢,分别是“淮山药”和“怀山药”。
其中,产于河南焦作的怀山药具有益气养阴、养胃健脾的功效。
此外,山药能被烹制成蓝莓山药、拔丝山药,是我们餐桌上广受欢迎的美食。
薏苡仁,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薏米,具有利水、渗湿、健脾的功效。
因此,在湿热的夏天,很多人会用赤小豆和薏苡仁熬粥,以此来健脾除湿。
人参果是人参吗小读者一定还记得电视剧《西游记》中“偷吃人参果”那一集吧。
按照剧中的说法,人参果的夕卜形如同婴儿,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化,二十年一结果,再过三千年才能成熟,吃了就可以长生不老。
看来这人参果真是太名贵、太稀有了。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然,人参果是一种水果,又名长寿果,形状像人类的心脏,并不像婴儿一般,更不会吃了就长生不老。
当然了,虽然没有长生不老的功效,人参果的营养价值也不容小视:它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糖分等优点,富含维生素与矿物质,所以广受人们的喜爱。
有些读者可能会问:人参果是人参吗?人参果与人参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人参果可不是人参哦。
前面说到的人参果是一种水果,而人参则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具有补元气、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被誉为“本草之王"。
《西游记》中的“三花九子膏”
152�读书札记����年第�期(总第���期)�西游记�中的"三花九子膏"������西游记�第21回�护法设庄留大圣�须弥灵吉定风魔�中写到,孙悟空为救唐僧,与黄风怪打斗,黄风怪用三昧神风吹伤了悟空的眼睛,使悟空"眼珠酸痛","冷泪常流",败下阵来�幸好护教伽蓝点化庄园,化为老者,用药治好了悟空的眼病�这药据化为老者的护教伽蓝介绍�"我这敝处,却无卖眼药的,老汉也有些迎风冷泪,曾遇异人,传了一方,名唤�三花九子膏’,能治一切风眼�"随后,老者(护教伽蓝)"取出一个玛瑙石的小罐儿来,拔开塞口,用玉簪儿蘸出少许与行者点上,教他不得睁开,宁心睡觉,明早就好"�第二天五更,悟空醒来眼疾痊愈,说道�"果然好药!比常更有百分光明!"至于这一神奇的眼药���"三花九子膏",究竟是�西游记�作者随手杜撰的呢,还是有一定的现实依据呢?后世一些学者用道教思想对"三花九子膏"加以解释�如黄周星点评�西游证道书�,运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解释道�"三者木之生数,九者金之成数,木能生火,火能克金,有生有克,心猿火眼安能不愈?"(����������,����2009��)今人李安纲继承了这一思想并加以发挥,他在�李安纲批评西游记�中说道�"正是要闭目垂帘,运气炼神,凝神内视��三花九子膏’却是三花聚顶之妙,精,气,神三花变成纯阳而聚于头顶,九为阳数,便是�三花九子高’�"(����������,�������2004��)不过笔者认为,这种解释过于牵强附会,不合�西游记�作者的本意�考释"三花九子膏"应该从传统中医学的角度出发�笔者遍考中读书札记153�����年第�期(总第���期)医方剂�没有发现"三花九子膏"这种方剂�然而两种名为"三花五子丸"和"九子丸"的方剂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一�"三花五子丸"元代无名氏撰写的眼科专著�明目至宝�在多个地方提到"三花五子丸"�并认为是治疗眼病的验方�其中"三花"为密蒙花�旋覆花�菊花�"五子"为决明子�枸杞子�牛蒡子�菟丝子�地肤子�后世医书也多记载"三花五子丸"这一方剂�其中对"三花"的配方没有什么异议�而五子的配伍则众说纷纭�有认为"五子"为决明子(草决明和石决明)�枸杞子�地肤子�菟丝子�大力子�如明代徐春甫的�古今医统大全��有认为"五子"为地肤子�青葙子�覆盆子�牛蒡子�蔓荆子�如明代吴旻的�扶寿精方�(成书于嘉靖十三年�即1534年)�有认为"五子"为菟丝子�覆盆子�地肤子�车前子�决明子�如明代武之望(1552�1629�陕西临潼人)在�济阳纲目�卷101"治目内障方"中便如是说�还有认为"五子"为决明子�枸杞子�菟丝子�鼠粘子�地肤子�持这一观点的有成书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的�医林类证集要�(王玺撰)和朝鲜医书�东医宝鉴�(成书于1610年�刊印于1613年)�对"五子"的记载如此纷繁�说明"三花五子丸"的配伍并未在中医学界形成共识�至于这一方剂的疗效�晚明文人张大复(1554�1630�江苏苏州人)在�梅花草堂笔谈�中曾记载�"予目初眇�有教服三花五子丸者�或云缓甚�宁益于用乎�遂止�扬州张斗岳谓予�淮僧某者�久眇晢然(按�即复明)�问之�则服三花五子丸也�此古本所载耳�而修合之法稍异�则效不效应焉�比归�请以相与�予病且老�无事于方�然愿得之以济同病者�张信士通剑术�其言多不妄�"看来�张大复也只是耳闻"三花五子丸"的神奇疗效�并未亲身验证�154�读书札记����年第�期(总第���期)二�"九子丸""九子丸"为宋代�圣济总录�卷105里记载的药方��圣济总录�又名�政和圣济总录��是北宋政和年间宋徽宗命人仿宋真宗朝的�太平圣惠方�编修而成�明代朱主编的�普济方�(刊行于1406年)卷74也从�圣济总录�中摘引了这个药方�"九子"的配伍为�蔓荆子�五味子�枸杞子�地肤子�青葙子�决明子�楮实子�茺蔚子�菟丝子�其功效是"治久患风毒眼赤�日夜昏暗"�综上所述�"三花五子丸"与"九子丸"在方剂的成分上多有重复�而且功用也都是治疗眼疾�可以推知�"三花九子膏"这一药名�很可能是�西游记�的作者糅合了"三花五子丸"与"九子丸"而创造的方剂�(��������������)好书推荐台湾史稿(全二册)���������"��������������"�����������������������������������������������������2010��������������������������������������������������������������������������������������������������������������������������������������2012�12����������������148�。
读四大名著,品中医文化
读四大名著,品中医文化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自古以来依托汉字文化体系,孕育而生。
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读四大名著,我们能够了解到中医文化的渊源,感受中医文化的智慧和深邃。
《西游记》中的中医文化《西游记》是一部奇幻巨著,其中融合了大量的中医文化元素。
例如,在书中,唐僧师徒经过多处山林,不仅遭遇妖兽的袭击,还时常遇到了生病的村民。
唐僧师徒便会利用自己的医术为当地的村民治病。
尤其是在第七回《如来灭度风波恶》中,当唐僧师徒遭遇风波骇海时,被无数毒虫袭击,危在旦夕。
这时,唐僧发挥其高超的中医医术,为大家抵抗毒虫的攻击。
这展示了唐僧师徒的医术高超,表明了中医文化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视和认识。
《红楼梦》是一部代表中国古典文学最高境界的巨著,也需要深入了解中医文化才能达到深度的理解。
例如,在书中,作者曹雪芹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示了古人对于女性身体健康的重视和察觉。
书中表现出了大观园中高桥的医生为众多妙龄少女量脉、问诊的医术高明,并通过这样的描写,展示了中国古代尤其是女性医学领域的高度发达,让读者了解到古代女性健康问题与医学知识之间的关系。
此外,在书中还对于治疗疾病所需的中药材和料理也有所描写,如煮饮、熏烟等治疗方式。
《水浒传》是一部充满了英雄壮志和鲜明人物的小说,其中也融合了许多中医文化元素。
在书中,梁山泊的智囊崔彦先便是个中医好手。
他以精湛的医术为山寨里的人群解决了生病之症。
而主人公宋江的义母也是一位会中医的名医。
她在书中为自己的儿子宋江开方,为身边的人治疗病症,让读者了解到了中国古代中医行业中女性医生的杰出表现。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作,在书中也涉及了不少的中医文化元素。
例如在书中,拥有高明的中医医术的华佗为曹操治病,以及为刘备治愈危急的命运。
闵帝则在书中被尊称为神医,他的医术高超为众人所知。
书中有多次提到中医术语,例如经脉、人身五脏六腑等。
这些术语的使用让读者了解到了中国古代中医术语的来源和意义。
《西游记》中的中医知识
《西游记》中的中医知识刘琪【摘要】《西游记》文中包含有中医哲学思维,阴阳、五行等中医思想.文中载有两篇药名体诗以及多味中药的药性和对应治疗的症状;描述了多种疾病的病名、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中医四诊等.100回中20余回涉及中医相关理论,可见作者在中医学方面有一定的造诣.【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7(015)020【总页数】3页(P136-138)【关键词】西游记;吴承恩;中医文化;中医基础理论【作者】刘琪【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天津300193【正文语种】中文吴承恩 (约1500年—1583年),明代淮安府山阳县人,自幼敏慧,博览群书,一目十行。
明代中医药的发展迎来第二个鼎盛时期,特别是明代中叶,生产水平提高,国内外市场开拓,医药界人文荟萃,名著迭起。
宋代范仲淹曾提过“不为良相,则为良医”,此话在文人界掀起一股清流,宋明之间虽隔有元代,但对于仕途失意的文人一直有着影响。
吴承恩在医学发展的社会背景、自身仕途失意、前人所言的影响下,加之其对于读书的热爱,在医学方面有所涉猎,这一点在其所著的《西游记》字里行间可窥见一斑。
2.1 阴阳学说第一回中提到石猴“乃天地精华所生”,第七十八回途径比丘国同样描述“养育孩童,父精母血,怀胎十月,待时而生”。
《灵枢·天年》中提到“人之始生,以母为基,以夫为楯”,即人胚胎的生成需要父母两精相合,以母血为基础,父精为卫外功能,怀胎十月胚胎发育成胎儿产出。
石猴以天为父,以地为母,感受天地精华应运而生,无论是石猴还是胎儿,他们的生成都是阴阳相合。
父精为阳,母血为阴;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夜为阴。
第二十三回中亦有诗曰“身中自有好阴阳”,第八十二回中也提到“天无阴阳,日月不明;地无阴阳,草木不生;人无阴阳,不分男女。
”2.2 五行学说《中医基础理论》将五行之间的关系分为生克五行和中土五行。
2.2.1 生克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是平等的,有着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等关系。
《西游记》中的养生术
俗名酱 瓣豆草 , 可作 菜, 也可作药 。另外, 白鼓丁 、狗脚 迹、 羊儿秃 等都是 野菜的名 称。■
门 已经 郑 重提 醒大 家 , 不仅 福 寿螺 , 除 个别 情 况外 , 生 肉 生 海鲜也 不能 食用 。目前 , 有些 国家 和地 区仍 有吃 生鱼 、 生 肉的习惯 , 那 就要看 卫生条件 和各人 的体质 如何了 。
从之 , 精 神内守 , 病安 从来”的主 张完全一 致。
… …”其中 提到 的木 耳、蘑 菇、香 蕈、山药 、
黄精则 都是名 贵的素菜 。在 86 回 中还写 了樵子酬 谢唐僧
望闻问切 四诊防病
师徒的 具有 山野风 味的 素菜 :“嫩 焯黄 花菜 , 酸薤 白鼓 丁。
不管 是治病 也好, 防病也 好, 都应该四 诊合参 , 疗疾 养
望 闻问 切 四般 事, 缺 一 之时 不 备全 ; 第 一望 他 神气 色 , 润
高的 营养和 食疗 价值 。马齿 苋叶 形似 马齿 , 又如 酱瓣 , 故
枯 肥瘦 起 和眠 ; 第二 闻 声清 与 浊, 听 他 真语 及 狂 言; 三 问 病 原经 几 日, 如 何饮 食 怎生 便 ; 四才 切 脉明 经 络, 浮 沉 表
例四: 饭后慢 饮茶 第三 回, 当日 林如 海教 女以 惜福 养身 , 云 饭后 务待 饭 粒 咽尽, 过一时 再吃茶 , 方不 伤脾胃 。 解析 : 河 北省 中医 院的 丁勤 章医 师介 绍说 , 饭 后不 马 上 饮茶 , 这 是符合 科学 原理 的。 因为 茶叶 中有 鞣酸 , 虽 有 止 渴、解 油腻 的 作用 , 使 肠胃 有 舒服 感 , 但鞣 酸 过 多则 反 而 会妨 碍 胃液 分泌 , 刺 激胃 黏 膜, 引 起 胃肠 功 能失 调 , 对 消 化吸收不 利。所以, 一般应 待饭毕 食物消化 后再喝 茶为 宜。 现实 参照: 也 许很 多人 忽视 了这 一点 , 总 觉得 饭后 马 上 饮茶即 使无益也 不会有 害, 惠 、味 美可 口而又 营 养丰 富的 素菜 。
《西游记》中的药名诗词
匆赶路 的形象和声音 ; 茯苓” “ 是指西天如来佛祖 ; 防己” 竹 沥” “ “ 指唐僧 心地 清净 、 一尘不染 , 象新采 的竹茎 , 经火 炙后沥 出的澄清汁液 ;茴香” “ 谐音 回乡, 只取经成功返回唐朝 。《 西游记 》 的作者吴承恩从近二千味 中药 的药名 中, 选择 了能表 达小说 内容 的几味 , 中药名称 和全诗浑然一体 , 藉 巧妙地 紧扣 小说 的主要情 节 , 令人拍案叫绝。在第 二十八 回里 , 吴承恩 还用药名写 了一首《 江月》 西 的词 , 描写孙悟空对进犯 花果 山残 杀众猴 儿的猎 户, 进行 抵抗 的情 景 : 石打乌头 粉碎 , 沙飞
矣, 已逼 白头翁。其二 云 : 此地龙舒国 , 池黄兽血余 。 木香多野桔 , 石乳最宜鱼 。 古瓦松杉冷 , 旱天麻麦疏。题涛非杜若 笺
,
腻粉难书 。诗中共 嵌入 常山 、 甘草 、 卷柏 、 防风 、 云实 、 木通 、 当归 、 白头翁 、 龙 、 地 血余 、 木香 、 乳石 ( 石乳 ) 瓦松 、 、 天麻 杜 若
中医 药通报 ・ 临床研究
9 有 0 占 18 效 。现 代 医学 研 究证 明 : 藿香 挥发 油 可 以抑 制 胃肠 道 见便 秘 。本组 3 6例 中 , 2 5例 , 5 . % 。 中 医 认 为“ 勿拘 于产 后 、 勿 忘 于产 后 ” 原则 , 疗 仍 宜 亦 的 治 的过激 蠕动 , 进 胃液 的分 泌 , 助 于消 化 ; 芽 、 促 有 麦 谷
用 ; 菖蒲能促 进 胃液分 泌 , 强 胃肠 蠕 动 , 有助 消 多餐 , 免暴饮 暴食 及过食 辛热 刺激 食物 。 石 增 而 避
化作用 。并 能抑 制 肠 内异 常发 酵及 排 除 消 化 道 内积
执业医师考试辅导论西游记中的中医中药知识
论西游记中的中医中药知识西游记第六十八回,讲唐僧师徒来到朱紫国,恰遇国王患病,出榜招医;榜上写着:“朕西牛贺洲朱紫国王,自立业以来,四方平服,百姓清安;近因国事不祥,沉疴优枕,淹延日久难痊;本国太医院,屡选良方,未能调治;今出此榜文,普招天下贤士;不拘北往东来,中华外国,若有精医药者,请登宝殿,疗理朕躬;稍得病愈,愿将社稷平分,决不虚示;为此出给张挂,须至榜者;”孙悟空见状,生出“等老孙做个医生耍耍”的想法,便把榜文揭了;孙悟空在朱紫国文武众卿的陪同下来到皇宫,那国王听他声音凶狠,见他相貌刁钻,唬得跌倒在龙床之上,慌得女宫内宦急将国王扶进内宫,不肯让孙悟空看病;众官都嗔怨孙悟空:“这等粗鲁村疏怎敢就擅揭榜”孙悟空闻言说道:“医门法理至微玄,大要心中有转旋;望闻问切四般事,缺一之时不备全;这一望他神气色,润枯肥瘦起和眠;第二闻声清与浊,听他真语及狂言;三问病原经几日,如何饮食及生便;四才切脉明经络,浮沉表里是何般;我不望闻并问切,今生莫想得安然;”太医院官闻此言,对众称颂孙悟空说得在理;众官依此言,叫近侍传奏国王,让孙悟空替他看病;太医院官为什么听到孙悟空说到望闻问切就说他说得在理呢望、闻、问、切是传统中医的诊断方法;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望又叫视诊,就是医生仔细观察病人的面部表情、皮肤的颜色、走路的姿态、精神的状态等很多外部细节,发现一些对诊断大有助益的体征;比如一个病人精神萎靡不振,面容憔悴,脸色灰暗、苍白,眼光无神,那表明他可能患有严重的、恶性肿瘤或者肝硬化等长期慢性疾病;又如一个病人走路时起步困难,而一旦走起来,便身体前倾,踏着小碎步急速前行,想停也停不下来,说明他可能患有震颤麻痹;闻就是听其声音,闻其气味;听病人的语声、呼吸、咳嗽、啼哭等身体各部分产生出来的声音;闻病人身上的气味,如脚臭,说明患者多汗或脚癣合并感染;大蒜味,可能是有机磷农药中毒;烂苹果味,可能是糖尿病酮中毒;另外还有一些特异性较强的气味,如精神错乱病人身上有老鼠味,麻风病人有禽类羽毛味,鼠疫患者有蜂蜜味,伤寒病人有热面包味等;问就是问病人的发病原因及病变部位和一些不适表现;如病人哪里疼,什么时候开始的,吃过一些什么食物,饮食状态如何,小便是什么颜色,睡眠状况怎样等等;通过问,可以了解到许多望、闻不到的情况;切就是切脉,又叫脉诊;就是探其脉象,查出病症;脉象就是医生用手指感觉出来的脉搏形象,它包括动脉搏显现部位的深浅、速率的快慢、强度的大小、节律的均匀与否等等;正常的脉象是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中和有力、节律均匀的,称作“平脉”,有病时的脉象叫做病脉;由于人体的重要疾病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循环系统的功能,而脉象的情况又因循环系统的情况改变而不同;因此,不同病症常出现不同的脉象,医生通过切脉就可诊断病人的病症;望、闻、问、切四大诊法是我国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总结出来的诊断疾病的方法;扁鹊,原名秦越人,战国初年齐国勃海郡莫州今河北省任丘县北人;大约生于周安王元年公元前401年前后,死于周郝王五年公元前310年;他年轻的时候,曾在一家旅店里做管理人,当时有个名叫长桑君的医生,时常到这家旅店里来住宿,和扁鹊成了朋友;扁鹊就从他那里学会了医术;由于扁鹊虚心好学,钻研刻苦,逐步掌握了精湛的医术和多种治病的方法,且他热心为群众治病,深受群众的欢迎和爱戴,成为名噪各地的良医;群众称他是传说中能使人“起死回生”的黄帝时代的名医扁鹊再世,就送他这一称号,到处流传,逐渐代替了他的真名;在民间,广泛流传着扁鹊诊断疾病的神奇故事;司马迁写的史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扁鹊到齐国行医,见到了齐桓侯;他观察了桓侯的气色后说:“看您的样子,象是已经有了病,不过现在病还在皮肤部位,还不算重,要及早治疗才好,否则病会加重的;”桓侯却不以为然地说:“我感觉很好,一点儿病也没有;”过了几天,扁鹊又见到了桓侯,对他说:“您的病已侵入血脉了,如果不治,恐怕要恶化;”桓侯仍不在意,不肯医治;又过了几天,扁鹊再次见到桓侯说:“您的病已深入到了肠胃间,如果再不治,还会继续加重;”桓侯认为扁鹊故意找他的麻烦,很不高兴,干脆不理扁鹊了;大约又过了十天,扁鹊见到齐桓侯后,一言不发就退出去了;桓侯有点奇怪,便派人去问扁鹊;扁鹊说:“桓侯的病开始在皮肤,用熨贴法可以治愈;后来病在血脉,也可以用针灸治疗;再后病入肠胃,还可以用药酒、汤剂来治疗;现在桓侯的病已侵入骨髓,已经不可救药了;所以我也就不再劝他治了;”几天以后,齐桓侯的病果然发作起来,派人去请扁鹊,这时扁鹊已经离开齐国了;齐桓侯讳疾忌医,一再贻误病情,终于被病魔夺去了生命;还有一次,他带领弟子到虢国行医,正遇上虢国为太子筹办丧事;扁鹊到宫门前向中庶子太子的侍官打听太子患病和死亡的情况;中庶子回答说:“太子是得了急暴病而死的,已经有半天时间,还没有入殓;”扁鹊又详细询问了太子的症状和死后的情况,认为太子不一定是真的死去,就要求入宫救治;扁鹊入宫后给太子仔细地切了脉,发现太子还有极微弱的脉搏跳动和缓慢的呼吸,大腿根还略有温感,断定太子患的是一种“尸蹶”症类似现代的“休克”,并没有真的死去;于是,他就叫徒弟在太子头部“百会”穴扎了一针,不一会儿,太子果然渐渐苏醒过来;接着扁鹊又让徒弟用熨贴法交替熨太子的两腋下,太子慢慢地可以坐起来了;以后又用汤液调理了二十多天,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这两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了扁鹊望诊和切诊的高超本领;在西游记的这个故事里,作者借孙悟空之口,说出望、闻、问、切的一番道理,实质上是在宣传中国古代传统医学的诊断方法;接着,作者又通过唐三藏之口,说出了中国古代几部有名的医学着作;国王刚宣孙悟空进宫诊视,唐三藏却加以阻止,说:“你那曾见素问、难经、本草、脉诀,是甚般章句,怎生注解,就这等胡说散道,会甚么悬丝诊脉”唐僧提到的这四部书,就是中国古代医学的代表之作;素问是黄帝内经简称内经的一部分;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内容比较完整的一部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古典医学着作;成书约在战国时期公元前三世纪前后;这部着作并非出自一时一人的手笔,而是在长时期内由许多人参与编写而成的;原书18卷,包括素问和针经唐代以后的传本把针经改称灵枢经各9卷,后人补辑编次为素问24卷81篇,灵枢经12卷81篇;内经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指导下,以论述中医基础理论为重点,兼述卫生保健、临床病症、方药、针灸等多方面内容,为中医的学术理论体系奠定了广泛的基础;难经是以总结扁鹊的医疗理论和经验为主的一部古典医学名着;扁鹊生前一共传授了九个弟子,他的高明医术靠这些弟子流传下来;到了汉代,有人把扁鹊的医疗理论和经验加以整理,并加上后人学习的心得,写出了难经这本书;本草是药物学着作的总称;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已经有了原始的农业,对各种农作物和天然植物的性能逐步有所了解,对它们的药用性能也开始有所认识;据记载,古代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过人体自身的试验来了解它们的治疗作用的;春秋时期的诗经中,就已经记载了一些可以做药的植物;两千多年前的山海经更明确地提到120多种药;由于古代的药物主要来自自然界的植物,因而人们把药物学着作称作“本草”;大约到汉代,我国出现了一本专讲药物的书神农本草经;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着,书中记载药物365种,分成上、中、下三品;这部书对每一味药的产地、性质、采集和主治的病症,都有详细的记载,对各种药怎样互相配合应用,以及简单的制剂,都作了概述;到了南北朝时期,南朝博物学家陶弘景总结整理出了本草经集注一书,共得药物730种;陶弘景还首创出了按治疗性能对药物进行分类的方法;到了唐代,由政府主持编修了一本药物学着作新修本草,在唐高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编修完毕;书中共载药物844种,分九类;该书图文并茂,是我国古代的第一部药典;到明代,着名药物学家李时珍着成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这部巨着编成于明神宗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共52卷,记载药物1892种,收入方剂11000首;脉诀是根据脉经而编成的歌诀;脉经是晋代名医王叔和综合前代有关脉学的知识和经验写成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着;书中把脉分为二十四种,对每种脉象作了说明,并且叙述了各种切脉方法和多种杂病的脉症,把脉诊和病症进一步结合起来,使脉学成为更加实际的学问;孙悟空把毫毛变的丝线定为各条长二丈四尺,按二十四气托于手内,就是暗喻人体的二十四种脉;后来,高阳生把脉经编成歌诀取名脉诀,内容通俗,便于记诵,所以流传很广;接着,西游记第六十九回就讲孙悟空为朱紫国王切脉,并根据脉象推断出国王的病情;“陛下左手寸脉强而紧,关脉涩而缓,尺脉芤且沉;右手寸脉浮而滑,关脉迟而结,尺脉数而牢;夫左寸强而紧者,中虚心痛也;关涩而缓者,汗出肌麻也;尺芤而沉者,小便赤而大便带血也;右手寸脉浮而滑者,内结经闭也;关迟而结者,宿食留饮也;尺数而牢者,烦满虚寒相捧也;”孙悟空的这一推断,就是我国古代对脉象研究的反映;所谓脉象,就是医生用手指感觉出来的脉搏形象,它包括动脉搏显现部位的深浅、速度的快慢、强度的大小、节律的均匀与否等等;正常的脉象是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中和有力,节律均匀的,称作“平脉”,有病时的脉象叫做病脉;不同的病症常出现不同的脉象;我国古代医学对于脉象的研究是很细致的;内经已经记有十多种脉象,脉经总结了二十四种,以后的脉书甚至记述多达三十多种或更多;如浮、沉、迟、数、滑、涩、虚、实、濡、芤、缓、弱、结、代、促、紧、弦、洪、细、微等等;古代医家常根据脉象推断病情;如“迟”脉是指一息脉跳四次以下每分钟不足六十次,表明病属“寒”性,机体气血运行不正常;“涩”脉是脉搏来去艰涩的脉象,多表明有气、食、痰等阻滞脉道,气血运行不畅,孙悟空为朱紫国王治病,正是通过切脉探出脉象,再由脉象分析出病因,综合诊断出结果;是我国古代医学的突出成就之一——脉诊的具体反映;诊断出了病情,就要根据病情配药;西游记里,通过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配药时的对话,总结了几味药的功能;沙僧乃道:“大黄味苦,性寒无毒,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夺诸郁而无壅滞,定祸乱而致太平,名之曰将军,此行药耳,但恐久病虚弱,不可用此;”行者笑道:“贤弟不知,此药利痰顺气,荡肚中凝滞之寒热;”八戒道:“巴豆味辛,性热有毒,削坚结,荡肺腑之沉寒,通闭塞,利水谷之道路,乃斩关夺门之将,不可轻用;”行者道:“贤弟,你也不知,此药破结空肠,能理心膨水胀;”“锅灰各为百草霜,能调百病;”通过对这几味药的药理分析,充分说明了我国古代的药物学成就;后来,孙悟空用大黄、巴豆、锅脐灰、马尿做成乌金丹,让国王服下;按小说所述,国王是在端午佳节被妖精赛太岁抢走了他的皇后金圣宫,他为些着了惊恐,把那粽子滞凝在内,况又昼夜忧思不息,才得此病,粽子是用糯米做的,是不易消化之物;人受惊吓和风寒,容易造成肠胃不畅,加之食用了许多的不易消化之物,就出现消化不良之症;孙悟空制的乌金丹中的成分,马尿腥腥躁躁,人闻后就想吐,大黄、巴豆都是泻药,锅脐灰的主要成分是炭粉,具有吸附作用,能吸附人体内的一些毒素;因此,国王服下乌金丹后,“腹中作响,如辘轳之声不绝;即取净桶,连行了三五次”;净桶内“说不尽那秽污痰诞,内有糯米饭团一块;”国王的肠胃通畅了,便服了点米饮,“渐觉心胸宽泰,气血调和,就精神抖擞,脚力强健”,可谓药到病除;后来,孙悟空又降伏了妖精赛太岁,帮国王救回了金圣宫,彻底解除了国王的心病;孙悟空能够对症下药、对症医治,从药理和心理双方面诊治病人,真可算得上是一位“名医”;孙悟空为朱紫国王治病,较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古代医药科学技术的成就;但是,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西游记里也间接地批评了一些中医的保守思想;有些医家对一些好的药方保密,不愿向外透露,使得这些药方不能流传;这可以从孙悟空的行为中反映出来;太医官请孙悟空开药方,孙悟空却“不必执方,见药就要”,害得太医官叫人收了八百八味药,共二千四百二十四斤;他叫太医官收这么多药的目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他那太医院官都是些愚盲之辈,所以取这许多药品,教他没处捉摸,不知我用的是那几味,难识我神妙这方也;”从商业的角度看,在那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的年代,对一些商业秘密还是应当保密的,孙悟空这么做情有可原;但从医学传播的角度看,就不便于医学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孙悟空这样做,就有点不应该了;。
《西游记》中的中医知识
《西游记》中的中医知识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其中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文化背景和人物塑造,还蕴含了许多中医知识。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西游记》中的中医知识。
1. 脉诊:在小说中,唐僧师徒们经历了许多险阻,不少人也受了伤。
在治疗时,唐僧会给他们把脉,以确定病症所在。
这就是脉诊,是中医诊断的一项重要方法。
2. 饮食疗法:在小说中,唐僧师徒们遇到了许多饱受疾病折磨的人。
他们常常会给这些人开一些食疗方子,来帮助他们调理身体。
比如,孙悟空因为大肚子痛苦不堪,就吃了一些苦瓜,以缓解症状。
3. 药物治疗:小说中,唐僧师徒们不仅会用食疗来治病,有时也会用药物。
比如,在遇到了红孩儿时,唐僧会给他开一剂活血化瘀的药物,以缓解他的眼痛。
4. 针灸:在小说中,唐僧师徒们遇到了一些病痛难忍的人,他们就会用针灸来治疗。
比如,在遇到了病怏怏的老翁时,唐僧会用针灸来帮助他缓解症状。
5. 病症分类:在小说中,唐僧师徒们遇到了许多不同的病症。
他们会根据病症的不同来进行分类,并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这就是中医病症分类的一种运用。
总之,《西游记》中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故事情节,还蕴含了许多中医知识。
让我们一起学习、探索,深入了解中医文
化。
揭秘《西游记》中的中医中药
揭秘《西游记》中的中医中药作者:岐黄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2016年第10期中国古典四大名著那当然是家喻户晓的了,而其中尤其是以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更是为老幼皆知,而且都非常喜欢看,其中不但描写了很多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路上与各路妖魔鬼怪战斗的情况,而且还提到了很多中医中药。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给大家对此方面做详细的介绍。
仙草仙药——黄精与茯苓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的孙悟空,自然也是医家高手,以笔者的理解,这与他在成长过程中,除偶然偷吃仙丹神果有关之外,也与他经常吃仙草仙药有关。
如《西游记》第一回曾讲述“( 孙悟空率领) 众猴采仙桃,摘异果,刨山药,劚黄精,芝兰香蕙,瑶草奇花……”,“熟煨山药,烂煮黄精,捣碎茯苓并薏苡,石锅微火漫饮羹。
人间纵有珍羞味,怎比山猴乐更宁?”黄精素来带有神奇的色彩。
在古代养生学家乃至医学家眼中,它是一味神奇的延年益寿之品,有“久服成仙”之说。
在历代记载中,黄精更多的是一种仙家服食之品,而有关药用配伍的论述较少。
东晋道士兼医药家葛洪《抱扑子》中谓“昔人以本品得坤土之气,获天地之精,故名( 黄精),服之十年乃可大得其益”。
茯苓也常被视为神物,并且有金翁、更生、绛晨、伏胎等雅称。
《神农本草经》说茯苓“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养生学家谓茯苓“千年以上者,变化为兔,或化为鸟,服之轻身,成就仙道”。
人们普遍认为,茯苓形状特异,多年生长,得松之精气足,久服百病自去,长生不老。
魏晋时期,食茯苓以求长生蔚然成风,据说南朝齐梁时期陶弘景辞官返乡时,梁武帝即令“每月赐茯苓五斤,白蜜二斤,以供服尔”,可见古人已把茯苓视为延寿珍品。
读四大名著,品中医文化
读四大名著,品中医文化四大名著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四部作品,是国际上广为流传的中国文化代表之一。
这些小说不仅是文学的经典,同时蕴含着深厚的中医文化。
以下是从四大名著中探究中医文化的一些思考。
《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一部巨作,也是中医文化的代表之一。
在小说中,宝钗、黛玉、探春等女性角色以及男性角色宝玉、贾琏等人都患有各种疾病。
作者曹雪芹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描写,包括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和药物的配制。
书中的医术描写使人们了解了中医学术体系和疾病的治疗过程,以及药物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如何治疗头晕眼花,宝钗应该是个中医大师。
她使用了补血、补肝、补肾的中药药方,将其注入鸡冠穴,摆脱了头晕眼花的烦恼。
宝玉的嗓子发炎也得到了有效的治疗,黛玉的心脏病、探春的胆囊炎等病症也在小说中被治愈。
这些疾病的治疗不仅揭示了中医药理、药物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体现了中医治病“辩证施治”的理念。
《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医文化的重要代表。
小说中的唐僧和孙悟空等人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取得真经、祛除妖怪的故事,深度体现了中医理念。
在这个史诗级小说中,通过对人体的解剖结构和功能描述,介绍了中医对神经、呼吸、循环、消化、排泄、生殖等各个系统的分析和治疗方法。
《西游记》中塑造了许多有关材料、药物的形象,比如孙悟空压妖精灵之时制作了一只“紫金钵”,唐僧屡遭妖魔鬼怪追杀护体的“金铃子”,都是以武术和中医为底蕴的渊源。
同时,《西游记》也为中医奠定了“天地合一”的基础解释,并且阐明了中医治疗“因人而异”的方法,强调了个体化、诊断和治疗的科学性。
《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医文化的代表作品。
在小说中,巨大的人物数量和复杂的情节并未掩盖中医文化所蕴含的价值。
在《水浒传》中,人物身体的状态以及他们的疾病和治疗方法被广泛地描述。
西游记辨药理医官疑问
西游记辨药理医官疑问摘要:一、前言二、《西游记》中的医药知识1.主要角色与医药相关的情节2.医药知识的呈现方式三、辨药理医官的疑问1.疑问的来源2.疑问的具体内容四、对辨药理医官疑问的解答1.从《西游记》中的医药知识解答2.从现实医学角度解答五、结论正文:一、前言《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在这部小说中,医药知识作为一个重要的元素,贯穿了整个故事。
本文将通过对《西游记》中医药知识的分析,来解答辨药理医官的疑问。
二、《西游记》中的医药知识1.主要角色与医药相关的情节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这三位主要角色都曾经历过与医药相关的情节。
例如,孙悟空曾在天宫盗取蟠桃,以延年益寿;猪八戒曾在高老庄被救治,从而恢复正常形态;沙僧曾在流沙河被观世音菩萨度化,成为唐僧的徒弟。
2.医药知识的呈现方式《西游记》中的医药知识主要以角色对话、故事情节和寓言故事等方式呈现。
这些方式使得医药知识与故事情节紧密相连,既丰富了故事内容,又传播了古代医药知识。
三、辨药理医官的疑问1.疑问的来源辨药理医官是《西游记》中一位具有专业医药知识的官员。
他在阅读《西游记》时,对其中涉及的医药知识产生了疑问。
2.疑问的具体内容辨药理医官对《西游记》中的医药知识产生了两个方面的疑问:(1)故事中涉及的医药知识是否符合现实医学原理?(2)故事中的医药知识对现代医学有何启示?四、对辨药理医官疑问的解答1.从《西游记》中的医药知识解答虽然《西游记》中的医药知识很多都带有神话色彩,但其中也不乏符合现实医学原理的知识。
例如,在故事中,某些草药被描述为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这与现代医学中草药的药用价值相符。
2.从现实医学角度解答从现实医学角度来看,《西游记》中的医药知识对现代医学有一定的启示。
例如,故事中提到的某些疾病的治疗方法,可以启发现代医学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去研究治疗方法;故事中的一些医药理念,如“治未病”,与现代医学的健康观念相契合。
《西游记》中的养生术
《西游记》中的养生术作者:贡树铭来源:《决策与信息》2008年第03期《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
它不仅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在养生方面亦颇有建树。
淡泊名利恬淡延生《西游记》在第一回中就有指责名利之徒的语句:“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对那些争名夺利之徒贪得无厌的丑恶嘴脸暴露无遗。
它又借樵夫之口唱出下列歌词:“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
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
苍径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
……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
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
”观棋沽酒,枕松陶情,何等自在潇洒?无争竞,不耍阴谋,何等襟怀坦荡?其淡泊名利、恬淡延生的养生观跃然纸上。
这与中医经典著作《内经》中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主张完全一致。
望闻问切四诊防病不管是治病也好,防病也好,都应该四诊合参,疗疾养生。
《西游记》68回中借孙悟空之口,道出“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重要性:“医门理法至微玄,大要心中有转转。
望闻问切四般事,缺一之时不备全;第一望他神气色,润枯肥瘦起和眠;第二闻声清与浊,听他真语及狂言;三问病原经几日,如何饮食怎生便;四才切脉明经络,浮沉表里是何般。
我不望闻并问切,今生莫想得安然。
”它强调如果四诊不备,那就“今生莫想得安然”。
中医提倡防病重于治病,主张“上工治未病”,那么,运用四诊防病养生,实属非常重要。
园蔬野菜益寿延年《西游记》用较多篇幅描叙园蔬野菜,而这些菜对养生益寿是大有裨益的。
《西游记》在67回中写唐僧师徒到驼罗庄投宿,李老儿殷勤招待的素菜:“……摆着许多面筋、豆腐、芋苗、萝白、辣芥……师徒们尽饱一餐。
”面筋、豆腐、萝卜,实在是经济实惠、味美可口而又营养丰富的素菜。
萝卜甘辛微凉,健胃消食,止咳化痰,顺气利尿。
在82回中又写道:“蔬菜更时新,……木耳、鲜笋、蘑菇、香蕈、山药、黄精……”其中提到的木耳、蘑菇、香蕈、山药、黄精则都是名贵的素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游记》第六十八回,讲唐僧师徒来到朱紫国,恰遇国王患病,出榜招医。
榜上写着:“朕西牛贺洲朱紫国王,自立业以来,四方平服,百姓清安。
近因国事不祥,沉疴优枕,淹延日久难痊。
本国太医院,屡选良方,未能调治。
今出此榜文,普招天下贤士。
不拘北往东来,中华外国,若有精医药者,请登宝殿,疗理朕躬。
稍得病愈,愿将社稷平分,决不虚示。
为此出给张挂,须至榜者。
”孙悟空见状,生出“等老孙做个医生耍耍”的想法,便把榜文揭了。
孙悟空在朱紫国文武众卿的陪同下来到皇宫,那国王听他声音凶狠,见他相貌刁钻,唬得跌倒在龙床之上,慌得女宫内宦急将国王扶进内宫,不肯让孙悟空看病。
众官都嗔怨孙悟空:“这等粗鲁村疏!怎敢就擅揭榜!”孙悟空闻言说道:“医门法理至微玄,大要心中有转旋。
望闻问切四般事,缺一之时不备全:这一望他神气色,润枯肥瘦起和眠;第二闻声清与浊,听他真语及狂言;三问病原经几日,如何饮食及生便;四才切脉明经络,浮沉表里是何般。
我不望闻并问切,今生莫想得安然。
”太医院官闻此言,对众称颂孙悟空说得在理。
众官依此言,叫近侍传奏国王,让孙悟空替他看病。
太医院官为什么听到孙悟空说到望闻问切就说他说得在理呢?望、闻、问、切是传统中医的诊断方法。
望又叫视诊,就是医生仔细观察病人的面部表情、皮肤的颜色、走路的姿态、精神的状态等很多外部细节,发现一些对诊断大有助益的体征。
比如一个病人精神萎靡不振,面容憔悴,脸色灰暗、苍白,眼光无神,那表明他可能患有严重的结核病、恶性肿瘤或者肝硬化等长期慢性疾病。
又如一个病人走路时起步困难,而一旦走起来,便身体前倾,踏着小碎步急速前行,想停也停不下来,说明他可能患有震颤麻痹。
闻就是听其声音,闻其气味。
听病人的语声、呼吸、咳嗽、啼哭等身体各部分产生出来的声音。
如病人的肚子中“咕咕”声不断,表示他的肠道中可能有细菌感染了。
闻病人身上的气味,如脚臭,说明患者多汗或脚癣合并感染;大蒜味,可能是有机磷农药中毒;烂苹果味,可能是糖尿病酮中毒。
另外还有一些特异性较强的气味,如精神错乱病人身上有老鼠味,麻风病人有禽类羽毛味,鼠疫患者有蜂蜜味,伤寒病人有热面包味等。
问就是问病人的发病原因及病变部位和一些不适表现。
如病人哪里疼,什么时候开始的,吃过一些什么食物,饮食状态如何,小便是什么颜色,睡眠状况怎样等等。
通过问,可以了解到许多望、闻不到的情况。
切就是切脉,又叫脉诊。
就是探其脉象,查出病症。
脉象就是医生用手指感觉出来的脉搏形象,它包括动脉搏显现部位的深浅、速率的快慢、强度的大小、节律的均匀与否等等。
正常的脉象是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中和有力、节律均匀的,称作“平脉”,有病时的脉象叫做病脉。
由于人体的重要疾病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循环系统的功能,而脉象的情况又因循环系统的情况改变而不同。
因此,不同病症常出现不同的脉象,医生通过切脉就可诊断病人的病症。
医学教.育网搜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是我国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总结出来的诊断疾病的方法。
扁鹊,原名秦越人,战国初年齐国勃海郡莫州(今河北省任丘县北)人。
大约生于周安王元年(公元前401年)前后,死于周郝王五年(公元前310年)。
他年轻的时候,曾在一家旅店里做管理人,当时有个名叫长桑君的医生,时常到这家旅店里来住宿,和扁鹊成了朋友。
扁鹊就从他那里学会了医术。
由于扁鹊虚心好学,钻研刻苦,逐步掌握了精湛的医术和多种治病的方法,且他热心为群众治病,深受群众的欢迎和爱戴,成为名噪各地的良医。
群众称他是传说中能使人“起死回生”的黄帝时代的名医扁鹊再世,就送他这一称号,到处流传,逐渐代替了他的真名。
在民间,广泛流传着扁鹊诊断疾病的神奇故事。
司马迁写的《史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扁鹊到齐国行医,见到了齐桓侯。
他观察了桓侯的气色后说:“看您的样子,象是已经有了病,不过现在病还在皮肤部位,还不算重,要及早治疗才好,否则病会加重的。
”桓侯却不以为然地说:“我感觉很好,一点儿病也没有。
”过了几天,扁鹊又见到了桓侯,对他说:“您的病已侵入血脉了,如果不治,恐怕要恶化。
”桓侯仍不在意,不肯医治。
又过了几天,扁鹊再次见到桓侯说:“您的病已深入到了肠胃间,如果再不治,还会继续加重。
”桓侯认为扁鹊故意找他的麻烦,很不高兴,干脆不理扁鹊了。
大约又过了十天,扁鹊见到齐桓侯后,一言不发就退出去了。
桓侯有点奇怪,便派人去问扁鹊。
扁鹊说:“桓侯的病开始在皮肤,用熨贴法可以治愈;后来病在血脉,也可以用针灸治疗;再后病入肠胃,还可以用药酒、汤剂来治疗;现在桓侯的病已侵入骨髓,已经不可救药了。
所以我也就不再劝他治了。
”几天以后,齐桓侯的病果然发作起来,派人去请扁鹊,这时扁鹊已经离开齐国了。
齐桓侯讳疾忌医,一再贻误病情,终于被病魔夺去了生命。
还有一次,他带领弟子到虢国行医,正遇上虢国为太子筹办丧事。
扁鹊到宫门前向中庶子(太子的侍官)打听太子患病和死亡的情况。
中庶子回答说:“太子是得了急暴病而死的,已经有半天时间,还没有入殓。
”扁鹊又详细询问了太子的症状和死后的情况,认为太子不一定是真的死去,就要求入宫救治。
扁鹊入宫后给太子仔细地切了脉,发现太子还有极微弱的脉搏跳动和缓慢的呼吸,大腿根还略有温感,断定太子患的是一种“尸蹶”症(类似现代的“休克”),并没有真的死去。
于是,他就叫徒弟在太子头部“百会”穴扎了一针,不一会儿,太子果然渐渐苏醒过来。
接着扁鹊又让徒弟用熨贴法交替熨太子的两腋下,太子慢慢地可以坐起来了。
以后又用汤液调理了二十多天,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
这两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了扁鹊望诊和切诊的高超本领。
在《西游记》的这个故事里,作者借孙悟空之口,说出望、闻、问、切的一番道理,实质上是在宣传中国古代传统医学的诊断方法。
接着,作者又通过唐三藏之口,说出了中国古代几部有名的医学著作。
医.学教育网整理国王刚宣孙悟空进宫诊视,唐三藏却加以阻止,说:“你那曾见《素问》、《难经》、《本草》、《脉诀》,是甚般章句,怎生注解,就这等胡说散道,会甚么悬丝诊脉!”唐僧提到的这四部书,就是中国古代医学的代表之作。
《素问》是《黄帝内经》(简称《内经》)的一部分。
《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内容比较完整的一部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古典医学著作。
成书约在战国时期公元前三世纪前后。
这部著作并非出自一时一人的手笔,而是在长时期内由许多人参与编写而成的。
原书18卷,包括《素问》和《针经》(唐代以后的传本把《针经》改称《灵枢经》)各9卷,后人补辑编次为《素问》24卷81篇,《灵枢经》12卷81篇。
《内经》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指导下,以论述中医基础理论为重点,兼述卫生保健、临床病症、方药、针灸等多方面内容,为中医的学术理论体系奠定了广泛的基础。
《难经》是以总结扁鹊的医疗理论和经验为主的一部古典医学名著。
扁鹊生前一共传授了九个弟子,他的高明医术靠这些弟子流传下来。
到了汉代,有人把扁鹊的医疗理论和经验加以整理,并加上后人学习的心得,写出了《难经》这本书。
《本草》是药物学著作的总称。
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已经有了原始的农业,对各种农作物和天然植物的性能逐步有所了解,对它们的药用性能也开始有所认识。
据记载,古代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指的就是当时用药都是通过人体自身的试验来了解它们的治疗作用的。
春秋时期的《诗经》中,就已经记载了一些可以做药的植物。
两千多年前的《山海经》更明确地提到120多种药。
由于古代的药物主要来自自然界的植物,因而人们把药物学著作称作“本草”。
大约到汉代,我国出现了一本专讲药物的书《神农本草经》。
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书中记载药物365种,分成上、中、下三品。
这部书对每一味药的产地、性质、采集和主治的病症,都有详细的记载,对各种药怎样互相配合应用,以及简单的制剂,都作了概述。
到了南北朝时期,南朝博物学家陶弘景总结整理出了《本草经集注》一书,共得药物730种。
陶弘景还首创出了按治疗性能对药物进行分类的方法。
到了唐代,由政府主持编修了一本药物学著作《新修本草》,在唐高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编修完毕。
书中共载药物844种,分九类。
该书图文并茂,是我国古代的第一部药典。
到明代,著名药物学家李时珍著成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
这部巨著编成于明神宗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共52卷,记载药物1892种,收入方剂11000首。
《脉诀》是根据《脉经》而编成的歌诀。
《脉经》是晋代名医王叔和综合前代有关脉学的知识和经验写成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
书中把脉分为二十四种,对每种脉象作了说明,并且叙述了各种切脉方法和多种杂病的脉症,把脉诊和病症进一步结合起来,使脉学成为更加实际的学问。
孙悟空把毫毛变的丝线定为各条长二丈四尺,按二十四气托于手内,就是暗喻人体的二十四种脉。
后来,高阳生把《脉经》编成歌诀取名《脉经》,内容通俗,便于记诵,所以流传很广。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接着,《西游记》第六十九回就讲孙悟空为朱紫国王切脉,并根据脉象推断出国王的病情。
“陛下左手寸脉强而紧,关脉涩而缓,尺脉芤且沉;右手寸脉浮而滑,关脉迟而结,尺脉数而牢。
夫左寸强而紧者,中虚心痛也;关涩而缓者,汗出肌麻也;尺芤而沉者,小便赤而大便带血也;右手寸脉浮而滑者,内结经闭也;关迟而结者,宿食留饮也;尺数而牢者,烦满虚寒相捧也。
”孙悟空的这一推断,就是我国古代对脉象研究的反映。
所谓脉象,就是医生用手指感觉出来的脉搏形象,它包括动脉搏显现部位的深浅、速度的快慢、强度的大小、节律的均匀与否等等。
正常的脉象是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中和有力,节律均匀的,称作“平脉”,有病时的脉象叫做病脉。
不同的病症常出现不同的脉象。
我国古代医学对于脉象的研究是很细致的。
《内经》已经记有十多种脉象,《脉经》总结了二十四种,以后的脉书甚至记述多达三十多种或更多。
如浮、沉、迟、数、滑、涩、虚、实、濡、芤、缓、弱、结、代、促、紧、弦、洪、细、微等等。
古代医家常根据脉象推断病情。
如“迟”脉是指一息脉跳四次以下(每分钟不足六十次),表明病属“寒”性,机体气血运行不正常。
“涩”脉是脉搏来去艰涩的脉象,多表明有气、食、痰等阻滞脉道,气血运行不畅,孙悟空为朱紫国王治病,正是通过切脉探出脉象,再由脉象分析出病因,综合诊断出结果。
是我国古代医学的突出成就之一——脉诊的具体反映。
诊断出了病情,就要根据病情配药。
《西游记》里,通过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配药时的对话,总结了几味药的功能。
沙僧乃道:“大黄味苦,性寒无毒,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夺诸郁而无壅滞,定祸乱而致太平,名之曰将军,此行药耳,但恐久病虚弱,不可用此。
”行者笑道:“贤弟不知,此药利痰顺气,荡肚中凝滞之寒热。
”八戒道:“巴豆味辛,性热有毒,削坚结,荡肺腑之沉寒,通闭塞,利水谷之道路,乃斩关夺门之将,不可轻用。
”行者道:“贤弟,你也不知,此药破结空肠,能理心膨水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