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一切常规读后感
如何不切实际的解决实际问题读后感
![如何不切实际的解决实际问题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761e67c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81.png)
如何不切实际的解决实际问题读后感篇一如何不切实际的解决实际问题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一本超级有趣的书,叫《如何不切实际的解决实际问题》。
这书啊,一开始我还以为是那种无聊的理论堆砌,结果一读,哇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书里讲的那些解决问题的方法,真的是太奇葩、太不切实际啦!比如说,为了快速到达某个地方,它居然提出了“瞬间移动”的想法。
这可能吗?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实现?但现在想想,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嘛!可我又觉得,正是这种看似荒诞的想法,让我开始重新思考问题的本质。
我就在想啊,我们平常解决问题,总是被那些所谓的“常规”和“现实”束缚住了手脚。
这本书却让我看到,有时候大胆地跳出框框,哪怕是不切实际的想象,说不定也能给我们带来新的灵感。
就像我们做数学题,老师总是教我们一种方法,可如果我们自己能脑洞大开,想出一些稀奇古怪的解法,说不定会更有意思呢!不过,话说回来,这些不切实际的方法真能解决实际问题吗?我觉得可能不太能。
但它至少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不再那么死板。
也许,这就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吧。
你们说,要是真能像书里说的那样,随便挥挥手就能把房间打扫干净,那该多好啊!可这现实吗?显然不现实嘛!但这种幻想,却让我在疲惫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丝乐趣。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脑袋像是被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
虽然书里的方法不实用,但它让我明白了,要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去想那些别人觉得不可能的事情。
篇二如何不切实际的解决实际问题读后感哇哦!《如何不切实际的解决实际问题》这本书,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一开始,我抱着好奇的心态翻开这本书,心想:“不切实际怎么能解决实际问题呢?这不是瞎扯嘛!”但读着读着,我发现自己错得离谱。
比如说,书里提到用巨大的气球把房子带到空中,来解决住房紧张的问题。
这听起来是不是超级疯狂?我当时就想:“这怎么可能,气球能承受得住房子的重量吗?别开玩笑了!”可仔细想想,也许这正是作者想要让我们打破固有思维的方式。
不拘泥于所谓的常识以高收益为目标读后感
![不拘泥于所谓的常识以高收益为目标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b2c7756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3b.png)
不拘泥于所谓的常识以高收益为目标读后感不拘泥于所谓的常识以高收益为目标读后感在当今社会,大家对常识都有着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常识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见道理,而有的人认为常识是一种智慧。
针对这一问题,我个人认为,不拘泥于所谓的常识以高收益为目标是一种非常值得探讨的思路。
只有打破常规,超越传统,才能实现不拘泥于所谓的常识以高收益为目标的目标。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常识。
常识是一种什么东西?是一种局限性的东西,还是一种开放性的东西?我们不能一味地接受所谓的常识,而应该敢于打破一切束缚,超越一切局限。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摆脱传统思维的桎梏,开拓创新,实现自身的高收益目标。
不拘泥于所谓的常识以高收益为目标需要基于深入的思考。
我们不能只凭直觉,就盲目地追求所谓的高收益。
我们需要抛开浅显的表象,深入思考所谓的常识的本质,从中发现新的机会和发展的空间,才能实现真正的高收益。
我认为实现不拘泥于所谓的常识以高收益为目标的关键在于综合运用各种资源。
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短期利益,而应该从长远角度出发,积极整合各种资源,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高收益。
我们还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才能不拘泥于所谓的常识以高收益为目标。
不拘泥于所谓的常识以高收益为目标是一种需要深入思考的理念。
只有不断打破传统常识,深入思考,综合运用各种资源,才能最终实现真正的高收益。
希望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不断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实现更高层次的目标。
在不拘泥于所谓的常识以高收益为目标的道路上,我们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我们需要克服传统观念的束缚,重新审视常识的本质。
在这个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传统的常识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于当今的复杂社会。
我们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打破常规,敢于冒险尝试新的理念和方法。
不拘泥于所谓的常识以高收益为目标需要勇气和毅力。
在追求高收益的道路上,我们可能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挑战,甚至会面临失败和挫折。
然而,只有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才能让我们在逆境中不言败,不断追求自己的目标。
打破一切常规读后感优秀3篇
![打破一切常规读后感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ce98810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a7.png)
打破一切常规读后感优秀3篇篇一:打破一切常规读后感篇一打破一切常规,看到书名我觉得是叫我们做任何事不能局限于形式,突破传统思维,敢于创新。
本书中教会我们如何利用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长处;经理人如何找到职员的才干,善加利用每个人的才干。
于是每个人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做一名明星员工。
本书作者认为人是无法改变的,能够发挥现有的优势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但人往往最难了解的就是自己,如何界定自己具有那种才干,如何区别自己的才干和技能?作者认为才干是先天的,先天的才干在不一样的环境,然后不一样的时代背景,才干所表现的结果会一样吗?我认为具有先天才干的人在后天培养时会事半功倍,如果不发奋也是枉然;而不具备先天才干的人在后天培养时只要他肯付出足够的发奋也会变成优秀的行业精英。
才干大致分为三种:奋斗才干,思维才干,交往才干。
奋斗需要动力,思维是一种习惯,交往取决于态度。
作者认为动力,习惯,态度都是才干,是改变不了的。
但我认为良好的习惯能够养成,态度也能够被改变。
每个人都有特殊的才干,现实中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让每个特殊的才干都能发挥出来,很多时候都是改变自己来适应环境,因此很多人别无选取,能够发挥个人的技能和知识就很不错了。
是否能让自己的才干被发现加以利用已经不重要了。
只能是改变习惯,改变态度来适应社会。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谁能抵制对金钱,名誉,地位的追求,爱岗敬业就成了升职转岗的垫脚石,贪婪是人的本性,话又说回来,人不贪婪社会就不能进步,满足于现状,公司也不能发展。
如果一名员工在一个岗位的优秀,公司如何保证这名优秀员工的事业感,名誉及收益,否则他能优秀多久。
家长寄语大全我们只能做到有限的发挥个人特长,发奋的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适应环境,以到达适者生存。
在思维上放飞自己的思想,挣脱束缚,发奋创新。
行动上仍是按传统的模式工作和生活。
不好抵制新的观点,选拔人才、界定结果、发挥优势和因才适用,现阶段不能完全利用,这是一个未来企业合理利用人才的理想模式,需要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支持。
反对自由主义读后感
![反对自由主义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8e6f760915f804d2b16c168.png)
毛泽东选集《反对自由主义》读后感自由主义是一种错误倾向,它是自私自利、敷衍了事、随心所欲、无组织、无纪律的体现。
今天读到了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一文时,对自由主义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我认为反对自由主义是迫切的任务,作为企业的一员,我想大家都应该远离这种错误的倾向,要做到严于律己。
这样企业才能更好的发展。
对比自身发现原来的我也有很多缺点,遇事不爱争辩个究竟,任何事情原则性不强,工作学习不及时充电,致使业务能力水平停滞不前。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反对自由主义要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正如“播种习惯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所说一样,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前途,这样也能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最终会有个圆满的结果。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亲朋好友办事比较方便,已经成为眼下“常规性原则”,但我要打破这种“常规性原则”要以身作则,做一个高标准、严要求的自我。
在工作中有建议要立即向领导或上级表态,事后不再群众中指点评说任何事情。
坚决不做毛泽东所形容的“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这种人。
领导交办的任务一定要努力完成,遇到麻烦要想尽一切办法解决,绝不推诿发牢骚。
要做到团结同事,共同进步,把工作做到更好。
不把个人愤恨、个人攻击掺杂在工作中去。
如果有损同事工作积极性的行为,我会勇于制止,并且鼓励同事积极工作,绝不行若无事。
我会始终把企业利益放在第一位,对工作要求要有目标和计划,态度认真,及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便自己能及时改正错误,更好的工作和进步,为企业发展增添一份微薄力量。
篇二:单位组织学习反对自由主义读后感《反对自由主义》读后感------xxx学习了毛泽东同志的《反对自由主义》,我个人感觉有非常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单位领导为了统一思想,加强团结,提高工作效率,让我们自学了这篇文章,深深感到了领导的良苦用心,给了我一个重新学习的机会,让我们从中学会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科学方式。
办法总比困难多读后感
![办法总比困难多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c226609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23.png)
办法总比困难多读后感办法总比困难多读后感(一):我读的是《方法总比困难多》这本书,经过对本书的浏览,让我深有感触,受益匪浅的主要体会以下:1、没有什么困难是不可克服的,我们需要找的只是通往成功的方法。
回想孩童的时候我们为了能够考取高分,拿到奖状,我们都会努力的去背课文,去写作业,去找规律……终究到达自我的考试目标,同时也得到教师与家长的歌颂。
然而此刻的我们呢?在职场中的我们不免听到我忘记了;我刚有事所以没有做;我已经很认真了可是还是做不好;我比较笨所以没别人那么快……一切的一切都是在为自我没做好事情找借口。
要想成为优秀的员工那么我们的头脑中仅有“想尽一切办法”,事后头脑中仅有“这是我的职责”。
不管条件再困难,我们也会创造条件,期望再渺茫,也能找出许多解决方法。
2、如果这条路的确不合适自我,就立刻更换方式,重新挑选另外一条路。
古罗马两条河流从源头动身,相约流向大海的寓言给我很深的印象。
它让我明白了在职场中钻“钻牛角尖”会让你的职业生涯干涸。
如果我们深陷“钻牛角尖”,抱着一个想法便会走进死胡同,将个人的能量抹杀在瓶颈中。
每个人的工作中都会碰到许多走不通的路,在这个时候,我们应当换个角度研究问题,重新操作。
这样我们的眼前就会显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的景象。
3、敢于摸索,化难为易。
让营销人员把梳子尽量多地卖给和尚。
当时我还以为是我看错了哦,细看还真没有啊,这个在常人来看把梳子卖给和尚是不是有病的,和尚没有头发跟本用不了梳子啊,你让我们卖给他们那不是等于找骂吗?可是在三位营销人员售出的梳子来看,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是他们凭借自我进取主动的摸索,就会成心想不到的收获。
所以不管你遇到什么困难,只要你进取主动的去摸索,总会成心想不到的收获,关键就在于你敢不敢想。
俗语说得好:“善于摸索的人,能够让难事变得简单,让大事变得微小,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我们的心态,复原了我们的信心”。
相反,不敢摸索的人遇到困难常常畏缩不前,成了遭人嘲笑的职场懦夫。
大学生《平凡的世界》3000字读后感
![大学生《平凡的世界》3000字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dea2c532b160b4e767fcfd1.png)
大学生《平凡的世界》3000字读后感《平凡的世界》这本书是一本以中国人为研究对象的关于研究人城乡变化的书,它是继全球畅销书《首先,打破一切常规》的又一本对于发现自身平凡的一本书,它旨在识别最普遍的人类的平凡,并告诉世人将这种平凡应用在个人和事业上,以致达到成功的表现。
下面是小编整理关于大学生《平凡的世界》3000字读后感。
欢迎大家阅读!大学生《平凡的世界》3000字读后感我也看过不少小说,关于生活的,关于情感的,关于哲理的……但是最让我难忘的还是路遥的《平凡世界》。
怎样评价这本书的价值我觉得下面这句话很合适:“一部作品会照亮你的人生,一个人的精神会成为你的信仰,这就是路遥和他的《平凡的世界》”。
整部作品语言虽然朴实无华,但是给人很大的魔力,看看下面的一些优美的句子让我们回味无穷。
“生活包含着更广阔的意义,而不在于我们实际得到了什么;关键是我们的心灵是否充实。
对于生活理想,应该像宗教徒对待宗教一样充满虔诚与热情!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
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只有一个人对世界了解得更广大,对人生看得更深刻,那么,他才有可能对自己所处的艰难和困苦有更好意义的理解;甚至也会心平气和的对待欢乐和幸福。
他不由再一次思想:我们活在人世间,最为珍视的应该是什么?金钱?权力?荣誉?是的,有这些东西也并不坏。
但是,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得上温暖的人情更为珍贵你感受到的生活的真正美好,莫过于这一点了。
最令人痛心和难以接受的是,当生命的花朵正蓬勃怒放的时候,却猝然间掉凋谢了孙少平在农村长大,深刻认识这黄土地养育出来的人,尽管穿戴土俗,文化粗浅,但精力能力如同天上的星星一般稠密。
在这个世界里,在有另一种复杂,另一种智慧,另一种哲学的深奥,另一种行为的伟大。
她的思想、气质、感情,优点和缺点,都是属于普通人的。
打破一切常规的读后感
![打破一切常规的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8f495c9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17.png)
打破一切常规的读后感《打破一切常规》是一本挑战传统的书籍,作者大胆地思考和探索,不受拘束地突破常规的束缚。
在这本书中,我感受到了作者强烈的求知欲和对传统观念的质疑,这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
首先,书中提到了许多常规的观念和行为模式。
比如,作者对于学校教育制度的批判,他认为学校教育的目标过于功利化,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
这一点让我深思,我也觉得现在的教育体制过于注重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此外,作者还对传统的就业观念进行了质疑。
他认为人们应该追求自己的激情和兴趣,而不是一味地追逐金钱和地位。
这点我非常赞同。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为了稳定的收入而选择了不喜欢的工作,这不仅让他们失去了对工作的热情,也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我觉得人们应该像作者一样,打破常规,追随内心的声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关于人际关系的思考。
作者认为,人际关系不应该建立在权力和利益的基础上,而应该建立在互相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上。
这点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启示。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更看重利益和地位,为了私利而争斗。
然而,作者给了我一个新的思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基于互相尊重和理解。
与此同时,书中还涉及到了一些社会问题,比如环境污染和贫富差距。
作者认为,这些问题是由人们对于传统观念的盲目追随所导致的。
他呼吁人们要思考并采取行动来解决这些问题。
我深深地被作者的观点所触动,我也认为人类社会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如气候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等。
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打破常规,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
总的来说,《打破一切常规》给我带来了思想上的震撼和启发。
作者通过对传统观念和行为模式的质疑,提出了许多与众不同的见解。
这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与此同时,这本书也给了我很大的勇气和信心,鼓励我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被常规和限制所束缚。
事实上,我也意识到,打破常规并不容易。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社会和个人的压力会让我们不敢展开自己的翅膀。
西游记第三回大闹天宫读后感
![西游记第三回大闹天宫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2575255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9c.png)
西游记第三回大闹天宫读后感你看啊,这孙悟空从石头里蹦出来,学了一身的好本事。
回到花果山就开始整顿他的小王国,可这猴子的心性就是不安分,居然跑到龙宫去要宝贝。
那龙王也是可怜,被这孙猴子欺负得不行,啥金箍棒啊、披挂啊都被抢走了。
这就像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跑到邻居家把人家好玩的、好看的东西都搜刮走了一样。
然后呢,他又跑到地府去,把生死簿都给改了。
这可真是胆大包天啊,生死簿那可是阎王爷掌管生死轮回的重要东西,他说改就改,就好像是在对命运说:“你的规则我才不遵守呢,我老孙想咋样就咋样!”这时候的孙悟空,就像是一个充满叛逆精神的毛头小子,觉得自己本领高强,就可以打破一切常规。
而到了大闹天宫的时候,那更是精彩得不得了。
他搅乱蟠桃会,偷吃仙丹,把天庭搅得鸡飞狗跳。
那些天兵天将在他面前好像都成了小喽啰,根本就抓不住他。
玉帝老儿也是气得不行,可是又没什么办法。
孙悟空就像一颗威力巨大的炮弹,在天庭这个看似井然有序的地方横冲直撞。
我就在想啊,这猴子哪来的这么大的胆子呢?不过也正是他这种无所畏惧的性格,才让这个故事这么有趣。
他和二郎神斗法的时候,也是充满了奇思妙想。
一会儿变成小鸟,一会儿变成庙宇,虽然最后被抓住了,但他也给天庭制造了不小的麻烦。
这就好比一个调皮的学生,在学校里和老师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而且还把老师弄得团团转。
不过呢,从另一方面想,孙悟空大闹天宫其实也反映了他内心的一些东西。
他可能觉得天庭那些神仙们都高高在上,看不起他这个从石头里蹦出来的野猴子。
他这么一闹,也是想证明自己的能力,让那些神仙们知道他可不是好惹的。
这也让我觉得,有时候我们也会像孙悟空一样,遇到不公平的对待或者被人轻视的时候,也想奋起反抗,只不过我们可能没有他那么大的本事罢了。
这一回的故事啊,就像是一场精彩绝伦的闹剧,孙悟空这个主角演得那叫一个出彩。
他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反抗精神、神通广大的英雄形象,虽然他有点莽撞,但就是这种莽撞才让他显得更加真实、可爱。
《摆渡人》读后感通用15篇
![《摆渡人》读后感通用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127b82a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de.png)
《摆渡人》读后感通用15篇《摆渡人》读后感1我们都是自己的摆渡人静谧的湖水,一叶小舟飘行,头顶是滚滚的乌云,金色的阳光从云中射下,湖水被映衬着,闪着温暖的光芒,而阳光的尽头是乌黑翻滚的水波。
这个封面似乎是一个人的心灵或是主人公迪伦的灵魂深处,身处黑暗,却总有一片光明在牵引着她不断前行,这片光明便是她心底因爱而生的倔强信念。
初始,迪伦还是个孩子,担忧早饭的好坏,恐惧同学的嘲笑,尤其是在选择是否带上泰迪熊上火车时,几次拿起,放下,取出,放进,充分展示了一个小女孩心理世界的脆弱、恐惧,犹疑不安。
此时,她的内心是一片荒原,唯有爱,可以浇灌它茂密生长。
然而在遇到火车的意外后,她与摆渡人崔斯坦相遇了,在他的帮助下,她安全的通过了荒原,而她也从一开始的依赖变成对崔斯坦的暗生情愫,迪伦那内心的荒漠开始萌发出绿芽。
然而迪伦在穿过荒原后,仍忘不了崔斯坦。
在知道可以返回那里后,是去是留,她有点犹豫不决,如果再度折返,她很有可能再次死亡,彻底魂飞魄散。
但一想起那双钻蓝色的眼睛及带给她的浓浓温暖,她选择了出发。
故事发展到这里,崔斯坦和迪伦的身份已经发生奇妙的转换,崔斯坦曾带领迪伦穿越荒原,抵达人们心中所向往的美丽天堂。
而这个女孩却执意放弃轻松的生活,重回险象环生的荒原,只是为了找到他,和他厮守终生。
他们之中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摆渡人?究竟是循规蹈矩,一成不变的崔斯坦?还是古灵精怪,永远充满奇思妙想的迪伦?也许,每个人需要的`那个人,都会是自己的摆渡人吧。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说,“怯懦囚禁人的灵魂,希望令你感受自由。
强者自救,圣人渡人。
”而迪伦用生命与灵魂的不懈追求告诉我们,禁锢我们的从来都不是有形的枷锁或隔门,而是来自我们心底的怯懦,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与担忧。
你的信念决定自己的人生,只有无所畏惧的自由灵魂,才能抵达甚至改变美好的彼岸。
真正的救赎,来自心灵的自我成长与非凡勇气。
初读之下,感觉这是一部关于爱情的小说,细细咀嚼,它是一个小女孩心灵的成长史。
打破一切常规读后感范文5篇
![打破一切常规读后感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2258c3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72.png)
打破一切常规读后感范文5篇打破常规就意味着改变,而改变就是要向常规思维、行为、习惯、经验挑战,不破不立,破旧方能立新,只有改变旧有观念,敢于打破常规,才能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下面是店铺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打破一切常规读后感其实在拿到这本书之前,我就已经听说过有这么一本书,对盖洛普管理知识也简单知道一些。
但是一向没有深入研究,这次能有幸拜读这本书,从中获得很多收益。
1。
1对自我学习的规划我本身是学艺术出身,靠软件技能进入公司,承担目前的管理工作,也并不是凭借优秀的管理潜质,只是凭借自己勤奋的工作态度和侥幸的机会。
在管理学方面,我还是一个入门者。
透过拜读本书,我首先认识到的,就是管理的学习,也需要必须的方法和规划。
以前总是认为,学习管理,无非就是在实际中应用。
只要我对下方的人坦承相待,对上方的人忠心耿耿,很简单就能做好管理。
等过几年经验多了,自然也就成了管理的高手。
但是透过本书的学习,我很清晰的认识到,仅仅是态度正确是不够的,管理也是有方法和技巧的。
而且不是透过年龄的增长就能学会的。
我务必重新明确我的规划,认真学习管理方法。
学习之前,我根据本书的知识,对管理的学习,做了简单的规划:认识管理阶段:认识管理的重要性,了解“经理”“主管”这个简单岗位的重要价值。
了解管理阶段:了解管理的方法,种类,手段等知识。
并且能熟练掌握它们,将他们与实际联系。
应用管理阶段:将所学到的管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并且将他们运用到实际中。
实际在学习本书时,透过本书的第1章,我就认识到了管理的重要性。
然后才总结了上方的学习规划。
总结以后,我又重新开始阅读本书,期望能跟深入的掌握其资料。
但是将全书通读过后,我发现我仍然处于认识阶段。
书中有很多方法和技巧,我仅仅是了解了,看过了,但是却不能深入明白,更没有实际应用。
下方,我将我说学知识做以简单记录。
期望透过以后的管理培训,能深入明白这些知识。
1。
2认识经理的重要性读完本书的前两章资料后,我对管理的认识跨出了第1步。
邓肯传读后感
![邓肯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753d143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0d.png)
邓肯传读后感篇一邓肯传读后感嘿,朋友!最近我读了一本超棒的书——《邓肯传》,读完之后,那感觉,就像被雷劈了一样,震撼得不行!邓肯,这位舞蹈界的传奇人物,她的一生简直就是一部热血动漫。
也许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舞蹈就是那种穿着华丽的服装,在舞台上优雅地转圈圈。
但邓肯可不一样,她就像是舞蹈界的“叛逆少女”,打破了一切常规。
我读着她的故事,仿佛能看到她在舞台上那激情四溢的身影,就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可能把整个舞台都给点燃了。
她的舞蹈充满了力量,那种力量不是肌肉男的那种硬邦邦的力量,而是一种来自内心深处、能穿透灵魂的力量。
我就在想,这得有多大的勇气和决心,才能这样不顾一切地去追求自己心中的舞蹈梦想啊?她的经历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许在别人眼里,她就是个“怪咖”,不被理解,到处碰壁。
可那又怎样?她还不是咬着牙坚持下来了。
我觉得我们很多人都缺少她这种勇气,稍微遇到点困难就打退堂鼓,说什么“算了吧,太难了”。
看看人家邓肯,我们难道不应该感到羞愧吗?不过,话说回来,邓肯的这种特立独行,有时候也让我有点疑惑。
她这样不顾一切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是不是有点太自我了?也许在她的世界里,只有舞蹈,其他的都不重要。
但我们普通人能这样吗?我们还有家庭、朋友、工作,能像她那样洒脱吗?哎呀,反正读完《邓肯传》,我的心情那叫一个复杂,既佩服她的勇气和才华,又对她的一些做法有点纠结。
不过,这也许就是邓肯的魅力所在吧,让人又爱又恨,却又忍不住想要去了解她更多。
篇二邓肯传读后感《邓肯传》?哇塞,读完这本书,我整个人都不好了!不是那种糟糕的不好,而是被深深震撼到灵魂出窍的不好!邓肯,这名字一开始在我心里也就是个路人甲,可读完她的传记,我只想大喊:“这姐们太牛了!”她就像是从外太空飞来的舞蹈仙子,把地球上那些古板的舞蹈规则统统砸得稀巴烂!你能想象吗?在那个大家都穿着蓬蓬裙跳着规规矩矩舞蹈的时代,邓肯穿着宽松的长袍,像一阵自由的风在舞台上飞舞。
她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好像在说:“去你的传统,我要跳出我自己!”这得多有种啊!我读着她的故事,感觉自己就像跟着她一起经历了那些风风雨雨。
《一年级的小蜜瓜》读后感_模板
![《一年级的小蜜瓜》读后感_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db060183968011ca30091ae.png)
《一年级的小蜜瓜》读后感_模板《一年级的小蜜瓜》读后感日照港第二小学二年级四班郑佳乐这几天,我读了《一年级的小蜜瓜》这本书。
书中的小蜜瓜是一个虽然调皮,但有爱心,懂道理的小男孩。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小蜜瓜从幼儿园到步入小学的过程中,在他身上发生了很多的趣事,有快乐、有烦恼、有忧愁……我最喜欢看的一篇故事题目是《把爸爸弄丢了》。
我给同学们简单的介绍一下吧:周日的上午,小蜜瓜和爸爸去公园玩,可是没多久,小蜜瓜把爸爸给弄丢了,小蜜瓜非常着急,担心爸爸一个人会害怕怎么办。
他想给爸爸打电话,可是爸爸的电话号码被他藏在文具盒里,小蜜瓜决定先回家拿他的文具盒。
小蜜瓜刚出公园大门,他却忘记了回家的方向。
公园门口有两条路,小蜜瓜选择了一条“最像的路”走了起来,走了一会儿,他走到了一家电影院门口时,觉得自己走错了路,这可怎么办呢?小蜜瓜千辛万苦走了这么远的路,他可不想再回去重新走另一条路。
他急得直跺脚眼泪从脸上哗哗地流下来了,正在他哭的最起劲的时候,突然,他看到一辆警车从身边经过,这时他记起了心兰老师跟他说的话“遇到困难和危险的时候可以找警察叔叔帮忙”。
于是他就撒腿向警车跑去,一边跑一边喊:“停车,快停车!”这时,一位年轻的叔叔摇下车窗,让小蜜瓜上了车。
叔叔问小蜜瓜家住哪里,小蜜瓜却回答不上来,但他知道自己是哪个学校的学生,他让警察叔叔把他送到了学校,因为找到了学校就可以找到家了。
警察叔叔把他送到学校后,又按照小蜜瓜的指引方向找到了小蜜瓜的家。
小蜜瓜三步并作两步冲上了楼,从铅笔盒里找到了爸爸的电话号码……看了这篇故事,让我想到了我自己,感觉一年级的我那时真是不懂事。
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去逛商店,没经过妈妈同意,我自己跑到了玩具柜台那里玩起来,好多的玩具让我情不自禁的忘记了一切……妈妈买完东西却找不到我了,她在商店里奔来奔去找我。
当妈妈找到我的时候,都急得哭了。
我现在已慢慢长大了,我会跟小蜜瓜那样,做一个可爱、聪明、诚实、懂事的好孩子,不再让爸爸妈妈为我担心了。
大学生读书随笔读后感1000字5篇最全
![大学生读书随笔读后感1000字5篇最全](https://img.taocdn.com/s3/m/5d0a1dec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33.png)
大学生读书随笔读后感1000字5篇最全读书,它使我有了“少无适俗韵,性本爱秋山“的感情;读书,它使我有了“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信念;读书,它使我有了“行贤面去自贤心,焉往而不美“的做事准绳;读书,它使我有了开启成功与智慧之门的黄金钥匙。
小编在此为大家介绍大学生读书随笔读后感1000字,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吧!大学生读书随笔读后感1000字1《滕王阁序》是初唐才子王勃骈文(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的代表作。
说起王勃,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来比喻他,不算过分。
出身书香世家,七岁即善作文,人称“神童”;九岁读《汉书》,就能指出注文中的错误;十四岁中举人……当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明人辑有《王子安集》(王勃字子安)。
其中的这《滕王阁序》堪称千古名篇。
《序》不是说写就能写的。
王羲之写《兰亭集序》,缘于他自身的文学造诣就很高,更重要一点因为他是“书圣”。
所以当时汇集兰亭的名流:谢安(指挥过淝水之战,文武双全外加围棋高手),孙绰(文学家),支遁(佛学家)等都推崇他来作序(不光留下美文,还可留下墨宝)。
滕王阁是唐高祖之子李元婴在贞观十三年受封滕王后所建,非比寻常。
与会名流姘集。
要知道“初唐四杰”在当时的社会地位是比较低下的,让王勃作序,他的才华可见一斑。
拿我们现在的话来讲,这是篇命题作文,而且容不得多加考虑,要即席迅速完成(写序只是个开头,按照当时文人一惯的玩法,后面还有很多人等着写诗呢)。
说实在的,滕王阁——这样的命题不乏空洞,不象议论时要或抒发情怀等可以有一定的深度。
作者却从描绘滕王阁周围景物及宴会的豪华场面着手,通过“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等句的承前启后,由景生情,在后半篇巧妙的熔入了自己的羁旅之情和对自身怀才不遇的愤懑与感叹,使通篇顿显立意深刻。
真不愧为大家手笔!说来惭愧,我开始看《滕王阁序》时,只觉得满眼的生字。
因为特钟情于其词藻的华美,硬是边看注解边翻《辞海》把它看完。
干法第六章创造性地工作读后感
![干法第六章创造性地工作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b49ea919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4d.png)
干法第六章创造性地工作读后感这章就像一个宝藏,告诉我们在工作里不能只是埋头苦干,得动脑子,得玩出点新花样。
以前我总觉得工作嘛,按部就班就好,上头让干啥就干啥。
但是稻盛和夫老爷子说,这样可不行啊,咱得创造性地工作。
我就想到我自己的工作经历。
有时候为了图省事,就照着老办法做事情,就像每天都走同一条老路去上班,从来没想过换条道会不会更快更有趣。
但是这章让我明白,创造性地工作就像是在工作里开了个小差,不过这个小差是朝着好的方向开的。
比如说,我们做报表的时候,常规的做法是把数据一个个填进去,然后算出结果就完事儿。
可是要是能创造性地工作呢,就可以想办法搞个小程序或者公式,让数据自动生成,不仅快,还不容易出错。
这就像是本来是走路去上班,现在发明了个小飞行器,“嗖”的一下就到公司了。
书中提到的那些例子也特别有意思。
那些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故事,就像魔法一样。
人家是怎么做到的呢?就是因为他们不满足于现状,总是在想“这个事儿能不能更好呢”。
我就想啊,我身边其实也有这样的机会,只不过我以前都没发现。
就好比我们公司的产品推广,一直都是老一套的办法,在网上发几个广告,做做线下活动。
要是能创造性地工作,说不定可以搞个和热门IP的联名,或者弄个特别有趣的互动式推广,那肯定能吸引更多人的眼球。
而且啊,创造性地工作还特别有成就感。
就像自己亲手做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一样。
当你想出一个新点子,并且这个点子真的让工作效率提高了,或者让产品变得更好了,那种感觉就像是考试考了满分,还被老师表扬了一样。
不过呢,创造性地工作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就像要在一个已经堆满东西的房间里再塞进去新的宝贝一样,得先把旧的东西整理整理,得打破一些常规的思维模式。
有时候还会遇到别人的不理解,觉得你瞎折腾。
但是这就像爬山一样,虽然过程中可能会有荆棘,会累得气喘吁吁,可是当你爬到山顶看到不一样的风景的时候,就会觉得一切都值了。
总的来说,这章让我对工作充满了新的热情。
包豪斯理想读后感
![包豪斯理想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37e8b58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cb.png)
包豪斯理想读后感篇一包豪斯理想读后感哎呀,提起这《包豪斯理想》,我一开始真有点懵圈儿,啥是包豪斯啊?我带着满脑袋的问号翻开了这本书。
读着读着,我发现包豪斯的理念还挺有意思的!它强调形式追随功能,这让我不禁想到我们生活中的那些设计,有的东西看起来花里胡哨,用起来却别扭得要命。
也许这就是没有遵循包豪斯的理念吧?包豪斯追求简洁、实用、美观的统一,这想法难道不好吗?可我又在想,是不是有时候过于追求简洁,反而会丢失一些个性和文化内涵呢?就像现在好多建筑都长得差不多,少了点独特的韵味。
我觉得吧,包豪斯的理想在现代社会可能是一把双刃剑。
它让设计变得更加高效和实用,但也可能让世界变得有点单调。
这是不是有点矛盾?话说回来,我们身边的很多东西,比如家具、电子产品,不都受到了包豪斯的影响吗?可能我们自己都没意识到。
但这又让我反问自己,这种影响到底是好是坏呢?读完这本书,我心情有点复杂,一方面佩服包豪斯的创新和大胆,另一方面又担心它带来的一些潜在问题。
不过,谁知道未来的设计会走向何方呢?也许包豪斯的理想会不断进化,变得更加完美,也许会被新的理念所取代。
这谁能说得准呢?篇二包豪斯理想读后感嘿,朋友们!今天我要跟你们聊聊我读《包豪斯理想》的感受,这可真是一次奇妙的思想之旅!刚开始读的时候,我心里还嘀咕着:“这能有啥特别的?”结果,越读越觉得有意思。
包豪斯强调的那种打破传统、追求创新的劲儿,真的让我眼前一亮。
比如说,它主张把艺术和技术结合起来,这难道不是很酷吗?想想看,以前我们觉得艺术就是高高在上的,技术就是冷冰冰的,可包豪斯说:“不,咱们把它们凑一块儿!”这就像是把两个看似不搭边的小伙伴硬拉到一起玩耍,也许一开始会有点别扭,但玩着玩着,说不定就碰撞出了奇妙的火花。
但是,我又在琢磨,这样的结合会不会有时候太刻意了呢?是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就好像为了追求与众不同,反而失去了一些原本的温暖和情感。
再说它追求简洁的设计风格,这确实能让东西看起来干净利落。
打破一切常规的读后感(四篇)
![打破一切常规的读后感(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7623a4bb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96.png)
打破一切常规的读后感读完《首先,打破一切常规》这本书,发现原有的关于人性的好多“传统智慧”需要重新认识,如“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又如“琴棋书画,样样精”,诸如此类的原来让人深信不疑的所谓至理名言都被打上了一个问号。
盖洛普对人性的定义是打破常规的,认为个人优势是由才干、技能和知识构成的,其核心是才干。
才干的定义是一个人“贯穿始终、并能产生效益的思维、感觉和行为模式”。
才干是先天和早期形成的,一旦定形,很难改变。
才干是个人所独有的,无法传授,也无法培训。
盖洛普建议,铁杵继续当好铁杵,在本职岗位上争创一流,同时去买一根针来缝衣服。
同样,让兔子去跑,别教猪唱歌,因为你白费功夫,猪还不高兴。
所以无论对于当事人还是他的领导,关键在于识别和发挥其独特优势,归根到底也就是扬长避短。
“传统智慧”鼓励选拔一个人要根据他的经验、智力和意志,这三点确实也比较重要,但才干才是业绩的根本动力。
不论怎样仔细地以相同的经验、智力和意志标准选人,雇佣的员工所取得的业绩总会参差不齐。
就象书中第一章所描述的零售店的案例,所有的经理所处的环境和所受培训完全相同,但是有的人能营利___%,有的人却亏损___%。
另外,实际生活中也有个案例,杭州的一家银行在启用财务人员时只考虑了对方的专业能力及经验,忽略财务人员必须具备自律性强、敢为性弱、责任感强、情感理性等个人品质,还得具备健康单纯的业余爱好,生活背景、朋友圈子等因素,让一个才参加工作的男青年担当大任,结果,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贪污公款十几万元,平均一天一万元,成了当时全国的一大新闻。
每个职位总有做得好和做得差的,不论它多么简单。
经验、智力与意志都可以明显地影响一个人的业绩,但只有合适的才干――即适合于某个职位的行为模式――才可以解释为什么出现这种不同,为什么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些人出类拔萃,而另一些却在苦苦挣扎。
故而,管理的第一要诀即为“选拔才干”。
打破一切常规的读后感(二)这是一本告诉你怎么去做的书,而不是给你一堆理论的书。
赖声川的创意学每一章读后感
![赖声川的创意学每一章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ec5de65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e2.png)
赖声川的创意学每一章读后感篇一赖声川的创意学每一章读后感哎呀,要说读了赖声川老师的《创意学》,那可真是让我脑洞大开啊!刚开始看第一章的时候,我就在想,这创意到底是啥玩意儿?是那种灵光一闪的瞬间,还是得靠日积月累的琢磨?也许两者都有吧。
赖老师说创意是可以被培养的,这让我有点怀疑,真的能吗?我觉得吧,有时候创意可能就是老天爷赏饭吃,有些人天生就脑洞大得像个无底洞。
第二章里提到的“创意的智慧”,这可把我给绕晕了。
啥是创意的智慧?难道是那种能看穿一切,瞬间找到新奇点子的超能力?我可能还没修炼到那个境界。
不过仔细想想,也许在生活中那些不经意的小细节里,就藏着创意的智慧呢。
看到第三章,我又纠结了。
赖老师讲的那些创意的方法,听起来挺牛的,但真要用起来,会不会像纸上谈兵?我觉得创意这东西,可能就像一阵风,你想抓住它的时候,它偏偏溜走了。
读着读着,我发现自己一会儿觉得赖老师说得太对了,一会儿又怀疑这到底适不适合我。
这一路读下来,心情就像坐过山车,起起伏伏的。
但不管咋说,这本书还是让我对创意有了新的认识,也许我以后能试着用这些方法,搞出点属于自己的小创意呢?谁知道呢!篇二赖声川的创意学每一章读后感嘿,朋友们!来跟你们聊聊我读赖声川《创意学》的感受。
第一章一开篇,我就被吸引住了,心里嘀咕着:“这能教我咋变得有创意?” 赖声川说要打破常规,可我就想问了,常规那么容易打破吗?像我这种习惯了按部就班的人,要打破常规,可能比登天还难吧!但也许,就是因为难,才有挑战,才有突破的可能,不是吗?第二章讲的那些例子,让我又惊又喜。
我就在想,这些人咋就这么牛,能想出这么绝的点子?我是不是也能像他们一样?不过转头又一想,我能行吗?我没人家那聪明的脑袋瓜呀!但谁说我就一定不行呢?读到第三章,哎呀,我更迷糊了。
那么多的理论和方法,我都不知道从哪儿下手。
可能是我太笨了,理解不了那么高深的东西。
可我又不甘心,难道我就不能在这堆理论里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点点火花?这一路读下来,我时而兴奋,觉得自己马上就要成为创意大师;时而沮丧,觉得自己根本不是那块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破一切常规读后感
读完《首先,打破一切常规》这本书,发现原有的关于人性的好多“传统智慧”需要重新认识,如“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又如“琴棋书画,样样精”,诸如此类的原来让人深信不疑的所谓至理名言都被打上了一个问号。
盖洛普对人性的定义是打破常规的,认为个人优势是由才干、技能和知识构成的,其核心是才干。
才干的定义是一个人“贯穿始终、并能产生效益的思维、感觉和行为模式”。
才干是先天和早期形成的,一旦定形,很难改变。
才干是个人所独有的,无法传授,也无法培训。
盖洛普建议,铁杵继续当好铁杵,在本职岗位上争创一流,同时去买一根针来缝衣服。
同样,让兔子去跑,别教猪唱歌,因为你白费功夫,猪还不高兴。
所以无论对于当事人还是他的领导,关键在于识别和发挥其独特优势,归根到底也就是扬长避短。
“传统智慧”鼓励选拔一个人要根据他的经验、智力和意志,这三点确实也比较重要,但才干才是业绩的根本动力。
不论怎样仔细地以相同的经验、智力和意志标准选人,雇佣的员工所取得的业绩总会参差不齐。
就象书中第一章所描述的零售店的案例,所有的经理所处的环境和所受培训完全相同,但是有的人能营利15%,有的人却亏损30%。
另外,实际生活中也有个案例,杭州的一家银行在启用财务人员时只考虑了对方的专业能力及经验,忽略财务人员必须具备自律性强、敢为性弱、责任感强、情感理性等个人品质,还得具备健康单纯的业余爱好,生活背景、朋友圈子等因素,让一个才参加工作的男青年担当大任,结果,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贪污公款十几万元,平均一天一万元,成了当时全国的一大新闻,。
每个职位总有做得好和做得差的,不论它多么简单。
经验、智力与意志都可以明显地影响一个人的业绩,但只有合适的才干?即适合于某个职位的行为模式??才可以解释为什么出现这种不同,为什么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些人出类拔萃,而另一些却在苦苦挣扎。
故而,管理的第一要诀即为“选拔才干”。
在我一贯的思维里,人当然是可以改变的,且觉得能举出身边的事例。
但在看过《首先,打破一切常规》这本书后,开始重新思考,人到底是不是可以改变的?
书中所称,人是不会改变的,不要为填补空缺而枉费心机,而应多多发挥现有优势。
这一结果经过二十多年对成千上万企业的优秀员工、优秀经理研究所得,不得不对其有些刮目相看,比起一些纯理论书,这书似乎价值还不错。
书中主要针对企业的用人作了较深的指导,而我,却喜欢用它来验证周边的一些人一些事,看看书中所载是否有理可言。
我一直觉得己在试图或正在逐步努力地改变自己,我身边最亲近的人也因我而在变化,我也一直以为,只有意识到了自己的缺点与弱势,再慢慢地用心地去努力,弱势始终会消失。
从小,父母告诉我,要做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老师教育我,要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不要养成偏科的习惯。
自那时起,我的脑海里就被灌输了发现缺点一定要努力改正缺点的观点。
到出了学校走上社会参加工作,上司又告诉我们,你哪些方面欠缺,要在一个月内改掉这个毛病,否则就会影响你的发展。
但这本书,完全将这种观念打破了。
虽然这本书的着重点是在说明一个企业中,作为一名高层管理的重要性与优秀高层管理的特点,但从这些观点中透露出来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人是不会改变的,如能多多发挥现有的优势,就已经很不错了。
然后举了无数的优秀事例,证明明星企业明星部门的优秀高层如何根据员工的优势,发展员工的职业,员工在此职业上所获得的卓越成绩与快乐心态。
并不是我们常见的,经理整天在找绩效差的员工谈话,经理的大部分时间耗费在绩效一般或弱的员工上面,对优秀员工所费时间最少。
想到这里,我自己倒有些矛盾了。
看完本书,我的第一感觉是这书不错,人性本不同,何必要去塑造一千个一模一样的哈姆雷特呢?再说,怎么可能塑造得出来?但又联系实际来看,身边的从事管理的朋友及社会上所提倡的各种各样的观点,都认为人是可以培养的,就像去年热播获得了无数个奖的电视剧《士兵突击》《亮剑》,所表露的观点“不抛弃不放弃”,曾被多少人用来进行企业文化的解读,用来激励后进员工!这些传统的大众的智慧,获得了好的收益,取得了好的效果吗?答案,也许只有有过亲身经历的人才最清楚。
但就我所知,我的前一家公司,去年就《亮剑》的精神专门进行过一次培训。
但现在的业绩比起去年,却并没有任何好转。
回过头来,更进一步理清头绪,一个人的优势,包括自己,都难以发现吧,否则,怎么会有那么多整天抱怨的人?不知道自己在什么行业干什么工作最感兴趣,最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而如果碰上一位也糊涂的上司,就更麻烦更不知所从了。
这么看来,要变得优秀或发挥自己的优势,还真需要一个伯乐啊!从这书中得知,不管是企业,还是周围的朋友圈子,或是一个家庭,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如需获得双赢,只有互相去发现彼此的优势,并使这优势良好地充分地发挥,而不是死抠对方的缺点,然后拿对方的缺点说事。
要达到这种境界,在我,还很需要好好修炼。
总之,《首先,打破一切常规》这书从总体上来说,还算不错。
从一种全新的思维角度出发,以事实为证,改变了我们传统智慧中的一些观念,却又将传统智慧。